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主动 培养能力

2024-05-20

积极主动 培养能力(精选十篇)

积极主动 培养能力 篇1

作文是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检测。在中考作文比分日益加重的今天, 学生的作文能力将直接影响他们的最终成绩。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一直是语文教师头疼的问题。在语文教学中, 我注意到,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 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帮助他们写好文章的一项不可缺少的环节。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作文评改是切实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 既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又能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指导学生写好作文。

我在作文评改中的具体做法是:

1、学生分组互动互助。根据学生写作水平的层次进行搭配, 组建“互动互助”作文评改小组。要求他们针对下发的习作, 集体讨论, 能形成共识的就批改或点评, 不能形成共识的就进行归纳整理, 准备集体交流时发表见解;为学生提供交流评改信息, 共同学习的机会。这样扩展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灵感, 同时在交流中, 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 学习他人的长处, 这种效果是学生一味多做多练所达不到的, 也是教师全批全改、精批细批所不能获得的。

2、改进评改方法及步骤。

(1) “简评”扩展式评改。这是评改初期采用的方法。在进行评改时, 教师精心选用一些带简评的习作, 让学生读了习作之后, 在参考简评的基础上, 结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对简评进行扩展、补充, 丰富简评的内容。在评改课上, 教师可以根据各小组的推荐, 也可以采用抽签的方式让学生上讲台评讲, 对评讲得好的同学予以鼓励和奖励。经过这样一个阶段的训练, 学生就对作文评改逐渐产生了兴趣, 具备了一定的评改能力。

(2) “模仿”式评改。经过一个阶段的“简评”扩展式评改训练之后, 学生会觉得作文评改并不神秘, 自己也可以试一试。这时, 教师就应该作好评改的示范, 让学生去模仿:怎样去分析习作的立意、构思和选材, 怎样去分析习作在写作上的优点和不足。怎样去分析文段的过渡与衔接, 怎样去分析习作在遣词造句上的精妙和疏漏, 等等。同时, 教师在评改的过程中要做好指导和调控, 让学生在模仿中不觉得乏味, 让学生在模仿中提高评改能力。

(3) 点评佳作。教师从全班学生的作文中, 挑出5——8篇较好的习作, 打上一个恰当的分数, 然后把这些作文印发给学生, 让他们选择其中的一篇写好评语, 准备好讲评课上的发言, 讲评课开始后, 先由作者读自己的作文, 再按小组推荐和抽签确定学生评改作文, 对评改得好的学生给予鼓励和奖励。对没有评改到的评改材料, 教师要把它收上来打上分数再发回去, 好的评改作文可以张贴在教室里, 供大家欣赏。经过这样一个阶段的训练, 学生对作文评改的兴趣就会加浓, 作文评改能力就会进一步提高。

(4) “自选”式评改。教师把学生的作文收上来后, 不作详细的批改和点评, 只是凭阅读后的感觉打一个分数, 然后将学生的作文打乱发回去, 每个学生评改一篇。评改课上, 用抽签的方法确定评改的学生。先是由被评改的同学上讲台来读自己的习作, 接着再由评改的同学上讲台来进行讲评。如果这两位同学合作得很默契, 这样的作文评改就会很精彩, 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评改兴趣和评改能力。

(5) “开放”式评改。学生作文交齐后, 教师可以不看、不打分、不批改, 马上着手组织作文评改课。首先, 教师可以选择多种方法确定这节课评改哪些同学的习作, 再采取多种方式读这些习作, 其他同学在听完后凭借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来点评, 允许“见仁见智”, 展开探讨、争论, 鼓励作者积极参与。一篇结束, 再点评第二篇, 依次类推。这样, 尽管一堂课只能点评3——5篇习作, 但学生的兴趣、参与程度都调动到了极致, 课堂气氛相当热烈, 效果很好。

(6) “综合”式评改。这种“综合”评改, 有别于传统讲评课的综合讲评。这里的“综合”, 一是指方式上的综合, 或是把以上几种方式综合起来运用, 或是以一种方式为主, 另一种方式为辅;二是指对习作的综合, 学生评改的不是一篇文章, 而是把多篇文章加以比较、综合。这样的评改, 一般以小组为单位, 通过对同一小组习作的综合、比较, 在再推选评改能力强一点的学生进行讲评, 效果会更好。

以上是我在作文评改中的几点尝试, 通过这些改革的实践, 我们有如下几点体会:

1、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传统的作文评改方式剥夺了学生实践的机会, 而让学生积极参与作文评改, 能较好地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指导作用和谐地统一起来,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 学生对教师的评批关心了:教师是如何对自己的作文写评语的, 在眉批、旁批及段批中哪些是闪光点, 哪些作了修改;学生对同学的评批关心了:同学是如何评改自己的作文的, 是肯定优点的多, 还是指出存在问题的多, 哪些评改是言之有理, 哪些评改值得自己申辩理由……这样就从客观上改变了学生过去只知完成任务, 只知分数, 不关心自己写得好或不好的现象。

2、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在作文互评活动中, 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的状态, 通过阅读不同同学的作文, 可以增强思维的发散性;通过评定别人作文的优劣, 可以供自己以后作文借鉴, 同时通过训练评语和心得, 既增加了练笔量又练习了不同文体的作文, 一举三得。还有一得是无形的, 也是最为重要的, 那就是经常进行作文评阅训练学生会于无形中养成检查修改作文的习惯, 从而在自己作文后能反复斟酌推敲, 以提高作文质量。这样, 审美能力、阅读能力、自我纠错能力便得到了同步发展, 这些对写作能力的提升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3、作文评改由“静态”变为了“动态”流程。由于我们注重了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批, 并采用让学生多思考、多交流、多反思, 做到让学生“动”起来, 相互批改, 写出旁批和总批;相互交流, 发表意见, 共同探究;对已评改的作文多反思回顾总结, 学生对自己作文中的问题得到了及时的纠正, 也得到了及时的反馈。同时, 这样做, 克服了一篇作文要隔一段时间才与学生见面, 学生已淡忘的弊病。作文评改由“静态”变为了“动态”流程, 实践证明:全体学生乐意并能积极参与这项工作。

4、教师有更多时间指导学生写好作文。由于学生参与作文评改大大缩短了作文的评批时间, 就有了较多的时间引导学生鉴赏和评价作文, 让学生可以通过阅读、鉴赏、比较, 提高写作水平。这样通过老师的指导, 学生拥有了丰富的写作知识, 一旦有机会表达, 他们就会将活生动地运用于写作实践中。

5、一点注意。必须强调的是在整个互评活动中教师应始终发挥指导作用, 宏观调控, 个别辅导, 并能做到适时参与。切不可撒手不管, 尤其是训练初期, 教师的扶持、传带更不可缺少。另外, 在所有的环节结束后, 教师最好能进行一次抽样检查, 并把检查的结果及时向学生反馈, 一方面便于教师了解互评的情况, 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更认真、更热情地去参与下一次互评活动。

积极主动 培养能力 篇2

摘自:《小精灵儿童网站》

语文《课程标准》在口语训练上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景,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说到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这对于每一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难度。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口语能力培养的难度更大,更富有艰巨性。下面谈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把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落实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

1、利用教材训练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刚入学的儿童,说话常常不完整,不规范,习惯于用方言进行交际。因此,在学生刚入学学习拼音时,就要开始进行说话训练,并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逐步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如:在教学四声音节时,学习ti的四声:ti球,亮亮在操场上踢球。ti水,小红到河边提水。ti育,我喜欢上体育课。ti头,爸爸带我到理发店剃头。学生可以根据四声,组不同的词,造不同的句子。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词汇,又便于理解字义。既掌握了“ti”的四声,又进行了语言训练。

2、在识字教学中训练口语交际,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口头扩词、造句。此外,让学生自己说说你如何记住这个字,也可以训练学生的说话。当然,老师要耐心等待,并给以指导.如在教学“好”时,先让学生说说这个字是什么结构,是如何组成的,再让学生说出这个字如何写,如何记,如何组词,如何造句,学生通过分析,知道“好”是左右结构,左边是“女”,右边是“子”,合起来组成“好”。组词:好人,造句:这位老爷爷是个好人。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记忆生字,把知识掌握得更灵活,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

3、在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口语,主要是通过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这三者的交际。如《家》这篇课文,既是一则充满童趣的小诗,又是一篇进行口语交际的好教材。学习了课文后,学生对家的概念有了更丰富的理解。我便让学生学着课文的样子进行口头创编。我先问:蓝天、树林、泥土、小河,它们还是谁的家?这个问题给了学生一个极大的想象空间。学生一个个抢着说:蓝天是太阳的家,蓝天是星星、月亮的家,树林是蘑菇的家,泥土是蚯蚓的家,小河是虾子、螃蟹的家等等。接着我又问:你们还知道什么是什么的家吗?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学生畅所欲言,一个又一个富有创意的构思从孩子们口中吐露,着实令人欣喜。如:沙漠是骆驼的家,大山是老虎的家,大海是鲨鱼的家,文具盒是铅笔的家等。低年级学生以想象见长,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的表达环境,让他们不拘形式、自由表达,是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一个好办法。

二、创设情境,让孩子们乐于说

李吉林老师说过:“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交际环境,营造民主、和谐、融洽的交际气氛,让学生产生强烈的交流欲望,乐于交际,善于交流,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手段。只有充分创设交际的环境,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自由地进行口语交流,才能有效地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1、留心日常生活,创设交际情境。

生活是口语交际训练的广阔空间,是口语交际的源头、活水。学生的日常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画面,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学生就会感到亲切,乐于表达。

如在新学期的第一节课上,我面带笑容,先用“嗨,小朋友们早!”的问候拉近师生间的距离,然后向同学们作自我介绍“我叫×××,是你们的语文老师,也是你们的大朋友。我喜欢看书、唱歌、打乒乓球,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和小朋友在一起。谁愿意做我的好朋友呢?”孩子们忽闪着眼睛,扬起小手,嘴里“嗯嗯”地抢着要发言。我就抓住时机,用与一学生对话的形式教给他们交际的技巧。我大大方方地走到一学生面前,握住他的手说:“你好,请问你叫什么名字?我可以和你做朋友吗?”接着又提出如“你家有几口人?”“住在哪里?”“你最喜欢什么活动?”等问题,让学生和老师一问一答,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介绍着自己。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交流,我又让同桌互相对话,把自己想问的想说的都告诉对方,并让说得好的同学上台示范说。这样,原本陌生的面孔在交流中熟悉起来,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着口语交际,课堂气氛热烈而融洽。这样的情境,不仅增进了孩子们之间的友谊,更为他们日后与人成功交流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2、巧妙布置作业,创设交际情境。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一方面,提醒家长重视对孩子进行早期的口语交际训练,做孩子的忠实听众,及时纠正孩子口语的毛病,同时要求家长语言规范。另一方面,布置一些口语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庭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学了《秋姑娘的信》后,请孩子们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和他们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圣诞节到了,做张贺卡,并说几句祝福的话送给自己喜欢的人。把你的同桌介绍给爸爸妈妈。这样的作业,学生乐做,又感兴趣,更重要的是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

三、关注生活,利用一切机会练习口语交际

生活给口语交际提供了源头活水。教师要善于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画面,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利用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1、在课间交流中进行对话训练

对话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说话方式,是人们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际的主要形式之一,说话具有即时性。学生在校最多的空余时间就是课间,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间交流中,要求学生对每一个话题的表述都尽量做到说流利、有条理、说准确,并注意选择恰当的对话方式,形成良好的训练氛围和说话习惯,进行对话训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对话中不断纠正错误,提高说话质量。

2、活动之后话活动

学校里经常组织有意义的活动,在活动之后,学生往往还沉浸在快乐之中,余兴未尽,在这种时候,每位学生都有“一吐为快”的欲望。教师可趁机组织学生把活动过程中自己最感兴趣、最有意义或最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情节说给大家听,这样,学生说话的兴趣盎然,而且有话可说。这时,教师要提醒他们注意自己口述的条理是否清楚,用词是否恰当,语言是否流畅等,久而久之,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就会自然得到提高。

3、利用电影、电视节目进行说话训练

优秀的电影、电视节目,学生都非常喜欢观看,教师可从学生爱看的电影、电视节目中找到切入口,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说话训练。如《西游记》是人人喜欢看的电视剧,在学生观看后,我组织他们说说剧中的精彩情节,训练学生说话的条理性、准确性;对剧中空白的情节进行想象说话;有时让学生转述节目的主要内容;我还组织了一次“《西游记》人物评论会”,学生的说话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层次性,收到良好的训练效果。此外,孩子们感兴趣的动画片、电影,都是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好题材。这样的说话训练,学生能在愉快的气氛中,既回顾了电影、电视节目的内容,丰富了知识储备,又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一举多得,是可以经常性、长期进行训练的好方式。

浅谈小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态度的培养 篇3

一、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选择和运用教学模式有一定的要求,包括教学模式要合乎教学目标,要适用于实际的教学条件,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等。不少教师在上课期间采用“满堂灌”的教学形式,或搞“题海战术”,简单重复千篇一律的练习,学生全身心投入在沉闷的课堂和众多习题中,没有了自主学习的空间,就会对学习产生厌烦感。教师应充分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时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创新教学形式,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乐学”。

1. 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为主体,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转变观念,视自己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视学生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给学生足够的发展空间,全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学会包容,鼓励创新。

2. 用直观活泼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说,数学学科较为抽象刻板、枯燥乏味,不容易引起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对此,教师可以采用生动直观的语言和有趣的童话故事辅助教学。将数学知识与具体可感知的事物相捆绑,从而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 通过教具、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但同时他们又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抓住这个特点,在体操教学中,教师可以变换运动项目,变广播体操为各种韵律操,在传统体育活动中注入新的内容,从而使学生兴趣盎然,乐不知倦,也能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

4.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精心培养学习兴趣。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低,不能长久保持注意力,容易“喜新厌旧”。从这一特点出发,教师创设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提一些启迪智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课堂,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二、改革教学评价,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根据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不同作用,将其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如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进行,传统的终结性教学评价体系已不能适应新的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的要求,迫切需要改进评价方式,加强对学生学习态度、情感、价值观的评价,使更多的学生获得自我展示的空间和自我进步的机会。

小学阶段对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树立小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是学习兴趣培养的一个基础条件;学习自信心形成与发展依靠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兴趣的进一步深化促进了学习自信心的积累,使学习自信心有了初始形态;良好的学习态度决定了学习自信心的继续发展,使学习自信心相对稳定;品质化的学习信念使学习自信心趋向成熟。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小学生,利用教学过程来培养小学生各方面的能力:(1)因人施教,设定具体的、符合小学生各自发展的目标,并持之以恒、逐步推进其难易程度;(2)课堂中创设各种情境,要多鼓励、多赞扬;(3)让小学生树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念,让他们觉得自己很棒,很有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三、加强班级管理,增强学生责任意识

1.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俗话说得好:“言传不如身教。”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对班级实施有效的管理,首先要管理好自己。教师的言行举止常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一位爱岗敬业的教师则会为小学生树立楷模形象。所以要求小学生做到的,教师一定要先做到,然后慢慢落实到学生身上,使每个学生的肩膀上都担起一份责任,他们之间互相督促,共同承担起班级中的任务。

2. 制定班规,培养良好习惯。班规主要是班级成员做人、做事的行为准则。小学生活泼好动,同时他们之间又存在个性差异,所以班规的制定应尽量发挥每名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既不扼制儿童的浪漫可爱的天性,又充分考虑小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客观预计各种行为可能性。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先大胆提出各种规则和想法,再集中归纳整理完善,然后采纳好的建议作为班规。学生提出的规则,实际就是其对自我和班级的期望,同时学生的参与就已经开始了从班规向学生自身行为内化的过程。学生自主制定了班规,他们有一种喜悦感和成功感,他们会认真地遵守,班规能得到更好地执行;同时学生意识到自己的班级小主人地位,强化了他们自身的责任感意识。

3. 组织班级活动,建设优良班集体。科任教师应多和班主任合作,组织各种集体活动,让小学生在班级活动的参与和竞争中,明确自我与他人、自我与集体的关系,树立集体主义精神,强化对集体的责任意识,从而发展、巩固班集体。

4. 选举班干部,培养班级主人。班主任不能让固定的几名学生作为班级的核心团队,应该让班干部“走向大众”。让全班学生自由自荐、自由投票,把更多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责任心调动起来,让更广泛的学生群体得到锻炼,形成立体化、流动式的学生核心团队。

四、家校联合,营造良好学习环境

1. 家长主动多与老师进行交流沟通,同时提高自身素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该对孩子充满希望,充满信心,多付出一些爱,既在物质上,又在精神上给予他们支持,在家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同时要主动地亲近教师、协助教师,共同培养小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2. 学校指导家长对小学生的教育方法,家校联合共同培养。教师应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了解小学生的校外生活的环境和表现,同时将学生在学校的情况及时向学生家庭反映,并指导家长家教方法,促使家庭与学校相互配合,共同帮助小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篇4

一、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具有解决问题的欲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置身于合作学习中,其前提是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安全自由的学习氛围,一个和谐、民主、宽松、平等、愉悦、理解、信任的课堂人文环境。这就需要教师走下讲台,走近学生,与学生融为一体。这样才能使学生不断形成学习数学的心理自由、心理安全,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二、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数学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数学家和教材编者头脑里特有的,数学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因此,学习数学的起点是培养学生以数学眼光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

在教学“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时,我根据课本的编排,课前设计了一个“买牛奶”的情境。可上课时我发现有部分学生一直沉迷于窗户外面的摇滚乐中。这时的“买牛奶”是根本无法收回学生的思绪的。于是我又创设了“到摇滚乐现场去看一看”的情境,不仅仅将学生游离到教室外面的思绪拉了回来,还使他们饶有兴趣地投入到“估一估摇滚乐的人数”问题的解决中。

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善于为学生创设有趣的、可探索的、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现实情境,这样才能引导他们饶有兴趣地走进情境中,去积极主动地发现和解决问题。

三、引导学生经历与体验方法多样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主动性。

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知识体验和生活积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应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途径来思考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寻求自己对知识和方法的理解,以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同时在与同伴的交流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如学习“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时,可以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并将“先估,再算,最后比”的估算方法渗透其中,既遵循解决问题多样化的策略,又能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研读课标,找准措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准确性。

课堂上教师既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在教学“对称、平移、旋转”知识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对称、平移和旋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课上我和学生一起做一些表示对称、平移、旋转的动作,如表示轴对称图形,是两只手并在一起,掌心同时向内或同时向外;表示平移,就把手掌向左、向右、向下、向上在同一平面内擦动;表示旋转,就用手指绕着空中的某一个点旋转。

五、联系实际、应用拓展,提高学生问题的解决意识。

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如何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促进学生问题解决意识的提高与发展。

学生主动参与能力培养之初探 篇5

学生主动参与能力培养之初探

学生是否主动参与、学生的感情投入多少,可以成为评价一堂课的重要指标.课堂教学过程中,触发学生的情感,让师生的.感情在教学中互动,既激发教师的教学潜能,又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和态度,使学生主动展开思考和判断,并在这过程中掌握各种技能,最后达到认识、理解和提高,如此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作 者:陆克洋 作者单位:滨海县刘f小学刊 名:成才之路英文刊名:THE ROAD TO SUCCESS年,卷(期):“”(12)分类号:G42关键词:

积极主动 培养能力 篇6

关键词:新课改 健康课堂模式 符合学生实际

所谓构建有效的课堂模式,即探求一种较为稳定的、有特色的、易操作的、高效的课堂模式。对于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言,一般没有异议;但对于构建课堂模式的必要性,却有着许多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模式也是一种特色,构建一种较稳定的有效教学模式,更便于操作,这本身就是有效教学的一种体现;但也有人担心这样是否与创新相悖,扼杀课堂的灵性和特色,还有人觉得这只是一种形式主义而已,甚至有人怀疑这是在作秀。根据教学体会,我想从以下几方面论述:

一、教师定位,要做什么样的人?

试想:一个很阳光、很有魅力的老师,一个很热爱自己工作的老师,一个很幸福的老师,一个很热爱生活的老师,学生会先入为主的喜欢你,进而喜欢你讲的课。也就是说,你的开头已经赢了。如果没有活力,也不修边幅,满脸愁容,学生怎么想去听你的课。

教师不能受情绪的影响,不能老一副严肃的神情,要大气、博爱、有朝气、要用实际行动来感染学生,老师要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状态,来激发学生不断消退的学习兴趣。比如:仪容仪表、语速、音量、音质、节奏、方法、内容等

二、教师心目中的学生定位,你的学生是否有能力提高

90后学生的特点与原先的学生有很大的区别。对于老师来说,学生会成就你的业绩,所以,成绩优秀的学生会博得老师的青睐,通过一次次成绩来衡量学生的优劣。这样,成绩不好的学生就会表现对自己的能力怀疑,进而放弃。对此,我觉得北京十一中的副校长曾军良讲的非常好,学生成绩好坏要决定老师对他的评价。成绩低的我们不能放弃,要鼓励、要相信他们有能力、有实力。我教的一位学生,也是我的科代表,就因为我发现他爱回答问题选他当了,其实,他的入学成绩很低。这样,他觉得自己被重视了,所以,他在化学课上有了兴趣,特别爱学,结果每次考得很好。但令老师们不解的是,别的科很抵触。原因就是他平时听课时的状态和别的同学不一样,坐老斜坐,并且老师话音刚落爱打岔,其他老师就训他上课故意捣乱,不认真听讲,结果干脆更不想听了。所以教学中的相互定位是非常关键的

三、课堂气氛来源于教师与学生的互相影响

我们每天都要面对课堂40分钟,怎样在这40分钟里,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记忆深刻,真正使40分钟的能与量得以充分体现,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是我们每位教师始终在努力探索的问题。课堂气氛来源于教师与学生的互相影响。

四、模式课有策略的渗透

1、明确课堂所要实现的目标

对于课堂所需实现的目标,我们要心中要有数,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同时目标又不要太多或者难度太大,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要降低教学的重心。既要避免教师自己因未完成课堂教学目标而产生失落和烦躁的心理,又要避免丧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设计符合学生实际

教师在课前的教学设计非常重要,这直接影响教学的有效性,当然教师对教案的实施能力也非常重要,有一个好的设计,不一定就能教得好。很显然,如果你的设计中所创设的环境不能吸引学生,或学生不感兴趣,那一定会降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除此之外,设计的各个环节的流畅性也很重要,要符合学生的思考、探索、求知过程,逐层诱导深入,理解巩固,深入浅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出发点,实现教学目标是终点。这个实现的过程如何进行是由学生现有知识和兴趣以及教师的实施水平综合决定的,这便需要除了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之外对学生还应有比较充分和全面的了解,如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习惯、思维习惯等。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设计出吸引学生的课堂来。一旦课堂对学生产生了吸引力,有效性在某种程度上就有了保障。

3、“讲授”的有效性

符合学科特点、科学严谨的讲述能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在讲述过程中,做到思路清晰、语言简练、生动形象、充满激情。恰到好处、画龙点睛的 “讲授”总是能够吸引学生,能使学生借助生动形象的语言有效地记住、理解某些似乎难以理解的知识点。

4、注重提问、讨论及课堂活动有效性

有效地“提问”和“激发”学生讨论、思考,能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保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学生自主的學习状态。这种状态的维持取决于教师的“提问”是否有效。讨论及课堂活动的组织更要注意有效性,克服随意性。如果课堂提问、讨论及其他课堂活动,我们事先准备不充分、设计不精当,就很容易出现课堂秩序失控、出现随意性,导致无法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

5、重视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课堂练习一定要精,精的内涵就是:量少、典型、针对性要强。

自主学习 培养主动探究能力 篇7

一、放胆问

《语文课程标准》中建议:“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所以, 在语文课堂上, 教师不应居高临下, 而应多了解学生, 给学生说话的权利, 甚至是质问的权利, 让学生把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疑问“一吐为快”。这既能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他们的求知热情, 又便于教师了解学情, 因材施教。学生一旦养成了爱问的习惯, 也便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放情说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由于某种原因个性差异, 学生对同一个词、同一句话、同一篇文章, 往往会有不同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 我们应当尊重学生的这种独特体验, 让他们畅所欲言, 以保护他们的学习热情, 增强学习信心。例如, 初读《五彩池》后, 关于五彩池的真实性, 学生出现了意见分歧:一种认为五彩池是真的;一种则认为是不存在的, 并且持该种意见的人居多。我没有简单地评判谁对谁错, 只是提醒学生从文中找出充足的依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经过一番细读, 双方都找到了“铁证”, 不一会儿, 课堂上就展开了唇枪舌剑。一方认为:“文中写到‘没想到今年夏天去四川松潘旅游, 在藏龙山上, 我真的看到了像瑶池那样神奇的五彩池’, ‘真的’这个词说明五彩池确实存在。”“文中说五彩池在四川松潘的藏龙山上, 地点确实, 也说明是真的。”另一方则提出:“文中写到‘奶奶是哄着我玩儿, 我却当作了真的’, 这句话说明五彩池是传说中的, 不存在的。”见对方“顽固不化”, 立刻有人起来反驳:“文中‘没想到’这个词说明作者开始以为五彩池不存在, 后来却真的看到了, 这不明摆着五彩池是真的吗?”……结果不言而喻。也许这个问题对本课的学习来说并不重要, 但是学生在探讨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所得到的, 远远超出了答案本身。

三、放声读

中央教科所张田若先生说:“语文课讲得多, 分析得多是国际通病。阅读教学第一是读, 第二是读, 第三还是读。”这段话一针见血地提出了当前阅读教学中的弊病, 也为阅读教学走出误区指出了方向———那就是以读代讲、多读少讲, 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 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例如在《鸟的天堂》一课教学中, 我就以读代讲,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开始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大部分学生都说体会到榕树很大、很茂盛, 鸟的天堂里鸟很多, 鸟儿们生活得很快乐。还有的说鸟的天堂里之所以有那么多的鸟, 跟农民不许人捉鸟有很大的关系。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我又让学生品读课文, 说说自己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学生反映很热烈, 都能把在读中发现的好词佳句的含义讲出来, 并能声情并茂地朗读这些美文, 在读中又深化了对文章的理解, 悟出了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鸟的天堂的喜爱、赞美之情。

又如《月光曲》第9自然段, 通过皮鞋匠的联想表现了月光曲的内容。对这一点, 学生难以理解, 我就让学生多读“他好像面对着大海……”这几句, 通过朗读时语调、语速、重音的变化, 学生终于理解了皮鞋匠所联想到的月光下大海由平静到波涛汹涌的过程, 正反映了他听到的琴声是由徐缓到增强至高昂激越的过程, 同时, 他们还悟出了贝多芬情感由同情、激动转为愤恨的变化过程。

四、放手画

语言虽是抽象的符号, 但它传递的信息却是具体的、形象的。在语文教学中, 挖掘教材中的形象因素, 变抽象为具体, 变无形为有形, 更易为未达到理智年龄的小学生所接受。若这个创造可视形象的过程由学生去做, 他们的表现往往令人刮目相看。例如《冀中的地道战》一文语言通俗易懂, 但地道的结构较复杂, 离学生生活实际很远, 学生不易弄清。若让学生在反复读课文的基础上画出地道剖面图, 学生不仅兴趣浓, 而且画的图像模像样, 有的连“有线电” (文中的联络方式之一) 都画出来了, 再让他们向同学们介绍地道的结构, 说得头头是道。通过读、画、说, 同学们由衷地佩服冀中人民的聪明才智和顽强斗争精神。在这一课的教学中, 是绘画活动让本来平淡的学习变得有趣味, 吸引学生更主动、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培养学生主动阅读能力的方法 篇8

一.增加学生自我的阅读实践

只有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 增加学生自我阅读的实践, 才能解决学生对阅读的认识, 只靠简单的反复说教是不行的。在课堂讲评时, 学生对一篇文章先通过认真阅读, 拥有自己的独立见识, 哪怕是浅显的认识, 老师都给予肯定, 予以鼓励。

这样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思维, 从而使学生阅读由被动转为主动, 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如讲授《孔乙己》一文时, 课前我先要求学生结合课文注解、课后练习题自己阅读, 并根据课文特点有目的地布置思考议题, 课堂上再组织学生讨论。根据小说特色, 我让学生阅读时思考“孔乙己是怎样一个人”这一议题。上课时, 先检查学生完成阅读情况, 然后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尽管小说人物逼真, 内涵丰富, 但学生起初回答得很简单、直接, 大多以“好人”“坏人”作评价。经过我的揭示和引导, 一个备受封建主义毒害的既懒惰又自负甚至堕落到偷窃致残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就展现在学生面前。这和以往单纯由教师分析讲评相比, 学生的印象、兴趣就大不一样了。通过讲评, 学生认识到, 了解一篇小说的人物形象, 忽视小说的环境及矛盾冲突, 简单地以“好人”“坏人”作结论, 是不切合实际的;孔乙己悲剧的发生是和他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的。课后, 我又要求学生比较主要的人物形象。结果, 有效地调动了学生阅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同时让学生初步掌握了阅读小说、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挖掘学生共振的情感因素

情感是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映。审美感受的最基本最显著的特征是审美情感, 即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产生的情绪愉悦和精神快感。为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从学生最感兴趣, 最能开启他们思路, 最能拨动他们心弦的地方入手, 充分挖掘课文中的情感因素, 来触发情感共振, 从而进入较高层次的审美状态。

例如, 《周总理, 你在哪里》是一首情感浓烈, 感人肺腑的优美诗篇。学生情感能否调动并到位是教学本文成败的关键。为上好此课, 我反复考虑, 精心准备, 设计了拨动学生情弦的四步骤。1、选择周总理生前最后拍摄的一幅照片, 挂在黑板正中, 引导学生走近总理、熟悉总理。2、老师神情肃穆, 用悲壮的语气导入课文:有这样一个伟人, 全国各族人民都把他当作成自己的亲人和朋友。他夜以继日、精力过人, 在十年浩劫、满目疮痍的危难关头, 他废寝忘食、忍辱负重、力撑危局……他就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3、播放《周总理, 你在哪里》的配乐诗朗诵, 让如泣如诉、催人泪下的朗诵激起学生强烈的共鸣。4、布置学生“美读”。叶圣陶先生说:“所谓美读, 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通过美读, 使学生从字词句入手, 理解艺术形象, 体验作品的感情, 真正做到“披文以入情”。学生准确把握了课文的情感因素, 就能全身心地进入审美实践, 真正体会人民的总理人民爱, 人民的总理爱人民的深厚感情。

三.链接课内相关的课外阅读

语文的课外阅读要在课内教学的基础上作横的扩展和延伸。在语文教学中, 重视课内、致力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这是完全必要的。课堂教学特定的时空限制, 不能满足学生“最佳”发展的需要。因此, 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同时, 不可忽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正确指导。例如, 课内讲读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 可向学生推荐阅读《百万英磅》;课内讲读《分马》, 可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暴风骤雨》, 课内讲读《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可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水浒传》等等。在阅读课文基础上作适当扩展, 阅读量就会大大增加, 显然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形成较好的阅读能力。

此外, 我还注重利用第二课堂, 定期交流, 组织自主阅读小组, 拓宽阅读领域, 拓展阅读视野, 取长补短, 相互渗透。如学校组织的诗歌朗诵会、故事会等, 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有着积极的作用, 我都鼓励学生踊跃参加。

试论学生主动参与能力的培养 篇9

一、动眼仔细观察,培养观察能力

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的社会、科技的社会,我们的新一代也应该是具备多元能力的一代,要具备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而首要的就是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所以观察能力的培养极其重要。我们老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活动时,必须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才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如,在学生进行观察活动前,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状况,并依据教学内容、目的和要求,创设好观察活动时应思考的问题和怎样观察,并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观察,观察后及时讲出观察的认识,只有经常这样观察,才能培养出学生的观察能力,因为“观察是思维的触觉”。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时,我设计了“观察—思维—表达”为一体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玩具为观察物,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上下、前后、左右)观察同一个物体,并以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交流自己观察到的发现,使学生明确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各个面的特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使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活动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能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综合,形成这个物体的完整表象。并能在头脑中进行“虚拟的移位”(如观察小轿车),即假设自己站在车的四个方向,各看到了车的四个形状,最后把车的完整形状综合在脑中。这样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现规律,解决问题,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处在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中。

二、动脑积极思考,培养思维能力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人身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大脑是人们思维的中区,任何感知活动都离不开它,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地、积极地动脑思维,对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大有好处,我们教师要尽力创设让学生思维的问题情境。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时,我设计“观察—思维—表达”为一体的探究性学习方式,我在学生观察时还出示思考题:(1)先从你喜欢的一个方向观察,你看到什么?(2)再从上下、左右、前后等方向观察,你各看到什么?(3)把你两次观察到的在小组里交流。(4)思考:要对一个物体进行描述应该怎样观察才全面?如果我随便出示物体的一面,你能判断是从哪观察的吗?就这样我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带着问题观察不仅能培养有序的观察能力,还能培养积极思考的能力,而且也体现了师生的双边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的活动中探索、感悟,多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个性发挥的余地,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创造性地学习。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

三、动手操作实践,培养动手能力

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智慧始于动作。”心理学家也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与其教师滔滔不绝地空洞讲授,不如让学生动手亲自实践。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学具拼一拼、比一比、分一分、剪一剪,既学到知识,又满足了他们的好动心理需求。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我就要求学生通过“看一看、剪一剪、拼一拼、比一比、算一算”等教学环节学习,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并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讨论、分析、比较、归纳等教学活动过程,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能进行简单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所以,在教学时,如果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去剪一剪、拼一拼、比一比,相信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是不理解的,要掌握和灵活运用是不可能的。

四、动口语言表述,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我们知道学生用口表述自己对一类数学问题的看法,可以将其思维过程外显,这不仅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有助于教师准确地把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的训练,鼓励学生多动口,尤其是要敢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意见,以营造学生自我探索的学习气氛,促进他们的主动发展,又提高他们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吗?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在学生通过“看一看、剪一剪、拼一拼、比一比、算一算”的环节后,我让学生说一说:这个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有怎样的关系?长方形的长和平行四边形的什么相等?长方形的高和平行四边形的什么相等?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怎样的关系?你能用什么证明上面的这几个问题?学生就可以通过自己对刚才的实践操作进行一次有根据的表述,把自己对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的理解用语言来描述,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让老师准确地把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让学生感到自己的成功和满足他的好奇心,还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篇10

一、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古代有“孟母三迁”的故事,这说明学生的学习环境是很重要的,如何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家长和老师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小学生的年龄小,思想不集中,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自控能力差,通过多种途径为孩子创设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通过“小动物排排队”教会孩子学习基数和序数的概念。其次,在学校,教师要善于创设学习情境,根据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环境,如在班级的前方设置书报栏,让学生在课后阅读,或者借回家阅读,让小学生讲故事给大家听,提高小学生思考和发言的积极性,转换角色,让学生当老师讲课,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之间互相鼓励、共同学习。

二、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一)课前预习的方法

在上课前,家长可以帮助学生搜集相关学习资料,如从其他书籍和计算机中搜集文字、图像、综合等信息,如,在教学《丝绸之路》时,让学生围绕课文内容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建立路径、历史作用等方面的图片和文字等资料。这些资料与学生理解文章有很大的帮助,扩展了课文的广度和深度,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要教育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课前预习是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低年级学生要在家长的带领下预习读准每个生字音,分析字形结构,教师在每次提出预习要求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层次由易到难,分派不同的预习量,如提出几个预习题目让学生选择,久而久之,自学能力就会不断提高。有时候还要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在语文学习中,“读”是关键,练好“读”功,让学生充分地读。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力,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以疑激趣,在讲解课文中教师学会设疑,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要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技术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黄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黄山的美景。教师可以寻找一些黄山的图片,再配上合适的背影音乐,制作成幻灯片,从而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黄山的美。

(三)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

善于思考能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迸发无穷的创造力,如,在教学古诗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诗中当时作者的写作背景,当时作者在什么样的心情下写的,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要激发学生善于创新,营造学生质疑问难的氛围,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四)和学生进行感情互动

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热爱一位教师,也会热爱这位教师所讲的课,并且积极主动地学习这门课,所谓的“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教师教学的语言要幽默生动,这样不仅能拉近师生关系,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设计合理的学习任务,让孩子体验成功学习的快乐,经常鼓励学生,要对学生因材施教,采用阶梯式方式,布置不同的作业。要从“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过河,到让学生摸着石头过河”,经历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最终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

三、要求学生扎实掌握学习内容

教师在教授课本知识的同时,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反复练习、复习,熟练掌握已学习的内容,使学生熟能生巧,让学生在理解中充满成功感、优越感,以此激发学生学习下一节知识的兴趣,引导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梳理思考,使学生积极动脑并自行产生求知欲,引导学生敢于质疑,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需要自己思考与质疑,教师要允许学生争辩、质疑,另外,引导学生积极阅读课外知识,开阔视野,使学生增加认知事物的理解力。

教师和家长要通过学习氛围的营造,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形成阅读、认真倾听、独立思考、善于合作、自觉学习的习惯,从而让孩子在小学阶段形成良好的自学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创造打下基础。总之,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上一篇:会计风险及防范下一篇:用教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