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目标决策

2024-07-21

会计目标决策(精选五篇)

会计目标决策 篇1

关键词:矿产经济,方案最优,多目标决策

0前言

矿产行业在我国的发展越来越重要, 在发展的同时, 随之而来的一些题显现了出来, 其中有好有坏, 因而, 要对矿场经济实施多目标决策, 这样才能使矿产经济的发展呈现一个健康科学的发展状态。

1 多目标决策概述

"决策"一般来说是指为对方针政策性问题所提出的重大决定, 有所不同的是"多目标决策"中的"决策"不仅是指重大的决定, 也指一般决定。由此可以知道, 多目标决策涵盖了所有需要综合考虑、符合多方面效果目标及要求的决定。在工程建设、经设备设计营管理等方面甚至在生活中, 也时常都要进行多目标决策, 矿产方面的工作也不例外的有所涉及, 换句话说"多目标决策"也就是"统筹兼顾, 合理安排"的科学化体现。

所以说决策是否能够达到最优化, 能够实现高效, 对于决策针对事物工作而言, 都有着非常巨大的影响。层次较低的决策一般影响的面交窄, 涉及的面也就相对狭窄, 但是对于国家这样的大层面而言要进行的决策往往都非常巨大的。其实矿场经济多目标决策虽然不能够达到国家最高层面的决策, 但是由于矿产对于一个国家经济的重要影响, 其影响面也是非常广阔的;所以矿产经济性决策如果科学合理, 对于矿场行业的发展是有非常积极地作用的。只有决策顺利的进行也才能够保证决策的效果最终是现在矿场行业经济发展的效果中。矿产经济决策需要很多相关的数据内容才能能够进行, 所以矿产经济就必须要进行多目标的决策, 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决策目标实现。

论其本质多目标决策也就是在所要求的各种目标决策和各限制条件之间达到一个合理的协调。越复杂决策所涉及到的变量和目标也就越多, 决策可实施的难度越大。伴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 人类所面临的决策问题也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趋势, 所以要作带有科学性的决策也是一件不简单的事, 久而久之, 软科学中的多目标决策研究也就慢慢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2 多目标决策在矿产经济中的重要性

矿产开发利用从来都是一个国家工业的基础工作, 而矿产勘查又是矿产开发利用工业的基础, 所以, 这两者的决策对错与否、好坏与否, 一定对后续的一系列工作有重要的影响, 甚至涉及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状态。同时, 矿产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所以说决策的效果直接影响着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的问题, 只有真正的实现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才能够保证矿产对社会应该贡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过去我们国家走过了一个"大矿大开, 小矿放开, 有水快流"的错误矿产经济决策时代, 矿产量快速提高的同时, 虽然让一部分农民快速的发家致富, 但是实际上这样的破坏性发展, 胡乱开采, 对于矿产资源来说是破坏性的, 且是不可逆的。

多方实践表明, 在矿产这样风险较大, 不确定因素很多, 投入产出比较难控制的行业, 经济决策从来都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 经济决策与技术决策对于行业发展而言都有较大影响。以国家对勘查资金的投向作为例子, 因为地区不同, 矿种不同, 找矿潜力也存在差异, 再加之各种背景因素的不同, 以至于不同地区在开发以后由于地质等多方面的不同, 对环境的影响也不一样。比如, 假设人力、物力、财力在现有的条件下都有所限制, 这时来确定勘查资金在各地区间的重点投向的合理分配, 就是一个非特别复杂的多变量多目标决策问题。它的对错与否, 资金投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除此, 还其它许多决策都有与之相似的情况, 甚至产生的影响更加大。显而易见, 正确与否的多目标决策对于矿产勘查能否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 矿产经济决策目标研究

(1) 矿产经济多目标决策中的目标。因为决策的课题不同, 所以有可能涉及不同的一些决策目标, 但是在一般的矿产经济决策过程中主要的目标就是以下十个:

经济效益目标、矿产资源回收效益目标、节能效益目标、环保效益目标、国土开发效益目标、劳动就业效益目标、外汇收支效益目标、科技进步效益目标、解决供需矛盾的效益目标、国防效益目标。当然在实际过程中还会有一些个体性的决策目标。 (2) 矿产经济决策的难度。矿产经决策中主要的困难也就是以下的内容:首先就是需要考虑的内容比较多, 一个矿产经济决策越宏观, 就有可能设计越多的目标, 就比如不同国家对于矿石进口量大小的决策认识就不同。其次, 决策的目标也是难以定量的, 客观情况, 各种数据之间的相关情况也都是不一样的。

4 如何实现矿产经济的多目标决策

如上所述, 矿产经济目标的实现是多样化的, 也是复杂的, 所以必须要在实际的情况下进行真正的决策。决策不是几个政治工作者, 不是几个"科学家"坐下来讨论研究就能够做出的, 在如今的时代背景下, 必须要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等进行现代化的分析计算, 才能够保证决策的科学严谨, 才能够保证决策在实施过程中真正的起到作用。

近年来进行矿产经济多目标决策研究的机构和个人很多, 通过资料以及实际的研究发现, 这样的一些方法确实能够对矿产经济的多决策研究起到较好的作用或是帮助作用。

(1) 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信息技术, 进行矿产经济数据的收集以及相关的各种数据的收集工作, 然后利用计算机建立数据库, 把相关的决策量之间建立起相关联系, 保证决策能够顺利进行。

(2) 然后在准备好各种数据的基础上, 构架好一个数据库, 建立数学模型, 通过模型来构建各种经济数据内部的动态联系。

(3) 建立起能反映被决策问题内部规律的综合技术经济模型。这种模型是将上述各数学模型进一步联系起来, 形成能分析计算各项决策目标的综合模型。在利用模糊数学或灰色系统方法进行多目标决策中, 我们还将此种综合模型输入专用的软件然后就能够通过软件的分析功能, 在短时间内就能实现对成千上百个方案各目标函数的计算分析。

(4) 选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多目标优化决策。起先通常情况下可以选用运筹学中的动态规划和非线性规划方法, 后来也可以曾选用模糊数学及灰色系统方法, 经对比发现虽然各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 但最终发现模糊数学方法适用性最强。但模糊数学法依旧存在这样的缺点:在选取用以反映不同决策目标优劣程度的隶属函数模型时, 难度较大, 未考虑各决策目标的可行概率 (可能度) 。目前我们正在进一步探索一些其它的方法, 如评价锥法及层次分析法等, 准备吸收其它方法的优点, 进一步完善以模糊数学为主的多目标决策方法。

(5) 对决策结论进一步进行不确定性分析 (包括风险分析、敏感分析等) 。矿产分析中存在很多的不确定因素, 所以这些因素同样会影响到矿产的经济决策, 就比如必须要对成本、售价等一些波动的数据进行好研究, 找到影响的程度是怎样的, 同样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来进行分析计算。

(6) 最后需要进行严格的论证工作, 这就需要真正的专家学者, 进行多轮次的研究讨论, 对决策的计算数据等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也要在经验的基础上对决策结果进行评判, 保证决策的准确性。因为决策不仅仅是定量的数据就能保证准确性的。

5 结束语

通过这样的探讨分析, 确实发现, 矿产经济多目标决策并不是一个单一的决策, 需要研究的问题还很多。矿产经济多目标决策工作实际上需要矿产生产机构的参与, 也需要专业的经济分析机构参与才能够完成。只是仅仅计算机软件的应用是不够的, 还需要再未来矿产经济分析中加入更多的智能化分析技术, 还需要完善决策的模型。

参考文献

[1]余文章, 戴晓江, 季现伟, 王孝东.云锡老厂深部开采通风系统方案优化[J].金属矿山.2011 (06) .

多目标决策的价值判断 篇2

原则,还是指标?

对于多属性或多目标决策来说,必然涉及属性或目标冲突时的取舍判断,通常有两种略有不同的考量,即依据非量化的原则(权重)或者按照可量化的指标(属性),它们共同构成了多属性或多目标决策的价值观基础。到底该关注指标确定原则,还是关注指标数字本身,实际上各有利弊。若关注轻重缓急、确定权重顺序、以行为原则为目标,则原则正确可保方向无偏,但有时人们会屈服于各种环境压力而导致原则逐渐飘移。若关注指标数字、确定绝对优劣、以行为规范与结果为目标,则指标明确可保精确定位,但会形成路径依赖而自我固化,甚至以偏概全,忽视未列入指标的其他非量化重要事项,结果顾此失彼。

在目标确定的过程中,是关注用以衡量目标的各属性指标的具体数字,还是关注各属性指标出现冲突时的相对权重,体现了数字导向还是原则导向的区别。尽管从理性上看,数字能够反映权重的思想,权重可以指导数字的确定,这两者对于企业发展的导向作用需要协调统一、相互配合。只是在现实操作中,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如果所见到的目标都是偏离长期安全生存的原则,关注的都是短期急功近利的要素,加之对于整体运行很重要的一些性质似乎只能意会而难以准确测量或言传,那么结果会是什么呢?那些相对不重要的定量考核测评就会占据人们几乎所有的精力!这就是管理学界常说的,什么成为KPI(即考核所依据的关键业绩指标),什么就会变成泡沫。因为一旦什么东西成为KPI,就会受到各方面力量的过度关注,使某些局部要素过度膨胀,从而导致泡沫泛滥而变形走样,最终由量变引起质变——偏离有机体各部分需要协调的原则,从而产生整体运行失调危机。

对于有机系统而言,关键不在于数量,而在于适应、平衡,在于权变。需要明确原则:何时、何地、何种情境下,优先考虑什么因素,同时又能兼顾其他因素的影响。所以,对于那些重要而又无法同时兼顾的因素,只能一个时段关注一个要素,并通过不断调整关注的重点,从而做到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实现对于重要因素的全面平衡兼顾。

过程,还是结果?

对于企业而言,不计后果,只求过程,显然行不通。但是另一方面,我们看到在企业或政府的职能部门中,因为效果难衡量,社会效应不可测,结果出现了以过程代替结果的情况。预算以活动量而不是所创造的价值为基准,今年钱花少了的部门,明年就会减预算,这促使人们想方设法不断增加预算,行政体系各部门之间的业绩比拼,在无形中就成了实际上的花钱比赛。基于以上情况,是否可以反过来说,企业经营可以只求结果而不管过程?到底应该奖励过程,还是奖励结果?管理过程,还是管理结果?回答这些问题,需要看具体情况。

如果对行为过程与最终产出的关系有充分的把握,企业的经营模式具有高度的可复制性,则更多地关注过程,自然就能带来预想的结果。而如果结果的产生具有不确定性,更多的是依赖于创新努力,受众多变动因素影响,则就不应对过程进行过多的干预。对于一个有机整体来说,失败可能仅仅因为一个局部的偶然失误就能引发,但成功往往需要各部门的协调才有效,绝不可简单地归因于单一事件或少数人,它可能与当时的景气、团队的合作、公司的整体声誉甚至还有其他项目的参照有关,因此,公司在奖励个人的同时,也要注意按品质奖励团队,以形成有助于公司整体合作的文化价值观,确保公司的长期健康发展。

创新,还是效益?

对于企业来说,长期创新与当前效益孰轻孰重?谁先谁后?其背后体现的企业对长短期关系的价值观。如果问一下:什么能支持企业活得更久?结论不言自明。在两者都比较重要而又不能同时兼顾时,通常只能采取在时间偏好上排序的做法,即通过一段时间倾向于一种选择,接着一段时间倾向于另一种选择,以此实现在整个时间过程中对所有重要因素的全面关注。

创新只能采取过程灵活、宽容失败、重奖结果的做法,而守成需要加强过程受控,以通过精益运作、不断改善带来满意的结果;过度关心创新,可能导致精细化工作不够,从而影响当前效率的提升,而过度关心守成,可能受困于现有产品,从而影响未来发展。关键在于:如何根据不同企业、不同业务、不同职能的具体情况,调控处理好两者的跨期选择关系。

在处理多种重要因素的关系时,最好的做法有如钟摆,不停地往复运动而又不失平衡性,这其中的动态权重与优先原则的确定正是决策管理的关键之所在。

企业并购中目标企业的选择决策分析 篇3

企业并购作为资本运营的核心内容, 一直是企业实现快速扩张的重要途径。纵观众多并购案例, 能够成功的却是很少。一半以上的国际并购都是以失败告终的;我国开展并购活动的历史相对较短, 相关的规章制度、理论实践都不甚成熟, 并购的成功率就相对更低。

企业并购的高失败率表明并购活动是一个高风险的战略行为。然而, 据近年来的企业并购史显示, 部分并购企业一开始就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即选择了不合适的目标企业。一个正确的并购目标选择对于降低并购风险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购前期阶段对目标企业的选择如果缺乏系统全面的分析, 将很难在并购活动过程中制定正确的实施方案和整合方案。因此, 关于企业在实施并购行为之前, 如何选择目标企业以及运用什么样的评价方法进行选择目标企业的问题的研究, 就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二、并购的涵义和分类

(一) 并购的涵义

企业并购 (Merger&Acquisition, M&A) 是兼并与收购的总称。并购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并购包括吸收合并、新设合并以及股权或者资产的购买, 并购的目的在于获取目标企业经营控制权;广义并购包含了任何形势上的企业经营权转移, 并购的目的包括获取资产收益。

企业并购是在市场机制下, 企业为了获得其他企业的控制权而进行的企业产权交易和资本运营行为。处于并购方和被并购方的企业分别被称为并购企业和目标企业。

(二) 并购的分类

第一, 按照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从事业务关联程度分类, 可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3种类型。一是横向并购, 指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之间的并购。横向并购可以迅速扩大生产规模。横向并购在一定范围内能实现规模经济, 是西方第一次并购高潮的主要形式。二是纵向并购, 指生产过程或者经营环节相互衔接、密切联系的企业之间, 或者是由纵向协作关系的专业化企业之间的并购。纵向并购是西方企业第二次并购高潮的主要形式。三是混合并购, 指生产经营的产品或者服务彼此没有关联的企业之间的并购。可分为以下3种形态:产品扩张型混合并购、资本市场扩张型混合并购、纯粹混合并购。混合并购是西方企业第三次并购高潮的主要形式。

第二, 按照并购的支付方式分类, 企业并购可分为现金购买和股票购买两种类型。

第三, 按照并购方企业对目标企业进行并购的态度分类, 可分为善意并购和敌意并购。

三、测评目标企业指标体系的建立

(一) 目标企业的选择原则

目标企业的选择原则包括:目标企业与并购企业自身发展目标和规模相适应的原则;目标企业与并购企业自身管理和经济实力相适应的原则;目标企业与并购企业具有产业协同效应的原则;目标企业能为并购带来新的增值潜力的原则。

(二) 目标企业指标体系的建立

测评目标企业的指标的确立应以并购企业的需要为准, 本文结合影响企业并购成功的关键因素以及以上目标企业的选择原则, 构建出在企业并购活动中对目标企业评价的指标体系 (见表1) 。

四、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目标企业选择分析

在企业并购目标选择的问题中, 由于人们对某些被评因素的认识不够清楚或者由于考察对象难以定量表达, 不可能清楚地给出确切的数学表达式来进行精确的度量, 对于这些问题只能用一些相对模糊的术语来描述, 或凭直观的感觉比较鉴别, 从而有利用模糊综合评判得出模糊性的评价结论。

(一) 模糊综合评判理论

模糊综合评判是利用模糊集理论进行评判的一种方法。具体的说, 该方法就是应用模糊关系合成的理论, 从多个因素对被评判对象隶属等级状况进行综合性评判的一种方法。模糊综合评判不仅可对评判对象按综合分值的大小进行评价的排序, 还可以根据模糊评价集上的值按最大隶属度原则去评价对象的所属等级。这就克服了传统数学方法结果单一性的缺陷, 结构包含的信息丰富。这种方法简单易行, 在一些用传统观点来看无法进行数量分析的问题上, 显示了它的应用前景, 很好地解决了判断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问题。

企业在并购活动中进行目标企业选择时, 应根据企业内、外部条件进行综合考虑, 全面评价目标公司。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目标企业的选择, 应结合如下过程:建立评语集;建立隶属函数;专家对评价因素打分;确定评价因素权重集;求出测评矩阵;运用模糊综合评判分析 (一级综合评判;二级综合评判) 。

(二) 案例分析

X企业为了实现企业战略发展目标, 决定以并购的方式加快扩张, 久经搜寻把目标企业锁定为A企业。现使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 并参照上表1的指标体系对目标企业A进行分析。

1、确定评价因素

一级评价因素:u={u1, u2, u3}

二级评价因素:u1={u11, u12, u13}, u2={u21, u22, u23}, u3={u31, u32, u33}

2、确定评语集

评语集是分析者对所建立的评价因素集u中各因素的各种评价结果的集合。即v={v1, v2, v3, v4}。v1:该目标企业评价得分为优秀;v2:该目标企业评价得分为良好;v3:该目标企业评价得分为一般;v4:该目标企业评价得分为差。评语得分反映该项指标有利于并购的水平, 评分等级越高, 说明该目标企业越有利于并购。

3、建立单因素评价矩阵

为了保证并购成功, 最大限度地降低并购风险, 使企业寻找到合适的并购目标企业, 这项工作通常需要企业的管理人员、投资银行专家、律师、注册会计师以及一些专业咨询机构共同合作完成。对以上人员按比例进行组合后, 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首先以“净资产规模”u11为例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为:20%的专家认为该目标企业达到优秀的标准;35%的专家认为该目标企业达到良好的标准;40%的专家认为该目标企业达到一般的标准;5%的专家认为该目标企业状况差, 极不适合选择。因此同种方法可得到以下数据 (见表2) 。

由此得到各个单因素评价矩阵r1、r2、r3:

4、确定权重集

根据各因素在企业并购中的重要程度, 确定不同层次各因素之间的权重分配:

一级指标权重为:A= (0.38, 0.32, 0.30)

二级指标权重为:a1= (0.35, 0.38, 0.27) , a2= (0.55, 0.30, 0.15) , a3= (0.34, 0.33, 0.33)

5、模糊综合评价

(1) 建立一级模糊综合评判

该并购目标企业的综合评判按M (·, +) 模型可得:

(2) 建立二级模糊综合评判

所以:

由以上分析可得:所被调查的专家中, 18.97%的人认为该目标企业A达到优秀的标准, 30.04%的人认为该目标企业A达到良好的标准, 35.13%的人认为该目标企业A状况一般, 16.36%的人认为该目标企业A状况差, 不适合并购。经过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得知所研究的目标企业不适合选择。

参考文献

[1]、唐绪兵.中国企业并购规制[M].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6.

[2]、马金城.跨国并购的效率改进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6.

[3]、相龙慧.我国企业并购中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研究[D].江苏大学, 2007.

[4]、张桂玲, 王林江.并购中目标企业选择决策[J].财会月刊, 2009.

会计目标决策 篇4

摘 要: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导流标准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投资及安全,施工导流标准的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导流工程的投资、建设工期及其风险率。文章在综合考虑施工导流多重不确定因素的基础上给出了导流风险的计算模型,并利用TOPSIS方法建立了导流标準多目标风险决策模型。通过工程实例分析,证明风险分析方法及多目标风险决策模型是可靠适用的。

关键词:施工导流;导流标准;风险;多目标决策;TOPSIS方法

1 概述

导流初期标准的选择贯穿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全过程,影响施工导流风险的因素主要有水文、水力及其它不确定性因素。导流标准越高,导流风险就越低,而投资就会越大,反之,投资就会降低,而风险会增大。

2 施工导流风险分析

2.1 施工洪水的不确定性 施工洪水过程变化受众多因素影响,极其复杂且具有随机性。根据坝址的实测资料,按同频率法放大计算洪水过程线。最大洪峰流量采用P-Ⅲ典型随机抽样均值,其密度函数为:f(x)=(X-α)e (1)

式中:α,β,a0为P-Ⅲ型分布的形状、刻度和位置参数;Γ(α)为α的伽玛参数。并且有α=4C2s,β=2/(CC),α=(1-2CC);为P-Ⅲ型分布的均值,Cv为P-Ⅲ型分布的变差系数,Cs为P-Ⅲ型分布的偏态系数。

2.2 导流建筑物泄流能力的不确定性 设计、施工等的不确定性导致泄水建筑物的泄流能力亦存在不确定性,可假定为三角分布。其分布函数为:f(x)=

式中:a为导流建筑最大泄流量;b为导流建筑物泄流量均值; c为导流建筑物最大泄流量。

2.3 其它不确定性 在设计过程中,地形资料、库容曲线及调洪起调水位等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2.4 风险率及动态综合风险计算

2.4.2 基于Monte-Carlo方法的导流风险计算模型。由水文及水力随机参数分别模拟洪水过程及导流建筑物的泄流能力,经过计算,得到围堰的上游水位。根据上游水位的计算结果,可统计得出导流系统的风险率。

3 初期导流标准多目标风险决策

3.1 决策目标及其计算方法 在水电工程建设中,初期施工导流标准的选择,除技术上可行外,还需考虑导流工程的投资、工期及导流工程承担的风险率。处理投资、工期与风险三者之间的关系,取决于两个方面的约束,一个是最大容许的施工进度要求,一个是最大容许投资费用的限制。对于这两个要求的理解就是当导流发生风险时,有没有容许的时间和费用恢复导流建筑物。因此导流标准选择的决策指标主要有导流建筑物的投资规模(确定型费用)、围堰施工的最大平均强度(确定型施工进度)及超载洪水导致溃堰时的风险损失(不确定型费用)。

3.1.1 导流工程投资。在导流建筑物规模确定的情况下,投资规模可以按式(5)进行估算。

3.1.2 围堰施工的最大平均强度。围堰施工最大平均强度D表示在考虑泄水建筑物的施工进度、截流历时、基坑排水时间条件下,围堰的最大平均填筑强度。

3.1.3 超载洪水导致溃堰时的风险损失。土石围堰发生超载洪水后,假定河道具有一定的防洪能力和预防溃堰措施。在确定导流标准时,风险分析不考虑溃堰对下游的淹没损失,只计算围堰基坑内损失,某次超载洪水导致溃堰的风险损失可按式(6)进行估算。

式中: k为围堰运行使用年限; i为风险损失折算成工程投资概算基准年的折现率。

3.2 初期导流标准多目标风险决策模型

3.2.1 TOPSIS方法简介。逼近于理想解的排序方法(Technique for Order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4](简称TOPSIS方法)是一种借助于一多目标决策问题的“理想解”和“负理想解”去排序的方法。所谓理想解就是一设想好的最好的解(方案),它的各个属性值都达到各候选方案中的最好的值;而一负理想解是另一设想的最坏的解,它的各属性的值都达到各候选方案中的最坏的值。

上式中的J是效益型目标的集,J′是成本型目标集。

然后根据公式(8)~(10)计算距离S*、S-和相对接近度C*,对所有方案(初期导流标准)进行排序。

4 工程实例分析

4.1 工程概况 某水电站装机容量2100MW,正常蓄水位高程2895m,死水位2825m,水库总库容39.6亿m3,心墙堆石坝最大坝高315.0m,工程规模为一等大(1)型。根据《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DL/T5397-2007)》,选定的导流建筑物为Ⅲ级。对于Ⅲ级导流建筑物,土石类围堰相应设计洪水标准为重现期20~50年。

由水文洪水资料成果可知,20~50年一遇的洪峰流量分别为QP=5%=5300m3/s、QP=3.33%=5900m3/s、QP=2%=6360m3/s。各方案上游土石围堰高度一致,最大高度均为56.0m,均布置两条城门洞型导流洞。不同标准对应的两条导流洞的尺寸为13.5m×16.0m、14.0m×17.0m及15.0m×17.0m。

4.2 施工导流风险计算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资料,按照公式1~4应用导流系统风险分析方法和计算机仿真,20年、30年及50年一遇洪水时围堰的动态风险如表1所示。

4.3 决策指标计算 根据施工总进度及概算资料,按照公式5~7进行计算,不同导流标准时的决策指标如表2所示。

4.4 各方案排序 各方案导流围堰的施工强度一致,因此可针对不同的投资和风险权重进行方案排序的敏感性分析,应用多目标风险决策模型(TOPSIS排序方法),按照公式8~19对各方案排序值进行计算,并进行敏感性分析,然后进行方案排序,排序值最大者最优。不同权重时各导流标准的排序见表3。

4.5 计算结果分析 由计算结果可见,当投资权重大于0.8时,采用20年一遇洪水标准优于其它两个方案;当投资权重小于0.8时,采用50年一遇洪水标准均优于其它两个方案。因此,推荐初期导流标准为采用50年一遇洪水重现期。

5 结语

文章在分析导流标准与导流建筑物的投资、工期及风险度基础上,根据决策目标的定量计算方法,利用TOPSIS方法建立了多目标风险决策模型。通过工程实例验证分析,表明多目标风险决策模型是可行的、有效的。同时,还对不同的目标权重进行敏感性分析,可为不同的决策者提供更多的选择依据。

参考文献:

[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手册编委会》.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手册(第5卷)施工导截流与度汛工程[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3.

[2]肖焕雄.施工水力学[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2.

[3]胡志根,刘全,贺昌海,肖焕雄,周宜红,傅峥,李定葵,郑家祥.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初期导流标准多目标风险分析[J].水科学进展,Vol.13 No.5,2002(9):634-638.

[4]陈珽.决策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5]肖焕雄,史精生.施工导流标准多目标风险决策[J].水利学报,1990(11):66~71.

[6]石明华,钟登华.施工导流超标洪水风险率估计的水文模拟方法[J].水利学报,1998(3):30-33.

[7]肖焕雄,孙志禹.不过水围堰超标洪水风险率计算[J].水利学报,1996(2):37-42.

[8]肖焕雄,韩采燕,唐晓阳.施工导流标准与方案优选[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研究 篇5

摘 要 会计本要职能就是为公司提供会计信息,那么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好坏就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未来发展,市场的运作、资源的合理分配等,有一些企业的会计信息严重一点可能还关系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现阶段,我国许多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本文主要探讨會计信息质量受到哪些方面的影响,同时,对于会计信息对企业的影响等做出讨论。

关键词 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信息失真 公司对策

企业会计信息是指会计人员根据会计法、会计准则、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所提供的会计业务数据和有关资料。会计信息是随着商品经济的产生、发展而逐步完善从而被广泛的重视起来的。我国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社会信息化的逐步提高,企业的各种经济信息随着国内市场经济条件逐渐成熟,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会计信息也由单一地反映财务状况的业务数据发展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一种重要资源,越来越被经营者、投资者、政府部门以及相关利益者所关注。

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是指伴随某项新信息的发布或某会计数据集的披露,资本市场对其作了显著反应,说明会计传递了新的有用的信息,即该信息具有决策有用性。所谓“有用性”,是指会计信息能帮助企业选择决策方案,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决策有用性是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最基本的要求,它主要表现为可靠性、相关性两个基本特征。财政部在2006版的《企业会计准则》根据市场经济的需要,借鉴国外会计惯例,并针对了我国会计工作实践,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作了全面、系统的原则性规定。这既标志着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趋同过程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这些规定是:真实可靠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致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懂慎原则、重要性原则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等。本文从投资者保护状况与政府(略)的背景下,相信会计信息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决策有用性将会得到提高。然而,现阶段为使用者提供决策的会计信息却存在诸多局限和不足。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明确规定:“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必须符合国家统—会计制度的规定,不得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不得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其核心就是会计信息真实完整,唯有真实完整才有可能对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决策有用,而决策的有用性也恰恰是会计生命所系。

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主要是“人为操作”造成的,—些企业领导直接授意会计人员造假。造假的方法更是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会计人员造假严重

首先,会计报表虚假。会计撇开账簿,人为的编造报表数字,更有甚者编报两套报表,一套自用,一套对外提供,这样的报表,使用者不能真实了解到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其次, 原始凭证的要素填写不全。收支的资金渠道划分不明确,混淆了这项资金的界限。导致无法真实反映这个投资的收益情况。再次,财务账目管理混乱。没有严格按照财政部的有关规定来设置会计账簿和会计科目,会计核算也缺乏系统性,账目混乱,账账之间、账证之间、账实之间、账表之间严重不符情况很多。最后,原始凭证、收入、成本、费用、资产失真有些单位的原始凭证填写不完整、不规范,有的还采取制作假原始凭证的方法进行“变通”,转变一些非法的收支为“合法”的收支。收入的失真主要表现是截留、转移、坐支收入;成本失真的表现是多列或少列成本,甚至通过人为方式调整损益,虚盈实亏或虚亏实盈;费用失真的表现是该进专项资金的直接进了生产成本;资产不实主要表现为企业资产账面价值不能反映企业各项资产的实际拥有数额,资产管理混乱,造成家底不清、账实不符。

2.会计监督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会计监督职能弱化,导致企业有章不循、有法不依,腐败现象滋生蔓延,国家、社会及企业等方面利益遭受到严重损失。对于各种部门得力度和效力,一个不争得事实就是财政部得跨系监督和检查效力远远落后于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税务局。

二、完善对会计信息的监督体制,促进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

1.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建立惩处机制

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我国以前的法律环境的影响。受到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影响。有些企业就会钻法律的空子,导致会计信息缺少真实性,因此,我们必须从影响会计法规的贯彻执行入手,惩治那些不法分子、钻法律空子的分子、制造虚假会计信息分子。会计法规中关于会计信息质量方面的判定方法和判定标准应设立良好的可操作性,只有这样,才能方便执法部门对会计信息进行检查判定。如果会计法对会计信息规定模棱两可,操作性又不强,其贯彻执行就会模糊,无法判断,虚假会计信息便会乘虚而入。建立民事赔偿制度,加大造假成本;不断完善会计规范体系,减少规范性会计信息失真的空间;补充惩处条款;实行市场退出机制,可从这三方面进—步完善法规建设。

2.强化会计监督体系

内部会计监督体系、社会监督体系、政府监督体系是会计监督的主要体系。企业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也可直接约束契约各方,防范不实会计信息的形成。建立健全各单位的内部会计监督和控制制度,使其发挥真正的监督作用;完善政府监督体系,加大对违法性失真行为的查处力度,强化刚性法律法规的“硬约束”;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充分发挥“经济警察”的作用。做到这几点才能真正做到会计信息的监督。

为了完善会计信息决策得有用性,我针对我国会计信息的完善做了如上讨论。

参考文献:

[1]李晶.会计信息系统与公司管理系统的关系.法制与经济.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会计目标决策】相关文章:

会计目标定位05-06

会计教学目标06-02

会计的目标06-21

会计控制目标07-10

会计目标变迁07-15

会计目标论文范文05-09

预算会计目标范文06-04

会计目标比较研究05-20

会计目标若干问题08-10

会计目标及其实现09-05

上一篇:问题案例教学法下一篇:日本现代设计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