幼师生数学学习问题

2024-07-24

幼师生数学学习问题(精选十篇)

幼师生数学学习问题 篇1

关键词:幼师生,音乐素质,培养

幼师专业备受学生青睐, 从事幼师行业的人数逐年增多, 幼师生的培养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但幼师的素质良莠不齐, 其中音乐素质的缺乏格外突出, 究其原因, 幼师院校在对幼师生音乐素质培养问题上存在一些缺陷。因此, 对幼师生音乐素质的培养进行有效的改革显得至关重要。

一、幼师生音乐素质培养的现状

对幼师生进行音乐素质培养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 我们往往认为这是纯粹的音乐学习, 但是缺乏人文底蕴的音乐教育是低水平的, 不可能对学生有一个良好的音乐素质培养。[1]而人文底蕴是一个人综合学习的积累, 在幼师生进入学校以前, 这一积累是依靠文化课的学习来实现的。

但是从现实看, 幼师生在入学前的文化课学习并不是太成功, 这就导致了幼师生相关人文底蕴积累的缺乏, 使音乐学习缺乏基础。

幼师学校对幼师生在音乐素质培养方面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对自己在音乐素质培养中应该扮演的角色认识不清。幼师生的音乐素质培养不仅仅需要学生学习音乐理论知识, 还应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悟性。[2]不仅需要有一个系统的音乐学习体系, 还需要学生有一个音乐熏陶的环境。

幼师学校在幼师生音乐培养的课程安排上缺乏对音乐学习的注重, 只关注幼师生教育技能的培养与提高, 因此使幼师生在学校缺乏对音乐的系统学习。幼师教育属于职业教育, 应该培养学生进行音乐教育专业的学习。但是学校的课程安排没有对幼师生进行统一的音乐训练, 没有在专业设置上突出音乐教育的特色。

幼师学校的音乐熏陶环境也相当缺乏, 其实对音乐熏陶环境的构建并非难事, 但学校对于音乐专业教育缺乏重视, 导致了环境建设方面的缺失。

幼师学校的教育职业化使学校的氛围缺乏活力, 缺少能让本身具有音乐兴趣和特长的幼师生发挥的活动, 如举办晚会、演出和座谈会等。

二、幼师生音乐素质培养问题产生的原因

幼师生音乐素质培养问题的产生是整个幼师教育体系不健全的表现。首先应立足于幼儿教育的自身特点, 幼儿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最大不同之处是对象的特殊性, 幼儿教育应该是全面的, 应该注重对幼儿兴趣的启发, 因此需要幼师有一些专业特长。

幼师实际工作的需要是培养幼师生的目标, 那么对于幼师生音乐素质的培养就应该加强。但是大部分幼师院校对“幼儿”和“师范”这两个幼师教育核心的把握出现了偏离, 将幼师教育等同于一般的师范教育, 进而运行一般师范教育模式, 没有突出幼师教育的独特性。

从其自身来看, 幼师生在这一时期尚属于人生的不成熟时期。思想上难免出现急功近利的现象, 关注度更多地放在自身知识学习之外的方面。对于自我音乐素质的培养重要性认识不够。

另外, 幼师生群体音乐素质水平千差万别, 导致幼师生音乐素质培养不能正常进行, 幼师生群体水平的不平衡也使得学校无法开展统一的音乐课程学习。

社会大环境也对幼师生的音乐素质培养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在就业应聘中, 企业只注重应聘者的能力, 忽略了其素质, 他们的升迁也往往不是靠业务能力, 而是靠一些非技术性的能力。这样的大环境会给学生造成错误的认识, 让学生的思想变得浮躁、不务实。

三、幼师生音乐素质培养的改进措施

既然我们明确了幼师教育的需求和特点, 就应该在幼师生的培养上突出重点, 对于幼师生的教育技能培养和音乐素质培养做到按合理的比例搭配。

首先, 应该增加音乐学习课程所占的比例。音乐的学习是注重基础的, 而且幼师生的自身素质比较薄弱, 因此, 在安排音乐学习的课程上应该侧重幼师生的音乐基础学习, 将音乐基础打牢。

其次, 应该教育幼师生注重音乐特长幼儿的培养。现在的家长大多注重孩子的特长开发, 因此对幼儿的专业教育要更加细化、更加追求深度。

再次, 学校还可以开设幼儿音乐教育专业, 将幼师生的音乐素质培养在专业设置上得以体现, 让幼师生能获得完整的幼儿音乐教育。

四、结语

幼师生音乐素质的培养关系到幼师生在幼儿教育中的工作成效, 对于幼儿成长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面对当前培养幼师生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应该积极进行改革, 以保障对幼师生的全方位培养得以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陈跃辉.幼师生音乐素质培养的误区及对策[J].文教资料, 2008, (21) :147-148.

浅析培养幼师生学习态度的思考论文 篇2

论文关键词:幼师生;学习态度

论文摘要:幼师生的学习态度直接影响着幼师生的学习效率,进而也就影响了学前教育水平的高低。目前幼师生的学习态度不好,因而对幼师生学习态度的培养是极其必要的。培养学习态度要激发幼师生的学习动机,充分发挥学科教学和教育见、实习的重要作用。

学习态度是指学生对学习及其学习情境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学习态度由认识、情感和行为意向三种心理成分构成,其中认识是学习态度的基础;情感是伴随认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具有调节功能,对认识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可能会产生消极的阻碍作用,如对学习的喜欢或厌恶等,它是学习态度的核心;行为意向是指学生对学习的反应倾向,即准备对学习做出某种反应。三者是相互协调一致的,学习态度可以调节学生的学习行为,对学习活动有着巨大的作用。许多研究和实践都证明,学生在学习中耐受挫折的能力,与学生的学习态度密切相关。一位对学习有正确态度的幼师生,就会认为学校的学习很有意义,就会逐渐喜爱幼专的学习,当他们在学习中遇到挫折时,就能表现出吃苦耐劳、百折不挠和勇往直前的精神。相反,一个没有正确学习态度的幼师生,就会认为学习没用、就不会对学习产生兴趣,在学习中稍遇困难,就会灰心丧气,一蹶不振。可见培养幼师生良好学习态度的重要性。学习态度的培养要从三方面入手:

一、要建立学习动机的激励机制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和学习活动的需要。如果学生有强烈的学习文化知识的需要,就会形成一种内在的推动其努力学习的动力;有了明确的学习需要和积极的学习动机,学生就会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使要求学生掌握各种知识和品德变成一种习惯化了的顺其自然的事情。由于幼师生在中学的学习经历带给了他们许多失败感,因而往往把失败归因为能力不足,导致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习得性无助,造成学习动机降低。所以在幼师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成功与失败的归因训练,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成功或失败进行正确归因,使他们从无助感中解脱出来,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学得积极主动,并学有成效。同时,正确的评价也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习有促进作用;适当表扬的效果优于批评,所以在对幼师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有效地进行表扬和奖励,如建立奖学金制度;三好学生评定制度;各种单项奖励的评选制度;优秀毕业生的选拔制度;阶段个人进步奖项制度,国家、省、市级助学金评选制度;专升本的选拔制度等都是幼儿师范院校行之有效的奖励制度,如果把这些制度有的放矢地操作好,就可以有效激发幼师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其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二、要发挥学科教学的渗透作用

学科教学是幼师生学习态度教育的主阵地,是培养幼师生各科知识兴趣的直接渠道,每一门学科都有进行思想品德训练的内在因素,教师要进行深入挖掘,使思想品德教育体现在学校教学的每一个学科、每一节课堂上,从而达到全面育人的效果。另外,还要加强对各科任教师的管理,使他们与班级的学生挂钩,也能像辅导员和班主任一样深入学生中间,每个学期都要圈定帮助的具体对象,制定该科目学生帮扶的教育目标、教育对策,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课堂教学、课后交流、课下辅导等途径形成与学生积极有效的互动;通过言传身教,实现育人的目的。同时,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还要贯彻愉快教学的原则,精心准备教学内容,合理进行教学改革,恰当选择教学方法,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要,激发学习兴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幼师生成长,促进发展,引领每一位学生品尝成功的感觉,使课堂成为学习快乐的源泉,师生共同拥有课堂、享受课堂,一起快乐,共同成长。

三、要加强教育见习、实习的针对性

教育见习和实习是贯彻师资培养内容的途径,是实现课程改革目标的保证,通过教育见习和实习可以引导幼师生树立献身幼教事业的.志向,使他们初步具备幼儿教师应有的品德素质;还可以引导他们把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运用于幼儿教育、教学实践,初步培养他们独立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能力;更可以帮助他们在教育实践中探索幼儿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原则、方法。也可以帮助幼儿师范院校检验办学思想及培养规格,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不断改进学校工作,提高教育质量。同时,通过教育见习和实习可以有效地缩短幼师生与幼儿教育工作的距离,尽快掌握各种幼教知识。由此可见,教育见习、实习是幼师生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在实际工作中,见习和实习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见习、实习时间短,次数少;认识不足,缺乏指导。这些因素是目前幼儿教师素质不高,队伍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抓好教育见习、实习工作,加强教育见习、实习的针对性,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要提前安排见习的时间,最好在新生入校时,与入学教育一同开始为期一周的幼儿园见习活动,让他们在还没有对专业产生反感情绪的时候,迅速进入幼儿教师的角色,使他们在与幼儿教师接触的过程中,初步理解和认识幼儿教育、幼儿教师;使他们在与儿童接触的过程中,认识儿童,理解儿童对他们各方面的要求,从而使他们回到学校后能够重新审视自己所选择的专业,树立献身幼教、教书育人的志向,努力学习各门专业知识,努力掌握各种从教技能,努力塑造优秀的品德,为成为一名幼儿教师做好准备。

其次,要增加见、实习次数,延长见、实习时间。在幼师生为期三年的学习生涯中,短短的一个月零一周的时间是不足以满足学生在实践中检验知识的需要的。在教育见习中,幼师生的普遍感受是“见习太好了,学到了几年课堂上都没有学到的东西”;“一周时间太短”,刚刚形成的还没有稳定的幼儿教师的感觉,随着一周见习的结束,迅速完结了,因此“加时”是非常必要的。除此之外,幼专院校还应该建设自主的实习基地,让幼师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随时随地到幼儿园去接触孩子,验证、检验课堂所学的问题。

最后,要加强指导,要建立一支专业的见习、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加强对见、实习工作的研究;提高见、实习工作指导的针对性;及时解决幼师生在听课、备课、上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他们观察、思考和实习的效果;捕捉幼师生身上的闪光点,把他们放大为一名优秀幼儿教师应具有的品质,从而使教育见习、实习活动成为打造合格幼儿教师的一个捷径,也成为为幼儿教育事业输送优秀毕业生,促进幼师生专业成长和发展的有效平台。

参考文献:

[1]伍新春。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林崇德。品德发展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以美育带动幼师生数学学习兴趣 篇3

关键词:幼师生 数学教学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c)-0161-01

在幼师生的数学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存在着学习兴趣不浓,对数学学习放弃的现象。作为一名幼师数学教师,笔者在对如何上好数学课、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做了一些研究。要想让这部分学生学习数学首先是要让他们产生对数学的兴趣,那么如何让他们对早已放弃的数学课程产生兴趣呢,笔者尝试着以美育为突破口,来调动学生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幼师的课程中,以美术、音乐、舞蹈为主,在这类的课程中学生们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然而在数学等一些文化课中,学生们却感觉有些麻木。究其原因是数学等课程上的美表现的不够直接,没有被学生所发现。因此,在数学的教学上我们做了一些尝试,力求让学生们在数学课堂上感受到美,从而使他们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在数学中,基本概念的建立、基本公式的表达以及一些定理和习题的证明,不仅符合人类认知发展的过程,而且也符合人类的审美规律。数学的美是简单的,清晰的、对称的、奇异的以及和谐统一的。

首先数学知识的介绍是逐层递进的,专家们按照人们认识的发展规律合理的安排课程内容,使知识的内容不断深入。这本身也是数学的逻辑美。数学基础知识以数学定义、定理、推论的形式通过应用来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数学知识的和谐美和简练美是数学知识结构美的两个主要方面。

数学知识的和谐美是数学的普遍形式。教学时,教师不但要对这种美有较深刻的领悟,且要能艺术地表现出来。例如,在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时,由定义“到两定点F[,1](c,0)和F[,2](-c,0)距离之和为定长2a的点的轨迹”可直接写出方程。这个方程可以与圆的方程联系并记忆。但学生们并没有对其中每个字母代表的意义有真正的理解,方程中的b开始似乎纯粹是为了追求方程的和谐美而引进的,但在研究椭圆性质时,可进一步发现:与圆的性质相仿a、b恰好为椭圆的长、短半轴长,b竟有鲜明的几何解释。工整对称的逻辑公式就这样与现实的几何图形完美对应,这实际上也体现了美与美之间和谐的统一。教师在推导过程中的示范,唤醒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学生也进入到美的境界,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和谐与统一。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定义画出椭圆,且要求他们用生动形象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对椭圆的认识。这样,在让学生感受和体验美的同时,激励他们创造美,使数学美在教学中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和谐统一的美是数学的重要特征,也是社会发展所要求的。数学中许多的知识都是融会贯通的,比如给你一个函数式,他不仅代表了量与量之间的关系,还可以引申出映射的概念,还可以表示空间内的一条曲线,甚至也可以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条简单的算法。在讲解三角形的3条中线,3条内角平分线,3条高都交于一点时,这是令人惊奇的结论,通过常理判断一般人都不会相信。因此,在课堂上笔者先不告诉学生结果,让学生自己亲手作图,学生么会惊奇的发现他们交与一点,也许他们还不太相信自己的结果,这时你再告诉他们交与一点的道理。这个定理就会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无论怎么也不会忘记。通过这种例子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统一美,数学是这么的美妙。在解题训练中,老师精心设计教学情境,设计逐层深入的教学层次,让学生在练习中完成一道道数学习题,随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断提高,让他们沐浴在智慧的阳光中,给他们以征服自然的美感体验。对于幼师的学生,在他们知识的储备里没有指数与对数函数的认识。因此,在介绍这部分内容时,可以用一些生活中的事例(微生物的繁殖数量,银行的复利等)。也可以引导学生用图形的方法来记忆函数的性质,在函数与图形之间建立联系,这样直观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对函数的认识。在函数性质的研究上,先让学生画出函数图形来研究函数的性质,这样学生只要会描点连线就能够分析出这个函数的性质。研究偶然性问题的概率论,和研究确定性问题的平面几何是两个不同的数学分支,但是数学家蒲丰却用投针的方法求出了圆周率。高斯小时做过的练习:求1+2+3+…+100的和,高斯巧妙地首尾相加算出和,这是对称的美,并且多年前在学习等差数列的和时笔者也曾把它与梯形的面积公式相联系。这说明数学不同分支之间存在内在联系,这体现了数学的和谐统一美。

清晰、简洁、严谨的数学问题给人以美感。数学的简单美并不是指数学本身的简单,而是指表达方式的简单。用简单的符号语言来表达大千世界的逻辑变化,这是数学对人类的一大重要贡献。数学符号是最简洁的文字,表达的内容却极其广泛而丰富,它是数学科学抽象化程度的高度体现,也正是数学美的一个方面。a+b=b+a, abc=acb=bca……其中a,b,c可以是任何整数,小数或分数。这些用符号表达的算式,既节省了大量文字,又反映了普遍规律,简洁,明了,易记,充分体现了数学语言干练,简洁的特有美感。定义,规律叙述语言的高度浓缩性,使它的语言精炼到“一字千金”的程度。短短的一句话可以正确的应用到整个世界,甚至是全宇宙。对于我们的学生而言,深刻的理解定义、定理就可以应用到任意的一道题上。因此,教好幼师数学完全可以从让学生理解定理定义入手。有时笔者反复的将一个定理应用到几道题上,一方面是为了让他们学会定理的应用,更重要的是为了说明数学有多么简单,来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数学的美又是严谨的,例如质数的定义是“只有1和它本身的两个约数的数”,若丢掉“只”字,便失去意义;小数性质中“小数末尾的0……”若说成“后面”,便“谬以千里”。此种例证不胜枚举。一个公式可以解无数道题目,一条法则引申出万千事例。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把一切类型的三角形(直角的,钝角的,锐角的,等边的,等腰的,不等边的)都概括无遗。“数位对齐,个位加起,逢十进一”把各种整数相加方法,全部包容了进去。有时在教学中笔者甚至连简单的文字式的定理定义都不要求学生背下来,换以形象化的图形,或简单的公式,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记忆与灵活应用。

数学的美更重要的存在于我们研究数学问题的思维过程中,我们要用严密的具有逻辑的思维来解决问题,这种思维本身就是一种美,这一点从我们做完数学题后获得的愉悦和满足感中足以证明。数学的美是感性的直观的,更是理性的。幼师的学生从不缺乏对于感性美的认识。他们总是从,歌唱、舞蹈、绘画中获得感性的美。正因如此他们的思想往往显得不够深刻,对于数学美的感知与研究正是他们获得理性美的重要手段,也是他们加深对世界认知的桥梁。作为一名幼师数学教师,让学生掌握如何教好幼儿数学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的逻辑思维得到发展,让他们将思维的美应用于生活,从而获得更多美的体验。

参考文献

[1]史天勤.数学思维方法[M].大连海运学院出版社,1990.

幼师生数学学习的个案分析 篇4

在幼儿师范这类专科学校里, 数学学习困难是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一位幼师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分析, 以更好地认识学困生群体。只有深入了解幼师生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 在教学中有的放矢, 调整教学方式, 做到因材施教, 才能培养出具有较高数学素养的职业人才。

二、研究过程

1.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学生A, 男, 17岁, 2011级4班的学生。进校一年里数学成绩从未及格, 大多在30多分。家住淮安, 家庭条件优越, 除父母外还有一个大他十岁的哥哥。平时住校, 一个月回家一次左右。

2. 初步观察。

确定他为试验对象后, 我通过对他之前的数学老师, 其他任课老师和班主任的访问, 了解他在学习方面的表现;找班上其他同学谈话, 了解他们对A的印象。之前的数学老师:没有什么印象了, 平时不声不响, 数学成绩较差;其他任课老师:挺乖, 课上不太专心, 成绩不佳;班主任老师:积极为班里做事, 人缘好, 学习上有困难, 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班里其他同学:人品好, 活泼, 热心, 大家很喜欢他。同时对他的上课、自习、作业、考试等方面进行仔细观察并作记录:上课:注意力不能持久, 容易分心, 易受干扰;只翻开书本, 但不做笔记;从不主动发言, 上课提问基本都不能回答;作业:按时完成, 有时候错得很多, 有时候作业全对但是字迹潦草, 有抄袭痕迹;考试:只能做一部分的基础题, 一些上课讲过的类型题也做不出, 卷面上常有计算错误, 思路紊乱, 答题格式不规范;自习:手握笔坐着发呆或者头转来转去看看其他同学, 很长时间都做不了一个题目。此外, 我还注意到, 在和我的面谈中, 他始终保持警惕心理, 只是等待我提问, 回答也是敷衍了事, 师生之间有距离, 我无法深入了解他的内心想法。

3. 深入研究。

(1) 增加关注, 减少师生之间的距离。这个阶段我主要从课堂入手, 课前督促他预习上课的内容, 要求他在课堂上做笔记, 课上尽可能地提问他 (都是最基本的问题) , 答对时当着全班表扬他, 以示鼓励。当他在开小差的时候以眼神暗示他, 做课堂练习的时候走到他旁边为他提供一些帮助。同时我的课代表也经常让他来送作业本, 我利用这个时间帮他讲解作业上的错题。随着接触增多, 他和我的交流渐渐多起来, 他说非常喜欢晚上在宿舍打游戏, 第二天上课时便没有了精神, 对学习造成很大影响。谈起数学学习的困难主要有:上课有点跟不上进度, 听懂的东西过了几天都忘了, 考卷来不及做完等。 (2) 个别辅导, 深入了解。除了第一阶段所做的工作外, 我建议他从天天玩游戏到周末玩, 让他的宿舍同学和我一起协助监督。在班主任的允许下, 我每周利用班会课和团活动课对他进行单独辅导。我鼓励他独立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 同时给他制订每周的课后学习计划, 帮助他巩固所学。为了促使他的转变, 我找班上的其他同学, 请他们鼓励他在学习上不要泄气。这期间他的数学学习有了几个明显的进步:学习积极性有了提高。他主动提前10分钟到校, 坚持课前预习, 自觉地做同步配套习题。上课聚精会神的时间多了, 对我在课上提出了问题也会思考一些, 但碰到有些难度的还是会放弃。课后能主动复习, 有时我不喊他来办公室, 他也会准时等在办公室。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有了提高。在我辅导期间所做的练习中可以看出他的解题能力有了提高:基本题大部分能做对了, 稍难的也能做些, 答题思路比以前清晰, 运算错误相对减少。第一学期四次的月考成绩分别是:39、50、77、65, 期中56, 期末62, 成绩上有了提高, 自制力有了提高。他说周末不玩游戏了, 想不起来要玩了。有信心学好数学。以前拿到题目他总是摇头说不会, 辅导一段时间以后, 题目一拿出来, 他就开始做。批改之后, 他说:“老师你先别说, 我再看看, 我会的。”但是他在某些方面没有改观, 如匆忙读一遍题之后就开始做题, 因此常有看错题或理解不到位而出错的现象;对考试的焦虑心理没有改观, 考前紧张, 致使考试状态不佳。 (3) 减少辅导, 自主学习。这个阶段, 我减少了对他的关注, 也不再强制他来办公室单独辅导了, 想看看在没有我的帮助下, 能否自己有能力学好数学。刚开始他上课还是挺认真, 会思考, 也记笔记, 课后也会像上学期一样来找我问问题和做题。过了段时间, 他的笔记量减少了, 课后也不再来找我辅导, 作业又开始笔迹潦草且错误很多, 渐渐地就回到了最初的情况。

4. 原因分析。

造成这样的原因有很多, 下面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方面进行分析:非智力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缺乏学习兴趣。该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和取得满意的学习成绩, 对学科本身没有产生真正的兴趣。 (2) 学习态度不端正。该生是家里最小的孩子, 父母和哥哥很宠爱他, 造成他比较娇气、缺乏毅力等性格缺陷, 所以在学习上也不能做到勤奋刻苦。在数学学习上这种性格特征尤其体现在对待运算和分类讨论的态度上。他对运算有很强烈的排斥心理, 运算时不能集中精神。对于需要分类讨论的题目, 他只想简单了事, 在主观意识中排斥他认为烦琐的东西。 (3) 学习方法不正确。该生没有学习计划, 很难进行自我监控, 主要表现在:需要老师、家长不断督促, 才能较好地完成数学学习任务, 被动学习, 不会进行反思与总结。例如:对数学问题只满足于结果的正确与否, 不愿深入研究;学习知识的主要途径是来自老师课堂的讲解, 及布置的各种练习, 较少主动从其他方面获取知识等。智力因素主要有:记忆力的缺失。记忆方法不当, 多是机械记忆, 死记硬背, 容易遗忘。他不记得某个类型题目的思路, 但是记得当时例题的答案;他也不善于借助于图形记忆, 例如:他复习椭圆的相关知识后, 能复述出主要性质, 但却不能将a、b、c标注到图像上去。思维能力欠缺。该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缺乏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对于一些问题的理解常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 实际上他的懂只是停留在表面, 如果换一个同类型的题目, 他根本解决不了。注意力不稳定, 不持久。该生听课的时候经常分心, 想其他事情;不能将注意力集中较长的时间, 如果在学习的时候碰到大量的内容, 就学不下去了。观察力不够。这点主要体现在审题方面:该生认为审题就是读题, 读懂题意就行, 一般读1~2遍题目就进行解题。在审题过程中不注意寻找未知与已知的关系, 没有将数学语言进行转化, 解题过程中很少再进行读题, 因此常有看错或理解不到位而出错现象。想象力不足, 联想常常杂乱无章, 联想的内容经常与所解决的问题毫不相关, 即使在教师的指导下, 也只能够形成对某一问题的孤立的联想。

该生在性格上软弱, 缺乏毅力, 导致他在学习上不努力, 思维能力薄弱。造成他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还是非智力因素。在教师关注和激励下, 他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因为学习动机没有改变, 学习方法没有掌握, 性格上的缺陷仍然存在, 这些都导致了在没有教师的关怀时, 他的学习又出现了退步。

摘要:在幼儿师范这类专科学校里, 数学学习困难是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对一位幼师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行跟踪, 通过初步观察和深入研究, 最后分析发现该生数学学习困难的主要有:缺乏学习动机, 学习态度不端正, 学习方法不正确等原因。

关键词:数学学习,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

参考文献

[1]罗柳英.高中数学高才生与数学普通生个案研究[J].中学数学杂志 (高中) , 2005.

[2]倪桓华.一个数学后进生的个案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 2002.

幼师生数学学习问题 篇5

新课程标准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广与实施,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正受到广大英语教师的普遍重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不仅增进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学生逐步形成了独立的、更富有责任心的学习习惯。而且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学生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学习状态,小组成员之间为了完成某一具体任务合作交流,引起兴趣和共鸣。我的幼师学生虽然英语基础薄弱,但选择学幼师专业的学生,性格开朗,活泼爱动,善于表达自我。针对学生此特征,在课堂活动中,我主要采用合作学习方式,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互相提高,在探讨中提升学习能力,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有更多机会去和同伴交流运用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小组合作学习在强调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小组成员的合作能力、个人责任,这也非常符合学习幼师专业学生的专业特征,在学习的同时,培养各种能力的提升,为将来做一名称职的幼儿老师铺下坚实的基础。

如何来操控小组合作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小组合作,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有收获有成长,在合作中刺激学习情感,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呢?下面就本人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做法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合理分组,以强带弱刺激兴趣

要想很好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合理分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入班时,我就通过入学成绩统计,摸清学生已有的英语知识基础和学业水平,又通过问卷调查,弄清学生英语学习中存在的和需要亟待去解决的问题,最后再综合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进行分组,在小组中分出层次,这就为小组成员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为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这种组合实施一学期后,为保证各小组力量均衡,可以重新分组。每一组内培训一个善于协调并有责任心的小组长,负责分配本组成员承担不同的任务和责任,协调小组成员间的关系,使得小组成员间能很好地交流,检查和评价本组成员合作学习情况,以保证小组活动卓有成效,同时向教师反馈本组完成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关心帮助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争取组内同学共同进步。

二、合作学习活动比拼中激发兴趣

使学生能自主学习和交流是每一节英语课的灵魂,所以老师要为学生积极创造条件。例如:1.在学习单词环节,在组长的负责下组内成员轮流读出单词,或者以领读,或以齐读等等方式来识读单词,并且能找出大家异议的发音做出小组汇报,然后全班同学共同来在老师的帮助下解决难点。同时,在学习单词环节,老师都要求学生把每个单词的音标中的各个音素单个读出来,因为学生在初中的学习中有很多音标不认识,造成英语学习路上的第一障碍。学生在合作学习单词的过程中,相互倾听彼此的发音,又把音标读音加以巩固。任务完成后,各个小组同学要向全班同时展示学习成果,展示的形式有每个小组同学决定,有的是组内成员抽查或听写,有的是带领全班同学来识读。通过这种方式学习词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也在学习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为自己加油,奋力进取追赶同学们。2.合作阅读,幼师的英语教材内容多以对话的形式,素材多是和幼儿园幼儿的生活场景相一致,这在合作学习中更有发挥的空间。例如在Arrival Reception(入园接待)的对话学习中,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查单词,翻字典解决kindergarten,honey,fold,check-card等词汇。程度好的学生在对话学习中负责翻译,其他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做好笔记。组内成员比赛看看谁能划出更多的词组和句型,然后就是学生在互助中能读熟对话,根据对话的内容,以及教材设置的练习,小组成员共同完成表格,描绘图案。或者来设置一个具体的幼儿入园场景,学生在小组中自编对话。

三、合作展示中提升兴趣

每一节课根据学校内容,老师都会给每个小组合作学习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有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例如:单词学习中,可以通过单词接龙,第一个学生说汉语,第二个学生说英语,然后第二个学生说另一个单词的汉语,下面学生说英语,这样进行接龙比赛,哪个小组用的时间最短,就是获胜者,进行小组加分奖励。对话学习中,小组成员自己动手,制作道具,头饰等来分角色表演。例如:在Morning Exercise(早操活动)这个单元的对话学习中,在上课展示环节过程中,其中一个小组成员展示的时候把对话改编,创编一个Follow Me儿歌来热身,小组同学展示时把其余学生全部带动了起来,一起Hands up,Hands down,Wave your arms,Bend your knees.就这样全班学生在笑声中完成了对话学习学生学得轻松愉悦,而且教学效果也非常好。在课堂上经常开展单词音准比赛、对话表演、对话改编表演、课后chant 创新表演等等,学生在展示中敢于开口表达自我,锻炼能力,提升学习英语的兴趣。

四、合作学习中持久保持兴趣

如何能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持久保持兴趣呢?

1.首先老师的角色很重要,教师要充当“指挥者”、“设计者”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旨在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使学生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老师还要对每次小组活动的设计把握好难易度,毕竟学生基础差,任务要以学生的能力范畴进行设计,设计内容要符合学生实际,要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还要考虑学生语言输出过程会出现那些问题及活动估计所需的时间。比如如果一篇高度的对话,要求学生背诵展示,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绝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在学习中,教师要教给学生“会学”的方法,学生只有会学,才能不苦,才能愉悦,才能激活热情,增强好奇心,教师不仅仅是教者,更是学生学习同行路上的知心人。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布置学生活动任务时不仅要靠语言描绘,还可以进行适当的示范以提升学生的感性认识更能激发学生情绪,合作热情高涨。

2.其次,评价很重要。教师要把握好对小组讨论的评价标准,在不忽视对个人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基础上,更应侧重于集体评价和学习过程的评价,着重对小组讨论的行为作集体评价。只要发言精彩,讨论热烈的给予5分的评价,汇报交流有亮点,成员团结又合作,就能得8分的评价,提高小组讨论的执行效果,两者皆到位的就是10分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结果要一周一小总,一月一大总,作为学生期末综合评价的一部分,这就让学生更加注重平时的课堂学习过程,而不是只求一个期末考试成绩的过关。当然,对于合作学习中出现的个案问题要进行了一定的指导,对于一些羞于开口的学生建议降低标准,从敢于去说,敢于站在学生面前展示来增强自信。合理评价对指导和调节学习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学生深受鼓舞,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也可以使学生避免灰心丧气,走入误区。因此,教师要坚持以正面表扬和激励为原则,“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

3.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很重要。要使合作顺利进行,在课堂上营造和谐的学习气氛很重要。小组活动要能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为宗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幼师教材中有很多体现幼儿园小朋友生活的活动场面的学习内容,如:户外活动、餐点、午睡、教学活动和创设游戏,教学素材丰富多彩,老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情景,布置场景,同时,全班同学也都积极参与进去,学生一定也会在模拟的场景中更加兴奋地进行到快乐地学习中。还可充分利用音响、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技术,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仿真环境中,让学生感受到心情的愉悦,精神的领悟,对英语学习更有热情。

幼师生初学钢琴应注意的七个问题 篇6

近几年,随着学前教育专业的“热温”的不断上升,很多学生选择了此专业,立志做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但是,作为幼师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钢琴课始终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难点,很多同学在入学前是零基础甚至根本没接触过音乐,而国家教委颁布的幼儿师范学校音乐教学大纲中明确要求,“使学生掌握弹奏钢琴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能正确表达不同内容、性质和风格的钢琴简易作品。”在钢琴的初学阶段是否顺利成为能否达到此目标的关键。下面就谈谈幼师生在钢琴的初学阶段容易走入的几个误区及应对办法。

一识谱

幼师生在初学钢琴时,往往比较头疼的是识谱。由于其在进人大学时才接触钢琴,许多学生对五线谱很陌生,往往在弹奏时用简谱标记,这样的害处是学生在刚开始初学时还能用简谱标记跟上进度,过一段时间进人较难的内容学习后,往往由于不认识谱而丧失学习兴趣,程度越落越远。

因此,教师教授钢琴一定要从识谱开始,要强调识谱的重要性,一开始可以用较慢的速度来进行学习,让学生充分反映音符;也可以让学生用本练习,每学一个音符让其用本子写一遍,达到强化目的;也可以自编音符歌曲,例如do、nu、sol、xi在线上re、fa、la、do在间上等歌曲,让学生在歌曲中记住其音符。教师还可以定期举行音符小测验,对答得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奖励,以促进学生学习音符的积极性。待学生对五线谱的音符熟练掌握之后,教师可以按照正常的教学进度来规划课程安排。

二弹琴的基本坐姿

在进行完简单的识谱教学后,就可以安排钢琴弹奏的课程了。海顿曾说过:“当我坐在那架破旧古钢琴旁边的时候,我对最幸福的国王也不羡慕。”因此,弹琴的坐姿很重要,要自如,要舒适。通常在弹奏之前首先要规范学员的基本坐姿,坐姿不仅是弹琴的门面问题,而且直接影响到方式与音色。正确的坐姿应该是人坐满钢琴凳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因为我们要双脚着地,所以坐满板凳使个别学生双脚不能着地,造成弹琴使不上力气;再者,弹琴是要精神饱满的,精力充沛的,如果坐满全凳就不免会使人产生惰性懒散的习惯,精神不能很好地集中,时间长了就会养成种种坏习惯。所以要反复强调坐凳要科学,坐到全凳的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强调完坐姿之后,就要强调上身的手臂,大臂放松自然下垂,小臂与琴键保持平行,胳膊端起来,两手握拳一一打开,轻轻放在琴键上,一个手指对一个音,这就是基本手型。手的自然弧形,类似于我们在平时走路时两臂自然下垂时手的状态,把这时的手放在琴键上就八九不离十了。但是幼师生多是成年以后才开始学琴,手比较僵硬,做出的形状也不美观,因此,可以强调一下手型的状态,象握个鸡蛋。虽然有些老师并不主张这种手型,认为握鸡蛋,鸡蛋是易碎物会造成心理上的紧张,但是这种说法可以提供正确手型的直观性,在讲授手型的大概形状时可以用来描述一下,给人一种直观的感觉,或者形容象灯的罩子也可以。有的学员长期从事体力劳动,因此手指的骨节会增大,手在键盘上摆的形状也会大打折扣,要反复强调手放在白键去除黑键的二分之一左右,固定好手型放的位置,时间长以后会形成一种习惯。有的学生的手比较伸张,没有“握”的感觉,教师此时要讲清道理,比如,弹琴自然弯曲的手型是人生理上手最灵活的状态,弹琴手型很多都是根据人的生理特点而形成的,并不是谁规定的,而且,也有一些力学原理,就像桥,它的拱形是根据力学原理构造的,不仅美观,而且适用,人的拱形手型很像桥的受力原理,有支撑的感觉,等等。和学生讲清原理有助于他们理解吸收抽象概念,并且有助于他们克服自身手的弱点以进行正确手型训练。可以不用弹任何琴键反复做手型摆好、放下到膝盖上的练习,多做几次空的练习,保持一段时间,手型的状态就可以稳定下来。

三手型

在幼师学生初学弹钢琴时,往往由于是成人,手与幼儿相比手指较僵硬,不容易形成良好的手型,手型是钢琴入门的第一步,手型的好坏往往直接影响到今后的弹奏,因此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必须先掌握正确的手型,即手指弯曲型。这种手型的基本要点是:手指自然弯曲,掌关节突出,手指同手掌一起构成一个半圆的伞形,呈空握球状,掌关节及所有手指关节都应凸出,手指自然分开,基本上是一个手指头对应着一个琴键,手指第一关节站牢,大拇指也应在键上,手腕与键盘平行,也可略低于手背。可以这样启发初学的学生:可以感到像握个鸡蛋的状态,然后慢慢站好,使手指微微向掌心弯曲,这就是我们所要求的手型。在幼师生初学中,往往一弹起琴来手指就造作紧张,关节僵硬,手指手腕不是过分拱起来,就是掌关节塌陷,要不就是大指小指的着力点不正确,影响弹琴的音色,妨碍手指的灵活触键。

可采取的措施:一开始,可以让学生摆好手型,在小字二组的中央C上按顺序一指一键从C到G站好,这样可以充分体会到手与手臂的充分伸展状态,学生触键较舒适,从弹第一个音大指C开始,告知学生要充分体会到大指的独立,力量自然下沉到琴键里,如果学生大指的指骨由于紧张、承重而往里凹,可以让另一只手(左手)帮助把大指的指骨往外用力使其凸出来,久而久之,学生习惯指骨突出的感觉,再演奏时,指关节就正确了。另外,要注意大指与小指的触键位置,大指与小指要用指关节的侧面,而不要倒下,可以平时让学生练习手指操,使大指与小指对勾,来体会大指与小指站立的感觉。在演奏时,注意学生的掌关节一定要突出,不要向里凹陷,如果向里凹陷力量就会淤积在掌关节里而无法传递到指尖。教师可以使用这样形象的比喻:手指的掌关节就好比是房屋的屋顶,屋顶塌了,房子必然也就不存在了,因此学生会特别地注意掌关节的正确姿势。

四双手的配合

钢琴是双手配合演奏的多声部乐器,双手的协调性在此就显得十分重要。双手的配合始终是困扰学生的难点,不少学生因为双手配合不顺利,影响学习钢琴的兴趣。幼师生初学钢琴时,往往由于对音符不熟悉,手指不灵活,单手演奏都很困难,更不用说双手配合演奏。在教学中,初学的学生感到对双手的配合演奏很难适应,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来适应这一过程,以此达到双手配合的协调。

可采取的措施:进行分手练习和分声部练习,在初学钢琴时,教师在一开始可以放慢教学进度,让学生通过慢慢识谱来进行单手练习,在单手练习时,学生可以集中精力来进行单手指法的练习,待学生单手练习熟练之后,再进行双手的配合,就可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在配合过程中,学生往往也感到无从下手,弹奏得磕磕巴巴。这期间,老师可以帮学生把乐曲分分段落,使学生感到演奏有段落层次感,一段一段地进行分开练习,熟练之后,再完整地从头到尾合起来演奏,就会感到很流畅、顺利。

五节奏的训练

在幼师生初学钢琴时,节奏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许多学生对节奏掌握不好,演奏起来,即使音符全对,听起来也是怪怪的,和正确的音响效果不符。如果把音乐的音符比作是一个人的“肉”的话,那么节奏就是这个人的“骨头”,如果连骨头都错位了,这个人的肉长得一定是“扭曲”的。

可采取的措施:在进行识谱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地把节奏加上,在一开始让学生明了什么是全音符、什么是二分音符、什么是四分音符、什么是八分音符、什么是十六分音符等等。可以画图来明确这几种音符的关系,让学生的记忆更深刻。并且在演奏的时候让学生大声数着拍子进行练习,在练习的时候要叮嘱学生的手、眼、脑、耳并用,反应要迅速;在遇到较难的节奏片段时,教师可以把节奏抽象出来,写在黑板上进行练习,可以分组练习,也可以采取两、三人以游戏的方式相互配合练习,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达到了训练的目的。

六触键

在钢琴演奏中,触键是一项较难的课题,钢琴的音色是由乐曲风格而定,因而需要不同的触键方式。在幼师生初学钢琴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触键问题,如果不进行及时的解决,会形成不正确的触键方式,从而影响弹奏。

可采取的措施:往往在初学钢琴时,学生会感到手指软弱无力,声音弹不响,因此,很多学生会借助手腕的力量来“帮助”手指触键,这就造成声音听起来僵硬而含混不清。教师可让学生从开始弹奏的第一个音就开始进行“听觉”训练,使学生在演奏第一个音时,就养成良好的听觉习惯。在听觉素养养成的同时,教师应让学生养成正确的触键方式,使学生的手腕放松,用手指的自然力量下键,体会手指的重量转移,灵活“掌关节”,靠手指独立触键,锻炼手指自身的肌肉,手腕只起到了力量的“桥梁”的作用,而不是发力点,并让学生通过“听与弹奏”的相结合,细心体会,来学会正确的触键方式。

七音乐表现

在幼师钢琴初学时,往往只注重技巧的训练,而音乐的表现力不到位,演奏的乐曲过于平淡,影响了乐曲的音乐性。

可采取的措施:教师用两种形式做示范给学生,一种是有表现力的演奏,一种是苍白的、没有表现力的演奏,让学生对比哪种演奏更好听。待学生有辨别力之后,可以重点进行乐曲情感分析,哪里强,哪里弱,哪里渐慢,哪里渐快,哪里要有明显的乐句感等等,可让学生练熟技能后,把音乐表现力加到乐曲里,让学生倾听自己演奏的乐曲。同时,可以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几个小组互相比赛,让一个小组的同学演奏,其他各小组的同学说出这个小组每个同学的音乐表现情况和整组同学的主要特点。优点加以发扬,缺点加以改正,并且明确各小组同学的优缺点。在每堂课上都进行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但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会很快使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得到一个良好的提升。

以上是我在近年的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初学的实际情况总结出来的经验,初学钢琴的幼师生如能克服以上的几点问题,一定能够使幼师生的钢琴学习顺利进行,达到理想的学琴效果。

参考文献

[1]克拉伦斯·格·汉密尔顿.钢琴演奏中的触键与表[M].情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

[2]约瑟夫·霍夫曼.论钢琴演奏[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幼师生数学学习问题 篇7

所谓区域活动,也被称为活动区活动、区角活动等,指以幼儿的需要、兴趣为主要依据,并考虑了幼儿园教育目标、正在进行的其他教育活动等因素,划分一些区域,如积木区、表演区、科学区等,在其中投放一些适合的活动材料,制订活动规则,让幼儿自由选择区域,在其中通过与活动材料、同伴等的积极互动,获得个性化的学习与发展[1].依据《纲要》的要求,现如今区域活动成了幼儿园的主要教育形式,在幼师生进行见实习的过程中发现,师范院校的幼师生却对于数学区域的相关内容了解不多,较为匮乏,无法满足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和幼儿园的实际需要.

二、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哈尔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齐齐哈尔高等专科学校,大一大二大三年级共100名幼师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问卷,并且此问卷通过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相关专家的效度检验.从2015年9月3日至9月30日对黑龙江幼专、哈尔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齐齐哈尔高等专科学校,总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8份,无效问卷6份,实得有效问卷92份,有效回收率为92%.对所获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新媒体介质条件下,幼师生对于数学区域了解情况分析

1.本次调查所显示三所学校幼师生对于数学区域的了解较不理想,有近一半的学生都不太了解数学区域相关知识.

如上表所示,三所幼师培训学校的幼师生对于数学区域知识的了解程度都不高,最高的黑龙江幼专也只达到了54%左右.通过访谈发现,大部分学生只有在教师和学校要求以及特殊需要时才会主动学习数学区域知识.

(二)新媒体介质条件下,幼师生个人学习区域理论的途径分析

本次也对三所学校幼师生学习数学区域知识的途径进行了调查.

如上表所示,总体上三所学校的幼师生学习区域知识的学习方式比较理想,但是通过其他的方式来学习区域理论不是很理想.

四、影响幼师生数学区域知识学习效果的因素

(一)主观因素,影响幼师数学区域学习知识学习效果

幼师生不关注数学区域的学习,直接影响幼师数学区域学习知识学习效果.当代社会的幼师专业,基本上是高考中师范院校中分数最低的师范类,或是有的中等师范学校,只要有中考的分数就可以就读,导致学幼师的学生水平低,本身也不爱学习,其中不乏少数人并非是真心地喜欢幼师这个行业,而另一方面他们无法用正确的方式去获取相关知识,同时进行合理的加工.基于以上三点因素,入学后他们不爱学习,缺乏对学习数学区域知识的兴趣感.

(二)客观因素,影响幼师数学区域学习知识学习效果

幼师培训学校可开设的数学区域知识的课程课时不足,导致幼师生对区域知识储备量较少;同时幼师培训学校可提供的实习见习的机会不足,导致幼师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不显著;幼师培训学校可提供网络学习平台较少,导致幼师生区域理论的知识学习的渠道不丰富.

五、对策与建议

(一)多途径加大对幼师生的思想教育,让其充分了解区域知识的重要性

当今时代文化科技日益发达,知识不断更新.一方面可以借助幼专类院校网站平台扩大学生对区域知识重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支持与鼓励那些对于对区域理论学习有浓厚兴趣的人,促使他们坚持下去,不仅可以更好地完善自己,还可以树立一个榜样,时刻提醒着身边的朋友多注重区域理论的学习,起带头的作用.

(二)增多对幼师生的见实习机会,提供更多的了解区域理论的机会

利用见实习的机会,幼师生在实习中充分了解到学习数学区域知识的重要性,同时通过见实习机会,他们也可以具体全面地将所学到的区域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地对接,以便能够更好地运用区域理论指导工作中的难题.

(三)学校增加软硬件设施,全方位多角度提升幼专生的区域理论水平

幼师生数学学习问题 篇8

一、真实性原则

教师设计的项目应来源于真实的生活场景, 与学生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真实相关。当学生开展项目时, 由于所学知识与项目完成的过程紧密相连, 因此他们能够看到已掌握的知识对完成项目的积极影响, 也能够认识到欠缺的知识对完成项目的阻碍作用。一方面巩固了学生已有知识, 纠正了理解上的偏差, 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动力。

1. 完成真实的作品

图画书项目要求学生完成一本真实的符合作为产品的书的特征的作品。虽然学生们目前还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图画书作家, 他们的作品离真正可以出版发行还有很大的距离, 但是只有在创作真实作品的过程中, 学生们才会以一个作家的眼光去分析、评价作品。他们会注意到图画书中许多之前阅读时没有注意过的细节, 把自己以前所学过的文学、绘画、心理学等知识自觉或者不自觉地运用到作品的创作上, 从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当学生在开展项目活动时, 是否真正理解怎样的作品才是真正的图画书, 将直接决定他们能否完成一本图画书作品, 这将促使他们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研究上。让理论知识真正有用武之地, 将有效地解决学生对学习理论知识缺少兴趣的问题, 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 面向真实的读者

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因此, 幼儿喜欢什么样的图画书作品, 怎样利用图画书开展早期阅读活动, 都是图画书项目学习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让自己的作品受到孩子们的欢迎, 在图画书的创作过程中, 学生们需要考量幼儿的阅读和接受程度, 找到图画书的内容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契合点。幼儿偏爱的故事结构, 喜欢的角色设定, 对于幽默和风趣的理解, 甚至是最乐于模仿的拟声词等知识的积累, 将会为学生们以后在幼儿园中参与实际工作提供巨大的帮助。

二、支持性原则

支持性原则主要指在项目进行过程中, 相关人员和机构要给予学生信息、资源、心理等不同方面的支持和帮助。项目学习所涉及的内容是多学科的, 涉及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 必然要打破教材、学科, 甚至校内、校外的框框。这就需要教师、学校和家长的共同支持, 才能保证项目学习的顺利进行。

1. 任课教师对项目学习的支持

项目学习中, 学生具有空前的自主性, 他们完成项目活动的时间长, 范围大, 占有和使用的资源信息丰富, 项目学习的主持教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控制学生在完成项目期间的所有活动。但教师必须承担必要的管理、咨询和帮助的任务, 从而保证项目学习的合理、有序开展, 包括活动开始前搭建项目实施框架, 活动过程中的管理与监控, 活动结束后的总结与评价。尤其需要注意的是, 在图画书项目活动进行中, 教师要提醒学生始终关注图画书的文学性, 关注故事的内容而不仅仅是形式, 不能让一次“文学探索活动”最终成为流于形式的“手工劳动展示”。

2. 学校对项目学习的支持

项目学习的开展需要多方面资源的支持, 仅凭教师一个人的力量, 很多设想是无法实现的, 这就需要学校提供相应的硬件和软件上的支持。在硬件上要为学生提供图书馆和电脑室等查阅资料的工具和场所, 在软件上要为项目开展提供智力上的帮助。由于图画书是由图画与文字共同讲述故事的, 如何运用图画表情达意, 是作品创作要面临的最大问题。这就需要学校对项目学习的开展给予人员上和课时安排上的支持:安排美术教师与儿童文学课教师组成教学团队, 协调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 共同完成部分教学内容;安排心理学、教育学、活动设计等相关课程的教师参与项目活动, 接受学生的咨询。学校相关部门应与实习点做好沟通, 保证学生有机会实地观察各幼儿园怎样利用图画书开展活动。还应该为学生提供近距离接触和采访幼儿园教师与管理者的机会, 邀请他们做示范开讲座, 用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为学生们的创作提供帮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学校还可以与幼儿园形成长期的合作关系, 共同开发原创图画书并在幼儿园使用, 为校内项目学习的长期开展积累经验。

三、互动性原则

互动性原则是指学生在项目活动进行中, 主动与合作伙伴、教师、学科专家等一切对完成项目有帮助的人或团体进行交流、沟通、探讨, 以获得对完成项目有益的知识和技能。

1. 学生之间的互动

学生之间的互动包括小组内的互动和小组间的互动。项目教学的任务必须依靠学生之间的分工与合作才能完成。因此, 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互动是完成任务的前提。在责任到人的基础上, 小组成员必须发挥各自特长, 积极交换意见, 朝着同一个方向共同努力。通过交流与合作, 小组内每个人的观点都可以得到验证、充实或修正, 每个人也都能从他人身上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小组之间的互动最显著的是竞争关系。竞争可以使项目的开展充满活力, 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小组之间有竞争, 也有互相启发、互相帮助。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互评、讨论的环节, 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 同时注意避免个别同学占据班级的话语权, 阻碍学生之间互动的正常开展。

2. 学生与“专家”之间的互动

这里的“专家”是指拥有某种学生完成项目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具体到图画书项目中, 可以包括文学、美术、生物等专业老师及幼儿园教师、幼教专家、图画书作家等。学生需要运用自己的语言技巧和沟通能力, 以及各种媒体设备主动从专家那里获得知识, 为自己的创作活动服务。学生由于胆怯或者自卑, 有时候会出现不敢与专家当面交流咨询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利用电子邮件或者其他一些交流平台进行沟通, 将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3. 学生与幼儿之间的互动

图画书项目的产品服务对象是幼儿园阶段3-6岁的幼儿。学生需要通过他们的阅读体验检验自己的作品成功与否, 了解幼儿对于图画书有怎样的要求和理解。想要获得准确的信息, 就需要学生们设计有效的语言活动或者阅读活动方案, 尤其是设计适当的问题, 与幼儿进行有技巧的沟通。与幼儿沟通时, 学生要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的转换, 要以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 注意语言和仪表, 遵守幼儿园的日常行为规范, 尽一切可能避免对幼儿产生负面的影响。

四、过程性原则

过程性原则是指对项目学习的评价关注的中心在项目完成的过程, 而不仅仅以最终产品的质量评价项目学习的效果。新课程要求在对学生的评价上, “只有关注过程, 评价才可能深入学生发展的进程, 及时了解学生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所做的努力及获得的进步, 这样才有可能对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进行有效指导, 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才能真正发挥作用”[3]。

1. 评价内容的过程性

图画书创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完成图画书文体的教学。因此, 在项目活动的开展中, 教师关注的重点并不是成品图画书是否精致完美, 也不是学生们在幼儿园开展的活动是否成功, 而是学生通过项目学习对于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的提高。尤其需要关注的是在项目活动进行时, 学生们是否提高了他们的组织计划的能力、搜集信息的能力、质疑反思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

2. 评价方式的过程性

为了配合过程性的评价标准, 项目学习的评价方式更多地强调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质性的评价, 收集并整理学生的过程作品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方式。过程作品, 即在完成项目过程中, 学生的各种书面记录的材料, 可以包括活动计划、草稿、小组讨论记录、他人评价、教师评价、反思等。对项目活动的评价还应该是全员参与和全过程评价的。全员参与, 是指与项目活动开展有关的人员都可以参与到对项目活动的评价中, 包括学生自评, 学生组内互评、组间互评, 教师与学生互评, “专家”对学生的评价等。全过程评价则是指对项目任务的确定, 项目活动的展开, 项目产品的形成等各个环节、各个阶段进行评价。需要注意的是, 评价不可流于表面, 过多过繁, 要适度选取, 注意针对性。

这四项原则在开展图画书项目活动时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真实性是项目活动开展的首要原则, 也是项目学习的主要特征之一, 帮助确定项目学习的内容和范围。在项目活动进行中, 支持性和互动性原则明确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和职责。过程性原则关注的是对项目活动评价, 强调评价贯穿于整个项目活动开展的过程中, 更多考量学生能力的提高而并不仅仅注重某个产品的完成情况。四项原则的综合、灵活运用, 可以使图画书的项目学习合理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彭懿.世界图画书阅读与经典[M].南宁:接力出版社, 2011:7.

[2]巴克教育研究所.任伟, 译.项目学习教师指南——2世纪的中学教学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4.

浅谈影响幼师生英语学习效果的因素 篇9

我们录取的一年级新生的英语学习现状是:学生英语水平总体水平差。主要表现为:语音语调地方口音重, 单词拼读、拼写能力差, 口头表达能力仅限于几个句型, 语法概念淡薄, 英语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缺乏, 正确理解和运用能力差, 对英语学习存在畏难情绪, 缺乏信心, 丧失兴趣。

在心理方面, 绝大部分学生都曾有进取心, 自尊心, 渴望进步, 但是学习过程中所受的挫折使得他们“一日曝, 十日寒”, 当面对学习上某些困难的时候, 当短期的努力没有自身期盼的效果出现的时候, 他们就会选择放弃努力或者用一些借口来搪塞自己, 比如, 我对英语不感兴趣啊, 我从小就学不好英语之类, 结果就是快毕业了, 英语也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程度。

在习惯方面, 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 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 因此, 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在学习过程中, 很多的同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他们懒散倦怠, 课前不预习, 不能做到听课时有目标地解决课文中的问题, 课后不能独立完成作业, 更不会积极地去探索知识, 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课程设置方面, 职业学校的学生往往以所学专业课为主, 文化基础课很少受到重视, 较之于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课的优美性, 英语课越发显得枯燥无味, 学生更容易将注意力集中在专业课上, 他们更愿意用大量的时间去练声、习舞、习画。

针对这种状况, 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对幼师生或职业学校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译等专项训练外, 更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努力。

一、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及倦怠心理, 树立持之以恒的信念

张思中先生在“心理优势论”中指出:“心理优势是心理活动时所发挥出来的压倒一切的力量。它表现的形式有不断增添实现的目标能力、方法与手段并且不断地获得成功, 不断地强化‘优势’。要学好外语首先要使学生形成学好外语的心理优势。”

笔者认为心理优势论对克服学生的英语学习畏难心理有很大的作用, 尤其是对于职业类学校学生。因此, 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学生的自信点, 逐渐培养其心理优势。根据每节课教学内容的不同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激发英语学习热情。笔者所用方法的根本点是肯定学生已经记住的知识, 鼓励他们有能力学会新学知识。教师的坚持也会影响学生的毅力, 使其逐渐树立持之以恒的信念。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古人云:授人以鱼, 仅供一餐之需;教人以渔, 则终身受用不尽。教师不是学生的活字典, 单方面的知识传授也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 所以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好习惯, 使其掌握科学的英语学习方法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不仅能使同学们提高学习效率, 而且能获取终身学习的能力。

对于一个处在基础英语学习阶段的幼师生来说关键是要在语言的输入与输出方面下足功夫。在语言输入方面同学们遇到最困难的问题就是在短时间内忘记所学内容。一方面是因为同学们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比如, 课前预习, 找到自身学习的难点, 课后及时反复复习, 巩固课堂所学内容。另一方面, 遗忘也是有规律的, 在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进行记忆实验研究的结果中有这样一组数据:刚刚记忆完的记忆量是100%, 1小时之后是44.2%, 1天后是33.7%, 6天后是25.4%。所以, 不断的复习才可以保持记忆, 否则必然遗忘。

在语言输出方面同学们面临的问题是用标准的语音语调, 大胆地说英语。用标准的语音语调读单词、句子等对于一部分来自农村的同学并非易事, 因为他们的语音语调中已经带有了浓重的乡音, 所以, 他们首要的任务就是纠正语音语调, 学会识别并记住国际标准音标, 掌握单词的拼读能力, 多听英语磁带, 光盘, 广播, 反复纠正口型, 多读多练并坚持不懈才能达到纠正语音语调的目的。在口语练习方面还应该注意的问题有:学生大脑中英语口语知识储存量少, 需要加强英语口语句型的记忆与背诵, 并创设相关的语言情景进行操练, 收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

三、开展丰富的课内外活动, 搭建学生展示英语风采的平台, 以成效促进步, 形成英语学习的良性循环

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是新课改的关键。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让学生们动起来才能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而且英语课内外活动也是英语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 学生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养成运用英语的习惯, 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提高听说能力, 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本校外语组常用的课内外活动有:

1.用英语做自我介绍。介绍的范围可以根据个人能力可大可小, 比如介绍自己姓名, 年龄, 爱好, 家庭, 朋友, 所在学校等。

2.积极参加英语角, 扩大交谈对象, 讨论熟知的或不熟知的话题, 在运用英语的过程中增加词汇量, 扩大知识面。

3.每日小演讲。每次英语课前由一位学生用大约三分钟的时间做一次小演讲, 可以讲故事, 报新闻, 汇报班级状况等, 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可以限定一些必用的词汇、句型或新学语法等, 达到巩固课堂知识的目的。

4.英语单词默写比赛。赛前发给学生一定量的单词, 可以是近半年所学新单词, 然后学生们自愿报名参加比赛, 一段时间的准备后参赛者可以在特定的地点, 特定的时间内集中参加比赛, 还可以选出周冠军, 月冠军, 并以展板的形式公布, 实践证明学生参赛积极性很高。

5.英语演讲或英语讲故事比赛。参赛者自愿报名, 活动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 由学校外语组和教务处等联合举办, 增加比赛的正规性, 让学生意识到学校重视此类活动, 比赛结果分设一、二、三等奖, 发学校盖章奖状。学生对这种能展示个人能力的活动也很欢迎。

还有很多的英语活动, 比如, 英语手抄报比赛, 英语歌曲比赛, 英语电影对白赛, 英语剧比赛等等。大量的英语课内外活动吸引了同学们的热情, 增加了英语学习兴趣, 提高了他们的英语水平。

幼师生的数学素养的现状分析与培养 篇10

关键词:幼师生;数学素养;培养

从2001年9月起,教育部在全国试行幼儿园教育指导新纲要。新纲要充分肯定了幼儿教师在教育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同时对教师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与挑战。在幼儿师范学校,数学是一门重要的文化课程,为适应不断提高幼儿教育水平和幼儿教师的文化素质的需要,提高幼师生的数学素养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幼师生的基本数学素养

数学素养是在人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数学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获得的数学知识、能力、思维方法和品质等方面的素养。

根据幼师数学教育要求,我们认为幼师生具有的数学素养的含义与内容应体现为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数学思想和数学品质等方面的素养。具体表现为具有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和进一步学习所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以及一些数学史知识;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动手能力、语言交流能力等;掌握一定的化归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统筹最优化思想以及模型化思想等;具有严谨、认真的数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精神以及对数学的良好兴趣和情感。

作为幼儿教师,既要熟悉幼儿数学内部的系统结构,知识之间的联系,及幼儿数学知识的背景、地位、作用和蕴含的数学文化,也要精通幼儿数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加深对幼儿数学教材的认识,提高分析教材的能力。因此,幼师生具备高一级的数学知识,了解与幼儿数学知识有关的扩展内容、数学思想和方法,拓宽知识领域,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有较开阔的数学视野是必须的。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做到高屋建瓴、游刃有余,以发展的眼光设计自己的课堂教学,避免犯科学性错误。

正如日本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在从事多年数学教育研究之后所说的“学生们在初中或高中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在进入社会后,几乎没有什么机会应用,因而这种作为知识的教学,通常在出校门后不到一两年就忘掉了,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业务工作,那种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精神和数学思想方法,却长期地在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挥着作用。”[1]幼儿园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尽管真正直接用到在幼师所学数学知识的机会并不是太多,但是通过接受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与启迪,可以提高其个人品质和数学素养。事实上,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才能用高观点去挖掘与处理幼儿数学教育中的实质性问题,自觉意识到蕴含在幼儿数概念形成、几何图形识别和加减运算等内容,不至于在进行教育活动时只局限于传授知识,而应是精心设计出科学的、生动的、可被幼儿接受并能够达到在浅显的数学教育中培养幼儿初步的数学品质目的的教育活动。此外,不可忽视数学思想方法所形成的学习能力,有助于幼儿园教师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知识与吸纳新信息,实现终身学习。

作为教师,要做到身正为范,学高为师。因此,教师的思想品德素养要比一般人更高。美国数学教育家克莱因说:“在最广泛意义上说,数学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得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美的程度,亦正是这种精神,试图决定性影响人类的物质、道德和社会生活。”具有良好的数学品质,就会对数学有兴趣。兴趣影响观念,观念指导行动。

二、幼师生的数学素养的现状分析

1.數学素养测查的目的和对象。对学生数学素养的测查,旨在于对学生的数学素养现状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数学素养发展变化的情况,并能以此为反馈信息,评价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工作,从而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本次测查样本主要源于苏州高等幼儿师范学校三年级学生。该校是一所专门培养五年制大专学历幼儿教师的师范学校,选取三年级的幼师生为研究对象,其主要原因是:①幼师是在前三年,也就是中专阶段开设数学课,对三年级的考查基本可以反映出学生在幼师中专阶段数学素养的发展状况;②三年级的幼师生升入四年级后就要学习《幼儿园数学教育》这门专业理论课,通过测查可以让专业课教师掌握学生实际数学素养的整体水平,以利于教师后两年的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

2.数学素养测查的结果和分析。

(1)整体情况。本次测查样本318人,幼师生数学素养测试题满分100分(三类题型:选择题、填空题与解答题;题数共17题)。测查结果总分中各分数段的人数分布如所得到的图1所示。由此可见,幼师生的整体数学素养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图1 各分数段人数分布比例图

(2)测试暴露的问题。本次测查结果,发现幼师生存在如下一些问题:①幼师生的数学知识素养不高,对数学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缺乏理解,只是单纯重复式的死记硬背。通过与学生访谈得知其原因,实质上是与幼师生的认知结构有关,学生当时所学的数学知识并没有纳入她们已有的认识结构中去,新旧知识没有融会贯通,没有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②幼师生所要具备的数学能力素养中,概括能力比预想的要好些,但应用能力较差。这主要是因为幼师生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使得教师较为注重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但是,还是有不少学生不能将材料中抽象得到的数学关系或结构的共同属性归结起来进行考虑,有近1/5的学生发现不了规律,有近1/3的学生不会用文字语言准确描述题中的规律。分析其原因,除了由于学生未能较好地具备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外,与学生的生活阅历浅、知识面窄,初中应用题训练机会少,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以及应用题教学素材单一、陈旧等密切相关。③幼师生的数学思想素养欠缺,有待进一步提高。④幼师生的数学品质素养令人堪忧,部分幼师生对数学有厌烦情绪。

三、幼师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幼师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延伸和深化,它既是幼师教育阶段的一门主要的文化课程,也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对此,每个教师都要有清醒认识,既不能简单地认为幼师的数学与高中相比只是“套公式”,也不能一味地“高中化”,必须充分认识到数学素养的重要性,通过各种途径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我们建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疏导学生的不良情绪,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根据女性情感细腻、脆弱的特点,在数学学习中,教师要精心呵护她们的学习情绪。在情绪疏导上,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数学作业之后书面写出学习数学的疑虑、困惑、希望和要求,使其焦虑的情绪得以发泄,借助于老师的批语、谈话获得学习上的帮助。另一方面,发挥女生的语言优势,鼓励她们多说数学学习的感受,在例题教学或练习题中鼓励她们进行“说题活动”,如说出题之背景和前景,说出解题之“得意”与“困惑”,说出解题后的反思。在思维调节方面,强化学生解题思维的基本程序,使学生在探索阶段有事可做。结合课堂教学,对“思维个案”进行“案例分析”,并组织全班同学讨论和评判,以提高学生思维的质量。针对课堂练习监控或引导学生自我监控解题思维,以减少无效劳动。

幼师女生学习数学的另一个突出的特点是独立意识较差,比较习惯于依赖他人、依赖老师,遇到稍微有难度的题首先表现出信心不足,习惯于等待和放弃。为此,要确实提高她们的数学素养的关键之一就是要提高她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增强学习者学习信心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鼓励她们设定自己的目标并实现之。因为自信心低的学生为了保全面子,常常设定脱离实际的目标,这些目标不是太高就是太低。教师要鼓励学生设定符合实际且具有挑战性的目标(略高于过去的成就水平),并帮助学生有效地实现设定的目标。

2.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就在身边的观念,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一直以来,数学在一些中专学校成了“小儿科”“副科”,尤其对于幼儿师范学校来说,学生较重视艺术学科的学习,对数学极不重视,使数学教学处于一种被动的不积极状态。同时,由于受传统知识教育的影响,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造成学生缺乏科学探究精神,觉得数学研究仅仅是数学家的工作。要改变这一现状,一是介绍数学中的著名发现,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家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了解前人是怎样探索出新的概念、规律和理论来的。教师可以让学生探究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使学生感受到通过科学探究获得成功的喜悦。二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数学教育与现实的“生活世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对日常生活中数学的意义获得主观感受,能从数学角度分析、反省和评价自然、社会及生活,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当知识以一种层次网络的方式进行排列时,就可以大大提高知识的检索效率。越居于高层次的节点,其抽象水平越高,适应范围越广,容量也越大,因而具有更大的迁移性,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幼师生由于在数学认知结构方面存在较多问题,所以可以通过指导学生梳理知识来构造网络化的认知结构。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谈学习时曾说,读书应该是“由薄到厚”,又“由厚到薄”的过程。“由薄到厚”的意指第一遍学习时,要广为联想,认真思考,加进许多自己的理解与体会,这样好像把书读“厚”了。在读第二遍時,寻找它们的联系与规律,进行概括、总结,归纳出一些典型问题的处理方法,这样好像又把书读“薄”了。其实“由薄到厚”是对新知识的学习过程,而“由厚到薄”是一个复习、总结的过程。我们在学完一单元或一章时,都要进行复习归纳,将分散的概念、定理、公式与方法进行归类。这样既能加深对单元知识的理解,又便于今后的复习。

4.检查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方面,要求学生对当天所学知识、所做练习的批改情况以及在学习过程中所用的思想方法及所遇到的思维障碍进行反思、整理,写成反思日记。学生对自我认知过程的反思,有助于元认知体验的形成和元认知监控能力的提高,这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手段。通过对经验的反思获得成长的动力,如果只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反思,则不能获得动力。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定期实行数学“还课”。众所周知,幼师生在技能技巧课的学习中,每周有一个固定的项目,就是“还课”,即老师与学生之间是一对一的“测试”。借用到数学方面,我们可以将考题抄在“检测卡”上,每卡一题.每周随机抽测10人,每人一题,每次15分钟,进行师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用这种方式检查学生数学学习的情况,对不合格的学生,还要定时进行“补考”。

5.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数学思想是指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反映在人的意识中并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是对数学知识发生过程的提炼、抽象和升华,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灵魂。所谓数学方法,就是数学思想的表现形式,是指在数学思想的指导下,为数学活动提供思路和逻辑手段以及具体操作原则的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策略和程序。在教学中要重视化归、类比等数学思想的渗透,比如概念的形成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方法的思考过程、问题的发现过程、思路的探索过程、规律的揭示过程等等,都是蕴藏着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训练思维的极好素材。通过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可以深深地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方法的兴趣和研究,使学生逐步接触到数学乃至自然科学的精髓。

6.注重数学史的教学。数学史是研究数学的历史,是数学家们克服困难和战胜危机的记录,是蕴含了丰富数学思想的历史。在授课中适当地贯穿数学史和数学人物的介绍,可以使学生了解数学学科的发展、思想法方法的形成、科学探索的艰辛,这些都有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数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从而提高数学素质。

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们相信,只要通过努力,一定会培养出具有较高数学素养的优秀幼师生。

参考文献:

[1]朱成杰.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研究导论[M].文汇出版社,1998.

[2]瞿高海.课堂教学中要重视数学文化价值的作用[J].学数学月刊,2001,(11):1-2.

[3]于兰平.引导学生探索与实践提升数学素养[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10):54-55.

[4]李栋林.谈小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性[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9,(5):69-70.

[5]任远坤.谈谈数学素养[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8):134.

[6]边军辉.数学素养教学的探讨与实践[J].高师理科学刊,2009,(5):19.

上一篇:联系汇率制度下一篇:计算机视觉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