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平台

2024-07-02

信息化教学平台(精选十篇)

信息化教学平台 篇1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华,视“教学做”为一体,“做”是核心,主张在做中教,做中学。这一精辟的教学理念早已根植于心,影响着指导着一代代教师的教学。如今,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在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信息化数学教学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数学教育发展的必由阶段和自然形态。笔者研究了如何在信息化平台上更好的实现“教学做合一”,以促进中职的数学教学工作。1 借助信息化平台,上传“做”的成果(绘制的折线图),创设教学情境

中职数学课程是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最新版的大纲中明确指出: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如何在教学中完成这一目标?如何让学生主动走进数学课堂、让数学课堂留住学生的人,让数学内容走进学生的心,实现知识到能力、到素养的转化?其中,引入阶段尤为关键,创设一个合适的教学情境对教学任务的完成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陶行知思想强调“做”是核心,“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上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上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真学。教而不做不能算教,学而不做不能算学”。

秉承着上述思想,请学生在课前将绘制好的折线图发送到学校的魔灯平台。授课时,学生至网络教室进入平台,在平台上不光能看到自己上传的内容还有其他人的,资源共享,解决了传统教学中交互短板的现象。教师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两个(全为增或减的可以优先选)折线图引导学生观察从左到右自变量的变化、从下向上因变量的变化。由于情境中的素材来自于学生自己,求知欲望被唤醒,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大大增加。在这种高效的参与下,增函数、减函数的概念也就应运而生了。

实践表明:信息化平台在时间上保证了授课时间的完整,在空间上缩短了学生间交互的距离,在引入阶段将“有目的地做”“用心地学”“生动地教”三者有机融合,不知不觉中学生主动地走进了课堂,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2 借助信息化平台,展示“做”的成果(绘制的函数图),突破教学难点

函数的单调性是学生在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后学习的函数的性质,是函数学习中第一个用数学符号语言刻画的概念,学生在认知方面有困难:(1)要求用准确的数学符号去刻画图像的上升和下降,这种由形到数的翻译,从直观到抽象的转变,学生比较困难;(2)学生的推理能力比较薄弱,单调性的证明对他们来说也会比较困难。因此在教学中尽量基于对直观图表的分析,让学生在一系列探究活动中明确单调性的含义,掌握借助图象识别函数的单调性和单调区间,并尝试使用代数语言和符号说明函数的单调性。

如何开展探究活动,化解学生认知困难,轻松的突破难点呢?信息化平台以其可操作性功能和强大的交互、共享功能为教师提供了可能性。首先教师可以指定一个区间,让学生尝试在自己建立的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一个增函数;其次,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所绘制的函数图象必然也具有差异,学生上传自己所画出的增函数的图象;再次,学生从上传的资源中任意选择一个图象,根据老师的要求,在图象上任取两点,从左到右分别标记为A、B,比较A、B两点的横纵坐标;最后,分享你所得出的结论。在这个从直观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中,“教学做”相互融合,用代数语言和符号说明函数的单调性轻松实现。由于此结论的形成是学生个体独立推导而出,没有受到任何干扰因素,而每个人的结论又是相同的,此时学生对结论的信服度大大提升,理解程度逐步加深。

“凡有成就的数学家无一不是做出来的”。而信息化平台为“做“提供了可能性,先学后做,这是一种对知识的温习,是将理论运用到实践的一个过程,而先做后学,这是一种对未知的探索,在本课教学中就沿用了这种模式,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能通过实际的动手寻找到真理,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3 借助信息化平台,点赞“做”的成果(本课的题库),完成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既是改进教学效果所需要的,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数学课堂本身的复杂性以及数学教学有效性标准的多样性,课堂教学评价的内涵非常丰富。不仅要关注课堂的活动形式,而且更为本质的是要关注课堂上教学内容的实施———教师如何教数学,学生如何学数学,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学数学。而这些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不是不可以实现,但是却是无痕的、过去了就过去了的,无迹可寻;但是借助信息化平台,老师、学生的操作过程被真实地记录,这也是教师了解学情,检验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做对了几题做错了几题也是清晰呈现,一段时间的变化趋势也能给予教师后续教学、学生后续学习以启示。

练习是学会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是“教学做合一”以“做”为核心的具体形式。练习内容从易到难、从基础到综合,练习后要及时检测,及时纠正,使学生掌握应有的知识,形成相应的技能。

在本节课中,教师在后台分层设有题库:过关题、提高题、思考题等,设计成一道道关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接受程度进行选择,不断闯关,分数、排名等可以查询,学生兴致很高;教师也设计了一些趣味性题,如成语画画看等(跌宕起伏、名落孙山等该如何用函数图象来表示),题目新颖,学生参与度高;平台上还设有互动讨论区,对于不会做的题目,可以寻求帮助,大家一起来点赞等,原本枯燥的做题变得乐趣无穷。

4 结语

陶行知先生认为:“最好的教育,要想它有效,必须是教学做合一;最坏的训练,要想它有效也是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是最有效力的法子。“”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强调“做”中学,“做”中教,“做”就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可以说“:做”是教与学的核心,“做”是衡量教育真实的标准。在职业教育现代化的今天,信息化平台助力陶先生的这一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我们职业学校的数学课堂必将焕发新的光彩!

摘要:在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文章以一节具体的中职数学课为例,尝试将信息化平台这一优势融入到陶行知先生博大精深的“教学做合一”教学思想中,增色中职数学课堂教学。

信息化教学平台 篇2

吉首大学信息化教学课程群数字资源建设要求

信息化教学课程群是指在现代教学理念指导下,通过利用教育技术手段,应用现代教学方法,调动多种教学媒体、信息资源,以专业主干课程为主线,通过几门密切相关的专业课课程模块的建设,提高教师团队整体的信息化素养,来丰富与完善课程群教学资源,构建良好的教学与学习环境,从而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一种现代教学表现形态。开展信息化教学课程群数字资源建设试点工作,是为了加强教师教学业务能力,强化数字教学资源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高校教学的深度融合。为了保障试点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出如下要求:

一、建设目的

1.推动全校更加重视多媒体、网络、通信等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普遍应用,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条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引导广大教师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不断提升教学业务能力与水平。

3.探索高校信息化教学的评价标准,完善信息化教学的激励机制,营造信息化教学的浓厚氛围,推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共享。

二、建设内容

借助信息技术优势开展课程群数字教学资源建设研究,建设内容包括信息化教学的顶层设计、课程群数字资源的开发与汇聚、实施教学过程中与资源相适宜的信息技术应用、教学资源开发应用的教师团队建设等几个方面。整体建设将采用信息化、系统化、层次化的教学资源组织模式、多元化的交互渠道及持续化的前沿知识跟踪等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方法,为提高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和资源共享作出探索和实践。

1、信息化教学课程的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的理念强调从实际需求出发,运用当代系统科学的方法论,自高端开始进行战略谋划和总体设计。开展教育信息化教学的顶层设计,关键在于能否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复杂关系:①信息化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的关系。对以往课程教学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和反思。②信息化教学课程与相关学科领域信息化的关系。通过信息化架起联系、沟通外部的桥梁,学习借鉴学科领域相关信息化进程的成功经验,整合、利用各种资源。③信息化教学顶层设计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关系。顶层设计应积极推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整体规划和具体实施过程。

2、课程群数字资源的开发与汇聚

教学资源由教师自主建设或参与建设,教学理念先进,技术应用合理,较好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无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教学资源能够完整覆盖所授课程的主要内容,有效破解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交互性能和教学效果较好;

①资源要求。要求明确指向一线信息化教学资源,资源应涵盖教学全过程。根据《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信息化资源主要包括9类,分别是:媒体素材(又包括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和动画)、试题库、试卷、课件与网络课件、案例、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资源目录索引和网络课程。另外,还可根据实际需求,增加其他类型的资源,如:学习指南、学习任务单、微课、教学设计、电子图书、工具软件和影片等等内容。

②教学要求。正确运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新理念和信息化教学新要求设计教学方案、组织教学资源和实施教学过程;准确把握所授课程的主要内容及重点、难点等教学要求,教学目标设置和教学内容处理符合大学生认知规律;充分利用信息化的资源及工具改革课堂教学,破解教学难题,增强教学效果,有效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师生互动好,教学效果好。

③技术要求。教学视频类资源应遵循统一技术标准(编码格式:wmvflvmp4;码率:500-1024kbps;分辨率:720×576-1280×720或640×480-1024×576)。教学软件类资源应能够合理选用图形图像、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技术呈现教学内容,界面布局合理,色彩搭配协调,播放顺畅稳定,导航链接准确,用户体验良好。教学软件需附必要的使用说明。

3、实施教学过程中的信息技术应用

促进高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先进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创设信息化的教与学的环境、设计“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方案、提供信息化的认知工具支持,从而创新具有学科特色的教学模式,变革传统教学结构为“主导—主体”教学结构,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这实际上就是运用信息技术深化教育改革的过程,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用的过程。

4、教学资源开发应用的教师团队建设

教师团队基于课程群进行建设,是数字资源建设主体。根据课程的特点及其内在联系,基础性和规模化的课程可单独组建建设团队,而一些课程由于其逻辑性和内在一致性,可整合成课程群进行一揽子建设。学校计划用3~5 年时间,选拔、培养、造就一批能够发挥骨干示范作用的信息化课程群教学资源建设团队。通过团队合作,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三、建设标准

试点建设的重点在于引导教师正确运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新理念、新要求设计教学方案,并按照规范的格式及要求撰写教案;准确把握所授课程和使用教材的主要内容、重点和难点,并及时将相关学科专业的最新知识融入课堂教学;按照既定教学目标和大学生认知规律,合理处理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科学选用教学策略、方法组织课堂教学;合理应用各类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有效调控课堂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积极性等。

信息化课程群教学资源建设的基本标准可以从教学条件、师资队伍、教学内容与方法、课程群改革等方面加以考量。

1、在教学条件方面:(1)是否具有与本课程群密切相关的教学参考资料和其他院校教学改革的相关资料, 及详细的课程群介绍。(2)教学仪器设备、教具是否先进齐全,教学资源是否能满足教学需要。(3)课程管理是否制度健全, 教学文件和教学档案是否完整、规范。

2、在师资队伍方面:(1)是否能按照信息化教学的新思想,构建教师团队;(2)团队成员是否能结合教学实际, 探讨教学问题, 开展集体备课、交流教学经验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研活动。(3)团队是否定期组织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技能实训。

3、在教学内容与方法方面:(1)教学内容安排是否体现课程体系统筹规划, 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于一体。(2)是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是否有显著成效。(3)是否能积极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改进教学手段, 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4、在课程群改革方面:(1)课程群建设与改革是否整体思路清晰, 能较好地体现现代教育思想。(2)课程群是否重组整合力度大, 且科学合理, 综合性强。(3)教学资源是否优化配置效果明显, 各门课程体系定位准确、课程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当。

通过开展信息化课程群教学资源建设,凸显课程内容之间的关联,优化教育教学资源,加强教育技术的应用,倡导信息化教学的开展,着力完善全校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与交流平台,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

四、验收要求

建设期满后项目申请验收,要求项目组报送材料包括:

1、项目申请书;

2、项目总结报告(对照建设标准);

3、具体成果(课程群的整体系统教学设计与具体课程教学设计、公共平台上的课程群团队教学空间、汇聚和自主开发的课程群教学资源、课程群资源建设相关研究文章);

4、信息化教学相关竞赛获奖证书等。

信息化教学平台 篇3

关键词:高校体育;信息化;教学平台

中图分类号:TP311.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7—0044—03

一、引言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在加快教育现代化的步伐,教育信息化、数字化程度的高低已成为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体育教学作为教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信息化建设也逐步受到重视。中共中央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大力加快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现代化[1]。高等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信息化的发展也必将影响到学校信息化的发展。2007年,共青团中央决定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随着“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其他形式的体育活动随之增多,体育活动的管理、组织、人员安排、器材管理等工作变的异常困难。从以上可以看出,建设高校体育信息化教学平台,加快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信息化进程,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工作势在必行。

二、研究现状

随着教育信息化和数字化校园建设进程的推进,关于高校体育信息化教学平台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且有很多研究成果。刘守燕设计的体育教学智能管理系统采用现代高新微电子技术、智能IC卡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等技术开发的,将体育教学从传统教师的分散管理转向体育部门的系统管理,从单纯的目标定性或过程定量管理转向综合管理,从而避免教师管理尺度和内容不统一现象的出现,摆脱了定量不足,定性有余的缺陷,从实质上加强了管理的水平,提高了管理的效率[2]。陈旸和高铁民根据高校体育信息化目标,从系统开发的角度,用UML对高校体育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功能分析与设计,主要功能模块有体育场地管理、体育设备管理、体育教学管理、体育科研管理、图书资料管理、运动竞赛管理、系统设置管理等[3]。李维华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设计并实现了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体育教学辅助管理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教学资源下载功能、在线答疑功能、网上考试功能、学习功能、系统管理功能等功能。该系统采用三级结构模式,即Browser/Server/DBMS的结构模式,运用瘦客户端的机制,将系统划分成交互界面、服务端支撑及数据库管理3个部分[4]。

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已经建立了一些体育教学信息化平台。武汉大学体育部建立的体育中心管理信息系统将信息处理技术和体育中心管理思路相结合,提出构建基于J2EE的体育中心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体育中心的信息发布、资源管理、赛事管理和办公自动化等功能[5]。西南大学体育学院开发的教师教育创新平台数字化辅助资源平台主要包括体育教学视频、经典体育系列、体育教学资源下载、西南地区优质课程视频等模块,满足了学生对体育教学资源的使用需求[6]。哈尔滨工程大学体育组研发的数字化体育信息平台主要包括体育信息管理平台、体育教学视频点播平台、在线学习交流平台三个子平台。该平台涉及管理、教学、服务体系,既有网络信息服务、课程资源、健康测试软硬件设施,又有组织实施方法体系等。依托此平台,构建了“一体化”阳光体育课堂,开展体育课多媒体同步辅助教学,课外学生自主多媒体学练,网络自主学习,在线交流学习等互动学习与交流[7]。

三、 高校体育信息化教学平台的总体设计

1.平台技术架构

目前的网络连接模式中,普遍使用的主要是B/S模式和C/S模式。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B/S模式较C/S模式显示出很强的优越性,B/S模式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B/S模式的主要优势主要表现在其开发和维护成本较低、数据实时性较强、对用户硬件要求较低、较好的扩展性、灵活性强等方面[8]。由于B/S模式具有这么多的优势,该高校体育信息化教学平台采用B/S模式进行系统架构。该平台采用三层体系架构,分别为应用层、逻辑层和数据层,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

2.平台总体结构

根据高校体育教学在其教学内容、教学场所、教学形式等方面具有和其他学科的特殊性,笔者研究设计了高校体育信息化教学平台。该平台针对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教学资源和阳光体育方面的要求,设计了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子平台,高校体育教学资源子平台,阳光体育活动管理子平台。该平台的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

(1)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子平台系统结构及功能介绍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子平台主要完成与体育教学管理相关的工作,主要包括成绩管理模块、考勤管理模块、健康测试管理模块、选课模块、教师评价管理模块、在线理论考试模块、竞赛模块、代表队模块、运动会模块等。该子平台结构如图3所示。

体育成绩管理模块能够按照体育成绩的组成及其所占比例对体育成绩进行自动算分,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还可以根据具体的要求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导出统计数据表格。考勤管理模块主要是记录学生的考勤情况,自动记录学生的出勤情况和参加课外锻炼的信息,将考勤情况作为学生体育成绩的一部分和健康测试的奖惩项目。选课管理模块可以实现多种选课模式,选课时可以全面了解课程信息、教师介绍、考试成绩组成等信息,还可以打印各种选课报表。教师评价模块主要实现学生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功能,实现评价统计客观公正。在线理论考试模块可以帮助学生进行体育理论课的考试,实现无纸化考试,而且可以实现自动阅卷,即时得分等功能,实现体育考试的客观公正。竞赛管理模块主要指由各个单位、组织所举办的体育赛事,可以实现网上报名,查看竞赛流程等相关信息。代表队管理模块主要可以实现代表队员注册、考勤等功能,记录训练装备采购、使用情况等。运动会管理模块可以实现网上报名、项目人员随即分组,记录各种比赛信息,查询并统计个人、团体的总成绩等功能。

(2)高校体育教学资源子平台系统结构及功能介绍

该子平台主要实现相关体育教学资源的管理功能,主要包括精品课程模块、视频资源库模块、课件资源模块、网络资源库、互动平台模块等。具体结构如图4所示。

精品课程模块主要包括学校体育精品课程的视频、资料等资源,视频资源库和课件资源库主要包括教师上课所需要的视频、课件等资源,网络资源库主要包括网络上的视频、课件、网站等体育教学资源,互动平台的功能主要是加强师生之间的学习交流。

通过该体育教学资源管理子平台,教师可以把所授课程的教学资源,如教学视频、教学课件、相关网站等资源共享给学生,供学生在线学习,学生还可以根据需要下载相关的教学资源进行学习;而且该平台可以为教师授课提供广泛的教学资源,不同任课教师之间也可以进行教学资源交流;通过互动平台,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进行知识交流,相互讨论,相互学习。

(3)高校阳光体育活动子平台系统结构及功能介绍

该子平台主要实现关于阳光体育活动的管理等功能,主要包括体能测试模块、阳光体育活动模块、CUBA联赛模块、“三航杯”体育竞赛模块、高水平运动队模块等。具体结构如图5所示。

体能测试模块主要公布体能测试的时间、地点等通知,该模块还可以记录学生参加体能测试的成绩,并根据体能测试情况开出运动处方,提供最佳的运动、生活方案。阳光体育活动模块主要公布学校现已开展的一些阳光体育活动的相关信息,以及锻炼方法,注意事项等。西北工业大学每年都会参加CUBA联赛,CUBA联赛也是西工大学生最关心的赛事,通过CUBA联赛模块,学生可以查看西工大CUBA运动健儿所获得的荣誉,以及查看他们最近的赛事。“三航杯”体育竞赛是西北工业大学最重要的体育赛事,包括乒乓球、羽毛球等许多项目,学生可以通过该模块查看各个赛事的时间,进行报名等活动。“高水平运动队”主要是介绍学校突出的体育代表队,包括队员信息,代表队荣誉,最近赛事等信息。

3.拟采用开发技术介绍

高校体育信息化教学平台主要在Windows操作系统上运行,开发语言拟采用PHP开发语言,后台数据库采用MySQL数据库,服务器采用Apache服务器。采取以上开发技术主要是由于其优越性所决定的。PHP语言较其他开发语言具有很多的优势,如良好的安全性、跨平台特性、易学性、执行速度快、开源而且免费性等[9]。PHP几乎只用来做网站,是建立网站用的最多的开发语言。据统计三分之二的大型网站是采用PHP开发,五分之四左右的小型网站是采用PHP开发的。MySQL数据库是多关系型数据库,它是一个开放源码且完全免费,运行速度快、多线程、多用户和强大的SQL数据库,而且可以运行在多平台上,是建立数据库驱动和动态网站的最佳数据库,而且PHP、MySQL和Apache服务器是开发动态网站的最佳组合。基于以上优势和原因,本平台拟采用Apache +PHP+MySQL组合进行开发。

四、高校体育信息化教学平台的研究意义

1.加强了学校信息化建设,推进了教育信息化进程。高等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信息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信息化建设。高校体育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能够提高高校体育工作的信息化,从而促进了学校信息化建设,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

2.提高管理部门运作效率,加快体育教育改革。通过体育教学管理子平台,高校体育教学各项工作都能够在该平台上完成,不仅为教师节省了时间和精力,而且能够更好的完成教学工作,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加快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步伐。

3.扩大了高校体育教学规模,提高体育教学资源利用率。体育信息化教学平台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相结合,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使学生随时学习成为了可能,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高校体育的教学规模。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访问教学资源管理子平台,根据自己的需要、能力和兴趣下载和观看所需的体育教学资源,指导自己进行体育锻炼和学习,提高了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4.推进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提高阳光体育活动的质量。通过阳光体育活动子平台,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内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推进了高校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提高了阳光体育活动的质量,有效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 1667143.htm,2010—7—29.

[2]刘守燕.高校体育教学智能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0(4).

[3]陈旸,高铁民.基于UML的高校体育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搏击·体育论坛,2010(3):9—11.

[4]李维华,史永涛.体育教学辅助管理系统运用研究[J].煤炭技术,2011(2):204—205.

[5]孔军,易勤.基于J2EE 的体育中心管理信息系统研究与实现[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3):4—6.

[6]西南大学体育学院[EB/OL].http://www.ty2008.cn/szhzy.html,2012—4—13.

[7]赵培禹.数字化信息平台下“一体化”阳光体育课程的实践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0(6):153—156.

[8]李太铼.基于B/S模式的体育管理信息平台的应用研究[D].山东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6.

[9]郑海生.零基础学PHP + MySQL[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浅析网络教学信息化平台的构建 篇4

一、网络教学信息化平台建设目标

1、系统简单易用

《网络教学信息化平台》界面直观,操作简便,可快速创建精品课程网站,更适合中国高校特点的学科资源库建设和教学互动,提供时间、内容、范围的多维权限管理,让建设者自由决定建设、运行、管理、展示权限,最人程度保扩教师的知识产权,系统稳定、安全。

系统应用模块为:教学资源管理系统、教学互动、网络考试、教学网站生成系统、教学工具等。

2、网络教学信息化平台介绍

(1) 教学网站生成系统

帮助教师快捷的创建/管理教学网站,有利于教学观摩,教学方法研究,教学策略借鉴,教学资源参考,教学互动启发;这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教学创造性,强化教学责任心,树立教学价值观。

平台创建的所有课群网站可利用六步导航、十分钟生成国家精品课程标准的网站框架,课程网站建设模式支持,一个课程网站对应多门课程、一个课程网站对应多个专业、一个课程网站对应不同教学班,多个老师共建一个课程网站、支持教学网站复制及合并。

(2)教学资源管理系统

教师通过它日积月累形成自己的教学资源,乃至于教学特色;它不仅能帮助学生做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同时它也符合新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的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

首先教学资源建设与管理:

可创建神经树状结构的课程知识点管理体系,并能与课程资料、习题等相关联;可设置习题库内习题的难度系数,并且难度系数能够自动修正,任何习题都可以关联到不同课程使用,并且支持理工科公式、四六级、托福、雅思等机考要求:所有课程资源都可以关联到任何知识点,可以关联到不同课程使用,并且能统计资源的使用情况,使用者可以对资源发表评论:教师可通过管理权限控制是否允许下载或页面浏览视频、PDF、Flash、PPT、Word等格式文件。

其次网络教学互动

实现网络发布实验信息,进行实验预约、试验报告生成与评判、试验成绩管理;师生可进行隐私性网络答疑,典范问题可以设为答疑集锦,授课其它教学班学生时开放可降低教师劳动强度;

最后网络考试:

支持理工科工具、单元测试、综合测试、模拟英语四、六级等多种考试模型和题型:可进行手工及智能组卷,支持同一级别或不同级别考试,且不同学生试卷题序不同,支持同一道题选择项顺序不同。

二、系统技术描述

1、操作系统:选用安全的Windows Server 2003操作系统

Windows Server 2003是依据.NET架构对NT技术作了重要发展和实质性改进的网络服务器操作系统,具有高性能、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

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03家族中的Interne信息服务(IIS)提供了可用于IntranetInternet或Extranet上的集成Web服务器能力,这种服务器具有可靠性、可伸缩性、安全性以及;可管理性的特点。

2、数据库:选用安全的SQL。Server2005数据库服务器

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扩展了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版的性能、可靠性、质量和易用性: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增加了几种新的功能,由此成为大规模联机事务处理 (OLTp) 、数据仓库和电子商务应用研究程序的优秀数据库平台。

备份和还原增强SQL Server 20 () 5增加了一种全新的、更易于理解的模型来指定备份和还原选项。这种新模型使用户能够更加清楚地针对不同计划的性能和日志空间要求,权衡增加或降低工作损失的风险;SQL Server 2005通过在事务日志中使用命名标记,增加了对恢复到特定工作点的支持,并支持进行部分数据库还原。用户可以为备份和媒体集设定密码,以防止未经授权的用户访问SQL Server备份。

3、软件架构:采取三层分布式计算的应用软件架构

采用三层分布式计算的应用软什结构, (表示层、业务层、数据访问层) 防火墙开放的端口少,占用端口少,为在现有的网络环境下实现最好的网络安全性能提供极好的技术手段。

(1) 流媒体点播开放少量端口。

(2) 与其它中间层技术如DCOM, COM+,CORRA, E-JB相比,我们开放的大部分是标准端口,减少了防火墙的设置,提高了安全性,后者往往需要开放很多非标准的端口。

4、开发平台:选择NET开发平台,通用安全。

《网络教学平台》采用.NET技术,因为.NET_自身提供很多安全特性。

5、负载均衡器集群技术

信息服务的效率、速度、可靠性、连续性对于一个企业的生产、销售、宣传等已经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网络服务器面对的访问数量大大增加并且更加不可预知。如今,服务器系统必须具备提供人量并发访问服务的能力,其处理能力和I/0能力已经成为提供服务的瓶颈,如果客户的增多导致通信量超出了服务器能承受的范围,那么其结果必然是宕机。

显然,单台服务器有限的性能不可能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将多台服务器通过负载均衡交换机进行连接,提供相同的服务,可以实现以下功能:

(1) 服务器负载均衡可以使多个服务器同时运行相同的应用,而所有服务器的负载情况相同,从而提高服务的整体性能:

(2) 服务器负载均衡可以通过检查服务器的健康状态,如果有服务器出现故障,则不向该服务器转发请求,从而保证服务的可用性!

(3) 服务器负载均衡可以在线的升级、更换和增加服务器,提高服务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服务器负载均衡可以通过抗DOS攻击、、包过渡等方式提高,服务的安全性。

6、以服务为核心的整体应用架构设计

(1) SOA,面向服务的架构设计保证多系统并行

网络教学平台采用SOA面向服务的架构设计,可以支持多系统并行。

系统使用Web Service作为中间层,它是在DCOM, CORBA之上的更先进的技术;广泛接受的标准 (比如XMI, SOAP) ,支持各不同厂商间系统方案的交互性;松散耦合将分布计算中的参与者隔离开,交互的两边变动不影响另一方。

(2) web带来师生教学的全新变革

RSS技术--帮助教师整合多媒体教学资源,促进与学生间的教学互动:

WIKI技术--所独具的教学资源协作共建性成为不可替代的优势;

BLOG技术--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搭起沟通的桥梁,超越国界和语言。

(3) 基于国标的数据结构设计,支持数据共享

网络教学平台的全部数据项设计都以|家教委编写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为基础,从数据底层保证了系统的标准化以及与其他系统的数据接口。

(4) 以技术模拟现实,符合师生的应用习惯

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符合高校师生的应用习惯,如提供屏幕圈阅,可以对学生的主观作业进行圈阅:成绩管理工具等。同时,各种工具的设计也沿袭了人们惯用的微软风格。

三、硬件及网络环境部署说明

一般需要部署3台web服务器、1台数据库服务器、2台存储服务器。Web服务器主要用于点击浏览应用,数据库服务器主要用于数据库应用、存储器服务器主要用于资源存储、流媒体点播。考虑学校课程资源的存储容量及课程资源的安全。建议存储设备使用NAS存储系统。系统,容量在2T左右,考虑到存储备份,并可根据课程资源的增加扩充存储容量。考虑到学校今后的使用量扩大,对于web服务器、存储服务器的使用压力也会加大,硬件部属上要充分考虑今后的扩展性。

初期硬件配置方案,满足了现在的具体使用情况,并充分考虑了今天后硬件的可扩展性,在用户数不断增加的情况下通过简易的增加低端服务器的方式便可提高应用量,并能达到软件功能要求,保障整体硬件体系性能。

今后的硬件扩展可以通过添加并行的WEB服务器和存储服务器,并接入负载均衡设备的简单方式实现。

四、结束语

按照本文给出的网络实验环境构建学院网络教学信息化平台在实践教学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为提高教学科研质量、提升办学水平发挥了重大作用,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有利于形成学校独有的办学特色有利于学校品牌的树立, 更有利于学校的教学评估工作。

参考文献

[1]钱德沛, 张力军, 洪飞, 等-计算机网络实验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王宏秦.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计算机网络[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5

[3]陈月波.实用组网技术实训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

[4]谢海军.试论高等院校的网络实验室建设.[J].教育与职业, 2007.12

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地融合 篇5

一、将信息化教学的大容量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相融合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手段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信息量大,有人作过统计,利用信息化教学与利用传统方式教学,在小学科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以介绍知识为主的科目中,信息容量平均可增加1000倍以上。可以想像,信息化教学一头连着全球所有的网站,亿万个网民,又怎是一个教师、一本书所包含的知识能比拟的呢。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在教学鱼类时,当我们在百度输入“鱼类”后,可以找到23,600,000条有关的信息,包括鱼类的种类、图片、特点、分布,甚至还有鱼的烹调、品牌等,如果排除无用的信息,至少也还有上十万条对我们有帮助的,而传统的书本介绍的不过几百字,加上教师所了解的信息,最多也不过上万字的信息。所以说,信息化教学的大容量是传统教学方法不可比拟的。

但是,在大量信息量的背后,也隐藏着一种无奈。那就是如何去甄别、提取有用的信息。可以肯定,所有的信息对学生都有好处,但我们的教学不是盲目的,而是有目的的行为,如果教师不加以引导,那么学生将会面对大量的信息无所适从,应该掌握的却没有掌握。其实这就牵涉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如何教育学生面对海量的信息,迅速提取有用的信息呢?

第一,老师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的。教师在布置学生查阅资料之前,要规定一个范围,定一个基调,不能让学生乱查,然后在交流信息的时候,要明确指出哪些是符合要求的,哪些是不符合要求的,不然学生都会以标新立异为目的,展示一些无用的信息,久而久之,会形成不良的导向。第二,教师要有较为明确的示范能力。教师在收集资料的时候,要按照教学目标要求,收集有用资料,然后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接受知识教育的同时,也接受如何收集信息的培养。当然,作为教师,也不可能将所有的信息全部收集完,但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

第三,要教给学生综合的方法。教师在列举信息的时候,不可能将所有的信息都列举完毕,但要教会学生运用综合的手段,提取相同点,区别不同点,让学生在理解、运用知识的同时,学到综合的方法。

二、将信息化教学的直观性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相融合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手段的另一个优点就是直观性。利用文字、图象、声音等,可以再现一些鲜为人知的过程。例如,种子发芽的过程,学生都看到过,但这是一个动态的、漫长的过程,学生真正了解清楚的却没有。利用信息化手段,运用课件展示,很简单地就可以再现其具体的过程,达到直观演示的目的。还有在数学教学中的行程问题、周长面积计算等学生容易混淆的问题,经过课件的再现,直观明了,学

生很容易理解。

但是直观再现只是学生理解问题的一种手段,它并不能代表学生的思维过程。可以这样说,通过观察植物种子发芽的过程,学生知道了种子发芽的过程,但植物种子发芽时需要水、适宜的温度和空气,为什么需要这些条件,恐怕还得要通过其他手段才能获得。还有在小学应用题教学中,经过直观演示后,学生弄清了过程,还得要归纳总结、形成规律,然后举一反三。所以,在运用信息化教学直观展示的同时,教师还要把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融合到教学中。

第一,要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运用对比的方法,演示相同中的不同,求同存异。例如,在演示正方形周长与面积的时候,就可以将周长和面积的概念摆到一起,让学生通过对比,了解周长和面积的不同概念,不同计算方法,培养思维能力。在演示行程问题时,同样也可以将同向、相向、反向等不同的概念放到一起演示,通过对比,理解不同的计算方法。

第二,要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能力。信息化教学的固然很直观且容量很大,但也不可能对生活中的所有现象都模拟完,只能模拟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事物,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改变模拟的内容,让学生从直观的再现中掌握其规律,灵活运用。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通过讨论、练习等手段,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

第三,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人类有大部分的思维活动是靠语言来实现的,培养好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就培养好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信息化教学的演示,缩短了教学的过程,为学生提供了直观的视觉效果,但学生对演示的过程也有可能是似懂非懂。让学生把所见到的演示过程复述一遍,应该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复述复课课件演示的内容,加深印象,培养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将信息化教学的激趣性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相融合 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兴趣来了,自然就能学好,这是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试想,一幅美丽的图画,一段优美的音乐,一场精彩的球赛,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来说,上音乐课前,教师都会放上一段优美的乐曲,让学生沉浸到音乐的美好中去,然后激发学生的兴趣,事实也确实是如此。但是,信息化只是一种手段,它只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却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习过程。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利用课件演示美术课中绘画的过程,可能会让学生看得更直观,兴趣会更高,但,光靠课件的演示,学生并不能掌握绘画的技巧,要想真正学会绘画,还得要不断地练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利用信息化手段激发学生兴趣之后,还要好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才能达到信息化和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第一,老师要有过硬的示范能力。我一直这样认为,在美术课前,展示一段绘画过程的课件,还不如教师亲自示范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好,因为学生认为课件是艺术加工的,有点假,远没有教师的演示来得直接。还有,体育课上,老师一个标准的投球动作,一个精彩的体操演示,远比课件更吸引学生。作文课上,老师把和学生一起经历过的事,变成文章,更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课件不是万能的,老师才是真实的。所以教师一定要有过硬的基本功,而不能依靠信息技术来演示。

第二,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动手的方法。这一点倒可以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来完成,通过一定的技术处理,让动手的过程更具体,更清楚、更精细,让学生体会步骤、方法。比如在作文中,利用网络可以把描写景物的词语找出来,但灵活的运用这些词语,还要靠教师的点拔,要让学生根据文章的要求,景物的不同,心情的不同,很好地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景物。第三,要加强学生的练习量。有些技能的掌握,必须靠一定的机械训练,老师应该严格要求,直到学生合格为止,这与信息化无关,不用多说。

基于信息化教学的教学模式探究 篇6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应用现代教学方法的教学。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应用于教育领域,互动式白板教学、微课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的加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教学效果明显提升。对信息化教学在具体课程中的实现方式即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研究,能够有针对性地对教学过程进行系统优化。以期在传统教学模式上结合信息化技术予以创新,充分应用教育资源,更好的提升教学质量。

一、信息化教学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运用

现代教学有四大要素——教师、学生、媒体以及教学内容。借助恰当的媒体手段可以实现要素之间的畅通联系,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逐步转变为学生参与教学的引导者。通过积极的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将会产生更多的兴趣,学习主动性将会变强,学习过程亦会变的充满乐趣。现代信息化技术正是这一恰当的媒体手段,信息化技术运用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1、讲授型的教学模式

讲授型的教学模式是最为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表现为对相关的知识的直接讲解。然而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属于一种单向的信息传授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不是很多,学生在听讲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厌学情绪。信息教学手段的介入,能够实现这种传统讲授型的教学模式在形式上的多元化趋势。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通过视频、图片、动画等多种形式的多媒体资料,在教学内容的展示上呈现出更多的形式。从而不断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知识变得更直观、更形象,学生接受起来更加容易。

2、讨论交流型教学模式

因为理解能力和理解程度不一,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总是会产生很多问题。问题不辩不明,在讨论交流型教学模式下,通过“为什么?”、“怎么做?”等角度的多向交流讨论,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透彻知识点的内容。通过社交软件、手机APP、大学空间城等方式,信息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进一步优化升级课堂上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相互讨论,而且可以延伸将课堂讨论延伸到课后,而不受教学时间和教学地点的限制。信息化教学模式无疑有助于实现讨论交流型教学模式的延伸和多元化。

3、合作型教学模式

合作型教学模式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相关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分组进行相互合作完成知识学习。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松散的分组变为明确的分工,把学生较为单一的个人学习模式引导为团队学习模式。如何进行有效的组内沟通是这种教学模式的关键。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可以实现多渠道沟通,激发学生参与合作教学的主动性。借助网络平台和软件程序,学生们在接受任务之后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实时沟通,安排好组内的分工。通过任务的分解可以提高任务的完成效率。通过组员之间的及时沟通可以交换意见、互通成果,从而保证任务的良好完成。信息化教学模式无疑有助于提升合作型教学模式的团队效率和凝聚力。

二、提升信息化教学的具体措施

1、提升教师在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实现,需要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应用能力。在培养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激励教师主动学习相关的应用技巧和方法,不断提升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应用能力。以微课教学为例,首先需要对微课形式的优势进行宣传,让教师从心理上接受这种信息化教学的形式。同时,还需要告知相关技术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针对一些技术性较强的问题,应当采用系统教学的方式,逐步告知资料查找、课程录制、资源上传、网络互动等步骤,最终实现教师对微课教学形式的有效应用。

2、优化教学设备

设备资源是信息化教学的必要前提。现代化的计算机、高速的网络、流畅的网页、清晰的投影等基础设施是实现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的物质基础。一方面,需要对现有教学设备做好管理维护工作;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教学设备也需要及时更新换代。这就需要学校在加强管理的基础上,加大资金的支持力度,及时优化教学设备,在物质基础上保障信息化教学的顺利展开。

3、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是辅助,教学方法才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虽然信息化教学技术的运用可以生动教学形式,丰富教学资源,但是如何合理安排、运用仍然是优秀教学的精彩所在。针对教学对象的多面性和教学过程的多变性,教师需要在做好学情调查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并适时进行创新。通过先进教学方法的实施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更好地提升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必然会推动教育在教学形式上的深刻变革。信息化教学通过信息资源的合理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发现的兴趣,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良好路径。如何以学生为中心更好地创设学习情境,如何在传统教学模式上应用信息化技术努力创新,是值得我们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这需要从提升教师自身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入手,在教学方法改进上加强,同时也需要学校在教学设备更新上予以配套,以期促进现代化信息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宗营,姜旭峰,纵静,赵媛莉,等.构建信息化教学环境提升教学保障新能力[J].2013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pplied Social Science(ICASS 2013),2013,01:127-128.

[2]韩冰,王杨,沈秋敏,等.中国高职教育信息化教学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2015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cial Science and Humanity(ICSSH 2015),2015,09:176-177.

[3] 姜艳丽,张学超.信息化教学模式应用于实践教学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3(95)

[4] 程丽,王寅龙,王聪丽,王希武.传统教学模式与信息化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对比研究[J]. 价值工程.2013(03)

[5] 王军武,王海杰. 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发展初探[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3(05)

作者简介:王频(1980-4)汉族,女,湖南长沙人,硕士研究生,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法学教学 职业教育。

基于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情境教学设计 篇7

信息化教学环境就是依托计算机等多媒体设备, 对课堂中的教学内容和重点难点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了解知识。在具体的信息化的教学设计中, 教师要在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的基础上, 实现教学资源的整合, 以便于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掌握到更多的知识。

2 信息化教学情境创设的种类

2.1 故事情境的创设

创设故事情境, 就是在课堂中教师将教学内容通过故事的形式传递给学生, 让学生在故事中激发对知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具体操作: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 给学生放一些跟教学内容有关的小视频或音乐。心理学家曾说过, 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来源于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 而这种感官上的刺激也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和迁移。[1]因此, 故事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 也体现了多媒体教学的特征。当讲解到使用Premiere软件处理视频时, 我把日常拍摄的校园活动图片、视频等配上音效做成小品给孩子们看时, 他们感到既新奇又有趣, 感叹“还可以这样!太神奇了!”这就是故事的魅力。

2.2 问题情境的创设

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具备质疑能力, 说明学生充分地理解并把握住了这一知识点。教师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 就是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 在学生的求知心理之中设置问题,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力量来解决问题。传统课堂的提问忽视了全体同学的参与度。在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中,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提出问题, 解答问题, 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实验情境的创设

传统的教学课堂中过度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 而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信息化的教学设计中, 恰当的实验可以让学生把当前所学的知识和以前已掌握的知识相联系, 并由之引发思考, 从而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任务下达学习要求和目标, 学生进行模仿练习, 透过表象看本质, 亲身体会到实验的乐趣, 强化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境教学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3.1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水平

情境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 在具体的实施中要注意加强现实感和生活感, 认真分析学生的认知结构水平, 将教学内容和生活融入到一块, 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去探索和解决问题。

3.2 要尽可能真实

教师对情境的创设一定要力求真实, 切忌胡编乱造。在设计中, 教师要利用多媒体的仿真技术融合到自然情境中, 尽可能运用真实的媒体, 减少技术处理和修饰。“真实”要兼具真实性和科学性, 因为这样才能使教学内容更加富有感染力, 贴近学生的生活, 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3 要具有多样性

在设计中, 教师要注重形式和内容的多样性。每个学生都是对立的个体, 对客观世界的解释是不同的。教师要围绕课程的主题, 从不同角度和方面来创设多样化的情境,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习惯和经验融入到情境当中, 并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对知识进行建构和重组。[2]换句话说, 就是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来设置多种学习路径, 满足不同学生对于知识认知的需求。

4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内容

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要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 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密切关注学生的发展。

4.1 注重情境的创设和转换

信息化的教学设计中, 首先要注意情境方面的创设。在教学中, 教师需要把教学重点和生活实际相结合, 如果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 而不是与生活的具体事例相联系, 学生也只是被动地接受, 无法在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3]例如, 在讲解“表单”这一特殊网页时, 完全可以从一个简单有趣的网络心理测试引入, 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认识“表单”并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愿望。

4.2 充分尊重工具和资源的多样性

信息化的教学设计离不开信息资源的使用, 而这些资源也应该和教学任务息息相关, 它能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了解其深刻的意义。在具体的教学课堂中, 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和教学重点相关的信息资源和典型的案例, 让学生在具体案例中来进行自主性的指导和帮助, 这些技术工具的使用对于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作用是巨大的。

4.3 鼓励合作学习

未来型职业会对人才的创新与合作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也要鼓励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参与到合作学习当中, 这既是对其未来合作能力的一种培养, 同时也是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具体要求。[4]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如果按照合适的方式进行分组, 通过组内合作分工、研讨学习, 并进行成果汇报、组内激励、组际竞赛等方式对学习效果进行展示与评价, 每一个学生都在小组内承担一定的角色并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共享他人的知识储备, 相信一定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5 前沿信息技术在情境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5.1 开放网络课堂

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 开放网络课堂 (MOOCs) 蓬勃发展。比如, 可汗学院已经成为当前视频资源建设与应用方面最具影响力的产品之一。开放课堂通过信息资源的优势让学生不仅学到课本知识, 还能获取外界的经验, 从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但是, 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解放。相反, 教师要为个性化学习的开展设计更加精细的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要投入更多的关注, 并在适宜的时机给予必要的干预, 提供及时的支持和帮助。显然, 这也促进了教师间的团体合作与交流, 提高了他们智能技术的应用能力。

5.2 微课程教学

微课程教学, 主要是教师通过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来进行实际教学。无论是PPT式、讲课式还是情景剧式微课程, 只要运用得当, 一样可以成为我们教学活动的得力帮手。同时, 我们应看到:新技术、新媒体的不断涌现使得微课已不仅仅是教师的“特权”工具, 当我们把这种权力下放给学生, 让他们录制一个小实验, 录制一个小问题的解决步骤时, 我们会发现:不错呀!总有一份孩子们创造的惊喜在前方等着你。

5.3 电子课堂

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本质在于“交互”。无疑, 电子课堂是其典型的体现。电子课堂在网络设备中实现了教师对于学习软件的监控和语音教学, 并在最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完成电脑软件的学习和使用。它突破了传统课堂中的形式约束, 可以让学生不用在教室中, 而是在各个地点都能完成课堂内容, 并能实现在上课过程中和教师的交流, 电子课堂是教学方式的一次质的飞跃。[5]在这里, 计算机就是一个大的“仓库”, 这个库里储存了大量的课件、视频和习题等内容,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教程和练习题, 做完之后向教师反馈, 实现了教师分层教学和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随着新型物联网教育应用的发展, 相信我们的教育资源库会更加充实、壮大, 教与学的“互动”将会越来越好。

6 结语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信息化的教育, 而信息化的教育要想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精神, 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 就必须要实现信息化的情境教学设计。在实际的教学中, 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来对学科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的融合, 从而创设出一个更适宜学生“学”的情境, 实现学生学习的实效性, 让课堂焕发出青春和魅力。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教学环境也越来越信息化, 基于此, 教师要能对教学内容、过程、方法进行个性化的加工和处理, 并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他们化被动为主动,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文从信息化教学环境入手, 分析了信息化教学情境创设的种类, 提出了应注意的问题, 并对情境教学的设计提出了一些建议, 以期能够更好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环境,情境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赵柳根, 张慧芳.基于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情境教学设计[J].湘潮:下半月, 2013 (12) :59-61.

[2]高东怀, 沈霞娟, 许卫中, 宁玉文.基于网络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优化及应用研究——以第四军医大学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构建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 2009 (5) :38-40, 47.

[3]张伟平, 杨世伟.高校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基于设计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 2010 (1) :103-106.

[4]曲军.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2) :59-60.

信息化教学平台 篇8

1 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系统平台的基本模块

国内许多高校的教学管理信息化总体还处于起步阶段[5,8,9,10,11]。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所涉及的主要功能模块主要采用“集中-分配-集中”的管理模式。即由教务处统一进行权限分配与数据管理,各教学单位由专人或教师自行进行具体操作,再由教务处审核、监控管理。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分为学籍管理、师资管理(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教学计划管理、实践教学管理、教学运行管理、考试中心、教学评价管理、毕业生管理等几个主要功能模块。

2 基于协同教育理论构建教学管理信息化系统平台

在协同学及协同教育理论指导下,高校的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学院管理人员等共同参与培养学生的工作,并通过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数字化校园协同而发挥作用。在教学管理信息化系统中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应该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各系统是协同的,而不是分割的信息孤岛。对各部门来说是相对独立的系统,对用户来说是一个整体。图1是基于协同教育理论的教学管理信息化系统平台的构建体系。用户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实现信息互通和信息的深加工,调控系统自组织行为和有序运行,实现系统的协同管理和显著效应。

从图1可知,基于协同教育理论的教学管理信息化的系统模块由协同管理中心、协同学习中心、协同门户平台构成。教学管理信息化是通过数字化协同管理中心来实现的,最终目的是为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提供信息化管理支持,提高各部门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并为各项工作提供真实可靠数据,具有智能分析功能,为上级管理部门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数据信息。协同业务组件覆盖教学工作状态数据、教学质量管理等。实践教学和毕业论文(设计)协同管理组件针对高校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特性和业务特性进行了整合设计,以方便学生教学实习和毕业论文工作的管理。同时注重对后续数据的采集,对各专业的实习效果和企业对学生专业能力的评价作综合测评,便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进。协同学习以系统协同思想和知识管理为基础,适应知识与技术的发展,对传统学习理论进行了拓展。协同学习中心是在协同学习理论指导下构建起来的,主要包括教学资源库、远程教学、网络教学平台、科技文献处理系统、数字图书馆、资源开发中心、网络课程资源、课件实时制作、智能教室、录播教室使用平台等系统。远程教育教学平台是协同学习中心的核心模块,以协同教学、协作学习和内部协同管理为主,协同教学平台的整体框架采用星形集中式模型,即协同需要传递、交换、发布的信息数据、知识、工作成果和数字化产品都集中存储在统一的数据库服务器中,把该服务器看成是协同过程中的存储中心和交换中心。教学资源库围绕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大纲、课程体系、实验实训、教学指导、学习评价等几个模块进行建设,其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多媒体素材库、课件库、案例库、试题库、网络课程库、资源共享课程库、毕业设计(论文)库等专题数据库。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应用效果与用户群体的信息化素养有直接关系。将信息素养培养纳入用户群体的继续教育课程,课程可以是网络形式,在协同学习中心中实现,并通过参观学习、专题培训、教研活动、远程教育等多种途径提高教职工、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应用水平。

东北林业大学1995年开始筹建校园网,1996年校园网正式接入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是首批接入CERNET的高等院校之一。目前,各楼宇间实现了高速互连。基于协同教育理论,整合资源,建成教学现代化、管理科学化、学习自主化、校园信息资源共享化、信息国际化的数字化校园基础平台。以材料化学课程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建设为例,教师在协同管理中心的师资管理(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和协同学习中心的教学资源、网络教学平台等可以完成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建设。师资管理模块包括任课教师网上完善个人信息,将教学信息上传网络,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开辟网络课堂,供学生课余时间学习参考,指导学生开展自学,完善学校的网络教学资源,并方便教师对教学进度等信息进行日常维护;教务处和学院核算教师工作量等。教师可以在协同管理中心的教学计划管理模块的课程库管理中了解课程信息。教学计划管理模块包括课程库管理、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和教学任务管理。在课程库管理中具体又分为课程代码、中英文课程名称、学分、总学时、周学时、课程归属、课程性质、开课学院、课程简介等必要信息。由教务处统一管理,各开课部门具体维护。如涉及课程调整问题,可以按部门申请、教务处审批的模式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管理根据学校61个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创建各年级专业的课程信息、修业期间所需各类课程性质的学分数、各学期计划开设课程、第二学位(第二专业)课程信息管理、专业方向课程信息管理等,为学分制的具体实施提供保障。教学任务管理包括计划任务下达、校公共选修课申请处理、公共选修课任务安排、院系选修课任务安排、必修课任务安排、板块课程任务安排。根据各专业计划,生成教学班,落实任课教师,便于对学生成绩进行录入。实践教学管理主要包括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和各类教学实习管理。主要管理毕业论文的相关资料和表格上传,论文查重等。教学运行管理模块包括教学资源管理、教材管理、选课管理、人机合作排课、成绩管理和等级考试网上报名管理。我校教学评价管理模块采用学生测评和教学督导组辅助测评管理、同时实行校、院领导听课制度,建立学生信息反馈中心,对教师的教学进行多方面监督,多渠道广泛收集意见,促进教学顺利开展,提高教师授课质量。毕业生管理模块包括毕业资格审核和历史库管理。基于协同教育理论,使各系统发挥各自的组织能力,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合作、同步、互补的协同效应,优化人才培养质量。

3 教学管理信息化系统平台建设思考

从协同学、协同教育理论出发,通过高校校领导顶层设计,教务部门搭建、管理协同管理中心、协同学习中心的教学管理信息化系统平台,使教师、学生等用户利用网络、移动通讯,达到随时随地进行协同,优化教学管理和提高教育质量。我国基于协同教育理论的教学管理信息化系统平台构建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对协同办公系统及协同远程学习平台的应用相对比较成熟。教学管理信息化系统平台建设应与时俱进,及时更新,及时维护,保证教学正常进行。教学管理信息化系统平台建设是一个长期不断深化建设的过程,有待更多的实证研究来验证和修正。

摘要:从协同学、协同教育理论角度构建协同管理中心、协同学习中心的教学管理信息化系统平台框架模型。以材料化学课程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建设为例,探讨了教学管理信息化系统平台各功能模块的协同管理。管理者、教师、学生等用户通过教学管理信息化系统平台的协同中心,利用互联网达到随时随地进行协同,优化教学管理,提高教育质量。

信息化教学平台 篇9

《国家中长期教学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促进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是教学信息化,教学信息化就是要使教学手段科技化、教学传播信息化、教学方式现代化,它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必然趋势。

在实现教学信息化的过程中,应将现代教学技术与传统教学中的有益方式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信息化促进课堂教学板的发展和升级

纵观教具发展史,它是从原始的沙盘和石板写字,发展到近代开始出现并一直沿用至今的“粉笔+黑板”的书写形式。为了避免粉笔灰给师生身体健康带来的危害,20世纪70年代,日本发明了无尘可擦的白板笔;1991年,第一块电子白板由加拿大SMART公司研发成功。如今,电子白板已经发展到它的高级阶段—多媒体液晶电子一体机。实现了全新的视觉效果和教学效果。我们曾与一名中学历史教师交流过,她说:“以往上历史课,我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燥,下面的很多学生不爱听,昏昏欲睡。利用一体机上课后,资料丰富多彩,情景适时再现,形象生动有趣,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上课效果很好。”可见在教学信息化的今天,先进的技术手段在教学中显示出明显的优势。

三、教学信息化应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现代教学手段具有强大的科技优势,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1)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有教师认为,多媒体毕竟是机器,教师过度依赖机器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在多媒体课堂上,学生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早已设计好的东西。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被局限在某一框架内,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

(2)演示削弱了互动,课件展示代替了板书

在传统的课堂授课中,教师拿着粉笔在黑板上笔走龙蛇,当学生看到教师遒劲的笔锋、秀美的文字时,常常表现出由衷的佩服和欣赏,从中得到鼓舞和勉励。其实这本身就是一幅师生互动的美妙画面。可如今在电脑、投影仪和一体机辅助教学背景下,这一切都不复存在。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只有手写板书才能体现出思维的逻辑性,才能反映出有关的推断过程。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教授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就曾经说过:“我在麻省理工学院访问时,麻省理工学院就不许教师在课堂上使用PPT文件教学。教师得板书,这是符合认识规律的。”

这说明多媒体先进教具虽在教学中有独特优势,但还是应该与课堂板书相结合,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盈江产品—将教学信息化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

作为一家以诚信为本、有高度责任感的实体公司,盈江人非常重视国家教育技术信息化的动态和发展,在产品生产和销售的过程中,发现传统教学与现代电化教学存在脱节、原始产品与现代文明出现碰撞,有的学校边用高科技液晶一体机上课,边用粉笔进行板书,看到这些,总有点冷幽默的意味。不过因为这些学校没有环保笔,也确实是出于无奈。通过市场调研,我们了解到广大师生的需求,研发生产了符合我国教学信息化的多媒体环保教学体系产品。

1. 产品提供教学信息化与传统教学结合的有机模式

(1)盈江产品以我公司发明专利产品—水擦板书墨水为技术核心,以德康多功能教学板为内容,另有《教学板》《板书笔》等5个实用新型专利进行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整合了电脑、接收器、音响、中控和水性环保板书笔与短焦投影机配合,兼有环保板书、投影、触摸显像的多重功能,可以兼容所有电子板的教学软件,并与之构成一个多功能的教学系统,很好地解决了传统教学与现代多媒体教学不能有机结合的问题,给教学信息化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2)在普通多媒体基础上,利用先进的短焦投影仪和接收器,首次给学校提供了一块1.2 m×4 m的壁挂式巨大电子显示屏。教师可以在这个与传统黑板同样大小的电子屏上直接板书和投影,既保留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又结合了现代的电化教学。

(3)板面为哑光米黄色,柔和明快不刺眼,投影板书不反光;笔为环保板书笔,无毒无尘又无味,墨水用完可添加。

2. 产品分类

(1)多功能电教系统

该系统产品整合了计算机、投影仪、接收器、书写板、音响、中控及备课仪和环保板书笔等,完全实现了教学信息化,品质优价廉,性价比很高,普通学校都有能力配备。

(2)高端多媒体电教系统

在多功能电教系统基础上研发生产了带有教学液晶一体机的高端多功能电教系统,这是一款整合了环保板书、普通多媒体、液晶一体机多功能的“三合一”的产品。该产品整体规格1.2 m×4 m,书写板分为1.2 m×2 m的两块推拉移动板,方便开合。内置有教学液晶一体机,使用一体机教学时,将两块写板推开即可,一体机具有更多智能元素,高画质、高清晰,视觉效果非常好。需要进行板书教学时,则把写板闭合,回归为传统的1.2 m×4 m教学书写板,此时教师即可随意板书了。

很多教师主动反馈使用盈江产品的感受:既能运用现代高科技进行高效率教学活动,又能很好地保留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优点,而且板书环保,很实用,很好用,是真正的无毒无尘的环保产品。

3. 现代化教学要求板书环保化

要板书环保化就要摒弃粉笔,不能再让粉笔危害师生的身体健康了。

(1)以水性环保笔取代粉笔

众所周知,粉笔和黑板在课堂上的应用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目前,90%的学校仍然将它们作为课堂教学的必备教具。不可否认,它们在人类文明传播与进步方面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同时也给知识传授者和接受者带来了一定的危害,对教学环境和电教产品造成污染,这是教具改革的一个历史难题。

为了攻克粉笔的侵害和污染这一世界难题,我们做了巨大的努力:发明并向中国专利局申报“教学板书墨水”专利权,首次提出以水剂型板书墨水代替有尘粉笔,开启了使用液态粉笔的先河;发明教学板书白色墨水,首次提出定位于板书的“白色墨水”的概念,以至于国际化学界最具权威的美国化学刊物《化学文摘》于1993年118卷上刊登了此项成果。我们从多角度多途径做了大量的探索,终于在2003年年初完成了水擦板书墨水项目的研究,并于2003年5月8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中国专利权,2005年1月26日正式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权,专利题目是《水擦板书墨水组成物》。

本发明专利给教学板书提供了一种水性板书笔,将本墨水装在板书笔上进行教学板书,其特点是书写流畅、字迹清晰,书写后用沾水抹布或板擦擦拭即可使笔迹水解消色,无粉尘污染,环保卫生。

(2)专利项目产品—水性环保笔的创新优势

水性环保笔所使用的墨水以纯净水为主要成分,无毒无味不燃;书写流畅圆润,字迹清晰醒目。书写后,直接用水擦拭,字迹就能快速分解褪色,一改传统粉笔从书写到擦拭时粉尘飞扬的情景,使广大师生真正摆脱粉笔灰的污染和侵害,有效地使电化教学产品免受粉笔灰的侵蚀,给广大师生营造一个环保健康的教学环境。

该技术的优势还体现在:利用独特的水性环保笔配合德康多功能教学板组成多媒体电教系统,形成环保、高效、实用的数字化体系产品,实现传统教学板书与现代多媒体教学的完美结合,把人类在学校传播知识的基本工具—笔和板的结合运用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4. 环保教具的市场效应

经过3年多的努力,该水性环保笔产品已在全国27个省份得以推广,经过1 000多所学校、数万个教学班2~3年的正常使用,产品经受住了市场和用户的考验,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公司荣幸成为中国教学仪器设备总公司战略性合作伙伴,沿着国家的正常渠道向全国各地的学校渗透延伸。目前全国大小经销商60余家,而且产品已进入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我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

公司今年新增投资2 000万元,新增厂房2 300平方米,整个生产线更加科技化、现代化。在成都、无锡和沧州建造3个分厂;与马来西亚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投资在吉隆坡设立合资公司,以马来西亚为中心,辐射整个东南亚市场,东南亚数十家报刊媒体争相报道合作协议签署事宜。

五、为国家的教学信息化继续努力

信息化教学平台 篇10

一、传统教学与信息化教学简析

首先, 传统教学。传统教学是教师在特定的教学场所中, 以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为教学目的, 运用知识灌输的方法将自身原有的知识及经验单向的传授给学生的教学活动。传统教学中, 教师一般只凭借教材、粉笔以及相关参考书就按照相应的教学原理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以及有重点的来进行知识的教学。传统教学以教师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 学生的学习也主要是靠教师的传授。

其次, 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教学指的是有效利用多媒体、宽带网络以及计算机等硬件环境, 以专业性较强的网络教学平台为教学的依托, 以实现同时、异地或者实时教学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由于信息化技术发展速度的加快, 使得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教师的教育环境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信息化教学摆脱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拓展了学生知识学习的渠道, 使学生能够更好的进行自主学习, 从而使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还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二、实现静态与动态的语文教学环境的优势互补

传统的教学环境主要是由学校、实验室以及课堂等学习区域构成的静态的学习场所。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加深, 传统的语文教学环境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教学环境不再局限于学习场所, 而是将教师及学生等也容括到了教学环境当中。信息化教学能够为学生创造出多媒体与网络等有机结合的交互式的、开放性的动态的教学环境, 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知识共享的学习环境, 较好的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环境的不足, 使学生能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完成语文知识的学习。传统的教学环境中, 教师教学组织者的作用得到了较好的发挥, 但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却受到了极大的约束, 而信息化教学却能有效降低这种约束力,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因此, 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要高度重视静态与动态的语文教学环境的优势互补, 以更好的进行语文知识的教学。

例如, 教师在讲《水调歌头》的时候,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在课堂上利用课本、教案等不停地向学生灌输这一课的知识内容, 而学生只负责听, 再加上课堂的时间有限, 教师很难将更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而进行信息化教学则能利用多媒体等在讲课的同时将更多的知识教给学生,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该内容的音频或者图文结合进行教学内容的展示, 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

三、实现教师“ 教 ”与学生“学”的优势互补

教师和学生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两个主体,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两个方面。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 教师通过教学目标的制订、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内容的安排等有条不紊地完成语文教学, 教师的主体作用观念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对课堂能够进行有效的掌控, 但是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却发挥不出来。信息化教学为教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教学空间, 丰富了教师的表达手段以及教学的相关信息, 同时也使学生的地位得到加强。因此, 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要科学地进行角色的转化, 要认识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而自己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起到的是引路人的作用, 并将“教”和“学”的优势进行有效的互补, 使教师和学生的作用都得到有效的发挥, 以促使学生积极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 从而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

如教师在讲文言文时, 就可以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有效的互补, 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 讲到教学难点的时候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将难点做成学生容易理解的动画, 或者播放相关影像来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及学生的主体作用, 并鼓励学生主动进行知识的学习, 并做好指导工作, 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更好更快的实现教学目标。

上一篇:政府策略下一篇:网络工程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