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诊疗时间

2024-07-08

门诊诊疗时间(精选八篇)

门诊诊疗时间 篇1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采取典型抽样的方式, 在东部的广州、中部的武汉和西部的广西各选取三个区县级 (或以上级别) 大型医院和三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或乡镇卫生院或村卫生室) 进行现场调查, 每个大型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观察100例门诊病人。

1.2 分析指标与方法

1.2.1 分析指标

本文研究的诊疗时间指标是WHO推荐的对医疗机构药物使用进行调查所采用的核心指标之一, 计算公式是:平均诊疗时间=诊疗时间之和/诊疗例数之和。该指标是指病人进入诊室到离开诊室所花费的时间, 不包括病人等待的时间, 也不包括病人到其它医技科室进行相关检查、化验的时间, 只计算医生和病人交流接触的时间。

1.2.2 分析方法

调查数据用Excel2007软件录入, 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主要采用均数、标准差等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和多重比较Dunnett's T3等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我国医疗机构门诊诊疗时间总体情况

我国东中西部所有医疗机构平均门诊诊疗时间为382.46秒。对东中西部各地区的医疗机构门诊诊疗时间进行方差齐性检验, P=0.000, 方差不齐, 故采用近似F检验Welch法进行方差分析, P=0.000, 表明就整体而言, 东、中、西部各地区的医疗机构门诊诊疗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进一步采用Dunnett's T3法进行多重比较, 结果为东、中、西部两两之间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 (P值为0.000或0.009) , 诊疗时间由长到短依次为东部>西部>中部 (表1) 。

2.2 东中西部社区级医疗机构和区县级医疗机构的门诊诊疗时间情况

东中西部所有社区级医疗机构和所有区县级医疗机构的门诊诊疗时间分别为379.37秒和384.98秒, 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477, P=0.633) 。

2.2.1 东中西部各地社区级医疗机构门诊诊疗时间情况

对东中西部各地社区级医疗机构门诊诊疗时间进行方差齐性检验, P=0.000, 方差不齐, 故采用近似F检验Welch法进行方差分析, P=0.000, 表明就整体而言, 东、中、西部各地社区级医疗机构门诊诊疗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进一步采用Dunnett's T3法进行多重比较, 结果为东、中、西部两两之间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为0.000) , 诊疗时间由长到短依次为:西部>东部>中部 (表2) 。

2.2.2 东中西部各地区县级医疗机构门诊诊疗时间情况

对东中西部各地区县级医疗机构门诊诊疗时间进行方差齐性检验, P=0.000, 方差不齐, 故采用近似F检验Welch法进行方差分析, P=0.000, 表明就整体而言, 东、中、西部各地区县级医疗机构门诊诊疗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进一步采用Dunnett's T3法进行多重比较, 结果为东、中、西部两两之间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为0.000) , 诊疗时间由长到短依次为:东部>西部>中部 (表3) 。

2.3 东中西部各地两级医疗机构门诊诊疗时间情况 (表4)

2.3.1 东部两级医疗机构门诊诊疗时间情况

东部区县级医疗机构和社区级医疗机构的门诊诊疗时间分别为567.89秒和354.91秒,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0.186, P=0.000) , 医疗机构级别越高, 门诊诊疗时间越长。

2.3.2 中部两级医疗机构门诊诊疗时间情况

中部区县级医疗机构和社区级医疗机构的门诊诊疗时间分别为183.30秒和284.75秒,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633, P=0.000) , 医疗机构级别越高, 门诊诊疗时间越短。

2.3.3 西部两级医疗机构门诊诊疗时间情况

西部区县级医疗机构和社区级医疗机构的门诊诊疗时间分别为392.62秒和456.12秒,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221, P=0.001) , 医疗机构级别越高, 门诊诊疗时间越短。

3 讨论与建议

3.1 我国医疗机构门诊诊疗时间地区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东中西部所有社区级医疗机构中, 西部的社区级医疗机构门诊诊疗时间最长, 这可能是由于国家对西部进行大开发政策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国家对西部的社区卫生机构进行了大量的投入和建设, 显著改善了基层医疗机构的就医环境和服务质量, 从而使社区级的基层卫生机构能够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长的门诊服务时间。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西部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人民群众就医只能够选择基层的医疗机构, 且其自身的健康保健知识贫乏, 需要社区级的医生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对其进行健康教育, 故门诊诊疗时间也就相应的较长。

在东中西部所有区县级医疗机构中, 东部的区县级医疗机构门诊诊疗时间最长, 这可能是因为东部等沿海地区的经济发达, 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高, 看病就医都倾向于大型医院, 而且大型医院的就医环境和服务质量都较好, 能够吸引患者前来就医, 为其提供较高水平的门诊服务。

3.2 诊疗的本质非常特殊, 不确定性也非常大, 很难定量研究

通常来说, 以下一些因素会使诊疗时间延长:①与病人有关的因素:女性、年龄大、文化程度高、健康问题多和上一年医生的变动;②与医生有关的因素:年龄 (高龄) 、医生的工作负荷 (缺乏高工作负荷) 和门诊类型 (诊疗和/或临床检查) [2];③与病种有关的因素:支气管炎、泌尿道感染、疹或者吸烟等诊疗可以很简洁和短暂, 疑难杂症则需要延长诊疗时间。

没人认为所有的诊疗时间长都是好的, 短就是没效的。尽管个人的诊疗时间不一定需要很长[3], 但是总的来说诊疗时间短的医生几乎不可能提供好的医疗服务, 同样, 从来没有获得很长诊疗时间的病人不可能使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过分的简短对医生和病人来说都不好, 诊疗应该需要较长的时间, 医生也应该从如此的服务中获得相应的回报。实际调查中发现那些能够看更多的病人、能够给病人提供更多服务的医生通常诊疗时间也更长, 他们的病人也能更好的了解他们自己的身体状况。因此更长的诊疗时间和更好的结果之间存在联系, 但究竟存在多大程度上的联系还不确定, 因为许多其他因素对结果也有很大影响[4]。

3.3 国外关于诊疗时间的定量研究

为了更好的评价和比较研究获得的结果, Vania dos Santos等依据巴西卫生部第3046号法令和WHO的建议 (都推荐诊疗的平均时间是15分钟) 建立了一个分类方法。依据该分类, 诊疗的最佳时间是在11.4和15分钟之间, 7.6~11.3分钟较好, 3.8~7.5分钟正常, 0.1~3.7分钟之间算不足[5]。依据此标准, 我国医疗机构平均门诊诊疗时间382.46秒 (6.37分钟) 应归类为正常, 该研究值与其他国家的状况相当。其他国家关于诊疗时间的研究较多, 研究值参差不齐, 差异较大, 如博帕尔和印度是1.96分钟, 苏丹是4.5分钟, 巴西是9.2分钟[6], 斯洛文尼亚是6.9分钟[7], 这些值都远低于WHO推荐的标准诊疗时间15分钟。

3.4 建议

3.4.1 正确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也要保证必要的诊疗时间[8], 要尽快制定医疗机构门诊标准诊疗指南。区县级等大型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复杂疾病的监控与管理, 基层医疗机构要制定全科医师培训规划, 提升医生的素质和能力[9]。

3.4.2 减少医生工作量, 延长患者诊疗时间

减少医生工作量的途径很多, 例如尽量避免医生重复开处方和重复调剂药品这样的行为, 可能给医生每天节省约一个小时;可以对医疗机构错综复杂的日常工作流程进行再造;还可以进行委托——可能有些人比医生更加适合去做某些事情, 如当助产士对产前保健已经做得非常好的时候就不需要医生再参与进去。但最有效释放医生时间的方式是让药剂师承担医生的部分工作, 合理利用药剂师这个最大的潜在的未被充分挖掘的资源——许多药剂师在柜台后面卖婴儿食品和功效不可靠的感冒药是对他们临床技能的巨大浪费。可以使药剂师代替医生来给病人提供部分诊疗服务并监督其合理用药, 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知识和其不断发展的技能。这将使得医生的工作量减轻, 提供给病人的诊疗时间更长, 从而提高医疗服务的深度和广度[10]。

参考文献

[1]彭佑群, 张军风, 赵禾.运用六西格玛管理方法缩短门诊患者候诊时间[J].现代医药卫生, 2006 (22) :147-149.

[2]Ster, M.P., I.Svab, et al. (2008) .“Factors related to consulta-tion time:Experience in Slovenia.”Scandinavian Journal of PrimaryHealth Care 26 (1) :29~34.

[3]Linda Jenkins, Nicky Britten, Nick Barber, Colin P Bradley, andFiona AStevenson.Consultations do not have to be longer, BMJ2002325:388.

[4]Roland, M., Heaney, D.J, Maxwell, M., Howie, J., Lee, H.A, Mercer, S.W, Hasegawa, H., Reilly, D., Bikker, A.P (2002) .Length of consultations.BMJ 325:1241~1241

[5]Vania dos Santos, et al.Prescription and patient-care indicators inhealthcare services.www.fsp.usp.br/rsp.2004, 38 (6) .

[6]Ayesha De Costa, Shekhawat Bhartiya, Amani Eltayb, et al.Patternsof drug use in the public sector primary health centers of Bhopal dis-trict[J].Pharm World Sci (2008) 30:584~589.

[7]Ster, M.P., I.Svab, et al. (2008) .“Factors related to consulta-tion time:Experience in Slovenia.”Scandinavian Journal of PrimaryHealth Care 26 (1) :29~34.

[8]王健等.病人在不同医疗机构诊疗时间及反应性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07, 7 (7) :56~58.

[9]关静, 王虹, 刘利群, 王亚东, 梁万年.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现状调查——东、中、西部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六位一体”服务开展情况[J].中国全科医学.2005.11 (21) :1741~1743.

门诊诊疗管理制度 篇2

一、目的:向门诊患者提供高质量的诊断、治疗、咨询服务,对特殊病情的病员收入院或提出转诊的意见。

二、适用范围:门诊部医务人员诊疗工作过程控制。

三、职责:

1.由门诊部主任负责制订门诊部的诊疗工作计划。2.由门诊首诊医师负责对病员的接待、诊断、治疗工作。

3.由门诊首诊医师负责病历、门诊日志、传染病报卡及登记本的记录。4.由门诊部主任负责督促检查医务人员诊疗工作计划的完成情况及贯彻各项规章制度、医护常规、技术操作规程的情况。

四、工作要求:

1、门诊首诊医师负责接待患者,宣传、解释医院有关的程序、规定,做好疾病的咨询及各项解释工作,动员患者先挂号及备齐有关资料及门诊手册,按病种分科就诊。

2、接诊医师根据患者主诉,重点询问病史,进行全面的或重点的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作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迅速处理。

3、根据病情需要决定检验项目及治疗方法时,宜着重考虑简单有效及在门诊条件下安全可行的诊治方案。向患者交待清楚在检验方面和治疗方面应注意的事项。采用特殊疗法时,务必妥善掌握适应症及禁忌症。

4、遇有疑难或不能处理的疾病或经两次复诊尚未确诊者,应及时请示上级医师或邀请会诊,并给予适当的治疗。

5、门诊医师应随时警惕早期肿瘤,防止漏诊、误诊,如有怀疑,必须及早进行必要的检查。

6、检查患者前后应洗手,发现传染病时应按消毒隔离常规处理,并按规定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片。

7、病情较重者,尤其是幼儿及老弱病残者应设法收容治疗或转院,必要时可留观察室进行治疗,防止恶化。病情危重者,尤应简化诊断步骤,迅速给予抢救。如搬动后可能加重病情者,则应抢救至病情允许时,再行搬动。

8、凡在门诊进行化学治疗、放射治疗或使用激素、利尿剂、抗生素等特殊治疗的患者,应及时复诊,观察反应及调整剂量。

9.申请单:开写申请单,按医技检查申请单书写要求执行。

(1)各种检查单及特殊记录单,均应按照表格规定项目,由医师逐项填写,并应签署全名,方为有效。

(2)申请检查、治疗及理疗等,除注明诊断外,应将有关病史、检查结果及检验数据扼要记载,并提出诊疗目的与要求。

(3)须立即报告结果者,可在申请单右上角加注“急”字。10.门诊特殊检查:

(1)凡确定进行特殊检查者,由医师提出申请,有关检查科室安排检查时间。(2)特殊检查所用之器械、敷料等均须严格消毒。医师应协助准备,并检查是否完善。

(3)检查前向患者说明检查目的、方法及有关事项,以解除顾虑,取得合作。(4)医师及护士应充分估计检查过程中患者可能发生的情况,如过敏、休克等,并作好必要的急救准备。检查后给患者适当休息和护理,必要时可留观察室观察。

(5)检查完毕,视需要预约复诊。

11、门诊手术

(1)一般手术,如表浅脓肿切开、表浅小肿瘤摘除、包皮环切术等,有条件在门诊进行者,均可在门诊手术,手术种类应根据设备与技术条件而定。

(2)门诊手术经医师诊察后决定,必要时应进行术前讨论,并向患者说明手术目的、经过、注意事项及预约手术时间等。

(3)术前应作必要的检查,如测体温、检查手术部位,需要时作全面检查。手术人员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防止发生差错事故。

(4)手术所用的敷料、器械及手术区域皮肤准备,均按消毒、备皮常规进行。(5)参加手术工作人员须按无菌技术常规施行。手术时应细心认真,充分止血,缝合前检查敷料及器械,以免遗留创口内。病理标本应妥善保管,及时送检。

(6)术后给患者适当护理及休息,并预约复查及拆线日期,必要时可予镇痛剂、抗生素。视病情需要亦可留观察室观察。手术经过由医师详细记录于病历内。

(7)手术室的清洁、消毒,按门诊的院感规定进行。

门诊诊疗时间 篇3

【关键词】急性腹痛 诊断与治疗

【中图分类号】R573. 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631-02

急性腹痛是急诊门诊常见的急症,指病人自觉腹部突发性疼痛,常由腹腔内或腹腔外器官疾病所引起,前者称为内脏性腹痛,常为阵发性并伴有恶心、呕吐及出汗等一系列相关症状,腹痛由内脏神经传导;而后者腹痛是由躯体神经传导,故称躯体性腹痛,常为持续性,多不伴有恶心、呕吐症状[1]。其特点是发病急、进展快、病情重,且病因复杂,这就需要医生在诊治方面要及时的正确的判断,一旦诊断失误则很容易导致患者病情严重甚至危及病人生命安全。为了了解急腹症的病种构成和临床特点,提高急腹症的急诊诊治水平,本次对2013年5月 -2014 年1月本院急诊收治的536例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急诊科 2013年5月至 2014 年1月收治的急性腹痛患者536例,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完整。其中男性304例,女性232 例,男女比例 1.31:1,年龄 15 岁 -85 岁,平均年龄48 岁。从发病到医院就诊 , 时间最短为10分钟,最长为 4 天。

1.2 诊断方法 对意识清楚者可仔细询问患者的病情:基本情况(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和既往史等),诱因,时间及过程,有无伴随症状;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项目。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血液生化、心肌酶谱、血淀粉酶、尿淀粉酶等。相关器械检查包括X线、B超、CT、心电图及胃镜和肠镜等检查。部分患者还需选用一些有创性诊断性穿刺检查,如腹腔穿刺等。

2 结果

2.1急性腹痛的病因构成情况:急性胃肠炎120例(22.4%)、泌尿系结石98例(19.6%)急性胆道疾病(包括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59例(11%)、急性阑尾炎60例(11.2%)、急性胰腺炎45例(8.4%)、急性肠梗阻44例(8.2%)、急性盆腔炎30例(5.5%)、宫外孕16例(3%)、消化道穿孔11例(2.2%)、痛经6例 (1.1%)、急性心肌梗死9例(1.7%)、肾梗死3例0.6%)、主动脉夹层5例(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5例(0.9%)、肝癌7例(1.3%)、结肠癌3例(0.6%)、铅中毒4例(0.7%)、病因不明12例(2.2%)。

2.2治疗效果 急性胃肠炎患者酌情予抗生素抗感染,解痉止痛、制酸、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对症治疗;急性阑尾炎患者有32例在急诊科行抗炎保守治疗,另28例收入外科行手術治疗均治愈;泌尿系结石予止痛、解痉、碎石等治疗;胆囊炎予抗感染、解痉治疗,需手术者或病情重者住院治疗;肿瘤者全转肿瘤科治疗;急性肠梗阻、急性胰腺炎、急性心肌梗死、消化道穿孔等均住院进一步治疗,宫外孕者全转妇产科治疗。本组患者治愈528例,治愈率 98.5%,死亡8例,死亡率为1.5%,其中急性心肌梗死3例,主动脉夹层2例,肝癌破裂出血2例,急性胰腺炎 1 例。

3讨论

急性腹痛是急诊内科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病情进展快、变化大,有部分急性腹痛具有隐匿性,是某些危重疾病的一种不多见的临床表现,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2]。能否做出及时和准确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将直接关系到治疗和疾病的转归甚至患者的生命安危。这就要求急诊科医生对每个具体疾病的特点必须熟悉在涉及急性腹痛的大范围里有一个十分明了的临床思路更需要有一套适合自己特点的临床诊断思维。

我们的结果显示急性腹痛的病因以急性胃肠炎、急性阑尾炎、泌尿系结石、急性胰腺炎、急性胆道疾病、急性肠梗阻等最为常见,与国内外报道相似[3.4]。临床诊疗过程中,只要仔细询问病史、认真全面的体格检查,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器械检查,一般都能明确诊断。关键在于密切观察腹部体征变化,以免延误手术时机,特别是对老年患者。国外报道[5],50岁以上的急性阑尾炎患者,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病死率较50岁以下患者明显增高。

在判断病因的时候应根据年龄、性别的不同有所侧重,并且不要只注意消化道本身的疾病:对于老年患者,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应该全面综合的分析病情,同时老年人对疼痛敏感性较低,应该密切观察腹部体征及病情变化,避免漏诊;特别对于急性肠梗阻的老年患者应注意是否存在消化系统肿瘤。对于女性患者应详细询问月经史,阴道是否有异常出血或异常分泌物。

当然有时急性腹痛病因较为复杂,急诊检查一时难以诊断,应当建议患者住院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并观察病情变化,以免发生意外,导致医疗纠纷。

综上所述,急性腹痛的原因有很多且比较复杂,所以在临床工作上,急诊内科医师需要掌握各科疾病相关症状及体征,加强对于各种疾病的鉴别诊断能力,掌握各种急性腹痛的治疗原

则,为腹痛患者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并且在治疗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而建立互信和谐的医患关系对于及时和正确地诊治急性腹痛患者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剑华 . 急诊 1500 例急性腹痛分析 [J]. 中国医药指南 ,2011,5(14): 241-233.[2] 周海冰 . 急性腹痛 56 例临床诊治体会 [J]. 临床研究 ,2011,07:37

[3] 4 Marincek B.Nontraumatic abdominalemergencies:acuteabdominalpain:diagnostic strategies.Eur Radiol,2002;12(9):2136.

[4] 卓衡,卢素春.急性腹痛诊断附110例急性腹痛病因统计.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1995;2:39.

社区门诊高血压诊疗和路径管理研究 篇4

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 研究背景

1.1.1 根据国家卫生部近日发布的《2011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简报》的统计资料,我国卫生总费用达22 224亿元,较2010年增长11.6%,人均卫生费用达1 623元,较2010年人均增加136元,大大超过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收入增长幅度。政府投入、医疗保障基金和居民就医负担均不断加重[2]。

1.1.2 有资料表明2/3的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患者皆在居住区域内就诊,患者在居住区域内随访的比例接近80%,明显高于在非居住区诊疗和随访的患者。患者在日常前往配药、检查、康复的医院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占1/2~2/3,而慢性病患者一些重要临床指标的控制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规范的社区门诊诊疗才能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高血压管理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3]。

1.1.3 随着高血压慢病管理工作的深入,实际工作中不同分组的病人也大幅增多,高血压建卡率、随访率、管理率、重点对象血压控制率、重点对象规范管理率指标均明显上升。高血压对象、内容都不断细化,医务人员劳动强度不断加大,而在人员未明显增加的前提下,需要探索高血压社区管理的新模式,从而提高劳动效率来缓解人员紧张的矛盾。

1.1.4 2009年7月6日,卫生部下发《关于印发8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文件以后,各地对临床路径工作推进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在规范医疗行为、保障医疗安全,降低医疗费用、减轻老百姓负担,方便病人就医、提高患者满意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也为研究社区门诊高血压路径管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1.2 研究意义

高血压是社区老年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高血压病人的治疗和日常管理是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重要工作。传统的纸质建卡后期输入电脑,诊疗活动与慢病管理分离的管理方式存在劳动强度大、随访困难、更新不及时等弊端。因此,我们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际工作中,引入社区门诊高血压路径管理的概念,将临床诊疗与社区慢病(高血压)管理有机结合,目的是进一步提高高血压社区门诊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控制医疗成本、提高患者满意度。

2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2.1 研究内容

侧重于高血压门诊诊疗路径研究和高血压社区门诊管理路径研究。两者既互相独立,又互相联系。(1)高血压门诊诊疗路径研究:以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2010)为基础,应用信息化手段在疾病诊断、联合用药、实验室检查、并发症防治等方面以路径形式制定高血压社区门诊的诊疗规范。(2)高血压社区门诊管理路径:在诊疗路径中纳入高血压规范管理的内容,如首诊、复诊测压、健康教育、重点管理对象分组、血压控制情况评估、随访和控制率等的评价指标等。

2.2 研究步骤

制定路径必须遵循严格的原则和程序,一般分为4个步骤:(1)计划准备阶段,(2)路径制定阶段,(3)实施检查阶段,(4)评价改进阶段[3]。

2.2.1 计划准备阶段(2010年6月-2010年12月)。

由徐家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牵头,与计算机技术服务公司合作,在本中心成立门诊高血压诊疗和管理路径研究工作组,由中心主任担任组长,分为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信息技术两个小组,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聘请中山医院、仁济医院、徐汇区中心医院等教授组成专家顾问组在专业学术上给予指导。进行前期的调研,如本辖区内高血压患病人数,目前的管理人数和这些病人的就诊、日常管理、血压控制情况等。

2.2.2 路径制定阶段(2010年12月-2011年5月)。

研究小组根据前期调查结果分组讨论研究制定具体方案。医疗公共卫生小组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2010)》的要求,制定高血压在社区门诊诊疗和管理的规范化文件,包括诊断、实验室检查、门诊药物治疗、分组、随访要求、健康教育、评价指标等。还对健康档案信息共享、医保管理、方便居民就医等方面提出要求。信息技术小组按照上述要求根据路径的要素和原则开发软件平台,完成社区门诊高血压路径管理系统的初稿设计,并在社区卫生中心全科医生门诊工作站进行安装。

2.2.3 实施检查阶段(2011年5月-2011年8月)。

路径实施过程中,关键是要医务人员的认同和支持,改变他们的错误认识。如有的人认为路径是工作以外的项目;有的认为路径是固定不变的诊疗模式,与临床错综复杂的情况不适应;还有的依旧习惯于既往诊疗经验,对新的诊疗方案不熟悉。为此,我们反复进行路径培训,提高他们对开展路径工作的认识,并能熟练应用和操作。

2.2.4 评价改进阶段(2011年8月-2012年1月):

为便于推广,我们建立路径使用情况的项目监督管理小组,由医务科牵头进行质量监控。设立进入路径总例数、进入路径率和变异率等目标值。对优秀团队和个人进行奖励。同时,在路径实施过程中及时进行效果评估和变异分析,便于分析和改进。在路径信息化工作平台第一版的基础上,推出第二版高血压社区门诊路径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工作平台[4]。

2.2.5 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3主要研究结果

3.1 基本医疗

与目前社区门诊应用的“门诊医生工作站”系统以及电子健康档案自然对接,路径设计简洁便利。路径根据门诊医生测量并输入患者的血压值、既往最高血压值、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健康档案自动导入的数据(包括:危险因素、并发症、临床症状等),会自动生成该患者高血压分级与分层。根据患者高血压的分级与分层,路径给出该患者应控制目标、防范措施、检查提醒及推荐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年龄、有无并发症等因素)。路径还根据病人健康档案信息及本次就诊情况做个体化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按指南原则设立高血压分级分组管理,提示进一步实验室检查方案,智能评估当前治疗方案的不足之处,并根据检验结果建议最佳治疗方案。对需要转诊的患者,路径提供简便的转诊功能和详细的转诊原因选择。当门诊医生在选择药物时,路径在药物旁边可显示该药物应用的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与联合用药的合理性。

3.2 慢病管理

路径按高血压预防控制的要求设立“高血压首诊”和“高血压核实”界面,对首诊和复诊的高血压病人进行血压登记并纳入路径管理。设置病人就诊管理时间(定义首诊时间、复诊时间、随访时间,一般定义一个年度)。设置分组病人每次不同的就诊内容(根据病人的就诊情况,设置随访时间与随访内容,体格检查、检验项目与治疗方案)。系统特设健康教育处方(即非药物治疗方案)如:鼓励控烟、低盐饮食、适量运动等,供门诊医生选择并告知患者,最后打印在患者的病史记录册上。对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站点就诊、参加活动的病人,路径与目前的健康档案自动对接,数据可相互共享,在就诊过程中自然完成了一次高血压的随访,现场即可以完成随访管理。如果纳入管理的高血压患者在一定时间内未进入路径,则路径会提出警示,门诊医生将及时通知相应家庭医生进行随访。

3.3 其他功能

路径特设预约功能使患者在本次就诊结束后可以预约下次就诊时间并打印在病史记录册上。下次在预约时段就诊不需排队,减少等候时间,方便就医。还设置提醒功能要求医生根据有关规定对病情稳定的慢性病人开足2~4周用药量,保障参保病人的合法权益。同时,路径开发了高血压、药物说明书、高血压实验室检查等知识库。

路径可以系统分析辖区内高血压就诊人数、人次、单病种费用、管理率、控制率等。还可以对患者纳入社区门诊路径管理一段时间后(如一年)的各项指标趋势图进行个性化评估,为患者进一步的治疗提供帮助。

4讨论

4.1 规范医疗行为,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既往社区高血压门诊中部分社区医生诊疗有随意性,开药以病人需求为主,不按照诊疗指南为标准,对某些药物性能与联合用药不熟悉,也不进行相关检查,存在质量和安全隐患。而路径完全依据我国2005-2010年高血压指南编写,路径中应用了许多智能化的模块对高血压的诊断、治疗(包括药物应用的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与联合用药的合理性)、健康教育等起提示作用,这样有利于整体提高社区医生诊治水平。同时,路径严格按照高血压指南要求制定诊疗方案,要求医生按照规定的诊疗线路进行工作,如果门诊医生随意发挥,将难以完成一次完整的诊疗过程,在技术上限制了医生的不规范行为。而社区病人的就诊特点有“点药”的弊端,通过诊疗路径,能让他们理解最合理的治疗方案,积极配合社区医生的工作,本中心试用路径半年以来,得到了门诊医生和患者的欢迎和好评,未发生明显的医疗事故和差错。

4.2 单病种费用下降,进一步减轻居民和医保负担

路径通过规范医生的医疗行为,坚持合理诊断、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住院、合理治疗,避免了大处方、乱开药。本中心在6个月的运行过程中,进入路径的病人总数为7 056人,人次数为27 910人次,次均费用为41.80元,人均费用为162.89元。既明显减轻了老百姓的就医负担,也使医疗资源得到合理使用。

4.3 规范建档,即时更新,提高高血压慢病管理效率

目前社区慢性病管理(如高血压)形式主要是通过门诊、健康档案检出管理对象,建立社区高血压病人管理卡,根据病人对经常性就诊医疗机构的选择,将管理对象分为重点和一般,分别提供不同的管理内容。普遍存在管理患者多、管理质量难以控制、社区医生工作量繁重的现象。我们采用社区门诊路径进行慢性病管理,使相应的病人检出、建卡、健康教育、临床干预、随访管理、健康档案更新在诊疗活动时一步完成,减少环节,提高效率。这样由全科医生直接进行慢性病管理,能提高病人的依从性,保证了管理质量。同时也为慢病管理研究提供信息化支撑。

4.4 优化流程,主动服务,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路径相对于传统的诊疗模式而言,更强调服务流程的标准性和开放性。路径管理对医疗服务流程的优化体现在强调医疗服务流程的系统性。为确保医疗和管理项目的精确性、时效性,医疗服务单元中的个体要增强协作交流,对各服务要素和环节不断优化,提高各种资源的有效利用。如门诊预约与自主挂号之间的协调,全科门诊医生与公共卫生医生、家庭医生间的有效互动等。路径对服务流程的影响还体现在对整个医疗和慢病管理进行全过程控制,使患者获得标准化、最优化的服务。路径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服务流程的透明性,增加了医患互信,减少了医患纠纷[5]。

5进一步需解决的问题

5.1 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进入路径的比率

徐家汇街道患病人数为14 708人,在6个月的试运行阶段,纳入路径管理的人数为6 200人,还存在很大缺口。分析原因主要还是医务人员存在对自身经济效益影响的顾虑。因此,管理层要坚定推行路径管理的决心,同时要加强内部沟通,对绩效考核指标进行及时修订,对推进有力、效果好的部门和个人及时嘉奖,提高医务人员积极性。

5.2 加强监控,不断完善路径信息化管理功能以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对导入路径的病例需进行入径率、医疗费用、高血压建卡率、随访率、管理率、规范管理率、控制率、满意度等多个指标的监控和同期对比,要满足多方面的质量评价。应设专人负责监控各类指标的真实性,同时对信息化功能优化提出建议,使路径实施真正取得实效。

6小结

研究结果表明,在社区门诊以路径形式规范高血压的诊疗和慢性病管理工作提高了医疗质量和安全,优化了服务流程,控制了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提高了高血压慢病管理质量和效率,对有效开展高血压慢性病防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要:目的:探索高血压社区门诊诊疗和慢病管理的新途径,以提高医疗质量和慢病管理水平。方法:以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2010)为基础,应用信息化手段以路径形式制定高血压社区门诊的诊疗规范。同时在路径中纳入高血压慢病规范化管理的内容,使高血压社区门诊和慢病管理活动有机结合。结果:路径实施提高了医疗质量和安全,优化了服务流程,控制了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提高了高血压慢病管理质量和效率。结论:社区门诊实施高血压诊疗和路径管理,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有效方法,对有效开展高血压慢性病防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血压,社区诊疗,慢病管理,路径

参考文献

[1]刘力生,龚兰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1-78.

[2]卫生部.2011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简报[Z].北京:卫生部,2012.

[3]董斌,周莹霞,赵列宾,等.上海市中心城区10002名社区居民慢性病就医路径及患病特征研究[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1,5:20-23.

[4]赖瑞南,朱晓华.创新扩散理论在临床路径推广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23(7):436-437.

门诊诊疗时间 篇5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某地市级大型医疗集团为研究对象, 集团内目前有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家, 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1家、专科医院1家。2012年门诊人次376.38万, 门诊预约人次72.57万, 其中电话预约人次30.72万, 网上预约人次9.39万, 开放电话预约坐席16个。

1.2 工作流程与方法

1.2.1 建立统一的集团预约服务信息平台。

2012年8月, 集团内建立了统一的预约服务系统, 由指定的信息管理人员负责系统的开发和维护, 集团服务中心负责各医院系统功能需求的征集和协调, 集团分管门诊管理的副主任主持并召集各医院预约平台负责人会议, 及时商讨解决和优化信息平台。

1.2.2 设立统一的预约服务电话。

集团内4家医院预约服务使用同一个电话号码, 各医院根据预约量设立相应的电话预约坐席, 每个医院的坐席均可预约4家医院的医生。目前电话预约坐席工作人员共有21名, 年龄34.48±10.24岁, 工龄11.52±11.99年, 学历均为高中以上, 医疗相关背景人员占57.14%。坐席工作人员由集团服务中心统一培训和调配, 预约时遵循统一的服务制度, 使用统一的预约服务语言。

1.2.3 形成统一的网上预约平台。

集团内建立了一致的网络预约平台, 使用统一的预约网站, 患者可以在同一网站选择预约集团所属的各家医院, 网站的预约规则和操作流程一致。

1.2.4 设计统一的预约名片和彩铃。

集团下属各医院使用统一的集团预约名片宣传门诊预约;医院各部门的电话彩铃由集团统一订制内容, 员工的手机彩铃在员工自愿选择的前提下使用统一的彩铃和自动回复短信, 宣传门诊预约。

1.2.5 制定统一的预约管理制度和流程。

集团各医院预约时间范围、预约服务时间、医生出诊停诊管理、实名制预约、预约短信提醒服务、患者爽约管理等制度一致;各医院的预约就诊流程相同。

1.2.6 推行统一的号源管理模式。

各医院按比例设置预约号、现场号和加号三种号源的数量。根据失约率, 对号源配备了合理的超订量, 并建立快捷的预约取消功能, 取消的预约号源自动归回现场号源。

1.3 统计学方法

选择2011年12月、2012年12月的门诊预约数据进行对比研究。将数据输入Excel汇总, 使用MiniTab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和分析

2.1 预约电话接通率

见表1。

2.2 门诊预约率

见表2。

2.3 患者对门诊预约服务满意度

见表3。

3 讨论

3.1 集团内统一门诊预约诊疗系统, 为患者就医提供了便捷

预约是医院门诊服务流程的重组和优化方式, 为患者就医提供便利[2]。预约系统提供网上预约、电话预约、诊间预约、出院预约、候诊台预约等多种预约方式, 患者通过一个电话号码或一个网址便能预约集团内的各家医院的医生, 操作简单。根据门诊患者偏好自主选择预约时间段比例较高的特点, 把预约时间点的选择权交给患者, 有利于患者预估候诊时间, 让患者真正享受到门诊预约带来的便捷[3]。同时, 设立专门的预约挂号窗口, 给预约患者就诊提供了便捷。

3.2 集团化门诊预约诊疗模式, 提高了预约电话接通率, 提升了患者对预约服务的满意度

针对患者反应的预约电话难打的问题, 通过对各个时间段的拨入电话量的统计和分析, 根据每个时段预约电话的拨入量, 实施弹性排班, 提高了预约电话的接通率, 表1显示, 预约电话接通率从65.2%提高到82.9%。电话预约平台具有医疗护理相关背景的人员占57.14%, 同时, 对电话预约工作人员进行医疗知识和预约规则的统一培训, 准确分诊, 减少了患者预约不准确的“隐形浪费”[4]。上述举措, 有效提升了患者对预约服务的满意度, 表3显示, 患者对门诊预约服务的满意度从92.0%提高到95.2%。

3.3 通过门诊预约, 减少了患者就诊等待时间, 降低了患者的等待成本

通过门诊预约, 患者可以提前知晓就诊时间, 有计划地安排就诊行程。预约工作人员在预约过程中, 结合医院门诊就诊峰谷情况和患者需求, 合理安排患者的预约时间, 有效分流高峰期门诊流量, 引导患者合理预约。随着门诊预约率的提高, 门诊病人流量低谷时就诊的病人增加, 有效缓解了门诊就诊高峰, 门诊“削峰填谷”的目标初见成效, 病人等候时间明显缩短[5], 表2显示专家门诊预约率提高了33.5个百分点, 普通门诊预约率提高了9.5个百分点。通过门诊预约, 缩短了患者挂号到就诊的等待时间, 同时, 通过科学的号源管理, 确保病人在预约时间点能及时看病, 有效减少了患者在医院等待的时间成本, 为门诊管理和高峰时段患者分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6]。

3.4 科学的号源管理, 优化了门诊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

门诊预约的精髓在于医疗资源的合理调配, 预约应当让医患双方受益[2]。针对部分尚未知晓门诊预约的患者, 设置了相应的现场号和加号。通过对预约号、现场号和加号三种号源的合理分配, 并实现不同口径的号源共享调配, 提高患者挂号速率和医生接诊速率相匹配程度, 使患者和医院的收益均达到最大化, 实现了医疗资源的高利用率[7]。在总号源设置上, 根据失约率, 设定了合理的超订量, LaGanga和Lawrence等将收益管理的超订策略运用至预约系统之中, 验证了合理的超订可补偿患者爽约造成的损失并降低医生的空闲时间[8]。

3.5 集团化门诊预约服务平台, 提高了预约服务效率, 降低了医院服务成本

医院的服务资源是有限的, 其资源投入需达到最有效的结果[9]。建立集团化的预约服务平台, 集团内各医院间的人、财、物等资源实行统一调配。集团内各医院电话预约人员统一培训, 坐席互通, 不仅提高了预约服务效率, 同时为患者提供了同质的预约服务。各医院门诊的预约宣传一致, 逐步引导患者网上预约, 推进复诊预约和出院预约, 各种举措齐头并进, 有效降低了医院的预约服务成本。同时, 医院可以根据预约的情况, 合理安排门诊医生, 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 促进了医院管理整体水平的提升[10]。

参考文献

[1]刘盛东, 范仲珍, 汪昕.我国医院门诊预约诊疗服务现状分析[J].中国医院, 2012, 16 (4) :74-76.

[2]范伸珍, 刘盛东, 汪昕.门诊预约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医院管理, 2012, 32 (8) :18-19.

[3]杨骅, 蔡全才, 王铁军, 等.某医院门诊医患双方对预约挂号需求的调查研究[J].中国医院, 2012, 16 (3) :32-35.

[4]宗静.预约挂号中专家资源浪费现象的管理与对策[J].中国病案, 2012, 13 (8) :42-43.

[5]方逸.综合性医院门诊预约挂号服务措施的探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11, 22 (1) :64-65.

[6]彭忠英, 王韬, 宋建萍.预约挂号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2, 32 (12) :1239-1240.

[7]罗太波, 罗利, 刘姿.基于收益管理方法的医院门诊预约挂号优化模型[J].系统工程, 2011, 29 (9) :78-84.

[8]La Ganga LR, Lawrence SR.Clinic overbooking to improve patient access and increase provide productivity[J].Decision Sciences, 2007, 38 (2) :251-276.

[9]唐慧琳, 张柳芳, 陈志红, 等.住院患者就医体验和服务指标重要度调查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3, 33 (3) :290-292.

门诊诊疗时间 篇6

三甲医院是国家特殊医院以外的最高等级医院, 一般情况下都是当地的医疗核心单位, 是当地人民较为信赖和倚重的医疗中心。在三甲医院工作中长期存在着“挂号难、找专家难、排队等候时间长”的问题, 一直困扰着医院和广大患者, 为最大程度方便患者就医, 有效的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 三甲医院应积极推进门诊预约诊疗服务工作。门诊预约诊疗服务是一个完善的服务体系, 需要做好实名制预约挂号工作, 还要完善其它配套系统。

1 完善三甲医院预约诊疗服务体系的积极意义

完善三甲医院门诊预约诊疗服务体系既方便患者享受较高水平的诊疗服务, 又可提高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构建完善的门诊预约诊疗服务体系, 有利于方便患者挂号, 使患者合理安排就诊时间, 减少无谓的等候时间。完善门诊预约诊疗服务, 也有利于医院优化诊疗流程, 改善门诊环境, 科学的调配人力资源, 促进医院门诊服务质量的提升, 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更便捷的诊疗服务[1]。

2 三甲医院门诊预约诊疗服务工作开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三甲医院作为区域的医疗中心, 在人力、物力、财力和政策支持上都有较大的优势, 门诊预约诊疗服务开展也较早, 并且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门诊预约诊疗服务“意在服务, 贵在创新, 重在管理”, 要继续推进预约诊疗服务的推广和效用的提升, 需要进一步完善门诊实名制预约挂号服务工作, 创新服务方式, 加强医院管理, 不断提高预约诊疗服务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 更加方便患者。

2.2当前三甲医院门诊预约诊疗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预约诊疗服务平台建设相对滞后限制了预约诊疗服务的深入开展 预约诊疗服务平台相对比较零散, 许多医院建立自己的预约诊疗服务平台, 也出现了一些集约式的预约诊疗平台, 但覆盖范围需要不断扩大, 功能也需进一步健全。

2.2.2信用缺失, 患者和医生的失约与迟到现象比较严重, 使预约诊疗服务的作用不显著。

2.2.3医患双方都存在对预约诊疗服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的问题, 患者由于缺乏必要的医学知识, 对预约挂号的认知程度不高;医院处于各种考虑, 也不愿意全方位的实行预约诊疗服务。

2.2.4许多医院没有处理好预约患者和即时挂号患者的关系问题, 另外缺乏必要的配套设施来支持, 导致预约诊疗服务实际运行中存在较多不尽人意之处。

3 预约诊疗服务的完善与创新

完善预约诊疗服务工作是引导患者合理就医、有序就医的一场医疗变革, 是一种服务模式的革新。作为医院应合理调配资源, 变革医疗流程, 规范医疗秩序, 方便百姓就医, 整合现有的预约信息系统平台, 加强管理, 不断完善配套体系, 合理规划预约诊疗服务的工作。

3.1 提高预约诊疗服务信息化水平

3.1.1 结合信息化建设, 积极推动和实施预约诊疗工作 医疗机构可利用第三方服务机构建立集中服务平台提供预约诊疗服务, 这是预约诊疗服务的一个发展趋势, 也是效率比较高的一种资源整合方式。

3.1.2 采用标准化接口模式, 实现预约诊疗系统与医院内部系统的通信, 促进预约挂号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 (HIS) 系统的对接。挂号系统与HIS连接, 才能及时反映医生排班情况的变更并做出相应的处理, 可避免因应对病房抢救任务抽调医生, 而造成门诊医生紧缺问题, 且可以解决并缩短患者就诊时间, 真正方便患者就医。

3.1.3 做好信息安全工作, 加强信息安全建设, 在方便患者的同时保护好预约患者的隐私, 提高患者对预约挂号系统的信任度。预约诊疗服务中, 医院应建立健全完善的“一对一”诊疗体系, 有效地保护患者隐私, 解除其后顾之忧[2]。

3.1.4 完善和优化预约挂号的方式, 满足不同人群对预约挂号的需求 预约诊疗服务系统应包含电脑上网、手机上网、手机短信、自助预约机、热线电话等多渠道的预约方式, 适合各层次、各年龄段人群使用, 患者可根据自身习惯, 选择任何一种渠道完成预约操作。

3.2 医院要做好预约诊疗服务配套服务

3.2.1 首先提高预约诊疗服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提高社会对预约诊疗服务尤其是预约挂号系统的认知程度。简化预约挂号系统操作程序, 充分考虑部分特殊患者如老年、残疾等人群的实际情况, 方便各类患者预约挂号, 另外, 应进一步扩大集约式预约挂号服务平台的覆盖范围, 既包含医院门诊诊疗项目和科室的范围, 也包括专家门诊和专病门诊, 更包括集约式运营平台的范围[3]。

3.2.2 提高约诊疗服务的人性化、精确化程度

加强医院与预约患者的沟通, 各医院预约服务内容可能会根据患者需求进行动态调整, 患者应密切留意医院门诊公示的有关信息, 医院要做到及时更新。及时畅通的信息沟通可以有效提升预约诊疗服务的效率, 医院要将影响预约诊疗的各类信息, 如医生出诊时间的调整、医院的预约方式等, 让广大患者可以明确医院的预约方式, 让患者尤其是离医院较远的人群了解预约挂号的模式。

3.3 社会各界都要提高信用意识

社会各界要提高信用意识, 避免无故爽约, 以节省有限的医疗资源, 提高利用效率。同时医院可以通过设置“诊疗黑名单”等制度来督促患者及时就诊, 并建立多种制度保证医生号源不受患者迟到、失约的影响。医院要强化自身的管理, 规范医务人员出诊管理, 督促相关专家按时出诊, 如有停诊, 务必提前通知相关管理部门, 由相关管理部门通知挂号平台, 服务人员再逐个电话通知预约患者, 医院及时调整号源, 或与已预约患者联系协调, 更换医生, 或另约时间就诊[4]。

3.4 预约挂号诊疗服务工作与社区转诊

预约挂号诊疗服务应该与社区转诊相联系, 提高预约诊疗服务的利用效率。预约挂号诊疗服务是国家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 但是与国外建立在完善的社区门诊的基础之上的预约诊体系相比, 我国社区门诊发展滞后, 其技术力量和服务能力的局限使患者对其缺乏足够的信任度, 因此, 造成了无法通过社区门诊来进行必要的患者分流。受到传统就观念的影响, 加之社区门诊与大医院技术、服务方面的巨大差距, 导致人们过度依赖大型医院, 也就造成了患者直接接触大型医院的现象, 客观上加大了大型医院就医难的问题, 也导致了大型医院知名专家“一号难求”的局面, 仅依靠完善预约挂号服务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医院和门诊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 预约挂号模式首先应在大医院和社区医疗中心逐步展开, 合理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分流, 随着社区诊疗水平的不断提升, 渐进的发展为社区首诊, 逐步向综合性医院转诊的局面, 要积极探索定向转诊预约服务体系, 对定向转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只与对应大医院建立社区转诊预约关系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社区转诊预约由社区医生负责, 预约期限不超过3天, 大医院确保患者3日内就诊, 这样可带动社区医疗水平的提高, 彻底改善大医院集中拥挤诊疗的局面, 还可方便患者就诊, 同时有效地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 合理优化就医流程, 从而促进医疗卫生体系的进一步完善[5]。

医院门诊管理工作应重点研究如何将预约挂号的时间精细化, 服务方式人性化, 覆盖范围普遍化, 管理规范化, 使患者更加方便享受到预约诊疗服务的便利。预约诊疗服务是现代医疗发展的必然要求, 也是解决当前就医难等问题的一个有效措施, 通过完善预约诊疗服务体系, 既可改善医院的服务方式, 提高服务能力, 也可以使广大患者享受方便、优质的诊疗服务。医疗卫生事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老病死, 是造福于人民的事业, 明确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目的, 做好医院门诊管理工作, 优化诊疗流程, 创建良好的就诊环境, 切实为人民健康服务而做出应有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曹黎静, 吕晓炯, 朱建伟.门诊预约服务的实践体会[J].现代医院, 2008 (8) :38-39.

[2]刘姿, 邱访, 任小丹.门诊实名制预约挂号实践与对策初探[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09, 10:1055-1059.

[3]郝珍, 董盛霞, 刘克新.大型综合性医院开展预约挂号需解决的关键问题[J].中国病案, 2010, 11 (10) :1-2.

[4]郑锦, 史竞懿, 张嗣博, 等.专家门诊预约就诊的实践与思考[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0 (2) :112-114.

门诊诊疗时间 篇7

近年来,“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是各级政府和市民热切关注、亟待解决的难点和热点问题。随着多系统、多脏器、跨科疾病造成患者乱投医、投错医,单科依次排队,重复挂号收费、重复检查、重复处方以及为求医,这类病人长期往返于各有关科室和医院之间,费尽周折,但得不到及时合理的诊治[1]。因此,引导患者接受正规诊治,优化和缩短诊疗流程,降低医疗费用,建立和优化门诊就医方式已势在必行。

2 0 0 5年8月,上海某三甲医院借鉴多学科协作诊疗(m u l t i disciplinary team,MDT)理念开始尝试建立了整合门诊,即把跨科疾病患者引导至整合门诊,由2!3位副高以上医师同时应诊一位患者,并在实践中逐步建立了规章制度和流程。2009年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结合市级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并下发《在市级医院开展专病整合门诊试点工作的指导性意见》,旨在规范推进各市级医院开展整合门诊工作,以期缓解因三级医院分科较细造成涉及多科疾病、疑难杂症患者就医难等现状。该医院根据此指导性意见进一步细化了工作方案,有效促进了整合门诊的制度化管理和规范化运作。

整合门诊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一轮医改方案对公立医院公益性要求的办院方针和功能定位,是落实改善服务,提高质量,控制费用,便民利民的重要举措,缓解了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矛盾。开设整合门诊要结合医院学科优势和医疗特色,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医疗需求。在组织实施、科目设置、运作流程管理、诊后规范化分流及后续服务等方面要探索和创新,并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和监控指标,定期总结评估,提升整合门诊综合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科目的设置如何优化,如何使科室间的组合、专家的组成结构更为合理,什么疾病种类适合在整合门诊中进行就诊,怎样的就诊模式更能使患者乐意接受,如何定价收费既能体现公益性又能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等一直是管理部门的难点。通过近年来的分析与探索,初步得出整合门诊的最佳组合模式的条件。

2 资料与方法

2013年底,对已开设的科目进行调研整理,多方积极听取关于科目设立、人员配备、诊室安排、流程的便捷及合理的费用范围等方面的建议和意见。采用书面访谈的方式对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进行调研。对历年整合门诊工作量的统计分析,调整现有的开诊科目,增设有需求的科目,调整开诊时间和人员组合,并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合理调整收费项目及标准。

3 结果与分析

3.1 调整前后各科目的门诊量统计分析

根据医院发展及患者需求,整合门诊科目由原来的10个调整为12个,其中有新增的科目、更名的科目、重组的科目。根据每个科目的特色、患者的需求及参与诊疗医护人员的特点,制定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如就诊时间、就诊场地和地点,每次出诊的人员等。调整后门诊量有所递增,2014年较2013年上升14.92%,2015年较2014年上升3.86%;调整后的门诊量合计比前2年(2012年和2013年)上升20.29%。

3.1.1 足病整合门诊。

科目调整后,糖尿病足整合门诊更名为足病整合门诊,其主要目的之一为了扩大接诊病人的范围,除了满足糖尿病足病的患者以外,还满足许多如血管病变、皮肤原因等造成的足病患者的需求;其二是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项目特色,由原来的医生作为“召集人”(内分泌科、血管外科、护理部)改为由护理部主任护师作为“召集人”(护理部、内分泌科、血管外科、皮肤科),更好地体现项目特色。整合门诊模式的开展,为许多足病病人找到了正确的就诊方向,同时也为护理队伍带出了一批临床科研都擅长的梯队成员,近来足病整合门诊的门诊量占据整个整合门诊量的首位。

3.1.2 失眠整合门诊。

诊疗特色是擅长于单纯性失眠、焦虑、抑郁等各种原因引起的睡眠障碍的诊治及安眠药依赖患者的药物调整及梯度撤药。很多患者通过该门诊渐渐摆脱失眠困惑,慢慢不再依赖药物入眠,深受接受过该门诊治疗的患者和家属的好评,满意度高达100%。

3.1.3 头晕整合门诊。

根据医护人员建议及患者需求,重新调整了科室组合,由原来的神经内科、骨科、耳鼻咽喉科组合改为神经内科、伤外科、耳鼻咽喉科组合,发挥中西医结合在“眩晕、耳鸣、复视、头昏、头晕、行走不稳等症状”的诊断和治疗的特色,为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的头晕患者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重新组合后,门诊量有所提升。

3.1.4 中医脑病整合门诊。

中医脑病整合门诊的一部分患者主要表现为眩晕不适等症,使得头晕整合门诊分流了一定比例患者,而且中医脑病可接诊范围过大,显得定义不明确,使得门诊量呈下降趋势,有待进行调整。

3.1.5 肺小结节整合门诊。

经过调研,肺部疾病整合门诊更名为肺小结节整合门诊,人员组合由原来的呼吸科、胸外科、放射科改为呼吸科、中医内科、放射科,从而突出特色,主要以中西医内科结合治疗为主,对不同分期的肺癌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为不能手术及手术后续治疗的患者提供了优质医疗服务。

3.1.6 骨松与骨质疏松性骨折防治整合门诊。

结合医院优势学科特色,该诊疗目标为系统性治疗和管理老年性脆性骨折、多发性骨折、骨折后愈合不良、促进骨折愈合与早期功能修复、预防再次骨折的发生,通过该门诊项目探索中国老年人骨松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防治方法。

3.1.7 减肥整合门诊和营养消化整合门诊。

在充分调研访谈的基础上,根据患者需求,将原先的糖尿病与营养整合门诊及肾病与营养整合门诊调整为减肥整合门诊及营养消化整合门诊。减肥整合门诊主要通过针灸、穴位埋线结合膳食营养指导治疗肥胖症、高脂血症,营养消化整合门诊主要是针对临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在运用药物治疗同时,配合营养支持治疗和饮食指导,为病人制定更为科学、合理、实用的综合治疗方案。自开诊以来,门诊量有所提升。

3.1.8 腰腿痛整合门诊。

科目调整前腰腿痛、骨痛整合门诊以骨科为主导,作为“召集人”联合麻醉科和伤外科一起组成,骨科和麻醉科均为外科手术科室,来整合门诊的大部分患者是为寻求非手术治疗腰腿痛或骨痛的疗法,因此,开设以来不被患者接受。因此,调整为腰腿痛整合门诊,由针灸科、推拿科、伤外科组成,中医特色明显,针对腰痛伴有或不伴有下肢放射痛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症、间歇性跛行等采用中药内服、针灸、推拿、中药熏蒸、牵引等中医保守治疗方法,调整以后逐渐被患者接受。

3.1.9 胃肠肿瘤整合门诊。

由胃肠外科、肿瘤科、放疗科组成,诊疗目标为对胃肠肿瘤病例(特别是胃癌、直肠癌),多学科共同讨论制定综合的、最优化和个性化的诊疗方案。

3.1.1 0 疮疡病整合门诊。

该项目为调整后新建科目,由于疮疡两字很多患者不理解,所以问津者甚少。因此,对于管理者来说,应该尽量选用通俗易懂、便于患者接受及宣传推广的项目名称。

3.1.1 1 消化系及腹膜后肿瘤综合治疗整合门诊。

该项目几经更名和重组,门诊量一直上不去,经多方调研和沟通,门诊量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医生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对于外科系统疾病,患者主要通过入院手术治疗为主,因此认为整合门诊意义不大。

3.2 整合门诊满意度问卷调研及分析

3.2.1 整合门诊患者满意度调查汇总分析。

本次调查总人数为85人,其中男性占34.5%、女性占65.5%;<30岁的占2.4%,30!39岁的占12.0%,40!49岁的占12.0%,50!59岁的占18.1%,60!69岁的占25.3%,≥70岁的占30.1%。样本患者来源最多的是上海市普陀区、徐汇区、长宁区和静安区4个区,就诊类别以城镇职工医保为主。

对知晓整合门诊途径的调查结果显示,通过网络、媒体、报刊等宣传知晓的占26.5%,通过来院就诊时医护人员介绍知晓的占19.3%,通过院内相关宣传资料介绍知晓的占38.6%,通过亲戚、朋友、患者等介绍知晓的占15.7%。

曾经就诊过的整合门诊占比前3位的是失眠整合门诊、足病整合门诊、腰腿痛整合门诊和肺小结节整合门诊(并列)。

3.2.2 整合门诊医师满意度调查汇总分析。

本次调查医务人员51人,其中男性占45.1%、女性占54.9%;年龄<30岁的占4.0%,30!39岁的占21.6%,40!49岁的占31.4%,50!59岁的占1.4%,60!69岁的占5.9%,≥70岁的占5.9%;住院医师占4.0%,主治医师占5.9%,副主任医师占51.0%,主任医师占39.2%。被调查医务人员中,认为整合门诊收费偏高的占51.0%,认为价格适中的占9.8%,认为价格偏低的占39.2%。

调研结果显示,整合门诊作为一种新型门诊模式,确实解决了一部分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尤其是涉及多系统、多脏器、跨科性的疾病。由于这类病人长期往返于各有关科室和医院之间,费尽周折,但得不到及时合理的诊治,造成了单科依次排队,重复挂号收费、重复检查、重复处方等现象。因此,整合门诊的开设引导这部分患者接受正规诊治,优化和缩短诊疗流程,降低了医疗费用。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目前整合门诊运行模式更适用于以“症状”为主的,涉及多学科都可以诊治的交叉、边缘性疾病,一般一次是不可能解决,需要多次来院就诊[2]。目前,比较成功的几个组合均为以偏内科或护理性质的学科,因此整合门诊的最佳组合应具备的几项条件为:患者需求度高;参与科室和医务人员积极性高;科目设置通俗易懂;属于交叉或边缘学科,需要多学科合作解决的慢性门诊疾病。同时,为节省患者就诊时间,优化就诊流程,整合门诊内应增设集预约、预检、挂号为一体的服务窗口,提供便捷服务,缩短诊疗流程,提升患者就医体验。通过多年整合门诊的优化和规范化运作研究,已形成规范、可行、易于推广的整合门诊运作与管理模式。整合门诊科目设置的灵活性和科学性,体现了人性化管理理念,方便了患有多系统、跨科、疑难疾病者的就医,得到了患者的认可,其社会效益良好。整合门诊是解决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一条很好的途径[3]。

4.2 建议

整合门诊应根据各个科目不同要求安排诊室,保证医患双方在接诊和就诊时的良好体验。同时可以作为科研人才培养的基地[4],整合门诊召集人均为学科带头人,推动学科与医学人才梯队建设。在课题实施过程中,运用、借助调研,对整合门诊管理制度进行优化建设,规范在医疗运作中的质量、安全管理模式,摸索出一整套适宜推广的整合门诊的科目设置、流程、收费等制度规范,落实和体现改善服务,提高质量,控制费用,便民利民的重要举措,使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根据运行情况,实时调整整合门诊挂号收费,充分调动参与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使整合门诊更具有生命力。

整合门诊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多科疾病、疑难杂症患者人群的需求,为该类患者提供了便民利民措施,深受患者的喜爱。通过不断的优化机制,改进方式,促进这个新型的就诊模式持续开展,在确保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和社会效益的基础上,调动各级医护人员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做到真正的“双赢”。

参考文献

[1]王亚平,司马欣元,田静,等.综合性门诊医疗服务平台建设思考[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3,20(2):194-196.

[2]高解春,赵蓉,杜宁.开展多学科综合诊治协作提供整合门诊服务[J].医院院长论坛,2014,1(1):14-17.

[3]杜宁,于广军.上海市级医院开设整合门诊的实践[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3):44-45.

门诊诊疗时间 篇8

1 妇产科服务对象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不断深入, 医护人员的聚焦已从“病”转化到“人”。妇产科的服务对象为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 具有如下特征: (1) 疾病种类多, 包括妇科患者、产科患者 (含新生儿) 、计划生育患者、辅助生殖患者。 (2) 年龄跨度大, 从婴儿期的阴唇黏连、阴道异物到八九十岁的妇科肿瘤、老年性阴道炎。几乎包含了各个年龄组的患者。 (3) 心理状态复杂, 患者具有女性敏感、细腻的心理特征。当不同年龄、不同社会层次的女性在转变为患者角色时, 她们的心理状况多种多样。除常规的紧张、焦虑外, 妇产科患者还存在妇科检查时的羞愧;未婚先孕女性社会舆论方面的压力;需手术切除器官的患者有些会担心自己不再是女人。未婚或者无子女的患者切除器官后丧失生育能力;更年期患者的情绪不稳, 敏感多疑, 悲观厌世。

2 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

本科门诊预约诊疗工作既配合医院整体工作的要求, 又保持科室自身特色。现将门诊预约诊疗工作开展情况及取得成效汇报如下。

(1) 确定专家出诊日, 医院滚屏显示, 候诊区闭路电视滚动介绍, 增加宣传力度, 使患者方便选择就诊时间。根据患者预约量及科室工作等情况, 必要时增加专家出诊次数, 变动前1天通知患者, 并明确出诊时限。

(2) 专家层级就诊模式。由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组成专家团队。患者挂号时首先由诊疗团队中的主治医师进行初诊, 完善相应的化验检查, 再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要求为其预约相应专家。

(3) 节假日全天门诊, 缓解平日门诊压力, 为患者提供方便。根据患者预约量及实际门诊量, 弹性排班, 在不影响医疗运行的情况下, 必要时增加出诊医生数量。

(4) 科室多人考取了国家级心理咨询师资格, 为患者进行心理服务方面大开方便之门。

(5) 对于心理负担重, 身心压力大的患者, 尤其是更年期患者避开就诊高峰, 不但预约医生, 而且预约护士, 讲解常规知识, 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护理。

(6) 再诊患者尽量安排同一医生, 减少陌生感, 缩短医生了解病史时间, 使就诊顺利进行。并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7) 对于出院需随访患者建立统一档案, 提前一到三日提醒, 并向其告知安排的医生、就诊时间及复诊的注意事项。

(8) 安排专人负责处理诊疗预约工作相关事宜:对各种形式预约的患者根据病情及要求确定就诊时间及就诊医生。留取联系方式, 提前一天提醒患者按时就诊。并维护更新挂号表、动态监测预约挂号运行情况、应对突发事件。轮流排班, 护士长统一管理, 充分发挥其组织者、执行者及协助者的作用, 确保预约诊疗工作有序开展。

3 小结

积极推进预约诊疗服务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加强医院科学管理的重要举措, 是坚持以病人为中心,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内在要求[2]。通过开展预约诊疗服务, 一方面有利于患者提前安排好就医计划, 以节省其排队及候诊时间;另一方面对于医院而言, 则有利于提升医院管理水平, 提高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本科门诊经上诉举措, 除提高了门诊医生的工作效率, 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也改善了医患关系, 为医、护、患建立了友谊的平台。为打造医院品牌做了自我贡献。并为开展全国卫生系统的三好一满意活动从我做起, 尽我之力。

参考文献

[1]吴振方.预约诊疗制度的实际应用.国外医学.医院管理分册, 1997 (3) :112-115

上一篇:术后疼痛下一篇:包头商业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