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技术

2024-08-13

大棚技术(精选十篇)

大棚技术 篇1

1 搭建大棚

塑料大棚的搭建要南北朝向, 选择地势平坦、干燥、通风, 远离稻田、菜地、果园, 距桑园近, 管理方便的场所。在田头搭建大棚要防止发生中毒事件, 因此选择棚址时要远离稻田或其他农作物, 且离蚕农家较近, 晚上最好有人看管。棚的四周要挖好排水沟, 排水畅通, 以防积水。钢管塑料大棚的大小应根据场地和饲养量确定, 一般大棚的跨度为7~8m, 长度为15~20m, 棚顶高3.2m, 肩高1.5~1.7m (可适当调节, 以有利通风) , 在离地50~60cm处用薄膜围成一圈 (称裙膜) , 以防蚂蚁、老鼠为害。用直径25mm左右的钢管作拱架, 埋入地下一般40cm, 拱杆间距83cm左右, 棚外另搭架子, 比内棚至少高30cm以上, 在其架上覆盖2层遮阳网, 以达到降温效果。棚内设宽1.8m的三畦纵向蚕座, 蚕座间留1m左右的间距。棚内四周留有空隙, 以便操作。根据具体情况, 也可就地取材, 采用毛竹等原材料造简易大棚[2]。

2 严格消毒

由于在室外饲养, 易污染、虫害多, 因此除常规消毒外, 特别要重视地面消毒[3]。养蚕消毒前, 先削除10cm左右表土, 消毒后, 在地面先撒1层氯丹粉, 再撒1层新鲜石灰粉。进棚后每天最好撒1次新鲜石灰, 蚕期多撒干燥材料。4龄进棚饲养的, 应在5龄饷食后及时除去蚕沙, 清洁蚕座, 以保持蚕座干燥。做好灭蝇工作, 应在4龄第2天和5龄第2、第4、第6天中午添食或体喷1次灭蚕蝇, 以防蝇蛆为害。

3 移蚕与进棚

移蚕前先把地面平整好、踏实, 清除虫害及杂草, 再用消特灵严格消毒。由于室外养蚕易受老鼠、蚂蚁、蛤蟆等为害, 因此移蚕前需在大棚四周撒氯丹粉、灭蚁灵等, 然后在地面上撒1层新鲜石灰, 以便今后管理, 蚕头密度适当要稀。一般是小蚕 (1~3龄) 实行共育, 4龄或5龄第2天进棚, 如饷食即进棚, 由于起蚕对环境抵抗力差会影响蚕的体质,

4 龄进棚的, 也可先放在蚕台或蚕匾内饲养。

4 温湿度管理

大棚饲养温湿度调节的重点是在做好降温的基础上, 加强通风。大棚一般较室内温度偏高, 且昼夜温差大, 棚内最低与最高温度相比, 春期相差10℃以上, 夏期相差8℃以上。从夏蚕温度记录看 (7月12~18日) , 早上、晚上的温度与室内温度相差不大, 而14时相差就较大, 主要是受自然温度影响大, 但大棚内高温时间并不大, 由于通风条件好, 蚕儿生长未见异常反应。晚中秋蚕期, 山区早晚气温较低, 必须在16时前后, 把大棚两边揭开的塑料薄膜及时放下, 以缩小棚内温差。因此, 晚中秋蚕期主要是做好早晚的保温工作, 9时后及时揭膜通风。棚顶盖遮荫网, 有利于降低棚内温度。从效果看, 2层明显优于1层, 两边最好挂出1.5~2.0m, 形成外走廊, 防止阳光直射;晴天一般是揭开大棚两侧薄膜, 通风换气, 在晚上放下薄膜, 如温度较高时, 昼夜通风, 可达到降温效果。雨天或夜间棚内温度低时, 适当放下大棚两边遮阳网, 既通气又保湿。此外, 在大棚四周栽种藤蔓植物, 利用绿色遮阳, 也有降低棚内温度的效果。由于大棚内较通风, 且温度较高, 大棚内湿度相对较小, 因此桑叶易干瘪、萎凋。可采取晴天中午巧吃湿叶的办法, 同时多用漂白粉、消特灵液, 不仅能补湿、降温又能防病;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棚顶喷水降温的办法, 从9时起, 每隔1h喷水1次, 至15时左右;春季遇连续阴雨天气, 就要加强排湿工作, 主要是通过四周开沟铺地膜、加强通风、多撒干燥材料等措施来控制[4]。

5 适时上蔟

棚内温度高, 蚕儿食桑快, 老熟快, 要提早准备好蔟具。在见熟前一天改喂片叶, 并用短稻草填平蚕座。同时, 用灭蚕蝇体喷1次, 在放蔟具前撒1层新鲜石灰粉消毒, 再喂1次片叶。见熟5%左右时开始放蔟具。要注意避免过熟上蔟, 还要注意遮光, 以避免过熟及光线过强而造成损失。经对大棚养蚕的茧质调查可见, 大棚养蚕上车茧率、茧丝长、解舒丝长以及出丝率等指标均明显高于室内饲养, 其原因可能是大棚上蔟通风条件比室内好, 有利提高茧质。

参考文献

[1]江燕.大棚养蚕技术[J].农技服务, 2009 (3) :116-117.

[2]南学平.大棚养蚕生产在陕北推广的技术要点[J].北方蚕业, 2009, 30 (1) :67-68.

[3]赵亮, 张继红.塑料大棚养蚕技术的示范与推广[J].四川蚕业, 2007, 35 (4) :53-54.

大棚林木育苗技术 篇2

利用塑料大棚培育树苗既可以提高苗木质量,加快苗木生长速度,缩短育苗周期,还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苗量,提高土地利用率。

一、育苗地规划

育苗地规划以便于操作管理为原则,内容包括道路,排、灌水渠,苗床配置等,尽量减少非生产性面积,提高棚内土地的利用率。主道应顺大棚长边设置,副道与主道垂直。主道宽度以50~60厘米,副道宽度30~40厘米为宜。排、灌渠可与道路结合规划。棚内一般采用低床作业,步道高出床面10~15厘米,苗床的方向与主道垂直,床宽1~1.2米,床长依棚宽度而定。如采用喷灌设备,管道布设要便于苗圃各项作业的进行。

二、育苗前准备

首先,按照规划筑床整地,整地时施入基肥,并进行土壤消毒,将土壤粉碎搅匀,搂平床面。

针叶树苗多采用容器育苗,既利于培育优质壮苗,又能提高大棚的利用率。选择质量合格不易损坏的容器杯,营养土的选择视苗木品种而定。将装入营养土的容器整齐地排入苗床。

三、播种

播种技术因树种而异,以油松为例介绍如下。

播种日期视计划育苗的次数决定。春季可在3月上旬播种,秋播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1年可培育两次。播前苗床上要灌足底水,再用喷壶向容器杯上洒水,润湿杯内土壤2~3厘米深为宜。种子在播前要进行消毒与催芽处理,待70%~80%种子裂嘴即可播种。每杯内播3~4粒,覆土1厘米厚,并随即用喷壶喷水,洒水量以表皮湿润为度。

如果直接在苗床上下种,也要先灌透底水,播前疏松土壤,开沟条播,每米条沟播50粒左右,覆土厚1~1.5厘米。

四、播后管理

1.温度控制 棚内最适于苗木生长的温度为25℃~30℃,温度高低要进行人为调控。秋末冬初重点是增温、保温,注意大棚密闭,减少通风换气的面积与次数,夜间要在棚膜外覆盖草帘。阴天白天可不卷草帘。冬末春初(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温度稍有回升,日温差较大,可在午间温度最高时通风换气。5月中旬以后,棚外气温升高,棚内温度也随之升高,全天温度在22℃~30℃之间。当棚内气温升至30℃时,要采取降温措施。方法是喷雾、洒水、灌水降温,打开门窗,卷起棚底塑料,实行大面积通风。温度达35℃时要将全部棚膜揭去,有必要时可用遮阴网遮阴。

2.水分管理 容器育苗要根据墒情适时洒水。油松苗每1~2天洒水1次,不宜过多,湿度大易烂种,并感染立枯病。为了降温增湿,同时给苗床、道路洒水。

3.通风换气 棚外气温低于10℃时,夜间要关闭气窗,早晨打开门、窗进行通风换气。棚外气温达20℃~25℃时,夜间也要打开门、气窗,白天打开所有边窗和天窗。当气温升至30℃时,要卷起周围薄膜至1米高,下午温度降至20℃时,放下薄膜,关闭部分气窗。进入6月份,将全部棚膜揭去。在大风天气要关闭大棚所有通风气窗及门窗,以防大风将棚膜撕裂。

4.土壤管理 追肥要及时,再配合根外追肥。早期以氮、磷肥为主,后期以磷、钾肥为主。每一生长周期施5~6次。容器苗每10~15天手工拔草1次,地床育苗可用小锄松土除草。

5.病虫害防治 对针叶树幼苗为害大的主要是立枯病。坚持以防为主,严格种子及土壤消毒,注意通风换气,春播不宜过晚。只要注意这些环节,基本可以防止立枯病的发生和蔓延。温度较高时,降低温度,加强通风,立枯病也不至于大发生。生产实践表明,化学药剂防治立枯病,不如调节棚内温湿度,加强通风换气等措施效果好。

大棚黄瓜管理技术 篇3

1 注意不要留瓜过多 按传统习惯黄瓜是不疏瓜的,有瓜就留,节节留瓜,甚至有的一节上留数条瓜。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不同植株其负载量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应该是弱株少留,强株稍多留,因株而异区别对待,使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协调发展,这样才能长秧结瓜两不误。从目前市场的走向来看,市场接受的应该是瓜条顺直、瓜长在25~30厘米、粗度在2.5~3厘米的黄瓜。为了能集中养分生产高质量的黄瓜,疏瓜是非常必要的。不论是弱株、中庸株还是强株,都应进行疏瓜,只是在留瓜量上有些差异。其做法是及时把那些难以“成材”的瓜纽、并生瓜疏掉。疏瓜工作要经常进行。有时由于叶片、茎蔓的阻挡或其他一些原因,会使瓜胎出现弯曲,在植株负载量允许的情况下,可在瓜胎的顶部挂一装有少量土的食品袋或用线拴一小块砖头,利用重物下垂力将瓜拉直。

2 注意不要摘叶过狠,落蔓过低 黄瓜叶片从幼叶到成龄叶再到衰老叶一般要经历60~70天。成龄叶又称功能叶,叶色深绿,单叶面积在350~400平方厘米。功能叶过大、过薄为生长过旺;过小、过厚为生长不畅,都不是理想的功能叶,没有理想功能叶的植株也难以生产出理想的商品瓜。摘除老叶、病叶应成为黄瓜栽培中经常进行的一项管理工作,温室、大棚栽培更是必不可少。在生产中有些菜农认为摘叶越多,田间通透性越好,瓜结得也越多,甚至把功能叶也摘除了,这是错误的。实践证明:叶片是瓜养分的提供者,叶片过少,瓜就会生长得慢且小。因此,摘叶过狠势必会造成养分生产“源”的缩小,从而影响到产品“库”的充实。一般一株黄瓜上留13~15片叶较好。摘叶要逐步分次进行,切不可图省事一次摘叶过狠。摘叶后可以解绳落蔓,把过长的无叶蔓盘放在垄上,降低枝蔓高度。然而有些菜农为了省工,一次性落蔓过低,蔓的高度甚至不足1米,株间的叶片相互重叠堆在垄上,使很多功能叶见不到阳光或受损,生产能力大大降低并加速老化。正确的落蔓应使所留叶片都能在蔓上有伸展空间,蔓的高度应不低于1.4米,垄上只能放蔓不应有叶。

3 注意施肥、灌水不可过量 黄瓜需肥需水量很大,尤其是进入结瓜盛期,肥水更应及时供应,否则就会缩短结瓜期并导致早衰减产。但施肥、灌水过量会造成极大浪费,并污染地下水源甚至使土壤盐渍化;施肥、灌水量不足又会影响产量。

据笔者了解,有些农户为了高产多卖钱在施肥、灌水上具有极大盲目性,缺乏量的概念,更不具科学性。对需肥需水量大的黄瓜来说,应该采用“少吃多餐”的办法施肥、灌水,克服施肥、灌水的盲目性。每次施肥、灌水量不要太大,但可经常进行。目前推广的滴灌技术就是在控制量的前提下实现“肥水一体化”,是理想的施肥、灌水方法。

大棚养蚕技术 篇4

1 养蚕大棚的选择

养蚕大棚最好选在在地势平坦、高处向阳、土质较好、远离田园、离桑田较近的地方,大棚养蚕可一家一户在院内建棚、也可统一集体规划,后者更适合技术指导。

2 养蚕前要彻底消毒

养蚕之前必须要采用系统的消毒方法对大棚内外、所用蚕具进行彻底的打扫、洗刷和消毒。同时,棚内还要做好灭鼠、灭蚁工作,确保蚕座生产的安全。一切准备就绪,蚕儿准备进棚之前,最好对大棚进行通风、晒棚等处理,保证棚内地面干燥。

3 确定合理的进棚时间

一般来说,在蚕儿生长至4龄或者是5龄的第二天便可安排进棚。蚕儿进棚之前,可在地面铺一层地膜,地膜上撒一层干燥材料,常用石灰粉。进棚时间较早的蚕,可在棚内搭建一些简易的养蚕架进行饲养。目前,小蚕采用共育技术,是确保大棚养殖成功的关键所在。此外,考虑到小蚕抗病能力较差,对棚内温湿度调控要求比较高。所以,小蚕不提倡在大棚饲养。

4 大棚养蚕温湿度的控制

蚕对生长温度的要求比较严格,而且,在养殖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温度过高、过低等问题,适时调节好棚内温湿度,对于保证蚕健康正常生长发育意义非凡。在此将大棚温湿度调控的方法做一介绍,以供参考。

常用的降温方法有:棚面淋水降温,利用小型水泵和直径1.7cm的软塑料管把井水漫棚坡面流下,可使棚温低于气温3~4℃,夏蚕期间上午8:30至下午4:00为应淋时间,水可循环使用;加厚棚顶覆草厚度(不低于15cm),并在棚四周种植葫芦佛手瓜、丝瓜等藤蔓性植物,可使棚内温度降低2℃左右,昼夜温差缩小8℃。利用排气扇、前后窗、天窗或者是双层膜、反光膜等进行降温处理。

常用的升温方法有:热风炉升温法,燃成型煤,采用可控火势,烟、热分离,配装送风机(100~120w),把热风收入大棚进行升温,并有利于排湿,棚风空气新鲜。棚风湿度高时可关闭炉子直接送自然风,送风还有助于簇中保护,保障茧质,尤其遇阴雨天气更有显著效果;利用地火龙或光能升温法,地火龙一般靠北墙,建成地上式较好,设计可烧木柴或煤炭,升温快保温好。

常用的排湿方法有:铺地膜隔断地下水分蒸发,新建大棚地面晾干后,先在大棚地面上铺一层地膜,再在上面加盖0.2m的干土压实。实践证明,春季铺地膜后全年地面始终处于干燥状态;利用前后窗、天窗、排气扇排出棚内水分;蚕座上多撒干燥材料,蚕座上撒石灰物、草木灰等干燥材料,既能降低蚕座及空气湿度,又有利于消毒防病。

5 饲养方式

大棚饲养采用畦条式较为普遍,也就是常说的分区饲养,要求每畦宽度在1~1.2m,具体长度要根据大棚建筑面积灵活把握。在每畦之间,一般要安排0.5m宽的人行道,便于今后的饲养管理。

6 给桑方法

给桑时,要综合考虑桑条的长短、畦面地宽窄两方面因素,最终决定是两者平行排列还是垂直排列。无论是采用垂直还是平行排列,喂桑时一定要保证相邻两桑条之间一颠一倒,桑条粗细搭配合理,保证蚕座桑叶分布均与,整齐平整。此外,整个蚕座桑条摆放疏密,要根据蚕饲养密度及具体的生长发育特点灵活控制。通常情况下,每昼夜要给桑2~3次。

7 蚕期中消毒

严格消毒措施,预防蚕病发生。按照要求,交替使用抗菌素、防僵粉、灭蚕蝇等预防药物,并定期进行通风,保证棚内空气清新。同时,保证蚕座上有足够的新鲜石灰粉,做好消毒保障。此外,棚内还要定期使用烟力宝进行熏烟处理。处于蚕食用桑叶安全考虑,可用浓度为0.3~0.5%的漂白粉澄清液对桑园桑叶进行叶面喷洒消毒处理,然后采回喂养。

8 眠起处理

蚕儿4龄进棚,眠起处理要在棚内进行。事先要做好饷食和扩座准备,眠起迟后的,可加网提出,将其置于温度稍高处饲养,就眠后要撒石灰粉等等干燥材料,并四处巡查有无蚁害出现,眠中可使用烟力宝进行熏蒸,并做好温湿度调控工作。经过提青的蚕儿,一般要在全部蜕皮后才进行饷食处理。

9 上蔟

上蔟在整个蚕作中劳力输出最大、强度最高。目前,普通上蔟法难以适应大棚养蚕的需要,必须推广使用自动上蔟,并做好蔟中排湿工作。早期见熟,立即改喂片叶,保证蚕座整齐,上撒新鲜的石灰粉。蚕熟达5%时,可舔食蜕皮激素和氯霉素混合液,对于预防蝇蛆病效果较好。熟蚕上蔟前,也可再预防一次。待到有大批蚕熟时,可在蚕座上铺上大蚕网,或者是直接在蚕座上平放方格蔟,待到基本爬满之后,可将满蔟挂在事先准备好的架子上。上蔟完毕,残留蚕沙立马清理干净,同时撒播一层石灰粉做消毒处理。上蔟蚕开始入孔营茧,茧衣基本形成,移至棚内按照标准进行搁挂。挂蔟处,要注意通风、排潮,这样可有效提高蚕的出丝率。

参考文献

[1]方林儿,唐金富,余荣峰,等.大棚养蚕技术初探[J].蚕学通讯,2003,(4):25-27.

大棚西瓜种植技术 篇5

西瓜大棚栽培属于精细集约栽培,技术性很强必须采取综合配套措施,才能取得早熟、丰产、高效益的目的。

1、整地施肥。大棚早熟西瓜一般栽培密度较大,因此要求精细整地。如果是利用冬闲大棚,应在冬前深耕25厘米,进行冻袋,使土壤疏松。将底肥的一半全面撒施,再翻入土中,整平后开沟集中施肥和作畦。在整地时,应将前茬作物根系拣出棚外。

大棚内的作畦方式一般可采用小高垄和高畦,按行距l-1.2米作畦。在采用支架密植、嫁接栽培、双蔓整枝和每株留一瓜情况下,按1米行距作小高垄为宜,在地面匍匐栽培时,可用南北向畦(与大棚纵向平行)。

底肥用量和种类:一般亩施优质厩肥4000-5000千克(或腐熟鸡粪3000-400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硫酸钾15-20千克,腐熟饼肥100千克。底肥中的有机肥在普遍耕翻时施入一半,丰产沟内施另一半。

2、移栽定植。大棚西瓜在采用3层薄膜覆盖情况下,可比拱棚双覆盖早定植10天左右。大棚内的栽植密度一般可较拱棚双覆盖大些,并要求较精心地整枝,采用支架栽培的要比地面匍匐栽培的密些。大棚内过度密植是不合适的,特别是在春季阴雨多、光照弱的地区。

大棚内西瓜的定植方法;先在扣膜的畦面按株距划出定植穴位,然后选晴天定植,在上午9时至下午茧时栽完。定植穴的大小应与土坨或营养钵大小相适应。然后向穴内浇适量底水,待水刚渗下时即栽苗。栽苗时先小心脱掉塑料钵,将完整土坨栽入定植穴内,使土坨表面与畦面平齐或稍露出。摆正瓜苗后即填土。沿土坨四周用手将填入的土轻轻压实,也可在定植当日暂不封窝,次日再补浇一次小水后封窝,以利于缓苗。全棚栽完后,可清扫畦面,并在垄面上插小拱架,其上扣薄膜,呈一条龙式小拱棚。由于大棚内无风,故拱架可简单些,小拱棚也可用地膜覆盖,并且不必压得很牢,以便天暖时昼揭夜盖。为了补苗,棚内应同时多栽一些后备苗。为了使定植当日能提高土温,最好在下午2-3时前定植完毕。

3、大棚内的温、湿度控制。

①、湿度管理。定植后5一7天内,要注意提高地温,保持在寞妻度以上促进缓苗。若白天温度高于35度,则应设法遮光降温。缓苗后可开始通风,以调节棚内温度,一般白天不高于3T-32度,夜间不低于15度,此期间可通过开闭天窗来控制棚温,当瓜蔓长3T厘米左右时,可撤除小拱棚。大棚西瓜盛花期,应保持光照充足和较高夜温,因为若在人工授粉后夜温低,则造成落果和影响果实肥大。外温超过18度时,应加大通风,天窗和棚两侧同时通风,保持白天不高于30度防止过高的日夜温差和过高的昼温。此期西瓜进入膨瓜期和成熟期,高昼温和日温差过大会导致果实肉质变劣,品质下降。

②、湿度管理。大棚内空气相对湿度较高,在采用地膜覆盖的条件下,可明显降低空气湿度。一般在西瓜生长前期棚内空气湿度较低,但在植株蔓叶满架(支架栽培者)或封行(地爬栽培者)后,由于蒸腾量大,灌水量也增加,使棚内空气湿度增高。白天相对湿度一般在60%一70%,夜间达80%一90%。为降低棚内空气湿度,减少病害,可采取晴暖白天适当晚关棚,加大空气流通及行间铺草降低土面蒸发等措施。生长中后期,以保持相对湿度在60-70%为宜。

4、光照及气体成分的调节。

①、增加采光量。西瓜要求较强的光照强度。但由于大棚的棚膜表面结露珠或表面不洁净,常脱射人棚内的光照强度降低,特别是在多层覆盖情况下。因此,应注意保持棚膜洁净,不要用透光很差的旧薄膜。大棚内光照主要来源于顶部(上光)和侧面(侧光),地面薄膜在生长前期也有一定反光作用。在支架密植栽培情况下,距地面1米以上的叶面积的正常光合作用,对西瓜产量影响很大。因此,在西瓜生长期应始终保持棚顶部和两侧面光线畅通无阻地进入大棚内部,使棚内1米以上叶片在生长中后期也能获得足够的光照,所有,要严格整枝、及时打权和打顶,使架顶叶片距棚顶薄膜有30—40厘米的距离、防止行间、顶部和侧面郁闭。在绑蔓时,要注意使叶片层间有20—30厘米的间距,防止相互重叠。

②、棚内气体调节。大棚密闭条件下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严重不足,影响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和同化产物的积累,二氧化碳施肥就是人为提高棚内二氧化碳浓度,补充棚内二氧化碳含量不足。方法有:一是在棚内堆积新鲜马粪,在发酵过程中可释放二氧化碳,每1立方米的空间堆放5一6千克,二是燃烧丙烷气可产生二氧化碳。在600平方米面积的大棚内,燃烧1.2-1.5千克,就可使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高到1.3毫升/升,可根据棚的面积确定燃烧丙烷气的数量;三是应用焦炭二氧化碳发生器,在焦炭充分燃烧时可释放出二氧化碳;四是最简易的方是在不被腐蚀的容器中放人浓盐酸,再放人少量石流(碳酸钙),通过化学反应可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施肥的时期主要在西瓜生育盛期,特别是果实发育期;适宜时间是上午10时左右光合作用最旺盛时期,最佳浓度是1-1.5毫升/升。必须采取通风换气方法,使棚内气体保持新鲜,防止有害气体积累。

5、整枝绑蔓。

①、整枝。大棚密植条件下,要实行较严格的整枝。当伸蔓后,主蔓长30-50厘米时,侧蔓也已明显伸出。当侧蔓长到20厘米左右时,从中选留一壮健侧蔓,其余全部去掉,以后主、侧蔓上长出的侧蔓顾时摘除。在坐瓜节位上边再留10-15片叶即可打顶。整枝工作主要在瓜坐住以前进行,支架栽培情况下,去侧蔓(打杈)工作要一直进行到满架、打顶。在去侧蔓的同时,要摘除卷须。

②、搭架绑蔓。在大棚支架栽培情况下,应采用立架。竹竿,也可用吊绳,但以用粗竹竿为好,因为竹竿不易落瓜。在定植后20多天,主蔓长30厘米左右,去掉大棚内小拱棚后,立即进行插架,可按每株瓜秧插两根竹竿,在植株两侧,距植株根部10厘米以上,竹竿要插牢、插直立,插立架后开始引蔓、绑蔓。当蔓长30一40厘米时,即可将匍匐生长的瓜蔓引上立竿,每蔓一根竿,绑蔓作业中应注意理蔓,后期绑蔓应注意不要碰落大瓜,绑蔓和整枝工作可结合进行。在地爬栽培情况下,大棚西瓜的理蔓方法与双覆盖栽培的基本相同,只是由于在大棚内,故可在伸蔓后及时引蔓和整枝,也可省去压蔓等措施。大棚内地爬栽培情况下,也应采取较严格的整枝,密植时应用双蔓整枝法。

6、人工授粉。由于棚内西瓜的开花习性,应在上午8-9时进行授粉。阴天雄花散粉晚,可适当延后。为防止阴雨天雄花散粉晚,可在头一天下午将次日能开放的雄花取回,放在室内干燥温暖条件下,使其次日上午按时开花散粉,再用此花给雌花授粉。应从第二雌花开始授粉。以便留瓜。

7、选瓜吊瓜。为提高单瓜重和使瓜形端正,应选留第二雌花上坐的瓜,留瓜过早则瓜小而瓜形不正,过晚则不利于早上市,一般授粉后3-5天,瓜胎即明显长大,要优先在主蔓上留瓜;主蔓上留示住,可在侧蔓上留瓜。在支架栽培情况下,当瓜长到如碗口大得约0.5千克时,应及时进行吊瓜,防幼瓜增大后坠落。在地爬栽培情况下,应如拱棚栽培一样进行选瓜、垫瓜和翻瓜。

8、追肥灌水。大棚西瓜前期浇水不宜过大。一般在缓苗后,如地不干,可以不浇水;若过干时,可顺沟灌一次透水。此后保持地面见湿见干,节制灌水,提高地温,使瓜秧健壮。在伸蔓期,插支架前,可灌2次水。水量适中即可。开花坐果期不浇水,以防止徒长和促进坐瓜,幼瓜长到鸡蛋大小后,进人膨瓜期,可3-4天浇一次水,促进幼瓜膨大。大棚西瓜的追肥在支架栽培情况下,可在支架前,大棚内小拱棚撤除后,在瓜垄两侧开浅沟施用氮磷复合肥20千克/亩,硫酸钾5-10千克/亩,以促进伸根发棵,并为开花坐果打下基。幼瓜坐住后,长至鸡蛋大小时,再亩施(结合灌水冲施)复合肥20千克,促进长瓜。果实定个后,可用0.3%的磷酸二氢钾叶面追肥l—2次。在采收二茬瓜情况下,可在二茬瓜坐住,头茬瓜采收后再追施三元复合肥15千克/亩。

大棚葡萄实用技术 篇6

【关键词】葡萄 品种 苗木 大棚

管理葡萄的保护地栽培是一个投入高,见效快的产业,为了促进这一产业的发展,满足广大生产者对这一技术的需求,我们经过大量的实践研究,参考有关资料,摸索出了一些经验的技术供大家参考。

一、棚地的选择

为了能使葡萄高产优质要在背风向阳、地势平坦、地下水位低、排灌良好、PH值中性或微酸的地方建棚。土壤应为通气良好、质地疏松的砂壤土或壤土。品种的选择大棚葡萄的品种选择很关键,要选择早熟优质的品种,即要选择果穗大粒大且外观美的好品种。可选择 如京秀、巨峰、乍娜、凤凰51、无核早红等。在选择早熟、大粒品种的基础上可选用抗病能力强的欧美种葡萄,而尽量不用抗病性差的欧亚种葡萄。

二、苗木的定植选择

一年生健壮无病虫害的苗木。栽植的密度因品种、立地条件、整形方式和苗林资源的不同而不同。栽植的密度比露地栽的要密些,一般篱架用等行距或大小行距定植,栽植密度为1000-2000株/亩。可采用1×0.5m、1×0.6m 、1.2×0.5m。葡萄是喜肥作物,为了使葡萄植株能健壮生长,生产出优质高产的葡萄,必须使土壤养分充足以满足葡萄生长结果的需要。因此在葡萄定植前都必须挖深沟施肥,为今后葡萄庞大的根系形成创造条件。

定植后苗木的管理1、整枝。一般篱架采用小扇形整枝、单臂单层水平整枝、双臂双层水平整枝。下面以单臂水平整枝为例讲一讲具体的整枝方法。定植的苗木萌发后本着“留下不留上,留强不留弱”的原则及早选留主蔓,对多余的副梢全部抹去。待主蔓新梢长到1.5-1.6米时摘心,摘心后副梢萌发,基部50-60厘米以下副梢全部抹去;60厘米以上的副梢每隔30厘米留一副梢至2-6片叶时摘心。冬剪时去掉全部副梢,只留一条1.5-1.6米长的主蔓下年结果。第二年将主蔓从南向北水平绑在50-60厘米的铁丝上。新梢萌发后,将主蔓基部60厘米以下的萌发芽眼尽量抹去,60厘米以上的则隔一节留一个果枝,共留4-5个新梢作果枝,并均匀地将其绑在架面上。冬剪时,在每个果枝基部留(基口芽不计在内)的结果母枝短截。第三年,在每个结果母枝上留1-2个结果母枝结果。冬剪时仍留相同数量的2节短结果母枝下年结果,以后按第三年的方法继续培养。2、肥水管理和病虫害的防治。苗木器厂成活后可追施速效氮肥提苗,后期宜多追磷钾肥,同时注意叶面喷肥促进枝蔓充分成熟和贮藏营养的积累。9月初即开始挖沟施入腐熟的有机肥,在断根限长的同时促进冬芽的进一步分化。生长季节只要天气干旱可随时浇水,雨季要注意排水。葡萄的病害主要有葡萄霜霉病、黑痘病,可用波尔多液、乙磷铝、科博、喷克等交替使用。还要注意红蜘蛛的发生,及早防治,确保叶片无病无虫。

三、大棚内葡萄的管理

1.适时扣棚、撤棚。11月底至12月初上膜盖帘,白天盖草帘,晚上拉开草帘降温同时敝开放风中进行通风,连续15-20天,可以使葡萄提前进入休眠期。一般应在葡萄自然休眠结束时扣棚,时间在2月下旬,也可在秋末霜前进行。撤棚最好在阴天进行,时期一般在晚霜终止以后,夜间最低温度在10℃以上, 且棚内外气温差别不大,白天棚内温度出现40℃以上时进行,时间在6月上中旬。

2.温度管理以及湿度的控制。葡萄生育最适温度要求最低温度不低于9℃,生长期平均温度为28℃,最高不能超过40℃。前期扣棚后盖好帘子,自然锻炼10-15天,温度随其自然,湿度为80%-90%,不需通风。切不可高温催芽,否则由于花芽分化质量差,易造成发芽不整齐,坐果率低。萌芽时,已进入2月份,白天保持25-32℃高温催芽,夜温不低于10℃;湿度70%左右,早8时进行10- 15分钟通风。萌芽后至新梢生长期,白天控制在25-30℃,夜间不低于15℃,湿度为70%左右,通风时间为15-20分钟左右。 开花期为温度敏感期,湿度以50%-60%为宜,温度以25-28℃为宜,且不可超过20℃。幼果膨大期,白天为30℃,通风时间为半小时左右,湿度为60%左右。若干旱,可浇水一次。以后随气温上升,可逐渐加大通风量,到5月1日前后,晚上不再加盖草帘;到5月中旬,早上可去掉大棚膜,随其自然。特别需要强调的是,5月1日前,白天早8 时揭开帘子增温,下午4时盖好帘子保盖。

大棚甜椒杂交制种技术 篇7

1 育苗

1.1 育苗时间

根据定植的时间要求, 太原地区一般安排父本在1月中旬播种, 母本于1月下旬播种, 苗龄80天左右, 以保证花期相遇。

1.2 营养土准备

选择大田表土过筛, 与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按3:1的比例混合, 加入1%~2%的过磷酸钙, 用绿亨1号2 g与15 g细土拌匀, 再与1 m3的营养土充分拌匀。把配好的营养土装入8 cm×8 cm营养钵, 紧密摆放在宽1.2 m的育苗床上备用。

1.3 播种

种用平底育苗盘下铺专用进口育苗基质, 用霜霉威1000倍药水浇透基质, 每盘撒籽1 000粒左右。父母本按1∶4~1:5比例分期播种。播种后覆营养土8 mm, 盖上地膜, 排放在育苗温室内。

1.4 苗期管理

出苗前白天温度保持在30℃, 夜间20℃。顶土出苗期揭掉地膜, 白天温度控制在20℃~25℃, 夜间15℃~18℃, 变温管理。齐苗后白天温度控制在25℃~30℃, 夜间15℃~18℃, 促进幼苗生根, 培育壮苗;中午注意通风, 阴雨天气也要进行通风换气;湿度保持在70%~80%。

1.5 分苗

幼苗二心一叶时分苗到营养钵。分苗时选健壮苗, 剔除病残苗。分苗后要浇一次透水, 用绿亨1号3 000倍液喷施一次, 预防猝倒病的发生。然后在苗床上扣小拱棚, 晚上加盖草席闭棚48 h, 以提高地温和保持空气湿度, 减少叶面蒸腾, 缩短缓苗期促进早发根。前5天为缓苗期, 注意遮阴, 随后逐步揭去覆盖物, 调整好棚内温度和湿度, 小拱棚内温度白天25~28℃, 夜间15~18℃, 促进缓苗。缓苗后小拱棚内温度白天23~25℃, 夜间15~18℃, 根据天气情况进行管理, 以利花芽分化。分苗10天后, 及时喷洒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或40%的疫霉灵200倍液, 预防辣椒病毒病及疫病、青枯病。及时拔除营养钵内杂草, 干旱时喷水保湿, 可用0.5%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肥。

1.6 炼苗

定植前7~10天加大昼夜通风进行炼苗。

2 制种田块选择与定植

2.1 大棚建造

一般为竹木结构或钢竹结构, 一个大棚0.5亩 (过大抗风灾性能差) 。棚宽8 m, 棚长50 m, 棚高2.5 m, 大棚中间用2根2 m长 (地下20 cm) 的木桩斜向支撑。木桩打在垄中间, 以便行走作业。木桩顶部用8号铁丝纵向拉紧固定, 竹皮横向固定在木桩上面。每隔3 m远打一行桩, 桩与桩之间每隔75 cm在铁丝上面均匀固定3根竹皮。棚顶覆盖7 m宽薄膜至两侧腰部, 两侧覆盖2 m宽薄膜, 下部埋入土中, 上部与顶膜交叉覆盖, 以便放风使用。薄膜盖好后, 在竹皮中间用一道压膜线固定。

2.2 田块选择

选择耕层深厚、排灌方便、无盐碱, 四五年没有种过茄科作物的地块。

2.3 整地作畦

前茬作物收获后深耕晒垡, 然后每亩施入腐熟农家肥4 000 kg, 三元复合肥50 kg或过磷酸钙50 kg, 硫酸钾15~25 kg, 耙平土壤。在定植前一周做成南北畦, 畦沟宽60 cm, 畦面宽60 cm, 畦高20 cm, 畦面覆80 cm宽的地膜。

2.4 定植

4月20日左右移栽, 大行距60 cm, 小行距40 cm, 株距25 cm, 畦面两行错位三角形移栽定植。亩植父本820株, 母本3 300株, 定植后迅速灌水。

3 制种田管理

3.1 温度控制

定植后10天内要求棚内白天温度在22~30℃, 夜间在10℃以上;当午间棚温高达32℃时适量通风, 当棚温降到26℃时关闭大棚。缓苗后白天棚控制在25~30℃, 高于32℃开棚放风降温, 外界气温恒定在15℃以上, 可昼夜通风。

3.2 中耕松土

定植后适时中耕三次。苗高30 cm左右封行前深锄10 cm, 培土护根。

3.3 灌水

浇缓苗水后前期一般不要灌水, 避免地温降低, 影响幼苗正常生长。杂交前灌一次水, 杂交期间灌三次, 以小水在夜间勤灌为宜。杂交结束视墒情10~15天灌水一次, 果实膨大后视墒情适当浇灌, 忌大水漫灌, 以免引发病虫害。

3.4 施肥

授粉前稳施花肥, 杂交前一周结合灌水每亩追施磷酸二铵10~15 kg, 尿素或硝铵5~10 kg。重施果肥, 以保证果实充分膨大和种子发育的需要, 授粉后一周每亩追施磷二铵或硝铵10~15 kg, 采用穴施。化肥离根系至少15 cm, 防止烧苗。

3.5 去杂去劣

杂交前10~15天, 按品种特性严格、彻底拔除父母本田中的杂株及可疑株, 遵循宁可错, 也不可漏的原则, 以确保双亲的纯度。

3.6 整枝

把母本第一层花以下所有侧枝打去, 并在杂交前摘净母本第一层和第二层已开的花、果实和大花蕾, 促进植株健壮生长。

4 人工授粉

4.1 花粉制取

每天下午采摘父本次日将开、发育正常的花, 取出花药, 挑掉花瓣和柱头, 放在光滑的白纸上阴干, 次日早晨筛取花粉装入授粉管。或在上午7-9时从父本植株上采取花冠发白、即将开放或初开、花药还没有散粉的花, 将花药取出, 放在密封装有生石灰的干燥皿内烘干, 待到大多数花粉散出后, 用面粉箩筛出花粉装入授粉管备用。一般采集的花粉现采现用, 最长不能超过36 h。

4.2 母本去雄授粉

选白色饱满即将开放的的花蕾去雄, 去雄时先轻轻用左手托住花基部, 然后用镊子轻轻剖开花瓣取干净雄蕊, 去雄时镊子不能触碰花柱和子房。授粉最佳时间为每天早晨露水干后的7:00-11:00和下午4:00-6:00。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持住花, 右手持授粉管对准柱头, 轻轻地将花粉充分均匀地沾在柱头上, 用彩色棉线作记号 (每天用不同颜色绳子做标记) 。授粉后4 h内如遇雨, 应在雨后露水干时重复授粉。

4.3 除杂清枝

授粉结束后割除父本, 对母本植株进行清枝, 清除自交果、标记不清果或无标记果, 将继续开放的花、植株顶部、多余侧枝、新萌生的侧枝彻底清除, 以保证杂交果充分吸收养分。

5 甜椒制种常发病虫与防治

5.1 猝倒病

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份, 均匀混入过筛的半干大田表土1 000~1 500份配制营养土。可用绿亨1号3 000倍液、75%的百菌清1 000倍液, 或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40~60 g, 兑水50~70 kg, 每天喷施一次, 连续喷二三次。

5.2 疫病

用40%的疫霉灵200倍液, 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750倍液, 7~10天喷施一次, 连喷二三次。

5.3 蚜虫

可喷75%乐果乳剂1 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防治。

5.4 白粉虱

可喷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防治。

6 采种

6.1 采摘

授粉30~50天果实自然红 (黄) 熟, 陆续采摘有杂交标记的种果, 对病果、烂果、落地果、劣果、无标记果不予采摘。

6.2 取籽晾晒

大棚养蚕新技术 篇8

一、大棚养蚕的主要优点

一是建棚容易, 有利于规模经营。建大棚可利用田头地边、宅基空地等, 可解决经营大户养蚕面积不足的矛盾。二是投入少, 经济效益高。一般3~5亩桑园建1座200~300平方米的大棚, 一次可养5~7张蚕种, 其投资约6000多元, 简易大棚仅需2000元左右。冬季可利用大棚种蔬菜、食用菌或养鸡等增加收入。三是节约劳力工效高。大棚养蚕实行小蚕共育, 大蚕条桑育, 自动上蔟。据调查, 1个劳力常规养蚕只能养1张左右5龄蚕, 而大棚内可养2~3张, 大大提高了工效。四是人蚕分离, 适应农民生活质量提高的要求, 也有利村镇现代化建设。

二、大棚形式及主要特点

目前江苏省养蚕大棚按结构分主要有简易蚕室、大棚和活动蚕室等3种, 在嵊州市还有地坑育。

1. 简易蚕室。

大小一般为35米×8米, 四周墙体为水泥砖, 顶为石棉瓦, 搭2层蚕台, 造价约35元/平方米。主要特点是, 使用时间长, 便于养蚕操作, 温湿度易控制, 温差小。但一次性投资大, 在综合利用上只能与养殖相结合。

2. 大棚。

按大棚用料与结构又可细分为塑料大棚、稻草大棚和简易大棚3种。

(1) 塑料大棚。大小根据场地和饲养量, 一般为20~25米×7~8米, 用直径22毫米左右的装配式镀锌薄壁大棚钢管作拱架, 0.1毫米厚的塑料膜作棚顶覆盖材料, 再覆1~2层遮阳网作隔热层。一般搭建2层蚕台, 造价约30元/平方米。主要特点是, 成本低, 便于综合利用, 但防高温性能较差, 昼夜温差也较大。

(2) 稻草大棚。在养鸭比较集中的地方, 利用鸭棚养蚕。大小一般为12米×8米×6米, 周围砌1.2米高的砖墙, 搭2层蚕台, 农村搭建约20元/平方米左右。主要特点是, 取材容易, 成本较低, 防高温效果较好, 温度受外界影响较小;但消毒难以彻底, 稻草使用时间短, 一般3~4年需调换一次。

(3) 简易大棚。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 根据场地和饲养量, 用木料或毛竹依房屋墙壁搭建临时棚架, 上覆编织布即成, 蚕期结束后即拆除。主要特点是, 搭建方便, 投入小;但温度受外界影响明显, 温差大。

3. 活动蚕室。

大小为8.1米×7.2米×3.8米, 用膨胀珍珠岩板围成, 以角铁作平梁, 上盖石棉瓦, 搭2层蚕台, 造价约120元/平方米。主要特点是, 拆卸容易, 大小可灵活掌握, 但造价高。

4. 地坑。

在地势高的稻田挖地坑, 大小为13米×1.3米×2米, 用竹片作棚架, 上覆稻草, 一般每只坑可养2张蚕种。主要特点是, 挖坑方便, 成本低廉, 但操作不便。

具体饲养技术要求:

1.棚址选择。选择地势平坦, 排水通畅, 远离稻田、菜地、果园, 距桑园较近处建造大棚。

2.进棚时间。保持棚内干燥, 新建大棚白天揭膜晒棚, 晚上盖膜避免棚内受潮。放蚕前, 先在地上铺1层薄膜, 再在膜上铺1层稻草, 蚕放在稻草上。1~3龄共育, 4龄第2天或5龄进棚均可。

3.温度调节。大棚一般较室内蚕室温度偏高, 且昼夜温差较大。大棚温度调节重点是在做好降温的基础上, 加强通风。可通过以下措施缓解高温:

(1) 覆盖遮阳物。棚顶覆盖遮阳物, 有利降低棚内温度, 常用的遮阳物有遮阳网与草帘。棚顶覆盖遮阳网降温效果2层优于1层, 内层紧贴塑料薄膜, 外层约离棚顶15~20厘米, 并挂出大棚两侧1.5~2米左右, 形成外走廊, 更有利防止两侧阳光直射。据调查, 此法可降低棚内温度3~4℃。若棚顶覆盖草帘, 不宜过厚, 以减轻雨天棚顶重量。此外, 在大棚四周栽种藤蔓植物, 利用绿色遮阳, 可有效降低棚内温度。

(2) 棚顶喷水。在高温期间, 从上午9时起, 每隔1小时喷水1次, 至下午3时左右。据调查, 棚顶喷水能降低棚内温度1~2℃。

(3) 加强通风。晴天日出后, 揭开大棚两侧薄膜通风换气, 于傍晚当棚内温度降至饲育适温以下时, 放下两侧薄膜保温。在温度较高时, 昼夜通风。雨天放下大棚两侧遮阳网, 掀起大棚两侧薄膜, 以利通气。

(4) 适饲湿叶。棚内温度高且通风后易引起桑叶萎凋, 可在晴天中午喂饲湿叶, 同时用0.3%有效氯浓度漂白粉液空中喷雾, 以补湿防病。

4.条桑饲育。大棚饲养强调通风, 片叶育易造成桑叶干瘪, 因此以条桑育为宜。蚕进棚给第2次桑叶后, 即可采用条桑育。每日给桑3回。给桑量要根据大棚饲养温度高、发育快的特点, 超前给足桑叶, 一般掌握有10%左右残桑时, 给下1回桑。但还应根据蚕的发育及天气变化, 合理调节给桑量和给桑次数。

5. 防病防害。

按常规方法搞好养蚕前消毒, 大棚连续使用的, 在使用药剂前, 应先削除10厘米左右表土。消毒后, 养蚕前, 在地面先撒1层氯丹粉, 再撒1层新鲜石灰粉。蚕期中多撒干燥材料。在阴雨、闷热天气, 早、晚各用1次新鲜石灰粉, 进行蚕体蚕座消毒。4龄进棚饲养的, 应在5龄饷食后及时除去蚕沙, 清洁蚕座。

6. 适时上蔟。

大棚肉鸭养殖技术 篇9

由于大棚饲养肉仔鸭密度大, 如果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不当, 鸭群很容易发生疫病, 在养鸭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大棚养鸭选址与建筑要符合防疫要求

(1) 位置应离村镇等人口密集区、公路等500米以上, 要求地势高燥, 阳光充足, 利于通风, 排水良好。

(2) 鸭舍朝向应坐北朝南, 即东西走向, 这样可保持冬暖夏凉。

(3) 鸭舍面积以每个大棚养2000只鸭为基础, 大棚东西长约45~50米, 南北宽约10米, 大棚中间高约1.8米, 南北各高约1.6米。过宽过高均不利于升温, 过短过矮鸭舍的小气候易受到外界影响, 同时饲养面积相对减少。

(4) 大棚建造东西两面为砖墙结构, 并在其中一面建1间约15平方米与大棚相通的操作间, 存放饲料等, 门前设有消毒池。南北两面无墙或有30厘米高的矮墙, 上方为塑料薄膜, 冬季将塑料薄膜放至地面保温, 夏季挂起塑料薄膜进行通风。大棚呈拱型, 由竹竿架支撑, 内外塑料薄膜中间夹15厘米厚的麦秸。为防止塑料薄膜老化, 可在塑料薄膜上盖草帘或糊一层草泥, 起到保护作用。

2 育雏前准备要充分

(1) 首先要备足新鲜优质的全价饲料;其次, 育雏室、饲养用具和必要设施要配备齐全, 保证每羽雏鸭都能吃到饲料和饮水;再次, 对大棚育雏室彻底清扫, 内外壁、地面可用3%的火碱溶液进行消毒, 铺上垫料干燥后用清洁水冲洗干净, 最后, 育雏室熏蒸消毒。

(2) 育雏室预温:经过消毒的育雏室, 要按照不同的季节, 把室内温度掌握好。

3 雏鸭的饲养

(1) 接进雏鸭后, 放入育雏室, 休息片刻, 先饮用葡萄糖和电解多维水, 能促进肠胃蠕动清理肠胃, 促进新陈代谢, 加速吸收剩余卵黄, 增进食欲, 增强体质。若在饮水中加入11000的高锰酸钾, 还可起到肠胃消毒作用。

(2) 开食:雏鸭开食过早, 容易损伤消化器官, 影响雏鸭健康;开食过迟, 营养供应不上, 不利于生长发育。因此雏鸭开食的最好时间是在出壳后14~24小时之间。开食时可将破碎料用电解多维水拌匀软化后饲喂, 但不能呈糊状, 一般喂七成饱即可。

(3) 分群:按每群200~300只进行分群饲养, 同时对小鸭、弱鸭、病鸭挑出来单独精心管理。

(4) 饲喂方法与次数:饲喂雏鸭时, 每次不宜过多, 只喂六七成饱, 若一次喂得过饱, 易造成消化不良, 雏鸭胃肠容积小, 而消化速度快, 如果喂食次数过少, 使雏鸭饥饿时间长, 就会影响雏鸭的生长发育。一般地说, 雏鸭越小, 食量越少, 喂食次数越多。在育雏初期 (即一周内) 要做到少喂料、勤添料, 日喂6~8次, 加喂夜餐1~2次, 以促使雏鸭活动。

4 雏鸭的管理

4.1 温度

温度正常时, 雏鸭精神饱满, 活泼, 绒毛光亮, 分布均匀, 静卧无声, 吃食、饮水、排泄正常。在温度过低时, 雏鸭怕冷, 会靠近热源扎堆, 互相取暖, 往往造成压伤或窒息死亡;温度过高时, 雏鸭远离热源, 张口喘气, 饮水量增加;鸭舍温度:1~3日龄34~32℃, 4~6日龄30~28℃, 7~10日龄26~24℃, 11~13日龄22~20℃。温度逐渐降低, 每天温度变化不超过2℃。

4.2 湿度

育雏室要保持干燥, 防止过湿, 根据情况, 1~2天可铺1次垫料, 湿度应保持在60~70%。

4.3 饲养密度

雏鸭的饲养密度要适宜, 饲养密度过大, 会造成鸭舍潮湿、空气污浊, 引起雏鸭生长不良等后果;密度过小, 则浪费场地、人力等资源, 使效益降低。网上育雏时较合理的密度是:1周龄25~30只/m2, 2周龄15~25只/m2, 3周龄10~15只/m2, 4周龄8~10只/m2。地面育雏密度应降低一倍。同时注意冬季密度大些, 夏季密度可小些。

4.4 通风换气

要随时保持育雏室的空气流通, 合理的通风换气,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排除室内多余水分, 保持鸭舍干燥清洁, 改善鸭群生活环境, 达到促进鸭只健康快速生长的目的通风换气要选择无风晴暖天气, 绝不要盲目通风。

4.5 合理光照

1~14日龄每20平方米应设60瓦灯炮1个, 15~30日龄每20平方米设40瓦灯炮1个, 30日龄后每20平方米设25瓦灯炮1个进行光照。

4.6 搞好消毒

鸭舍要定期消毒, 水槽要每天冲洗一遍, 大棚门前设消毒池, 谢绝外人进棚参观。

5 疫病防治

严禁从疫区引进鸭苗。

搞好消毒。注重鸭棚及环境的消毒, 以及料槽、饮水器的刷洗、消毒, 选择2~3种不同的消毒剂交替使用, 防止细菌产生抗药性。

预防用药。重点预防雏鸭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支原体病, 1~7日龄用抗菌药物预防, 但一定要使用敏感药物。

大棚蔬菜种植技术 篇10

一、品种选择

选择适用本地栽培的黄瓜品种、农大14号高产品种。

二、培育壮苗

大棚黄瓜播种期可在12月下旬至1月上、中旬, 宜采用大棚加小拱棚 (或大棚电热温床) 育苗。苗龄40~45天, 播种量每亩约0.1千克。先将种子在清水中浸湿, 再放入55℃的热水中, 水量为种子的3~4倍, 不停地搅拌, 待水温降到30℃左右时, 然后置室温浸种1~2小时待用。选近几年来未种过瓜类作物的地块作苗床, 整平床土, 浇足底水, 24小时后播种。每平方米床面撒播种子0.2千克, 覆上药土2厘米 (50千克土泥灰+1.5千克钙镁磷肥+0.15千克代森锌+0.15千克托布津) 。

从播种至子叶出土, 需要维持较高的温度, 当棚内气温达到15℃时, 上大棚围裙;当棚外气温达到10℃时, 傍晚小拱棚开始盖草帘。具体温度要求为:白天保持25~30℃左右, 夜间20℃左右。幼苗出土后适当降温, 白天25℃左右, 夜间16℃左右。播后4~5天将小苗移入营养钵, 移苗后至活棵前, 适当高温高湿, 苗床内保持25~30℃, 3~4天后逐渐降温, 白天控制在20~25℃, 夜间14~16℃, 以防徒长。苗期经常保持床土湿润, 浇水要选择晴天进行, 可结合用0.2%磷酸二氢钾+0.2%尿素追肥, 施后充分通风, 促成壮苗。

三、适时定植

大棚套小拱棚加地膜、草帘栽培, 于2月中旬至3月上旬, 当苗龄40~45天, 株高15~20厘米, 有5~6片真叶时定植。一般每畦栽二行, 株行距40~60厘米, 每亩栽2500~2700株。

四、加强田间管理

1. 肥水管理

定植前半个月畦中开沟施入基肥, 每亩施腐熟农家肥2500千克, 复合肥45千克。定植活棵后15天后再追肥一次。黄瓜生长快, 肥水供应要及时, 施肥方法采用“薄肥勤施”“少量多餐”的原则, 一般每采收两次追肥一次。整个生长期要保持土壤湿润。进入盛瓜期后, 根据土壤含水量, 每隔1~2周灌水一次。

2. 温度的控制

定植后要保持较高棚温, 以利缓苗。缓苗后加强保温、防冻和通风、防热烧等措施。一般晴天, 白天棚内气温达到28~30℃时通风;阴天, 适当通风, 保持温度20℃左右, 夜间棚温15℃ (不低于10℃) , 大棚内小拱棚上的草帘等要早揭晚盖, 以增加光照。一般小拱棚在搭架引蔓前拆去, 4月下旬揭掉大棚边膜, 顶膜一直保留到采收结束。

3.

应用激素保花保果, 始花期用保果灵100倍液喷花保果, 以提高前期产量。

五、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霜霉病、疫病, 枯萎病、白粉病。要实行水旱轮作, 撒施生石灰等农业措施, 防止病害发生。特别是注意霜霉病的提早防治, 一般大棚黄瓜在3月中、下旬开始发生, 清明后气温回升到20~24℃时, 可迅速流行蔓延。所以, 3月中旬开始, 每隔5~7天用25%多菌灵或70%安泰生或58%瑞毒霉500倍液喷雾;霜霉病病斑出现后, 用治疗性药剂72%克露750倍液或69%安克600倍液防治。阴雨天气可用45%百菌清烟熏剂每亩0.2千克, 傍晚关闭大棚熏, 第二天早晨通风, 与喷药轮换使用。虫害主要是蚜虫, 可用康福多7000倍液或一遍净2500倍液防治。

六、早春大棚黄瓜种植技术

早春大棚黄瓜在一些老菜区由于种植面积大、连年重茬, 使黄瓜枯萎病、疫病大发生, 给大棚黄瓜生产构成威胁。我们通过黄瓜嫁接育苗、炉火临时加温等措施综合配套应用, 有效地解决了土传病害问题, 提高了种植黄瓜的经济效益。

1. 选用保护地黄瓜品种

山东密刺、新泰密刺、津春3号、中荷6号、中荷12号、中荷10号、中荷4号品种抗低温耐高温、瓜码密, 非常适合早春大棚种植。

2. 嫁接育苗

黄瓜播种时间在1月中旬, 日历苗龄50天左右, 生理苗龄5、6叶1心为好。砧木为黑籽南瓜, 接穗比砧木早播3天, 播种前砧木与接穗种子均需经过温烫处理, 经催芽播种在炉灰加珍珠岩或用热水浸泡过的锯末加一些营养土的木箱或塑料盘内。嫁接方法为腹切接法, 其最大优点是黄瓜苗子大小均可, 嫁接后在温室内扣小拱棚并盖草苫遮光管理。

3. 乙烯利处理苗及移苗

当黄瓜嫁接苗长有2叶1心时及时喷150~200毫克/千克乙烯利, 目的是增加雌花数, 这是嫁接苗获得好的前期产量的关键。幼苗3叶1心时及时移苗, 可以划十字土块也可移到塑料营养钵中。

移苗前低温锻炼苗, 移苗后白天27~29℃, 夜间15~18℃缓苗, 之后降温管理。定植前7天夜温逐渐降到7~8℃锻炼苗。

4. 定植时间

3月初, 为使地温回升, 棚内冬前不浇水, 提前30天扣棚烤地、整地作畦, 每667平方米施鸡粪4000~5000千克, 沟施二铵50千克, 并在距顶膜40厘米顺棚柱拉好二膜支架, 吊二膜时间在2月中旬。当15厘米处深土壤温度稳定在12℃时定植, 行距60厘米, 株距33厘米, 每667平方米保苗3500~3800株。定植后按畦形扣小拱棚, 用地膜进行三膜覆盖, 晚上及时点燃装有烟道的土炉子置于棚中央, 棚外四周用草苫围盖好。

5. 大棚管理

(1) 温度管理。黄瓜嫁接苗缓苗期间小拱棚内保持在28~32℃, 白天达到35℃时及时掀开小拱棚膜, 晚上盖。定植后10天去掉嫁接夹和小拱棚膜, 中午可适当打开二膜, 白天保持棚温28℃以上, 当外界夜间最低温度5℃时去掉二膜, 进入常规管理。 (2) 水肥管理。一般根瓜坐住浇第二水, 到腰瓜时水肥齐攻, 稀粪和化肥交替使用 (粪稀-清水-化肥) , 黄瓜全生育期共追施粪稀3~4次约3~4方, 尿素100千克。

七、大棚黄瓜种植中易出现的问题

1. 畸形瓜

包括弯曲瓜、尖嘴瓜、大肚瓜和蜂腰瓜等。

(1) 弯曲瓜。出现的原因是在育苗阶段, 温度、湿度不适或营养供应不足, 造成子房发育不良, 自然发育成弯曲瓜;在黄瓜肥大时, 田间管理不当, 也易形成弯曲瓜。避免上述情况较好的办法, 是在育苗期为黄瓜花芽分化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同时在瓜条膨大期加强肥水管理。

(2) 尖嘴瓜。造成的原因一是受精不良, 二是棚内连续高温。因此当大棚内温度超过30℃时需要及时通风, 以防止高温的出现。开始坐瓜后应加强肥水管理, 保持土壤湿润, 培育健壮植株。

(3) 大肚瓜。出现原因一是受精不良, 二是土壤缺锌。因此要选用单性结实性强的品种作为大棚的主栽品种, 在此基础上结合整地施用硫酸锌做底肥。

2. 花打顶现象

其原因是定植缓苗后没能较好地促根控株, 追肥灌水过早。由于地温下降, 根系活动减弱, 营养跟不上, 造成花打顶。如遇上述现象, 应提早采收成瓜, 并疏除一部分雌花, 在晴天时浇水并追施氮肥。

3. 叶片发黄

这是由于养分供应不足造成的。黄瓜是需肥较多的植物, 不光底肥要充足, 结瓜期也要加强追肥才能保证丰产。

黄瓜霜霉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 一般大多采取喷施农药的化学方法防治, 据试验, 采取无公害防治措施, 也可收到良好效果, 而且还能减少开支, 提高品质。主要措施是:

(1) 高温闷棚。选择晴天的中午将大棚密闭, 使棚内温度迅速升至45℃, 保持2小时后放风降温。一般闷棚1次, 可使病情控制10天。注意在实施高温闷棚的前一天要浇足水。

(2) 升温降湿。提高大棚内地温和降低棚内湿度, 有利于黄瓜生长, 而且还能有效地抑制霜霉的发生。方法是:在上午通过密封大棚, 使棚温度升至30~32℃。午后再通过放风, 使温度降至20~22℃, 棚内湿度降到60%~70%。另外, 还可采用地膜, 稻 (麦) 草, 炉灰等全部或部分覆盖的方法, 提高棚内地温和降低棚内温度。

(3) 叶面喷肥。在大棚黄瓜生长期间, 合理喷施叶面肥补充营养, 可迅速有效地向植株提供所需的营养, 促使黄瓜生长健壮, 提高抗病能力。一般每隔10天左右喷施1次, 每次每亩喷氮磷钾硼混合溶液50千克。溶液的配制为每50千克水中加尿素50克、磷酸二氢钾100克, 硼砂100克。硼配液前要先用少量的热水溶化。

上一篇:上层建筑的适应条件下一篇:国家创新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