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骨折

2024-07-12

开放骨折(精选十篇)

开放骨折 篇1

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是是全身最常见的开放性骨折, 组织损伤轻重不等, 可发生大面积皮肤剥脱伤、组织缺损、严重污染等问题。选择治疗方案对其预后转归起着重要的作用。治疗上既要修复损伤的软组织, 防止感染, 又要保证骨折愈合, 因小腿皮下组织少给治疗带来一定难度, 常常因为早期处理不当引起各种并发症。德州市市立医院骨外科自2008年3月至2010年2月以来对胫腓骨开放性骨折67例, 按照骨折开放程度和清创的时限选择治疗方案, 应用了钢板固定、交锁髓内针固定、外固定支架固定、内外固定结合、跟骨牵引、石膏托固定等方法, 效果满意,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67例, 男42例, 女25例;年龄17~64岁, 平均46岁。左侧39例, 右侧27例, 双侧1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56例, 高处坠落6例, 跌倒伤5例。按Gustilo开放骨折分类[1]:I型25例, Ⅱ型29例, Ⅲ型13例。钢板固定17例, 交锁髓内针固定11例, 外固定支架固定19例。内外结合固定12例, 跟骨牵引3例, 石膏托固定4例。内固定手术都在伤后8h内进行。

1.2 治疗方法

4例危重多发伤请相关科室会诊同时或先后在全麻下进行手术固定, 其余63例均在硬膜外或腰麻下手术治疗。手术时应用气压止血带止血, 根据病情适当补液输血。首先伤口彻底冲洗清创, 然后消毒铺单, 根据骨折开放程度和清创时限应用钢板固定17例, 交锁髓内针固定11例、外固定支架固定19例、内外结合固定12例、跟骨牵引3例, 危重多发伤4例行石膏托固定。本组13例软组织缺损的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后行1期皮瓣移位修复术。本组21例软组织缺损的, 不能确认坏死组织是否彻底清除, 先用新鲜肌肉组织覆盖肌腱、神经和血管等重要组织, 按时换药观察, 情况好转后再行2期皮瓣移位修复术或植皮术。本组2例血管损伤者行血管吻合, 1例血管严重损伤行血管移植。

2 结果

67例全部得到随访, 随访时间3~24个月, 所有患者皮瓣和血管全部成活。骨折骨性愈合时间:3个月17例, 6个月32例, 9个月15例, 2次植骨手术18个月后2例;1例患者因骨髓炎6个月后截肢。

3 讨论

3.1 彻底清创控制感染

清创是治疗开放性骨折的根本, 彻底正规清创能减少控制感染的机会, 促进功能恢复, 避免患者受二次手术痛苦, 缩短住院时间。不管开放伤口的严重程度怎样, 都应该严格按照清创术的要求彻底清创。首先要严格执行清创时限, 一般8h内是细菌繁殖和入侵组织的潜伏期, 是清创术的最佳时期, 在这个时期内行清创术并Ⅰ期缝合, 也可以跟据伤情行骨折的内外固定手术;8h后感染的可能性增大, 一般只做清创, 行简单的骨折外固定, 再根据情况行Ⅱ期缝合, 进一步处理骨折;24h后已属感染创面, 可以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创面。使污染物和异物松动, 易于清除。然后应用双氧水进一步浸泡, 杀灭致病菌。最后从创面一侧皮缘开始, 切去0.1cm皮缘, 进行卷地毯式清创创面, 直到创面另一侧皮缘, 同样切去皮缘0.1cm。清除异物后换药, 保持引流通畅。清创时注意保护血管、神经、肌腱、关节囊等重要组织, 尽量保持其完整性和连续性。伤口污染严重或有软组织缺损者, 彻底清创后骨、神经、血管的外露者, 以邻近皮瓣式肌皮瓣覆盖, 可减少后期治疗的困难[2]。避免强行缝合而引起并发症。对清创不彻底或强行缝合后小腿严重肿胀, 创缘有坏死征象者, 用减张方法, 立即拆线引流或及时再次清创。

3.2 处理创伤保护软组织

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伤情复杂, 除骨骼断裂外, 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缺损, 伤口污染也较重, 又因其解剖特点, 除伤情本身原因外, 常常可能因手术方案不当如方向及重量不妥引起骨外露、骨不连接、内固定物外露、骨髓炎、切口感染、畸形愈合等严重后果, 需长期卧床给护理和生活带来不便, 关节僵直影响功能。甚至导致肢体坏死而截肢。我们的体会是保护软组织更为重要, 是预防感染的根本措施, 是促进创口Ⅰ期愈合的关键。既不能因为处理骨折进一步加大软组织的创伤, 也不能因为内固定的因素导致软组织覆盖困难, 更不能因覆盖困难而放弃软组织覆盖给进一步治疗造成更大的困难。对于Ⅰ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 清创后可进行Ⅰ期缝合和骨折内固定, 本组13例清创后行Ⅰ期直接缝合, 无软组织覆盖困难;对于Ⅱ、Ⅲ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 清创后行简单内固定或外固定, 需要植皮、带蒂皮瓣和游离皮瓣手术方式时, 要注意软组织的覆盖问题, 急诊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术, 可以规避急诊皮瓣的风险, 又大大缩短了Ⅱ期皮瓣前漫长辛苦的换药过程[2]。总之, 软组织的修复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和小腿功能的恢复。

3.3 固定注意事项

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如果针孔太紧压迫皮肤分泌物, 引流不畅, 引起细菌感染术后出现针道感染, 原因是:内固定术如果广泛剥离肌肉、骨膜加重骨折断端血运不良度, 易造成胫骨骨折后骨折端骨缺血坏死、骨折间隙增宽、骨延迟愈合、甚至骨不连和内固定器材弯曲、断裂。交锁髓钉可相对缩短暴露骨折端的切口, 只需将骨折端周缘骨膜少许剥离甚至不剥离即可行复位、内固定术, 交锁髓内钉是通过髓腔固定, 位于胫骨中轴线上, 是一种弹性固定, 既能维持一定的强度, 又能保持骨折愈合所需的生理压力, 刺激骨痂生长。

内固定时胫骨下端先用克氏针、螺钉重建骨远端完整性, 使关节面准确复位, 有利于外固定螺钉置入, 胫腓骨位小腿下段, 皮下组织少, 营养主要依靠滋养动脉, 一旦骨折开放动脉断裂致使血供减少易引起骨不连接。内固定剥离骨膜易使骨折愈合减慢, 且易并发皮肤坏死。所以置入过程中尽量少损伤剥离软组织, 且钉尾不要留于皮肤损伤创面, 克氏针尽量采用临时固定, 待外固定螺钉置入后应移除。外固定支架固定时不要过多地扩大创面, 尽量减少对软组织进一步损伤, 有助于创面及骨的愈合。内外固定结合固定稳定可靠, 能弥补内固定不足, 可早期进行踝关节功能训练, 减少术后跟腱等软组织粘连、挛缩, 能提供较好观察创面的功能[3]。及时换药更换纱布, 保持创面引流通畅, 避免感染。后期能提供骨折端纵向压力, 促进骨折的愈合。注意尽量减少螺钉置入跟骨, 因其易形成不稳及影响踝关节功能。石膏托固定, 对组织损伤少, 能保持良好的血液循环。跟骨牵引可骨折端产生轴向加压作用, 刺激成骨细胞生长, 加速骨折愈合, 不会引起关节僵直, 使踝关节及时得到锻炼, 骨折对位对线不满意时可随时在透视下调整。

3.4 固定时间

固定时间选择不当就会引起伤口感染、骨髓炎等。患者有神经血管损伤, 或有大面积皮肤缺损应一期内固定, 其他患者均清创缝合后首先应用跟骨牵引, 伤口换药观察, 对伤口污染轻, 就诊时间短, 清创彻底者, 可适当早期选择适宜的内固定物固定, 使骨折达到解剖复位, 不仅有利于促进伤口及骨折的愈合和功能恢复, 也有利于骨块的自行复位, 有效地矫正骨折移位及畸形。但对伤口污染严重, 就诊时间过长, 且清创后不能闭合伤口者, 应适当延长牵引时间, 伤口情况好转后再行内固定或外固定治疗, 可有效降低感染率。如果牵引过程中伤口感染, 应首先控制感染, 等感染控制后再手术。

参考文献

[1]荣国威, 王承武.骨折[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257-284.

[2]张长青, 曾炳芳.四肢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技术[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76-102.

开放性股骨干骨折的护理 篇2

【关键词】股骨干 开放性骨折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4.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427-01

股骨干开放性骨折多发生于意外创伤,受伤后病人疼痛剧烈,伴大量出血,严重的可出现休克,且骨折部位和外界相通,因而伤口和骨折部位存在着感染的潜伏性,术前适当的外固定,伤口包扎、止痛、抗休克,术后注意对伤口及患肢未端血运及感觉的观察,及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同时协助与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是对该类病人的治疗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现将我科2012年5月~2013年12月收治的 11 例股骨干开放性骨折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 11 例,男9 例,女2 例,年龄 26~59 岁。上 1/3 骨折 7例;下 1/3 骨折 4例。1 1 例全部治愈,无并发症,无致残。

2 术前护理

2.1 迅速判明有无威胁生命的体征,如测量脉搏、血压,如有休克存在,应立即按休克进行补液、输血等急救与护理。

2.2 创面处理,主要是制止出血和防止再污染。

2.3 临时肢体固定, 为避免骨折移位和预防骨折的合并伤,减轻病人的疼痛,临时简便的外固定是非常必要的,可用预制夹板进行简单的外固定包扎。

2.4 术前准备:迅速为病人做好一切术前准备,如建立静脉通道,配血、麻醉药试敏、术前用药等,记录病人肢端血运及感觉情况,送病人入手术室。

3 术后护理

3.1 心理护理:股骨干骨折的病人,多为一向健壮的正常人,意外受伤后,毫无心理准备,骨折愈合又需要长时间,对能否恢复缺乏信心,护理人员要经常了解病人的思想情况,给予安慰鼓励,各项操作耐心细致,体贴病人,增强病人康复信心,愉快地接受各项处理。

3.2 病情观察

3.2.1 生命体征的观察:开放性骨折病人因创伤严重,出血较多,故术后仍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我们每半小时为病人测量血压脉搏一次至平稳。由于出血也可有吸收热,应每日为病人测量体温四次,如体温超过38.5℃说明有感染的可能,报告医生加强抗感染治疗适当给予物理降温。

3.2.2 患肢的观察:伤肢固定后,应严密观察患肢末稍的循环情况,如温度、颜色、感觉、动脉搏动、肿胀及足趾的主动活动等,观察是否膝关节活动受限、足下垂等腓总神经受压症状,观察局部伤口渗血红肿等情况,如患肢持续疼痛或伤口渗血逐渐增多应报告医生处理。

3.3 止痛:按医嘱适当使用止痛药。

3.4 预防并发症

3.4.1 脂肪栓塞 : 脂肪栓塞是股骨干骨折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是由于骨髓腔内的脂肪滴外漏,进入血液循环引起的,临床上此综合征常突然发作,且进展快,常表现为脑梗塞、肺梗塞症状。护理人员应注意病人的意识状态,注意突发呼吸困难,颈静脉怒张、胸痛、脉快弱、咳痰、咳血等症状,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抢救处理。

3.4.2 预防褥疮:病人由于卧床時间较长,活动受限,为防止骨突部位受压过久而引起血循环障碍,我们每二小时为病人按摩,通过按摩改善血液循环,必要时铺气垫床,并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污染及时更换,鼓励病人利用拉手架抬起上身抬臀,促进血液循环。

3.4.3 预防肺部感染和泌尿系感染,病人卧床时间较长,应鼓励病人多作深呼吸,多喝水。

3.5 牵引的护理:行slotted 髓腔棒或AO钢板内固定治疗,是近年来较理想的治疗方法,术后无需牵引或外固定,对于部分仍需作骨牵引的病人应做好牵引的护理。

3.5.1 保证牵引的效果:病人睡硬板床,抬高床尾15~30 度,保证牵引绳和肢体的方向一致,严防牵引锤着地,保持牵引锤悬空,牵引力方向与股骨干总轴一致。

3.5.2 将肢体置於功能位置,下肢保持外展正中位。

3.5.3 每天检查并拧紧牵引螺旋一次, 防止牵引松驰或脱落失去牵引作用。

3.5.4 及时检查克氏针两端是否放置软木塞或带胶塞小瓶,防止克氏针移位及划伤对侧肢体皮肤。

3.5.5 牵引锤重是体重的 1/10 左右,每天进行调节,逐渐减轻。

3.5.6 防感染:牵引孔处每天用 75%酒精点二次。

3.6 功能锻炼:这是骨折治疗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护理人员要认真对待,充分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主动为主,被动为辅,确保功能锻炼行之有效。

3.6.1 早期:骨折后两周以内,指导病人做肌肉自主的、充分的收缩和舒张,促进深部静脉血回流,肿胀消退,进行股四头肌长收缩和舒张,踝用力背屈及足趾伸屈活动,对术后不需外固定的患者,可早期练习膝踝关节活动。

3.6.2 中期:骨折后3~6 周,此期除上述锻炼外,未被固定的关节应开始活动,活动范围逐渐增大。

3.6.3 晚期:骨折愈合较牢固,外固定已经去除,应进行全面的肌肉和关节活动,开始扶拐练习步行,逐渐增加活动量在照片提示骨折已愈合则弃拐步行。

4 体会

四肢开放性骨折急诊救治体会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常见的有:因为救治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受伤, 所以我们根据3类标准来选择研究的对象, 一是年龄在18周岁以上。二是四肢开放性骨折需要紧急救治的患者。三是入院后接受了四肢开放性骨折的紧急救治手术。将在偶数周期内入院就诊的25例患者列为研究对象, 作为第一小组, 其中男性18例, 女7例;年龄20~65周岁, 平均 (43±12) 岁, 按照格斯蒂勒 (Gustilo) 进行分类:Ⅰ型8例、Ⅱ型6例、Ⅲ型10例;其中15例存在着带有其他部位的受伤, 按照受伤原因可以分为, 机器绞伤1例、爆炸受伤2例、高处坠落4例、重物压伤5例、交通受伤15例, 将在偶数周期入院救治的2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作为第二小组, 采取常规的救治方式进行处理, 其中男14例, 女8例;年龄20~70岁, 平均 (43±15) 岁;同样还是按照Gustilo分类:Ⅰ型8例、Ⅱ型10例、Ⅲ型7例;有15例存在着带有其他部位的受伤;按照受伤原因可以分为:机器绞伤1例、爆炸受伤3例、高处坠落5例、重物压伤6例、交通受伤12例。将两组患者对象根据格斯蒂勒分类型年龄、性别进行比较对比研究, 和统计学意义类似。

1.2 治疗方法

①骨折的处理。在准确了解适应证状的基础上, 正确使用内固定, 如髓内钉或者钢板等。使用外固定不能实现治疗效果的患者, 只有使用内固定, 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进行全身性的诊治。清理完伤口之后都均注射青霉素类或者头孢类等类型的抗生素, 预防伤口的感染, 同时进行破伤风的处理。抗生素应该使用1~2周。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抗生素的使用, 不要把清创术作为抗生素的替代, 彻底清理伤口是防止伤口感染的重点。②软组织处理。第一小组中19例采用完全清理创伤后进行一期治疗缝合伤口、石膏固定、连续换药, 延期开放伤口骨折的固定连接。其他7例是经过完全的清创后, 覆盖先行软组织骨、神经血管的裸露部分、肌腱部分。还有采用临时固定神经修复、血管的方式, 在延长时间内固定。第二小组都在彻底清创后迅速进行一期固定伤口缝合的治疗, 采取神经血管修复方式进行覆盖皮肤表层缺损的治疗[1]。

2 急救救治的策略

2.1 重点关注病情的变化

一定要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 重点关注观察患者呼吸的状况, 一旦发现有堵塞, 必须及时清理呼吸道的分泌物。采用监护仪长期监查心电图的变化、呼吸情况、血氧的饱和度、血压等。如果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低, 应当及时供给氧气。为患者装置导尿管, 并且记录每小时排放的尿量, 如果过尿量<30 m L/h, 必须得采取有效的方法, 预防肾功能衰竭的现象发生。

2.2 防止休克

应该及时建立两种有休克反应的患者, 保持正常循环的血量, 一种是一般补液, 一种是尽量建立输血通路。及时补充所需的血液, 并且争取在半小时内输入血液3000~4000 m L,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给患者输液的时候, 要细心观察患者的脉搏、心率、尿量等, 时刻警惕心力衰竭和肺水肿的现象发生。要留心患者的神志是否清醒、毛细血管是否充盈, 并做好相关的记录。特别是对有些患者躁动不安的现象, 可能预测为脑疝、颅内继发血肿的征兆, 按照监测的结果迅速地作出抢救的措施。

2.3 快速止血

首先应该观察患者的受伤处出血情况, 可采用敷料加压进行包扎。但是对于严重出血的患者要采用止血带来进行止血, 记录下使用止血带的时间长短, 每相隔30 min需要放松1~2次, 每次频率为30~60 s, 防止肢体因缺血而导致坏死。如遇到活动性的大出血时, 这样会导致丧失大量的血液, 直接的结果就是造成血容量骤减, 造成休克甚至是死亡, 所以必须迅速地控制好出血量, 在进行止血时, 一定要避免血管、软组织重复的损伤, 预防和控制好新的伤口感染[2]。

2.4 处理骨折部位

人体的脊柱骨分为马尾神经与椎管2个要素, 当脊柱骨发生骨折的情况下, 患者可能会出现身体局部的部位短暂性瘫痪, 严重的会威胁到生命安全。当患者长管骨发生骨折时, 由于骨髓里中含有较多的脂肪, 一旦没有进行固定工作, 无序地搬运, 极易导致脂肪溢出并渗入血管里, 致使患者出现脑栓阻塞、肺栓阻塞等病状。因此患者在受伤后, 一定要尽可能地保持好伤肢在伤后的位置, 一定不要随意拉扯或者搬运患者。

3 处理的注意事项

①进行彻底性的清创。经过一期清创处理并未能闭合伤口, 需要再进行多次的清理, 直到完成去除坏死软组织的一切工作之后, 再考虑进行第二期闭合伤口。清理伤口不仅要去除异物和所有坏死的软组织, 而且还应该清除那些没有活性的软组织。重视和培养医护人员清创的意识教育, 强化清创彻底性的根本认识, 这样能够减少四肢开放性骨折的发病感染率。

②及时处理好伤口。患者尽可能在6 h以内进行伤口的清理, 建立以重病号为中心的应急通道, 落实保障好患者入院的方面途径, 合理使用和配备相关的医疗资源。③严格按照标准使用抗菌性药物。对于受伤患者的全身身体的状况和伤口恢复情况进行一定的了解, 然后再决定使用那些抗菌的药物基本疗程。治疗的首要目的是防止伤口的感染。根据研究数据显示, 在进行手术前没有使用抗菌的药物, 有可能会增加术后的再次感染, 造成二次感染, 所以在手术前一定使用抗菌药物。正常的术前抗菌药物的时间一般是在24~48 h以内, 但是伤口感染严重的患者可以酌情地加量[3]。

4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类活动内容逐渐地增多, 四肢开放性的骨折是临床骨科创伤研究中较为复杂的难题之一, 病程治疗时间的周期比较长, 也容易出现较多的并发症和伤口的再次感染, 所以需要医务工作者学习好专业的知识, 培养细心的观察力, 以及保持好清醒的头脑, 才能处理好紧急性的四肢开放性骨折的治疗工作。

参考文献

[1]张伯松, 王军强, 王满宜.开放性骨折的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 2011, 31 (9) :53-57.

[2]郭建芸, 石群.控制抢救室开放性骨折再污染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08, 23 (9) :1687-1689.

开放骨折 篇4

【关键词】 开放性骨折;霉菌;感染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29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32-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6月至2012年12月我科临床治疗10例。今就开放性骨折创面霉菌感染的治疗报告如下。

临床病人10例。男性8例,女性2例,最大63岁,最小38岁,平均年龄46岁。均为胫腓骨骨折10例病人均。骨折分型:3例41C3,4例42C1,3例42C3;皮肤损伤(IO):4例IO4,6例IO5;神经血管损伤(NV):2例NV1,2例NV3,6例NV5;肌肉/肌腱损伤(MT):3例MT2,4例MT3,3例MT5;gustiloⅢA2例,ⅢB1例,ⅢC1例。致伤原因:车祸6例,机器绞伤4例。

1.2 方法 10例病人均经手术治疗,3例行接骨板内固定冲洗引流,5例行外固定架固定。2例贫血,1例肝硬化低蛋白血症。术后5-11天出现绿毛团状物,培养报告:霉菌生长(10例病人均伴有其他细菌感染)。给予输血及人血白蛋白等支持治疗;7例口服氟康唑,3例未服用;局部加强换药:每日一次换药,换药时去除绿毛团状物,生理盐水、双氧水、络合碘反复冲洗创面,创面消毒后紫草油纱条覆盖。4例常规包扎,6例护架保护下暴露伤口。

2 结 果

10例病人感染灶在3-7天得到控制,绿毛团状物消失,培养报告:无霉菌生长。4例均出现局部皮肤坏死缺损,4例换药愈合,6例皮瓣转移后愈合(2例接骨板外露者骨折愈合后去除接骨板皮瓣转移愈合)。

2.1 护理方法

2.1.1 心里护理 10例病人术后并发霉菌感染,患者情绪不稳定,但心术后恢复不好,护士耐心倾听病人的倾述,耐心讲解疾病的治疗和转归。讲讲解霉菌感染的病因和病情,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2.1.2 强基础护理 口腔霉菌感染者可用2%-4%碳酸氢钠或制霉菌素研碎溶于生理护理,4次/日,清洁口腔前应先吸净口腔内痰液及分泌物。留置导尿管患者集尿袋应妥善固定在床边低于膀胱15-20cm,以利于引流通畅,防止尿液逆流造成感染。泌尿系霉菌感染者每天用碳酸氢钠或生理盐水行膀胱冲洗1-2次,每日做好会阴部的卫生保洁,用2%碳酸氢钠棉球洗尿道外口2-3次。每次大便后清洗会阴,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霉菌在局部繁殖而侵入尿道。

2.1.3 严格管理[1] ①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定时开窗通风,每天2次,每次不少于1h。我科采用空气消毒机,通过动态循环输送经紫外线消毒后的空气,达到空气清新净化的目的,并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室内物品、桌面、地面,每天2次。②减少和控制,限制家属探视,1人/次,探视时间不超过0.5h。

2.1.4 ①患者创伤严重创面渗出物多。密切观察渗出物的量、颜色和气味。②换药时严格无菌操作、清创需充分,减少霉菌感染的条件、每日换药,换药时去除绿毛团状物,生理盐水、双氧水、络合碘反复冲洗创面,创面消毒后紫草油纱条覆盖。③护架烤灯护架下暴露伤口、以减少伤口分泌的渗出。局部用200w护架烤灯持续烘烤、灯距为45-55cm。④定期作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2.1.5 加强营养支持[2] 营养支持是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和治疗继发性感染的重要手段。患者应多食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以增加机体的抵抗能力。

2.1.6 合理使用抗生素[3] 护士应合理掌握用药的时间、给药途径、和用药剂量、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以及时停用或换药。长期使用抗生素者,遵医嘱及时准确留取各种痰液、尿液、血液等标本进定期作细菌培养和药敏。

3 讨 论

3.1 霉菌为条件致病菌,开放性骨折创面并霉菌感染临床不常见、胫腓骨严重损伤的病人一般患肢肌肉缺血6-8h,即开始非可逆性变性、坏死,并能分解出大量肌紅蛋白及组织毒素。开放性骨折创面吧并霉菌感染多因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局部软组织毁损重,血液循环较差,并且创面污染重,增加感染机会而致病。本组10例病人中2例外伤后失血性贫血,1例并有肝硬化低蛋白血症,机体免疫功能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应积极改善全身情况,酌情输血等支持治疗。

3.2 创面局部治疗至关重要。

3.2.1 清创需充分,减少霉菌感染的条件。

3.2.2 紫草中之主要成分—乙酰紫草素和紫草精、硷化紫草素有收敛作用,对某些分泌物过多之皮肤损伤有效而应用于外伤及烧伤创面。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紫草有抗菌、抗炎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皮肤真菌等均有抑制作用。紫草油纱条覆盖创面,据我们观察对于创面霉菌感染疗效可靠。

3.2.3 护架保护下暴露伤口应能促进霉菌感染的控制,本组病例2例常规包扎,5-7天得到控制;2例护架保护下暴露伤口,3-6天得到控制。

随着社会生产机械化程度提高,高能创伤增多,开放性骨折往往出血多,局部软组织毁损重,血液循环不佳,创面污染重,霉菌感染可能增多。应注意改善病房环境,及时支持治疗,出现霉菌感染时,正确对症治疗,积极防治霉菌感染。

参考文献

[1] 何洁兰,梁茶.严重烧伤发生毛霉菌感染原因及护理对策[J].医学文选,2001,20(05):741.

[2] 郑艳萍,吴益芬.老年急腹症患者术后并发霉菌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5,3(3):2.

手法治疗开放性克雷骨折43例 篇5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共43例,男性26例;女性17例,年龄12~86岁。左腕20例,右腕23例。致伤原因:跌倒30例,车祸8例,高处坠下5例。合并尺骨茎突骨折22例,合并下尺橈关节脱位14例,合并肌腱损伤2例.就诊时间均在6h以内。骨折多呈粉碎性和涉及关节面。

2治疗方法

2.1急诊处理

X光检查后在臂丛麻下彻底清创,修复肌腱,血管,缝合伤口,若皮肤过紧可复位后缝合。

2.2手法复位

克雷骨折,受伤时手掌着地,前臂旋前,腕关节呈背伸位,骨折远端向侧和背侧移位,通常合并尺骨茎突骨折或下尺挠关节脱位。复位时患肢置于胸前,第一助手双手四指交叉环抱前臂近心端,术者两手分别握患肢大小鱼际处,作对抗持续牵引,持续约2min,牵引下术者快速使橈骨远端向掌屈向尺偏,此时通常可闻清脆骨折复位声音。

2.3复位后外固定

①复位后第二助手代替术者握患肢大小鱼际,保持牵引及掌屈尺偏位。②术者予厚约0.3cm棉垫环包扎患肢前臂,再用绷带缠绕。用4块夹板固定,夹板上端达前臂上1/3处,背侧及橈侧板超腕关节并于骨折远端板下各安放一压垫,限制手腕偏及背伸运动。掌侧和尺侧板不应超腕关节以维持骨折对位。放置好夹板后用三条扁带绑扎固定,松紧度以两指捏着扁带可上下移动1cm为宜。

2.4复查

X光以了解对位情况笔者认为判断复位是否良好关键是看挠骨远端关节面的掌倾角及尺偏角有否得到恢复。而且挠骨复位良好后尺骨远端骨折或下尺橈关节脱位也会同时得到复位

3结果

本组43例,骨折复位对位对线良好,骨折均愈合。愈合后功能无影响者37例,6例发生创伤性关节炎。43例中,1例79岁老年女性因皮肤菲薄而且松弛,复位时发生皮肤套脱伤,需行植皮手术。余42例伤口均甲级愈合。

4讨论

开放性克雷骨折患者就诊时彻底清创很重要,因能有效防止感染,术后合理应用抗生素手法复位以对抗牵引、骨折远端向掌屈向尺偏为手法要旨。若骨折呈严重粉碎性且移位大时对抗牵引时间需延长。有时涉及到关节面的骨折复位时会有交锁感,牵引过程中术者可稍微放松力量,同时让助手用双掌施力揉挤腕关节,术者感到交锁解除后再用力牵引,骨折复位就容易多了。复位后如何做到维持骨折稳定性也是一关键环节,因此小夹板外固定时使腕关节维持在掌屈尺偏位就显得非常重要。小夹板外固定约3~6周,术后定期清洗伤口,以防止感染和观察伤口生长情况。

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治疗体会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6例, 男74例, 女32例, 年龄22~65岁, 平均42.4岁。致伤原因:交通肇事伤56例, 高处坠落伤23例, 重物压砸伤18例, 机器绞扎伤9例。根据Gustilo分类[2]:Ⅰ型69例, Ⅱ型29例, Ⅲ型8例, 其中合并有其他部位骨折及胸腹部损伤共11例, 有颅脑损伤1例。伤后6h内手术者87例, 6~24h手术者19例。根据患者损伤情况分别采用加压钢板、锁定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

1.2 治疗方法

本组106例, 入院后即应用抗生素, 均在良好的麻醉下, 严格按无菌要求, 彻底清创, 先用无菌肥皂水刷洗伤口周围, 盐水冲洗, 2~3次, 再用双氧水及盐水冲洗伤口2~3次, 安尔碘消毒术区, 铺无菌巾单后再用洗必泰清洗伤口。术中切除所有失活坏死的组织。骨折端粉碎严重, 有骨缺损者依软组织条件, 取髂骨植骨, 以减少骨不连或骨不愈合的发生率。骨折固定确实后再次用安尔碘浸泡, 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 达到清洁伤口消毒灭菌作用。如软组织损伤严重, 无法植骨和内固定者, 创面经彻底清创后, 采用胫骨外固定架固定治疗, 以软组织Ⅰ期覆盖。本组病例中, 我们采用加压钢板固定22例, 锁定钢板固定73例, 均为伤后6h内就诊, 伤口污染不重, 软组织条件好的胫腓骨开放性骨折;采用自体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术7例, 均为较严重粉碎性骨折伴有骨缺损者;采用胫骨外固定支架固定11例, 其中3例为合并其他脏器损伤者, 8例为污染程度重, 软组织条件差, 伤后超过12h就诊的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皮肤直接缝合90例, 脱套伤以中厚皮片原位缝合1例, 皮肤减张后缝合7例, 皮瓣修复8例, 创面修复闭合后常规放置引流。

2 结果

骨折愈合情况:95例于12~36周达到临床愈合标准[3], 即患者来院复查时查患肢无压痛, 无纵向叩击痛, 局部无异常活动, 不扶拐在平地步行3min不少于30步, X线示:骨折线模糊或消失。平均18周。有5例骨折延迟愈合而再次手术锁定钢板内固定并植骨治疗后临床愈合;3例加压钢板因过早负重内固定断裂, 经取出内固定物再次用锁定钢板内固定并植骨治疗后临床愈合;有3例患者发生骨髓炎给予抗生素持续冲洗而临床愈合。创面闭合情况:有7例伤口直接缝合者术后部分皮缘坏死, 经切除坏死皮缘用浓氯化钠及庆大霉素换药后创面逐渐愈合。有3例软组织损伤严重直接缝合者术后骨外露, 其中1例面积较小者, 经取出骨外露部固定钢丝, 伤口换药后逐渐愈合;2例创面较大者经局部皮瓣转移后伤口愈合。有1例外固定架针道感染, 为固定钢针与皮肤、筋膜等软组织机械压迫和摩擦所致, 予以针道口切开深筋膜充分引流而治愈。

3 讨论

对于开放性骨折治疗, 应遵循以下原则[4]:彻底反复清创, 合理应用抗生素, 早期关闭伤口 (包括使用肌瓣及游离皮瓣) , 早期植骨治疗。

清创是防止感染的重要手段, 应抓住时机, 清除失活组织, 用冲洗洁净伤口。骨折必须以健康的软组织覆盖, 直接缝合不允许存在张力, 小腿下段局部皮瓣转移设计应合理又充分。

骨折的处理, 可以行早期的内固定, 但如何选用固定方法, 根据骨折移位程度及粉碎程度、病人是否合并其他脏器损伤、以及患者经济条件决定, 同时受医院的技术条件和设备状况影响。临床表明钢板是传统内固定材料, 有坚固确实的固定作用, 能使受伤的关节得到早期锻炼, 其作用是肯定的。但钢板固定也需要适当剥离骨周围的软组织, 对血液运行有阻碍、也存在不愈合及感染等缺点。近年来钢板设计进展在于使用生物学性能更加稳定的钛质材料, 新型钢板更符合解剖学形态, 钢板固定的方法也发生了革命性改变, 如锁定加压钢板。这些改进拓展了钢板在开放性骨折中的应用范围。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骨折手术简单, 易掌握和操作, 创伤小, 最大限度保护骨折端局部血运, 有利于骨折愈合及软组织损伤修复。当合并其他脏器损伤时, 既可对骨折进行有效固定, 又不延误其他损伤的治疗。但也存在固定钢针松动、针道感染、钢针疲劳折断、针周皮肤压迫性坏死等缺点。

关键词:开放性,胫腓骨,骨折

参考文献

[1]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463.

[2] (美) 布朗 (Browner.B.D) , 王学谦 (译) .创伤骨科学[M].3版.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社, 2007:2091.

[3]黄家驷.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社, 1999:960.

开放性胫骨骨折的临床治疗体会 篇7

资料与方法

2008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胫骨骨折患者27例,男17例,女10例;年龄21~63岁,平均(49.37±6.28)岁;手术时间:伤后2~19 h,平均(8.63±1.52)h;Gustilol分型:Ⅰ型4例、Ⅱ型8例、ⅢA型7例、ⅢB型6例、ⅢC型2例;骨折原因:交通事故14例、跌倒7例、重物砸伤6例。其中合并腓骨骨折6例,高血压病5例,糖尿病3例:所有患者均为自愿参与本组研究,排除伴有肝肾功能障碍、精神障碍、恶性肿瘤以及65岁以上患者。

方法:手术方法:本组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立即给予清创处理,在硬膜外麻醉下用双氧水、生理盐水对伤口进行清创,再用碘伏消毒,清除伤口周围的异物与坏死组织;用无菌敷料对暴露骨折端进行拭洗,并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对患者用破伤风、抗生素行抗炎治疗。在清创后采用钢板对骨折进行内固定,根据Gustilol分型,对其开放性骨折软组织损伤程度进行判断,为治疗方式提供参考依据。对于GustilolⅠ型患者的治疗方法可按照闭合性骨折进行,给予交锁髓内钉固定;对于合并关节面骨折的病例,采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GustilolⅡ、ⅢA型的治疗要根据骨折的类型、部位以及软组织损伤程度选择合适的固定方法;GustilolⅢB、ⅢC型患者经常伴有栓塞性损伤或内膜损伤[2],在清创时要注意将其彻底清理,根据骨折的类型、部位以及软组织损伤程度选择切口入路与钢板类型,暴露骨折端后修复关节面,用克氏针暂时固定;在C型臂引导下选择合适的解剖钢板,并用螺丝钉固定,术后一期缝合伤口,放置引流管;石膏外固定,术后2周后拆线。术后处理:(1)术后进行常规抗炎治疗,口服或静脉滴注抗生素3~5 d,预防切口感染的发生;(2)适当将患肢提高,以促进患肢肿胀消退;(3)术后3 d可以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开展针对性的膝、踝关节关节功能训练,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3];(4)术后1周可以指导患者扶拐下床活动;(5)X线片显示有连续性骨痂时,拆除钢板[4]。

结果

本组27例患者中,骨折愈合时间3~8个月,平均(5.17±1.97)个月,其中1例发生伤口感染,经对症治疗后痊愈出院,未发生骨不连、肌肉萎缩、关节僵硬、骨髓炎及骨折再移位病例。

讨论

胫骨前侧的软组织较软而且薄,胫骨开放性骨折多系高能量损伤,因此骨折为多段、多块或粉碎性,患者多伴有软组织缺损、骨外露等复杂损伤,如不及时处理,还会导致伤口感染、组织坏死或骨不连等,而且在治疗中还要尽量保护局部血运,治疗难度非常大[5]。

临床上针对胫骨开放性骨折的固定方式很多,不合适的固定方式会加重软组织坏死,严重影响骨折的愈合与术后功能恢复。解剖钢板固定治疗是胫骨开放性骨折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其对患者的损伤小、操作简单、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局部血运,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近年来,有大量研究证实解剖钢板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非常理想[6]。

适应证与禁忌证:(1)适应证:多发骨折;合并骨质疏松骨和伴有软组织损伤的开放性骨折;胫骨骨不连;感染性骨折不愈合;(2)禁忌证:软组织覆盖与血运较差的患者。

临床优势:(1)钢板内固定术的适应证较为广泛,对多段骨折、长斜形、螺旋形、粉碎性等复杂的不稳定性骨折或开放性骨折均有良好的固定效果,能够防止骨折端对于周围软组织的持续损伤,有助于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促进伤口愈合。(2)有利于早期开展功能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骨折愈合,避免皮肤坏死、肌肉萎缩或关节僵硬等的发生。(3)符合人体解剖学与力学原理,钢板内固定能够将钢板、螺钉与骨骼稳固地连接在一起,具有良好的整体稳定性,为骨折肢体提供一种内支架固定结构,避免骨折延期愈合、伤口感染、骨不连或皮肤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

本组研究中,27例患者中,骨折愈合时间3~8个月,平均(5.17±1.97)个月,其中只发生伤口感染1例,经对症治疗后痊愈出院,未发生骨不连、肌肉萎缩、关节僵硬、骨髓炎及骨折再移位病例;说明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的治疗上,根据骨折类型与软组织损伤程度给予相应的固定方法,可以提高术后愈合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成,邵会勇,李宗岭.组合式金属材料钢板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26):197-199.

[2]Lee YS,Chen SH,Lin JC,et al.Surgical treatment of distal tibia fractures:a comparison of medial and lateral plating[J].Orthopedics,2009,32(3):163.

[3]覃辉,吴良绍,黄兆刚,等.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分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3,4(2):147-149.

[4]贾文鹏,张双民,黄友祥,等.钢板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56例[J].陕西医学杂,2010,4(39):509.

[5]王忠,冯彦博.钢板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多段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10,13(2):552-553.

胫腓骨开放性粉碎骨折护理体会 篇8

1临床资料

1.1 本组6例, 其中男4例, 女2例, 年龄20~55岁, 平均32岁。

病因:交通事故5例, 重物砸伤1例, 损伤范围:胫腓骨上1/3骨折1例, 中1/3骨折1例, 下1/3骨折4例, 均伴有软组织严重损伤。固定时间最短3个月, 最长12个月。平均7个月。

1.2 疗效

Ⅰ期愈合2例, Ⅱ期愈合4例, 均治愈出院。

2护理措施

2.1 术前准备

2.1.1 本组患者由于创伤重, 出血多, 其中5例于术前出现休克。

所以, 术前首先是积极配合医生抗休克, 其次是加压包扎伤口以减少出血, 并用小夹板临时外固定伤肢。

2.1.2 心理护理

本组患者为意外伤, 均缺乏心理准备。加之伤情严重, 多数患者担心治不好, 甚至造成肢体残废。因此, 患者都有恐惧、焦虑和悲观等心理表现, 同时对外固定支架治疗方法缺乏了解, 而对医务人员不信任及持怀疑的态度。笔者根据患者这些心理特点, 因势利导向患者介绍已治愈的同类例子, 说明医患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消除恐惧, 悲观心理, 经过心理施护, 本组患者基本能配合治疗。

2.2 术后护理

2.2.1 注意观察针眼是否有出血及出血量。外固定支架是用4根螺丝钉通过伤肢外侧或内侧 (根据皮肤缺损而定) 软组织至骨折两端外侧皮肤来复位固定。手术切口小而深, 有时难从术中止血, 术后36 h内多易发生针眼出血。如本组有1例曾出现针眼出血, 出血最多者达1000 ml。经用绷带加压包扎止血和静脉注射止血药, 均于36 h内止血。另外, 要严密观察伤肢血运情况。

2.2.2 预防伤口及针眼感染 开放性粉碎骨折容易并发感染, 这与伤口受到污染的程度、伤口暴露时间和能否及时得到清创有关。所以预防和控制感染是护理的重点内容之一。应注意观察伤口及针眼情况, 用75%乙醇涂于伤口或滴入针眼, 4~5次/d, 对预防伤口、针眼感染有一定效果。

2.2.3 经常检查外固定支架的牢固性, 复位固定后经保持外固定支架稳定牢固, 避免骨折再次移位直至骨折愈合, 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此必须经常检查外固定支架的连接处是否松脱、变形, 发现松脱变形要及时调整。本组病例发现1例外固定支架变成S型 (正常情况下, 外固定支架应保持直线与患肢平行) , 立即报告医生处理, 经在X光下重新把松动的螺丝针拧紧加固, 有效地防止了骨折再移位。

2.3 康复期的功能锻炼

2.3.1 早期功能锻炼, 一般于手术后第3天起, 指导患者作股四头肌运动, 适当用力作踝关节背侧屈跖及足趾屈伸运动, 2次/d (即上下午各1次) , 每次锻炼时间为10~20 min。早期功能锻炼时, 患者常因伤口疼痛而不愿主动合作, 有部分患者锻炼方法不正确。如用患肢踩床板或用患肢着地活动, 因此要耐心做好说服解释工作和纠正不正确的锻炼方法。另外, 在指导患者功能锻炼的过程中, 注意观察患者的适应性和患肢反应的情况。

2.3.2 出院指导 嘱患者在手术后第6周起进行直腿抬高, 屈伸膝关节和踝关节等运动直至完全康复。

综上所述, 胫腓骨开放性粉碎骨折应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复位和固定与传统的内固定相比较, 优点为:固定牢固换药方便, 利于伤口Ⅱ期植皮愈合, 复杂多发性粉碎性骨折不能使用内固定时, 用外固定支架能较好地解决, 避免了截肢。患者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预防关节僵硬。术后护理重点:第一是观察患肢的血运;第二是经常检查固定效果防止外固定支架松动变型;第三是预防伤口、针眼感染和并发症;第四是适时进行功能锻炼指导[2]。

摘要:目的总结胫腓骨骨折护理经验;方法胫腓骨开放性粉碎骨折应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复位和固定;结果本组患者基本能配合治疗;结论该方法能更好的配合医务人员, 使该类患者早日愈合。

关键词:骨折,护理

参考文献

[1]曹桂芳.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折的术后护理与康复.中国民康医学, 2006, 5:456-457.

开放骨折 篇9

关键词:下肢;多发性开放性;骨折;术中配合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5-089-01

人体下肢骨骼作为长管状骨骼中发生骨折最为频繁的部位,在发生骨折伤害时,往往呈现创伤口面积大、组织挫裂伤、骨骼粉碎、外伤及污染严重等特点,非常复杂,且骨性愈合所需时间较长,患者常面临巨大的痛苦[1]。近年来,我国交通事业高速发展,意外性伤害日益增多,在这种环境下,下肢多发开放骨折的发生频率也日渐提升,致命性的大出血以及肢体残疾严重危害患者生命[2],对于多发开放严重骨折患者来讲,在治疗时还易加重患者损伤,甚至诱发其他器官的综合性功能障碍,造成患者死亡[3]。因此,护理人员为手术医师提供系统的术中护理配合极为必要。我院以43例下肢骨折患者为对象,回顾分析其术中护理,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3例伤患在2011年4月~2012年3月入我院治疗,均为下肢多发开放骨折,男41例,女2例,年龄为20岁~63岁,平均年龄41.8岁。35例为车祸伤,7例为重物砸伤,1例为机器绞伤。股骨远端伴随对侧的股骨踝、胫骨平台、胫腓骨远端、胫腓骨近端、髌骨、股骨中段、股骨上段骨折患者各为13例、6例、4例、3例、1例、11例、5例。

1.2 方法 临床医师以外科手术为43例伤患进行治疗,行麻醉切开复位及内固定,护理人员为医师实施全程护理配合。配合内容如下:1)接到伤患手术通知单,立即为患者选择合适麻醉方法,比如,患者失血过多、休克、肢体受限,应进行全麻,并将各类麻醉药品与器械准备妥当,再一次检查所有手术仪器设备状况,将其按照规定摆放于合适位置。同时还要根据医师要求,提前预约未有器械,并准备好器械消毒高压锅,在术前20min彻底清洗双手,将手术单在无菌环境下铺好。2)依据手术通知单,对待手术患者进行访问,了解患者病情、病史、受伤后变化,记录其伤口大小、出血量、污染程度,查看其化验结果及心电图检测结果,根据掌握资料,对冲洗盐水、碘伏液、双氧水、特殊器械、电钻等进行准备,待准备妥当且核对准确后,将患者送入手术室。3)患者入手术室后,肌力开通静脉通道(两条,一为输血,一为输药物),并对患者血压、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进行监护,各项准备工作完成后,配合麻醉医师为患者实施麻醉诱导,并开始实施气管插管,待麻醉完成后,将患者移动至手术床,摆正其体位,移动过程中,动作轻柔和缓,避免断骨破坏到周围神经及血管。4)以温盐水为患者清洗伤口,依照医嘱为患者插入胃管、导尿管,,密切关注其呼吸道运行状况及失血量,时刻准备调整通气导管,并进行紧急输血,将手术室室温调整到约22℃~24℃,注意术中患者保暖。5)在术中尽量避免搬动或牵拉患者患肢,严密观察患者心电图变化,根据护理经验,为患者做好防治并发症地处理。比如,患者皮肤出现瘀斑且血氧分压呈进行性降低,立即将其报告给医师,并进行救治。6)手术全程做好无菌控制,保证手术室环境、器械设备、操作均处于无菌状态,并以双氧水、稀碘液为患者彻底清洗伤口,若医师在操作中被感染,应立即辅助其换掉手术衣与手套,并严格控制手术室内的人员,降低患者感染机会。而且,在完成手术后,要对器械进行快速准确地清点,避免器械存留于患者体内,并且将用完的器械清理归置妥当,留待下一次手术使用。

2 结果

本组43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及术中护理,均得以保留肢体,42例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较高,另1例对护理配合无明显感觉,调查结果显示,患者在接受护理后,痛苦程度较低,术后痛苦短时消失,术中配合效果显著。

3 结论

下肢开放骨折为多发常见骨折,常易使患者出现失血休克、器官障碍、肢体残疾,甚至造成患者死亡,做好对于此种骨折患者的急诊手术治疗,意义重大。而护理工作在下肢骨折患者的治疗中极其必要,开展术中护理,既有利于护理者获取患者的信任,提高患者对手术的主动配合意愿,使患者得到及时妥当地救治,还可以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的素质能力[4],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熟悉其本职工作。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在下肢多发开放骨折手术治疗中,为麻醉医师以及手术医师提供系统全面地护理配合。

就我院本次对43例患者的回顾分析结果显示,护理人员在手术准备、感染控制、并发症处理、操作配合方面,辅助医师开展治疗,显著降低了患者的痛苦程度,使患者肢体得以保留,护理效果极为显著。具体来讲,在下肢多发开放骨折在手术治疗中,护理配合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它对于手术操作、清创、无菌控制的要求均较高,护理人员必须在术前做到对各类器械设备熟悉于心,清楚掌握此次手术的具体步骤,并为患者实施彻底地清创,严格确保手术全程无菌开展,才能够提高手术效率、降低患者感染率,使手术顺利完成。

综上所述,下肢多发开放骨折作为严重骨折类型之一,对于伤患的生命以及生活质量可造成严重影响,临床医师以及护理人员为其进行及时妥当高效地救治与护理,是患者恢复健康的必要保证。而术中护理配合工作的实施,可以为患者、医师、护理人员自身创造多方面的助益,使手术得以顺利开展,因此,术中护理配合必不可少。

参考文献:

[1] 贾少杰.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下肢开放性骨折148例[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09(9):34-34.

[2] 陈萍.下肢开放性骨折的护理要点[J].吉林医学,2011,32(29):6265-6266.

[3] 李汝信,夏丽平,杨德福应用损害控制策略治疗下肢严重开放性多发性骨折[J].创伤外科杂志,2011,13(5):475-475,477.

开放性下颌骨骨折的护理体会 篇10

1 临床资料

本组50例中, 男41例, 女9例, 男女之比为4∶1, 其中车祸占88%, 打击伤7%, 其次是其他损伤。骨折并发不同程度颅脑损伤10例。

按照早期清创缝合预防感染及恢复正常咬关系和骨折良好复位的原则, 对有脑创伤及严重合并症者转入ICU治疗。在全身情况允许的条件下, 尽早正确复位, 这对减少出血及骨折愈合有着重要意义。

2 术前护理

2.1 急救护理

下颌骨是口底外周的骨性组织结构, 起到保护口底软组织的作用, 一些肌肉也附着在下颌骨上。口底为呼吸道上端的前壁, 下颌骨的髁突与颅底相邻, 所以开放性下颌骨骨折的患者, 可能出现一些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如窒息、出血、休克、颅脑损伤等, 应迅速配合医生进行及时抢救, 钳夹明显出血点, 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瞳孔变化。随时吸出口腔分泌物, 备好口咽通气道、气管切开包等, 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

2.2 心理护理

意识清楚的患者, 心理十分敏感和复杂, 表现担心有无生命危险, 并希望由经验丰富的医生尽快为其进行手术, 由于创伤位于颌面部会造成容貌损坏, 所以特别是中青年患者甚感痛苦。护士应热情细致地关心他们, 介绍手术医生的医技及现代创伤修复的新技术, 用小针无损伤缝线, 微型钛板置入不用取出, 术后如有瘢痕可应用去瘢痕药物等。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 放下沉重的思想包袱, 主动积极地配合手术。

2.3 术前准备

钳扎明显出血点, 用无菌纱布敷盖伤口, 剪除伤口周围的胡须、毛发, 去除活动义齿, 备结扎丝、钢丝剪子、持针器, 协助医生临时简单复位明显的骨折移位, 建立静脉通道, 全麻患者应询问伤前进食情况有无其他疾病等, 为医生行清创缝合术做好术前准备。

3 术后护理

3.1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口腔损伤的患者, 伤后头颈部组织水肿, 颌间牵引复位不能开口, 以及绷带包扎下颌制动患者呈闭口状态等, 都可以使患者气道阻塞, 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本组1例患者术后3 h发生呼吸困难, 原因是伴上颌骨骨折, 鼻腔水肿, 鼻腔不通气所致, 立即去除颌间橡胶圈牵引, 嘱患者采用口呼吸, 呼吸困难即刻得到解除, 然后鼻腔用麻黄素滴鼻液, 鼻腔通气恢复正常后, 再行颌间牵引患者呼吸正常。

3.2 预防感染

口腔颌面部皮肤缝合后的伤口一般都暴露, 不用包扎, 早期缝合伤口都有血液或组织液渗出, 此时应及时清除, 用双氧水和75%的酒精进行消毒, 并仔细观察缝合伤口愈合情况及缝线周围有无缝线反应。本组2例患者术后第3天发现缝合伤口周围皮肤充血, 用7号注射针头自伤口处刺入后有深褐色陈旧性血性分泌物流出, 用棉签轻轻挤压将分泌物挤净, 次日皮肤充血消失伤口均正常愈合。

口腔内缝合后的伤口因口腔活动受限, 我们将原来的棉球涂擦清洗改为冲洗清洁, 用30 ml注射器分别装双氧水和生理盐水, 缓慢冲洗口腔, 特别是有缝线的部位, 边冲边用电动吸痰器吸引, 达到彻底清洗口腔的目的, 每天3次, 本组未出现1例伤口感染。

3.3 术后营养支持

上一篇:教学制度下一篇:熵权灰色关联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