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产业与资本

2024-09-05

文化创意产业与资本(精选十篇)

文化创意产业与资本 篇1

文化创意的融入大大提升了产品附加值, 可以使得服装品牌在高端市场的争夺中更具竞争力, 对品牌拓展、传播和上游价值链的延伸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可以说, 文化创意是服装产业发展的核心理念, 是服装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现在许多精明的服装企业家在服装产业经营的过程中, 除了注重服装产品的质量、设计与包装之外, 营造服装品牌的文化创意内涵已越来越成为重要的经营手段。他们已经认识到, 服装品牌的文化创意内涵, 作为对不断增长的人类精神需求的回应, 己经成为具有巨大再生力的无形资产, 拥有广阔的增值空间。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在世界经济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迅速崛起。作为一个新型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科技和经济深度融合的产物, 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程度和规模, 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城市综合竞争力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服装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 文化创意对服装产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大大改善、优化服装产业结构, 促进服装产业结构的升级, 以此对服装产业的各个产业链进行重新分工和角色定位, 以此大幅度的增加服装产品的附加值。可以说, 文化创意是服装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

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 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 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 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 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包含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与智能产权三项内容。

文化创意产业要从三个层面去理解:第一个, 必须要有很深的文化基底做基础;第二个, 必须要有做创意, 就是说必须有很好的主意, 然后有好的创新思维, 不能再用一个传统的思考逻辑去运作;第三个, 就是产业, 也就是基础理念跟各行各业的产业链, 它是可以链接在一起的。

二、服装的文化创意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服装的要求日渐增高, 不仅要穿得暖和, 更要穿得时尚、漂亮, 为此服装产业也开始向时尚创意型转变。

当代服装业竞争的焦点, 已从最初的劳动成本的比较, 逐渐转向服装品牌的较量。服装品牌的文化创意内涵, 在服装市场竞争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事实证明, 服装不仅是一种企业产品, 而且是一种社会商品, 商品的社会属性决定了其品牌和文化创意内涵成为该商品占领市场的重要组成。

三、服装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

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一般可以描述为:首先是原创性生产物质创意和智力财产, 包含了最常见的活动、设计创意——从书籍到舞蹈的创造、从建筑到时尚的设计、从数字艺术到摄影和绘画的形象创造、音乐创作、数字内容原创如多媒体主题、软件包和电子游戏;其次将这些创意“一次性”或原型创造, 该环节还关注与其创造相关的特殊的物品要求、原料来源和公共设施提供, 比如与绘画相关的有原料颜料、画笔等, 与音乐创作相关的乐器制作等;接着进行再生产和大众产品分配, 引导创意产品和服务进入终端市场, 包括印刷、复制、运输和批发, 从广播到数字传递的分配、更新数字化和对话形式等;然后通过宣传促销进行产品推广;最后就是以会展等基础活动 (如音乐大厅、剧院和电影院) 中, 也体现在一定创意产品的零售 (如书籍和音像品) 中。这就形成了一条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

从本质上说, 服装业是与文化创意产业关系最为密切的产业之一。在创意产业的具体定义中, 更是明确地将服装设计师纳入到其所指的范畴。事实上, 服装与文化从来就是密不可分的, 只是当文化创意被提到一个产业的高度时, 服装业对文化的认识也开始进入到一个更深的层面。在中国服装品牌经历由小到大, 进而由大到强的发展历程中, 如何通过文化创意去提升品牌的内涵, 实际上是摆在服装业面前的又一命题。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服装协会会长杜钰洲在中国服装协会四届四次理事会上强调中国服装业要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品牌附加值时明确指出:文化创意与艺术生产力是服装产业固有的一部分。品牌是物质实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在消费者中的评价。企业应抓住市场机遇、摸索消费心理、挖掘中国文化元素, 转变观念, 加强服装的艺术追求、文化内涵及创意。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席王庆也曾指出:“在未来的服装产业发展中, 谁掌握了产业中的‘制创’权利, 谁就将站在服装产业链的高峰, 获得高额利润。”

然而, 长期以来中国服装品牌处于一种跟风模仿的地位, 面临的是文化、创意的缺失, 品牌特征差, 只有数量和规模的发展困境。因此, 从创效益、集创意、产地多元化等方向发展, 把文化创意融入服装品牌概念当中, 把创意与树立中国服装品牌联系到一起, 成为了中国服装品牌树立自我形象, 打造影响力的关键。

服装产业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创意产业。从上面的文化创意产业定义也可以看出, 英国等很多国家都明确将服装 (时装) 设计纳入文化创意产业的范畴。

服装是与文化密切相关的, 当文化创意被提到一个产业的高度时, 我们对服装产业与文化的关系的认识便开始进入到一个更深的层面。实际上, 文化创意与艺术生产力本应就是服装产业固有的核心部分。

服装作为文化的载体, 从人类文明开始, 它就与文化密切结合, 并经历它的1传承与流变适应人类社会的需求。人们穿着服装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物质生存的需要, 更重要是体验一种生活的方式, 表现人们的价值观念与审美情趣。可以说, 服装的设计、生产、销售等一系列过程都是文化创意活动。

服装的设计、生产、销售与服务过程, 同时也是一种“情境”的创造过程。企业不仅仅是在制造产品与服务, 更是在创造一种“情境”。这种情境的创造, 既包括产品本身的文化创意的创造, 还包括销售环境及服务方式所带来的文化感受的创造。前者通过产品本身的内涵设计来融入, 用时装表演与发布会等广告手段来加以宣传, 而后者则需依靠对于产品文化创意内涵的准确把握, 通过购物环境的文化氛围营造来完成。对服装产品来说, 这些利用营销环境与服务形式来诉说品牌文化的方式, 是服装的文化创意内涵的表达与传播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四、文化创意对服装产业的意义

服装卖的就是设计、理念、精神、心理享受和增值服务, 服装的消费是满足于消费者物质层次和精神层次的双重需求。这样, 文化创意就成了服装产业中十分特殊且重要的一个因素, 不仅决定了产业的性质, 而且决定了产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层次水平。发展文化创意对于产业的启发, 不仅是对即存产业的重新合, 发现了创意可以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 更重要的是在于把人的创造性, 尤其是个人的创造性, 从有形的产品和产业的附属地位中解脱出来, 赋予了它本来应有的地位。

文化创意的融入可以有效改善优化服》转133页

参考文献

[1]、杨娇, 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研究;旅游经济2009, 3。

[2] 、]黄晓娣.我国传统文化与服装设计创新的整合[J].内江科技, 2007, 8。

[3] 、金元浦.当代世界创意产业的概念及其特征[J1.创意产业与中国电影, 2006, 3。

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 篇2

(名词)文化产品 亦称文化商品,是指通过人们的劳动(包括脑力和体力如肌肉的消耗)创造出来,用以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要的产品。

(名词)附加值是指通过产品的深加工,降低物耗,提高效率,改进设计和包装,开发产品新的使用功能等途径,提高产品的知识含量,艺术含量乃至“魅力价值”,使原有产品增值的一种创造结晶。

(名词)品牌 指用于区隔产品,服务或企业的可感知的标志系统或抽象的理念,象征。首先,它具有品牌名,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设计的组合体,一种令人将某个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的方法;其次,它代表一连串的附加价值,提供消费者功能与心理两者兼具的利益点。

(名词)会展策划围绕会展活动的目标,在充分占有并全面,深入分析会展信息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策划方法,制定会展活动的最佳方案。会展策划不仅可以使某项会展活动具有最佳的实施方案,为会展提供总体的指导思想,也可以节约会展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使会展的运作更科学,合理和规范,有利于塑造会展的品牌形象。一份完整的会展策划包括,策划者,策划对象,策划依据,策划方案和策划效果评估。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简答)文化产品组合产品组合是指一个企业提供给市场的全部项目和产品线的结构方式或组合方式。产品项目是指企业所生产的具有不同功能,不同尺寸规格和不同包装形式的各项产品。

产品组合可以从组合的广度,深度,关联程度三个要素来分析。产品组合的广度是指一个企业所拥有的产品线的数目,它反映出企业生产产品的品种数目或产品系列数目;产品组合的深度指每条产品线中所包含的产品品种规格,深度越大,意味着企业能够提供较多规格和型号的产品;产品的关联度是指各产品的使用对象,生产技术条件,分货网店,原材料的采购和使用以及其他方面相互关联的程度。

扩大文化产品组合的广度,增加文化产品生产线,就能扩大企业的销售领域,增加经济效益,还有利于分担文化企业的营销风险,把握竞争的主动权;增加文化产品组合的深度,增加文化产品的项目,挖掘潜力,增加花色样式,就能够适应同类文化产品更多细分市场的需要,满足不同类型文化消费的独特要求;文化企业增强文化产品组合的关联性,可以加强企业的生产能力,降低成本,便于企业搞好分销,促销和售后服务等,从而提高文化企业自身在行业中的地位和优势,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而减少文化产品组合的相关性反过来会有利于企业适应动荡的市场变化。

(论述,结合材料和案例,谈纸质传媒的策划。无标准答案。P128)

1.宏观的策划原则——整体定位宏观策划是对媒体整体定位和长远打算的思考,是为了使媒介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获得可持续发展而寻找理念上的支撑。其中对受众的明确定位和鲜明的差异性分析是媒介理念的核心。媒介首先必须寻找到自身理念上的支撑点,然后理清思路,突显差异性,增加含金量。

2.中观的策划原则——彰显风格理念是作为一种媒介精神而存在,具有纲领性的指导意义。当仅有媒介理念也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当理念可以转换为某种外在形式的时候,理念才算得上务实。中观政策所要完成的工作正是通过媒介运作的具体环节,以及环节之间的组合关联,在感性上彰显媒介的理念风格,即令其宏观的策划最终以品牌的形象展示在受众面前。

3.微观策划的原则——出奇制胜微观策划是新闻策划的最基层,也是受观众感受媒体存在的第一直观。出色的微观策划不仅能实现宏观策划和中观策划的意图,丰满媒介的形象,而且对受众的冲击力也不可小视。同时,新闻价值的多重性,也为微观策划的差异性突破提供了多种可能。

媒介产业策划的不足:1.纸质传媒产业中,往往缺乏对策划的评估体系,导致某些策划流于无效。2.策划缺少创新性和差异性。

(简答 简述网络文化产业策划的原则。必考题)

1.结合消费需求,深入发掘文化资源。文化产业的策划要结合消费者的需求和个性化,时尚化,科技化,全球化的新特征,瞄准网络文化资源,通过不断对文化资源进行挖掘,创 1

造出全新的网络文化平台,发掘出更多符合消费需求的产品或服务,进而有效地提高文化创造力。

2.利用市场细分,敏锐地把握产品前景。在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的初期阶段,产业策划的主要任务是明确消费者的需求,把握产品或服务的潜力和市场前景。

3.树立民族特色,走民族化产业道路。传播的全球化并不能掩盖信息内容的民族化,超越民族的网络文化是不存在的,网络信息内容依赖的正是不同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资源,依托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对象。所以,网络文化产业的策划应该坚持民族化,没有民族特色的内容必然是空洞的,没有生机的。

4.注重网络内容,实现注意力经济向影响力经济转化。网络文化产业作为内容产业的一支,生产,销售网络文化产品或服务的企业首先应该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内容提供商”。影响力才是真正的竞争力,实现网络文化产业由“注意力经济”向“影响力经济“的转化是实施网络产业策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5.重视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网络产业的策划应当注重网络文化氛围的营造和网络文化的建设,充分运用现代化的营销手段,促进网络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把网络文化建设作为一项基础工程抓紧抓好,是确保网络文化产业策划能够取得成效的重要前提。我们需要通过产业策划来加强和深化网络游戏的正面影响,将一些新的文化理念渗透给大众,从而广泛传播网络理念。

(简答动漫产业策划的要求和方法)

1.适当引导消费,拓宽动漫市场。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看,生产者不能仅仅迎合和满足消费者,还要引导消费者。引导消费者还可以从多方面入手,有力的宣传手段和广告手段,创新的受众互动的模式等等都有利于引导消费者消费观念的转变和消费行为的发生。

2.借助新媒体的力量发展动漫产业。在这个全新的领域内,世界上许多国家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这样的环境和机会,将新型媒体动漫产业发展起来。

3.充分发挥文化优势。中国动漫产业在创意和策划中,可以打文化牌,发挥我们的文化优势。在主流动漫中体现各自特有的文化价值和民族精神,既是对本国文化资源的传承方式,也是弘扬本国文化价值的有力渠道。

4.将动漫品牌的树立作为发展战略贯穿始终。动漫品牌的重要性不仅对动漫作品本身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还关系着整个动漫产业链的生存发展。

5.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动漫企业应尽快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通过版权登记,申请专利和注册商标等途径保护自身产品的知识产权。通过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以及必要的法律措施来制约国内动漫市场中泛滥的侵权和盗版行为。

6.改进营造体系和手段,寻求最佳营利模式。从最大营利的要求出发,中国动漫产业必须改变传统的营销模式,构建适合自己身发展的销售体系。

7.顺应科技的发展和受众的需求,致力于开发三维(3D)动漫。如果在动漫的创意与策划中加大三维制作的比重,无疑会使动漫更具有吸引力,所以要投入三维动画的科技开发,增加我国动漫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材料分析1.电视剧,通过《来自星星的你》反观中国电视市场

2.电影,通过《白日焰火》分析艺术电影的市场运作。

茶与文化创意产业 篇3

生活文化是生活现象中已定型成某一地区或某一人群的生活特色者,如我们常说的中国服装、川菜。如何从中国服装、川菜中想出一个点子,足以形成一件新商品,那就是文化创意,如美国人从速食中想出了“汉堡”,这就是文化创意,将之产业化,就形成了今天庞大的汉堡连锁企业,就是文化创意产业。

艺术创作是人们的艺术生活,如画张画、哼首歌,如果这张画、这首歌进入了艺术市场(如由艺术经纪人接手了),就形成了文化商品,运作这项文化商品的事业(如画商、音乐媒体公司)就是文化产业。艺术产业尤如其他的服装业、食品业,都是产业界的一员。文化创意产业也是产业界的成员,只是它贩卖的商品为文化创意。艺术创作与文化创意产物在进入市场流通后都可以称作文化商品。

茶原本是极为普通的农产品,集合了种茶、制茶、卖茶而成了茶的产业。由于茶含有极高比例(如50%以上)的文化性,人们甚至将其衍生部分称为茶道,因而;睁茶列为文化商品。但茶与柴米油盐处在基层生活之中,又被归于生活文化之列,所以在文化创意被重视的时代,茶也被期望有许多的文化创意产生,被期待形成庞大的文化创意产业。

如何在茶文化上找出文化创意呢?现成的例子是藉重咖啡文化的咖啡品饮,从生活品饮中产生“提供商品化的品饮空间”之构想,进而产生咖啡品饮连锁店的新型态产业。茶界已有人试探着如此规划与设计。茶餐厅是已有雏形的茶文化创意产业,介于正式“正餐餐厅”与广式茶楼与英式下午茶馆之间的一种新型态餐厅,提供简便餐食与正式茶饮,全天可以营业。另外一种简式茶饮店则以冷饮、泡沫茶、调味茶的形式成熟地以茶文化创意产业站稳了市场。

以上的创意是从茶的生活饮用引发,另一个方向是从茶的产地、茶山出发。名山出名茶、茶山有好水,历代文人、名人多歌咏,是发展茶园民俗的好地方,目前已有人做了,只是尚未落实于高纯度茶文化的范畴中。利用茶山自然的景观创造出让人们心领神会的表演或意境也是另一项可以发掘的方向。

再从茶汤找灵感,能从同一包茶中泡出好茶汤的“水”、能从同一包茶中泡出好味道的“壶”、能从同一壶茶汤中盛出好喝的“杯子”,都是人们,尤其是喝茶人追求的事物。能创造出好茶汤的水、壶、杯,同样也能创造出好的咖啡、好的酒,在欢腧了感官与精神后也健康了身心,将这现象商品化就是茶的文化创意,再加以产业化后就是茶的文化创意产业。

茶是农业、茶是产业(即茶业)、茶是文化商品、茶是文化产业,茶的另一个代名词是茶道、是品茗艺术,它是生活艺术,有如音乐、美术、戏剧一般。我们在谈论文化创意之时不要忘了它的艺术特性,它可以不必产业化,可以不求其文化创意,但更严格地要求艺术创作。

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的逻辑关系研究 篇4

创意对经济的贡献率在不断提高,创意产业也得以世界各地得蓬勃发展。然而,由于文化和语境的不同,研究者在认识上对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存在一些障碍,导致创意产业遇到许多发展上的问题。要想加强对创意产业的研究,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发挥创意产业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必须对创意产业进行清晰的要素界定和逻辑解释。有效区分创意产业和文化产业这两个词汇所描述和包含的产业内容的差别与变化,不仅有助于进一步丰富与完善有关文化经济以及创意经济的基本理论框架,而且有利于为产业管理者制定不同类型产业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发挥不同政策体系对创意产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2 创意产业源于文化产业

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之间无疑具有密切的关联性。上个世纪80年代英国大伦敦市议会把创意产业界定为文化与艺术紧密联系的产业,内容包括“传统的艺术部门和商业性文化活动”。大伦敦市还从主体和内容二个方面特别阐述“文化产业”的这种特点。一是强调文化产业的创造者是能带来财富和就业机会的国家资助体系之外的那些文化活动;二是强调文化产品包括人们所消费的与公共资助体系无关的全部文化商品,如电视、广播、电影、音乐、图书、广告、音乐会等[1]。尽管大伦敦市议会对文化产业的定义实际上包含“市场化”和“经济路线”,但此时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仍没有具体的分离标准,二者重复使用或合并使用的现象随处可见。随着创意产业政策的制定以及创意产业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大的突破,特别是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创意产业引起了理论界的关注,与这一时期创意产业产生的时代背景相适应,许多研究者直接从文化这一角度来定义创意产业。如哈佛大学文化经济学家理查德·凯夫斯在其《创意产业经济学》一书中认为:创意产业是那些提供与文化的、艺术的、娱乐的附加价值相联系的商品与服务的产业[1]。而作为创意产业发展较早的我国台湾地区也将创意产业定义为:“源自于创意或文化积累,透过智慧财产的形式与运用,具有创造则富与就业机会潜力,并促进整体生活提升之行业。”[2]因此,从创意产业产生和缘起的背景来看,它是一种与文化产业有着密切关联的新兴产业形态,这种产业萌芽于文化产业内涵,通过国家自上而下的政策推动,成为政府部门促进本地科技、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优势产业。

从创意产业发展的内在机制来看,创意产业的竞争力,说到底来自一国文化的竞争力,文化的强盛是国家强盛的根本所在。在当今科技、经济与文化结合日益紧密的知识经济时代,文化的强盛体现在文化创新上,文化创新最终体现为科技的进步与经济的增长上。创意往往伴随着文化而产生,没有文化底蕴作为强有力的支撑,创意将成为无根之水和无本之木。这也是为什么早期的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内容产业、版权产业被视为性质相同的产业的根本原因所在。直到今天,创意产业在日本、芬兰、韩国、德国等仍然被叫做“文化产业”,在美国叫做“版权产业”,在西班牙称之为“文化及休闲产业”,台湾地区叫做“文化创意产业”,我国广东称之为“文化经济”。从这一点来看,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渊源很深,如果不能从产业的角度来强调创意产业的经济特征,那么创意产业与文化并不能从本质上来进行区分。甚至可以说,创意产业就是文化生产的一种业态。到目前为止,理论界对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的渊源仍然有这样的基本认同:创意产业是以文化资源为核心内容,以文化的生产与消费为目的,通过高科技的转化手段,借助商业运作方式传播并获取市场价值和经济效益的新兴产业。

3 创意产业超越文化产业

随着创意产业在世界各地的兴起以及学术界对创意产业研究的不断推进,对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认识也不断深入,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之间的区别也逐渐清晰。当前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创意产业是一种源于文化产业,但又超越文化产业的一种新型产业形态。许多研究者的研究表明,尽管创意产业同广告、建筑、艺术、手工艺、电影、电视、广播等传统的文化产业、版权产业、内容产业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创意产业并不能完全等同于这些产业。西蒙·鲁德豪斯认为,英国仅仅从文化和艺术角度的定义在一定程度上曲解了创意产业的本质,创意产业己经从文化产业中分离出来,成为了一个独立的产业部门[3]。各种设计创意、题材构思、选题策划、艺术表演形式、生产工艺、标准以及销售模式等,己经不仅仅是大众消费的最终文化产品,而是创意生产[4]。澳大利亚学者坎宁安认为,创意产业是一个相当新的学术、政策和产业论述范畴,它可以捕捉到大量新经济的变化动态,这是诸如“艺术”、“媒体”和“文化产业”等词汇所无法做到的。“创意产业正在试图描绘出一个历史性的变化”。美国学者特里·弗鲁认为:创意产业的出现与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二者都是基于知识经济时代人类社会的生产、分配和消费方式的变化,特别是第三产业比重日益增长这一时代背景而产生的。作为一种“新经济”形态,创意产业更多地表现为对信息化、全球化和互联网等高科技的依托。由于经济增长、科技进步以及人们消费方式的转变,与文化从特定的社会生活领域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样,创意也不仅仅是存在于艺术或媒体行业,而转变成了全球经济市场上以设计和内容为竞争优势的注入元素[5]。在这里,作者力图将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加以区别,将创意放在新经济、高科技网络发展、传统工业设计、文化产业、艺术或媒体行业综合交错发展的态势下来阐述[6]。此后,“创意产业之父”约翰·霍斯金进一步拓展了创意产业的内涵,把属于自然科学中的专利研发活动也纳入创意产业,有效地解决了创意活动中科学与文化艺术相分离的问题。作者认为创意产业和创意经济由版权、专利、商标和设计产业四个部门共同构成。这与美国国际知识产权联盟1990年提出的“版权产业”的概念相似之处。新加坡贸易产业部根据产业价值链分析了创意产业不仅可以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相互融合,而且处于产业价值链上游的高端。进入新世纪以后,英国随后也正式将文化产业更正为创意产业,并且将“文化产业”从传统的文化产业扩大到包括制造业、信息业、高科技行业。从国内的研究来看,中国人民大学金元浦教授结合全球化时代的消费背景指出,创意产业的产生源于经济的增长、科技的进步以及人们精神需求层次的提升。在传统的工业经济时期,人们基本的物质需求得到了满足。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社会由传统的短缺经济时代进入饱和经济时代再进入过剩经济时代。此时,人们的追求不再单纯满足于物质财富的享受,而是有着更高的精神层次的追求。此时,创意产业迎合时代发展的需要,由原来零散的观念和符号形态转变为一种产业业态。因此,创意产业是人们精神文化娱乐需求升级的表现,在传导方式上是以高科技技术手段作为支撑,具有科技、文化、艺术与经济全面结合的特征[7]。上海社科院徐清泉也认为:作为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特有的产物,狭义上的创意产业大体上等同于文化产业、内容产业的高端。广义上的创意产业不能完全局限于文化产业的某一个领域或门类,而应该包含任何具有高科技含量和高文化附加值的观念产业、思想产业、核心产业、关键产业、高端产业[8]。

综上所述,创意产业是一个与文化、知识以及个人创造力紧密相关的概念,创意产业不再简单地囿于过去的传统文化产业,它是适应新的产业形态而出现的概念,是对新出现的产业形态的概括、总结和发展。从涵盖的具体产业门类看,创意产业和文化产业存在着交叉和重复,但是创意产业更加强调人的创造力,更加强调创意对经济的渗透和贡献。它不仅注重文化的经济化,更注重产业的文化化,更多地强调文化产业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融合和渗透。与文化产业相比,创意产业提供的是设计、理念、精神、心理享受、增值服务,创意不同于传统文化知识概念,也不是传统行业和领域中作为高附加值的科技含量,而是一种能提供符合当今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能为大众广泛接受的理念,使人们能获得精神和心理享受。因此,创意不仅仅是文化创新的简单集成,而是科技、文化、经济整合一体的产业形态。从产业运作模式上看,创意产业的发展更加动态化,它是市场经济运行的高端方式,完全不同于传统的计划经济方式,更多地依靠市场和消费自身的推动,同时又通过不断地设计市场,策划市场,涵养市场,激发市场来拓展市场空间。因此,尽管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有着重复与类似,但文化产业不是创意产业的全部,文化产业的全部也不一定都属于创意产业的范畴。判断某些产业活动是否属于创意产业,只能看其是否建立在创意的基础之上,与行业没有任何关系。不管什么行业,如果缺乏创意,它就不能叫创意产业。而无论再好的创意,如果缺乏市场化和产业化前景,也就无法称之为产业。

4 关于创意产业的逻辑解释

随着研究的深入,创意产业的内涵被逐步挖掘。创意产业是经济和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形态,是现代服务业的高端组成部分。在其发展过程中除具有设计、研发、制造等传统生产活动领域的基本内容以外,更重要的是还具有与知识或文化形态类似的创新理念。同时,无论是创意产业的实体内容还是运作手段,特别是创意产业的价值实现都离不开高科技技术的支撑。现代信息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和数字技术是创意产业运作的基础平台。如约翰·哈特里将创意产业的兴起归因于当代互联网等新媒体技术的出现和政府有意识的推动策划。作者认为,创意产业本身并不是工业经济社会的产物,而是特定历史语境下的产物。这种语境包括现代高科技技术的出现和世界经济形态的变化,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互联网技术和数字媒体为标志的新兴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因此,创意产业的兴起还应特别考虑当代数字技术和互联网传播带来的对文化产品的巨大需求。也有一引起研究者认为,创意产业的兴起也缘于一些国家、城市或地区的政策制定者们为了促进“就业和GDP”增长的政策架构。更多的文献表明,创意是由想象、理念、文化、情感等非物质的要素构成的一种生产力,在未来经济发展过程中,创意将是重要的竞争力来源:它可以用无形资源提升有形资源的价值;创意的高整合力可以实现各种资源的有效融合,并实现市场价值;创意强劲的市场力可以使产品具有竞争力,甚至化腐朽为神奇;创意更可以促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生新的消费需求。

更多的文献表明,创意产业是通过“越界”促成跨行业、跨领域、跨部门重组与合作的全新的产业形态,创意通过对产业的价值定位、价值延伸、价值扩展和价值整合来实现其自身的市场价值。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著名经济学家厉无畏等认为,创意产业的出现是知识、文化在经济发展中地位日益增强的结果,创意产业与文化创新有着特别的联系[9],但对创意产业的认识不能囿于传统产业的逻辑思维,应该在技术进步、产业融合、消费转型的大背景下审视创意产业的内涵与本质特征。作为一种发展模式的创新,创意产业以结构优化、价值提升和资源转化为手段,通过用软驱动取代了硬驱动,用价值链取代了生产链,用消费导向取代了生产导向,用多元目标取代了单一目标,从而实现了对传统产业发展逻辑的颠覆[10]。王缉慈等认为,创意产业源自技术、经济和文化的融合,是高科技数字技术和文化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创意产业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内容密集型产业,是激发后工业社会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动力之一[11]。王玉梅认为,创意产业是具有原创性、高增值性和高文化含量的产业,它以创意为核心,将文化创意规模化、产业化,有效的产业运营和价值的实现使创意产业具有高收益性。创意产业的基本特点是价值的非消耗性、内容创造的高赢利性、赢利的不确定性、消费者需求决定性。创意产业的赢利模式不同于其传统产业。作者根据价值链理论分析认为,创意产业富含符号和文化等无形的知识资产,也可以是一种内在的体验或品味和追求。找准价值链上的关键赢利点是创意产业发展壮大的基本途径。创意产业的发展一定要注重价值的产业化过程,如果仅有创意,而没有将创意产业化,不能产生经济效益,创意就无法称之为产业。王如忠认为,创意产业是一种从开发客体资源到开发主体资源(人之头脑)的产业发展模式升级,是一种高度智慧的产业,也是一种典型的“头脑产业”。[12]赵友宝认为,创意是文化在精神领域的延伸与体现。当今世界,创意作为一种文化的产物,在物质、技术等领域呈现出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创意产业是一种将人类的创意作为产业发展资源的新兴产业,它颠覆了以往任何产业发展的基本理念,把创意等智力因素确立为产业发展的核心因素[13]。

从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来看,“创意产业从来就不能算是一个单独的产业,它是一个产业集群,是以文化产业作为内容,以信息产业作为基础设施,以现代服务业作为链条,整合高科技手段而成的一个新产业集群。”[14]因此,集群化发展也成为创意产业近年来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王缉慈指出创意产业的发展并不仅仅是单个企业的行为,而是需要集体的互动和企业的地理集聚。由于创意的无处不在,当今世界经济在根本上就是一种创意经济。伴随着创意阶层的兴起,发达国家正逐步向以信息为基础的知识经济发展,经济活力越来越体现在高度依赖创造力的创意产业活动上。一方面,创意与商品经济相结合,不断制造和输出反映时尚艺术、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等以符号和概念为价值形式的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产业集聚效应给创新的产生、扩散和商业化提供了发展空间[15]。因此,创意产业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是集群化,即在大都市形成集聚区。一般产业集群形成的主要原因缘于外部性规模经济或范围经济效应,即同一产业的多家企业集聚在一个空间可以比它们分散时获得成本的节约。而创意产业聚集除了具有一般产业集群的优势以外,还包括拥有竞争优势、创新优势和降低交易成本优势[16]。

5 结束语

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资料一 篇5

一、单项选择题

1.日本人管策划为 A.软科学B.咨询业 C.顾问业D.企划

2.抓住所要解决问题的关键与症结,给出新奇而有效的主意与方法,使问题迎刃而解,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的策划称为A.公关策划B.战略策划C战术策划D.点子策划

3.合众为

一、集多方之长的策划创意思维方法称之为A.逆反法B.类比法 C.扩缩法 D.组合法

4.策划活动中最重要、最关键、最引人注目的部分是 A.时间观念B.空间观念C.社会热点 D.性质精粹

5.文化产业项目策划与其它策划项目最大的不同点是 A.一次性B.独特性C.目标确定性D.不可挽回性

二、填空题6.文化活动是一种精神性与(心灵性)的活动,具有灵活而又个性化、创新而又(传承积淀)的特点。7.战术策划是指解决某一个(微观性)、局部性、(具体性)问题的策划。8.在文化活动策划程序中,首先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资料收集)与(信息分析)。9.(余秋雨)将深圳的文化特征概括为(后现代主义),这是比较符合深圳的城市特色的。10.策划活动的系统性主要体现在(时间的完整性)、(内容的统筹安排)两个方面。

三、名词解释题

11.公关策划

公关策划是由公共关系学中的创意策划延伸发展而成的一种策划形式,主要是让一定的组织机构或个人与相关的社会公众建立和发展和谐关系,以期获得理解和支持,确立良好的形象和声誉

12.扩缩法

扩缩法是一种扩—扩或缩一缩的思维方法它使策划活动更具有艺术渗透感

13.改进法

改进法是指为了某个产品的设计或某项活动的开展,要全部采用新的部件或新的方法,难度虽很高,但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简答题14.怎样制定好文化活动的策划目标?

一般来说,策划目标的制定,可用两种分类法,一是将总目标分化为经济目标、政治目标、社会目标、文化目标、品牌目标等,要具有侧重性。二是将总目标分解到各层次的分目标。完成总目标定位后,制定具体的策划目标,即:较为宏观的目标制定、较为中观的目标制定、较为微观的目标制定最后选择适当的创新策划思维方法,如逆反法、组合法、扩缩法、类比法、重组法、改进法等分)。

五、案例分析题(15.案例:某墓园为了吸引游客,就出钱8万元聘请策划师为之策划;时正值寒冬,该策划师就在墓园的桃树上挂满纸花。然后在媒体上做广告,说该墓园的桃树开满了桃花。游客纷纷冒着大雪来该墓园观赏,结果发现自己被骗了,便向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投诉,该墓园受到罚款的处分。而策划师也向该墓园索取策划部分的余款,该墓园不给,最后,二者对簿公堂,法院以欺诈行为对原被告双方进行相应的处罚。

请就对该案例进行分析。

这个策划是无效的。原因是其策划罔顾项目现实,采取哗众取宠的方法,欺骗消费者。考生有提出自己的全新策划方案者可得。

16.结合教材内容,谈谈上海古镇七宝镇“蟋蟀大市场”策划活动的基本程序

文化产业的资本融合与市场把握 篇6

我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在壮大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国防实力的同时,使国家文化软实力有一个大的提高。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的重要论述,不仅更加突出地强调了文化建设在当今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紧迫性,而且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了“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伟大号召。这是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的新认识、新论断,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进入了一个更加自觉、更加主动的发展新时期。

当今时代,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更加自觉、主动地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然而,文化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离不开与资本的有机融合。

日益发展壮大的文化产业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及其在文化领域的推广和应用,文化产业已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朝阳产业,并且在许多发达国家已经由国家经济体系的边缘走向了中心。据报道,英国文化产业2007年的年产值将近600亿英镑,从业人员约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5%。日本娱乐业的年产值早在1993年就已超过汽车工业的年产值。美国的文化产业更加发达,其视听产品出口额仅次于航空、航天等产业,在国际上占据了4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居民文化消费已占据总消费额的30%以上。

我国文化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在短时间内已获得了长足发展。据统计,截至2007年底,仅文化部门主管的文化娱乐业、音像业、演出业、创意业和艺术品经营业等产业的单位已近25万个,从业人员达150万人,年上缴各项税金约48亿元,创增加值约200亿元。我国图书出版单位500多家,出版业总资产已达约850亿元。由此不难看出,文化产业已经深刻地改变并将继续改变我国原有的文化发展模式和文化发展的前景。

在发达国家,文化产业不仅在发展速度上超过传统产业,而且在产业规模和财富创造能力上也日益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实力,成为其不断扩张对外贸易的主导型产业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应当说,新兴文化产业的迅速崛起,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国来说,既是一个巨大的发展机遇,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从积极的方面看,中国经过30年改革开放的洗礼,我国文化领域逐步从事业形态向产业形态转变,并由此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需求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城乡居民消费性支出中用于文化教育的比重逐年增长,为我国文化产业和文化消费市场的崛起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正确把握文化产业的不确定性

市场是由消费群体和消费能力构成的。就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言,消费划分出两大类别:必需性消费和引导性消费。柴米油盐酱醋茶等必需性消费,其市场大致是可以量化分析的,是可见性市场;而引导性消费,其市场则是潜在的,不可以用消费者的数量来量化市场的规模和能力,是不可预见市场。文化生产,本质上属于引导性消费生产,所面对的正是那种引导性消费的市场结构。

文化生产是精神领域里的劳动创造,其产业形式是精神到物质再到精神的过程。而最终的接收市场还是回到了精神享受和文化消费层面。简单地说,文化生产,无论是产品形式还是消费形式,都更加富有精神享受、消遣娱乐、文化品位、道德情操以及心理需求等方面的意义。而所有这些方面的意义都首先体现为每一个消费者的个性特征。对于消费者需求来说,个性,是进入文化消费市场的基本冲动。具体到任何一项文化生产的产品,比如一部影视剧、一场舞台演出、一曲MTV、一座旅游城、一段动漫游戏等等,其市场规模和市场需求,都表现为极大的不确定性,甚至有时出现一种真实的市场状态,也具有相当的偶然性。

所以说,当一项产业生产,面对的是不确定性市场、无形市场、不可预见市场时,依然固执地坚守生产仅仅以市场为导向的指导性口号,就难以避免陷入盲目,如同无的放矢。文化产业的生产,有时恰恰就是这样的情形。市场是产业最难把握住的运动归宿;文化生产所应遵守的导向也是多样性的。但一项好的文化生产,一定是在坚守人类文明和道义准则基础上,遵循市场规则的指导,努力满足市场的普遍性要求,才能获得产业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紧紧抓住文化产业的发展机遇

如何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则是我们面临的新问题。就拿国内影视界来说,在资金筹集上一直压力很大,一些名导演及其背后的公司尽管是市场炒作高手,却短于资本运作。即使是商业大片,他们大致的操作思路也只是以预售等形式吸引境外投资者,或以合作拍摄的方式筹资,即便是名导演张艺谋的影片也是如此。这些渠道的融资成本过高,利用相对低成本的银行贷款完成拍摄一直是影视界大腕们的梦想。对电影界来说这是一个新的融资渠道。

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巨大。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内地的电影产量超过300部,仅次于印度、美国和日本,居世界第四位。2007年我国电影票房近30亿元人民币,其中国产影片票房约在17亿元以上,占总票房的55%,连续5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但我国的文化产业存在的严重问题在于资金短缺。因此,对电影界来说,向银行间接融资,无疑开启了一道新的融资之门。文化生产,应遵循道义准则和市场规则的“双轨原则”。而道义准则和市场规则,是可协调的、可以一致性的。文化生产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狮子王》让我们人类从动物言行中反思到了人性的原则和要义。故事比任何道德说教都具有启发教育意义;同时《狮子王》以将近16亿美元的直接收益和60亿美元的附加值收益而赢得了市场的大满贯。

招商银行是我国最先向影视业投入巨资的商业银行,它的这一举动对中国的银行业来说,又拉开了公司业务整体转型的序幕。2008年,随着国家经济结构转型、产业升级、货币政策“从紧”等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商业银行经营转型、业务创新,已成为面对行业竞争的现实选择和必然出路。货币政策“从紧”,并不意味着银行不再放贷,而是要求银行配合国家经济发展“好”字优先的原则,调整放贷结构,对环境污染严重、消耗能源过多的产业,要减少信贷投放。同时,国家经济结构转型的思路是,要从传统的出口导向型向内需型经济发展。因此,长期以来基于制造业贷款业务的银行客户结构,也应早作转型。向内需型产业和服务型产业提供融资服务,已成为银行公司业务转型的必然选择。而随着人民收入的增加,文化活动的需求日益增加,文化产业投资活动的增加是必然的。业内人士表示,招行这次贷款如能获得成功,必将使金融界进军文化产业的步子迈得更大

文化资本运营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分析 篇7

文化经济时代,人们空前关注精神文化需求,文化资本运营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得到强化。然而,我国在该领域起步晚,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只有经过长期的努力与研究,才能够有效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

二、文化资本与文化产业的含义

文化资本是文化产业实现发展的物质基础,主要包含以下内容:文化产业价值理念、文化产业精神信仰、文化产业行业规范、文化产业管理模式。这些与文化产业相关的元素都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附加价值,能够帮助文化产业树立经典的形象,以文化产业的社会经济效益为根基,促进文化产业不断进步。提升文化资本运营的效率,能够为文化产业提供优良的发展环境和先进的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物质需求不断被满足的基础上,空前关注精神需求。文化产业正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而被创造出的文化形式。同时,文化产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形成了以现代科技为生产媒介、产业化方式为制造链条的新型行业。[1]

三、文化资本运营与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资本运营管理能力弱

我国的文化产业起步比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水平不高。在文化产业发展的短时间内,产业的规模不能扩大,很多文化企业在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初期是由政府部门进行管理,产业发展的资金也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产业之间缺乏一定的竞争。文化企业在改革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资金渠道单一,资金的运转能力低,发展缓慢。[2]

(二)文化产品市场附加值低

文化产业中文化产品的推广,需要借助文化产品的创新性以及文化性,从而赢得市场。目前,我国文化产品发展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文化产品市场附加值低,缺乏一定的创新性。以影视作品为例,我国的影视文化题材单一,电视类节目之间的模仿性高,同时不能以本民族文化为基础,知名节目往往是从韩国、美国等国家引进版权,节目设计缺乏核心价值理念。文化产品附加值过低势必会降低文化资本的流动性,另一方面又刺激了资本的投机性,使得文化资本运营的不确定性增加。

(三)文化市场经营效率不高

受到传统经营模式的影响,文化企业发展路径保守。在缺乏规范化文化产业体系的基础上,文化资本运营中的收购、产业兼并、产业基地等都不完善,在文化产业发展中,这些环节往往是“摸着石头过河”。在文化市场中,文化资本经营效率不高,文化市场交易规模比较小,企业主导部门的干预比较大,在面临重大的决策时,审批效率低下。[3]

四、基于文化资本运营的文化产业发展对策

(一)提升文化资本经营管理能力

在传统企业管理模式的影响下,我国文化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低下,与文化产业发展迅速的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提升文化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需要将文化企业从政府部门企业中剥离出来,树立独立发展的企业战略和营销目标。着力引进或者培养一批既懂得文化发展规律,又有能力进行资本运营的人才。提倡文化企业经营独立性,脱离非专业部门的管理,在文化企业内部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有效提升文化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文化产业在转型中需要依据市场环境以及所改善的经营结构,强化文化资本的安全运营,规范化资本管理结构,规避文化资本的运营风险。同时,在发展节奏上需要与国际相互结合,认识到文化资本流动、融资、增值的重要性,增加储蓄文化资本,在文化经济市场时机成熟时,将文化产品的总体价值最大化。[4]

(二)促进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提升文化产品的附加值

制约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文化产品的附加价值低,而有效提升文化产品的附加价值,需要通过文化资源与文化资本之间的转换来实现。应该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以本土文化为依据,丰富文化产业作品内涵。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应该深度挖掘文化资源,将这些本土文化资源转变为文化资本。另一方面,也要避免对文化资源低端粗暴的开发。例如,传统东北二人转文化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本山文化传媒拓展东北二人转文化,尽管建立了相应的消费产业链条,积累了文化资本,但在文化内涵的挖掘上依然力度不足,往往使观众有低俗媚俗之感。应把握提升文化产品附加值这一着力点,在开发文化资源的可持续性和科学性方面下功夫。

(三)强化文化市场环境监督,提升文化市场经营效率

从文化产业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严格完善的法律体系是优化文化市场环境的根本保障。必须严厉打击文化作品的抄袭、山寨等现象,鼓励文化产业的创新性发展。同时,要对文化产品的性质进行判断,遏制传播对青少年有消极影响的电视节目、影视作品,鼓励正能量作品的创作与发行。为了促进我国文化产业走出去、引进来,还需要为我国文化产业制定国际化的发展战略,鼓励与支持文化企业在深度挖掘本土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实现发展创新。

五、结语

文化资本运营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往往有引导性和聚集性。但是,当前我国的文化资本运营依然处于摸索发展阶段,尽管近年来有诸多热点现象,但总体来讲依然不成熟。应该提升文化企业对资本的经营管理能力,促进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提升文化产品的附加值,加强文化市场环境监督,最终促进文化产业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丽娟.文化资本运营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3.

[2]王兰兰.以报业集团为例探析安徽文化产业资本运营[D].安徽大学,2013.

[3]孟华.资本运营情境下文化产业的影响因素研究[J].预测,2013(02):64-69.

文化创意产业与经济发展 篇8

文化创意产业是在全球化条件下, 社会进入信息休闲时代的背景下, 以消费时代人们的精神文化娱乐需求为基础, 以高新科技为支撑, 以文化为依托, 源于个人的创意与技能, 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和取用使这种创意与技能创造财富并增加就业的新兴产业。

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虽然起步较晚, 发展规模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 还相对比较小, 但总体上已经形成了四大类别:一是文化类, 如电影、音乐、表演艺术、出版、电视广播、展览等;二是设计类, 如设计、广告、艺术、工艺品、时装、软件类等;三是建筑类, 如环境艺术、灯光艺术、建筑设计等;四是观光旅游类, 如主题公园、文物建筑、自然风景、特色旅游、新型农业旅游等。就目前的发展状况来说, 文化创意产业的内部结构有欠合理:一是有些地方盲目上马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 由此导致园区遍地开花而利用率却徘徊低迷;二是有些地区对当地的文化资源利用不当, 不能有效开发当地的文化资源, 而是盲目跟风建设自身欠缺的文化创意项目等等;三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当动漫成为风行一时的时候, 各地纷纷建立动漫基地动漫城, 由此导致千城一面, 并造成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浪费。

从近几年发展情况看, 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文化产业部门 (如图书出版业、报刊期刊业、电影电视业等) 显出“滞胀”的特点, 不仅与新兴文化产业部门 (如互联网、数字传媒、休闲旅游、广告及会展等) 的高速增长有较大的差距, 甚至低于国民经济平均增长速度。从规模上看, 2004年中国传统文化产业如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和文化艺术等为主构成的“核心层”有从业人员223万人, 实现增加值884亿元;改革开放以后发展起来的新兴文化产业如网络文化、体闲娱乐、文化旅游、广告及会展行业等有从业人员422万人, 实现增加值835亿元[1]。

二、文化创意产业与经济结构调整

1. 文化创意产业丰富了产业结构的内容。

产业结构亦称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 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社会生产的产业结构或部门结构是在一般分工和特殊分工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无论是按照两大部类的划分方法 (分为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和非物质资料生产部门) 还是三次产业分类方法 (农业、工业、服务业) , 或者是按照资本的密集程度划分方法 (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 都对产业结构进行了分类。

文化创意产业是与艺术、文化、信息、休闲、娱乐等精神心理性服务活动相关的, 满足小康状态下人们精神文化娱乐需求的新兴产业, 是精神消费与娱乐经济融合发展的新载体, 是推动消费方式的转变和消费结构升级的现代服务业。开拓了艺术型、精神型、知识型、心理型、休闲型、体验型、娱乐型的增长方式。在当下需求更具有精神化、心理化、个性化、独特化特征的时代, 消费的时尚化、浪潮化, 使得文化创意产业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固化的稳态工业发展模式, 以无形的创意和文化作为发展的核心, 这一转变进一步丰富了产业结构的内容, 是一种新的产业类型。

2. 文化创意产业是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力量。

中国幅员辽阔, 改革开放后虽然各地的经济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升, 但总体仍然存在很大的落差, 发展不平衡现象比较严重, 区域差距明显。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 优势区域从来都是具有高附加价值的产业逐步替代低附加值的产业, 并将低附加值的产业向不发达的区域转移。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对机遇的把握能力原因, 形成了东高西低的态势。而低附加值产业的发展需要依靠更多的资源投入、劳动力投入、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长期发展下去便形成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 从而阻碍区域经济的长远发展。因此, 要改变区域发展不平衡状况, 特别是西部地区就要利用后发优势, 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提高生产的附加值, 从而提高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和质量。

目前, 中国正经历三个重要的经济转型:一是以工业为主向以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为主的转型;二是从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向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转型;三是从外延扩张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的转型。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 中国工业化日益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规模扩张与资源、环境、技术、人才和体制等方面的约束, 面临三农问题和西部发展问题等难题, 迫切需要转变传统的增长模式。因此, 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顺利完成经济转型、增强中国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值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 也是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必然选择。

3. 文化创意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

苏东水教授曾说过:“产业结构的演进与经济增长具有内在的联系。产业结构的高变换率会导致经济总量的高增长率, 而经济总量的高增长率也会导致产业结构的高变换率。”[2]文化创意产业结构的演进也不例外。文化创意产业结构作为宏观经济结构的一部分, 与经济结构的变动密不可分。在经济增长达到一定程度, 只有调整经济结构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中国目前的经济形势从总体上看, 传统的资源、供给约束型经济正在向市场、需求约束型经济转变。文化产业结构也发生了以下变化:传媒领域市场化程度较低, 改革政策密集出台, 体制创新活跃。比如广州报业集团化的探索为国内传媒业的市场化改革提供了经验与借鉴。传媒领域的制度变迁提高了中国传媒业的市场集中度, 提升了传媒产业的复制与传播能力, 扩充了文化产业链条, 对文化产业结构乃至传统工业结构都产生了积极影响。到2002年, 形成了包括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集团、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等在内的70多家文化创意产业集团。

三、文化创意产业与经济发展

1. 文化创意产业本身可以赢利, 是新的利润增长点。

在当代, 以传媒、娱乐、旅游、教育、咨询、会展等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过了其他产业, 不断创造着财富的神话。数据显示, 2004年, 北京市文化产业创造增加值290亿元, 比上年增加17.1%。全市宣传文化系统主要单位经营收入达76亿元, 比2003年增长14%。到2005年, 全球娱乐业和传媒达到1.2万亿美元的规模。女子十二乐坊在日本挣到了六七个亿人民币, 《英雄》、《十面埋伏》的海外票房分别高达11亿元和4.5亿元。更加令人关注的是, 郑和下西洋的史实被外国人写成《1421:中国发现世界》赚到1.3亿英镑, 《三国演义》被日、韩改编成游戏后, 回到中国赚得盆满钵盈。文化产业具有的巨大盈利能力, 正在为许多国际知名带来高额利润。这一功能也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强大的主要动力, 是中国又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2. 文化创意产业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文化产业还是关联性很强的产业, 它的发展能够有效带动其他产业的共同发展。文化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 文化产业能够促进与它相关的物质生产部门的发展。其次, 文化产业能够有效地提高其他产业的文化含量, 进而发挥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作用。这种无形的带动作用一般是通过丰富的文化产品对劳动者素质的影响来实现的。比如文化娱乐业将推动旅游、宾馆、餐饮、交通演艺市场;广播影视产业将带动音像、影像、游戏软件、家电、通讯设备、广告展览等产品及服务市场;各类先进的文化设施的建设, 能够有力地推动高科技转化为市场优势, 并带动建筑业和制造业市场;表演演出业的发展, 将推动服装业美容业及各类延伸产品市场。

3. 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中国进出口贸易的新的增长点。

第四届中国 (深圳) 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文化产业高峰论坛上发布的《2007年度中国文化产品及服务进出口状况年度报告》显示, 2007年中国核心文化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29.2亿美元, 比2006年增长26.6%, 核心文化服务进出口达37.2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20%以上。文化产品出口整体呈现多个特点:首先, 出口产品以电子游戏类为主, 占全部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 进口则以声像类产品为主;其次, 文化产品出口以加工贸易为主, 外资企业仍然是出口主体, 民营企业出口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中国文化服务出口以杂技、武术、戏剧、动漫及电影出口为主, 其中电影出口总值达20.2亿元人民币[3]。

4. 文化创意产业可以吸纳劳动力。

中国既是劳动力资源大国, 也是人口大国, 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就业压力。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类型, 可以吸纳大量的劳动力, 从而有效扩大就业。在美国, 从事艺术及其相关工作的人数达1 700万, 2003年中国文化产业从业人员1 377.81万, 占中国从业人员总数的1.89%。并且这一数据随着文化创意产业规模的扩大也逐步扩大。

5. 可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作为知识体系, 可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各种知识, 同时又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在当今知识经济、信息化的背景下, 这种功能显得更加突出。在新增的社会财富中, 文化性的“软产品”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不仅新兴产业大部分是知识密集的软产品, 而且传统制造业的文化内涵也越来越高。

四、结语

文化创意产业既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也是带动经济向前发展的动力, 不仅可以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 也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在当前世界经济低迷, 国内经济遭遇发展瓶颈的形势下, 大力扶持文化创意产业, 已经不是经济危机背景下的权宜之计, 而是经济长远发展的必然要求。

摘要:文化创意产业是以高新科技为支撑, 以文化为依托, 以个人的创意和技能为基础的产业门类, 在中国起步较晚, 但发展迅速, 对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前经济危机的阴影尚未远离之际, 需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江蓝生.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

[2]苏东水.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231.

四川凉山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发展 篇9

一、凉山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现状

1.文化创意旅游产业优势

凉山是一个多民族地区, 各民族历史悠久, 风情古朴动人。彝族、藏族、回族、布依族、傈僳族等10多个世居民族的生活习俗丰富多彩。其中, 尤其以浓厚彝族风情民俗, 唯一的摩梭母系氏族走婚习俗, 独特的航天、水电现代科技文化, 优秀的长征红色教育文化为代表。2006年以来, 凉山旅游经历了用两年前进10年的跨越式发展, 其文化创意取得一定的发展, 逐渐与旅游结合, 形成合力。为了更好地把民族文化资源转变为优势资本, 近年来凉山按照市场法则, 有效重组和合理配置民族文化资源, 把民族传统文化活动作为文化产业和文化旅游的有效载体, 把最具亮点民族文化品牌做大做强, 构建起强大民族文化平台。

2.《火图腾》——文化创意旅游产业新亮点

凉山结合自身特点, 已将彝族风情作为最重头、最独特的一张“旅游王牌”, 一系列的配套举措已经出台——把彝族火把节打造成中国民族风情第一节;把延续千年的彝族选美活动和民族服饰展示打造成最具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民族文化活动;把民族音乐歌舞打造成为凉山民族文化的重要产业。而崭新出炉的大型原生态民族歌舞——《风情凉山》和《火图腾》是凉山文化创意的典范。《风情凉山》以3000人的宏大演出阵势, 大手笔、大视角、原生态地集中展示凉山最浓烈的古朴彝风、泸沽湖情怀、藏乡神韵、傈僳族蹢脚欢歌等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而《火图腾》歌舞剧则由“序”和“诞生”、“成丁”、“婚礼”、“火把”四个篇章组成, 全面展现了彝族人家的风土人情。

3.文化创意与节庆旅游

文化旅游市场化运作创成绩显著。火把节期间, 凉山首府西昌上演大型彝族音乐经典舞蹈《火·图腾》, 举办了大型火把狂欢夜《都格拉·格莎啰》, 开展了彝族传统选美活动。分会场布拖、普格举办了被国家列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朵洛荷表演、毕摩等其它众多原生态民族文化表演项目, 凉山民族文化艺术节又推出了各县一些具有原生态、民族性、地方性特点的代表节目、精品节目, 充分展示凉山旅游的独特魅力, 受到中外旅游者的普遍欢迎和高度赞誉。文化创意异彩纷呈, 充分展示了凉山文化资源大州的形象。节日活动丰富, 延长了游客在凉山逗留时间。主会场西昌举办了火把狂欢夜、焰火晚会、啤酒节、美食节、体育竞技项目、灯会、汽车展、蜜桃节、葡萄采摘节等, 各分会场也举办了火把节狂欢夜、篝火晚会、传统体育竞技项目等活动, 这些活动均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娱乐性、互动性, 游人陶醉其中, 留连忘返。

二、凉山发展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凉山文化资源丰富, 但未形成产品, 凉山未来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是如何将彝族风情等凉山文化产品化、品牌化, 实现公司化运作, 让文化与市场实现对接, 互动协调发展。然而、凉山文化创意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1.文化创意策划与市场需求衔接不准

文化旅游必须针对客源市场, 要站在客源市场角度, 站在游客角度分析研究产品是否适销对路, 基于这样的认识, 在旅游思路上首次提出了“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以奖代补”的指导思想, 《火·图腾》、《彝族传统选美大赛》、《都格拉·格莎啰》、“火把狂欢”首次实现商业运作, 并取得突破。但是, 文化创意运作上还存在以下问题:活动日程安排滞后, 不利于市场营销和旅行社组团;游客参与性、互动性的活动不足;节庆活动还缺乏整体策划、规划、包装, 主题定位不明, 票价不合理, 各类活动缺乏有机串联和线路组合, 文化品位有待进一步提升等。

2.文化创意知名度不高

凉山文化旅游市场营销工作滞后, 如火把节期间, 央视、四川电视台、四川经济频道等媒体宣传报道了火把节盛况, 也吸引了不少省内游客来凉山旅游。但是, 总体来讲, 凉山在省外, 特别是沿海地区的知名度较小, 旅游市场营销工作严重滞后, 客源市场仍以成渝等老市场为主, 省外及境外游客所占比例较小, 缺少高端游客、豪华团队, 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地区等中远程客源市场和国际市场几乎是空白。当然也还存在由“让人知”到“让人来”的连接滚动问题。《火·图腾》也只有在刚推出的一两年, 而且是彝族年或火把节期间才会有较好的商业运作, 平时基本是销声匿迹, 然而不远之隔的云南丽江, 其纳西古乐每天都在上演, 甚至受邀走出国门演出, 这得益于其较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和丰富的客源。

3.客源可进入性不强

凉山文化创意商业运作现在最大的难题就是客源不能保证, 客源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前途的决定性因素。交通运输仍是凉山旅游最大的瓶颈, 特别是铁路运输。旅游客源的决定因素是多重的, 但最主要的是两个, 一是旅游吸引物和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及宣传推广;二是客源交通可进入性。凉山交通一直是其发展的薄弱环节, 散客自助游在票务和酒店住宿方面比较困难, 铁路票贩和“关系户”票务使得居民和游客出入极不方便, 游客戏称西昌是“一座来了就走不了的城市”, 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格格不入, 旅游城市名声受损, 流失许多游客。没有充分的客源, 是凉山文化创意演出在平时冷清的主要原因, 来去自如的交通网络和框架亟待构建。

4.文化创意项目淡旺季差异明显

为西昌“一办三创”专门打造的文化创意项目《火图腾》, 特别邀请国家一级编导, 舞美和灯光设计则由曾获曹禺戏剧优秀美术奖、电视金鹰美术奖的国家一级舞台美术设计师、文化部优秀专家担任。值得一提的是, 《火图腾》所有音乐为国家交响乐团录音制作, 凉山歌舞团不但派出一级作曲监制录制, 还选派八位歌手参加彝语歌曲的录制, 服装设计由著名服装设计师担任, 还有众多的歌舞团及原生态演职人员, 如此高规格、大规模的创意团队, 文化创意项目艺术水平很高。但文化创意项目的后续效益优势没有发挥, 每年只有彝族火把节期间上演, 其精心打造的生态火把广场和民族文化艺术中心也作他用, 淡旺季反差极为明显, 基本没有两者的过渡。演艺中心事实上成了空壳, 缺少艺术作品作为内容, 大量演职人员空闲, 创意演出持续性不够, 创作时的大量投入现在成为资源的浪费和闲置。

三、凉山发展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对策

1.继续完善文化创意旅游办节模式

节庆旅游产品具有开发成本高、生命周期短、文化内涵高、轰动效应大的特点, 要培育成熟一个节庆旅游产品必须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要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机制, 坚持规模大、水平高、固定化、规范化、产业化、特色化、市场化、品牌化发展方向, 继续完善办节模式、突出品牌效应, 努力把火把节办成集中展示彝族历史、民风民俗的重要节庆, 办成展示凉山改革开放、发展进步的重要平台, 打造成中国西部民族风情旅游第一节。在活动组织方面要通力协作, 提前准备, 早作安排, 推向市场。此外, 彝族毕摩文化、服饰文化、美食文化, 泸沽湖摩梭文化、西昌航天文化等都具有特色鲜明、人无我有、吸引力强的特点, 打造节庆旅游产品潜力巨大。

2.加大市场营销力度, 大力拓展客源市场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 旅游市场营销工作未上升到应有的高度, 凉山旅游仍然“藏在深闺人未识”, 外界对凉山不认识, 对凉山丰富的旅游资源知之甚少。许多上级领导、经济专家和人文学者来凉山参观考察后在座谈交流中反复提到, 凉山资源独具特色, 一定要加强对外营销, 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和投资商来凉山旅游和投资开发。当前, 各地区加大了客源地宣传, 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 谁争得了市场就占得先机。因此, 凉山在打造文化创意旅游精品的过程中必须加大旅游市场营销力度, 学习借鉴周边地区开展旅游市场营销的成功经验, 加大对旅游市场营销资金的投入, 着力打造“民族风情浓、湖光山色美、科技含量高”和“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的旅游品牌形象, 创新旅游市场营销理念, 实现由“让人知”到“让人来”的市场营销变革。解决州内无国际旅行社, 没有资质与国际社业务对接问题, 把发展入境游、增加高端游客作为旅游突破的关键, 积极拓展国际国内旅游市场。近年, 凉山在文化创意营销和推广宣传上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州旅游局先后组团参加了由国家旅游局组织的韩国首尔、中国香港等地的旅游促销活动, 发送《火把节专题宣传折册》、《凉山旅游》、《五彩凉山》等资料, 宣传推广文化创意产业, 同时也在成都、重庆等主要客源地开展了文化创意旅游专项促销活动, 带领旅游企业与成渝两地旅行社签订了团队合同。

3.提升文化创意旅游管理和服务

围绕“巩固、完善、提升”, 进一步深化“一办三创”成果。针对旅游市场要强化旅游管理和服务, 从业人员业务培训、旅游目的地安全、公民文明旅游素质教育等, 着力改善旅游目的地软环境建设。进一步理顺旅游开发建设管理体制, 明确责任主体, 着力解决文化创意建设存在整体联动不够、部门配合较差、宣传各自为阵的问题, 使冬旅会打造的精品工程发挥出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导游、旅行社、游客反映创意演出门票价格偏高, 应调整和规范文化创意项目门票收费标准, 并探索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符合政策又兼顾各方的门票收费管理机制。

4.加快文化创意旅游人才培养

重视文化创意人才的教育和培养, 文化竞争力也有硬、软之分。要在文化教育培养创意产业人才的软件上作投入, 重视软环境建设和软力量培育。软环境是软竞争力的决定因素, 文化创意产业的高速发展依靠文化创意人力资本的投入产出和文化创意阶层的崛起, 创意人才是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要着力营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 规范诚信的市场环境, 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 绿化洁净的生活环境, 逐步开放的国际环境, 整体优化的人口环境, 以充分培育和发挥本土的文化力、科技力、管理力、制度力、秩序力、开放力、凝聚力、人才力等软竞争力。作为极度推崇创造性与创新能力的创意产业来说, 创意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凉山要引进高素质的传播、媒体、美术、设计、策划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把丰富的民族文化与人才资源相结合, 再加上政府机构的鼎力支持, 将使凉山文化创意产业的潜力无穷。

5.制定出台文化创意旅游扶持优惠政策

任何产业在培育发展阶段都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扶持, 但凉山文化创意旅游业至今没有一个具有可操作性、实用性的旅游扶持政策。应尽快制定出台鼓励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和奖励政策, 以加快凉山旅游经济的发展步伐。政府要成立专门的领导班子, 从文化梳理与发掘、策划与创意、传媒打造、市场运作、形成品牌、持续带动等环节去形成文化创意旅游产业链, 特别要在文化创意产业的资金、创意团队、传播媒体、设施设备、人才引进方面多支持和重视, 加大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 注意本土文化的辐射和外推介, 充分发掘凉山文化精髓, 用现代的思想和创意去演绎文化创意旅游产业。

四、结论

通过文化创意旅游规划, 重点把彝族火把节打造成中国民族风情第一节, 把彝族选美活动和民族服饰展示打造成最具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民族文化活动, 使彝族原始宗教文化成为赏心悦目的民族特色文化的载体, 把民族音乐歌舞打造成为凉山民族文化的重要产业, 把凉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和地方性节庆办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商贸活动, 从而使民族文化资源最大限度地转变为资本, 成为凉山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形成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业的互动, 政府引导, 推向市场, 实现企业化运作, 文化创意将变成企业的经营内容, 从而走出一条凉山特色的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之路, 为凉山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文化推动力。

[注]本文系西昌学院重点科研课题《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结合的本土化研究》的研究论文。

摘要:四川凉山作为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积淀着悠久的历史和浓郁灿烂的民族文化。彝族民俗文化、摩梭风情文化、航天水电科技文化、长征红色文化等将成为凉山旅游的灵魂和精华。充分利用地域民族文化资源, 大力开发文化创意产业, 把文化创意与旅游结合起来。以创意设计、艺术包装、广告传媒使凉山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本和经济优势, 打造凉山文化创意产业, 提升凉山旅游形象, 促进凉山旅游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文化创意,旅游,产业

参考文献

[1]易珏.资源有限, 创意无限[J].中国经济信息, 2006, (11) .

[2]中国国家旅游局www.cnta.gov.cn.

[3]四川旅游政务网www.scta.gov.cn.

[4]凉山日报新闻网www.ls666.com.

文化创意产业与烟台城市发展 篇10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

(一) 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

1998年, 英国在《创意产业专题报告》中首次提出创意产业, 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是“源于个人创造力与技能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和取用、具有创造财富并增加就业潜力的产业”。并把创意产业分成广告、建筑、艺术及古董市场、工艺、设计、时尚设计、电影、互动休闲软件游戏、音乐、电视与广播、表演艺术、出版、软件十三类。目前, 国内一些城市有“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并列的提法。如上海、广州、深圳、重庆、西安等城市提倡“创意产业”, 北京、南京、杭州、成都等城市则坚持“文化创意产业”的提法。另外, 还有大多数城市主张文化产业的提法。实际上, “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是有区别的。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属于两个不同的概念, 但是两者包含的行业内容具有较大的重叠性;而“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的总和, 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 也是文化和科技的融合。

(二) 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

一是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高知识性特征。文化创意产品一般是以文化、创意理念为核心, 是人的知识、智慧和灵感在特定行业的物化表现。文化创意产业与信息技术、传播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等的广泛应用密切相关, 呈现出高知识性、智能化的特征。二是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高附加值特征。文化创意产业处于技术创新和研发等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 是一种高附加值的产业。其产品价值中, 科技和文化的附加值比例明显高于普通的产品和服务。三是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强融合性特征。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 是经济、文化、技术等相互融合的产物, 具有高度的融合性、较强的渗透性和辐射力, 为发展新兴产业及其关联产业提供了良好条件。文化创意产业在带动相关产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 还可以辐射到社会的各个方面。

二、文化创意产业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创意产业作为国家、地区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表现, 正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兴起。当前, 美国、欧盟各国以及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加拿大、新西兰、新加坡乃至马来西亚等国, 都把创意产业作为调整国家产业结构的战略步骤, 形成了全球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潮流。比如:作为创意产业策源地的英国, 自1997年英国政府成立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 创意产业已成为其第一大产业。创意产业的成功推动了英国文化的出口, 有效地抵补了货物贸易逆差。美国紧跟其后, 迅速发出“资本的时代已经过去, 创意的时代已经来临”的高调宣言, 《纽约时报》曾对微软的崛起发表评论:“微软的唯一工厂资产是员工创造力。”美国国际知识产权联盟在连续10年发布的报告中称:“美国版权产业在对GDP的贡献和就业水平两方面, 已经持续超过美国经济的其余部分, 而且在美国出口增长中也扮演着日益突出的角色。”

新加坡是亚洲国家中最早采用文化创意产业思维的国家。20世纪末, 新加坡将文化创意产业定为21世纪的战略产业, 出台了《创意新加坡》计划, 雄心勃勃地试图树立“新亚洲创意中心”。日本喊出了“独创力关系到国家兴亡”的口号;韩国政府提出“资源有限, 创意文化无限”的理念, 加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在这些国家和地区, 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增加值超过GDP的1/5。

在全球创意产业勃兴的背景下,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崛起, 2006年9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纲要》, 首次提出了“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概念。国内一些城市, 特别是一些经济发达城市, 都把创意产业提升到城市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看待。

比如, 北京市“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 要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推进首都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上海市确定“十一五”创意产业发展重点是:研发设计创意、建筑设计创意、文化传媒创意、咨询策划创意和时尚消费创意。除北京、上海这样的大都市之外, 杭州、深圳、青岛、无锡等城市也都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呈现出迅速崛起的态势, 纷纷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城市发展的重点。如杭州市提出要“依托杭州的人才、文化、环境优势, 发展‘创意经济’, 打造以文化、创业、环境高度融合为特色的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深圳市提出建设“创意设计之都”的目标。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 国内一些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已初具规模, 逐步成为城市发展的支柱产业, 成为城市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动力。据现代服务业科技促进中心发布的报告认为, 2005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产值已超过960亿元, 占全市GDP的14%以上, 已成为北京发展的支柱产业。长沙市2006年文化创意产业总产值360亿元, 占全市GDP的10%, 占全省总量的一半左右, 文化创意产业连续5年保持20%以上的增速, 成为长沙的一大支柱产业。

而反观烟台市, 尽管已经出台了文化创意产业的纲领性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快文化建设的意见》, 提出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互相促进的基本原则, 确立了文化产业发展目标。但烟台市的文化创意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2006年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刚过50亿元, 占GDP比重为2.3%。不要说与国内先进城市比差距很大, 在省内也只处于中游水平。 (山东省约为5%) , 与烟台市在山东省经济中的比重极不相称, 也与一个文化大市的城市定位极不相衬。因此, 烟台市要成为文化大市、强市, 提升烟台市的核心竞争力, 就必须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三、烟台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

2006年, 烟台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文化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互相促进的基本原则, 要求彻底破除“重事业, 轻产业”或“抓产业, 丢事业”的倾向。明确提出未来烟台将积极培育重点文化产业, 重点发展现代传媒业、印刷出版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网络文化服务业等方面。这些都是烟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条件。烟台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资源体现在:

(一) 丰富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烟台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独特的自然文化资源。在地理环境方面, 烟台主要的特色是其山、海、岛;在地域文化方面, 主要的特色有港口文化、海洋文化、道家文化等;在历史资源方面, 最著名的有胶东地区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白石村遗址、秦始皇东巡遗迹、近代开埠文化遗迹等。此外, 烟台还拥有十几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有民间艺术之乡的美誉。这些得天独厚的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是烟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基础。

(二) 新型文化产业的兴起。近年来, 烟台市积极优化文化产业结构, 既重视传统文化产业, 又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产业。作为全市文化产业的“主力军”——烟台日报传媒集团和烟台广播电视中心, 积极进行体制改革推动产业发展, 烟台日报传媒集团, 拥有“四报三刊一网站”8个媒体, 业务范围除新闻出版外, 还广泛涉及广告、发行、印务、通讯、影视、DM等, 综合实力位于全国地市级报社前列。另外, 烟台积极强化发展新兴的高科技文化产业。利用丰富的历史人文积淀, 积极发展动漫、影视、游戏等创意产业。比如烟台独创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剧种——糖果剧, 建立了原创动漫作品基地, 2008年, 成功举办了第二届烟台国际动漫艺术节。烟台市影视动漫产业发展迅速, 已成为拉动烟台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新型文化产业的兴起, 成为烟台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契机。

(三) 旅游会展经济蓬勃发展。近几年来, 烟台市积极挖掘当地文化资源, 发展旅游会展经济。如依托张裕酒文化博物馆、烟台开埠展览馆、钟表博物馆、黄金博物馆等特色博物馆和戚继光故里、王懿荣纪念馆、冰心纪念馆等名人纪念馆, 打造培育了一批特色旅游文化品牌。通过举办国际葡萄酒节、中国烟台苹果节、蓬莱和平颂等国际性、国家级节庆活动, 通过举办“韩中国际美术交流展”、“中法艺术家沿海城市巡回展”、“俄罗斯当代绘画精品展”等具有较大影响的书画展览、交流活动, 从文化层面展示烟台良好形象和风采魅力, 为烟台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发展动力。

文化创意产业是将文化创意转化为产业, 把创意、技术、产品和市场有机链接起来, 烟台已经拥有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雄厚的传统文化产业以及朝气蓬勃的新兴文化产业, 这些都为烟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四、烟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 政府的扶持。

政府的扶持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有利保障。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管理和调控职能, 打破行业和地区界限, 通过资源整合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首先, 烟台市应成立文化创意产业领导机构, 组织由政府、高校、研究机构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的跨部门、跨行业的专门小组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 制定推进烟台市文化创意产业协调发展的实施意见。设置文化创意产业领导机构, 对整合资源, 指导、协调、推动烟台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次, 在政策上, 政府应该要加大资金、税收和投融资政策支持的力度, 建立了文化产业基金, 大力扶持从事创意产业的中小企业的发展, 培育一批富有竞争力的企业。此外, 还要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 考虑建立版权中心, 支持创意产业的发展。因为保护知识产权是创意产业发展与生存的重要保证。

(二) 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

文化创意产业源于人才的创造力、技能与才华。加快发展创意产业, 首要的任务就是加快培养、吸引一批富有创新精神、饱含创意理念的文化创意人才。据统计资料显示, 在纽约, 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占所有工作人口总数的12%;伦敦是14%;东京是15%。而目前我国创意产业人才极为缺乏, 就连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大市上海, 创意产业从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也不到千分之一。因此, 加快发展创意产业就必须重视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政府要加大投入, 对文化创意产业的优秀人才给予奖励和提供资金支持, 重点吸引一批在海外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优秀人才, 特别是既有浓厚传统文化底蕴, 又有宽阔国际视野的海归人才。同时, 通过在相关高等院校设立相关专业, 大力培养文化创意产业的设计、策划和制作人才。通过加强职业培训, 增加与国内外人才交流合作, 加快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在大学甚至是中小学生中开展各类“文化创意设计”活动, 储备文化创意人才。

(三) 打造文化创意品牌。

创新和创意是创意产业的核心和灵魂, 发展创意产业需要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撑点在于文化品牌, 文化品牌体现了一种文化的精神影响力, 也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品牌的形象来源于文化创意, 文化创意积淀的雄厚决定着品牌的影响力。烟台文化创意产业应该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 把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现代品牌经营方式结合。引进先进的科技, 并结合本土文化素材打造自主文化品牌。

参考文献

[1].张振鹏.山东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思考[J].山东经济, 2008, 5

[2].兰建平, 傅正.创意产业、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J].浙江经济, 2008, 4

上一篇:学生需求下一篇:革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