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档案的管理

2024-07-13

心理咨询档案的管理(精选十篇)

心理咨询档案的管理 篇1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 人们的心理压力加大, 心理咨询成为一个热门的行业。在大城市、医院、学校都有相应的机构、部门和人员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可以为提高个人生活品质、完善单位管理、推动社会进步服务。其中, 心理咨询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对于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立心理咨询档案的意义

1. 为提升心理咨询的质量服务。

来访者因为自己不能减轻心理压力或解决心理困惑而前来求助, 问题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 心理咨询师一般也不可能一次谈话就完全解决来访者的问题。从心理咨询的预约, 到心理咨询正式服务, 到咨询的回访和效果追踪, 都要依赖相应的记录。这些资料有助于心理咨询师不断分析总结来访者的问题, 尤其是在每次咨询之前做好准备工作。这些资料也是与同事和专家会诊的重要依据, 有助于其他咨询师完整了解来访者的情况, 从而制定合理的咨询目标和咨询计划。

2. 为教学和科研服务。

心理档案中隐去来访者姓名等隐私信息的案例是教学和培训中的真实素材, 对培养新手分析问题的能力很有帮助。对于常见的一些咨询问题, 如学生的学习、青年人的恋爱、成年人夫妻感情等主题, 通过典型案例的研习, 使心里咨询师知道如何设立咨询目标、制定咨询策略, 以后碰到类似咨询案例就能做到心中有数, 从容应对。这些富有挑战性的案例, 提供了同行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对于促进咨询师的成长、提高同行的专业技能很有帮助。

3. 为推动社会进步服务。

心理咨询档案数量的增加, 可以从宏观上呈现一些特点和规律。如来访者中是哪一年龄段的人多?这一年龄段来访的主要问题分成哪几类?这样的整理和分析, 可以提示现阶段学校教育、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一些共性的问题, 通过媒体的宣传和呼吁, 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对具体的问题而言, 如夫妻关系, 良好的心理咨询有助于双方感情的回归、认识的一致和行动的统一。因此, 心理咨询不是简单地为个别人提供心理服务, 而是在实现个人潜能开发、促进家庭和睦、推动社会进步中扮演重要角色。

二、心理咨询档案的主要内容

1. 个人背景信息。

个人信息主要在预约中收集, 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对咨询师的偏好、问题类型、是否转介而来等。初次打交道时, 来访者的有些信息不便于收集, 可视对方的意愿和情形而定, 以后有条件时逐渐补充。正式咨询时, 来访者因不断熟悉和信任咨询师而逐渐放开, 会逐渐透露自己的民族、婚姻、身体健康等信息, 这些也应收集到背景信息中。

2. 心理咨询师的会谈记录。

心理咨询师的记录资料是心理咨询档案的主体, 一般是会谈结束之后以回忆的方式完成。每次咨询活动的记录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客观记录, 主要记载咨询的导入、讨论的主要问题和结束时对下次咨询的安排。记载的信息既有双方语言交谈的内容, 也有来访者服饰、体态等非语言信息。第二部分是咨询师的反省, 分析心理咨询中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不足以及以后咨询的建议。

3. 心理测验资料。

心理咨询师在工作中有必要通过心理测验增加对来访者的了解, 会向来访者进行解释, 征得来访者同意后对其实施心理测验。心理测验如果是以纸笔形式进行, 可将原始测试资料装入档案;心理测验如果是操作性的活动, 心理测验员或咨询师需要记下选用的测验工具、来访者操作的过程及结果, 同时附上对来访者测验结果的分析和评价。

4. 咨询的回访及效果追踪。

成功的心理咨询应该是结束咨询关系后, 来访者能独立面对和处理自己生活、学习、工作中的问题。这就像医院治愈的患者在离开医院一段时间内不复发, 才表明医院的治疗是成功的。因此, 定期的回访和追踪在评估心理咨询效果中很有必要, 无论是纸笔记录还是声像资料, 均应归入来访者的心理咨询档案。

三、心理咨询档案的管理

1. 多角度的分类。

心理咨询档案必须从多角度分类, 以方便查找和分析。首先, 可对心理咨询的主题即内容进行分类, 如学习、人际关系、恋爱、婚姻、自我意识、情感、就业等。其次, 按来访者的年龄阶段进行分类, 如学前期、童年期、青年初期、青年中期、青年晚期、成年期、老年期。第三, 对心理咨询档案中来访者的职业进行分类, 大体可以分为学生、工人、农民、商人、干部、军人等。

2. 电子管理。

心理咨询档案的电子管理主要是利用计算机协助管理, 管理人员将以上的分类信息以及来访者的性别、姓名、档案位置编号、初次来访时间等信息录入计算机, 方便日后查找利用。首先, 查找非常方便、快捷。在Word或者Excel中, 都有查找功能, 查找姓名等非常快捷, 从而知道档案的存放位置等信息。其次, 计算机还能对录入的数据进行宏观的分析。如将档案的信息录入Excel, 管理人员能很轻松地进行自动筛选, 并在不同的类别之间进行对比分析。这些统计分析可以帮助咨询机构从宏观上发现来访者群体中一些规律性的问题, 对于咨询机构确定工作重点、提高咨询师的业务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3. 使用制度。

心理咨询档案的管理必须坚持保密原则, 建立一套严格的制度, 以保障来访者的利益。心理咨询档案涉及来访者的大量隐私信息, 心理咨询机构要信守承诺, 不得向无关的工作人员透露来访者的资料, 更不能向外界泄露。只有一种情况例外, 公安机关因为侦破案件的确需要了解情况时, 档案管理人员和心理咨询师均有义务配合。在是否可供教学、培训之用时, 应严格遵从当初与来访者的约定。总之, 档案管理人员应该和咨询师一起, 尊重来访者的意愿, 信守当初的承诺, 维护咨询师和咨询行业的良好形象。

学生心理档案管理制度 篇2

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可以帮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全面系统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跟踪服务和更好地开展科学研究。因此,要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一、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内容包括:心理健康状况测评报告,会谈心理咨询记录材料,精神疾病的诊治记录材料,各种心理测量结果分析报告材料,以及其它同学生当事人的心理健康有密切关系的数据和材料。

二、心理健康档案一般在新生入学初学校开展的新生心理健康普查活动时建立。

三、对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要科学管理。平时对学生进行的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心理测量等的相关资料,要及时归档。心理健康档案要专人保管,专柜存放。要建立档案目录,对档案进行科学的分类。

四、对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要严格保密。档案资料不得带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办公室,不得复印。非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职工作人员不得查看档案内容。在学术场合要使用档案内容时,不准公开当事人的任何身份信息。

五、要积极、科学地利用心理健康档案材料。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档案材料在辅助甄别心理问题、跟踪了解心理状况、开展心理健康个案研究和统计研究等方面的作用。

六、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仅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的辅助工具之用,不用于学生管理工作中,不进入学生的人事档案。

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与管理使用 篇3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需要和解决当前学生心理问题的必要手段。在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是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的意义

1.有助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信息量的增多,学生承受的各种压力在加大,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也在增多,这些都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通过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能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心理特征及心理健康状况,还能总结出大学生群体在心理中存在的问题,为高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大量客观的第一手资料,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措施,有效地帮助学生,以保证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有助于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现代教育提倡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可以使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能力差异、个性特点、心理需求、学习心理等,为教师科学地管理和教育提供直接的依据,从而使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能有的放矢,减少盲目性,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改善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处于个性心理趋于成熟阶段的大学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但却远未成熟。由于自我认识能力的局限,个人通常很难全面、正确地认识与评价自我。通过建立心理档案的过程,可以让大学生利用一些科学的方法,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客观地认识、评价和把握自己。由于大学生心理档案记录了不同时期学生各项心理测试数据及其评价,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历史记录,为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动态的监测手段,它是每一个大学生心理成长的轨迹,大学生可以通过心理档案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在发现自己有心理问题时,就可以积极寻求心理援助和心理咨询,进而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完善自我个性,预防心理疾病。

二、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基本内容

大学生心理档案一般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资料;二是反映学生心理状况和心理特点的资料。具体内容如下:

1.学生基本情况

主要收集一些背景资料,以帮助教师深入分析学生心理,正确诊断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个人简介、身体状况、家庭生活状况、家族是否有精神方面疾病史,学习生活情况、对学生个人生活有影响的重大社会生活事件等。

2.个性心理特征情况

指学生的人格、气质类型、需要动机、意志品质、性格特征、情绪情感、态度等,具体施测工具主要利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艾森克人格测验》(EPQ)等。

3.心理健康状况

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测定,有无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程度如何。可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来测量。

4.学习心理分析

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动机、意志力、考试心理、学习困难的诊断,学习认知因素分析、学习动力状况分析、学习社会因素分析,怎样优化学生的学习心理等。

5.职业能力倾向类型分析

主要是指学生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的诊断,分析其适合从事哪一类工作,从而为学生做升学就业指导。一方面可根据量表测得的结果来提出建议,如《职业能力自评量表》《霍兰德职业适应性测验》;另一方面,则可根据其能力、兴趣、气质特点等来指导职业选择。

6.心理咨询记录

对前来心理咨询的学生,应记录每次咨询的日期、主诉内容、观察印象、交谈情况、心理问题的性质、咨询措施及效果评价、反馈信息等。

以上是学生心理档案的一般内容,在建立心理档案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除学生基本情况外,其余的都需要不断更新,一般一年更新一次。

三、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要注意的问题

1.培训施测人员

主持测试者最好是身份“中立”的专业人员,而不是学校的管理者,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实话实说”。施测人员事先应经过严格培训,必须具有实际操作心理测验的专业技能和经验,接受严格、系统的心理测验专业训练,熟悉有关测验的内容、适用范围、测验程序、指导语和记分方法等。

2.选择合适量表

量表的选择首先必须符合测验的目的。由于每一个测验都有其特殊的用途和使用范围,所以施测者要根据不同的目的选用不同的测验,而不能只是根据量表的名称盲目选择测验;同时还要考虑该量表是否经过了标准化,它的信度、效度如何,常模样本是否符合你的测试对象,常模资料是否太久而失效等等。

3.消除心理顾虑

心理测验至少应在新生开学三个星期后进行,这是由于学生初到陌生环境,易产生胆怯心理,新生刚入学时都会有自我防范意识,测评很容易失真,主要表现为在测评中不敢说实话。大多数学生对心理普查的目的没有正确的认识,对真实表达顾虑重重。因此,在正式施测前要对被试者进行10分钟的心理测量的意义等的讲解。还要告诉学生测试结果不影响学生的评优、入党等,也不会记入学籍档案,尽量消除学生的顾虑,从而认真、客观地回答问题。

4.科学解释结果

一个人在任何一个测验上的分数,都是他的遗传特征、测验前的学习与经验以及测验情境的函数,这些因素都会对测验成绩有所影响,使测验产生误差,从而影响测验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对测验结果的解释与使用就要慎重。不能用绝对化的态度来对待,要以整体而不是孤立的观点来解释结果,以发展的眼光来对待测验结果。心理测验结果只是提供了了解大学生心理状态的一个参考依据,而不是唯一依据,还必须结合其他方式收集的材料综合考虑。

四、大学生心理档案的管理和使用

加强大学生心理档案的管理,提高管理的科学水平,有助于充分发挥心理档案的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心理档案的教育与辅导作用。

1.明确管理机构

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必须明确管理机构和专人负责,通常应由学校的心理教育机构负责建立和管理。心理健康档案的管理,与一般的档案管理有所不同,它要求管理人员既要懂得档案知识,又要懂得学生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缺乏相应的管理机构和专业人员,即使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也很容易流于形式,失去应用价值。

2.健全管理制度

健全的管理制度是做好心理档案工作的前提,为了做到严格规范、管理有序,负责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机构必须制定心理档案的管理制度。

第一,岗位工作制度。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人员要忠于职守、熟悉业务、掌握政策、坚持原则、严格把关、保守秘密、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地做好学生心理档案材料的管理工作,对心理档案管理的分工、收集、整理、供阅、保管等都要有明确的规定,并落实责任措施。

第二,保密制度。大学生心理档案不同于学籍档案等,其档案资料中涉及学生隐私的内容必须保密,除经本人同意和特殊情况外,他人不得随意翻阅,否则会对学生特别是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产生严重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建立健全保密机制,强化档案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的保密意识和职业道德,只要是学生不愿意公开的、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和违反心理咨询工作原则的心理档案内容必须严格保密。当然,保密的心理档案内容也要有层次性,对有些心理档案的内容就没有必要作严格的保密,如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学习方法等。

同时也需规定保密例外,即当学生的现状危及其个人身心健康、生命安全或他人人身、财产安全,可能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时,其个人心理档案资料允许向有关个人和组织提供。

第三,查阅制度。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资料不得随意外借或查阅,只有出于科学研究和帮助学生的需要时,才可以将档案让有关人员了解,但必须履行一定的查阅手续,并严格遵守阅档规定,严禁涂改、圈阅、批注、抽取、撤换档案材料,未经专业人员和相关学生的同意,不得擅自拍摄、复制档案内容。学生对自己的心理档案有知情权,学生要求查看自己的档案时,管理人员要满足其要求,并对档案内容给予科学的解释,帮助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测试结果。

第四,重点预防和监测制度。以保证有心理问题学生的状况被随时得到关注和监控,对特殊个体实行重点预防和监测。

3.定期更新内容

心理档案是一个动态档案,也是一个发展的档案,只有不断发展,才能不断丰富其功能。应不断优化心理档案的更新机制,大学生心理档案不是一次性的心理调查结果的历史记录,学生的心理状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历史记录往往不能反应学生现时的心理实际。为此,要对建立的心理档案进行动态管理、持续跟踪,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认真做好档案内容与形式的更新,应每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补充或完善,平时要根据对有心理问题学生辅导情况的追踪,及时了解其心理状况,及时更新档案中的资料。

4.加强研究应用

大学生心理档案的价值,其核心在于为学生教育管理和健康发展提供服务,不能束之高阁,只有在正确、有效的使用中才能体现其价值,所以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关键是如何加大对这些档案资源的利用力度。因此,专业人员应对学生心理档案的内容进行分析,找出共性和个性问题,研究明确教育对策,并在学生心理档案的相应栏目中记载教育辅导建议,以提高心理档案的育人功能。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可以根据全院学生的宏观心理状况进行科学的学生管理决策,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管理效率;在教学上,可以根据班级的学生性格特征、兴趣分布等心理状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可以根据全院学生的人格特征、身心状况等选择合适的心理健康教育手段和内容,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率。

心理咨询档案的管理 篇4

一、心理预警视阈下探讨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的必要性

1.拓展心理档案的服务功能。心理预警视阈下学生心理档案的服务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有利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档案的建立与维护,可以掌握每个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实现心理危机学生的早发现、早干预;二是有利于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通过档案的建立与维护,教师一方面可以了解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不同区域、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总结归纳出学生的心理问题差异,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策略,另一方面,通过对学生心理档案的研究,可以对各种缓解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教育途径及成效予以客观的评价,这对于提高学校的心理教育工作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三是有利于学生个体的自我管理,由于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不相同,所以面对环境变化或社会事件的发生其心理情绪变化也各不相同,显然每个人缓解消极情绪的能力也不同。心理档案记载了心理变化历程,通过档案信息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心理应激事件,即这个学生对哪些事件会产生负面心理情绪反应,学生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来完善自己的心理品质,这不仅仅帮助学生在学期间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也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其一生的情绪稳定发展。

2.健全心理档案的内容体系。目前,高校建立的大学生心理档案过于偏重病理档案记录[1]31,即只记载心理筛查中出现问题的学生情况或已经出现心理病症的学生情况,显然心理档案记载的是典型心理案例,是个案,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常态价值,缺乏档案学意义上的特殊性。建立心理预警视阈下的大学生心理档案的意义一方面可以突破原有心理档案只体现个案的局限,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们提供参考信息从而主动调整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心理状态,最终实现筛查心理弱势学生群体及完善学生心理品质的双重目标。

二、心理预警视阈下高校心理档案的具体内容

1.个人基础信息。学生个人基础信息应包含姓名、班级、寝室、联系方式、父母信息、建档时间、心理普查记录、心理情绪自述、心理情绪他述、心理预警信息(选填)、记录人。心理普查记录是指对每次参加心理普查后的结果记载,心理普查记录要定期更新,可以说心理学的普查量表对于早期发现学生的心理危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因此学生建档后,要定期组织学生参与心理普查,并做好记录。心理情绪自述是指学生本人对自己心理情绪的主观描述,建档后要定期召集学生来自述自己的心理情绪变化,从而帮助其分析会对哪些事件产生应激心理。心理情绪他述是指学生同学对其心理情绪的描述,通过这一步骤可以及时了解学生是否出现异常,确保学生心理信息的准确。心理预警信息是指当发现学生在某个时点出现心理情绪异常时的记录,由于每个学生引起心理变化的差异,因此当出现心理情绪异常时要加以区分,即根据心理预警信息的类别进行填写。这些记录的完善性和及时性能够有助于教师第一时间内掌握一手资料。

2.心理预警信息分类。导致大学生出现心理异常的因素是多重复杂的,常见因素包括学业、经济、就业、感情人际几个方面,因此在学生产生心理情绪变化时,应了解影响其心理变化的原因,归纳入相应的类别,从而有助于把握学生的客观心理特征和获取事件信息的反馈,进而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制定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另外,从特殊群体心理行为的表现形式分类,更有助于制定监测和衡量指标以及对应的干预方法。

3.心理预警信息描述及应对。(1)经济类别。经济条件是保证每一位大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学业,满足大学生活基本需求的基础。然而,相对于经济困难学生,他们的经济压力普遍较大,而这种压力又会转化成自卑、压抑、焦虑、忧郁这样的消极情绪,这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健全价值观的形成都会造成无形的压力。其次,这些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往往过于消极和被动,不敢也不想与人交流,久而久之,他们会感到世界不公,容易造成心理失衡,甚至厌世。心理预警信息描述包括家庭经济情况以及行为表现,如由于经济压力较大出现自卑心理,表现在过分担心同学会看不起自己,不愿参加集体活动等。应对方式一方面学校要给予经济上的帮助和照顾,通过绿色通道和助学贷款来缓解其经济压力;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参与到心理团体辅导活动,通过群体活动逐渐克服自卑心理,提升自信心。(2)学业类别。大学的学习方式以及管理方式相对比较宽松,学生出现学业困难的原因或是由于基础薄弱,跟不上大学学习进度;或是由于过于放纵,放松学习,无论什么原因最终都会影响其正常毕业,从而产生巨大的心理障碍。心理预警信息描述包括导致学业困难的原因与表现,如由于基础弱跟不上进度,导致厌学旷课,并有焦虑情绪。应对方式一是可以通过课上教师的鼓励,激发学生的动力;二是可以通过课下同学间的帮扶,陪伴式辅导其学习;三是督促其参与心理辅导,缓解心理压力。(3)就业类别。近年来,就业压力越来越严峻。很多大学生由于自身的技能与用人单位的要求不符而被拒之门外,这会给满怀踌躇满志的大学生们带来挫败感、屈辱感。同时,在求职过程中由于区域以及学校的差异,容易导致用人单位的歧视,这更加剧了学生们负面心理的产生,有些学生甚至对于工作产生逃避心理。心理预警信息描述包括就业压力表现,如由于多次被拒绝,导致不敢参加招聘会,心理焦躁。应对方式一是提供就业技巧培训,提高学生竞聘力;二是帮助学生挖掘其自身技能,提高竞聘信心;三是鼓励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克服负面情绪。

4.回访跟踪。对于出现心理应激的学生,采取相应对策后还要进行跟踪回访,及时进行反馈。一个成功的咨询干预应该是咨询结束后,患者能够独立面对和处理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并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不会复发。回访和跟踪的结果,应该及时载入学生的心理档案资料。

三、心理预警视阈下高校心理档案管理的建议

1.完善高校心理档案的保障体系。(1)人员保障。学校要聘请专业的研究人员,一方面可以确保心理档案的管理规范,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指导应激学生的心理压力缓解对策,从而发挥心理档案的预警服务功能。(2)物资保障。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需要资金支持,满足心理档案馆的建立以及纸质档案、电子档案的维护,因此学校要筹措资金加大力度投入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

2.重视高校心理档案的时效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是动态变化的,因此档案需要及时补充和更新,只有这样才能动态地把握学生的心理成长过程,确保学生心理健康成长。(1)原有档案记载人员心理变化的补充和更新。为了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应该对已入档的同学的信息进行及时更新和记录。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应该定期地对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专业测试,针对测试结果的不同制定不同强度的恢复方案。(2)新入档人员心理变化的更新。每年新生入学以后,对所有新生要进行普查和走访,对于已出现问题的重点群体要及时入档。对于其他年级的老生,如果发现问题应该及时纳入档案。对于重点人群经过评估和测试后,如果各方面已经有所好转,可以降低关注等级,延长关注频率。

3.加强高校心理档案的整理与归档。随着学生的毕业,心理档案也应及时归纳与整理,对于存在心理应激较为严重的学生,应保留一至两年,其他学生的档案应予以及时封存。对于心理应激尚未有效缓解的学生,应将其心理档案装入毕业档案转入其单位或者新的学校。同时,我们应该倡议企业里面也应该设立这种部门或者机构,确保恢复过程的延续性。另外,我们全社会应该营造这样一种氛围,避免对于这些毕业生的歧视,保证他们能顺利地走出困境,实现人生价值。

心理咨询档案的管理 篇5

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立的必要性和管理

自从云南大学马加爵杀害四名同学后,又有广东大学蓝庆庞、北京大学安然、浙江大学周一超、郭力维强奸女生。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灵魂工程师,在传授学生以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有效地给予心灵上的抚慰,帮助他们心情愉快地度过校园生活,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而有效地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建立和利用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

一、建立心理档案的必要性

1.有效地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从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入手,通过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和了解全校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特点及现状,为学校确立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制订工作计划、选择合理的途径和方法提供依据,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针对性、有效性和前瞻性。同时可以动态地监测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对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可以早发现、早干预,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从而做到防患于未然,尽可能避免马加爵那样的悲剧发生。学生家长也可以通过查看孩子的心理档案,更好地了解其孩子的心理特点,及时发现其存在的心理困扰,与教师或辅导员一起制定辅导的计划,发挥学校和家庭的双重力量,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这样有利于学校、社会、家庭相互配合形成合力。

2.学生了解自我、把握自我、完善自我、挖掘自我潜能的需要。心理档案的建立为学生自我教育创造了条件、找到了依据。学生通过心理档案了解了自己的心理状态,了解了自己的兴趣、能力和所处环境,知道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不断地分析自我、评价自我,从而了解自我、调节自我,使自我意识的水平逐步提高,进而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完善自我个性,预防心理疾病,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3.因材施教、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质量及科学研究的需要。现代教育提倡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能直接为教师提供学生目前的心理状况,了解每个学生的能力差异、个性特征、学习心理等,提出适合该学生心理特点的教育方法,减少以偏概全、盲目武断,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进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还有助于教师加强学生心理的研究。通过学生心理档案,可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心理特征及心理健康状况,还能总结出学生群体在心理健康中存在的问题,如人际关系障碍、对新环境适应不良、缺乏自信等,以及他们在人格特征、气质类型、智力等级等方面的分布特点,为学校心理健康科学研究提供了大量客观的第一手材料,有利3.因材施教、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质量及科学研究的需要。现代教育提倡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能直接为教师提供学生目前的心理状况,了解每个学生的能力差异、个性特征、学习心理等,提出适合该学生心理特点的教育方法,减少以偏概全、盲目武断,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进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还有助于教师加强学生心理的研究。通过学生心理档案,可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心理特征及心理健康状况,还能总结出学生群体在心理健康中存在的问题,如人际关系障碍、对新环境适应不良、缺乏自信等,以及他们在人格特征、气质类型、智力等级等方面的分布特点,为学校心理健康科学研究提供了大量客观的第一手材料,有利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4.教育改革和贯彻落实国家政策的需要。新时期下的教育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我们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创造性地开展教育工作。目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甚至有的学生走上了自杀、犯罪的道路。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受到高度重视,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文件,要求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用心理档案记录下每一个心理变化,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策略。

二、学生心理档案的管理

1.确定心理健康档案的建档内容。学生心理档案的内容,应尽可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而为学校教育提供可靠准确的信息。一般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学生基本情况,包括学生个人简介、身体状况、家庭生活情况、学校学生生活情况及对其有重大影响的事件等,这些能够帮助我们深入分析学生心理,正确查找学生问题根源;二是反映学生心理状况和心理特点的资料信息,包括性格类型及特征、智力水平、有无心理障碍、学习态度、职业爱好、心理咨询与辅导记录等,这些是我们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辅导的重要依据。

2.学生心理档案的收集方法。

(1)个人总结。

通过每学期的总结,启发学生进一步剖析自我,找出自己的优点、缺点,说出自己的兴趣、爱好、想法,并鼓励学生平时写心理日记,内心想什么就写什么,记录心理变化历程,从中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引导学生衡量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2)调查分析。通过让学生回答、填写心理健康调查表,做心理测试题和让学生对一些问题发表真实看法,从中分析学生的内心世界,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

(3)日常行为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在学习生活中会真实地表现出来。细心观察学生的日常生活,多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记录好每一个细节情况,抓住学生的情绪变化,捕捉学生的敏感信息,了解过去的心灵创伤等。还可以设置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场景中暴露自己的内心世界。

(4)作品分析。借助学校的各种评定和记录以及学生的作品来获取信息,如学生的学习心得、日记、周记、作文、自传、绘画、各种作业、试卷、手工艺制作等分析。

(5)心理测验。心理测验法是建立心理档案最主要和最为常用的方法,其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测评工具进行测试。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学生进行测验,收集其学习能力、人际关系、自我认识、人性特征等信息。

3.整理建档。档案经过收集之后,重点在于整理。需要根据内容和来源渠道,进行科学、分门别类的整理,以班级为单位,按学号顺序为标准,将不同阶段收集的材料分类存档。对于其整理,不仅仅是把收集的数据集中起来,更重要的是使这些数据产生1+1>2的效果,因此要及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整合,应该考虑到对这些数据进行什么样的“加工”,才能使利用者利用起来更直观、更方便。比如在整理学生心理测试量表的过程中,可以从纵横两方面来考虑:一方面,保证一定时期一个学生各类量表的连续性;另一方面,应该力争使其能够体现在同类量表中不同学生的比较,只有这样,才能更利于利用者全方位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归档时,档案工作人员需要复查,详细检查全部档案,确保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齐全、完整。

4.保管。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必须由档案员专人保管,要恪守档案的保密性原则。学生心理档案的内容有的是学生的隐私,有的带有暗示效应,有的涉及到人际关系,也有学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记录等,应妥善保管,不得随意向他人公布有些内容,规避学生个人隐私的泄漏。日常保管包括资料清洁整齐、排列有序、查找方便,也要注意资料安全措施的落实,避免资料的丢失和损毁,维护全部档案的完整性。

5.利用。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心理发展和人格健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效果,为此必须正确利用好学生心理档案。

(1)根据学生心理档案反映出来的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分班、分组,选拔学生干部,制定教学计划和开展心理教育活动。依据档案,可以研究每个年级的学生在能力、人格、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总体状况和特点,按照能力水平、人格特点等因素来进行分班编组。也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拔学生干部的培养锻炼。同时可结合各年级或各班的实际情况和智力特点来制定年级教学计划或班级教学进度,做到有的放矢。对于学生存在的一些共性的心理问题,可以按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辅导,开展心理教育活动。

(2)依据学生心理档案,准确识别和确定心理危机预警对象。学校应该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档案的鉴别与筛选功能,把存在严重心理疾病、遭遇重大创伤事件以及有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等各类潜在或现实的心理危机干预对象正确识别出来,根据相关的心理预警指标对其心理危机的轻重程度及可能后果进行科学评估和判断,并在此基础上对他们采取相应的咨询、辅导、追踪、监控、干预措施,以对心理危机做出准确预测、有效防范和正确处理。

(3)根据学生心理档案反映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教育建议和培养策略,指导学生解决各种成长性与发展性的心理问题。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与完善为学校开展个性化、因教施教的心理健康教育创造了条件,学生心理档案记录着学生的智力、人格、心理健康、学习心理及职业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的描述和分析,借助学生心理档案,可针对学生不同的心理发展问题提出具体的教育建议和培养策略,提供个性化的教育与咨询服务,从而更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各种成长性和发展性的问题。在个性化辅导中,可以针对学生某一方面的问题或多方面或全方位地开展辅导,这要视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

心理咨询档案的管理 篇6

关键词:心理档案 管理 心理健康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其办学历史、办学传统、办学定位、学情现状等与省内其他普通院校相比,既有部分共同之处,也有许多自己的特色,所以各项学生管理工作也具有特有特点与方法。

1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目的

1.1 可以帮助学校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在学生入学时对学生进行统一的心理测试,通过测试将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重点关注,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征兆的时候,学校通过调阅心理档案就可以找出可能出现的问题,通过心理疏导和团体辅导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1.2 可以填补学校对学生心理成长管理的空白。以前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很少对学生进行心理档案的管理,但是高校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对事物的认知以及人际关系的交往等方面都会存在很大的差异,只有重视心理档案的管理,关注学生心理成长,出现问题及时和家长沟通,才能让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之间感受到关爱,在心理出现问题时得到正确的引导,在学生心理成长的管理方面也填补了一项空白。

1.3 可以系统跟踪和分析学生的心理动态。通过心理测试以及心理档案的建立和完善,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了解学生心理动态的变化,在适当的时机给予适当的沟通和关爱,既能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同时根据学生工作中遇到的心理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整改和提高教育教学方法,建立适应学生心理成长的教学管理方法。系统的跟踪和分析学生的心理动态,和学生一起成长。

1.4 可以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心理状态。从学生个人而言,通过心理测试以及心理档案的建立,学生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在出现心理问题时,可以通过找老师朋友谈心或者找心理咨询老师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等方式进行心理调整和矫治,同时通过心理测试也可以使学生了解自身在心理方面存在的潜能,适当的加以鼓励和开发,避免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生,正确的引导可以使学生阳光健康的生活和学习,既取得好的成绩,又能塑造健康的心理状态。

2 心理档案的内容设置

2.1 学生心理档案的基本信息资料。在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中,首先需要整理和完善的是学生的基本信息资料,包括姓名、性别、专业、班级、民族、特长特点等;身体是否健全健康、以前是否有心理方面的问题等,以及学生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工作和经济收入等基本情况;还有学生在学校的成绩、奖惩、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基本情况等。

2.2 学生的人格特征以及认知能力。在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中,除需要包含学生的基本信息资料外,学生的人格特征以及认知能力的高低也要记录在心理档案中,这些内容与学生在校期间的心理状况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主要包括学生的个性和气质等特点,智力和语言能力以及数理推理方面的能力等。

2.3 心理健康状况。学生入学时对学生进行统一的心理测试,以便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以及心理障碍程度等都要存入心理档案中,以便以后查阅。

3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应遵循的原则

3.1 适度保密原则。学生的心理有很多内容会触及学生的隐私,因此在学生档案的建立和管理过程中对有些内容应予以保密,特别是那些涉及妨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内容不许公开,在学生档案的使用过程中,无关人员不得随意查阅。

3.2 实事求是原则。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是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心理情况,正确引导学生在校期间健康快乐地成长,因此,建立的心理档案必须能够如实地反映学生目前的心理状况,在心理档案的构建过程中必须建立合理的心理测评系统以及严格的操作规范,还有专业教师对测评结果给予的实事求是的科学的中肯的评价。

3.3 发展性原则。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是和学生的学习档案同步管理的,所以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心理档案,在学生学习期间遇到的心理问题以及解决办法应在心理档案中及时补充和完善。

4 心理档案的应用

学生心理档案在应用过程中要有专人按照制定好的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和保存。相关的管理人员要经过系统培训并按照规定获得相应资格,任何调档都需经过规范的程序。在尊重上述要求的前提下,最大化的发挥心理档案的作用,通过将心理档案应用到日常管理中来,我们能够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适时改进教学方式以便正确引导学生成长,在遇到心理问题时,通过心理疏导和团体辅导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确保学生在校期间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海红.学生心理档案的建构及管理机制研究[J].兰台世界, 2008(05).

[2]黄光强,王琳.拓展训练改善从事电子商务人才的心理健康状况[J].电子商务,2009(08).

[3]魏美莲.阅读疗法与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6(03).

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学生心理档案管理模式研究。

作者简介:

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与管理使用 篇7

一、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的意义

1. 有助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信息量的增多,学生承受的各种压力在加大,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也在增多,这些都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通过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能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心理特征及心理健康状况,还能总结出大学生群体在心理中存在的问题,为高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大量客观的第一手资料,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措施,有效地帮助学生,以保证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 有助于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现代教育提倡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可以使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能力差异、个性特点、心理需求、学习心理等,为教师科学地管理和教育提供直接的依据,从而使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能有的放矢,减少盲目性,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改善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处于个性心理趋于成熟阶段的大学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但却远未成熟。由于自我认识能力的局限,个人通常很难全面、正确地认识与评价自我。通过建立心理档案的过程,可以让大学生利用一些科学的方法,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客观地认识、评价和把握自己。由于大学生心理档案记录了不同时期学生各项心理测试数据及其评价,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历史记录,为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动态的监测手段,它是每一个大学生心理成长的轨迹,大学生可以通过心理档案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在发现自己有心理问题时,就可以积极寻求心理援助和心理咨询,进而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完善自我个性,预防心理疾病。

二、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基本内容

大学生心理档案一般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资料;二是反映学生心理状况和心理特点的资料。具体内容如下:

1. 学生基本情况

主要收集一些背景资料,以帮助教师深入分析学生心理,正确诊断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个人简介、身体状况、家庭生活状况、家族是否有精神方面疾病史,学习生活情况、对学生个人生活有影响的重大社会生活事件等。

2. 个性心理特征情况

指学生的人格、气质类型、需要动机、意志品质、性格特征、情绪情感、态度等,具体施测工具主要利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艾森克人格测验》(EPQ)等。

3. 心理健康状况

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测定,有无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程度如何。可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来测量。

4. 学习心理分析

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动机、意志力、考试心理、学习困难的诊断,学习认知因素分析、学习动力状况分析、学习社会因素分析,怎样优化学生的学习心理等。

5. 职业能力倾向类型分析

主要是指学生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的诊断,分析其适合从事哪一类工作,从而为学生做升学就业指导。一方面可根据量表测得的结果来提出建议,如《职业能力自评量表》《霍兰德职业适应性测验》;另一方面,则可根据其能力、兴趣、气质特点等来指导职业选择。

6. 心理咨询记录

对前来心理咨询的学生,应记录每次咨询的日期、主诉内容、观察印象、交谈情况、心理问题的性质、咨询措施及效果评价、反馈信息等。

以上是学生心理档案的一般内容,在建立心理档案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除学生基本情况外,其余的都需要不断更新,一般一年更新一次。

三、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要注意的问题

1. 培训施测人员

主持测试者最好是身份“中立”的专业人员,而不是学校的管理者,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实话实说”。施测人员事先应经过严格培训,必须具有实际操作心理测验的专业技能和经验,接受严格、系统的心理测验专业训练,熟悉有关测验的内容、适用范围、测验程序、指导语和记分方法等。

2. 选择合适量表

量表的选择首先必须符合测验的目的。由于每一个测验都有其特殊的用途和使用范围,所以施测者要根据不同的目的选用不同的测验,而不能只是根据量表的名称盲目选择测验;同时还要考虑该量表是否经过了标准化,它的信度、效度如何,常模样本是否符合你的测试对象,常模资料是否太久而失效等等。

3. 消除心理顾虑

心理测验至少应在新生开学三个星期后进行,这是由于学生初到陌生环境,易产生胆怯心理,新生刚入学时都会有自我防范意识,测评很容易失真,主要表现为在测评中不敢说实话。大多数学生对心理普查的目的没有正确的认识,对真实表达顾虑重重。因此,在正式施测前要对被试者进行10分钟的心理测量的意义等的讲解。还要告诉学生测试结果不影响学生的评优、入党等,也不会记入学籍档案,尽量消除学生的顾虑,从而认真、客观地回答问题。

4. 科学解释结果

一个人在任何一个测验上的分数,都是他的遗传特征、测验前的学习与经验以及测验情境的函数,这些因素都会对测验成绩有所影响,使测验产生误差,从而影响测验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对测验结果的解释与使用就要慎重。不能用绝对化的态度来对待,要以整体而不是孤立的观点来解释结果,以发展的眼光来对待测验结果。心理测验结果只是提供了了解大学生心理状态的一个参考依据,而不是唯一依据,还必须结合其他方式收集的材料综合考虑。

四、大学生心理档案的管理和使用

加强大学生心理档案的管理,提高管理的科学水平,有助于充分发挥心理档案的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心理档案的教育与辅导作用。

1. 明确管理机构

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必须明确管理机构和专人负责,通常应由学校的心理教育机构负责建立和管理。心理健康档案的管理,与一般的档案管理有所不同,它要求管理人员既要懂得档案知识,又要懂得学生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缺乏相应的管理机构和专业人员,即使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也很容易流于形式,失去应用价值。

2. 健全管理制度

健全的管理制度是做好心理档案工作的前提,为了做到严格规范、管理有序,负责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机构必须制定心理档案的管理制度。

第一,岗位工作制度。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人员要忠于职守、熟悉业务、掌握政策、坚持原则、严格把关、保守秘密、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地做好学生心理档案材料的管理工作,对心理档案管理的分工、收集、整理、供阅、保管等都要有明确的规定,并落实责任措施。

第二,保密制度。大学生心理档案不同于学籍档案等,其档案资料中涉及学生隐私的内容必须保密,除经本人同意和特殊情况外,他人不得随意翻阅,否则会对学生特别是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产生严重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建立健全保密机制,强化档案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的保密意识和职业道德,只要是学生不愿意公开的、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和违反心理咨询工作原则的心理档案内容必须严格保密。当然,保密的心理档案内容也要有层次性,对有些心理档案的内容就没有必要作严格的保密,如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学习方法等。

同时也需规定保密例外,即当学生的现状危及其个人身心健康、生命安全或他人人身、财产安全,可能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时,其个人心理档案资料允许向有关个人和组织提供。

第三,查阅制度。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资料不得随意外借或查阅,只有出于科学研究和帮助学生的需要时,才可以将档案让有关人员了解,但必须履行一定的查阅手续,并严格遵守阅档规定,严禁涂改、圈阅、批注、抽取、撤换档案材料,未经专业人员和相关学生的同意,不得擅自拍摄、复制档案内容。学生对自己的心理档案有知情权,学生要求查看自己的档案时,管理人员要满足其要求,并对档案内容给予科学的解释,帮助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测试结果。

第四,重点预防和监测制度。以保证有心理问题学生的状况被随时得到关注和监控,对特殊个体实行重点预防和监测。

3. 定期更新内容

心理档案是一个动态档案,也是一个发展的档案,只有不断发展,才能不断丰富其功能。应不断优化心理档案的更新机制,大学生心理档案不是一次性的心理调查结果的历史记录,学生的心理状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历史记录往往不能反应学生现时的心理实际。为此,要对建立的心理档案进行动态管理、持续跟踪,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认真做好档案内容与形式的更新,应每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补充或完善,平时要根据对有心理问题学生辅导情况的追踪,及时了解其心理状况,及时更新档案中的资料。

4. 加强研究应用

大学生心理档案的价值,其核心在于为学生教育管理和健康发展提供服务,不能束之高阁,只有在正确、有效的使用中才能体现其价值,所以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关键是如何加大对这些档案资源的利用力度。因此,专业人员应对学生心理档案的内容进行分析,找出共性和个性问题,研究明确教育对策,并在学生心理档案的相应栏目中记载教育辅导建议,以提高心理档案的育人功能。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可以根据全院学生的宏观心理状况进行科学的学生管理决策,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管理效率;在教学上,可以根据班级的学生性格特征、兴趣分布等心理状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可以根据全院学生的人格特征、身心状况等选择合适的心理健康教育手段和内容,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率。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设与管理 篇8

关键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建设管理

前言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 行业市场中的竞争环境开始变得愈发激烈, 尤其是在各大高校均在采用扩招政策的背景下,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就表现的更为突出。高校学生面临着马上就要步入社会, 心理健康对于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未来的就业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值得我们重视的是,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与管理工作仅停留于矫治阶段, 还并为认识到预防工作的重要性。因此, 针对高校现有的心理健康档案管理制度进行进一步的创新与管理是即为重要的一项举措。

1. 高校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的意义

( 1) 为心理健康课程的开展提供保证。在高校中所设立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其主要的授课内容即为向大学生介绍一些有效的心理健康知识以及如何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 此门课程需要有专业的心理学理论来作为支撑, 主要目的是让大学生能够运用专业知识来展开自我调适, 进而有效的减少因心理健康而引发的错误行为。

( 2) 帮助指导教师开展日常工作。通常情况下, 高校中的心理健康指导教师的职位都要由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来进行担任, 他们的主要工作不仅要负责对大学生们开展心理健康辅导, 同时还要承担大学生们日常的咨询任务。

( 3) 为高校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提供依据。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几乎是所有高校都极为重视的一项任务, 它不仅能够关键时刻挽救一条鲜活的生命, 同时还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大学生的幸福指数。目前高校所开展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主要从如下的两个方面来进行: 首先, 校内的心理咨询部门要重点针对突发性事件来及时干预; 其次, 校内的心理健康指导教师要针对在参与心理健康普查的大学生中挑选高危个体来进行主动干预。由此就不难看出, 心理档案的建设工作为高校学生的希努力危机干预提供的重要的依据。

2.高校学生心理档案建设与管理的改进措施

(1)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①进一步增加师资力量。强大的师资力量是提高心理健康管理水平的基本条件, 尤其是在国际中的发达国家, 绝大多数高等院校中的心理健康指导人员都占据了较高的比例。通过统计可知, 日本国立大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者同学生人数的比例为1: 5000 - 1:10000, 私立大学的人数比例为1: 3000 - 1: 5000。

而国内的高校通常情况下只会配备1 - 2 名左右的心理健康指导教师, 如果计算下来同学生的人数比例为1: 15000 左右。笔者建议, 高校中从事思政课程教学的辅导人员也可以成为心理健康管理队伍的后备人员, 由教育部所颁布的 《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可知, 我国教育部门针对专职辅导员的比例要求为1: 200, 由于这些高校中的辅导人员经常性的同学生所接触, 所以会更加容易同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友谊关系, 同样也更加有利于高校学生心理档案信息的收集。

②进一步强化专业培训。在高校中从事心理健康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不仅需要掌握心理学、管理学、统计学以及档案学的专业知识, 同时还应当具备心理健康指导、档案信息归档以及心理服务的相关技巧。

( 2) 构建科学化的心理健康档案管理体系

①选择科学化的测评工具。在今后的档案建设工作中, 高校应当在保持现有心理测评程度的基础之上, 同时加入大学生人格问卷 ( UPI) 、心理健康自评量表 ( SCL - 90) 以及16PF人格问卷等等, 从根本上完善高校学生心理健康资料的完整性。除此之外, 国家的教育部门还应当加大对心理专家以及心理健康测评工具的培养和研究力度, 争取能够早日达成统一高校心理测评工作的最终目的。

②规范心理健康档案内容。通常情况下,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中的内容包括了学生的生活背景、家庭状态、自然情况、成功经验以及测评数据等等。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心理健康档案的科学性, 笔者建议在此基础之上还应当增加大学生的个人爱好、自我评价、生活困难、情感苦恼以及家庭事件等等, 同时还要注意经常性的在大学生中展开普查工作, 确保档案内容的真实性与时效性。

③理顺心理健康管理体制。如何才能够有效提高高校学生心理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是所有校领导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都需要去认真对待的一项课题。笔者认为, 校方应当尽快针对现有的管理机制进行完善, 同时要将心理健康档案的建设与管理工作交由心理咨询中心来全权负责, 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考虑适当提高心理咨询机构的地位与实际权利。

( 3) 建立信息反馈机制。首先, 校方应当建立一套同学生之间的互动机制, 确保校方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 其次, 高校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者应当经常性的在学生中展开心理普查、重点疏导, 并根据调查结果来开展下一步的评估与追踪工作, 争取能够将大学生在学习与成长过程所出现的心理问题均记录在案, 为后期的心理干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最后, 校方还需要建立学生同心理档案管理中心之间的反馈机制, 让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挖掘心理健康资源信息的队伍中来, 以第一人称的角度来记录学生们的真实心理状态, 帮助学生可以学会自我反馈与调控的技巧, 在心理问题出现时能够在第一时间展开 “自助”。

参考文献

[1]解学香.高校学生心理档案管理中引入零缺陷的理念[J].兰台世界, 2013 (12) :56-57.

[2]曾泽鑫.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系统中的信息反馈机制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1 (6) :9-12.

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 篇9

1 系统需求分析

结合系统用户的需求, 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必须满足安全性、保密性等要求, 注重保障大学生的心理隐私, 因此, 在开发中必须结合用户权限加以管理, 提供安全的登录过程, 此外, 还应对不同用户提供不同的功能操作权限。具体而言, 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 对于大学生用户而言, 应提供登录等功能, 学生可以登录系统并进行心理测评, 根据学院心理咨询中心的有关要求, 完成个人信息填写, 并登录系统就自身心理健康情况加以测评、查询、维护。

(2) 对于心理健康教师用户而言, 应提供所管辖班级、大学生、辅导员等的信息管理、操作、维护功能, 并能够对心理测评量表、问卷调查、咨询记录加以维护、查询、统计分析, 还应提供数据备份、恢复、参数设置、密码维护等多种权限。

2 系统基本架构的开发

系统设计中需要结合系统用户实际需求, 除了需要提供登陆功能, 还需要提供大学生信息管理、心理评测、心理咨询管理等功能。由于系统主要应用于高校, 因而本文采用B/S架构进行设计, 一方面, 便于大学生对自身心理数据进行查询, 另一方面, 提供了与高校信息管理系统的连接接口, 便于系统扩展。此外, 便于数据共享、查询、维护等。

B/S架构在J2EE框架体系中有广泛应用, 其优点在于实现了所需处理业务、逻辑存储的分离, 因而清晰地划分了层次, 实现了处理过程与存储过程的相互独立, 保障了系统的安全性。系统架构主要包括三层:

(1) 数据存储层。负责存储用户相关信息数据, 并满足逻辑层的访问需求;

(2) 逻辑层。满足应用层、存储层间的访问需求, 并将访问结果反馈给应用层用户, 确保所发送服务获得响应;

(3) 应用层。面向的是用户群体, 负责接收用户各种访问请求。三层设计便于用户登录、访问, 并减少了操作时间, 确保了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3 系统功能模块的开发

该系统主要为高校提供大学生心理档案信息的整理、统计、分析功能, 因此, 系统开发必须确保其安全性, 并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功能需求。主要包括大学生登陆进行数据录入、修改、心理测评, 心理健康老师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开展辅导等功能。本文借助于B/S框架, 以Web三层架构为基础, 各用户群体均具有自己对应的账户, 只需连接到网络, 即可利用浏览器登录Web服务器, 实现自身权限、管理、信息录入等有关操作。功能模块主要包括如下:

3.1 系统管理模块

大学生登录界面后开展心理测评, 主要涉及到心理健康、人格特质、智力等三种测试, 所得结果以心理档案的形式存入数据库中, 数据库通过对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获取相应的测评报告, 由系统结合所得结果, 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自动筛选。这样, 心理健康教师可以借助于系统掌握所筛选大学生的信息及心理问题, 并结合不同大学生的情况制定不同的心理辅导策略, 并与大学生取得联系, 预约时间开展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工作, 还可以通过网络留言、咨询、在线视频等方式, 对大学生进行辅导, 帮助其尽快脱离困境。同时, 教师将学生心理辅导信息存储在其心理档案中, 便于后期跟进、信息查询等。

3.2 学生信息模块

主要涉及到大学生心理档案信息的录入、组织、分类、整理、筛选、导出等功能。在获取大学生心理状态前, 应先对其生活、学习环境进行了解, 以便开展有效的辅导工作。该模块提供了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健康、家庭等相关信息, 主要包括姓名、学院班级、家庭成员、身体健康情况、疾病史等。结合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学生, 开展心理辅导的有关信息也将被保留该模块中, 以便分析和查询。

3.3 心理评价模块

该模块主要涉及到大学生心理评测信息的查询、实施、维护等。其中, 心理测评信息查询负责为大学生提供查询自身心理信息结果, 而心理评测维护提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测评、人格特质测评、智力测评等, 并提供大学生心理信息的修改等功能。心理评测实施模块是针对三种测评方法提供90项症状自评表, 并对测评的题目及结果进行保存, 如测试表的编号、问题、得分等。从大学生信息核实, 到信息录入和结果产生, 都由该模块负责。

3.4 心理咨询模块

该模块提供一对一、在线留言、音频、视频等咨询方式。其中, 一对一咨询是在大学生完成测评后, 由教师负责预约具体的时间、地点, 开展一对一咨询。该模块与心理评价模块相联, 测评结果、咨询结果均会自动存储于数据库中, 实现了学生个人心理档案的逐步完善。而留言咨询是在测评后通过网站给教师留言资讯, 该方法方便、省时、成本低。音频咨询提供了语音聊天功能, 学生可任意选择某种语聊方式, 同心理咨询教师开展深入交流, 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视频咨询和一对一咨询类似, 但更节省空间、成本低。

通过采用白盒、黑盒测试等方法, 对心理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性能进行测试, 最终测试结果满意, 基本满足系统设计的要求。通过对各功能模块进行测试和对比, 对于测试结果与预期效果不相符的立即加以修正, 确保了系统整体运行效果。

参考文献

[1]聂振伟.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与管理[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 2014, 131-134.

心理咨询档案的管理 篇10

关键词:建构机制,管理机制,高校学生,心理档案

高校学生心理档案, 是心理教育机构根据学生身心发展阶段的特点, 运用心理测评手段, 从个人简介、家庭背景、学习表现、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心理健康状况、学习动机和态度等方面, 对学生进行描述和评价, 对测量结果进行记录、整理和分析, 并分类保存。心理健康档案记载的是学生心理的成长历程, 它包含基本信息、各种心理测评的结果和心理咨询记录。高校学生心理档案对于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自我发展具有多重服务功能。与其他类别的高校档案的成熟管理机制相比, 高校学生心理档案建设起步较晚, 建构机制和管理机制存在明显的不足。与之相对的是高校学生受到各方面因素影响, 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的学生因心理问题而无法正常学习和生活。因此, 克服学生心理档案管理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 成为适应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新趋势, 也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率的必然要求。

一、高校学生心理档案的建构意义

1. 高校学生心理档案建设为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良好的物质材料。

高校学生心理档案主要记录学生的心理健康测试结果, 测试结果反映了当前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高校学生心理辅导过程中, 学生心理档案为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材料, 心理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对心理档案的查询, 了解学生信心问题, 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辅导措施, 改善学生心理健康困境, 提升心理辅导绩效。

2. 高校学生心理档案建设有利于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变被动心理辅导教育为主动辅导教育。

当前, 我国绝大多数高校的心理辅导教育采用的是讲座和心理咨询的形式, 这种方法的劣势是, 心理辅导是全面的、综合的, 没有具体的针对性, 在加强个别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确实了针对性教育特征。特别是当前我国高校学生受到某些传统观念的影响, 不愿意或者不敢主动去找心理辅导专家接受咨询, 这就增强了教育的难度。通过高校学生心理档案的构建, 根据记录, 心理辅导专家主动找心理健康有问题的学生进行辅导教育, 极大地提供了教育的主动性, 增强辅导的主动性。

3. 高校学生心理档案的构建有利于预防学生心理健康隐患, 防隐患于未然。

建立高校学生心理档案, 定期对学生心理进行测评, 通过测评结果, 及早发现学生心理可能性的问题, 将心理辅导教师的工作由治理转移到预防上来, 从预防的视角, 杜绝学生心理问题的恶化, 引导学生隐患心理实现向积极健康方向的转化。

4. 高校学生心理档案建设有利于增强对学生心理变化的动态监测, 为心理教育绩效评估提供有效的衡量标准。

学生心理健康变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定期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监测, 形成一个动态过程中, 符合学生心理变化特点, 满足心理教育的需要, 为全过程监测学生心理健康变化提供依据。同时在这个动态监测过程中, 对学生动态心理监测结果进行对比, 寻找心理所在点, 并通过对心理辅导结果的考察, 探索有效的心理辅导方法, 修正心理教育方案, 更为考核心理教育绩效提供衡量标准。

二、建立健全高校学生心理档案建构机制

1. 建立健全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机构。

高校学生档案的建构, 首先必须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高校学生心理档案管理机构是高校组织机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门, 与其他组织机构相互对比。我国高校学生心理档案管理机构应该由高校学生心理教育机构积极成立。明确机构职能和权责, 树立独立的管理体制。同时为保证心理档案管理机构部门的正常运行, 必须由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运作, 采用和引进专业心理辅导员工, 完善高校学生心理档案构建工作, 提升部门管理绩效, 发挥部门价值。

2. 制定和完善心理档案管理规章制度。

心理档案管理规章制度是保障部门有效运行的制度基础, 只有建立完善的组织制度, 才能促进高校学生心理档案管理工作顺利进行。高校学生心理档案具有其特殊性, 与其他档案材料相比, 其保密性原则更加浓重, 没有个人允许以及其他特殊情况, 任何个人和单位均不能进行查阅, 这样才能有效保障学生的基本权利。严格心理档案管理规章制度, 实现心理档案管理部门严格有序运作, 就必须要求在完善的条例规定下, 对心理档案管理中查阅、收集、保管等进行严格分工, 落实相关部门的责任。

3. 加强对现代科技手段的积极引用。

一方面在高校学生心理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分类中, 其工作体系十分复杂, 工作量庞大, 如果仅仅拘泥于传统手工管理, 必将降低工作绩效。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引入, 我国高校学生心理档案管理体系得到了优化和升级, 心理档案数字化储存发展成为未来心理档案管理的趋势, 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构建机制, 要求积极引用现代管理手段, 提升心理档案管理绩效;另一方面, 科技的发展, 涌现出了许多新型的学生心理健康测评技术, 借鉴现代管理手段, 利用多种心理测评软件, 通过对学生心理健康因素的统计分析, 极大方便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考核。

4. 建立和完善高校学生心理档案内容体系。

高校学生心理档案建构的主要目的是, 通过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检测, 及早发现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隐患, 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心理辅导服务, 增强学校教育的有效性, 为现代化建设培育心理健康、知识素养丰富的合格人才, 因此这就要求高校学生心理档案内容体系是全面的、健全的和完善的。一般来说高校学生心理档案内容包含以下几点:第一, 学生基本资料, 主要有学生姓名、年龄、性别、年级、专业、联系方式、身体健康状况, 以及以往病史状况等。第二, 学生家庭信息状况, 主要有学生家庭成员结构、家庭成员工作信息、成员基本资料、家庭教育方式、家庭经济收入水平等。第三, 学生心理检测结果。每次的学生心理检测结果, 为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数据材料。检测主要有人格检测、学生基本能力检测、学生情绪的评定、学生职业能力检测、学生职业咨询检测、学生心理咨询记录, 以及其他相关资料。

三、建立健全高校学生心理档案管理机制

1. 加强对高校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的认识。

端正认识是加强高校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更是高校学生心理档案管理机构发挥其功能的前提。这就要求端正学校、学生、心理教育工作者对高校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的认识。首先, 从学校方面, 增强学校领导对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的重视, 建立完善的心理档案管理机构, 积极支持学生心理档案管理工作。学校要不断积极鼓励教育工作者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为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发展提供机遇, 提供数据资料, 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研发实验室的构建。其次, 加强心理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心理档案的重视, 通过对学生心理档案研究数据的分析, 发现档案学生心理的主要问题, 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为增强学校心理教育提供支持。最后, 学生也要重视心理档案工作, 及时发现自我心理问题。

2. 提高高校心理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

加强高校学生心理档案管理, 必须建立一支专业化的管理团队。不断增强职业管理素养, 丰富职业管理能力, 提高工作绩效, 实现我国高校心理档案管理的有序性和合理性;培育心理档案管理员工的个人素养, 遵守职业道德, 为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保密, 增强学生的信任力;不断完善个人心理档案知识, 用扎实的管理水平和知识素养, 为提升工作绩效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加强对现代心理管理技术的运用, 创新心理档案管理办法, 提升工作绩效。

3. 建立和完善高校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监督机制。

心理档案管理监督机制的健全, 不仅有利于促进档案管理团队成员的成长和发展, 更有利于完善高校学生心理档案管理工作。建立对高校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的监督, 要求由省教育部门成立专家队伍, 定期进行统一指导和培训。督导内容包含监督高校学生心理档案管理部门是否健全, 学生心理档案管理工作团队是否专业化, 心理档案管理专项经费是否到位、心理档案内容体系是否合理、档案数据信息是否得到了有效利用、保密性原则是否受到破坏等等, 通过心理档案管理监督结果的反馈, 有利于加强对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指导, 增强对管理工作的培训, 提升心理档案管理水平。

高校学生心理档案是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考核和记录, 心理档案为我国心理教育的强化提供基本的数据信息, 对培育心理健康的现代化建设人才极为重要。加强我国高校学生心理档案管理, 一方面, 要求构建我国高校学生心理档案的构建机制:建立健全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机构、制定和完善心理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对现代科技手段的积极引用、建立和完善高校学生心理档案内容体系;另一方面, 建立健全高校学生心理档案管理机制, 加强对高校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的认识, 提高高校心理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 建立和完善高校学生心理档案。

参考文献

[1]焦阳.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机制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2.

[2]高青倩.高校应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J].文教资料, 2010 (7) .

[3]彭移风.当前高校建立心理档案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兰台世界, 2012 (18) .

[4]史劲亭, 吴燕, 黄俊仕, 陈丽霞.关于高校学生心理档案管理及应用的思考[J].职业圈, 2011 (21) .

[5]李海红.学生心理档案的建构及管理机制研究[J].兰台世界, 2012 (5) .

[6]周宗相, 周宗相.浅析高校学生心理档案管理[J].科技信息, 2010.

[7]刘慧, 黄三生.试论学校心理档案建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西教育科研, 2012 (6) .

上一篇:新课程下的班主任工作下一篇:IELTS口语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