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艺术分类与要点

2024-07-17

摄影艺术分类与要点(精选四篇)

摄影艺术分类与要点 篇1

艺术衍生品是指在艺术家授权后基于原作的要素和特点, 经过再创作、再设计和加工, 具有一定收藏价值, 并且可供大众消费的艺术商品的统称。这种艺术与商品结合产物既有艺术价值也有使用价值, 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传统艺术衍生品主要是将艺术家作品的元素与特点印在生活用品上, 或者是将原作进行限量版画的复制。这种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艺术使得艺术走进日常、更大众化。

艺术衍生品市场作为一个文化产业, 在国外已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 全世界艺术衍生品的产品开发做的最好的是美国和法国。其中, 亚洲走在行业前端的是日本与韩国。很多设计师和艺术家能够广为世界人民了解, 很大部分原因都在其艺术衍生品的成熟推广有关。比如奈良美智的梦游娃娃和其衍生品, 迷糊可爱神游的样子深入人心风靡全球。 (如图1)

相对于西方国家, 我国艺术衍生品市场实际上还处于一个比较初期的阶段, 同时存在着机遇和风险。直到2012年文化部和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 艺术衍生品和复制品交易总额仅占整个艺术品市场份额的10%。这就是说我国的艺术品消费、旅游和文化产业都可以为艺术衍生品提供大量的发展空间。而且人们的消费观念, 生活方式不断改变, 对艺术品的需求越来越多。周春芽的桃花和绿狗等艺术衍生品的成功案例, 也证明了当前艺术衍生品品市场的巨大潜力。

但是由于我国相关制度和法律建设并不完善, 缺乏相关的知识产权体系和监管体制, 原生艺术品的拥有者, 还有艺术家本人, 管理者和消费者的利益都无法受到充分的保护, 增加了商业的风险。第二个状况是, 我国现在艺术衍生品的销售渠道还非常单一, 主要依附与美术馆、博物馆、画廊等线下的实体营销。而对于线上营销、电商等渠道的利用还处于实验阶段。这在信息日新月异的当下实属巨大局限。不仅如此, 当下国内的艺术衍生品还存在生产交易链条尚未完全接通, 产品开发水平简单低下, 对附加值估计过高, 缺乏投资和保障等等各种状况。

基于这种现状, 想要推动艺术衍生品行业的发展, 针对对艺术衍生品的研究和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们在对一个事物进行深入研究的伊始, 首先是要在当前的大环境下对其进行重新的定义和分类, 然后才能有条理和有针对性的展开深入研究与开发。不仅如此, 对于艺术衍生品的重新定义和分类还有利于行业新规范和新秩序的建立, 有利教育界学科建设和改革, 有利于保护艺术家、管理者和消费者的权利。下文将对艺术衍生品的重新定义和分类进行详细的论述。

二、重新定义艺术衍生品的分类

艺术类衍生品的分类标准很多, 可以根据不同的创作手法、表现形式等, 分成各种类型。本文以艺术衍生品形态将其分为静态与动态两方面, 下文中将对其进行分别详细的阐述。

由于时代进步, 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转变, 传统的艺术衍生品概念, 已经不能概括当下的情形。很多诸如旅游纪念品、动漫衍生品、服装和饰品等都逐渐涉及到对艺术品原作的再创作。另一方面, 艺术衍生品也不再局限于单纯的将艺术家的原作进行再设计和应用, 而是逐步深入到对本土历史文化和民间艺术当中去挖掘。譬如, 很多出土的文物本身亦是非常精美的艺术品, 但却不是私人可以随意享有的。大量的精品只能被隔绝在博物馆内, 很难走进人们的生活, 也很难对普罗大众起到审美的教化作用。另一方面, 人们日渐不能满足对于艺术衍生品的单纯购买和享有, 开始参与到品鉴、设计和制作当中来。这种充满艺术气息的体验活动, 也发展成为一种“动态的衍生品”。因此, 笔者认为, 艺术衍生品可以按照静态和动态两种形式进行重新定义

(一) 静态艺术衍生品

所谓静态艺术衍生品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狭义的艺术衍生品。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类别来阐述。

1. 同领域衍生品

同领域衍生品指的是属于同一个领域的艺术衍生品。比如说同样属于架上艺术, 同样属于平面绘画艺术, 或者视觉传达方面的广告艺术等。无论是表达方式、表达形式都与原作有着较高的相似处, 又具有自己新的特点, 让观赏者看到作品后的第一联想能想到原作品, 但是又能看出来并不是同一作者创作。对于原作来说, 这类艺术衍生品虽然属于新的艺术作品, 但是创作灵感与创作基础都来源于原作品, 所以归根属于艺术衍生品的范畴。同样的, 这类艺术衍生品与原作品有着一样的局限性:数量不多, 价格不菲, 不能批量生产, 属于艺术衍生品中的异类。比如毕加索对莫奈的作品《草地上的午餐》进行的再创作就属于这类艺术衍生品。 (如图2)

2. 复制品衍生品

复制品衍生品如字面意思一样, 就是按照一定的比例对原作品进行复制的艺术衍生品。比如针对原作所印刷的限量版画, 摄影作品的限量翻印以及知名形象玩偶或者雕塑摆件的限量发行 (如图3) 等。但是这里特别强调, 这里的复制衍生品指的是通过正规途径有着艺术授权的开发, 与未经过许可的抄袭仿冒品有着天壤之别。一个是合法为推广原作品而进行的生产, 而另一种, 则属于违法行为。所以, 复制衍生品本身是在不伤害原作者的利益同时, 降低门槛, 让更多人能享受艺术的熏陶, 也能够激发了原作者的创作热情, 是一种积极的正面导向。

3. 日用品衍生品

日用品衍生品就是人们通常所理解的艺术衍生品的一般形态。它是将已授权的艺术品原作的元素设计到日常生活用品中来。包括餐具、文具、服装等, 是艺术与生活的完美结合。这类艺术衍生品本身就具有其实用功能, 在结合了原作的代表性元素和符号之后, 又提升了其艺术附加值, 更使得艺术贴近日常生活, 两者相辅相成, 相互支持。这类衍生品也必须得到作者的授权, 但是其发行量一般不会受到限制, 价格也更加亲民。小到手机壳, 大到家具、公共雕塑和建筑都可以成为艺术衍生品的载体。 (如图4、5)

(二) 动态艺术衍生品

1. 艺术行为衍生品

艺术行为衍生品就是通过人们的装扮、表演等行为过程表现出原作的要素。在当今越来越多的艺术表现形式下, 静态的表达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大众的生活和审美需求。所以在行为艺术领域和其他跟人的行为的领域, 只要跟原作有着一样的元素, 让观众看到衍生品后第一反应想到的是原作的情况下, 这就是一种艺术衍生品。例如下面一组对世界名画的装扮和模仿, 已经不是单纯的cosplay (角色扮演) 那么简单。里面对于原作精准的由2维到3维真人的还原, 人物的神情的揣摩和表演, 服装及道具的制作, 还有光线的布置和氛围的营造, 每一给过程和环节都堪称是一件新的艺术品。而这个过程就是一种艺术行为, 并且也属于原作的衍生。 (如图5)

2. 艺术体验衍生品

艺术体验衍生品是指艺术授权商在得到艺术家授权后, 让普通民众也能参与到其衍生品的制作和再设计中来, 动手去感受艺术衍生品的创作过程。这种重在体验和学习过程的活动, 成为民众零距离体验艺术的一种方式和美术馆对民众进行艺术公共教育的新形式。例如上海当代美术馆, 每月都会针对不同的展览设计许多公共教育的项目, 让民众参与设计和制作与展览内容相关的艺术衍生品。例如2014年三月上海当代艺术馆针对草间弥生的展览开展的一系列艺术体验活动。

“Mo CA校园工作坊——草间弥生之艺术风格”。 (如图7)

还有一类注重体验的艺术衍生品, 并不是由当代艺术所衍生出来的, 而是针对经典的历史文化、民间艺术或者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衍生出来的文化活动。比如, 体验扎染, 学习造纸, 烧纸陶器, 制香品香等等。这类艺术体验活动日渐成为民众的一种新的消费形式, 也是当地艺术衍生品能做出地方特色的一个重要环节。值得艺术家们深入挖掘和开发。

三、结语

艺术衍生品的定义和分类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以及人们精神需求的不断提高, 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以往静态的将作品符号印刷在日用品上或者简单复制限量版画, 发展成为各式各样的形式, 载体的形式也多样化起来。传统的衍生品项目得到了进一步多样化的发展, 而且还逐步形成了许多行为、体验式的艺术衍生品制作、设计活动。艺术, 正在以其微妙的形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摘要:由于时代进步, 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转变, 传统的艺术衍生品概念, 已经不能概括当下的情形。艺术衍生品也不再局限于单纯的将艺术家的原作进行再设计和应用, 而是逐步深入到对本土历史文化和民间艺术当中去挖掘。另一方面, 人们日渐不能满足对于艺术衍生品的单纯购买和享有, 开始参与到品鉴、设计和制作当中来。这种充满艺术气息的体验活动, 也发展成为一种新形态的衍生品”。

关键词:艺术衍生品,定义,分类

参考文献

[1]萧易.《古蜀国旁白》[M], 成都日报报业集团成都时代出版社, 2005年10月.

[2]郑德坤.《四川古代文化史》[M], 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 2004年6月.

[3]王路静.关于消费时代中艺术衍生品的研究[D], 合肥工业大学, 2012年。

[4]王方敏.衍生的力量—从艺术品到衍生品[D], 汕头大学, 2011年.

现代设计艺术与方法的范畴和分类 篇2

人类早期的设计与艺术活动是融为一体的,随着社会分工的愈来愈细,行业的专业性越来越强, 才使得艺术从技术中分离出来。现代艺术和现代设计在20世纪初分别挥舞着反对“为艺术而艺术”的旗帜再次走到了一起,并且艺术被定义为最初是建立在实用的基础上经过审美加工而成的“设计”,而设计则始终是由艺术审美做指导的具有实用价值的“艺术形式”。

关键词:现代主义设计 现代设计艺术 现代设计方法

1.现代主义设计:

“现代主义设计”非常庞杂,包括精神上的、思想上的改革,也包括技术上的进步以及形式上的创新,既有实用主义、理性主义的内容,也有乌托邦主义的成分。1919年包豪斯的成立奠定了“现代主义设计”的基础,主张从理性主义出发,以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为前提,强调一种以客观的物性规律来决定和左右人的主观规律,所以,“现代主义设计”通常被称为“功能主义设计”,又称为“技术美”或“机器艺术”。

当代的“现代主义设计”,是基于现代社会、现代生活的计划内容,受现代市场营销、一般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约束,具有高度应用性的设计活动,不仅仅提供人类以良好的人机关系,提供舒适、安全、美观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提供人类以方便的工具,同时,也是促进人类在现代社会中能够方便自然交流的重要活动。

2.现代设计艺术和它的形态范畴:

艺术总是反映时代精神,现代主义思潮蓬勃发展,包括艺术家和设计师在内,人们逐渐认识到工业技术在设计艺术活动中的作用,于是“现代设计艺术”开始真正孕育成长。《包豪斯宣言》中说到,“艺术不是一门专门职业。艺术家与工艺师之间在根本上没有任何区别”。现代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现代设计艺术作为一种物质和意识结合的物质形态,由于设计制作者的主观意识的载体和人们对物质需求的不同,具有不同的形态范畴,分类方法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根据设计物品所使用的材料,如陶瓷、皮革、金银、木材、玻璃等;第二种是从设计制作的工艺方法,如染织、雕琢、刺绣、涂饰等;第三种是将设计物品按审美和精神生活、实用和物质生活为主题划分,前者包括娱教类、装饰类,后类包括穿戴类、起居类、生活类、用品类等。

3.现代设计艺术的宏观分类: 艺术的分类不同,本质上体现出来的是对艺术概念理解的不同,这一现象同样也反映在现代设计艺术的宏观分类之中,对于如何确定领域并恰当地给予分类,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设计团体和协会给出了不完全一致的意见,以下就几种不同意见的分类方法进行分析。

1)以现代技术为标杆进行的分类

世界上最具权威的设计师组织,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ICSID)综合了美国工业设计协会(SID)与日本工业设计协会(JIDA)的分类方法,将现代设计艺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机械批量生产的产品设计,另一类是包括包装、广告、展示、室内以及与开拓市场有关的传播设计。

2)以设计对象的空间存在方式进行分类

按艺术作品的空间存在方式或维度为原则进行的艺术分类,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也是最有效地区分和识别艺术门类的一种方法,可分为:“二维设计”,也称平面设计,包括字体、标志、图案、摄影、广告、染织等图像设计;“三维设计”,也称空间设计,如产品、包装、展示、建筑与环境等;“四维设计”,即空间伴随着时间而存在的设计,如舞台设计、动画设计、影视广告设计乃至营销活动等的设计。

3)以设计对象的功能特征为原则来进行的分类

任何设计艺术品都是功能与美相结合的产物,而功能是决定设计艺术存在的基础和依托,以设计对象的功能特征为原则来进行分类,设计艺术分为:一是以大工业生产为特征,以具体的物质实用功能的产品为对象的工业设计(即产品设计);二是以个人的生活环境,如室内、建筑甚至多数人居住的环境,如景观设计、园林设计、城市规划等为对象的环境设计;三是以商业活动为领域,以促成商品交换的实现为目的,以图形、图像为媒介而进行的信息传达活动,即传播设计。

4)以设计艺术本质特征的归属为依据来进行的分类

日本某著名设计师认为,从本质上来看,设计艺术的所有公用职能综合起来不外乎“装潢、构筑与展示”,由此可以对应设计艺术的三大门类——商业设计包含装潢与展示的功能;建筑设计包含展示与构筑功能;工业设计包含构筑与装潢功能。

5)基于设计哲学意义上的分类

日本著名设计师川添登认为,在人、自然、社会这三者之间,分别存在着人的三种需要:第一,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中,作为个体的人和作为群体的社会之间存在着信息沟通与交流的需要,借助于视觉化的图形或图像为媒介的传播方式,“视觉传达设计”便应运而生。第二,人的存在与发展,是一个不断地从自然获取资源与能源的过程,人需要借助工具在与其他动物所展开的生存与进化的竞赛中拔得头筹,为了使工具更符合人的需要,必须因人的尺度而设计,这就是“产品设计”的本质意义。第三,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一个不断地向自然获取生存空间的过程,这种空间一旦被人获取之后,便通过“环境设计”行为打上人的烙印,成为人的所谓“第二自然”;另一方面,随着人类文化与文明的不断发展,人的自觉与自律的充分完善,人类逐渐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重要性,“环境设计”又不完全以“宜人性”为目的。

4.现代设计方法和它的主要内容:

随着科技发展,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微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及控制技术等新技术对产品的渗透和有机结合,与设计相关的基础理论的深化和设计方法的涌现,都给产品设计开辟了新途径,使产品设计跨上了现代设计的水平。在这一时期,国际上在设计领域相继出现了一系列有关设计学的新兴理论和方法,为了强调他们对设计领域的革新,以区别于传统设计理论和方法,把这些新兴理论和方法统称为“现代设计方法”。

目前它的内容主要包括:优化设计、可靠性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工业艺术造型设计、虚拟设计、疲劳设计、三次设计、相似性设计、模块化设计、反求工程设计、动态设计、有限元法、人机工程、价值工程、并行工程、人工神经元计算方法等。在运用他们进行工程设计时,一般都以计算机作为分析、计算、综合、决策的工具。

5.现代设计方法的分类:

1)从应用成熟度的角度,对现代设计方法进行分类,可以将它们分成相对应的两类:

①比较成熟,应用正普及类:有限元设计(有限元分析)、优化设计(最优化方法)、机电一体化设计(或光机电一体化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②比较新颖,内容正发展类:创新设计、生命周期设计、虚拟设计、稳健设计、并行设计、智能设计„„参见图1。

图1 2)从工程领域角度,现代设计方法可以分为:

现代机械设计方法、现代模具设计方法、现代材料设计方法„„ 3)按设计涵盖范围的角度可将现代设计方法划分为: 广义设计类:设计内容针对其对象实体化的全过程。狭义设计类:设计内容仅为完成图样(包括计算机绘图)。

中义设计类:设计内容介于两者之间。比如, 当今数字化时代着重于数学计算的现代工程分析设计方法,比较时兴的有:有限元分析、最优化方法、数值仿真、动态设计。其原理与特点参考图2。

图2

6.结语:

新技术的产生意味着科学、艺术与设计的界限已变得模糊, 现代艺术、技术、设计都有了新的内容和形式,而现代设计是连接科学与艺术的纽带, 科学技术和艺术已成为现代设计不可缺少的两大支柱。现代科技的发展不断推进现代设计进步,现代技术极大地丰富了艺术表现方式,扩大和深化了艺术表现领域,新的技术引起设计生产和设计模式的变革;科学理论的发展也改变设计师的思维方式,讲求多学科的综合、交叉,现代设计方法也是科学理论的一部分,是设计理论和思维变化的延伸,是设计手段的创新,是计算机化、自动化、虚拟化、智能化和最优化的过程,更是可行性设计与多种技术相结合的应用。

参考文献:

摄影艺术分类与要点 篇3

网站上会对所举办活动进行介绍,如资料、图片和录像等。主办活动都是与文献库的资料和研究方向有关,比如2010年在中国北京、上海、香港、纽约合作举办的一系列讲座,地点不局限在香港。当然在香港,会做大量的活动比如一些教育性和实验性比较强的项目,因为艺术家和研究者会有不同的视角,邀请当代艺术家来用他们的方法来解释这个图书馆的时候,用不是非常学术的眼光,反而会带来新鲜的观念,变得非常有意思。还有大型学术会议的举办,未来十月份的时候在上海会有一个国际学术会议举办,课题是“展览怎样构成亚洲当代艺术史”。

另外一个项目,是我本人负责的,关于中国80年代的当代艺术。网上有一个列表,是跟90多位艺术家、学者的全部的访谈,很多关于80年代他们读书、活动的细节,有许多现在想象不到的事情。关于顾丞峰老师的介绍,像他80年代在做什么,最近在做什么,访谈文字稿在网上很方便就可以看到,录像需要到图书馆里看。因为有的访谈会长达2-3个小时,很少有人花时间看完整个访谈,我们就把所有文字打出来,然后将录像精华的部分剪辑成16-20分钟,配上中英文字幕。

访谈的录像经过剪接,加上收集来的图像等等的文献编成一部电影,纪录片的形式能比较生动比较活泼的把文献用起来,引起大家的兴趣,但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还要做很多判断,进行取舍,目前只有一部主题是关于香港对广东的影响,八十年代的广东当代艺术,大概是1个小时。

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与分类探究 篇4

1 我国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现状以及问题分析

1922年,上海国内第一座无线电台的建立与使用开启了我国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直到1958年,正式建成了我国第一座广播电视台,也就是北京电视台。直到20年以后,它正式改名为“中国中央电视台”[1]。随着广播电视行业的兴起与日渐发展,播音主持也成为一个新兴的行业,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熟悉,同时,现在我国很多高校也都已经开设了播音主持专业,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播音主持专业性人才。

事实上,播音主持同样也是一门艺术,学习者需要具备较强的情感交流能力和完善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较高的形态美要求,然而,我国的播音主持艺术其实是新兴的领域,其发展的历程并不长,即使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同时播音主持艺术也面临着很大的发展和创新压力。比如说,有些较为年轻的、缺乏经验的播音主持人缺乏深厚文字功底作为知识依托,导致其播音效果远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尤其是在面对比较隆重且盛大的场面时,更是显得力不从心,甚至还会出现口误、忘词等不应该有的失误,然而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阻碍了我国播音主持艺术的有效创新和发展。

2 我国播音主持艺术的创作模式及分类探究

电视台、电台、通讯、网络等电子媒介的相互融合和发展,使得播音员、主持人不光是单一出现在一种媒介上,而且有可能会出现在多种媒介中。节目主持种类越来越多,节目的内容分化也越来越细,比如,一个文艺节目又可以细分为语言类、娱乐类、综艺类等[2]。从播音主持艺术的未来发展来看,主持人和播音员所从事的创作活动渐渐趋于一致。采访、编导、播音一体化逐渐成为一种大的趋势。现在,媒体广播行业中出现了一部分制作播音分离的现象。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随着媒体的增多随之带来了激烈的竞争,同时,媒体越来越倾向于管理产业化、运作市场化、传播集团化、节目制作中心化,这就使得一些非新闻类专业的播音员、主持人等逐渐脱离某个大媒体,去开个人工作室,同时逐步转型,并且可以随着节目一起独立走向市场,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更多的媒体。

随着播音技术的现代化,人们对主持人的专业水平、艺术风格等都提出了更高的、更专业的要求,同时也要求主持人、播音员队伍的规范化,这就决定了主持人、播音员的高度职业化。因为规范化程度越高,对其职业化要求也就相应越高,高水平、职业化、规范化的播音主持队伍才能在现代化大潮中激流勇进,才会更有竞争力、生命力和适应能力。播音主持艺术创作主体的知识结构、技术含量、能力增强。创作主体依然保持着创作的主导地位没有变,播音主持的工作性质没有变,相信播音主持的创造性将会在新的条件和新的形势下得到更加充分的显示和发挥。

3 我国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趋势分析

在不远的将来,播音员和主持人这两个角色可能会渐渐融合在一起,从业人员也越来越需要复合型的人才,需要具备多项专业技能。播音员和主持人的工作也变得更加专业化和职业化。随着媒体传播技术的科学化、现代化,运作模式的市场化需要更专业的管理方式,所以,播音主持事业就要求更高的职业化。播音主持工作是电视广播事业的一个重要分支,所以,播音主持的发展与电视广播事业的发展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随着数字技术的来临,当今世界正在进入全面信息化时代,同时,数字技术的发展也正在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3]。播音主持艺术广泛运用数字化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使得文字、声音、音响、图像集于一身,传播形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随着播音主持艺术形态的不断发展变化,两人合作主持、多人群体主持、现场同步主持、现场与演播室交错主持、多地点不同活动主持、异地交互式主持等主持形式逐渐被使用。时代的发展在给播音主持传播艺术带来挑战和压力的同时,也给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新天地。面向未来,根据受众始终依赖于有声语言的传播,所以,播音主持的艺术发展道路上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并可能出现更加多样的形态。播音主持艺术发展积极通过创作要素的优化、自身素质的提高,必将走向更为广阔的新天地。

4. 我国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探究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同样,创新也应贯穿于一个行业的发展始终。因此,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也是一个必然要走的道路。具体来说,随着科技发展,播音主持的传播媒介和传播手段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这就要求改善传统的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方式,充分利用先进的新媒体工具以发挥出播音主持艺术的特色优势,规避不应有的劣势和弊端,从而获得真正的创新性发展。

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有两个方面的要点: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

第一,理论创新。目前我国的播音主持艺术理论的研究仍然处在摸索阶段,尚没有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论系统,应该让播音主持工作者在具备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更加丰富的临场应变知识,把微观理论探究与宏观理论探讨有机结合在一起。

第二,实践创新。播音主持人应该具备熟练运用各种播音主持高端技术的能力,要能积极稳妥地应对日渐多样化的媒体形态,既要积极寻求自身的质的突破又要深层次了解不同电视节目的不同属性,强化自身对播音主持艺术的把握能力,开拓视野,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

5 结语

在文化、传媒日新月异的今天,播音主持分类变得更加科学化,更加细化,更加有序化,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道路也更加广阔而光明,虽然在发展和创新的道路上面临着荆棘和沼泽,但是,播音主持人会通过积极的创新、自身的技能强化实现播音主持艺术的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姜楠.基于多媒体平台的播音主持艺术的专业定位[J].传媒,2014(18).

上一篇:西部贸易模式新下一篇:植入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