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自主能力培养

2024-08-06

中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精选十篇)

中学生自主能力培养 篇1

何谓“三·四”自学任务法呢?“三”, 即学生课前的预习, 课中的自主学习, 课后的拓展学习这三个自主学习层面;“四”, 即这三个层面中各有四个任务需要学生自己主动完成。

一、课前的预习

步骤是: (1) 学习生字新词, 初晓课文主要内容。 (2) 了解作者及其简历。 (3) 掌握本课写作背景。 (4) 划出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 从而为课堂教学做好有效准备。如, 《紫藤萝瀑布》一课, 课堂上, 我从学生预习情况的了解中获知:学生通过工具书, 课文注解, 学习和掌握了“迸溅、绽开、忍俊不禁”等字词的音、形、义, 为学习本课铺平了道路。学生通过自读课文, 很快地从文章中找出中心句:“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 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然而作者为什么有如此的感慨是学生难以揣摩的。但后来学生借助课外学习资源, 了解到作者及其简历, 尤其是了解到作者写此散文的背景:当时因其小弟身患绝症, 作者悲痛不已而徘徊于庭院中, 悠然见得盛开的紫藤萝花, 联想到十年前的紫藤萝花的稀落与被毁, 从而“睹物释怀”, 感悟到人生如紫藤萝花一样苦难难免, 终而发出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之感叹。这样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了。学生还划出了自己喜爱的句子, 如“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等句, 使课堂教学中“阅读欣赏”教学环节有了赏析内容;学生划出的不懂的句子, 如“那时的说法是, 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等, 使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教学环节有了自主探究的主题, 从而真正体现了课堂面向学生实际的教学原则。

二、课中的自主学习

步骤是: (1) 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2) 作者是怎样写的? (3) 作者写得怎么样? (4) 同学自主交流有哪些问题不能解决或分歧?从而为深化课堂的学习交流与问题探究作好铺垫。如《藤野先生》一课, 从课堂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中可知: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课文, 归纳出藤野先生关心“我”的四件事: (1) 添改讲义, (2) 纠正解剖图; (3) 关心解剖实习; (4) 了解女人裹脚。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抒发了作者对他真挚、深沉的怀念之情。学生初步理清了鲁迅先生是以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 按时间先后顺序组织材料的。课文按“我”在东京—“我”在仙台—“我”离开仙台后三个部分分别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及感受;“我”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和离别, 以及“我”弃医学文的原因;“我”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 以及先生的崇高精神品德对我的激励与鼓舞。同学们觉得全文组织严密, 脉络分明, 选用了典型事例, 运用了白描、对比、映衬等方法刻画人物, 人物形象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同学们在自主交流时对《藤野先生》主题的看法出现了分歧:有同学认为是赞扬藤野先生优秀的品质、崇高的精神和伟大的人格的;有同学认为是表现作者献身祖国人民、不畏艰苦、不断探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革命精神的;还有同学认为是既赞扬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 又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这一主题看法的分歧是课堂教学中合作探究的主要议题之一。

三、课后的拓展学习

步骤是: (1) 摘录课文佳词丽句。 (2) 完成本课作业。 (3) 与相关阅读课文对比学习, 找出异同处。 (4) 预习下课学习内容。从而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并将本课学习所获得的知识能力迁移到课外阅读和下一篇课文的学习之中。如《济南的冬天》一课结束后, 我检查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情况, 学生摘录的佳词丽句有:澄清、宽敞、温晴、空灵, “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 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 好像日本看护妇”, 等等, 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的生字新词, 又为写作语言的靓丽、生动储备了丰富的词汇。学生通过课堂同步练习的自我训练, 进一步加深了对阳光朗照图、雪后初晴图、雪后远山图和空灵水晶图四幅景物图等课文内容, 济南冬天的温晴特点, 写景抒情的写作特色,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等的感受与理解。在“比较阅读”中, 有的学生比较的是本单元的《春》和《济南的冬天》的异同。学生比较出其相同的是:抓住特征安排顺序,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 营造意境, 情景交融;其不同的是:《春》从多种角度描写, 描写的季节也不同。也有同学比较的是《济南的冬天》与《冬景》的异同。其相同的是:抓住冬天季节的特征, 营造了意境, 都有关于春天的描写。其不同的是:《济南的冬天》多济南山水的描绘, 虚实结合;《冬影》多细节描写, 有人物对话, 实景较多。还有同学比较阅读的是课外阅读鲁迅《雪》, 体会到鲁迅与本课别样的写雪方法:起笔有意发问, 并且由此通贯全篇:一是把“雨”和“雪”作对比, 借以引出下文的“江南的雪”;二是将具有冰冷、坚硬、灿烂雪花的“朔方的雪”联系起来, 为结尾用“雨”收束全文布下伏线。朔方的雪象征鲁迅一样的孤独但有奋斗精神的革命者, 而江南的雪则象征一些美好的但不能长久的事物……在对比阅读中, 学生拓宽了知识面, 提高了阅读与写作能力。最后运用自学方法自主阅读《夏感》, 从而有效地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迁移。

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篇2

管仁福 2010年6月3日 08:57

浏览数:134 | 评论数:

2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促进学生和谐健康发展

——新课改背景下普通高中学生主体性教育管理模式研究

胶南市第一中学 管仁福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颁布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强烈地冲击着传统的如“保姆式管理”、“强化制度的刚性管理”等以理性化的科学管理为特征的学生教育管理格局,呼唤如“自主管理”、“人性化管理”等以非理性化的人文管理为特征的学校学生管理新模式,要求学校对“管理育人”的理念注入新的内涵。在新课改背景下,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必须突破传统教育中刚性的制度管理的局限性,实践理性化的科学管理与非理性化的人文管理相结合的现代管理理论,探索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途径,解决现代学校学生管理中片面强调理性教育的问题,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因此,新课改背景下的学生管理工作必须重视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学生教育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们可以这样解读它:“知识与能力”既是培养学生的基础,又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目标;“过程与方法”是打牢基础,实现基本目标的形式与手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是学生教育的高级目标和理想境界。而要真正地实现这个三维目标,除了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正面引导以外,关键还在于学生的自我认知、体验和升华,因此学校大力实施主体性教育活动,为学生搭建自主发展的平台,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1、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既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又是新课程得以顺利实施的有力保障。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的要求,进一步强化了德育在目前以基础教育改革为核心内容的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而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和主体性要求,最终必须落实

到学生自我教育和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方面。因此,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等诸种自主管理的能力,引导学生在关怀自己、说服自己、战胜自己的过程中不断体验,实现从他律到自律的过渡,是新课改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必然要求。同时,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倡导社会实践,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格局,允许课堂“乱”起来,网络资源将向学生开放,从而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进一步增大,自主活动的时空进一步拓展,自我发展的弹性进一步增强,这就给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成了新课程得以顺利实施的有力保障。

2、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既是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又是开发校本育人资源的现实需求。

学生作为学校教育的对象,既是发展的主体,又是丰富的教育资源。学生内心有不断进步的要求和欲望,是教育成功的保证,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积极开展自我教育,启发学生的内驱力,才能使学生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长。普通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的自我意识、自主性和独立性不断增强,成人感较为突出,希望摆脱教师和家长的控制;但是他们的身心发展还不成熟,自制力差,意志较薄弱,缺乏责任感。这就决定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校教育必须加强培养学生自主教育的能力。在活动和交往中,引导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在不断体验的过程中,逐步把社会道德行为规范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要求,引导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审美观和世界观,学会控制自己的活动和行为,变他律为自律。可以这么说,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的过程也就是品德不断发展的过程。同时,新课程理念启发我们,学生本身就是一种丰富的亟待开发的德育资源,学生本身也是德育资源开发的主体。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过程的一般特点,针对学校特定学生群体的特殊性,不断开发学生自我管理的潜能,培养自主管理的能力,使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走上校本化发展的轨道,是提高学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实效性的新的生长点。

3、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既是我校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教育的根本所在。

我校是一所县市级普通高中学校,现有学生近5000人,生源情况复杂,既有家庭经济比较拮据的农村学生,又有很多父母都是在县城工作的职工的学生,他们整天为了工作,顾不上自己的孩子的学习与发展,还有为数不少的来自全国

各地的借读学生,更何况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学生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和受到的特殊待遇,以及学生间经济状况的不平衡,给我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在工作实践中,我们清醒地看到,要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必须抓好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这一重要工作。在现代教育管理理念指导下,关注学生自主教育管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扬弃传统的灌输式、强制性管理模式,突出人性化管理,给学生以更大的自由发展的空间,强调理性主义的科学管理和人本主义的人文管理的有机融合,即突出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是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要把全校学生动员起来,建立健全各种类型级别的学生组织和各项规章制度,形成学生群体核心的积极分子队伍,开展各种各样的自我教育和民主管理活动,真正把学生当作管理的主体,并使学生在自治自理中受到锻炼。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自我教育是学校教育中极重要的因素”,“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理当成为学校一项长期的根本性的工作。

二、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一)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引导和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

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其基础是学生必须具备健康的自主意识。心理研究表明,自主意识的发展是一个从没有自主感觉到认识到自己的存在;从认识到自己的外部行为到认识到自己的内在动机的过程,是一切感觉、知觉和理性思维的主体,是自觉活动的激发者。事实证明,高中生已经能注意自己的外部行为,有独立性的欲望,喜欢主动地去做一些事情,但这时他们的行为由于受到内心矛盾冲突的影响,还不能形成完全的自我控制,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他律”性,还不能达到完全“自律”的程度。因此,引导和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对于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十分重要。为此,学校可以为学生搭建舞台、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让学生增强“自主意识”。例如,在学生管理方面,我们提出“三自主”“三参与”培养模式,实行学生全员值周,常规管理工作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管理;学校文化艺术节、体育节、升旗仪式、社会实践活动等由学生自主承办;足球、篮球俱乐部,校刊编辑部,学生社团让学生自主组建。放手让学生参与学校决策,参与评议学校工作、评议课堂教学,参与监督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落实情况,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青春礼赞”诗会、读书报告会、课本剧表演、“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会成为学生展

示自我的舞台,《征帆》杂志,星河文学社,天文物理协会,足球、篮球俱乐部成为学生挥洒青春的阵地,体育节、文化艺术节、“校园歌手大赛”“校园舞林大会”成了同学们亮出精彩的自由天空。

(二)构建学生主体性教育管理模式,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1、在管理体系和育人体系方面,学校创新学生主体性教育管理模式,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分个人、班级、学校三个层面,创造学生自主管理的舆论氛围,为学生张扬个性、锻造自我搭建平台。

①学生个人自主管理模式

学校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袋内可装入学生一次自己满意的作业,一个良好习惯的形成,一次学习中的反思,一次整理得非常好的学习笔记本,一次课外练笔,一份研究性作业,一次获奖,一次成功的经历,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成长的历程。阶段性地开展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中、在校园里、在社会生活中,找到学习的快乐,找到成功的感觉。如制定个人发展计划,培养学生学会自控、自制。同时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达到自主管理。

②班级学生自主管理模式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班级情况,共同制定班级目标,强调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自己评价自己,班主任从前台走向幕后,成为学生的参谋和帮手,充分相信学生,使他们成为“自主管理”的志愿者和自觉者。

在构建班级自主管理模式中,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构建。一是共同制定目标,创建班级文化。例如,让学生了解班级目前的现状,引导学生做纵向和横向的分析,确定班级的发展目标;引导学生群策群力,集中大家的智慧,共建和谐奋进的班级文化氛围,可以从软件上制定班规班约,提出班级的口号,在大型集会或上课间操时迸发出全班同学的心声,以此来增强同学们的主人翁意识。二是丰富班级管理角色,强化班干部队伍的培养。例如可以设置众多的班干部,采用A、B角,让每个人都能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深切感受到自己的权利与义务,进而提高每个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让所有的学生都有管理岗位并采用轮岗制,让每一个学生在集体中承担责任,服务集体。三是自查互查相结合,实行自我临监控。

③学校学生自主管理模式

(1)设立“校长信箱”,让学生为学校管理、学生管理献计献策,设立“金点子奖”。

(2)建设校团委——学生会——班委会为主线的学生自主管理架构。

(3)创设舞台,让更多的学生获得锻炼自己的机会。在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同时,进一步拓展学生第二课堂,因地制宜开发校本课程,编制《学生指南》、《学法指导》,刊发校报校刊和学生自办期刊,积极联系社区、企业,利用假期组织学生深入工厂企业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完成“小课题”研究作业。这样,学生的课内与课外、学习与活动交互作用,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觉意识释放出无尽的灵动。

2、在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方面,从课程的设置和课堂教学改革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选修课程的设置,并全员参与、评价学习过程,培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①构建基础性课程、拓展型课程和探究性课程体系,开发具有鲜明地域特色、体现一中人文历史的校本课程。

借助专家智力支持,进行教师在岗培训,获取诊断校本课程设置的信息,提供教师有关课程开发的知识与技能。

分析学生的兴趣、能力与需求,分析社区、家长的需求,分析教师的知识、能力、态度与经验,合理评估、分析学校的现有的课程资源。

合理分配教学时间,灵活采用大课时和标准课时两种形式,使必修、选修、活动、自修四类教学模块与基础、拓展、探究三种课程的实施,在时间上得到保证。

倡导和推广与新的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使学生活动更加贴近学生实际。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量使用讨论式、全员参与式、学生主讲式、讲座式、自学式、实践式等多种教学方法。

②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推行学案导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学案导学”模式使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变成了可操作的程序,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逐步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和研究探索的能力。它使“教”围绕着“学”转,实现了教与学的合一,也实现了由教师带着书本走向学生,到教师带着学生走向学习资

源,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师的转变,优化了教学过程,更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有利于知识巩固落实,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③实行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校教育评价方式。

培养学生“自主”作文能力 篇3

关键词:初中生;作文;自主

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的加剧,对人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学习成为一个不断进取的过程。终身学习概念的提出,也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一个严峻的课题,那就是如何通过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以达到我们育人的目的。本文就如何培养初中学生自主作文能力来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循循善诱,树立自主学习意识

意识支配行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离不开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从心理学角度说,需要和情感是推动意识发展的主要动力。因此,树立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在作文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 使学生正确认识写作的重要性。可采取正面引导,逐渐渗透的方法,给学生讲解写作做为人们表达思想和进行交流的主要形式,任何时候、各行各业都不可或缺。离开升学这一目标,在工作和生活中,如书信、合同等都是写作的具体应用。关键要用浅显的道理、具体的事例、细致入微的工作方式让每一个学生明白写作的重要性。

2. 积极鼓励,使学生向往写作。给学生树立身边的榜样,用高年级学生作文或者教师作文做范例,使学生看到能努力实现的目标,然后有信心去学习写作。

3. 见微知著,使学生产生写作的需要。如让学生办校刊或板报专栏,成立小记者站或者文学社,激发学生写作热情。还可以组织同学间进行书信往来、日记展览等,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循序渐进地培养起写作的习惯。

4. 热情支持,使学生加强对写作的认知能力。教师要用满腔热情,认真细致地开展作文教学工作,对学生作文中的点滴进步都应及时给予关注和肯定。如有的学生坚持写日记,有的写出一篇好的观后感等,教师都要及时发现、及时指点并鼓励,让学生慢慢养成作文的自主性,切实提高写作能力。这样才能形成自主学习的内驱力,保持其自身有益行为的持续发展,强化其行为的决心和信心。

二、拓展空间,激发自主学习兴趣

有了良好的意识,就要为学生开拓自主学习的空间,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一个良好的表现舞台。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的方法:

1. 讨论激趣,作文命题走向自主化。在写作过程中,学生是写作的主体,满足主体需求欲望的自主命题,必然会引起主体活动的积极性。采取讨论的方式命题,走出学生奉命作文、苦苦应付的怪圈,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写作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命题可以全面放开,让学生随心所欲的描写抒发,也可以采取半命题方式、或尽可能多地选择问题式命题法等。采用讨论的方法,使学生自己确定写作方向和内容,直接把学生引向自主写作的舞台。

2. 学生互导,调动参与意识。传统的作文教学,教师常要先进行写作指导,这样显然降低了写作的难度,但也限制了学生想象的空间,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将角色互换一下,让学生分组互导,讲一讲自己的构思、选材、立意等,这种人人参与的情形,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自我表现舞台,写作兴趣自然高涨,写作自主化也成了必然。

3. 游戏表演,树立主体角色。喜欢游戏和表演是学生的天性,采取小品表演这种游戏的方式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写作情境。如写看图作文或者续写练习的时候,引导学生观察想象、思前想后,将图画中或者原作中的情形表现出来,然后再写作文,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合理完成想象,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这种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的有效载体。

4. 多种评价,使学生尝试成功。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的进步及时进行评价,可以教师评、可以学生评、也可以小组互评。引导鼓励,多捕捉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如作文中的一个精彩的句子、一段顺畅的文字、一个别有新意的词语等。让学生尝试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悦。使学生自主学习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之、乐之,则学习的自主化水到渠成。

三、灵活多样,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古人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有了学习的动力和活力,还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个方面,我主要做了一下几点,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技巧和能力。

1. 指导赏析范文,学习写法。将范文按照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分开类型,按照类型从课本、报刊、网络有选择地研读赏析,从中学习写作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写作能力。如在学习写人时,我们选择了《我的老师》、《同桌的你》、《父亲》等一组范文进行赏析。在研读每篇文章时,引导学生思考文中人物有什么特点和品质?文章通过什么手段表达这些特点和品质的?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同时使学生掌握写人的整体思路和突出人物特点的不同方法。

2. 指导续写、改写、仿写,锻炼写法。要指导学生广泛阅读,尤其要读其同龄人的优秀作文,然后有选择性地让学生续写、仿写、改写,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知道“写什么”、“怎么写”。如在仿写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分析范文的表达方式、篇章结构,然后使学生确定自己熟悉的类似事件,掌握事件的具体内容,最后照猫画虎进行仿写。这样的训练,学生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会有明显提高。

3. 指导搜集资料,丰富素材。青少年经历少、阅历浅,构思时常常胸中空空、脑中无物,写作时又常词不达意、张冠李戴。因此,指导学生阅读时做有心人非常必要。如指导他们浏览、泛读、精读的方法,鼓励他们摘抄名言警句、收集成语、歇后语等,并指导他们写作时如何运用这些资料,以丰富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篇4

传统的数学教学是教师讲, 学生听, 一问一答, 机械模仿。而新课标指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引领者、组织者。因此, 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 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 进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其次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指导学生制定出行之有效、具体可行的学习计划。

二、加强学法指导, 让学生学会学习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从阅读、听课、笔记、总结归纳等方面指导学生, 使他们逐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 阅读方法指导:

数学学习一样要求学生要学会阅读, 在预习、复习过程中要根据教材内容和知识结构有选择地进行粗读和精读。如, 对于新内容的预习, 由于只要求在阅读时掌握所学知识的概貌, 将教材内容在脑海中串联成线, 了解知识的条理特点, 故只需粗读;而对于教材中的概念、公式、性质、定理等的性质特点以及一些易混淆的概念则需反复阅读、体会、思考。

2. 听课方法指导:

在听课的过程中, 要求学生听清楚每节课的学习要求, 听懂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 听方法和知识的总结。对于课堂笔记, 要指导学生掌握记录时机, 不能被动笔记 (教师讲什么就记什么) , 而应主动笔记 (自己选择内容来记) , 使学生学会记要点、疑点、分析问题的思路及方法、小结及特征习题。

3. 整理、归纳方法指导:

在一个单元、一个章节的学习完成之后, 应该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

三、优化自主学习评价

正确的学习评价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传统课堂教学的评价模式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使课堂缺乏生机与活力。因此, 教师必须转变评价观念, 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努力做到:1.评价目标多元化;2.评价内容具体化;3.评价形式多样化。在评价过程中, 应侧重以下两个方面:

1. 从教师评价的角度看, 应重视激励性评价。

首先, 教师的评价不能搞“一刀切”, 应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 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其次, 评价应及时、准确。

2. 从学生评价的角度看, 应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开展自我评价, 能使学生开拓思路, 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学习方法, 改变学习习惯, 提高分析、判断能力, 进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呢?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把握: (1) 提出学习目标, 让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进行自我评价; (2) 把握自我评价的时机, 如在复习铺垫、尝试练习、巩固练习等环节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3) 教给学生自评、互评的方法, 如对学习的结果进行评价、对学习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结论进行评价等; (4) 提供自我评价的形式, 如个人发言、小组讨论、小组对辩、师生对辩等。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篇5

2009年起我省开始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改革。此次课改一改过去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趋向,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让学生在体验、实践、参与和交流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新标准增加了情感因素、学习策略以及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方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把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技能发展能力提到了教育成功的核心。这就要求我们以新课程的理念实施高中英语教学,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尝试。

在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导致上课听讲效率低、效果差;学完每单元后,多数学生不总结、归纳重难点,忽视巩固知识的环节。因此,我特别注重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授每一单元前我给学生印发学案,要求并督促学生预习学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案的使用使学生学习目标更明确,减轻了学生做笔记的负担,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我还要求学生除了笔记本、作业本、作文本要准备纠错本和默写本。建立纠错本是为了使学生养成随时整理、总结、积累的好习惯。默写本是为检查教学目标落实情况设置的,讲完每单元后我都要求学生把重点段落、句子或书面表达的范文背诵并抽出专门的时间检查默写,达到巩固和积累的作用。

我在教学实践中还发现由于长期以来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们不自己动脑思考问题,而是等着机械的接受新知识,消化吸收的效果也欠佳。

针对这种不容乐观的现状我采用了集体预习、部分课型师生共备、共授的方法。具体做法是这样的:

一、在开学初给每个学习组分配好任务,一个组负责一个单元。

二、在预习课上负责讲课的学生先介绍本单元的背景知识,再领读单词,然后播放课文录音,学生们边听边跟读,最后结合学案有针对性的预习。

三、讲阅读课时,学生们先齐读课文,再由负责本单元的同学讲授主要内容,在学生授课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问题,这些问题正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难点,我会及时地帮他们解决这些问题。

四、做完每单元练习题后,负责本单元的学生通过整理易错点总结该单元重难点。月考、期中、期末考试前各学习组准备相关单元的复习材料及练习题。

这种教学方式要求学生在课前要开动脑筋认真准备,开始时学生不大适应,总说这样做太累、太费工夫,提意见让我恢复以前的教学方法。在我的坚持和说服教育下学生渐渐理解了我,并主动、积极地配合,尽心尽力地准备每一节课。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改进和磨合,学生们从害怕、讨厌学英语进步到勇敢、踊跃地讲英语课,自主学习能力有了较显著的提高。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篇6

一、创设情境,为学生搭建自主阅读的平台

学生是阅读教学的主体,教学中应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为宗旨,以大语文观为指导,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伙伴,愉快地学习。

(一)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不同的学生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不同,对文本内容的喜好程度也不同,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那部分内容进行重点阅读,将会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例如,教学《密西西比河风光》一文,有的学生喜欢密西西比河西岸万籁无声的美丽风光,有的学生喜欢密西西比河东岸纷繁聒噪的诱人景色,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学习这部分内容。学生对自己选择的内容,读得有情有感,说得有理有据,学得有滋有味,就会收到理想的阅读效果。

(二)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

在阅读中,学生读到动情之处,有的喜欢大声朗读,有的喜欢静静思考,有的喜欢提起画笔,也有的喜欢带着感情演一演。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来理解和感悟课文,教师从中适当指导、点拨、评述。

(三)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伙伴

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可打破原有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自由组合,通过朗读、辩论、表演,互相探讨、合作交流,共同解决疑问。学习伙伴之间情感上的距离拉近了,更容易激发出思想上的火花。

二、改进思想,还学生自由学习的空间

创设宽松愉快的环境后,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了,就会产生千奇百怪的问题和答案,此时,我们就应该把学生头脑中个性化的见解和感悟及时地释放出来。

(一)让提问更自由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激励学生学而有疑,疑则有异。在我们的课堂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有时问题还未解决已经下课了;有时学生对讨论的问题各执一词、争论不休,教师因事先没有想到而无定论;有时学生的质疑与本课关系不大,解决起来费时,但却是有意义的问题……这时候,教师应采取存疑的方法,把这些问题记录下来,给学生留下探索的余地,引导他们课后通过翻阅相关书籍、上网查询资料、动手实践等途径去研究,再选择恰当的时机交流解决。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在实践中的感受,呵护了学生在学习中闪现的智慧火花,又给予了学生自由阅读的空间,使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

(二)让表达更尽兴

为了使语文教学真正体现“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教师就应该重视学生的不同心理感受,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出想要说的话,而且要让他们说得尽兴。

三、及时引导阅读,为学生指明自主阅读的方向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说:“在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实际教学中,只要学生积极参与就予以鼓励,不要怕学生失误,要千方百计找出其值得肯定的地方,给予恰如其分的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上进心。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才能促使学生的智能与情感和谐发展。

四、课外延伸,给学生开拓自己阅读的广阔天地

学习语文要更新观念,打开思路,应该认识到课本以外的生活更是我们学习语文的广阔天地。一位教育家说:“学和行本来是有机联系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死书库。”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教材,教完一篇课文后,应该赋予文章更多的内容,要让学生把学得的知识或经验用于实践,要在学生的学习中注入新鲜的生活源泉,从而“盘活”知识,在实践中再学习、再探索、再提高。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丰富的情境,为学生架起一座阅读对话的桥梁;要善于细心呵护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热情鼓励学生的创造和智慧;要善于给学生一块宽松、和谐、民主、激励的土地;要善于不断地为学生创设新的语境,让学生多说、多议,使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得到实实在在的培养和提高。

中学生自主能力培养 篇7

中学阶段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当中最为关键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当中, 学生的求知欲往往比较强, 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心, 并且身体也正处于发育的关键期, 学生的精力都比较旺盛, 所以该阶段的学生学习能力普遍较强, 学生对外界事物的接受以及学习能力都很强。在这种条件下, 如果能够顺应中学生成长的阶段性规律, 积极开展多种教学活动, 以促进学生道德品质、自主能力和学生互助合作能力的培养, 那么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就相对比较容易。我们发现, 加强中学生自主能力和学生互助合作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一生都具有积极影响, 在很大程度上, 中学生自主能力和学生互助合作能力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到未来学生的“智商”和“情商”, 因此提升中学生自主能力和学生互助合作能力非常有必要。

由上我们可以知道, 重视中学生自主能力和学生互助合作能力的培养不仅具有可行性, 同时还具有必要性。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 我国的中学生多数都存在着自主能力不强的问题, 并且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能力也比较弱, 这样一来, 就严重制约了中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同时也对他们道德品质的提升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据了解, 当前中学生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影响, 承受的压力正在加大, 而随着心理负担的增加, 学生学习的兴趣出现了明显的减弱趋势, 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 中学生自主能力和学生互助合作能力的培养就很难取得良好的成效, 这不仅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不利, 同时还磨灭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于当前中学生自主能力和互助合作能力培养相关的问题, 我们需要在深入分析其问题成因的基础上, 进一步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加以改进, 这样才能全面提升我国中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中学生自主能力和学生互助合作能力概述

近年来, 在中学教学改革当中, 相关部门明确提出了自主能力和学生互助合作能力培养的目标, 并纳入了重点关注的范围。自此以后, 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倡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

自主能力是指不依赖他人而通过自己的智慧、勇气、能力解决任何事情的一种综合能力。在教育领域内, 学生的自主能力主要体现在主动学习、积极解决学习难题方面, 在很大程度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据了解, 在优秀的学生当中, 多数都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课堂当中的教学对于这些学生而言只是一种引导和强化, 优秀的学生在课外的学习效率通常都会很高。正因为如此, 教师和相关教育工作者意识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力求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对于中学生而言, 自主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这主要是因为, 初中的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 同时他们的心理状态也正在发生变化, 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 自身的行为习惯也正在养成, 在这种条件下, 如果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那么这对于中学生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将会带来很大的帮助。

除了自主能力之外, 中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也应该重视学生之间的互助与合作, 这是学生学会与他人相处的关键一步, 这对于学生“情商”的高低直接相关。按照基本的教育观念, 互助合作能力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非智力因素, 当学生之间能够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开展探讨式的学习时, 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就能得到很好的发挥, 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同时还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交流合作意识, 这对于中学生性格的塑造和情感价值观的培养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这也被认为是最佳的学习途径之一。总之, 按照我国教育部门新的教学改革部署, 未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互助合作学习能力将会成为重点课题。

三、我国中学生自主能力和学生互助合作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们都比较重视学生的成绩, 而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互助合作能力以及学习兴趣等方面的关注都比较少, 再加上一些教师盲目地追求学习成绩的提高, 忽视了学习方法的传授, 很少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 这非常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 中学生作为一个未成年的群体, 在思想观念上尚且缺乏独立性, 不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 所以自主能力和学生互助合作能力的提升就变得更加困难。当前, 我国中学生自主能力和学生互助合作能力培养存在许多的问题,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过度重视知识传授, 忽视学生情感价值观教育

如果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 在学校教学管理过程中学生的德育工作应该优先考虑, 只有在开展好德育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重视知识的传授, 才符合客观的教学规律, 有助于学生的成长和进步。然而, 目前我国多数中学都将知识传授当作是首要的任务, 而学生情感价值观的教育则长期受到忽视。究其原因, 主要是因为我国在中学教育方面的思想观念仍然比较落后, 许多中学校园内的管理者和教职工没有将学生视为教育和发展的对象, 而只是将他们当作知识灌输的目标。这样一来, 过度重视知识传授, 忽视学生情感价值观教育的问题就比较突出, 其结果就是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情感价值观教育长期受到忽视, 传统的知识灌输教学模式长期影响着我国中学阶段的教育。在这种背景下, 我国中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就比较薄弱,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多数学生只是在被动的状态下接受知识教育, 他们本身对学习并不情愿, 甚至一些学生根本不知道学习是为了什么, 学习的价值是什么。

2. 中学生课余活动较少, 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缺失

学生课余活动的丰富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而当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之后, 自主学习能力和互助合作能力就很容易得到提升。然而, 当前我国国内的现状却是, 中学生课余活动较少, 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长期缺失, 这样一来, 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就有所降低, 自主能力和学生互助合作能力的培养成效就不明显, 长此以往就会成为一个问题。况且, 由于中学生普遍存在自我意识不强, 自觉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多数学生的学习技能和学习效能都不算太高, 通常情况下一名中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互助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进步, 都需要在教师和家长的帮助下才能完成, 学生作为教育的客体, 在这个过程当中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 也正因为如此, 为了进一步提升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帮助他们养成互助沟通交流的良好行为习惯,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教者要培养学习对象主动、乐意与他人交往的情感, 提供合作互助的空间, 教会并促进学生学会互助、合作和分享, 形成互助合作的良好品质。虽然在新课程标准出现之后, 我国中学生的教学模式将会迎来大的变化, 只不过当前在多个方面仍然出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其中中学生课余活动较少, 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缺失就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需要采用一定的措施来寻求改变和突破。

3. 中学师生关系过于正式, 课堂氛围过于严肃

就目前我国中学教育的现状来看, 比较突出的一个特征就是学校管理非常严格, 这集中体现在中学师生关系过于正式和课堂氛围过于严肃两个方面:一方面, 一些中学严格采用封闭式管理, 学生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监管, 学生的话语权普遍较低, 教师长期在学生心目当中是一个神圣不可侵犯的“上级”, 学生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教师的管理下按时完成各种学习任务;另一方面, 课堂氛围过于严肃也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它同时对学生自主能力和互动能力的培养带来负面的影响。例如, 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存在疑问, 希望和教师进行细致的沟通交流时, 由于课堂氛围依旧非常严肃, 于是学生多数会选择放弃, 否则有可能将被视为另类。长此以往, 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 多数学生会放弃自己的个性和独立思维, 选择随波逐流, 其结果就是被动地接受传统的灌输式教育。

中学师生关系过于正式, 课堂氛围过于严肃带来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学生之间互助沟通的减少。由于我们都处于社会大家庭当中, 每个人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沟通交流能力, 要懂得在学习和工作过程当中积极地与他人沟通交流, 这样才能实现每个个体的价值。然而在这方面, 目前我国的中学教育过程中并没有将互助交流能力当成教学的重点内容, 这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针对中学生自主能力和学生互助合作能力培养存在问题的对策

对于当前我国中学生自主能力和学生互助合作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我们需要在深入分析其成因的基础上, 进一步尝试以下对策。

1. 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分析中学生自主能力和学生互助合作能力培养存在问题的成因我们发现, 思想观念的落后是最大的问题, 对于这样一个问题, 我们首先要着眼于长远, 率先在教学理念上寻求改变, 要善于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抛开传统的知识灌输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具体来看, 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 要善于培养学生自主独立意识, 激发学生自觉参与学习的兴趣。在教育的过程当中, 教师要在日常教育活动当中强调学生自主学习, 要鼓励学生由被动学习过渡到自主学习, 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 从而提升他们的创造能力。我们知道, 在新时期, 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国家之间竞争的焦点, 而中学阶段作为最能激发学生创新活力的关键期, 值得教学者高度重视。而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 培养学生自主独立意识, 激发学生自觉参与学习的兴趣是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基本前提, 这是实践已经证明过的客观规律。在这种条件下, 按照当前我国中学教育的新思路, 未来中学教育的目标将从单纯的知识传授为主转变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其中自主能力的培养将会是一个重点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 自主能力培养水平的高低将会成为未来国内中学教育的一把“标尺”, 是衡量教学成败的一个重要标准。

另一方面, 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和照顾。要以学生成长规律为基础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 了解学生关心学生身心发展状况, 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这不仅对中学生的心理成长有帮助, 同时还能进一步启发学生自由思考, 能够改变他们心中一些长期固有的错误观念, 有利于中学生自主能力和学生互助合作能力培养。

2. 进一步丰富中学生课余活动,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挖掘中学生的创新潜力,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中学生丰富的课余时间, 开展一些必要的兴趣活动, 在提升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 还能够逐渐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据了解, 中学生课余兴趣活动对学生的自我意识、自主探究能力、互助合作能力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帮助, 因为这个阶段的学生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心, 并且正属于贪玩的成长时期, 一旦他们对课外活动感兴趣, 就容易自觉参与进来, 在不知不觉当中获得了自身学习能力的提升。正因为如此, 要想解决中学生自主能力和学生互助合作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们就要依托学生社团和各种活动平台, 在中学当中开展各种各样丰富的课余活动, 一方面让学生能够激发自主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也促进学生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事实上, 更多还原学习活动是学生个体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合作的重要载体之一, 也被认为是最有价值的学习平台。在各种学生活动当中, 都体现了合作性和互助性的特征, 因此进一步丰富中学生课余活动,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有必要。当然, 我们也不能忽视课堂这个学生学习发展的“主阵地”, 要坚持以学生课堂为主体完成必要的教学内容, 然后积极借助于课外活动的开展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交流和互助合作的水平。以往的实践经验表明, 在课堂教学水平相同时, 课外活动的水平越高,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互助合作的水平也越高, 两者之间具有较强的正比关系, 所以说, 进一步丰富中学生课余活动,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对于当前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缺乏和互助合作较少问题的解决非常有帮助。

3. 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 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教师与学生互动关系的紧张以及整体课堂氛围的严肃, 会给学生的心理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最终会影响学生自主能力的提高, 同时也会减少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这种条件下, 为了提升中学生自主能力和学生互助合作能力培养的整体水平, 我们就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 让师生关系更加友好, 同时也积极营造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 只有在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 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之后, 学生自主能力和互助能力的培养才能具备良好的客观环境, 也才更容易见到实效, 否则, 学生在压抑的课堂氛围和陌生的师生关系当中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将会受到很大影响。事实上, 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学生积极参与为前提, 只有师生之间能够进行很好的沟通, 并且课堂氛围足以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热情, 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自主学习, 积极参与学生和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为未来“智商”和“情商”的提升打下基础。

五、结语

在中学阶段这样一个被称为“黄金时代”的关键时期, 全面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自主能力学生、互助合作能力非常有必要, 相关教育者和管理者应该意识到这方面的重要性, 积极在对中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重视中学生自主能力和学生互助合作能力的培养, 从而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为了在中学生自主能力和互助合作能力培养方面取得新的成效, 本文选择了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并从德育的角度出发, 提出了课程创新、教学手段创新、教学管理模式创新等途径和策略, 希望这些新的能力培养方法能够进一步提升我国中学生的综合素质, 推动我国德育教育的发展。由于中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强烈的求知欲, 如果相关教育者和管理者能够对中学生进行很好的引导和教育, 那么未来我国中学生自主能力和学生互助合作能力将会得到明显的提升, 届时, 国家教育的整体水平也会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赵湘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管理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 2006 (15) .

[2]侯玫.自主学习能力的调查及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 2007.

[3]江风娟.中学生自主学习调查与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 2007.

[4]袁鸿燕.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以高中英语教学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08.

[5]陈清康.基于朋辈教育的学生互助合作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观察 (中下旬刊) , 2013 (7) .

[6]蒋波, 谭顶良.论有效合作学习的内在机制[J].中国教育学刊, 2011 (6) .

[7]蒋波, 谭顶良.学优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合作学习对谁更有效[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 (2) .

学生自主预习能力的培养 篇8

预习的过程, 实际上就是学生在已获得知识能力的基础上, 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指导下, 利用各种学习条件和途径, 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始终要“运用自己的心力, 去尝试了解”新的学习对象。比如, 要通读或浏览课文, 就得默读或速读, 遇上生词难字, 就要亲自动手去翻翻字词典;对文中涉及到的文史典故就要尝试着去查阅有关书籍获取新知;对难解之处就要圈圈点点以存疑质疑;对体现段意和全文主旨的关键句中心句则需标明画出, 对经过初步探索而有所悟有所得之处则要做些批注或摘录;要纵观全文, 就要学着概括段意, 编写提纲。可见, 这一学生自我求知的过程, 就是良好读书习惯养成的过程, 就是自学能力培养的过程。如果教师切实重视对预习的指导, 学生就会在日积月累的长期实践中得到“自求得知”的锻炼, 从而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自学能力。

在预习中, 学生通过主体的调动, 已对学习对象作了初步探究, 对课文已有所认识和了解。对学生领悟了的, 研究出来的, 则无须教师“讲”了;而对学生困惑之处、谬误之处或见不到之处、不得要领之处, 教师则要有的放矢地给学生以进一步引导、启发乃至纠正、补充和阐发, 从而真正使教师的“讲”成为学生所需, 真正使教师的讲, 讲到学生的惑处, 讲到关键处, 讲到深奥处。这样的“讲”当然也就会更深入地印入学生的脑海中。可见, 预习不仅有益于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还强化了“导”的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 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 除了有赖于教师的“善导”这一外因外, 更有赖于学生学习内因的调动, 这内因即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情感。预习把学习推到了一个全新的求知领域, 学生通过自奋其力已有所悟、有所知、有所得, 上课时 (亦即叶老讲的“讨论”) 学生便会拿自己的理解与教师的“讲”相印证, 这便会使学生经历一连串的心理感受, 正如叶老所说:当他们“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正相吻合, 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甚相合, 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决不会没有困惑, 困惑而没法解决, 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和注意力, 足以鼓动阅读的兴趣, 增进阅读的效果”。

由此可见, 预习有效地启动了学生进一步求知的内因, 从而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 学得更积极、更主动、更有效, 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这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无疑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在语文教学中, 如何使学生掌握自学方法, 养成自学习惯, 提高自学能力, 是优质语文教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讲的, 教师“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不要老等人家给, 要学会自己去拿。”

自学能力实际上是指在教师指导下, 经过长期的训练, 使学生能够自觉地、灵活地运用旧知识去探索、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自学能力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基础, 有了自学能力, 就等于得到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 可以终身受益;既有利于今天的学习, 又有利于明天的深造, 更有利于将来在信息社会里站住脚跟, 赶上飞速发展的时代步伐。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其中很关键的一条是:师生之间的相互配合, 灵犀相通。我认为, 要取得好的效果, 可采用下面的培养措施:

一.指导自学方法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教师不仅要晓之以理, 而且要授之以法, 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少走弯路。

(1) 多读。阅读教学的中心是“读”, 主线也是“读”。对一篇课文, 应该提倡多读, 多看几遍, 反复琢磨、体会。叶老曾说:“老师教语文, 主要在于引导学生透彻理解课文。而所谓透彻理解课文, 须反复玩味课文, 由字词章节而通观全篇。作者的思路, 文章的脉络, 都宜求之于本文, 不宜舍本文而他求。”新课标十分强调语文诵读能力的培养, 对于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去体会, 光是抄写、背诵老师概括出的结果是没有意义的。诵读是反复朗读, 自然成诵, 尤其适宜于抒情诗文、文言文等声情并茂的作品。

(2) 预习。新课标提出, 学生要能自主学习, 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 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 逐步掌握学习方法,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第十周时进行了第五单元文言文的教学, 我采取过两种方法的教学。教学《桃花源记》时, 是让学生看书, 学生讨论, 然后由学生来逐段翻译, 逐段分析。教学《核舟记》时, 是先要求学生预习, 并由学生将自己的预习结果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讨论解决, 最后全班质疑。一对比, 我发现前一种方法费时, 学生自主能力没能发掘出来, 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旧的教学模式。第二种方法反而使学生比较轻松地去学习, 自主参与, 充分体现预习的效果, 学生积极性提高了, 学有所得。从这两个例子, 不难理解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参与的作用, 更突出了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3) “多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事实确实如此, 因为提出问题常常会获得创造性的想象力。所以, 对学生应该鼓励他们积极思考, 提出疑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从提出问题开始, 在分析问题中发展, 在解决问题中获得。新课标尤其注重学生的质疑问难。在教学说明文时, 我先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使学生对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对象、说明语言等有个大略的了解, 然后以《中国石拱桥》中赵州桥的说明作为阅读对象, 引导学生去理解, 明确。下面要学习的课文及段落, 则要求学生先进行预习, 并展开小组讨论、质疑, 从小组、到大组、到全班, 一层一层地解疑问难, 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锻炼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创造自学条件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是要有一定条件的, 没有足够的条件, 就不能形成自学的条件。

(1) 激发学习兴趣。布鲁纳有过这样的话:“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无疑, 学生对学习一旦有了兴趣, 那么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就会随之而来。

(2) 抓好课外阅读和课外活动。课内与课外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只有将课内与课外紧密结合, 才能创造出广阔的智力背景。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课外阅读的东西越多, 他掌握课内基础知识就越容易。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篇9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 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李岚清也说过:“是使学生学会求知……”“怎样学习”和“学会求知”实际上指的都是学习方法的问题。所谓的学习方法简单地说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掌握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和书本知识的一种手段和方法。因此作为教师, 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 更要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变“学会”为“会学”。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要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老师必须给学生以正确的指导:

一、指导预习

预习分为总预习、单元预习等。学期初我们要指导学生预习教材的编排意图, 让他们总体浏览本教材中每一单元的语言材料和语法知识, 使他们对整本教材有一个大体的了解。这一学期要学什么, 重点在哪里, 做到心中有数。

单元预习。就是在教每一单元之前要安排学生预习本单元的词汇、语法、语言材料。了解本单元交际项目中的有关风土人情、文化背景等方面的知识。

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上课。上课是老师传授知识和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环节。上课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考试成绩。我认为上课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学生对这一科目的兴趣, 所以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那些对外语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把学习外语看成自己的愿望和需要的人, 才能使自己的整个认识活动活跃起来。实践证明, 学生对所学内容越感兴趣, 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越高。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获取更佳的教学效果。

明确学习英语的社会意义和了解英语在社会改革发展中的广泛用途, 是形成学生认识兴趣的重要条件。针对学生初次接触英语时总是充满好奇、兴奋和向往这一特点, 我在上初一英语导言课之前做了认真准备, 搜集大量的能说明英语的广泛用途和学习英语的重要社会意义的例证, 在导言课上进行演示和讲解, 让学生感知英语的广泛用途和学习英语的社会意义, 告诉他们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 英语就是世界普通话, 因为世界上说英语的国家太多了, 所以我们必须学会它。

要把学生当做课堂中的主角,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的教学目的不只是想让学生学会课本知识, 更主要的是让他们体验学习的快乐, 从而使他们乐学、想学,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把课堂交给学生, 让他们在课堂活动中找到乐趣, 学会所要学的知识, 再把他们自己的发现展示出来。在整个活动中老师只当一个指挥者, 让整个课堂秩序动而不乱。例如我教新课标七年级英语下第六单元时, 在预习课上我布置他们以小组为单位, 找出以前学过的所有表示天气的英语单词。任务已下达, 所有的学生马上行动起来, 把自己记得的, 或字典上查找到的都写了下来。在展示成果的时候每个小组都写了很多, 还能读出来, 还知道那些词的汉语意思。我马上鼓励他们, 说他们真棒, 老师都不一定能找到那么多。那一刻孩子脸上的笑是那么自豪、自信。有了兴趣和自信, 就有了学习的动力。这对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以及今后的终生学习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指导复习

俗话说“趁热打铁才能成钢”, 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及时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出一份难度适中的试题对学生进行检测。考试的效果要既能够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又能让学生感到自信。要想出这样的一份试题, 任课教师一定要对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了如指掌。这样的测试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才有成就感。及时对他们的付出给与回报, 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 调动学生的内在潜力, 根据他们那活跃、好动的特点因势利导, 使其自主学习, 学会所要学的知识。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 又在学习中体验快乐, 这对培养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摘要:英语教学要立足于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变学会为会学。要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老师必须给予正确的指导。本文根据笔者实际教学经验, 从指导学生预习、复习等方面, 就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阐述。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篇10

一、营造和谐氛围,诱发探究欲望

古人说:“欲要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只有善于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创设和谐的探究环境,才能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应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使学生心情舒畅地投入课堂,教师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和学生一起带着明确的学习目标进入探究过程。同时,教师要设法消除学生害怕说错的心理障碍,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思维尽可能处于一种积极思考的状态之中。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语文探究性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全部心理活动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起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兴趣、炽热的情感。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教材的兴趣。”学生对学习内容本身的兴趣,是推动他们主动学习的最直接、最本质的内驱力。只有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其思维才会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从而产生探究的浓厚兴趣,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思考,探求答案。而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就在于把学生想解决某个问题的愿望转移到课文内容的研读上来。在这方面,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营造探究氛围,激发探究兴趣。例如,教学《孔乙己》一文时,开篇就可设计一组有思考价值且饶有趣味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①课文标题为《孔乙己》,但开头三个段落却不写孔乙己,作者这样写是不是离题了?②为什么要写酒店的格局及两种喝酒的人?③孔乙己有哪些悲惨遭遇?孔乙己本来身材高大,又能写一手好字,完全可以自食其力,是什么原因使他遭到如此下场?④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人?⑤孔乙己的遭遇本应得到众酒客的同情,但文中为什么多处写酒客的“哄笑”?作者、酒客对孔乙己的态度有什么不同?这一组问题,很好地激发了学生探究课文的兴趣,促使学生们急切地研读课文,探求答案。

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所创设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并且要有一定的深度,具有探究的价值。

三、深入挖掘教材,提供探究机会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地方往往是作者有意安排的点睛之笔,教师如果抓住这些地方设疑,不但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愿望,而且还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究机会,使学生把课文理解得更透彻。如《故乡》一文,写中年闰土的对话用了很多省略号,这些省略号反映了闰土的生活境况和他的性格特点,教师可这样提问:“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的对话有什么不同?作者写中年闰土的对话为什么用了那么多省略号?”

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关键处或耐人寻味的地方设疑,给学生多提供一些探究的机会,就会“一石激起千层浪”,会使学生大脑掀起智慧的巨澜,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究潜能,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给探究方法,培养探究能力

(1)教会学生质疑。发现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起点,没有问题就无所谓探究。要将问题探究引向深入,必须教给学生一些质疑的方法。一篇文章,是用形式、内容和语言组成的。可以引导学生从文章的形式、内容和语言三方面进行质疑,比如,就形式方面可以这样提问:这篇文章的开头有什么作用?某一段在文中的作用什么?内容方面可以这样提问:划线的句子是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语言方面的可以这样提问:文中的某个动词可否与某个动词调换?怎样理解这个动词的表达效果?文中的某个句子写得生动形象,认真品味,说说它的描写方法和表达效果。只有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学生才会懂得如何质疑,才能循序渐进地进行探究。

(2)教会学生释疑。质疑之后师生之间尚需对问题的价值进行评判,然后选取有价值的问题进行不同形式的探究,最终探究出结果。问题提出后,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释疑。如果是语言的质疑,可以教会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假想法进行想象,从而得出答案。还可以运用比较法,通过比较,以找出答案。如果是形式方面的质疑,可以让学生结合整体,通过联系全文来联想答案。如果是结构方面的质疑,就可以让学生运用化整为零的方法,通过研究这个结构的具体呈现方式,在联系整体来比照得出答案。引导学生会探究是基础,而引导学生能探究则是艺术,所以在教会学生质疑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释疑的方法,这才是探究的真正目的。

(3)教会学生探究方式。由于探究教学是围绕问题的解决来开展的,这些问题往往是综合性的复杂问题,学生需要依靠集体的力量来进行分工合作。做法上可将学生分成四至六人为一个小组,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经过小组合作探究,由小组汇报探究成果,全班学生自由发言各自补充看法。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组织全班进行集体合作探究。

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相互交流他们的问题,学会批判地倾听他人对问题的分析和理解,鼓励学生学会修正他人的观点,并提出一些质疑。通过合作学习与探究,学生可以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在共同参与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既学会了相互交流和合作,又培养了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更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上一篇:在线练习下一篇:农村宅基地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