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牛线虫病的诊治报告

2024-07-10

犊牛线虫病的诊治报告(精选七篇)

犊牛线虫病的诊治报告 篇1

1 发病情况

2014年7月, 我乡某猪场从外地购进200头仔猪, 平均体重15 kg左右, 放山上竹林下饲养。饲养3周后有个别猪相继出现食欲不振、精神沉郁、被毛粗乱、皮肤贫血苍白、逐渐消瘦, 并伴有顽固性腹泻, 当时以为是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 畜主多次用恩诺沙星等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治疗无效, 2周后陆续死亡5头。又以为是猪瘟或者伪狂犬病, 重新免疫接种猪瘟和伪狂犬病疫苗, 再饲养2周后, 又有15头猪出现类似症状 (腹泻、便血、皮肤苍白、消瘦) 。

2 临床症状

患猪表现精神沉郁、打堆, 食欲减退, 喜饮水, 行走无力, 体温39.5~4 1.3℃;生长发育不良, 渐进性消瘦, 贫血, 被毛粗乱、无光泽, 皮肤苍白、粗糙、失去弹性, 眼结膜苍白;患猪多数呈顽固性腹泻, 排水样稀便, 气味恶臭, 中期有时夹带红色血丝, 后期部分呈棕红色的稀血便。

3 剖检变化

患猪剖检病变主要表现在肠道, 盲肠和结肠黏膜充血、瘀血、出血、糜烂, 溃疡性病变, 内容物气味恶臭并有大量乳白色呈“毛发状”虫体, 部分盲肠黏膜呈淡红色, 黏膜上布满乳白色针样虫体, 体长约为20~53 mm, 可见虫体一端钻入肠黏膜内、另一端外露, 数目繁多。虫体的一端粗短、另一端细长 (占全长2/3) , 钻入肠黏膜内, 前部细长丝状, 后端粗短, 形似鞭子。心肌苍白、松软, 肝、脾严重萎缩。胸、腹腔内淡黄色积液增多。

4 实验室检查

4.1 细菌学检查

无菌取病死猪心血、肝、肺等病料接种于血琼脂培养基和麦康凯培养基, 37℃培养48 h未见细茵生长。

4.2 虫卵检查

取患猪新鲜粪便, 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集卵, 卵呈棕黄色, (52~61) μm× (2~30) μm, 腰鼓状, 两端呈透明的“塞”状。

5 诊断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查发现大量腰鼓状虫卵, 剖检发现大量毛首线虫虫体, 确诊为猪毛首线虫病。

6 治疗与小结

1) 用2%烧碱水对场地、猪舍、用具等进行彻底消毒。治疗期间由放养改为圈养, 对林下的粪便集中清理打扫, 堆积发酵。保持猪舍清洁干燥, 使虫卵失去发育的条件, 从源头上把关。

2) 用羟嘧啶, 按每千克体重2 mg拌料饲喂, 连喂3 d。对食欲不强猪只用左旋咪唑, 按每千克体重10 mg, 一次肌肉注射。同时饮水中添加水溶性氟哌酸、丁酸钠、电解多维、葡萄糖。

饲喂到第2 d时, 可从猪粪便中观察到大量的虫体, 猪精神好转, 7 d后患猪恢复健康。

7讨论

1) 此次猪毛首线虫病的暴发原因, 一是夏天高温高湿, 林下环境有利于毛首线虫虫卵的生存、发育和传播。毛首线虫虫卵在土壤中可存活5年, 在33~34℃环境、经19~22 d即发育为感染性虫卵。二是猪粪便未及时清理, 虫卵易在富含有机质的场地内存活、发育成感染性虫卵, 猪食入感染性虫卵在小肠后端孵出幼虫, 幼虫移行在盲肠内发育为成虫, 造成发病[1]。

2) 建议采用林下放养模式的养猪场, 要重视猪寄生虫病的危害, 预防为主, 定期驱虫, 多次驱虫, 提高猪群生长速度和成活率。

3) 加强饲养管理和清洁卫生工作, 对粪便堆积发酵, 清除积水死水, 提供清洁饮用水。可对林地适当隔离圈养, 定期 (30 d左右) 轮牧, 可大大减少消化道寄生虫的危害。

4) 该病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腹泻, 易与一些细菌感染性疾病混淆, 如大肠杆菌病、沙门氏杆菌病等。因此, 发病后应及时进行实验室检查, 以便早确诊早治疗[2]。

参考文献

[1]雷松波.发酵床养猪场暴发毛首线虫病的诊疗报告[J].福建畜牧兽医, 2012, 34 (6) :70.

猪冠尾线虫病的诊治 篇2

1 发病情况

该养猪户饲养育肥商品猪126头,均为3月龄左右,2009年8月上旬,有3头猪先出现皮肤炎症,出现红色小结节,随后出现后肢僵硬,走路摇摆,严重者后躯麻痹。按风湿症治疗均不见效,2周后有1头重症猪因衰竭而死亡,随后又有4头猪出现症状。2009年9月8号来医院就诊。

2 主要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病猪大部分出现皮肤炎症,有丘疹和红色小结节,皮肤发痒,体表淋巴结肿大。随着病程的发展,病猪出现后肢无力,跛行,走路时后躯左右摇摆,站立不稳,喜欢躺卧,有的呈犬坐姿势,尿液中有白色粘稠的絮状物,有的尿中出现脓汁。严重者后躯麻痹,不能站立,拖地爬行,食欲初下降,后废绝。

3 主要剖检变化

剖杀1头病重猪,主要病变为:肝脏肿大,局部变硬,切开后发现肝内有脓肿,切面上有钙化的幼虫结节,肾脏肿大,肾盂有脓肿,输尿管壁增厚,有多量包囊,切开包囊有虫体存在,胸膜壁面有幼虫形成的钙化结节,肺表面也有少量的幼虫钙化结节。

4 实验室检查

用试管采集适量发病猪尿液静置后,置于黑色背景下观察,发现在试管底部有多量白色絮状物,取絮状物涂片镜检,发现多量呈长椭圆形,两端钝圆的虫卵,卵内含有32~64个胚细胞。

5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尿液检查,确诊为猪肾球病。

6 防治措施

对发病猪采取下列治疗方法:及时对病猪进行圈隔离,按0.3 mg/(kg体重)肌肉注射伊维菌素针剂,每天1次,连用3~5 d,同时用电解多维饮水,增加抵抗力和促进肾功能恢复,连用3d,对全群猪用伊维菌素粉剂按0.3 mg (kg体重)拌料口服进行预防,连用2次,及时清理粪尿,用水冲刷猪舍。

新生犊牛焦虫病的诊治 篇3

1 临床症状

该病主要发生在4~10月份, 犊牛出生1~10d左右发病较多, 临床呈急性经过, 个别也有慢性的。体温39.7~42.5℃, 精神不振, 食欲减退, 气喘、呼吸心跳加快。口角流涎, 不愿行走, 喜卧。病犊初期便秘, 后期腹泻, 严重的病犊粪便中常带粘液混血。尿液呈棕黄色, 极少数出现血尿。病犊初期可视粘膜微红, 眼睑水肿, 有的颈部、胸背部出汗。后期粘膜苍白黄染, 背毛无光泽, 全身无力, 拱腰收腹, 行走摇摆, 局部肌肉震颤。用抗生素、退烧药物治疗无效。

2 实验室检验

对出现高热不退、气喘、病情反复的患病犊牛, 采集耳静脉血涂片, 用姬姆萨氏染色镜检, 发现红细胞内有一到数个豆点状虫体即可确诊。

3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实验室检验即可确诊为犊牛焦虫病。

4 治疗

4.1 对因治疗

首先药物黄色素注射液按3~5mg/kg·bw用生理盐水稀释后静脉滴注, 隔天一次, 连用2次, 一般用药24h后体温下降, 病情好转逐步痊愈。或用贝尼尔按3~5mg/kg·bw用生理盐水稀释后颈部或臀部分点深部肌肉注射, 隔天一次, 连用2次。

4.2 对症治疗

为防止并发症提高免疫力, 可用林可霉素注射液6m L、VB1注射液6m L、黄芪多糖注射液10m L肌肉注射, 2次/d, 连用3~5d。

4.3 物理疗法

少数患病犊牛, 特别是在夏季高温高湿环境下, 犊牛体温调节中枢还不健全, 患病犊牛体内热量不易散发到体外, 长时间高烧不退易引起患牛急性衰竭死亡, 因此物理降温至关重要。具体方法是:用井水冲洗患牛, 直至体温下降到38.5~39.5℃左右。冲洗顺序:先冲洗头部, 待头部降温后再冲洗全身。根据实际情况一天可冲洗数次不等。

5 典型病例介绍

2016年5月21日, 镇平县安子营镇连庄村杨怀祥一头刚出生3d公犊牛发病, 高烧, 气喘, 曾用氨基比林、地塞米松、头孢治疗5d无效, 病情加重, 5月26日随请余前去诊治。临床检查体重约44kg, 体温41.8℃, 腹式呼吸, 心跳加快92次/min, 口角流涎, 不愿行走, 喜卧, 行走后驱摇摆。眼结膜轻度黄染, 尿液呈棕黄色。采血送镇平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涂片, 用姬姆萨氏染色镜检, 发现红细胞内有豆点状虫体。用井水冲洗患病牛犊约12min, 测量体温38.8℃, 治疗用盐酸丫啶黄注射液30m L (150mg) , 加入250m 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 隔天再用一次。治疗后第二天体温39.2℃, 精神食欲好转, 一周后随访病愈。

6 体会

6.1 发病原因:怀孕母牛感染焦虫, 呈隐性感染, 焦虫可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引起垂直感染。

6.2 新生犊牛焦虫病与犊牛肺炎症状相似, 不易引起人们重视, 发现反复高热不退、气喘, 用抗生素治疗无效的应采血化验尽早确诊。

犊牛大肠杆菌病的诊治 篇4

1 发病情况

某奶牛场饲养的中国荷斯坦奶牛156头, 2012年1—3月份产犊31头, 发病28头, 死亡20头, 发病率为90.3%, 病死率为71.4%。

2 临床症状

病犊精神萎靡, 卧地不起, 眼窝下陷, 体温升高达39.5~40.0℃, 个别可达41.0℃。起初排黄色稀便, 后变为灰白色或白中带绿的水样粪便, 粪便含有未消化的凝乳块、血液、气泡, 气味酸败恶臭, 肛门周围有粪便污染。有的病犊脐带部红肿, 具有明显的炎症表现。犊牛心跳加快、呼吸促迫、气喘, 个别卧地不起, 抽搐, 治疗不及时1~2d即死亡。

3 病理变化

5例病死犊牛的尸体均极度消瘦, 可视黏膜苍白, 主要病理变化是急性胃肠炎, 胃内蓄积大量凝乳块, 胃黏膜充血、水肿, 胃内容物呈血水样, 黏膜充血、水肿, 间有出血, 部分黏膜脱落。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切面多汁。肝脏、肾脏被膜下有出血点, 胆囊充盈, 心内、外膜有出血点, 脾脏肿大。

4 实验室检查

无菌采集小肠内容物、肝脏, 进行实验室检查。

4.1 组织涂片

取小肠内容物、肝脏涂片, 按常规方法进行革兰染色, 镜检见两端钝圆的革兰阴性小杆菌, 无芽孢、无鞭毛。

4.2 细菌培养

无菌采集小肠内容物接种于普通琼脂平板、麦康凯琼脂平板和鲜血琼脂平板, 37℃培养24h。挑取血平板呈明显β溶血的中等大小光滑菌落, 接种于普通肉汤增菌, 置37℃温箱培养16~18h, 然后将培养物分别划线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平板进行细菌培养, 24h后挑取麦康凯平板上的红色菌落抹片, 染色镜检, 结果与先前所观察到的细菌形态一致。挑取生长典型的菌落接种到普通琼脂斜面上进行纯培养。

4.3 生化试验

对纯培养菌株分别接种于各相应生化培养基上, 其结果见表1。

注:“+”阳性, “-”阴性。

4.4 药敏试验

对分离菌按常规K-B纸片法测定其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丁胺卡那、乙酰甲喹、头孢唑啉高度敏感, 对氟苯尼考、庆大霉素中度敏感, 对复方新诺明、四环素、土霉素、克林霉素、氨苄西林耐药。

5 防治措施

5.1 预防为主, 消除病因

对怀孕母牛、分娩母牛加强饲养管理, 喂含蛋白质和维生素多的饲料, 以保证充足的产奶量。每天要擦洗干净分娩母畜乳头, 以免病从口入。保持舍内干燥, 加强运动, 定期对畜舍地面、畜栏、食槽等进行消毒。对新生牛犊做到早补喂足够量的初乳。

5.2 对症治疗

首先进行抗菌消炎,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 选用阿米卡星, 按每千克体重5.0~7.5 mg肌肉注射, 每天2次, 连注3 d。也可用乙酰甲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

为防止脱水应及时补液, 可选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或复方氯化钠溶液1 000~1 500 m L静脉注射。为防止和纠正酸中毒, 可用5%碳酸氢钠液80~100 m L缓慢静脉滴注。也可使用口服补液盐进行自由饮水, 同样能起到补液和防止酸中毒的作用。

在进行上述治疗的同时, 应注意调节胃肠机能。与抗菌药物间隔2~3 h, 同时内服乳酸菌素片和食母生, 每天2次。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 停用抗菌药, 继续内服微生态制剂一段时间, 以调整肠道菌群平衡。

6 讨论

犊牛腹泻的因素很多, 包括营养不良或者是由大肠杆菌、沙门菌、绿脓杆菌、轮状病毒、隐性孢子虫等致病微生物单独感染或者混合感染引起。病例根据对所分离细菌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化特性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证明分离菌为致病性大肠杆菌, 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诊断, 可以确诊该牛场发生的犊牛腹泻是大肠杆菌引起的。

大肠杆菌对抗生素易产生耐药性, 建议临床治疗时先进行药敏试验选出高敏药物。大肠杆菌的血清型复杂多样, 优势血清型也存在差异。本次分离到了5株致病性大肠杆菌, 因条件所限最终没有确定其血清型。在生产实践中, 可以根据血清型试验确定致病菌的血清型, 筛选地区性免疫原性优良的菌株制备自家灭活菌苗, 进行免疫预防。

犬肾膨结线虫病的诊治 篇5

1 临床诊断

体温在38.4℃左右, 营养不良, 体况亦呈渐进性消瘦, 精神沉郁, 可视粘膜苍白, 行动不灵活, 弓背, 排尿呈淋漓状, 血尿, 尿频, 肾绞痛以及震颤, 有时出现疼痛感发出哼声或嚎叫, 卧立不安。有类似狂犬病的神经症状。

2 剖检变化

宰后剖检, 肌肉消瘦, 几乎见不到脂肪组织, 在肌肉间及皮下结缔组织有大量胶冻样物质侵润。两肾形态不一, 左肾比右肾增大1~2倍 (代偿性增大) 。整个右肾充满虫体。肾皮质与髓质界限不清, 右肾与背部的肌肉, 大网膜及十二指肠粘连。从右肾取出6条虫体, 其中大的3条, 长约15~25cm, 小的长约3~6cm, 虫体呈血红色, 圆柱形, 两端纤细, 角皮质有横纹, 虫体两侧各行乳突愈向后排列愈紧。其它实质器官无明显变化。

3 讨论

犬、貂、猪、马、牛、人等都是肾膨线虫的终宿主。寡毛环节动物是中间宿主, 而狗鱼、食纹鱼、白鱼等淡水鱼及湖蛙是转续宿主, 由于人吃生鱼, 动物吃生鱼, 或吃草或饮水时, 偶尔吞食寡毛环节动物而引起感染。

肾膨结线虫通常寄生于终宿主的肾内, 但也有寄生于腹腔, 偶尔也有寄生于肝脏、卵巢囊、子宫、乳腺与膀胱。在肾脏一般较多寄生于右肾, 一般虫体数为1~8条。

黑山羊肺线虫病的诊治 篇6

1 临床症状

病羊精神沉郁, 食欲减退, 被毛粗乱, 早期有短而干的咳嗽, 渐进性消瘦。随着病情发展, 咳嗽次数渐进增加, 在运动后、夜间和清晨出圈时特别明显, 有时咳出的痰液中可见线状虫体, 严重时在羊圈周围可以听到病羊发出“呼、呼”的呼吸声。随着病情不断加重, 出现腹泻及贫血, 眼、额、胸和四肢出现水肿, 长期消瘦, 间或体温升高, 直至死亡。

2 病理变化

对病死羊和濒死羊进行病理解剖, 可见尸体消瘦、贫血, 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肺部, 肺脏的边缘有肉样的白色结节, 底部有透明的斑块, 周围充血;支气管、细支气管严重炎症, 有萎缩、气肿和炎症等病变;气管、支气管及细支气管内有黏液, 并在黏液内检出大量线虫成虫和幼虫虫体, 偶尔可见虫体堵塞于管内。

3 实验室检查

切开支气管、细支气管取出透明黏液, 经漂洗检出白色细长丝线状的虫体。经乳酸酚透明液透明, 显微镜观察鉴定为网尾科网尾属肺线虫。采集粪便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收集虫卵进行镜检, 查到大量肺线虫虫卵。

4 诊断

根据病羊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病原检查, 确诊为肺线虫病。

5 治疗和预防

5.1 治疗

对食欲尚好的病羊用丙硫咪唑5~10 mg/kg体重, 口服。对食欲差的病羊用丙硫咪唑5 mg/kg体重进行肌肉注射, 连续用药3天, 停药7天后再用药1次。

5.2 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 提高山羊机体抵抗力, 定期在春、秋季节各驱虫1次, 经常观察羊群动向, 如出现前期症状时及时检查驱虫, 保持圈舍和运动场周围环境清洁干燥。

6 小结与讨论

6.1 羊肺线虫病又称肺丝虫病, 是由网尾科、网尾属或者原圆科、原圆属的许多种肺线虫寄生于山羊的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部, 引起以支气管炎和肺炎等呼吸系统症状为主的寄生虫病。肺线虫的虫体非常小, 长10~30 mm, 有的肉眼可见。肺线虫在发育过程中需要中间宿主螺类, 最后被终末宿主羊吞食后感染发病。本病多发生于潮湿多雨的地区或者高寒地区, 病原耐低温, 4~5℃就可发育, 甚至在寒冷冬季积雪堆积下也能生存, 对低温、干燥的环境有着非常强的抵抗力, 在中间宿主体内可生存2 年之久, 潮湿环境、阴雨气候更适合生长。严重危害羔羊, 往往是抵抗力低的老、弱、病羊发病率高, 营养状况好的羊群很少发病。

一起犊牛球虫病的诊治与体会 篇7

1 发病情况

2012年3月12日,我市某养牛场从山西某养殖场购买50头犊牛,严格按照场技术员制定的免疫程序进行防疫。当饲养到5月20日时,牛群中开始出现精神沉郁、被毛松乱、体温略升高、有下痢、粪便稍带血等症状。发病后场技术员用抗生素治疗5天,效果不明显,同时发病数量逐日增加,有20头发病、2头死亡。2012年5月28日来驻马店市动物疫控中心就诊。经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尸体解剖和实验室检验,确诊为犊牛球虫病。

2 症状

临床可见感染牛群精神沉郁,被毛混乱,体温有的略高,有的正常,粪便稀并染有血液,严重的身体消瘦,喜躺卧,瘤胃蠕动和反刍停止,肠蠕动增强,排带血的粪便,个别混有纤维性薄膜,有恶臭。后肢及尾部被稀粪污染。排粪时里急后重。

3 病理变化

剖检病死犊牛2头,可见尸体失水,极度消瘦,可视黏膜苍白,后肢和肛门被带血粪便所污染。主要特征性病变在盲肠、结肠和后段小肠。肠黏膜增厚,有卡他性和出血性炎症变化,淋巴滤泡肿大突出,有白色和灰色的小病灶。直肠内容物呈褐色,带恶臭,有纤维性伪膜和黏膜碎片。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和发炎。

4 实验室检验

无菌取病死犊牛直肠取刮物镜检,发现个别发育阶段的虫体。采集症状比较明显的犊牛粪便用饱和盐水浮漂法检查,发现大量的牛球虫卵囊(卵囊呈圆形,淡黄褐色)。

5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验,即确诊为犊牛球虫病。诊断时还应注意与大肠杆菌、副结核和犊牛弓首蛔虫等疾病引起的腹泻相鉴别。

6 治疗

(1)封闭牛场,用烧碱、过氧化氢等消毒液进行紧急消毒,消灭传染源。对发病牛群进行隔离治疗。

(2)对发病牛群用磺胺二甲嘧啶钠,100mg/kg体重一次静脉注射,以后改为每天肌注一次,连用5天。对未发病的牛群,可在犊牛饲料中按5mg/kg体重添加氨丙啉,连用7天。

对脱水严重、病程较长的牛,在对因治疗的同时,还进行了强心、补液等辅助治疗,连续治疗5d。采取这些综合治疗措施后,2周后电话回访,病牛基本恢复健康。

7 体会

该养殖场圈舍和运动场内外卫生条件差,粪便污染饮水、饲料和用具,同时5月底我市温度较高,雨水较多,湿度大,以上因素可能是导致该病发生的根源。在平时的饲养管理中要保持牛舍内外干燥清洁,每天及时清扫粪便,防止粪便污染垫草。保持饲草和饮水卫生。

7.1 消毒

在养殖中,除保持饲养环境卫生外,做好消毒措施,切断传染源,是预防犊牛球虫病的有效措施。每周打扫好卫生后,牛圈和运动场用消毒液消毒,并且要注意轮流更换不同成分的消毒液。

7.2 预防

避免该病发生的主要措施是做好预防工作,在该病易发季节或发生过该病的牛场,可在饲料中加入氨丙啉、莫能菌素和尼卡巴嗪等抗球虫药物进行预防。氨丙啉以每千克体重5mg混入饲料,连用21d;莫能菌素以每千克体重1mg混入饲料,连用20d。

上一篇:原始物理问题下一篇:冶金单元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