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管栽培

2024-06-25

滴管栽培(精选三篇)

滴管栽培 篇1

1 薄壁软管滴灌技术的特点

1.1 投资低廉, 结构简单, 操作方便

系统中的输水主管和滴灌带均由可压成片状盘卷的薄壁塑料软管制成, 施肥器、过滤器和接头是专门设计的配套产品, 只要接通有压水源, 打开阀门, 就可自动膜下滴管暗灌, 水肥并施, 操作安装极为方便, 价格也较低。

1.2 抗堵性好, 出水均匀, 工作可靠

系统中的滴灌带管壁较薄, 出水口的流道很短, 且为紊流出水方式, 能有效避免杂质在水孔流道上沉淀, 具有良好的抗堵塞性能;同时出水孔设计在滴灌带的上方, 而系统的运行压力低, 管内的水流速度慢, 泥沙易沉积在管道的下方, 降低了发生堵塞的可能性, 使滴灌带出水量均匀;滴灌带一般只使用3年左右, 避免了长期使用滴灌出现堵塞日趋加重的问题。

1.3 降低湿度, 提高地温, 减少病害

通过垄上膜下滴管暗灌, 既可防止日光温室内湿度增大, 减缓室内的温度下降, 减少病害发生, 还可通过浅灌勤灌、均匀灌溉, 最大限度地提高地温, 达到改善日光温室蔬菜生长发育环境的目的, 从而保证土壤微生物的活性, 加快蔬菜吸收养分。

1.4 节水、省时、省力、省肥

应用滴灌施肥系统, 只需开关阀门、溶解肥料, 水肥直接施在根际土壤, 不仅可人为控制水肥量, 而且水肥不在畦田沟内流动, 避免了向土壤深层渗漏及表土水大量蒸发等损失, 使水肥得以充分利用, 同时大量节省了中耕、灌水、施肥、病害防止等环节的人工投入, 减轻了劳动强度。

1.5 充分利用土地, 保护土壤结构

滴灌既不破坏土壤的团粒结构, 也不影响土壤含水量和存蓄空气的毛管数, 保证了土壤疏松、通气性能良好, 有效地解决了因长期浇灌而造成的土壤板结问题, 有利于作物根系生长发育。同时滴灌不需在地面挖筑干渠、支渠及畦埂, 可以充分利用土地。

1.6 适应性广, 适合国情

由于抗堵塞性好, 工作压力低, 因此该滴灌系统对水源的要求低, 且系统中加有简便低廉的过滤器, 还适于泥沙含量较大的水源;无论其控制面积大小, 单位投资基本相同, 连片及一家一户小面积使用都很方便。另外, 该穿孔式滴灌带的流量大, 特别适合蔬菜、花卉等需水量较大的喜水作物。灌溉一次需2 h左右, 所以在目前广大农村推广使用薄壁软管滴灌技术更方便、更现实。

2 薄壁软管滴灌系统的组成和安装

2.1 组成部分

主要由滴灌系统、施肥滤清系统构成。其中, 滴灌系统包括准40 mm薄壁软管、准25 mm穿孔式双上孔滴灌带、塑料专用接头;施肥滤清系统包括文丘里施肥器、过滤器及与之配套的准40 mm阀门1个, 准40 mm变准20 mm三通2个、准40 mm对丝3个、准20 mm短管2个、准20 mm专用塑料弯头2个。

2.2 安装方法

先将水源用准40 mm塑料管引至日光温室内山墙处, 距地面30 cm高处安装准40 mm阀门, 连接施肥滤清系统, 把薄壁软管 (主管) 接在过滤器出水端。根据垄距在主管上打孔, 固定好接头, 再把比畦稍长的滴管一端接到接头上, 然后平铺在垄背上、地膜下, 最末端堵死。蔬菜定植后需水时, 菜农只要打开阀门, 水肥就自动滴渗到每株蔬菜的根际部。

3 日光温室黄瓜膜下滴灌与沟灌效果比较

2002年—2003年冬春季在城区牛山村、东上庄村等村栽种黄瓜日光温室布点观察, 具体记载数据整理如下。

3.1 用水量比较

滴灌把低压水和肥料通过滴灌系统同时直接滴在黄瓜根际, 用水量明显减少。两种灌水方式水量比较见表1, 据观察统计, 黄瓜生长各个阶段每个日光温室滴灌用水比沟灌节水50%以上。

m3/0.067 hm2

3.2 对温度湿度及其病害的影响

在上午阳光充足的情况下浇水, 下午2时—3时观察, 两种灌水方式对温度、湿度及病害的影响见表2。

定植水滴灌比沟灌5 cm深地温高3.1℃, 气温高4.1℃, 相对湿度下降16%。结瓜水和成株水对气温、地温及相对湿度的影响基本与定植水相同, 沟灌先后发生立枯病、沤根、枯萎病等病害, 而滴灌基本控制了病害发生。

3.3 产量及效益分析

滴灌改善了黄瓜生长环境, 在管理水平相同的条件下, 每0.067 hm2日光温室平均增产黄瓜1 615 kg, 增幅27.3%, 产值增加2 920元左右。每0.067 hm2日光温室内滴灌投资仅千元, 当季即可还本。两种灌水方式测完产量效益见表3。

此外, 滴灌省去了输水渠道, 每行可多栽1株黄瓜, 每0.067 hm2多栽100多株, 可扩大有效种植面积6%。沟灌需由2人看水道和冲施肥料, 费工且浪费肥料, 而滴灌只需开关阀门, 水肥并施, 综合分析可省工50%以上。

综上测验结果, 采用薄壁软管滴灌技术, 可明显改善日光温室蔬菜生产的生态环境, 取得可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经济指标如下:节水50%, 省工50%, 省肥20%~30%, 降低湿度10%~16%;明显减轻病害发生, 发病期推迟10 d, 病情指数下降50%~100%, 平均减少打药二三次, 节约农药开支100~200元/0.067 hm2;节省土地6%~10%, 土壤密度降低0.08~0.15 g/cm3, 空隙度增加0.44%~2.53%;5~10 cm深地温可提高1.5℃~3.1℃, 气温提高1.5℃~4.0℃, 促使蔬菜优质稳产高产, 增产增收达15%~28%。据测算, 晋城市日光温室采用该项滴灌新技术, 十多年累计节水20×104 m3, 节省开支100余万元, 增产蔬菜超过20×104 t, 增加收入5 000多万元。

4 存在问题和注意事项

安装管理滴灌系统要规范, 装配要严密, 以防止漏水。要经常检查滴管是否破损、漏水, 尽量保持水源清洁, 要经常清洗过滤器和打开堵头清洗输水滴灌设备。

滴灌过程中要掌握好水压。压力太小, 滴水慢, 灌溉范围小;压力太大, 滴管易破损漏水。若因管理粗放或水压过高造成滴管破损, 不及时修补, 不但影响施肥浇水, 时间一长, 易造成大面积破损, 致使滴灌系统报废, 所以一般水压应保持9.8~29.4 pa。

蔬菜生育期每次灌水时间一般为1~2 h。

施肥时, 将肥料溶解成液体, 放入容器中, 调节控制阀, 将肥料均匀带入滴管中, 施肥浓度应控制在0.3%~0.4%。

摘要:详细分析了滴管暗灌技术的优点, 介绍了滴灌系统的安装使用方法, 并与沟灌效果进行试验比较, 得出了滴灌能节水、省工省肥、减轻病害、提高产量的结论。

滴管栽培 篇2

关键词:输液器具,滴管液面下降,原因,护理

在临床输液过程中, 可见因更换液体不及时等原因导致空气进入莫菲滴管内导致液面下降。而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 医疗用品不断更新, 输液器具也不断改进, 输液瓶从最初的玻璃输液瓶到PD或PE塑料瓶再发展到PVC软包装袋, 聚烯烃多层共挤膜 (非PVC膜) , 输液器从最原始的自制橡胶管输液器到一次性输液器, 精密式输液器等各种类型, 各种输液器具的创新使性能及输液安全得到改善, 不良反应逐步减少, 现我们将不同输液器具输液时莫菲管液面自行下降做护理探讨如下。

1 实验材料

一次性输血器 (生产许可证:沪食药监生产许20000386号, 产品执行标准YZB/国2085-2012) 或通气管与输液管分开的一次性输液器4付, 通气管与输液管相连的一次性输液器 (生产许可证:沪食药监生产许20000319号, 产品执行标准YZB/国2121-2011) 3付, 无通气管一次性输液器一副, 0.9%塑料瓶氯化钠注射液500ml4瓶或0.9%玻璃瓶氯化钠注射液500 m L 4瓶, PVC软袋包装0.9%氯化钠注射液250m L 4瓶。

2 方法与结果

见表1和表2。

3 讨论

3.1 静脉输液的基本原理是压力输液, 输液器具包括:

输液瓶、输液器 (管) 、通气管。通气管与大气相连, 输液瓶中的液体因液体静压 (重力) 与大气压, 入经输液器 (滴管) 输入到人体静脉内。维持输液器 (滴管) 内水柱压力大于静脉压力是瓶内的液体顺畅地流入静脉的前提。如滴管及滴管以上输液器具部分有裂隙或漏气, 大气即可进入输液器 (滴管) 水柱中下行, 导致输液时滴管液面自行下降。玻璃类输液瓶及塑料瓶, 因没有大气对瓶产生的压力, 必须使用带有通气管的输液器, 而在使用通气管与输液管分开的一次性输液器时, 容易导致气泡进入滴管以下。表1显示:通气管、输液管针头斜面相对;排气管针头低于输液管针头出现了滴管内气泡或滴管液面有下降现象。宋春美等有过一例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利用输血器输液时发生气泡自行进入莫菲滴管以下的报道[1]。

3.2 表2输液护理方式 (3) 、 (4) 使用软包装输液袋和无通气管输液器时, 将袋口空气排至底部, 莫菲滴管内液体没有变化。

而表2输液护理方式 (1) 、 (2) 在使用软包装输液袋和排气管与大气相通均出现空气随液体进入莫菲滴管以下。可见使用带通气管的输液器插入软袋包装输液袋时, 使用前应先将输液袋软袋翻转并抖动, 将滞留在瓶口的空气全部上浮至输液袋的底部, 插输液器时, 将输液器通气管反折后插入一次性输液器保护套, 可以有效地防止排气管进入的气泡或滞留在瓶口的空气进入莫菲滴管以下液面。孙利娟[2]等也在使用多层共挤输液袋输液时发现此类想象, 并用同样方法进行预防。在不能更换无通气孔输液器的情况下, 该方法操作简单, 经济实用, 能够提高护理效率。

3.3 不同的输液器具, 针对性的进行输液护理。

使用玻璃瓶或塑料瓶液体进行输液时, 尽量购用通气管与输液管相连的输液器;避免选用用通气管与输液管针头同长的输液器, 若使用排气管针头与输液器针头同长的输液器, 针头应交叉插入液体瓶, 使两个针头斜面远离, 避免从排气管进入的气体进入输液器[3]。使用通气管针头比输液器针头稍长的输液器, 插入液体瓶内通气管针头不宜低于输液器针头。使用软袋包装时, 尽量购用无通气管输液器, 可以有效防止空气进入莫菲滴管液面。

输液过程中发生莫菲滴管内液体下降排空, 气泡间断进入滴管液面以下, 随输液进入体内, 后果不堪设想。在护理工作中务必掌握各种输液器具的特点, 提高输液护理能力, 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

参考文献

[1]宋春美, 周萍.1例输血管内空气故障原因分析[J].当代护士 (学术版) , 2011 (3) :125.

[2]孙利娟, 赵唯, 张静.一项多层共挤输液袋输液技巧[J].护理研究, 2011, 12 (35) :3236.

滴管栽培 篇3

1.1 滴灌发明

20世纪50年代末,以色列水利工程师西姆查·布拉斯父子首次提出了滴水灌溉的设想,并研制发明了滴灌装置,使以色列农业灌溉发生了根本性的革命。

1.2 试验研究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开展了滴灌技术试验研究,农业部组织启动了滴灌技术协作示范行动,在西北干旱地区推广了一定面积。

1.3 灌溉成效

从不同地区开展不同作物上的试验研究,一般节水30%~60%;一般增产25%~100%。自我国引进以色列成套滴灌设备,与地膜植棉、玉米、马铃薯等技术相结合,发明了膜下滴灌;同时开展了滴灌器材的国产化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田间一次性设施投资降低到进口设备的1/4,为大田作物应用滴灌技术奠定了基础。

从“九五”末以来,基于国家“863”“攻关”“支撑”“公益性行业专项”及地方等科技项目的支持,围绕滴灌水肥一体化关键技术及装备开展研究,取得了一批相关成果,支撑了我国滴灌水肥一体化的发展。

1.4 滴灌设备

“十二五”前主要产品主要有单翼迷宫式滴灌带、压力补偿灌水器、内镶式滴灌和小管径滴灌带、高抗堵塞灌水器及作物专用滴灌管(带)等。

1.4.1 水质净化装置。

包括筛网过滤器、叠片过滤器、砂石过滤器、水沙分离器、LZ型自动清洗立式过滤器和自动反冲洗过滤器等。

1.4.2 自动反冲洗过滤控制器。

可监测16路压力、流量信号,根据实际具体需要选择若干过滤单元组成过滤系统,实时控制过滤和自清洗流程;同时,具备远程控制、检测和报告自身工作状态的功能。

1.4.3 无线电磁阀控制器。

采用315M信道进行通信,具有功耗低、响应快等特点,非常适合大面积农田、公园绿地灌溉需要,无线电磁阀使用9 V碱性电池供电,更换方便。

1.4.4 灌溉控制发射基站。

可以控制48个阀门,支持48个轮灌组,具有轮灌、独立灌溉等方式,能够进行多种方式的定时灌溉、自动灌溉,具有电磁阀控制发射模块、Wi Fi通信模块等,可以多台设备构建灌溉控制局域网,实现对灌溉区域的覆盖。

1.5 其他配备

1.5.1 注肥设备。包括压差式、敞口式、自动式(控制多种养分)等。

1.5.2 田间作业机械。包括铺管铺膜播种一体机、地膜回收机、滴灌带回收机等作业机具。

1.5.3 滴灌专用肥。研制出适于多种作物随水施肥的无机、有机无机、生物有机系列滴灌专用肥。

1.5.4 管网配置。支管+辅管→大支管→长短管。

1.5.5 首部配置。固定→移动压力配置,高压→微压→自压;控制系统,手动→自动。

1.6 灌溉制度

研究提出在降雨量少、蒸发量大、盐碱相对严重的区域,将传统的“少量多餐”的“高频灌溉”模式调整为“控总量、减灌次、增灌量”的“量次兼顾”的滴灌制度。

1.7 施肥制度

研究总结出在不同降水量、不同土壤和不同作物采用不同的施肥方式,原则上提倡“有机肥基施、无机肥随水施、全期配方施”的滴灌施肥制度,研究制定了19种作物的灌溉施肥制度和方案。

1.8 配套技术

水、肥、药、气一体化,矮、密、早、膜的高光效栽培,深松+冬灌、竖井+暗排的水盐调控。

1.9 技术模式

滴灌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具有一定的区域性。根据不同地区因灌溉水源、供电状况、地理条件及作物种类等的不同,形成了多种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其是当前河南、内蒙、甘肃、吉林、辽宁和新疆等省区采取的主要模式。系统由首部、干管、支管和毛管四部分组成。根据毛管、支管铺设的位置,分为地表式滴灌、膜下滴灌和地下滴灌3种。

1.1 0 滴灌方式

1.1 0. 1 固定滴灌。

其灌溉效果好、省工省力、操作方便,一次性投资月500~800元/667 m2,年运行费用120元/667 m2左右。适宜条田规整、规模较大、水源及电网配套的地区推广。

1.1 0. 2 移动滴灌。

系统主要由移动式首部和支、毛管三部分组成。首部设有自吸式组合过滤装置,拖拉机牵引和传动,一台首部可供多块地共用,田间管网固定不动。其特点:不设地埋管,一次性投资约为固定式滴灌的50%;运行成本比固定式滴灌低30%;田间配置和使用方便,适宜分散的小地块、电网不配套的地区推广应用。

1.1 0. 3 自压滴灌。

田间设施及灌溉技术与固定式相同,区别在于灌溉时不需动力加压,依托地形自然坡降形成的高差,满足滴灌所需压力。其特点:自压滴灌无需能耗,运行费用低于加压滴灌的20%;有高位水源或有承压水的地区,或地面自然坡降≥15‰的地区适合发展。

1.1 0. 4 自动化滴灌。

系统由计算机控制中心、自动气象站、自动定量施肥器、自动反冲洗过滤装置、自动模拟大田土壤蒸发仪、自动监测土壤水分张力计和远程终端控制器(CRTU)、液力阀或电磁阀等组成。通过自动监测土壤水分状况,结合气候、土质等条件,对作物进行适时适量灌溉,比人工控制节水5%~10%,是滴灌技术未来发展的方向。

1.1 0. 5 低压微水头。

系统由支管和毛管两部分组成;利用灌溉渠道与田块的水位差和地面自然坡降实现自流灌溉。要求地面坡度在1‰~5‰,水头压力30~40 cm。其特点:投资少,一次性田间设施投入约120元/667 m2,年运行成本80元/667 m2;滴孔大,抗堵塞性好;灌溉效果低于加压滴灌。宜于在电网不配套、同一地块内种多种作物、投资能力有限等条件下应用。

1.1 1 滴灌的优点

微喷带技术属微灌范畴。在我国华南、华北季节性缺水的补充灌溉区,可获得较好的效果。该技术田间灌溉系统主要由干管、支管和微喷带组成。一次性投入略低于滴灌。其特点:运行成本低(约50~70元/季),等水量灌溉速度快,抗堵塞性好,但灌溉及节水效果次于滴灌。其适宜于密植作物和牧草灌溉。

目前我国大田作物滴灌面积约达0.067亿hm2,涉及19种作物。劳动生产率和灌溉保证率明显提高,有利高产优质,降低劳动强度,水产比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机械作业层次减少,土地利用率提高,抑制杂草生长,提高经济效益,技术经济效应等,更具体表现如下。

一是劳动生产率和灌溉保证率提高。一般提高两三倍,灌溉面积增加1.5倍左右,灌溉保证率提高15%以上。二是水产比提高。滴灌技术节水40%以上,增产25%以上,水产比明显提高。滴灌棉花水产比达到1.0∶1.5,即1 m3产1.5 kg籽棉,比常规灌溉提高1.4倍。三是土地利用率提高。滴灌系统采用管道输水,田间不需修斗、农、毛渠及田埂,节约了土地,土地利用率提高5%~7%。四是肥料利用率提高。采用滴灌随水施肥,氮肥当季利用率提高40%以上,磷肥当季利用率提高24%以上。五是减少机械作业层次。实施滴灌种植,减少了开沟修毛渠、中耕、化控、打药等机耕作业环节和次数,农机作业量节省15%左右。六是抑制杂草生长。滴灌水通过过滤器进入管道传输到田间,杜绝了渠道输水过程中草种的传播,同时因滴灌属局部灌溉,作物行间始终比较干燥,有效抑制了杂草种子的萌发和生长。七是社会效益突出。灌溉面积增大,农民收入增长,带动了塑料、化工、机械、电子等产业的发展。八是标志性创新。随水施肥,即肥料随着水走;水肥一体化,水肥融为一体;滴灌与地膜覆盖结合,有效地减少了水肥损失;一次性滴灌带的开发,较好地解决了水质差、易堵塞的问题;轮灌方式的改变,将传统的附管轮灌方式改为大支管轮灌,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九是技术及产品创新。滴灌专用肥的开发,性价比优于国外同类产品;自动化控制的突破,用电动阀替代传统电磁阀,提高了稳定性、减少了水头损失;田间作业机械的研制,铺管、铺膜及管膜回收机械的开发,提高了工效,促进了技术推广;滴灌制度的突破,在盐碱区实施“控总量、减次数、增灌量”的滴灌制度,有效地控制了耕层盐分的集聚;施肥技术的革新,在干旱区实施“有机肥基施、无机肥随水施、全期配方施”的滴灌施肥方式,减少了肥料损失、提高了利用率。

2 滴灌水肥一体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工程规划设计欠规范

绝大部分地区还没有将滴灌工程纳入农田水利工程;滴灌系统设计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水源水质、作物及栽培耕作方式结合不够紧密,田间设计和系统配置不尽合理。

2.2 水肥一体化不到位

注重田间工程设施多,与农艺技术结合考虑少;灌溉、施肥制度属地化研究不够,水肥一体化技术不到位;滴灌的综合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2.3 设备及产品不配套、成本高

滴灌器材标准不完善,生产不规范,质量不稳定;田间作业机械不配套,水溶性肥料产品混乱,产品检测监督体系尚未形成,各地滴灌器材及产品成本仍较高等。

2.4 技术、认识、基础储备不足

滴灌技术是一项系统工程,交叉学科多,涉及到工程、农艺、生态、环境等方面。加之滴灌技术在我国是一项新兴技术,人们在这方面的认识水平、知识水平很低,基础差、技术储备不足,难能支撑这一技术的发展。

3 前景展望

3.1 现代农业发展需求

滴灌技术是现代农业的主要支撑技术之一,是实现农业设施化、规模化、自动化、规范化的有效途径,能使种植业最基本的两项农事活动(灌溉、施肥)实现精准化,大大提高农业资源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

3.2 社会发展需求

水安全、耕地安全、粮食安全、食品安全是确保我国可持续和谐发展的基本国策。实践证明,滴灌技术能大幅度节省农业用水,增加作物产量,提高水产比,充分利用耕地,节省农药化肥使用量,减少农田和食品的污染源。

3.3 滴灌技术适应性广

滴灌是一种广普的节水技术,干旱半干旱、季节性或突发性缺水地区的洼地、坡地、山地等都适用。适宜使用滴灌的作物种类也很广泛,滴灌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

摘要:实践证明,滴灌技术能大幅度节省农业用水,增加作物产量,提高水产比,充分利用耕地,节省农药化肥使用量,减少农田和食品的污染源。基于此,针对我国滴管水肥一体化技术展开讨论。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滴管栽培】相关文章:

单翼迷宫式滴管带使用说明书05-04

人工栽培04-09

高效栽培05-15

科学栽培05-21

直播栽培06-01

温室栽培05-05

扦插栽培05-07

标准栽培05-10

地膜栽培05-12

大棚栽培05-22

上一篇:金融监管模式研究下一篇:C语言教学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