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导论

2024-06-05

材料导论(精选十篇)

材料导论 篇1

《新材料导论》首先要介绍材料科学的基本知识。因为是非材料专业的课程, 学生以前没有学过有关材料科学的知识。所以首先要打基础, 介绍一些有关材料科学的最基本的知识。包括材料发展的历史、材料的晶体结构、化学键、材料的晶体缺陷、原子的扩散、二元及多元相图及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当然这些内容不是全面详细地学习, 一是没有必要, 二是课时远远不够。教学的目的是学生对于材料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就可以了。一开始通过对人类历史随着材料的发展而进步, 到现在这个社会, 新材料是构成这个新社会的基础。先进材料和先进材料工艺对国家的生活水平、安全及经济实力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先进材料是先进技术的奠基石。材料科学与工程对影响美国经济及国防力量的重要工业部门的兴旺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但是, 新材料和新材料技术能够切实充分发挥推动社会和科技进步的作用, 就不仅仅是材料科技工作者所能完成的, 开发和使用材料的能力是衡量社会技术水平和未来技术发展的尺度。开发新材料是材料科技工作者的任务, 但仅仅研制出具有优异性能的材料还远远不够, 只有当新材料被广泛应用, 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因为, 合理选择和使用材料是所有工程的各个领域及其设计部门的任务, 而准确判断与资助优先发展方向又是政府的职能。所有这些, 都应建立在相关人员对材料的总体把握与正确认识的基础上。显然, 这就要求从所有工程领域的专业人员到政府官员都要对材料全貌有比较正确的了解。接着导入几个实例, 如神七、登月计划等都离不开材料的支撑, 飞船2/3的性能靠材料 (高温合金、高比强度、高比刚度结构材料)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 美国游泳运动员菲尔普斯身穿“鲨鱼皮”泳衣获得8枚金牌, 创造了奥运会历史。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材料的晶体结构、化学键、材料的晶体缺陷、原子的扩散、二元及多元相图等内容可以讲的简单一点。材料的性能是着重要讲的内容。这个世界之所以这么神奇, 在于各种材料性能的多样性。材料的性能包括使用性能和工艺性能, 使用性能主要包括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等;工艺性能包括铸造性能、锻压性能、焊接性能、热处理性能、切削加工性能等。结合例子对各种性能加以解释, 以提高大家接受知识的兴趣。如钢铁、金刚石、玻璃等材料的硬度是如何区分的?为什么金刚石可以作为切割材料?还有银的电阻率最低, 铝的电阻率大, 为什么常用铝而很少用银来做导体?进而为接下来的超导材料的出现打好伏笔。

其次, 从材料物质性分类, 新材料涵盖的内容相当广泛, 它包括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从材料功能性分类, 它包括电子材料、超导材料、纳米材料、磁性材料、光学材料、生物材料、各种功能转换材料, 如光电转换材料、热电材料等等。从材料的应用领域分类, 可分为信息材料、生物医用材料、能源材料、生态环境材料、航空航天材料等等。我们不能在有限的课时内将如此庞大的材料系统一一讲解给学生, 因此需要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由于材料科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科学领域,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及纳米科学的飞速发展, 促使材料科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 新的理论、新材料的发现层出不穷。作为当代大学生, 应该了解材料科学的最新发展状况。在组织教学内容时, 多收集最新资料, 将热点问题带进课堂, 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就对教师要求较高, 要实时跟踪材料领域世界先进水平, 并且还要将这些热点进行剖析, 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 帮助学生去理解、分析其原理和意义。这些热点内容所涉及的原理一定要和该课程的教学大纲相适应, 让学生在兴趣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比如近年来磁悬浮列车得到飞速发展, 大学生对超导磁悬浮有着浓厚的兴趣, 同时对这些领域所要用到的材料也有着特别的感情。鉴于此, 在教学内容中专门安排一节为超导材料。内容包括超导材料的发展、性能、分类、制备方法、应用以及未来超导材料的的发展趋势。通过实验录像, 展示磁悬浮的原理, 说明它的优越之处, 还有超导的其他应用, 如超导电缆、超导储能、超导托科马克等等。这样, 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的兴趣促使他们自觉地学习该课程内容, 并自发地组织课外小组进行专题讨论。通过学习该小节, 学生发现自己学习的知识对社会、对人们的生活竟有如此重要的作用, 这是以前没有想到的。因此组织这种教学内容, 大大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当然并非《新材料导论》教学大纲的内容都要面面俱到, 和我们日常生活接近的可以详细一点, 而另外较远的内容只需要简单提到就行了。我们做到松紧有序, 张弛有度。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接收。如光学材料、生物材料、各种功能转换材料就可以少讲一点, 而新型陶瓷是这门课程中重要的教学内容。新型陶瓷是在传统陶瓷的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现已形成很多分支, 如电介质陶瓷、铁电陶瓷、压电陶瓷、热释电陶瓷、半导体陶瓷等等。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 收集了大量的材料让学生翻阅, 同时也找了一部分多媒体课件, 加大知识面。让学生了解到尽可能多的材料科学前沿。另一方面, 又从生活出发, 寻找我们身边的新材料, 把我们学到的知识和我们的生活连接起来, 给大家不断创造惊喜。最后的课程考核方式, 我们选择的是论文形式, 学生们在论文中多次提到了学习这门课程的收获, 通过对各种数据的对比, 他们认识了一个新的材料世界。

摘要:必须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通过《新材料导论》这门课程的学习, 既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 同时又学会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材料功能性分析之中。

材料导论论文 篇2

专业:软件工程

姓名:董斐

学号:***1

金属陶瓷高分子材料的特点与应用

人类的生活与生存都离不开各种各样的材料。人类根据材料的种类,将人类漫长的历史分为了三大时代: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可见不同的材料的出现,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为人类的进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一.首先是金属材料。金属材料不是最早被人类使用的,但却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材料。金属的种类很多,可以说每一种金属都有各自独特的性质。生活中最常见的金属要数铁了,而钢是铁和碳的合金。纯净的铁即铁的单质在生活中不常见,因为,纯净的铁容易氧化,而且很脆。钢铁具有耐变形、强度高、耐磨性好、硬度高、价格低、寿命长等特点。因此钢铁被广泛的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建筑、交通、电器等等。但是钢铁同样具有一些缺点:易生锈、密度高、怕潮湿腐蚀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对其进行电镀、喷涂、发黑、发蓝等处理。

铝材同样也是一种常见的金属材料。铝材通常是以率胆汁为主要原料,同时添加增加强度、硬度、耐磨度等性能金属元素。如碳、镁、硅、硫等,组成多种合金。铝材具有不生锈、设计变化快、模具成本低等特点。铝材不易生锈主要与铝的性质有关,铝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而氧化形成的氧化铝覆盖在了铝的表面,形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这层薄膜阻止了内层的铝被氧化。铝材可以制成铝合金门窗,一些高档的汽车架构也是由铝合金制成的。比如劳斯莱斯的车身全部由铝合金制成,不仅节省了重量,还增强了强度。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金属还有镁、铜、金、银、汞等。其中镁合金具有高强度和刚度,有良好的铸造性和减震性能,质量性。镁合金常被应用于汽车行业,一些重要的汽车零部件常由镁制造。如座椅骨架、仪表盘、转向盘、变速器外壳等。有些高档的跑车甚至用全镁合金的车身,如布加迪威龙,他曾经以五百多公里的时速打破世界纪录。铜主要应用于电子产业,它以其优良的导电性和价格低的特点成为导电材料的最佳选择。金和银因其性质稳定而且存量少外表亮丽,常被用来制作首饰,其实金和银的导电性要强于铜的。汞的俗名为水银,被用来制作温度计,因为它在常温下为液态,汞也是唯一一种常温下为液态的金属单质。

我们还经常听说钛、记忆性合金、稀有金属等一些较为先进的金属材料。钛合金与铝镁合金相比,具有强度更高、抗腐蚀性能良好、抗疲劳性能良好、导热性小、受热不易变形等特点。因此钛合金常被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用作航天器发动机的叶片等。在医学方面钛合金可以制作成人造关节、骨架代替坏死的骨组织。形状记忆性合金是一种能够记忆原有形状的金属材料。是一种智能材料。当合金的温度低于某一温度,受到一定的有线强度的热变形后,可由加热的方式使其恢复到形变前的形状。记忆性合金可以用来制作航天器巨大的天线,可以制作成眼镜框等。稀土材料可以制作成超导体、高折射率的玻璃、电池电极、相片镜片、催化剂氧化剂等。我国的稀土资源富饶,但是正在被盲目的开采,大量的稀土资源流向国外,稀土资源是我国宝贵的资源,我们应当更加重视它保护它!

二.陶瓷材料。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陶器和瓷器的特性存在一定的差异。陶器是在新石器时代(即公元8000~2000年)出现的,瓷器比陶器出现的晚。陶瓷是将粘土萃取后烧成的。700度左右烧成的即是陶器,1200度左右烧成的是瓷器。陶的密度较低,内部有孔,花盆即使一种陶器,由于它有孔可供空气进入到土壤中,有利于植物的生长;而瓷器的密度较大,没有孔,因此它完全不吸水,而且耐高温腐蚀,家里的碗就是瓷器。

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陶瓷一般是普通的陶瓷。它的脆性、均匀性、可靠性、韧性、强度上都有一定的缺陷。人们采用高纯度人工合成的原料利用精密控制烧结成的特种陶瓷,具有特殊的性能,能够适应各种各样的需要。特种陶瓷具有特殊的力学、光、电、声、磁等性能。特种陶瓷是工程材料中刚度最好、硬度最高的材料。其抗压强度较高,抗拉强度较低,塑性和韧性很差。再热性能方面,特种陶瓷在高温下化学性能良好,导热性相对于金属材料较低。当温度发生变化时,陶瓷的形变很小。电性能方面,大多数陶瓷是具有良好的绝缘性的。铁电陶瓷可以在外电场的作用下改变形状。有极少数的陶瓷具有半导体的性能,可以做整流器。同时某些陶瓷还具有独特的光学性能,比如透明陶瓷。

利用陶瓷的力学性质,我们可以把陶瓷作为结构材料,做成切具切割金属;利用特种陶瓷的热性能,我盟将它做成隔热层,能够有效的保温;利用陶瓷的绝缘性,我们将陶瓷做成电压的绝缘器件,这一点应用极为常见。利用电陶瓷的特性,可以将其制作成电容、扩音机、电唱机、超声波仪、声纳、医疗用声谱仪等;利用陶瓷的光学性,可以将其制成固体激光器材料、光导纤维、光存储器等。

还有一些特种陶瓷具有独特的性质,可用作高温轴承,在腐蚀介质中的密封环,电热偶套管大型计算机记忆远见等。

由于陶瓷的成本越来越低、来源广泛、技术成熟,它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三.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是指以高分子化合物为主要成分的材料,一般来讲高分子化合物的分子质量应在10000以上。高分子材料的特性有:高分子材料的强度低,但是由于高分子材料密度很低,故其比强度较高;高分子的强性模量很低,但其具有很优秀的强性性能;高分子材料还具有粘弹性,高度耐磨性,高绝缘性,膨胀系数大,导热性低,热稳定性差化学稳定性高,易老化等特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分子材料已经渐渐地开始通入我们的生活之中。通过对高分子材料的特殊处理和应用,高分子材料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除了巨大的作用!可以说人类已经进入到了一个高分子时代!当我们环顾四周,发现我们的杯子是由高分子材料制成,桌子添加入了高分子材料使其变得更结实;书本的封面上覆盖了一层高分子材料做成的薄膜,使其不易被污浊;手中的笔有高分子材料做成的笔杆;眼镜片和框都是由高分子材料制作成的;再看看我们身上穿的衣服也是由高分子材料做成的。看来,高分子材料已经充满了我们日常的生活。

不仅仅是日常中。再能也上,高分子材料被应用于种子处理:人们将高分子材料通过各种方法包裹在种子表面,改变种子外观和形状,便于机械播种。在环保方面,人们正在开发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尤其是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因为它的污染最小而且研发的方向较为广泛。也许不久以后人们使用后的高分子材料可以直接埋掉,几天后就会被微生物“吃掉”。

《生态安全学导论》 篇3

Publisher: World Affairs Press

Introduction to Ecological Safety is the outcome of the Director-General of IESCO Dr. Jiang Mingjun’s 14- year endeavor in the research of ecological safety. The book insists on relating theory to facts. Through a large amount of data analysis and case studies, it reveals comprehensively the ecological crises faced by the mankind, and establish a relatively comprehensive system of ecological safety. Recently, the book won the highest honor in the field of news publishing in China -- the 3rd Publishing Prize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t present, this book is taken as an authoritative textbook on climate change and ecological safety by UN University and included in the series of textbooks for UN ecological skill training. Influenced by this book, ecological safety study has been graded as an innovative subject by Chinese Higher School Setting Appraisal Committee.

《生态安全学导论》是国际生态安全合作组织总干事蒋明君博士14年以来从事生态安全研究的心血之作。该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大量资源和数据分析,全面揭示了人类面临的生态安全危机,同时搭建了较为完善的生态安全体系。近日,该著作荣获了中国新闻出版领域最高奖——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目前,该书已被联合国大学认定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安全方面的权威教材,并被纳入联合国生态技能培训教材。在该著作的影响下,生态安全学已被中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评为创新学科。

材料导论课程双语教学探究 篇4

材料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是很多新兴产业的前提和基础。例如在新能源产业方面,光伏发电和燃料电池效率的提高无一例外地涉及材料技术的革新进步;而在环保节能方面,LED节能灯的推广使用正是缘于近年来在半导体材料制备技术上取得的重大突破。因此,在材料专业尤其是从专业基础课阶段开展双语教学,对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可参与国际竞争的高级专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江苏大学从2004年开始开设《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双语课程,开课时间安排在大三上、下两个学期进行,此阶段学生已修完基础课程和部分专业基础课,大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也已达到四、六级。笔者将结合从事该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经验,以《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为例,针对双语教学模式及教材的选择、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谈谈认识和体会。

一、双语教学模式及教材的选择

目前,我国高校开展双语教学大致有三种模式,即半外型、混合型和全外型[1]。半外型采用中英文两种教材,讲授以中英文两种讲解形式并行;混合型采用外文教材,授课采用外文与中文交叉讲解来进行;全外型所用教材为原版外文教材,课堂讲授所使用语言全部为外语。可以看出,半外型模式适合专业及外语基础相对较为薄弱的学生,而全外型模式要求学生对外语及所学专业皆有较深的通透领悟能力,混合型模式对学生的专业及外语能力要求则介于前两者之间。具体每门课程使用哪一种模式,主要的原则是以保证双语教学的质量为前提,应根据实际情况由教师自行选择,即根据课程章节的难易、内容的深浅等具体情况而制订可行的双语教学模式,不宜一概而论。一般来讲,对于内容较为简单的章节采用全外型教学,而对理论性较强且例证较多的章节宜采用混合型的教学方法。例如笔者在讲授“原子结构及原子间结合键”一节时,因其内容较为简单且基础课程里有所重复,从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到课堂讲授再到作业布置全程使用英语;在讲解“固体中的缺陷”一节时,因涉及缺陷的理论模型、例证,以及缺陷的显微镜观测等较深内容,在使用英文讲解难点时一般辅以中文补充。但不论使用哪种教学模式,必须贯彻以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为根本,以提高外语水平为辅助的指导思想[2]。实践证明,灵活选择双语教学模式,可以满足专业课程内容的传授。需要强调的是,由于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实际教学中教师一定注意既要让英语水平好的学生有更多收获,又要让英语水平略差的学生学到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不能本末倒置,牺牲专业课来弥补英语的不足。

关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双语课教材,我们选用的是William D.Callister, Jr编著的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Fifth Edition, John Wiley&Sons,影印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此书是一本经典的美国高校教科书,行文优美,通俗易懂。阅读该教材有助于学生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英语水平,有利于让学生以英文的思维方式了解表述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养成换位思考问题的好习惯。当然,课堂讲授内容不应止于教材,为使学生充分理解知识难点,教师可以广泛收集其它教材或专业网站中的优秀案例。此外,为了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我们还提供一些中文参考教材(如冯端等所编的《材料科学导论》,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以便学生对一些难点知识进行中英文对照学习。

二、双语教学实践策略

与使用母语教学相类似,双语课堂教学应多种教学形式并用。在进行双语教学时,课堂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讲授法,而要通过多种渠道,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如案例法、讨论法等进行交叉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双语教学效果。笔者经过教学实践总结,认为以下几点应在双语教学中引起充分重视。

1. 使用多媒体教学平台。

我国当前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表现为读写能力较强而听说能力较差,而在我们的师资队伍中除部分有海外学习经历者外,亦存在类似情况。有鉴于此,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使用多媒体课件,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呈现于英文多媒体课件之中,可有效避免因教师发音不准或学生听力水平不够所引起的知识接受效率低下的问题。多媒体教学的优点还包括可穿插丰富的案例画面,不仅增大了教学信息量,还使得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和难以理解的内容更容易被学生消化和吸收。

2. 推行学生主题报告。

纵观我国从小学至大学的教育教学模式,一般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因而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创新能力及自我表达能力等。在我们的大学课堂里,学生踊跃发言、积极发表自我观点的情形亦较少见。而欧美教育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创造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同为亚洲国家的日韩、印巴等亦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例如在韩国本科教育中,学生每周至少有一到两次的课堂发表,即十到十五分钟的随堂小报告)。授课方式的不同使得这些国家的学生较我国同期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要更强。因此,我们将学生的主题报告纳入课堂教学之中。对双语教学我们采取小班授课,学生总数在50名左右,每次课给出30分钟的时间由两名学生各作十分钟的主题报告。报告主题可由教师从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选择一些研究热点或基本物理理论,提前两个星期将主题词通知相关学生(如学生对其他主题感兴趣,亦可以自由选题)。学生们通过网络和图书馆的资料信息查找有关资料,准备英文PPT讲稿。我们鼓励学生用英语作报告,英文口语较差的学生在使用英文多媒体课件时可用中文进行讨论分析。报告结束后,师生对报告内容提出问题加以总结。教学效果表明,采取这种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习专业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此外,学生收集发表的资料很可能是教师所不曾深入了解的,因而使教师的知识也得到了更新和扩展,从而实现了“教学相长”。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查找资料、准备讲解内容的过程中通过实践掌握了学习方法,达到了高校教学的目的。可喜的是,让学生上讲台这一教学方法已得到了国内某些高校的重视并付诸实施[3]。

3. 建设网络教学平台。

关于网络教学平台,其类似于学校为在校注册学生提供一个校内免费邮箱。除了电子邮件功能外,也具有网上选课、成绩查询、缴费查询等功能。当然,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已开通这些网上服务,比如网上选课、成绩查询可通过教务处网站个人用户查询,而缴费查询则通过财务处网站查询。笔者认为打破校内各网站间的划分,如上集成这些功能将更方便于学生的使用。学生通过校内信箱查看所选课程时,即可下载任课教师提前挂在网站上的课件、报告主题及时间安排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向学生提供相关专题的英文专业网站、国外大学的开放式教学系统等,让学生从全方位多视角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英语和专业思维模式,激发学生对前沿领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及时了解和掌握国际最新教学和科研动态。目前,我校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网络教学平台正在建设当中,建成后将有效地扩展教学时空,实现师生间的教学互动,从而显著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三、结语

经过几年的实践,《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双语教学得到了我校专家的充分肯定,2006-2007、2007-2008年度的学生评教分数分别为93.6和93.7。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双语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也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教学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地深入探索和研究。在此,笔者总结自己的教学心得,以期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双语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孙超平, 顾成华.制约双语教学的主要因素及对策探讨.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17 (2) :95-98.

[2]张林娜, 周琦, 贺连娟, 臧树俊, 何兰芝.关于双语教学的思考与建议.科技信息, 2009, 1:187.

材料科研导论资料整理 篇5

答:(1)材料一般指用来制造有用的构件、器件或其它物品的物质(2)材料科学就是研究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材料性质的关系,一般偏重基础方面。材料科学的形成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3)材料工程是指研究在制备处理加工过程中的工艺各种工程问题,一般偏重工艺方面(4)材料科学与工程是研究有关材料组成、结构、制备工艺流程与材料性能与用途的关系的知识的产生的和应用

2、材料科学研究的目的

答:

一、材料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不断开发新材料,提高材料的性能与质量,合理的使用材料,同时降低材料成本、能耗和对资源的消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二、同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材料科学研究的过程,掌握正确检索文献的方法,材料科学研究的方法及科技论文的撰写等方面知识,从而掌握材料科研工作的基本方法。

3、学习材料科学研究课程的意义

答:(1)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2)材料是人类技术进步的标志(3)材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里程碑(4)先进的材料是社会现代化的先导材料

4、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内容、组成要素

答:内容:

1、材料-材料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2、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取决于材料制备的使用条件,在材料的制备与使用过程中,物质经历一系列的物理、化学或物理化学变化,因此材料的制备与使用过程,特别是前者直接决定了材料的组成和结构从而决定了材料的性能和使用效果

3、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定义:是研究有关材料组成、结构、制备工艺流程与材料性能与用途的关系的产生的和运用。即是研究材料的组成结构、生产过程、材料性能与使用效能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要素:组成与结构、合成与生产过程、性质、使用效能

5、了解材料科学目前研究的重点及新材料的发展趋势

答:重点:

一、材料制备工艺技术的开发

二、材料的应用研究与开发

三、开发新材料、发展高技术产业 趋势:(1)结构材料的复合化和功能化(2)功能材料的多功能集成化、智能化、材料和器件一体化(3)按特定的应用目标开发新材料(4)依靠新的合成制备技术开发新材料(5)依靠计算材料科学设计新材料

6、课题立项的基本程序

答:课题选择、课题国内外研究状况调研、填写课题项目申请书、专家评议和学科评审组评审、上级部门审核批准

7、国家科研体系(与材料有关)

答:

(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二)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

(三)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四)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五)火炬计划

(六)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

(七)国家高技术产业化新材料专项

8、如何写课题项目申请书 答:

(一)简介

(二)立论依据

(三)研究方案

(四)研究基础

(五)经费预算

10、科技论文的特点

答:

1、创新性

2、科学性

3、准确性

4、学术性

5、规范性

11、科技论文中关键词定义,作用,选取方法

答:意义:关键词是科技论文的文献检索标识,是表达文献主题概念的自然语言词汇,是从其题名、层次标题和正文中选出来的,能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关键词的作用:(1)为提炼主题词做准备(2)便于读者按照主题途径查阅文献,提高文献检索效率。关键词的遴选(1)从题名中找(2)从文摘中找(3)从论文的分级标题中找(4)从绪论中找

12、科技论文中如何写摘要

答:(1)内容浓缩,摘要的要素为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结论等。(2)短小精炼。一般性摘要字数不超过300字,指示性摘要字数不超过100字,报道一指示性摘要不超过200字(3)报道文体不作任何渲染和评价。

13、科技论文中的正文内容及组成

答:内容:不同的类的科技论文结构组不一样,内容一般包括引文言、原理、实验和观察方法、仪器和设备、材料原料、调研对象、实验和观察数据结果

组成:(1)引言(2)材料和方法 材料包括:配料来源、性质、数量、选取和处理等;方法包括: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条件、测试方法(3)结果与分析(4)结论

14、谈谈信息检索对科研的重要性

答:

1、是科研的前提,贯穿整个科研工作中(追朔--查新--跟踪)

2、学习与借鉴别人研究思路和方法

3、在别人基础上继承改造发展创新

4、在巨人肩膀上少走弯路,节省时间

15、简述你对信息、知识、文献、文献信息的理解

答: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与方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并且总是借助于一定的物质载体传输或存储 知识:是人类对客观事物存在和规律的认识 文献:把知识记录并保存在一定的载体上就形成了文献 文献信息:文献所表达的内载信息。

16、简述信息定义及其特点

答:定义:是事物的运动状态与方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并且总是借助于一定的物质载体传输或存储 特点:普遍性 载体的依附性 时效性 传递性 共享性 可转换性 可伪性

17、信息的分类(按加工和度分)

答:一次信息:它是指处于原始形式的信息,它是以人们自己经验、科研成果为依据而形成的 一次信息载体为一次文献。二次信息:指通过对一次信息加工、提炼和浓缩而形成的,报道和查找一次文献的检索书刊。三次信息:对一次信息和二次信息进行汇集、综合、分析、评述等深加工而形成的产物

19、信息载体类型

答:按信息的载体的物理类型分:印刷型(纸介)微缩型 声像-视听型 电子型

20、信息检索的定义及内容

答:定义:通过一种科学的方法从浩如烟海的信息集合中尽可能全面、迅速、准确地查寻科技工作者所需的信息。完整地说包括:信息检索 信息存储

内容:数据检索(以文献中数据为检索对象,结果是特定数值性数据)事实检索(以事实为检索对象,检索某一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过程,结果是事实)文献检索(以文献为检索对象,检索结果是文献资料)

22、检索语言的定义和分类

答:定义:是因文献检索的需要而产生的、用来描述文献的内容特征,外表特征和表达信息提问的一种人工语言,它是存储与检索所使用的共同语言。

分类

1、按描述文献的特征分:外表特征(著者姓名、文献号)内容特征(分类号、主题词、其它)

2、按结构原理分:分类语言、主题语言、代码语言、引文法

3、按学科范围分:综合性语言、专业性语言

4、按其标识的使用方法分:先组式语言(文献标识在检索时固定的)、后给式语言(文献标识在检索时才组配)

23、解释一次信息、二次信息、三次信息的含义

答:一次信息:它是指处于原始形式的信息,它是以人们自己经验、科研成果为依据而形成的。二次信息:指通过对一次信息加工、提炼和浓缩而形成的,报道和查找一次文献的检索书刊。三次信息:对一次信息和二次信息进行汇集、综合、分析、评述等深加工而形成的产物 24:试比较分类检索语言和主题检索语言的优缺点

答:(1)检索语言”是因为检索语言是用于描述信息系统中信息的内容特征及外部特征和表达用户信息提问的一种专门语言,按检索语言是否受控分为人工语言和自然语言,按检索时的组配实施状况可分为先组式和后组式检索语言,按描述信息特征的不同,又可分为描述信息外部特征的检索语言和描述文献内容特征的检索语言。

(2)分类语言可以按照一定的分类有序地查找一定的文献和信息,缺点是不能直接查找到所需的信息,而主题语言能直接以代表文献内容特征和科学概念作为检索标识,并按其外部形式(字顺)组织起来,能较迅速的找到所需信息,缺点是不能查找一定分类。

26、简述《中图法》分类方法

答:中图法分类标引糸统采用的是混合编码制。首先基本大类分为:马列;哲学;社会科学总论等等大类。基本大类下的二级类目采用字母划分如工业技术二级类采用的双字母, 三级类采用的是数字

27、主题检索语言及其分类

答:

一、定义:使用词语标识的一类情报检索语言,亦称主题法。用语词来表达各种概念,不考其相互关系,完全按字顺排列。

二、类型:1.标题词型主题检索语言(标题法)2.关键词主题检索语言(关键词法)3.叙词型主题检索语言(叙词法)

28:叙述信息检索的途径及信息的程序

答:途径

1、分类途径:是根据文献所属的学科分类体糸检索文献的途径,如分类目录、分类索引。

2、著者途径:从已知著者名称来文献的一种途径;著者名称包括编者、译者、专利权人、机关团体名称;如著者索引、机构索引、专利权人索引等:能检索到著者的所有文献。

3、题名途径:按题名字顺检索文献的途径:如书名目录、刊名目录、篇名目录等;能检索到篇名含该词的所有文献,结果较全。

4、主题途径:用能表达文献内容的主题词来检索文献的一种途径。结果是能检索到某一主题各方面的文献资料,较全较准。

5、引文途径:利用文献所参考的文献或引用的文献编制的检索糸统,它是从被引用论文名去检索检索引用论文一种途径,它可了解课题发展过程、历史。

6、序号、代码途径:利用一些文献的特定的序号来检索文献的来查找文献的途径;如专利号、合同号、标准号、刊号、国际标准书号等,由于序号识别的唯一性,故检索结果快、准。

7、专门项目途径:利用一些文献的包含特定的项目如地名、人名、商品名、时间、机构名、生物名等,可以解决某些特别的问题。

程序:(1)中文检索系统:1 超星数字图书馆 2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3 中国期刊数据库 4 中国期刊网 5 中国化学文献数据库 6 中国专利数据库 7 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网WEB专利数据库 8 中国学术会议论文数据库(万方数据)9 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国外标准数据库

(2)英文检索系统: 1 CA <<化学文摘>> 2 Ei Village 2(Ei compendexWeb)<<工程索引>> 3 SCI <<科学引文索引>> 4 SA <<科学文摘>> 5 美国专利全文数据库 6 Elsevier 电子全文数据库 7 Springer Link全文数据库 8PQDD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 9 欧洲专利局的Web专利数据库 10 ISI 数据库专业学科 11 SPIRS 光盘检索糸统 28:布尔算符及表达的含义 答:(1)逻辑“或”(符号“OR” 或“+”)称为集合的并运算;扩大检出命中结果区域,提高查全率。(2)逻辑“与”(符号“AND”或“*”)称为集合的交运算;同时含A检索词、B检索词才命中,缩小检出结果范围,提高查准率。(3)逻辑“非”(符号“NOT”或“--”)有A检索词而不含B检索词才命中,排除不希望结果,提检索准确性。

29、计算机检索的类型

答:布尔检索、位置算符(全文检索、邻近检索)、截词检索

29、简述联机信息检索及特点,光盘检索的特点?

答:联机检索特点:人机对话、专人负责、集中管理、信息可靠检索准确率高;灵活性差、主机负担重、需专门终端等。光盘检索的特点:A 节约费用 B 即学即会 C 检索系统配置简单 D 方便存取 E 缺点是数据容量小 30、什么叫引文索引?在检索中有哪些作用?

答:定义:引文索引是指利用文献引证关系检索相关文献的索引。作用:引文索引多用于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及其他复杂课题的文献检索。通过引文分析,可以揭示一些重要科学发现之间的内在联系,预测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引文分析得到的数据,还可以用于评价科技文献的价值、科技人员及科研机构的工作成绩和水平。引文分析技术为文献计量学、科学计量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 30、SciFinder Scholar中文献检索的方法

答:主要分为Explore、Locate和Browse三种检索方法

31、CA印刷版有哪些主要的检索途径?

答:Browse浏览检索、Search词条检索、Subst通过化学物质检索、Form通过化学物质的分子式检索 35:CA印刷版文摘期刊论文的著录格式

答:期刊论文

121:①285410k②Application of short carbon fiber as reinforcementforconcrete.③Lin,Sin-song④(Army Research.laboratory,materials Directorate,Water town,MA USA)⑤SAMPEJ.⑥1994,30⑦(5)⑧39-45⑨Eng⑩

说明①121 卷号②285410k 文献号 k计算机校正码③文献标题 采用英文④著者姓名 姓前名后 两人之间用“;”⑤单位及地址括号内通常用缩写⑥期刊名称斜体采用缩写可查CASSSI得到全称⑦期刊出版年份黑体字⑧期刊卷期号、括号内为期号⑨原始文献的起止页码⑩原始文献的文种,用缩写

36、CA光盘检索有哪些主要的检索途径

答:A期索引:附在每期CA文摘正文之后,用于检索同期文摘,1967年起,每周出版一期。B卷索引:按卷单独出版,用于检索同卷各期的文摘,1962年起没半年出版一卷。C累积索引:每10卷出版一次,早期为10年累积索引,从1957年第6次累积索引起,每5年出版一次,内容包括累积期间的全部文献。

37、CA网络版的基本检索方法

答:著者索引(Author Index)包括期索引、卷索引、累积索引三种编排方式: 卷索引、累积索引著者索引相同列出著者姓名、文摘号、原始文献的篇名、期索引中著者索引只列出著者姓名、文摘号专利索引(Patent Index)分子式索引(Formula Index)双糸索引(Index of Ring Systems)登记号索引(Registry Number Index)A 美国CAS 给化学成分明确结构及化学键清楚的化学物质编一个登记号

38、EI印刷版有哪些检索途径?其光盘版有哪些检索途径?

答:①月刊:主题索引,著作索引 ②年刊:主题索引,著作索引,著者工作单位索引,工程出版物索引

光盘索引:①Browse:浏览检索,方式简单,适于初学者②Search:词条检索,这是高级检索方式,这种方式通过自由词,主题词,登记号等方式进行组合检索可把课题查的及全面有准确,是用CA进行科研工作的重要武器③Subst:通过化学物质名检索④Form:通过化学物质的分子式检索其光盘版有哪些检索途径

39、试比较EI的印刷版、光盘版和网络版 答:Ei Compendex Web是《Ei(工程索引)》的网络版,内容包括原来光盘版(Ei Compendex)和后来扩展的部分(Ei PageOne)。该数据库侧重提供应用科学和工程领域的文摘索引信息,数据来源于5100种工程类期刊、会议论文和技术报告。光盘版比印刷版更为全面,而网络版不仅保留了Ei一贯的文摘质量高、学术价值高的特点还具有独特的优势:1.收录范围更广,报道文献数量更大;2.数据更新更及时;3.收录和报到时间跨度更长4.功能更强大,检索界面更友好;5.数据库服务时间更长。

40、EI印刷版文摘期刊论文的著录格式

答:EI著录格式,EI著录格式基本类似,但文献不同有点区别

期刊论文著录格式举例CHEMICALS①0197793② chemicals enhance the durability of concrete structures ③, construction chemicals could be effective④ tools for improving the durability of concrete structures-(Author abstract)⑤ 13Refs⑥ English⑦ Mailvaganam, Nobel P⑧(Natl Research council, ont,Ottaw, Can).⑨

Indian Concr J V73 n1 1999 Assoc Cement Co Ltd < Bombay India P55-56⑩ 说明: ①叙词 ②文摘号 ③篇名(具体)④文摘 ⑤文献来源 ⑥参考文献数目 ⑦译种⑧ 著者姓名 ⑨著者单位 ⑩原文献出处

41、论述EI检索系统的特点

答:①收录范围广,报道文献数量大②数据更新及时③收录和报道时间跨度更长④功能强大,检索界面更友好⑤数据库服务时间很长

42、Elsevier全文电子数据库及Springlink全文电子数据库检索方法

答:Elsevier全文电子数据库检索方法:1)浏览检索(Browse):按刊名字顺序浏览期刊;按学科分类浏览期刊 2)检索途径:快速检索;简单检索;高级检索

43、你对数字图书馆的认识

答:数字图书馆是以数字化资源为馆藏,以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与计算机设备为手段,以网络为服务平台,以信息收集、开发、管理、存储、利用为目的的巨型数字信息空间。信息资源数字化是数字图书馆的基础,数字图书馆的其他特点都是建立在此之上的。数字图书馆通过网络,将世界各国的图书馆和无数台计算机联为一体,这也是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最大区别。

44、专利、专利权、专利制度含义

答:专利: 就是受专利法保护的发明。专利权:是指发明人或设计人所作的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经申请被批准后在法律规定的有效期限内,授予受保护的权利。专利制度:国际上通行的一种利用法律和经济手段鼓励发明创造,保护知识产权,促进科技和经济发展的管理制度。

45、如何获取专利文献的原文 答:原始文献从检索工具上获得所需文献线索后,就利用图书馆和信息单位的馆藏书刊目录或书目数据库获取原文。A 如果名(期刊名、会议名)比较全(网络版 EI.及光盘版(SCI Web of science)给出的期刊名、会议名均为全称 只要查找至期刊馆检地点即可。B 如果名不全:如CA提供是期刊名和会议名缩写略语 应先把它转为全称。如果是英语期刊名缩略语。用美国化学文献摘社<<资料来源索引>>CASSI查出;如果是日文、俄文较困难,CA给出日文、俄文刊名是根据原文读音用拉丁文拼成。

46、简述专利文献的定义、分类与国际分类法的特点

答:定义:是实行专利制度的国家及国际专利组织,在审批专利的过程中产生的官方文件及出版物的总称。

分类:广义:专利局出版的各种报道和出版物。狭义:指专利申请说明书和说明书专利。

特点:

1、信息丰富

2、内容新颖

3、质量可靠

4、实用性

5、形式统一

6、时间性强

47、专利的类型及授予条件

答:专利类型:

1、发明专利:指对产品方法或其改进所提出新的技术方案。

2、实用新型专利:指对产品形状,构造或结合所提出新的技术方案。

3、外观设计专利:指对产品形状、图案、色彩或或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用于工业上应用的新设计。授予专利的条件:

1、新颖性:在申请日期前,没有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在国内外公开使用过或以其它方式为公众所知,也没有他人向专利局提出申请并记载在申请日以后的专利申请文件中。

2、创造性:与申请日以前已有的技术相比,有突出的新颖性特点和显著进步。

3、实用性:指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能够制造或使用,并能产生积极的效果。

51、中国专利文献的类型

答:(1)发明专利:指对产品方法或其改进所提出新的技术方案。(2)实用新型专利:指对产品形状,构造或结合所提出新的技术方案。(3)外观设计专利:指对产品形状、图案、色彩或或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用于工业上应用的新设计。

52、专利文献检索途径

答:①分类途径----专利主要检索途径 分类索引--印刷型检索工具

• 数据库--IPC检索字段②、姓名(名称)途径:它是通过发明人、专利权人或受让人的姓名查找专利文献的检索途径印刷型检索工具--专利公报、专利文摘后附这种索引专利数据库有这类检索入口③、号码途径:专利文献(公开号、公告号、专利号)和收到专利文献时的登记号等各国专利局编制、出版各类专利文献号对照索引-印刷型,网上数据库---有号码途径检索入口记号(德温特公司独创)---对每一个自已收到的专利给出一个登记号,用这个登记号发由不同的国家批准的同一内容的发明专利。④、优先项途:优先项指在同族专利中,基本专利的申请日期、申请号、和申请国别。作用:由已知优先申请项、可以检索到它的专利号和同族专利的专利号。基本专利:一项首先在某国申请并获得批准的专利。同族专利:基本专利及该专利在别国申请的相同专利共同组成。相同专利:该专利用不同的文字向其它国家申请并获得批准的专利⑤、关键词途径数据库中检索字段或入口---选择最能反应发明本质和特征的技术词汇在数据库的题名和文摘等字段中检索。关键词索引,国际专利分类表附有出版一,利用它并结合IPC分类表确定分类范围得准确分类号,再进行分类索引。⑥、其它途径CA中有专利,利用CA索引途径检索专利如利用己知的化学分子式和化学物质名称利用CA索引途径检索专利

1. 简述信息及其基本特征:

我国国家标准《情报与文献工作词汇基本术语》中,关于信息的定义是:信息是物质存在的一种方式、形态或运动状态,也是事物的一种普遍属性,一般指数据、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可以使消息中所描述事件的不定性减少。

信息的基本特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普遍性:信息是普遍存在的;(2)载体的依附性: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一定的载体;(3)时效性:信息反映的总是特定时刻事物的运动状态和方式;(4)传递性:是指信息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传递,信息可以在空间上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也可以从一个时期传给另一个时期;(5)共享性:信息资源可以共享。可以多次和同时利用;(6)可转换性:信息的物质载体形态是可以互相转移变换的;信息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换为物质、能量、时间、金钱、效益、质量等;(7)可伪性:人们很容易凭主观想象孤立的认识信息,从而易于产生虚假信息,因此信息的真实性需要我们去辨认。2. 简述主要的文献信息源及其特点

主要的文献信息源包括如下:(1)图书:图书的定义为:凡由出版社或出版商出版的49页以上的印刷品,具有特定的书名和著作名,编有国际标准(1)号,有定价并取得版权保护的出版物,称为图书;图书的特点是:内容成熟、资料系统、完整定型的装帧。它的缺陷是出版周期长,内容不便更新。图书的著录格式特点是:有书名、著者、有的还有编者、题名、出版地、出版社名、出版年份、版次、国际标准书号。(2)期刊:期刊是指那些定期或不定期出版、汇集了多位著者论文的连续出版物。期刊最突出的特点是出版迅速、内容新颖,能迅速反映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的新信息。期刊的另一特点是具有连续性,它可以反映科技发展的动态和趋势,科学研究的新发明、新成果等。期刊论文的著录格式有,著者、题名、期刊名称、卷号出版年份或期号、页码等。(3)专利文献:专利文献通常是指发明人或专利权人申请专利时向专利局所呈交的一份详细说明发明的目的、构成及效果的书面技术文件,经专利局审查,公开出版或授权后的文章。专利文献的特点是:数量庞大、报道快、学科领域广泛、内容新颖、具有实用的可靠性。专利说明书的著录形式为:文摘号、专利名称、发明人、发明人的服务机构、专利号码、专利分类号、专利申请日期及申请号、专利正式公布日期、专利说明书总页数。(4)标准文献:标准文献是技术标准、技术规格和技术规则等文献的总称。它们是记录人们从事科学试验、工程设计、生产建设、商品流通、技术转让和组织管理时共同遵守的技术文件。它的主要特点是:能较全面地反映标准制定国的经济和技术政策,生产及工艺水平,自然条件及资源情况等。标准文献的著录格式有,标准颁布机构、标准的著名、标准号、标准颁布的日期。(5)会议文献:会议文献是在各种会议上宣读和交流的论文、报告和其它有关资料。会议文献的特点是专业性强、内容新、学术水平高、出版发行较快。会议文献通常著录格式有,文章标题、作者、会议名称、开会地点、时间、会议文献出版者、出版时间、论文起止页码、论文关键词、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馆藏号等。(6)灰色文件:灰色文件是指一组特殊类型的信息源的总称。一般指非公开出版的文献,虽然已经发行但不易通过一般销售渠道购得的资料。灰色文件品种繁多、流通渠道特殊、制作份数少、容易绝版。(7)技术档案:技术档案是企事业单位、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及个人从事生产、科研、基建及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应当归档保存的科技文献材料,一般具有事物的技术文件、图纸、照片和原始记录等。(8)科技报告:它是科学技术工作者或课题组记录某一科研项目调查、实验、研究的成果获进展情况的报告。通常载有主持单位、报告撰写者、密级、报告号、研究项目号和合同号等。按内容可分为报告书、论文、通报、礼记、技术译文、备忘录、特种出版物等。科技报告的特点是:单独成册,所报道成果一般必须经过主管部门组织有关单位审定鉴定。(9)政府出版物:指各国政府部门及其所属机构出版的文字,图片以其磁带、软件等,它可分为行政性和科技性两类。(10)学术论文:学术论文是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的学生为取得各级学位,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科学研究、科学试验成果的书面报告。学术论文的著录格式有:主题类目名称、论文题目、著者、学位级别、授予学位单位、授予学位时间、原文页码、原文订购号、文摘。

3. 什么是检索语言?简述信息检索语言的构成类型和特点;

检索语言是根据文献信息检索的需要创造的一种人工语言,是信息检索系统储存与检索使用的共同语言。它是专门用来描述文献的内容特征(类号、叙词、标题词、关键词)、外表特征(著者名、题名、报告名、标准号、专利号、)和表达信息提问的一种人工语言。信息检索语言的构成可分为检索语言、主题检索语言、代码检索语言和引文索引语言。(特点书中搜索)

8.简述期刊的分类和组成;

期刊的分类:①按内容特征分:我国按内容特征分把期刊分为综合性、学术技术性、通俗性、科普性和检索性期刊。②按载体形式划分:主要有印刷型期刊和电子期刊两种 ③按出版频率划分

最常见的期刊是按月出版,即月刊,还有周刊、半月刊、双月刊、季刊、半年刊、年刊等。

期刊的组成:期刊主要由封面、编辑和出版信息、目次、正文组成。(各具体成分的简述略)

9.熟悉和掌握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检索方法;检索关于超导材料方面的综述性论文; 检索方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包括四种主要检索方法:初级检索、高级检索、专业检索和期刊导航。还包括两个辅助检索方法:二次检索和相似词检索。此处实例检索略 10.简述CA的特点、索引系统和分类;特点:①收录内容广泛、②出版报道迅速、③

索引体系完善、④独一无二的化学物质登记体系

索引系统:CA的索引按收录文献的时间跨度可分为三类:①期索引

附在每期CA文摘正文之后,用于检索同期文摘,1967年起,每周出版一期。②卷索引

按卷单独出版,用于检索同卷各期的文摘,1962年起每半年出版一卷。③累积索引

每10卷出版一次,早期为10年累积索引,从1957年第6次累积索引起,每五年出版一次,内容包括累积期间的全部文献。分类:印刷版、光盘版、网络版(各简介略)12.熟悉CA光盘版提供的四种基本的检索途径; 索引浏览格式检索(Index Browse)、词条检索(Word Search)、化学物质名称等级检索(Substance Hierarchy)和分子式检索(Form)

13.了解CA网络版的基本检索方法;

三种任务方式:Explore(①Explore Literature 包括研究课题、作者名称、公司或团体出版三种检索字段。②Explore Substances 包括化学结构分子式两种检索字段。③Explore Reactions 及化学反应检索)Locate 菜单包括Locate Literature和Locate Substances两类。Browse 它的功能可以让你直接去浏览期刊的每一期每一卷。

14.比较CA光盘版和网络版检索途径的相似和区别;

两者的相似表现他们有相互交叉的功能,比如说网络版中检索项“作者名称”、“公司或团体出版”这两个检索段与光盘版的检索方法基本相似,功能相近。最大的特色和不同点是在“研究课题”检索字段,网络版其智能的检索系统优势便显现出来,更加灵活多变,功能更加的强大。这样的优势还表现在“Analyze/Refine”、“Get Related„”的功能以及化学结构式检索上。

15.简述Ei出版体系及特点;

出版体系包括工程索引年刊、工程索引月刊、Ei compendex数据库、工程索引光盘、工程索引网络版和工程信息村;(特点 每个体系后的简述)

17.了解国际专利逐级分类体系;中国专利的编号体系;了解国外具有权威的专利数据库; 国际专利分类法7.1.1 IPC将技术内容按部、分部、大类、小类、主组、分组逐级分类,形成完整的分类体系。

IPC共有八个大那,将世界上现有的专利技术领域进行总体分类,每个部包含技术内容,分别由A—H八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部的下面设分部,分部只有标题,不用分类符号表示。大类是“部”之下的细分类目,其类号由有关部的符号加上两位阿拉伯数字构成,C07、A01等。小类是大类之下的细分类目,小类的类号由大类的类号加上一个大写字母组成(A、E、I、O、U、X除外),如A01B、C07D等。小类下设主组和分组。主组类号由小类类号加上l~3位数字,后再加/00来表示,如C07D473/00。如斜线后面用2~5位数字表示,如C07D473/02,G6F3/04等,这个类号就是分组类号。分组是主组的展开类目,分组类名前的圆点数表示各分组的从属关系 中国专利的编号体系7.1.3.2 18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出版的专利公报和专利说明书,其编号体系分为三个阶段。

(1)1985~1988年 ①专利公报的编号、②说明书编号

(2)1989~1992年 ①专利公报编号、② 说明书编号(3)1993年~2004年6月 ① 发明专利申请的公开号和公开说明书没有改变,专利号与申请号仍共用相同的号码。② 专利局对授予专利权的专利作公告时给予一个编号,称为授权公告号。发明专利授权公告号后面的标注字母为C,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公告号后面的标注字母分别为Y和D。(4)2004年7月到现在 ① 三种专利的申请号由12位数字和1个圆点(.)以及1个校验位组成,按年编排,如200310l02344.5。其前四位表示申请年代,第五位数字表示要求保护的专利申请类型:1─发明;2─实用新型;3─外观设计;8─指定中国的发明专利的PCT国际申请;9─指定中国的实用新型专利的PCT国际申请。第六位至十二位数字(共7位数字)表示当年申请的顺序号,然后用一个圆点(.)分隔专利申请号和校验位,最后一位是校验位。② 自2004年7月1日开始出版的所有专利说明书文献号均由表示中国国别代码的字母串CN和9位数字以及1个字母或1个字母加1个数字组成。其中,字母串CN以后的第一年啤手表示要求保护的专利申请类型:1─发明;2─实用新型;3─外观设计。在此应该指出的是“指定中国的发明专利的PCT国际申请”和“指定中国的实用新型专利的PCT国际申请”的文献号不再另行编排,而是分别归入发明或实用新型一起编排。第二位至第九位为流水号,三种专利按各自的流水号序列顺排,逐年累计。最后1个字母或1个字母加1个数字表示专利文献种类标识代码。

19国外具有权威的专利数据库:

《中小学文学课程导论》序 篇6

“文学教育的终极意义在于学生因此能有机会获得一种文学的生活,一种诗性智慧。”书的题记耐人寻味。众所周知,学生求学多以书为精神的导师、生活的伙伴,从书中吮吸知识、吮吸智慧、吮吸精神养料,以滋养自己的成长。但须知,“书富如人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所欲者尔”。苏轼的这段话告知我们,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穷尽书籍,要选取自己最需要的来读。学生所学课程甚多,但语文课程中的文学作品应该是他们的“所欲”。

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作品的鉴赏是重要的审美活动。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审美,简言之,就是情感的评价。感觉、感情、联想、想象、理解等等都是人的情感因素,人以自己的情感评价周围的生活,评价作品中的人和事、景和物,就会产生各种情感体验,如悲与喜、美与丑、崇高与卑鄙等,这就是审美所获得的体验。文学教学对学生审美体验的激发与培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亲近文学,阅读文学作品,进入审美世界感悟、体验,就能获得“一种文学的生活,一种诗性智慧”。文学的最高价值,是对人类心灵的安抚。学生有了“文学的生活”,会不断增长“诗性智慧”,找到精神家园。人的情感滋润、想象力的丰富程度有明显的差异。例如同样看到诗人冯至《十四行诗集》中这样几行有名的诗句:

我们的生命像那窗外的原野,

我们在朦胧的原野上认出来,

一棵树、一闪湖光,它一望无际,

藏着忘却的过去、隐约的将来。

接触文学不多的人不是看不懂,就是认为不知所云,而有审美体验的人会感到生命是美丽的,要在这美的世界里不断发现生命的丰富与神秘。文学本就是情感的艺术形态,阅读时有情感的沟通、交流、共鸣,文字就活起来,就变成立体可感的丰富世界,让人想得很多很多。

文学教学对学生丰富心灵、发展智力、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的熏陶感染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语文教学中对它的认识与实践有明显的差距。除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汉语与文学分编教材时,文学列为中学语文教学内容外,较长时期语文只讲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教学文体。即使是小说,也当作记叙文在教,讲述记叙文六要素,尤其是在小学与初中阶段,高中略好一些。是否对学生进行文学教学,常受制于任课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文学素养,如果我们既无明确的要求,又无恰当的检测,效果可想而知。有一个阶段特别强调“语文课不能上成文学课”,说“语文课就是教语文,教语言文字”。语文学科究竟具有怎样的性质?担当哪些功能?教材观、教法观、学生观、质量观、评价观等等,到目前在学理上达成共识的还不多。理论上的模糊必然导致实践中的盲目,语文教学中出现种种乱象也就不足为怪了。当今,文学教育虽逐步恢复它在语文教学中的应有地位,但由于以往几经折腾,文学和文章混同,文学阅读和文章阅读混淆,文学写作和文章写作不分,也就成了家常便饭,不以为意了。

教学的有效性虽受众多因素制约,但正确的教学理念,课程的准确定位,无疑十分重要。指导思想清晰,实践才会有理有序。《中小学文学课程导论》的出版正适应澄清语文教学中对文学与文章模糊认识的需要,提高语文教师的文学自觉意识,增强文学教育的实践能力,恩泽莘莘学子。该著作既从理论高度为课程定位进行阐述,又从语文教学实际情状出发,从课程层面和教材层面进行研究;既以批判的眼光辨识种种混淆,又提出建设性意见佐读者思考,阅读与写作、知识、“定篇”、活动均加以覆盖,显现了理论引领和实用价值的有机结合。

《中小学文学课程导论》定能引起课程研究专家和广大语文教师的关注,激发深入探讨的热情,促进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我相信。

材料导论 篇7

一双语教学实践

1. 教材的选择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 正确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教材是进行高质量双语教学的重要保证。原版教材价格昂贵, 超出大部分学生的承受能力。商务印书馆引进的教材“Ceramics introduction”, 专业知识新, 知识面广。书中图表丰富和生动, 文字较为浅显易懂, 有利于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而且价格适中, 我们把它确定为基本教材, 同时推荐一些国内高校的中文教材作为课程参考教材,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重要的知识难点。从使用效果来看, 多数学生反映借助字典可以基本看懂英文教材。

2. 课件设计

无机非金属材料导论特点是概念多、公式多, 涉及的方向多、涵盖面广, 其研究对象是陶瓷、耐火材料、水泥等各种硅酸盐材料。课件中重要概念和工艺过程均采用中英文对照, 课堂讲解我们则主要采用全英文版书, 创造英文语境。在课件的设计中, 我们制作大量英文图片和动画向学生进行教学展示, 使所讲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 更加通俗易懂, 易于学生理解记忆, 对增加学生兴趣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均有较大帮助。

3. 教学方式的使用

根据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 在课程教学中采用单向和交互式两种方法。在教学进程上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接受水平确定使用英语的比例, 以保证教学效果。教材中词汇量大、专业性强, 因此我们对学生提出预习和必要的复习, 以保证双语教学的顺利进行。同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如针对某一问题, 分小组进行讨论, 然后要求每组派代表将讨论结果用英文复述。这样能使每个同学都能参与到问题中, 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在教学中, 我们还有针对性地选择部分习题和思考题, 要求学生利用教材和网络用英文回答。从实践效果看, 这一类的题目需要学生能够综合总结书中的相关内容, 从而提高同学用英文阅读和写作专业问题的能力。

4. 无机非金属材料导论双语课程的考核方式

考试采用全英文的教学试卷, 开卷考试, 全部考题采用英文表述, 要求学生以英文回答。我们特别加强平时成绩的考核, 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占有较高的比例 (占总成绩的50%) 。诸如出勤和上课积极与老师互动 (占总成绩的20%) , 平时用英文完成作业的情况 (占总成绩的30%) 。这样的考核标准避免了“一刀切”, 提高了学生平时课堂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能反映出对本课程的掌握程度。

二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 双语教学教师应不断提高语言能力

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高, 不仅要专业精深, 还要求教师能做到在课堂上熟练地在双语之间进行切换, 准确地用英文表述专业知识, 还要和学生进行英文互动。这就对教师的英语听说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但是一般的任课教师, 虽英语阅读、翻译和写作能力较强, 但在口语交流方面尚存在不足, 有待提高。

2. 选双语教学课程的学生应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

通过这几年的双语教学实践, 笔者认为不是每个学生都适合参加双语课程的学习。只有具备一定基础英语水平的学生才能在本课程中有较大收获, 双语教学才能达到真正教学相长。

3.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活跃课堂氛围

双语课程对学生提出更高要求, 学生学习难度增大, 而理论教学相对枯燥, 如何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 问题的设置尽量理论联系生产实际,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课件的采用, 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应结合材料学科的特点, 多使用图表、动画, 尽可能使课程中复杂抽象的材料学理论知识, 能用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

4. 要注意双语教学与专业外语教学相区别

双语教学中虽然双语是特点, 但双语并不是重点。教师在进行双语教学时, 要避免把双语教学课上成专业外语课。教学的重点还应是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 而不是英语教学, 这一点需要教师较好地把握。当然采用双语教学, 对学生的英语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应当解决好学生的语言问题, 建议在双语课程之前开展专业英语课。

三展望

无机非金属材料导论课程的双语教学还处于探索阶段, 需要学生、教师等多方面的配合。希望通过师生不断努力, 早日创建百分之百地使用目标语的双语教学模式, 并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材料导论 篇8

1 纳米材料导论课程的特点

正式把纳米材料作为材料科学的一个新分支要源于1990年7月在美国巴尔的摩召开了第一届纳米科学技术学术会议[3],其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发展迄今不过二三十年的时间。相对于其它较成熟的课程,纳米材料是一门前瞻性、创新性、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另外,纳米材料还具有概念术语多、抽象性强及交叉边缘的特点。因此,结合课程特点,合理选择授课内容,恰当利用授课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完成纳米材料课程教学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1.1 概念术语多

纳米材料导论课程的显著特点就是专业性概念、术语较多。按空间尺度可分为零维、一维、二维和三维纳米材料。仅以零维纳米材料的制备先后就有气体蒸发、高频感应、等离子体、真空沉积、化学气相反应、成核、激光诱导、气相凝聚、溅射、共沉淀、均相沉淀、水解沉淀、水热溶剂热、溶胶、凝胶及微乳液等众多术语,而且解释这些术语用到了很多化学、物理及材料方面的知识,理解起来也有相应的难度。

1.2 抽象性强

纳米材料与传统材料不同,是一种介于宏观材料和分子原子体系的介观材料,其直观性较弱[4]。由于纳米材料尺寸非常小,在学习其性质、制备、表征及应用等内容时,就需要具有一定的抽象想象能力。例如,纳米材料的很多性质归根结底都是由于其尺寸比较小所引起的,纳米材料具有超塑性、较高的强度和硬度、很高的磁化率和矫顽力、低的饱和磁矩和低磁滞损耗和较低的熔点,更有趣的是,宏观的金属材料一般都有金属光泽,当其尺寸降低到纳米级时,其金属光泽将会消失,变为黑色。

1.3 交叉性、边缘学科

纳米材料导论的内容主要包括纳米材料的性质、制备及应用等内容。由于纳米材料是一种粒径介于1~100 nm的介观材料,使其具有不同于宏观材料及微观材料的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独特的性质,对于这些性质的了解,涉及了较多的物理学、材料学等学科的知识。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既包括磨碎和喷雾等传统物理方法,也包括气相分解、气相合成、沉淀、溶胶-凝胶、微乳液及水热法等化学法,同时还有电阻加热及高频感应等构筑法,涉及了较多的物理学及化学等学科的知识。纳米材料的应用领域有光学、微电子学、航空航天及生物医学等众多领域,又涉及了电子学及生物学等学科的知识。这样纳米材料是以物理学、化学、材料学、电子学及生物学为基础的交叉性边缘性的学科[5],其中物理学、化学为其制备提供了理论基础,而材料学、电子学及生物学为其应用不断开辟新的途径。

2 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探索

根据国家对独立学院的要求,学校定位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其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并能够和市场接轨的创新性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并掌握一线生产的专业技术和专业技能的专门性人才;另一目的是服务地方经济,并为其转型升级做出贡献[6]。另外,独立学院的学生的学习自控能力不是很强,自律和自我约束能力较差,但思想较活跃,主见性较强,乐于接受新鲜事物[7]。这样,为了使学生能够真正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授课时,就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最终达到使学生自觉地学、主动地学,即所谓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2.1 淡化抽象知识与形象比喻相结合

纳米材料是一种介于宏观和微观的介观材料,纳米粒子具有特殊的表面效应,纳米材料所表现出来的的其它特殊性质如力学性质、电学性质、光学性质、热学性质、磁学性质和化学性质等,都和其表面效应和小尺寸效应有密切关系。为了讲解这一抽象概念,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立方形图形,并算一下它的表面积,然后将其一分为二,再算一下它此时的表面积,继续将其分为四份,就会发现,其比表面积迅速增加。这一过程可以继续利用讲课时的粉笔的逐渐粉碎过程进行形象化演示,随着被粉碎的粒径逐渐减小,其比表面会迅速增加。可以想象,当材料的尺寸降低到纳米级时,将具有非常大的比表面积,从而使其表面具有很大的表面吸附性,这就是为什么纳米材料可以用于催化剂的载体而用于催化领域的原因。通过这种由表入里、将抽象知识和形象比喻融为一体的讲解方法,不仅思路具有条理性,学生们也更容易接受。

2.2 理论教学与应用相结合

在社会生活和自然现象中,纳米材料的应用随处可见。例如,荷叶的基本化学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很容易吸附水分或污垢,而且其生长的环境相对来说也都比较差,有些甚至常年生长在污水当中。但奇怪的是,荷叶却经常能保持干净的表面,几乎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这是由于其叶面是由一层微米至纳米级的凸起表面所构成,再加上表面所存在的蜡质,当灰尘或雨水等降落在其表面时,只能和凸起的表面形成点接触,液滴在表面张力下形成球状,它们在沿叶面滚动的过程中将灰尘污点带走,这就是莲花纳米表面“自我洁净”的奥妙所在,这一原理也被人们广泛利用,如超疏水涂料的组成、国家大剧院的外貌和表面结构。还有,壁虎这种生物,它们不仅能在垂直墙壁上爬行自如,甚至能在天花板上爬行和停留。这和其脚底的精细结构密切相关,壁虎的每个脚趾包含数百万根细小刚毛,长度约为30~130μm,其末端又分叉形成数百根更细小的铲状绒毛(100~1000根),尺寸约为200 nm,厚度约为5 nm。这些纳米结构极大地增加其与墙壁的接触面积,相应地增加粘附力。通过这些自然界或生活中与纳米结构相关的事例来进一步讲解纳米材料,讲解时更加生动形象,学生们也更加容易接受。

2.3 基础理论与科研相结合

按照纳米材料的成分,可分为无机纳米材料、金属纳米材料、高分子纳米材料及复合纳米材料,由于其具有小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其在磁学、传感器、电子、半导体、催化、医疗生物、复合材料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作者近几年也在从事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工作,包括利用乳液聚合制备功能性核壳结构纳米粒子,然后将其用于环氧树脂的改性,可明显提高环氧树脂的冲击强度;利用活性自由基可控聚合,制备两亲性荧光聚合物,其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在介质水中可自组装成纳米粒子,在生物成像领域具有诱人的应用前景。在授课时,将自己进行科研的经历及成果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既可以使理论知识深入浅出,也可以为学生今后从事研发工作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4 理论教学与培养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相结合

关于纳米尺寸的论述,早在两千三百多年前,道家学说主要创始人庄子曾谈到: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意思是指一尺的东西今天取其一半,明天取其一半的一半,后天再取其一半的一半的一半总有一半留下,所以永远也取不尽。若将这句论述用于纳米材料领域,取一个一尺长的东西,每天将其长度减少一半,到第22天的时候,其长度为78.7 nm,即为纳米尺寸。由于纳米材料是人们借助现代仪器如透射电镜、扫描电镜认识和研究的一种材料,庄子处于各国混战不休的战国时期,没有现代仪器作为辅助,仅仅只能依靠思考和想象,能提出这种想法也是难能可贵的。进一步给学生讲,其实很多成就都是在艰苦的环境下或困难下取得的,在遇到困难时千万不要气馁,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就会使自己逐步成长成熟起来,并取得更大的成绩。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讲,大学教育不应该仅仅是专业知识的培养,还应该进行做人做事等人文素质的培养,这种理论教学和人生观相结合的培养方式,符合大学教育的规律,也会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3 结语

当今,信息能源、化工环境、生物医疗、先进制造及国防的快速发展对材料的性质和特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元件的小型智能化、高密度高集成化及快速信息传输对材料的尺寸的要求也越来越小,自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对纳米材料的研究和需求正与日俱增。作为材料化学专业课的纳米材料导论,内容非常丰富,既包含纳米材料的性质与制备,又包含纳米材料的表征与应用,同时还和材料化学、电子材料、高分子材料等课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论对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还是以后的工作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任何一门课程都有其本身的特点和规律,授课时,只要能抓住课程及学生的特点,就一定能将这门课讲好。

摘要:纳米材料导论为材料化学的专业课,讲解的是纳米材料的性质、制备、表征和应用,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纳米材料和纳米科技的发展方向。本文结合课程和学生自身的特点及授课经验,对纳米材料导论课程的教学改革方向和措施进行初步探讨,以达到良好的授课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纳米材料,教学设计,教学改革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刘玉芹,杜高翔,杨静.《纳米材料》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2008(3):210-211.

[2]刘漫红,隋凝,肖海连.《纳米材料》教学研究[J].广州化工,2013,41(8):221-223.

[3]李洪苹,陈贝贝.纳米材料课程设计与教学探索[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11):138-138.

[4]杨丹丹,谢华清,朱路平,等.《纳米材料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的一些思考[J].科技视界,2014(1):17-17.

[5]李本侠,王艳芬,胡路阳.浅论“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课程教学研究[J].安徽化工,2014,40(1):72-74.

[6]黄增芳,马军现,王可,等.材料化学专业《高分子物理》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广州化工,2015,43(22):182-183.

材料导论 篇9

有这样一群老师, 他们熟知学科前沿, 对教育教学饱含热情, 看重学科发展前景, 着力培育学科继承人。

于是,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这样一门课程应运而生, 将这两个群体零距离无缝衔接起来, 让他们于大学课堂上融洽和谐相处, 在科学之路上一同携手前行。

1 教学内容:前沿科普

“衣食住行乐, 材料把桥搭”, 材料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 是人类文明、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先导。进入21世纪后人们开始认真思考材料、能源和环境的密切关系, 越来越重视材料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现代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的材料学科是研究材料成分、结构、制备和加工工艺、性能和应用的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是一门研究材料的制备或加工工艺、材料的微观结构与材料宏观性能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涉及物质的性质及其在各个科学和工程领域的应用, 是研究“为什么”和解决“怎么做”的学问。

大一新生甫一入校, 绝大多数都未能明白“材料是什么, 材料学科是什么,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会学习什么?”为提高材料专业本科生质量, 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 帮助本科新生顺利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跨越和角色转变, 使新生尽快了解、认识、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从2005年开始, 开设“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这一名师课堂。一批知名教授开始了“一班一师”的小班授课, 教学内容也从科普讲解的角度延伸到领悟学科前沿魅力。名师课堂上不仅有传统的课堂教学, 包括专业内涵特点、主要学科知识和课程体系、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和实现途径、专业发展历程和发展方向、专业与行业职业的关系和联系、学校的人才培养特色和学科特色等, 还拓展了许多新的教学内同, 如开展学术讲座、学术交流、经验座谈, 参观科研教学实验室和行业知名企事业单位, 参与科研和教学实验设备的研制、维修、改造及众多专业实践活动, 帮助学生了解学科专业的特性及学术前沿, 为其学习提供指引、支持和帮助。授课教师之一、现任学校本科教学副校长张跃教授形象的指出, 我们要当牧羊人, 不可当放羊人, 虽一字之差, 但效果大不同;要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的带领学生走入科学前沿, 迈入材料学科高水平的高地。

2 师资团队:名师云集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这门课程的讲授教师无一例外都是材料学科中赫赫有名的翘楚。教学团队名师云集、星光熠熠, 有国家“海洋腐蚀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北京市百名科技领军人物、腐蚀控制系统工程研究室首席教授李晓刚,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先进粉末冶金成形技术研究室首席教授曲选辉,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材料失效与延寿研究室首席教授乔利杰, 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材料优化设计与生物医用材料研究室首席教授刘国权,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新材料制备与加工研究室首席教授谢建新,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纳米材料与器件研究室首席教授张跃,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入选者、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 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孙冬柏,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磁电子材料与器件研究室首席教授姜勇, 还有吴春京、康永林、孙加林、尚成嘉、毛卫民、刘雪峰等国内外材料学科领域知名的专家学者教授。

正如就读博士三年级的小付同学所言, 材料学科学习了近十年, 回顾自己和同学的学习生涯, 感触最深的就是名师课堂, 它引导大家迅速走入学科前沿殿堂, 每一位教授都是那样的善诱善导, 每一个学科方向都清晰的展现给大家, 教授们传递给我们的“对科学的渴求、对学科的探究”的学术思想成就了一批材料新生代的成长成才。

授课教师之一、现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姜勇教授强调, 开设导论这门课的意义在于通过名师与新生的课堂交流, 借助教学名师和科研领军人物的人格魅力和高尚风范, 帮助新生感受到教师对科学的执着热爱和刻苦钻研精神;通过名师讲授国家需求和国际前沿等内容, 借助最新科研技术成果的吸引力, 开启“本科生课堂”与“世界一流科研工作”之间的“直通车”。

3 课堂体验:创新吸引

启迪学生创新思维是课程建设的重点, 教师们使尽全身解数打造不拘一格的课堂教学, 务求学生们感受到极具吸引力的课堂体验。“我们被老师描绘的材料科学世界所吸引, 从一个不知道材料为何物的高中生, 转变成了兴趣浓厚的大学生, 更加坚定了认真学习材料专业的信念, 这是大学生活中最重要、印象最深刻的一堂课。”众多学生如是说。

体验1:“何为纳米?纳米是什么?纳米能干什么?”张跃教授介绍了从“费曼提出纳米的概念”之后纳米这一学科的发展、纳米材料的分类、制备方法、应用领域等纳米领域的基本知识。不时穿插自己学生时代的经历, 课堂气氛活跃。带领学生参观国家纳米中心、纳米领域研究实验室, 近距离观察电子显微镜等设备, 引导学生清晰了解了纳米材料的研究过程。考试方式是把同学分成若干小组, 对行业中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小分支进行研究, 通过答辩的形式介绍自己对这一分支的了解。相比于试卷, 这种期末考试显得十分灵活, 更有益于学生提高能力。

体验2:姜勇教授课上介绍了千奇百怪的多功能材料、绚丽夺目的发光材料、耐火耐压的建筑材料等, 各式各样的材料种类吸引着同学们的眼球。带领学生领悟了材料研究中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 如隧道扫描仪是用探针“访问材料表面”, X射线衍射则用来探索材料神奇的内部世界等, 耐心生动的讲解着仪器的结构、原理及用途。组织研究生、留学生与大一新生座谈, 通过面对面和学长们交流, 同学们对未来的学科、专业发展有了更深的了解。座谈会这一有趣而实用的教学方式得到了学生一致好评。

体验3:李晓刚教授从讲授大学的概况入手, 谈到“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 为刚进入大学尚有迷茫的新生指点了方向。借助具体的事例和数字向同学们展示了学校在金属腐蚀方面取得的成就、重要意义和未来发展前景。曾去英国牛津大学交流的他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和一张张图片展现了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学校的风貌, 开阔了同学们的眼界, 激起了部分同学出国深造的愿望。还请来了曾在美国留学的同学, 现场解答有关出国留学的疑惑。

……

每一位教授的课堂教学都是别具一格、丰富多彩的, 学生们得到的是新奇、深刻、鲜活的课堂体验。这门课程犹如一把钥匙为学生打开了材料科学研究的大门, 引导他们充满激情的在材料研究之路上持续前行。

经过多年发展与探索,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成功入选2013年“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试点建设课程, 作为重要部分参与的“发挥材料学科优势, 培养高水平创新型本科人才的探索与实践”获得2014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据悉,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在今后的发展中会吸收更多的专业大牌教授讲授该课程, 进一步拓展研究领域的前沿介绍, 启迪学生创新思维, 开阔专业视野, 激发学习动力, 为材料学科培育更多的创新型高素质拔尖人才。

摘要:记一次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 启迪创新思维。

关键词:学科前沿,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王乃毅.高职高专药学专业仪器分析课教学方法探讨[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9.92-93.

新工笔导论(下) 篇10

在一篇关于新工笔的文章中, 笔者曾提出:

“伴随工业文明而至的市民社会意识的渗透, 促使艺术家们在图式上发生一些新的变革, 也就是说, 新工笔画家已然清醒认识到近古画史致命的断裂性, 这种断裂既包含着画史观念的拼凑与误读, 也混杂着对当下图像语境的陌生性臆想。如何在中西图式的美学冲撞中找到互译的救赎方式, 这就需要一种新的图形表, 以确定在借鉴、传承与抵抗中共现一种古典韵致与现代语汇的互文性与共时性价值。”

从当代社会学角度观之, 新工笔画风产生的审美基础是艺术家基于纯粹性的新变需要, 而绝非满足一般公众的文化审美需要, 因此它较少受到主流文化艺术生产场域的掣肘。借用布迪厄的理论观照, 新工笔画风显然属于艺术的“有限生产场”, 其倡导着一种以精英趣味为主导的“为艺术而艺术”的原则, 这在江宏伟、徐累、雷苗等画家的作品中皆充分得到体现。依据这一原则, 艺术品的生产初衷——其受众对象是那些同为艺术家或是美学家的内行。但是, 即便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 其实也可视为艺术家为了夺取在艺术场中的权威地位所采取的一种策略。布迪厄认为, “提供其自身以理论的‘纯粹’的趣味和美学, 是建立在拒绝‘不纯’趣味及感觉的基础之上的”。因此, 当代新工笔画风质变理由的指向, 在追求视觉感受的美术潮流中, 工笔画以其兼具自然美与装饰性的优势得到新的关注, 因其形制的固定化既能呈现往昔文化的本体特征, 又能在理念上与社会变革中的文化观念和时尚精神发生联系。一个无争的事实是, 现代中国社会生活是中国文化在现阶段的具体转变, 这一转变自近代以来就注定了要离开旧有轨辙, 而与他者文化发生互动与融汇, 此如康克林尼所言:

1. 张见,图像的阴谋之二

2. 杨宇,巫艳

“在我们这个时代, 建构民族文化的主张以及通过特定的图像对这些文化加以表现, 受到了经济的、象征性的跨国化过程的挑战……艺术的非地域化在一定程度上似乎只是市场的产物。严格说来, 一部分是通过经济、交流和文化的更宏大的全球化过程形成的。现在, 身份的构成不仅与独特的地域有关, 而且处在来自不同方向的对象、信息和人民的多元文化交叉线上。”

新工笔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对艺术的自主性原则, 较少受到传统题材与习俗的束缚, 使得古老的工笔画科进行了一次全新的蜕变:如从模仿自然的艺术到模仿艺术的艺术转变, 便是它从自身的历史中获得了种种实验甚至与传统断裂的全部源泉。还有, 对当代艺术资源的判断还要综合考虑到其历史语境的变化, 从图像与人的关系来说, 传统视觉文化向当代的发展有一个明显的趋势, 那就是从人趋近图像到图像逼仄人的转向。保罗 • 克利曾经感慨道:“如今是图像感知我, 而不是我去感知图像。”将这句发人深省的话诉诸于绘画领域, 那也正是约翰 • 伯格在《凝视之道》中说的:“由于照相机的出现, 如今是绘画趋近观赏者, 而非观赏者趋近绘画。”而本雅明注意到, 现代社会机械复制技术出现的直接后果就是视觉文化的变革, 即传统叙述方式将被现代视觉文化所替代;而从图像本身的资源变迁来看, 作为传统以手绘获得图像资源的方式为现代机械复制技术所取代。当艺术进入机械复制时代以后, 传统艺术品那种稀罕、难以接近的状况被彻底改变, 光怪陆离的图像唾手可得, 它们通过各种媒介如多媒体、影视、报纸、刊物、画册、影集等纷沓而来, 图像成为最强大的信息传播媒介, 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同时也塑造着我们的观念和价值。诠释当代艺术的批评家多认为这一现象符合新的视觉思维, 这在整体观察上无疑是正确的, 因为对于当下艺术生态来说, 传统主义的陷阱尤其可怕, 贡巴尼翁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传统自身的悖论:

3.张见, 向玛格丽特致敬

4. 崔进,布袋人

1.崔进, 工笔人物

2. 雷苗,疏香

“从词源学来讲, 传统是对一种模式或一种信仰的传承, 是在世代延续更替中的传承:它意味着对某种权威的效忠和对某种根源的忠诚……然而, 每一代都在与过去决裂, 决裂本身也就构成了传统。”

然而, 对于古老的文化来说, 历久弥新的文化资源与旧式文人的集体记忆, 对于处于工业文明社会语境下的当代人来说, 则成为一种欲罢不能的流动性文化乡愁。在新工笔画家的作品中, 沉湎于把玩精致的传统文化符号, 则反应了一种现代化环境中人们的怀旧与乡愁情绪。美国学者斯瓦特拉娜 • 波依姆对怀乡情结的解释为:“怀乡是对已不存在, 或者说根本没有存在过的家园的一种怀念。怀乡是一种若有所失、流落他乡的情感, 但它也是充满遐想的浪漫情怀。”

3.秦艾, 马

从心理学角度说, 怀旧是一种常见而又复杂的精神现象, 每当社会文化发生新变时, 每当传统的生活与实物快速消失时, 每当人们对未来感到某种不确定时, 怀旧都会作为一种对心灵原乡的追忆而重现。社会学家戴维斯发现:“乡愁的兴盛基于转变, 基于引发我们怀念连续性的那种主体性的断裂经验。”体现在新工笔绘画中, 怀旧体现为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乡愁情结, 以及画家的共同历史记忆与现代的审美视觉思维的重影与折射。无论是徐累的青花骏骑, 还是张见的云鬓香腮, 乃至雷苗的青鸟殷勤与高茜的绣履欲渡, 都是一种被艺化的“乡愁话语”, 随处流淌着时间性的江南文化怀乡愁绪, 为观者提供了满足乡愁冲动的心灵原乡。

4.高茜, 莲蝶图

5.张见, 桃色之三

1. 高茜,粉红色的罂粟

余论:

综上可见, 审美方式的变革, 取决于社会生活、文化思维方式的变革。关于新工笔画风的历史与现代性意义, 从艺术家与艺术作品的视角观之, 根本上涵盖着不同层面的传统与现代之迎拒态度。其具有文化意义的符号感与象征性, 是一种活性变异与延伸发展的新旧文化因子。甚至, 一些赋意于传统主义与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复活性想象, 均反映了艺术家内在个体经验与外在世界的的感性碰撞, 同时聚生出一种即时性的文化在场与表征, 就此而言, “新工笔”画风的艺术向度, 便已经充满了极具意义的文化探索空间。

再者, 对异域文化的吸收与本体文化的发展并无抵牾之处, 东汉后佛教传到中国的历史就足以说明中国人完全可以从异质文化剥离出一部分, 综合到自己的文化中。体现在绘画史上, 晋唐宗教绘画题材中的印度风格一直成为了中国历代人物画的传统。文化的融合经验建立于人类的共同情怀与经验之上, 中国人不会因为吸收了佛教思想从此就变成了印度人。诉诸于当下, 也不会因为吸纳一部分西方的文化、思想、艺术经验就变成了西方人。因此, 在具有对应经验的文化方面, 与异质文化之间的接触、移植、互位, 显然可以推动文化的变异。在中国历来不乏文化民族主义者, 容易把文化内部的各种价值规范之间的历时性和共时性的张力降低到最低程度, 同时回避作为理想的规范和现实之间的差距。为了肯定某种“民族认同”, 他们不惜将过去描绘成理想世界, 从而牺牲了文化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难免致使工笔画一直处于固步自封的边缘状态。处在全球化的时代, 工笔画和其它画种一样, 也可以借鉴异质文化中的种种表达经验, 如对波斯细密画、日本的浮世绘、西方的印象主义与现代主义中的视觉观看方式及表现技巧的吸收与转化, 即它不仅是平面的、装饰的、写实的、写意的, 也可以是立体的、变形的、印象的、表现的、观念的、超现实主义的。譬如江宏伟与徐累, 前者将印象主义色彩方法中环境色与冷暖的对比运用融汇在自己的花鸟画创作中, 同时使画面色调产生一种逆光下的微妙性变化, 传达了一种复活古色的现代性想象;后者不为传统题材所拘, 将精致的工笔画法、具象描绘与超现实主义融为一炉, 艺术性地塑造出一座心灵寓言的 “虚城”。此类探索, 从题材与形制上都大大地拓宽了中国画的想象性表达空间。

2.杨宇, 灵慧

但是我们也须警觉, 在这个转借异质图像资源的创作过程中, 很多工笔画偏离了自律性约束, 而仅仅在吸引眼球上采取低俗层次的视觉感, 恣意妄为地嫁接异域图像文本, 生硬到无法洞见其审美意图, 甚至于观念性传达上也模糊不定, 仅仅是为图像而图像, 缺乏对文化、传统、历史根基的认识, 丢失的是对艺术感悟的自然与真诚, 这在认同新工笔画风的艺术家中也不无显例。由此, 卢辅圣提出这样的忧虑:

“沉溺于古典和肤浅模仿的工笔画, 脱离中国画得意忘象之文脉而追求视觉生理极限的工笔画, 以及乞灵于媒材开发、媒介实验和形式解构, 将制作设计充当艺术创造的工笔画, 从不同方位上催化、加剧着为所欲为的无序程度。在以大众传媒为载体的图像文化高度发达, 人的神经系统倾向视觉化, 主体结构往往还原为感觉与幻象的时代背景下, 如果缺乏形而上精神的支撑, 工笔画比起写意画来, 更容易陷入解构崇高、亵渎神圣的反文化泥沼。”

上一篇:区域金融竞争力下一篇:高职电子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