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涵实施过程

2024-07-12

内涵实施过程(精选五篇)

内涵实施过程 篇1

一、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发展轨迹

纵观国内外, 到目前为止, 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大致包括了“学科系统化”、“学习理论导向”、“职业分析导向”和“工作过程导向”等模式。

1. 学科系统化的课程开发。

这是我国传统的至今仍普遍使用的课程开发方法。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是以本科为模式建立发展起来的, 许多课程开发事实上都是从高校相关课程中选择“合适”的内容并按照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进行简化, 编成压缩教材。这种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较好的学科理论基础, 但其学习内容与职业实践的关系是间接的, 有时甚至是脱节的, 难以满足学生就业的需求。

2. 学习理论导向的课程开发。

即针对现有职业, 按照学习理论和人的发展规律确定课程结构和内容。这是一种典型的从普通教育移植过来的素质教育课程开发模式, 其学习内容与职业活动联系不够紧密, 可以说这种课程开发模式提供的只是一种职业预备教育。如近年来流行的“宽基础活模块”和“多元整合”就属于这种课程开发模式。

3. 职业分析导向的课程开发。

它是建立在职业分析和工作分析基础之上的课程开发模式。美国和澳大利亚实行的DACUM法, 最为典型。此法在我国被称为CBE课程模式。CBE课程开发是以职业分析为起点, 但由于没有理清能力组合与工作过程间的关系, 在工作分析后的“教学分析”过程中, 往往又回到学科系统化的老路上。

4. 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

20世纪后期, 对劳动者的培养涉及多个专业领域的综合性学习任务, 包含技术、社会、环境等方面, 由此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应运而生了。该课程开发模式强调对学习过程的思考、反馈和分析, 重视典型工作情境中的案例, 关注在行动过程中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创造。但由于此课程模式打乱了现行学校教学秩序, 因此, 推广起来难度较大。欧盟第一个统一的职业教育课程 (机电一体化汽车维修工) 就是采用这一方法开发的。

二、“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的重要性

当前, 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很大程度上是以学科性课程为主, 大多数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还是围绕学科性课堂教学进行, 很少能以“工作过程导向”为中心进行职业教育课程的设计和开发的。因此, 重视“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 对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意义重大。

1. 能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职业教育的最大特点是职业性、实践性, 因此, 促进学生职业能力提升应成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首选条件。“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 把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放在突出位置, 加强高层次实践技能的培养, 通过综合和具体的职业技术实践活动, 帮助学生获得实际工作需要的知识技能并积累初步工作经验。这些思想的具体体现就是打破学科体系, 代之以与企业实践密切联系的、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一体化的综合性教学项目。

2. 能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首先应是“社会人”, 即具备做人的基本素质;其次才是“职业人”, 即具备做事的职业技能与素质。近年来, 企业用人时也越来越看重人才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精神。因此, “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 在课程设计上以人为本, 能满足学生职业素养的发展需求。

三、“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的内涵

1.“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结构是以学习性工作任务为载体。

“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以学习性工作任务为载体, 为学生设计接近真实的工作任务, 构成一个手脑并用的学习情境,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边学边做, 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因此, “工作过程导向”课程能将理论讲授和实践训练集成在一起, 选择在实训场所实施工作过程导向教学, 训练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

2.“工作过程导向”课程重视过程考核和综合考核。

“工作过程导向”课程考核分为过程考核和综合考核, 过程考核在每个具有可展示成果的学习性工作任务完成后进行。

学生考核内容一般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理论课考核, 既可以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识记能力, 又可以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实践课考核,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职业态度, 提升职业能力;三是平时考核, 主要依据是学习性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课堂表现及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三部分成绩可大致分布为:第一部分占20%;第二部分占50%;第三部分占30%。

3.“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重视创设真实的职业情景。

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是从职业岗位工作的需要出发, 创设真实的职业情景, 使学生能够置身于真实或模拟的工作世界中。因此, “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要求学校必须深入开展校企合作, 充分利用企业的工作场景实施教学, 同时大力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和模拟实训场所的建设, 以满足教学的需要。

4.“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重视学习情境的设计。

学习性工作任务是为了满足人才培养需要而设计的源于真实、高于真实的用于教学的工作任务, 而学习情境则是一个案例化的学习单元, 它把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实际应用环境结合在一起。学习性工作任务是学习情境设计的载体。依托载体设计学习情境, 可让学生在若干个完整的情境中反复训练、熟悉工作过程、积累工作经验、增长工作策略。

四、“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的步骤

1. 职业岗位分析。

职业岗位分析, 是指对企业各类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劳动条件和环境, 以及员工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资格条件所进行的系统分析和研究的活动。正确进行职业岗位分析, 是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的前提。

2. 典型工作任务。

一个典型工作任务, 是能描述一项完整的工作行动, 包括整个行动过程的计划、实施和评估, 能反映职业工作的内容和形式。结合各企业职业岗位的实际情况, 分析各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 确定典型的职业岗位工作任务以及从事岗位工作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

3. 确定学习领域。

根据企业职业岗位需求, 分析典型工作任务, 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 确定学习领域。一般来说, 学习领域的名称应与典型工作任务的简化名称一致, 要注意学校的学习领域与企业的工作和学习领域之间的衔接。通过一个学习领域的学习, 学生可以完成某一职业的一个典型的工作任务。通过若干个相互关联的所有的学习领域的学习, 学生可以获得某一职业的从业能力和资格。

4. 设计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是指一切作用于学习主体, 并能引起学生一定情感、兴趣的客观环境, 它是学习领域的结构要素。设计学习情境的目的是要通过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尽可能吻合的真实情境, 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五、“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现有实训场地无法满足“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的需要。

一些学校和专业的现有实训场地不足, 难以满足“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的需要。这涉及资金投入、校企合作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研究和解决。

2. 现有师资无法满足“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的要求。

以典型工作任务为核心组织和建构的课程开发内容, 强调工作过程知识的重要性, 它不仅要求职教师资具有课程开发能力、熟悉职业实践、创设学习情景;同时, 还要求教师具有跨学科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教学反思能力。而现有的师资水平还无法满足“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的要求。

3. 现行的教学秩序无法适应“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的要求。

“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教学, 打乱了传统的学校教学秩序, 不再按班级授课、按课程表进行教学安排, 其教学评价和考核方式也有明显不同, 而现行的教学秩序无法适应“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的要求。

目前, “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工作刚刚起步, 其未来任重而道远。

摘要:课程改革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中心环节, 职业教育改革的思想和内容最终都是通过课程体现出来, 因此, 文章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发展轨迹入手, 分析了当前高职校课程开发中普遍使用的四种模式的特点, 并针对“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模式, 着重论述了它区别于其他模式的独特内涵和工作流程, 以及目前在推广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工作过程导向,学习性工作任务,职业岗位分析,学习情境

参考文献

[1]赵志群, 赵丹丹, 弭晓英.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回顾[J].教育发展研究, 2005, (8) .

[2]雷正光.职业教育课程的功能与发展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 (31) .

[3]王晓玲.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与实践[R].中国教育实践与研究论坛, 2009.

系统工程内涵、过程及框架探讨 篇2

系统工程内涵、过程及框架探讨

旨在探讨系统工程内涵、过程及框架,初步思考航天器系统工程的.建设内容.首先在对数个典型系统工程定义的分析基础上,概括了系统工程内涵及特点;然后分析了系统工程全寿命周期过程及系统研制阶段;最后提出了具有三层次结构的系统工程框架,分析了系统工程组成要素,并初步探讨了航天器系统工程建设思路.

作 者:林益明 袁俊刚 LIN Yiming YUAN Jungang  作者单位: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北京,100094 刊 名:航天器工程  ISTIC英文刊名:SPACECRAFT ENGINEERING 年,卷(期): 18(1) 分类号:V57 关键词:航天器   系统工程   系统工程框架   系统工程过程  

挖掘材料内涵,优化教学过程 篇3

一、教学课型:阅读课

本课所使用的教材是北师大版,主要任务是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本节课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在轻松、合作的学习环境中理解文章,提高学习效率。设计基于教材,并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补充、整合,由表入里,有效地挖掘和延伸了阅读材料的深层意义。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Senior High English Module 1, Unit 3, Lesson 1 Festivals(内容略)

2.教材处理

该课文由三部分构成,有关在春、秋、冬三个季节里我国较重要的传统节日。三部分内容既独立又统一,内容总体简单,学生较熟悉,关键是怎么把其整合,提升。笔者在仔细阅读文章后还发现,读后练习的设计大部分仅停留在对教材内容的表层理解上,缺乏深层理解、概括性、提高性的练习设计。弊端有二:其一,对学生语言的输出、思维能力的提高不利。其二,语言材料的内涵和文化意识无法被挖掘出来。为此,我在教材的基础上补充、调整了以下三处内容:

1)组织学生围绕话题展开深层讨论:

a) 从更高层次审视节日对我们生活的深层影响及其存在的问题;哪些节日需要适当调整?

b)需要增加哪些新节日?放假时间如何调整才更合理?

c)我国节日文化对世界文化有何贡献?

2)用40词左右概括全文,训练语言的概括能力。

3)添加写作训练,使语言得以及时输出,提高语言训练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3.教学目标

1)训练阅读能力,尤其是迅速寻找文章细节和概括全文的能力

2)复习被动语态

3)了解我国主要节日,增强爱国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4)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4.教学重难点

1)不同时态的被动语态及其运用

2)语言概括能力

三、教学设计

1.总体思路

本课采用了以任务型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学生独立、小组合作的活动方式。课文教学由我国中秋节赏花灯的热闹氛围引入,让学生说出我国的其他节日,然后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寻找细节性信息,进而提出理解性问题,并自己组织语言对全文进行简要概括。之后,学生小组讨论,从更高层次审视节日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最后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写作话题与本课话题、学生的生活感知密切相关,有利于语言及时输出,提高综合运用语言技能。各个环节相扣紧密,层层深入,有效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2.教学过程

Step 1.Leadin

Show a video about how Chinese people celebrate Midautumn Festival and ask the student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a)Usually how do Chinese people celebrate Midautumn Day? Why is it so important to Chinese people?

b)What other traditional festivals do you know? Which one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important? Why?

[设计说明]

这节课正是在中秋节刚过之后上的,学生对中秋之夜家庭团圆的情景记忆犹新,因此,引导学生谈论中秋节的重要性正合时宜。趁此机会,我让学生一起回顾我国的其他传统节日及庆祝方式,很自然地导入了本课内容。并为下一步阅读课文作好铺垫。

Step 2.Reading

Scanning:

(1)Read the text quickly and find specific information from the text.

(2)Read the text quickly and tell which festival the following statement belongs to?

1)On that day, many people try their best to go home to share the feeling of ‘being together’ with families. ( )

2)This festival marks the end of the Chinese New Year celebration. ( )

3)This festival marks the beginning of the hottest season of the year. ( )

4)The special food for this festival is sweet dumplings. ( )

5)The festival falls on fifth day of the fifth month of the lunar calendar. ( )

6)On that day, the moon is said to be biggest and brightest. ( )

[设计说明]

在有限时间内迅速找准语言细节信息是阅读能力的重要方面。该设计有信息填空和判断正误两种类型,涉及文章的各个方面,从不同角度检测学生寻找文章细节的能力。

Step 3. Read the text again, and answer some questions on the text.

(1)Without these festivals, what our life will be like?

(2)Do 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s do any contributions to the world culture? Can you give more examples?

[设计说明]

寻找细节信息能力虽然重要,但毕竟只反映读者对文章的表层理解。如果在学生大体掌握文章细节后,教师不再就语言材料设计更深的理解性问题,或引导学生自己设疑,那么语言材料所传递的深层信息就往往被忽略,学生捕捉不到语言背后所传递的东西,这对学生深层思维发展及思维习惯非常不利。因此,教师不能让学生满足于填空式的一问一答训练之中,教师既要善于发现信息,挖掘内涵,又要善于引导学生设问更深层的问题,这样的阅读教学才会教得深,读得透。更重要的是,它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最重要的阅读习惯:Read between the lines.

此环节笔者给学生设了两个问题,一是通过假设没有节日我们的生活会受多大的影响来让学生意识到传统节日对一个民族、国家的精神生活的重要性。二是让学生意识到节日就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这些问题基于原文,但有新意,有深度,有利于培养学生深层思维。

Step 4.Summary

Try to summarize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 within 40 words.

[设计说明]

概括语言的得当、精要与对文章的理解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但理解程度高不一定就能很好地概括文章大意,语言的概括能力需要不断训练才会得以提高。此设计一能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二能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让学生学会跳出文章读文章,从高点把握文章,俯视全文,这与广东高考任务型作文紧密相连。好多学生能概括,但要点抓不准,我及时给予指导,并提供概括范例。如:

The article is about some Chinese seasonal festivals that fall in autumn, summer and winter. It tells us about when they come, why they are celebrated and how people celebrate them.

Step 5. Grammar:The Passive

Compar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active voice and passive voice), paying attention to their sentence structure.

1)Some students spend too much money every day.

Too much money is spent by some students every day.

2)China launched Shenzhou V successfully on October 15th, 2003.

Shenzhou V was launched successfully by China on October 15th, 2003.

3)The firefighters have put out the forest fire.

The forest fire has been put out by the firefighters.

4)They were building the bridge at that time.

The bridge was being built by them at that time.

5)I will send the letter this afternoon.

The letter will be sent this afternoon.

学生对比以上五组句子,细心观察,认真总结主语和谓语的逻辑关系,注意谓语的结构变化,然后找出课文中使用被动语态的句子。

[设计说明]

被动语态的学习关键有二:一是理解主谓的逻辑关系,二是“be+过去分词”结构中be的变化。我让学生细心观察、比较,去发现主、被动两种语态的谓语动词结构的差异,自己总结。然后做适当的针对性练习进行加强巩固,简而有效,避免了教师过多的讲解和重复低效练习。

Step 6.Discussion

1)Besides all the traditional festivals we have today, what else festivals should be added in our country?

2)Do you have any suggestion to make our festivals be more enjoyable? And do any of our traditional festivals need some adjustment or improvement?

[设计说明]

此环节是课文内涵的进一步提升。站在国家主人翁的角度和高度去审视节日的作用与不足,学生会有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从而学会从多角度、客观地看问题,同时也为下一环节——写作打下基础。学生讨论很热烈,提出很多颇有价值的建议。如有一位学生老家在外省,每年清明节因时间太少而不能回老家祭祖,深表遗憾,希望清明节的假期能多几天,刚巧的是,2008年我国的几个长假放假时间将有所调整,其中就包括清明节假期增加两天,与该同学“不谋而合”。

Step 7.Writing

要求及要点:2009年的中秋节你将在某大学上大一。中秋节只放假一天,所以不能回家与家人团聚,很想念家人。请你给父母发一份email,包括以下内容:

a)想念家人。

b)对中秋节重要性的认识。

c)你和同学是怎么过中秋节的。

d)对亲人朋友的祝福。

e)希望以后的中秋节增加放假时间,以利于家人团聚。

[设计说明]

此环节是本节课的延伸,也是关键部分,旨在把本节课的讨论、思考落实到写,使语言得以及时输出,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得到及时训练和提高。如课堂时间不足,也可以留作课后作业处理。

Step 8.Homework

Read three more passages about 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

[设计说明]

阅读更多同话题的文章可以丰富学生的相关知识,开阔视野。我选取了两篇有关国外节日、风土人情的文章作为课后阅读材料,这不仅补充了教材的不足,也提高了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

惩戒教育:内涵与实施策略 篇4

一、惩戒教育的内涵

《辞海》将“惩戒”一词解释为“惩治过错,警戒将来”。《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通过处罚来警戒”。我们认为,作为一种正面教育的惩戒教育,主要是指通过实施批评、处罚手段使受罚者感到痛苦,但又不损害其身心健康,从而使受罚者认识并改正自身过失的教育方式。其出发点在于对学生的关怀爱护、不侮辱学生人格和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而最终目的在于教育。[1]惩戒要有量裁的幅度,不能一刀切。如果取消了量裁的幅度,就不能根据学生犯错误的严重程度区别对待,也就难以达成教育学生的目的。因此,在全面理解教育惩戒、树立正确的惩戒观念、提高教师素质的同时,我们认为,应注意一些具体策略,以保证教育惩戒在必要和适度的基础上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功能。

二、惩戒教育的实施策略

1.有规可循:惩戒教育实施的保障

鉴于惩戒教育的重要性与敏感性,制定操作性较强的教育惩戒细则是非常必要的。笔者认为,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制订符合我国国情的惩戒条文,详细列出学生违反校规、校纪将要受到的惩罚;应当通过立法明确界定教育惩戒的“度”,使惩戒措施逐渐规范化,尽量减少惩戒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学校和教师明白什么是教育惩戒权,在何种情况下,什么范围内,才能以何种形式行使惩戒权;应当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和救济途径,建立对教育惩戒的不当行使给予严厉的责任追究的制度;建立和完善校规校纪,对实践中常见的惩戒方式如责备、停课、停学等做出比较明确的规范,并对惩戒权力的行使时机、行使程序、行使主体等做出细致的规定,使“惩戒教育”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防止因缺乏明确规范而导致的权力滥用,避免传统的教育惩戒所产生的种种弊端。

2.协商合作:惩戒教育实施的条件

要使教育惩戒的效用有效发挥,我们还必须同家长、社区进行必要的协调,保证各方面教育的一致性和协商性。在前面我们谈到了惩戒教育的有规可循,但制订该细则是一项十分棘手的工作。在法律、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取得学生家长的谅解与支持是此工作的关键。密切联系学生家长,以开家长会的形式诚邀他们共同参与学生管理工作,在民主讨论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制订出既切合实际又有群众基础的惩戒教育实施细则。采取自荐和民主选举相结合的方式产生出由校方与家长代表组成的特别小组,对全体学生及其家长负责,时时监督、定期检查学校惩戒教育的实施情况,从而形成严格的监督机制与申诉救济机制,以确保惩戒教育的正常开展。

3.舆论引导:惩戒教育实施的氛围

近年来,新闻媒体界人士或出于真正关心教育事业,或出于增加新闻亮点的缘由,对所谓“教育惩戒”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大肆加以渲染,甚至添枝加叶,混淆了公众视听,使教育惩戒几成“过街老鼠”。因此,在对待教育惩戒问题上,舆论宣传要

注意科学性和社会性,要坚持积极、客观、公正的舆论导向,真正为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服务,为社会进步服务。新闻媒体要加大对教育惩戒的宣传力度,以便在全社会范围内提高对教育惩戒的认识。同时,对一些教师不正确对待学生的事件,如体罚或变相体罚等,要予以客观、公正的报道,切不可因一时哗众取宠而矫枉过正。

4.尊重学生:惩戒教育实施的底线

教师对学生的违纪行为实施否定性制裁必须以尊重学生人格、保证学生身心不受到伤害为起码的底线。教师实施惩戒时应遵循尊重性原则,应当本着对学生的人格抱以尊重、关切与爱护的态度施行,惩戒本身应包含有尊重学生的成分。目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每一位教师都应持有尊重学生的理念。因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关注人,关注人的发展。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管理,特别是对学生的惩戒教育自然也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价值取向。在惩戒违纪学生时,应尊重学生,只有在尊重学生的底线上,惩戒才有可能使学生产生对过失的羞愧感,这是重塑他们遵循纪律规范的关键。

5.合理公正:惩戒教育实施的基础

惩戒的本质内涵在于迫使学生遵循有关法律、规章的约束或道德规范。这就意味着,只有当学生在遵循法律、规章或道德规范方面有不妥当行为时,教师才可能对其实施惩戒行为。教师实施惩戒的对象只能是学生的违纪行为,而非学生个人,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对事不对人”。教师实施惩戒行为时,要做到合理公正。为此,在惩戒行为发生之前,教师应使学生明白什么样的行为会受到惩处,自己的行为为什么会受到惩处;在确定具体惩戒方式时,应充分考虑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程度和不同场合的惩罚,会给个体造成不同的影响。要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尤其是发展中的不成熟性、不稳定性和个别差异性。

6.适时适度:惩戒教育实施的关键

要使惩戒教育的运用有成效,就必须根据学生过错发生的具体情况,在适当的时间点进行适度的教育。一般地,学生犯错误后,如有必要就该立即惩戒。不过,许多学生犯错后不仅会产生羞愧感、紧张感和畏惧感,还会产生对来自其他人批评的抗拒本能。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要让学生的心理紧张有一个缓和期,也就是适当延后惩戒,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的惩戒应该适可而止。惩戒教育要求教育惩戒不应局限于针对已经发生的过错行为的结果本身进行批评或否定,惩戒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激化问题,是要引起个体思想上的重视,并注意在以后发展过程中杜绝类似过错行为的发生。学生认识到错误,惩戒就停止。

7.刚柔相济:惩戒教育实施的艺术

教师在对学生的违纪行为实施否定性制裁时,要与其他教育方法结合使用,特别是与解释、说理结合起来。教师在对学生实施惩戒前,要与学生进行对话,让学生明白受罚的原因,清楚改正过失的途径。教师在平时就要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如果学生不知道集体或他人对他有什么要求和为什么要求他,惩戒将没有什么意义。教师除了在惩戒前向学生解释他为什么会受到制裁,在实施否定性制裁之后也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工作,因为惩戒不仅包括惩戒行为的实施,而且包括学生接受处分后不良行为的弱化和合范行为的养成与巩固的全过程。[2]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和说服。切忌处分完学生就万事大吉,这种做法是不能达到教育效果的。此外,惩戒毕竟是刚性教育,还要与赏识教育结合。这样,一刚一柔,刚柔相济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向葵花.重新审视惩戒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02(2).

[2]苏静.论学校教育中的惩戒及其应用[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1).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

内涵实施过程 篇5

一、“四导”德育模式实施背景

我们长期以来所传承的教育,越来越明显地亲近了学科知识,却远离了孩子成长的真实需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以学生为本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倾听孩子的呼唤,适应社会的脚步,不断走向回归。教育的巨大缺陷,使我们往往停留于工具性的教育方面,而不是人的教育。即使按照韩愈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解释,我们现在的教育,往往还只停留于授业和解惑的普适性层次上,至于传道,则还谈不上,至于个体性的发展则更是不能照顾到每一个人。真正的教育,如果是学生的自我教育的话,必须是个性化的教育。而个性化的教育实施必须建立在走近学生的基础之上,走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关爱我们的每一位学生,我们的个性化教育才有可能实现,教育才可能使学生真正地自主成长。

二、“四导”德育模式理念

学生成长导师制,是在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理念指导下构建的一种导学导育并举的、个体与整体教育相结合的、成人成才并重的学生思想工作新模式;也是一种以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为基本特征的有效育人新模式。学生选择自己的导师,师生双方签定导学协议,导师以学生的朋友、顾问身份成为学生成长的指导者和领路人,有计划地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品德和心理方面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

三、“四导”德育模式内涵

在学生成长导师制度实施的过程中,我们遵循四导策略:思想上引导、学业上辅导、心理上疏导、生活上指导;实现四会目标: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成功。围绕四会目标,抓好四育,让德育之树在课堂中扎根,在亲情中繁茂,在实践中常青,在生活中结果。

1. 以亲情教育为切入点,让德育之树在亲情回报中繁茂。我们以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为契机,让学生走近父母、亲近父母;让学生体验、理解父母师长的爱,引导学生走向成熟。感恩教育一直是我校德育工作的传统,感恩教育主题班会上,学生热情地交流心得;假期里开展体验教育活动,让学生做家务,替父母做事,为父母洗脚、洗衣等;给父母写感恩的信;在母亲节、父亲节时,为父母送上一份礼物。学生在体验中渐渐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小天地,学生由感亲恩而感师恩。在教师节来临之际,学生以各种方式表达对老师的感恩之心,一张张小小的卡片,一份份精心设计的手抄报,一篇篇真挚感人的抒情散文,传递着学生们感念师恩的情意。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引导学生常怀感恩之心,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更要感恩社会,感恩国家,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2. 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让德育之树在实践中长青。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多种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发挥校内外德育阵地作用,注重体验教育。创建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引导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全面地发展。我校依托校内外资源,把民族精神与具体实践有机融合,在学生中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如学生经历入团宣誓仪式、校园广播、班级轮流组织升旗仪式、参加守则规范知识竞赛、备战运动会、“祖国发展我成长”主题班会、读书征文、设立学生会自我管理岗、小手拉大手宣传活动、假期安全活动小队、军训等实践锻炼;充分利用校外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参观学习葡萄栽培、肥牛养殖等项目,拓宽视野,增长见识,体验劳动生活。校内外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亲历中体验到社会大课堂的深刻、丰富、多彩,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知识的重要,为学生接触社会、认识了解社会和人生上了最为生动、真实的第一课。

3. 以加强师德和德育内容建设为保障,让德育之树在生活中结果。强化党员、中心组和教师思想政治学习,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学习,开展师德讨论活动,强化全员德育意识。坚信生活中处处有德育(下转 45页)(上接 8页),努力实现德育工作生活化、常态化,以荣辱教育促养成,以民族传统教育承传美,以感恩教育求和谐,以理想教育谋发展。

四、“四导”德育模式实施

我校德育导师制工作由学校党支部负责,设政教处为办公室,负责“四导”工作的具体实施。学校指导各年级组教师和学生根据意愿实行双向选择,确定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导学关系,学校为教师颁发导师聘书,召开年组导学启动仪式,组织师生双方签定导学协议,明确导师和受导学生的义务,组建以班主任为核心的导师组,合力开展班级学生教育指导工作,导师遵循导师日常工作制度,规范而又灵活地开展具体指导和服务工作。学校每学期召开一次导师工作经验、导生成长感受交流会,推广先进经验,学校每学年评选优秀导师组、优秀导师和优秀导生。

五、“四导”德育模式效果

德育导师制度将科学的整体教育与鲜明的个体教育有机融合成为一个整体,促进了学生身心全面健康成长,获取了丰硕的回报。一种教育体制的构建,凝结了情感联系纽带,疏浚了沟通的渠道,搭建了交往的平台,有效地动员了各方面的力量,整合了多种宝贵的教育资源,形成了“四会”、“四全”、“四导”、“四育”的有效德育工作体系,使德育与教学、校园生活融为一体,使校园成为学生身心发展的神圣净土,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温馨家园。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教育,使学生注重了自身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明确了人生发展方向和目标,坚定了对理想的追求,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基。实施“四导”育人模式是我校实施有效德育的重要研究成果,丰富了德育发展内涵,提高了学校德育质量和水平。

上一篇:开放教学环境下一篇:噪声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