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与职业发展

2024-06-26

就业与职业发展(精选十篇)

就业与职业发展 篇1

关键词:职业教育,扩大就业,作用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长期困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现代经济发展条件下,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最为直接、最为密切的教育,在就业系统工程中发挥着十分明显的作用,要妥善解决社会就业问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

一、职业教育在扩大就业中的作用

研究显示,教育发展对扩大就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直接方面是指教育能使人们掌握有关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择业能力和就业能力,从而增强人们对就业岗位的适应性、降低就业成本,直接提高就业率;间接方面是指教育、经济和就业的互动机制,教育发展推动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会带来就业岗位的有效增加。职业教育的内在特性决定了其对扩大就业的作用比其它类型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1. 职业教育能够有效解决一般性就业问题

职业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是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与其它类型的教育相比,职业教育的投入与产出的循环周期比较短,它的效益体现得比较直接。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际操作性,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个人能很快地把自己学到的技术和技能运用到生产实际或经济建设中,在短时间内创造物质财富、扩大经济收入。对于解决一般性就业问题来说,职业教育直接性的经济效益能够产生以下几方面的效应:一是能直接促进整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从而带动就业的增加;二是能促进企业的发展,扩大企业的再生产规模,从而增加就业;三是能直接增加就业者的经济收入,提高劳动力就业的积极性。

2. 职业教育能够有效缓解结构性失业问题

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和社会所提供的人力资源结构不适应而形成的工作岗位与劳动者技术水平不相适应而产生的就业问题。我国目前一方面出现大面积技能型人才荒,另一方面却呈现高失业率,就属于典型的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造成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双重浪费。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只能是改变人力资源结构,这就要依靠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最贴近市场的教育,它对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反映最快。职业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知识和教育程度,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劳动者的技术水平以及劳动者的适应能力和转岗能力,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从而有效解决由于经济和产业结构变化而形成的结构性失业问题。

3. 职业教育能够有效控制选择性就业问题

选择性就业问题指的是就业岗位空缺,待业者具备就业条件,但因对岗位不满意而不就业。我国现在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这种情况。究其原因就是普通高等教育强调学术性和研究性,致使职业思想淡薄。职业教育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职业教育十分强调知识的针对性及实用性,岗位或职业需要什么,就上什么课,进行什么技能训练。为适应现代化生产的需要,职业教育不仅传授给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还培养学生适应现代化生产岗位的各种职业素质,包括一般职业素质(即敬业乐业、恪守信用、讲究效率等)和专门职业素质(即由本专业的特殊性所决定的专门素质)。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实用性提高了就业者与岗位之间的匹配性,从而为选择性就业问题的解决奠定了基础。

4. 职业教育能够有效降低技术性失业问题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应用型技术和技能人才。技术应用型人才是指技术型人才,他们的任务是在生产或社会服务的第一线,领导和组织把工程设计、规划方案等付诸实施;技能操作型人才是指各行各业第一线的劳动者。随着现代化工业迅速发展,高新科学技术不断涌现,社会对技术应用型人才和技能操作型人才需求面很广,其需求数量也相当大。这两类人才的培养分别由高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承担,因此,职业教育的技术性特质决定了它能有效降低由于技术进步而产生的技术性失业。

5. 职业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创业和就业能力

职业教育把对学生的技能强化训练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在组织教学活动中讲究“教学做”合一、“体眼耳口脑”并用。职业教育不断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形成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应用技术和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使得职业教育教学过程具有很强的社会性。教学过程的社会性一方面有利于职业院校及时把握经济和产业结构发展趋势,适度超前发展相关专业和学科的职业教育,并加强学生的创业教育,促进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在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有效增加就业岗位,另一方面有利于让受培训者在直接参加岗位锻炼的同时,了解产业和岗位需求及发展动态,从而增强对未来产业发展和岗位适应能力,提高自身的创业和就业能力。

二、提升职业教育在扩大就业中的能力

理想的职业教育应该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同时,推动自身的蓬勃发展。职业教育对扩大就业的贡献大小取决于职业教育自身和社会体制环境两大因素。

1. 贴近市场办学,根据市场需要设置专业

职业教育要想办出生机和活力,就要立足区域经济,面向社会需求,围绕市场办学,围绕市场设专业,培养受社会欢迎的实用性、应用性、复合型人才。在这一方面,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确立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目标,积极推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行产教、校企、工学和产学研之间的有机结合,各教学部门及时掌握人才市场需求动态,根据市场需要设置专业,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提高市场应变能力,为企业“度身定做”人才,培养适销对口的毕业生,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2. 狠抓技能培训,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如今的企业需要学生掌握实践技能,能够“招之即用”,因此职业教育必须下大力气提高受教育者的技能素质。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建有可以鉴定几十个工种的第66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同时建立了20多个项目的培训和考试站点,积极为学生的职业技能取证创造条件;学院强化实训教学,并依托行业,安排学生进行生产性实训,缩短学生与生产现场的距离,使学生与工人角色能实现“无缝对接”,促使学生掌握与企业一线相联系的全方位的知识、技能,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很容易进入角色、上手快,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近年来,学院学生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3%以上。

3. 加强就业指导,培养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

职业教育要将就业上岗教育、职业素养培育、职业能力培养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要把在校生岗前教育和就业培训当作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高度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学院成立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首先,关心毕业生的学习、生活,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通过必要的心理辅导,使他们顺利完成人生的转折。针对目前一些毕业生有业不就的状况,学院加强了学生的岗前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其次,学院通过开展就业咨询、广泛搜集用人信息、实地考察了解用人单位情况,并及时予以公布,帮助学生拓展就业渠道。学院还注重引进现代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企业精神,让毕业生就业后迅速实现由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

4. 强化创业教育,有效增加社会就业岗位

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是现代职业教育新的重任,也是职业教育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学院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创办中小企业,让他们在创造个人财富的同时为社会创造就业岗位,推动本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学院根据地区的实际、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加强实践环节,注重学生的职业精神培育,强化创业教育,引导学生立足本职,努力在工作岗位上创新成才。

5. 加强基础建设,规范就业准入,搞好就业服务,形成激励机制,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地方政府要加强基础工作和技术支持,推进技能人才的整体开发;要规范就业准入,加强市场信息导向和就业服务,促进职业教育与就业信息的实时沟通与匹配,推动教育与就业更紧密结合;还要持续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加大对技能人才的表彰奖励力度,引导更多的技能劳动者岗位成才。

社会就业问题能得到逐步缓解,不能不依赖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为己谋生,为群服务”。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应成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参考文献

[1]周明星, 刘丽丽.我国现阶段职业教育服务属性的特征和功能探讨[J].职教通讯, 2003 (12) .

[2]丁汉武.以教育促进就业, 以就业推动教育[J].教育与职业, 2005 (17) .

[3]杭永宝.职业教育对就业增长的作用与贡献机制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 2007 (3) .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2013 篇2

试卷总分:100分通过分数:60分考试时长:120分钟

客观题(每小题:2分)

1,在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中,处于主体地位的是:

A.家庭成员

B.老师

C.自己

D.同学或朋友

正确答案:C

2,一份创业规划应该使自身因素和()达到最大程度的契合。

A.社会条件

B.人脉资源

C.资金资源

D.家庭因素

正确答案:A

3,小明在大四上学期找到一家企业实习,实习过程中他对工作中不懂的地方不求甚解,认为实习仅仅是积累经验,以后也未必会用到这些知识。你认为他这种做法: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4,()是指值得个人投入一生心力,以获得最大人生价值的生涯目标。

A.工作(work/job)

B.职业(vocation)

C.事业(Enterprise)

D.生涯(career)

正确答案:C

5,以下哪位同学的学习、生活习惯是大学生应该培养的?

A.小a平时很少学习,考试前拼命熬夜

B.小b晚睡晚起,据说每月可以省几十块的早饭钱

C.小c忙于学习,几乎不去运动健身

D.小d每月都制订生活开销计划

正确答案:D

6,我们最好在什么时候开始考虑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问题?

A.大学毕业前

B.刚进大学时

C.上大学之前

D.尽早

正确答案:D

7,在个人的职业发展中,对自我的认知是明确发展方向的基础。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了解职业自我?

A.职业能力

B.职业兴趣

C.职业价值观

D.以上均是

正确答案:D

8,兴趣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两者可以相互转化,但不能在一件事上同时存在。这种说法,你认为: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9,愿意配合别人或按别人指示办事,而不愿意自己独立做出决策,担负责任,属于什么性格类型:

A.劝服型

B.服从型

C.协作型

D.独立型

正确答案:B

10,如果一个人追求领导力与社会影响,喜欢向别人推销自己的产品或观点,且具有较强的言语说服力,你觉得下列哪个职业比较适合他?

A.工程师

B.护士

C.政治家

D.会计

正确答案:C

11,关于我国就业结构变化的趋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产业就业份额和就业人数持续下降,第二、第三产业就业构成逐年增加,尤其是第三产业增速较快

B.发展第三产业,可以创造大量的各种类型的就业岗位,满足不同层次的就业需求

C.加大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深化企业改革,推动第三产业中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发展,是今后一个时期增加就业的主要领域

D.以上说法都正确

正确答案:D

12,关于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计划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管理控制能力

B.具有基本的计算机和外语水平

C.能够根据国家和上级单位的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结合实际情况正确决策,尽职尽责,有效的开展工作

D.以上说法都正确

正确答案:D

13,组织规模不同的企业,其对员工进行职业管理的程度也不相同。一般来说,组织规模越大,越有利于组织对员工进行职业管理,个人其职业选择和发展的机会就越多。你认为这句话: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14,目前来看,以下职业中,属于夕阳职业的是:

A.IT编程人员

B.职业生涯辅导师

C.公交车售票员

D.市场营销经理

正确答案:C

15,以下行业中,属于第二产业的是:

A.商业

B.制造业

C.房地产业

D.交通运输业

正确答案:B

16,未来五年,通信产业将出现更大技术变化。影响最大的五项关键技术是什么:①光传输 ②卫星通信 ③无线移动通信产品 ④宽带数字技术 ⑤因特网资源 ⑥软件技术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⑤⑥

正确答案:A

17,关于职业生涯规划书中的“规划与实施计划”,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行动计划要清晰,可操作性要强

B.近期计划要具有方向性,中期计划具有灵活性,长期计划要详尽

C.近期计划要详尽,中期计划具有灵活性,长期计划具有方向性

D.行动计划要对个人的优势和不足具有针对性

正确答案:B

18,大学生择业倾向受价值观的影响,其表现为外在的就业动机。把择业考虑第一因素放在社会需要上面,当社会需要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选择把社会需要放在第一位,这属于什么类型的就业动机:

A.贡献型

B.谋生型

C.创业型

D.主动型

正确答案:A

19,对于SWOT分析方法,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它只能用于个人的分析,不能用于团队和组织的分析

B.它既能用于个人分析,也能用于组织和团队的分析

C.它只是一种定性的分析方法,没有说服力

D.它只能分析出个人的优缺点,并不能帮助人们改善自己目前的情况

正确答案:B

20,目标的作用不包括:

A.成功的捷径

B.行动的指南针

C.决策的标准

D.减压器

正确答案:A

主观题(每小题:15分)

1,如何实施一项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

答:

一、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应该分析三个方面的情况:

1、本人适合从事哪些职业、工作;

2、本人所在公司能否提供这样的岗位以及职业通路;

3、在自己适合从事的职业中,哪些是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的。

二、研究本人适合从事哪些职业工作,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和基础。这个问题,要考虑以下各方面的因素:

1、本人所处的职业发展阶段;

2、本人的职业性向;

3、本人的技能;

4、本人的职业锚;

5、本人的职业兴趣。

2,自我认知包括哪些内容?

答:

一、职业价值观1.价值观内涵: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2.职业价值观:是我们在工作中,所看重的原则、标准和品质。它是人生价值观在职业问题上的反映。3.职业价值观与职业生涯:职业价值观是人们衡量某种职业的优劣和重要性的内心尺度。它为人们进行职业选择、努力实现工作目标提供充分的理由。在工作中能够获得自己职业价值观的满足,职业的发展才会持续稳定地前进,获得工作的激情与生活的无限热情。

二、兴趣1.内涵是

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

2.兴趣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有趣:常与个体对事物的新奇感相联系。乐趣:在有趣定向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志趣:乐趣同个体的社会责任感、理想、奋斗目标结合时,乐趣便成了志趣。是取得成就的动力。3.兴趣与职业兴趣是职业选择的重要依据;是取得职业成就的动力;是成功的重要保证。比尔盖茨的五个抽屉:财富、兴趣、幸福、荣誉、成功。“在你最感兴趣的事物上,隐藏着你人生的秘密。”爱迪生几乎每天在实验室里工作十几小时,在那里吃饭睡觉,但丝毫不以为苦。“我一生中从未间断过一天工作”。他宣称:“我每天其乐无穷”。

三、性格1.概念性格是表现在一个人对客观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之中的个性心理特征。性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做什么”“怎样做”2.分类(1)性向说内向:安静,离群,内省,喜欢独处而不喜欢接触人。外向:开放、爽朗、很好相处,乐

于助人也不拒绝别人的帮助。中间型:即性格兼有部分外向型和部分内向型的特点。

(2)机能类型说这是英国心理学家培因(A.Bain)和法国心理学家李波(T.A.Ribot)提出的分类观点。理智型:常以理智衡量一切,并支配自己的行为,做事能三思而后行,很少受情绪影响;情绪型:不善于思考,行为易受情绪左右,常感情用事;意志型:行动目标明确,富有主动性和自制力,行为不易受外界因素干扰。现实生活中。少数人是这三种典型类型的代表,大多数人都属于中间类型。(3)独立----顺从说源于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H.A.Witkin)场理论。独立型:具有坚定的个人信念,善于独立思考,自信心强,不易受暗示和干扰,喜欢将自己的意见强加 于人。顺从型:遇事缺乏主见,易受暗示和干扰,不加分析地执行一切指示,屈服于他人的权势,不能适应紧急情况。3.性格与职业性格影响职业选择;性格和职业的匹配,会使得我们容易成为有效的工作者。如:理智型的人讲究原则、公平。更适合做法官、律师、技术人员。情感型的人更善于关注他人内心感受。更适合成为护士、艺术家、教师、社会工作者等。

四、能力1.能力内涵是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活动的完成。2.能力与职业发展当能力和工作的要求相匹配时,最容易发挥自己的潜能,并且获得一种满足的感觉。当能力与工作不匹配时,(1)力所不及,则会感到焦虑,甚至产生挫败感;(2)能力超出工作要求太多时,又容易感到工作缺乏挑战,比较乏味。

3,跳槽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答: 对当前“跳槽”的原因及类型进行分析,有以下几种:

1、被迫辞职型。这种类型是指本人工作能力低下或水平有限,下属不尊重,上司不得意,所在部分或企业管理混乱,如果继续做下去可能被上司或上级部门问责免职。如果这种情况发生,他将无法在原单位或原部门供职,从人格脸面考虑,被迫辞去职位,另外寻求其他企业或部门供职,以保留一点个人面子。

2、被动拉拢型。许多企业的优秀人才早已被其它企业的老板或经理人所关注,会经常与之取得联系和沟通,表达与之共图大业的意思。这种人,是有技术专长或综合素质优秀的人才,一些也是品德高尚的人。对他们,是老板和经理人重点关注的人,要时刻关注他们的动向和心态反映,及时与他们沟通,表达本企业与他的利益相关心情和信息,多多建立与企业的感情交流,引导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使他的利益同企业的利益挂钩,想尽办法留住人,养住人。

3、随意无常型。这种类型的人比较普遍,是在企业经历比较浅,没有什么特长和技能,“站这山望那山高”的人,平时不被上司或老板所重视,企业给予的待遇总嫌低,不知自己“半斤八两”,“跳槽”后,仍然不能改变其原来的状态,在思维观念中有种“怀才不遇”的感觉,到了一个新的单位,还有一种“跳槽”的愿望。这种人,大多是一事无成的人,或者是“一瓶不满半瓶黄晃”的人,到一个新的企业也不会重用,个别人也许能找到合适的位置,展现某些特长。对这样的人,不可重用,培养价值不大,他的性格喜怒无常,适合做一般事务性的工作。

4、赌气逃避型。在企业中,一些人的性格各异,有些人与上司的性格不尽相同,很难共处,沟通交流困难,或上司不欣赏他的“才能”与“成就”,处处“顶牛”、“撞车”,在工作接触中产生敌对和逆反心理,很难展现自己的才能与特长。这种人,不可成大器。他在职场人不够成熟,不知道如何与上司沟通与交流,自以为是,即使“跳了槽”,也不会有大的发展,也许有了一些小的成就,或更大的成就,随着时间的变化,会表现出他的不成熟的一面。在使用上,只能利用他的某些专长,他不会委婉地周旋做事,没有协调沟通能力,不可委以重任。

5、生活所迫型。这种情况,一般是指企业经营不善,企业所给的待遇低下,不能满足员工的正常生活需要,或企业濒临倒闭,员工去向不明面临失业的危险,员工们不得不采取“跳槽”逃生的办法,来维持自己家庭和个人的生活需要。

6、利益驱使型。这种是说,为了某种“蝇头小利”的需要,辞去本本企业的职位。常见的有:一是本企业改制转型,如果离开企业,会得到一笔“不小”的经济补偿金,少则几万元,多则十几万元,为了获得这方面的补偿,生怕企业“有朝一日”经营不善,或说了不算,以眼前利益为重,放弃与企业同舟共济,拿钱走人;二是本人负责企业某方面的的项目或有一定的“专长”,其它企业以“小恩小惠”为诱饵,使其放弃本企业,投奔到其它企业的怀抱。对这种人,企业要慎重使用,起码没有人格,他对企业没有信誉感,甚至为了某种利益出卖企业,是一种不负伤的人。

4,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应遵循哪些原则?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课程操作技巧 篇3

摘 要: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有别于其他传统的基础教育,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教学内容应力求具有实践性、科学性和系统性,教学方法应注意灵活性、多样性和实用性。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变换各种教学策略,在内容设计和操作技巧上贴合实际。上好这门课程对大学生顺利就业和未来的职业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发展 就业指导 课程设计

课 题:重点自筹项目,2013-2014年度广东省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重点课题《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团员青年创新创业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3WT036。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是高等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课,是一门帮助学生了解职业社会和自身特点,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职业观念,形成成熟的职业意识和求职技能,为顺利就业和职业上有所发展奠定基础的课程。因此,它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内容设计和操作技巧十分重要。

一、课程教学要求

1.切实加强领导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认真落实国办发[2007]26号文件关于“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的要求,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地主管部门要做出明确安排和部署,高校要切实把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纳入人才培养工作,列入就业“一把手”工程,做好相关工作。要将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和效果列入就业工作评估范围。

2.明确列入教学计划

从2008年起提倡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各高校要依据自身情况制订具体教学计划,分年级设立相应学分,建议本课程安排学时不少于38学时。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相对稳定、专兼结合、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师资队伍,是保证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要加强就业指导教师培训,加强实践锻炼,提升他们的能力和素质,提高就业指导的水平。

4.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学内容应力求实践性、科学性和系统性,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切实增强针对性,注重实效。要在遵循课程体系和课堂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引入多种教学方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提高教学效果。

二、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指导思想与市场偏离,课程设置相对落后

目前高校所开设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只是基本依据上级部门的指示,与国家教育部门下发的文件指导思想有所偏离,课程只是单纯的就业指导,没有与职业发展相结合,没有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与社会接轨的指导思想。

2.专业师资严重不足,教学组织形式单一

很多高校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单纯的理论教学来对待,教学方法单一,大多停留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没有结合各专业特点开设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形式上普遍存在“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指导”的现象,课程主要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灌输模式,缺乏多形式的教学活动。

3.教学课时不足

部分高校存在课时没有达到38学时的教学要求,课程内容压缩或只是以讲座形式开该课程。据了解,某些高校只是在学生的大一学年和毕业当年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没有将该课程作为公共课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

三、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内容设计和操作技巧探析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内容应力求实践性、科学性和系统性,教学方法应注意灵活性、多样性和实用性,教师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以引导教育为主,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的学习伙伴。由此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提高教学效果。

1.课程内容要求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内容应具备实践性、科学性和系统性,课程内容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认识职业生涯。使学生意识到确立自身发展目标、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了解现今职业生涯发展的帕森斯的物质因素理论、霍兰德的类型论等四个生涯发展理论,并能帮助自己找到方向和设定发展目标;掌握大学生职业生涯的注意事项。

(2)探索自己的职业砝码,绘制职业生涯蓝图。使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职业,思考职业生涯决策,形成初步的职业发展规划,确定人生不同阶段的职业目标及其对应的生活模式。

(3)职业素质与能力的拓展使学生了解具体的职业要求并进行自我学习管理,有针对性地提高其自身素质和职业需要的技能,以胜任未来的工作。

(4)求职过程指导。使学生提高求职技能,增进心理调适能力,维护个人合法权益,进而有效地管理求职过程。

(5)职业社交的素质拓展。使学生掌握职场人际交往与沟通的方法,掌握领导素质与领导力,提升团队合作能力,从而使学生顺利适应生涯角色的转换,为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6)创业教育。使学生了解创业的内涵和意义,培养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提高创业素质与能力。

2.课堂组织与设计

(1)课程导入的方法。良好的开端为整堂课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通过教师的引导,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讲授的内容上,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课程导入的方法很多,因“师” “生”而异,以下简略介绍几种课堂导入的操作

方法。

一是通过触动情感的图片。例如讲“职业心理素质调控”的课程时,开篇以几幅优美的河流图片导入,学生从中发现,长长的河流没有直路向前,都是蜿蜒前进的。学生由此产生思考,教师进行引导,求职就业路上一帆风顺是极少数的,大多数的人会遇到各种阻碍和坎坷,这需要我们具备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调控能力。这样课程导入的效果就显现了。

二是通过富含节奏的音乐。和主题有关的音乐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进入教学内容。教师可介绍几首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常用的歌曲,如《我相信》《我的未来不是梦》《路在脚下》《最初的梦想》《爱拼才会赢》等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歌曲播放完后,要留有时间给学生思考。

三是通过富含意义的名言。新东方董事徐小平说:“不管做什么工作,一个人把工作做到别人无法替代的程度,就是成功。”这句话的引用使学生对打造自己的核心技能,制订未来的职业规划有了思考和触动,直接进入课程

角色。

四是通过特别或常见的社会现象。例如讲“职业道德修养”课程时,开篇播放杭州“最美司机”吴斌、香港荣誉院士三嫂等这些真实感人的视频,带给学生强烈震撼,引发学生对职业道德重要性的自我反省和重新认识,之后引入课程内容。

五是通过问题热身活动或练习导入。通过励志游戏、角色扮演等练习导入课程也是个常用而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迅速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师生距离,但需要注意场面控制。

(2)课程内容推进的方法。课程内容是整堂课的核心,学生必须了解和掌握,以下简略介绍几种课堂内容推进的操作方法。

①通过一条线索推进课程内容。线索是整堂课程的命脉,根据线索来推进整堂课的内容,环环相扣,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吸引在课堂中。如上创业指导课程时,线索可以这样拟定:第一步提出创业问题,第二步思考创业对个人的生涯意义,第三步如何搜集、获得并提炼信息,第四步如何拟定创业计划,第五步如何在学习与实习中为创业做准备。

②通过情节串联板推进课程内容。情节串联板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容易集中学生注意力,有效地推进课程内容的持续讲授。

③通过视频推进课程内容。使用视频推进课程是一个常用的教学方法,但在课堂使用时要注意一些细节:让学生做好看视频的准备;帮助学生有思想地观看;给学生播放之前教师自己先要熟悉;和学生一起观看;重点部分中断视频过行讲解;指导后续活动;要注意控制视频的进度。

④通过PPT自动播放推进课程内容。通过PPT自动播放推进课程内容的作用在于:增加学生接收的信息量和使学生容易理解课程的内容。

⑤通过头脑风暴推进课程内容。当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学习兴趣减弱时,1~4分钟的头脑风暴是重新获得活力的快速有效的方法。如:你认为企业选人时需要怎样的职业素养?让学生各抒己见,产生尽可能多的回答,这样活跃课堂的效果就显现了。

(3)课程总结的方法。课堂开始和结束的部分是学生最有可能记住的部分,因此教师认真思考如何总结一堂课非常重要。好的总结能使学生把课堂上得到的信息与已知的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学生知识掌握起促进作用。

一是通过实物联想进行课程总结。比如让学生在一张空白纸上画三个气球,在每个球中写下今天课堂上所学的重要内容。然后,与同学两人一组分享心得。

二是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来巩固课程。如果课堂是以提问开始的,那么可以使用这种方法来进行总结,询问学生现在的答案是否与开始一样,实际是如何的。

三是将各知识点结合成一个整体来总结。比如进行一个小游戏,请每位学生在白纸上写下一部分今天课上所学到的内容,写完后扔到一个小纸筐里面,然后请一位学生拿出来大声读,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

四是通过案例讨论来拓展课程。比如通过几个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案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或全班一起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学习。

五是通过学生承诺来让课程效果落地。可以让学生给自己写信,鼓励自己实现目标和观察自己的进步。比如:这个月我要开始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通过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程良越,谢珊.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广东行政职业学院)

就业与职业发展 篇4

关键词:高职教育,就业指导,职业规划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 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高职院校学生在就业观念和择业方式上具有鲜明的自身特点, 在高职院校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课程体系实施过程中, 应该区别于本科院校, 体现学校的特色和专业特点。探索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模式, 建立高职全程化、阶段性的职业指导教学方案, 对做好高职学生的就业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职院校开设“职业发展与职业指导”课程的现状

目前, 各高职院校都能够根据教育部的要求, 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公共课程列入教学计划, 开设为必修课程。职业指导课程经历了由试点到推广、由讲座到课堂逐步普及的过程, 对于高职毕业生在职业发展、学业发展、职业素养、就业能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由于许多高职院校尚处在转型时期, 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开设职业指导课程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主要表现在毕业生就业观念落后、职业定位模糊、就业准备不足、职业素养培养不够、就业能力不强等方面, 课程实施过程中则主要呈现出以下问题。

职业指导课程开设时间安排难度大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内容涉及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养提升、就业指导及创业指导等多方面内容。为保证课程效果, 各模块内容不宜集中开课。教育部要求将课程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 由于课程总课时一般在40学时左右, 每一模块8~12个课时, 课时量小、分布分散, 这对于目前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高职院校来说在课程时间安排上存在很多困难。

职业指导课师资队伍薄弱

职业指导工作由过去的讲座、宣讲会转变为课堂教学, 以前专职从事就业工作的教师不能承担如此大量的授课任务。具有专业职业指导任职资格的教师也储备不足, 职业指导课师资严重短缺。很多学校往往是由思政、经济管理等专业的教师兼课, 或者通过合并班级的上课形式来解决这一突出矛盾。由于职业指导课程的讲授与传授知识不同, 职业指导课程强调学生的职业心理辅导, 突出个性化指导, 上合班大课, 课堂效果较差。

职业指导授课形式单调

受传统的就业指导课程的影响, 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内容偏重于就业指导, 即就业政策讲解、就业信息发布、择业就业技巧指导等, 且多采用报告会、讲座等形式进行。在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养培养方面, 教材理论性强, 教师也往往是“照本宣科”, 偏重知识、理论的讲解, 这种做法很难适应高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由于师资缺乏造成的上大课现象, 教育部在教学要求通知上提倡的典型案例分析、情境模拟训练、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社会调查等方法无法得到实施。

职业指导课程教学评估形式单一

职业指导课程应当更多关注学生职业意识的形成、职业发展规划和学业规划的建立、职业素养的提高以及对就业政策的了解、就业技巧的提升等, 而不是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课程教学评估和学生学习评价方面, 目前存在两种倾向, 一是沿用考试答卷的形式, 二是通过写心得体会和职业规划的形式, 教学评估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

学生重视不够, 课程的实际效果不明显

一些学生反映, 教材上的内容、教师讲解的内容网上都有, 他们认为自己看看就可以学会。对于就业形势较好的专业, 学生认为只要自己学好专业技术, 就会有较好的就业前景;而就业难度稍大的专业, 学生无法从课程中达到自己预期的职业指导效果, 由于课程进行时没有体现和了解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学生反映平淡, 造成了职业指导课流于形式的窘境。

新形势下职业指导课程实施的新突破

随着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为了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在新形势下必须进一步整合相关教育资源, 注重实效, 以达到预期效果。

建立专兼职结合的职业指导课程教学团队

为了实现“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实施和为高职学生提供有效职业指导的有机统一, 建立专兼职结合的职业指导课程教学团队和职业指导专家团队, 是突破师资缺乏的重要途径。专业课教师、专职职业指导教师、辅导员、企业人力资源专家都可以受聘成为成为“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师和职业指导专家。为了准确地把握行业、用人单位的需求变化, 提高职业指导的有效性, 此项工作应由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牵头, 组织相关专家进行交流学习、资源共享, 实现集体备课、团队教学。

以人为本, 利用“碎片时间”完成职业指导课程

职业指导课程应贯穿整个职业教育的全过程, 突出实用性、针对性、阶段性、系统性, 对学生实行分阶段的职业指导。在高职学习过程中, 专业基础课程的授课任务和专业技能训练任务都比较重,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在安排授课及师资配备方面, 组织难度较大。对于通识类基础课程, 可以尝试利用晚上及周末时间进行上课, 在授课时间上灵活分配, 利用学习中的“碎片时间”进行上课。随着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发展, 也可以利用网络视频授课等多媒体教学手段, 实行学分制, 让学生有更充足、更灵活的时间接受职业指导教育。

体现职业指导课程功能, 完善教学课程体系

职业指导课程以及职业指导工作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个人的发展, 提高其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 而绝不能单纯限定于促进就业结果。在教学课程内容体系上要从职业意识和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建立、提升职业素养和就业及创业能力等方面来丰富授课及训练内容, 为学生提供更丰富和实用的专业指导。

授课形式采用“实践体验加理论”形式

对高职学生进行职业指导, 空洞的理论是不受欢迎的。在课堂教学的同时, 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性职业指导, 如企业顶岗实习、体验式训练营、专题训练工作坊、模拟招聘会 (面试) 、企业领导 (校友) 现场报告会等形式都是有益的补充。职业指导课程如果仅停留在“教师讲学生听”的单纯授课阶段, 将无法满足当今高职学生的需要, 而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更容易激发学生自我感受和感悟。

形成职业指导长效运行机制, 构建立体多元的职业指导模式

职业指导作为高校人才培养教学工作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形成长效运行机制, 才能确保职业指导取得实效。在高职院校, 就业工作部门、教学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应当相互协调, 结合工作实际成立相对稳定的职业指导服务团队, 成立专门的职业指导机构, 形成一个责任明晰的实施主体。通过组织专题讲座、职业规划及职业素质提升工作坊、个体咨询、顶岗实习等形式, 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职业指导咨询等服务工作, 形成课堂教学与咨询服务相结合的长效运行机制。

职业指导课程教学实施的再思考

职业指导课程的终极目标

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不应该是解决就业难题的应时之举, 而应是一种人才培养理念的转变, 是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通过课程的实施, 使学生建立起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帮助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 促进专业技术的学习, 促使其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职业生涯管理能力, 这才是职业指导课程的终极目标。通过职业指导课程使学生能够把专业与职业相结合、学业与职业相结合、职业与人生相结合, 将会提高高职学生对专业技术学习的积极性, 在校学习的目标更加明确。

职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融入到高职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 围绕建立职业理想与职业生涯规划、提升职业素质与能力、提高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等四个方面展开。对于教学评价, 应当考虑到不同学习阶段的特点及职业指导教育本身的阶段性要求和内在联系, 循序渐进地安排相应的学习内容, 逐项取得阶段性成果。一是帮助学生树立职业意识, 并制定自己初步的学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二是让学生认识到职业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性, 并能够通过相关训练进行不断提高, 并且认识到职业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终身的过程。三是使学生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 在就业能力方面有较大的提升。四是使学生接受基本的创业知识培训。如果学生能够随着课程的深入, 了解自己, 了解职业, 确定职业目标, 规划学业计划, 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就应该给学生一个积极的评价。

职业指导课程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 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 职业指导课程将不再是高深莫测的, 对课程的要求越来越高, 授课的内容和形式更加灵活多样, 上大课、批量复制的授课形式将会逐步被淘汰。职业指导课程授课教师应转化为学生的职业教练, 引导和帮助学生为自己的职业理想和职业发展进行个性化的努力, 提供职业测评、专业咨询和职业辅导将成为主要的服务形式。在市场经济的人才竞争环境下, 接受职业指导服务将是每一个职业人终身的需要, 对于未来将走上职场的高职学生, 接受职业指导服务是成功入职的一项重要的前期工作, 只能越来越重视, 越来越注重实效。

通过教育观念和工作机制的转变, 职业指导课程将会不断完善职业指导工作模式和课程实施体系, 对于高职学生树立职业意识, 开展学生的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 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 为高职院校就业工作以及高职学生的职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黄红英.高职院校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下的就业指导队伍建设[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3) :32.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内容提纲 篇5

分章节内容(讨论稿)

第一篇 认识职业-了解职场

第一篇认识职业—了解职场..........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 了解学校...........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 学校规章制度学习.......错误!未定义书签。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分制实施办法(试行)..错误!未定义书签。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分制学籍管理规定(试行)错误!未定义书签。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考场纪律和考试违纪处理细则错误!未定义书签。大学生文明道德公约.....错误!未定义书签。学习须知........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 学习专业须知...........错误!未定义书签。军训............错误!未定义书签。职业调查........错误!未定义书签。志愿服务........错误!未定义书签。技能竞赛........错误!未定义书签。就业或创业实践.........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 学校课外活动...........错误!未定义书签。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方案实施细则(试行)..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 了解社会...........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 高等职业教育...........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 2010大学生就业政策...........错误!未定义书签。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相关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 就业形势........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 认识自己...........错误!未定义书签。气质性格错误!未定义书签。个人兴趣错误!未定义书签。个人能力错误!未定义书签。智商与情商错误!未定义书签。

案例: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信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篇 规划职业-熟悉职场

第四章 轨道交通类专业职业规划

第一节 轨道交通产业政策及人才需求状况

(编写要求:通过对全国和广东省在轨道交通产业政策和人才需求状况的分析了解本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以帮助他们树立自己的职业目标)

第二节 轨道交通类职业基本技能要求

(编写要求:通过介绍轨道交通类专业各就业岗位所需技能和专业知识帮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端正学习态度)

第三节 轨道交通类就业资源

(编写要求:通过分析本类各专业以往就业去向等信息帮助学生熟悉了解和掌握更多就业资源以实现学生成功就业的目标。)

(案例:优秀毕业生、知名企业经理、企业人力资源经理等对轨道交通类专业就业市场的体会及自己就业创业的经历)

第五章 先进制造类专业职业规划

第一节 先进制造产业政策及人才需求状况

(编写要求:通过对全国和广东省在先进制造产业政策和人才需求状况的分析了解本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以帮助他们树立自己的职业目标。

第二节 职业基本技能要求

(编写要求:通过介绍先进制造类专业各就业岗位所需技能和专业知识帮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端正学习态度。

第三节 本专业就业资源

(编写要求:通过分析本专业以往就业去向等信息帮助学生熟悉了解和掌握更多就业资源以实现学生成功就业的目标。

(案例:优秀毕业生、知名企业经理、企业人力资源经理等对现代制造类专业就业市场的体会及自己就业创业的经历)

第六章 现代服务类专业职业规划

第一节 现代服务产业政策及人才需求状况

(编写要求:通过对全国和广东省在现代服务产业政策和人才需求状况的分析了解本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以帮助他们树立自己的职业目标。

第二节 职业基本技能要求

(编写要求:通过介绍现代服务类专业各就业岗位所需技能和专业知识帮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端正学习态度。

第三节 本专业就业资源

(编写要求:通过分析本专业以往就业去向等信息帮助学生熟悉了解和掌握更多就业资源以实现学生成功就业的目标。

(案例:优秀毕业生、知名企业经理、企业人力资源经理等对现代服务类专业就业市场的体会及自己就业创业的经历)

第七章 电子信息类专业职业规划

第一节 电子信息产业政策及人才需求状况

(编写要求:通过对全国和广东省在电子信息产业政策和人才需求状况的分析了解本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以帮助他们树立自己的职业目标。

第二节 职业基本技能要求

(编写要求:通过介绍电子信息类专业各就业岗位所需技能和专业知识帮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端正学习态度。

第三节 本专业就业资源

(编写要求:通过分析本专业以往就业去向等信息帮助学生熟悉了解和掌握更多就业资源以实现学生成功就业的目标。

(案例:优秀毕业生、知名企业经理、企业人力资源经理等对电子信息类专业就业市场的体会及自己就业创业的经历)

第八章 制定科学的职业规划

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喜欢并且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避免出现没有目标或盲目择业的不良情况。

第三篇 指导就业-融入职场

第九章 大学生求职基本知识

第一节 求职必备条件

介绍毕业求职所需具备的各种条件,包括身体、心理素质,知识储备量,动手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等等。

第二节 求职技巧

介绍如何分析与利用身边纷繁复杂的就业信息,编写高质有吸引力的求职信与简历。

第三节 面试技巧

介绍面试时的注意事项、技巧和礼仪,帮助学生学会用推销自己的谈话技巧,并通过实践来模拟训练面试能力和心理素质。

第四节实战案例

信息广角、实战园地

第十章 大学生创业基本知识

第一节 创业前景分析

分析国家目前针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政策,帮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分析当前社会可行的创业项目及其发展前景。

第二节 创业者素质要求

帮助学生了解创业者应当具备的心理素质和知识储备。

第三节 创业准备

分析自身性格、知识、能力等与成功创业者之间的差距,以及缩小差距的锻炼方法。

第四节 创业程序及要求

帮助学生了解创业应当遵循的法律法规,创业的相应手续和办事程序,有效减少或规避创业风险。

第十一章 职场礼仪

第一节 求职就业礼仪

包括面试和试用期基本礼仪。

第二节 职场沟通礼仪

包括工作场所礼仪、办公室环境礼仪、电话礼仪及电子通讯礼仪等等。

第三节 国际交往礼仪

包括国际交往基本礼仪、会见和会谈礼仪等等。

附录 1: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政策

毕业生就业相关法律常识

附录 2:听讲座记录表8张

参加志愿者服务记录表2张

高校就业指导的创新与发展 篇6

【关键词】就业质量;就业渠道;生涯管理;自主创业;分类座谈

一、高校就业指导的现状及必要性

近年来,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呈现出了“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特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虽然在不断地改革,然而仅局限于信息的发布、政策的宣讲等被动等待的浅层次服务方面,并未形成主动开创的局面。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面临新的挑战,迫切需要在新形势下实现就业指导的创新发展。

目前,高校就业指导普遍采用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辅以就业形势报告和技巧讲座。其显著特点是“灌输”式的单向教学,缺乏针对学生不同个性特点的指导,联系社会和用人单位实际不足等,难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高校就业指导的内容及要求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系统工作,它把人流、物流、信息流等多因素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动态的系统。在就业指导过程中,指导者、受指导者、指导内容和指导方式交互作用,形成一个个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工作体系。

首先,在完善日常的就业指导工作组织机构建设、制度建设、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利用各种资源的基础,要建立就业指导工作的激励措施。

其次,提出高校和社会都要重视创业教育,把创业教育纳入学生日常教育的内容,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积极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创业氛围,把创业当做解决大学生就业一个重要途径。

三、具体探讨创新就业指导

1.培养模式创新

(1)按企业对人才的不同需求设置分类培养方向。高校教育除了需要重视专业的培养外,还应根据企业岗位对人才的不同能力需求强化学生能力,设置相应培养方向。

按照“521”三阶段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学生通过前两年半理论基础知识学习,从大三下学期开始进行分类培养。学生到大三时重新根据本人兴趣、基础和能力自行选择其中一个方向,通过一定考核后,便进入该培养方向,学习按企业岗位能力需求所设置的相关课程。

(2)教师与辅导员紧密协作,全面教育、培养和指导学生。在高校,要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还需要教师与辅导员之间的紧密协作,教管齐抓。辅导员除了帮助学生适应和充实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外,更要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在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做出正确的评价。

分类后的每个培养方向都应有相应专业的专职教师负责,专职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还应进行为人处事、职业发展等方面引导,更全面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同时结合辅导员对这些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评价来推荐企业需要的人才。

(3)重实践,全面推行工学结合实习。在学生大三下学期,校方就应当积极联系和走访企业,积极推荐学生,让学生早进入工学结合实习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可以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提升专业能力。企业也可以在这个阶段花费很少的成本去指导和考察学生,了解学生各方面是否符合要求,选拔合适的人才。

(4)加强实习管理,获得企业认可,顺利就业。大四上学期,用人单位对高校应届毕业生的招聘陆续启动。大四学生通过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开始参加招聘进行就业。因在企业实习期间表现优异,直接被企业留用,继续实习并签订三方聘用协议。

2.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拓宽信息渠道

校方通过多种渠道积极联系企业,使学生了解相关企业和工作岗位的信息,并邀请和安排企业到学校招聘学生;随时关注学校就业网和学校就业部的招聘信息,为同学搜集并提供及时、具体、全面、准确的信息,尽量让学生不错过任何一次就业机会。成立校友会,邀请优秀校友与在校大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以扩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

3.全面、精细化的就业指导工作

除进行统一能力训练,还应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更多地帮助学生查找和分析问题,给予指导,协助他们就业。下面提出四个阶段针对就业能力较差的同学。

第一阶段:充分掌握学生就业动态。从学生大四开始就对每个应届毕业生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的就业意向,如考研、考公务员、出国、创业、就业等,对于准备就业的同学,按他们的求职意向分类,如技术、技术+综合、综合等,对这些信息统计分类,并及时根据学生的最新就业情况做更新,充分掌握学生就业动态。

第二阶段:分类座谈。针对学生不同的求职方向分批分组开座谈会,让每位学生都谈下找工作以来所经历招聘的情况,通过座谈帮他们分析问题所在,也帮他们判断是否适合自己所选择的方向。同时让有相同求职意向的同学组队,尤其是走技术方向的,大家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更有针对性的去找工作。通过座谈对学生重新分类,再做工作,就业能力较弱的要个别辅导。

第三阶段:学生投简历前先交给辅导员把关。每当有企业单位招聘前,辅导员应对有应聘意愿学生的简历先审核把关。辅导员应该最了解学生,帮助学生分析寻找自身的亮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针对应聘企业的岗位需求修改简历,尽量符合企业招聘岗位的要求,获得面试甚至就业的机会。

第四阶段:攻坚阶段。对于就业困难同学,工作需要做得更细,除了集体发布招聘信息外,还要到场查看应聘情况,重复通知未参加的学生,在专场招聘会中跟踪学生面试过程,帮助学生找出面试中的问题,改进面试技巧。同时也要跟踪已签约学生情况,有问题及时出面跟公司协调,找学生谈话了解具体情况,做好学生就业稳定工作。

四、综合能力素质提升

在宏观经济环境影响下,企业对人才的综合能力和个人素质要求日益增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直接与就业挂钩。我们应该提出一套完整的旨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个人素质的育人措施:三大教育——“三讲三心”明德教育、“一体两翼”知识教育和“三练三创”实践教育;四大计划——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科研计划、助教计划和阅读经典计划等。把教师理论教学、实验室教学、生产基地教学和课外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的四个课堂,培养出企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五、小结

就业指导工作是高校的一个重点工作,需要不断创新、实践、总结,才能逐渐形成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优秀人才,实现高校高就业率、高就业质量的战略目标。

就业与职业发展 篇7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难,就业形势,就业指导

高校扩招以来, 大学生就业难就成了摆在社会和高校及学生本人面前的一道难题, 高校毕业人数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2013年突破630 万, 2014 年700 万, 2015 年730 万, 这样刷新纪录式的增长, 让大学生们感叹‘没有最难, 只有更难’。相对于毕业人数的大幅度增加, 就业人数却不见起色:据教育部统计, 历年大学生就业比例维持在70% 左右, 据此可见, 每年有近200万大学生处于待业状态。

一、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 就业人数庞大, 岗位需求不足。随着我国工业技术的提高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 大量的体力劳动被机器代替, 收工加工被现代化机械取代, 使得一部分劳动力面临着失去就业岗位的危机。这是社会发展的进程, 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 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社会原因。但沿海地区仍有许多企业招不到专业对口的技术型人才, 是市场结构过剩和需求不足的供需矛盾, 也突出反映了大学生技能转变落后于市场转变的速度。

2. 社会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要求有所提高。企业对求职者往往是在人数众多中择优录取, 不仅要求他们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 牢固的基础知识, 而且要求求职者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等, 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 有的企业在要求专业的同时, 还要参照学生在校时的社团活动、兼职经历等。

3. 大学生就业能力不够, 同时存在就业观念的误区。高校在开展专业课程时, 对社会岗位需求的预估不准确, 前几年紧缺的岗位, 等学生学成毕业这一岗位已不再热门, 造成了许多大学生成了就业困难户。

大学生在就业思想上的误区也是阻碍就业的一大原因。一些学生想一步到位, 在大城市、工作体面、专业对口、工资要差不多等等, 殊不知大城市的就业压力更大, 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岗位不多, 但消费水平也低, 对于初入职场的学生也是不错的选择。而待遇不错、工作体面, 这些不是能一蹴而就的, 是需要多年的努力、总结、积累经验, 才能有更进一步的发展, 才能在未来的某一天实现愿望, 而不是成为不去就业的理由。对于专业对口, 一些学生认为既然学了这门技术, 就希望能做这一行, 不想浪费了在学校的学习。不断学习, 缺什么学什么, 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学习, 什么才真正能融入到工作中, 才能被企业所需要。

二、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高校就业指导的意义

高校是培养大学生走向社会的最有力的的保障, 也是最方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念和进行就业指导的最佳场所。因此, 高校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 尽早为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然而我国高校重招生、轻就业的观念一直存在于各大高校中, 甚至认为就业是学生自己的事情, 与学校关系不大, 这样错误的观念导致学生在大学期间没有接受系统的就业指导, 直到临近毕业才匆忙学习。学习没有专门的就业指导部门, 给学生的指导也仅限于毕业前提供招聘会企业、时间、地址等有限的信息来源, 许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也仅限于学校提供的实习岗位和招聘会。在就业指导方面依然沿用传统的讲解就业政策、提供就业信息、分析就业形势、提供求职技巧等方面, 对于传授给学生创新能力、就业观念、职业生涯规划等比较欠缺。

三、高校就业指导的措施及改革方法

面对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 高校作为大学生起航的最后一站, 有必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就业问题, 研究出适合解决当前就业问题的有效措施。

1.加强就业指导队伍的建设, 形成长期有效的就业培训机制。教育部门应充分和就业劳务司建立密切的沟通, 实时掌握就业动向和人员流动情况, 做到对就业岗位与就业人员的供求关系明了, 积极引导和疏散就业供求矛盾, 让企业岗位能招得到人, 让就业者不再出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情况, 把需要的岗位提供给大学生, 把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带入到企业, 让企业能最快时间找到人才, 让学生不再盲目错过就业单位。

在高校, 要选拨具有就业指导经验的教师, 组成就业指导办公室, 这支队伍要不断研究和改进就业指导的工作和方法, 加强就业指导的理论性和实际性, 并深入用人单位, 了解和掌握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及本校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亟待解决的矛盾, 使就业指导工作不脱离实际, 不纸上谈兵。

2.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念, 指导学生职业规划应尽早着手。要树立大学生从一年级起接受就业观念全程指导的理念, 在大学一年级进行职业前景教育, 让学生对未来的就业有初步的认识和憧憬。大二和大三, 要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并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寻找适应社会的需求的方向。

3. 积极寻求用人单位的信息交流, 建立就业信息档案。高等院校应寻求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定制式合作, 积极沟通, 互通有无, 增进与就业单位的联络。高校将就业学生的个人资料及专业方向提供给单位, 包括大学生的求职意向、社交能力、就业观念等方面的信息, 针对性的为企业筛选合适的人才, 既解决了就业指导工作的盲目性, 也解决了用人单位急需的人才, 实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

让更多的企业、政府单位走进高校, 在大学早期培养学生对职业的观念, 既是对学生的早期就业指导, 也是加深用人单位对本校的了解, 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朱华珍.大学生职业指导中职业信息的收集与加工.思想理论教育, 2011.

[2]邰炜.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综述.才智, 2012.

河南经济与就业协调发展思路 篇8

一、河南经济发展与就业现状

(一) 经济发展实现了重大突破和跨越, 但仍存在很多问题。

1、总体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 但人口基数大, 人均水平低;2、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但仍不合理。2007年全省农业、工业和服务业持续发展,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为15.7∶55.0∶29.3, 二三产业比重达到84.3%, 呈现出工业化加快发展的显著特征。但与全国三次产业结构 (11.7∶49.2∶39.1) 相比, 河南省的一二产业比重偏高, 而第三产业比重明显偏低;3、城镇化加速发展, 但城镇化水平仍然偏低, 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在扩大。2006年全国城镇化率为43.9%, 河南为32.5%, 比全国低11.4个百分点, 在全国排名倒数第五位;4、投资、消费和进出口快速增长, 但经济增长方式不均衡。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 010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 598亿元, 进出口总值128亿美元, 分别是2002年的4.4倍、2倍和4倍。2007年全省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消费增长17.8%, 投资增长是消费增长的两倍, 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投资拉动, 消费和出口拉动不足;5、民营经济对发展和就业的贡献日益突出, 但仍面临发展障碍, 在税收, 政策、信贷等方面不能享受公平待遇。

(二) 人口多, 劳动者素质偏低, 就业压力大。

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 2007年全省常住人口9, 360万, 人口总量已成为全省经济加速前进的沉重负担。在现有的经济结构下, 劳动力供需矛盾在相当长时期内难有根本性改变。大学生、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镇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压力突出, 并随之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二、河南经济与就业协调发展的思路

河南在劳动力资源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人口数量庞大意味着劳动力资源丰富, 这实际上是河南的一个比较优势。通过上面的分析, 我们可以找到这样一个发展思路:在发展中实现就业, 以就业促发展。在短期内, 充分利用河南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 发展河南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行业, 化人口压力为动力, 借助多种手段、多项措施促进就业;在长期内, 重视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 不断提高劳动力的素质, 把劳动力资源优势变为人力资源优势, 随着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和行业结构, 提高产业的技术含量, 实现经济的优化增长。

为了实现以上发展思路, 需要抓好以下几点:1、优化产业结构, 促进经济和就业的良性互动发展。经济发展包含经济总量的增长和结构的优化, 就业同时受到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的影响。如前分析, 河南的产业结构不合理, 第三产业比重低, 工业内部重工业比重高, 这不仅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也不利于吸纳就业;2、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民营经济是劳动力的蓄水池, 是经济增长中最具活力的因素,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将有利于河南经济发展和就业问题的解决;3、发展县域经济, 组织劳务输出, 缓解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压力。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 “三农问题”严峻, 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庞大, 由于河南城镇化水平低, 城镇吸纳的劳动力有限, 发展县域经济和有组织的劳务输出是当前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主要途径。

三、河南经济与就业协调发展的建议

经济发展和就业之间互相影响, 如何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 对河南至关重要。通过以上分析, 得出以下总体结论:结合河南的资源特点和人口特点, 在发展中实现就业, 以就业促发展, 实现经济发展和就业的良性互动。

1、针对河南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现状, 以市场为导向, 优化产业结构, 以产业结构的优化带动就业结构的优化。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建设, 加快服务性行业的发展步伐, 提高经济总量中二三产业的比重, 促使第一产业中的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优化三次产业内部结构。

在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 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需要不断更新。从近期来看, 政府应加大职业培训的力度, 以市场为导向, 以财政投入为杠杆, 从长远来看, 加大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投入, 以市场为导向, 改革学校教育培养方式, 提高人口素质, 把的人口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 满足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2、充分调动民间经济主体的活力, 鼓励民间创业。民营经济成分中, 许多属于劳动密集型经济, 可以吸纳极大的就业量。民营企业的发展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同时, 对于就业增长具有双向作用, 一方面是它本身对劳动力的吸纳, 另一方面就是促进其他部门吸收劳动力。在鼓励民间创业的过程中, 政府应以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目标为指导, 借助于财政、税收、信贷、土地等工具, 正确对民间的投资活动加以引导, 在信息、服务上给予支持。

3、发展县域经济, 开拓农村市场。县域经济的发展意义至关重要, 发展县域经济不仅可以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差距, 还可以解决一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开拓农村市场, 有助于改变不合理的经济增长方式。

4、有组织地实施劳动力转移。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培训的财政、政策支持, 要对劳务输出积极引导, 建立健全各级服务机构, 完善劳务信息网络、劳务中介组织和劳务输出基地建设, 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 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与用工单位、输入地区劳动力管理部门和用工企业建立长期、和谐的劳务合作关系, 建立稳固的劳务输出渠道。

参考文献

[1]周世国.利用回归分析预测河南省第二产业总产值[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5.

[2]茹莉.河南现代服务业发展及对策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6.12.

[3]胡荣涛, 徐扬.关于提高河南产业竞争力的思考[J].企业活力, 2006.11.

[4]傅端香, 张建香.河南省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J].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3.

[5]梁湄.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的实证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 2006.

中小企业发展与就业促进 篇9

1 我国的就业现状

近年来, 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 在2010 年已经位于世界第二。但是, 在快速的发展中, 巨大的劳动力资源给整个社会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难题。根据有关部门统计, 2007 年末我国就业人员76990 万人, 比2006 年末增加590 万人。虽然就业的总量已经增加了, 但是城镇就业压力并没有得到缓解。就业, 已经发展成为当前中国面对的重大问题。我国的庞大的人口数量、巨大的城乡差异等问题给就业问题的解决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具体的问题如下:

1. 1 劳动力总量供过于求

一般, 城镇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城镇每年需要解决的就业人数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每年新增的劳动力; 第二类重新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的城镇下岗和失业人员; 第三类转移到城市寻找就业机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随着社会的发展, 社会人口也在不断的增加, 据调查2012 年前能够达到劳动标准的劳动人口年均增长0. 5% - 0. 8% , 这就是说每年要新增一千万的劳动力, 又因为国家要求对受教育年限要延长的因素的影响, 这就使得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开始释放需求, 致使劳动力供给总量增加。2012 年, 我国劳动力总量达到8. 5 亿人, 城镇新增劳动力供给五千万人, 而劳动力需求岗位只有四千万个, 劳动力供求缺口一千万个。

1. 2 劳动力供求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目前来说, 劳动力的素质与就业岗位需求不匹配, 两者之间存在较大的矛盾, 没有足够的高技能劳动力来满足人力资源的市场需求。其次, 劳动力需求的地域性问题比较严重, 大城市中对劳动力需求大, 但是没有足够的人力资源, 小城市存在大量的失业人员和剩余劳动力, 同时这些大量的失业的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能适应于再次就业和转移就业的模式。

1. 3 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农村人口转移就业难度大

下岗失业人员再次就业的机会一般很小, 总会受到年龄、技能等问题的影响不能轻易再次就业。而对于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还受到传统观念、家庭影响等, 农村劳动力由于自身原因难以向大城市转移就业。更重要的一点就是, 农村劳动力不能够与城市的劳动力需求相转接, 只能进去低级岗位就业, 这反而会给城市发展带来更多的问题。

1. 4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情况严峻

根据有关调查, 在2008 年, 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已经达到了559 万人, 已经上年增加64 万人。 但是根据对供求总量的研究, 2008 年对高校毕业生的有效需求远远低于毕业生规模的发展速度。同时, 供求结构在地区、城乡、行业等方面的的问题还是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而且, 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 对于基层和中西部就业的途径并没有完全展开。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形还十分严峻, 国家面临着这样严峻的考验, 还需要社会、人民、政府一同来解决这一问题。

1. 5 青年失业问题严重

根据对青少年的调查, 在我国待业城市人口中, 35 岁以下的青年人就占30% 左右。对于青年失业群体的主要的原因就是青少年不能继续深造, 不具备熟练的的专业技能和应变能力、不能适应社会等, 这一部分高学历却缺少职业经历的专科、高校毕业生等的失业问题还不能够进一步解决, 这样就会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经济的发展, 还会进一步加剧我国的就业压力。

2 中小型企业对就业的促进作用

目前来说, 中小型企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比拟的作用, 中国的中小型企业目前已经有超过一百多万的数量, 在中国注册的企业总数的99. 3% , 而在我国的生产总值中, 中小型企业就占到1 /3, 我国的中小型企业正在蓬勃发展, 对劳动力的需求很大。中小企业对就业的促进的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 1 中小企业创业门槛低, 且需要时间较短, 效益明显, 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来解决社会中的就业压力。首先, 创建一个中小型企业的门槛较低, 几个人甚至一个人就可以开办一个中小型企业, 然后随着后期的壮大, 就可以直接有效的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 同时还可以为他人提供就业岗位。此外, 目前, 中小型企业对小商品生产和服务业的投入较多, 这样就可以吸纳大量的下岗职工来创造价值。这个过程中, 中小型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 也促进了社会就业压力的解决。

2. 2 中小型企业的就业能力高于大企业。在相同规模和投资的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中, 就业能力较大的是中小型企业, 中小型企业能够比大型企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2. 3 中小型企业中绝大多数是属于劳动力密集型的企业, 可以对不同层次的社会劳动力进行吸纳, 同时, 相比其他企业中小型企业投资较少, 成效快, 而且就业成本低, 能够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劳动力。虽然在这个过程中, 中小型企业规模较小, 但是, 从社会中整体的中小型企业的吸纳劳动力的强度来看, 都远远高于大型企业, 尤其是处于劳动力密集型的中小型企业以及传统的服务业, 就像建筑业、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和社会服务业等。

2. 4 在中小企业的就业率较高, 中小型企业中可以用尽可能少的投资去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在中国, 中小型企业的性质大多数都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 因此, 单位投资容纳劳动力和单位投资新增劳动力就远远大于其他企业, 因此对于增加就业方面的作用很大。等量的资金投入, 中小企业可以比大型企业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

3 如何大力发展中小型企业来促进就业

中小企业能够对就业问题进行很好的解决, 同时, 促进中小企业更好的发展, 可以有效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同时, 促进中小型企业是在构建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目前来说, 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才处于少年时期, 当然, 相比发达国家来说, 我国的中小型企业的发展还有较大的距离。在发达国家, 每千人中对于中小企业的拥有量就有40 - 55 个, 但是中国只有7. 7 个。其实, 这并不代表我过得的中小型企业发展较发达国家不能相提并论, 相反, 这种现象说明, 在中国这个人口大国, 对于中小型企业的发展空间很庞大, 我们可以对中小型企业进行扩张, 从而有效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当然, 在对中小型企业发展和进一步扩大还面临着众多的问题, 还需要进一步对创业、就业环境进行整理完善。在中小型企业扩张的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发展环境的改善。其次, 就是对于中小型企业的融资问题, 融资和供需之间存在较大的矛盾。此外, 中小型企业自主调整能力较差, 不能进行产品和产业的优化调整, 中小型企业发展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以及社会服务体系的建立的健全程度还较差, 没有政府公共服务以及制度。因此, 在具体的措施中, 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来发展中小型企业, 从而发展经济, 促进就业:

3. 1 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的服务体系, 对中小企业进行引导, 让它们想规范化、制度化发展。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 加强对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建立, 促进法律服务平台的开设和完善, 全面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 此外, 对中小型企业的技术服务平台的开设和建立应该结合相关的高校、科学研究所等技术人员来对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中的技术难题进行解决, 鼓励创新, 对培训服务进行重视, 对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人才进行技术培训, 加快对人才的教育、培训, 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不同的专业人才; 加强对于会计、统计制度等向中小型企业的发展状况进行准确的把握, 为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更加宽广的信息服务系统, 为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加系统、完善、及时的市场、人才、技术等信息, 加强中小型企业与外界的交流和发展, 促进中小型企业与国内外企业之间的交流, 进一步发展和促进中小型企业的发展, 为更多的人提供就业岗位, 为社会的就业问题的解决贡献一份力量。

3. 2 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 资金的短缺是它们进一步扩张和壮大最大的难题, 也是它们的必经之路。为了解决融资问题, 首先应该将国有的商业银行对信贷部的工作进一步健全和强化, 同时应该给中小型企业发展提供一定的政策条件, 还可以适当的发展股份制等向中小型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同时, 还可以创建中小企业风险投资公司, 对有发展潜能但风险较高的高新技术企业进行资本投资, 全力支持中小型企业的发展, 促进经济增长, 有效促进就业。

3. 3 强强联合, 促进企业之间的联合, 使得中小型企业有序发展。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企业之间的过度竞争, 走 “同业集群”之路, 让中小型企业之间能够相互接近, 形成密集型发展, 资源整合, 优势互补, 这样扩张中小型企业的规模, 提供很多的就业岗位, 促进市场中的公平竞争。企业之间在竞争的同时合作发展, 发挥企业的整体优势, 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 结束语

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国民经济增长, 同时还可以促进就业, 有效解决社会就业压力, 为更多的人提供一个就业的岗位, 也发展自身。解决重大的民生问题, 是促进社会稳定、国家安定的重要力量。鼓励和发展中小型企业, 为中小型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和进一步扩张的平台, 为中小型企业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 是促进中小型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促进中小型企业的发展, 也就有利的推动了就业问题的解决。虽然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发展中遇到了一定的难题, 但是, 随着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和扩大、有利的政策支持、良好的发展环境的有效协调下, 中小型企业就能够很好的发展, 促进就业, 为社会的安定、人民的生活提供基础和条件, 促进经济的发展。

摘要:近年来, 由于我国人口急剧增长、人口老龄化严重等现象的出现, 失业问题频频发生, 大量的下岗职工、农村的剩余劳动力等, 使得就业压力剧增, 但是就业是一个人最基础的生存条件, 同样也是一个国家安定的基础, 因此, 就业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国家和政府最关注的问题, 对于缓解就业压力的措施中, 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对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能够接纳大量的劳动力, 也是促进就业问题的关键。中小企业对于就业压力的缓解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 中小企业的发展却并不乐观, 面对着不同程度的难题, 就像资金短缺等,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 如何更好的发展中小型企业, 如何利用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来促进就业?本文就对中小型企业的发展进行简单的讨论, 从而对如何促进就业, 解决就业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对社会中的就业问题进行有效解决提供一些方法。

关键词:中小企业,就业,劳动力,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红梅.发展中小企业缓解就业压力[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02) .

[2]陈海涛.试论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J].大众科技, 2006 (05) .

[3]张李锋.中小企业融资瓶颈及策略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 2006 (04) .

[4]苏彦军.中小企业发展策略研究[J].现代商业, 2007 (14) .

[5]王红梅.发展中小企业缓解就业压力[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02) .

[6]李红松.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弹性问题研究[J].财经研究, 2003 (04) .

[7]刘玒.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缓解就业压力的作用——美国中小企业促进就业及其启示[J].广东社会科学, 2004 (02) .

[8]刘春蓉.把企业家精神引入经济增长理论的思考[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2005 (04) .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设计 篇10

一、强化能力目标

课程教学内容的确定源于培养学生就业能力和职业能力的要求, 围绕能力目标确定知识目标, 设计能够包含态度目标、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的学习项目。针对性地通过社会实践环节、校外专家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成功人士的讲座、及时发布就业预警信息等途径, 帮助学生改变就业态度和观念。在确定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始终突出三个“强化”。一是强化专业思想教育, 专业思想教育是搞好专业学习的前提, 通过引导, 使学生增强专业认同感, 重视专业技能的学习, 为就业做好准备;二是强化心理咨询引导。在教学中针对当前学生的就业心理状况和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调整教学内容, 让心理咨询引导贯穿全程;三是强化学生义务意识教育。义务意识的形成有利于学生诚信就业, 诚信为人, 同时也成为学生维权的基础。

二、设计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

把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落实在文字中, 落实到表格中, 落实在纸面上, 即制作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书, 制定个人行动计划, 使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就变得更清晰、更具体、更具有可操作性。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的设计可以是表格式的, 也可以是图例式的, 还可以是文字叙说式的等等。只要能够表现出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线路就可以。一次完美的职业生涯规划由审视自我、确立目标、生涯策略、生涯评估四个环节组成。

首先, 有效的职业生涯设计, 必须是在充分且正确地认识自身的条件与相关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对自我及环境的了解越透彻, 越能做好职业生涯设计。

其次, 有效的生涯设计需要切实可行的目标, 以便排除不必要的犹豫和干扰, 全心致力于目标的实现。如果没有切实可行的目标作驱动力的话, 人们是很容易对现状妥协的。

再次, 有效的生涯设计需要有确实能够执行的生涯策略, 这些具体且可行性较强的行动方案会帮助你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实现目标。

最后, 有效的生涯设计还要不断地反省修正生涯目标, 反省策略方案是否恰当, 以能适应环境的改变, 同时可以作为下轮生涯设计的参考依据。

职业选择正确与否, 直接关系到人生事业的成功与失败。据统计, 在选错职业的人当中, 有80%的人在事业上是失败者。由此可见, 职业选择对人生事业发展是何等重要。如何才能选择正确的职业呢?至少应考虑以下几点: (1) 性格与职业的匹配。需要考量的、与职业选择相关的性格特征包括:合群性、责任性、情绪性、进取性、自律性、自信心、灵活性、有恒性、宽容性、自主性、支配性等等。 (2) 兴趣与职业的匹配。职业兴趣特征包括现实性、探索性、艺术性、社会性、事业性和传统性。 (3) 能力与职业的匹配。职业选择与人的能力与特长息息相关。通常语言能力、数字运算、逻辑判断、资料分析、机械推理、空间关系方面的能力称为一般能力;而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合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管理能力则是核心能力。

三、教学设计

(一) 创新教学方法。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是一门突出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素质教育类课程。课程以学生为主体, 强调学生积极参与, 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我们结合课程目标, 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1、坚持实践教学。

不仅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素质培养及职业发展理论知识, 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提升自身素质, 促进职业发展。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保证学生在每一个环节学到的知识都能够到实践中去运用, 与当前的社会实际相结合, 在不断实践过程中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2、坚持多样化、综合化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如角色扮演、参观考察、案例教学、现场观摩、场景模拟等, 多种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感官, 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

3、坚持学生的参与性、互动式教学。在参与性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并充分展示、分享自己的探索成果。参与性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

(二) 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本课程全面实现多媒体教学:

1、电子课件:

全部使用自行制作的电子课件。

2、多媒体资源: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特点, 用图片、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生动表现了教学中的不同内容, 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教学内容, 增大信息量。

3、网络学习平台:

平台汇集了课件、视频资料、课外阅读性读物等丰富资源, 为学生提供了自主的学习环境。

(三) 提升品质, 形成特色

1、彰显理论联系实际的学术品性。本课程全部教学过程和每个教学环节都融入实践, 形成了课堂实践教学、课外指导性实践、岗位体验式实践的“三级实践教学模式”, 建立校级一体化教育教学实习实践基地。强调“亲眼看”、“动手做”, 通过视觉触电、感官刺激等体验式实践环节, 使学生真体会、真感受, 实现真收获。

2、直面和解决大学生的现实困惑。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茫然和困惑是一种不可回避的客观存在。直面和解决大学生的现实困惑体现了本课程的独特价值。课程“以终为始”, 倒推目标, 让行动具体化, 目标阶段化, 可操作性强。

3、创新方法, 推动内化。

柔性牵引。有融入、才有兴趣;有兴趣、才能认同;有认同、才会内化。本课程着力在语言、场景、内容等方面引起学生关注与共鸣, 在氛围营造、内容的深入浅出上下工夫, 使学生真正“进入”课程。需求导向。针对不同的专业习惯运用不同的相关“语言”。面对不同的授课对象, 即便对于同头课程, 团队都要通过重新备课, 在表达方式、案例使用等方面进行“语言转换”。

参考文献

[1]刘耀文.高职教育特色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2006.4.

[2]曾令奇.高职教育专业设置如何适应社会需要[J].中国高教研究, 2007.9.

上一篇:控制对策研究下一篇:建筑能耗的分析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