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师培训模式

2024-05-24

混合式教师培训模式(精选十篇)

混合式教师培训模式 篇1

曾有人引用狄更斯在《双城记》中“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来描述目前的在线教育状态。随着“互联网+”思维的导向与信息科技的发展,如何整合在线学习与传统学习的优势,形成教师教育课程实施的创新模式,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师教育的成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这已成为“十三五”在职教师教育规划与实施中亟待关注的问题。

一、对在线教师教育发展的分析

2012年以来,基于020 (Online to Offline)模式,大量正规的以及非正规的教育机构主要通过“把线下的内容复制和转移到线上”的单一路径,不断进入在线教师教育。

2013年起,为了改变在线学习“不学而获”的现象,各级政府的教师教育机构尝试完善020模式,在技术层面与时俱进的基础上,既关注课程内容设计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又强调在课程的学习过程设计中体现受训者的主动性和互动性,形成“慕课”平台的雏形。然而,还是有不少教师在培训中“放过场”,不听讲座不观课,根据自己的经验“想当然”地完成撰写感受、同伴交流、小组分享等线下活动,以交作业为目的完成线上作业。

2014~2015年,教师教育形成了“线上到线下再回到线上”或者“线下到线上再回到线下”的02020模式。教师教育的课程设计不仅由这方面的专家、学者、市或区教研室的研训员承担,学校的领导、教研组组长都有责任与义务开发与实施各层级的教师教育课程。同时,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出现了“大干快上”的局面。正如清华大学杨斌教授在《混合式学习》一书的序言中写道:“在线学习过于重视内容传授,轻视学习的系统性和知识的整体性,往往呈现出‘碎片化’的样貌,这是必须克服的不足。”

在线教师教育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巨大影响毋庸置疑,但在线学习中的学率“虚高”也成为提高教师教育成效的制约因素。借鉴美国学者为互联网环境下的教育创新所提出的混合式学习模式,从线上线下学习的关系与作用着眼入手,完善02020模式的应用,优化MOOC资源的使用,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教师教育的发展与创新,以期达成“让Online更具效率,让Offline更具效果”的教师教育愿景。

二、对混合式学习模式的迁移

把原为学校教育所创建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正向迁移到在职教师教育中,旨在通过整合在线学习与传统培训课堂的双重学习体验,让受训者拥有属于自己的个性化学习体验,发挥教师教育的实际作用。

1.什么是教师教育中的混合式学习

教师教育中的混合式学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一是在线学习部分。

学习内容是通过课程规定呈现的教育教学内容,不是自己在网上随意、随兴选择的内容。学习过程有一部分通过在线进行,受训者可以在培训课程所规定的时间内,自主控制在线学习的时间、地点、路径或进度。

二是在受监督的实体场所的学习部分。

受训者的学习活动有一部分是在有培训师指导与监督的实体场所进行的。学习的形式可以是在线学习,可以是线下(面对面)学习,也可以是两者的结合与转换。

三是一种整合式的学习体验。

受训者学习某门课程时,学习路径模块要与整合式的学习体验有关,涉及在线与线下(面对面)不同课程类型的整合。这是指受训者的学习过程应该经历线上与线下两种学习途径,两方面的学习内容组成同一主题的课程内容。评价则是通过完成线上和线下学习模块中的练习、活动或项目后的综合评定。

2.怎样在教师教育中实施混合式学习

迈克尔·霍恩与希瑟·斯特克把混合式学习分成四种模式:转换模式、弹性模式、菜单模式和增强型虚拟模式。结合对教师教育现状的分析以及对混合式学习的认识,把属于延续性创新、在学校教育中受到普遍欢迎的“转换模式”导入教师教育更为可行。本文简要介绍根据该模式下的三种运作途径所进行的教师教育课程内容选择和实施方法。

途径一:就地转换(图1)

这种途径并没有颠覆教师教育的传统模式。参照操作路径,需更多地关注时间分配与线下教师指导和协作活动时的内容安排、活动组织等设计要素。

内容的选择:由于在线与线下学习时间、空间的不同,内容呈现的形式也不同,我们需要思考哪些内容放在线下学习,哪些内容放在在线学习;就在线学习内容还需考虑哪些适合安排在有实体培训场所、与培训师面对面场合的在线学习,哪些适合放在无实体培训场所、不与培训师面对面场合的在线学习。

实施的方法:课程的实施是在一间还是多间教室里进行,这主要取决于课程实施方案的设计。设计实施方案需要考虑采用哪些活动开展培训,如个人在线学习或完成练习、培训师面授、全体讨论、小组合作活动等;需要怎样的培训场地开展相应的活动;怎样对受训者参与活动进行评价等。

案例1:区域项目推进与成果的推广

课程名称:构建任务链式小学英语课程校本化实施体系

课程目标:(1)以《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和英语语言学习范畴的任务型学习为依据,探索国家英语课程校本化实施的途径与方法;(2)以《区域小学英语学科教学指南》、试点校的《学校英语学科教学指导手册》(简称《手册》)为模板,通过混合式学习,明确《手册》的框架结构、具体操作步骤和实施途径,完成所在学校的《手册》的雏形;(3)以“反思+学习+设计+实践”的螺旋上升学习过程再构认知,调整教学行为,并在讨论、实践、交流中逐步形成基于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的校本化实践模式和案例。

课程内容结构:

《学校英语学科教学指导手册》编撰的框架与结构课时:4

课程环境:培训教室,电子白板,个人电脑、耳机,4~6人小组围坐。

途径二:翻转课堂(图3)

这种途径颠覆了传统面对面培训的教师教育模式,需要参照操作路径,更多地关注在线学习内容的选择和线下研讨交流的组织形式等设计要素。

内容的选择:翻转课堂是由受训者根据培训者的要求先进行在线学习。因此,我们需要先考虑受训者在线学习什么内容,完成什么作业。然后是在有实体培训场所且与培训师面对面的场合,受训者学习什么内容。

实施的方法:先在线学习,受训者可以自主选择地点,并在被允许的时间内完成在线学习。然后跟进的是在实体培训场地开展的线下学习,受训者在线下以班级的形式个人或与同伴一起参与学习活动,如讨论问题、模拟训练、研究项目等。以此学习流程,实施方案的设计需要:(1)在线学习部分有哪(几)种形式开展,如内容讲授、课例分析、课堂观察等;(2)需要怎样的培训场地,如场地的大小、桌椅的摆放、设备的支撑等;(3)在线与线下怎样对受训者进行评价等。

案例2:教师培训师培训

课程名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课程目标:(1)了解教师培训的模板与范例,通过设计在职小学英语教师培训课程,更新原有教学理念与课堂实施能力;(2)以个人发展意向为主,以个人反思为基点,通过系列任务驱动下的反思一学习一设计-实践-再反思的循环过程,提升开发与实施教师培训和引领团队发展的能力。

课程内容结构:

第四章第三单元——故事式教学课时4+4

课程环境:培训教室,电子白板,个人电脑、耳机,4~6人小组围坐。

(3)个人转换(图5)

这种途径主要是转变受训者的学习环境,一般是通过一个带教团队的师傅带教几个徒弟,团队中一个师傅会被安排带教一个或几个徒弟;不固定在某一个实体场所进行学习,学习的发生地往往是由师傅根据学习内容所选择的学习场所。参照其核心概念和操作路径,更多关注与传统的“师徒带教”模式不同的设计要素。

内容的选择:在“师徒带教”中,师傅主要充当着设计师、导师、项目负责人或项目顾问的角色,学习活动的发生是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进行的。师傅在为徒弟选取学习内容时需要考虑哪些内容适合安排在线下学习;哪些内容安排在在线学习。这两部分的学习内容应该有一个主题,是一个整体,要有系统性与连续性。

实施的方法:由师傅根据学习内容为徒弟的学习设计线上线下学习的先后流程。师傅需要根据所选的学习主题,考虑选择徒弟线下的学习方式,如问题讨论、课堂观摩、教案撰写、课堂实践等。师傅可以通过推荐或布置学习内容的方式,让徒弟进行在线学习,如书籍、文章、课堂实录、案例分析等。在线学习以知识输入性的学习为主,以线下学习的练习作答为辅。此外,师傅还需要为徒弟的混合式学习设计评价实施计划,即在什么时间段、用什么方式对徒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评价。

案例3:见习期教师基地校的英语教师培训

课程名称:学科教学第一年——小学英语见习教师培训

课程目标:通过见习教师培训基地带教团队,采用混合式学习,通过系列讲座、小组研讨和模拟、一对一的辅导、个人学习和实践“四结合”的学习方式,以基于标准的教学与评价为焦点的学习内容和以任务驱动下问题解决为主导的学习过程,完成教学设计与评价的规范实施等案例制作。

课程内容结构:如图6。

课程环境:实体场所,4~6人小组围坐或面对面坐,个人电脑、耳机,演示板,图片,卡纸等。

混合式教师培训模式 篇2

2013年9月8日,复旦大学联合沪上各高校,在上海高校课程中心和卓越睿新数码科技公司的协助下,共同发起了“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教师教学发展”上海研讨会。来自全市26所高校的骨干教师、教学管理者、教师教学发展专业工作者、教育技术与信息化服务工作者共200余人集聚复旦,共同探讨高校优质教育资源的开放与共享,深入思考大学教学模式的变革和学习方式的重构,研究探索中国式MOOCs的实践、创新和发展,以期切实推动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上海市教委高教处和信息中心的相关负责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陆靖向大会致辞,并阐述了上海高校共享课程的使命与愿景。上海市高校课程中心主任黄钢介绍了该课程平台的运行现状及未来构想。复旦大学副校长、上海市高校课程中心质量保障委员会主任陆昉就“混合式教学:重构大学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作了主题报告。大会还特邀台湾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教师发展组组长叶丙成、华东师大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院长庞卫国分别报告了“技术全程支持下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以及“当前大学生学习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对策”。

复旦大学社科部牵头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共享课程教学团队和同济大学顾牡教授领衔的大学物理类共享课程教学团队分别介绍了各自的课程建设方案并引导与会同行作深入的交流与讨论。

下面是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陈金华老师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教师教学发展上海研讨会”发言稿,题目是:“慕课”新挑战,共建新平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上海共享课程建设方案”。

“慕课”新挑战,共建新平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上海共享课程建设方案”

1、“慕课”新概念

“慕课”——英文缩写 MOOCs: Massive 大规模 Open

开放 Online 在线 Course 课程

2、“慕课”新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 全新教学模式——全新学习模式: 视频课程被切割成15分钟甚至更小的“微课程”,由许多个小问题穿插其中连贯而成,就像游戏里的通关设置,只有答对才能继续听课。愉快心情,快乐学习。

3、“慕课”最显著的特点——“翻转课堂”

(1)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兴趣、不同的学习准备情况、自己的时间需要注册自己需要的课程;(2)完成注册后,在课程的开放周期内,可以观看教学视频、完成并提交作业、在社区讨论、互评作业、参加测试;

(3)如按要求完成以上学习环节,甚至有可能取得证书乃至学分。

(4)教师可以将在线视频作为教学的线上环节,要求学生在课堂外先“听课”,课堂内则侧重深入的分享、探讨和问题解决,真正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5)“慕课”使大学的课程、课堂教学、学生学习进程、学生的学习体验、师生互动过程等被完整地、系统地在线实现。

(6)打破了原先单向的视频授课,转为在线讨论、随堂测验、相互批改、自我管理学习进度等形式多样的双向互动,并且全天候开放。

不同于传统的透过电视广播、互联网、辅导专线、函授等形式的远程教育;

不完全等同于近期兴起的教学视频网络公开课,不同于基于网络的学习软件或在线应用。

4、上海高校积极应对“慕课”的挑战

从2012年起,哈佛、麻省理工、斯坦福等美国名校引领在线教育技术变革,MOOCs(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s)风暴席卷而来,正推动全球化的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与此同时,上海市教委率先布局,创建了上海市高校课程中心,率先开展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首批推出的七门共享课程可供全市30多所高校的学生选修。

“慕课”创造“指尖上的学习”,引发“学习的革命”,将给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教学方式带来深刻变化。上海高校顺应高等教育模式的世界性变革,积极应对“慕课”的挑战;复旦大学、上海交大等高校加入国际慕课联盟以及国内高校慕课联盟;“中国C9高校”以及同济、大连理工、重庆大学将共建“在线开放课程”标准以及共享机制、共享平台、共享课程,开展高水平大学间在校生跨校选课、辅修专业联合培养,共同实施“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向社会开放,扩大享受优质教学资源的国内受众范围。

上海市高校课程中心以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促进高校内部的教学改革为动因,将进一步把高校共享课程推向量大面广的基础课,拟推出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思政类和大学物理类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列入上海市高校共享课程建设计划。2013年7月,复旦大学陆昉副校长主持召开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共享课建设的座谈会;陆昉副校长指出,共享课程建设是为了解决当前高等教育两个问题:

(1)资源共享问题,利用“慕课”平台,可以对全市优质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

(2)学习模式问题,可以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5、精心打造上海市高校共建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共享课程平台

(1)明确课程教育教学目标和目的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社会主义大学本质特征之一,是党的意志和国家意识形态的体现。作为高校德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和思想道德法治教育,帮助学生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造就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宗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题,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强化对事业、对家庭、对集体、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

(2)开展分层次、分阶段、有的放矢的教育教学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公民基本素质培养; 科学文化知识学习;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训练; 思想道德素养提高;

公民精神、觉悟情操的提升;

(3)更新教育观念,确立现代教育教学新理念: 全新教学理念——摒弃灌输式,提倡启发式,强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观念,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指路”;

全新学习理念——理解把握如何学会求知、如何学会生存、如何学会做事、如何学会共处、如何学会做人;

全新人才理念——加强通识教育和人文关怀,注重主体性教育与素质教育; 全新教育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和以教师为主导,促进教学相长。

(4)坚持现代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 方向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层次性原则和针对性原则;“三贴近”原则;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平等互动的原则;总之,力求将教育教学的政治性、思想性、知识性与学术性、创造性、趣味性融为一体。

(5)国家的规定动作务必到位,个人的自选动作应当精彩。

实现国家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师教学体系转化为学生知识体系和信仰体系。

(6)采用各种教育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针对性方法; 系统完整,重点突出的系统性方法; 深入浅出,循序渐进的层次性方法; 案例分析,融会贯通的实证性方法; 史论结合,纵横比较的深刻性方法; 语言生动,情理交融的形象性方法; 学思问答,讲练提高的互动性方法; 讨论争辩,各抒己见的创造性方法; 电脑辅助,网络利用的多样性方法; 学用一致,知行统一的实践性方法。

(7)运用“三模块”教学模式

第一模块是理论教学模块,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注重教学效果; 第二模块是能力训练模块,注重课堂讨论和交流环节,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模块是社会实践模块,重视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通过社会调查、专题讲座、论文写作等形式,指导学生运用理论、掌握方法、接触社会、锻炼技能、提升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培养学生三方面能力

自学能力——学生应对新问题的分析归纳、获取新知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 沟通能力——团队协作、和谐相处的基本技能,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尊重他人、主动沟通的意识,无论是成功的喜悦还是失败的教训,都应该与他人分享;

科研能力——自身的内功,是未来迎接挑战、创新发展的核心能力。

6、精心打造上海市高校共建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共享课程建设方案

(1)组织强有力的教学团队

由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慕课”是全国首个思想政治理论类的共享课平台,需要整合各方资源,组成一支由上海市高校名师加盟的强有力的教学团队,以提升课程的整体影响力,使更多的上海大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团队成员包括:上海交大施索华、华东师大王建新、上海理工陈大文、同济大学邵龙宝、薛念文、上海师大潘文岚、华东政法大学马川、复旦髙国希、陈果、徐蓉、张晓燕等全国一流名师、名人、教学能手、专家。

(2)加强团队分工合作,落实课程责任制。

髙国希教授为课程负责人,负责课程各项工作指导; 选定课程主讲老师(课程视频演讲人),负责课程直播讲课; 选派课程助教,负责课程网上及网下讨论答疑互动; 负责到各教学点组织参与学生讨论;

(3)慕课网页设计及课程平台建设

课程的推荐词,网络课程的LOGO图片,进阶式课程的过关徽章(如思想家头像,主要是精神领袖,道德哲学家,法哲学家)。在确定教学核心团队的老师人选之后,编写完成老师简介,老师获奖情况,完成“选课学校参与教师/助教岗位说明书”。收集整合课程资源,完成进阶式教程章节计划。章节计划按照教育部统编教材设计,确定每章节的主讲老师,主讲老师完成本章节大纲编写,讲课视频主题的设计,本章节的知识点设计。

完成讲课视频制作的计划书。基本确定每章节制作的视频主题,每个主题的讲课老师人选,拍摄的主题文字说明(配合视频的每章每节的标题与文字介绍,200字以内),学生看完视频后的过关题或思考题,章节的测试题。同时确定拍摄的具体时间和地点。各位主讲老师可以充分利用以前的视频资源,可以将自己已经有的讲课视频确定好主题选择和视频编辑的范围。每章节负责老师确定每章节的讲课课件,讲课阅读材料,参考视频,知识卡,学生作业;课程总负责老师审核整合。

完成课程面授(二次直播,三次课程讨论)的设计和计划表。完成课程考核的基本要求说明,期末考试的考场要求和监考要求编写。完成课程核心团队老师的拍照,制作课程宣传片。课程负责老师提供给学生的修读证明的手写签名。完成课程讲课视频的编辑,拍摄,供卓越公司后期制作,请有关专家的评审。

7、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 由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政治理论课程,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功能,肩负与众不同的特殊使命,因此,其“慕课”建设还将面临一些具体问题需要解决。

(1)量大面广影响大,务必做成精品。

这是一门全市高校学生必修的课程,可以说高于任何单独一个学校、单独一个班级的师资力量。所以一定要集上海本门课程的优秀教师,集精华之大成,根据个人专长,打组合拳,组织协调工作相当突出。

(2)教材新修订,要求更加高。

中宣部、教育部刚刚完成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修订,强调这门课是党的意志和国家意识形态的体现,一定要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转化为学生知识体系,转化为学生的信仰体系。面对教材的体系与内容,尤其是较多的文件语言表述,如何下功夫转化成90后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注重生动性、吸引力,引起共鸣,让学生有收获?如何与新修订教材的规范化、条文化要求保持平衡?如何增强课程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升教育教学的说服力和实效性。

(3)各高校的观念转变、制度与政策支持。

慕课不是简单的教学模式的改变,不是教师转变为助教,而是“学习的革命”,使教师减少简单的重复劳动,腾出时间直面学生,更加贴近学生思想实际,贴近生活实际,在更高层次上“传道授业答疑解惑”。各学校需要适应“慕课”趋势,应予以开放、承认学分。

(4)慕课内容和形式的宽松、弹性问题。

不同于理工科,思想政治理论课注重思想熏陶、政治教育、理论学习、品德养成,更多的是人文主义教育和人文关怀,因此,慕课建设应该符合思想理论课理解接受规律,允许有点“弹性”,比如:

A、各片段视频的时间是否可以伸缩(幅度为15分钟至30分钟)?

B、各片段主题的知识点文字说明篇幅是否可以伸缩?

C、各段视频片段后是否一定要有主观题或客观题?

D、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

(5)共享课程在线后,如何加强后期维护更新和完善?

(6)共享课平台建设是否需要签署一份合同协议,规定各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7)未来,在线课堂,会否取代传统的大学课堂?

附件:

暑期陈金华老师临时制作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若干章节的视频片段及其知识点内容提要一览,仅供参考。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第一节

适应人生新阶段

题目:大学的使命是什么?(约21分钟)知识点:

大学之“学”在于博大之学,学习内容之广泛,内涵之深刻,内蕴之丰厚,需要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大学之“大”在于以“大”学问为依托,展开对大道德、大理想、大抱负、大责任、大贡献的不懈追求。大学之“道”在于在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大学精神贵在志气:志存高远,气贵雄浑,为时代培养出一批批栋梁才俊。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第二节

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题目:通识教育的宗旨是什么?(约19分钟)知识点:

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的“6C”理念的借鉴:公民意识(Citizenship),同情心(Compassion),创造力(Creativity),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融类旁通(Comprehensibility),沟通(Communication)。

学会做人,是立身之本,掌握科学知识,是立身和服务社会的手段。仁义礼智,仁义为先。有德无才,人难成完人;有才无德,人必成恶人;德才兼备,人方成大人。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第二节

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题目: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约15分钟)知识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包括:(1)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2)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3)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4)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现的凝练,内容包括: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第三节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题目:人啊,认识你自己——人生智慧的开始(约13分钟)知识点:

“自以为是”是一个人没有自知之明的标志,也是他人生进步过程中最大的障碍。相反,只有自知无知的人才会不断求知;只有自觉无智慧的人才会在一生中对真善美心存敬畏,不懈追求。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往往不敢以“智者”自居,而自称为“爱智者”而已。智慧,往往事关真善美,往往只要一颗谦虚的心才能与之亲近。真善美是有用么?是无用的么?在现实生活中,真善美的用处体现在什么方面?——真善美无功利之用,却有超越功利之用;不能体现物质的力量,却能激发精神的力量。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第三节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题目:思想的实质是什么?(约26分钟)知识点: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由于思想,我却囊括了宇宙。哲学就是关于思想的学问。

其实质是:

(1)提问和批判;

(2)讨论和争辩;

(3)诠释和创意;

(4)抽象和概括。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第三节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题目:关于十大思想家的创新贡献(约16分钟)知识点:

十大“千年伟大思想家”:马克思、爱因斯坦、牛顿、达尔文、托马斯、笛卡儿、康德、麦克斯维、尼采、霍金。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宇宙从何处来,又往何处去?活着就有希望。一个人如果身体有了残疾,绝不能让心灵也有残疾。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第一节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题目:什么是理想?(约15分钟)知识点: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

理想来源于现实,但又高于现实,是对现实的超越。现实=真善美+假恶丑。要使理想变成现实,必须努力去除假丑恶。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第一节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题目:什么是信念?(约17分钟)知识点:

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在信念中,主体对某一对象的相信是信念形成的关键。

当一个人抱有坚定的信念时,他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信念所要求的事业中去,精神上高度集中,态度上充满高度的热情,行动上坚定不移。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第一节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题目:什么是信仰?(约14分钟)知识点:

信仰是对某种对象(理论,价值或人格化的神灵等)的极度信服信服、景仰、向往、追求,并视之为具有终极价值以作为自己精神寄托的强烈情感和思想倾向。

“缺乏信仰的人是无法获得真正的幸福的,一个人无论是君主还是平民百姓,无论是老人还是青年,是强者还是弱者,是智者还是愚者,是健康人还是病人,不管在哪个国家或哪个时代,不管他们什么年龄,处在怎样的境遇中,只要他们没有信仰,他们就没有幸福。”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第二节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题目:中国梦的缘起与实质(约27分钟)知识点: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要使中华民族跻身于世界先进民族行列,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决不是恢复过去的疆域版图,决不是昔日的“天朝上国”。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

第一节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题目:什么是爱国主义?(约24分钟)知识点:

七言诗: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云贵福吉安,四西二宁青甘陕,海内台北重上天。

Motherland——Fatherland——祖国,就是本国人民借以生存和发展的“政治的、文化的和社会的环境”。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

第一节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题目:关于中华民族的源流(约20分钟)知识点:

“中华民族”一词既是中国各族人民的一个统一的称谓,又是一种不断强化的民族认同和民族心理。超越了传统的种族和地域的束缚,告别了“夷夏之变”的陈腐观念,反映了中国各民族平等相处、团结一致的新的追求。

“中华民族”一词在五四运动之后,尤其在抗日战争中,融化到了每个中国人的血液中,提升了民族自觉,增强了民族团结,壮大了民族力量。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

第二节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题目:中国崛起的启示(约25分钟)知识点:

中国道路、中国经验、中国案例、中国模式、构成中国特色;实质是战略选择与治理模式,经验和启示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从何而来,朝何而去,实践本为、以人为本;稳定性、渐进性、复合性、多元性;合作共赢,和而不同。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

第三节

做忠诚的爱国者

题目:今天如何爱国?(约21分钟)知识点:

厘清相关概念: A、爱国主义与国家主义,B、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爱国主义与种族主义,爱国主义与恐怖主义,C、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D、爱国主义与全球主义,E.爱国主义与世界主义; F.爱国主义与共产主义。

未来地球村将是:大道并行而不相悖,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题目:人生是什么?(约25分钟)知识点:

人生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矛盾。肉体与灵魂的矛盾。感性与理性的矛盾。欲望与追求的矛盾。个人与他人、社会、集体的矛盾。私与公的关系。生与死的矛盾。苦与乐的矛盾。得与失的矛盾。境遇与选择的矛盾。命运与拼搏的矛盾。利益与道德的矛盾。真善美与假恶丑的矛盾。

人生的特点是:

(A)主体性和客体性的统一(命与运的统一);(B)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自在与自为);(C)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统一(曲折性与艰巨性)。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题目:人生观的思索(约14分钟)知识点:

未经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我是什么?我能做什么?我应该干什么?我在期待什么?

人生观思索:人生目的问题,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态度问题,表明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人生价值问题,判别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题目:关于虚无悲观厌世的人生观(约21分钟)知识点:

若从终极视角审视人生,就是会认为人总是要死的。而人一死,生前的百般辉煌万般荣耀都化为虚无,还谈什么意义?!叔本华:人生实如钟摆,在痛苦和倦怠之间摆动。人类生命是有限的,不管我们如何努力争取,都注定逃脱不了死亡的掌心,就像吹肥皂泡一样注定会破灭。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题目:关于积极乐观进取的人生观(约25分钟)知识点:

可以借鉴的人生态度:

1、学会放松放下、必要时放弃;

2、有希望、常失望、不绝望;

3、平常心做人、进取心做事、宁静心拥抱世界;

4、不急躁、不浮躁、不计较、不盲目比较;

5、安贫乐道、知足常乐;

6、难得糊涂、外圆内方;

7、笑对人生,对自己好一点;

8、人生须认真、人生当务实、人生应乐观、人生要进取;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第二节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题目:境界与觉解——人生如何更有价值?(约23分钟)知识点:

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可以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其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当下的人,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

人生价值在于不断从自然境界进入功利境界,再往跃入道德境界,最后达到天地境界。道德境界有道德价值,天地境界有超道德价值。生活于道德境界的人是贤人,生活于天地境界的人是圣人。思想修养就是教人怎样成为圣人。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第三节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题目:自知之明——高贵精神的起点。(约17分钟)知识点:

“富”不等于“贵”,前者指的是物质的丰裕,后者指的是精神的充实。“我是谁?”“我从何处来?”“我将往何处去?”——这是最古老的问题,也是最现实的问题;这关乎我们自己人格的定位,也关乎我们自己每一天的生活。自我认识的方法之一:自觉自省——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就可以成为我们自觉自省、自我认知的有效途径。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第三节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题目:心态决定人生成败(约16分钟)知识点:

眼界决定境界;性格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想法决定做法;想法决定活法;定位决定地位;企图决定版图;格局决定结局;态度决定高度;思路决定出路。

心态决定状态、心态决定命运、心态决定人生、心态决定一切。

人生须认真、人生当务实、人生应乐观、人生要进取。

第四章

加强道德建设

注重道德实践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题目:什么是道德?(约30分钟)知识点:

道德,指人的行为合于理,利于人。道通天地,德藏于己。道,即人之所以为人所应有的根本原则,德,即人遵循为人之道所带来的收获、体验。

无论儒家还是道家,都把自己的终极目的视为“道”。“进”则可在朝,尊儒家“内圣外王”之道;“退”则可在野,学道家“任情自然”之道。得道之人,在道家看来,为“神人”,在儒家看来,为“圣人”。

第五章

把握法律体系

维护法律权威

第一节

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题目:案例中的法治精神和司法原则(约29分钟)知识点:

第一,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第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第三,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

第四,实事求是、有错必纠和国家赔偿原则。第五,法无禁止即自由。第六,罪刑法定,疑罪从无。第七,谁主张谁举证,不告不诉。第八,正当取证,反对刑讯逼供。

第六章 树立法治理念

培养法治思维

第二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题目:关于法治观念的分析(约16分钟)知识点:

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包括:

1、民主法治的观念,2、宪法和法律至上的观念,3、公平正义的观念,4、平等自由的观念,5、保障人权的观念,6、安定有序的观念,7、良法善治的观念,8、共同富裕的观念,9、权利义务的观念,10、依法治国、执法为民的观念。

第七章

遵守行为规范

培养思想品德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题目:案例讨论——谁该跳下去?(约22分钟)知识点:

公共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的最大原则是什么?必须尊重每个人的生命,人的生命是神圣的,任何时候都不能侵害剥夺,这是一个前提性原则。同时必须尊重每一个人的人格。任何人不论他是否富有、是否受过良好的教育,都应该一视同仁,都该在道德和法律上平等相待,这是最基本的伦理原则。在公共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和支持,也应该给予别人关怀和帮助,以实现“最大善”原则。

混合式教师培训模式 篇3

关键词:混合学习;混合培训;模式;构建

中图分类号:G726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从2001年开始,混合培训成为教育技术界和培训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E-Learning的概念迅速传播开来,通过近十几年的实践,人们发现E-Learning虽然本身具有巨大的优越性,但它同样具有自身不可避免的缺陷。只有少数课程教学或培训课程可适用完全在线学习,大多数学习、培训环境还是由课堂、网络同步和异步传递等组成。

当前,各行业的培训机构都在自行探索更优化的培训方式,以期达到更好的培训效果。由于培训方式各有不同,培训质量和效果也参差不齐。目前大多数培训机构存在着三方面的问题:首先,培训的形式较为单一。其次,忽略受训者自身特点,缺乏针对性。再次,大多数培训课程内容太多,培训时间太短,导致受训者难以消化吸收所学知识。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线网络培训迅速的发展,新技术为培训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曾经一度有人认为网络培训将完全取代传统面授培训,但实践表明,网络培训同样也存在着缺陷,如培训教师与受训者之间、受训者之间缺少情感交流等,而这些缺陷是可以用传统课堂面授来弥补的。本文基于混合学习的思想和理论,试图通过将传统面授培训与网络培训进行有机地整合,取其两者的优势,构建混合培训模式,以期进一步提高培训的绩效。

二、混合培训的概念及国内外混合培训现状

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原意是指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除了应用各种基于教室的学习形式外还结合其他多种学习方式,例如传统学习方式与计算机辅助学习方式相结合等。李克东教授认为混合学习的主要思想是把面对面教学和在线学习两种学习模式的整合,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一种教学方式。它不再片面强调网络学习环境而忽视课堂教学,不再片面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再仅仅注意网上资源的利用而忽视其他传统媒体的利用。综合国内外教育技术专家的观点,混合学习可归纳总结为有机整合传统教学与E-learning的优势,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员需要及特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和传播媒体,采取同步和非同步教学的方式,发挥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员的主动性,降低学习成本,提高学习效率的优化学习方式。

基于混合学习原理提出的混合培训模式吸取了传统的面授培训和网络培训的优势和特点,并将二者有机地整合为一种更为有效的模式。混合培训是指将课堂培训与在线培训有机结合,根据培训内容选择相对应的培训形式。课堂培训是指在传统教师环境下教师和学生面对面的培训,在线培训是指在网络中进行培训。课堂培训和在线培训是密不可分的,有些在线培训的内容还需要在课堂培训中进行答疑、讨论或辅导等。培训中受训者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指导教师的讲授与辅导的有机结合,能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

当国内外很多行业还致力于E-learning的应用研究时,部分行业已开始探寻混合培训的发展了,如美国国家气象局与美国大气研究大学联合会的气象教育培训项目COMET、欧盟的合作培训项目EUMETCAL以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世界气象组织区域培训中心等。近年来,由于美国气象事业规模的扩大,气象部门员工的教育培训需求量剧增,提供高质量、便捷的员工培训迫在眉睫。因此,COMET精心策划了混合培训的教学方式,整合在线学习与面授学习资源,研发并放在其网站向学员免费开放许多贴近气象业务需求的在线课程包,导入网上答疑、交流论坛,不断创新开发出的高质量和大数量的气象人员职业发展培训课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也开设多门在线同步培训系列讲座课程,采用E-learning考试系统,使学员系统地、循序渐进地展开学习活动,同时,COMET定期举办结合在线培训的气象水文面授培训,在先进的预报实验室指导学员应用最新预报产品。EUMETCAL在气象教育培训领域以其合作与共享的理念独树一帜。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世界气象组织区域培训中心已运用混合培训模式举办多期气象业务与管理方面的国际培训班,以面授培训为主,同时通过在线同步共享澳大利亚气象局培训中心的面授培训课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混合培训模式的构建

(一)指导思想

混合培训模式的构建必须考虑到一定的指导原则,因为若不遵循适用原则或原理,其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第一,要了解学员的学习需求、知识背景与特征,针对此开发或购买学习内容,明确考核和评估方式,然后让学员通过E-learning~习一些基础知识,进一步通过面对面交流来获取更高级的、需要讨论或者需要言传身教的知识。

第二,培训设计师和指导老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培训的设计者应将一个培训过程分成许多的模块,然后再去决定用最好的媒体将这些呈现给学习者。受训者应该采取更为主动的学习态度。在混合培训的环境中,受训者既能通过传统的课堂学习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又能在家里或是办公室里等有网络的地方进行在线学习,这就需要充分调动受训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培训效果的最优化。

(二)混合培训模式的构建

1培训前期准备

(1)培训需求分析

对参加培训的受训者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初步设定通过培训后受训者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有针对性的设计培训课程、课程内容、选取合适的媒体和教学方式等。另外,由于参加培训的学员的工作性质、工作时间和自身特点等不同会有个人特殊的需求,从而需要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对于不同类型的学习内容和不同水平的受训者分别考虑,采取不同的培训手段和方式呈现培训内容,力求弹性培训,使每一个受训者都能达到预期的培训目标。

(2)构建混合培训环境

混合培训的资源分为面对面讲授课堂和网络教学平台。面对面讲授课堂是传统的教学课堂,目前大部分培训机构中使用的课堂是多媒体讲授式教室和多媒体交互式教室,前者包括了计算机、投影、实物展台等现代化设备,教师讲课使用多媒体单机或网络课件;后者区别于前者的特征是这里的指导教师和受训者均一人一台计算机,可以实现边讲解边练习。

在线培训是混合培训中重要的一部分,选择在线培训的网络教学平台是培训成功的关键。网络的功能对于教学来说不仅仅只是教学内容的发布,还应该是支持教学交互、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因此,网络教学平台应包括网络教学支持系统、网络

教学管理系统、网络课程个性化定制工具和网络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等子系统。这些子系统可以为学员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在线自测、在线资源浏览等多种自主学习策略;也可以通过在线讨论系统、电子邮件系统、作业考试系统等实现多方面的教学交互。另外,网络教学平台可以支持教师在线设计开发课程和教学资源,进行教学活动设计,以此来引导和帮助学生。网络教学平台为学员提供自主构建知识的环境的同时,也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确定培训目标后,选择和编制合适的培训内容,设计培训课程和计划,是实施培训的重中之重。培训内容的选择范围包括课堂培训内容和网络培训内容,由于受训者对培训的期望和要求都存在差异,因此,除了设计一套基本的培训内容外,还要根据不同受训者的不同要求,结合他们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培训老师的指导下,跟受训者一起制定符合受训者特点的个性化内容。在培训中,要采取各种方法,帮助受训者理解和应用理论知识,如案例法、实践课、实地参观等。

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受训者自身的特点会出现许多变化,因此培训内容要尽量避免固定死板的设计方法,使培训可根据外界变化做出及时调整,保障培训顺利进行。网络在线培训的跨时空、超链接等特点就为弹性的培训设计提供了可能。

确定培训目标、制定培训内容和计划后进入培训实施阶段前,要对培训教师和受训学员进行使用网络教学平台及其他课件演示工具或交互工具等的教学环境进行使用培训,使培训教师和学员熟悉教学环境,排除技术障碍,为培训实施奠定基础。在培训课程开始之前应将整个培训计划及各个阶段的计划细节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公布,以使学员做好准备并做好个人学习计划与安排。

2混合培训的实施

(1)课堂培训

面对面课堂讲授可以促进师生、学员之间的交流。通过课堂面授,指导老师将讲授培训内容中的面试课程,并对网络课程中某些学员难以理解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面对面的讲授能从多感官上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有助于学员的记忆和理解。另外,某些技能的操作过程中指导教师的演示将使学员更容易掌握并运用于实际中。

课堂上的小组讨论、网络课程上的热门议题讨论等能激发学员的兴趣,这是鼓励和维持学员持续在网络上参与培训课程学习和讨论的有效措施。成功的课堂讨论和交流,通过指导老师的正确引导,有利于培养学员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的习惯。通过课堂讨论和交流,不仅使学员“解惑”,也能充分调动学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2)在线培训

网络培训课程资源是一个个视频、音频、动画、图形、文本等多种类型或复合型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这些课件将培训内容生动的呈现给学员,使学员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教师也可以根据课堂教学情况随时在线调整网络教学平台上的课程内容、教学活动等。

网络培训有很好的异步交互性,课堂上的讨论可以继续延伸到网络上来深入讨论,由于交流时间不受限制,参加讨论的学员可以对所讨论问题进行充分的思考,通过学员们不同观点和立场的交流,能把问题全面深刻的分析清楚,这样不仅可以使学员更容易将知识点掌握牢固,而且大大提高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

3混合培训结果测评

对受训者培训项目进行评价,是保证培训质量的重要手段。构建培训评价体系,也是混合培训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训评价不仅要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保证评价的顺利进行,而且要以评促学,采取各种措施,保证受训者既能学到知识,又尽量减少受训者的考核压力,保证培训评价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1)课堂考试测评

指导老师可以对当堂或前面的教学内容进行课堂测试,培训中的测试结果将反馈给教师和学员,使教师可以根据学员的掌握情况和学习需求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同时学员也可以针对自己的薄弱点加强学习。培训后的考试测评可以和培训前期的测评结果进行对比,以此作为检测培训效果优劣的依据之一。

(2)在线教学评价

学员学习评价的实施可以借助网络教学平台提供的试题资源库、系统统计分析等来完成。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自己随即抽取与所学内容相关的试题组成自测试卷来进行自我评价。同时,学员可采用匿名方式为教师打分、采用提议的方式来对教师进行评价,以此来获取教学反馈信息从而改进教学。

(3)问卷调查法进行综合评价

在课堂上发放调查问卷或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发布调查问卷,从培训各个方面、各个实施阶段、环节进行评价,关注学员在培训结束后知识结构、层次、个人能力的改变及其学员所提出的建议和要求,力求从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中找出培训缺陷所在,为完善下一次的培训做好准备。

四、结语

混合培训不是一种全新的培训方法,而是传统的面授培训和在线培训优势的有机结合,从而获得最佳的培训效果。任何一种培训方式都有其优缺点,综合其长处弃其短处的培训模式会更有效地提高培训效率,混合培训模式还需要不断地经受实践的检验而完善,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媒体设备的不断更新,混合培训模式也将会呈螺旋式发展。

混合式教师培训模式 篇4

混合模式实施背景

由于参加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大部分学员是一线教师,教学任务重,只能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学习。因此,经常组织教师面对面培训或组织教师进行长时间的面授都比较困难。同时,《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学人员·初级)》本身也突出混合学习思想,努力实现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的结合,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结合。所以,为减轻学员的负担,节省学员的学习时间,使他们的学习更轻松,我们采取面授培训与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培训方式。

混合模式实施策略

1. 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

为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深圳市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通过继续教育平台进行在线报名,以班级为单位(控制在50人以内)进行培训,并在培训过程中进行考核,综合评价合格后认定继续教育学时,为职称评定提供依据。

2. 重视首次面授培训

从传统教室中的面授课堂到与在线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学习环境,从较为依赖教师面授讲解的学习方式转向小组协作和自主学习,学员的观念和学习方法都需要转变。学员可能不了解教师教学设计的意图,意识不到在线学习的潜力,不懂得混合学习模式的学习方法,缺乏在线交流协作的技能,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不知道该向谁求助等,这些都应该在首次面授培训中明确。同时,还应该引领学员熟悉网络学习平台,了解课程进度、可用的学习资源和课程要求,包括学习活动、评价方式等。

3. 采取多种培训形式

在对教育部师范司审定的两套培训教材进行了认真研读和解析后,我们以“任务驱动、强调活动、强调参与”为原则,采用模块化的章节设计方法,以教学设计作为主要任务,突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依托Blackboard网络学习平台设计了网络课程,并根据培训内容的特点和培训目标采取多种培训形式。

(1)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以学员自学为主的学习方式。主要通过网络课程来支持自主学习,为学员提供丰富的、形式多样的资源,并提供及时、准确的反馈。学员利用Blackboard网络学习平台进行在线学习,根据教师推荐的书目、文章,以及网络课程通知发布的学习任务和提供的学习资源,认真研读学习、交流讨论。

(2)协作学习

在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就是借助计算机网络建立的学习环境,使指导者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能够完全协作、交流、讨论等有意义的学习,从而完成学习者知识建构的目标。首先,在Blackboard网络学习平台中,我们根据每一个学习主题创设了一个讨论话题,学员围绕这个话题,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这种异步讨论基本上是以发帖与回帖的形式完成学习者之间的讨论交流的。其次,由于学员学科背景、工作背景的不同,他们的信息技术能力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将水平高的学员与水平较差的学员结成伙伴关系,使他们互相帮助、互相提示或进行分工合作,并使他们在与伙伴协作共享“经验”并利用这些“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新的启示。

(3)案例观摩

在教师培训中应用案例引导的方式,可以将教学和实际教学情境联系起来,将培训中的理论知识内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来自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形象、生动且具有吸引力,能够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和丰富的联想。另一方面,每个案例中蕴涵着教育理论。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提炼出理论,让学员在讨论中学习理论,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从而避免从理论到实践的研究过程中的偏差。同时,这些教学案例不仅可以作为课程内容的学习参考,还对实际教学具有启示作用。

(4)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教学策略中的“任务”设计应该密切联系工作实际,具有情境性、有意义性;任务大小要适当,具有开放性、可操作性,要求应具体;任务之间还要相互联系,具有一定的层次,能组成一个任务链;最后,任务应有助于协作知识建构。因此,我们根据学员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要求学员根据自身教学经验设计一个教学方案,并在此基础上,收集与教学方案有关的教学资源,对资源进行整合。

(5)活动参与

学习活动是指学习者为完成特定的学习目标而进行的操作总和。混合式培训中,学习活动的设计主要包括学习任务或者学习主题的设计、学习活动的步骤和过程的设计、活动的评价等内容。学习活动的任务或主题是为达到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而设计的。在混合式学习活动任务的设计、实施和评价中,不但要将新知识和技能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技能联系起来,而且要在新的知识技能与学习生活经验、实践领域以及学习者的兴趣点之间建立联系,以此促进学员高级思维能力的训练。

4. 设置模块学习时间

由于该课程的学习大部分是在网上进行的,为防止网络教学的“草坡放羊”和自由散漫的学习,我们利用网络平台的功能对每个模块的学习时间进行了设置,以周为单位,定期开放与关闭模块,并规定必须完成每个单元的测验后,才能进入下一个单元的学习。因此,学员要按照一定的教学进度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5. 增加系统自动记录功能

为了解学员何时在线学习、学习时间有多长、都浏览了哪些内容,我们通过网络平台的跟踪系统对学员的网上学习情况进行自动记录,让系统随时监督学员的学习。

6. 加强在线交互

首先,为及时解答学员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每个单元都有相应的助教提供在线辅导,及时回答学员提出的问题,与学员共同探讨教学中的困惑,对学员进行必要的帮助。其次,学员之间的交互活动也是必要的,学员之间的教学经验交流更能有效地促进学员的学习。因此,我们不仅提供平台让学员自主交流,而且还设计话题,促进学员之间的交流。

7. 实施多元化过程性评价

首先,为防止评价的单一化,以考试遮盖了学习实效,我们采取多元化评价方式,主要包括单元过关测验、作业、面授考勤、在线学习时间以及在线讨论积极程度,综合评价学员的学习效果。其次,为提高学员学习的积极性,我们采取过程性评价方式,即考核评价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将100分值按一定比例划分到在线测试、作业和学习论坛等环节,同时反馈适当的评语,给予学习的鼓励,最后根据所得分数评定优、良、中、及格等级别,从而全面评价学员的学习效果。

8. 建立和完善培训长效机制

混合式学习的四种模式 篇5

勿可否认,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是一种最有效的学习模式,但另外一个现象却是我们很少看到成功的混合式学习案例。要么混合的策略过于简单,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要么混合的方法过于复杂使而项目难以有效开展。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很多教育培训从业者对混合式学习还没有深入的认识,把握不住混合式学习的实施要点,特别是对混合学习的认识还停留在e化学习与传统学习混合的单一认识层次,从而很难制定出有效的混合学习策略。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包含了四个应用层次,分别描述如下:

第一个层次:线上与线下的混合

线上与线下的混合,即“E(e-Learning)+C(Classroom)”的混合模式,混合式学习概念的提出最早就是指线上与线下的混合,当人们认识到单一的e-Learning模式并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时,开始考虑e-Learning与传统教室学习的结合,通过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线上与线下的混合仍然是狭义上的混合式学习,从广义来看,混合式学习还包括更多内容和层次。

第二个层次:基于学习目标的混合

基于学习目标的混合式学习,不再单一考虑线上与线下的因素,在“混合”策略的设计上以“达成学习目标”为最终目标,混合的学习内容和方式更为广泛。基于目标的混合式学习既可能都是传统方式的,例如:课堂培训与读书以及讨论会相结合的混合学习,又可能都是在线方式的混合,例如:通过网络虚拟教室学习与BBS讨论相结合的在线学习等等。因此,该层次的混合式学习又被称为“整合式学习”。

第三个层次:“学”与“习”的混合

“学”与“习”的混合才是混合式学习的真正内涵。通过“习”将学习的内容应用到实践中去,这是学习更高层次的目的。通常情况下,我们将“学”等同于学习,而实际情况将“习”完全遗漏掉了,绝大多数的面授或在线学习都只是“学”而已,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学习。实际上,设计“学”与“习”的混合才是最有效的混合式学习。而这种混合式学习在设计上其实又是最简单的。这里有我参与过的一个案例与大家分享,某外企在举办一次全球新经理人的集中轮训,培训时间是一个月,培训经理考虑用什么方法让每年一次的经理人培训更为有效?最后,我们共同设计了一个简单有效的混合学习模式,即为每次培训开设一个在线讨论区和报告上载区,集中的面授结束后,在随后的一年时间里,经理人可以到讨论区中交流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同时必须在每个季度末提交一份应用的心得,培训经理在报告模板设计、激励措施上都下了一番功夫,结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个例子就是将原来一个月的“学”变为一个月的“学”外加一年的“习”。

第四个层次:学习与工作的混合

混合式教师培训模式 篇6

【關键词】 高中语文 “混合式”教学模式 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12-178-01

0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化,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已经与素质教育的要求脱轨了,无法保证教师的教学质量。当前在现代科技的作用下,“混合式”教学的出现对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弊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教学模式主张将传统教学中的精华与数字化技术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语文是高中教学中的重点学科,在高中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运用,不仅能够丰富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完善教师的教学方法,对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在高中语文阅读课中开展“混合式”教学

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学生的交流表达和语文写作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高中语文课堂要开放,要活力,这是新课标对高中语文提出的新要求。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将传统的讲授与网络学习结合起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混合式”教学,主要采取的是教师讲授和网络在线。以“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为例,阅读课注重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下载有关“梁任公简介,梁任公有关事件”等资料,然后通过QQ群的形式发送,让学生对这些资源进行在线阅读,这样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之后教师和同学通过QQ群进行交流和分享,将自己的问题整理出来,在QQ群内与老师和同学进行讨论,积极的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并要有针对性的对有些问题进行补充(文章中为什么不谈梁公的政治作为?为什么梁公这次演讲使人常常回味)。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对文章的掌握情况,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以个人或者小组的形式完成。在传统讲授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课前导入环节的设计,充分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这篇文章的讲解中,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引入,多媒体视频导入的形式进行。另外,在课堂讲授中,教师还要注重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不同,学生可以选择贴近生活的读物,这样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交流能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在高中语文写作课中开展“混合式”教学

写作是高中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其也是高考语文学科的重点内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语文修养提高的表现,也是学生知识积累和语言运用的反应。但是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写作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缺乏写作灵感,语言组织能力有限,知识储备量小,导致学生的写作水平持续下滑,对语言的运用能力也逐渐的下降,这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以2015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目“我与英雄的一天”为例,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首先要针对题目为学生创设一个情景,将资料传入QQ群内,之后学生对情景资料和作品题目进行在线互动,发表各自的看法,教师在这时一定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之后学生自行创作,最后教师给予反馈评价。这种教学模式在高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主要就是通过网上的大量信息资源,为学生的写作充实素材,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教师与同学之间的互动交流、问题质疑来发散学生思路,启发学生创作灵感。然后结合传统教学,学生在班级内自行完成文章,教师反馈指导,最后评价,有利于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另外,利用网络学生还可以将自己的文章共享,这样便于教师和学生为自己提建议,对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结束语

综上所述,“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标的要求,也将会是教育教学未来发展的趋势,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善于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的发挥传统教育和现代信息教学的优势,在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同时推动语文学科的健康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李远.高中语文课程混合式学习的探索与实践[D].聊城大学,2015.

[2]张刚阳.基于混合式学习理论的高中语文诗歌教学设计及案例研究[D].河南大学,2011.

[3]余胜泉,路秋丽,陈声健等.网络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一种新的教学模式[J].中国大学教学,2005,(10):50-56.

[4]姜聃.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初中语文创新型课堂[J].新课程:中学,2015(9):86-87.

混合式教师培训模式 篇7

目前,我国对教师培训高度重视,在中央及地方的大力推动下,教师的培训工作取得明显进展。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师培训中的应用,教师远程培训机构培训规模不断扩大。当前,随着国家对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视,各类教师培训机构应运而生。各类培训机构都加大了教师网络培训课程的投入力量,开发了大量教师培训网络课程。

但各类教师网络培训缺乏整体规划,网络培训课程存在针对性不强,内容泛化,教学方式单一,质量监控薄弱等突出问题。具体表现在教师网络培训课程开发形式不统一和教学信息表现不规范。各类教师网络培训课程的各个教学模块及课程设计各模块大同小异,如教学大纲、教学视频、电子课件等。当前,国家对教师培训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这些教师培训网络课程已无法满足教师专业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在教师网络培训课程设计中,对教师培训不同阶段的专业发展缺乏有效应对。

二、混合式学习对教师网络课程开发新的要求

国家教育部在2013年颁布了《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指出,为主动适应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现实需求,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推动教师网上学习和网下研修结合、虚拟学习与教学实践结合的混合学习[1]。

随着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的不断改革,以强化情景体验,促进实践与学习相结合,让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应用、边提升的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整合的混合学习模式得到提倡。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指出,强化任务驱动,突出实践导向,将问题解决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将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相结合,促进各地采取符合信息技术特点的培训新模式,推行网络研修与教师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推动教师学用结合[2]。

但目前传统教师培训网络课程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实效性缺乏

当前多数教师培训网络课程是聘请高校教师对课程中各类学习和辅导活动进行规划与设计。这种网络培训课程方式的优点是使学习者有机会接触大学高水平的教师。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大学教师因对中小学教师实际需求及教学实践状况缺乏深入的了解,在培训网络课程设计开发当中,无法将相关理论与教师实践问题进行有效融合,导致教师培训网络课程在实际应用中缺乏实效性。

(二)课程缺乏更新能力

当前教师培训网络课程更新较慢。多数教师培训网络课程的建设者没有更新或者很少更新自己的课程资源。课程的学习者使用这些培训课程资源时,仅完成课程中既定的学习目标和要求。这些培训课程由于缺乏及时更新,学习者实时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师生间交流、协作活动无从开展,学习者对于培训课程知识的应用与实践得不到真正指导。

国家对教师培训模式的改革,大力推动了混合式学习模式在教师培训领域的应用。混合学习模式下,教师培训网络课程资源更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推动教研、培训、实践有机结合,实现教师培训工作的常态化。混合培训模式加强了集中培训结束之后的实践跟踪指导:学员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任务、工作情景,应用培训内容,专家采用现场或网络跟踪的形式加以指导,以提升学员教育技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3]。

因此,基于混合学习模式,教师培训网络课程的开发需要调整课程设计与开发策略,更要在设计策略上考虑培训网络课程在混合学习模式下的使用。

三、混合式学习,教师培训网络课程设计的基本策略

(一)教学目标设计策略

混合学习的核心思想是根据不同问题、要求,采用不同方式解决问题,在教学上就是采用不同的媒体与信息传递方式解决问题,其目的就是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效益[4]。

因此,在混合式学习模式下,教师培训网络课程教学应首先重视课程学习目标的策略设计,目标设计策略是网络培训课程开发流程中的关键环节。采用目标策略,在教师网络培训课程教学设计中,根据既定目标,在课程中明确目标问题的解决方式与策略,寻找相应实践案例,通过对实践案例的多种教学方式运用,如点评、讨论、反思等,从而为网络课程设计者、开发者提供学习者在线目的取向。为教师培训网络课程后续环节设计与开发提供设计方向及预期目标。同时,通过目标确立,根据学习者的网络行为及课程实用习惯等,配置相应的自主学习策略、团队协作策略、评价策略等,使开发出来的网络课程更符合人的视觉特性和认知特点,以促进学习者有效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二)自主学习策略

混合学习就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方式的优势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在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启发、监控作用的同时,激发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5]。

因此,在教师培训网络课程设计中,学习者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在混合式学习下,教师培训网络课程的教学支持服务需要模拟各种实践环境,增加实践各环节元素和方法,发挥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体现教师在混合学习下,既是网络培训课程学习者,又是网络课程学习协助者,还是网络课程生成性资源的建设参与者。充分体现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认知作用。

在混合式学习中,教师网络培训课程的自主学习策略设计应考虑以下四个因素:(1)自主性:培训网络课程要如何充分发挥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体现出学习者的自主学习精神;(2)模拟性:培训网络课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模拟实践应用情景,让学习者在不同情境下实践、应用所学知识;(3)更新性:网络精品课程要根据学习者反馈的学习信息,及时更新网络培训课程的相关教学方案;(4)常态化:课程开发既考虑培训需求,又满足教师作为学习者日常研修的需求,让教师在培训中实现网络协同研修,促进教师培训工作常态化。

(三)团队协作策略

混合式学习,要合理利用教育资源和技术资源,有效开展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教学活动。同时,运用网络教育平台和数字教学等技术资源,有效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

因此,混合学习下的教师培训网络课程设计,首先要充分考虑学员及群体学习的方式方法。把个体学习转化为群体学习,让学习者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因此,在课程开发中,要着重考虑学习者通过互助协作方式进行学习。这种协作学习方式,不仅通过学习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利用网络课程,学习人与人合作交流的技巧,体会实践教学环境和集体行为中的责任感,以及与学习伙伴之间群体合作的重要性。团队协作学习策略不仅可以增强学习效果,而且可以培养现实教学环境中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加强人际关系沟通。所有成员按既定目标完成课程的教学要求。因此,网络课程的设计,协作学习教学策略应根据学习者共同学习观点,保证学习达到实质性效果,制定共同的学习目标。

其次,要组成专业的教师培训网络课程的开发团队,团队中既要有资深的学科教学专家,又要有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学研究人员,同时还要有教育技术专业人员、学习代表、网络技术人员共同参与。学科教学专家负责课程的策划、学科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一线教学人员负责实践案例的收集与应用;学习者代表要从自身角度考虑使用需求;教育技术专业人员要根据教师和学习者意图进行生成性教学设计;网络技术人员为上述设计提供技术支持。课程开发团队分工明确但目标一致,是优化资源开发的关键因素[6]。

(四)课程评价的设计策略

课程评价设计策略是混合学习模式监控培训网络课程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教师培训网络课程的开发,课程的测评设计策略需要多维度设计。既要考虑网络课程角色的评价,包括指导者评价、学习者评价、专家评价和机构评价等。又要结合网络环境的特点,考虑平台技术环境的评价。技术环境评价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学习者学习痕迹的评价分析;(2)同类学习者群体比较分析;(3)学习者学习效果反馈调研数据分析;(4)学员、指导者和管理者三类角色的考核指标体系相互关联分析。(5)学习者、指导者、管理者各阶段、各类别学习活动中的学习互动数据分析。综合评价分析确保教师培训网络课程的质量,让开发者了解课程的应用进展情况。

(五)生成性资源策略

生成性课程资源是混合教学培训过程中贴近学习者的实践活动,真实反映学习者学习水平与培训课程实用状况的实效性教学资源。相对于原有培训网络课程配置的教学资源,更直观,更生动,更容易被课程学习者接受。在混合学习下,教师网络培训课程虽然给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但生成性教学资源在教师培训网课程开发中具有实时性、参与性、非线性、创造性和开放性等特征。生成性资源的合理运用,使教师培训网络课程在开发设计中形成弹性、动态、开放的教学形态,从而使教师培训网络课程资源更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

总而言之,随着现代远程教育的普及,大力发展教师培训网络培训工作,推动混合学习的教师培训模式改革,更需要大量优质的教师培训网络课程资源,从而改变教学模式单一,学用脱节的局面。因此,教师在培训网络课程开发设计中需要调整课程开发策略,让教师培训工作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摘要:为了适应现代化远程教育的发展需求,国家大力提倡中小学教师有效利用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模式。混合学习模式的开展,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远程培训模式。因此,利用现有资源,高质量地建设一批面向中小学教师队伍、适应混合学习培训的网络教学课程,已是大势所趋。本文通过对中小学教师培训网络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分析和混合学习网络课程的定位分析,提出混合学习模式下中小学教师网络课程开发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教师培训,网络课程,课程设计策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教师[2013]6号.

[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的通知.教师厅函[2014]7号.

[3]张成光.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师教育技术混合培训模式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4(1).

[4]路秋丽,余胜泉.面向学习对象的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J].中国电化教育,2005(1).

[5]李克东,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7).

混合式教师培训模式 篇8

关键词:多元整合,小学英语,培养模式,教师

1前言

社会不断发展, 国家不断进步, 我国的经济水平不断提升, 然而, 学生的教育方面还存在严重的欠缺, 而教育要从小抓起, 小学生就成为了国家重点培养的对象。我国由于是以汉语为基础的语言模式, 英语对我们来说是第二语言;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单一培养学生学会词语、句子, 没有从多方面进行培养, 最终造成学生只会写、不会读, 口语能力极度差, 不会学以致用。因此, 我国将传统模式的教学模式进行更新, 培养多元型的人才。

2小学阶段英语教师的现状

小学教师成为国家的重点培养对象, 只有培养出好教师, 才能让老师培养出优秀的学生。然而我国在初级阶段的教育现状不容乐观, 这对小学生的教育有直接的影响, 若不及时进行改善, 最终将止步不前, 这对中国的发展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1) 职前职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目前, 教师的培养是一个开放式的培养模式。我国的每个地方对教师的培训都是职前培训和职后培训的相结合, 各个地方对这种方式也在进行倡导, 这样培训方式打破了传统的模式, 令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向了教育事业中。

(2) 专业课文化知识的发展趋势

我国对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 逐渐对教师的专业化知识有了全新的要求, 不仅在教师的技能、规划, 而且在培训的制度等方面, 推进教师在专业上迅速发展。

(3) 教师学历逐渐增高

以前的教师的文化水平可以是小学水平, 而现在的文化水平最低的门槛是大学本科, 并且是师范专业的学生, 同时要求具备教师资格证。然而, 随着时间的流逝, 教师的学历仍在不断上升, 这表明我国教师事业在不断发展, 小学英语学科的教师逐渐向高等教育模式发展, 并且高学历的老师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

3小学教师在培养方面存在的困境

英语教师的培养是我国最注重的问题, 如何培养出高素质, 高文化的合格教师是我们目前最大的目标;虽然我国逐渐在培养各种各样的创新性人才, 但是教师方面的培养仍没有达到显著的效果, 原因是在培养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 抑制着教师的整体水平。 (周丽, 2014) 因此, 找出目前培养新型教师的困境, 并将其解决, 才可以将培养教师的任务做到最好, 最终才可以将小学生的教育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1) 缺少统一的英语授课标准课程

教师在任职之前, 没有指定统一的授课标准, 同时英语课在整个学科中所占比例非常小, 甚至一天8节课中只有1节课是英语, 这就造成了学生大多数倾向于学习语文, 数学等学科。由于老师在上学期间多数注重于理论方面的知识, 而忽略了针对口语方面的能力, 并且对小学的教育模式存在含糊不清的现象。英语课极少, 老师们不得抓紧时间, 将一切的课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同时在老的教师影响下, 新入职的教师会根据他们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总之, 在入职之前没有将理论和语言相结合, 因此造成英语老师在授课时只有理论, 而没有进行语言的学习, 这就造成了学生只会理论单方面的知识。

(2) 没有规范的教师制度

我国对于教师的培养注重于职前培训, 而就职之后的培训只注重语言能力和教材上的知识, 只考虑教师的文化水平是否符合标准;然而他们忽视了一切的考核是为了培养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 他们只顾着培养教师的文化知识, 而忽略了对教师的知识的培养。这其中的内容缺少规范性、系统性, 这大大降低了教师的资格。因此, 要培养成一个合格的教师, 就要从多方面进行综合培养, 将教师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素质进行加强。

4培养多元化的英语教师的方案

现在无论哪个国家都将培养教师作为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并且对教师培训进行了有效的改革, 将对教师的理论教育和教学方法的培养当作核心。目前, 我国在教师方面的培养存在严重的欠缺, 因此加强对教师的培养至关重要。将学生培养成多元化的人才, 就要从教师的身上着手, 将教师培训事业做到最好。

(1) 多元形式的培养方案

多元形式的培养不仅在于技能培训和英语语言能力的培训, 还要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以及其他课程的教育等课程。在实施这些课程的同时, 要注意整体的配合, 不仅要将如何教口语的方式交给老师, 让老师学习如何纠正学生的口语错误, 还要研究出相应的方法, 将如何教育好学生作为研究的主要课程。同时让学生在学生时期就进行小学教学课程学习, 并结合在课堂上的操作知识以及其他课程的开设, 掌握英语教学方法, 这样会有实际性的作用和价值, 才能培养出多元化的教师, 让学生在老师的教育下成为多元化的复合型的全面人才, 最终对社会的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刘现合, 2015)

(2) 提升教师的英语能力

教师的自身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作用。为了让学生有更好的发展, 教师必须将自身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学校每隔一段时间开展教师互动工作, 可以将所有的教师聚集在一起, 实行英语教学演示, 将每个人的教学方法进行共享, 同时也要观察授课老师对学生产生的作用。通过活动老师可以在授课的时候发现自身的不足, 和有些不适合学生的方法, 相互找出自身的教育方式和实际需要存在的差异, 并就问题, 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案, 这样可以激发教师的职业精神和对教学的理解。同时也会加强教师对小学英语教育事业的认知。

(3) 教师的传授知识的方法多元化

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学生对外语这门学科的认知, 教师不仅要具有专业的文化水平, 承担一定的教师职责, 还要有传授学生知识的最佳方法。教师必须时刻分析自己的教学方案, 不可以只以理论的传授作为核心, 要学会让学生们利用自己的知识对这门学科进行总结和消化, 同时教师还要总结出如何提升学生的兴趣, 以及如何让学生的口语能力提升的方案。因此, 教师要进行多元化的教育模式, 摆脱传统模式的教学, 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将教育的研究以及反思的能力作为培养教师的核心。

(4) 了解小学英语的教学模式, 做到理论实际相结合的多元化教育

师范学校的学生在大学期间没有相关的教学经验, 他们只有充足的理论知识。因此, 必须让学生在学校期间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小学英语教学模式进行深刻的研究, 并和其他学校的老师进行探讨, 从他们的身上学习长处, 再根据学生的特点, 以及他们周围的环境, 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授课。在授课时, 教师要做到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 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培养多元化的教师, 形成多元化小学教师培养的模式。 (孙张静, 2013)

5结论

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下, 课程改革过程是艰难的, 但我们必须克服种种困难, 找出应对的方法。课改成功之后, 将是一个崭新的突破, 会使我国的教育事业重新站在一个崭新的高度上。因此, 我们必须狠抓教育事业, 将培养多元化的小学英语教师作为目标, 将社会的发展作为动力, 努力地向前推进, 为国家的整体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刘现合.“全科型”教师教育中英语教师素质发展研究——以新疆教育学院“全科型”教师教育实践为例[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2015 (1) :84-92.

[2]孙张静.教师专业化背景下的小学英语教师职前培养模式[J].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3 (4) :44-45, 52.

混合式教师培训模式 篇9

为此, 安徽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设计并使用“四单四录”, 为参训教师提供培训工具的研修策略。“四单四录”指的是:集中培训的集中学习问题单、集中学习参与录, 远程培训的远程学习任务单、线下研讨参与录, “送培送教”的学习观摩参与录、自我问题诊断单, 校本研修的实践研修参与录、总结提升改进单。通过“四单四录”不仅帮助培训院校和机构有机整合集中培训、远程培训、“送培送教”和校本研修等培训方式, 而且引导参训教师完成学习研修任务, 从而达成学年度主题培训目标。

一、设计与使用培训工具

工具, 原指工作时所需用的器具, 后引申为达到、完成或促进某一事物的手段。教师培训工具一般指的是, 承担教师培训任务的院校和机构对确定需求、设计方案、实施培训、评价效果以及监控这四个阶段所采用的手段, 包括工作流程图、应用图表、标准式样、表格模板和培训手册等。设计实用、可操作性强的教师培训工具并有效使用, 能够提高培训目标的达成度, 保证培训质量, 促进培训工作的专业化。本文的教师培训工具指的是主题培训实施阶段向参训教师提供的基本作业任务, 包括集中培训工具、远程培训工具、“送培送教”工具和校本研修工具。

(一) 集中培训工具

1. 集中学习问题单

集中学习问题单在集中培训之前, 通过电子邮件或者由学校 (中心校) 发给参训教师, 引导他们发现并提出问题、提交关键事件 (准案例) , 并陈述对培训的需求等。由学校 (中心校) 将问题单集中提交给培训院校和机构, 提高问题单的填写质量。

2. 集中学习参与录

集中学习参与录由培训院校和机构在参训教师报到时发给他们, 一般对应于培训模块及培训者。如果一个模块包括几个培训者, 则需要添加“培训者 (活动主持) ”和“培训者教学评价”栏目数量, 或者一个对应一位培训者填写一张。参训教师在集中培训结束时, 将参与录交给培训班管理者 (如班主任) 。由培训班管理者进行整理分析, 形成分培训模块的培训质量报告。

(二) 远程培训工具

3. 远程学习任务单

远程培训机构要通过参训教师个人学习主页生成任务单。这份任务单不仅呈现了参训教师的在线学习任务, 还要求他们具体填写在线学习的过程与成果。任务单应该能够依据在线学习数据自动生成, 并提供下载打印, 将方便存档。这样做, 能起到对参训教师的制约作用, 有利于参训教师所在学校及地方师训管理部门监控, 促进在线学习的真实发生。

4. 线下研讨参与录

线下研讨活动由学校 (中心校) 分学科组织, 为了制约监控活动实施, 让参加者签名是一种有效的办法。参与录为考核提供了依据, 也对参训教师的主动参与和问题思考或实践反思起到促进作用, 同时还为学校 (中心校) 改进活动实施方案提供了参考。

(三) “送培送教”工具

5. 学习观摩参与录

“送培送教”活动重在专家引领、骨干示范下参训教师的参与互动。通过参与录, 一方面规定活动内容、规范活动流程, 提升活动质量。另一方面, 制约参训教师的行为, 促进他们参与 (而不仅是参加) 观察课堂、分析评议、研讨问题、交流经验, 使多向互动和专业对话得以实现。

6. 自我问题诊断单

“送培送教”活动的目标指向是帮助参训教师反思实践和问题解决。通过问题诊断单, 引导教师在与示范教学的对比中、在专家与同伴的帮助下, 自主反思实践,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个性化的教学案例, 能够促进教师形成案例知识和策略知识。

(四) 校本研修工具

7. 实践研修参与录

课例研究是校本研修的基本方式之一, 应该作为在职教师常态化研修活动。通过参与录, 实行每学期不少于1节课向同伴公开制度, 推进参训教师将自己的公开课作为研究对象、研修载体, 促进实践改善。让教研组长、教导主任一并签字, 能够起到较强的监督与制约作用, 保证公开教学制度落在实处。

8. 总结提升改进单

由于校本研修不仅开展课例研究, 还有其他活动方式, 《总结提升改进单》既是对某一模块校本研修的整体呈现, 更为突出研修收获与绩效。它引导参训教师进行自我的总结、分析、评价、计划, 促进他们实现经验提升。

二、培训工具实施方法

培训工具的实施, 是建立在对培训目标内容的具体规定和对培训方式操作的系统建构基础之上的。下面, 以“有效学习指导”主题培训为例, 介绍培训工具的实施方法。

(一) 目标内容

1. 总体目标。

帮助在职教师了解学习理论和学习心理, 掌握学习活动设计和学习指导的策略和技能, 促进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反思学科教学中学法指导的现实问题, 提高分析、诊断、研究和指导能力。

2. 具体目标内容。对五个模块的目标内容提出了如下要求:

模块一:现代学习理论与因材施教———针对学生不同知识类型学习需要, 结合案例, 帮助教师理解掌握不同类型学习的理论及特点, 应用理论因材施教。

模块二:学习心理与学生学习特点———针对学生课程学习过程和主要学习环节, 结合案例, 帮助教师把握学生认知规律和智力发展特点, 遵循规律和特点指导学生学习。

模块三:学习设计与学习方式———针对学生新课程学习方式需求, 以学定教, 结合教学设计案例, 帮助教师掌握和运用学习活动设计的知识和技能。

模块四:学科学习策略与有效学习指导———针对学生掌握学科学习方法的需要, 结合学法指导教学案例, 帮助学科教师设计有效学习指导的策略和技能。

模块五:学科学法指导问题诊断与解决———针对学科教师在学法指导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案例诊断与分析, 帮助教师提高解决学法指导教学问题的能力。

(二) 方式操作

1. 总体要求。

以问题为中心、案例为载体, 采取参与式、案例式、情景式、探究式等多种培训方法, 落实问题讨论、互动交流、过程体验和实践模拟等培训活动。

2. 方式操作要领。针对四种培训方式, 分别提出如下具体要求:

(1) 集中培训:原则上采用小班教学。以“参与式”培训为主。进行培训专题的重点内容指导、校本研修的操作指导和远程学习的方法辅导。通过问题讨论, 引导问题发现和提出, 引领问题分析和诊断, 着力要点掌握和技能形成。

(2) 远程培训:建立线上学习 (县市区/学段学科:网络班级) 与线下研修 (学校/中心校:线下班级/校长任班长) “双线并行”的管理体系。线上以“案例式”培训为主, 线下以“情景式”为主。线上学习与线下研修相结合, 采取课程学习、在线答疑、互动交流和资源服务等方式, 进行培训专题的自主学习和典型课例的分析研讨活动, 着力观念转变和知识更新。

(3) 送培送教:基于学科、巡回送教。以“情景式” (嵌入案例) 培训为主。市组织省培训讲师团“送培到县” (初中) 、县组织市名师讲学团“送教上门” (小学) 。开展集中答疑、示范教学、导师点评和交流研讨等活动, 通过过程体验, 务实专家引领和同伴互助, 着力反思实践和问题解决。

(4) 校本研修:学校/中心校组织。以“探究式”培训为主。成立乡镇校本研修学科指导团队。进行培训教材研读、远程培训网下集中研讨、中小学的有效学习指导、技能训练和岗位实践等研修活动。侧重于反思学科教学与学法指导实践, 着力实践改善和经验提升。

培训工具的实施要点可用下表概括:

三、培训工具使用应注意的问题

使用“四单四录”, 可能能够较为有效地落实集中培训、远程培训、“送培送教”和校本研修等。但是, 以下几个问题还需要切实解决。否则, 即便使用了培训工具, 也难以确保培训实效。

第一, 由于不同的培训方式由不同的院校和机构以及中小学校实施, 怎样才能保证培训实施主体之间能够分工协作, 从内容、方法、资源等方面实现有效整合?应该建立实施主体合作机制, 在师训管理部门的统筹协调下, 共同商定培训实施方案, 明确各自的培训内容重点、方法重点和资源服务重点等。如, “有效学习指导”的模块一、模块二主要采用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方式, 集中培训以问题指导与研讨为主, 远程培训以知识更新为主;模块三、模块四、模块五以校本研修为主开展技能训练, 通过远程培训或“送培送教”提供示范引领和案例资源服务。

第二, “四单四录”是整体设计的, 难以结合不同培训实施主体的实际情况和参训教师需求, 如果某一培训实施主体不结合实际和需求加以改造, 仅将表单发给参训教师而不加以指导、监督, 往往致使培训工具流于形式。怎么解决结合参训教师需求这个问题呢?有必要建立与参训教师协商机制, 也就是在培训前, 培训实施主体将表单发给教师, 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对原表单进行修改和完善、简化或细化等。训前协商的过程, 能够调动参训教师参与培训工具的再设计, 促进其使用工具的主动性, 从而发挥培训工具的引导、规范、制约、评价等作用。

第三, 作为培训工具的“四单四录”是参训教师的作业任务, 也是考核参训教师的重要依据。怎样将培训工具使用与培训考核结合起来, 实行教师培训档案袋评价方法?培训工具可以作为档案袋评价的载体, 主要支持反应评价和学习评价;档案袋评价还包括对能够反映参训教师在学习和发展过程中的努力、进步状况和成就的其他材料的评价, 如培训成果、工作绩效等支持行为评价和结果评价的材料。“有效学习指导”主题培训指导方案虽然提出了考核内容、评价依据和各种培训方式所占比例, 但是对此没有指导性要求, 这应成为下一步加强研究并重点突破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安徽省2013—2014学年度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指导方案[EB/OL].http://www.hftc.edu.cn/jjzx/activity/view.asp?id=221.

[2]李方.教师培训管理工具箱[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3]汪文华.追求精致:校长影子培训模式有效实施策略探析[J].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3 (05) .

药品混合式库存管理模式探究 篇10

对于医院稳定性药品如何实行零库存,本文针对医院自身规模大小,提出两种零库存管理方案:对于规模不大,交通便利,距离中标的医药分销商不太远时,医院稳定性药品可采用即时供应的方式来实施零库存;对于规模较大的医院可成立药品超市。

针对非稳定性药品库存管理,结合医院药品库存管理的特殊性,在医院信息系统的基础上综合应用ABC分类管理法、定期订货管理法和定量订货管理法3种管理方法来实施医院非稳定性药品库存管理,具体步骤如下(本方法中统计数据来自广州某医院):

①采用ABC分类管理法依据库存药品重要程度(占用资金多少)的不同将其分为A、B、C3类。首先,计算每种库存药品在一定期间如1年或1个月内的消耗金额。其计算方法是单价乘以消耗药品的数量。这里计算1年的消耗金额。其次,各类品种按消耗金额由大到小排序,然后计算各类品种消耗金额占总消耗金额的百分比,结果见表1。

再次,根据表2中的排序计算各类药品消耗金额的累计百分比,将消耗金额累计百分比在70%左右的药品划分为A类;将消耗金额累计百分比在20%左右的药品划为B类;将余下药品划为C类,结果见表2。

②根据定期订货管理法和实际工作情况确定A、B、C3类药品采购或请领周期和安全库存量周期。根据医院自身经济状况、允许的库存水平、当地市场的供需情况、允许的采购付款时限以及传统习惯,可以周、月、季、年等为单位确定采购周期。首先确定最短采购周期为1周,但并不是每种药品都是1周采购1次。例如,A医院各级库房允许库存为20天左右的消耗量;付款时限为采购后45天~60天左右,每周可下1次采购计划,医院可利用付款的时间差来周转资金,完成采购到销售的全过程。因此可确定,A类药品的采购或请领周期为1周,安全库存量周期约1次请领量的50%(3.5天)做到勤进勤发;B类药品的采购或请领周期为1月(4周),安全库存量周期为1周C类药品的采购或请领周期为3个月(12周),安全库存量周期为1周。可用表3进一步说明。

由此确定采购或请领周期下的库存活动范围可控制在15天~20天内,一般不会超过20天的消耗量。而每周采购品种347种,采购金额63万元,也是一个可以接受和操作的数量。

结果:医院非稳定性药品库存管理便可按照上述方法结合自身条件进行操作,药库库存量保持在20天以内,药房库存量保持在25天以内,便可较好地做到了既不积压也不断货,达到了有效降低库存风险,合理控制药品库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谈瑄忠,丁毅.医院药品库存的最佳控制探讨[J].药房管理.2005;04(08):9- 16.

[2]解琨,刘凯.供应链库存管理中的风险问题研究[P].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 05—13(5).

[3]刘艳芬.药品“零库存”和医院药品存贷管理[P].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4- 03-06(2).

[4]徐江红,李刚,简晓霞.运用ABC分类法管理库存药品上下限量研究[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5,12(06):20-21.

[5]Mario.The Stocklews craze:is it finally over [J],Hospital Materials Management.1998,5 (23),2.

上一篇: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下一篇:趣味训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