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画

2024-08-10

中国动画(精选十篇)

中国动画 篇1

一、中国动画发展史记

中国的动画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代, 即黄金时代 (1926——1966) 、白银时代 (1976-1990) 、黑铁时代 (1990年——2002年) 、迷茫时代 (2002年——现在) 。

黄金时代 (1926—1966) 的中国动画虽然技术没有那么先进, 数量不多、品种也并不丰富, 但是一定是中国动画最好的时代, 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时代, 也是在世界动画史上留下深深印记的时代。这个时代中国动画的代表人物非万氏兄弟莫属, 1926年中国的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以及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便是出自他们之手。而他们在1941年制作的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更是深深地震撼了世界。

紧随黄金时代之后的是中国动画发展的白银时代 (1976-1990) , 在这个时期种下了一个动画概念, 成了日后动画发展的镣铐和束缚, 即动画应该注重教育目的和写实主义, 发展到日后动画便被视为专门针对儿童的具有教育意义的课外教材。这个时期及其早前拍摄的动画片《放学以后》《小号手》《小八路》等动画作品更是奠定了说教意味的发展基调, 但是这个时期的动画还是不乏优秀作品的, 例如《哪吒闹海》《三个和尚》《九色鹿》等优秀作品, 电视动画片也在这个时期开始有了发展, 出现了《阿凡提的故事》《黑猫警长》《邋遢大王奇遇记》等至今仍然广受欢迎的优秀动画片。

中国动画发展的黑铁时代 (1990年——2002年) 这一时期的中国动画结束了闭门造车的时代, 开始接触国际的新技术, 尝试数字生产的手段;而且从1995年开始中国动画片跟随改革开放的大潮不再采用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政策, 正式投入市场化的生产。市场化的动画制作, 在竞争的压力下本来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发展契机, 但是却因为受制于制作观念的局限, 这一时期的中国动画反而开始走向了固步自封的下坡路。

最后便是中国动画当前正在经历的时期迷茫时代 (2002年——现在) 。在日本、美国动画纷纷涌入中国之后, 中国市场被外来动画占据的问题早已经引起了中国动画制作人的注意, 只是要改变那根深蒂固的观念实在不是轻而易举之事, 而身为文化大国, 拥有几千年历史传统的文明古国面对动画这一现代社会的产物经历过短暂的繁荣期后到底应何去何从, 也许我们可以看一下身为动画大国的美国和日本是怎样制作可以风靡全球的动画的。

二、中国动画出路何在

纵观中国动画的发展历程, 我们的动画也并不是一直都是默默无闻的, 反而是在动画出现的最初阶段有过一段辉煌灿烂的成就, 只是在后来的发展之路上渐渐落入了教条化的窠臼, 束缚了自身的发展道路才会造成今天的尴尬困境。下面我们将通过探讨日美动画中的成功之处为中国动画提出一些发展建议。

(一) 观念的转变

首先是观念的改变。中国曾于1998年拍摄了一部具有开创性的动画电影《宝莲灯》。可以说是开创了无数个第一的中国商业动画电影的先河, 三维动画的先进技术, 优良的音乐制作, 充满趣味性的故事情节, 相比同时期的动画电影, 可以称作是一部制作精良的大片, 虽然相比随后1999年美国拍摄的《花木兰》仍是摆脱不了人物性格平面化, 说教意味较浓、人物刻画粗线条等毛病, 但是从这部动画片中仍然能看出中国动画人希望发展中画的诚心和野心, 只可惜一部《宝莲灯》后, 中国动画电影又继续陷入了一段长时间的沉寂。

时至今日为止, 中国的动画观念仍然没有走出早年的动画是专门拍给儿童看的, 动画片应该寓教于乐的传统观念。例如现在最热的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 不可否认在小朋友中它确实是一部很成功的, 很受欢迎的动画片, 而且其每年迎合生肖主题制作的贺岁档电影也有其突破之处, 但它仍然只是针对儿童和幼童的动画作品。所以要使中国动画获得发展, 首先得在观念上进行翻天覆地的变革, 只有改变动画是给小孩子看的传统观念, 改变动画寓教于乐的僵化模式, 中国动画才有希望获取生命力, 迎来它的崭新明天。

(二) 类型化动画的制作

“类型”是影视作品在商业市场中获得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近两年在中国电影圈也开始有了类型片制作的尝试, 例如《全城热恋》、《全球热恋》系列, 《北京遇上西雅图》等, 均获取了亮眼的成绩。在动画领域, 类型片制作最成功的算是日本了。日本的动画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类:

一是魔法类的动画, 其最具代表性的非宫崎骏的《千与千寻》莫属, 在国际上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更是在第七十五届奥斯卡上勇夺桂冠。

二是家庭生活类的动画作品, 此类动画作品的代表作为《樱桃小丸子》《蜡笔小新》等、此种动画主要是从生活的细节入手, 以生活的温馨细节, 以及不经意的幽默温暖取胜。

三是体育题材类的动画。因为体育竞技的种类多样性在根本基础上保证了材料的丰富。例如篮球、足球、棒球、乒乓球、网球、高尔夫球、台球等都曾被运用到动画的创作中。例如广受欢迎的《灌篮高手》《网球王子》《足球小将》等都是体育题材类的优秀动画。而在这些动画中, 也不是只有体育而已, 爱情、亲情、友情等各种感情副线的加入, 以及主角们在追逐梦想过程中遇到的挫折以及永不言弃的奋斗精神也是这些动画中熠熠生辉的闪光点, 这就更进一步扩大了此类动画的受众群。

四是言情类动画。此种动画在日本可谓是良莠不齐, 有很多并不健康的畸形恋爱, 但是其中的优秀作品例如《秒速五厘米》《恶作剧之吻》等清新可人的校园爱情还是值得认可的。

五是机器人动画。机器人动画的出现可以说是人类想象世界的新高峰。机器人动画帮助人类克服了肉体本身的局限性, 满足了人类无所不能的幻想。从人形机器人到巨型机器人, 再到可变形的智能机器人;从主角性格平面到亦正亦邪, 甚至上升到对人性的探索;从单打独斗到团队协作, 日本机器人动画也有一个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

(三) 文化元素在动画中的运用

1.纵向分析中国黄金、白银时期文化元素的运用

分析中国黄金时期和白银时期的动画, 是极具艺术性和中国特色的。例如具有开创意义的《铁扇公主》和《大闹天宫》吸取了戏剧造型的艺术, 展现了浓郁的中国特色, 给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骄傲的将军》作为动画电影“中国学派”的开山之作, 借用京剧的诸多元素, 大气的色彩和流畅的造型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牧笛》《小蝌蚪找妈妈》等水墨动画更是让世界叹为观止, 此类动画中淡雅、深远的动画风情是日本曾来拜师学艺都无法掌握的中国艺术精髓;还有经典的剪纸动画《猪八戒吃西瓜》《渔童》《人参娃娃》等以年画为创作概念, 至今看来仍然是栩栩如生。

除了水墨、戏剧、年画等经典文化元素的使用外, 这些动画还有一大特色就是大多取材自中国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以及文学名著。相比黄金时期和白银时期的动画, 中国动画中也有大量取材自传统文化的故事, 并且还增加了取材自成语故事、思想著作、名人故事的动画片。例如《自古英雄出少年》《快乐论语》《新三字经》等。看似种类丰富, 但是相比黄金时代和白银时代的动画总觉得不仅没有突破好创新, 而且总觉得少了些什么。艺术上, 早期的中国动画都以制作精良, 画面优美著称, 相比那些动画, 这些动画片大多显得粗制滥造, 虽然其中也不乏精品之作例如《西游记》和《哪吒传奇》。还有就是这些动画片对于传统文化元素只不过是生搬硬套, 具有极强的说教性, 缺乏趣味性, 甚至有的动画连儿童观众都无法吸引, 就更不用说青少年观众及成人观众了。

2.横向分析日美动画中文化元素的运用

1998年美国迪斯尼将中国古代经典故事《花木兰》成功改编成了美国版的动画电影, 巧妙地将现实的立意与富于神秘色彩的东方经典传说相结合, 不同文化、不同年龄观众群体的普遍接受, 在全球范围获得巨大成功。拍摄《花木兰》的时候, 为了使影片突出鲜明的东方风情, 公司特意指派出一组创作人员在中国大陆进行实地考察和研究, 收集了大量的资料。此外, 几百名迪斯尼画师融入了中国画的画风和艺术手法, 工笔水墨相间, 画面柔美, 颇具东方韵味。

《花木兰》以及《功夫熊猫》在进入中国市场时, 都曾给电影界人士当头棒喝。这种棒喝使我们开始反思。为什么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资源可以被人家运用得风生水起, 在我们自己的手上却得不到其价值的彰显呢?

分析上述两个文本, 不难发现这两部影片的成功之处就在于, 不仅通过借鉴中国民间传说或具有中国特色的人物形象来丰富电影的题材, 并且结合时下的潮流文化, 融入鲜明的美国精神和美式幽默, 创作出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体验的电影, 在借鉴外国文化时也不失自己的特色。当然除此之外, 精细的制作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日本动画中, 不同的动画类型中都会运用到不同的文化元素, 这就充分保证了日本动画的丰富性。例如早年风靡, 而如今依然深受欢迎的《圣斗士星矢》便是取材自古希腊神话, 运用关于希腊众神以及星座的传说, 穿上华丽的战斗、爱情、友情、魔力等因素, 形成一个庞杂但有序的系统。除了这些神话传说的运用外, 日本动画还将触角伸向了印度佛教的领域, 例如《圣传》《天空传记》等广受欢迎的动画作品。日本动画除了擅长运用国外的文化元素外, 对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元素也加以了充分使用, 例如前面所提到的《千与千寻》, 还有《地狱少女》《百鬼夜行》《幽灵公主》《犬夜叉》等都是以日本本土的精灵鬼怪题材为主, 要么把故事时间设定在古老时期, 要么设定在现代时期再融入精灵鬼怪的传说, 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总是能带给观众不同的感受和惊喜, 这也就是日本的动画总能保持勃勃生机的魅力所在。

纵向与中国自身黄金、白银时期制作的动画进行对比后;再横向与这些美国、日本动画进行对比, 中国现代动画的问题就更突出了, 制作粗糙、缺乏创意、题材单一、受众片面等都是中国动画的严重问题。

(四) 对外输出模式的改进

日本动画的成功之处, 还在于其独特的海外输出模式。善于模仿的日本民族将东西方文化特质与审美艺术巧妙的结合在了一起, 融入了作品之中, 日本动漫人物造型追求商业化, 这也给其作品的海外营销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不得不提的是在海外输出有重大贡献的宫崎骏, 有他制作的电影《千与千寻》《哈尔的移动城堡》等作品打开了漫画输出的一条新的道路——剧场版动漫。日本动漫作品的另外一个特色就是长篇, 这种模式已经被韩国成功的运用到现在出口海外的影视作品上了, 可见作品的长度对其收益的影响还是十分大的, 我们比较熟悉的《龙珠》系列, 《美少女战士》等都体现了这一特色。漫画周期所带来的利益不仅仅局限于作品本身, 他还可以促进周边衍生商品的商业化进程。

综合以上观点可以得出日本漫画的输出模式是非官方性质的产业整体输出。日本动画的这种“图书杂志出版+电视播放+衍生产品的制造=滚动发展模式”是庞大的文化生产群, 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输出模式。输出方向主要以文化相似为基础的亚洲为重点。欧美地区英语语言和文化的相异还是受到了一些限制。输出内容主要以虚拟性和多样性满足受众需求, 提供无线的想象空间, 多种多样的解读。可以看到的除了出口所能带来的相应的经济效益之外, 作品的价值也可以体现在强大的国际影响力上。这种影响力为日本漫画业在世界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并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迪斯尼动画论文 中国风动画论文 篇2

《花木兰》之迪斯尼动画的中国风

摘要:迪士尼动画《花木兰》讲述了中国古代一位女英雄花木兰,为抵抗侵略,代父从军击败北方入侵民族闻名天下。代替年迈的父亲从军出征,奋勇作战保卫国家的故事。该片无论从故事设计、人物表现力、场景动画和视觉特效等方面,迪斯尼动画都结合中国风,在影视动画历史上进行了一次开拓性创新。

关键词:中国风 动画 表现力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这是家喻户晓的《木兰辞》中的开篇,讲述了中国古代一位女英雄花木兰,为抵抗侵略,代父从军击败北方入侵民族闻名天下。代替年迈的父亲从军出征,奋勇作战保卫国家的故事。故事充满了亲情、正义感、善良、勇敢和坚强。据了解,迪斯尼拍摄花木兰正是想吸取中国文化并向世界介绍中国文明,帮助世界增进对中国的了解。为了使花木兰拍摄的既有迪斯尼风格又有中国风格,迪斯尼对这部影片下了很大的功夫。花木兰中的中国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公司重建了一个强大动画片场和制作工作室,多次派遣专家小组深入中国内地进行调查和取景,力求尽量还原中国古代故事的风貌和轨迹,而配乐大师杰瑞·戈德史密斯则亲自为本片担任原声配乐,大量运用于电影中的民族乐器让国人甚感亲切。成龙和李玟两大华人

巨星更被重金聘请担任配音和中文主题歌曲的演唱,无形中使本片在华人地区的影响力进一步加强。通过一系列精心铺排和超过五年时间的准备工作,《花木兰》一炮打红。

二、对影片的脚本、情景、造型进行了反复研究,以保持中国的特点和原着原有的精神。譬如,像花木兰并不是一个绝世美女,她相貌平平却拥有少女的娇羞和柔美还拥有战士的刚毅。影片又利用迪斯尼的构想,处处穿插着笑料,特别又增加了花家列祖列宗派去保护木兰的木须龙。最后当中国皇帝赐宝剑于木兰时,木兰只是一心想回到家中与父亲相聚,刻画木兰虽然从军成为了女英雄,但真真正正的意义还是为了家中的父亲,亲情的意味十足。她是集中华民族美德于一身的传奇式女英雄。花木兰英姿飒爽的形象彻底把西方观众征服了,人们在赞叹木兰为国尽忠、为父尽孝、珍爱姐弟、热爱家园的同时,也深深地热爱上了这个刚柔相济、一往无前的坚强的中华女子。

三、本片画面如中国山水画般的柔美,许多场景的背景就像一幅幅的中国泼墨山水画,简洁的气氛背景,为角色及其动作留下了更大的空间。色彩是动画片中主要的造型元素和叙事手段,花木兰充分的吸收了中国的美术风格,如把前景的人物角色拿开,背景追求若隐若现的朦胧画风,不像西方的油画那样追求精致写实,而是营造一种淡雅写意的意境,这在迪斯尼的动画电影中是从来没有过的。花木兰整体色彩不鲜艳,反映了在西方人眼中的朴素的中华民族。而在线条的运用上,用传统的动画制作技巧,使影片更具中国的古典美和自然美。

《花木兰》也融入中国绘画上的圆润笔触,无论是人物造型、背景建筑,还是烟雾的线条形状,都具有浓郁的中国风味。同时,在服饰的描述上,既可以看到汉晋的匈奴的装扮,也可以看到唐朝的服饰与仕女妆,场景的表现上可以看到宋代的火药和明清的庭园风格等,同时,影片中出现的中国文字,也是篆隶草楷各种风格兼有。

四、在动画片《花木兰》的环境设计中,迪斯尼的艺术家们为了保留古代中国故事的东方色彩,在动画电影中大量运用能体现中国意味的象征的符号像长城、祠堂、皇宫等建筑群体以及参拜祖先等场景。在色彩的方面迪斯尼也是费尽心思,并运用了中国的水墨画晕染效果。影片里添加的这样一些场面和环境因素,让我们在大开眼界的同时,也为那如繁星一样由近及远、染红了蜿蜒的长城之躯的小小烽火台和摆满了祖先牌位的庄严肃穆的古老祠堂叫绝。还有春天里怒放的肥硕茂密的木兰花映红了大半个院子……这些场景和环境蕴意丰富、耐人寻味。

五、添加原著中缺乏的辅助性人物——木须龙

木须龙在整部电影中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木兰代父从军,花家的列祖列宗决定帮助木兰一把,于是他们求助于神的庇佑,体型弱小但魔力无边的木须龙自然担起了这个保护神的重任。从此,与木兰出生入死,形影不离,让木兰逢凶化吉,直到保佑木兰成为女英雄的一天。动画中我们不难看出木须龙这一配角的设置正是东西方两种差异非常大的文化背景的融合。木须龙这一角色有其存在的特殊意义,它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中国封建等级制度对于女性获得平等权利的束缚,唯有神的干预和引导能让女性的解放更为彻底。木须龙是花家先灵们的使者,敬重先灵是中国给世界最初也是最深刻的印象,龙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的符号,所以就算是中国观众也可以买单照收的。另外诸如木兰相亲,媒婆和木兰父亲对神灵的敬重等等,都是具有浓烈的中国特色。

六、添加调皮的小动物

原作中提到过的战马和名驼,但它们都只是实用性很强的一些“生活必需品”,那些仅仅只能算做是一种交通工具。像开篇与木兰为伍的家鸡,还有家里随叫随到的家犬“小白”,而当木兰功成名就回归故里的时候,这些小动物们在院子里嬉戏、玩耍。更何况那个关在笼子里的小蟋蟀呢!他是用来祈福的,体现了中国人对天地的敬畏,虽然被美国人彻底解构了,可到底也不乏“中国味儿”。同时,动画片还塑造了与单于狼狈为奸的秃鹰、花家的镇宅之宝木须龙、奶奶饲养的小蛐蛐、木兰的黑鬃马等等。而这种手法既是迪斯尼贯用的手法,同时,也体现了中西方文化在对待历史、对待英雄人物时不同的态度。在一本书里看过,说“中国人敬畏历史,崇拜英雄;而西方人则喜欢消解历史,戏谑英雄。”

从历史角度看,迪斯尼在20世纪的这部传统动画是一个具备各种娱乐要素和高质量制作的经典范例。无论从故事设计、人物表现力、场景动画和视觉特效等方面,“花木兰”都是可圈可点的。迪斯尼动画

首次结合中国风,在影视动画上是一个开拓性创新。虽然“花木兰”最终未能挽回迪斯尼二维动画的颓势,但她已经成为迪斯尼动画艺术宝库中一朵奇葩。

参考文献:

中国动画 篇3

关键词 原创动画;动画教育;动画受众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08-0102-02

2006年开始,随着我国动漫产业持续走热,各地政府高调响应,纷纷建立动漫产业基地,大量的民间资本和风险资本也争相涌入动漫行业,极大地推动了动漫产业的发展,产业集中度也逐步提高。动漫产业的赢利点不仅在于动漫影视的播放收入,更多的在于动漫形象的品牌授权和衍生品产业化。2009年7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国家将重点推进的文化产业包括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我国政府目前已把整个动漫产业作为将来高速成长的产业,目标是今后的5~10年内,动漫产业可以占GDP的1%。

中国动画从产能上来说非常可观,从数据上看是繁荣非常,在这华丽的外衣下却掩饰不住它孱弱的身体。中国动画就技术上来说并不存在太多的问题,美日的大部分动画片生产实际上是在中国完成的,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画代工工厂。既然制作技术上不存在问题,那为什么中国动画产业自始至终就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中国动画产业现在的繁荣可以说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回顾过去的10年,中国原创动画先后出现过蓝猫、喜羊羊等广为人知的动画形象,但是看一下它们的出品公司,现在是“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动画创作公司要么举步维艰,要么已经被国外公司收购。在动画想象方面,除了“一只没有多少商业价值的猴子”(孙悟空)外,就只剩下“几只羊”(喜羊羊)了。现阶段大部分国产原创动画公司的生存发展主要依靠政府的补助,而这样的发展模式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动画发展的问题的。动画现在就像是中国早期的扶贫,不断地为这块贫瘠地“输血”。但是却没有有效的办法让其自己“造血”。从国内的几个成功案例来说,动画制作公司依然无法摆脱输血的局面,振兴中国的动画产业,首要任务是振兴中国的原创动漫产业,只有这个产业核心得到提升,中国动画产业才能走出困境,实现自己的长足发展。

中国动画项目上马往往因为政治和经济利益的驱动,而这里的经济利益并不是动画项目自身产生的经济价值,而是政策性的扶持资金。而扶持资金的发放并不根据动画播出反响来定,而是播出机构的等级和时间来决定的,补助标准往往是按照播出时间来计算的。根据商品经济的发展原则,动画业者也是商人,如何以最小的成本来获得最大的利润呢?在保证动画制作技术精度的同时尽可能地加长动画的时间。而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影响了动画的故事讲述节奏,使整個故事节奏变缓,吸引力下降。因为扶持资金在整个动画项目收益中占的比重过高,动画企业有政府扶持这个“铁饭碗”,为了保证能收回成本,在上马项目的时候更多的是考虑如何更多地获得政府的补助,而对市场收入的多少并不重视。

作为高校教育,一定要了解并介绍给学生动画发展的现状,了解它是为让动画学生可以从容就业,放低对现实的期望。同时要巩固他们的理想,有趣的吸引人的节奏明快的作品才是根本。但是学生在毕业后如果是进入商业动画公司,很长阶段里基本上要忍受这种基本无创意的枯燥动画制作,毕竟动画公司的生存是放在首要地位的。

日本的动画片在制作前,往往会先经历漫画发行这一阶段,大部分是先漫画图书后动画。而漫画图书是以周刊或者月刊连载的形式进行的,漫画杂志根据读者观看反应,对漫画进行筛选,仅保留下受漫画读者欢迎的漫画作品。为了保证自己作品的畅销不会被停载,漫画作者会尽可能地把故事编得贴近观众需求,并且因为连载篇幅限制,故事往往会节奏比较快且“包袱”不断。在连载一段时间后,根据该作品的收欢迎程度,由电视制片公司进行投资拍摄。也就是说在动画项目拍摄前该项目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观众,并对针对观众的反应适时地修改动画,保证了动画故事的创作会得到市场认可。类似于中国电视剧中琼瑶和金庸作品的拍摄,有了足够受众保证了收视率,电视台才可能通过该片获得足够的广告收益。

和日美电视动画基本上是由知名漫画改变不同,并因为漫画中国电视动画片的大部门项目立项并没有经过市场的检验,故事往往是立项后才开始编写,由于项目时间进度的原因,剧本的故事往往不经打磨直接拍摄,这样的项目剧本的故事性很难得到保障。所以在发展动画的同时应把主要精力放在漫画和剧本创作的扶持上,以重点抓基础。而动画影视制作在有了好剧本和基础观众保证的前提下,盈利成为必然,根据资本市场的逐利特性,政府只要稍加引导,市场资本会自己结出丰硕的果实。

可喜的是中国原创动画开始出现一些以市场为导向,有明确的市场地位和受众目标的片子,并且他们尽可能避开传统发布媒体(电影和电视)对影片题材和表达方式的束缚,通过互联网直接在网上发布,虽然影响力还不是太大,但却是很不错的开始。除了现在正在热播的都市情感类动画片《泡芙小姐》,根据知名网络游戏《魔兽世界》的游戏人物结合游戏故事创作的动画片《我叫MT》,由拓荒创作的Flash动画《小破孩》系列原创动画外,还出现了游戏玩具厂商出资推出的商品产业动画。这些作品虽然在制作技术或情节排布上或许“艺术价值”不高,但是它们做到了以市场为导向,为原创动画开拓出了不同的“造血”之路,让动画可以自己走下去。

作为动画行业培训后备人才的高等院校,应该怎么做呢?首先要确定培养的动画创作及制作人员是一体的,所有的动画制作人员是一个团队,而这个团队从事的工作是制作可以盈利的“文化商品”而非“艺术品”。在教育中应该突破原有课本对动画受众范围的束缚,动画只是一种影视艺术的表现形式,它和其他的影视艺术形式一样,可以自由地创作,创作题材是全方位的,受众也是全方位的,在进行动画早期创作的时候就要针对自己的受众来设定情节。同时,发布媒体也是多方位的,包括电视、电影、网络、手机新媒体等。

动画的天地很广阔,放开思维的翅膀,打破思维的束缚,在现有的管理模式下,选择自己的舞台和观众,让动画的创作有针对性,让动画的创作有市场,让动画和兴趣结合创作,让动画和观众的需求结合起来。创作出情节可以打动人的情感,内容可以影响人的行为,价值观可以影响社会道德,符合市场规律,可以为投资人迎来利润,让创作者得到回报的动画,这才是进行动画创作教育的真正道路。

参考文献

[1]杜广中.世界动漫产业链模式对中国式动漫产业链构建的启示[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50-54.

[2]牛迪.论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J].大众文艺,2010(17):

20.

[3]徐燕.浅谈中国动画产业现状和对策[J].消费导刊,

论中国动画与日本动画 篇4

一、中国动画的发展史

起国产动画的发展, 一定要说万氏兄弟。他们曾完成了中国以至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 取材自西游记的故事、中国山水画风格的背景、吸收了中国戏曲艺术的造型设计都使这部动画在世界电影史上占据了继《白雪公主》《小人国》《木偶奇遇记》之后的第四席位置, 而且浓郁的中国特色又使它与前三者有明显的区别。在新中国成立后, 万氏兄弟进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并且尝试用剪纸的手法来拍摄了动画片《八戒吃西瓜》, 随后又用剪纸的手法拍摄了《人参娃娃》《金色海螺》等片, 而后来的《大闹天宫》上下两集无疑是中国动画史的巅峰之作, 先后获得两项国际大奖, 在国内国际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动画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至今, 中国动画创作相对于世界动画发展出现缓慢趋势。在美日动画的冲击下, 动画的回收相对较慢。为重振国产动画, 美影厂历时四年摄制了动画片《宝莲灯》, 这是中国迄今投资最大的一部影院动画长片, 故事取材于中国的民间传说, 在画面、人物造型上都精心设计, 音乐制作极为考究, 同时现代高科技的运用也为影片增色不少, 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获得了观众的好评。而港台地区动漫的迅猛发展也为国产动漫注入了不少精彩片章。由人气很高的漫画改编的《龙虎门》, 制作精良, 视觉效果强烈, 而这种风格也是港台动漫明显的标志。

二、日本动画的发展

我想日本动画不用说太多, 只要是中学生大学生甚至是工作中的人们, 大部分人应该都能说出几部日本动画吧!《新世纪福音战士》, 《灌篮高手》, 《蜡笔小新》, 《名侦探柯男南》, 《哆啦A梦》这些应该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吧!1946年, 手冢治虫的《新宝岛》问世, 大受欢迎, 迈出了成为现代主流映像漫画的第一步。长谷川町子的《海螺》从1946年4月起开始在名古屋、札幌、福冈的三家地方报纸上连载, 这些作品揭开了战后日本漫画的帷幕。他们两人在战后昭和漫画史上都是拔尖的高手, 地位极为崇高。尤其是手冢治虫对日本之外的漫画界也影响深远, 他利用电影运镜手法, 使漫画映像有了革命性的变革!手冢的漫画大大超越二战前的故事漫画, 其成功的秘密就在于他的漫画画面构成具有显著的特征, 即运用电影的拍摄技巧。他制作的画面如同电影镜头拍摄一样, 有变焦、广角、俯视……变幻无穷, 令读者爱不释手。手冢治虫追求的是漫画与电影艺术的有机结合。

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的作品, 不但风靡日本本土, 就是越洋过海来到中国大陆也一样受欢迎.他的《再见萤火虫》更是成功登陆欧美, 风靡世界, 让世界多少人为之落泪。它所重视的不是面相的可爱, 服装的漂亮, 也不是单纯的逗笑, 而是给人更深层次的感受, 在小孩眼里, 它是一种趣味, 给你希望与梦想, 告诉你成长的道路, 而在成年人眼里, 它则是一种回忆, 让你拾回失去的童真, 想起那被遗忘的过去……而且在画面上对场景的细致刻画, 气氛描写, 人物动作, 内心的感触, 表情的讲究, 分镜的运用还有配乐等等, 都能让你置身于童话世界。

三、二者的比较

众所周知, 日本对动漫文化的重视与开发由来已久, 在发展动漫产业同时, 日本不忘将这种颇具穿透力的动漫文化在广度上和深度上向世界推广。就拿中国市场来讲, 几乎无处不见日本动漫的身影, 而本国的动漫产品少之又少。日本动漫的国内国际影响力绝不可小觑。首先, 动漫文化给日本带来丰厚的外汇收入, 俨然成为日本的第三大支柱产业了。其次, 日本动漫扮演着某种程度上的“文化侵略”角色。毫无疑问, 在进行日本动漫制作时, 制作者总会有意无意地将日本的价值观念和政治、文化思维杂糅其中。于是, 当他国消费者在消费日本动漫时, 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日本意志”的影响。最后, 日本动漫可以给日本形象加分。日本动漫世界里的人物, 不管男女老少、忠奸美丑, 都具有形象美特质。而这正好使世人对日本人的生活方式与国民形象有一个善意的感知。我个人是个日本动漫迷, 日本动漫不但情节曲折, 内容丰富, 人物个性鲜明, 长像十分漂亮, 甚至连声音都传神的无法挑剔。

在中国, 太多的东西得不到发展。首先, 我国的动画片针对的年龄层太小, 很多人认为动画片是小孩子看的, 并且题材陈旧无聊, 没有发挥充分的想象力。其次, 几千年来的思维定势使大家认为, 凡是有关于教育下一代的都要本着寓教于乐的原则。所以很多人把国产动画失败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归咎于说教的生搬硬套之上, 于是他们就一味地思考怎样把教育意义自然生动地灌输到动画中去, 以期达到寓教于乐。再次, 中国动画上规模难人力资源聚集难、技术革新难、培养人才难, 没有资金、规模、好项目所以就没有锻炼的场地, 功夫自然也就比别人差。最后, 中国动画生态造型能力弱, 太死板, 画面不连贯, 缺少现代动画的幽默感, 带有明显的剪纸味, 大部分是二维平面空间, 不符合现代人大容量欣赏要求。

四、中国动画的发展

中国动画起步不晚, 可惜不知道发展, 当被日本人占领市场后, 大都依然只知道怪别人, 而不知道自己要进步。保留自己的特色, 这是中国动画作者制作的必备前提。中国动画应该有自己的特点, 这种特点不能一味地效仿别人, 但也不能完全脱离别人, 这种特色应该建立在现代人欣赏的角度上。时代在变, 人的观念也在变。不能用原来的思维套在现代人身上, 我们这一代人受到较多的日本动画的审美观和表现手法的影响, 习惯了动画人物中的九头身, 帅哥及大眼睛的靓妹。当然日本较写实的和夸张幽默的人物形象也很受欢迎。总之动画工作者不能再用原来的那种中国传统的表现手法和审美观作为特点, 而是应该借鉴他国的好的表现手法, 例如欧美的写意、讽刺、象征手法, 可以用最简单的画面表现出最具内涵的东西。说白了, 就是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动画体系。

参考文献

[1]俞英, 金高华, 编著.卡通造型设计[M].东华大学出版社, 2004.[1]俞英, 金高华, 编著.卡通造型设计[M].东华大学出版社, 2004.

中国动画 篇5

新世纪中国动画俨然又要迎来它的又一繁荣时期,中国动画不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而存在,中国动画不仅要拥有国内市场,更要走向世界。经过七十多年的动画探索,中国的动画创作达到了一个很高的艺术水准。但是在市场上稍许欠缺,中国动画人也意识到这个问题。特别是在美国日本等外来动画的冲击下,中国动画面临巨大挑战,中国动画制作者面对动画现状,显示了他们的魄力,在动画的制作体系和发行体系上都做了改进,借鉴吸收国外先进经验,为己所用,并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回报。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中国动画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应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同时,使中国动画有更好的发展。影片的艺术水准为其长久的生命力提供保障,而良好的市场回报也为艺术再创作提供资金。如何在艺术性与商业性之间找到一个完美的契合点,是本文所关注的。

动画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在中国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新的世纪,让我们展望中国动画的灿烂未来!

序言

动画艺术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从动画诞生以来,各国的动画交流就十分广泛。中国动画作为世界动画的一分子也闪耀着它夺目的光辉。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影响,发行到了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等地区,打响了中国动画片对外输出的第一炮。中国动画片也自觉地将自己纳入到世界动画片的轨迹当中,与世界动画发展保持一致。随后,中国动画片频频在国际上获奖,引起世人的注目,声誉鹊起。中国动画片便在世界动画影视长廊里占据了不容忽视的一席之地,并散发着它独特的魅力。可是中国动画片发展到现在却陷入了沉寂,从21世纪的90年代至今,中国动画片没有了以前的繁荣。在中国的动画片市场上充斥的大多是美国和日本的动画片,在人们周围的生活用品、印刷品当中流行的更多是加菲猫、史努比等外来卡通形象。对民族动画寄予厚望的广大观众对民族动画呼声甚高,国家也大力地扶持民族动画事业,中国动画艺术家也为国产动画的发展花费大量心血,国产动画虽有起色,但尚不尽如人意。国产动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在新世纪获得更好的发展,抢回国内市场,同时走向世界,是动画创作者的当务之急。国产动画发展缓慢的症结在哪里?如何探寻一条适合中国动画发展的道路是现在国产动画亟待解决的。

第一章历史篇

中国动画曾无比地辉煌过,这也证明中国动画是有实力的,有适合它发展的艺术规律。对中国动画发展脉络有一个了解,对今天的动画创作是大有裨益的。既可从中借鉴吸收优良传统,又可发现总结中国动画的不足之处,找到一条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的发展道路。

一、艰难的创始期

谈到中国动画,不能不提及万氏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他们可谓中国动画片的鼻祖。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他们于1926年摄制了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揭开了中国动画史的一页。紧接着在1930年又摄制出《纸人捣乱记》。此后,万氏兄弟便不 辞劳苦、坚持不懈地致力于中国动画的创作。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和左翼文化运动的影响下,万氏兄弟拍摄了大量的抗日作品如《血钱》、《航空救国》、《民族痛史》、《新潮》,和提倡国货的《国货年》、《漏洞》,以及一些儿童寓言片《鼠与蛙》、《飞来祸》、《龟兔赛跑》等20余部黑白动画短片。直至20世纪40年代,万氏兄弟创作了中国动画第一部长片《铁扇公主》,发行到东南亚和日本地区,并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为中国动画走向国际作了很好的铺垫。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万氏兄弟被迫中断了动画创作。而以钱家骏为中心的当时的一批动画人也绘制了以抗日为内容的动画短片《农家乐》,随后又绘制两部短片。中国动画片在创作初期就时刻与时代气息紧密相联。同时最早一批的动画人也显示了他们百折不挠的精神,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

二、民族风格的探寻之路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动画片开始了它更为广阔的发展。早在1947年,人民艺术家陈波儿和日本动画专家方明(持永只仁)等创作了新中国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和动画片《瓮中捉鳖》。他们在人员不足、设备简陋的艰难条件下完成摄制工作,为新中国动画片的发展揭开了序幕。

中国的动画片在此后的发展中便自觉开始了民族风格的道路的探寻,这是时代和世界环境使然。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建立,特伟任厂长,此时中国动画人已发展到两百多人。有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钱家骏、虞哲光、章超群、雷雨、金近、马国良、包蕾等一大批著名艺术家、文学家先后加入到这一行列当中,为中国的动画事业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建国初期是中国动画片蹒跚学步的时期,中国动画人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动画技术和艺术,主要是苏联和南斯拉夫,在动画技艺上有了很大提高。同时在动画的风格上不免受到这些国家动画的影响,如《小猫钓鱼》(1952)、《小梅的梦》(1954)、《野外的遭遇》(1955)等影片便留有苏联动画的影子。特别是1956年《乌鸦为什么是黑的》在国际动画节上获奖,令人沮丧的是与会者以为这部影片是苏联的影片。这个误会使中国动画人深刻意识到:“对他国动画亦步亦趋的模仿是不会利于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的。”只能导致中国动画的消减。“只有搞民族化,才是中国动画电影的出路。”其实中国早期的动画电影也有这个倾向,万氏兄弟的《纸人捣乱记》便是模仿美国的动画制作,追求的是逗乐搞笑,仅是一部简单的噱头闹剧而已。事实上这也是动画娱乐本性体现,影片给人们以娱乐消遣,才会有观众,才会有市场。同时它在人物的造型设计上仍具有民族特点。

在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厂厂长特伟提出了“探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从此开始了中国动画的民族风格建设。中国动画艺术家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当中汲取营养,为己所用,力求表现出中国独有的风格,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动画片《骄傲的将军》当中,民族特色十足,将军的脸谱化便借鉴了京戏人物造型,在动作的设计上也采取了京戏的风格。影片的背景音乐恰到好处地运用民乐,在将军彷徨无助时,琵琶古曲“十面埋伏”响起,画面与音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达到烘云托月的效果。这部仅30分钟的动画片充溢着浓郁的民族化气息,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对当时的民族化探索起了极大的鼓舞作用。同时,中国的动画艺术家们积极地致力于新的动画艺术手法的探索和动画技艺的提高。在发展中国动画的一大片种木偶动画时,著名的木偶片导演靳夕、钱远达,曾在20世纪50年代远赴捷克学习,师从德恩卡。靳夕的第一部代表作《孔雀公主》,故事情节动人。后来,靳夕拍摄的《谁唱的最好》在技术上非常完美,但在意识形态上却受到了局限。当时的文艺政策较为教条,由于过分强调了“政治挂帅”、“革命传统”、“主题至上”,限制了木偶片的进一步发展。钱家骏在1957年导演的《拔萝卜》和1958年导演的《古博士的新发现》就注意开掘动画片的童趣、童心。在1958年中国动画人研制了中国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为中国动画增添一个新品种且富有鲜明的民间艺术特色。接着又拍摄了剪纸片《渔童》(1959)、《济公斗蟋蟀》、《金色的海螺》(1963)等影片,吸收了中国皮影戏和民间窗花的艺术特色,将动画形象塑造得生动丰满,也使中国的民间传统艺术得到发扬。到了20世纪80年代,剪纸片技术日益成熟,在此基础上,美影厂又研制成功剪纸“拉毛”新工艺,拍出了水墨风格的剪纸片《鹬蚌相争》,该片荣获第十三届柏林国际短片电影节银熊奖、南斯拉夫第六届萨格勒布国际动画电影节特别奖、加拿大多伦多国际动画电影节特别奖和文化部1984优秀美术片奖。1985年出品的《草人》也获得好评,在日本第二届广岛国际动画电影节获儿童片一等奖和国内文化部1985优秀美术片奖、全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腾龙奖”美术片二等奖。这一片种在国际国内都得到认可,且受到广大观众欢迎。此外,在1960年又摄制了折纸片《聪明的鸭子》,情趣盎然,活泼生动。同一时期又发明创造了水墨动画片,可谓是最具中国风格的动画片,它将中国的水墨画与动画电影相结合,使中国特有的笔墨情趣完美地再现于银幕,形成最具中国特色的艺术风格,震惊了整个世界影坛。《小蝌蚪找妈妈》(1960)、《牧笛》(1964)可以说是其中的代表作。富于韵律的画面、诗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动画艺术也达到一种审美的境界。

此时的动画创作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可以说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是中国动画的一个高潮。也是民族风格成熟的阶段。动画片《大闹天宫》上下集(1961、1964)在造型、设景、用色等方面借鉴了古代绘画、庙堂艺术、民间年画的特色,又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艺术融入,描述了家喻户晓的孙悟空,使这一形象跃然银幕,化无形为有形,“挖掘各种艺术表现手段;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国外评论说:“《大闹天宫》不但具有一般美国迪斯尼作品的美感,而且造型艺术又是迪斯尼式的美术片所做不到的,即它完全地表达了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是动画片的真正杰作。”

中国动画片所达到的艺术水准不仅得到国际的首肯,而且使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动画片深入到世界民众当中去。中国动画片因为它独到的民族特色而独立于世界动画之林,散发着它独特的艺术魅力。中国动画片在海内外获得越来越高的声誉。

可是由于“文革”的影响,中国的动画事业受到了阻碍,发展缓慢。“文革”结束后,百花开放,我国的动画事业也迎来了它的第二个春天。中国的动画人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动画创作当中,秉承以往的“民族风格”的道路,在题材内容、艺术形式和制作技巧等方面,进行新的开拓,并取得可喜的成绩。同时由于实行开放政策,扩大对外交流,中国的动画业也更多地与国际接轨,呼吸更多的新鲜空气,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1979年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动画长片《哪吒闹海》问世,这部被誉为“色彩鲜艳、风格雅致、想像丰富”的作品,深受国内外好评。民族风格在它的身上的到了很好的延续。动画片《三个和尚》是继承了传统的艺术形式,又吸收了外国现代的表现手法,在发展民族风格中做了一次新的尝试。动画片《雪孩子》画面优美富有诗意;《南郭先生》表现了汉代的艺术风格、格调古雅;《火童》结合了装饰性造型和民族艺术特点。同一时期的影片中,还有《两只小孔雀》、《画廊一夜》、《狐狸打猎人》、《好猫咪咪》、《愚人买鞋》、《黑公鸡》、《小鸭呷呷》、《人参果》、《淘气的金丝猴》、《假如我是武松》、《蝴蝶泉》、《天书奇谭》、《兔送信》、《三十六个字》等也延续这一创作思想。1984年的大型动画片《金猴降妖》,又一次将孙悟空搬上了动画银幕,塑造了一个感人的孙悟空形象;在表现手法上通过将传统的民族风格和抽象绘画的手法和现代音乐融合,探索民族艺术的新发展。动画片《夹子救鹿》淡雅而抒情,具有敦煌壁画的古朴风格。剪纸片《草人》模拟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形式。此外,《女娲补天》,《抢枕头》、《海力布》、《水鹿》、《大扫除》、《网》、《偷东西的驴》、《巫婆、鳄鱼和小姑娘》等,也都富于民族风情。

三、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新发展

在动画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动画创作相对于世界动画发展出现缓慢趋势。在美日动画的冲击下,同时也由于缺乏市场化操作,动画的回收相对较慢,中国动画以往是纯国家投资,私人不愿投资,从而导致动画者的流失和中国动画业的发展缓慢。中国动画要改变以往的操作方式。为重振国产动画,美影厂历时四年摄制了动画片《宝莲灯》,这是中国迄今投资最大的一部影院动画长片,故事取材于中国的民间传说,在画面、人物造型上都精心设计,音乐制作极为考究,同时现代高科技的运用也为影片增色不少,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获得了观众的好评。同时还有《气球上的五星期》、《马可波罗回香都》、《哎哟,妈妈》等一批优良的动画片诞生,给动画注入了新的活力,动画片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综观中国动画这几十年的发展,可以看到中国动画始终致力于一条本国特色的道路,在改革开放以后,在世界动画的大潮中也未放弃这一宗旨。动画片中洋溢着活泼清新的气息,给人以美的启迪。同时又十分注重教化意义,在动画片的创作中秉承“寓教于乐”,使动画片不致流于肤浅的纯娱乐搞笑。中国动画片经过几十年的苦心经营,营建了一个动画王国。

第二章创作篇

中国的动画创作从它创始初期就是积极开拓的,在动画的题材和艺术表现手法上都是丰富多彩的,讲述儿童喜爱的故事。但是有一个创作误区,就是纯儿童展现。动画片的创作对象就是少儿。虽然在创作初期动画片也与现实社会紧密相连,但在动画走入正轨后,动画创作的对象日益单一化。《小猫钓鱼》、《没头脑与不高兴》、《聪明的小鸭子》、《大闹天宫》等多是针对儿童进行创作;这种创作倾向延续至今,在中国的动画创作中留下一块空白,同时也给市场留下一块空缺。

相比之下美国、日本动画在创作上,思维非常活跃,题材广泛,有动物,有儿童少年,有缠绵的爱情故事等等。迪斯尼动画作品大都采取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为题材,以动画特有形式,配上优美动听的音乐,极力表现温情世界。以“博爱”为中心,动物拟人化,因此获得了儿童及家庭观众的喜爱。

迪斯尼制作的《花木兰》给中国人以巨大的冲击。《花木兰》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故事,可是美国人却借用这一中国古代民间故事,进行动画再创作,拍摄了动画片《花木兰》,并且大受欢迎。这是美国改编它国的经典故事获得成功的又一范例。事实上,美国的《花木兰》只是借用了中国的花木兰的故事外壳,它的人物内核是美国式的,人物身上体现的是一种美国式的叛逆精神,将现代理念融入古老的传说中。美国人充分展开他们的想像力塑造了一个善良勇敢的花木兰形象,且片中充满了美国式的诙谐幽默,如极富特色的配角木龙和蟋蟀。《花木兰》在市场上获得了成功,可以说它有几个取巧的地方。首先,这是美国第一次根据中国民间传说改编的动画片。其次,东方一直对西方具有神秘的吸引力,而且通过动画这一手法是新之又新。美国人拍的花木兰会是什么样,每个人充满了好奇心,无论大人还是小孩。迪斯尼牢牢把握观众的心理,创造强烈期待感,市场的成功是必然的。美国人塑造的花木兰并非符合我们中国人心目中的样子,但是它在进行艺术再创造中体现的大胆想像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随着科学的发展,传播手段的日益丰富和快速,世界各国文化娱乐艺术的交流都是十分广泛和便捷的。人们每天接收到各种各样信息,从而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欣赏观念也发生巨大变化。人们需要新鲜的,富有刺激性、创造性的东西。以现代技术为依托的动画片也必然紧密关注人们的所思所想。

中国的动画片创作要跟上世界动画轨迹就必须更新创作理念。在世界动画发展中,特别是在美国影片的影响下,观众的欣赏口味也日益复杂,中国的动画创作者肩负重任,要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为观众所喜爱的影片。中国的动画不仅要赢得国内的观众,更要走向世界。中国动画时刻与世界保持紧密联系,中国动画在新的世纪里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转化观念,突破思维定势

中国动画片创作一直秉承“寓教于乐”的宗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偏离,“教化”意义被过分强调。主题先行使创作受到阻碍,思想僵化。娱乐性的丧失使动画由大众走向小众。中国动画片的创作亟须改变传统的创作方式,可以说要走一条借鉴与创新的道路。以往的动画创作为我们提供了丰厚的艺术积淀,但是市场观念欠缺。观念的转化要做到市场观念和受众观念的同步转化。市场观念的转化将会在下一篇中论述。动画创作不要拘于传统,给自己套上枷锁,动画片创作中应有更为丰富多彩的世界。中国动画片创作中体现的一种思想就是:动画片是小孩的世界。中国的动画片也就是呈现幼稚的特色。而且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观众也养成这样的观片习惯:动画片是儿童片,是给小孩子看的。这种观念使动画创作的视野非常狭小,动画的题材也受到了限制,思想上放不开,表现在创作上的也就是缺乏想像力,从而使中国的动画丧失了大量的成人观众。且在“教化”思想下,动画片多摆出一副教育的面孔,而缺乏童趣,导致大人不看,小孩也不看的局面。中国的动画要改变过去单一的儿童表现,改变受众观念,使观众群丰富多样。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历时四年的大制作《宝莲灯》在这方面做了尝试,这部影片的定位是6岁到80岁之间。可以说这是对动画制作者的一个挑战,要兼顾到差距如此大的观众群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影片故事根据中国的古代神话《劈山救母》的故事改编。讲述一个英雄救母的故事,在影像风格和人物造型上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并且添加了原作中不存在的小猴子形象,机灵搞笑,诙谐逗趣,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市场认同。

二、想像创造能力的拓展

中国动画题材多是充满童趣、动物故事、神仙传说。动画片是化无形为有形,是一个充满幻想的世界。观念的转化还需有非凡的创造力、想像力与之相匹配,才能使中国的动画业蒸蒸日上。

想像力、创造力表现在对影片故事的构架上、情节的编排上、人物造型的设计上,影片的背景刻画上等等艺术创造上。其实美国的动画创作有许多是借鉴它国的故事原型,进行动画再创作,如《灰姑娘》《白雪公主》等就是,《狮子王》也是演绎了《王子复仇记》的故事。在动画的创作空间上宽容度大,动画的内容也就丰富多彩,就能吸引大众。同样日本的许多动画创作也借鉴它国的故事人物原型,如《七龙珠》中的孙悟空,完全是日本人的重新创作的形象,与《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完全是两个人、可是日本人就根据孙悟空这三个字,创作了一系列的龙珠传奇,而且受到了大众的喜爱。同时艺术水准也很高,故事有深度。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作品设定的故事不在乎时空,而强调画中有话,用作品去呼唤,呼唤人类对过去的认同与记忆、对未来的保护和探寻。影片能给人以深刻的思索。

中国动画 篇6

关键词:美日动画;形象比较;中国动画;启示

中图分类号:J9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214-01

一、现代动漫产业

面对美日动画带来的沉重压力,我国开始扶持和振兴国家动漫产业,继政策的开展之后,中国的动漫产业发展越来越好。动漫相关产品也越来越受到民众的喜爱,特别是儿童、青少年生活相关的各个方面,几乎每个角落都可以看到动漫元素的存在。在国际上,美国的动漫产业产值比鼎鼎大名的好莱坞电影还要高。在日本,动漫所带来的产业利润远远高过汽车和钢铁。

2007 年,世界动漫这一行业所带来的产值超过 6000 亿美元,而且这个数字每年都在快速增长。早期,动漫的含义是动画和漫画的统称,但随着影像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现代动漫产业已覆盖了动画、漫画、电子游戏、影视特效、互联网娱乐等范畴。我们今天习惯上提及的动漫概念通常是指动画、漫画和电子游戏等,目前最为核心的部分是动画。

二、我国动画的辉煌历史

纵观世界动画的发展历史,我国动画的发展在亚洲起步比较早,早在 1899年,《三国志》连环画的出版,就已经具有现代漫画的一些特征。1925年5月,漫画大师丰子恺刊载绘画作品,使漫画名称正式用于动漫作品中。万氏四兄弟,是中国动画起步的领头人物,他们开创了中国动画的新篇章,把中国动画推向世界各国,没有他们就没有我国动画曾经的辉煌历史,就没有富有中国传统民族特色的动画影片,他们所创作的影片可谓是经典之作,流传至今,给观众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如 1926 年中国最早动画片《大闹画室》只比世界首部动画片《滑稽脸的幽默相》晚了 20 年。在《大闹画室》之后万氏兄弟又接二连三制作出了多部动画片,如宣传抗日的《民族痛史》、《精诚团结》、《血钱》等,其中还其中还有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影片《骆驼献舞》(1935 年),它是我国第一部有声音的动画。

1941 年,万氏兄弟的《铁扇公主》上映,其片长为 80 分钟,是中国也是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片,这部动画胶片就有9700米长,《铁扇公主》的问世引起了世界的轰动。《铁扇公主》是当时世界上的第四部动画长片(前三部为迪士尼作品),代表着亚洲最高动漫水平,据被后人誉为“日本动漫之父”手琢治虫先生回忆,当年他正是由于《铁扇公主》的冲击,才选择于动画中的。

《铁扇公主》之后,由于连年的战争,动漫发展陷入停滞。直到新中国建立后,我国的动漫渐渐步入佳境,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动画作品。木偶片《神笔》(1956 年)在国际上获得了许多奖项,这是新中国动漫作品首次在国际上获奖。1955年,出现了我国第一部彩色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1958年,富有中国民间艺术的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问世,这是富有我国传统造型元素动画新品种。之后1960年,中国首次尝试以中国传统水墨为题材,制作出了令人惊叹的“水墨动画”,如《小蝌蚪找妈妈》和《牧笛》,为中国在国际上赢得了很多奖项,同时也把中国动画推向了全世界①。1964 年,中国动画史的丰碑《大闹天宫》,运用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元素,以鲜明独特的角色造型,富有幽默的生动情节,把观众带入了一个不一样的动画世界,《大闹天宫》的成功,使中国动画震惊了全世界。另外,同时期还诞生出了《骄傲的将军》、《小鲤鱼跳龙门》等优秀的动画作品。但令人始料不及的是,正是中国动漫欲驶入快车道时,文革爆发了,中国动漫发展由山巅落进了低谷。文革之后,中国动画以全新的面貌迎来了创作高潮。动漫产量不断地增加,形式与创作题材不断地创新,这其中最著名动画片是《哪吒闹海》。

《哪吒闹海》摒弃了之前荧幕的缺点,创作出了大型宽荧幕效果,片中哪吒的角色造型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纯真无邪与坚持正义精神,被后人传送。《哪吒闹海》的成功在国际上声名远扬,获得多个国际奖项。此前的中国动画不亚于美国、日本,一部部优秀的动画片开启了中国新的篇章,也为中国在这偌大的动漫王国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中国动画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动漫产业已成为美日两国重要的商业枢纽。我国为了发展动漫产业,从内容与形式的理念创新、文化的定位、人才的培育、后期的产业制作等诸方面做了一定的努力,但仍然存在着很多弊端,如:动画产量低、审批的手续比较繁琐、动漫人才紧缺、投入产出比例失调等,与美国、日本等国家差距很大,远远不及美国与日本动漫产业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在巨大的市场需求推动下,中国动画开始重新起步,加快步伐,追赶世界。为了响应世界的号召,顺应时代的潮流,我国加快了对动漫产业发展的步伐,例如:设立动漫基地、启动民族动漫工程等,来扶持新兴的动漫产业。

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动漫产业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艰难发展,在美国动画和日本动画的冲击下,国产动画片显的粗制滥造而且内容比较幼稚,与进口动画根本无法竞争。在此期间也制作出《宝莲灯》,它是中国第一次使用二维与三维相结合的技术与国际接轨。《宝莲灯》的上映,总体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即赢得了市场收益,又推动了动画事业的发展。不过成功的同时也遭受到了大家的质疑,如模仿美国动画制作,剧情简单幼稚等,也因为如此没有推出续集作品。

进入21世纪后,中国动漫产业加速发展,特别是2004年国家出台了扶持国产原创动漫之后,中国动漫作品迎来了一个新的高潮,中国原创动画片产量提升了近 8 倍,其中比较知名的有《喜洋洋与灰太狼》、《蓝猫系列》、《秦时明月》、《熊出没》等。

注释:

①李晖,刘博.动漫设计师晋级宝典.上[M].沈阳:辽宁出版社,2012.7:P29

中国动画 篇7

关键词:《神笔马良》,中国动画,动画

2014年由钟智行导演指导的3D动画影片《神笔马良》登上了电影大屏幕。这是《神笔马良》时隔多年再次以新的面貌展现在观众眼前。这部新的《神笔马良》在技术方面得到了迪士尼公司的支持, 由上海炫动传播股份有限公司出品。影片是根据儿童文学作家洪汛涛老师创作的童话故事《神笔马良》原著改编的。《神笔马良》在上个世纪50年代以木偶形式拍摄成为美术片, 当时可谓是家喻户晓, 所以对《神笔马良》大家并不陌生, 它的故事已经深入人心。

3D版的《神笔马良》故事情节与木偶版的《神笔》故事情节有很大不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认识也有新的变化, 那不管是任何事物都应该与时俱进, 顺应当下时代的趋势。3D版《神笔马良》故事情节的变化, 就是社会时代的发展产物。

一、剧情介绍

3D版的《神笔马良》讲述了小马良为了追求梦想不怕困难, 用自己手中的神笔帮助他人, 努力拯救家园的神奇经历。

电影开场带有神秘色彩, 介绍了神笔的由来, 一位神仙将两只怪兽练成了神笔, 这位神仙就是泼墨仙人。主角是一个活泼可爱胖嘟嘟的小男孩, 那就是马良。马良是一个爱画画的孩子, 他为人善良、乐于助人、富有正义感、总是用手中的画笔帮助大家解决问题。马良生活在一个叫做“百花村”的地方, 这里的百姓生活的幸福快乐。有一天一位贪婪、凶恶的将军带领着小皇帝来到了百花村, 企图将百花村的老百姓赶走, 他们要挖掘地下金矿。这时泼墨仙人来到凡间, 把神笔送给了马良, 希望马良能用神笔打败那位大将军。马良得到神笔后为自己画了同盟的小伙伴, 小伙伴也一起帮助马良解决村庄上的问题, 后来成为村庄的重要成员。

大将军得知神笔的消息后, 想尽办法将马良的神笔给夺走。将军得到神笔后, 画出的东西都是黑色的, 神笔对他来说没什么用途, 所以将军想毁灭百花村。勇敢的马良和村上的伙伴一同齐心协力打败了大将军, 捍卫了自己的家园, 从此百花村的居民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通过这次经历, 马良才真正理解了神笔的意义, 得到了锻炼, 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上有了丰富的经验。

本影片不乏看出带有迪士尼动画片的诙谐幽默, 里面还闹出了不少的笑话。影片既展现了马良的勇敢正义的一面, 又展现了马良调皮捣蛋的一面, 这样一种表达方式是受到美式动画的影响。

二、画面呈现中美艺术的结合

1955年的《神笔》马良美术电影是以木偶动画形式播出的。影片从剧情到画面都充满着中国当时动画艺术风格特色, 纯中国风格的动画影片大都出现在上个世纪, 经过了改革开放的大环境的影响, 社会的前进发展也对中国的动画产业有着一定的冲击与影响。近年来动画的艺术表达多少都受国外艺术表现的影响, 新版的《神笔马良》就是中美艺术结合制作出来的。木偶版中的马良外表偏瘦, 头戴草帽, 一身质朴的外衣, 典型的农家孩子的形象。而新版中的马良根据剧情的需要颠覆了之前的形象, 马良变成了勇敢调皮的小胖子。那支神笔由毛笔变成了一支走珠笔, 笔的外形设计具有一定的时代感。新版影片中的场景环境及人物设计都有着美式风格特点。此次影片中能够看出与《飞屋环游历险记》《功夫熊猫》等美式动画片类似甚至相同的艺术表现手法。

而中国元素的加入更是让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进行了碰撞, 该片中出现了很多中国代表性的事物, 例如:成片的竹林;泼墨仙人下凡时的中国画;车上挂的葫芦;夜市街上的灯笼;烟花爆竹;糖葫芦;瓷碗装的面条;奇特的大茶壶;大将军身上拔得火罐;船上屏风;老鼠的中式婚礼等。影片还是包含了中国民间、民俗的传统技艺, 如皮影戏、纸马、戏曲面具、说唱音乐、武术、杂耍等。这些中国元素都是新版马良中加入的亮点, 它使整个影片充满了很浓厚的中国文化, 中国艺术在该片中表达的淋漓尽致。

影片视觉效果更加丰富, 西方的绘画艺术风格及中国的写意风格进行了别有韵味的搭配。在影片中能体会到西洋绘画艺术风格, 例如:马良画的能用来耕地的牛, 画的这只牛属于印象派。中国的水墨画则表现在大将军抢夺马良的神笔, 并把马良锁进了一滴墨水之内, 马良像进入了梦幻一般。不同的艺术风格在影片中展现, 让观众欣赏到一道视觉大餐, 开启了中美合作下动画影片艺术特色之门。

三、传统动画到三维动画的转变

随着3D技术的发展, 科幻大片的出现, 设计者们也把3D技术运用进了动画影片当中。传统动画转变为3D动画这是动画市场的顺应发展, 尤其是美国动画影片近些年来几乎都是3D的。不仅让观众欣赏到动画的魅力, 还能看到立体电影的效果。

人们在上个世纪认为动画片是给小朋友看的, 故事无论是剧情上还是画面角色表达上都趋向儿童化。而现今的动画影片针对的年龄层面更广, 大人孩子都适合观看。

神笔马良这部影片由传统动画形式重新制作成了3D动画影片。木偶影片相对拍摄制作较为简单, 画面形式单一。而3D影片制作相对复杂, 要考虑到角色、场景的凹凸比例, 影片的时间点、长度, 以及人物之间的情感表达内心活动, 故事情节的配比。该影片还架设了双眼摄像机, 角色的左右眼呈现不同的视觉场面, 根据故事情节随时间调整立体空间, 这也加大了制作的时间量和工作量。动画影片的立体效果, 能很好的体现出来。

3D影片主要是画面效果, 视觉立体感突出, 在创作时就要考虑到角色的摆设位置, 场景设计、场景切换、分镜头等3D的立体效果。在画面里要处理好前景、中景、后景的关系, 不能只注重前、后景, 这样空间的立体感不强, 视觉效果不好。

木偶影片主要突出故事情节, 角色的面目表情、动作设定都单一化, 这样形式的动画片只符合孩子的口味, 年龄层面有局限性。而3D动画非常注重画面细节刻画, 这样的制作更接近真实性, 让观众能体会到角色的内心世界。

四、对中国动画的发展启示

《神笔马良》本来就是一部童话故事, 带有着神奇、魔幻色彩, 加上美国迪士尼公司技术支持, 使影片艺术表现丰富多彩。影片尝试新的探索将中国绘画笔墨放在立体空间上展示, 也极大的带动着中国动画产业的创新创意。这样的发展使宏观动画影片都趋向于3D化, 慢慢随着国内3D技术的成熟, 动画影片会加入更多的中国文化在其中, 中国文化会融于3D动画影片, 使中国文化在立体空间展示出更加有创造性的画面。

参考文献

[1]神来之笔经典再现[N].中国电影报, 2014.7.

中国动画 篇8

关键词:动画,动画产业,动画教育

1 中国动画产业和动画教育的客观环境

回顾我国动画产业的发展,动画产业的起步并不晚,自上世纪50年代,我国的高等院校就开设了动画专业,同时,老一辈艺术家中也在动画产业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改革开放之后,百废待兴,中国将大多数精力放在发展第一、第二产业之上,第三产业相对落后,动画产业相对于其他产业来说,走向了低谷,动画产业根本形不成规模,动画教育更无从谈起。虽然外部原因阻碍动画产业的发展,但最主要的还是由于中国的动画没有形成继承和发展的优良传统,在文化传承方面出现了断层,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经济的不断发展为中国动画提供了土壤,中国的动画教育事业又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我国的动画产业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逐渐出现竞争意识,加入国际竞争的大潮里。

我们应该怎样认识这一问题呢?

继承和发扬民族动画的优良传统回顾我国动画的发展史,中国动画大约始于1926年,上海“万氏兄弟”拍摄的中国第一部无声动画短片《大闹画室》。这部动画片指出了中国动画的创作发展方向,认为国产动画应善于借鉴与取舍,以中国的传统为基础创作动画片,走自己特有的道路。“万氏兄弟”提倡创作中国式的幽默剧情,认为民族文化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国宝,提倡娱教于乐,反对单纯意义上的娱乐片。只有这样才能符合中华民族的意识形态,符合我们民族化的幽默感。

优秀的作品需要有良好的包装和适当的推销才能够打开广阔的市场。中国动画的产业化才刚刚起步,动画市场还稍显稚嫩,为此我们既要放眼全球,学习国外动画市场的先进运营经验,又要关注当下,寻找中国动画市场运作的落后和不足,以促成中国动画的产业化格局。

通过世界动画发展史不难看出,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我们与日本正好成反比。当我们一度辉煌的时候,日本的动画并没什么起色。当日本把动画产业上升到成为国家主要经济产业之一的时候,我们的动画水平则呈下降趋势。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使我们有必要了解当时的客观环境,才能知晓中日动画之间的差距。同时也要看到,鉴于美国动画的发展速度(以迪斯尼、梦工厂等为代表),它在世界动画史上所具有的特殊地位已经被世界所瞩目,他们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直到新世纪的今天,美国几乎每隔1年左右就有一部动画电影问世。例如《怪物史莱克》、《花木兰》、《海底总动员》等一系列动画大片,都受到了广泛关注,取得了极为可观的票房收入,占据了全球动画电影的大部分市场。这不得不令中国动画产业界深思!

动画艺术是以满足人们精神需要为宗旨的精神食粮,体现民族人文精神是很重要的。作为民族产业,加入“WTO”后,市场开放将是双向的。这就要求中国的动画业及影视产品不仅要面向国内市场,还要面向国际市场,快速渗透到世界动画产业国际化大合唱的行列中来。

2 中国动画产业化与重视动画教育的必然性

目前我国的CG动画企业多以中、小型为主,我们需要组建大型的动画企业,集中优势资源进行投产,让其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通过调整与重组,培育出具有技术先进﹑管理科学﹑资源集中、经营市场化的动画产业精英。同时,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动画教育片面追求艺术性,不考虑市场需求的弊端。当国家投资越来越不能满足市场实际需求时,国产动画这辆“漂亮的列车”将开向何方?在中国,国外动画的市场冲击从一定意义上促进了动画教育的前进,动画高科技的运用也促使我们换个角度去思考。《宝莲灯》的问世虽然说从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国内的动画市场意识,但这并不能改变国内动画产业的现状。最近放映的迪斯尼动画《海底总动员》及电影《黑客帝国》都运用了三维特技效果,提高了市场上的身价与卖点。迪斯尼耗资3.5亿美元制作的《恐龙》,是世界上最早一部实景拍摄与数码动画合二为一的电影。为制作出动画场面,选择了由15名软件工程师编写的450个程序。但在我国,耗资3.5亿美元制作一部动画片是很不现实的事情,所以我们既要放眼世界,还要坚持走自己的路,发展本土文化。三维动画是近几年才兴起的艺术形式,与国外相比差距虽然正在缩小,但我们还是应该扬长避短,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来传达我们自己的思想。

3 高校动画教育的改革

动画专业人才的缺乏,是制约中国动画发展的关键要素。业内人士认为,国内对动画专业的人才需求大约在15万人左右。目前,国内有一百多所高校开设了动画专业,形成了竞争的局面,应该说是件好事。民办教育也异军突起,一些培训机构在培养动画制作人才的方式上,更注重实用技能的培养。他们认为,国内除了缺乏既懂技术又懂艺术的设计人才之外,还缺乏高级计算机动画制作人员。这些培训机构在短时间内填补了部分岗位空缺,无形中缓解了动画教育的压力。但存在的问题仍然是显而易见的,毕竟大多数学校开设这一专业的历史太短,在师资、教材、教学体系上不够完备。动画教育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建立一整套科学的动画教育体系,为动画产业的发展提供优秀的人才资源。我们认为,在现阶段,通过校企合作成立制片基地的途径,使动画教育由单纯教学转向产、学、研结合,是一条可行之路。

3.1 培养动画人才并不在于“多”,而需要“精”

一个国家的动画产业发展水平,单从产出数量来衡量是片面的,重要的是有效数。同样,动画创意人才的聚集不能仅靠数量的堆积,艺术精英的成长也不会按照统一固定的模式。如果没有一个符合艺术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一味采用千篇一律的固定培养模式,堆积一套空洞无物的教学内容,采用大量不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不过是:能联想但无思想、有文采但缺文化、会翻新但不出新、是专才但非奇才。

3.2 培养动画兴趣要早

动画的兴趣是长期培养出来的,创意人才是靠发现和挖掘出来的,他们的培养应当有特殊的方式,有天分的孩子往往会随着学业的压力而失掉自身的灵气,所以对于有天分的人才要注重激发他们的潜能,并为他们提供生长环境和成才氛围。特别是中国的考试制度不利于天才的早期开发,对动画的兴趣爱好需要从小养成,在中小学适当地开设一门动画选修课,开展一些动画相关的课外活动都是有益这部分学生群体的智力开发和创作潜力激发。

3.3 培养人才的模式要有所创新

培养创意人才可以效仿建设经济特区的方式,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我国设立了深圳、浦东和滨海等经济特区,目的就是为了以点带面的促进经济建设。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特别是高端人才的培养,也需要设立培养特区,不拘一格,不一定拘泥于传统的教育模式,或者是简单的技术培训,要注重实战训练。学校的教学是一班学生围着一名教师转,特殊人才的培养可以是一群智囊围绕一个一线的人才,为他提供发展需求服务。动画人才也可以让领军人物带领其他创意人才一同进步。该模式进行人才重点培养的核心首先是发现人才,一旦发现业界有可造之才,应当全力为这样的人才营造一个适合他发挥的环境,为其提供创作所需的氛围,让特殊的人才能够在特殊的环境中发挥出特殊的能量。

3.4 培养动画人才要有新理念

21世纪的教育,不再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以校园为边界、以知识为目标的教学体系。数字村已延伸到我们的现实世界,原著民是20多岁的年轻人,而我们都是新移民。年轻人一旦入门,获取知识、接受新技术的速度惊人,远远超过我们。他们还不断创作出新的知识和内容,利用自身优势加以传播和发布。数字生活改变了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关系,师生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在努力,都是学习的参与者,强调两者的互相配合,互相促进的关系。通过实践学习,不仅巩固了学生的基础文化知识,提高了其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还能增进师生间的感情,帮助其做的相互理解,相互交流,这对于日常的教学工作无疑具有相当积极的意义。在学校教育中,老师并不应只是知识的灌输者,而应与学生积极的配合,两者都是学习的主体,共同参与教学活动,知识的传者和受者的关系,是协作的关系,而不应只是领导的关系,如果只是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来应对今天的接受了各种信息文化的学生,必然会与学生之间出现隔阂。校园生活和数字生活应相互配合,学校在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的同时,还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无压力的创意空间,为学生的创造提供最为宽广的平台。

动画教育关系到动画产业发展的未来,动画教育体系的建立,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在继承传统教育经验的同时,又要认识到专才教育的重大责任。我国有不少艺术院校开设了动画专业,例如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西安美术学院等,在这些高校,这类专业已经成为热门专业。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自身与国外动画教育的差距,善于采用“拿来主义”的做法。我们必须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充分利用民族的本土文化资源和人才资源创作出适合本土的艺术作品,所以说,动画不是“儿戏”,而是成年人的“事业”。

浅析中国动画艺术 篇9

1 中国动画艺术现状

虽然国家越来越重视动画艺术的发展, 但目前国内的动画艺术仍然不太景气。一段时期以来, 大量国外动漫作品占领着中国的艺术市场, 一方面使国内动漫市场不断丧失;另一方面也有可能导致国人对发达国家国民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意识形态的盲目追随。目前, 我国内地也有大量的作品相继出现, 但这些作品还没能成功地确立一个具有鲜明个性的动画角色。据调查显示:在青少年中最喜爱的卡通作品里, 日本卡通占60%, 欧美卡通占29%, 中国内地和港台原创卡通的比例只有11%。现在, 中国动漫市场80%以上的盈利流向了海外, 中国动画的这种境遇令人尴尬, 而本土文化缺失所导致的后果却更令人担忧。

中国动画艺术发展中的断层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原因分析:

1.1 动画艺术教育不够规范

有些高校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和追求院校利益的最大化, 拼凑师资, 几乎一夜之间, 其他学科的教授都可以变成“动画艺术导师”;其次, 有些高校盲目寻找“动画艺术将才”支撑门户, 导致动画艺术教学“江湖化”;再次, 有些院校动画艺术课程体系还存在诸多不合理, 课程主要是“艺术、技术、文学”的简单相加, 并在教学导向上没有很好地把握三者的关系。目前, 一些高校的动画作品似乎还在迷恋纯数字技术的无穷魅力, 没有最大程度地探索和挖掘动画艺术的文化内涵、表现手法, 致使合理的创作空间和独特的形式感很难找寻得到。

1.2 中国动画艺术理论体系研究及艺术批评机制相对滞后

当下, 中国的动画艺术作品最大的感受就是技巧的把玩, 相对缺乏艺术表现语言的深度。虽然各种数字技术的开发层出不穷, 似乎为动画艺术带来了异常光明的前景, 而实际上良莠不齐的动画艺术作品带给人们的是来不及判断优劣的作品, 一派亚文化视觉感觉, 缺乏民族性、艺术性。

2 中国动画艺术发展方向

中国五千年华夏文明奠定了传统艺术深厚的东方文化根基, 我们对自己优秀的传统艺术, 也就是我们动画艺术的优势之一, 不应放弃, 而应多元化、精益求精地加以表现。只有充分感受中国传统艺术的“辉光”, 让中国动画艺术沐浴在这种“辉光”之下, 才能不断健全其理论体系。从保留传统艺术特色出发, 那些优秀的传统动画电影作品, 更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动画电影的审美是同中国传统美学一致的, 主要表现为传统美术风格上的单纯性、表现手法上的写意性和故事情节上的思想性。

2.1 在风格上保持传统美术风格

采用极其概括提炼的表现手法体现了一种单纯美。例如“阿凡提”, 设计师用一个狭长椭圆的头形、香肠鼻子、黑豆眼、尖胡子, 几笔勾勒了“阿凡提”的头部全貌。如此简单的造型, 看似儿童的泥巴手工, 却恰当地表现了“阿凡提”豪爽、风趣和机智的性格。

2.2 表现手法上的写意性

中国动画电影表现手法的写意性特点以水墨动画类型最为典型。《小蝌蚪找妈妈》是第一部水墨动画片, 它是依据国画大师齐白石的水墨画创作的。这部作品布局开朗、意境宽阔, 充分体现了水墨动画的水墨特性。中国传统美学主张以形写神的观点, 与西方美学强调的纯粹写实性和模仿性不同, 而水墨手法最能表现所绘对象的神韵。另外, 中国传统美学除了主张以形写神, 还强调以形写意, 水墨动画《牧笛》是根据李可染的国画作品改编的, 是诗情画意浓厚的艺术作品。作品没有扣人心弦的戏剧冲突, 却有牧童那稠密的诗一般的梦幻, 还有令人心醉的田园式鸟语花香, 其意境使人产生共鸣, 作品继承了传统的写意抒情的美术创作方法。

2.3 故事情节上的思想性

动画片《雪孩子》描写了“雪孩子”的好朋友小兔家着火遇险, “雪孩子”奋不顾身进入小兔家, 救出小兔而牺牲自己的故事。《雪孩子》的故事采用了儿童所喜爱的童话形式表达了一种自我牺牲精神, 故事短、情节简单, 但有趣而且富含哲理。动画电影实现了艺术性和思想性的结合, 不知不觉在儿童的心灵里播下美的种子, 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2.4 绘画、雕塑风格与电影情节渲染完美结合

在塑造人物和渲染环境上, 动画电影比一般电影随意性强、空间更大, 从而可以借鉴国外优秀动画作品的精华, 更为方便地将各种艺术风格运用到动画电影中去, 加强故事的表达性和感染力。例如《僵尸新娘》是“阿德曼”动画公司的作品, 电影一开场就把观众带入了抽象艺术的氛围, 画面描述了没落皇族的女儿和暴发户鱼贩子订婚。通过联姻, 一个企图挤入上流社会, 一个达到维持家族经济的目的, 画面充满了诙谐幽默, 也有阶级社会的压迫感。蒂姆?泊顿塑造的动画人物面容呆滞、形体纤瘦憔悴, 与剧情格调映衬, 使人产生蒙克绘画的联想。新郎父母的形象, 一个是瘦高罗锅, 一个是矮胖墩, 夸张的形体有讽刺意味, 讽刺了对上流社会的盲目崇拜。新娘的父母一个是蛤蟆身材, 一个有特别庞大下垂的下巴, 夸张抽象的形态和强化的体形对比, 打破了常规, 产生一种独特的构成美, 使人联想到毕加索的立体画。

3 中国动画的特色之路

中国动画 篇10

关键词:扶持政策,动画,发展

一、动画扶持政策的背景

改革开放后,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 人民的生活水平取得了极大的提高, 对于文化消费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而动画品消费市场也开始逐渐形成, 国产动漫产业却不能适应这一市场需求, 这使得政府注意到动画这一行业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意识到国产动画行业大力发展的必要性, 在国家巨大的推动作用下, 中国动画在近两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产生了大量动漫生产企业, 涌现出一批质量优秀, 深受观众喜爱的动画影片, 可以说中国动画这几年取得的成就离不开国家的支持。

国家出台保护政策的原因在于国产动漫行业水平脚底而同时国外动漫作品大量涌入几乎完全垄断了国内市场。国外动漫产品的进入虽然有利于满足国内市场, 但是却存在很多不利的地方, 首先, 国外动漫作品良莠不齐, 国外对于动漫存在分级体系, 即根据不同的消费群体推出不同的作品, 而我国却缺乏分级体系, 导致作品不分群体和年龄一股脑推广给消费者。另一方面, 国外动漫产业商业化发展时间较为悠久, 因此作品往往具有较强的市场化商业元素, 制作工艺和水平较高, 产量较大, 这些作品对于国内观众有着更大的诱惑力。

二、保护政策的必要性

第一, 国产动漫行业市场化起步较晚。虽然中国动画萌芽出现时期并不比欧美日韩晚, 但长期的战乱以及政治活动使得中国动画的发展几经停滞改革开放以前乃至开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 中国动漫都是以计划经济模式进行生产制作的, 计划经济模式下的国产动画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而且动画作品往往不考虑市场上青少年的精神需求, 脱离实际缺乏生活趣味从而不易于被观众接受。只有通过政策的保护, 才能使中国动漫行业得到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进而成长繁荣。其次, 国家对动漫行业的保护措施不仅仅是输血式的救助, 而是扶持性的阶段保护。“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保护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动漫行业的短期生存, 而是为了动漫行业未来的发展壮大。政府通过政策支持可以引导鼓励更多的人来投资发展动漫行业, 通过扶持吸引人才, 并通过高校教育和职业教育培养动漫行业的人才, 从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来促进动漫行业的发展。

三、保护政策的具体措施

国家对于国产动画的扶持大致是在2000年以后开始的, 具体的一些措施和政策从2003年开始出台实施, 政府很快研究了推动行业发展的具体措施, 从行政手段、市场导向、经济扶持等多个方面入手。2012年文化部推出《“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 其中除了延续之前对于动漫产业的相关政策支持外还提出了对网络动漫、手机动漫等新兴动漫的支持。2013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颁布《推动国产动画电影发展的9条措施》来支持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 同年国家文化部还推出了国家动漫品牌建设和保护计划。2014年国家又出台了《关于扶持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进一步推出了一系列新的措施。

这些陆续推出的措施, 从总体上来说可以分成国家以下几个个方面:

首先是播映支持。通过政策对于省级电视媒体的动画播映做出了明确的要求, 增加国产动画影片播映的比例以及时间, 这一政策的实施对于国产动画的意义是巨大的, 尽管这一行政举措有违市场竞争的一般规则, 但考虑到国内动漫行业的特殊情况和国情确实极其必要的, 而且这种保护增长即便在动漫行业较为发达的日韩历史上也曾经有过, 这项政策使得国内动画市场竞争中出于劣势的国产动画影片有个预留的市场保证因此得到了极大的保护, 从而获得了生存、成长、和壮大的机遇;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转型, 动画也需要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 建立完善的动画交易市场;

其次, 为了进一步扶持中小动画企业, 国家还推出了一系列的经济扶持政策, 09年国家财政部与税务部出台了《关于扶持动漫产业发展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 这项措施的推出, 使得国内动漫企业负担大大降低, 因为国内动漫企业往往成立较晚, 很多出于创业期, 缺乏大量资金支持, 而动画产业的生产规律不同与其他商品, 其对于人力资源需求大, 动漫产品生产加工周期较长, 且盈利空间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 税收上的优惠有利于减轻相关企业的税收负担, 降低了动漫产品的生产制作成本, 提高了企业的生存能力和在市场竞争优势。

再者, 活动支持。国家通过举办一系列支持原创动漫的活动来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如以举办国家级和省市级动漫宣传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向群众宣传普及原创动漫, 促进动漫商业活动从而培养动漫市场。这些活动促进了动漫制作企业之间的交流, 提高了国产动漫的影响力, 促进了原创动漫文化在社会上的传播, 推动了国内动漫市场的消费。

此外, 国家进行动漫人才培养支持。国家每年按照计划对一些原创漫画、网络动漫、手机动漫、电视动漫等国内动漫创作者进行资助, 以支持其进行动漫创作。加大对动漫教育的管理指导, 教育培养动漫制作加工人员。

四、结语

上一篇:社区银行风险防范问题下一篇:教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