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资管理

2024-07-22

物资管理(精选十篇)

物资管理 篇1

物资管理审计是指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及相关标准, 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 对物资管理各部门和环节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等所进行的监督和评价活动。

针对电力企业物资管理审计的主要内容有:1、物资采购需求计划的审计;2、物资采购招标方式的审计;3、物资采购合同的审计;4、物资采购验收、领用、保管的审计;5、物资采购价款结算、资金支付的审计;6、废旧物资管理的审计。下面我就以上审计内容和需要关注的问题逐一说明。

一、物资采购需求计划的审计

1、编报的招标计划是否符合实际需要, 是否按照公司规定, 在规定时间内上报招标计划。

2、是否存在应招标而未招标的现象。

3、是否存在应集中规模招标而自行采购的情况。

二、物资采购招标方式的审计

物资采购方式包括竞争性谈判、询价、单一来源采购等, 审计中应注意以下两点:

1、招标方式是否符合规定, 是否存在应公开招标而进行邀请招标, 邀请招标是否履行了相关手续;标的 (标包) 划分是否适当;检查是否公开发布招标公告, 招标公告中的信息是否全面、准确。

2、招标过程管理情况:审计检查是否遵循公开、公正、公平, 以及招标、评标、定标三分离的原则。重点检查:1) 招标文件的内容是否完整、严密。对已发出的招标文件进行必要的澄清或修改的, 是否将澄清和修改以书面形式通知所有招标文件收受人。2) 是否对投标人资格进行审查, 要特别关注代理商投标情况。3) 评标专家的确定是否符合规定。4) 开标的程序是否符合相关法规的规定。开标记录是否完备、签字手续齐全。5) 评标标准是否公正。评标委员会人数是否符合规定, 专家评分是否合理。6) 投标书内容是否存在雷同, 是否存在供货商串标、围标行为。7) 推选中标候选人是否公正性与合理性;是否超出评标职责范围推荐多个单位共同中标;8) 定标的程序及结果是否符合规定。9) 招投标监督情况。10) 招标资料档案管理情况。归档的招投标文件材料应齐全、完整、准确, 整理系统、规范。

3、框架招标管理情况。审计检查框架招标范围是否符合相关规定。重点检查:1) 评标及定标情况:中标单位、中标数量、价格及供货期限确定情况。2) 框架协议情况:协议有效期、供货数量、范围、单价、付款方式及价格调整等是否与招标文件及中标结果相符。3) 供货合同是否符合框架协议有关条款。需求量偏差范围是否控制在10%, 中标价格及调整是否合规、合理。4) 实际执行情况:是否建立相关台帐;供应量、价格、期限是否符合框架协议和供货合同。框架协议招标后, 对于价格调整是否符合框架协议和供货合同规定条款, 是否履行相应的内部审批程序, 是否存在只涨不跌情况。

三、物资采购合同的审计

1、采购合同签订的合规合法性, 主要内容包括:审查供货商是否具有签约资格;审查合同的签定程序是否合规。

2、采购合同条款的完备性和合同内容的合法性:采购合同应包含如下基本内容: (1) 合同标的;数量和质量;价格和结算方式。 (2) 运输方式;履约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等。 (3) 与中标人签订的合同是否有悖于招标文件的实质性内容。签订合同条款与招投标文件、中标结果是否相一致, 签订合同单位与中标是否一致。

3、采购合同的执行情况:合同履约情况, 合同变更是否符合规定, 违约及索赔情况、是否对工程建设造成影响等。

4、审查合同的管理是否规范:是否有专人管理合同;合同台帐是否健全;合同的归档和保管是否完整;支持性文件是否齐全。

四、物资采购验收、领用、保管的审计

1、实际采购数量审计。实际到货数量、品种、规格等与采购合同、发票、运单是否相符, 验收记录和相关手续是否齐全。运输物资途中损耗是否合理。

2、设备材料质量审计。验收是否按规定进行质检, 是否符合质量标准和合同要求;有无取得供货商合格的检验证明, 合同中是否规定了必要的质保内容;是否存在因设备材料质量不合格, 影响工程质量, 造成经济损失。如有违约, 是否追索赔偿等。

3、仓储保管情况审计。出入库手续是否齐全, 是否定期进行盘点, 账卡物是否相符;物资存放、保管是否合理, 是否存在库存积压物资, 以及因保管不当造成物资损失等。

五、物资采购价款结算、资金支付的审计

1、价格执行情况审计。物资采购价格与中标价格和采购合同价格是否一致, 是否存在违规加价行为。

2、采保费、运杂费是否合规、真实。

3、预付账款审计。预付账款 (包括定金) 的金额, 支付的时间、对方的单位开户名称、银行账号、付款方式是否符合合同约定, 审批手续是否齐全。预付款是否定期与对方单位核对相符。

4、价款结算审计。在对发票、价格、验收审计的基础上, 审计物资采购价款总额是否正确, 是否扣除预付账款 (定金) 、违约金、罚金、赔偿, 是否预留质保金, 支付结算款的收款单位户名、开户银行、账号、付款方式等是否符合合同约定等, 审批手续是否齐全。

六、废旧物资管理的审计

1、资产报废或技改、大修项目, 是否制订废旧资产回收计划或设备拆除计划, 作为废旧物资回收的依据;2、废旧物资回收管理是否到位, 是否做到及时、足额回收;3、是否及时移交物资管理部门集中管理;4、是否存在擅自变卖、处置废旧物资等。

物资管理 篇2

ABC分类管理法是库存管理中常用的方法。它的应用,可以在库存管理中取得压缩总库存量、释放被占压的资金、使库存结构合理化和节约管理力量的效果。

一、ABC库存管理法的基本原理

ABC分析法源出于帕累托曲线。经济学家帕累托在研究财富的社会分配时得出一个重要结论:80%的财富掌握在20%人的手中,即“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规律。

一般来说,企业的库存物资种类繁多,每个品种的价格不同,且库存数量也不等。有的物资品种不多但价值很大,而有的物资品种很多但价值不高。由于企业的资源有限,因此在进行存货控制时,要求企业将注意力集中在比较重要的库存物资上,依据库存物资的重要程度分别管理,这就是ABC分类管理的思想。

二、ABC分类的标准和步骤

分类管理就是将库存物资按品种和占用资金的多少分为特别重要的库存(A类)、一般重要的库存(B类)和不重要的库存(C类)三个等级,然后针对不同等级分别进行管理与控制。分类的标准是库存物资所占总库存资金的比例和所占总库存物资品种数目的比例。

这在库存上暗示着相对比较少的库存物资有可能具有相当大的影响或价值。因此,对这些少数品种物资管理的好坏就成为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因此需要在实施库存管理时对各类物资分出主次,并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对待,突出重点。

(3)对不同类物资的管理

对库存进行ABC分类之后,要根据企业的经营策略对不同级别的库存进行不同的管理和控制。

A类库存物资数量虽少但对企业最为重要,是需要严格管理和控制的库存。企业必须对这类库存定时进行盘点,详细记录及经常检查物资使用、存量增减、品质维持等信息,加强进货、发货、运送管理,在满足企业内部需要和顾客需要的前提下维持尽可能低的经常库存量和安全库存量,加强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以降低库存水平,加快库存周转率。

B类库存的状况处于A类库存和C类库存之间,因此对这类库存的管理强度介于A类库存和C类库存之间。对B类库存进行正常的例行管理和控制即可。

C类库存物资数量最大但对企业的重要性最低,因而被视为不重要的库存。对于这类库存一般进行简单的管理和控制。比如,大量采购大量库存、减少这类库存的人员和设施、库存检查时间间隔长等。

(4)应注意的问题

在使用ABC分类管理方法时,还必须注意两个问题,即库存物资的单价和重要性问题。

前面用来对库存物资进行分类的标准——占用库存资金,由其计算公式可以看出,与物资的单价关系很大。单价高的物资,其数量的变动对占用库存资金的变化影响更大,在A类物资中更应引起关注,这类物资的管理应当尽可能地往零库存方向发展。

ABC分类管理法另一个问题是,没有考虑物资对企业生产的重要性,有些甚至被划为C类的物资可能对企业的生产活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这

物资管理 篇3

以前,物资配送实行的是二级配送模式。物资供应部门普遍存在重采购、轻管理和重保供、轻成本的落后认识,与精细管理、挖潜增效的工作思路不相适应,制约了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弊端:基层领料计划上报环节多,信息反馈滞后,物资流转时间长;车辆得不到充分利用,运费成本高;物资配送中心不能与用户之间直接接触,业务人员做不到及时掌握生产进度、把握物资需求信息;得不到有效监管,违规用料、越权采购行为屡禁不绝,影响了公司的整体经济效益。

二、物资统一配送管理的基础建设及流程再造

1.建立物资配送管理制度

为了推动物资配送工作的顺利开展,结合实际,从建立制度入手,出台了《物资配送实施细则》,建立了配送队岗位责任制、物资配送工作检查考核等制度规定,规范了物资配送业务流程,明确了配送工作标准,强化了对物资配送业务人员的行为监管力度。

2.建立物资配送管理网络

渤海钻井总公司下属的基层单位分布呈现生产一线点多、面广、线长的特点,后勤辅助单位则相对比较集中一些。因此采取了以统一配送为主、用户自提为辅的物资配送管理模式,建立了完善的物资配送网络。

3.建立物资配送信息平台

为了提高物资配送效率,必须借助局域网络平台加快物资配送管理的信息化。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实现物资信息数据共享,提高物资需求计划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保证配送物资信息的实时查询,随时掌握物资配送进度;实现配送物资的历史数据查询,了解生产物资消耗情况,实现管理层对生产单位用料的控制力和实时监控。

4.统一规范主要业务流程

对物资配送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对主要物资、通用物资、大宗物资实施集中储备,统一配送。

(1)提报物资需求计划。各基层队依据项目费用定额指标和材料需求情况,规范编制项目材料需求计划。

(2)接收物资需求计划。物资需求计划由基层队长、相关主管部门审核签认后,提前三天将物资需求计划从网上报给物资配送中心配送队统计岗,统计岗接收并登记后,给各配送人员分派任务。

(3)制定物资配载计划。配送队配载岗根据各队提报的物资需求计划,制定配送车辆计划,提前一天报调度室,调度室要保证将车辆组织落实到位。

(4)统一物资押运配送。配送人员携带相关单据和随货资料实施配送物资押运,物资送达生产现场后,基层队签字盖章。

三、物资统一配送管理实施的保障措施

1.加强物资配送信息的收集,保证配送工作准确及时

第一,基层队认真做好需求计划,提高物资需求计划的准确性;第二,配送统计人员利用网络24小时接收物资需求计划,提高物资需求计划的及时性;第三,计划人员根据物资消耗规律加强对常用物资的进货储备,保证生产建设的顺利进行。

2.建立配送协调运行机制,提高配送工作效率

建立周汇报、月总结、季检查的配送工作运行机制,配送队、供应队、材料库之间加强组织协调,及时发现并解决配送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每季度对物资配送工作进行检查与考核,考核结果在总公司范围内进行通报,纳入到经营考核的内容中,以增强各单位抓好物资配送工作的积极性。

3.坚持产品质量回访,确保质量安全

建立即时现场回访、每月定期回访、每季度集中回访的回访机制。配送人员进入到生产一线,及时收集反馈产品质量信息,处理解决产品质量问题。每月以《用户调查表》《产品质量反馈表》等形式对用户进行调查摸底,不断改进产品质量和服务。每季度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深入各施工现场,了解产品使用情况,征询对配送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收集到的产品质量信息逐一进行落实和整改,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4.拓展服务方式,满足用户需求

优选运输路线,针对不同种类的物资和各异的需求特点采取集货配送、供应商直达配送、即时配送等作业方式。对常用物资采取集货配送方式,实施全过程组织;专用工具、设备及配件等专用和大宗物资采取直达配送方式,供应商到区域物资配送中心办理手续,配送人员与供应商共同将物资直达押运到生产现场进行现场交接;对品种单一、数量大、突发紧急、特种运输特点的物资,采取即时配送方式,根据用户需求委托供应厂商直接送达作业现场,做到随要随送,定期根据钻井设计进行现场监管。

5.落实服务承诺,树立良好形象

认真开展形势任务教育和爱岗敬业教育,增强员工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主人翁意识。推行优质服务承诺制度,增强员工的优质服务意识。对配送人员每半年进行轮岗交流,调换承包井队,提升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使其以保障生产为己任,面向生产,面向用户,坚持24小时送料到现场,风雨无阻,及时准确地将物资送到用户手中。

四、物资统一配送实施效果

1.物资供应管理职能更加完善

配送工作开展以来,管理职能进一步加强,业务流程更加规范,管理体制更加流畅。通过物资配送延伸服务到四级单位,及时掌握基层物资需求情况,提高了物资需求计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展现出经济效益价值

掌握了及时、准确、完整的物资供应信息,更加有利于生产单位掌握真实的材料成本,有利于管理层更加有效地控制生产单位的用料行为;车辆资源合理配置,配送车辆综合利用率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大幅度降低运费支出,推动了公司整体效益的提升。

3.废旧物资回收工作效果显著

配送中心把物资配送同废旧物资回收结合起来,配送人员在送料的同时,还负责井队废旧物资的回收任务。现场交旧领新,既解决了井队推诿回收难的问题,又减少了井队交旧运费支出,大大提高了废旧物资的回收率。

4.物资监管更加到位

加入配送管理,物资供应部门对物资供应各环节实现全过程的监控,在用料单位与供应商之间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火墙”。使过去供应厂商与用料单位相互利用,擅自采购、变相采购、变通走帐等违规行为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5.信息技术搭建出现代物流管理平台

实施物资的统一配送,信息技术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信息平台,物资需求计划从基层提报到配送上井,均在信息平台上完成。真正实现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三流合一”,减少了管理层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6.优质服务呈现新气象

统一配送改变了物资供应人员“坐、等、靠”的传统观念,实现了供应部门与生产单位面对面的交流,增进了相互之间的理解与信任,找到了化解供需矛盾的有效方法。减少了工作环节,缩短了供应时间,提高了供应时效,物资供应保障能力得到了加强。

7.队伍建设现活力

物资供应现状及企业物资供应管理 篇4

物资供应管理, 是指为保障企业物资供应而对企业采购、仓储活动进行的管理, 是对企业采购、仓储活动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活动。其职能是供应、管理、服务、经营。目标是以最低的成本最优的服务为企业提供物资和服务。

传统物资供应管理存在五大缺陷:追求最低交易价格;基于库存水平的订货方式;各组织分散采购, 自给自足;库存结构不合理;信息系统不健全。传统采购模式中, 供需之间的合作关系多不稳定, 竞争多于合作。供需双方都只片面追求各自利益, 使得信息流、物流扭曲与失真, 难以形成产、供、销的有机协调链。这不仅增加了交易成本, 还带来了不必要的交易风险。库存管理的薄弱也致使成本增加, 资源浪费, 增加了生产管理的难度。由于信息系统与技术手段的落后, 在传统采购模式中, 对质量和交货期主要是事后控制, 且不能对供应链的不确定变化和用户需求进行有效的跟踪管理。

2 物资采购过程中, 如何加强对供方的管理, 对于采购活动的有效完成至关重要。

2.1 对供方的评价

供方及其所提供的产品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供方具有营业执照和国家认证资质;供方具有足够的保证质量、数量的生产能力, 以满足交货周期要求;供方具有与所供产品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 具有保持质量稳定性和提供产品维护、维修服务的能力;产品应具有质量合格证、产品使用性能检测合格证, 并符合使用要求;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要求, 如对实行“生产许可证”或强制标准、强制安全认证的产品, 应通过相应的认证。

每种产品应选定三个以上的供货商, 以利竞争和适应市场变化的要求。

货比三家, 择优录用。从质量、价格、交货周期 (从下定单到采购产品交付的时间) 对比中, 选择优者, 并尽可能给予最大配套份额。

价格在本公司现阶段可接受的范围内, 从相同质量的产品中择廉。

动态评定。每年应根据双方合作的顺利程度, 定期评价其可否继续成为合格供方, 对合格者可相应增大供货比例。对于经过长期合作证明具有优势 (供货及时、渠道稳定、服务好、质量有保障、资金承受能力强、工作支持力度较大) 的供方, 要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2.2 对供方的选评依据

供方的性质:有条件选择生产厂家直供的, 以生产厂家为供方;若选择经营单位, 优先选择一、二级经营单位为供方, 尽量减少中间环节。

货源的可靠程度:主要分析供方的供应能力和信誉情况、是否有能力满足所需物料的品种、规格及数量要求, 以及在以往交易中的信誉和履约情况等。

质量和价格条件:包括质量是否稳定可靠, 是否满足企业需求, 价格是否合理, 质价是否相符, 有无优惠条件等。

供方的结算条件:包括结算方式是否灵活方便, 是否有利于双方 (如延期付款等) 。

供方的服务条件:包括周到的购货服务, 如代装运、代发运、代办理各种手续等;是否能够及时处理物料使用过程中的问题等。

供方的其它条件:包括路途远近、交通是否便利;运输方式是否合理、进货费用高低等。

2.3 合格供方的选评步骤

物资采购部门调查供方的产品质量、生产能力、以往业绩, 搜集供方的相关资质材料。

由采购员填写《供方业绩评价表》、《供方资格评审表》报主管初审。必要时到供方的现场对该单位质量保证能力进行现场审核, 审核要有记录。

经初审的供方名单报物资采购部门主管领导审核, 确定最终供方名单, 并录入《合格供方名单》作为采购确定供方的依据。未经批准的供方一律不许使用。《合格供方名单》由采购部门保存备查。

2.4 对供方的控制

到货物料按规定进行验收后, 方可入库 (供方随货提供产品材质单、合格证、说明书、相关技术资料) 。

对第一次供应重要物料的供方, 除提供充分的书面证明材料外, 还需经样品测试及小批量试用:供方提供的样品需到质检部门进行检测, 并出具相应的检测报告;样品验证合格后, 可通知供方小批量供货;小批量试用后, 依据使用单位提供使用结果报告, 决定是否投入使用;对于无法进行质量检测的物料, 依据供方承诺的使用寿命进行试用, 性价比高于原物料的, 方可投入使用。

若供方产品发生一般质量问题, 应由采购部门对其发出限期整改通知, 在整改期间应进行严格的产品检验;若供方产品发生较大质量问题或整改不力者, 应由采购部门对其发出警告, 并限期整改, 同时在整改期间暂停供货, 整改后应重新评价;若供方产品出现严重质量问题或发出警告后, 限期整改仍评价为不合格者, 取消供货资格。

需要时, 由采购方和供应方共同提取样品进行第三方检验, 确定产品质量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3 创新采购管理模式

3.1 集中式战略采购

成本优势是集中式战略采购为企业带来的最显著的竞争优势。集中式战略采购充分平衡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优势, 旨在降低供应链的总成本。该模式要求供应链上的更多成员参与到采购成本降低战略中, 各环节共同合作, 寻求降低成本的机会。采购成本包括:直接采购成本、物流配送成本和库存成本。大批量采购取得的经济规模效应能够降低直接采购成本;在物流配送成本方面, 集中式战略采购模式使企业能够跨组织对物流网进行有效的统一规划, 且建立战略联盟后, 部分物流费用由供应方承担;在库存成本方面, 集中战略能够从全局出发, 避免重复设置仓库的现象。同时, 部分战略供应商提供供应商管理仓库, 进一步降低了物流和仓储成本。

战略优势是集中式战略采购的又一优势, 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企业竞争力。一是在该模式的指导下, 企业能够结合整体管理战略, 综合考虑市场变化趋势和各部门采购资源, 制定切实可行的采购目标和采购计划, 充分体现了该模式基于订单管理的特性。二是对企业内所需集中采购, 对关键物资优先采购, 保证关键业务的稳定性。三是与供应商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 有利于消除供应市场的不稳定因素, 进而保证企业运作的稳定性。部分企业还在供应链战略联盟的基础上合作开发新产品, 缩短了新产品的研发周期, 从而为企业赢得了战略竞争优势。

3.2 JIT采购模式

企业通常面临资金大量占用、采购成本居高不下、采购周期过长等一系列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措施之一就是实施JIT采购。JIT采购大幅度减少了材料的库存, 减少资金占用, 加速资金的周转, 从而降低了库存成本, 提高了资金的使用质量, 降低材料的采购价格。

JIT采购的关键是与供应商的合作。因此, 供应商供货的及时性与供货质量就成为采购者较为关注的重点, 就需要采购者与供应商协调合作。对采购者而言, 供应商负责及时到货, 因此可以大大降低库存量;对供应商而言, 跟采购者的合作是度身度时制造, 其自身产品库存量也可以大大降低, 从而减少了库存费用。

4 结语

物资采购过程中对供方的管理是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上述论述仅仅说明了对供方管理的一般选评原则、选评依据、选评步骤以及如何对供方进行控制。实际工作中, 企业应根据自身管理的需要做出适合自身实际的管理办法或规定。

摘要:物资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对物资进行有效管理, 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加速资金周转, 进而促进企业盈利, 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本文分析了物资供应的现状及管理。

关键词:经济核算,物资供应

参考文献

[1]赵林度, 钱敬吉.开放的物资供应管理模式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2000.11.

[2]刘宪集, 李栓花.浅析固定资产管理核算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城市金融1997.6.

[3]赵树蜂.采购与供应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8) .

工程剩余物资与废旧物资管理论文 篇5

2工程剩余物资和废旧物资退库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库房保管在盘库过程中漏盘导致物资的流失;物资使用单位在使用中虚报使用数量导致物资的流失;物资在退库过程中运输人员的渎职导致的物资流失。

3工程剩余物资和废旧物资退库管理和检查

拿长庆油田来说,有了ERP中《CQ-MM-BPP-430物资退库处理流程》,从系统中严格控制工程剩余物资和废旧物资的退库管理。从采办组织部门、管理制度入手,对工程剩余物资和废旧物资退库管理流程、职责分工、检查管理,关键控制环节进行完善。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工程剩余物资和废旧物资的存放,再利用进行检查。从各个二级单位固定资产报废和每年的技改项目实施入手,重点对废旧物资和工程剩余物资的来源、数量等信息做好基础资料。也可从各级组织机构的管理入手,加强工程剩余物资和废旧物资回收、再利用、保管、二次发放等环节的内部管理和控制。

4工程剩余物资和废旧物资管理的关键

4.1加强内控管理

制订了《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化学品验收、检验、保管、出库管理办法》、《中国石长庆油田分公司存货平库管理办法》,建立有效的工程剩余物资和废旧物资内部控制,严格要求物资管理岗位和人员配备,对物资的收货,保管,发放人员做好备案做工作。做到岗位责任落实、岗位分工分离,通过工程剩余物资和废旧物资回收入库管理,加强了对工程剩余物资和废旧物资二次回收、保管,再次发放等的监督,实现了工程剩余物资和废旧物资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管理。

4.2严格出入库手续,检查工程剩余物资和废旧物资管理台账

拿长庆油田采气一厂项目库来说,每半年对入库物资进行盘库管理,对物资的发放制订了《采气一厂河南乡项目库物资发放(追溯)记录》,每月检查物资发放情况,每季度检查入库单或工程剩余物资及废旧物资回收单情落实况。核对工程剩余物资和废旧物资的名称、数量、型号等信息。做到工程剩余物资和废旧物资出入库手续齐全的目标。

4.3重视二次使用物资程序

按照长庆油田公司要求,工程剩余物资单位将物资明细发放到油田公司物资采购管理部电子商务网上调剂后,由使用单位与工程剩余物资库存单位联系物资的调剂和账务的划转事宜。达到出库记录和台账相一致。

5建立建全工程剩余物资和废旧物资的管理流程

5.1回收管理

(1)建立健全工程剩余物资和废旧物资台账。便于核对物资计划与废旧物资台帐,核查工程剩余物资和废旧物资的回收情况,准确掌握物资的实时动态。

(2)执行工程剩余物资和废旧物资的报废手续。对于报废的物资由物资采办部门进行核查,并申报上级部门履行报废手续。

(3)将工程剩余物资及时上报工艺部门,以便于新的工程能够设计变更成为工程剩余物资,核对物资的的型号,材质,数量及规格完全符合要求,大大降低了材料的成本。通过技术改造工程拆除的设备、器材等,具有可用价值和可继续使用的,妥善保管并登记入帐,并尽可能在该单位内部调剂使用。

5.2保管管理

(1)工程剩余物资和废旧物资单独存放。工程剩余物资和废旧物资要和新到物资单独存放,以免在发放的工程中出现问题,对于废旧的设备及易燃,易爆,易腐蚀的物资,一定要保证单独,安全,专人管理的存放。

(2)工程剩余物资和废旧物资堆放要求分类管理。对能够再次使用的物资做好必要的防护。

(3)实行定期盘点,而且做好盘点时的记录。

6处理工程剩余物资和废旧物资的对策

(1)加强与其他二级单位的沟通,并将每半年的工程剩余物资和废旧物资挂在油田公司网页上,以便于物资的合理使用。

(2)将确定为废旧的物资做以报废申报,经过专家鉴定确实报废后,将物资申请报废,减少各单位实物和账务的库存量。

物资管理 篇6

关键词:物资供应;现状;管理

物资供应的管理主要指的是企业内部的相关管理人员对企业物资的采购、运输、仓储等活动进行计划、协调、组织、控制和监督,从而确保企业的物资供应满足自身生产发展需要的管理活动。物资供应管理工作的意义在于其工作目标是以最小投入为企业换取最优质的物资供应服务。物资供应部门作为企业管理部门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调节企业物资、实现企业资产在生产花和提高企业资产利用率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传统的经济体制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因此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以往传统的计划经济方式渐渐被发展市场经济所取代。所以,使企业的物资供应得到全面的保障,已然成为了发展市场经济的重要条件,同时这也是解决市场经济矛盾的关键所在。

一、物资供应的现状

下面主要介绍一下我国当下物资供应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具体表现为:

物资供应的集约化、系统化程度不高。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都采用的是分散化管理对物资供应进行管理,但这种管理方式会使企业在物资供应方面不能形成物资的规模效应,进而导致企业成本投入加大,这就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生产仅以活动的进度和效益。

缺乏现代化的管理手段,目前,在我国,采用的物资供应方法还是比较原始传统的。一方面,缺乏完整的物流供应网络系统,企业在物资的采购和运输上都比较随意;另一方面,信息传递方式落后,大多数企业还在应用电话和纸质媒介进行进行信息的传递,信息传递速度慢且出错率高。

社会化程度不高。行业不同,企业在物资供应管理上也会存在着诸多的差异、总体上来看,我国现有的物资供应管理的社会化程度还很低,物资运输通常会被企业承包给第三方,而在物流系统的采购、设计、库存等环节上,企业则会进行自主控制管理,这样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成本资源的浪费。

缺乏合理的库存结构。有些企业在物资供应上存在高投入、高消耗的现象,没有科学、合理的对企业内部物资的库存结构进行规划和调整,使一些物资出现报废和积压现象。在陈旧的物资还没得到妥善处理时新的物资又被购进,从而浪费了企业的大量资金,严重实际还会影响到企业的资金周转。

物资供应管理模式混乱。当下,在我国所有的企业中,只有很少一部分企业能够依据自身的发展情况来对物资供应的管理模式进行合理、科学的选择,而大部分的中小企业没有配套的物资供应管理模式,这使这部分中小企业的物资供应根本得不到有效的管理。

二、加强企业物资供应管理

(一)制定完备的物资供应计划

作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因素,物资供应计划可以保障企业各项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查,提高企业物资利用率,对于推动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物资供应计划包括多项内容,包括计划的的编制,执行物资供应计划,加强计划执行过程中物资的管理,对物资供应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等。使企业物资管理计划与企业在管理方面的计划相适应,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从多个方面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

而在我国大部分企业中,物资供应计划往往存在着一些不合理和不完备的地方,这样的物资供应计划自然就不能为企业正常化生产提供保障了。而企业生产部门在从事生产的过程中,对于企业制定的物资供应计划往往是被动执行,缺乏积极性,物资供应计划得不到很好的落实。同时,还会造成企业内部浪费问题的产生。分析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还是企业未及时制定一个完善有效的生产计划。因此,企业在制定物资供应计划时,要坚持勤俭节约的原则,把提高企业物资的利用率放在首位,进而来确保企业生产的顺利开展。

(二)强化企业物资的管理意识

企业储备物资的管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企业对物资关系进行合理的调节,对于保障企业各项生产的顺利进行也大有助益。企业合理的物资储备标准与订购次数、物资订单数量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而物资供应周转是物资周转过程中价值形式,加快企业内部物资周转,对发挥企业优势,保障企业各项业务的顺利进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进一步加快企业内部资金的周转,必须制定完备的定额储备计划。在今后对物资进行核对时,首先需要明确企业实际的库存量。可以结合近期的物资消耗量,确定实际的进货量。对于一些企业在日常化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使用的原料,企业要确定稳定的进货渠道。根据季节变化规律以及市场金额等设定合理的进货量。正确处理资本核算周期与物资供应周期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及时对库存量进行调整,以实现企业内部库存的最大化利用额度,进而保障企业的正常化生产。

(三)转变企业的经营理念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國内经济体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经济的主体制度已经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实行市场经济以来,国家不再为企业制定物资供应的计划,而是由企业自行决定。所以,企业管理人员应在思想方面有所转变,打破传统的物资供应理念,自主采购,自行决定采购的数量。所以,对于企业而言,更要进一步增强在物资采购方面的管理意识,要将眼光放长远。通过制定完善的物资采购管理制度,来建立长效化的企业内部物资管理模式。同时,也要适时的关注市场信息,掌握产品信息的市场规律,注重产品的质量。在进货的过程中,按照质优价廉的标准。同时,企业也要进一步转变生产经营理念,重视企业间的横向联系,完善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理念,为企业的正常化生产提供可靠的货源。

(四)加强物资采购与管理

在物资供应的过程中,物资采购是其中一个较为关键的环节。在物资采购时,要严把产品的质量关。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确定物资的采购商,以此来提高物资采购的透明度。企业内部采购人员要对企业物资的库存量进行定期清查,并及时的进行汇报。采用物资集中化管理的方式。同时,在物资入库前,需要将物资的基本信息输入至企业管理系统中,加强对库存物资的有效化管理。在物资管理方面,同样也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首先,确定产品的销售额度。特别是对一些成本较高的材料,要控制实际的用量,避免在生产过程中浪费原材料。其次,在物资发放过程中,要做好物资的核算工作。物资管理部门在向生产单位进行出货时,要做好出货情况的相关记录。如果出现库存紧张等情况,物资管理部门应与销售商及时联系,组织配货,保障企业的正常化生产。最后,进一步提升物资利用率,尽量减少浪费。深入到企业生产一线,对物资的消耗情况进行跟踪管理,随时掌握物资的质量与使用情况。

结束语

物资管理工作对于一个企业的正常运转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一方面,物资管理可以确保企业内部资金的流通更为顺畅,另一方面,物资管理对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有很大的帮助。因此,企业一定要对物质管理工作充分重视起来,以使企业得到更好更稳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孟恩弘.面向大规模突发事件的工业企业应急物资供应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

[2]于波,徐秀峰.物资供应现状及企业物资供应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5:207.

[3]王军.现代企业物资供应管理的探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06:62-63.

[4]黄东艳.论煤炭企业物资供应管理模式现状及研究的意义[J].知识经济,2011,04:4.

[5]宋金安.物资供应现状及企业物资供应管理[J].东方企业文化,2011,22:41.

物资管理 篇7

北京能源投资集团 (下简称京能集团) 近几年的发展迅速, 已成为拥有20多家发电企业及上百家房地产企业的大型集团,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 企业为适应市场的需要, 也在不断开发新产品, 为满足产品种类增多所需求的物资种类也随之增多, 采用以前那种作坊式的物资管理办法, 必然难以适应。

京能集团ERP系统上线只安排了较短的半年时间, 因此只好打破常规, 搭建了不同的分类体系、分类模式和物料填报录入形式, 使之成为具备物料信息修编功能的物资数据维护的编码平台。

京能集团物资编码的设定

物资编码设定方式多种多样, 本集团设定了由9位流水码构成的物料编码, 许多企业为便于专业物资管理, 物资编号的头几位设定为分类码, 后几位设定为流水码。例如:GL00008 (锅炉) , QJ00015 (汽机) , GL、QJ分别代表专业, 也可换为数字形式, 后面数字则为流水码, 这种编制方式经常会出现专业间存在相同物料不同编号的现象, 违背了编码唯一性的原则, 还无法修正。因此本集团编码为流水码, 为规避计算机的几种排序方式变化, 影响编码序列, 在流水码的基础上添加了锁码, 以保证整体编码位数。为具备编码的扩展性, 将码位设定为9位 (100000010) , 足以满足数量增长区间。锁码设定可由字母和数字设定, 本集团为“1”或“2”……“9”, 不同锁码代表不同类型编码, 例如:物资类锁码设定为“1”开头 (100000010) , 服务类物资码锁码设定为“2”开头 (200000060) , 项目类锁码为“3”开头 (300000009) , 运维业务间的不同, 便可通过锁码得以区分。通过编码设计也可规避专业间出现的重码问题。

物资编码分类体系的编制原则

本集团S AP系统物资分类的结构打破了以往单一分类绑定物资编码的模式, 建立了三种平行物资分类体系, 将集团专业分类、国家标准GB7635物资分类和电力分类三种独体的分类形式附加到每个物料的信息中, 以满足不同纬度的统计分析。为避免添加分类所带来的工作量, 集团建立了3.3万种分类数据模型, 新增物料数据时, 可通过查找物料名称对应模板, 一次性自动索引三种分类形式, 即可完成添加物料分类信息。

目前专业分类有45种, 具备随业务领域的拓宽而增加的基础;引用国家标准GB7635分类, 可适用同类标准领域的业务交流;电力分类是为了满足原业务分类习惯而增设的。数据分类模板是通过物料名称绑定三种分类的模板, 该四种类型码 (物资编码、专业分类码、国家标准分类码、电力分类码) 相互独立, 但均被赋予在每条物料数据之中。专业人员可根据个性需求提取数据信息。这种分类平台的搭建, 有利于跨行业经营的分类扩充, 可实现不同分类的统计分析。

建立专业分类有助于物资仓储管理、库存管控、费用统计以及物料归属等, 可为集团开展业务奠定良好的基础。该分类是结合电力标准及物料的物理属性而制定的, 可规避电力标准中出现的单物料双重分类现象, 同时可满足集团业务需求。

专业分类可划分为生产物料和非生产物料, 生产物料包括:备件、实验室-设备、机械加工件、消耗材料、大宗运行材料;非生产物料包括:计算机类耗材、低值易耗、办公资产、车辆及备件。其中涉及的一些物料名称作如下定义:备件是指所有与设备有关的零件, 其分类是按照设备检修所属专业划分;消耗材料, 是指用于生产运营过程消耗的材料;低值易耗是指价值低、易损耗、更换频次高的非生产材料。

搭建灵活的数据维护系统

可完成新增物资数据的提报、审核、审批流程;可完成新制造商信息的创建、审核、审批流程;可完成厂级和集团级的数据查找功能;可评估审核人员的审核及时率、准确率;可实现批量导入功能, 针对大量数据新增的需求, 可按照导入模板提前梳理后进行批量导入;可实现批量修正功能, 系统可对批量出现问题作统一修正, 例如, 原名称为“标识牌”, 通过操作, 可将包含“标识牌”的名称批量修正, 统一替换为“标示牌”, 也可做统一添加及删除等操作;可实现物资标准查看功能, 平台内储存了大量的产品选型的国家标准、企业标准等, 在适用型号填写不全时, 可用于查看信息;可实现标准字符自动替换功能, 系统将经常出现的错误字符, 做了设定, 可实现填写时自动修正功能。例如填写大写“Δ”, 会自动替换为小写“δ”, 又如录入“石墨金属缠绕垫”, 可自动修正为“金属石墨缠绕垫”等;可实现已维护信息的优化修编、分类修编等;可提供映射平台, 由新老编号对应表, 可映射出数据信息检查平台;可提供公告信息栏, 通过平台建立信息交流信息网;可进行维护人员的权限设定功能。

集团物资物理属性的设定原则

结构搭建, 至少需要两年, 在短时间内, 无法完成。通过按规定拆分的形式, 拆分填写, 将其导入系统进行数据描述重组后, 系统会自动进行整体排重检索, 如有重复信息, 数据无法导入, 以此排除重码, 反之, 生成物资编码, 投入使用。这种梳理规则可在短期内被多数人所接受, 可快速完成物料梳理, 满足新物资维护管理平台搭建的基本要求。

原各公司, 型号规格为一个栏目, 因各个专业人员并不十分了解型号和规格的差异, 故填写内容次序随意。其实型号、规格的含义是不同的, 型号是国家或企业对物资设定的代号, 一般由字母和数据的组合来体显现, 规格则是按照国家标准定义的计量单位描述物料的各类参数值。

型号有多种表现类型, 本物资编码系统分为品牌、部件型号、国家标准型号、图号和主设备型号五部分。划分的目的是为了结合专业分类对物资填写内容加以系统管控, 同时也为了规律填写, 便于单列范围检索重码。如电气元件一般都设有部件型号;大型机械设备在检修解体前没有部件型号, 只有查找图纸, 抄录图号及所属主设备型号;金属类物资, 各企业均是根据国家指定标准统一加工生产, 此类物资多用国家标准型号;因此, 为加强计算机管理, 更好地进行专业性的管控, 将45种专业分类与型号中的四类分别建立不同列项, 列入必填绑定关系。而品牌则独立建立, 一是为了解决后续的集中采购、联储、代储业务可按数据类型板块提取数据信息奠定基础, 二是可减少在有的型号中附带品牌信息造成信息重复录入而出现的重码现象。

按上述要求规范填写, 还不能完全摆脱重码, 由于地区习惯的不同, 同样的物料, 描述书写方式各不相同, 填写录入时是不知道集团统一要求的, 只能按照理解的正确方式填写。就此, 集团搭建了替换平台, 将常出现的录入不统一的信息进行规范统一, 并设定到系统中, 当有人录入不规范信息时, 系统会自动按设定系统加以替换, 以达到统一。例如, 通过设定, 系统会自动将“∮”替换为“φ”, “×”替换为“*”, “金属缠绕垫”替换为“石墨金属缠绕垫”, “螺丝刀”替换为“螺钉旋具”等, 此功能可对编码平台中拆分后的每个填写栏进行单独替换。我们曾对收集数据中材料类物资的不规范信息加以替换, 经替换后, 查出重码占原数据的10%, 因此, 此项功能的设定对排除重码尤为重要。

结束语

物资管理 篇8

一、系统研发背景和意义

辽河油田物资公司, 担负着辽河油田生产建设物资的采购、保管与供应工作, 作为以供应为主要业务的物流企业, 物资公司在辽河油田企业生产经营中具有重要作用, 其涉及到计划、物料平衡、采购、库存、入库、核算等活动, 这些业务涉及到大量的数据和信息, 比如:供应商、品种、规格、价格、库存情况、领用情况以及对这些数据进行报表制作和综合分析等, 对这些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和质量要求是相当高的, 若采用纯人工的方法来管理是有一定难度的, 采用计算机技术实现物资管理电算化、信息化, 是提高物资管理工作效率的有效的途径。尤其, 在符合当前的时代特点上, 应用信息化技术对物资采购供应进行有效的控制, 对物资采购全过程进行监控, 是物资管理部门在新形势下提高管理水平, 更好地完成“保供、节支”两大职能任务强有力的手段之一, 更是从制度上和业务处理手段上对采购活动进行有效制约, 建立完善的物资管理信息系统, 是加强现代社会廉政建设的根本保障。

二、系统简介

该系统根据辽河油田网络规划, 网络模式采用TCP/IP标准, 使用了当前主流的面向数据流的开发方法, 基于二层C/S及三层B/S系统结构, 以PB、JAVA作为前台开发工具, ORACLE作为后台数据库开发工具, 确定系统开发计划, 建立并实现数据库。整体系统的设计是在总体方案设计的基础上开展的, 结合辽河油田具体情况主要从三个部分来介绍辽河油田物资管理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 (1) 网络平台。该系统网络的组建要充分考虑安全性和实用性, 并按照中油主干网络组建的要求, 在可扩建的基础上增加资金投入。由于辽河油田物资系统地域跨度大, 有的相距100多公里, 采用光纤网构筑的Intranet网, 通过各级别的交换机将各单位的局域网接入Intranet网, 从而建立以物资公司物资管理系统数据库为核心, Intranet网的用户都可接入的网络架构。 (2) 硬件系统。该系统使用单位涉及60多个二级单位供应站, 使用部门近100个, 终端用户数在1600个左右, 各级单位数据采用的是集中存储方式管理, 对服务器的性能要求较高。根据我们调研预测, 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用户已达到1300多个, 随着系统在二级单位的继续推广和招投标系统的使用, 预计2 0 1 0年数据库服务器的总人数将达到2100人以上, 实时数据库在线人数是700人以上。 (3) 应用系统。该系统的研发, 体现着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 通过对管理流程的规范管理达到较高的管理水平。从功能说明上就可看出我们这套系统是围绕辽河油田物资供应链 (即物料的需求、采购、供应、仓储、出入库、配送、接运、结算、消耗等流程) 管理与应用的全面自动化和日常办公的无纸化。

MIS的功能层次结构, 包括企业中的三大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该系统主要包括五个层次1个平台6个部分: (1) 辅助决策支持层; (2) 业务辅助层; (3) 业务监控层; (4) 业务处理层; (5) 系统管理层; (6) 物资管理网站平台。

三、系统测试结论

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在物资公司已经运行了三年多的时间, 截止目前已在辽河油田60多家二级单位, 如钻井、热电厂和技术工程处等进行了推广和运行, 经过系统的测试, 其业务工作在系统中运行正常、稳定, 系统中各种数据和手工帐经过分析比较, 系统处理数据准确、无误, 系统在控制、衔接方面比较有特点, 如商检入库、局内资源配置、供应商准入产品控制、价格管理、代储代销、借料和待验收等, 适合辽河油田物资管理特点, 基本满足了系统设计要求, 可以投入使用。

四、系统应用评价

几年来的使用证明, 该系统具有的十分显著的优势: (1) 本系统适用于石油企业的物资管理信息系统, 通过对全部物资实行计算机网络化管理, 实现物资的“系统化、规范化、网络化”管理目标。 (2) 降低采购成本, 减少采购环节, 提高采购效率和工作效率。 (3) 采购信息准确、全面, 方便领导人决策。 (4) 采购过程公开、公平、公正, 提高采购的透明度。 (5) 能够缩短采购周期, 降低库存, 提高物流速度和库存周转率。 (6) 可以实现采购管理向供应链管理的转变。

五、结束语

通过新的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 整个物资供应系统形象焕然一新, 形成了一个工作手段先进、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态度积极、工作作风廉洁的新型物资供应企业, 提高了企业的物资管理水平, 为最终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文采.商品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发展概况及其构想.商场现代化, 1997.5 (4) :4-5.

浅析海外物资管理 篇9

一是海外工程多数处于不发达或欠发达地区, 设备和配件供应的回旋余地小, 很多重要物资当地市场无法采购到, 且价格高昂;

二是长距离管理。因为通常情况下, 项目部都有大量从国内采购的设备, 国内外的物理距离增加了管理难度;

三是运输条件有限。海运加陆运, 还有航班的周期性, 导致物资抵达施工现场的具体日期很难预测;

四是配件需求预测难。由于对设备故障原因分析难, 导致对配件需求数量和需求时间的预测非常困难;

五是采购成本高周期长。有时可能采购一个非常便宜的东西, 也要专人办理;

六是管理成本高。物管人员、维修人员工资性开支及仓储费用等。由以上特点看出, 物管成本涉及到国内外相关人员、相关环节、相关部门, 而且在通常情况下, 采购工作频繁, 采购金额总量也不小。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 海外工程的物资管理是海外项目部生产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保证生产发展和提高效益的重要环节。

那么, 根据海外工程物资管理的特点, 通过分析其成本构成,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初步提炼几条管理原则:

(一) 源头论

所谓源头, 就是开始的地方, 就是基础, 过去政治上经常讲“根正苗红”, 根不正, 苗何以红?那么今天, 从物资管理的角度讲, 就是根实果硕。因此我们必须把好源头这一关, 怎么把呢?

1、把好决策关。

首先, 重大施工设备的采购决策必须慎之又慎。在我们的物资管理中, 设备占了很大的比重, 在这里, 有设备的选型问题, 数量问题, 使用和维护的成本问题等等。其次, 设备配件的采购决策必须严格把关。由于设备的种类多, 维修人员不可能对设备的故障情况分析得十分透彻, 加上受人员的修理能力、责任的承担能力和责任心的制约, 配件采购最容易出现问题, 大量占用资金、配件积压或采购的配件根本用不上等。

2、把好组织关。

在组织上, 要设立专人或建立专门的物管机构, 做到组织落实、责任到人;在物资主管人员的选用和培训上, 项目部的一把手要亲自抓;在维修人员物色、使用和培训上要狠下工夫, 要舍得投入。

3、把好计划关。

根据生产经营情况, 要认真分析、研究生产需要, 制订物资采购计划。

4、健全完善项目部内部设备的有偿使用体制。

(二) 系统论

在海外工程物资的使用和管理过程中, 我们深刻地体会到, 物资管理不是一个静态和孤立的东西, 由于管理的主体是人, 管理的对象是人和物, 因此管理活动必然多样化、复杂化, 所以, 必须用系统思考的方法, 动态地管理海外工程的物资, 才更加有效, 而这种管理行为往往是大家经常容易忽视的。因此, 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系统考虑物资管理问题。

1、统一认识。

项目部的班子必须充分认识到物资管理的重要性, 并要求项目部的核心员工的认识亦统一到这个高度上来, 引导中方员工重视并支持物资管理。

2、充分发挥集团公司的企业文化优势, 建立项目部良好的工作氛围, 最大程度地形成大多数中方员工自觉进行管理的行为, 尽量减少管理的盲区。

3、破窗理论。

通俗的说就是, 人们处在干净和优美的环境中时, 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约束乃至杜绝自己的不良行为;反过来, 当人们处在脏、乱、差的环境中时, 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放纵自己的不良行为, 这叫环境诱惑或环境导向。因此, 我们要正向使用破窗理论, 尽量避免负面效应。

4、要把管人和管物有机地统一起来。

设备的好坏与物管人员、维修人员、操作手以及操作手的管理人员有很大的关系, 我们要充分理解物管人员进行管理时的难度, 因为他们手里的管理资源有限, 要充分理解设备维修人员的不易, 同时在设备管理中, 要重视对当地操作手的管理。

5、要充分运用集团公司国内外采购密切配合的管理优势, 真正把采购的物资成本和采购环节的费用降下来。

我们要认识到指挥部对物资采购审批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认真听取和采纳指挥部给项目部提出的采购建议。指挥部的审批和采购建议会避免项目部的盲目采购, 减少采购失误和浪费。

6、要进行大型施工设备采购价格和运行成本综合平衡比较, 以达到总成本下降的目的。

7、物资计划要有预见性和前瞻性, 在制订物资计划时, 我们要掌握基本保证加基本风险的计划原则。

8、关键原则。

要重视关键员工和关键设备的管理, 如砼搅拌站、沥青拌合楼、拖板车、油罐车等都属于关键设备, 操作它们的人员也就是关键人员。

9、维修和保养相结合。

我们的员工普遍存在重修不重养的现象, 设备的保养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要形成全面的维修观。

10、新旧设备的维修保养和配件计划要区别对待, 避免积压和浪费。

11、要建立实用有效的规章制度。制度保证是非常重要的。

(三) 过程论

管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物资管理也不例外。在物资管理的过程中, 我们坚持过程论。

1、要坚持计划的过程论。

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 我们要仔细观察、认真研究分析设备使用、维修和保养的规律, 零配件损坏原因及使用需求规律, 不断完善和调整我们的计划。

2、要全程跟踪大型设备的状况, 做到心中有数。

3、及时监控配件、工具和材料存量, 做到既保证使用, 又尽量减少库存, 节约成本。

4、尽可能把握维修人员、操作手的思想动态, 形成稳定的管理习惯, 这需要有韧性, 需要常抓不懈, 避免管理的波动性。

5、项目开工前有一个系统化的物资采购计划, 将施工计划与物资计划结合起来。

6、物资部必须有详细的每日材料消耗台账, 节约材料。

7、在物资采购之前充分做好市场调查, 货比三家, 择优而取, 降低成本。管理办法

当代的管理进入了一个知易行难的时代。管理的本质是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管理的逻辑不在于验证而在于结果。上面, 我谈了海外工程物资管理的特点, 并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海外物资管理的“三论”。我们追求在物资管理的实践中做得好一些, 再好一些, 更好一些。

针对海外物资管理的特殊性, 我们还有一些更具体的做法。

(一) 在制度的制订方面坚持四条原则

1、简化原则。

2、实用性原则。

3、可操作性原则。

4、相对稳定性原则。制度应该在一定的时期内对项目部的物资管理有指导意义, 不能人换制度换。

在这几个原则下, 根据项目部的实际, 我们也制订了一些物资管理制度, 如设备、物资管理办法;物资仓储管理办法;关于开具入库验收单、材料台帐的具体操作方法;关于物资库区安全生产、岗位责任的具体规定等等。

关于分类管理。可以根据管理内容进行分类管理, 也可以根据经理部的实际情况进行管理。

(二) 要形成安全存量的概念。

(三) 大型施工设备的操作手要人机对应, 并形成制度。

(四) 合理确定配件采购比例和采购时间。

(五) 加强周转材料的发放、回收管理, 如脚手架、扣件等。

应急物资管理浅析 篇10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快速,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稳定和平的社会环境是我们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前提。然而,最近几年重大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给我国的经济增长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各级政府已将应对突发事件作为当前的重大任务。

在救灾过程中,要想在最快的时间内进行抢救,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应急物资的供应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灾后的重建工作也离不开应急物资的支持。应急物资的管理是应急管理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研究和探讨应急物资的管理,提高应急物流运作水平,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有实用价值。

2 应急物资概述

众所周知,普通物资在管理上存在差异性,应急物资作为一种特殊物资,了解其特性是做好管理的前提,切不可对其一同视之,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浪费现象。

2.1 应急物资主要特点

应急物资是指应急管理中使用的各种物品、设备的总称,它不同于一般的物资,具有自己的特点。

2.1.1 时间紧迫性

应急物资的需求具有延迟性(即灾害发生后才产生需求),灾害一旦发生,就需要将应急物资以最快的时间送达灾区,应急物资反应快速性是救灾评价体系中最重要的指标,与灾害抗争的过程也是与时间赛跑的过程。

2.1.2 数量大、品种多

应急物资的数量种类因灾害的种类、发生时间和地区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异。几乎所有类型灾害的应急物资都包括医疗用品,而医疗用品又分防护用品类、生命救助类、生命支持类等,每一类又有很多品种。应急物资的种类繁多,可形成金字塔式的结构,最底层是一个庞大的体系。

2.1.3 物资需求数量不确定性

有些灾害,其受灾区域和群体的数量以及灾害的程度提前无法预知,并且由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还可能具有一定的蔓延性及扩大性,导致需求数量的不确定性,像非典类灾害,矿难和一些人为灾害。有些则是灾害发生后,由于受灾面积大,通讯中断,灾区与外界信息交流被阻断等原因引起。像最近的四川汶川和青海玉树两次大型地震在应急物资需求统计过程中都遇到类似的困难。

2.1.4 运输过程中存在弱经济性

应急物资与普通物资在运输过程中最大的差别在于其明显的弱经济性,企业存在的根本目的在于利润最大化,成本节约成为普通物资在运输过程中的优先考虑因素,应急物资则是追求时间效益,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费用最小化已不是最重要的目标,即其运输过程中的若经济性[1]。

2.2 应急物资分类

根据分类依据不同,应急物资可有多种分类方式,目前常见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如表1。

3 应急物资管理现状

分析应急物资管理现状,发现问题,才能够提出更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意义的对策。

3.1 应急物资储备制度和管理体制不完善

我国已颁布了一些应急物资储备方面的法律法规,但还没有一个综合性、规范化的专门针对应急救援物资储备的规定。目前已有《防震减灾法》、《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防洪法》、《国家粮食应急预案》、《国家医药储备应急预案》、《国家物资储备应急预案》、《煤电油运综合协调应急预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规章制度[2],这其中大部分是个别单行法中的应急储备制度,很多不具有普篇适用性,导致了应急物资储备实施起来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缺乏有力法律手段的保障。

在应急物资管理上,目前我国采用以行政管理为基础的垂直管理结构。这种管理结构存在两方面的缺陷。一是,中央政府统一领导,采用分类别、分部门的管理模式,使得应急物资的管理独立、缺乏协调、在采购和储存品种、数量等方面会存在大量的重复现象。二是,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32条第2款的规定,应急物资储备的主体主要是设区的市以上人民政府和突发事件易发、多发地区的县级人民政府[3]。因此,应急物资储备成为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责之一,客观上降低了投资基金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3.2 应急物资库规模小,储存种类和数量不足

我国民政部设立的中央级紧急物资储备库位于哈尔滨、沈阳、天津、郑州、合肥、武汉、长沙、南宁、成都、西安10个城市,只有天津和郑州库规模较大,仓储面积1万余平方米。武汉和西安库为租借的,其余的库均较小,距离面积为2万余平方米左右的标准相差很大。我国地域广阔,各地气候和地形差别大,各种灾害发生的几率具有不确定性,使得应急物资的种类覆盖面较为广阔。

以2008年汶川地震为例,5月12日地震发生后当天,民政部就从合肥、郑州、武汉、南宁四个物资储备库调拨救灾帐篷45650顶。5月13日,再次要求迅速调运中央直属库所有帐篷。仅仅两天,民政部设立在哈尔滨、沈阳、天津、郑州、合肥、武汉、长沙、南宁、成都、西安10个城市的中央级紧急物资储备库灾前存储的约18万顶帐篷就被全部调空。然而,为安置川、陕、甘三省灾民,共需300多万顶帐篷,仅绵阳一市,就至少需要帐篷60万顶。绵阳当时库存——棉被200多床、帐篷不到200顶。在上百万人受灾、400余万人需要转移的绵阳,这充分暴露了物资储备的严重不足。这样的储备状况无法达到“灾民在灾害发生24个小时之后就应该得到救助,解决基本生活问题”的国家要求。

3.3 相关信息系统发展落后

目前,我国应急物资管理信息化程度处于发展初期,许多救灾物资储备数据库和灾害数据库处于单机、封闭状态,由于信息技术的非标准化,不能进行有效的信息传递,容易出现信息传递错误的现象。包括救援物资的生产厂商、名称目录、货物类型、可供数量、运输路线等信息的数据库尚未建立,难以在第一时间调出可供救援物资的信息。信息共享的缺陷,导致指挥系统无法准确掌握应急物资的需求供应情况,造成分析判断不准确。降低应急救灾的效率及效益。

3.4 应急经费短缺

应急物资储备的费用支出主要包括应急物资的购置费用和储备管理费两种。购置费用包括采购应急物资的费用以及调运维修经费和更新经费[3]。目前我国的应急物资购置费用实行的是分级管理政策,即中央级的由中央财政支出,大部分省市则相应地由省级财政支出,目前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在这一方面做硬性的规定,所以具体做法也不统一。在储备管理费问题上,中央级实行代储制度,管理费由中央财政按实储物资的比例拨付。各地方由于自己的特殊情况,很多应急物资经费没有得到有力的保障,无力建仓库和购置应急物资,直接导致应急物资储备不足。

3.5 储存方式过于单一

我国应急物资供应不足及连续性跟不上很大的原因就在于使用单一的实物储存方式。不可否认实物储备是一种重要的应急物资提供方式,它在应急物资提供的可靠性和时效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应对需求时间长,数量大的物资供应时,持续性跟不上就表现的尤为突出。往往灾害的救济工作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单一的实物储存方式的弊端就会更加显露无疑。

4 应急物资管理对策浅析

4.1 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完善管理体制

法律保障对处理应急灾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急物资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是实现物尽其用的前提与保障。应尽快改进现行的法律保障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法律保障机制,制定统一的规范制度。为应急物资的筹备、储备与发放提供良好的法律与政策环境[4]。

现行的垂直式应急物资管理体制存在的缺陷已经在多次应急救援过程中表现出来。我们应该打破各部门分别负责管理、条块分割的现状,设立一个责任机构来具体负责所有各类应急物资的储备管理。机构成员由发改委、经贸、民政、财政、建设、水利、卫生、环保、安监、公安等有关部门组成,形成一个高效率的指挥系统。

4.2 整合资源,优化储存结构

我国在运行的10个中央级应急物资储备仓库,全都位于较大的省会城市,大都分布在我国的东部地区,而西部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利地区的应急物资储备力量薄弱,这种储备仓库不均衡、不合理的储存结构影响了物资调运的时效性。

合理制订国家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布局分布方案要以我国国情、生产力布局、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为基础,充分利用现有的储备仓库。国家物资储备仓库覆盖全国,但并不是所有仓库都要参与救灾物资储备,这需要根据我国灾害的地理分布、地区交通状况、救灾物资储备调运要求等多方面因素,对国家物资储备仓库进行筛选,科学规划国家救灾物资储备仓库网络体系,实现救灾物资储备大规模调运的快速响应[2]。

4.3 建立专门的应急物资管理信息系统

信息社会,实现快速应急救援最有效方式是通过信息系统。应急物资信息系统是应急物资管理的神经中枢,其根本目的在于为应急救助提供物资信息,发布调度和指挥命令,了解物资流向和效果[5]。系统的主要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

此系统可为指挥决策系统提供所需的数据信息,利于指挥系统迅速的做出正确的决策。此系统的用户除了各级政府部门、储备库之外,还包括相关的生产企业及物流公司等。因此,应该在互联网平台之上,运用物联网技术,建立开放的系统。同时,重视信息的安全性,保证系统的稳定性。

4.4 研究物资结构需求,实现供应的快速反应

物资的结构需求主要是指需要的各类物资之间的结构比例关系[6]。比如医药类物资,在对伤员进行紧急抢救过程中,有足够的消毒水的同时还要保证卫生棉棒的供应,还有很多药品也类似,在考虑药品的需求数量时还需要一定比例的配套医疗器械。不同类型的物资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结构需求,物资的种类又决定于突发事件的类型。

以往在应急工作中我们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资源、时间进行物资配比发送和接收,往往还会出现一类物资短缺引起相关物资的闲置,而闲置的物资在别的灾区又或是短缺。在组织物资储存管理时,必须研究物资的结构需求。明确各种物资之间的结构需求,可在仓库内进行简单的流通加工继而实现配比储存,这样储存部门接到物资调运指令后可立马发货,到达灾区的物资也可以快速直接的投入使用,大大的提高应急救援的时效性。

4.5 加强采购管理

应急物资管理工作的难点在于采购过程中的供应商选取、价格制定,应急物资采购包括以储存为目的的采购和灾害发生后的应急采购两种。

以储存为目的采购,政府应实行社会投标制,使社会企业在公开、公平的环境中进行竞争。一来可以使社会监督政府工作,使政府工作透明化。二来可以提高应急物资的质量、降低采购成本,降低国家财政负担。

对于灾害发生后的应急采购,往往会出现盲目追求采购的快速性,而忽视了物资的质量和成本问题。特别是对于像生命救助类、生命支持类物资,如果质量不过关,就会出现适得其反的现象,那应急物资的供应就没有什么意义可言。对于这类物资我们可以采用组建应急物资筹备委员会的方法,动员相关企业加入该组织,但政府要对申请加入企业的储备方案和保障制度等进行严格的考核。同时政府可对入围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补贴或优惠政策。一旦灾害发生,立即向成员企业发出应急物资采购指令,使他们通过库存供应和紧急大规模生产来提供物资。在紧急生产过程中需要相关人员的质量监督,保证应急物资的安全性。另外对于成员企业可实行先征用后结算的办法,解决临时性的应急资金短缺问题。

4.6 实现储备方式多元化

单一的实物储存方式,由于其定额的储存数量,在应对大规模长时间的灾害救援活动中容易显得捉襟见肘,多元化的储备方式势在必行,其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4.6.1 政府储备与企业储备并行

我国现在运行的紧急物资储备库规模普遍较小,基本没有达到标准的2万平方米的库存面积。实行政府储备与企业储备并行的储备方式可以借助企业力量缓解政府空间短缺的问题。政府必须与企业签订合同或协议,对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做明确的规定,防止发生问题时双方互相推卸责任。

4.6.2 实物储备和生产能力储备相结合

生产能力储备是指政府确定具有一定生产能力的企业作为储备企业,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迅速生产应急物资。生产能力储备主要适用于不易长期储存,或者储存需要太多空间的物资,并且转产时间短、生产不需要很长周期的情况[3]。实物和生产能力,虚实结合,实现集中储备与分散储备,扩大了库容。政府对储备企业要建立相关的制度,企业的储备能力和物资品种等要视其能力和规模而定,不可求大求全,搞浮夸作风的储备,企业与政府要及时的沟通其生产情况和储备现状。政府对企业的监管和相应的补贴政策要落实到实处,监管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可立即取消企业的储备资格。

4.6.3 家庭应急物资储备

在灾害发生后要想被救必须先要自救,因此对公众的宣传工作很重要,这项工作应从小做起,像德、日等国家设置应急教育相关的教学内容,使人人都有应急意识,具备一定的自救能力。我们应该向发达国家和地区学习,重视公民家庭的应急物资储备。居民的家庭储备主要是生活必需品和简单的防灾用品,把它们做成急救包,一个急救包一般可供他们使用3天[7]。微小的家庭储备不但给救援人员赢得了宝贵的施救时间,灾民还可以巧妙的运用手电等防灾物品给外界人员发送信息,减少他们的待援时间,帮助自己尽快脱离危险。家庭应急储备是一种实施简单,见效明显的储备方式,今后我国应大力鼓励公民进行家庭应急物资储备。

由于我国各地的灾害发生的种类和频率差别较大,因此对于应急物资储备方式不能进行严格的统一选定。这需要各地政府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定制量身式的应急物资储备方式,也可采取多种方式相结合的策略。

5 小结

应急物资管理目前还处于不成熟的研究阶段,未构建起完整的管理体系,为确保社会安全和公众生活稳定,最大限度的降低灾害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我们还要积极探索,总结经验。

参考文献

[1]钱佳.应急物资特性及其库存管理研究[J].物流科技,2009,(07):5-4.

[2]邓莘.关于应急物资储备的思考[J].甘肃科技,2009,25,(19):99-101.

[3]张红.我国应急物资储备制度的完善[J].应急管理,2009,(03):44-47.

[4]刘宗熹,章竟.由汶川地震看应急物资的储备与管理[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8,(11):52-55.

[5]丁斌,夏云天.安徽省应急物资管理对策研究[J].安徽科技,2008,(9):43-44.

[6]王丽姝,郑哲文.应急物资供应快速反应网的建立[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9,(4):70-71.

上一篇: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建设下一篇:运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