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并发症

2024-08-10

严重并发症(精选九篇)

严重并发症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9年~2014年共收治子痫前期严重并发症30例, 平均年龄28岁, 初产妇23例, 其中7例子痫 (6例发生于产前, 1例发生于产时, 产后未发生子痫) , 11例产后出血, 2例HELLP综合症, 1例肾功能减退, 8例胎盘早剥, 1例DIC, 严重并发症患者中自然分娩3例, 剖宫产27例, 其中28例患者是农民。

1.2 临床表现

严重并发症患者中有1例血压正常, 其余血压>140/100 mm Hg, 有4例尿蛋白 (-) , 其他尿蛋白均为 (+) ~ (++++) 。其中26例有头晕症状, 19例有头痛症状, 产前子痫6例中有4例发生在家中;1例发生在送医院途中, 1例发生在入院后2 h内。1例产时子痫发生在第二产程。8例胎盘早剥中有1例是分娩后检查胎盘时才发现存在胎盘早剥, 产前无胎盘早剥症状, 其余为产前出现胎盘早剥症状确诊。2例HELLP综合症患者中1例为产后6 h出现血尿确诊, 1例是产前化验中发现。

1.3 治疗方法及分娩时机

患者入院后立即按重病护理, 自觉症状明显者或血压过高给予地西泮片镇静, 必要时地西泮注射液静推, 除外1例肾功能减退患者外其余严重并发症患者常规给予硫酸镁解痉, 首次用25%硫酸镁20 ml加5%葡萄糖液200 ml于30 min内滴完后, 再以25%硫酸镁40 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500 ml 6 h滴完, 24 h总量控制在20 g范围内。降血药常选用硝苯地平缓释片, 水肿轻的用得高宁片10~20 mg, 每6~8 h 1次, 水肿重的用伲福达片10~20 mg, 每6~8 h 1次, 每日总量小于60 mg, 1例患者用硝苯地平缓释片 (20 mg, 3次/d) 血压控制较差, 请内科会诊后静脉滴注硝普钠后血压控制理想。1例肾功能减退患者和6例产前子痫患者入院后适当控制病情后立即剖宫产。除入院时已临产且产程进展顺利, 短时间就经阴道分娩外, 其余20例不论孕周大小均在积极治疗24 h无明显好转时立即剖宫产, 终止妊娠后根据患者病情适当镇静、解痉、降压。

2 结果

孕妇无1例死亡。1例肾功能减退, 1例HELLP综合症和1例DIC患者经本院终止妊娠初步治疗后转上级医院治愈。其中围生儿存活27例, 无1例巨大儿, 死亡3例 (其中2例是<34周的早产儿, 1例是足月新生儿, 因重度窒息抢救后转儿科2 d后死亡) 。

3 讨论

子痫前期未及时处理, 发生子痫、胎盘早剥、HELLP综合症、肾功能减退、产后出血并发DIC时, 母婴风险明显升高, 病死率升高。故对于子痫前期病例, 积极治疗原发病, 定期产检, 早期发现, 及时处理, 将适时终止妊娠作为重要的防治措施。

3.1 子痫前期的病因学及发病机制

至今尚未完全阐明, 目前国外学者多认为, 子痫前期的发病可归纳为两个阶段:胎盘形成不良和胎盘氧化应激, 胎盘形成不良可以产生过多的活性氧, 造成氧化应激, 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全身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和系统性炎性反应又加重了机体的氧化应激失衡, 最终导致子痫前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因此, 氧化应激是子痫前期发病的重要环节[1]。研究还发现遗传因素、营养缺乏、胰岛素抵抗等都与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有关。因此, 有关子痫前期的研究仍是产科的焦点。

3.2 子痫前期易致严重并发症的原因

子痫前期的基本病理生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痉挛, 内皮损伤及局部缺血, 全身各系统各脏器灌流减少, 导致心肝肾等多脏器功能损害, 如不早诊断早治疗, 可导致各脏器功能失代偿, 发展成严重并发症, 对母儿造成严重危害, 导致母儿死亡。

3.3 子痫前期与HELLP综合症

HELLP综合症是以溶血、肝酶升高、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 是子痫前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常危及生命, 发病率国内为2.7%[2]。多产、年龄>25岁和既往有不良孕产史为高危因素, 本病大多数无特异性临床表现, 向本院分娩后出现肉眼血尿极少见, 确诊取决于实验室检查结果。对此病应早诊断早治疗及时终止妊娠, 降低母儿病死率, 治疗时应及时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控制病情。

3.4 子痫前期严重并发症患者的分娩方式

终止妊娠是子痫前期严重并发症孕妇唯一的治疗方法[4]。终止妊娠的指征[5]。 (1) 妊娠<26周经治疗病情不稳定者建议终止妊娠; (2) 妊娠26~28周根据母胎情况及当地母儿诊治能力决定是否期待治疗; (3) 妊娠28~34周, 如病情不稳定, 经积极治疗24~48 h病情仍加重, 促胎肺成熟后终止妊娠; (4) 如病情稳定, 可考虑期待治疗, 并建议转至具备早产儿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 (5) 妊娠>34周患者, 胎儿成熟后可考虑终止妊娠; (6) 妊娠37周后应终止妊娠; (7) 子痫控制2 h后终止妊娠。决定终止妊娠后在分娩方式的选择上以提高围生儿生存率及母体安全为目标, 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孕周、胎儿成熟度选择最佳分娩方式。对于子痫前期的患者大多数未临产, 宫颈条件差, 易引产失败;加之出现严重并发症时, 胎盘功能减退, 各脏器功能受损, 患者精神紧张, 血压进一步升高, 易致胎儿窘迫或死胎及更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及麻醉学的发展, 剖宫产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 故剖宫产是子痫前期严重并发症的主要分娩方式。但也有少数患者, 宫颈条件好, 短时间既能从阴道分娩, 也可以试产, 但必须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自觉症状、尿量、胎心等, 争取最短时间结束分娩。

关键词:子痫前期,并发症,防治

参考文献

[1]黄启涛, 钟梅.子痫前期患者血浆晚期氧化蛋白产物水平及其与肾功能的相关性[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4, 49:52-53.

[2]丰有吉, 沈铿.妇产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78-85.

[3]伍绍文, 吴连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期待治疗中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0 (45) :168-168.

严重并发症 篇2

【关键词】面部轮廓整形;美容手术;效果;严重并发症预防

近年来整容热点是通过磨骨来瘦脸,此类问题的咨询越来越多逐步增加了整容业。现在流行的改变脸型就属于美容手术的一种。这种手术应用的主要方法是颅面外科截骨术,用于面部轮廓的整形从而达到美观面部的目的。重要的颜面部解剖结构下颌角的宽度和形状的面下部的决定的,下颌角使面部宽敞而呈方形脸或梯形脸,而东南亚大多数国家人群推崇的瓜子脸,这样显然事与愿违。在中国人中下颌角肥大发病率相对较高,而且只有少数是单侧肥大,大部分患者都是双侧同时肥大。它表现出的特点是下颌角低回落突出。[1]而下颌角受影响后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咬肌肥大,还会出现颊部脂肪垫肥厚,导致面部皮下脂肪过于肥厚引起的下部面部过于庞大和臃肿,出现我们所谓的“大饼脸”。

1手术优缺点

由于时代发展,人们自我意识增强,一般只要排除掉一些导致较低的面部过宽的原因(如腮腺肥大、肥胖、咬肌肥大不显著、其他),同时又有整形外科医生允许的情况下即可进行相关的手术。

1.1切口下颌角截骨面部疤痕手术缺点是:截骨规则很难掌握,手术操作的难度加大,同时对于手术器械等具有更高的要求。优点是:切除部分咬肌,对于偏低的下颌角位置的改善效果极佳,然而效果不好的是对狭窄面部宽度的降低。

1.2对于面下部太宽者吧帮他减小宽度的方法是运用切口下颌角外板矢状截骨术,它主要是使下颌角外板矢状截骨去除下颌角外侧板,能减少约8毫米的宽度。

1.3耳切口下颌角截骨术缺点是:由于此部位有面神经的分布,手术时可能会导致面神经的损伤从而引发严重的并发症。术者要是新手,尽量不要进行此过程因为其难以操控。优点是:瘢痕很隐蔽,切口很小。

1.4内切口下颌角下颌角截骨术优点:只有在颌下遗留小瘢痕,操作简单,精确的截骨术可以完成咬肌和颊脂肪垫切除术,有缓解术后排水,操作建议等诸多优点。缺点:口外切口。[4]

2.并发症的预防

由于进行美容手术的患者更多的在乎的是手术的结果,即使是对严重并发症少的下颌角手术的一些细微的不足之处更是多加挑剔。因此对于外科手术的并发症的不良影响,必须考虑周全,提前预防。

2.1对于处在全盲或者半盲状态下进行的大部分的不对称的截骨手术,特别难做到完全截骨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就需要依靠医生的经验。

2.2第二下颌角原来的下颌角截骨量越大,就越有可能引起横断面的角度越小, 较低的边缘棱角分明后,第二下颌角就极易出现 ,但一般来说是没有突出的外观改变的。但患者常由于心理因素而频繁触摸感觉棱角分明而对手术不满意。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可以运用弧形截骨术或直线截骨打磨的方法。

2.3当手术时损伤到下牙槽神经血管束时即可导致血肿的发生(血肿也是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一旦在手术中出现即是对神经血管束的损害。若是发现出血较多的情况,医护人员除了及时的止血和填塞明胶海绵外,还必须掌控截骨方向或位置,术后的处理是进行闭式引流包扎,医护人员还要随时注意引流的情况。

2.4另一常见并发症口角歪斜,分为不可逆性的和可逆性的。可逆性的:是由于手术后面部肿胀引起的,所以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待面部消肿后即可恢复正常。不可逆性的:手术后三个月还没有恢复正常的,正确的处理尽早进行面神经的探查。有一种情况是面部表情还能恢复的是,面神经末端骨折的患者。

2.5皮肤,粘膜损伤往往是由于未采取防护措施,大牵引拉伸压缩或燃烧损坏的周围的嘴,皮肤和粘膜,虽然一般的伤口恢复很少留下痕迹,口腔疼痛是常见的后遗症,处理措施是:为了减少疼痛,医护人员可以用足够的油脂润滑剂在口腔周围涂抹,然后使用保护点纱布。

2.6呼吸困难,通常因为医护人员包扎伤口时过紧或者包扎部位不当,导致患者感觉通风困难,情绪烦躁不安。处理;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颏下中间的外层敷料缠着绷带的压迫造成,要对其进行适当包扎,(说明:甚至可以给与SO2的监测)。

2.7感染下颌角截骨术感染是罕见的,一般只要在术前注意口腔卫生和进行严格的无菌技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感染一般是可以避免的。继发性血肿是形成感染的最常见的原因,因此预防术后感染是关键。

2.8张开受限 一些病人诉肿胀消失后导致张口受限,这可能与咬肌附着点咀嚼肌肉力量造成的不平衡导致的损害。对于长期咀嚼功能没有回复的患者,必须对颞下颌关节进行相应的检查(正常的在术后回复咀嚼功能)。

2.9下颌骨骨折,由于遇到特殊的截骨线所以在进行截骨手术时容易导致下颌骨骨折。及时的处理方法有:钛板骨折固定、颌间结扎固定。立刻改变手术方法。

2.10死亡。由于面部的神经血管丰富,所以手术中一旦损伤动脉导致出血,或者损伤到神经导致血肿,或者因为颈部的血肿压迫气道,导致患者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为了减少医疗纠纷手术之前医护人员务必提醒患者死亡因素的存在,即风险的存在。以及术后医护人员必须严格对患者进行重症监护。

参考文献

[1] 艾玉峰,成铤.面部轮廓整形美容手术的效果及严重并发症的预防[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1,22(4):193-195.

[2] 吴旋,陈小平,金柱翰等.复合面部轮廓整形术后并发症的防治[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1,22(4):205-208.

[3] Park,DH,Lee,JW,Song,CH et al.Endoscopic application in aesthetic and reconstructive facial bone surgery.[J].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1998,102(4):1199-1209.

[4] Sean T. Lille,Perumean J.C.The Lateral and Medial Neck lift: An Alternative to Cervicofacial Surgical Rejuvenation in the Obese Patient[J].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2007,119(1):432-433.

[5] Lee DW,Kim JY,Lew DH et al.Use of rapidly hardening hydroxyapatite cement for facial contouring surgery.[J].The Journal of craniofacial surgery,2010,21(4):1084-1088.

[6] 田宇虹,马学美,张才等.耳后切口下颌角弧形截骨在面部轮廓整形中的应用观察[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37(2):204-206.

[7] 蒋春梅,常亮,邵慧芬等.自体脂肪颗粒植入面部轮廓整形报告[C].//第八届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大会暨第一届全国激光美容大会(第二届全国颅颌面专题研讨会论文集.2011:245-246.

[8] 陈小平,金柱翰,林金德等.重症监护室在复合面部轮廓改型术后的监护作用[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11,17(3):197-199.

林彪斌:男,1975年12月,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广州远东美容医院,整形美容外科学。

防早产药物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 篇3

据《中国医药报》报道,最近比利时和荷兰联合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怀孕妇女服用防早产药物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防早产药物的选择一直备受争议,最近发表的这一研究,是一项针对早产药而对1920位孕妇进行的跟踪调查研究。研究结果共发现14种并发症,包括呼吸困难、低血压、心衰、肺中积液等,甚至有4名孕妇需要重症监护。

乌德勒支大学医学中心Roel博士在《英国医药杂志》上针对该研究结果表示,多数对怀孕妇女的风险药物临床试验都受限制,这一研究并不能完全反映药物在实际应用中的真实情况。他表示,虽然经过3年研究,仍未能完全确定防早产药物是否对胎儿有益,或是在实际中造成危害,但防早产药物可能对怀孕妇女造成的危害亟待重视。

严重并发症 篇4

[关键词] 继发性肺结核;过敏性紫癜;抗结核治疗

[中图分类号] R52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23-153-01

继发性肺结核是成人肺结核的最常见类型,临床表现有发热,咳嗽,咳痰,并发咯血,胸痛,乏力,食欲不振等;少见症状有结核变态反应,如结核性红斑,结核性多发关节炎等[1],其中并发出血性疾病较为少见,尤以出血性疾病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患者,就诊过程中极易误诊、漏诊,延误病情。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女,19岁,体重41.5 kg。因间断咳嗽1年半,加重1个月,伴发热3 d入院。入院前18个月曾因咳嗽口服复方甘草片3片,出现“过敏性紫癜-混合型”,并发消化道大出血,曾就诊省级多家综合医院治疗,消化道出血已控制,但皮肤紫癜反复出现。摄肺CT发现左肺上叶小斑片状阴影,未确诊。治疗过敏性紫癜一直应用糖皮质激素(甲泼尼龙),但减量至20 mg/d时,周身皮肤紫癜仍反复出现,故一直未停用。既往有肺结核病接触史,外婆死于肺结核。入院查体:体温38.6℃,脉搏118次/min,呼吸26次/min,血压113/80 mmHg,营养状态差,周身皮肤黏膜紫癜,呈对称性,紫红色、黄褐色、淡黄色,大小不一,以双下肢为著。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气管左偏,左侧胸廓凹陷,叩诊左肺实音,右肺清音,呼吸音左肺音明显减弱,右肺增强粗糙,左肺可闻及少许湿罗音。心界左移,心率118次/min,节律齐,肝脾未触及肿大,双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X线胸片:左肺野缩小,可见广泛片状密度增高影,部分融合,左肺门上提,纵隔心影左移。左侧膈肌、肋膈角显示不清。血常规:WBC 8.9×109/L,NEU 65.2%,RBC 4.99×1012/L,HGB 108 g/L,PLT 240×109/L。尿常规正常,肝功能TP 59 g/L,ALB 36 g/L,余项正常,肾功能正常,痰涂片查抗酸杆菌(2+),肝胆脾彩超仅提示脾略增厚,泌尿系彩超未见异常,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速。入院诊断:①继发性肺结核左上中下涂(2+)初治;②过敏性紫癜。

1.2 治疗

患者自述过敏性紫癜曾诊断为“药物过敏”,慎用各种药物治疗,当日退热应用扑热息痛片0.5 g口服,静点0.9%氯化钠500 mL加维生素C 2.5 g,静点0.9%氯化钠250 mL加异烟肼0.3 g,继续口服甲泼尼龙20 mg/d,嘱患者多饮水,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用药后患者发热退,无新发紫癜及其他不良反应。次日,加用5%葡萄糖250 mL加利福平0.3 g静点,患者仅出现低热,饮温开水后体温降至正常。第3天,利福平增至0.5 g,患者咳嗽减轻,咳痰减少,未见新发紫癜。随后逐渐加用吡嗪酰胺及盐酸乙胺丁醇(因患者拒绝肌注链霉素),1周后四联抗结核强化治疗,患者皮肤紫癜开始逐渐消退,呼吸道症状明显减轻,规律化疗2周,原有紫癜近乎消退,复查血常规正常,肝肾功能仅尿酸偏高。据病情,激素开始减量至15 mg/d,皮肤紫癜无复发,随后每周减5 mg。

2 结果

规律抗结核治疗1个月,复查痰抗酸杆菌涂片二次均阴性(因已极少咳痰),肺CT见左肺叶实变缩小,胸膜粘连,右肺形成纵隔疝。规律抗结核治疗第6周末,停用18个月的糖皮质激素,停药前后均未出现过敏性紫癜复发,患者坚持强化抗结核治疗3个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咳痰,剧烈活动后轻度气短,心率降至90次/min,体重增加约5 kg,强化期结束予出院,嘱出院后继续三联口服抗结核药9~15个月。

3 讨论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常见,约占出血性疾病的1/3[2]。由于人体对结核菌感染会产生免疫及变态反应,但造成严重过敏性紫癜的患者较少见。该患者在发病前有明确用药史,易误诊为“药物过敏”,该患者通过抗结核治疗后,过敏性紫癜才得到彻底治愈,可以确诊为结核菌感染引起的过敏性紫癜。由于忽视了结核病的存在,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掩盖了结核病的全身中毒症状,使稳定性结核病灶活动,活动性结核病迅速进展[3],当确诊为继发性肺结核时,肺部已广泛侵润、坏死、空洞甚至一侧肺毁损,严重影响患者呼吸功能,且累及心脏功能,机体慢性消耗严重,甚至贫血。对于出血性疾病应该高度警惕合并“结核病”的可能,注意及时拍摄胸片并动态观察,如发现可疑病变不能确诊者,应尽早到专科医院确诊并治疗。结核菌感染引起的过敏性紫癜,应用抗结核药物是安全可靠的,是唯一彻底治愈该病的办法。应尽早规律、联合、足量用药,尽快控制结核病情,为过敏性紫癜的彻底治愈创造前提条件,以免延误结核病的诊治,造成患者严重身心损害及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 谢惠安,阳国太,林善梓,等.现代结核病学[Μ].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44-581.

[2] 叶任高,陆再英,宋善俊,等.内科学[Μ].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70-673.

[3] 端木宏谨,马玙.临床诊疗指南结核病分册[Μ].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3-55.

拔牙术后严重并发症52例临床分析 篇5

关键词:拔牙,并发症,临床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术后出血

共30例, 占病例总数的57.7%。男性20例, 女性10例。其中阻生智齿拔除20例, 占出血病例数的66.67%。发现有血液系统异常的5例, 占出血病例数的16.67%。

1.2 术后感染

共12例, 占病例总数的23%。男性4例, 女性8例。其中8例为阻生齿拔除, 占感染病例数的66.7%。10例引起间隙感染, 其中3例形成脓肿。

1.3 拔牙后牙根落人腔隙

共8例, 占病例总数的15.4%。男、女各4例。牙根落入上颌窦5例, 占病例总数的62.5%。牙或牙根落入翼颌间隙、咽旁间隙2例, 占病例总数的25%。牙根落入下颌管l例。

1.4 下颌骨骨折

共2例, 占病例总数的3.8%, 均为男性。

2 讨论

2.1 拔牙术后出血

本组30例患者为本科近20年收治的拔牙后严重出血的患者。其共同特点是: (1) 术后反复出血, 最长术后第8天仍有继发性出血; (2) 出血量多; (3) 经多次局部处理效果不佳; (4) 多伴有局部软组织肿胀或血肿形成; (4) 患者一般状况差, 个别患者出现轻度失血性休克。30例患者中2 0例为拔除下颌阻生智齿, 5例经内科医师会诊明确诊断为第8因子缺乏、血友病。由此可见, 手术创伤大而未得到妥善处理和血液系统疾病是造成拔牙术后较严重出血的主要原因, 在通常的埋伏阻生智齿拔除过程中都需经过翻开组织瓣, 锤击劈牙, 区域去除牙槽骨等步骤, 牙齿拔除后骨创面和软组织创面都大于普通牙拔除后的创面, 所以术后继发性出血的机率亦远远超过普通牙的拔除。本组大多数患者发现有牙龈撕裂及骨板骨折等现象, 经重新清创、复位、填塞、缝合后止血成功。所以, 在阻生齿的拔除中应尽可能的减少创伤。5例经会诊确定为血友病, 对此类患者术前应仔细询问患者过去有无全身出血性疾病, 或拔牙与手术后出血的病史。如果疑有血液疾病, 必须作全面检查。这些患者多经局部处理和静脉使用止血药、输血等处理后方能逐渐止血。

2.2 术后感染

拔牙术后感染往往只表现于局部牙周组织。引起间隙感染、脓肿形成乃至全身表现出寒战、高热等菌血症症状都是临床上较严重的并发症, 需经及时有效的处理。即:强有力的抗生素和妥善的局部处理, 否则, 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本组报道的12例中有10例间隙感染, 涉及颜面、颌及颈部多个间隙。12例中有8例为拔除下颌阻生齿, 手术时间长, 拔除困难。预防急性感染应严格掌握拔牙适应证, 作好术前准备, 尽量减少手术创伤, 注意无菌操作, 术后应给予有效的抗菌药物。如在急性炎症期拔牙, 禁忌搔刮牙槽窝, 创口不应严密缝合。术前有慢性感染者, 切勿遗留炎性肉芽组织、碎牙片与碎骨片等。术后拔牙创感染, 在局麻下彻底刮治后, 用生理盐水冲洗创口, 然后放置碘仿纱条引流。

2.3 牙或牙根落入腔隙

由于某些特殊部位的解剖结构, 此类并发症的发生也并非少见, 而且常固定在几个好发部位, 如上颌窦、下颌管、上下后磨牙周围组织间隙等。

上颌窦近邻上颌磨牙腭根;下颌第三磨牙牙根有时紧贴下颌管;下颌舌侧骨板薄弱, 软组织疏松, 直通咽旁间隙、翼颌间隙;上颌结节骨质疏松紧邻颞下凹。当牙根不慎掉入这些间隙时, 如未能及时取出往往引起继发感染、疼痛、伤口不愈等症状。二次手术探查有时难度较大, 有时需从口外切口, 给患者带来不应有的痛苦。所以在拔除这类牙齿的时候, 一定要熟悉解剖, 术前拍X片, 做到心中有数。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避免暴力, 尽量减少这类并发症的发生。

2.4 下颌骨骨折

本组中2例因拔牙造成下颌骨骨折的患者, 均为拔除下颌阻生智齿时因锤击劈冠造成的。l例患者在外院拔除当时就出现拔牙创大量出血不止, 当即送至本院。检查发现患者咬颌关系紊乱, 下唇麻木, 拍X片确定右下颌角骨折。急诊手术, 按下颌骨折处理、复位、固定, 住院20d后出院。另1例是拔牙l周后发现咬颌关系错乱, 检查发现左侧后牙早接触, 余牙轻度开颌;左颊部及上颈部软组织淤血, 下唇麻木。X片发现左下颌角骨折。追问病史, 拔牙锤击当时就听见折裂声并立即出现左颊部肿胀, 后逐渐波及上颈部, 皮下淤血明显, 经输液抗感染, 肿胀逐渐消退。此患者亦收住院手术治愈。下颌角为骨折的好发部位, 多见于拔除低位阻生第三磨牙时, 由于阻生牙位置较深, 使下颌角区的骨质比较薄弱或因颌骨已有病理性改变 (如骨髓炎、颌骨囊肿) 等, 在去骨分牙时, 去骨太多, 用力过大等都可发生下颌角骨折。此外, 在用三角挺取断根时, 亦可引起骨折。所以, 应正确使用劈冠方法, 必要时采用汽涡轮手机去除阻力。

参考文献

[1]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5:106.

[2]江涌.上颌磨牙局部浸润麻醉体会[J].广东牙病防治, 1996, (2) .

[3]张志平, 李哲光.拔除将折断牙根坠入咽旁间隙1例报告[J].口腔医学, 1994, (4) .

[3]余绍明, 沈宁江.拔牙致上颌窦穿通与断根误入窦内的预防和处理[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1993, (3) .

[4]杨建.拔牙创局部应用口腔组织补片的基础及临床研究[D].西安:第四军医大学, 2006.

[6]胡骁颖.骨质疏松对拔牙创愈合的影响[D].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 2003.

计划生育手术严重并发症45例分析 篇6

临产资料

2008 年1 月-2015 年1 月发生在本院及外院转入的计划生育严重并发症患者45例。

年龄和孕产次:年龄19~45 岁, 平均29岁, 平均孕次1.5次, 平均产次0.53次, 未育19人, 2次剖宫产术后5例。

各类并发症的先期手术:损伤、感染及出血的先期手术依次为人流、取环、中孕引产、上环, 见表1。

从上表可以看出, 人工流产因手术普遍, 在本组并发症中比例最高, 取环次之, 上环居后, 资料显示, 出血居本组并发症的首位, 以往上环并发症较多, 此次取环的较多, 可能与现在40~45岁年龄段的妇女大多只有1个孩子, 故上环年限长 (大多20余年) , 取环难度较大有关。

各种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 (1) 出血:其中失血性休克5 例, 手术时出血量大, 其余多为较长时间出血, 引起出血的原因依次为:刮宫不全, 胎物残留, 药流胎盘滞留, 取环困难, 反复钩取, 其中疤痕子宫妊娠2 例, 术中出血量较多1 例。术后大量出血, 致失血性休克的, 一般出血均行抗炎及缩宫治疗, 2~3 d后如果需要, 则再次行清宫术。此例疤痕子宫妊娠经上述治疗10 d以后, 发现子宫增大、积血, 行2 次清宫术后疤痕处胎盘滞留、粘连, 给予米非司酮2 片口服, 3 d后, 继续行抗炎及缩宫、对症治疗。半月后复查血HCG25.67, 继续追踪至血B-HCG转阴, 2 个月后因宫腔粘连, 行相应处理后痊愈。 (2) 损伤:以子宫穿孔多见, 子宫内膜损伤合并宫腔粘连, 次之, 其中肠管损伤1例, 合并腹腔环3例, 宫环崁顿子宫壁1例, 宫腔粘连1例, 不全粘连2例。损伤的原因以疤痕子宫合并子宫极度前倾前屈或后倾后屈, 哺乳期子宫多见。施术者的技术水平也不可忽视。在处理上, 凡合并腹腔环、肠损伤内出血, 网膜嵌顿者, 均行剖腹探查术, 合并环崁顿的, 结合宫腔镜取出, 宫腔粘连的, 则用小号扩张棒在B超下扩张并放置小号节育环, 术后辅以避孕药口服, 如果宫腔内膜损伤, 则应用小剂量的雌激素促进子宫内膜的修复。所有损伤的病例均注意抗生素的有效使用。 (3) 感染:对人流、上环、取环导致的盆腔炎均给予抗炎、促进子宫收缩、中药、理疗联合治疗, 一般预后良好。

讨论

目前我国居高不下的剖宫产率及未婚先孕的逐渐增多给人工流产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疤痕妊娠更是凶险, 这也对B超医师的诊疗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基层医院的设备及人力相对薄弱, 在这方面有疑问的要及时转诊, 寻求帮助, 将患者的伤害减少到最小。另外, 目前采取药流的比较多, 药物流产后, 阴道出血时间长, 感染的机会相对增多, 特别是对未婚未育的妇女, 在处理时应该首先考虑到这部分患者的远期并发症, 如:继发不孕、月经不调、以后的生活质量等等。

作为基层医院, 计划生育服务占据相当大的业务量, 特别是在计生、卫生合并的今天, 要求我们对育龄妇女加大宣传力度, 做好普教, 包括避孕、就医的绿色通道、手术时间的选择、术后注意事项、术后异常情况的识别、随访等等, 宣教至关重要, 同时, 手术医生要提高技术水平、利用先进的设备, 如B超, 宫、腹腔镜。总之, 对于上述问题要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痛苦。

摘要:目的:分析计划生育手术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和处理, 探讨其防治问题。收治计划生育严重并发症患者45例, 分析其临床资料和产生各种并发症的原因。对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要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痛苦。

严重并发症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0年1月~2006年1月,我科施行腹腔镜手术2816例,年龄14~68岁,平均(37.01±4.12)岁。已婚2460例,未婚356例。本组2816例腹腔镜手术患者,年龄14~68岁,平均41岁。其中异位妊娠257例,子宫内膜异位症338例,输卵管粘连、积水172例,卵巢囊肿639例,卵巢成熟畸胎瘤175例,多囊卵巢14例,卵巢破裂16例,盆腔炎73例,卵巢纤维瘤85例,子宫肌瘤980例,子宫腺肌瘤301例,先天性无阴道1例,早期子宫内膜癌,宫颈癌22例。有盆腔手术史34例。

1.2 方法

麻醉:全部手术均施行气管插管全麻。

腹腔镜手术类型:本组手术主要以输卵管、卵巢、子宫等发病部位进行手术分类,附件手术1512例;子宫肌瘤剔除术(LM)470例;子宫次全切除术(LSH)45例;筋膜内子宫切除术(CISH)156例;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486例;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LTH)124例;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术22例;腹腔镜盆腔腹膜阴道成型术1例。

2 结果

2.1 并发症发生情况

本组妇科腹腔镜手术2816例,共发生严重并发症17例,发生率为0.6%。并发症的分类见附表。本组无死亡。

本组病例中,中转开腹8例(0.28%)。3例系因于脐孔进入第1 Trocar后,探查盆腹腔粘连严重,第2、第3 Trocar不能进入腹腔,开腹行粘连松解术;4例术中卵巢肿物冰冻病理提示卵巢癌,开腹行肿瘤细胞减灭术;1例系宫外孕行输卵管开窗术,因术中止血困难,中转开腹行输卵管切除术。

2.2 并发症的诊断及处理

子宫肌瘤:4例子宫肌瘤患者均于术后5~7日出现发热,37.6~38.5℃。于术后9~14日出现阴道内缓慢而持续地有清亮液体流出,且自觉腰酸,腹胀。行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发现右侧输尿管下段损伤;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因术后30天发现腹胀,因无发热等其它不适,未在意,于术后56天腹胀难忍,不能平卧。经B超检查提示大量腹水,行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发现左侧输尿管损伤;4例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术后的患者,均行膀胱镜下输尿管置双“J”管,4例均成功,3例置管并保留90天痊愈,1例置管并保留90天拔除管后,仍有阴道漏液再次置管并保留90天痊愈。另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多次行膀胱镜下输尿管置管受阻,则行开腹探查术,术中发现左输尿管于近膀胱入口处形成盲端,尿液自盲端瘘口排入腹腔。术中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于术后2周痊愈出院。5例患者随访至今无异常。

膀胱损伤:3例膀胱损伤者,均发生在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中,其中1例于腹腔内分离膀胱和宫颈时发现膀胱壁约0.3~0.5cm破裂口,腹腔镜下缝合,保留膀胱尿管2周,1例于阴道内分离膀胱和宫颈时发现膀胱壁约0.5~2cm破裂口,于阴道内缝合,保留膀胱尿管2周,另1例术中发现尿袋内大量气体,于尿管内注入亚甲蓝,可见自膀胱壁一0.2cm破裂口流出,腹腔镜下缝合,保留膀胱尿管2周,均痊愈出院。

肠管损伤:2例肠管损伤者,1例于术中因单极在接通电源的情况下,接触到肠管损伤,于腹腔镜下缝合。另1例患者因脐部手术史,进入第1 Trocar时,穿透肠壁,术中开腹行肠管缝合术。1周后痊愈出院。

盆腔脓肿:2例盆腔脓肿者,均于术后10天左右出现高热,腹痛,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B超及妇科查体提示肿物,触痛明显,于阴道后穹隆切开,行脓肿引流术,于1周后痊愈出院。

粘连性肠梗阻:1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于术后48小时后出现腹胀,不能排气,给予开塞露,大承气汤等腹胀加重,腹部平片提示多个气液平,行开腹探查术,可见小肠与阴道残端粘连,行粘连松解术,于5天后痊愈出院。

腹壁穿刺口疝:1例腹壁穿刺口疝者,于术后72小时出现不全性肠梗阻,保守治疗无缓解,于术后第6天发现左侧穿刺口一直径6~7cm肿物,B超提示可疑切口疝,行开腹探查术,术中可见部分小肠进入左侧穿刺口,遂行疝修补术,5天后痊愈出院。

术后出血:3例术后出血者,于术后2~18小时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症状,1例系宫外孕行输卵管开窗术,行开腹探查术,术中行输卵管切除术;2例子宫切除术,行腹腔镜探查术,可见右侧圆韧带或右侧子宫动脉有少量活动性出血,再次双极电凝止血,4天后痊愈出院。

3 讨论

3.1 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由于各学者观察统计的内容、手术范围及难度、术者的技术熟练程度差异,严重并发症(包括肠道、输尿管以及血管损伤等)发生率文献报道有差别。Harrkki-Siren[1]报道是1.4‰。上海刘彦[2]报道并发症发生率为6.29%。杜敏等[3]报道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1.09%;协和医院腹腔镜手术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92%,其中附件手术及子宫肌瘤剔除的并发症分别为0.9%及1.9%,LAVH并发症为6.67%[4]。本组手术2816例中发生较严重并发症17例,发生率0.61%,低于文献报道。而且全部较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是在2005年1月前,期间共做手术1881例,2005年1月至今共做手术935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我们总结并发症发生原因主要是:①设备本身的缺陷,如单极电刀趋肤反应;②医生手术操作熟练程度较差,操作失误;③手术部位解剖关系不清,粘连严重;④手术难度较大,病例选择不当,如超大子宫(4≥月孕周);⑤难以预计的患者本身因素。

3.2 手术方式与严重并发症的关系

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与腹腔镜手术的复杂程度有关[5],其发生率最高的是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6],附表所示与之相符。

3.3 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特点

本组5例输尿管损伤中,1例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异位症囊肿与盆壁粘连导致解剖关系不清时,术中分离囊肿与盆壁粘连时,因出血而多次,盲目钳夹止血时而损伤输尿管。止血时而损伤输尿管。可能是基于这个原因。另4例子宫肌瘤患者因子宫体过大,输卵管下段的位置改变,使子宫狭部水平与输尿管距离缩小,且术者在处理子宫动脉时,常电凝时间过长或功率过大,大量的热能传导损伤了输尿管鞘膜,引起输尿管的缺血坏死,形成瘘管。2例肠管损伤中1例发生在开展腹腔镜技术初期,附件手术时电刀所伤,与医生手术操作熟练程度较差有关。另1例肠管损伤未充分重视脐部手术史,没有避开可能粘连的部位所致。由于及时发现,损伤小而于术中行修补术,3例膀胱损伤均发生在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中,分离膀胱,宫颈间隙时,与术者解剖层次不清楚及操作技巧不足有关,但均于术中发现,由于术前放置并保留尿管,使术者及时发现很小的膀胱破裂口,并及时行修补术。3例术后出血系术中双极电凝止血不彻底所致,术后及时发现行探查术,2例粘连性肠梗阻及腹壁疝术后因经保守治疗无效后,检查确诊,手术治疗。2例盆腔脓肿确诊后,及时切开引流。以上病例均预后很好,无更严重并发症发生。

3.4 正确对待中转开腹

适时的中转开腹将有利于减少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腹腔镜并发症的发生率腹腔镜手术的并发症与手术难度有关,Bateman BG等报道,较严重的并发症(中转开腹者)发生率为0.22%,主要是胃肠道损伤和出血[7]。Auvard Y等报道,腹腔镜中转开腹手术率为0.3%~4.2%[8,9]。我院腹腔镜中转开腹手术率为0.28%,与文献报道接近。本组2816例例腹腔镜手术中有8例术中遇到止血出血、未预计的卵巢恶性肿瘤、盆腔严重粘连,毫不犹豫地转为开腹手术,避免了更为严重并发症发生、并使副损伤得到了及时修复。我们认为:随着腹腔镜手术深入开展,手术难度相应的增加,并发症的发生也随之增加。刻意追求较低的中转开腹手术率而致较高的并发症并不合算,患者忍受的痛苦比开腹手术的痛苦更大。在开展腹腔镜手术的不同阶段影响中转开腹的因素不同,在初期阶段常常怕被误认为技术不佳、手术失败等等,遇到复杂情况也冒险坚持。而在技术成熟阶段和积累一定经验后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容易出现缺乏认真态度。二是过于自信而过度放宽手术适应证,或在术中执意处理那些复杂情况[10],以过于自信的心理忌讳开腹。总之,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和想法都是不可取的。

摘要:目的:研究妇科腹腔镜手术严重并发症情况,减少和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该院2816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所出现的严重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16例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发生严重并发症17例,发生率为0.61%,其中膀胱损伤3例,输尿管损伤5例,肠管损伤2例,术后出血3例,粘连性肠梗阻1例,腹壁疝1例,盆腔脓肿2例。结论:正确选择腹腔镜手术适应证,提高手术质量,掌握合适的中转开腹时机,是减少严重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安全性的保障。

关键词:妇科,腹腔镜手术,严重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Harkki-Siren P,Kurki T.A nationwide analysis of laparoscopic complications. Obstetrics & Gynecology,1997;89:108~112

[2]刘彦,惠宁,顾青,等.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分析.中华妇产科杂志,1996;31(6):330~333

[3]杜敏.许可可.妇科腹腔镜手术严重并发症探讨[J].中国综合临床,2004;20(1):69~70

[4]冷金花.郎景和,黄荣丽,等.腹腔镜手术并发症34例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1;36:146~149

[5]罗丽莉,左绪磊.妇科腹腔镜手术430例临床分析.中国内镜杂志,2002;18(3):42~44

[6] Jansen FW,Kapiteyn K,Trimbos-Kemper T,et al.Complications of laparoscopy:a prospective multicentre ovservational study.Br J Obstet Gynaecol.1997;104(5): 595~600

[7] Bateman BG,Kolp LA.Hoeqer K.Complications of laparoscopy-operativeand diagnostic.Fertil Steril,1996;66(1):30~35

[8] Mac Cordick C,Lecuru F,Rizk E,et al.Morbidity in laparoscopic gynecological surgery:results of a prospective single-center study.Surq Endosc,1999;13(1):57~61

[9] Auvard Y,Piver P,Grandjean MH,et al.Laparoscopically assisted vaginal hysterectomy for non-malignant disease of the uterus.Report on a personal series of 126 cases.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1996;68(1-2):147~154

严重并发症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在该院口腔外科拔牙并发生严重并发症的患者45例作为该研究课题的调查对象。该组的45例患者当中, 共有男27例, 女18例, 年龄16~55岁, 年龄平均 (33.9±10.8) 岁, 按照并发症类型将患者进行分类[2], 其中下颌阻生牙误入舌侧间隙15例, 33.33%, 约占牙齿残根误入上颌窦15例, 约占33.33%, 术后出血3例, 约占6.67%, 牙齿根尖部分进入槽神经管3例, 约占6.67%, 占局麻注射器针头在组织内部完全断裂3例, 约占6.67%, 下颌骨骨折3例, 约占6.67%, 术后感染3例, 约占6.67%。所有患者均自愿与医院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不同类型并发症的治疗和处理

1.2.1 下颌阻生牙误入舌侧间隙的治疗和处理

当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出现下颌阻生牙误入舌侧间隙情况时, 医务人员不可慌张失措, 需要保持冷静和清醒。可以通过食指在舌侧粘膜外采用由下而上的方式逐一扪查, 一旦触及阻生牙, 需立即对其固定, 动作轻柔小心地将其从下到上慢慢推回牙槽窝后取出。在阻生牙尚未达到牙槽窝前, 使用拔牙钳没有任何效果, 若强行使用, 会造成阻生牙弹回深面。

1.2.2 牙齿残根误入上颌窦的治疗和处理

患者经过X线检查证实诊断[3], 在局麻状态下, 在尖牙窝骨面进行开窗处理, 应用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反复冲洗, 同时将吸取液体。若上颌窦同时存在炎症, 同时通过上颌窦根治术进行治疗。若无法单独完成, 请五官科医生会诊并协助完成, 术后患者拔牙窝愈合恢复正常。

1.2.3 牙齿根尖部分进入槽神经管的治疗和处理

当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出现牙齿根尖部分进入槽神经管的不良情况时, 医务人员需要在确诊后应立即停止当前操作, 密切观察患者临床表现, 以便随时进行处理, 避免因盲目操作致使患者血管神经的受损伤程度进一步加重的现象发生, 治疗后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1个月, 如发生任何异常, 需及时进行对症处理。

1.2.4 局麻注射器针头在组织内部完全断裂

当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出现局麻注射器针头完全断裂的情况时, 医务人员需立即停止当前操作, 缓解患者不良情绪, 在X线监视下, 将针灸针从伤口中插入, 并进行上下移动以对针灸针及断针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调整, 并采用血管钳将断针取出, 若盲目取出针头, 可由于操作错误导致断针向组织深层移位[4]。

1.2.5 术后出血的治疗和处理

针对术后出血合并严重局部血肿或组织肿胀, 并出现轻度失血性休克的患者, 医务人员需对患者的口腔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检查牙龈是否出现撕裂且骨板发生骨折, 若发生则需重复清创, 并将骨折部位复位, 填塞伤口后对切口及撕裂部位进行缝。若为血友病患者, 需在全面评估病情的同时予以止血药及输血治疗, 同时申请会诊, 以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处理。病情得到缓解后, 密切观察患者临床表现, 发现异常, 随时进行对症处理。

1.2.6 下颌骨骨折的治疗和处理

部分患者在拔牙后出现单侧牙齿早接触, 其他牙齿出现轻度开颌, 颊部及颈部发生进行性组织淤血, 下唇麻木或咬颌关系发生紊乱等临床表现, 并经过X线拍片均可诊断为下颌骨骨折[5]。此时, 医务人员需予以抗感染、输液等对患者进行对症支持治疗, 如有必要去除阻力时, 可选用气涡轮手机。

1.2.7 术后感染预防和处理

术后发生感染可波及患者的颜面、颊部及颈部等部位的多个间隙。针对治疗后出现感染的患者, 医务人员可在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的情况下, 根据患者药敏试验, 选择高度敏感性抗菌药物继续治疗, 通常情况下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同时在局麻条件下, 拔牙创口的感染进行彻底刮治后, 应用0.9%氯化钠注射液对创口进行反复冲洗后放置碘仿纱条以进行引流。

1.3 评价标准

采用马全宁[6]的研究标准评估本组研究的治疗效果, 患者自我感觉疼痛消失, 能够顺利完成手术治疗, 为有;治疗期间患者稍有疼痛感, 能够顺利进行治疗, 为良;患者需忍受疼痛配合手术治疗, 为可;疼痛剧烈, 需加用麻药或改用麻药进行继续治疗, 为差。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研究数据,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所有拔牙发生并发症患者临床表现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好转;其中误入上颌窦5例中1例合并上颌窦炎症, 行上颌窦根治术后痊愈;术后并发感染者1例, 感染范围波及患者的颜面、颊部及颈部等部位的多个间隙, 经抗感染、反复冲洗创口干净后痊愈。见表1。

3 讨论

拔牙术是口腔外科门诊中应用率最高的手术之一。颊面外科医生应深入了解颊面部解剖及生理特点, 并熟练掌握各种操作技巧, 及并发症的合理处置方法[7]。①该研究中, 15例患者上颌部位5、6、7根尖进入上颌窦腔内。由于上颌窦壁解剖结构比较特殊, 牙齿根尖发生感染可侵袭至上颌窦, 进而造成患者出现上颌窦炎。根尖骨质逐渐吸收可根尖与相对应的上颌窦之间连通。其中9例为上颌6, 出现断根及死髓牙, 患者根尖部位发生感染, 导致根尖及邻近部位被上颌窦骨板吸收。死髓牙由于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脱水, 质地较脆, 牙根发生粘连, 造成最直接后果就是其牙根无法通过拔牙钳完整将其取出, 术者需要通过分根、去骨以及增隙等步骤进行妥善处理[8]。临床上, 部分患者是由于术者助手锤击敲击力度不当以及操作出现的错误导致推入残根进入上颌窦, 可造成拔牙窝变空, 若探针无需任何限制进入可被确诊。该研究中3例患者牙槽窝流出液为脓性物, 意味着牙齿残根同相对应的上颌窦连通。临床可通过X线片了解牙齿残根当前位置, 也可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上颌窦炎病情发展程度, 刘建华[9]等人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结论。②阻生牙拔除通常处理难度较大, 而且无法完整取出, 需要通过力量合适的劈冠对阻力进行克服, 而且在操作中骨凿摆放时需调整正确方向, 并进行适当保护。该研究中3例由于患者自持骨凿进行劈冠操作时, 忽视支持舌侧, 并在牙体发生移位后, 应用拔牙钳盲目取牙, 并未能成功取出阻生牙, 且使其落入颌下间隙中。医生建议应在掌握脱位牙当前位置后, 采用相应处理方法使其重新回到牙槽窝后再取出, 不可急于求成。③断针事故临床发生率较小, 且多发生于基层医院, 常见原因是术者操作不够熟练、未按操作规程进针, 或患者比较紧张或恐惧, 可在X线下通过针灸针插入后与断针之间的位置关系, 使断针通过原切口取出。此外, 具有感染倾向患者可给予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以降低术后感染率。④对阻生牙残根情况进行准确分析, 若根尖较短且无炎症反应, 可选择保留, 无需取出。该研究中, 3例由于阻生牙发生断根后的残根部分所处位置较深, 而且根尖据下牙槽神经管较近, 邻近骨质密度比较高, 若锤击力量稍大, 残根非常容易进入槽神经管, 术者立即停止当前操作, 并耐心向患者解释相关情况, 跟踪随访1个月, 除下唇麻木外无任何异常情况, 与文献相关研究的研究结果相近。据文献报道, 阻生牙根尖长度在3 mm以下, 且无炎症反应者, 可自主选择保留或取出[9]。

因此, 笔者认为, 口腔外科门诊临床工作过程中当中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几率极较高, 医务人员在针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期间, 应该谨慎对待患者的实际情况, 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 为患者选择最为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式, 争取将并发症的发生率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减轻患者的痛苦。

摘要:目的 分析口腔外科门诊拔牙中严重并发症各种处理措施。方法 随机抽取在该院口腔外科拔牙并发生严重并发症的患者45例, 其中下颌阻生牙误入舌侧间隙15例, 牙齿残根误入上颌窦15例, 术后出血3例, 牙齿根尖部分进入槽神经管3例, 局麻注射器针头在组织内部完全断裂3例, 下颌骨骨折3例, 术后感染3例, 分别进行针对性处理。结果 误入舌侧间隙者切开颌下取出;误入上颌窦腔者通尖牙窝骨面开窗后全部吸出;出血者采用止血及抗休克方法治疗, 牙齿根尖部分进入槽神经管者停止操作并随访1个月, 无不适;注射器针头完全断裂者经X线协助采用针灸针取出, 下颌骨骨折者通过复位、固定等措施治疗, 感染者通过冲洗创面、抗感染等方式治疗。结论 在口腔外科门诊临床工作中, 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强化医务人员的关注和管理意识, 是降低并发症发生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拔牙,严重并发症,口腔外科

参考文献

[1]杨连山, 孙红梅.局部注射地塞米松预防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后并发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 2009, 6 (14) :80, 85.

[2]杨金龙.拔牙术后严重并发症52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 2008, 27 (29) :144.

[3]宇王俊.常见拔牙并发症及治疗方法[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7) :44-45.

[4]刘顺增.扩大缝合范围有效预防拔牙后出血并发症的临床效果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 2008, 15 (33) :4815-4816.

[5]蔡永海, 卢长寿.Gelatamp胶质银止血明胶海绵预防拔牙后并发症的临床研究[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08, 26 (5) :519-521.

[6]马全宁.拔牙的并发症与防治[J].中外健康文摘, 2012, 9 (22) :384-385.

[7]徐锦程, 黄全顺, 卢保全, 等.前臂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84例[J].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18 (14) :116-117.

[8]钟少波, 郑长泰, 廖天安.20例颌下区肿瘤误诊的临床分析[C]//海南省口腔医学会第二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西安:西安财经大学电子版, 2011:256-271.

严重并发症 篇9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4年5月—2015年6月, 选取100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研究, 所有患者均在受伤后2 h内送院就诊, 均出现失血性休克。经患者及其家属同意, 将患者纳入该研究的病例中。

采取数字抽签法进行随机分组, 各50例。对照组中, 男25例, 女25例, 年龄分布于32~85岁, 平均为 (59.67±18.37) 岁;其中交通事故致伤31例, 高空坠落致伤15例, 殴打致伤4例。观察组中, 男26例, 女24例, 年龄分布于33~85岁, 平均为 (59.71±18.41) 岁;其中交通事故致伤32例, 高空坠落致伤15例, 殴打致伤3例。两组就临床资料作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可进行组间对比研究。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 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 给予患者吸氧面罩进行辅助吸氧, 配合急救医生对患者进行护理, 并在急救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心电图监护。

观察组施行急救护理+并发症护理, 主要包括病情评估、伤情监测、急救绿色通道开启、给氧、建立静脉通道、纠正酸中毒、并发症预防, 具体措施如下: (1) 病情评估:迅速组建急救护理小组, 待患者送至急救室后, 对患者进行病情全面评估, 明确伤情关键点, 对伤情进行鉴定, 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 并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2) 伤情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体征变化, 如神志、瞳孔、呼吸、尿量等, 如出现异常, 应立即配合医生进行处理;对患者的脏器进行检查, 查看是否出现脏器受损;在抢救过程中, 患者应尽量保持平稳体位, 防止由于体位变更而引起创伤恶化[4]。 (3) 急救绿色通道开启:秉持“先抢救后治疗”的原则, 及时开启急救绿色通道, 尽量在创伤后1小时内实施救治[5]。 (4) 给氧:对患者的呼吸道进行处理, 清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 给予患者吸氧面罩或连接呼吸机进行输氧治疗;如患者出现暂时性呼吸停止, 可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给氧。 (5) 建立静脉通道:及时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 静脉通道至少两条以上, 给予患者扩容补液治疗[6];在输血输液的过程中, 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及时为患者调节输液速度, 同时还应保持输液的通畅, 并对静脉穿刺部位进行护理, 防止静脉炎的发生。 (6) 纠正酸中毒:遵医嘱给予患者糖皮质激素进行酸中毒纠正治疗, 提高患者的抗休克能力;留置导尿管, 对患者的尿量进行观察。 (7) 并发症护理: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 对受损部位和脏器进行检查, 以尽早发现相关损伤, 进行及时的补救, 避免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对患者的伤口进行处理, 如患者腹腔内脏器脱出, 应进行及时处理, 但为了避免加重感染, 脱出的脏器应先不送回腹腔;如患者胸部受到损伤, 应给予患者胸腔闭式引流;如患者消化道受累, 应给予患者胃肠减压[7]。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有效时间、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方法

在SPSS17.0软件中录入数据, 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表示为[n (%) ], 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 (±s) , 进行t检验。当P<0.05时, 为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抢救效果对比

对照组的抢救成功率为74% (37例) , 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为92% (46例) ,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更高 (χ2=5.741, P=0.017)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有效时间明显更短 (P<0.05) , 具体见表1所示。

2.2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对照组中, 共有1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 并发症发生率为28%;观察组中, 共有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 并发症发生率为8%。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 (χ2=6.775, P=0.009) , 具体见表2所示。

3讨论

近年来,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 交通、工业发展较为迅速, 交通事故、高空坠落等事件的发生机率增高, 严重创伤事件也出现增多[8]。严重创伤患者其全身系统功能受累, 失血过多, 往往合并失血性休克, 如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 很可能引发死亡[9]。因此, 对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及时的抢救和有效的护理十分重要, 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常规急救护理模式过于机械化, 未能进行全面的护理, 未能对并发症进行有效的预防[10], 因此, 有必要在常规急救护理中施行并发症的预防护理。该研究中的观察组施行常规急救护理+并发症护理, 主要包括病情评估、伤情监测、急救绿色通道开启、给氧、建立静脉通道、纠正酸中毒、并发症护理, 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 对伤情进行监测, 迅速开启绿色急救通道, 给予患者吸氧面罩进行吸氧, 建立2~3条静脉通道进行补液扩容, 适当给予患者糖皮质激素以纠正酸中毒, 并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在卢欣华等[11]发表的《182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及并发症处理》一文中, 对182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 并对其急救护理措施以及预防并发症措施进行探讨, 该研究中的182例患者经急诊抢救和并发症护理后, 49例轻度休克患者中有40例患者有效好转, 101例中度休克患者中有79例患者有效好转, 32例重度休克患者中有18例患者有效好转, 得出“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和综合护理措施是提高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这一结论。与该研究结果较为一致, 但该研究采取的并非回顾性分析研究, 而是临床对照研究, 更具有客观性。该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有效时间为 (44.72±18.36) min, 明显短于对照组的 (79.63±21.47) min (P<0.05) ;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2%,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 (P<0.05)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 (P<0.05) 。由此可知, 给予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救护理, 并对相关并发症进行预防性干预, 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缩短抢救有效时间,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周伟, 朱月兰.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常规和优质急诊护理干预对照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24 (15) :1684-1685.

[2]李红.严重创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及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 2013, 10 (30) :346-347.

[3]马云萍.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与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 2012, 9 (1) :331-332.

[4]黄英.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护理与并发症预防[J].中国医药导刊, 2012 (11) :1989.

[5]王玉玲.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及并发症处理体会[J].当代医药论丛, 2014, 12 (11) :131-132.

[6]周春静.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急诊护理及其并发症处理[J].医学信息, 2014, 27 (18) :291.

[7]李娟.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急诊护理及其并发症处理[J].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 3 (7) :262.

[8]邵耘宝, 刘慧清.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与并发症预防[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1, 25 (3) :86-87.

[9]周永红.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护理与并发症的预防[J].中国社区医师, 2015, 31 (11) :119, 121.

[10]黄品超.急诊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护理体会[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4, 20 (11) :1629-1631.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严重并发症】相关文章:

严重创伤05-22

严重狭窄07-01

污染严重07-09

严重感染07-17

严重烧伤07-27

严重分化08-07

严重发生08-26

危害严重09-11

环境问题严重06-24

严重炎症性05-19

上一篇:OAuth授权协议下一篇:青少年创造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