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校企合作研究

2024-07-07

中职教育校企合作研究(精选十篇)

中职教育校企合作研究 篇1

一、校企合作的原则

1. 校企优势互补原则

学校与企业分属两个不同的社会团体, 学校的主要目的在于育人, 企业的首要目的在于生产盈利。学校的优势在于教育资源丰富, 但缺乏信息、技术, 对社会、市场信息的把握度不够。企业的优势在于拥有先进的设备、科技技术, 市场信息流通性强, 但缺乏教育资源, 缺乏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有效的将双方利益最大化。

2. 校企互动原则

校企之间在管理方式与理念、运营模式与方法等方面可谓完全不同。这就促使校企之间必须常来常往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与信任, 将彼此优势互补, 才能促进校企之间的合作有效、顺利的开展。目前常有的校企交流方式有:学校定期组织专业理论教师到企业实践, 请企业专家和企业一线优秀工作者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或开展讲座, 派遣教师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等。通过校企间的种种互动, 加深了彼此间的了解, 增进了合作。

3. 校企资源共享原则

校企之间开展合作就意味着校企之间实现优势资源的共享。资源的共享包括企业的优势资源, 如技术、设备、先进的管理理念与运营方式等的共享, 也包括中职学校的优势资源共享, 如师资力量、教育技术等。校企之间只有通过一些有效的管理、运行制度将校企的优势资源进行高效的分享才能达到开展校企合作的目的, 实现双赢。

4. 校企间双赢原则

只有利益均衡合作才能长久, 校企间的合作也必须追求双方的效益最优化, 切实考虑双方的根本利益。以利益为驱动, 谋求发展, 在达到双份各自发展目标的前提下共同发展。

二、校企合作的模式

1. 校中企

“校中企”是指将企业引进学校, 可以是企业一部分生产线的引入。这种合作方式既可以解决相关企业的场地问题, 也解决了学校相关专业实训的问题, 实现“产”、“学”、“研”的结合。如目前很多中职学校内建有幼儿园, 这样既方便了学校教职工子女的入学, 也为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部分学生的见习、实习与专业教师教学、教研提供了便利。

2. 校企间工学结合、劳教结合

目前中职学校各专业多实行“2+1”或者“2.5+0.5”课程体系建设模式。校企之间多签订《顶岗实习协议》, 学生有两年或者两年半的时间在学校接受在校的系统教育, 一年或者半年的时间到校合作企业进行全职的顶岗实习。通过工学结合、劳教结合, 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 既培养了学生的理论文化素养, 也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

3. 订单、冠名式人才培养

冠名班也是订单式人才培养的一种方式, 将校企协议共同培养的班级冠以企业的名字, 由校企共同开展该批学生的培养工作。学生入学就已经定工作, 合格毕业后直接进入冠名企业工作。将招工与招生同步进行、生产与教学同步进行, 就业与实习结合。订单式培养的学生一般由学校招收的学生和企业招收的员工共同组成, 由校企合作完成培养任务。由此种方式培养出的学生社会适应性较强、就业率较高、稳定性也较高。订单式培养的不足之处在于, 学校出于被动的位置, 培养的人数多少, 培养的时间, 一般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决定, 学校没有主动决定权。

三、校企合作的形式

中职学校与企业间根据实际需求往往会采用人员互派、共同研发等多种形式开展校企间合作。

1. 共同开展人才培养与课程建设

学校各专业常根据专业发展需要到企业进行专业人才需求调研, 邀请企业专家或优秀一线工作共同对专业典型工作岗位能力、需求进行分析, 在此基础上校企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设计进行必要的调整, 寻求在现有教育教学资源基础上培养出更多、更符合区域内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高技能、高素质型专门人才。既提升了专业的办学质量, 也满足了企业的用工需求。

2. 校企人员互派

一方面, 学校根据专业建设需求, 聘请优秀企业专家与一线员工为学校兼职教师, 担任部分教学任务, 或担任学生校外实习指导教师。同时, 为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与教研能力, 多数中职学校定期或者不定期组织教师下企业顶岗实践, 使企业成为学校的师资培训基地, 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 加深教师对企业、市场的了解, 形成具体的岗位经验, 以便更好的开展日常教学工作。

另一方面, 企业也结合自身的用工需求利用学校的师资力量进行企业员工的岗前或者在职培训。提升企业员工的职业能力与素养。

3. 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共管、共建

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 学校可利用校内实训基地, 按照企业的用工需求对所培养人校才的专业知识技能与素养进行系统化的培训。同时利用校外共建的实训基地安排学生进行必要的顶岗实践, 提升毕业生的专业技能, 加深毕业生对专业相关岗位的了解, 缩短结业适应期。

四、中职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1. 校企合作流于形式

在目前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 大部分中职学校为使办学能更加贴近市场, 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对中职人才的需求, 都在不同程度上对学校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安排等进行了改革和调整。但一些学校过于急功近利, 追求速改革、高就业, 导致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不够彻底, 校企合作也只是形式上的合作, 企业的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参与度不够, 学校对企业的用人标准、岗位需求也不够了解。因而, 校企双方的优势未得到充分的利用, 校企合作共育的人才质量未得到根本性的提高。

2. 未实现真正的双赢

校企合作的主要原则之一即是双赢。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训场所、信息技术支持等的同时, 也希望能从学校输入更多的优秀员工, 或者学校提供的智力方面的支持和服务。但从目前中职学校开展的校企合作的实际情况来看, 校企合作短期内提升了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 但企业的利益却没得到很好的满足。一方面, 中职学校相较于我国正规的大学教育来说师资水平较为薄弱, 且部分教师理论知识强但实践经验弱, 这就不能满足中职学校对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因而培养出来的学生与企业的实际需求有一定的差距, 需要较长一段的就业适应期。另一方面, 中职学校招收的学生多是初中毕业生或者具备同等学历的青少年, 这部分人多是高考失利, 多希望通过中职教育改变命运, 不安于从事一线的生产、服务工作, 因而离职率较高, 这就造成企业出资出力培养员工但留不住员工, 因而导致部分企业不愿意接受中职学校学生到企业实习。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提升我国中职办学质量的重要方式, 目前中职学校在此方面进过一番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仍需不断深化, 不断修正合作方向, 形成持续、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

参考文献

[1]卢建平, 熊杰.基于中职教育实践教学水平的校企合作探略[J].职教论坛.2013.9:36-39.

[2]安杰山.中职校企深度合作的瓶颈及对策研究[J]职教论坛.2010:64-70.

中职教育校企合作交流会致辞 篇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好!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贵客到 z。在这个橙红橘黄,清风送爽的日子里,z 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z 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14 年中西部中职教育校企合作交流会”隆重举行,在此,我谨代表 z 市委、市政府,对这次会议的召开,表示诚挚的祝贺!对前来参加会议的各位领导、企业界的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z,地处祖国的中部,素有“荆楚门户”之称,现辖 z 县、z 县、z 市、z 区、z 区和 z 新区、z 管理区、z 高新区,面积 1.24 万平方公里,人口 300 万。这里历史厚重,人文荟萃,风情浓郁,有奇山秀水,油菜花海,湿地公园,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旅游城市。荆山楚水,孕育盎然生机,基础设施完善,产业特色鲜明,投资环境优越,发展前景美好,让您感受到 z 也是一座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希望之城。

z 教育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学前教育加快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通高中教育内涵发展,职业教育大力发展,教育结构不断优化,教育质量不断提升,教育品牌不断凸显。在优质职教资源建设上,通过整合发展,组建了 z 职业教育集团,通过重点发展,支持 z 信息工程学校成功创建国家首批中职示范校,走出了一条具有 z 职教特色的发展新模式。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引擎。高技能人才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命脉,也是区域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关键。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强化职业道德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是社会、行业、企业和学校共同的责任。对此,企业和学校要有清醒的认识,要以正确的态度,满腔的热忱、有效的行动,在校企合作中承担应尽的责任。今天,我们以“交流合作 发展 共赢”为主题,召开中西部中职教育校企合作交流会,就是搭建校企合作这样一个平台,目的在于进一步深化对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认识,推进职业教育向深层次发展,增强本地区职业教育的辐射能力。

当前,我市正处于“加速转型、缩差领跑”的发展新阶段。我们要加快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形成高技能人才集聚优势。我们相信,通过这次校企合作交流会,将助推我市校企合作与发展,我们将以这次校企合作交流会为平台,大胆探索,不断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拓宽校企合作空间,扩大校企合作成果,把国家、省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部署转化为具体的行动,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职教事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最后,预祝 2014 年中西部中职教育校企合作交流会取得圆满成功,祝愿各位领导和来宾朋友在荆期间工作顺利、生活愉快、身体健康!

中职教育校企合作研究 篇3

【关键词】政府主导 中职教育 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201-02

一、政府主导下的中职教育校企合作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对中职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一直以来,政府对普通高中的重视程度远远大于对中职教育的,中职教育的很多改革模式缺乏制度的支持,显得没有足够的说服力。很多县级市的政府职员仍认为中职教育不是主流教育,对其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充分去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导致愿意进行校企合作的企业数量很少。而且,由于政府的重视程度不够,中职教育校企合作机制缺少相应的保障,政府没有为中职教育校企合作建立相应的制度,导致很多问题模糊不清。遇到问题时,政府采取的态度不积极,没有借助自身力量去解决。

(二)中职教育学校和企业缺乏有机耦合

长久以来,中职学校和企业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中职学校致力于培养动手能力和理论知识兼备的实用型人才,企业致力于盈利,两者无法进行一个有机的耦合。而且,缺乏政府的主导,导致中职教育校企合作很大程度上停留在理论阶段,没有真正投入实践。长期以来,企业一直抱着接受人才的理念,不愿在培养人才方面投入力量。利益上的冲突,让中职教育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无法有机融合,合作的程度不够,更缺乏政府的主导作用,校企合作的质量无法在短期有一个实质的提高。

二、政府主导下的中职教育校企合作机制的完善

(一)校企合作下政府的职能

1.沟通、联系职能

校企合作涉及两个主体,学校和企业。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加强企业和中职学校的交流,让校企合作机制更具体、完善。政府的沟通、联系职能包括做好企业和中职学校的宣传工作,让他们愿意进行校企合作。其次,政府要为愿意进行校企合作的学校和企业牵线搭桥,促进他们的交流,让他们在沟通的基础上签订有效的协议。而且,一旦校企合作出现问题,政府也必须发挥其沟通职能,了解问题的缘来,帮助企业和学校进行良好的沟通,及时解决问题。

2.统筹、协调职能

中职学校和企业都有自己的利益追求,合作中难免产生或多或少的摩擦。由于能力的限制,学校和企业都不能客观高效地处理这些问题,这时候就需要政府发挥其协调功能,在了解问题的基础上合理解决。政府在中职教育校企合作中的统筹职能主要体现在对资源的调配,合理分配学校和企业资源,让其得到充分的利用,也让校企合作真正成为造福企业和学校的机制。

3.服务、促进职能

校企合作要想更上一层楼,双方的积极性都必须得到充分的发挥。政府的服务、促进职能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双方的积极性,让两者更紧密地合作。一方面,政府要加强宣传,让学校和企业更好地了解校企合作制度,让他们在制度的指导下加强合作的宽度和深度。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强对企业和中职学校的能力建设,引进先进人才和先进的发展理念,让企业和学校的能力有所提高,更好促进校企合作成果的建立。

(二)政府主导下中职教育校企合作机制的主要内容

1.建立联系会议制度和信息沟通平台,促进两者的联系

中职教育校企合作机制从实质上来看是一种合作模式,要想提高合作的质量,合作双方就必须加强交流。以政府为主导下的中职教育校企合作机制要建立联系会议制度,政府要安排专人参加企业和学校的会议,听取校企合作的进度和发展现状,并给出恰当的建设。为了深化合作的深度,政府也要为企业和学校建立相应的信息沟通平台,让他们就合作的方方面面及时进行交流,提高校企合作的质量。

2.建立健全监督制度

政府的主导作用也体现在政府的监督、管理方面。对校企合作进行有效监督,就必须建立健全监督制度。政府要根据中职学校和企业合作的现状,完善监督制度。设立专门的监督部门,并定期对校企合作工程进行检查监督,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地方要及时指出,奖惩共施,在监督体系的帮助下让中职教育校企合作走上制度化、正规化。

3.完善定点帮扶制度

政府的一大重要特点,就是可以实现统筹兼顾。政府在了解了学校和企业的情况后,对于一些实力不足的单位,可采取定点帮扶制度,真正实现校企合作。对于人才匮乏、资金不足的地区,政府可投入资金和人才,帮助地区内的企业和学校自身的建设,并对校企合作的方方面面进行指导,政府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建立专门的监督部门和专家小组,对定点帮扶地区进行长期技术指导,帮助其快速进入校企合作的状态。

中职教育校企合作机制是一项可以造福学校和企业的机制,必须长期坚持下去。由于自身能力的缺陷,校企合作必须在政府的主导作用下才能更好进行。政府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发挥沟通、调控和仲裁功能,提高校企合作的宽度和深度,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玉梅;《政府主导下的中职教育校企合作机制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13年10月30号

中职教育校企合作研究 篇4

教育与实际脱节, 人才培养难以匹配企业需求, 一直是摆在职业院校面前的一道难题。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则是破冰的关键所在。要让学生掌握岗位上能用的技能, 那么教师就必须先了解并掌握企业的最新生产工艺, 甚至是未来可能需要的技能。

本文针对这一问题, 提出运用校企合作的模式对在岗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 使其真正接触岗位的实践工作, 在实践中积累实际操作经验, 然后通过培训考核来考察教师继续教育的成效, 以验证“基于校企合作提高教师实践技能”的策略的实效性。

1 在教师继续教育中应用校企合作培训模式的必要性

中职教育是对我国进行实用性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 而就目前而言, 中职院校的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以下问题:第一, 知识陈旧。在很多职业院校中, 刚毕业的教师占据着较大的比重, 在实践经验以及专业技能方面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不足情况;第二, 技能难以适应专业。由于实践机会较小, 很多教师存在着技能陈旧以及理论知识古老的特点, 同企业目前的发展存在着相互脱节的情况。如果由这部分教师对学生进行授课, 学生在走出校园之后在技能以及知识方面则很难对市场的人才需求进行满足;第三, “双师型”教师需求。随着近年来职教系统改革的不断深入, 社会对于“双师型”也具有了更多的需求。对于该类型教师来说, 要求其不仅能够从事教育教学活动, 且能够从事职业实践活动, 并能够将行业能力、态度以及知识良好的融合到教学过程当中。而就目前来说, 很多教师并没有对相关能力进行较好的具备, 急需通过校企合作培训模式的应用提升教师的理论以及实践水平。

2 校企合作培训模式应遵循的原则

在校企合作培训模式实际开展中, 需要做好以下原则的遵循:第一, 区域性原则。对于专业教师继续教育来说, 需要能够同目前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良好适应, 而经济发展则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教师在培训当中, 需要对所在城市区域特点进行充分考虑的基础上积极围绕产业做好教师的培训, 以此对区域经济的需求进行满足;第二, 使用性原则。同企业合作项目的内容, 同教师的实际需求具有着密切的联系。对此, 在实际培训工作开展中, 教师则需要对教育的特殊性以及内容的实用性进行积极的强调, 对岗位实践训练做好强化。教学方法方面, 要在做好理论教学的同时多进行一些工作经历、企业案例、工作技巧的教学, 以此获得更强的实践性教学效果;第三, 发展性原则。在实际培训工作开展中, 也需要做好企业对于人才需求情况的掌握。在现今社会形势飞速变化的情况下, 企业对于人才也具有了不同的要求, 对此, 就需要双方能够以务实的态度、积极的眼光对该种变化进行适应, 在对合作方案进行及时调整的基础上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 校企合作培训模式的创建流程

为了能够切实实现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 需要按图1所示工作流程对其强化继续教育以及校企合作培训的时效性, 就需要各方能够积极努力, 同企业共同构建科学、良好的合作机制, 创建校企合作模式下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流程 (见图1) 。

第一, 基础调研。为了对培训的时效性以及针对性进行突出, 在校企合作工作开展之前, 需要先做好培训学员的摸底以及调查工作, 通过教师在专业技能方面薄弱环节的掌握为后续培训活动打好基础;

第二, 培训方案制定。根据教师对企业需求情况的不同, 对详细的培养方案进行指定, 在方案中对教师的义务、学校的职责等进行明确规定, 并通过不同培养方式的应用实现抓也教师职业能力的提升;

第三, 合作协议签订。根据培训专业的不同, 同当地规模较大、较为知名的企业对合作关系进行建立, 在协议中对双方在整个培训过程中的义务、责任以及突发情况处理做好规定, 避免在培训中因协议签订不到位引发矛盾;

第四, 培训效果评估。在培训完成之后, 则需要由培训的主管领导以及人员共同以量化的方式对教师培训情况的进行评估。为了获得更好的培训效果, 就需要培训部门能够同用人单位间加强合作, 对继续教育培训的质量进行共同监督, 在做好实习鉴定的同时根据情况进一步要求教师对实践体会等进行撰写, 以此在教学分中进行体现。

4 校企合作培训模式的实施方法

通过同企业合作方式的应用, 则能够使更多的教师能够进入到企业当中进行培训。而在实际操作中, 企业也不可能对职业学校所有的教师都对实践需求进行满足, 且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够有机会进行培训。对此, 就需要联系实际, 通过科学培训方式的选择与应用达到好的培训效果:

4.1 请进来

在该环节中, 即由职业学校以邀请的方式邀请企业人才来到学校中进行岗位培训, 同教师到企业进行学习相比, 该种方式同样能够帮助教师对先进的行业信息以及产业知识进行接受, 并获得较好的培训效果。以某职业学校为例, 2014年, 该学校为了能够对计算机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的更新需求进行满足, 从当其软件公司中邀请人员来到学校对教师进行了PS2软件的系统培训, 并将其同Adobe资格证书实现挂钩处理, 获得了较好的通过率。同年, 该企业又邀请神州数码人员对教师进行了企业文化、团队建设以及开发等方面知识的培训, 对学校教师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实现了较大的提升。对于计算机专业来说, 其具有着发展速度快以及发展潜力较大的特点, 对此, 就需要教师能够做好新技术以及知识的应用, 而校企结合则是实现该目标的有效方式。

4.2 走出去

在该环节中, 根据方式的不同可以又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 以点带面。在教学实际中, 如果送大部分教师来到企业进行实习, 则会对学校的教学秩序产生较大的影响。为了能够对教师的技能水平提升进行实现, 选择个别教师进行学习、来到学校对其余教师进行培训则是十分有效的一种方式。通过该种方式的应用, 能够在对学校相关专业教师实践能力进行提升的同时将培训的牵动面以及花费降至最低, 甚至可以对整个学校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带动作用;

第二, 分批实践。在该种方式中, 即将学校的专业教师以逐批的方式送到学校以及企业当中进行学习, 通过学习循环机制的形成对教师队伍的操作能力以及专业水平进行提升。通过该种方式的应用, 能够在使教师从企业中学到知识的同时避免对学校的正常教学产生影响, 是培训部门经常应用的一类方式;

第三, 自主实践。在该种方式中, 即由专业教师自己对同自身专业有关的企业进行选择以及实习, 对培训目标进行实现。对于该种方式来说, 其具有着较强的灵活性, 教师在培训时不仅具有着较大的选择空间, 且对于日常教学工作的影响也非常小。可以说, 在上述几种方式中, 都能够对教师的培训需求进行满足, 需要职业院校能够联系实际, 对适合自身情况的培训方式进行选择。

5 实践案例

我国南部某中职院校从2010年至今, 始终在坚持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与大多数职业院校一样, 该院校非常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却忽视了对专业教师的再教育和能力训练。于是在2013年, 该学院“牵手”资源丰富的行业企业———中科院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 共同合作建成的“全国物联网技术应用型专业教师人才联合培养基地”。秉承“专任教师下工厂”的发展思路, 制定了《关于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的管理办法》, 以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为重点, 通过国内外轨修、分批轮岗派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的措施, 使教学人员、科研人员、企业技术人员可以在“学校体系”和“企业体系”间自由流通, 打造了一支“校企互通、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经过3年的实践, 该学院教师继续教育效果明显 (见表1) 。除此以外, 经过生产实践的教师都表示, 经过生产实践, 心中更有数了, 上课的“底气”更足了。这充分说明, 该学院按照校企合作模式对教师进行的以生产实践为主的继续教育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6 结束语

上文中, 该种植学院基于校企合作模式, 对教师进行的以生产实践为住的继续教育所取得效果, 充分说明, 这种继续教育的方法策略能够有效改善教师实践技能欠缺的现状, 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 这必将有助于解决中职教育理论与实践相互脱节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市场形势的变化, 对于职业院校的培训体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上文中, 我们对中职教师继续教育的校企合作培训模式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需要能够把握重点, 联系实际, 以该模式的科学运用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摘要:在现今中职教育中, 校企合作模式得到了较为积极的应用。该种模式的实施, 是对以往继续教育方式大胆改革, 而在具体应用中, 也需要做好社会需求的联系, 通过科学模式的应用保障教育质量。在本文中, 将就中职教师继续教育的校企合作培训模式进行一定的研究。

关键词:中职教师,继续教育,校企合作,培训模式

参考文献

[1]郭亚庆, 黎正祥.通信行业校企合作培训模式探讨[J].价值工程, 2013 (29) :244-245.

[2]赵思琪.浅谈高职学生参与校企合作培训的几点变化[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3 (20) :77-78.

[3]满帅.国外经验对我国中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启示[J].职业时空, 2011 (02) :104-105.

中职教育校企合作研究 篇5

河南省中职教育校企合作 实验教材审稿会议在郑召开

作者:

来源:《河南教育·职成教》2013年第05期

本刊讯(记者 王鹏飞)为确保我省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实验教材编写质量,省教育厅于4月23日召开了河南省中职教育机械加工技术和食品生物工艺两个专业的校企合作实验教材审稿会。省教育厅副厅长尹洪斌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教育厅职成处、省职教室的领导、专家和河南机电职业学院、漯河食品职业学院等职业院校以及我省机械、食品行业协会和企业的教材主编共40多人参加了会议。

在审稿会上,机械加工技术和食品生物工艺两个专业共10本校企合作实验教材的主编分别汇报了教材编写情况,与会专家分别发表对教材的修订意见,经充分讨论,形成了最终的集体审稿意见。新编校企合作实验教材,普遍采用了适应技能培养的“项目+任务”的编写体例,突出了工学结合、适应“双证”、体现“四新”的特点。

尹洪斌副厅长对校企合作实验教材的编撰工作明确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要高度重视校企合作实验教材编撰工作。校企合作实验教材的作用和价值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要多方求证、多方论证。二是要精心编撰校企合作实验教材。要求教材编撰要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体现校企合作的特点,体现“学中做、做中学”的特点,使教材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兴趣性、简洁性。三是编写校企合作实验教材,要摸清市场需求,搞好与企业的合作,责任落实到人,最终的教材能让学生满意,让教师满意,让企业满意。

编写校企合作实验教材,是认真贯彻落实《河南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试行)》(豫政【2012】48)和省政府关于促进校企合作“专业共建、课程共担、教材共编”的精神,在教材建设环节把校企合作的要求落到实处。编写校企合作实验教材要充分体现“五个注重”要求:注重包容,包容行业、企业标准,包容国家、国际标准,包容行业、企业人员;注重前瞻,充分体现行业、企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注重延伸,重视与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相适应,既要体现与高职教育的区别,又要体现与高职教育的衔接;注重创新,创新教材内容,创新呈现形式;注重示范,以“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教材遴选指标”为指导,以首批示范教材为参考,努力使这批教材成为充分体现校企合作要求的示范教材,充分体现职教特色的示范教材。

据悉,实验教材将在今年8月份正式出版,供秋季开学使用。

中职教育校企合作研究 篇6

关键词:中职教育;校企合作;必要性;加强合作

在新形势下,中职教育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完善中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学校和企业现有资源的利用率,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技能型人才,推动企业的发展,体现出学生的个人价值。

一、中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一)人才培养的需要

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也已经成为企业当中的一员,与企业员工共同为了企业的发展目标而奋斗,融入到企业文化中,感受企业的工作氛围,学习专业技能和知识,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中职教育校企合作已经成为当代社会人才培养的必然需求。

(二)中职教育发展的需要

职业教育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学历教育,二是非学历教育,三是岗位培训,四是转岗培训。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满足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推动社会企业的发展,进而推动国家经济发展。除此之外,校企合作可以解决中职院校学生的就业问题。由此可以看出,校企合作也是中职教育发展的必然需求。

二、中职教育加强校企合作的措施

(一)健全中职教育校企合作管理机制

事实上,中职教育是否可以坚持实行校企合作模式,主要取决于学校和企业的利益是否达到预期,而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影响学校和企业利益的关键因素就是校企合作管理机制。对此,学校和企业必须健全校企合作管理机制,拉近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距离,实现学校和企业的长期合作。除此之外,中职教育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机制,不能单一的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学校必须全面的对学生展开教学评价,这样才能满足不同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中职教育的目标需要和企业的发展目标相一致,企业也要积极参与到中职教育质量的评估中,这样才能实现双方的发展目标。

(二)丰富校企合作模式

在传统的中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下,校企合作的形式比较单一,而且模式是固定不变的,这不仅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无法推动中职院校的发展。在新形势下,中职院校和企业必须结合实际情况丰富校企合作模式,合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突出中职教育特色。中职院校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办学能力和教育能力,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介入式属于新型校企合作模式,在介入式校企合作模式下,实践基地属于校企合作的重要载体,这就要求中职院校必须加大教学设备与师资方面的资金投入,为校企合作提供物质保障。实践基地也是中职教育校企合作的重要平台,中职院校必须合理利用实践基地,提高实践基地的利用率。参与式也属于新型校企合作模式,参与式校企合作模式要求中职院校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在一起,注重实践教学,合理分配教学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教学中,提高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三)增强校企合作意识

要想增强中职教育校企合作意识,必须从以下主体入手:一是学校,二是社会,三是企业。中职院校必须提升看问题的高度,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充分发挥出校企合作的作用,这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关键途径。相比于高等职业院校,中职院校与高等职业教育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中职教育必须突出自身的办学特色,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明确校企合作目标和方向。在新形势下,中职教育校企合作对于中职院校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中职院校必须认识到加强教师培训的重要性,定期派遣教师外出参加专业化培训,丰富中职教师的工作经验,提高中职教育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中职院校应该丰富教师培训模式,也可以派遣教师到社会企业实习,让教师了解企业的发展需求,感受企业文化,这样可以更好的把自身在企业内学习到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学生。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企业也必须从自身的实际出发,认识到校企合作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结语:

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满足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推动社会企业的发展,进而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在新形势下,学校和企业必须健全校企合作管理机制,拉近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距离,实现学校和企业的长期合作。中职教育的目标需要和企业的发展目标相一致,企业也要积极参与到中职教育质量的评估中,这样才能实现双方的发展目标。中职院校和企业必须结合实际情况丰富校企合作模式,合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突出中职教育特色。参与式也属于新型校企合作模式,参与式校企合作模式要求中职院校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在一起,注重实践教学,合理分配教学。中职院校必须提升看问题的高度,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充分发挥出校企合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卫红. 中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及加强合作的措施[J]. 新西部(下半月),2009,06:95-96.

[2]何海平. 中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及加强合作的措施[J]. 科學中国人,2016,18:152.

中职教育校企合作研究 篇7

中职生处于青少年时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心理状况影响着其在学校的表现及日后在企业的工作情况,教育部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中职学校德育选修课的必选课就足以说明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如何促进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已成为中职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鉴于此,我们对用积极心理学渗透的方式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探索。

1 中职生心理现状

置身于“信息爆炸”的大千世界,中职生的心理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现在的中职生又多为来自农村、贫困地区的孩子,在进入中职学校前的基础教育过程中,因受到学校、家庭教育及社会现象的种种影响,致使部分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1 独立意识加强,与父母、亲人关系变淡

中职生大多数为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均外出打工,而他们正处于思想、心理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因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与帮助,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使他们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中职生在校期间或是假期回家,与父母、亲人维系情感的仅仅是一条“电话线”。长期如此,他们与父母、亲人关系日渐变淡,联系与沟通严重不足,虽增强了他们的独立意识,但也缺乏了亲人的情感。

据调查,现在的中职生在校期间,主动与父母联系的占很少部分,几乎都是父母与子女主动联系为主。中职学生只有在遇到缺钱、有事等情况时才会主动与家长联系。亲情的缺失,导致中职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阴影,致使部分中职生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

1.2 个性强,学习知识存在心理障碍

中职生以农村、贫困地区的孩子为主,大部分是些组织纪律淡薄、缺乏责任心、自控能力差、文化基础差、综合素质不高的学生。此外,中职生对教育淡漠与抵触,特别是现在的中职生以“90后”为主,其表现尤为突出。

据相关部门的调查资料显示:中职在校生很大部分的学生没有制订学习计划,缺乏学习动力,厌学情绪严重,甚至不知道为何而读书。正是由于他们学习目标不明确,导致他们缺乏主动学习的精神,且由于他们进入中职学校读书并非主动意愿,而是因为成绩或是家长要求才进入中职学校学习。这样造成他们自卑、逆反心理就很突出,一旦学习上遇到难题,他们就会没有或是缺乏主动解决问题和矛盾的决心与耐心,导致成绩越来越差。

此外,中职教育倾向于技能培养,这与中职生进入中职学校前所学的基础教育有很大的区别。在进入中职学校学习后,需要一个适应过程,例如在人的感知方面,由于中职教育实践性较强,使得中职学生在自身与专业的视觉、触觉、味觉、嗅觉上发展较快,而在思维方面则容易限制和局限于只与专业知识、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狭小模式中,致使中职生不能够全方位地发展。

1.3 缺乏沟通,人际交往能力有待加强

部分中职生由于自卑感、挫败感严重,致使其内心常感不安,加之在进入中职学校前这些学生往往都是普通教育的“抛弃者”,这极易导致他们的心理失衡。在与他人交往时,一些中职生容易产生偏激的情绪,导致与同学、家长、老师关系不和谐,往往不能正确接受老师和家长的教育,拥有极强的叛逆心理。

大部分的中职学生都是在校住宿,大家来自各地,远离父母与亲人,孤独感比较突出,加上中职阶段的学生大多数思想不够成熟,对城市、学校、教师与同学都需要一个熟悉的过程,人际交往的缺失致使部分学生不能够融入新的集体,造成集体主义意识缺乏,集体观念淡薄,容易被集体与同学抛弃。

中职生毕业面临进入企业实习与就业,从中职生到企业技术工人的角色转变,要求中职生拥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从而能够在企业的新环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更好地在企业做到学以致用,让自己的价值得以体现。如果缺乏人际交往的能力,会造成中职生心理的失衡,更不利于中职生在学校、企业与社会中立足。

1.4 沉溺于网络,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难以树立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每个人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中职生也不例外。网络信息时代,促进了时代的进步,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东西,例如很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网络中充斥着暴力、色情等不良内容,一些青少年,特别是中职生,他们在就读中职学校前就已经是“网瘾”的人群,这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聊天、网络游戏等,而进入中职学校学习后,这些不良习惯没有改掉。

“网瘾”致使中职生长时间、习惯性地沉浸在网络当中,对互联网产生强烈的依赖,特别是对一些网络游戏的依赖,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而难以自我解脱的行为状态和心理状态。随着手机的普及与手机网络的发展,部分中职生也发展成为“手机依赖症患者”,每天不管是上课或是课间都在用手机上网、聊天、看小说,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学习。

中职生对于网络的依赖,严重危害着他们的身心健康,导致中职生的学习成绩下降。网络的不良产物,还弱化了中职生这些青少年群体的道德意识。长期沉溺于网络中的中职生,人际交往能力都比较差,不能够拥有正常发展的人际关系。网络对于人的思想的冲击,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中职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2 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探索

中职生实习与毕业后将进入企业,在校企合作日益紧密的中职阶段,对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中职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一名合格的、拥有健康心理的中职生是学校的责任,使中职生顺利地从一名学生过渡到企业的技术人员更是企业的热切希望。

2.1 校企合作,共同抓好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校企合作框架下,加强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建立学生在校2年的心理健康档案,在企业实习就业的一年时间中,企业也同样建立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使中职生的心理档案在“2+1”的办学模式下,在学校与企业之间得以顺利对接,

学校应采取更有效的措施,针对自身与合作办学企业的实际情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讲座,聘请专业的心理学教师、医生,完善队伍结构,更好地在校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更注重员工的心理健康,并适时地往合作办学的中职学校派遣心理咨询师,向在校的或是即将走入企业大门的中职生宣传企业文化,使中职生具备良好的心理,以及积极向上、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在进入企业后能够利用掌握的技术更好地为企业创造利润,使校企合作真正取得双赢

2.2 拓宽心理健康教育渠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中职学校应该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举全校之力,加大心理健康教育上硬件和软件投资的力度,把对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大任务来抓。教师要注重发掘中职生的内在潜能,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与高尚的人格,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在中职的教育教学中,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专业教学、各项教育活动、课外活动、德育工作、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中职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除与原有德育课及青春期教育等相关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外,还可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选修课,或是利用主题班会、班团队活动,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帮助中职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中职学校要定时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要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结合对口企业的实际情况,在开展心理咨询时,可以适时向学生宣传企业的情况,让学生提前感受企业的文化及自己未来的工作情况。

建立中职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密切学校与家长、班主任与家长的联系,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做到家长随时掌握子女情况,学校与家长双重管理的模式。

2.3 渗透积极心理学,培养中职生积极健康心理

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与美德的科学,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的一门心理学。

中职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该摈弃过去的消极心理学模式,在情感和心理上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与激励以促进其心理健康成长。心理健康已成为新时代对人才的必然要求,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素质。

作为中职生,将面临着从学校走向企业、走向社会的严峻挑战。角色的转变,意味着困难与机遇同在,希望与挑战并存。在人才济济的社会中竞争,中职生更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存在巨大的潜能,都具有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人性观决定了中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营造一个积极、和谐的氛围,树立中职生积极向上乐观的理念。大部分中职生都是受到传统教育“淘汰”才进入职业学校学习技术、技能,没能走升高中考大学的传统之路。通过把积极心理学渗透到心理健康教育中,中职生将转变传统观念,树立读职业学校学技术也能成才,也能发挥自己的潜能的理念,从而使中职生走向企业、走向社会时成为一名有用之人。

积极心理学认为,结合目前中职学校心理辅导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必须重视课堂内外的体验、感悟和实践。在校企合作的框架下,可以尝试为学生提供参与一些有意义活动的机会,例如参与企业的生产实践,利用自身能力完成一定的任务量,提升中职生对自身能力的自信心;创造一个团结互助、互相关爱的学校氛围,增强每位中职生的亲社会、亲同学、亲老师、亲人倾向,提升中职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从而提升中职生全方位的能力。

3 结语

现代的健康概念,不仅指生理上的健康,还包括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完好状态,由此可见,心理上的健康程度将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

中职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正值青春年华,要正确认识自己,保持乐观的情绪,能经受一定的挫折,对他人、对群体、对环境有良好的适应能力,使自己能够立足于社会中,为社会、为企业奉献自身的一份力量。

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中职学校与合作企业应更紧密联系,用积极心理学渗透的方式共同将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好,实现校企合作双赢。中职学校要努力创造条件塑造中职生良好健康的心理,使他们顺利走向社会进入企业,企业要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重视进入企业工作的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这样才有利于中职生更安心地为企业工作,为企业奉献自身的技术,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从而更好地回报社会。

摘要:校企合作是中职学校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校企合作能够促进中职学校的发展,使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文章阐述了校企合作背景下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用积极心理学渗透的方法,开展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升中职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受企业欢迎的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中职,校企合作,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倪望轩.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杨亚雪.积极心理学对职业中专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8).

[3]金巧兰.论积极心理学在职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3).

[4]王凌云.中等职业学校更应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教育发展研究杂志,2010(8).

[5]张卫斌.对职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的策略研究[J].时代教育, 2011(2).

中职学校校企合作教育教学改革初探 篇8

一、中职学校校企合作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我国著名的职业教育家黄炎培先生早在70多年前就提出, 职业教育应该教、学、做合一, 学校与企业合一。然而长期以来, 我国的职业教育基本上沿用普通教育模式, 以知识为本位, 以教师为中心。这种模式从理论上讲, 不能体现职业教育的本质———职业性、生产性、社会性, 属于封闭式办学。从实践上看, 不能适应市场、社会的需要。实践证明校企合作既是一种新的办学模式, 也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

二、中职学校校企合作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

1.坚持以培养能力为重点

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 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将教学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上, 这里说的综合能力不仅是指各种专业所需的知识技能, 还包括学生的综合素质, 更要教会学生学习。通过这些能力的培养,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让他们在离开学校之后还能继续学习, 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 最终能成为一个综合型的人才, 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2.坚持有针对性的教育

校企合作下的教学要充分考虑到企业的需要, 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学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根据企业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 兼顾企业与学校的双向需要。

3.坚持模块化教学原则

将整个学科进行融合, 改变传统的从头到尾的学习方式, 按照实际的工作过程将学科内容做成几个模块, 以模块化方式带领学生从做中学、从学中做, 真正实现开放式教学。

三、中职学校校企合作教育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

1.课程改革

(1) 课程设置方面

进行课程设置, 尤其是专业课程设置之前应先进行调查———调查企业的生产现状、研究———研究企业对于人才的各项基本要求、沟通———与企业的技术人才进行沟通, 及时掌握企业的需要。职业教育是面向企业、实现就业的教育, 满足企业的需要是我们的目标, 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是我们的培养方向。企业需要人才有什么样的技术, 我们就设置什么样的课程。这样有针对性地开设专业课程, 既可以缩小学生的学习范围又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让他们觉得学习这些东西都是有用的, 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缩短了学生与技术人员之间的距离。

设置的专业文化课程应该为专业课程服务, 除了培养学生必要的文化基础之外, 还应开设课程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规范、职业道德。教会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系统的规划, 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工作中所需的各种技能 (如演讲、面试、简单的英文对话等) 。

在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学校教学工作向企业靠拢的过程中, 除了基本的文化课外还要设置相应科目的实训课程。通过实训课学生可以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 在做中学、学中做。通过实训课学生除了可以对企业的实际工作情况有一个初步了解之外, 还可以通过实际演练逐步掌握各项技能, 这样学生在实际到达工作岗位后可以很轻松地适应繁重的劳动。

实训课程内容也要向企业靠拢, 根据企业的要求随时进行更新调整。如电气线路安装调试实训, 以前都是进行线路的连接、故障排除, 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调整之后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安排学生学习工厂中的实际接线规则、行业的最新标准, 一次接线、二次接线的基本操作、线号选择、布线的工艺规则等知识。通过这样的变化, 缩短了学生与企业技术人员之间的距离, 向企业与学校零距离的目标迈进了一步。对于那些无法在学校完成的内容, 可以带领学生到企业进行学习。一方面可以感受真实的工作气氛, 另一方面对于那些无法在学校内部完成的内容我们可以到企业中由专门的师傅带领学生完成, 这样凸显了校企合作的内涵。

(2) 课程内容方面

坚持“以人为本”, 从学生角度出发, 对传统教学内容以“实用够用”为原则进行选择, 取其精华, 降低难度, 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 以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程度为标准讲解知识, 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对于重点的、实用性很强的知识加大学时数量, 学生就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学习并能熟练地掌握这些知识。

如机电专业的电工仪表这门课, 课程主要介绍企业中各种常用的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对于这门课的内容进行调整, 可将比较难理解的误差计算、直流双臂电桥、仪表的原理等内容删除掉;根据实际的应用情况适当地增加电能表部分的学时数、减少功率表部分的学时数;增加用万用表检测电子元件的知识。通过上述的调整可将知识精简化, 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只学习各种仪表的使用方法, 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就达到了。

2.教材建设

(1) 深入企业确定教学大纲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最终还是要依托于企业, 因此在编写教材时应该组织专门的教师到企业去。针对学生今后的工作岗位与生产实际需要, 对于教材内容、实训项目等问题与现场长期从事培训工作的人员进行沟通, 组织安排教学内容, 确定教学大纲。

(2) 确定教材内容和内容体系

教材的内容要根据专业培养的目标去确定。技术型人才是能直接从事生产又能解决问题的全面人才。因此教材内容应注意: (1) 理论知识以“适度实用”的原则进行编写, 技术知识应作为内容安排的重点。以真实的工作内容为依据, 整合教学内容, 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不过分追求学科本身的整体性。 (2) 尽量采用项目模块式的教学单元。每个单元都围绕实际的生产过程进行编写, 这样学生学完所有的内容后就可以较系统地掌握生产过程所需的知识, 可以参加顶岗实习。 (3) 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编写。在编写教材时需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 设计一些简单易懂又能说明问题的例子辅助理论知识讲解, 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这些内容。

(3) 企业人员参与编写教材

编写教材时除了要与企业人员进行前期沟通外, 还应该由教师和企业人员共同参与, 这样才能体现教材的职业性、先进性。教师遇到技术问题时要与企业人员及时沟通交流, 编写完成后由双方共同进行审定, 可以保证教材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能够反映最先进的技术。

(4) 编写配套的课件, 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辅助教学

教师可以配合课程编写一些生动的课件, 将一些难理解的内容 (如电路工作原理) 通过课件进行演示, 生动形象, 有助于学生理解课程内容。

3.教学方法改革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可以采用模块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摘要:教育教学改革的成功与否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中职学校的发展水平。目前, 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着观念等方面的问题。本文在阐述中职校企合作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应遵循的原则的基础上总结了教育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 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关键词:中职学校,校企合作,教育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肖玉梅, 欧晓彦.加强校企合作, 发展“学历+技能”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江西教育学院学报[J].2006 (2)

[2]叶立群, 纪芝信.职业技术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我国中职校企合作研究综述 篇9

关键词:中职,校企合作,研究综述

为了了解我国中职校企合作的研究现状, 深化中职校企合作研究, 本文对近年来发表于中国期刊网上的有关校企合作方面的研究, 通过采取篇名检索法, 在中国期刊网 (CNKI) 全文数据库输入题为“校企合作”的检索项, 检索到从1990年2月到2013年5月共有6527条记录;再输入“中职校企合作”在结果中检索。自2004年开始才有对中职校企合作的研究, 并且仅仅有111条记录, 而且都停留在经验总结阶段, 并未形成较为完整的研究成果。这表明, 我国中职校企合作研究起步晚, 而且重视程度不够。

一、校企合作含义

校企合作是“校企合作教育”的简称, 在国外也称为“合作教育”。其内涵丰富, 我国许多学者都看法不一, 各有不同。如有学者理解为“办学理念”;也有学者理解为“人才培养模式”或者实践性教育模式;还有学者理解为“一种产教结合的途径”;等等。其中最具影响力, 也是比较全面、完整的定义即是“校企合作教育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 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 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 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 采用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 来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1]。这种解释强调了校企合作中的原则、目标、过程、方法等相关要素, 是目前人们引用较多的概念。

二、我国中职校企合作研究历程

我国研究校企合作起步时间较晚,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 才有对校企合作问题的比较与实证研究, 其中多为分析国外模式、借鉴国外经验、提出在我国的实施建议等。进入到21世纪以来, 很多学者纷纷投入校企合作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纵观校企合作的研究历程, 从2006年开始, 可分为四个阶段, 具体分段如下:

1. 政策梳理与比较阶段 (2006-2007年) 。

学者们研究主要集中在从国家政策的角度上研究校企合作, 例如:清华大学丁厚德从国家创新系统理论的角度, 指出校企合作的重要战略地位;同济大学白庆华从国家政策和法律层面上, 分析了当时产学研合作方面遇到的瓶颈[2]。

2. 理论分析阶段 (2008-2009年) 。

学者们开始对校企合作的模式进行探索, 并转向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探讨校企合作问题, 例如:四川师范大学蒋丹分别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 对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济南大学李光红根据演化博弈基本理论, 对校企合作的创新及其内部模式进行了研究;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陈理飞结合三重螺旋模型理论, 对校企合作进行了研究[3]。

3. 具体实操阶段 (2010-2011年) 。

很多学者都对校企合作具体模式进行探讨。例如: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钟利红、邓之宏在三重螺旋模型的理论基础上, 研究探讨了校企战略联盟的合作模型和合作流程;黑龙江农垦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王崇伟研究在分析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的现状的基础上, 归纳出行业办学、校办企业、股份制办学等三种校企合作的基本模式;淮海工学院陈文宾、马卫兴等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 对我国校企合作模式进行研究, 又提出了专家咨询模式、资源共享模式和订单培养模式等三种合作模式[4]。

4. 实践创新阶段 (2012年至今) 。

学者们纷纷根据校企合作的实践探索, 形成典型的个案, 同时, 对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问题进行研究。例如:华南农业大学陈然结合学校多年实际工作, 对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进行了研究;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以本院为个案进行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武汉大学张民宪、毛金波从继续教育的角度, 探讨了建立高校与企业有效的互动合作机制问题;等等[5]。可见, 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的深入, 学者们开始从政策、理论分析以及与国外的比较研究中走出来, 开始转向具体的实践创新研究。这些实证研究更符合中国国情, 更具有指导意义, 对我国校企合作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而中职校企合作研究相对较少, 在中国期刊网 (CNKI) 全文数据库篇名检索中仅有111篇, 在2011年以前研究此方面问题的文章更是少之又少, 且多半集中在校企合作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方面的研究, 如梁子裕 (2005) 、王沐智 (2009) 、陈美忠 (2010) 对校企合作的意义进行了阐述, 景华荣、藏斌 (2007) 、王立升 (2008) 、苏俊玲 (2008) 、徐长概 (2010) 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6]。从2011年开始, 更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中职校企合作的模式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还有学者根据实践探索进行了个案分析。如陈小勇 (2011) 《中职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初探》[7];黄启良 (2012) 《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与研究———以广西纺织工业学校为例》[8];孙金英 (2012) 《职业教育产教结合与校企合作系列专题之十一中职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杭州实践》[9]等都是基于实践的思考。除此之外, 更多的研究则是在校企合作视野下对其他问题的探讨。可见, 从目前情况来看, 中职校企合作研究仍旧停留在初级阶段, 缺乏对相关理论的探讨, 更缺少实践内容。因此, 中职中职校企合作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研究。

三、我国中职校企合作模式

我国对校企合作模式方面研究相对较早, 也有部分学者对其进行过汇总梳理, 总结起来如下:

1. 从合作层次上看, 可分为浅层次合作模式、中层次合作模式和深层次合作模式等三种模式[10], 即“企业配合模式、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校企实体合作型模式”[11]。就目前我国中职学校校企合作程度上来看, 还停留在浅层次合作模式上。

2. 从人才培养方式上看。可分为“订单式、2+1式、工学交替、产教结合、半工半读等五种模式”[12]。目前, 中职学校主要培养模式是2+1式及订单式。

3. 从合作内容上看, 可分为“技术合作”、“资本合作式”、“人力资源合作式”等三种模式[13]。目前, 中职学校主要合作方式为人力资源合作式。

4. 从办学主体上看, 可分为“校办企业式”、“行业 (企业) 办学式”、“校企股份合作式”、“校企互动式”等四种模式[14]。目前, 中职学校主要合作方式为行业 (企业) 办学式。

可见, 对校企合作模式的分类是多种多样的。中职校企合作模式也在很大程度上有交叉点。中职学校应从实际出发, 选择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

四、我国中职校企合作体制机制

校企合作体制是指在校企合作中, 政府、学校、企业的机构设置和管理权限等方面的制度;校企合作机制就是指校企合作中学校和企业之间形成的组织和运行的变化规律, 校企合作机制通常包括外部保障机制、内部互动机制和相关的运行机制等[15]。

我国校企合作的机制和体制问题研究起步较晚, 从2006年开始才陆续有学者研究这方面问题。近年来, 一些学者逐渐从借鉴外国经验中走出来, 转而从我国职业院校实际出发探索出适合本地区、本校的合作体制机制, 如卢西宁等人 (2010) 提出的多层次、有活力的校企合作机制体制, 主张采用“加强与政府部门合作、依托职教集团、打造校企合作示范项目、加强互利机制建设等措施, 推进了校企间深度合作”[16]。壮国帧 (2012) 提出的“三点一线”, 即“应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骨干建设的生命线, 以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为切入点, 切实抓好师资队伍这一关键点和社会服务这一着力点”[17]。葛竹兴 (2013) 以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动物药学院校企合作为例提出了“双岗双职一体化”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实践案例[18]。此外,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的“一二三四五”工作法[19], 赵居礼和刘向红 (2011) 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提出的创新七举措[20]都取得了初步成效。

这些创新实践都强调:一是整体推进, 统筹运作是关键, 它使企业运行与办学诸要素之间有机结合, 从而才能实现办学目标和预期效果;二是管理机构要健全, 很多学者都倡导建立合作管理委员会或称专业指导委员会来有效运行校企合作机制;三是教学管理制度要完善, 实施灵活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 包括半工半读制、“专业模块”教学制、多证毕业制度和专业调整制度等[21];四是实习就业要保障, 要保证实习生的合理、合法性, 学校要做好实习生的劳动保护工作, 要维护实习生的合法权益, 同时就业要保障对口, 做到学有所用;五是深入发展要原则, 必须坚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 遵循市场导向原则、开放性原则目标一致原则、合作互动原则、与区域经济发展结合的原则等[22]。可见, 要使校企合作有效运行, 必须重视管理、教学、实习和就业等环节。

而在中职, 对于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专门研究还属于空白状体, 就目前中职学校状况来看, 学者们研究指出中职校企合作机制未能真正建立起来。这中间既有学校方面的原因, 也有企业方面的原因, 更有法规制度、社会环境层面的原因。第一, 学校方面:没有设立校级校企合作的对口协调性机构, 缺少学校一级的校企合作教育平台。第二, 政府方面:政府对中职校企合作教育的管理处于真空状态。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对校企合作的宏观调控, 包括组织、领导、保障与统筹规划、监督方面作用有待加强。第三, 企业方面:企业没有专门的机构负责校企合作教育, 多数是由人力资源部门兼职负责或以项目形式开展。由于各自有不同的管理机制、价值取向以及没有专门协调机构等, 造成很多项目难以获得企业主管单位、劳动部门的充分协调, 没有为中职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项目合作提供便利的管理载体[23]。

五、对我国中职校企合作的反思与展望

1. 对中职校企合作的反思。

第一, 深化校企合作的合作层次。许多学者经过研究表明, 中职校企合作还处于靠人情、不稳定、不规范阶段。由于利益的不同, 加之政府对中职校企合作缺乏支持和管理等方面因素, 造成开展深层合作难上加难。一方面, 政府应进行宏观调控, 给予中职学校更多支持;另一方面, 学校应努力寻找与企业的平衡点。而作为企业一方则应担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第二, 实践灵活多样的校企合作模式。目前, 我国中职学校校企合作模式很多, 但是真正实施的却很少, 主要还是以学生顶岗实习和订单式合作模式为主。缺乏其他形式的合作, 而且很多学校校企合作仅仅停留在文件协议上, 并没有长期深度合作, 同时, 每个学校和企业的情况不同, 应选择不同模式并大胆创新尝试, 才能走出一条校企合作新路。第三, 构建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目前,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未能真正建立起来。这中间学校、企业、政府、社会环境等都成为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我国中职教育完全由教育行政部门管理, 行业对职业教育缺乏有效指导。企业与办学诸要素之间没有有机结合。因此, 要使校企合作模式顺畅运行, 必须要完善制度, 建立健全外部保障机制、内部互动机制和相关的运行机制等问题, 才能从根本上推进校企合作[24]。第四, 改进教学管理措施。受传统学科模式的影响, 我国中职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偏重学科基础课程, 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虽然在校企合作教育下有所改变, 但是这种转变对于教学管理来说是一个重大挑战。因此,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管理上下大功夫, 尤其在专业的调整与设置、课程的体系构建与内容开发、教育实施与评价、综合素质教育等人才培养等重要环节上, 都要符合能力本位的要求, 这样才能培养出企业想要的人才。

2. 对校企合作的展望。

中职校企合作创新途径研究 篇10

一、强化校企合作制度与细则,杜绝违规违法行为

现阶段最常见的校企合作形式就是职校与企业签订协议,定期向企业输送实习生,并明确相应的薪资标准、岗位工作职责、工作时限等等。学生在实习岗位上需要接受来自企业和学校的双重管理,同样其权益也应该得到来自双方的保护。然而实际上,一部分实习生沦为“廉价劳动力”,工资水平远低于企业同岗位普通职工不享受企业福利、定岗期限模糊、学校以延缓毕业证发放为理由逼迫学生超负荷劳动等。因此,校企双方在合作中应该严格遵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在协议签订过程中积极进行自查与反省,防止出现有损学生权益、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二、丰富校企合作形式,促进双方共赢

广义的校企合作包含多种形式,校企合作设立职业培训基地、合作研发项目、制定人才培养订单等都是人们所能接触到的。每种形式的合作都有配套的流程、评价体系以及适用对象,大多数的中职院校所采用的是学生顶岗实习以及订单式人才培养,即学校将部分对口专业毕业生输送到企业相关岗位,这些岗位包括管理培训生、储备干部以及一线职工,在若干月后学生实习结束,校企双方会联合对学生表现、职业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评价和打分,并为其推荐部分适合岗位,在这一阶段,学生与企业进行双向选择,最终会有一批毕业生进入合作企业工作。实际上,校方以及企业能够达成的合作不仅仅止于此,结合学生专业特性以及校企双方的实际情况,更加丰富的合作形式还有待双方探索和尝试。比如,一些偏远地区的职校或者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院校尚不能和其他企业达成有效合作,他们可以聘请一些岗位资深职工或者企业负责人定期来校进行讲座,从而弥补学生对未来职业认知的缺失。又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借助信息网络技术实现与合作企业的远程交流和在线指导,优化学生学习体验,使学生在非实习期也能真切地看到该专业的工作状态与环境。职校作为人才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桥梁,应该懂得协调多方力量,进一步拓展合作形式,才能够使校企合作走得更加顺畅。

三、健全人才评价体系,促成学生素质全面培养

不管是基于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还是对校企合作形式的持续探索,它们都承载着人们对于实用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期望。如今的人才评价体系日益多元和细化,学生的基础专业技能、应变能力、创新能力、职业态度等都成为了影响用人单位选择的标准。因此,中职院校在对学生实习和人才合作培养方案进行评价时,应该尽量构建一个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专门体系,包括学生的日常表现、创新性见解、学生自身收获与启发,以及对合作企业产生的积极作用等。将这些指标进行量化不仅是职校教师公平合理对学生职业能力进行评价的必要选择,也是用人单位在人才培养与选拔环节可供参考的重要依据。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根据不同专业特征、不同职业需求,来为学生量身打造能力考评模式,善于发现学生学习与工作中的优势和劣势,这样一来,不仅教师和企业对学生的打造与锻炼更具科学性,学生自身也能够进一步找准职业定位,实现自我完善。

四、结束语

校企合作作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手段,一直以来都是职校教师研究和探讨的课题,其开展形式、程序以及具体的实践效果都会对学生、企业、学校三方面产生不同的影响。校企合作途径的创新一方面能够为现有合作模式注入新鲜感,帮助大多数职校度过瓶颈期,优化毕业生职业技能与适应能力;另一方面也将会对现阶段社会技术型人才群体起到巩固和扩大的作用。只有校企双方共同求变求新,积极地尝试新方法、新制度、新形式,有关的合作才能够得以顺利开展,双赢的目标才更容易达成。

参考文献

[1]刘旺生.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驱动力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1(06).

上一篇:小杂粮病虫害下一篇:彩色沥青路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