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科技翻译

2024-06-03

石油科技翻译(精选十篇)

石油科技翻译 篇1

在词汇上, 石油科技英语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其专业词汇大致可分为三类 (崔伟慧崔伟丽2010) 。第一类是石油行业专用词汇, 也称“纯专业词汇”, 如refinery (炼油厂) 、well logging (测井) 等, 其含义往往比较窄, 不依赖语境, 利用工具书可确定词义。第二类是与其他行业共有的词汇, 如trap在建筑行业表示“存水弯”, 但在石油科技中表示“圈闭”, transmission在医学上表示“遗传”, 在无线电工程学中意为“发射”, 而在石油行业表示“管道运输”。第三类是通用词汇, 这些词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表示特殊的含义, 如cut是多义词, 其中表示动词“切、割”的含义最为常见, 但在石油科技英语中该词为名词, 表示从石油产品中蒸馏出来的“馏分”。fish表示“落鱼”, 特指石油钻井过程中因事故掉落在井内的钻具等。后两类词汇又可统称为“次专业词汇”或“通用词汇专业化” (修文乔徐方赋, 2014) , 因词义复杂、高度依赖语境, 需借助石油专业词典和平行文本等方法获取准确含义。

在句式结构上, 石油科技英语具有频繁使用名词化结构以及被动句和复合句的特点。名词化结构可使句子结构更加紧凑精炼, 语体更为正式。如:In blanking operation, the tools must possess a certain amount of toughness.此处没有使用形容词“tough”, 而是采用名词“toughness”, 表达更加书面化。被动句的使用可避免指出施事者, 加强陈述的客观性, 同时将受事置于句首, 突出强调受事者的地位。例如:In order for the gas or oil to flow into the well, the casing is shot with explosives to form holes called perforations.A long length of narrow diameter steel ppiippee ( (ttuubbiinngg) ) iiss tthheenn ssuussppeennddeedd ddoowwnn tthhee cceenntteerr ooff tthhee wweellll..TThhe produced fluids (water, gas and oil) are brought up the tubing strin to the surface to prevent them from touching and corroding the casing that is harder to repair. (Hyne 2001:xl) 这段话描述的是从油井中采油的过程, 三个句子均使用了被动语态, 相比主动句而言句式更加简洁、客观, 将采油过程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2 生态翻译学

生态翻译学由翻译适应选择理论发展而来, 主张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 在达尔文进化论指导下, 通过比较翻译活动和“求存择优”自然法则之间的关联性和共通性, 探讨“翻译生态环境”中译者适应于选择行为的相互关系、相关机理、基本特征和规律, 从“适应”与“选择”的视角对翻译的本质、过程、标准、原则和方法等作出新的描述和解释 (胡庚申, 2008) 。其中“翻译生态环境”是指由原语、原文和译语系统共同组成的世界, 是由语言、交际、文化、社会, 加上作者、读者、委托者等共同构成的互联互动的整体。近几年, “翻译生态环境”的内涵不断延伸, 泛指文本、语境和“翻译群落”等物质和精神集合体, 成为译者翻译时优化选择的制约因素和多维度方法选择的前提条件 (胡庚申, 2011) 。

胡庚申教授 (2008) 将生态翻译学的翻译方法概括为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三维”转换。语言维转换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在不同方面和不同层次进行适应性选择转换;文化维转换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与阐释;交际维的转换则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转换。也就是说, 译者翻译时应关注文本在语言、文化和交际三方面的功能。译者不仅要熟悉原语和译语在语言层面的差异, 采用接近目的语的语言风格, 还要关注两种语言在文化方面的差异, 为避免曲解, 要在适应原语所属文化系统的基础上, 将文化因素转换成受众可以接受的表达方式, 同时还要传递原文的交际意图, 这也是选择转换的侧重点。

实际翻译中, 三个维度的适应性转换并不是孤立存在, 往往需要同时进行, 这样才能保证原文和译文达到语言、文化和交际生态的平衡与和谐。

3 生态翻译学在石油科技翻译中的应用

生态翻译学的提出为石油科技翻译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下文将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方面, 结合翻译实例阐述石油科技翻译的适应性翻译策略。

3.1 语言维的适应性转换

语言维的适应性转换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首先适应所面对的翻译生态环境, 熟悉文章语言风

格、文体、修辞和句式等特征, 并进行适应性转换, 使译语各语言要素之间保持和谐关系。

例1 Polycarbonate has an advantage of which can compete with metals like copper, zinc in engineering properties.聚碳酸酯的优点是在工程性能方面可与铜、锌等金属相媲美。

如果按照字面翻译, 该句可译为“聚碳酸酯有一种可在工程性能方面与铜、锌等金属相媲美的

优点”, 不仅啰嗦, 且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所以适当调整句式, 将原文主句中的谓语“advantage”

作为译文主语, 原文中的主语“polycarbonate”作为定语修饰主语, 这样大大简化了句子, 使译文更

加通顺。

例2 At the same time, existing facilities in North Africa and Southeast Asia have been underutilized or are shutting down because of production declines at many of the older fields associated with the liquefaction facilities, and because domestic natural gas consumption is more highly valued than exports.

与此同时, 由于安装有液化设施的老气田产量不断下降, 而且天然气的国内消费比出口更受重视, 北非和东南亚地区的现有液化设施未能充分利用或正遭关停。

这个例句汉译时做了较大调整, 适应了语言维翻译生态环境。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习惯不同, 英语句子重心在前, 而汉语句子重心在后, 在翻译时应适当调整句子结构, 先解释原因, 后说明结果, 使译文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反之, 如果按照原句式的顺序翻译, 译文会显得生搬硬套, 读起来不连贯。

3.2 文化维的适应性转换

作为人类思维的一种方式, 隐喻不仅存在于日常生活中, 严密的科学语言中也随处可见隐喻 (束定芳, 2000) 。石油科技英语中存在着大量隐喻词汇, 如ear (吊钩) 、baby compressor (小型压缩机) 、fishing (落鱼) 等。这些富含文化色彩的隐喻词汇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 但同时也提高了翻译难度。文化维的适应性转换要求应尽可能用最简洁的语言把原文中蕴含文化特色的内容表达出来, 适当取舍, 在维持翻译生态环境平衡的前提下达到不同文化相互交流的目的。

例3 At the end of their economic life, wells need to be safely abandoned, facilities dismantled and land returned to its natural state or put to new appropriate productive use.

油井失去经济效益后, 应安全弃井, 拆除各种设施, 将井区土地恢复原貌或另行合理使用。

《石油大典》中对“economic life”的解释为“经济寿命”, 指设备的使用费用处于合理范围内的期限。此处如直接采用“经济寿命结束后”这种译法, 不仅显得生硬, 而且也没有将原文的意思表达清楚, 所以为维持整句话的翻译生态环境平衡, 将“economic life”译为“经济效益”。

例4 The assembly of valves, pipes, and fittings used to control the flow of oil and gas from a well is called a Christmastree.

采油树是用于控制油井中油气流动的阀门、管道和配件组合。

此句中的隐喻词汇是“Christmas tree”, 本意为“圣诞树”。虽然《石油大典》中对该词的解释也包括“圣诞树”, 但此处如采用这个译法, 难免和本句翻译生态环境有些不协调, 因为“圣诞树”这个概念和西方的圣诞节联系更为紧密, 专业性并不强。相比之下, “采油树”的译法更为常见, 不仅专业性更强, 而且也维持了整个翻译生态系统的平衡。

3.3 交际维的适应性转换

交际维的适应性转换要求译者在翻译时注重原语和译语的交际意图, 这是选择转换的侧

重点, 因此, 译者应使译文有效表达原文意思, 完成信息传递的功能, 并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文和译文的交际生态。

例5 The oil and gas tend to rise and will eventually reach the surface of the earth and be dissipated unless they encounter a barrier which stops the upward migration.Such a barrier produces a trap.Places where oil has reached the surface are called“seeps”or“shows”.

译文一:油气通常会上移, 最终到达地表并散逸, 除非中途遇到阻止向上运移的障碍物。这种障碍物形成圈闭。石油到达地表的地方称为“油苗”或“油气显示”。

译文二:油气生成后往往向上运移, 如途中未遇阻止向上运移的障碍, 则最终到达地表并散逸。这种障碍形成圈闭。石油到达地表的地方称为“油苗”或“油气显示”。

这段话简要介绍了油气上移的过程。译文一遵循原文表达顺序, 乍看似乎并无不妥。但是仔细揣摩原文第一句话, 不难发现译文一对逻辑关系的处理并不到位。原文中逻辑连接词“unless”表示条件关系, 译文一将其译为“除非”, 虽然保留了原文的逻辑关系, 但并没有将油气上移的过程清晰地表述出来。相比之下, 译文二采用假设关联词“如”, 并将“unless”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提前, 然后再说油气上移的结果, 描述更加准确, 译文二更胜一筹。

4 结束语

中国石油大学翻译硕士复习经验 篇2

今年报考了石大MTI,初试成绩400+,我考石大MTI纯属巧合,说实话之前对这个学校真是一无所知,只是去年九月我原先报考的学校突然说不招应届生了,慌乱之下看到了石大,然后搜搜看看觉得不错就选定这个学校,原因有三:1.今年招的人比较多,60个;2.偏理工科,我认为会相对好考。之前从暑假开始准备,做了一段时间翻译觉得有点难度,所以重选学校的时候想降低标准;3.这个学校翻硕设有奖学金,很是吸引我。当然这是去年,今年各种说法,不晓得还有没有了。

论坛上去年学姐回忆版的真题,帮了我很大忙,我的备考也完全就是根据去年的题型针对性的复习。下面就来具体说说吧!

先说基英!说实话,石大的基英很简单:单选,阅读和作文。我的英语基础不错,语法什么的一般难不倒我的,所以单选这一块除了背单词几乎没怎么复习做题,单词我也不是买那种单词书来背,那是我最排斥的记单词方法,我每天做阅读的时候把阅读后面的单词抄在本子上,平时看到什么我感觉常见的我又记不住的也记在本子上,然后不断看不断看,这样每天也能记几十个单词,而且记得挺牢!阅读呢,一直是我的弱项,所以从暑假开始我就不断的做专八阅读(石大阅读难度也就这个程度),大概做了四五本厚厚的阅读,每天一单元,大概四篇的样子,一直坚持到最后一天,效果很明显:做题快了,正确率高了!至于作文,我是懒人,不喜欢写,但毕竟有400字,平时不练上考场万一大脑空白怎么办,于是我看我背,我买了星火的作文,每天都花点时间看看背背,里面有些好的段落句子我就画出来反复看,结果到了考场写作文果然刹不住,半小时就搞定了。至于学校指定的那几本书我一本没买,很多人也没买,由此可见指定参考书不一定必买不可,买之前你可以去书店看看再决定,不然花了钱到最后还是摆设!

翻译基础呢,由于翻硕偏实践,所以张培基的散文选我只是随便看看,欣赏而已!对于练习,我个人强烈推荐人事部笔译实务3。我买了教材和练习题,整个翻译复习主要就是靠这两本书,尤其是练习题那本,每篇翻译都分析的很详细,教材文章有点长,难度也大些,但练的时候对自己要求高点也不错。翻译这个东西我觉得主要还是要练笔,多写多练,我把这两本书上的每一篇都自己翻了一遍,翻完自己对着看和比较,不断总结,渐渐地感觉很多东西都是有套路的,自我感觉也进步不少。前面的词语翻译和缩略词,我跟很多人一样,就是把中国日报从A到z那些翻译词汇下载下来,每天记点,缩略词是把各个学校考过的全整理到一起自己再看看,因为很多学校出题都会重复的,也买了一本缩略词字典,把上面那些自认为可能考的也记了,太专业的就算了(不过今年石大好像没考缩略词,但大家还是别大意,多准备一点没差)。平时也看看中国日报网站上面的翻译版块,有时也会做做上面的篇章翻译,文章不长,但内容很新,然后看看别人的译文和老师的点评,上面很多东西都值得我们学习!其他的书零零散散也看了一点,但主要还是前面说的.这两本书!

百科这门我刚开始也是不晓得怎么准备,每天也就东看西看,想着扩大一下知识面,后来觉得这样没系统也是不行,还是要认真准备!石大是考名词解释,我觉得名词解释比选择题好,尽管耗在写字上面的时间多点,但至少它是答到就有分,后来也像整理缩略词一样把所有学校考过的,论坛上其他同学整理的名词解释全部汇集在一起,然后我分析了一下石大去年考过的题目,发现它也是分版块的,比如考到了自然现象,历史人物,哲学家,政经热点词汇,所以我也针对性得在百度百科上面找了很多词,这样我找的整理的加在一起也不少了,每天都看,前后看了好多遍,今年考的20个我有18个准备到了,考完兴奋得不得了。然后作文这块,虽说文科出身,但几年不写作文也是不行,而且我看很多学校出的题都是要你有自己的见解,我自己不行,那我就借鉴别人的,我每周买一份南方周刊和一份杂志,上面有很多评论,很独到的分析,让人有启发,每天在零碎时间翻翻看看,既让自己了解时事,也能培养一下自己的分析能力!那个应用文是到最后一两个月才看的,主要是看看各种格式,用的是夏晓鸣的应用文写作,还不错,这个不用花太多时间!

政治这个就不多说了吧!我是从暑假开始看的,没有报全程班,自己看了几遍,没有特意去背,题目也做了,最后报了一个冲刺班,主要是让老师带着梳理一下重点,感觉还不错,真题也是做了选择,主观题全部是看的!考的结果也还好!

以上就是我的备考过程,大四我的三个室友都在外实习,所以我是一个人在宿舍看书的,很孤单也很享受,至少我不用每天去占座,也不用大冷天的起早,我每天睡到自然醒,但我保证每天都有10到11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早上起晚了,我晚上就会多学一点,而且我觉得我晚上效率还高点,所以每天睡很晚也不会有太大负罪感,所以我的重点是要比效率而不是比时间!

石油科技英语中的词汇隐喻及其翻译 篇3

关键词:隐喻 石油科技 英语词汇 翻译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0(b)-0216-01

Lakoff& Johnson(1980)在其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指出,语言是隐喻性的,它在日常生活中无所不在,左右着我们的思维,影响着我们的行为方式,同样也决定着我们对世界的经验。他们认为,语言整体上是隐喻性的符号系统,人类所形成的隐喻概念系统(metaphorical concept system)直接参与人类的认知过程,影响人类的行为和语言,是人类认知新概念、表达新思想、创造新意义的主要途径。“人类概念系统三通过隐喻构成并加以限定的。隐喻作为语言表达之所以可能,准确地说是因为隐喻存在于个人的概念系统中。”“我们用于思考和决定行动的常规概念系统在本质上是以隐喻为基础的。”

人们普遍认为,科学研究主要依赖于严谨的逻辑思维、概念思维,因而所反映这种思维的科技语言只有字面意义,没有内涵意义。束定芳在其专著《隐喻学研究》中指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还是人类思维的一种方式,不仅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满了隐喻,即使在严密的科学语言中隐喻也随处可见。”(束定芳,2000)石油科技英语作为科技语言的重要分支,隐喻必然在其词汇和表达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翻译石油科技英语,要求译者在有一定背景知识的同时,要对原文的隐喻做认真细致研究并重点斟酌不同隐喻的翻译技巧。

1 石油科技英语文体中的隐喻

1.1 隐喻

隐喻是一种比喻,用一种事物暗喻另一种事物。隐喻是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事物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隐喻的实质就是借助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中的人们熟知的概念喻指新出现的科学技术概念。如果文章中有适当的隐喻,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可以使深刻抽象的道理通过浅显具体的方式表达出来。恰当的隐喻可以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加深读者的印象。

1.2 石油科技英语中的隐喻

石油科技英语的作者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石油地质行业领域的专家学者,他们会用专业准确的语言向广大读者介绍该领域的新发现、新技术;另一类是没有相关专业背景知识的新闻工作者,他们会通过采访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结合自己的写作风格和特点来撰写相关的新闻报道或者文章。无论是哪类作者,他们都力图把抽象深奥的科学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因此隐喻就应运而生了。

石油科技英语文章中的隐喻不但表现在词汇层面,而且还表现在语法和句法层面。但是,从广义上讲,石油科技英语属于科技英语的分支,必然含有科技英语晦涩深奥的特点,所以其文体中的词汇隐喻远远多于语法隐喻和句法隐喻。该文重点分析石油科技英语中的词汇隐喻。

2 石油科技英语中词汇隐喻类型

2.1 与动物相关的隐喻词汇

通过学习和仔细研究石油科技英语,我们会发现在石油科技英语中有很多专业术语与动物有关。例如:wildcat译作“野猫井”或者“初探井”。《韦氏案头词典》(Merriam-Webster’s Desk Dictionary)对它的注释是一个动词:To drill an oil gas well in a region not known to be productive.其实这个词在实际钻井工作中多用做名词,表示在未知是否会有石油产出的地区钻探的油井。在钻井作业中,用来存放方钻杆的地方叫做rathole,译作“大鼠洞”;用来存放单根钻杆的地方叫做mousehole,译作“小鼠洞”。设置在井场上,供钻井队、地质人员、采油工人等就餐、更衣、住宿和存放工具以及填写记录的功能的一种撬装活动铁皮板房叫做doghouse,译作“值班房”。(英汉石油大辞典,2012)落入井中的部分钻杆或其它任何有一定尺寸的金属材料都叫做fish,译作“落鱼”。(江淑娟,2011)

2.2 与人体器官相关的隐喻词汇

石油工程是一个专业的名字,主要包括:油气田开发地质、工程力学、材料力学,渗透力学、钻井工程、采油工程、油藏工程、钻采新技术等各方面的专业内容。在整个勘探、开发、钻采、储运的工程中,会借助各种类型的机器设备,其中很多设备的零件都是以人体器官命名的。这些词汇让人倍感亲切,易懂易记。例如:油气集输系统的主要管路叫做backbone pipeline,译作“干线”,固定在重件设备上,用于起吊、搬运时穿过钢丝的吊钩ear译作“吊钩”。设在井架二层台上,用来支靠立根盒中钻杆立根顶部的若干根指状悬臂梁叫做Finger board,译作“指梁”。多孔介质液流通道中直径相对较小的狭窄部位叫做necks of pore,译作“孔喉”。气举油井中气举管柱最下一级气举阀或泵吸管端的逆止阀叫做foot valve,译作“底阀,尾阀”。

2.3 与生物生命体征和人类社会属性相关的隐喻词汇

石油科技英语中有很多术语源自于与生物生命体征以及人类社会属性相关的词汇,这些词汇通过隐喻的方式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例如:在地球物理勘探中,如果地震道对于输入能量有响应,则此地震道被称为live,译作“工作道”。具有自喷能力的井叫做live well,译作“充气油井”。随着游动滑车上下运动的钢丝绳段叫做live line,译作“活绳”;与之相对的,再游动系统中,由死绳固定器至天车轮的一段钢丝绳叫做dead line,译作“死绳”。空隙介质中那些只有一端相互连通的空隙叫做dead-end pore,译作“盲孔,弊端孔隙”。装在岩心钻头中空处的金属塞叫做guide core,译作“岩心导塞”。Guide line drilling,译作“导向绳钻井”,是一套从钻井船上伸放到海底井口的绳索,用来引导装备下放到海底井口的设施。Killer well译作“救援井”;guide bearing译作“导向轴承”。

3 词汇隐喻对石油科技英语翻译的启示

翻译的实质就是双语间意义的对应转换,这里所说的“意义”,包括概念意义、语境意义、形式意义、风格意义、形象意义和文化意义。(刘宓庆,1999)翻译的过程并非简单的,直线式的有一种语言过渡到另一种语言,在两种语言中间还有一个思维做中介。科技英语翻译的理想境界为:确切、简洁、具有理据性和形象性。(范武邱,2011)科技文章给人的普遍印象就是专业性强、枯燥无味,科技英语文章对多数人来说更是难上加难。但是通过认真分析研究科技英语文章,我们不难发现,大量隐喻词汇的存在增强了科技英语文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在翻译英文技术词汇时,译者应该在真正理解专业知识前提下,仔细甄别隐喻词汇构成的科技术语的内涵,充分考虑其在该学科专业的独特意义,尽量做到保持原文的生动性。正确理解和翻译隐喻词汇有助于提高科技翻译的准确性,增强科技英语译文的可读性。

参考文献

[1] Lakoff,G.&M.Jaha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2] 范武邱.科技翻译能力拓展研究[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

[3] 江淑娟,吴松林.石油钻井英语[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1.

[4] 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5] 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石油科技英语的翻译技巧 篇4

相对于汉藏语系来说,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 在词汇方面或在语法方面, 不同语系都有很大的不同。更不用说遣词造句及表达思想的方式。就词性来说, 同一意思在不同语言中可以用不同词性来表达。动词不定式、动名词、分词、冠词等在英语中常见, 而汉语则不存在。名词尤其在英语中常见。因此, 在英汉翻译的过程中不能根据原文词性对应, 而应根据汉语习惯进行转换词性, 达到信达雅。

(一) 名词改译动词

英语名词数量巨大, 使用灵活和广泛的汉语动词把名词译成汉语动词。

例如:The developmentofthe oilfieldis progressed.

该油田在不断开发中。

(二) 名词改译形容词

以信为前提, 汉语译文要求通顺易懂, 因此某些英语名词可以译为形容词。

例如:Insome reservoirs in-situcombustionis a necessity.

某些油藏开采中火烧油层是必要的。

(三) 动词改译名词

动词可以翻译为汉语名词。常规的词性转换还有动词转译成名词, 因为有些英语动词直译为汉语较难。

例如:It is well-known that waterflooding acts differentlyfrom gas flooding.

大家知道, 注水驱油作用与注气不同。

(四) 形容词改译名词

石油科技英语中, 物质特性常使用形容词及其形容词比较级, 因此, 译为汉语时, 可加“度”、“性”等词成为汉语名词。

例如:As some rocks are permeable and porous, they can be take n as re s e rvoirs.

由于很多岩石具有可渗透性和孔隙度, 因此被视为油藏所在地。

石油科技英语翻译中的词性转换问题不能局限于某些固定模式。最好的翻译是“化”境, 翻译不留痕迹。

二、句子成分转译

源语言的语法结构与汉语差别较大。因此句子成分变化是必要的, 目的为逻辑正确、通顺流畅、重点突出。

(一) 谓语改译宾语

汉语中“得到”、“将”、“使”、“受到”、“把”、“获得”、“有了”, 可使英语的谓语改译为汉语宾语。

例如:The oilrecoveryhas beengreatlyimproved.

采收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 宾语改移主语

在石油科技英语翻译中, 宾语、介词宾语改译为汉语中的主语, 符合汉语习惯。

例如:Gas is foundin producedfluid.

采出液中含有天然气。

(三) 主语改译定语

石油科技英语常见方法为主语转译成定语。

例如:Alarge dieselengine ofthe rig mayhave as much power capacityas 400, 000 hors e s.

钻机柴油机的功率可达400000马力。

(四) 定语改译谓语

有时, 在充当定语的形容词或分词转译成动词时, 常常发生定语转译成谓语的情况。这时原句中的主语常被译成定语, 谓语动词多被略去。

例如:Waterhas agreaterheatcapacitythansand.

水的热容比沙大。

三、被动句的翻译

英语分为主动语态 (active voice) 和被动语态 (passive voice) 。英语中被动语态用得很多, 尤其是在科技英语中使用非常频繁, 至少有1/3以上是用被动语态的。

这主要是因为:

1) 被动结构比主动结构更少主观色彩, 科技论著重客观事实, 正需要这种特性。

2) 被动结构更能突出主要论证, 说明对象, 引人注目。

3) 在很多情况下, 被动结构比主动结构更简洁。

(一) 改译主动句

石油科技英语中被动句, 可以改译为主动句。

例如:Various measures are takentopreventcasingcorrosion.

为预防套管腐蚀人们采取了各种措施。

(二) 改译无主句

如原句不愿或不可以说出主动者时, 则采用无主句来表示。

例如:Sandcontrolshouldbe paidattentionto.

应该注意防砂。

以上所有翻译方法和技巧, 其目的都是促成译文准确, 通顺, 符合汉语表达方式, 提高石油科技英语翻译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5.

[2]张增基.英汉翻译教程[M].外语出版社, 1980.

[3]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M].贵州教育出版社, 1997.

[4]张为.石油工程专业英语[M].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0.

[5]贺强等.石油工程专业英语[M].石油大学出版社, 1989.

石油科技翻译 篇5

一、大庆市海兴石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石油钻采配件加工项目位于大庆市让胡路区喇嘛甸镇宏伟村,占地面积620㎡,总投资220万元,环保投资6.11万元,车间安装车床等设备10台套,年产钻采配件2700余套,具体建设内容及主要生产设备以报告表核定为准。在严格落实《报告表》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的前提下,同意该项目建设。

二、该项目在建设和生产中要重点作好并达到以下要求:

1、项目冬季供暖依托庆伟盛石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生物质锅炉提供,无生产废气产生。

2、该项目废水全部为生活污水,污水须经污水管网排入防渗旱厕定期清掏,用于农田。

3、主要噪声源设备均安装在密闭的厂房内,要采取基座减振降噪、厂房墙体隔音等措施,确保运营期厂界噪声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1类标准限制要求。

4、运营期固体废物有金属边角料、废切削液、废机油和生活垃圾等。废切削液、废机油属于危险废物,应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中规定的方式进行贮存,—1—

企业要设有危险废物暂存设施,须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金属边角料应集中收集,出售给回收站回收利用;生活垃圾定期清运,委托环卫部门定期清运,无害化处理。

三、待项目环保竣工验收后,须在厂区门口显要位置设立标识板,依据项目竣工验收报告,载明环境保护设施、措施的运行和实施情况;污染物排放情况;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相关责任人信息。

四、本项目必须严格执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项目建成后,可以进行试生产,在试生产期内(一般为三个月)向我局申请环境保护竣工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运营。

五、本项目建设内容如发生变更(与环评内容不符的情形),必须在变更前,向我局审批部门提出变更申请,经许可后方可施工建设。未经变更许可先行施工建设的,将予以处罚。

六、本项目由局环境监测站(6330239)负责竣工验收;由环境监察办负责项目施工期、运营期的环境监察和日常监督管理。

大庆市让胡路区环境保护局 二〇一七年二月二十三日

几个石油工程科技名词的规范应用 篇6

科技名词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度标志着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和先进程度,对于促进国际科技信息的交流、科技成果的推广、科技文献及辞书的编纂出版等,至关重要[1]。科技期刊作为科技成果宣传与交流的平台,更应该重视科技名词的规范化使用。关于科技期刊不规范使用科技名词的问题, 已有很多专家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2-6]。在我国石油天然气类科技期刊中,不规范使用石油工程科技名词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为此,笔者就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几个石油工程科技名词的规范化使用进行探讨。

一 “黏”与“粘”的正确使用

在石油工程领域,与“黏”“粘”二字有关的科技名词较多,应用较为混乱的主要有“黏度”“黏土”“黏附系数”等。笔者在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以下简称中国知网)中,在高级检索模式下,以“全文”入口精确检索该库收录的2008—2013年间石油天然气类期刊论文中“黏土—粘土”“黏度—粘度”“黏附系数—粘附系数”3组异形词,相应的查询结果为1184篇—3264篇、4710篇—8170篇、14篇—37篇。可见,石油工程类科技论文对“黏”及“粘”的不规范使用较为普遍,其中对“黏度”“黏土”的不规范使用尤为突出。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黏”的读音为nián;“粘”的读音为zhān,用作姓氏时读nián。根据其对这两个字的释义,“黏”与“粘”二字的释义是不同的:“粘”字一般作使动词用,具有外部物质使物体相互连接的意义;“黏”则是指像糨糊或胶水等所具有的、能使一个物体附着在另一个物体上的性质。1955年《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将“黏”作为“粘”的异体字淘汰,1988 年《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确认“黏”为规范字[6-7]。据此,凡是表示具有黏糊意义的合成词中的nián,均应为“黏”,而不应再用“粘”字。因此,要正确使用“黏”及“粘”,就要弄清其真正含义及读音。

(1)黏土。根据中国知网的查询结果,目前仍在使用“粘土”的期刊大约有10种,以地质类期刊为主。通过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官网“术语查询”中进行精确查询,地质学、土木工程、海洋科技、机械工程、土壤学、农学等5个学科均将“黏土”作为规范科技术语。黏土是指黏粒含量大于30%或塑性指数大于17的黏性土,主要由黏土矿物(含水的铝硅酸盐)组成[8]。可见,其意义是突出土的性质,这与《现代汉语词典》中“黏”字的意义一致。综上所述,“黏土”是规范的,而“粘土”是不规范写法。值得注意的是,文献[9]虽然已经将“黏土侵”“黏附系数”等与“黏”字有关的术语作为规范用法,但在其汉语拼音索引中,却错将与“黏”字有关的术语放到首字读音为“Z”的部分中。

(2)黏度。根据中国知网的查询结果,目前仍在使用“粘度”的期刊大约有20种,以地质类和化工类期刊为主。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物理学、化学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力学等10个学科均将“黏度”作为规范科技术语。《现代汉语词典》收录“黏度”一词,并将其解释为液体或半流体流动难易的程度,越难流动的物质黏度越大。文献[8]收录的石油工程领域与“黏度”有关的词语,例如“塑性黏度”“漏斗黏度”“表观黏度”等也均使用了“黏度”,而非“粘度”。综上所述,“黏度”是规范的,而“粘度”是不规范写法。

(3)黏附系数。根据中国知网的查询结果,目前使用“粘附系数”的期刊较多,只有少数几个期刊使用了“黏附系数”。“泥饼黏附系数”是衡量井内钻柱沿井壁泥饼表面转动或滑动时摩擦阻力大小的一个参数,主要反映钻井液的润滑性能和滤饼的黏滞性,其值越大,泥饼的黏滞性越大。这样,在一定的前提下,泥饼的黏附系数越大,钻柱在井下发生压差卡钻的概率就越大。因此,泥饼的黏滞性是决定黏附系数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与《现代汉语词典》中“黏附”的释义(黏性的东西附着在其他物体上)相一致,因而,从词义上讲,“黏附系数”更为规范。文献[9]也明确将“黏附系数”作为规范术语,代替了原来的“粘附系数”。另外,石油工程领域有一个废弃的术语“粘附卡钻”,其定义为:在压差作用下(钻井液液柱压力大于地层孔隙压力)钻柱紧贴井壁泥饼,因为泥饼的黏附造成钻柱本身的压力失衡而导致压差卡钻,因此用“黏附卡钻”更恰当。相应地,“粘附系数”也要改为“黏附系数”。值得注意的是,文献[9-10]已规定用“压差卡钻”代替“粘附卡钻”,但目前还有为数不少的期刊仍然在使用“粘附卡钻”或“黏附卡钻”,显然,这都是不规范的。

二 “蹩钻”“憋钻”与“憋泵”“蹩泵”的规范写法

笔者在中国知网检索2008—2013年间石油天然气类期刊论文中的“蹩钻—憋钻”“憋泵—蹩泵”2组异形词,查询结果相应为56篇—36篇、160篇—51篇。可见,石油工程类科技论文“蹩钻”与“憋泵”的不规范使用问题仍很突出。其原因除了编辑校对不够仔细外,更重要的是对这两个名词的意义理解不够透彻。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蹩”的释义为:脚脖子或手腕子扭伤,主要用于方言,常用方言词“蹩脚”的释义为“质量不好或本领不强”。“憋”的释义为:1)抑制或堵住不让出来;2)闷。

(1)蹩钻。很多石油工程技术人员容易将“蹩钻”写作“憋钻”,一是在写作时不够仔细认真,二是不清楚“蹩钻”的真正含义。蹩钻是指钻进中因钻头所受力矩不均,转盘转动异常的现象[10],用来描述一种不正常钻进的现象,其原因不是“抑制或堵住不让出来”,而是“受力不均”。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中“蹩”与“憋”的释义,使用“蹩钻”更为贴切。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也将“蹩钻”作为规范科技术语。因此,“蹩钻”是规范写法,而“憋钻”是不规范写法。

(2)憋泵。根据中国知网的查询结果,目前使用“蹩泵”的期刊仍然较多。分析认为,其原因主要是作者、编辑对“憋泵”的真正含义认识不够深入。“憋泵”是指因循环系统堵塞或井眼不畅等原因使泵压剧增的现象[9-10]。可见,出现憋泵的原因是“循环系统堵塞或井眼不畅”,这与《现代汉语词典》中“憋”为“抑制或堵住不让出来”的释义更接近,因而使用“憋泵”更为贴切,“蹩泵”不能准确表达真实意义。文献[9]已明确将“憋泵”作为规范术语,文献[10]中收录的“蹩泵”应该改为“憋泵”。

三 “形”与“型”的正确使用

在石油工程领域,与“形”字有关的科技名词较多,应用较为混乱的主要有“A形(塔形)井架”“U形管”“U形(V形)水平井”等。笔者在中国知网检索2008—2013年间石油天然气类期刊论文中“A形井架—A型井架”“塔形井架—塔型井架”“U形管—U型管”3组异形词,查询结果相应为3篇—10篇、16篇—7篇、77篇—115篇。可见,石油工程类科技论文将“形”错用为“型”的问题非常突出。《现代汉语词典》中,“形”的释义有:1)形状,2)形体,3)显露,4)对照;“型”的释义有:1)模型,2)类型。

(1)A形井架。其定义为:由两条大腿靠天车与井架上部附加杆件和二层台等连成“A”字形的井架[8]。由此可以看出,该井架是因为形状为“A”字形而得名,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中“形”与“型”的释义,显然,“A形井架”更符合其意义,是规范的,而“A型井架”则是错误的。同理,“塔形井架”“K形井架”“U形(V形)水平井”“O形密封圈”等都是规范的。文献[9-10]对此也是这样规定的。

(2)U形管。在石油工程领域,进行井内压力分析与计算时,经常用到“U形管效应”,根据中国知网的查询结果,将“U形管”错写作“U型管”的问题比较普遍,而且很多作者甚至编辑并没有认识到“U型管”是错误的。U形管是一种酷似U形的管子,是实验室必备设备之一。很明显,它是因形状而得名,只能使用“U形管”,而不能使用“U型管”。

四 “井眼轨道”与“井眼轨迹”的意义辨析

在定向井、水平井钻井设计与施工中,必然会涉及“井眼轨道”和“井眼轨迹”两个术语,其意义完全不同,但是,很多技术人员在撰写论文或报告时经常错用,例如,将“井眼轨道设计”错写为“井眼轨迹设计”。笔者在中国知网检索2008—2013年间石油天然气类期刊论文中“井眼轨迹设计”“设计井眼轨迹”2个名词,查询结果分别为12篇和37篇,这两个词都是错用的。文献[8] 甚至将“井眼轨道”和“井眼轨迹”混为一谈。

要正确区分及使用“井眼轨道”和“井眼轨迹”,需要理解其真实含义。井眼轨道是指设计的井眼轴线形状,是一条人为的、有某种规则的空间曲线;而井眼轨迹是指实钻的井眼轴线,是一条不规则的空间曲线[11-12]。文献[9-10]在定向钻井部分中,均有“井眼轨道设计”“井眼轨迹控制”两类术语,其中有关轨道类型、轨道特性的术语均归到“井眼轨道设计”类,而有关井眼轨迹控制的工具、方法、工艺的术语均归到“井眼轨迹控制”类。文献[12]是石油工程领域公认的最具权威性的定向井设计与计算的依据与标准,其在定向井轨道分类中指出:定向井轨道分类是根据“设计轨道”而不是“实钻轨迹”划分的。由此可以看出,钻井设计的是井眼轨道,实钻形成的是井眼轨迹。只要抓住这个关键点,就不会错用。例如,在进行钻井施工时,需要对井眼轨迹进行测量,并与设计井眼轨道进行对比,从而实现井眼轨迹的准确控制。

五 结 语

目前,在我国石油工程领域科技期刊中,不规范使用科技名词的现象还很普遍。一些石油行业标准、石油科技图书,甚至石油高等院校的教科书中,不规范使用科技名词的现象也很严重,这对石油类科技名词的规范使用带来更大的不利影响。编辑人员及科技人员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在深刻了解石油工程科技名词含义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标准规范,做到正确使用科技名词,以提高科技名词的标准化及规范化程度、科技论文与期刊的质量,避免以讹传讹。

参 考 文 献

[1]李家烈. 关于科技名词定名的几个问题[J]. 科技术语研究,2000,2(2):6-8.

[2]刘庆颖. 科技文章中异形词的规范使用[J]. 编辑学报,2006, 18(1): 36-37.

[3]焦培娟,赵爱群,鞠善宏,等. 农业科技论文中应避免名词术语的错用[J]. 编辑学报,2007,19(3): 185-186.

[4]孟颖. 编辑必须规范地应用科技名词[J].科技与出版,2007(3): 39-40.

[5]李丛,陈嘉. 中医期刊中几个常见误用的字词辨析[J]. 编辑学报,2009,21(4) : 318-319.

[6]王贵州. 科技期刊应重视科技名词的规范使用[J]. 编辑学报, 2010,22(2) :138-140.

[7]黄鹂.“黏度”与“粘度”辨析[J]. 编辑学报,2012,24(6): 608.

[8]刘宝和.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百科全书:工程卷[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

[9]全国石油天然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GB/T 28911—2012 石油天然气钻井工程术语[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3.

[10]石油钻井工程专业标准化委员会. SY/T 5313—2006 钻井工程术语[S].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

[11]石油钻井工程专业标准化委员会. SY/T 5435—2003 定向井轨道设计与轨迹计算[S].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石油科技翻译 篇7

石油类科技论文摘要的语篇特点, 本文选取三篇论文摘要, 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石油类英语摘要的语篇特点和相应翻译策略:

一、摘要整体要求语法正确, 表达准确、地道

英文摘要要求必须按照英语语法, 不能出现中式英语。在翻译时, 要注意以下几方面:中英文差异、无主句、连动句、搭配不当、主谓不一致。如:“区域三维空间岩石可钻性预测方法研究与应用”一文中:

“分析了利用单一测井、录井及地震资料预测方法的不足, 提出了预测三维空间岩石可钻性的新方法, 即利用测井约束地震反演技术对三维地震数据进行反演, 生成全频带高分辨率的岩石纵波速度体, 通过室内微钻头岩心可钻性试验, 建立考虑岩石声波与密度属性的预测模型;据此开发了三维预测软件, 完成了三维空间地层岩石可钻性的预测。”

该句较长, 内容丰富, 必须首先理解原文含义, 并以英文规范语法翻译。原文作者翻译如下:A new 3D prediction method is presented, whichconstructsthesonic-densitymodelbycombiningthe core tests and acoustic data cube generated by using well log constrainedseismicinversiontechnique.本句表达原文理解有偏差, 内容有缩减, 语法有错误, 正确翻译应为:Anew3Dpredictionmethod is presented, in which a model considering both rock acoustic and density properties were constructed by combining the micro-bit drillability test and full-band and high-resolution P wave velocity cubewhichwasgeneratedby welllogconstrainedseismicinversion technique.

二、摘要类型

石油科技论文摘要一般为信息型摘要, 主要由投稿刊物的要求来确定。摘要内容包含研究目的、对象、方法、结论, 字数一般为原文10%左右, 200~300字左右。根据不同内容, 时态运用也随之变化。基本时态为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 在提到研究结论时运用现在完成时, 而将来时主要用于对将来发展趋势的预测和建议。在翻译过程中, 应该根据不同内容, 选择正确时态。如“储、隔层岩石及层间界面性质对控制压裂缝高的影响”一文中:“当储隔层界面的抗剪强度高出某一临界值时, 压裂缝高急剧增大, 小于该临界值时则界面会发生滑移, 裂缝被完全限制在储层内;”原文翻译为Thefractureheightincreases quicklywhentheinterfacial shear strength is beyond a critical value, andthefractureheightconfinedfullybyreservoirwhentheinterfacial shearstrengthlowerthanthecriticalvalue.时态问题较大, 正确翻译应为:The fracture height increased quickly when the interfacial shear strength of reservoir rock/barrier was beyond a critical value, andthefractureheightwasconfinedfullybyreservoirwhentheinterfacialshearstrengthwas lowerthanthecriticalvalue.

三、大量使用被动句或第三人称主语句

科技论文谈论客观现象, 因此被动句和第三人称主语句使用较多, 在英文摘要中被动句占三分之一。而在汉语表达中, 多使用无主句或是使用第一人称等结构。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注意中英文表达差异。如“通过数值模拟得出, 弹性模量大的隔层在裂缝穿过界面时对其并无明显限制作用, 反而会有利于隔层中缝高的增大;”原文翻译为Throughnumerical simulation, we deduced that high elastic modulus interlayer hasalittlehinderswhenthefracturegrowsthroughthebondinginterface.此为典型汉语主动句, 应改为:Throughnumericalsimulation, it was deduced that barrier with high elastic modulus has little hinderingwhenthefracturegrowsthroughthebondinginterface.

参考文献

[1]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5.

[2]张增基.英汉翻译教程[M].外语出版社, 1980.

[3]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M].贵州教育出版社, 1997.

石油科技翻译 篇8

科技英语是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英语文体, 它是把基础英语和专业知识紧密地结合起来, 用专业性的语言来描述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它的语言简洁明确, 叙述力求客观真实。近年来, 中国经济迅猛发展, 随之而来的, 是对大量优秀的科技英语翻译人才的需求。同时, 为了满足国家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研究科技英语的特点及翻译策略, 对于提高科技英语的翻译人员及其他科研人员的阅读与翻译实践水平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科技英语的特点

1. 词汇特点

(1) 专业术语的大量使用

科技英语词汇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在不同学科中通常会存在大量的本学科专业术语。这些专业术语可大体分为三类, 以石油专业词汇为例: (1) 石油专业特有的词汇, 如carbonate (碳酸岩) , taphrogeosyncline (断裂地槽) , bathymetric system (深海测深系统) , drillibility (可钻性) , geothermal logging (地热测井) 等。B:与其他专业共有词汇, 如reservoir (水力专业译为“水库”, 石油专业译为“油藏”) , platform (交通专业译为“站台”, 石油专业译为“钻井平台”) 等, 这类词汇在翻译时要根据学科专业辨别词义。C:日常生活与专业共用词汇, 如core (日常生活中译为“核心”, 石油专业译为“岩芯”) , mud在石油专业英语中虽然也译为“泥浆”, 但是这里的泥浆与日常生活中的在成分和用途上都有很大不同。此类词汇在翻译时应注意与其日常所用词义区分。

(2) 缩略词的大量使用

石油英语中, 为了简洁、直观和术语规范化使用了为数不少的缩略词, 例如:LPC (liquefied petroleum gas) 液化石油气, PVT (压力, 体积和温度) , EOR (enhanced oil recovery) 提高采收率, O IP (oil in place) 地下原油储量, FVF (formation volume factor) 地层体积系数, API (A-m 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 美国石油协会, DST (drill stem test) 中途测试, IPR (inflow performance relationship) 流入井动态关系, 等等。

2. 句法特点

(1) 被动语态的使用

科技英语大多是对事物, 现象或者过程的客观描述, 关注的是被描述的事物, 现象或者过程本身, 而不是行为主体。被动语态既能满足客观性的需求, 又能使读者将注意力放在所描述的事物上, 因此被动语态普遍应用于科技英语中。科技文章侧重叙事推理, 强调客观准确。第一、二人称使用过多, 会造成主观臆断的印象。因此尽量使用第三人称叙述, 采用被动语态。例如:The phase two trial-mining project has been constructed with newly invented machine.二期试采工程已在新研发的机器下投入建设。

(2) 名词化结构的使用

名词化结构的普遍使用是科技英语词汇的另一特点。名词化结构能够使文章包含更多信息的同时更简洁, 客观性强, 强调存在事实等。例如:“The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of Kelameili gas field are kept in the same pace, and the phase one trial-mining project has been constructed with high quality and efficiency.克拉美丽气田的探明与开发同步进行, 目前已优质高效建成一期试采工程”。这句话中, “exploration”, “exploitation”, “quality”以及“efficiency”这四个词分别是将动词和做修饰成分的副词转化为名词形式, 这样使文章显得更简洁, 结构更清晰。

(3) 长句和复合句的使用

科技英语中, 为了准确严谨地描述客观事物或是现象, 一个句子往往包含多个修饰成分和限定成分, 所以长句和复合句普遍存在于科技英语中以满足其表达需要。例如:The general manager of Xinjiang Oil Field Company Chen Xinfa said, “Kelameili gas field is the first ready gas field discovered by Xinjiang Oil Field Company and the exploitation of this gas field will effectively relieve the short supply of the natural gas in the north part of Xinjiang.”像上述这类一段话就是一个长句子的现象在科技英语中很常见, 译者在翻译此类长句和复合句时, 要仔细分析句子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 以免出现偏差。

(4) 非限定动词的使用

非限定动词即动词的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形式, 不定式以及动名词, 主要做修饰成分, 或是替代从句, 以便文章更加简洁明了。例如, The development plan puts forward 6 safeguard measures, which includes the promotion of standard sett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synchronization, following up the national standards, enhancing the publicity and implement of those standards, and facilit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tandard technical organization and personnel training.这个例句利用动词的现在分词形式作伴随状语, 使文章在能够包含更多内容的同时仍然保持结构简洁明了。在科技英语中, 类似的表达形式很普遍。

(5) 较固定时态的使用

科技英语中一般常用的时态有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现在完成时和一般将来时。在科技英语中, 一般现在时通常用于表述客观的概念, 定理或公式等;对过去研究过程的表述, 如果与现在的情况没有联系, 用一般现在时, 如果与现在有直接的关系或对现在造成很大的影响, 用现在完成时;描述即将进行的研究项目或计划时, 则用一般将来时。例如: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national oil and gas evaluation, the natural gas resources of Junggar Basin are 2.5 trillion cubic meter and only 10%of them have been explored.由于科技英语一般情况下是对客观事实的描述, 所以时态比较固定。

二.科技英语的翻译策略

1.科技英语词汇翻译策略

科技英语词汇的翻译方法一般有直译, 转译和音译。以石油专业为例, 在翻译时, 大部分石油词汇可以按字面直接翻译。译成汉语时只要把两个词的汉语意义相加起来即可这便是直译, 如:wireline log电测井, vertical migration垂向运移, apparent displacement视位移等等。在翻译时, 有时会发现两个词的词义都很清楚, 但是放在一起时, 译文在专业上理解不通。这时就需要转译。Knockout本意是“击倒”, 在石油专业中是“气液分离器”的意思, pressure buildup不是“压力增加”, 在石油专业中是“压力恢复”的意思, 对于这类词汇, 翻译时一定要注意其在石油专业的实际意义。还有就是对一些外来的专业词汇, 一般采用音译的方法。这种译法适用于计量单位名称、人名、地名、公司名、首字母缩略语以及一些还未完全了解的新术语。

2.科技英语句法翻译策略

(1) 增译法

增译就是在对原文准确理解的基础上在译文中添加必要的成分。比如说下面的这个例子:The machine is designed in the effort to minimize weight, (minimize) dimension and (minimize) manning.如果单根据字面意思, 我们就会把它翻译成“设计这种机器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轻重量, 体积和人力”, 但是这样翻译不符合人们说话的习惯, 减轻可以与重量搭配, 但是与体积和人力搭配就不太贴切,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文章加入一些恰当的词使表达更加准确。所以, 这一例句应该翻译为“设计这种机器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轻重量, 缩小体积, 减少人力。”

(2) 省略法

省略法是与增依法相对的一种翻译策略。为了使文章简洁明了, 在不改变原文意思的基础上省略掉不必要的成分。例如:If it is hollow, a ship can displace a sufficient volume of water to buoy it up.按字面理解, 这句话翻译为“如果船是空心的, 那么它就能排开足够的水使船浮起来。”在汉语中, 如果一个句子逻辑关系清楚, 那么一些不必要的成分就可以省略掉。所以我们可以将这句话简化为“船是空心的, 能排开足够的水浮起来。”

(3) 词类转换法

词类转换法在科技英语翻译中很常见, 就是译文对原文中的词性或句子成分的转换。众所周知, 汉语中动词的使用非常频繁, 而英语中则是名词居多, 因此, 科技翻译中这种词类的转换很重要。例如, the growth of industrial added value will be more than 10%in 2009 and even reach 15%in 2010;the upgrade of oil quality will be basically completed;the goal of the Eleventh Five Year Plan will be basically implemented.译文:2009年工业增加值增速达10%以上, 2010年进一步达15%, 油品质量升级工作基本完成。在这句话中, 英文中的“growth”, “upgrade”在翻译时均转换为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动词。

(4) 结构调整法

汉语和英语的句式结构, 表达习惯都存在差别。因此翻译时, 常常需要调整原文的句子结构, 以使译文更加通顺流畅。最普遍的调整是英汉中对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位置的调整。例如, Though, at present, the operating rate of domestic refineries is not enough and the market sales are not in booming, from the long-term perspective, the steady growth of refining capability has significant mean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译文:虽然当前国内炼厂开工率不足, 销售不旺, 但长期看, 炼油能力稳步增加对国家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三、结语

科技英语在词汇和句法方面有着不同于其他文体的语言特点, 其翻译要求也有着独特之处。科技英语具有专业术语多, 缩略词多的词汇特点;具有复合句多, 修饰成分多, 以及普遍使用被动语态等句法特点。针对科技英语的词汇特点, 可以采用直译、意译及音译等方法;句法方面, 则可以采用增译法、省略法、词类转换以及结构调整等翻译策略。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 需要灵活地运用这些策略, 从而提高科技英语的翻译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冯志杰:汉英科技翻译指要[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0。

[2]黄正玲:科技英语词汇的特点[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 (1) :33-36。

[3]刘玉芬:科技英语的特点及翻译[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2004 (10) :39-41

[4]江淑娟:石油科技英语[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7。

[5]王泉水:科技英语翻译技巧[J]。河北大学学报, 2001 (3) :98-102。

石油科技翻译 篇9

语言迁移理论是指在外语学习过程中, 作为来源语的母语对作为外语的目标语产生的影响。语言迁移包括语言上的影响;如语音、语汇、语法、语义等方面的影响;另一方面的影响在于语言之外的因素, 如思维模式、文化传统、社会历史等方面的影响。语言迁移理论根据不同的标准, 迁移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类:从原有知识是否发挥作用的角度, 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从学习者是否主动利用迁移的角度来看, 分为主动迁移和被动迁移;语言迁移理论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前期的兴盛到60年代后期, 70年代的衰落, 再到80年代中后期的崛起这样一个曲折反复的过程。这个起落过程证明人类对于语言迁移理论发展不断的成熟。从学习者是否有计划地进行迁移的角度, 可以分为显性迁移和隐性迁移。语言迁移理论的提出, 使学习者对石油地质英语术语及其译文的翻译精益求精。在今后翻译石油地质英语资料的同时, 遵循语言迁移理论原则, 达到精确翻译的目的。

2 石油地质英语专业术语中的语言迁移理论

在石油地质英语翻译文献中, 语言迁移理论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翻译的过程中, 翻译者受到正迁移, 负迁移和文化迁移的影响, 如何翻译一篇语言精准, 句子流畅的石油地质专业的英文文献, 不仅仅需要翻译者长时间的专业语言训练和积累, 还需要掌握正确的语言迁移理论知识。翻译者能够做到深刻理解文献内容, 专业术语的准确, 语法的通畅, 这样才能准确的翻译文献内容。

2.1 正负迁移效应在石油地质英语中的翻译

迁移被认为是一个结果也是一个过程。当迁移被看作过程时, 它指某种活跃和变化着的事物 (Faerch&Kasper, 1986) 。当迁移被认为是一个结果时, 可分为负迁移和正迁移两种。正迁移是指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中使用已有的语言知识并且没有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而负迁移是指使用这些知识并且出现了错误。在石油地质英语的专业术语和文章翻译中很好的反映了语言迁移理论这一特征。

首先, 正迁移在石油科技英语翻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利用词汇的正迁移作用, 学习者可以分析专业术语的词形构成并理解其意义。这种认知结构的本质包括感官察觉, 对概念的理解, 及对意义的把握和记忆。其它的结构也会相应建立并作为进一步学习和提升的基础。相当大一部分英语单词都具有由词根和词缀组成的基本词形结构。很多英语本土学习者在母语学习中会根据词形 (即由不同的词根加词缀组成) 将英语单词分类, 然后依据不同的类别记忆单词, 这样对于他们来说学习石油地质专业词汇的过程就变得容易和轻松多了。比如同一个词根代表相同的意义, 某个词缀又代表另一意义, 因此, 含同一词根的一组单词都具有某种相似的基础意义, 例如:ultrabasic是“超基性”的意思, 而“Ultra”—这一prefix意为beyond, excessively, inordinately;diagenesis是“成岩作用”的意思, “dia--”意为through, across, genesis意为“产出, 生殖”所以根据词缀意义, 或者多汉字词形也是由一个部首加另一部分构成, 当记住某个部首代表的意义后, 就可记住包含这个部首的一组汉字的基础意义。运用这种母语的正迁移作用, 就可将单词进行分类掌握, 而不用机械地记忆专业术语, 从而很好的把握专业术语的翻译。

其次, 我们也不容忽视负迁移在石油科技英语翻译中的重要作用。负迁移在石油科技英语翻译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词汇和语法的层面上。在词汇方面, 负迁移受很多因素影响, 其中很明显的是文化因素, 所以中英文化差异在石油科技英语中一定不能被忽视。有些词汇, 表面看并非特殊构词的专业词汇, 然而他们确实具有专业上的含义。例如钻井工程中所用的“dog leg”, 意为“a bend in the hole”, 如果翻译者受到语言迁移理论中的正迁移的影响偏多, 在翻译中使用已有的语言知识而却没有在翻译中出现错误, 那么很容易翻译成“animal”的“狗腿”;而“dog house”, 乃是“钻机旁边的值班房”, 而非是“让狗住的小屋”的意思。此外“fish”指系落入钻井井眼内的物件, 称为“落鱼”, 但和“animal”中的“fish”无关。所以, 当翻译者在翻译石油科技专业术语的时候要根据术语在文章所处的环境进行正确的翻译, 确保文章的学术性和精确性。在语法层面上, 石油科技英语的翻译文体多倾向于被动语态的使用, 由于中英文在语法上有很多相似之处, 这使翻译者把汉语的某些特点正迁移到英语学习中, 不但不符合石油专业英文文献的翻译要求, 而且降低了文章的精确性与生动性。例如, 对“如果钻井液能够在井壁上形成渗透率近于零的泥饼, 则具有更好的储层保护效果”这句话的翻译, 如果选择原有的语言习惯使用主动句, 句子就会生硬不通顺, 使用被动句后, 则是“If the mud cake with no permeability is formed by the drilling fluid on the borehole wall, the drilling fluid will have muchbetterreservoirprotection effectiveness.”石油科技文献属于严肃的书面文体, 在风格上崇尚严谨周密, 要求行文简练精确, 重点突出, 所以避免负迁移在翻译中的障碍, 需要注意专业词汇和语法翻译上词语搭配体现词组或句子中同时出现的单词之间具体的语义关系。

2.2 文化迁移理论在石油地质专业术语中的翻译

英国人类学家泰勒曾提出:文化是一个复杂体, 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习俗和其余社会上习得的能力和习惯。文化具有很强的地域性, 因为人类拥有基本相同的生存需要、思想感情和生活模式。社会语言学家Goodenough认为文化是所言所思, 所为, 所觉的总和, 在不同的生态和自然环境下, 不同的民族创造了自己的特有的文化, 也被自己的文化塑造。我们可以知道“magmata”在英文中是“岩浆”的意思, 但在德文和法文都写成“magma”, 只是读音与英语不同, 俄文中写为“marma”, 稍有不同, 但这几种外语的读音是相当接近的, 倘若深入了解这个专业术语, 他来源于Latin语。又如, 石油的英文“petroleum”一词, 系源于拉丁文。由此可见文化迁移在石油地质术语上的作用。

根据戴炜栋和张红玲的看法, 文化迁移可以分成两种:表层文化层次上的迁移和深层文化层次上的迁移。表层文化迁移主要是指具体的语言习惯和行为习惯的迁移, 这些要素是显性的。而深层文化是指价值观念和思想的迁移, 是深层的, 心理的。而文化迁移往往导致失误, 表层文化迁移往往导致语用—语言的失误, 深层文化迁移往往导致社交—语用的失误。例如在石油地质专业术语中, “anticlinal nose” (构造鼻或鼻状构造) , “nose”在英文中“鼻子”的意思, 通过具体的行为习惯构成了专业词组, 与之相反, 如果“trap” (圈闭) 内均有一“gas cap” (气顶) , “cap”在日常用语中是“帽子”的意思, 那么就会被翻译成“气帽”, 这样会改变原有的意思, 专业性大大削弱, 成为两个毫不相关的意义, 由此可见, 在石油科技专业术语翻译中, 翻译者同时不能忽略文化迁移带来的影响, 否则就会造成理解错误和翻译错误。

3 石油科技专业术语翻译所需的主要方法

随着新科学, 新技术, 新材料, 新设备, 新工艺的不断产生, 石油地质英语新名词, 新科技术语大量涌现, 比比皆是。目前使用石油科技专业词典也很难满足科技翻译的需要, 因此掌握一定的术语翻译原则和方法对于石油工业翻译工作者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尽管有关石油科技英语专业词汇数量很多, 速度之快, 根据语言迁移理论中正迁移与负迁移作用, 可以分为要途径:一种是非技术语转化为科技术语, 另一种是通过传统的构词法合成科技术语。

非技术语转化为科技术语。以正迁移促进作用和避免负迁移的原则进行翻译。即常用词汇的专业化。它是指英语的常用词用到某一专业科技领域中成为专业技术词汇, 并具有严格的科学含义。例如名词“trap”在日常用语中为“陷阱, 圈套”, 在石油科技英语中称为“圈闭”;又如“wildcat”很容易被翻译成“野猫井”而在石油科技英语中称为“初探井”, 这样的翻译具有明显的石油工程学色彩。翻译这类专业术语必需紧紧贴合石油科技专业内容确定词义, 然后选择恰当的与之相当的词语进行翻译, 否则容易造成误译, 使整个句子不好理解。所以遇到不懂得或者不大熟悉的专业词语, 一定要仔细查阅有关的词典或专业书刊, 选用恰当的译法。

合成科技术语的翻译。其中包括合成法, 混成法, 词缀法, 缩略法。合成法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的旧词组合成一个新词, 如“edge water” (边水) , “bottom water” (底水) 。混成法是指将两个词中在拼写上或读音上比较适合的部分以“前一词去尾, 后一词去首”加以叠合混成, 混成后的新词兼具两个旧词之形义。如专业术语“mechnochemistry”是由“mechanical”与“chemistry”混成的, 词义是“机械化学”。词缀法成如“—ism意为“主义, 学说”, 所以“uniformitarianism”即“均变论”或“均变说”。缩略法在石油科技英语体现在以下:IUMP (上地幔) “international Upper Mantle Program”;BIT则代表“binary digit”, 意指二进制的数字。合成科技术语的翻译很好的体现了语言迁移理论中的正迁移影响, 翻译者利用词汇的正迁移作用, 可以分析专业术语的词形构成并理解其意义, 最终完成石油科技专业术语的翻译。

4 石油科技专业术语翻译需注意的问题

根据不同的专业类别, 石油科技专业术语比较强调专业的准确性, 是因为在阅读, 理解, 翻译专业的文字时不能只从结构语法角度去分析, 而对于词义的理解, 更诉诸于专业, 否则就要搞错!例如“bit”一词, 在机械工程中, 它是刀具, 也称为刀头, 以及钻头刀;而在“Drilling Engineer”中, 即专指各种钻头;然而在计算数学里, Bit却是二进制。那么在一个句子中, bit的词义该怎样选择, 只有从专业角度来考虑。

5 结语

语言迁移理论的提出对石油科技专业术语翻译起到了很大的指引作用, 让翻译实践更加成功。译者遵循语言迁移理论能够快速的掌握石油科技专业术语的应用, 同时也要避免语言文化迁移中的负迁移所造成的误译和曲解。当然, 思维模式、文化传统、社会历史等因素无疑也是必不可少的。此外, 还须注意一些翻译中的常见问题、中英语言的差异等。一篇出色的科技翻译文章缺少不了石油科技专业术语的翻译和相应句型的支撑, 还有对科技文章的整体把握, 再到最后的布局谋篇, 翻译成高质量高水平的英语文章。精确的地石油地质专业术语在翻译的时候要表达出逻辑连贯, 清晰和精炼, 一篇清晰精确地文献需要以精确地专业术语作为基础, 目的是要让学习者熟练掌握语言迁移理论在石油科技专业术语的应用, 能够出色的完成专业翻译的需要。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中国加入WTO, 石油科技专业成为一个热门能源行业, 为了更好的进行国际上的交流与合作, 社会上出现了对石油地质专业翻译人才的需求, 单一的翻译已经不能满足石油行业的需要, 这就需要翻译者具有大量的专业词汇和翻译技巧, 这就涉及到了如何更好的掌握专业词汇的方法。本文以文化迁移理论为基础, 通过对语言迁移文化的翻译原则、方法及在翻译中一些常存问题的研究, 就如何让翻译者提高石油科技专业术语翻译水平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语言迁移,石油科技英语,专业词汇,翻译技巧

参考文献

[1]李汉渝.地质专业英文讲座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4:26[1]李汉渝.地质专业英文讲座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4:26

[2]谢小苑.科技英语翻译技巧与实践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8:45-48[2]谢小苑.科技英语翻译技巧与实践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8:45-48

[3]俞理明.语言迁移与二语习得—回顾, 反思与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68[3]俞理明.语言迁移与二语习得—回顾, 反思与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68

[4]陈忠华韩晓玲.语言学与文化人类学的边缘化及其交迭领域.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7:52[4]陈忠华韩晓玲.语言学与文化人类学的边缘化及其交迭领域.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7:52

[5]罗娜.论语言迁移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北京: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10 (3) :25-27.[5]罗娜.论语言迁移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北京: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10 (3) :25-27.

石油英语的特点与翻译策略研究 篇10

1 石油英语的词汇特点

1.1 专业术语的学科跨度广

石油相关学科涉及诸多专业领域。石油产业一般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上游包括油气勘探、测井、钻井、开发及开采等;中游涉及油气储运集输;下游为石油炼制、石油化工, 油品销售等。如geothermal gradients (地热梯度) , plate tectonics (板块构造) 等属于地质勘探类词汇;overall drilling speed (总钻进速度) ;directional drilling (定向钻井) , multilateral well (多分支井) 等属于钻井工程类词汇。

1.2 抽象名词的广泛使用

石油英语中广泛使用抽象名词, 这些抽象名词由在动词基础上添加-ment, -tion, -sion等后缀构或在形容词基础上添加后缀-bility等构成。如表示油气藏等基本特征的词汇在石油英语中使用频繁, saturation (饱和度) , porosity (孔隙度) , permeability (渗透率) , viscosity (粘度) , salinity (矿化度) , conductivity (导流性) , productivity (产能) 等。

1.3 缩略词的大量使用

石油英语文本中常见大量缩略词, 目的是使表述更为准确简练, 使结构更为严谨, 如:API (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 美国石油协会, EOR (enhanced oil recovery) 提高采收率, OIP (oil in place) 地下原油储量, FVF (formation volume factor) 地层体积系数, IPR (inflow performance relationship) 流入井动态关系等。这些缩略词在石油英语中使用极为频繁, 多为组织机构名称、运算单位、常用设备等。

1.4 口语化和形象性的表达

石油英语术语中有大量生动形象的口语化表达, 如:Christmas tree (采油树, 即生产井口阀门和油嘴的总称) , dogleg (狗腿, 即大斜度) , rat hole (鼠洞, 即井底小直径井眼) , lean gas (贫气) , enriched gas (富气) , free gas (自由气) , kill a well (压井) 等。石油工作者在作业中逐渐形成了这些口语化、贴近生活的表达, 使原本庄重严肃的石油科技文体生动形象, 令人耳目一新。

2 石油英语的语篇特点

2.1 多使用被动语态

石油英语文本注重叙事推理、强调客观准确, 表述的重点为被叙述的客观事物、现象或者过程, 并非行为主体, 而被动语态恰好能在客观表述的同时将读者的注意力放在描述的客观事物上, 因此石油英语多使用被动语态。同时, 石油英语多使用第三人称进行叙述以强调客观事实的准确性, 如第一、二人称使用过多, 就会造成主观臆断的印象。例如:The ECP can be inflated using different fluids.可以使用不同的流体使套管外封隔器膨胀。

2.2 多使用固定时态

石油英语一般描述的是客观事物和现象, 所用时态相对固定, 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现在完成时、一般将来为石油英语语篇常用的几个时态。在表述客观定理、公式、概念时, 基本采用一般现在时;如对过去的表述与现在的情况没有联系, 用一般现在时;如与现在有直接的关系或对现在造成很大的影响, 用现在完成时;描述即将进行的项目或计划时, 用一般将来时, 如:

Conversely, China has aggressively focused resources on drilling aging oilfields.Petro China’s chairman has pointed out that this technique is in keeping with the need to“push ahead”.That drive is a direct result of trying to meet the company’s insatiable demand for more oil.

2.3 多使用长难句

科技文体一般来说长难句多、交错重叠、关系复杂。同样, 石油英语的句子中通常包含若干个修饰和限定成分, 以严谨准确地表述客观事实, 大量使用长句和复合句以满足其表达需要。译者在翻译此类句子时, 需找出句子的主干部分, 仔细分析句子成分间的逻辑关系, 如:

Traditional methods of creating an annulus barrier in uncemented casing require removal of a section of casing by milling, cleaning the created open hole to remove swarf (i.e., metal filings or shavings produced by a cutting tool) and other debris, underreaming the section to expose new formation, and then setting a balanced cement plug.These operations can be time consuming and difficult to execute safely and effectively.

参考译文:使用传统方法在未注水泥的套管中建立环空封隔时需要移除一段套管:首先通过铣磨和清洁裸眼井段 (即, 使用切削工具产生的金属锉屑或削片) 以去除切屑及其他碎屑;再进行井下扩眼使新地层外露;最后使用平衡水泥塞坐封。这些作业可能耗时巨大, 并难以安全、有效地执行。

2.4 多使用名词化结构

石油英语语篇的另一特点是名词化结构的广泛应用。名词化的表达能够在较短篇幅的文本中传达出更为丰富的信息。例如:The required fluid-viscosity profile for milling operations can generate equivalent circulating densities that exceed the fracture gradient of the exposed open hole, leading to losses while circulating, swabbing and well-problems, poor hole cleaning, and packing off of the bottomhole assembly (BHA) .磨铣作业所需的粘度流体剖面有可能产生超过外露裸眼压裂梯度的等量循环密度, 导致循环和抽汲时的损耗、油井问题、井眼净化度低以及井底钻具组合 (BHA) 密封。”这句话中, “circulating”, “swabbing”, “cleaning”以及“packing”这四个词分别是将动词转化为名词形式, 使表达更为简洁、结构更为清晰。

3 石油英语翻译策略研究

3.1 直译

科技文体一般采取直译, 因为科技文体不同于文学作品, 涉及的情感色彩与文化差异相对较少。直译能够完整地传达原文意义、重现原文的风格。在石油英语术语翻译中, 大多数词汇的翻译可直接采用直译法。如carbonate rock (碳酸盐岩) , production logging tool (生产测井仪) , horizontal well (水平井) , fracturing fluid (压裂液) 等。

对于首字母缩略词, 则可以直接用字母缩写表示其汉语意思, 既简洁明了又便于记忆和使用。如OD (outside diameter) 外径, TD (total depth) 总井深, WOB (weight on bit) 钻压, LWD (logging while drilling) 随钻测井等。这些专业术语使用频繁、广为熟识, 在翻译时可采用直译。

3.2 意译

直译的方法虽然简单, 但在实际翻译中可能会存在无法准确表达内容的情况, 导致译文繁琐冗长、难以理解。如果只采取直译, 不对文本的具体内容与连贯程度进行深思熟虑, 就会产生误译或错译。如果在石油英语中出现通用英语常见词汇或语句, 则以通用英语翻译为准, 并结合石油方面实际内容译成相关词句。在意译石油英语术语时, 要根据具体内容将各类词的含义进行辨别区分, 切忌望文生义。如“setting”意为封隔器或者桥塞等的“坐封”, 而在通用英语或者其他学科科技类英语中该词一般翻译为“安装、放置”。如对石油英语专业知识不够了解, 专业技术员就有可能看不懂译文, 因此在翻译石油英语相关术语过程中, 必须认真查阅词典, 以便把握词义的选择。

3.3 其他方法

由于汉英语言上的差异, 需要在翻译时进行多方面的变通, 比如采取分切 (cutting) 、转换 (conversing) 、拆离 (splitting) 、省略 (ellipsis) 和增补 (adding) 等方法, 以保证译文的准确通顺。例如:针对英语中抽象的名词可将其转换为动词或形容词;英语中定语从句和过去分词做定语时通常置于被修饰词之后, 而汉语反之, 此时翻译时要将句式进行转换, 正确调整语序;对于英语长句翻译, 则通常采取分切、拆离、重组等方式进行适当整理等。

例:The growth of industrial added value will be more than10%in 2009 and even reach 15%in 2010;the upgrade of oil quality will be basically completed;the goal of the Eleventh Five Year Plan will be basically implemented.

参考译文:2009年工业增加值增达10%以上, 2010年进一步达15%, 油品质量升级工作基本完成。

这句话中, 英文中的“growth”, “upgrade”在翻译时均转换为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动词。

4 结束语

石油英语在词汇和语篇方面都具备其独有的特点, 因而针对石油英语的相关翻译也有着特殊的要求。无论是石油勘探、钻井技术、法律条文还是合同翻译, 都力求做到完整再现原文的信息内容, 以实现其翻译的规范化、标准化。针对其词汇特点, 可以采用直译、意译的方法;针对其语篇特点, 则可采用例如增译法、省略法、词类转换、结构调整等翻译策略。由此可见, 了解石油英语的词汇和语篇特点, 并将翻译策略用于石油英语翻译实践中, 有利于促进石油英语的学习、提高翻译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冯志杰.汉英科技翻译指要[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0.

[2]江淑娟.石油科技英语[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7.

[3]侯祥麟.英汉石油大辞典:炼油工程分册[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6.

[4]邹宇.石油英语的语言特点及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 2007 (3) .

上一篇:农民思想道德素质下一篇:统计分组和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