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监管问题

2024-08-20

煤矿安全监管问题(精选十篇)

煤矿安全监管问题 篇1

关键词:煤矿安全,监管,研究

煤矿的安全生产问题一直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怀, 采取大量措施来保障安全生产工作, 也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果, 安全形势得到明显的好转。但是, 煤矿的生产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安全事故依然发生, 安全生产的基础依然薄弱。这些都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笔者认为这和有关制度的欠缺、经济利益的驱使以及人才缺失有着很大的关系。这些原因当中, 最根本的是制度原因。因此, 亟需建立有关的制度并加以完善, 在此基础上建立煤炭安全监管模式。只有这样才会将煤矿的监管落到实处, 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1、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状况分析

1.1 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尽管我国在煤矿安全监督方面做了很多的努力和工作, 但是安全事故依然频频发生。 (1) 和发达的国家相比, 差距非常的明显。我们可以和澳大利亚、英国以及挪威一些国家进行比较, 不难发现这些国家已经基本上实现了煤矿开采零死亡。但是, 我国在这一方面明显的落后, 煤矿安全生产的水平依然很差, 事故频发。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很多, 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思想认识、隐患的治理以及责任落实不到位;二是许多煤矿将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 对安全工作力度不够;三是有的煤矿在进行安全隐患的排查时往往注重形式, 走过场, 致使问题和隐患得不到解决;四是有的煤矿对安全生产的法定义务和责任落实很差, 经常违章, 管理也做得较差。 (2) 煤矿的非法违法开采现象严重, 导致事故频发。有的煤矿在安全事故发生后, 往往隐瞒不报, 造成的影响极为恶劣。 (3) 煤矿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不均衡。

1.2 煤矿分布的自然条件比较恶劣

我国的煤矿开发已经持续了很长的时间, 浅部的煤矿资源慢慢枯竭, 而转向深部的开采。在这种情况下, 瓦斯以及冲击地压等造成的危害就越来越大。此外, 小煤矿和小煤窑大量的存在, 这些煤矿在设备投入方面力度不够, 设备差, 运输也存在问题, 有的甚至还在使用原始的开采方式。

1.3 煤炭行业管理体制不稳定, 安全技术标准有待完善

尽管我国在煤矿的立法工作方面做出了一些努力, 形成了《矿山安全法》、《安全生产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等法律法规, 但是这些法律和法规在快速发展的煤矿行业面前往往比较滞后, 存在许多的漏洞。此外, 我国的煤矿安全技术标准体系不够完善。

1.4 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 从业人员的素质偏低

我国的煤矿从业人员主要是农民工、协议工以及临时工。这些人员一方面素质普遍偏低, 没有经过专业学习, 一般的技术培训和安全生产培训难以达到安全生产要求;另一方面安全意识比较薄弱, 在自救意识以及自救能力方面往往比较欠缺。此外, 从事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煤矿专业高素质人才极其匮乏。

1.5 安全投入低

我国的许多煤矿在安全监测、安全设施、安全设备以及安全培训方面的投入往往很低。有的煤矿更是在作业的过程中违背煤矿安全生产的规律, 采用严令禁止或明令淘汰的工艺和设备, 甚至弄虚作假逃避监管。

1.6 煤矿企业无视矿工的生命, 违规开采

有的煤矿企业不把矿工的生命放在第一位, 只重视利益, 进行私挖滥采、违法违规生产。

2、关于加强我国煤矿安全监管的建议

2.1 以人为本, 转变政府的监督角色

要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 将安全发展的理念牢记于心中, 多尝试安全措施。在监管的过程中, 要尊重人、理解人以及为了人。要保障矿工的生命权、生存权以及劳动权, 努力营造一个安全、友爱、和谐的生产环境。

2.2 强化煤矿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力度

煤矿安全专项整治一定要做好;地方各级安监部门要对煤矿企业法人代表进行督促, 让其严格的将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落实到位;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不容忽视, 要继续开展。

要督促煤矿生产企业对其设备进行及时的更新, 运用先进的技术, 来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 比如:使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基础上的现代煤矿安全监测系统, 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可以对煤矿的生产进行有效的监控, 信息化被用于煤矿的安全生产之中。这样煤矿上的人员和物资财产安全就得到了保障, 监控的投入也会大大降低。对井下人员的安全一定要保障, 要做好定位工作, 要监督企业建设和使用好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严格煤矿准入管理, 对于一些不合格、生产条件差的煤矿和煤窑一定要关闭。

2.3 构建健全煤矿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安全生产工作要从源头抓起, 对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要严格的执行。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一定要建立和完善, 切实落实“一岗双责”的制度。

2.4 建立健全煤矿安全生产及监管的法律体系

由于我国在煤矿生产方面的法律和法规还不是很完善, 因此一定要完善目前的法律, 从我国的国情和实际出发, 实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编纂工作。此外, 要借鉴国外在这方面的先进经验, 实行“拿来主义”, 努力做到让煤矿生产“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2.5 加强安监机构的建设

要配备专门人员充实监管执法力量, 对其定期开展法律、法规培训, 加强安监执法人员的政治素质以及执法的能力, 比如:应急处置能力和拒腐防变能力。此外, 还要提高安全监管人员的待遇, 要解决好安全监管人员的后顾之优, 以充分发挥安全监管人员的积极性。

2.6 其他措施

煤矿企业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 包括:技能培训和安全生产意识培训。此外, 要大力引进技术人才, 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新鲜的血液。这些工作都可以处在监管部门的监督之下, 因此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督的力度。此外, 还应加强安全生产意识的宣传。

结束语:

本文对煤矿安全监管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 希望对提高煤矿的安全生产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牛立东.煤矿安全重在构建安全监管体系[J].中国煤炭工业.2011 (09) .

[2]于秀琴.刘素冬.张文政.建立地方煤矿安全监管的有效运行机制[J].煤矿安全.2012 (10) .

[3]李仲学.李翠平.刘双跃.矿山安全法规标准与监管体系的国内外对比分析及其启示[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1 (12) .

煤矿安全监管问题 篇2

市煤炭生产安全管理局是市政府下属负责煤矿安全监管的主要部门,要抓好地方煤矿安全监管工作必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明确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强化监管责任。要抓好对区县煤矿安全监管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检查。认真落实层级管理工作。

二、继续做好煤矿整合工作,逐步淘汰生产能力落后的煤矿进一步做好煤矿的整合、改造工作,提高煤矿安全生产能力。

三、抓好煤矿安全生产基础工作。继续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不断夯实安全生产基础;积极推进技术进步,加快采掘机械化和支护钢铁化进度,从整体上增强煤矿防灾抗灾能力。

四、强化煤矿安全生产监管。加强煤矿安全日常监管,对违反煤矿安全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作出现场处理或实施行政处罚。

五、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责任追究制度,严厉打击违法非法生产行为。

六、强化煤矿复工制度,严把开工准入关。

煤矿安全监管中的创新 篇3

关键词:煤矿企业;安全监管;问题;对策

0 引言

煤炭生产是高危行业之一,煤矿安全事故频发是制约煤炭行业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近年来,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有所好转,但是依然会有安全事故发生,严重的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这说明我国煤矿企业相关安全监管机制还不够完善,存在一些弊端和缺陷,并且煤矿行业安全生产监管格局还没有形成,严重影响着我国煤矿企业的安全健康发展。因此,如何做好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完善和创新煤矿安全监管机制,有效防止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是目前我国煤矿企业工作者要考虑的关键问题。

1 煤矿安全监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煤矿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国还有部分煤矿没有根据本矿特点建立起符合安全生产规范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相关安全操作规程,造成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无章可循,不安全的违规操作现象普遍存在,导致煤矿事故频繁发生。此外,我国在煤矿安全质量评估方面也缺乏统一的标准,导致很多煤矿安全事故不能得到有效治理,安全监管作用难以得到有效发挥。

1.2 煤矿安全监管投入力度不足

煤矿安全事故频繁发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忽视对煤矿安全生产的投入,缺乏必要的安全生产设施。比如,在某些煤矿生产工作中高瓦斯矿井采区没有建立瓦斯抽放系统,容易由于通风不顺畅造成瓦斯事故;对于易发生火灾的矿井没有安装必要的消火注浆系统,不按照规定为井下工人发放自救器等。而我国还缺乏对于这些安全设备监督检查的标准和制度,不利于提高矿井生产设施的规范化,这些都可能成为煤矿安全事故爆发的原因。

1.3 政府执法不严,监管力度不够

我国煤矿事故的频繁发生,与政府的监管部门和企业自身监管执法不严、力度不够有很大的关系。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容易被经济力度冲昏头脑,有些领导人员为了自身的利益,对于煤矿中存在的违背安全生产原则的行为,往往存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情况,作为监管者知法犯法,利用手中的权力包庇违法行为,给政府实施煤矿安全生产监管带来障碍。另外,随着全国煤矿企业改革步伐的加快,有的地方政府认为煤矿行业具有高风险的特点,极易发生安全事故,因此想摆脱承担风险的责任,借企业改制之季,卖掉煤矿,放松了煤矿安全生产监管,结果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河北省承德市暖儿河矿业公司“5·19”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就是典型的例子。该公司本是国有煤矿,在企业改制后卖给了一家私营企业经营,放松了安全生产监管,造成该矿违反规定进行煤矿生产,由于过量开采造成瓦斯爆炸,最终酿成了50人死亡的悲剧。由此可见,加强政府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是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

2 如何发挥煤矿安全生产中人的弹性因素

相关研究显示,煤矿工人的心理、安全意识、技术水平以及行为都会对煤矿安全生产产生一定的影响。这说明人的弹性因素在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那么如何才能切实发挥人的弹性因素的积极作用,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政策运行,是目前煤矿企业发展要考虑的关键问题。

2.1 提高煤矿生产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从以往发生的煤矿安全事故的具体情况来看,大部分安全事故发生的都是因为人的违章操作而造成的。这是由于人的行为受自身生理、心理、情绪、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且难以控制。因而,在煤矿生产时甚至出现明明熟悉规章制度还会违规操作的现象出现,导致“人”成为了煤矿安全事故爆发的潜在危险性因素。因此,煤矿企业可以加大对煤矿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的力度,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减少“人”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威胁,从而降低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2.2 帮助煤矿工作人员控制好情绪

由于煤矿的生产场地一般都位于井下,生产条件和工作环境非常恶劣,再加上工作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容易导致煤矿生产工作人员的情绪烦躁,心理压力大,甚至出现恐惧心理,最终导致违章操作,造成煤矿安全事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煤矿应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关心员工的工作和生活,在心理上给他们安全感,从而帮助员工创建良好的工作动机,使员工能够以平和的心態、稳定的情绪面对工作,减少违章操作现象的发生,从而提高煤矿生产工作的安全性。

2.3 提高煤矿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

煤矿生产工作进行的安全顺利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煤矿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同时也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矿工在进行井下作业生产时,往往根据工作经验对于工作面的信息作出习惯性的处理反应。但是有时也会因为自身或者外界因素的影响,造成处理任务时遗漏一些操作步骤。比如在进行爆破的过程中,放炮员在每次放炮前必须对瓦斯浓度进行严格的检测,这时由于一次爆破引起煤尘飞扬,造成放炮员分神,在进行第二次爆破前忘记瓦斯检测,从而导致瓦斯爆炸的发生。疏忽大意也是煤矿工作人员专业技能水平不够的表现。

在井下,采煤、掘进、通风、机电、排水、运输等系统中,任何一个细小的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酿成安全事故。由此可见,复杂的煤矿生产工作对工人的技术水平要求很高,不允许工作失误的发生。因此,煤矿企业工作人员应该加强学习和自身意志的锻炼,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从而减少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3 创新煤矿监管机制的对策

3.1 创新煤矿安全监管工作理念

为了保证煤矿生产工作的安全性,相关部门应该根据煤矿生产的特点,创新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创新煤矿安全监管工作理念。煤矿企业要积极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专业的高技能煤矿安全生产监管人才,对于不符合安全生产和安全监管要求的技术和人员及时淘汰。

3.2 创新煤矿安全监管工作制度

煤矿安全监管部门要创新煤矿安全监管工作制度,切实加强对煤矿安全监管工作的领导,严格监管工作,加大监管执法力度。煤矿企业要创新监管方式,采取定期检查、突击检查、驻矿督察等多种监管方式,保证煤矿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安全生产要求进行煤炭生产工作。

3.3 创新煤矿安全教育培训机制

创新煤矿安全管理机制,人的素质是关键。煤矿企业要十分重视煤矿企业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可以定期组织聘请煤炭行业专家对煤矿职工进行培训,并监督检查各矿的培训情况,进行现场指导,提高煤矿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技能。同时,还要制定科学的标准对员工的教育培训过程和结果进行考核,并对员工的学习培训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并放入档案,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根本上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的质量。

4小结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在煤矿监管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创新监管机制,加大监管力度,提高煤矿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鼓励社会参与煤矿安全监管工作,从而促进煤矿企业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梁晔.我国煤矿安全生产行政监管体制完善研究[D].西北大学,2010.

[2]胡海清.地方煤矿安全监管机制探析[D].苏州大学,2009.

[3]赵子全.煤矿安全监管工作的创新机制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7,3(4):119-121.

煤矿安全监管问题 篇4

关键词:煤矿生产,安全问题,行政监管

我国是一个煤炭大国, 我国经济的正常稳定发展离不开煤炭的生产, 因此煤矿的开采工作一直以来受到我国的高度重视。从我国煤矿行业的现状来看, 生产安全问题一直是国家和人民普遍重视的问题。为了解决煤矿生产安全问题, 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安全生产标准和体系, 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煤矿生产事故的发生。但是我国煤矿安全事故依然没有得到彻底的遏制, 依然不断出现重大的安全事故, 给社会造成了不良的影响。这需要从加强监管入手, 提高安全管理质量, 努力降低安全事故的频率。

一、我国强化煤矿行政监管力度的必要性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 煤炭行业经历了多重体制改革, 煤炭行业逐步实现了市场的自由化发展, 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取得了良好的发展, 为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市场经济以利益为导向, 如果缺乏足够的行业管理, 煤炭行业会因失去监管而出现各种问题, 煤矿安全事故就是其中典型的例子[1]。因此, 如果国家不对煤炭生产进行宏观调控, 安全事故就会越来越多, 煤炭行业也会因此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所以, 我国有必要加强对煤矿生产的行政监管, 确保煤矿企业能够在国家的监管下进行规范化的生产, 实现煤炭资源的自由流通, 提高煤炭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稳定国家经济的发展。

二、行政监管存在的问题

1) 在煤矿的生产过程中, 由于煤矿分布范围较广, 很多地方政府为了通过煤矿生产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而实行地方保护主义, 垄断当地的煤炭生产市场, 极力追求地方上的经济效益, 忽视了煤炭行业发展的长远目标。地方政府的这种行为不仅不利于煤炭企业的健康发展, 同时还会增加煤矿生产的安全隐患。很多地方政府鼓动煤矿企业提高生产的进度而忽视了国家对煤矿生产的标准和规范, 没有及时进行安全生产管理和监察, 导致出现重大安全事故。2) 当前我国很多煤矿生产企业存在过多的负担。这表现为两个方面, 首先是煤矿企业的在行政方面管理效率低下。很多地方政府在进行煤矿企业的管理时没有划清部门之间的监管项目和责任, 导致管理重复, 管理效率低下, 给煤炭生产企业带来了许多困扰, 影响了其正常的生产[2]。这种部门间的管理不当不仅影响了煤矿企业生产的效率, 还造成企业巨大的经济负担, 因为往往政府部门需要对煤矿企业管理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而培训的方式和内容一般都是重复的, 而且这些培训项目的收入都要企业来支出, 因此增加了企业的财政负担。

三、解决行政监管问题的措施

第一, 我国政府要完善科学合理的煤矿企业生产标准体系, 为地方政府的管理提供科学有效的管理规范。很多情况下煤矿安全事故的出现都是由于地方政府管理不当引起的, 而管理不当的原因主要是缺乏统一的科学的煤矿生产管理标准和体系, 导致很多地方政府只能制定一些大而空的管理标准, 从而给煤矿生产带来了安全隐患。而且由于统一管理标准的缺失造成许多地方政府的管理部门之间互相推卸管理责任[3]。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我国政府创立新型的管理标准和体制, 贯彻落实到各个地方政府当中, 实行地方政府和煤矿企业协同合作, 国家监管的机制, 同时引入社会舆论监督, 确保煤矿生产的管理有章可循。同时, 地方政府要安排高素质搞技术的管理人才进行煤矿生产的管理, 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 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

第二, 我国政府必须要明确管理职责, 严格追查安全事故的责任, 确保责任事故能够有据可查, 有章可循。这需要政府加强与煤矿企业的深层次合作, 建立联合责任制, 落实监管工作。从政府的角度讲要完善针对煤矿生产的各项评估评价体系, 严格管理煤矿生产的安全质检环节, 同时加强对安全生产的考核力度, 减少煤矿企业随意的生产行为[4]。从企业的角度来讲, 企业负责人要加强企业内部的安全生产培训, 设置专门的安全检查小组, 发现安全隐患立即进行排除和清查。同时企业要加强和政府部门的合作, 改革管理方式, 创新管理理念, 贯彻政府制定的安全生产标准, 在政府的严格指导下进行安全生产。

第三, 政府要积极鼓励社会加强对煤矿生产的监督, 鼓励对安全生产事故曝光的行为。在任何政府和企业的行为中, 公众的舆论和监督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情况下煤矿安全事故都是在公众的舆论中曝光的, 因此在公众的舆论监督下可以有效地促进煤矿企业搞好安全工作, 避免出现安全事故。同时煤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与当地的公民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 因此可以通过公民的舆论监督来加强对煤矿生产的监管。所以政府要积极鼓励公民发挥其舆论作用, 调动公民的积极性进行安全监督[5], 同时开发多样化的社会舆论通道, 支持公民通过邮件、电话和网络平台来举报不安全的煤矿生产行为。另外, 政府可以支持当地社会组织安全生产检查组织, 为煤矿生产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

四、总结

本文首先说明了我国强化煤矿行政监管力度的必要性, 然后说明了煤矿企业在行政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最后提出了解决行政监管问题的措施。我国政府要完善科学合理的煤矿企业生产标准体系, 为地方政府的管理提供科学有效的管理规范, 明确管理职责, 严格追查安全事故的责任, 确保责任事故能够有据可查, 有章可循, 还要积极鼓励社会加强对煤矿生产的监督。通过这些举措来加强行政监管的力度和效率, 确保煤矿企业能够做到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马殿平, 司强, 董德利.基于流程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保障体系[J].煤矿安全, 2012 (12) .

[2]茹晋阳.浅析煤矿安全文化的重要性[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14 (02) .

[3]谢晓梅.关于煤矿事故安全性控制的几点思路[J].能源与节能, 2016 (02) .

[4]杨森.煤矿安全生产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J].内蒙古煤炭经济, 2014 (02) .

煤矿安全监管个人总结 篇5

一、取得成绩

(一)计划监管,有的放矢。

年初,围绕我区20xx年度煤矿安全生产中心工作,针对辖区内煤炭企业具体实际,结合现有监管力量,制定了年度监管计划,获区政府批准,并报重庆煤监局备案,每个月还根据煤监部门及区政府的工作部署和有关文件要求,编制了煤矿安全监管月度计划。做到了监管执法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实施。

(二)进一步规范了执法行为,提高了执法水平

1、积极推行煤矿安全监管执法“十步流程”

为规法煤矿安全监管执法行为,健全完善闭合执法工作机制,依法依规开展煤矿安全监管工作,切实提升监管执法的宽度和深度,严格按照渝煤监办〔20xx〕68号的要求,做到“严标准,依程序,重细节,求闭合”的执法原则和“定方案、抓细节、查路径、严处理”的执法方法。基本做到了监管执法“十步流程”。

2、积极开展各项专项检查活动。

根据上级的安排部署,结合我区煤矿安全工作实际,今年以来,我们围绕“打非治违”、宣贯总局“七条规定”和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开展了依系列的专项检查活动。我们开展了春节复工复产验收;以“一通三防”及瓦斯治理为主题的专项检查;机电设备专项检查;“雨季三防”为主题的专项检查;建设项目“三同时”专项检查;开展了“领导带班下井”、“六大系统”等专项检查活动。专项检查针对性强,专业性强,使隐患查处不留盲区,不留死角,全方位整治了事故隐患。

3、推行矿井矿级领导约谈制度。

但凡发生事故的矿井,除“四不放过”外,我们还推行了矿级领导查找隐患和约谈制度。事故矿井在停产整顿期间,与监管人员一道到其它煤矿进行隐患查处,一方面是为了学习其它矿井的管理经验,提高事故矿井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也是警示被检查矿井高度重视安全,吸取事故教训,加强安全管理,杜绝安全事故发生。隐患查找结束后,对事故矿井的矿井领导和业主进行约谈,分析总结事故教训,查找问题根源,明确目标,增添措施,加大投入,杜绝类似事故发生。对日常检查发现安全管理混乱的煤矿,我们也推行了矿井领导约谈制度。帮助其发现问题,查找差距,明确努力方向,及时扭转安全管理被动局面。

(三)严查事故隐患,加大了行政处罚力度。

我们始终保持“严管重罚”高压态势,坚决贯彻落实渝煤监办〔20xx〕176、179号文件精神,加大了对煤矿企业的检查和处罚力度,1—12月,计划检查298矿次,实际检查352矿次,超出检查计划30%左右,共查处事故隐患条,共立案调查例,处罚款万元,其中处元以上的案件7起,定期对检查处罚情况在全区煤炭行业进行通报,做到了公正公开执法,透明处罚,在全区煤炭企业中形成了强大的影响力和威慑力。

另外,还加强了对煤矿企业的明查暗访,防止煤矿突击生产、违章冒险蛮干等行为发生。

二、存在的问题

(一)安全监管仍处于被动局面。

我们的监管水平还没有提升到对辖区煤矿事故处于可控的高度,安全管理仍然处于“见子打子”的被动局面,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二)煤矿企业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现象依然严重。

从日常检查查出的事故隐患原因分析,煤矿企业现场管理不力,从业人员习惯性违章、冒险蛮干等行为依然突出。

(三)部分镇街监管不力

部分镇街对煤矿安全监管的重视不够,投入不够,办法不多,监管乏力,长期处于被动监管局面。

(四)煤炭市场疲软,业主的技术改造和推新推先积极性受挫。

今年以来,煤炭市场行情持续走弱,煤炭行业已经进入了寒冬,大部分煤矿企业出现亏损现象,对煤矿企业的技术改造,推行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等工作带来了很大影响,对提高辖区煤矿企业的本质安全带来了不小的阻力,这将是今后几年我们所面临的新的问题和困难。

三、明年工作打算

煤矿安全监管问题 篇6

一、我国目前的煤矿安全监管体制

1、我国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沿革。从1949年到1998年,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内设司局负责抓安全生产,国家劳动部或劳动人事部负责全国安全生产的综合监管。1998年到2003年,由国家经贸委负责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其间,组建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委管局),与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2001年,建立了19个省级煤矿安全监察局及68个煤矿安全监察办事处(后改为监察分局),形成了国家、省、地区三级煤矿安全垂直监察体系。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升格为总局,下设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至此,形成了煤矿安全"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基本格局。

2、地方政府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设置情况。近年来,全国煤炭行业管理体制发生重大变革,国家管理煤炭行业的职能部门撤消,煤炭企业下放各省后,国家对煤炭行业的管理职能基本上有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来承担。在全国煤矿安全监察体制组建过程中,许多省一级的煤矿安全监察局(简称煤监局)都加挂了煤炭工业管理局(简称煤管局)的牌子,但运行不久,有的甚至刚刚加挂,就已不适应新体制并按上级要求分开。各省又将煤管局改为经贸委管理下的煤炭工业管理办公室或煤炭工业管理处(简称煤管办或煤管处)。目前,有的省除了煤监局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监局)以外,还设有煤管局,各市、县的机构设置也与此类似。这些机构都与煤矿安全管理有关,但又没有明确赋予其煤矿安全管理的职能,所以煤炭行业安全生产管理的职能大大削弱了。

二、煤矿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来看,在煤矿安全监管体制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的职能没有理顺。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基本统揽了应该是各级政府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能,如对煤矿的行政处罚权、安全许可权、各类死亡事故处理权等。煤矿安全工作如果离开了地方政府的监督管理,仅仅靠2800人的监察队伍想把全国煤矿的安全搞好是不可能的。

2、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无法做到关口前移。按照国务院批准的煤矿安全监察局编制,全国总共才2800人,各监察分局一般为20人左右,去掉必要的内勤人员,平均每名煤矿安全监察员所面对的煤矿数量至少达到几十家甚至上百家。并且还要承当其它一些繁重的行业管理任务,除去法定节假日、休假日、病事假日(实际上许多监察员很少能正常休假),每个矿井每月接受执法检查的平均时间只能以小时甚至分钟来计算(在新疆、甘肃等边远省份或一些交通不便的山区,这种情况表现得更加突出)。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还要把大量的精力放到事故处理上,这就使得大量煤矿不能接受真正的日常检查,与当初制度设计"关口"前移的初衷背道而驰。

3、煤矿安全监管责任不落实。2005年国家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落实地方煤矿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规定,地方政府要严格履行煤矿安全监管职责,重点是日常性的安全监管。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由哪一级政府主管的煤矿,就由哪一级政府负责煤矿安全,煤矿安全出了问题就追究哪一级政府领导的责任。由于煤矿安全监管责任重大,一些省、市相关职能机构或部门相互推脱,不愿意承担煤矿安全监管工作。目前全国有相当一部分省(区)、市没有明确承担煤矿安全监管职责的机构,这种情况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在县、乡政府机构中,在这些地区煤矿安全监管工作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4、地方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建设与中央机构调整不能同步进行。在安全生产监管任务最为繁重的市、县两级,一部分地区的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尚未组建。已建立的机构其管理形式、独立程度和内部机构设置也有很大差别。很多县一级的安监、煤管部门,都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有行政机构,也有事业单位;有直属机构,也有二级机构。全国相当一部分省(区),大部分市、县两级的安全生产监管机构还比同级政府的部门或单位低半格,很多还是政府部门管理的二级机构。更为突出的是专业人员严重不足,现有人员中有相当多的根本不懂煤矿安全管理,从而根本无法对煤矿安全工作实施监督。

5、国家监察与地方监管不能有效协调。我国煤矿安全监管体制采取的是"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监管模式。在目前的煤矿安全监管体制下,除负责履行国家监察的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外,省、市、县各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安全生产监管部门也对煤矿安全管理负有职责。

从制度设计层面来讲,制定此政策的初衷是在煤矿安全生产及管理已经下放到地方政府负责的条件下,安全监察由国家垂直设立的煤监局负责,这样,国家监察和地方监管可以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共同抓好安全生产。但中国的事,最怕的就是协调,协调就意味着可以不听,就意味着扯皮。想法是好的,结果却是事与愿违,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就成了多头管理、政出多门,出现意见分歧时无法统一协调。

6、行业管理弱化,管理体制不顺。现在,一个煤矿实际上是几个部门同时在管,特别是地方政府与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有关的部门有好几个,同时这些部门都没有足够的权力,都不能真正地管起来,没有一个是真正的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这主要是因为从中央就没有一个管理煤炭行业的部门,从而使行业管理的责任不能落实到一个确定的部门。

三、完善煤矿安全监管体制的思考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要落实"以人为本",做到安全发展,尽量减少和消除煤矿生产安全事故,遏止煤矿事故多发的势头。笔者认为,在提高煤矿安全监管效率上首要任务是改革和完善现行煤矿安全监管体制。

1、把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和地方政府监管的职能理顺。在省一级将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与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合并,或按国家总局现行体制,在省安监局下设煤监局,由安监局统管,煤监机构全面实施对煤矿的专项监管。煤矿安全监察分局实行原来的垂直管理,由省煤监局直接领导,除了对煤矿企业进行安全监察外,还要按照国办发【2004】79号文的要求,对市、县级煤矿安监部门的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在市、县级设立相应的地方煤矿安全监管机构,并与安监部门合署办公,履行地方煤矿安全监管职责,业务上接受省煤监局和监察分局的检查和指导,消除煤矿安全监管空档。

2、加强安全生产监管,落实地方政府监管的主体责任。明确地方政府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监管职责,键全地方煤矿监管机构并充实人员。各市、县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对煤矿安全工作实施日常检查,对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求煤矿企业进行整改的问题进行跟踪复查,在业务上接受上级部门领导,并要接受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的检查和指导。目前现有的安全监管部门、煤矿监管机构规格低,人员少,缺乏权威性和技术力量,特别是专业人员奇缺,无法对煤矿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监管责任难以到位。必须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监管职能,实践证明,离开了地方政府积极参与的煤矿安全监管根本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明确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及其职责。自从国家煤矿管理体制变改以来,煤炭行业没有了真正的行业管理部门,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既是监察部门又是管理部门,实行了监与管一体,这既不利于煤炭行业的管理,也不利于煤矿安全的监督。因此,国家应当设立煤炭行业的管理部门,各省、市、县也要设立与之相应的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行使行业管理的职能。煤炭行业管理部门通过行业规划、行业技术政策、行业内部指导协调等途径和手段,加强对煤矿安全工作的管理,自觉接受煤矿监察机构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地方煤矿安全监管机构)的监督和指导。

4、对煤矿有关证照、特殊工种培训等进行统一协调。国家安监总局应与有关部门协商,统一协调煤矿办证、换证工作,统一证件时限。建议对一个煤矿合法开工要办的多个证件,成立一个由有关部门相关人员组成的办证中心,将所有办证手续集中到一个部门内就能完成,既方便了企业办证,又便于各个证件的时限统一。另外如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发证等工作进行统一协调,进行统一培训,统一发证,避免重复培训,重复发证,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负担。

煤矿安全监管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和教训,不断探索煤矿安全监管的规律性,煤矿安全监管体制一定会从不完善到不断完善,监管工作效率不断提高,使煤矿安全监管工作在促进煤矿安全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小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监管经验浅析 篇7

关键词: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监管措施

2003年以来, 汝州市小煤矿先后安装了瓦斯监控系统100多套。但在安全监控系统建设初期, 因无统一标准, 安装厂家良莠不齐, 安装过程没有技术指导和监督, 造成小煤矿安全监控在安装设计、维护、管理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 汝州市煤炭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扭转了被动局面, 使汝州市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建设逐步规范化。

1 安全监控系统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1) 煤矿业主思想不够重视。部分煤矿业主思想麻痹, 认为低瓦斯矿井不安装监控系统照样可以避免瓦斯事故;认为监控系统即使正常, 照样需瓦检员下井监测;担心瓦斯探头被炮崩坏, 在工作地点不放或瓦斯探头滞后;个别矿长对瓦斯监控系统一窍不通或似懂非懂, 在工作上不够重视, 对监控系统使用情况很少过问;监控系统专职值班人员配备少等。

(2) 管理人员素质满足不了管理的需要。部分分管副矿长对监控系统知识缺乏, 甚至不懂;多数监控员仅经过半个月的短期培训, 虽获得上岗证, 但能熟练操作的占少数, 个别监控人员甚至没取得上岗证, 临时凑数, 应付检查。

(3) 专业的监控系统维护人员少, 监控系统生产厂家服务较差, 系统故障率高。部分煤矿缺乏专业的监控维护人员, 监控值班人员能力有限, 不善维护, 加上煤矿井下恶劣的环境, 造成监控系统故障频繁。出了故障后, 监控系统生产厂家服务跟不上, 要么一拖再拖, 要么派人来维修后收取费用较高。一部分监控系统在这种拉锯战中处于瘫痪状态。

(4) 监控系统生产厂家众多, 监控功能不全, 系统不完善。资源整合前, 汝州市煤矿共安装监控系统100余套, 种类、型号杂乱, 有KJ101、KJ95、KJ76等, 生产家众多, 安装厂家无资质, 有的厂家甚至委托小公司或个人进行安装, 没有统一的安装标准, 部分矿井没有安装开停传感器、压力传感器、CO传感器等, 致使已装备的监控系统功能不全, 性能不完善, 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5) 软件建设落后, 各种监测账卡报表不完善。

(6) 安全监管力量薄弱。各级安全监察部门中了解监控系统性能的人才较少, 不能有效监管。

2 采取的措施

强化安全监控系统管理, 切实为煤矿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是当前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课题。针对实际情况, 汝州市煤炭工业局采取了以下措施。

(1) 建章立制, 强化意识。

煤炭局专门下发文件, 制定监控系统管理办法, 用制度约束。通过各种宣传途径, 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广大煤矿业主对监控系统的认识。

(2) 强化培训, 引进人才, 多途径提高监控管理人员素质。

①把监控系统操作员、探头维护工等特殊工种培训班办到矿区, 强制培训, 提高人员素质。②抽调年富力强人员外出学习监控系统监管经验, 提高监管人员执法素质。③与电脑技工学校联系, 让电脑专业的毕业生到煤矿参加工作。既解决了就业问题, 又为煤矿引进了监控系统管理人才。④举办矿区监控操作人员大比武活动, 进一步提高煤矿监控系统操作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建立后勤保障系统。

采用招投标方式确定1~2家监控厂家常驻汝州市, 既担负起监控系统的维护使命, 又负责全市煤矿监控系统的升级改造工作。中标厂家与煤矿签订修校协议, 并对各个矿区派驻技术骨干进行有偿服务和上门服务。

(4) 严格执法, 加大依法监管力度。

①建立监控系统运行奖惩制度、安全监管责任制, 通过信息平台, 对重视监控管理且监控系统管理好的煤矿进行通报表扬, 对监控管理较差矿井依法惩处。②将监控系统管理纳入日常管理和日常安全监督之中。对监控系统不合格的煤矿, 在办理复工、开工手续时, 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审查内容, 严把关, 严要求。日常安全监察中, 对监控系统管理不善的煤矿, 查明原因, 严肃处理, 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整顿。

(5) 加快监控系统的升级改造。

开展监控系统质量标准化工作, 明确监控系统的监测监控功能, 对原有瓦斯监控系统进行升级换代, 明确要求煤矿各主要场所安装视频设备, 实现全方位的监测监控。

3 结语

对煤矿安全监管的几点看法 篇8

煤炭是金沙县的主要能源之一, 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在金沙县的能源结构中, 煤炭在全县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例长期占70%以上, 预计到本世纪中期煤炭还将占金沙县能源利用结构的50%以上。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 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将难以改变。然而, 伴随着金沙县国民经济和工业生产的迅猛发展, 金沙县偶尔发生着煤矿安全事故, 造成了国家财产和公民生命的巨大损失, 严重制约了金沙县经济的健康发展。煤矿安全问题已成为转型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顽疾, 成为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令人不能容忍的不和谐因素之一。从现有的政府行政体制来看, 在传统的单中心治理模式下, 金沙县煤矿安全生产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为此, 只有合理配置矿主的权力, 努力提高矿工的自身安全素质, 充分发挥工会的维权作用以及不断加强第三方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督力度, 才能进一步完善金沙县对煤矿的安全监管, 促进和谐社会总目标的达成。

1 加大安全监管力度

牢固树立“安全就是效益”观念, 坚决贯彻执行“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方针, 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职责。一是落实政府和部门监管职责。县政府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煤矿安全工作会议, 协调解决煤矿安全监管中的问题, 县安监 (煤监) 部门坚持每月召开一次煤矿业主矿长会, 实行以会代训, 加强对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指导。实行煤矿安全目标管理, 把目标、考核、奖罚等工作进行层层落实, 逐级签订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 并纳入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内容之一, 实行安全一票否决制。二是落实过程监督责任。县政府明确国土资源部门对煤炭资源进行有效监管, 加强对采矿许可的日常监管, 对非法、越层越界开采的煤矿会同煤监部门依法及时查处;公安部门加强对煤矿使用火工产品的管理, 对煤矿安全生产涉及的违法犯罪行为依法严厉打击;行政监管部门开展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效能监管, 加强对事故全过程的监督, 按“四不放过”原则严肃责任追究, 查处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三是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县煤矿监管职能部门与煤矿企业、煤矿企业与企业从业人员全面签订安全责任书,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进一步增强了煤矿企业及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 形成了层层抓安全、人人抓安全的氛围。

2 突出安全监管重点

针对安全监管重点, 一是要突出监管重点, 实施有计划的安全监管。根据近几年煤矿安全状况和矿井灾害严重程度, 确定出事故多发地区、重灾矿井作为监管的重点和有效遏制事故的突破口, 监管部门要分别制定切实可行、针对性强的年度、季度、月度监管执法工作计划, 并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重点监管、专项监管、定期监管。突出高瓦斯矿井, 突出矿井和水害严重矿井, 开展多种形式的有效监管。二是要在提高监管质量上下功夫, 这需要做好“四个结合”。一是重点监管与一般监管相结合, 对重点地区实施重点督察, 对重点矿井实施解剖式监管, 力争做到全面覆盖, 对非重点监控矿井实行重点抽查;二是综合监管与专项监管相结合, 把取得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标准作为综合监管的主要内容进行全面监管, 对影响和制约煤矿安全生产的瓦斯治理、顶板灾害、水害防治、职业危害防治、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安全资格持证上岗、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安全管理制度、建设项目“三同时”、事故责任追究落实情况等薄弱环节、突出问题开展专项监管;三是监管与服务相结合, 寓服务于监管之中, 在加强对煤矿企业进行监管的同时, 要帮助和指导煤矿企业改善安全管理、整改事故隐患和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四是集中执法与交叉监管相结合, 不定期组织监管人员对重点乡镇开展交叉执法监管, 对重点地区重点矿井开展集中安全执法。

3 培训高素质的队伍

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全面加强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对所有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不能停留在搞了多少次培训、培训了多少课时这些表面, 而是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对职工安全知识“应知应会”和操作技能的严格考评上, 考评不合格坚决不允许上岗, 从根本上解决盲目操作、违章蛮干。同时, 要强化班前会作用, 多种形式加强职工的安全意识教育, 不断提高人们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和规程措施的自觉性, 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 真正把“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到实处, 筑起牢固的安全生产的思想防线。二是重点加强安全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安全管理人员是煤矿安全生产监督执行者, 其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安监部门的监督能力, 因此必须千方百计加强煤矿安全管理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要注重从生产一线选拔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并具有认真负责精神的员工不断充实安检员队伍, 及时淘汰不负责任的“老好人”;对新安检员要注意做好上岗前的全方位培训工作, 完全具备安全监督技能后方可上岗;老安检员也要坚持定期培训制度, 不断更新业务知识;要根据煤矿生产规律, 特殊岗位特殊培训, 重点岗位重点培训, 保证安全管理人员知识随时更新, 技能保障到位。

4 推进煤矿安全改造

煤矿安全改造应做到两点:一是加强瓦斯治理。煤矿要科学制定瓦斯治理方案, 推行壁式采煤法, 推行专用回风巷, 更换大功率风机, 构筑大断面巷道, 全面提升通风安全条件。要突出以瓦斯治理为主的“一通三防“管理, 确保通风系统稳定、可靠, 严格执行瓦斯检测制度, 严禁擅自打开封闭的巷道;严禁人员进入肓巷和无风、微风的巷道和点面。加大监测监控系统升级完善和使用管理力度, 确保监控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上网率, 杜绝通风瓦斯事故发生。二是合理采掘布置及开采顺序, 改革采煤方法和支护方式, 确保生产系统优化和稳定可靠, 正确处理采、掘关系, 保持合理的采掘比, 保证矿井“三量”平衡, 接替正常, 优化采煤方法, 加强顶底板管理, 开展矿山压力观测, 推进支护改革, 推广应用单体液压支柱柔性掩护支架和矿用工字钢支架, 锚喷等支护形式, 确保支护强度, 在非坚硬和稳定的煤、岩中严禁裸巷。

煤矿安全监管问题 篇9

我国是多煤少气缺油的国家,煤炭资源总储量13412万亿吨,可采储量1842亿吨,居世界第三,每年开采量38亿吨左右,居世界第一。煤炭在我国的一次性能源消费中占70%,直接关乎人民生产生活以及国家经济发展。长期以来,各级政府和煤矿企业对安全生产高度重视,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办法,确保了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

1 我国煤矿安全监察模式分析

1.1 机构建立与职能转变

我国煤矿安全管理体制的演变发展分两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1949-1999年)政企合一,实施煤炭安全生产和监管一体化; 第二个时期(2000年至今)政企分离,成立了独立的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煤矿安全监察实施垂直管理。2005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升格为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并单设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2006年,国务院将5项煤炭行业管理职能由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划转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增设行业安全基础管理指导司、科技装备司。2008年,调整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工作职能和职责,将负责的煤矿矿长安全资格证等工作移交地方政府,增加对地方政府煤矿安全监管工作的监督检查职责。经历多次职能调整后,目前,全国共设省级煤矿安全监察局27个,监察分局76个,人员行政编制2800余名[1,2,3]。

1.2 煤矿依法监察的法律法规体系

《宪法》第42条规定:“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这是安全生产方面最高法律效力。经多年努力,一整套较为完善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监察的法律法规体系已逐步形成,其中,与煤矿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等,行政法规包括《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等,国家安监总局和煤监局部门规章包括《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监察行政处罚办法》、《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等,此外还有众多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和煤炭行业标准。完善和健全的法律体系为依法行政、依法监察提供了根本保障,对规范和维护煤矿监管监察人员及矿工的权利,保障煤矿生产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4,5,6]。

总的看,我国的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体制是综合监管与专项(行业)监管相结合、国家监察与地方监管相结合、政府监督与其他监督相结合的格局。在当前的监管监察模式下,近年来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大幅好转,取得了历史性好成绩。以煤矿事故死亡人数为例:“十五”末为5938人,“十一五”末为2433人,2012年为1384人;2012年同比“十五”末减少4554人,下降76.7%,比“十一五”末减少1049人,下降43.1%。2002年至2012年各项指标变化情况详见图1-2。

但是,在煤炭经济日益多元化发展,煤炭产量连年大幅增加的情况下,现有煤矿监管监察逐渐暴露出职能交叉,执法人员力量不足,效率不高,自由裁量权过大等问题。十八大要求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加大力度,要以职能转变为核心,继续简政放权、提高行政效能,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下对比部分国家在加强煤矿安全生产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虽在各国存在较大差异性,煤矿工业基础水平和监管监察侧重点各不相同,但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均非常高,抓住了各国煤矿管理的特点和关键。

2 国外煤矿安全管理模式

2.1 美国煤矿安全管理

美国是世界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煤矿安全生产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百万吨煤矿死亡率一直在0.03以下。美国设立矿山安全与健康监察局(MSHA),负责对全国矿山进行安全与健康方面的监察,隶属劳工部,局长由劳工部副部长兼任[7],下设煤矿安全与健康监察司,具体负责对27个州1300多个煤矿的安全与健康方面的监察工作。在全国产煤地区设11个地区监察局及37个现场办事处,工作人员1000人,每一个地区的监察局长直接向各州政府设立矿山安全与健康监察机构负责。1978年,美国颁布《1977年联邦矿山安全与健康法》,构建了美国煤矿监管“国家监察、企业负责”的垂直管理模式[8],除制定了10多部煤矿( 矿山) 安全法律外, 还制定了一系列相配套的安全规程或实施细则,建立了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2.2 南非煤矿安全管理

南非是世界主要产煤国之一,年产煤矿2.7亿吨,共有煤矿90余处。国家设立矿产能源部,统一管理全国矿山资源、矿山行业发展以及职业健康与安全监察,内设矿山健康与安全监察局,负责制定推广采矿作业安全和职业卫生标准,对各地采矿作业进行监察,事故调查取证及职业教育培训等。全国设9个地区矿山健康与安全监察部,共有监察员300多人,负责全国包括煤矿在内的723座各类矿山。由于历史原因,南非煤矿主要掌握在5家大型煤矿集团。成立由国家、企业和雇工代表组成的三方委员会负责监督[9]。煤矿安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1994年以来,南非已杜绝了瓦斯煤尘爆炸和透水事故,火灾也大大减少。

2.3 澳大利亚煤矿安全管理

澳大利亚煤炭总储量770亿吨,年产煤4亿吨,为全国电力工业提供了85%的燃料供给,也是澳洲最大出口商品,80%销往亚洲。澳大利亚各州均有立法权,高度自治,煤矿安全监管模式也不尽相同,但各州政府都设有安全监察局,负责监督审计煤矿安全健康风险,并向煤矿提供建议和帮助。以西澳大利亚州为例,其矿山安全监察职能设在矿山石油部的资源安全司,共有50名安全监察员负责西澳州所有矿山企业及8万从业人员安全监管。各州均成立了由政府监察员、雇主和矿工代表共同组成的采矿安全与健康咨询委员会,作为第三方机构,负责定期审查法规和风险控制的有效性[10]。澳大利亚煤炭行业良好的安全业绩首先取决于良好的采矿条件、规模化开采及高效生产[11]。2003年至今,澳大利亚全国煤矿实现了零死亡[12], 是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最好的国家之一。

2.4 德国煤矿安全管理

德国是世界上煤炭和褐煤储量最大的国家之一,煤炭的地质蕴藏量约2300亿吨,矿山安全在全球名列前茅,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仅0.04。德国也是联邦制国家,地方政府有较大立法自主权,各州政府在国家基本法规基础上,又制定了适合本地特点的煤矿安全生产法律及规程,内容极其详细,便于贯彻执行。德国煤矿系统对于安全和矿工健康保护有三个层次的法律法规:欧盟的框架法规、德国国内法、煤矿同业工伤事故保险联合会制定的法规[13]。政府建立了四级执法监督机构,即州政府设立企业经济能源与交通部,州下设专职矿山与能源管理处,各区设安全监察部,另设煤矿行业协会,共同协调处理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问题。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工伤保险制度的国家。通过经济杠杆的作用,使雇主加强自我约束,控制工伤事故与职业危害风险,达到保护员工安全健康的目的。

2.5 日本煤矿安全管理

日本是产煤量很少的国家,上世纪90年代后,日本实施逐步缩小国内煤炭生产的政策,95%以上煤炭依赖进口。日本建立的是垂直管理的煤矿安全监察体制,中央的经济产业省下设资源能源厅,资源能源厅设核安全院作为特别机构,统管核能、矿山、石油气体等事故和灾害,其中的煤炭安全科是煤矿安全主管部门,负责煤炭矿山的安全管理。核安全院在主要产煤地区设有安全监督部,有的安全监督部下设分部或者监督署[14]。除此之外, 监督部门还有中央矿山安全协议会、矿山安全考试审查分科会、安全问题座谈会、地方矿山安全协议会等。1986年以后,未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或受伤5人以上的事故。

总的看,国外呈现出一些突出的共性特点,包括法律体系完备,机构职能明确,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和意识强,协会工会等第三方组织积极参与,保险抵押金等保障措施到位,监督职能部门人员力量呈“正三角型”。

3对比分析我国煤矿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 尽快修改完善法治监察机制

煤矿安全监督管理必须坚持依法行政。美国、德国等国家经过长期的工业化建设,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煤矿安全法律体系,即体现出法律精神又包含市场经济机制,规范性强,执行率高,社会成本低,对煤炭行业长期稳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要进一步重视系统性法律法规在整个煤炭行业中的重要作用,应做到以下几点:

(1)要加快推进安全生产等法律法规的修订制定工作,以适应发展的新要求。《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已施行多年,最长已达13年,面对产业政策和安全生产形势的变化,部分内容已难适应当前的煤矿安全监察工作需要,亟待解决法律法规的滞后及局限性,完善煤矿安全监察工作法制体系。

(2)重点规范煤矿安全监察自由裁量空间较大的问题。对于煤矿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进行罚款的行政处罚,由于对于罚金的具体数额规定不够详细、不够具体,导致各地区各部门执法尺度不一致,即影响执法的公正性,也降低了法律在企业和劳动者心目中的权威性。如《煤矿安全监察条例》规定,“企业不按照规定及时、如实报告煤矿事故的,可处以3万元以上15万元以下的罚款”,容易造成瞒报小事故罚款15万,瞒报大事故罚款3万的明显不公平现象。针对此条,建议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对事故的4类划分,明确每类事故对应的罚款额度,进一步规范自由裁量空间。

(3)要大力提升煤炭行业依法生产意识。我国煤矿安全规程、作业规程、入井培训乃至矿长的任职资格培训等,都有具体规定,但执行效果不佳,要从安全监察人员、企业主和矿工的思想认识着手,提升法律有法必依、违法必究的意识,营造安全第一的工作氛围。例如国家安监总局近期颁布的第58号令《煤矿矿长保护矿工生命安全七条规定》,规定的实施不仅是规范矿长安全作业,更要注重让每一位矿工了解具体规定内容,可在班前会上要求每位矿工诵读具体规定,既增强自身安全意识,更是对矿长作业行为的一种监督和提醒。又如要根据各阶段要求,不断更新“煤矿手指口述”安全指令的内容和形式,避免工作流于形式。

3.2 依法依规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2000年煤矿企业政企分离后,企业的第一主体没有充分落到实处,安全生产各个环节的把关过分依赖政府。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发达国家企业是确保生产安全的第一主体,承担员工培训、技术改造、隐患排查、事故赔偿等各项安全生产任务,美国的“国家监察、企业负责”监察模式就是充分建立在企业自主安全的思想上。借鉴国外经验,在现有基础上还需要在三个方面努力:

(1)企业内部要建立明确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部门间各负其责,互不干涉,构建现代化安全管理体系。澳大利亚煤矿企业中,专业技术人员享有高度的自主决策权力,对于生产中实际问题的争议,除非征得具体负责人员认同,上级管理人员不得随意更改下级人员的决策。

(2)要彻底转变企业安全理念,提升生产安全主体意识,减少其对国家及地方政府过度依赖。更要摒弃侥幸心理,杜绝企业以追求利润为目标,出事故再补课的思想,树立企业“不敢出事故、不能出事故”的观念。

(3)充分调动工会的监督作用。美国企业工会既发挥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作用,又代表矿工自身安全利益,还可以通过游说国会,推动煤矿安全立法和修法,保护矿工安全与健康的权利。我国《安全生产法》、《工会法》对工会参与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有明确规定,就目前情况看尚有很多可以积极参与的工作。例如更加全面深入地介入伤亡事故和其他严重危害职工健康问题的调查、为伤亡员工争取更多赔付款、维护员工紧急避险权等。

3.3 增强行业协会的安全管理职能

伴随着政府机构和国有企业的改革,行业协会应运而生。我国煤炭领域主要协会是煤炭工业协会,下设煤炭运销协会、煤炭建设协会、煤炭经济研究会等若干分会,组织机构较为健全。协会在提高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水平,维护会员合法权益,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等方面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建议将煤炭行业管理的矿长安全资格培训、建设项目“三同时”审查、特种作业人员考核发证等管理职能逐步向协会转移;将现有国家监察和地方监管力量逐步融合,主要发挥煤矿监察职能,彻底解决因我国没有设立独立的煤炭行业管理或煤矿安全监管机构,少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问题,在监察人员力量上实现“正三角型”。

4 结束语

煤矿安全监管问题 篇10

1 煤矿安全监管信息管理现状与问题

煤矿安全监管有其特殊性,相当多一部分煤矿安全管理人员、研究人员、乃至安监部门都充分考虑了利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打造安全监管信息系统。此类研究包括如下三种:

(1)基于某种技术来探讨如何构建煤矿安全监管信息系统,例如以NET技术为基础打造监管信息系统,以Web地理信息系统为架构设计监管信息系统。

(2)研究煤矿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功能结构,例如将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分为日常监管、生产隐患治理、事故情况以及统计分析等多个不同模块。

(3)结合煤矿生产作业现场来研究煤矿安全监管信息系统的应用。

煤矿安全监管信息管理方面表现出如下几个问题:

(1)系统用户和目的不够清晰。煤矿安全监管通常涉及诸多实体,各个实体的目标、流程以及责任存在较大差异,因此系统所需数据以及功能设计也是迥异的。现有研究一般以煤矿为出发点,针对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的并不多,但是在研究实践中经常发生混淆的问题。

(2)对高层功能架构较为重视,但不够关注信息采集体系。信息输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系统运行的有效性,及时准确采集所需信息并精准传递是安全监管系统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在研究实践中这一问题并未得到充分关注。

(3)需要进一步研究信息管理模式。全国煤矿生产规模极为庞大,且煤矿生产具有连续性特点,安监部门需要面对巨量多样化的信息,如何存储并予以有效管理,进而加以分析和挖掘,确保安监部门及时察觉问题和危险,是设计煤矿安全监管信息系统时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

2 以物联网为基础的煤矿安全监管信息系统

在以物联网为基础的安全监管信息系统中,其信息结构体系应符合国家、省、市、县四级安全监管层次。按照安全监管信息危险程度将其设置为四个等级,各等级监控都对应相应类型的数据。一般来说国家级监管仅仅以重大危险隐患为主,县级基层安监部门应对安全相关信息实施全面监管,并据此完善安全监察策略。各个层次面对的信息具有包含关系,也就是说越是底层所面对的信息越详细,涉及范围越小,但实时性要求也进一步提升。以物联网为基础打造煤矿安全监管信息管理系统,需要将云计算技术和物联网相结合,该数据管理模式具有分布集中式特点,包括两大层次,即国家级安监信息中心数据库、省级及以下云安全平台。考虑到煤矿安全信息种类繁杂、实时性较高以及层次复杂等特点,可考虑增加物联网云数据存储平台,利用无线网络或者互联网将煤矿安全信息传输至云安全平台服务器,后者按照预设安全管理模型实时计算存储数据,最终得出相应等级数据,对煤矿生产乃至工作面安全作业情况做出实时反映。

3 煤矿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应解决的问题

在物联网的基础上,煤矿安全监管和信息管理模式因煤矿安全监管信息管理系统迎来新的挑战:

3.1 统一数据标准

煤矿安全监管信息管理系统在以物联网为基础的同时面向全国煤矿,所以应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数据标准,确保各煤矿采集反馈的信息格式等标准一致,以便于安监部门及时、全面地掌握目标煤矿作业情况,也有利于展开横向对比。

3.2 安全影响因素分级

安监层次不同,则关注目标信息的内容也有所差异,一般来说越高层的安监往往对重大安全隐患信息越关注。因此,如何合理分级煤矿安全相关影响因素,结合安全形势和作业安全事故及时作出动态合理的调整,是该系统不断适应生产形势变化,加强安全监管水平的一个关键环节。

3.3 物联网技术面临稳定性以及经济性问题

虽然在当前诸多行业中都已经广泛应用了物联网技术,然而煤矿生产环境较为复杂,很容易干扰电磁信号,所以在应用实践中如何确保物联网技术的稳定性,合理有效地控制应用成本,是当前煤矿行业能否广泛应用煤矿安全监管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3.4 调整安监信息管理部门职能

一般来说,安监部门包括办公室、规划室、安全健康监督室、政策法规室、应急救援办公室、安全监管业务部门以及人事部门等等,需要设置一个具有较高层次的信息管理部门。在物联网的支撑下,煤矿安全监管信息管理系统需要成立高层次、独立性的国家级以及省级安监信息管理部门。这样一来,现有部门需要做出调整,相关管理流程以及考核内容也发生变化,而且这一变化存在从安监系统开始向其他矿业集团以及煤矿延伸的可能性。

4 结语

在煤矿安全监管信息管理过程中,以物联网为支撑的煤矿安全监管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有效满足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以及信息甄选加工等各个环节的要求。建立煤矿安全监管信息管理系统有利于促进煤矿安全监管工作的发展,提高监管效率,但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需要我们深入研究,解决信息标准、安全因素分级、系统稳定性等多个关键性问题。

参考文献

[1]黄刚.中外煤矿安全监管监察模式对比及启示[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3,9(04):156-160.

[2]蔡茜,张程.基于云计算的煤矿安全监管信息系统研究[J].煤炭技术,2014,33(01):159-161.

上一篇:多彩情境下一篇:室内抹灰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