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真实性

2024-07-22

设计真实性(精选十篇)

设计真实性 篇1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 对全球国际旅游的影响正在加深, 对我国旅游市场的影响也正在逐次显现。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 旅游业是极富韧性的产业, 一旦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减弱, 旅游业有望比其他行业更快复苏。[1]与此同时,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 我国文化产业却异军突起, 呈现较好较快的发展形势。[2]借助文化产业逆势而上的发展形势, 发挥旅游业的弹性优势, 适时推出新的文化旅游产品, 必将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南京已经将文化旅游业确定为11个重点产业门类之一, 拥有发展文化旅游业良好的资源和市场条件, 文化旅游产品的需求前景看好。笔者对南京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 共发放问卷500份, 收回475份, 其中有效问卷404份。对问卷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 南京文化旅游产品还存在产品的游客感知度低、旅游形象不鲜明、参与性体验不足等问题。本文依据体验真实性理论, 以南京红楼文化为例, 对旅游产品的体验化设计提出设想, 以期为其它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提供借鉴。

二、旅游体验真实性

真实性“Authenticity”, 被译作原真性、原生性、可靠性、准确性、本真性等。1973年, Mac Cannell在《舞台的真实性》 (Staged Authenticity) 一文中率先将真实性 (Authenticity) 这一概念引入旅游动机和旅游经历的社会学研究中[3]。从此, 真实性 (Authenticity) 成为西方旅游研究中的核心概念, 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和分析。[4]中国学者王宁对旅游体验的真实性概念进行了详细、全面和深刻的分析。他认为旅游经营者可以根据游客的期望、想象、偏好、信仰和权利来组织、设计景区的, 来达到真实性效果。[5]因此, 旅游体验真实性不是客观存在的真实, 而是强调主观体验的真实, 是融入主体动机和感知的文化的真实, 旅游体验真实是通过贴近游客心理的体验来实现的。该理论已经被有意无意地运用于旅游的大型演出, 如杭州的“宋城千古情”、张艺谋导演的“印象”系列, 以大型的歌舞表演展现古老文化, 非常贴近游客心理需求, 看过的人也不否认那就是地方传统文化的真实体现。然这些体验还只是停留在观看的层面, 游客无法参与, 体验还不够强烈, 影响到真实性的程度。

美国经济学家PineⅡ和Gilmore认为, 体验经济的最大特点就是出售“体验”, 与一般地商品相比, 它更加强调消费的人性化和参与性。[6]随着体验经济的提出, 体验设计的概念也顺理成章地提出来了。谢佐夫提出, 体验设计是将消费者的参与融入设计中, 是企业把服务作为舞台, 产品作为道具, 环境作为布景, 使消费者在商业环境过程中感受到美好的体验过程。[7]旅游体验设计就是将旅游者的参与融入设计中, 以旅游者的参与为前提, 以旅游体验为核心, 把服务作为舞台, 产品作为道具, 环境作为布景, 使旅游者在旅游中获得美好体验的过程。[8]体验真实性要求运用体验设计的方法强化游客需求的针对性, 鼓励游客参与, 体验越深、游客感受的真实性就越强。

三、南京红楼文化体验真实性旅游产品的设计素材

自1992年“中国国际《红楼梦》学术研讨会”上, 孙逸先生提出了“红楼文化”概念开始[9], 众多学者对“红楼文化”都有了自己的理解。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将“红楼文化”广义地界定为:与《红楼梦》及其作者曹雪芹有关的所有文化现象的综合, 包括物质与非物质两个层面。南京是《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的诞生之地, 据南京红学家考证, 南京拥有丰富的红楼文化遗存, 可以从物质和非物质两个层面来归纳 (见表1) 。

以上均可以作为南京红楼文化体验真实性旅游产品的设计素材, 物质层面的文化遗存, 可以作为景区设计的基础, 成为景区的选址;非物质层面的文化遗存, 为旅游体验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内涵, 是红楼文化旅游产品真实性体验设计的主要依据。

四、基于旅游体验真实性的南京红楼文化旅游产品设计

(一) 基于旅游体验真实性的产品设计理念

旅游的大众性决定了它不是阳春白雪, 而必须是雅俗共赏的。红楼文化本身不具备通俗性, 在认知水平并不是很高的公众视角下, 红楼文化的吸引力大概可以从大众对清代中国显贵家族生活方式的关注中找到端倪。然而这种视角的建立, 靠远观的视觉欣赏是无法满足的, 必须针对游客的旅游心理, 提取和筛选相应的红楼文化元素, 对红楼文化旅游产品进行全感官的体验化设计, 不管体验物是否具有历史原型, 其体验塑造的真实性体现为游客的“五官”感知, 让游客在沉迷和刺激中获得真实的旅游体验。

(二) 南京红楼文化旅游产品的体验设计

以南京红楼文化旅游产品的设计素材作为基础, 以体验真实性理论为依据, 针对游客的心理需求, 对南京红楼文化旅游产品进行体验化设计。

1、南京红楼文化元素的提炼

红楼文化本身具有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 在传播过程中更是产生了一系列独特的文化现象。《红楼梦》所隐含的世情文化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读懂的, 它的大众化需要我们将目光转移到《红楼梦》通俗的生活文化层面, 如园林、饮食、绘画、宗教、服饰等文化现象。众多的文化现象被大众接受, 需要一个统一的标识, 那就是文化符号, 也就是形象, 它常常是一种招牌, 是产品的代表性特征。例如杭州宋城的“宋城千古情”打出的口号“给我一天、还你千年”给旅游者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安徒生笔下的小美人鱼已然成为哥本哈根的代言。对于红楼文化而言, 最能够代表其大众化形象的莫过于83版的电视剧《红楼梦》的剧照, 尤其是“贾黛共读西厢”, 有多少人因为它而知道了《红楼梦》的存在。还有剧中的一些对白和戏曲中的唱词, 再现曹雪芹原著的同时留在了亿万观众的心里,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这些元素通过提炼后可以作为红楼文化的形象代言。

在提炼文化元素的同时, 加大红楼文化的传播力度。例如在等级公路属于本市的路段上, 尤其在进入本市的公路上树立大型的形象标志牌、标语牌;在沪宁、宁杭等高速公路服务区设立若干个与《红楼梦》有关的场景的小型雕塑;在市内的开放游憩空间、人行道旁边、建筑物前面、购物大街或公众集聚地, 用《红楼梦》中的人物造型或其它与红楼有关的背景作为铺装材料、宣传海报或者街头雕塑;南京当地的电视台要设专门频道不间断放映《红楼梦》这部令人百看不厌的电视剧, 并设立专栏介绍南京红楼文化;参加海内外相关的旅游展销会或邀请有宣传效应的活动来宁举办, 活动期间印制和散发各种红楼文化的旅游宣传品等等。

2、南京红楼民俗文化产业园的设计构想

旅游归根到底离不开“食、住、行、游、购、娱”, 旅游产品是形成于这六大要素中的, 同时每个环节的旅游产品又不是孤立的, 它往往是组合出现的。以体验的真实性理论为依据, 笔者提出打造一个全感官体验的南京红楼民俗文化产业园的构想, 为游客构建一个远离现代社会的、中国显贵社会家族的生活空间, 并对这个空间内的各种真实性旅游体验提出设计构想。

(1) 高科技手段为依托

产业园的塑造要体现红楼文化主题, 高科技手段是必不可少的。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动漫、数字媒体的开发设计, 将红楼文化全方位地展现出来, 例如园内的环境要充满红楼文化的氛围、音乐要与红楼文化相关、纪念品充满红楼文化特色......任何一个细节展示出来的都应是同一种情调、同一个主题。要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 使游客能够多维度、多层面的获得整体统一的美好感受刺激。

(2) 游客充分参与需求的体现

旅游是一种生活方式, 人们希望通过这样的生活方式获取更多的生活乐趣。只有充分参与进来、在趣味性更强的文化中, 才能够获得深度体验。因此, 参与性的活动设计在体现红楼文化主题特色的同时要充分体现趣味性。例如红楼戏曲大舞台、红楼诗词大比拼, 让游客参与演、游客参与唱、游客参与比。活动还应该设置奖励, 让游客多一些参与的积极性。这样, 既有一次真实的旅游体验, 又可以在参与中获得愉悦, 体验就变得更加深刻。

(3) 全感官的真实性旅游体验的设计

南京红楼文化产业园不同于一般的文化景区, 它是一个综合性的旅游区, 它要实现的是旅游者全方位的需求, 所有与《红楼梦》相关的俗文化都可以得到开发, 产品要形成体系。当你远远看到这个产业园, 大型的形象标志立即进入你的视线, 看到园区的大门, 就仿佛将要进入一个遥远社会的显贵家族地域。进入园区, 看到的环境全是红楼化的, 可能是“潇湘馆”、可能是“怡红院”, 晚上可以在“大观园度假区”住宿, “丫鬟”为你铺床叠被, “小厮“为你提供叫早服务。饿了可以享受“贾府的美食”, “管家”将你迎进餐厅, 餐厅的装修风格、墙上的字画都是反映主题的, 菜肴的名称是“传统的”, 用餐的过程极具红楼情调, 吃的是“纯粹”贾府的菜, 享受的是“贾府的丫鬟”提供的用餐服务和菜肴内涵讲解, 随餐还能观看一场“红楼歌舞表演”, 渴了“袭人”为你送上“贾宝玉喝过的茶”, 累了有轿子或马匹送你到园区内的下一个目的地。老人能欣赏和参与“红楼戏曲大联唱”, 年轻人能观看“石头传承的世情文化”等歌舞表演, 小孩子可以尝试一下现代高科技开发的动漫游戏;还有“红楼文化展馆”等待你的求知欲, “十二金钗”会为你进行导游讲解;各种参与性活动等待你的参与, 如果你成为获奖的幸运儿, “贾宝玉和林妹妹”会来为你颁奖;最后再逛一逛由红楼文化而派生的商业区, 在这里, 红楼文化是一个品牌, 里面的各种物品都印有红楼文化的标志, 吃的、穿的、用的应有尽有。红楼文化民俗产业园满足了游客各种层次、各种类别的参与性需求, 为游客营造了一个具有全感官真实旅游体验的空间。

五、结语

本文解析了旅游体验真实性和旅游体验设计的内涵, 归纳了南京红楼文化旅游产品设计的素材, 在此基础上, 依据旅游体验真实性理论, 针对游客的心理需求, 考虑游客的体验感知, 指导红楼文化旅游产品设计, 提出从《红楼梦》生活文化层面提炼文化元素, 形成文化标志的建议, 并提出构建南京红楼民俗文化产业园、对产业园进行真实旅游体验设计的设想。研究同时表明, 旅游体验真实性的理念用于文化旅游产品设计, 有着广阔的前景。

摘要:当今世界文化产业发展迅猛, 旅游业已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文化底蕴深厚, 科技资源优势较强, 具备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良好基础。本文以南京红楼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为例, 基于体验真实性理论, 对南京红楼文化旅游产品设计提出了提炼文化元素、形成文化标志、构建南京红楼民俗文化产业园等建议。

真实的高度 教学设计 篇2

4.创设情境——退稿笺的打击。

读信,想象信笺对小仲马的锤炼:出示信笺,音乐渲染,进行写话训练。

“您的小说构思太过普通,予以退回。对不起先生,同样的作品,我更欣赏**的。先生,读您的文章简直是一种折磨!天底下还有比这更糟的作品吗?„„”

这一张张冷酷无情的退稿笺,又似一盆盆冰冷的水,试图扑灭小仲马的创作热情; 这一张张冷酷无情的退稿笺,就像一把把锋利的小刀,(); 这一张张冷酷无情的退稿笺,仿佛一(),()。

5.朗读体验。男女生,齐读。批注: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小仲马?板书:坚持不懈,不露声色。

(三)父子对话

1.过渡:在小仲马出在创作低谷的时候,大仲马出现了。2.解读读大仲马的话。从“一句话”,“一封短信”中读出了什么?预设:影响大,一句话,一封短信对小仲马而言是一件(轻而易举,不费吹灰之力)的事。

3.解读小仲马的话。可是小仲马却这样回答—— 读懂坐在您的肩头——

苹果——

理解整句话

4.想象小仲马说话时的神情,朗读体验。小仲马()地说:“不,我不想坐在您的肩头上摘苹果,那样摘来的苹果没味道。

评价推进:严肃

我感受到你的认真,小仲马。

若有所思

小仲马,你肯定做好了独自战胜困难的准备。

一本正经

令人钦佩!了不起!5.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拒绝父亲的好意,只留下„„课件推出文字,仅留“碰壁”,“退稿笺”。接着,朗读渲染。女、男,齐声。

面对一张张冷酷无情的退稿笺,小仲马没有沮丧,仍然不露声色地坚持创作。

6.再次批注。此时,你又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小仲马? 点拨:坚毅执着,不露声色之余,更是一位(板书:自食其力)的人。

7.写话。触碰小仲马刚强的内心世界:是啊,孩子们,面对一次次碰壁,面对一封封退稿笺,小仲马没有沮丧,没有退缩,仍然不露声色地坚持创作。因为小仲马的内心一直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声音:“

!”

四、小仲马的高度

1.出示小仲马的成就。终于„„一部文风和大仲马迥然不同的作品横空出世„„ 板书:一举成名

2.与编辑对话。师生合作读。

好奇地

诧异地

如有所思

疑惑不解

百思不得其解

3.总结提升:这是文学的高度,更是人格真实的高度!

设计真实性 篇3

关键词:伦理 设计伦理 管理 设计管理

中图分类号:B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3-0120-02

一 问题提出:设计伦理为真实的世界设计

(一)设计存在的问题

随着工业化进程、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丰裕社会工业化生产促生设计及无处不在,但设计中的异化现象也屡见不鲜。如产品包装过度、使用寿命过短、更新换代过快,产品过剩生产、传媒过度渲染等等,当人们为当代设计的进步与发展而自豪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这些怪现象及要解决的问题。在社会与人类历史进程中,作为设计师,非常有必要对与设计有关的伦理问题进行一番思考。

1 现实异化。设计的造物活动对自然、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有一定的影响,一次性产品的开发设计过度消耗造成资源浪费和对生态的破坏,如今,节约能源、保护资源是对设计活动符合生态发展的基本伦理要求。

2 管理缺位。设计伦理是设计艺术教育中的一个最基本的、最重要的问题,时下被外在的炫技忽略了设计的本质,教育泛化、管理缺位、设计个性化造物活动中缺少控制和管理,随意随性的行为随处可见,急需重拾设计道德与社会责任。

3 伦常乖舛。设计的一切活动都以有益于人、自然和社会的和谐为目的。设计伦理和社会职责是人们创造性活动首先要思考的,而非单纯的技术开发与产品设计,不要急功近利,更不能违背、偏离伦常,违反生态自然规律。

(二)设计伦理的提出

1 伦理是人类基于理性上的认识,就人与自然及社会的关系形成的常理。伦理学是以道德和道德关系为主题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设计伦理学是通过人和社会的伦理意识,运用一定的设计手段,来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迄今一直被学术界和设计界所关切的课题。设计伦理(Design Ethics)的观点是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巴巴纳克在20世纪60年代末出版的著作《为真实的世界设计》中提出来的,巴巴纳克明确地提出了设计的三个主要问题:(1)设计应该为广大人民服务,而不是只为少数富裕国家服务。(2)设计不但为健康人服务,同时还必须考虑为残疾人服务。(3)设计应该认真地考虑地球的有限资源使用问题,设计应该为保护我们居住的地球的有限资源服务。设计管理(Design Management)是由英国设计师Michael farry于1966年首先提出的:“设计管理是在界定设计问题,寻找合适设计师,且尽可能地使设计师在既定的预算内及时解决设计问题”。基于设计伦理的设计管理是探讨人性及人、自然与社会理想的现实关系问题的解决之道。

2 设计伦理强调设计要综合考虑人、社会、环境的因素,着眼于长远利益,探讨和管理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人之初性本善,人心向善是伦理和一切设计活动的初始,有道云:大学乃“初学入德之门也”、“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即道出了教育的至善本质,也可以说是基本的伦理价值,而设计的伦理价值正是设计超越功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属于更高道德层面上的价值,既所谓的“至善”。设计伦理就是设计师自我的道德良心和职业操守,是伦理道德尺度的内化及设计师至善意愿的初衷。

二 生态伦理: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一)伦理的指向与回应的进路

现代及后现代的伦理立场是对人的思考越来越自我和物化。从集体走向个体、从抽象走向具体,后现代在强调理性的同时,更注重对人性深层次的关照、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以人性道德伦理为前提、以传统哲学思想为导向、以系统科学管理为辅引,重新建构和谐的、秩序化的设计伦理关系,这也是设计发展一个新的价值指向和进路。

(二)绿色设计是设计伦理的基本要求

绿色设计是指产品从设计、制造、销售、使用到废弃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绿色设计包括了尊重生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三个方面。是人类拥有良好的生存环境、享受健康生活的必然要求,也是设计伦理思想的重要体现。

(三)环境设计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伦理

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严重困扰着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迫使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尤其是以环境设计来正向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环境设计不仅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生活环境,保护和加强了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也是调节人类生活方式的新型伦理规范。设计改变生存,为生存而设计。以设计维护着生态伦理的常序和可持续发展。

三 人性关照:以人为本的设计伦理

(一)设计伦理的原则

设计伦理的理论体系涉及设计活动的不同角度和层面,设计伦理的基本原则对人和设计活动起着规范和掌控作用。在设计领域中,设计伦理与形式主义的冲突和矛盾是最值得关注的现象,例如,现代主义从开始提出“形式服从功能”,到后来提出“少则多”的减少主义,再到后来逐渐演变成以形式追求为中心,伦理性和目的性被淡漠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设计伦理重新被强调,坚持设计“实用、经济、美观”和符合“伦理”的基本原则,让设计重回设计本身和体现人本主义的伦理思想。

(二)人性化的设计观

设计师在造物的同时,也构建了人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在设计中把“人”作为一个首要条件来考虑,体现设计的功能性与社会性。从本质上说,“人性化设计”是人文精神的一种体现,是人类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产物。注重产品的内涵设计在完善的产品功能中渗透平等、正直、关爱等人类伦理道德的优秀思想,让人感受到人道主义的本善与真情。

nlc202309010715

四 管理突围:普世价值的设计伦理

(一)人性化的管理观

1 设计伦理是以人为本的,人类总是希望拥有快乐而不是痛苦、希望得到尊重而不是贬抑、希望有理想的信念而不是虚度一生。人性化管理从“生理、心理、心灵”三方面来满足人的自然属性要求;同时又有“对行为后果的考虑、对长远目标的考虑、对人生价值的考虑”三个社会属性的考量。只有了解了人性中这些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才能对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设计的行为和动机,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管理,才能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提出更高的、更能发挥人性潜能的设计管理和目标。人的社会属性受心灵支配,而心灵则是一种思想意识,是人类社会属性产生的源泉,可以通过人类一代代传承下去,并不断得到丰富,完成伦理的进程。逐步以理性简约的生活方式、良性持续的制造方式、适度节约的消费方式,构建人性化设计管理的伦理体系。从这个意义讲“管理”即“伦理”,反过来也可以说“伦理”既“管理”。人性化管理之道就是要以人为本,体现以人为出、人性是管理的出发点。管理的根本在于对人性的认识,它是一切管理方法赖以建立的基础。制定什么样的管理制度,采用什么样的管理方法,建立什么样的组织机构,都体现出管理者的人性观。设计师的人性首先是个性的,对个性的尊重是进行设计管理的基础,进而形成和而不同的设计管理文化。

2 人性是管理的道。人性决定人心、人心是人性的反映,日常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大都是由于管理者对员工的错误认识造成的。管理技能缺乏道的承载,则技巧都是苍白的,只有从人性本质上思考和行为,才是实现人性化管理的正途和捷径。

3 人性是管理的归属点。现代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则必须关注员工的发展。企业的抱负应该不仅仅局限于赚钱,还在于以企业为载体,改变员工的人格和心灵,让人心得以归属,形成共同的文化价值取向,实现设计师的个人志趣和自我价值。

(二)伦理化的管理观

伦理是根基、管理是基石。人类的一切活动和管理过程都是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人性,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实行全方位的伦理管理。其宗旨就是为人类创造合理的生存方式,形成一系列管理与伦理结合的“管理伦理化”或“伦理管理化”方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伦理化管理观”。

(三)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设计管理

设计需要标准、管理需要制度;个体需要自由、组织需要纪律。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就是以制度规范为基本手段,协调组织集体协作行为的管理方式。定性、量化、目标、科学的绩效考核,形成了规范化管理的体系结构与成事定理的对应关系。设计管理过程中除了科学性、客观性、规范性之外,创造性是设计活动的源泉。如果设计管理过于强调工作的程序化和标准化,会抑制设计师的个性、打击他们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适度掌控制度的弹性来协调管理对人约束的消极影响。好的设计,好的设计管理,更要有好的标准。好的标准是尺子,可以衡量设计的好坏和适合度,可以解决在具体实践中出现的个性与标准相冲突的问题。

(四)设计管理通过设计伦理来建立普世价值和伦理道德

设计伦理道德是设计行为规范的至上标准。从他律到自律,设计师肩负着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并通过设计伦理来建立普世价值和伦理道德,形成新的设计评价标准和伦理规范。设计伦理规范就是设计行为在道德上的正当性和合理性,以及如何通过对设计行为的规范使之成为符合设计伦理要求的行为。“为人类的利益设计”是社会对设计师的要求,也是设计师崇高的社会职责,也只有在实现这个目标的同时,设计师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价值,设计师的设计作品才更有意义。

结论

设计伦理的根本宗旨是什么?设计师应如何遵循设计伦理?如何进行自身设计运动的管理?设计道德是设计的生命底线,设计伦理是设计的生态底线。设计要以自身特有的语意改善社会道德环境,营造健康可持续的设计生态和公平友好的社会生活。以大众的利益需求为设计的基本出发点,以“无上智慧的伦理、无边愿行的职责、无限慈悲的道德、无尽孝道的反哺”的境界为“无为而治”的设计伦理要求。设计伦理,是生态友好的设计;设计管理,是和谐发展的伦理。设计不仅造物更入世生心,对人的生理、心理和心灵赋予更多的善意,切实构建人与理想世界的现实关系,为真实的世界设计,让设计伦理普度众生、恩泽社会。

设计真实性 篇4

一、情境设计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教学“商的近似值”时, 教师创设新马泰旅游情境, 播放新马泰风光篇, 学生要想旅游, 于是让学生用人民币兑换美元, 目的是尝试计算时发现除不尽的现象, 从而引出商的近似值。

反思:《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上面的情境, 从教师角度看, 新颖、有创意, 却违背情境创设的本意是调动和激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上面的情境虽然是生活现象, 但小学生常见吗?大多数人没去过新马泰, 更不用兑换人民币。从不感兴趣的情境中引入商的近似值, 合适吗?这将简单数学问题复杂化了。还不如创设这样的情境:学校为美化环境, 从花木市场租110盆花, 用一辆小卡车每次只能运9盆, 帮忙算算小卡车需要运几次。学生确实看到学校有花运来, 而且情境简单, 问题明确,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理解商的近似值。所以, 情境创设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 发现和挖掘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情境, 真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实现数学与生活的对接。

二、情境设计要真实

教学“归一应用题”时, 有教师设计了以下方法:“学校组织的春游活动中, 买门票开的发票弄脏了, 能帮老师解决一些问题吗?”随即出示这样一张表格:

要求:学生结合发票中的数据填出空格, 还要评选优秀会计。

反思:上面的情境设计, 教师已努力追求数学问题生活化, 但教师所出示的发票明显带有“虚假性”, 一看就知道教师为了提出问题而人为地编制发票, 是教师主观臆造出来的。学生就算解决了教师提出的问题, 也只是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技能技巧, 而忽略了人文素养的培养。在这一过程中, 教学只达成了三维目标的一个目标, 即“知识与技能”的培养, 但对于提高学生对生活数学的了解, 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就荡然无存了。学生表面在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 心里可能在想老师出这样的问题是在蒙他们, 对以后的学习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降低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 是不尊重学生的一种体现, 有违“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三、情境设计要具有挑战性

教学一步应用题时, 有老师出示了一张动物园的路线图:

教师让学生猜猜猴山有多少只大猴子, 多少只小猴子。学生开始乱猜, 接着选用其中一个学生的数据, 要求同学们一起算猴山共有多少只猴子。最后都是在学生乱猜的基础上, 确定一道题目:猴山有大猴子12只, 小猴子8只, 一共有多少只猴子?

反思:上面的情境设计从感官上就不具有吸引力, 更不具有思维上的挑战性。教师应认识到富有一定思考价值的情境才是学生感兴趣的。如在教学一年级的“统计”时, 有老师用多媒体创设一个富有意趣的动画情境:大象过生日。小猴是迎宾员, 看见一个客人就报一个客人的名字, 如小猴到、小鸟到、小兔到……配以音乐, 同学们感到新奇、快乐。老师提出谁能迅速告诉大家各种动物各来了多少只, 学生这时会调用自己的各种经验储备, 来解决他们能解决的问题, 这样的学习才会有效, 才能开启学生智慧之门。

创设真实情境的教学设计 篇5

1、学会前鼻韵母ɑn,读准字音,认清形,能在四线三格中正确书写。

2、学习声母与ɑn组成的音节,准确拼读音节,读准三拼音节,复习ü上两点省写规则。

3、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uɑn。

教学重点:

学会声母与ɑn组成的音节和整体认读音节。

教学难点:

学会介母是ü的三拼音节,读准声母与韵母üɑn的相拼。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复习读声母、复韵母。

师:我们学校马上就要举行运动会啦,这个消息传得很远,你们可知道,连拼音家族都知道了这个好消息呢,而且她们也想来参加呢,这不你看燕子领队带了一大帮拼音宝宝要来报名呢,都有谁呢,认一认吧。先认识一下声母代表队的运动员gkhjqx,再认识一下韵母代表队的运动员,哦,(跳出一个大大的an,)这是谁呢?原来它是前鼻韵母代表队的首席运动员呢。

二、学习ɑn。

1、ɑn发音。

师:首先我们请出前鼻韵母的首席运动员:ɑn。

(1)同学们说说大哥长什么样子啊?(左边是单韵母ɑ右边一个鼻音n)

(2)大哥的手上带了一幅什么图啊?(xx)你知道xx吗?能介绍给大家听吗?

xx在首都北京,是中国北京的象征,xx广场是世界最大的广场。大哥最喜欢xx,因为他就读做ɑn。

(师带读,讲发音要领:先做ɑ的音,再发n的音。把嘴张大,摆好ɑ的口形,舌尖顶住上牙床,让气流从鼻腔透出,和“xx”的“安”发音相同)。

(3)编口诀读:xx,ɑnɑnɑn(安徽省ɑnɑnɑn)指名编口诀。

(4)点名读、开火车读,(比比谁的声音大,谁读得准)齐读。

2、指导书写ɑn。

师:读得真好!看来这个新朋友咱们算是认识了,可ɑn说啊,光会念他的名字还不行,还要会写,而且要写得漂亮,怎么样,行不行?指导写ɑn,检查,展示。

写得真好看,ɑn高兴得带上帽子,和咱们玩游戏呢。

3、读ɑn的四声。

现在,ɑn带上声调的帽子了,你还会读吗?同学们真聪明,什么都难不倒大家。

4、d。t。n。与ɑn拼读。

看到前鼻韵母ɑn来了,声母d。t。n。可高兴了,他们都要来和ɑn交朋友呢!

(1)(出示音节dɑntɑnnɑn)谁能拼读出来呢?课本上第34页也有,大家照着书来自己试着拼拼看。

(2)开火车读。

5、g、k、h与ɑn的拼读。师:g、k、h、还有单韵母小u也要和ɑn手拉手交朋友呢,(出示音节guɑnkuɑnhuɑn),谁会拼读呢?这是几拼音节?(三拼音节)三拼音节的拼读法宝你还记得吗?(声轻介快韵母响,俩拼连读很顺当)师示范读。开火车读。

6、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uɑn。,声母与üɑn的相拼。

(1)、出示圈圈的图片,再出示yuɑn的读音,这个怎么读呢?先发摆出yu唇行,在心里默念yu,再发ɑn的音。读yuɑn的四声。

(2)前鼻韵母ɑn最遵守纪律了,所以可受大家欢迎呢,j、q、x也要和ɑn交朋友呢,小ü一看,着急了,哭着说,我也和你们牵手,j、q、x和ɑn为小它ü擦去眼泪,说别哭了别哭了,我们一起做朋友吧。小ü一听,连忙擦去眼泪了,笑嘻嘻了,看,他们在一起牵手成为好朋友了呢。

出示:juɑn、quɑn、xuɑn。看,小ü碰到jqx,去掉两点还读ü。这是三拼音节,为了拼读方便,我们也可以把它当作两拼音节来拼读,把üɑn看作一个整体,读“冤”,那juɑn,可以拼成j————uɑn(冤)———娟。quɑn———q————uɑn(冤)———圈。Xuɑn———x———uɑn(冤)————宣。

(男生女生分开读)

三、巩固音节。

1、游戏:投篮。主要区分üɑn的书写。

2、游戏:生演师猜。出示音节:“站、圆、扇、砍、汗、饭、穿、蚕”等,生表演动作,嘴巴做拼读的形状,但是不发出声音。老师来猜读音。

3、超市里物品认读。

师:现在我们到超市去逛逛,谁愿意和老师一起去呢?出示联华超市的图标,这是哪里?

出示图片:“圆珠笔、转笔刀、鸡蛋、饼干、短绳、呼啦圈、手绢、软糖、衬衫、大蒜”,拼读音节。

4、联系名字练读音节。其实同学们的名字里面也藏着前鼻韵母ɑn呢,你们发现了吗?

严浩楠王智楠朱柯楠洪子轩周一宣胡梓瑄杨博涵张照涵王叶园王翼安

章子彦蒋欣颜周希颜

5、联系实际拼读音节。

出示:港华燃气、铜冠花园、铜冠地产、闲茶淡饭、川味土菜馆、南山米店、万花超市、世界花园、鹞山社区、学前班、103班接送点

四、课间操复习。

1、现在让我们放松一下、伸伸胳膊伸伸腰,练习一下三字经的课间操吧。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2、小结。

生活中的每个汉字都可以用拼音来帮助我们认识,小小拼音本领可真大,学好汉字都靠他。用眼用脑更用心,帮助学好普通话。

小燕子向我们招招手,下节课呀,它还有别的前鼻韵母运动员要介绍给我们呢。这是它留给我们的作业。

设计真实性 篇6

一、情景回放

【实录】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6册第二单元“年、月、日”新授课中的一个片段。

1.导入

师(直接提问,回忆旧知):我们以前已经学过哪些时间单位?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请你快速地跟同桌说一说。

生:时、分、秒,1小时=60分,1分=60秒。

师:我们今天要来认识更大的时间单位。(板书:年、月、日)

2.谈话中抛出问题

师:有关年、月、日的知识,你在生活中已经有哪些了解?它们之间有哪些关系?同桌两个人相互说一说,也可以借助老师提供的年历翻一翻,把你知道的写在纸上。

收集学生资源,投影呈现并组织交流。

后续交流层次:

(1)发现记录中的共同点,一年有12个月(直接板书)。

(2)探究一个月有多少天有几种不同的情况?分别是哪些月份?(分类)

(3)探究特殊规律(引导学生去观察其他年份的年历表,寻找特例)……

【课堂观察】学生在导入环节表现积极,态度踊跃,在“把你知道的写在纸上”这个环节开始出现差异,部分学生对这些知识颇为熟悉,未等仔细观察就动手写,部分学生则是“0”经验,需要大量时间观察日历表,根本来不及写。后续的交流难以兼顾如此大的差异,课堂从这里开始出现较大反差。

二、案例剖析与重建

年、月、日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时间单位,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一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大月、小月相关的儿歌,二年级的时候已经认识了时间单位——时、分、秒,三年级学生对年、月、日的相关知识已经有了一些了解,例如“大月”、“小月”等相关名词听说过,但是对其真正意义却不了解,所以本节课的设计意图就是把这些零碎的问题整合,通过加工资源,梳理出知识结构。

【亮点】在导入部分设计的环节就是由较小的时间单位“时、分、秒”及其之间的关系拓展到更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其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把时间单位从小到大进行串联沟通,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另一方面突显数学学习的体系,符合知识内在的逻辑规律,这样的问题设计,结构清晰,值得赞赏。

【问题】不难看出,设计者对三年级学生的学情分析还不到位。原本的设计意图是把零碎的知识点都写下来并加工梳理,但三年级学生无论是书写速度,还是梳理知识体系的能力都有待发展。基础较好的学生应当侧重知识梳理的指导;基础薄弱的学生则需要先充分感知,再深入探究。

【改进】基于以上分析,做出以下优化。

口头交流通识性知识(1年有12个月……),因为是口述,可以相互补充,也更节约时间,在核心问题“每个月有多少天?”上提出明确要求:“观察2010年的年历表并记录。”

修改后的教学设计:

1.导入(保留)

2.指名介绍

师:年、月、日之间有些什么关系呢?大家都知道1年有12个月,每个月到底有多少天呢?观察2010年的年历表并记录。(提醒学生注意记录方式:可以按月份顺序记录,也可以按不同的天数分类记录。最后收集学生资源,投影呈现并组织交流)

后续交流层次:

1.一个月有多少天有几种不同的情况?分别是哪些月份?(分类探究)

2.丰富验证发现一般情况与特殊情况之后再自然过渡到2月天数变化。(引导学生去观察其他年份的年历表,寻找特例)

【课堂观察】采用改进后的设计进行教学,不同层次的知识采用不同的交流方式,符合学生学情,也节约了教学时间。有的学生按月份顺序记录;有的学生则是分类记录。加工对比之后,不少学生有了合理的发现,并勇于尝试归纳小结,真正让高效落于实处。

三、形成结论和建议

1.做足做透学情分析

教师在备课时往往容易轻学情、重教材,对于学情分析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所以有些学情分析并没有对学生可能出现的状态进行梳理和预判。相信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教师能认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了解学生思维,做好学情分析,真正找准起点,课堂才会真实高效。

2.细心优化环节设计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小学生,这就需要我们一方面吃透教材(不仅是吃透这一课、这一单元,更要吃透教材编排的年段特点),让核心问题更突显;另一方面活动的形式要更贴近学生实际,使学生能够更有效地参与活动,从而引发真实高效的学习。

最后,带着不断追问的心,打开细致观察的窗,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数学教育。在每一个快乐的40分钟里,与学生一起分享成功的体验。高效课堂,我们在路上……

设计真实性 篇7

关键词:风景园林,历史文化,就地取材,新乡土,远街村

1引言

当下中国农村正处于一个急剧变革的年代。一方面, 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蔓延导致大量村落的消失[1]; 另一方面, 乡村建设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始向农村集中, 农村正在成为继城市之后的另一个大工地。挣扎在消亡与建设的变革漩涡中, 广大农村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2]。其一是历史的危机, 作为人类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的产物, 农村有着久远的历史。在漫长的农耕年代, 靠着一辈辈先民的口传心授, 农村的历史得以保存下来, 然而, 在这个变革和浮躁的年代, 农村的历史鲜有人问津, 并随着村落的衰退和消亡而渐行渐远。按目前农村的发展速度和模式, 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 许多农村将成为没有历史的地方。其二是文化的危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追根溯源, 其根在农村[3]。然而伴随着大量村落和乡土景观的消亡, 依附于其上的乡土文化也魂飞魄散。曾几何时, 由于村落之间的文化差异, 广大农村有着十里不同天的说法[4,5]。然而, 随着乡土文化的消亡, 千村一面将变成现实。

变革, 意味着破旧立新。不必讳言, 传统农村生活和生产模式已走到了历史尽头, 必须顺应生产力的发展重构与之相适应的新农村模式。然而, 无论农村如何变革, 作为农村灵魂和根基的历史文化不能失去, 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呢?笔者以田东县远街屯村史馆和书院改造设计为例探讨如何适应农村的变革保留乡村的历史和文化。

2现状分析

田东县远街屯, 一个位于右江河畔的自然屯, 始建于唐, 明末清初曾是思林土司府所在地, 并依托于右江水道成为繁华一时的商业重埠。2015年, 在新一轮乡村建设热潮中, 百色市重点打造右江河谷示范带, 作为右江河畔的千年古村落, 远街屯首当其冲。受田东县思林镇政府的委托, 笔者率项目团队对远街屯进行总体保护利用规划和设计。鉴于篇幅, 本文仅围绕历史和文化立村的主题对远街屯村史馆和书院改造设计作论述。

设计选取了远街古巷上的一栋新房子和一栋老房子作为改造设计对象。前者位于古巷与土司半岛交汇处的村落中心地带, 坐北朝南面向入村干道, 是近年新建的公共文化活动室, 框架结构, 一层三开间, 总宽12 m, 进深7m, 虽然屋顶采用了仿古坡屋顶形式, 但从结构、细节到气质与远街传统民居相差甚远, 乏善可陈。 由于定位模糊, 又缺乏配套设施, 从建成到今处于空置状态 (图1) 。老房子位于古巷口, 是一栋保留完整的传统民居, 至今有将近百年的历史, 属于右江河谷平原典型的砖瓦结构民居样式, 用青砖砌筑墙体, 硬山式坡屋顶采用青瓦盖顶, 一厅两厢面阔3间, 总宽11m, 进深8 m, 前临古街, 后带菜园, 虽左右为现代洋房包夹, 但历史风韵犹存, 可遥想当年盛况。老房子属于村上陈氏, 前年举家搬迁进城后, 老房子无人管理空置至今, 经联系屋主, 同意作为书院之用 (图2) 。

3设计理念

在设计之初, 围绕保护和挽救远街历史文化的主题思路, 设计者首先明确了设计所遵循的两个主要理念。 其一是就地取材,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主要建设材料取自远街本地, 尤其是因拆旧建新被废弃散落在田间地头的瓦、石板、青砖和旧木头[6];2主要建设工艺取自本地传统工艺, 尤其是传统的清水墙工艺和穿斗式木工艺;3设计构图以远街传统样式为范本, 如传统坡屋顶和门窗的样式、传统书架、书桌和照明灯具形式等。

就地取材除了能节约建设成本和创造就业机会外, 也是保护和延续传统历史文化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就地取材从材料到工艺, 从总体到细节最大程度保障了建设过程的文化真实性, 在对旧文化素材重新利用的同时, 无形中保护和延续了本地的历史文化。

其次是新乡土设计理念, 即通过对乡土景观及文化元素的创新利用, 实现传统文化景观的重生, 达到保护和延续历史文化的目的[7]。新乡土设计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 而是对传统文化元素赋予新的生命力。即创新的基础和目的是保护和延续历史文化。任何文化景观都有其生存的时代背景, 当传统农村生产和生活模式不能适应新的生产力要求, 旧文化元素原有的功能和形式已难以满足现代农民的要求, 则必须通过创新利用使其融进新农村的生活图式, 从而获得重生和生命力。因此, 新乡土设计的创新有如下两个基础:在对旧文化元素的再生利用过程中最大程度保障其文化真实性与完整性;适应当下时代发展需求, 融进现代农民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中。

4村史馆和书院设计

4.1村史馆设计

尽管公共活动中心从外立面到室内空间布局不尽人意, 但出于对历史的尊重和节约成本的考虑, 设计没有对建筑进行立面和结构改动, 而是围绕建设村史馆的目标, 应用就地取材和新乡土理念, 对公共活动中心进行合理的再生利用。设计根据其室内空间分布特点, 结合村民意愿和远街历史文化特征, 将村史馆分为历史文化馆、农耕文化馆和农村生活文化馆。原有中厅作为历史文化馆, 两厢则分别为农耕文化馆和农村生活文化馆。历史文化馆展示内容包括远街村史、远街文化景观名录、土司文化和红色文化。为了能全面, 客观再现远街历史文化, 项目组做了大量调研工作, 包括:查阅地方志;与村中老人和有识之士座谈;全面的田野调查。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 梳理、整理出远街村史, 并按科学、合理的分类, 通过文字和照片相结合的方式, 将远街历史文化遗存整理成文化景观名录[5,8], 不仅对远街历史文化有一个全面、客观的研究和再现, 也对远街的文化家底作了详尽的记录和身份登记, 为远街的历史文化保护和利用提供了客观依据 (图3) 。农耕和生活文化馆则通过文字, 照片和实物相结合的方式, 将远街传统生活方式、衣食住行的特点、传统农耕方式和器具作客观的还原和生动的展示。

展示空间设计主要包括入口照壁、展板、展示台和照明等。 入口照壁采用传统照壁形式, 长2.8 m, 高3m, 由logo墙、木构、屋顶、牌匾和瓦窗等部分组成。 设计采用本地旧青砖砌墙, 墙中上部刷白色涂料并拓印远街logo图案。其上由本地旧木做框架形成全坡屋顶, 上盖本地旧青瓦, 檐下挂立本地旧木板刻成的远街村史馆牌匾起点题之用。墙两侧用本地旧青瓦做花窗, 丰富立面层次感 (图4) 。形式简单的照壁, 由于完全采用本地的材料进行建设, 不仅起到了照壁的功用, 也直观渲染了场所的历史感, 开门见史, 名副其实。

展板和展台设计同样采用了朴素, 简约的理念和就地取材的手法, 全部采用本地旧木通过榫卯相穿插的方式构成主体框架, 并开槽嵌入木板形成展板, 削低安置旧木形成展台。为了烘托乡土氛围, 照明灯具采用了传统的马灯, 内置节能灯起到照明的效果 (图5) 。

4.2远街书院设计

新农村建设应该给农民提供读书的机会, 农村也需要有藏书、读书的场所。在这种认识下, 远街书院应运而生。书院以陈氏老屋为载体, 功能定位为藏书、读书、 文化休闲的场所, 设计内容主要包括建筑修缮, 书架、书桌和装饰设计等。修缮严格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 屋顶采用本地旧青瓦进行检修, 破损的木窗也按原来的样式和材料修好如初。书院内部布局利用原来的中厅作为公共交流区, 北厢则作为藏书和读书的区域。设计采用旧木, 结合原有青砖墙柱立置书架。为了渲染书院的氛围, 沿四周墙壁和中间隔断布满书架, 用书来构建和围合空间, 营造书海的氛围。书架的柱、梁和横板全部采用开榫和槽的方式进行穿插连接, 不用一颗钉子, 凸显传统木构之美。书桌和凳子同样采用旧木和榫卯结构工艺, 沿用朴实至简的乡土理念, 既简约粗狂又处处散发木工艺之美 (图6) 。灯具采用传统马灯的样式。 除此之外, 设计保留了屋主留下的旧木沙发和衣车, 前者修缮整洁后摆设在公共交流区, 后者则摆放于读书室一角, 既实用, 又增添了场所的历史古韵 (图7) 。

5结语

作为一个拥有几千年农耕文明的历史古国,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我们的先民留下了大量的生存智慧和文化遗产。历经岁月沧桑, 这些遗产有的只剩下残垣断壁, 隐没于荒烟野草之中, 有的在时间的荒野里零落成泥碾作尘。如今, 洗去岁月尘垢, 她们或许并不华丽, 貌不惊人, 但其价值恰恰在于其所拥有的历史真实性[9]。 正如许多人看来, 远街村史馆和书院既没有壮丽的外立面, 也没有绚烂的室内装潢, 再寻常普通不过。不过, 在笔者眼里, 其核心价值正在于其真实性。真实地采用本地的历史材料和传统工艺, 真实地再现远街的历史和文化景观, 真实地融入到远街人的生活和未来里面。远街村史馆和书院应对了当下农村的历史和文化危机, 并探寻了在农村急剧变革和快速建设过程中, 被废弃的新房旧屋的再生利用的可能性。当然, 这种可能性不是唯一的, 结合农村建设发展需求, 还可以作为客栈、博物馆、 美食坊或文化体验作坊等。重要的是, 这种可能性是建立在尊重农村历史文化, 适应农村、农民的生产生活基础之上的。

参考文献

[1]孙华.传统村落的性质与问题——我国乡村文化景观保护与利用刍议之一[J].中国文化遗产, 2015 (4) :50~57.

[2]李飞, 杜云素.中国村落的历史变迁及其当下命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2) :41~50.

[3]张东, 拜盖字.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研究——以国家级传统村落裴城为例[J].古建园林技术, 2015 (1) :53~57.

[4]孙艺惠, 陈田, 王云才.传统乡村地域文化景观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 2008 (6) :90~96.

[5]欧阳勇锋, 黄汉莉.试论乡村文化景观的意义及其分类、评价与保护设计[J].中国园林, 2012, 28 (12) :105~108.

[6]欧阳勇锋, 冯汝榕.就地取材建设特色乡村景观[J].现代园林, 2013, 10 (3) :50~54.

[7]俞孔坚.田的艺术——白话景观与新乡土[J].城市环境设计, 2007 (6) :10~14.

[8]刘之浩, 金其铭.试论乡村文化景观的类型及其演化[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4) :120~123.

人机在真实棋具上对弈的设计 篇8

早在发明计算机之前, 人们就开始设想如何让机器下棋。十八世纪的欧洲对机械原理的认识已相当深入, 并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机械制造业。为后人留下了多例关于设计和制造机械弈棋机失败的记录。

今天, 计算机的应用已经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阶段, 各种各样的应用层出不穷, 计算机在人工智能方面的进步也是有目共睹的, 中国象棋作为一种古老的游戏, 其身影也早在计算机上出现。对弈能力不同、界面优劣不同, 业余的、专业的、收费的、免费的……, 形形色色的中国象棋软件百家争鸣, 一些软件的对弈能力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准。近年来举行的人机象棋大战, 人方均为象棋特级大师, 面对人类顶尖高手, 棋软毫不逊色, 成绩越战越好, 战胜、战和特级大师早已不是什么新闻。好的象棋软件对弈虽然还没有人那样灵活多变, 但其庞大的开、残局库, 计算精准、杀法凶悍的特点已经是众人皆知的事了。

电脑对弈的最大缺憾就是缺少真实化, 让人没有传统对弈时那种畅快淋漓的感觉, 究其原因, 无外乎离开了棋盘、棋子这些真实存在的棋具, 取而代之的是虚拟的电脑界面和握在手心的鼠标。有鉴于此, 人机真实棋盘上的对弈作为一个课题值得深入开展。本文设计一个将棋具同信息技术撮合在一起的真正的具有自动对弈功能的, 人与电脑在真实存在的棋盘上对弈的设备。

1 整体构架

整体构架框图如图1所示。

1.1 外部设计部分

外部设计部分是包括机械、电子学、计算机接口等诸多信息技术学科的综合工程, 该部分的设计将直接影响到能否正确响应计算机的指令、走棋的准确性等一系列至关重要的问题。如图2所示。

各部分功能如下:

①水平移动杆:用于定位时, 水平方向的移动。

②竖直移动杆:用于定位时, 竖直方向的移动。

③动力:是各个移动杆的动力来源 (组成包括电动机等) 。

④放棋槽:是已经被吃的棋子放置的位置 (由各移动杆完成被吃棋子的移动) 。

⑤上下移动杆:用于走棋时, 向下吸取棋子时靠近棋盘, 移动棋子时向上移动远离棋盘以免碰到其它棋子。

⑥电磁铁:移动棋子时控制拿起和放下棋子 (棋子为铁金属制作) 。

⑦光敏电阻:是产生人走棋时信号的传感器。

采用棋盘90个点规划为90个坐标点的办法, 分别安装90个传感器 (如光敏电阻) , 利用棋的走动生成模拟电信号, 利用接口处理转化为计算机可处理的信号。

1.2 接口部分

输入输出接口技术是本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系统中, 被计算机处理的信息, 如人方走棋信息的原始数据和各种现场采集到的数据需要通过接口送入计算机处理, 而计算机处理的结果, 如机方走棋信息等又需要通过接口传送给外部设计部分。外设部分传输到接口的是模拟信号, 计算机传输到接口的是数字信号, 因此接口部分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模数/数模的双向转换。

本设计采用USB 2.0作为接口具体实现。USB是英文Universal Serial Bus的缩写, 中文含义是通用串行总线。它是一种应用在信息技术领域的新型接口技术。1998年后, 随着微软在Windows 98中内置了对USB接口的支持模块, 加上USB设备的日渐增多, USB接口已经成为技术最为成熟和主流的接口选择。

1.3 计算机部分

计算机部分的主体是象棋软件, 其负责将输入计算机的走棋信号传送给象棋软件, 后由象棋软件进行计算后将计算机方的走棋信号输出至接口部分。

象棋软件主要功能包括开始、停止一局对弈, 保存已进行的棋局, 设置人机的行棋先后手, 根据需要设置计算机对弈水平, 进行对弈时间规则设置等。

2 运行过程

2.1 初始设置

将计算机与对弈系统通过USB接口连接, 开启计算机和对弈系统电源并进行初始化操作。通讯建立后, 确认棋子、移动机构等功能正常后, 棋盘上的90个坐标点初始化棋子位置信息, 对弈环境准备就绪。

计算机根据人方情况对象棋软件进行设置, 根据需要调整对弈时间规则、计算机对弈水平、先后手等进行设置。双方准备就绪后, 就可以点击开始进行人机对弈。

2.2 行棋过程

(1) 人方走棋:根据规则和设置, 双方轮流走子。轮到人方走子时, 人方将欲走棋子从现有位置走动至目标位置。系统根据传感器感应值的变化生成模拟电信号, 利用接口处理转化为计算机可处理的信号并输入对弈软件。

(2) 机械走棋:得到人方走棋的信号后, 由计算机对弈软件处理后得到的走棋信息经转换后形成信号代码反馈给接口电路, 经接口电路处理后发给机械设备, 机械设备按照信号指令对应棋盘90点坐标, 量化横纵移动量进行走子。具体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①单纯运子:即利用机械部分电磁铁将欲走棋子吸附, 运动到计算机指定的目的坐标放下即可。

②吃子:先将人方被吃的棋子利用机械部分电磁铁吸附后运动至放棋槽切断电磁铁磁性, 完成将被吃棋子移出棋盘, 然后将己方棋子移动到被吃棋子原位。

人机双方按上诉过程轮流走子, 直到本盘对弈结束。

3 具体实现

(1) 棋具部分。棋具的制作主要涵盖三方面的工作内容:棋盘的制作、传感器电路的安装以及棋子的改装。具体操作上, 需根据设计原理进行相应的电子的、机械的具体操作。

(2) 运子机械部分。运子机械部分包括横竖坐标移动杆的制作、电磁铁的制作安装和上下运动杆的制作。需要相应的制作材料和工艺完成。

(3) 电子控制部分。电子控制部分主要包括动力部分的设计、安装, 信号接收和移动距离、电磁铁控制等制作内容。

(4) 接口电路部分。主要涵盖外部设备与计算机的通信、计算机与机械的通信两部分主要内容。涉及计算机USB接口技术等具体物理和电器制作。

(5) 计算机。计算机对弈软件的编程和调试, 输入和输出信号的转换和传输。

4 设计难点

(1) 90个传感器和计算机接口的准确通讯问题。

(2) 计算机反馈信号如何控制机械定位问题。

(3) 机械运动的动力问题和定位问题。

(4) 对弈软件的编程和调试, 信息输入、输出的控制。

5 结束语

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今天, 使得通过先进技术的支撑去实现以往无法实现的计划变为可能。通过以上针对人机在真实棋具上对弈的设计, 将实物中国象棋与先进的计算机对弈软件进行了有机的衔接, 打破了计算机对弈软件与真实棋具的隔阂, 开拓了一个全新的设计领域。

参考文献

[1]钟义信.人工智能的突破与科学方法的创新[J].模拟识别与人工智能, 2012 (25) :456-460.

[2]李德毅.不确定性人工智能[J].软件学报, 2004 (15) :1583-1594.

[3]黄赣辉.人工智能味觉系统:概念、结构与方法[J].化学进展, 2006 (18) :494-500.

[4]曹海鹏.人工智能技术在电阻点焊过程控制中的应用与发展[J].吉林大学学报, 2004 (34) :532-537.

[5]吴琼.智能型电网调度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与实现[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6 (30) :79-83.

[6]郭玉萍.基于人工智能的电动机控制与保护技术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 2010.

设计真实性 篇9

孔子一直以圣人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 让后人敬而又敬。事实上孔子首先是一个“人”。北大教授李零说: “历史上的孔子有两个, 一个是《论语》中的, 有血有肉, 活生生的; 一个是孔庙中的, 泥塑木胎, 供人燃香磕头。”因此如果我们要让学生了解真正的孔子形象, 首先应该从《论语》中去了解, 而不是从后代君王给孔子的封号里去拜读。《论语》记录了孔子和弟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对话。黄济先生曾说, “回到孔子”就是要回到孔子语录的原意上去, 真实而全面地理解孔子的思想。这也是我教学本课的目的: 引导学生走进《论语》的真实情景, 感受真实的孔子及其智慧和魅力。

【教学展示】

一、导入

先出示“文圣尼父”“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等孔子称号; 再出示“子之燕居, 申申如也, 夭夭如也”。 ( 燕居, 闲居。“燕”, 优雅自在快乐安闲的样子。申申: 干净整洁的样子。夭夭, 桃花满树、满枝盛开的热烈模样, 在这里用来形容人积极达观的生活态度) 。

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形象是统治者封的, 孔子日常生活中的真实形象是闲适、达观的。

二、进入论语

孔子在我们的眼里似乎总是忧国忧民, 为实现济世安民理想而奔走列国, 这样“高大”的孔子似乎距离我们很遥远。如果我们沉下心来读《论语》, 那么真实的孔子就在我们眼前。

1. 三月春风: 孔子的理想观

( 1) 我们先看一篇出自《论语》的故事, 故事原名叫《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原文很长, 也有一定阅读困难, 以后读高中时会读到, 今天发下的是这篇文章的白话版, 请全体同学阅读后讨论相关问题。

请同学们说说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皙等四人的理想分别是什么?

明确: 四个弟子都有高远的理想。分别表现在:

子路———三年之内就可以使老百姓勇敢无畏, 而且明白道理。

冉有———使老百姓富足。

公西华———想做一个司仪。

曾皙———没有说出具体职业, 而是说: “在暮春时节, 穿上做好的春装, 邀上一些朋友和孩子, 在沂水中洗澡, 在舞雩台上吹吹风, 然后唱着歌回家。”

( 2) 各组继续讨论思考: 孔子欣赏谁的志向, 这是一个怎样的理想状态? 为什么孔子会喜欢他的理想?

明确: 四个弟子都有高远的理想, 孔子当然也希望自己的学生有更大的出息, 因此才会有“如果公西华只能为诸侯做小事, 那谁能为诸侯做大事呢?” ( 赤也为之小, 孰能为之大?) 的感叹。但在学生各抒己见之后, 却喟然感叹说: “我和曾点想得一样啊! ” ( 吾与点也。)

曾皙言志与他人不同, 洒脱自然的他没有直接用理性的语言述说自己的志向, 而是以形象的语言勾勒出一副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在这充满诗意的理想蓝图中, 人们潇洒自得, 其乐融融。

孔子政治上主张“礼治”, 即以礼治理国家。他也主张“入仕”, 要求读书人能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孔子不仅着眼于弟子具备从事某一职业的才能, 他更关注一个人内心的安静、充实与完善。和曾皙的对话说明, 孔子认为理想应该是温暖而轻松的。这种可触摸的理想, 让人们感受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圣人形象, 而不是一个高大上的偶像。

2. 厩烧问马: 孔子的仁慈观

孔子是圣人, 但他首先是一个人。如果前面的材料, 让我们看到生活中的孔子是踏踏实实地憧憬着自己的美好理想, 那么下面的材料我们又可以从中看到孔子怎样的情怀呢?

材料一: 子钓而不纲, 弋不射宿。 ( 孔子只用鱼竿钓鱼, 而不用网捕鱼。只射飞鸟, 不射巢中歇宿的鸟。)

材料二: 厩焚。子退朝, 曰伤人乎不问马。

( 1) 学生朗读材料并为材料二划线句断句。

明确: 学生一般会出现三种断句情况:

1厩焚。子退朝, 曰: “伤人乎?”不问马。解释为: 马棚失火了。孔子退朝回来, 问道: “伤人了吗?”没有问马。

2厩焚。子退朝, 曰: “伤人乎不?”问马。解释为: 马棚失火了。孔子退朝回来, 问道: “伤人了吗?”再问马。

3厩焚。子退朝, 曰: “伤人乎?”“不! ”问马。解释为: 马棚失火了。孔子退朝回来, 问道: “伤人了吗?”管马厩的人回答说: “没有伤着。”孔子转而问马。

( 2) 同学们的三种断句, 也是后人争论的三个焦点。小组讨论: 根据材料一, 依照孔子的理想与处世哲学, 哪一种版本更贴合孔子的性情?

明确: 朱熹说: “贵人贱畜, 理当如此。”他赞成第一种。韩愈认为: “圣人岂仁于人, 不仁于马。”因而赞成第二种, 而第三种是第二种的更具体描述, 加了一问一答, 对马仍然是表示关注的。联系“子钓而不纲, 弋不射宿”, 不要觉得只要问及人, 表现以人为本, 就一定是一个高尚的人。对鱼和鸟都心怀仁慈的孔子, 不仅问人, 也问马的安危, 应该最符合他的情怀。这样的举动正是孔子的真实的写照:他对自己周围的普通人的命运及生死祸福的热切关注。

3. 乐以忘忧: 孔子的忧乐观

孔子一生为推行仁政到各个国家游说, 周游列国的孔子吃了多少苦。理想的实现的确是困难的, 面对困难孔子又是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呢?

( 1) 学生自读下面两则材料。

材料一: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 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 其为人也, 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 《论语·述而》)

材料二: 孔子适郑, 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 “东门有人, 其颡似尧, 其项类皋陶, 其肩类子产。然自腰以下, 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 “形状, 末也。而似丧家之狗, 然哉! 然哉! ” ( 《史记·孔子世家》)

( 2) 从这些材料中你感受到孔子是如何对待困境的?

明确: 材料一说出了孔子对自己的评价: 为了理想他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 都忘了年岁已暮。

材料二告诉我们, 周游列国时, 孔子来到郑国, 和弟子们失散了, 一个人在那里茫茫然地站着, 四下环顾。其中的困境可想而知。但在这样的境遇下, 他听子贡转述别人形容他为丧家之犬时, 并不生气, 还很高兴地自嘲: “是啊, 我是像一条丧家狗啊!”这样的精神境界, 说明了孔子对实现理想的艰难困苦是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的。任何一种理想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 喜不满悲不忧, 这才是一个伟人的真实人生。

( 3) 孔子笑对“郑人”对他的评价, 那我们应该如何去看待所谓的“丧家犬”呢? 请各小组结合所学过的有关《论语》的材料进行讨论。

明确: 我们相信这就是真实的孔子, 他强挣扎, 时而得意, 时而沮丧, 但总是保持自身的魅力和良好的幽默感, 也不惜自我嘲弄。这是真实的孔子, 他并不是儒家学者和西方汉学家欲使我们相信的那种圣洁完美、无可指责的人物。 ( 林语堂《孔子在雨中歌唱》)

孔子的一生颠沛流离, 积极救世是其思想的主导方面。他为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周游列国, “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 《论语·述而》) , 他的主张在各国都行不通, 他被“斥乎齐, 逐乎宋卫, 困于陈蔡之间” ( 《史记·孔子世家》) , 但他却能“知其不可而为之” ( 《论语·宪问》) 。他并不是指天骂地, 牢骚满腹, 而是自有一种平淡与幽默, 对苦难坦然接受。平淡幽默, 也是动人心魄的力量, 这种人生的积极态度是值得后人尊重的。

由于到处碰壁, 孔子有时也流露出消极情绪, 特别是晚年回鲁国后避世的思想很突出。中年老成的孔子在政治上失败后彻底放弃政治抱负, 潜心从事学问研究, 著书立说。

纵观孔子一生的言行, 他绝不像“丧家狗”那般“可怜”, 更不像“堂吉诃德”那般“可笑”。

4. 孔老夫子: 一个真实的伟人

结合上述内容, 给孔子画像: 他是一个怎样的老人?

明确: 他充满理想, 既有远大的愿景, 又有对脚踏实地的生活场景的向往。其理想使人如沐三月春风。他爱百姓, 也同样爱万物。他也有陷入困境的时候, 也会出现消极的念头, 但他还是会坚持, 也会潇洒地自嘲。他是劳碌的, 同时也是闲适的。他是追求理想的, 但也是超脱淡泊的。他是快乐而率真的, 他至死也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 但这不影响他成为伟人。这样的老人是脱去后代帝王戴给他的各种冠冕后的真实的孔子。这样的老人才值得我们同学去敬仰他。

三、结束语:

乔羽写过《千年孔子》, 其中有这样的话: “你仍旧是你, 你仍旧是你, 你是一位善解人意的朋友。你仍旧是你, 永远活在众生之间。”

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

1988年, 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 呼吁全世界: “21世纪人类要生存, 就必须汲取两千年前孔子的智慧。”

孔子的仁说和礼说, 体现了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 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 孔子的学说一直以开放的姿态生发扩展, 为世界文明形态的延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是一个伟人, 但千万别忘了, 他首先是一个真实的普通的伟人。

【教学后记】

初中阶段关于孔子的了解, 大概就在《〈论语〉十则》的课文里了。学生一般对孔子作为教育家的一面有一定认识, 对于学习上的诸如“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等名言都有理解。正好学校推行国学校本读本, 这当中《论语》的内容也占了不少, 学生在每天的诵读中又积累了孔子更多的言论。但是再深入一步还了解孔子有哪些品质? 他有哪些理想? 他的为人如何? 学生就不清楚了。这是我想给学生上一堂“真实的孔子”一课的初衷。

另外, 讲到孔子总免不了讲孔子的政治理想与道德规范, 讲孔子创导的“儒家”学说。孔子太伟大了, 怎样去讲都不为过。但面对初二的学生, 所接触的仅仅几则语录而已, 我只能选择冰山一角, 从孔子作为一个普通人的角度来了解这位伟人。这便是我的教学定位。

其次, 毕竟初二的学生接触文言文还很困难, 而《论语》距离学生年代久远。如果仅将文言文抛给学生去学习, 光是梳通文字障碍都要好几节课。因此, 我选取原文与白话故事相结合的材料给学生。特别要求之处如关于“问马”, 因为要让学生在断句中体会孔子的真实想法, 就保留原文。这样既让学生能根据白话翻译了解原文的意思, 又可以在较浅易的文言学习中获得古文知识。因为课时紧, 材料力求精要。在初始备课中, 本来还想展示孔子从小生活穷困却因此而自独立自主的一面, 以及多才多艺, 尤其具有较高音乐素养的一面, 还有生活中更多的自嘲与可爱的一面, 但一节课的课时不能展示更多, 所以作了取舍。但我想如果这一节课的学习能够指引学生更多地去阅读《论语》, 接近真实的孔子, 也是可喜的。

第三, 跟初二学生讲《论语》,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 多让学生讨论交流, 从中悟出学习材料中的内涵, 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 尽可能多地引导学生学习也是课堂目标之一。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进入孔子的真实世界, 而不是由老师告诉他孔子是怎样的一个人。上课的最后, 让学生在几则材料学习后谈谈对孔子的认识,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谈的感受, 不一定深刻, 但确实是自己的认识, 因此是比较有意义的一次尝试。

设计真实性 篇10

1. 融入项目

选取骨干同学进行项目洽谈。通过调查,得知机制0811班的杨雨同学签订的工作是冲压模具方向的,就问他是否愿意加入我们的团队。杨雨同学非常高兴,立即答应参与项目的实施。在项目的签订过程中杨雨同学发挥了积极作用,找资料,做预算,真正地融入到项目实施中,他提出的项目规划得到了公司的认可。特别是在继电器接线片的模具设计中提出自己的观点:接线片的结构复杂,冲压工艺方案不好确定。在分析了复合模和级进模在实际加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后,提出了使用两套模具的方案。在以后的实际操作中也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

2. 实干项目

在项目的具体实施中,杨雨同学以身作则,不怕苦不怕累,深入工厂,认真向公司的工程师了解一些在课本里面学不到的实践经验,同时大胆创新,提出一些很好的设计方案。提出用Pro/e进行模具的绘制,在模具的装配和仿真方面使用Pro e三维造型软件,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下图1为继电器绝缘垫片的零件及图2为绝缘垫片冲压模具的三维模型爆炸图。

3. 带领项目

继电器的零部件共有五个,如果在项目中找到四个志同道合的同学组成团队共同完成,那么对于同学们的毕业设计这门课来说,就会画上一个完满的问号,同时这也是对毕业设计模式的大胆创新。杨雨同学通过了解,找来了章诗年、郑义、吴刚、覃海龙、余功勋等加入到团队中。杨雨负责项目组员的分工和统筹安排,每个人发挥自己的长处,最后这个项目大功告成。在模具的制造过程中,同学们的积极性也很高,热情地投入到模具的制造过程中,下表1为继电器外壳的凸模加工工艺过程[2]。

4. 结语

这次基于真实项目的毕业设计教学体系探索,同学们反应效果好。同学们把所学的理论知识用到实践中,感到学的理论知识有用,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摘要:机制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单纯的在校内和参观学习型毕业设计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学习要求, 迫切需要学生真正地融入到真实项目中进行理论应用和创新设计。以“融入项目、实干项目、带领项目”顺序进行设计和组织实施基于真实项目的机制专业毕业设计,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真实项目,机制专业,毕业设计

参考文献

[1]刘勃, 刘玉, 钟国辉, 张建林.基于真实项目的实践教学体系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2-01-28 (01) .

上一篇:返老还童下一篇:就业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