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美人鱼》

2024-08-06

电影《美人鱼》(精选九篇)

电影《美人鱼》 篇1

关键词:电影,美人鱼,生态美学

“生态美学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世界范围内由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转型和各种生态理论不断发展的情况下,由中国学者提出的一种崭新的美学思想。生态文明日益被关注的今天,生态美学的发展也日益完善。它以人与自然的生态审美关系为基本出发点,包含人与自然、社会以及人自身的生态审美关系,是一种包含着生态维度的当代存在审美观。”[1]由周星驰导演、江玉仪监制的电影《美人鱼》,抓住了社会关注的环境保护题材,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该片讲述了富豪刘轩和为了拯救同族而前往刺杀他的美人鱼珊珊坠入爱河,谱写了一段人鱼爱情童话的故事。电影《美人鱼》带着周氏喜剧的无厘头风味,加入了简单的爱情童话,既有港味符号,又充满童话色彩,以环保为主题,又具有生态美学理念。

一、鲜明的主题立意

电影《美人鱼》虽被冠以“喜剧爱情片”的名号,但从主题的寓意表达来看,生态环境保护的主题思想更为突出。该片讲述了富豪刘轩(邓超饰)的地产计划涉及填海工程,威胁到靠海为生的居民。因为人类对大海及生态环境的破坏,美人鱼只能被赶到一艘破船里艰难生存,美人鱼珊珊(林允饰)被人鱼家族派遣暗杀刘轩以阻止填海计划。刘轩是一个白手起家的商人,他与美人鱼珊珊在交手过程中互生情愫,最终因为爱上珊珊而停止填海工程,并放弃金钱,努力保护人鱼家族。

影片开篇的镜头直接告诉观众这部影片的主旨是热爱地球、保护环境,开宗明义,简单明了。几分钟的伪博物馆的戏份是一种隐喻,也让观众领略到了熟悉的香港本土味的无厘头喜剧风格。“《美人鱼》中的爱情被置于原本毫无瓜葛甚至互相敌视的两个生命体中展开,而编织情节的题材本身却源自童话故事。珊珊对刘轩逐渐产生的好感及其后来升华的爱情是晶莹剔透的,坏小子爱上单纯的女孩是周星驰电影对爱情的一贯表达。但这里想谈的是,周星驰在《美人鱼》中处理爱情的奇妙之处在于,以十分自然的电影语汇,不知不觉地使人类与美人鱼两个生命群体产生关联。”[2]富豪刘轩原本为富不仁,是为了钱财不择手段的精明富商,爱上了一个本来要暗杀他的美人鱼,从而良心发现,帮助美人鱼对抗人类,并最终解救他们逃向深海。一向为富不仁,玩弄过各种女人的富商轻易地爱上了一条美人鱼,而美人鱼也义无反顾地爱上了残害自己的人类,这种爱看似充满不合理,但也有据可循。地产商刘轩也是从草根成长起来的新贵阶层,表面傲慢,实则良心未泯。他和李若兰不同,若兰觉得自己是贵族血统,刘轩只是脱胎于贫民的暴富者,改变不了“低贱的基因”,而刘轩最终通过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并不低贱,因为他找回了曾经的本真和良知,获得了纯真的爱情,而李若兰却因妒成魔,迷失了自我,扭曲了灵魂。

“周星驰在《美人鱼》中虽然直白地讲出环保问题,但他并非生搬硬套地植入。影片借表现美人鱼与人类的复杂关系,体现了导演周星驰的生态情怀,也隐喻了人类或人类总体与自然和谐的绿色生态思想。”[2]因为周星驰的仁爱之心和济世情怀,才会有这样一部环保题材的影片,影片的主题思想达到了生态主义思想和生态美学思想的哲思高度。“生态美学实际上是一种在新时代经济与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有关人类的崭新的存在观,是一种人与自然、社会达到动态平衡、和谐一致的处于生态审美状态的存在观,是一种新时代的理想的审美人生,一种‘绿色的人生’。而其深刻内涵却是包含着新的时代内容的人文精神,是对人类当下‘非美的’生存状态的一种改变的紧迫感和危机感,更是对人类永久发展、世代美好生存的深切关怀,也是对人类得以美好生存的自然家园与精神家园的一种重建。”[4]周星驰的电影所表现的主题正是这样一种人类发展与生态平衡的思考。与此相对,中国电影极度缺乏对环境和生态问题的表现,周星驰的电影却以观众所接受的喜剧风格传达了环境保护的主题思想,《美人鱼》以其广泛的接受度达到了传递环保理念的功效。对于怎样在电影创作中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个问题的诠释也给予了中国电影人极大的启发,这是周星驰个人电影创作的新突破,也是他对华语电影的一大贡献。

二、人鱼的形象意涵

周星驰以美人鱼形象讲述了一个充满童话色彩的故事。我们知道丹麦作家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1805—1875)的《安徒生童话》是世界最著名的童话作品集之一,1837年印刷的第三卷《安徒生童话故事》里就包括了《美人鱼》,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除此以外,各国本土也有许多关于美人鱼的故事和传说,从先秦时期就有关于美人鱼的记载,《山海经·海内南经》中记载:“氐人国在建木西,其为人面而鱼身,无足。”《海内北经》也记载有:“陵鱼人面,手足,鱼身在海中。”不论是自有还是安徒生童话的衍生,都使得“美人鱼”这三个字早已深深烙印在观众心中。以美人鱼为题材的故事屡见不鲜,故事设置也各有特色,影视作品中有关美人鱼的电影电视也有很多,如1984年上映的由汤姆·汉克斯主演的《现代美人鱼》,1994年上映的由郑伊健、钟丽缇主演的《人鱼传说》,2006年上映的由萨拉·帕克斯顿主演的《美人鱼蓝玉》,1989年的迪士尼动画长篇《小美人鱼》,2006年在澳大利亚开播的青春奇幻喜剧《美人鱼》,2008年宫崎骏导演的《悬崖上的金鱼公主》等。周星驰用美人鱼这一形象展开故事,有着电影设置的特殊意涵。这是一部充满周氏风格的无厘头喜剧,有着幽默的风格又带有理想主义的童话色彩,美人鱼的形象恰好符合这样的角色特征,突破了以往电影中美人鱼形象的局限,场景运用真实的记叙手法又不失幽默,在残酷的血腥场面中又带有笑点。

尽管这是一部爱情喜剧,又是表现环保题材的影片,但它的主题是严肃的,导演表达这种严肃的主题却用一种童话色彩的理想来表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环境问题严峻的当代社会,这的确是一种美好的理想,然而周星驰将自己的美好理想通过电影表达出来,获得大众的关注,它终将成真。电影的开篇认定美人鱼是真实存在的,电影结尾时,刘轩与被资助大学生的谈话对于美人鱼这个命题又是模糊的,美人鱼是否真实存在关键在于人们自己的认识。电影借用人鱼这个形象来作为人与自然共生的象征。美人鱼,一半是人,一半是鱼,代表的是自然与人类不可分割,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用人鱼这样一种珍贵、稀有又完美的形象来表现生存状态下所追求的一种完美主义。电影的结尾,刘轩将自己的钱捐给环境保护机构,自己和美人鱼珊珊一起生活,遨游海底,电影营造了一幅“诗意地栖居”的美好画面。美人鱼是否真实存在?你相信它是存在的,那么它就是存在的。就像人类坚信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处,并去为之努力,那么环境问题就一定能够解决。

三、弱势的群体斗争

剧中的一群美人鱼为躲避声纳不得不栖居在一艘废船上,电影镜头淋漓尽致地展示了人鱼受到声纳的伤害而血肉模糊,只能泡在消炎水里疗伤的惨状。他们无力对抗人类的高科技,只能想尽办法杀掉刘轩,保护自己的族类。电影不时穿插着周星驰电影中经典的无厘头笑料,一帮长相丑陋、笑料百出的美人鱼们插科打诨、美人鱼刺杀富商、美人鱼男首领(罗志祥饰)在餐厅做饭、两个警察对富商的嘲笑,这些镜头都带有鲜明的周氏风格。影片的角色设置非常两极化,一方强,一方弱;一方恃强凌弱,一方殊死抗争。两方对抗、冲突,故事结构简单清晰,这样的设置方式使得故事情节更加顺畅、衔接更紧密,简单的人物设置和叙事线使电影有更大的空间将故事发挥得更饱满、极致。

在施虐或杀伐时,刽子手们毫不手软、留情,表现得凶狠残酷。当李若兰(张雨绮饰)带领一群全副武装的猎杀者从废船的楼梯上鱼贯而下时,导演采用了大仰角镜头,隐含了强势阵营在高大外表下的冷酷和对弱小的无情践踏。人鱼一族都被吓得躲在水里,却因为声纳而不敢游回海洋,只能听天由命,他们被如雨点般的子弹杀害,栖息的水域被染成一片殷红,逃上甲板的人鱼又在猎杀者的包围中一斧一斧地剁下去。弱势群体让人容易产生一种保护欲,观众在心理上会倾向于美人鱼这一方,再加上人鱼们的殊死抗争,更增添了观众心理的紧张感。“以生态整体主义哲学为支撑的生态美学观还倡导人类对其他动物的关爱和保护,反对破坏自然和其他动物的行为,这其实是人的仁爱精神和悲悯情怀的一种扩大,也是人文精神的一种延伸,使人类的生存进入更加美好文明的境界。”[5]导演通过幽默风趣的风格抓住观众的眼球,进而通过凶暴、残酷的电影镜头抓住观众的内心,当观众全情投入电影之后又抛出更多深刻的问题。该故事不免有以强欺弱,弱者抗争,最终善战胜恶的剧情套路,然而套路背后让人深思的是谁才是真的“恶”,不仅是影片中牟取暴利的富商,同样影射到了我们自己身上,每一个正在破坏环境的人类都既是破坏环境的强大敌人,又是因环境破坏而饱受其害的受害者,引导观众思考如何面对环境保护这个严肃的话题,这才是电影的主题深意所在。

综上所述,《美人鱼》这部电影通过巧妙的故事设置、精彩的电影镜头、夸张幽默的电影风格带给观众欢笑,同时也给予我们环境保护问题的警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是童话故事的美好理想,而应是自觉自省后的实际行动。“美人鱼”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隐喻,也是人类面对环境问题所追求的最高理想。

参考文献

[1]曾繁仁.当代生态文明中的生态美学观[J].文学评论,2005(4).

[2][3]殷俊,康建兵.从《美人鱼》看周星驰的进退之道与导演创作[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6(5).

[4]曾繁仁.试论生态美学[J].文艺研究,2002(5).

美人鱼电影观后有感 篇2

美人鱼开篇之前,就是一些触目惊心的人类破坏环境,破坏生态平衡的图片(个人看着有点乏恶心的感觉)。如果是一篇文章来的,这也算是点题了。接着就进入一个拍卖会场,有钱人们各种炫富。正餐也就开始了,故事从邓超饰演的刘轩收购了海岛开始,因为填海工程,人鱼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背负着家庭使命的姗姗准备找刘轩复仇。在阴差阳错中两人产生了真挚的感情。有人说,周星驰的每个电影里,都有他自己的影子,比如这里的刘轩,拼命的挣钱,同样的孤独。会想,如果是周星驰自己来演,又将是什么样子呢?!

影片里,爱情是条明线,我们看到的似乎是现代童话版的人鱼公主与王子的爱情故事。但宏观主题是环保。很多人的观后感是感动,但我更多的是害怕,除去这一天不到的闪恋,一些逗比搞笑的情节,美不胜收的张雨绮,我记住的是人类的邪恶和残忍。允儿的那句,“如果地球上没有一滴干净的水,没有一口干净的空气,你挣那么多钱有什么用。”人类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而一切的代价都会有后果。佛曰:“因果循环,报应不爽。”他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们生存在环境里,环境破坏了,这个苦果还是人类自己来承担。

影片接地气而不失仙气,对人性犀利的洞察和刻画、悲天悯人的情怀,立意上环保的主题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发人深省却不生硬说教;沉重的话题借以喜剧的形式表现,周星驰的电影总有一种深深的代入感,这也是周氏电影真正的魔力所在吧。

电影《美人鱼》 篇3

这个结果不是必然的,纵然是星爷这号超级收割机,三年前的《西游·降魔篇》只是收下十来亿总票房,与如今这种闭关三年杀回江湖的气势相去甚远。同样是星爷作品,《美人鱼》的成功除了星爷本身的影响力之外,还有诸多营销因素加注其中。

这三年,中国电影市场发生了什么?

虽然大家总在拖后腿,但是人均收入的逐年增长是事实,电影消费水平也有较大提升。2013年中国电影市场总票房200亿,到了2015年已经超过400亿,整体翻了个倍,各种记录也不断刷新。2015年,10亿以上票房的电影就多达7部,蛋糕在不停做大。

中国内地电影的观影年龄段悄然发生着改变,18-24岁的群体进一步扩容,25-40岁年龄段观众也大幅增加。这两个年龄段人群是网络平台购票的主力,也是社交网络口碑传播的主要发声人群,这直接带来更多的观影人次。

影院數量和银幕数量增长也是电影市场连年暴增的主要原因。据统计,过去3年间年均新增影院995家,到了《美人鱼》上映时,银幕总数已超过3万块。其中二三四线城市成了贡献票房的中坚力量。银幕数高速增长,所带来的必然结果是大家看电影的地方多了,票房自然也会有飞速的发展。

有意思的是,这几年烂片不断冒出吸走票房,导致一部口碑尚好的商业电影相比之下更容易获得票房奇迹。《捉妖记》、《大圣归来》都印证了这个结果,《美人鱼》正成为下一个受益者。

长久预热

从海选女一号到开机再到上映,《美人鱼》的预热几乎长达两年之久。不断的爆出拍摄进度和花絮,星爷在此期间也频繁出席各类演讲活动,有意提前增加曝光。在慢火之间,《美人鱼》从未离开过网民的视野,电影未映已先热。

一开一合,饥饿营销+大规模路演

除了电影市场的做大,《美人鱼》本身的团队也是蛮拼的。星爷在营销方式上较劲,却也尝到甜头。一向不怕看片的星爷这次捂住了宝箱,玩起饥饿营销。电影上映前没有大搞试片及优先场活动,甚至不做首映。试片场及首映向被视为口碑场,有替票房热身的作用,又甚少发放剧照,刻意保持神秘感,在上映前也没有影评剧透内容,给观众定下主观期望,令观众更充满期望入场,对每场戏都充满新鲜感。加上继星爷上次担任《西游·降魔篇》监制、导演及编剧后,观众期待星片三年,都期新片面世,当然先睹为快,事实证明“饥饿营销”相当成功。

玩完饥饿营销,在电影上映后,星爷又带领《美人鱼》人马先后拜访宁波、福州、郑州、大连、长春、太原、重庆、昆明、东莞等地,给当地影迷送喜添福。他更是表示,再多跑30个城市都可以,你知道星爷有多努力了吧!

持续的话题炒作

从《美人鱼》上映之日起,星女郎林允、张雨绮、票房保底协议等话题一直被网友津津乐道,而片名挂在微博热门排行榜就未下来过。可以见得在电影上映后,营销团队的炒作功夫一直在努力为电影增加热度,甚至通过不同的话题来覆盖不同的阶层人群,功底深厚。这些话题炒作本身很具内容可读性,相比一些电影的恶意炒作更能黏住受众并获得好感。

舆论煽情

来自星爷品牌价值的票房有多少,我们不得而知,若真要一较高下,华语电影市场中星爷的号召力恐怕鲜有对手。今后,他只要继续拍,观众们依然会叫好。情怀是一张永远不会打烂的牌,再伺机煽风点火,可以燎原,想想之前的六小龄童的春晚事件,再想想当下群众对周星驰的疯狂吹捧,真的好似谁都欠星爷一张电影票。

电影《美人鱼》 篇4

一、爱情真:恋爱自由, 爱情求真的恋爱观

电影《美人鱼》中, 地产大亨刘轩身边美女无数, 最后在蛇蝎美人、商界富女李若兰和单纯可爱、贫穷自然的人鱼姗姗中进行选择。刘轩与李若兰的交往带有“把爱情视为商品, 以金钱作为恋爱婚姻的杠杆”的性质:李若兰不满刘轩个性放荡不羁, 自认与之基因不同, “一个要饭的, 穿上王子的衣服, 还是要饭的”却折服于刘轩的商业能力, “你白手起家, 连填海批文都拿得到手, 跟那些混吃等死的富二代不能相提并论”, 愿为此屈尊下嫁;刘轩为保项目顺利, 获取最稳定的合作伙伴, 忍受李若兰监视控制。姗姗的出现打破两人关系的平衡, 虽然没有李若兰的妖艳外表和财权强势, 但是善良朴实、真实淳朴的姗姗却触动刘轩内心深处对本真的渴望。姗姗体现了周星驰对真爱的理解:自由、真心。首先是恋爱选择自由, 姗姗无财无权, 没有显赫家世, 甚至非人类, 与刘轩有毁家灭族的仇。刘轩与她之间的爱情打破门第、种族、仇恨的束缚, 是自由恋爱的结果;另外是真心、真诚, 与李若兰博弈式的恋爱不同, 姗姗接近刘轩虽目的不纯, 但在整个交往中却展示出真诚之心, 不仅请客吃鸡, 陪刘轩对唱纾解内心积郁, 而且拒绝支票, 保护刘轩不受同族伤害, 这也是刘轩选择姗姗的原因, “她们只是为了钱, 但你不是。我现在什么都拥有了, 但是我很孤独,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懂我, 除了你”。因此, 从怀疑、信任到倾心爱慕, 姗姗挖掘了刘轩的真实, 刘轩获得了姗姗的真爱。两人“以相互仰慕为基础, 使爱情扎根于共同的理想和事业之中, 是两性在品格、情趣、理想等方面的相互爱慕之情以及精神和感情的融合”。姗姗代表的是“超越了一切规则和界限”的现代自由选择, 情真为重的爱情恋爱观。

二、社会善:平等包容, 交往存善的交往观

“可欲之谓善。”姗姗不仅为人鱼, 同时代表刘轩内心之欲, 社会善意。刘轩身处商海, 面对的是勾心斗角、诟谇谣诼、尔虞我诈的复杂社会环境。地位、权势决定等级, 等级决定相处。为了自我保护, 刘轩戴上胡须, 伪装自我, 以嚣张掩饰单纯, 以浑身带刺规避外界伤害。影片开头郑总对他态度从嚣张跋扈、客气尊敬到恼羞成怒、肆意谩骂“你这个卑鄙无耻下流的贱货”, 前后的转变都暗示刘轩无敌却空虚、寂寞的原因, 也揭示商界间金钱之下无真情的现状。对比商人间友好表象下的争斗, 人鱼姗姗虽然以报仇、欺骗为目的, 但在交往过程中不自觉释放本真的善意。她揭开刘轩的伪装, 打开其心扉, 完成了刘轩与他人从掩饰自己的“间接交往”到敞开自己的“直接交往”的过渡。从身份上看, 姗姗代表不同性别、不同种族、不同阶层之间的平等交往。对于走在商界上层的刘轩, 她没有同其他女生一样偷媚取容, 阿谀谄媚;对于谗害同族的人类, 姗姗没有恐之避之, 恨之恶之, 而是积极融入到人类社会中, 与人友善相处。以姗姗为代表的人鱼承袭祖族对人和人鱼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即使在后来人鱼对战也无任何伤人之意。从行为上看, 姗姗身兼复仇之任, 在仇恨和包容徘徊中, 姗姗放下仇恨, 以善相对。“假如你的生命只剩下最后一分钟, 你最想干嘛”, 姗姗通过刘轩眼里的爱与善作出选择, 包容刘轩之错, 两次救其出险境, 并以爱之心感化刘轩, 使刘轩从唯利是图的奸商到散尽千金做环保。因此, 姗姗代表的是现代社会普遍缺乏的一种良性社会交往, 和谐的伦理关系。

三、生态美:尊重生命, 和谐自然的环境观

环境问题是电影《美人鱼》所探讨的终极问题, 姗姗所代表的人鱼一族与李若兰所代表的现代人之间的冲突对立象征了现代人与自然的矛盾关系。“人鱼和人类本应和平共处, 但自古以来每次人类的大型船队发现了我们都只会疯狂捕杀, 所以我们对人类也只能敬而远之, 谁知道他们越进步就越暴力, ”在经济发展, 科技进步的背景下, “文明优于自然”、“人类主宰自然”意识促使现代人对自然由原始崇拜到试图把控, 随意干预。影片展示了现代文明的成果:刘轩豪华别墅, 李若兰满身名牌, 郑总收购高科技公司生产的飞机器以及刘轩填海项目、美国的科学团队, 日本研发的最新声呐等, 以及人类干预下的海洋生态情况:青罗湾的废船、挤挤挨挨的居住环境以及实验品金鱼的爆炸, 对人鱼的围剿。为了商业利益最大化, 刘轩购买的最新声呐发射器可以驱赶甚至摧毁整片海域的生物。如果刘轩代表的是现代文明, 人鱼姗姗则反映出生态中生物的发展演变, 具有最纯净原始又现代进化的自然之美。在被人类破坏后, 人鱼从试图凭借己力改变, 到通过感召人类醒悟拯救, 不仅承认人类对生态的影响力, 同时也强调人类在生态环境下所处的位置以及肩负的责任和义务。对于生态, 人类“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 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周星驰通过人鱼之恋的后现代童话否定“一元论整体主义”, 呈现出现代社会因科技发展引起的文明侵害自然的问题, 否定了物种歧视、人类主宰自然的观念, 表达“爱是包容, 也是忍耐。它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永不休止”, 指明要“尊重生命, 和谐自然”, 像对待爱人一样去对待生态环境。

从闹剧、欢乐喜剧、到幽默戏剧、讽刺喜剧, 导演周星驰不断挖掘喜剧的深层次意义。电影《美人鱼》呈现出周星驰骨子里的癫狂和严肃, 展示了周星驰对于电影梦的执着, 对自我的坚持。一则人鱼恋的后现代童话故事, 一个颠覆传统却又承袭经典的人鱼形象, 诠释出爱的真谛、社会交往的善意以及人与自然同生共处之美。姗姗角色中所涵盖的爱情、社会与生态环境伦理意义超过原有美人鱼神话, 具备并承载了更深的普世价值。

摘要:颠覆传统美人鱼不幸、残忍的形象表征, 周星驰版《美人鱼》用喜剧的形式, 幽默诙谐的手法从爱情伦理、社会伦理、生态伦理三个维度塑造了“真、善、美”的女美人鱼姗姗形象, 体现出导演对现代社会道德伦理问题的反思, 表现其爱情求真, 交往存善、生态须美的普世价值观以及尊重生命, 和谐相处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真、善、美,《美人鱼》角色形象,伦理意义

参考文献

[1]朱贻庭.伦理学小词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4

[2]郭俊奎.习近平再用“眼睛““生命”比喻生态环境振聋发聩[OL].人民网, 2016-03-10http://www.rmzxb.com.cn/c/2016-03-10/731549.shtml[2016.3.13]

[3]雅克·蒂洛、基斯·克拉斯曼著, 程立显、刘建译.伦理学与生活[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8 (08)

[4]张德昭著.深度人文关怀, 环境伦理学的内在价值范畴研究[M].世界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 (05)

电影《美人鱼》观后感 篇5

《孩子王的内心童话》

首先个人非常期待周星驰这部《美人鱼》,不管怎样,星爷他都是目前国内最良心最负责最天马行空的具有巨大影响力的电影人前三位之一。在这个国产烂片盛行的如今,偶尔一部精良是不够的,中国需要更多像周星驰,徐克,陈可辛等这类对商业电影质量有高标准要求或像贾樟柯,娄烨,许安华等这类对文艺片有独道眼光的电影人。

再回到周星驰的电影,他个人的作品更是经过了数次转型,这也是他在华语影坛保有无限市场号召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他最初年轻时闯入市场的“插科打诨”“咸湿屎尿屁笑话”满目的式的喜剧开始(如《师兄撞鬼》《赌圣系列》《情圣》《鹿鼎记系列》等等),再从他有一定影响力,可以对电影剧本或制作进行一些干预(如《如唐伯虎点秋香》《国产淋淋漆》《大话西游》《食神》)等等,就在他“喜剧之王”在一步一步稳定的时候,他俨然慢慢将自己打造成了“悲剧之王”。

《喜剧之王》的人生经典,《少林足球》的励志人生,再到《功夫》的黑暗童话。他似乎总是走在了时代前沿,票房一步升天,当然也会有一些“质疑”,而这部分“质疑”的人显然太不了解他了,显然内心太空虚了,根本没有跟着周星驰一起成长,他们只是习惯和喜欢屎尿屁式笑话。而星爷他已经到了不惑之年,他的内心即使“童贞”,即使“幼稚”,可他哪能那般”糟蹋“自己的专业,他现在已经是一个可以掌控整个电影流程的家伙了,不再用看那些爱财如命的“老板”脸色了,他要拍真正的电影,真正有人生的电影,当然他还是保留了他一些擅长的幽默搞笑,更为了打开国际世界,打破语言幽默的.圈,用动作幽默代替了很多语言文化幽默,如《少林足球》《功夫》。

接着他主演了自己导演的最后一部电影《长江七号》,这部电影却被很多观众说,怎么这么“幼稚”,没那么好笑了。可他将这部充满父爱的电影拍成了儿童电影,并作为了自己大银幕前的最后谢幕,是有他的用意的。也许这和周星驰他个人的童年或成长有关吧,那年他47岁。

再就是他彻底“躲"在幕后所导演的《西游降魔篇》,这是一部有史以来和原著描述最为贴近的影视作品。既血腥,又暴戾,但也充满了哲学意味的大爱和小爱,大概这就是一个51岁的孩子王的内心童话。这部电影充满了佛教韵味,但又那么的让人乐,惊,怕,伤,泪,望,周星驰就是这样一个不断挑战自我的电影人。

电影《美人鱼》 篇6

一、无厘头风格的延续

经典人物的解构。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中人鱼公主的形象早已深深镌刻在国人心中,温柔美丽的形象温存着人们年少时的无数记忆,而在电影《美人鱼》中美人鱼姗姗在破旧的废船上,滑稽的走路姿势,来到与她格格不入的人类社会,为了刺杀富豪刘轩。美人鱼家族的其他同类,说着各地方言,夸张另类的动作,方言俗语与俚语的结合,在浓烈的周式电影中感受着模式化的喜剧效果。

经典电影的戏仿。美人鱼姗姗刺杀林允屡屡不成功,照搬了《国产凌凌漆》中的情节;八爪鱼的触须在料理店被生煎,模仿了《大话西游》。但是《国产凌凌漆》和《大话西游》两部影片无论从题材,故事,人物都是荒诞不经,观众因为杀手袁咏仪和菩提老祖被虐而哈哈大笑不会产生歉疚和负罪感,符合人们的心理期待。而《美人鱼》不同,美人鱼姗姗和八爪鱼都有复仇的使命,两人弄巧成拙式的被虐,这种笑声是否是单纯的生理笑声,没有思想感情的共鸣?

周星驰电影中的人物设置有两种,一种是底层小人物,他们具备普通人身上自私,贪婪,好色等诸多性格弱点,但内心深处都具备善良,正义等高尚的品格,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实现自己的英雄梦;另一种是功成名就的自大狂,然后经过人生经历的洗礼,从自我迷失中走出来。这两种人物都在经历过人生的洗礼之后完成了自我心灵的成长和升华。在《美人鱼》中两种人物都予以足够的体现,单纯善良的美人鱼姗姗遭遇了痛苦磨难,在挣扎中为生存努力;目空一切的富豪刘轩唯金钱至上,为了自己的私欲不择手段。两个人的交往接触,渐生情愫,在纯真爱情的净化下,两个人各自完成了自我灵魂的重新建构。

电影的插曲选取的是罗文和甄妮的《世间始终你好》,影片的开场音乐是根据李小龙主演的《精武门》的主题音乐改编的。一如既往的周星驰在向前辈和李小龙致敬。影片中还有大量细节都为观众带来了一次周星驰电影的回顾。比如“旺财”,“咸鱼”“鸡翅膀”这些在周星驰之前的电影中都是贯穿的笑梗。

二、理想主义的狂欢

《美人鱼》中富豪刘轩在实验室里面对李若兰说:“总要有底线吧?我们今天到底成为了什么样子?”这只有在童话里面才接受的最基本的价值观,而这也恰恰迎合了在世俗生活中处于底层的普通大众的心理幻想。周星驰在影片中像一个口无遮拦的孩子,童言无忌的吐槽着自己对这个成人世界的牢骚,巧妙的用孩童式的表达说出了那些关于人性的贪婪,把原本幼稚的如同梦呓的观点笼罩了一层独特的合法性。在一个崇尚实用主义的世俗化氛围中,一群尽力摆出势利的表情避免被当做幼稚,却浸淫在理想主义的童话中。电影通过语言显示着其喜剧性张力,同时也显示着语言的无能为力。在这样一场理想主义狂欢中,观众的哈哈大笑既是开始,也是结束。

对纯真爱情的幻想。爱情,是艺术永恒的母题,电影更不例外。电影中美人鱼姗姗和富豪刘轩跨越种族的恋情由于童话故事的铺垫和观众期待视野的构建,并没有显得突兀。美人鱼珊珊和富豪刘轩突破重重困难,享受着爱情带给两个人的美好感情,观众在炫酷的视觉特效和当红明星的营造之下,沐浴在爱情的幻想之中。这些廉价的安慰可以博得大众一时短暂的笑声,但是丝毫无助于在世俗生活中努力挣扎的我们。反而在这种理想幻想之中,越发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无力感,不免心声悲凉。

不变的大团圆结局和人文关怀。影片最后,富豪刘轩通过高科技将美人鱼姗姗送回大海,无疑满足了观众的心理期许,善恶终有报的传统价值观再一次在影片中得到彰显,完美契合了大众心态。影片通过美人鱼的故事让人们再一次相信爱情,追求爱情,在世俗话的今天,现实社会的情感荒漠中获得莫大的抚慰。富豪刘轩对李若兰置之不理,去追求美人鱼姗姗,这种柏拉图式爱情让人们浸淫在理想主义的幻想中。善恶终有报,在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之下,满足了人们对恶势力人物的发泄,对恶势力人物的结局心生快意,对美好爱情的结局让我们内心获得共鸣,这样一场理想主义狂欢让人们沉醉其中。

参考文献

[1]胡小莉,李波,吴正鹏.电影票房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1):62-67.

电影《美人鱼》 篇7

电影《美人鱼》是由周星驰导演, 明星邓超、林允等担纲主演的一部喜剧、爱情电影。该片于2016年2月8日上映, 首日票房便一举夺得2.81亿元, 成为当日票房冠军的同时, 更是强势刷新了华语电影单日票房纪录。一周之后的情人节档期, 《美人鱼》更是取得了3亿元的亮眼成绩。截至2016年2月20日, 票房成绩更是突破了24.4亿元的大关, 成功超越了2015年中国电影票房冠军《捉妖记》, 成为内地票房冠军。

周星驰电影指的是周星驰最初以“无厘头”的表演方式获得了大众的认可, 此后由周星驰主演的电影都彰显着周星驰鲜明的个人魅力, 因此由周星驰主演的电影被大众称之为 “周星驰电影”。周星驰系列电影中都有着浓厚的明星色彩、独特的表演风格以及鲜明的人物形象, 在众多的商业片中独树一帜。电影《美人鱼》做到了3D技术与内容、内容与营销的融合, 为票房的成功提供了保障。

一、解构经典

电影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 需要有一个故事文本作为基础。而经典的故事文本, 则是脍炙人口的, 绝大多数受众都耳熟能详的。用经典故事改编的电影,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让受众知晓影片讲述的主要内容, 从而加大影片的传播力。周星驰系列电影里面, 有很多内容题材都是对经典故事的解构。周星驰并没有遵循传统的故事框架, 而是在一个传统的叙事环境下, 进行大胆的故事建构, 为受众呈现一个标新立异的故事。 例如, 周星驰2013年导演的电影《西游·降魔篇》。这个故事取材于经典故事《西游记》, 然而电影的主要内容讲述的却是由文章饰演的唐僧和舒淇饰演的驱魔人段姑娘之间的爱情故事。在周星驰的电影故事之中, 原本不食人间烟火的唐僧也开始有了人的七情六欲。或许在许多受众心中对唐僧已经形成了刻板印象, 但是周星驰建构的唐僧形象却因为与传统唐僧形象大相径庭, 这种反差吸引了观众的关注, 加强了观众的记忆。

电影《美人鱼》也取材于经典故事。安徒生童话故事中, 美人鱼是世间美好、纯洁的代表, 美人鱼与王子之间的爱情故事也令人唏嘘不已。对于美人鱼的形象, 每一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想象。周星驰电影《美人鱼》中, 美人鱼依旧是清纯脱俗的形象, 而王子则是经历了一番弃恶扬善的过程, 最终才回归人性的真善美。可以说, 电影《美人鱼》建构了一个简单的故事框架——富商与美人鱼的爱情故事。在这个故事中, 周星驰加入了怀旧的香港金曲、演员搞笑夸张的表演、震撼的电影画面、环保意义等元素。从而使得《美人鱼》在春节档期这个温暖的氛围里, 成为一部满足不同层次观众观影需求的大电影。

二、粉丝经济

粉丝电影指的是借助于明星、名人本身的公众关注度进行营销的电影。它的模式是将明星或名人本身的公众注意力转移到特定的电影产品之中, 从而使得粉丝的存在感和认同感转化成票房。粉丝电影最初走入大众的视野可以追溯到2011年, 这一年由明星杨幂主演的低成本电影《孤岛惊魂》因明星的号召力引发粉丝的观影热潮, 该片一举夺得9000多万元的票房。此后, 粉丝电影《小时代》、《后会无期》等相继问世, 也都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由粉丝电影带来的系列经营创收都可以称为“粉丝经济”。

电影《美人鱼》在票房上取得的成功, 就是做到了把观众的注意力转化为票房收入这一点。导演周星驰早已是一个文化符号, 周星驰拥有固定的粉丝群体, 受众对于周星驰电影有着超高的期待。其次, 电影《美人鱼》的几大主演也都拥有着超强的粉丝群体。主演之一的邓超近年来凭借综艺节目、 出演影视剧收获了大量粉丝。邓超在新浪微博上发表的与《美人鱼》相关的信息, 其转发、评论量数以万计。《美人鱼》成功地将粉丝对于电影的关注度变现, 转化成了经济效益。

三、情怀营销

电影票房的成功, 一方面与影片内容有关, 另一方面与影片的宣传、营销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新颖的宣传方式能吸引受众的目光, 增强影片的关注。电影《美人鱼》票房的成功, 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情怀营销。在商业发达的当代社会, 情感愈发显得有魅力。2015年国庆档期, 国产片《港囧》、《夏洛特烦恼》主打怀旧的情怀, 成功引发受众对于影片的关注。以情感人、以情动人, 当影片传递某种情怀的时候, 会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自我情感的介入将带动观众主动观影。

电影《美人鱼》在情怀营销上面可谓花费了一番功夫。 围绕周星驰电影这个品牌, 营造出了浓浓的观影情怀。这种情怀是对于周氏喜剧的怀念, 也是对曾经观影岁月的追忆。于是乎, 在《美人鱼》上映前期, 关于“还星爷一张电影票”的话题成功点燃了观众的观影热情。观众凭着自己的意愿, 自发地观看电影、自发地讨论电影, 当电影口碑积累到一定的程度, 口碑营销又会进一步增加电影票房。

摘要:周星驰电影《美人鱼》登顶内地票房冠军, 引发了学界、业界人士的热议。《美人鱼》秉承周星驰电影明星色彩浓厚化、表演风格独特化、人物形象草根化的特点, 做到了解构经典、粉丝经济、情怀营销, 从而取得了票房上的成功。

关键词:周星驰,周星驰电影,《美人鱼》

参考文献

[1]2016年首月电影票房收入近40亿元小镇青年是票房主力[DB/OL].搜狐网, http://mt.sohu.com/20160203/n436712719.shtml, 2016-2-3.

[2]观众撑起36亿春节档票房“小镇青年”贡献显著[DB/OL].网易财经, http://money.163.com/16/0216/01/BFTKM3G500253B0H.html, 2016-2-16.

电影《美人鱼》 篇8

关键词:后现代电影,周星驰,电影文本,美人鱼

随着后现代文化浪潮的起落, 2016年的开年巨制——《美人鱼》, 成功地把周氏的电影再次捧上了宝座, 大年初一成就了那条可人的“美人鱼”。关于周氏电影的脉络已经被诸多电影理论家分析透彻, 然而在不同的关注视域下, 也衍生出了周氏电影“喜剧本色”之外的一些东西。

电影《美人鱼》选择在大年初一这一贺岁档期上映, 并且集合了邓超、罗志祥、张雨绮等一线明星, 将爱情故事与环保这两大主题相结合。巧妙的“人鱼编码”使该电影脱离周氏电影的喜剧内核, 把一出人鱼间的情感上升为爱情的结晶, 在原有的艺术空间中再次打破了民间传闻的诸多约束, 颠覆性地把故事的框架放置于梦幻与现实之间。在《西游降魔篇》中, 周星驰便把电影的镜头直接放到了古典文学故事中, 以自己细腻的视角进行改编, 使得《西游降魔篇》最终以2.15亿美元的票房, 成为当年全球最卖座的华语电影。

从1996年执导《食神》开始, 周星驰接连执导并参演了《喜剧之王》、《少林足球》、《功夫》、《长江7号》、《西游·降魔篇》等卖座喜剧电影。周星驰“无厘头”式的电影风格可谓极尽后现代平面化影像文本的特质, 将影片的内涵不做作、毫无遮拦地呈现了出来。不能说是周氏电影摒弃了原有的风格特征, 而应当看到周氏电影自始而来的时空模糊、消融的创作观念。贴近生活的《美人鱼》形象塑造让影片摆脱了梦幻式电影人物干瘪、夸张的人物形象桎梏, 将人鱼间的情感升温发酵, 把“美人鱼”打造成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角色。这一点是周氏电影对于后现代语境的一种思考, 体现出了周氏电影梦幻与真实间转换的巧妙与自然。

电影学的理论研究者陈晓云认为:“电影本身, 作为一种后现代文化的主要传播媒介, 在本质上具有无穷的机械复制特点。”周氏电影可以说集齐各种元素于一身, 如精致的镜头、典型的人物、酷炫的特技等。周氏电影把“真爱无敌”作为电影的重要元素来排兵布阵, 营造感情线。在电影工业产业化的当下, 周氏电影似乎更懂得电影元素布局的美感所带来的票房效益。从当年名噪一时的《功夫》到《西游降魔篇》, 再到今天的《美人鱼》, 其电影在创作之中稳稳地把控着一杆秤, 单纯的机械复制、拼接已经难以满足周氏电影的需要, 而是需要通过设计各种讨巧之至的桥段、加大特效制作力度等形式, 巧妙地“自己复制自己”, 在原有风格的基础上进行复制、拼贴, 形成新的电影风格特色, 打造周氏电影的特有情怀。影片中人物形象也从早期周氏电影中寻觅得几分相似, 林允像《喜剧之王》、《少林足球》、《功夫》里周星驰演过的一系列主角一样, 是个怀揣远大梦想却又四处碰壁的小人物, “小人物”的形象塑造也使得周氏电影多了几分贾樟柯式现实电影的生活写照, 满足受众审美的同时, 让受众直接看到电影主题的表达。“周星驰”这三个字实则已经演变成了一代人回忆的符号, 质化成了一种时代气息的象征。其中不乏许多老票友是抱着战战兢兢的心态去的, 生怕新片不满意就直接把脑海中的至尊宝、唐伯虎等形象彻底毁掉了, 有时代回忆的电影, 就算去掉电影内容本身, 也还是有票房反响的。然而周氏电影除了带给我们回忆以外, 仍然把电影形象一一塑造出来了, 令观众惊叹这个充满个性思维的老男人制作出了如此精致的作品。

在梦幻与现实间游走的周氏电影也不是没有遗憾, 周氏电影中经常出现笑点拼凑带来的观影尴尬, 甚至把为博眼球、为笑而笑当成了目的。例如, 《美人鱼》开场博物馆戏的笑果自然是水土不服, 高潮段落的展开也让人意犹未尽。单纯地为笑点而笑点就丧失了电影故事的趣味性, 使电影沦为了空洞、滑稽的层次作品。诚然, 受当下后现代文化思潮的影响, 让人发笑的喜剧电影也越来越难做, 甚至周氏电影可能还患上了“情怀癌”的病症, 单论《美人鱼》, 拿掉周氏电影的情怀, 观众可能就会觉得电影不免存在空洞感。

周氏电影在现实与梦幻之间的游走, 恰如其分地向人们展示了其在后现代语境下电影制作的手法与特色, 影片对电影叙事陈规、惯例的破坏, 对主流电影造成太多的颠覆, 使得周氏电影“一枝独秀”, 也成功地摆脱了当下喜剧电影的枷锁。然而我们仍然要看到, 对于电影艺术本身来说, 当下仍然是“内容为王”的电影时代, 观众以“情怀”来解读周氏电影未尝不可, 然而更重要的是, 文艺发展与批评绝不能让“情怀”变成“情怀癌”。苏联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塔可夫斯基认为:“让一个人置身于变幻无穷的环境中, 让他与数不尽的或远或近的人物错身而过, 让他与整个世界发生关系:这就是电影的意义。”而电影批评的意义即在于理性与担当的作为。

参考文献

[1]陈晓云.电影学导论[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3:333.

[2]李琳, 李晓君.周星驰电影角色陌生化分析[J].电影文学, 2011 (24) :52-53.

[3]肖震山.周星驰电影的功夫想象与大众的白日梦[J].齐鲁艺苑, 2009 (04) :41-43.

电影《美人鱼》 篇9

关键词:再现意义,多模态,电影海报

一、引言

电影海报作为宣传电影、刺激票房的重要手段之一, 是包含图像、文字、色彩等多种符号系统的多模态语篇。社会符号学理论将多种非语言符号系统纳入语篇分析的研究范围, 为全面解读多模态语篇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从社会符号学角度, 深入解析了《美国美人》电影海报的再现意义, 并强调了象征过程在该海报主题表达中的重要作用。

二、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

1.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

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突破了话语单一文本模式的局限, 将图像、声音以及动画等多种符号系统运用到语言系统中, 促成了语篇形式的多模态化。由韩礼德 (Halliday…1978) 创立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强调语言是一种社会符号和意义潜式, 为多模态语篇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20世纪90年代多模态语篇分析理论兴起于西方, 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是克瑞斯和勒文, 他们将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运用于图像分析, 并比照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三大元功能, 即概念功能 (ideational…function) 、人际功能 (interpersonal function) 和语篇功能 (textual…function) , 提出了第一个系统全面的视觉语法框架 (grammar…of…visual…design) , 从再现意义 (representational…meaning) 、互动意义 (interactive meaning) 和构图意义 (compositional…meaning) 三个层面全方位讨论图像的意义表达方式 (Kress…&…van…Leeuwen…1990) 。

2. 再现意义

克瑞斯和勒文认为图像的再现意义不仅是指图像内的符号系统呈现人物、事物以及地点环境的方式, 还包括被呈现对象之间超越图像本身而存在于文化语境中的关系。再现意义通常通过叙述过程 (narrative…process) 和概念过程 (conceptual process) 两种途径实现。

叙述过程的标志是矢量的存在, 它反映了行为和事件的发生、变化的过程以及瞬时的空间布置。叙述过程的研究必须从矢量的判断开始。根据矢量的类型, 叙述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次过程, 即行动过程 (action…process) 、反应过程 (reaction process) 和思想语言过程 (mental…&speech…process) 。行动过程中的矢量指图像中显著的斜线或对角线, 它可以由动作过程形成, 也可以由事物本身构成;反应过程中的矢量是指目光或类似目光的交流;而思想语言过程中的矢量特指通过思想泡 (thought…balloon) 或对话泡 (dialogue…balloon) 建立的人、物与他们的内心活动或语言之间的联系。

概念过程中不存在矢量, 并且不受时间因素的影响而在结构和意义上更具有稳定性和普遍性。根据图像在构图和意义表达上的特点, 概念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次过程, 分别是分类过程 (classificational…process) 、分析过程 (analytical…process) 和象征过程 (symbolic…process) 。其中, 象征过程最抽象, 它强调图像中的视觉要素通过象征来表达超越图像本身的文化意义。象征过程涉及本体 (carrier) 和象征体 (attribute) , 只有本体存在的象征过程成为隐含象征过程。本体和象征体在图像中具有以下特点:首先, 他们都是整个图像中较为显著的视觉要素, 比如被置于前景或拥有鲜明的线条或颜色;其次, 他们常被动作所指, 而这些动作的目的仅仅是向读者明示象征体;再次, 他们常常在整个画面中显得非常突兀;最后, 他们通常具有明确的象征意义 (Kress…&…van…Leeuwen…1996) 。

三、《美国美人》海报的再现意义

1. 叙述过程

在这幅海报中, 正下方的玫瑰本身呈现的斜线就构成了最明显的矢量。这一矢量不涉及动作过程, 不存在施动者 (actor) 和受动者 (goal) , 这样的矢量被称之为非交流的 (nontransactional) , 相当于语言中的不及物动词。玫瑰这一矢量强调的是玫瑰本身, 意味着它是整个海报主题表达的重要渠道。此外, 设计者还特意将玫瑰放在前景的位置, 并使其花瓣的鲜红色以及花茎的翠绿色成为了海报色彩中的唯一亮点, 与背景形成强烈的对比, 这些设计都是为了强调玫瑰这一意象, 也是辅助海报概念过程的表达。

2. 概念过程

这幅海报在构图上不存在特别的结构, 它的成功之处在于充分地利用了象征过程表达海报的主题和文化内涵。海报的背景是一个平坦光滑的腹部特写, 腹部上有一只纤细的手轻抚着一支尚未绽放的玫瑰。读者通过观察可以推断出海报中的腹部和手应该属于一个年轻的女性, 在某种程度上, 我们可以认为她正是电影名中的“美人” (Beauty) 。这位“美人”和通过手的姿势指示给读者的玫瑰就构成了海报中明确的象征过程, 前者是本体, 后者是象征体:玫瑰含苞待放的状态象征着女性的青春活力, 而它摄人心魄的鲜红色象征着女性的性感和吸引力。此外, 谚语到, 每一朵玫瑰都是有刺的。带刺的玫瑰象征着对美人的向往和爱恋是伴随着伤痛的。

更值得注意的是, 海报中还存在隐含象征过程, 其中玫瑰就是本体。首先, 电影名“American…Beauty”的理解不能局限于中文翻译“美国美人”。电影名中的“American”提示了故事的发生地点和文化背景, 而“Beauty”…泛指所有美丽的东西, 设计者特意将这一单词用黑体字加以突出, 就是在形式上强调了电影的主题;其次, “American…Beauty”本来就指一种美丽异常却花期很短的玫瑰, 这与海报中玫瑰形象的出现非常吻合。因此, 玫瑰的隐含象征意义是看上去激情美丽却注定是一场空的“美国梦” (American…dream) ——对金钱和名誉的贪婪最终导致人的死亡。作为好莱坞的经典影片之一, 《美国美人》描述了美国郊区中产阶级生活的沉闷窒息, 用黑色幽默的方式揭露了当代美国浮华表面下的社会本质。中心人物莱斯特的经历也正是“美国梦”的写照:他因为女儿漂亮同学的出现而产生了改变生活的愿望, 但在一系列自我解放的抗争之后, 还是被一枪打死。

此外, 海报的宣传语“…look…closer” (近一点看) 被放置在电影名旁边显著的位置上, 其实也是提示读者不要停留在海报的表面信息的阅读, 而要深入分析海报中视觉要素的象征意义。当然, “近一点看”也是暗示电影不是讲述一个美艳的故事, 而旨在揭露美好表面下的残酷现实。

四、结语

本文从叙述过程和概念过程两个方面解析了《美国美人》电影海报的再现意义, 揭示了象征过程在海报主题表达中的重要作用。同时, 也证明了电影海报作为多模态语篇, 其再现意义的解读必须要从矢量的辨析和海报构图特点入手。

附录:

[1]《美国美人》电影海报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A.K.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M].London:Edward Arnold, 1978

[2]Halliday, M.A.K. (1985/1994)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London:Edward Arnold.

[3]Kress, G.&van Leeuwen, T. (1990) .Reading images.Geelong:Daekin UP.

[4]Kress, G.&van Leeuwen, T. (1996) .Reading images: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M].London:Routledge.

上一篇:净化脱硫下一篇:中央空调机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