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孝观念

2024-08-25

传统孝观念(精选三篇)

传统孝观念 篇1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生成的基础, 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数千年以来, 无论身份地位的差别, 中国人都深深地受到以孔子为代表, 以“孝”为核心的儒家礼教的熏陶和影响, 而以孝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文化构成了中华文化的主体部分。黑格尔曾说:“中国纯粹建立在这一道德的结合上, 国家的特征便是客观的家庭孝敬。”[1]

以孝的伦理观念为根基的孝文化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方方面面, 以至于我国很早就有“以孝治天下”及“百善孝为先”的说法。孝文化在政治及社会中的影响是如此之大, 以至于有人说:“自三千五百年前之古代以迄今日……孝道实为中国人的国民道德, 如有一言攻击孝道, 那即将成为战斗信号。中国国民将举国一致为复仇而奋起, 手执干戈, 虽妇嬬亦将为此项战斗而牺牲其生命。”[2]

孝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值得继承并发扬光大。对此, 毛泽东曾说:“我们还要提倡父慈子孝……我们主张家庭和睦, 父慈子孝, 兄爱弟敬, 双方互相靠拢, 和和气气过光景。”

二、孝文化在当今学生中的断层

如今社会, 生活方式急速改变,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 在广大学生中孝文化出现了严重断层。

(一) 许多学生对传统孝文化的内容一无所知。

在新的生存环境中, 旧有的孝道文化中的许多东西荡然无存。

如“身体发肤, 受之父母, 不敢毁伤”这个观念基本上不再存在, 不仅如些, 许多年轻人还把头发搞得奇形怪状, 完全没有古人所讲的对发肤的敬意, 没有意识到这是孝文化的重要标志而大加推崇。

又如, 在如今社会中“父母在, 不远游”这个信条也由于社会的发展、交通的发达和求职的需要等原因被许多人抛弃。父母想念孩子、担心孩子, 打电话过去, 却以“我现在很忙”推脱, 可怜天下父母心。

再如, 按传统孝文化要求, 父母死后子女要辞掉工作, 在父母墓旁守丧三年, 这个习俗很多人不知道, 也不再为人们实行。不要说守孝三年, 就连戴三周小小的“孝章”, 表达对父母的敬意和思念, 有些人都觉得影响美观而不戴。

(二) 在如何对父母尽孝的问题上, 许多学生的理解往往比较肤浅。

随着近代以来中国政治由伦理政治向民主政治转变, 孝文化被视为封建专制制度的护身符而受到激烈的批判。在严厉的批判运动冲击下, 孝文化地位在人们心目中大大降低, 在学校教育中儒家伦理思想受到极大的忽视甚至蔑视。这种情况导致传统孝道文化传承中的断层。孝文化一度在荒芜中靠着历史的惯性而运行着。

在学校教育中, 当问起学生如何对父母尽孝, 以及是否为父母尽过孝道时, 许多学生回答不上来或者回答得比较肤浅。许多学生对孝的认识仅仅理解为“‘听话’、‘从命’, 以及长大以后, 给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饭”罢了。[3]

(三) 许多学生不仅对孝的观念一无所知, 而且变成家里的“小皇帝”。

在否定传统孝文化的缺点的同时, 人们往往忽视孝文化的合理内涵, 使孝文化的养老本位受到极大的破坏, 孝文化中的优良传统得不到很好的继承。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子女与父母关系的恶化甚至颠倒, 特别是现在许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 不少家长对孩子娇生惯养, 视为家里的“小皇帝”。这样, 传统伦理社会中的与孝道有关的“父为子纲”, “君父”、“子民”的关系在家庭中便有了奇妙的转变, 随之出现了不少任性、刁蛮、缺乏生活自主能力、严重依赖父母的子女, 许多子女不知道遵守孝道, 感恩父母, 有的成年之后仍不自立, 成了“啃老”一族。甚至在家庭关系中出现了许多极为不和谐的镜头, 有的子女连赡养父母最基本的义务都不愿意尽到。

三、在德育工作中要积极培养学生孝的观念

学校教育中孝文化的缺失, 非常不利于传统孝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孝文化的断层与错位是学校教育的一大缺失, 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必须积极培养学生“孝”的观念。因为孝文化仍处于一个比较重要的社会地位。

(一) 孝文化的推广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家和万事兴”, 我国古代也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说法。在学校德育教育中推行“孝”文化, 培养学生孝的观念, 促进他们学会善待父母、回报父母, 有利于家庭关系的和谐, 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二) 教化的推广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社会上出现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潮。这些思潮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 对其心理健康非常不利。如有些学生在学校比吃比穿, 不把学习放在中心位置, 形成好逸恶劳的不良风气。在这种情况下, 加强孝文化教育, 让学生体谅父母在家的辛苦劳动是非常重要的。孝文化的推行可以让学生有一种感恩意识, 向父母期待的方向发展, 形成一种健康的心理。

(三) 教化的推广有利于学校管理。

在现实社会中, 许多学校的管理者都有一个共同的感慨, 即学生的管理工作越来越难做。一方面, 学生出现了与“八荣八耻”严重违背的情况。一些学生沉迷于不良社会风气之中, 经常旷课。另一方面, 学校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许多学生对管理者的批评劝告置若罔闻, 我行我素, 经常出现顶撞老师, 不服从学校管理的不良行为。而学校却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来警诫学生的行为, 甚至许多学生连家长也管不住。在这种情况下推行孝文化教育, 让学生养成尊敬师长、好好学习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四) 教化的推广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及前途。

孝文化在中国历史悠久, 根深蒂固。传统孝文化中的许多习惯, 如避讳及守三年丧中的部分习俗在民间仍然延续着, 而“万恶淫为首, 百善孝为先”、“忠臣孝子人人敬”等名言也仍然耳熟能详。在经济生活中, 许多企业, 特别是东方社会的许多企业, 仍然有着深厚的孝文化色彩, 从要求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出发, 鼓励员工对父母孝顺, 认为孝敬父母的员工才会对企业忠诚。在这种情况下, 推行孝文化,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德]黑格尔.历史哲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0:232.

[2]王长坤.先秦儒家孝道文化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 2007:1.

中日孝观念之比较 篇2

中日孝观念之比较

中国的儒家伦理曾对日本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但由于地缘文化,制度文化,宗教文化的.差异,因而在选择取舍、吸收融合的过程中,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另外,孝道观念应该是与时俱进的,应有本质上的新诠释.

作 者:王勤 Wang-Qin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日语系,河南,新乡,453007刊 名: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YUNYANG TEACHERS COLLEGE年,卷(期):26(1)分类号:G04关键词:“孝” 儒家文化 封建统治 与时俱进

孝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篇3

都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孝字在古代人的理解是:作为儿子女儿都有义务和责任去孝敬自己的父母。所以在创字的时候,孝下面是一个“子”字,而“子”在古代意义是“儿子和女儿”。这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都说百善孝为先,成人要从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去看望父母并孝敬他们。而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给父母倒一杯水,给父母洗一次脚,帮父亲干劳活,帮母亲做家务,为父亲粗糙的大手省点时间休息,让母亲日日担心的心放放松,这些是我理解的少儿善孝了。

当你每天懒洋洋的起床吃早餐,你会想到是谁叫你起床,早餐怎么来的?当你离开父母,踏入学校的时候,是谁每日说“在学校玩得开心哦,注意安全,听老师的话”。当你睡得不亦乐乎的时候,曾想过被子怎么会盖在身上。这些都是你的父母一点点的爱,而你渐渐长大之时,该为他们做一些你力所能及的事。请给他们关心和爱。

曾经有一个公益广告,由Family组成,F为Father父亲,m为Mother母亲,而中间的a则是儿女吧,在父亲母亲的关怀下,我们渐渐长大,学会孝敬他们了。

上一篇:应急物流系统的建立下一篇:网络分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