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产品物流问题

2024-07-10

生鲜产品物流问题(精选十篇)

生鲜产品物流问题 篇1

关键词:冷链物流,生鲜农产品,关键技术

消费者对生鲜农产品的种类、品质要求近年来逐渐提高。在传统零售之外,生鲜农产品电商的涌现,也满足了消费者的多样性需求。不过,生鲜农产品由于具有保质期短、易腐烂、高成本等特点,在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存在着许多问题,发展冷链物流势在必行。

一、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特征

“冷链物流”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者,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根据冷链物流的定义,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结合了生鲜农产品易腐、保质期短特点,保证生鲜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中的质量安全、低损耗、低污染。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组成,如图1。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除了具有一般物流的特征外,还具有以下特性:一是低温性。因生鲜农产品具有易腐的特点,保持低温状态是冷链物流的重要特性;二是时效性。生鲜农产品除易腐外,还有保质期短的特点,并且在整体冷链物流中,低温运输成本与时间成正比,所以冷链物流应尽可能缩短采购、运输、销售过程的时间;三是技术性。生鲜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过程都要保持低温状态,需要专业的冷链物流设备。

二、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生鲜农产品的产量逐年上升。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15》相关数据,2010~2014年我国的水产品、水果产品、肉类产品产量,见表1。

我国的水产品、水果、肉类等农产品产量逐年增长,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也随之增加,但在农产品的原产地生产、物流过程、销地销售三个阶段,冷链物流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1. 原产地冷链物流的问题

中国大部分农产品生产以散户形式存在,生产分散性以及预冷技术的落后导致农产品不能及时预冷,在经过简易挑拣后直接进入流通过程。在农产品最初的生产环节,冷链物流技术应用不普及导致生鲜农产品保质期大打折扣。此外,对于生鲜农产品获取过程中,应当对生产标准、产品质量、检疫方法等进行标准化。但是,我国现行的冷链物流标准存在诸多问题,如覆盖面小,标准不统一等等。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5》

2. 流通过程冷链物流的问题

生鲜农产品进入到流通过程中,于我国冷链物流的设备技术落后,市场化程度低,大多数生鲜农产品企业还是采用自己提供冷链物流的模式,使第三方冷链物流行业发展受到阻碍冷链物流基础设备设施的落后,直接导致生鲜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损耗率居高不下,大大增加了物流成本。

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4-2019年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全景调研及投资前景评估报告》显示:我国现阶段冷库总容量为3320吨,目前的可用冷库容量仅仅占总需求的20%~30%。冷库的可用容量满足不了生鲜农产品物流中的储藏功能,也是导致生鲜农产品流通过程中损耗高的原因之一。另外,我国生鲜农产品运输很多不是采用专业冷藏车,而是采用“普通的运输卡车+棉被保温”的传统方式。这导致生鲜农产品不能保持在一个恒定低温状态,运送到销地后已经出现部分腐坏的状态。

3. 销地冷链物流的问题

生鲜农产品到了销地,大部分进入批发市场。现在我国大型批发市场在生鲜农产品冷藏保鲜方面的技术还很落后,导致农产品在批发市场里新鲜度又大打折扣,产生损耗。

从生鲜农产品的整个流通过程来看,由于在生产、物流、销售整个链条中没有建立起完整的冷链物流管理,生鲜农产品产生不可避免的损耗。我国冷链物流虽然需求大,但整体技术水平不高,并且面临冷链物流人才短缺、信息化程度低等问题。

三、国内外差距对比与发展建议

目前中国冷链物流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根据表2可看出,我国与美国在冷链物流发展的不同指标对比中存在着很大差距。

美国的生鲜农产品冷链运输率高达85%,冷链物流发展相对成熟。我国的生鲜农产品冷链运输率还不足20%。在运输设备方面,我国也比较落后,专业的冷链物流运输车数量很少。在管理体系方面,美国无论是在生产环境,还是消费环节,都有着统一标准,例如生产环境的监管有EPA认证,消费环节的监管有FDA认证。我们虽然也有相关的冷链标准,但大多是推荐性标准,不具有强制性。

因此,我国应注重关键技术环节的提升,主要包括加强冷链库存管理,冷链物流信息系统的建立,加快标准化的建设和农产品追溯系统的完善等等。

通过与发达国家进行对比,我国应该根据自身国情发展冷链物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注重培养专业冷链物流人才

数据来源:参考2015年张传会等发表的《美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现状与分析》

我国冷链物流人才需求存在很大缺口,冷链物流的稳定发展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这要求增加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力度,以推进冷链技术创新。此外,冷链运输一线工作人员也应该加强基本的专业培训。

2. 加强冷链设施建设与技术发展

生鲜农产品在物流中的品质保障主要取决于冷链设备应用和相关技术的发展。改善落后的冷链物流设备与基础设施是保证冷链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相关企业和机构应分别在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藏、运输和销售环节进行设备与技术改造升级,推广冷库技术、预冷技术、运输车温度自动控制技术等应用。

3. 大力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

生鲜产品物流问题 篇2

生鲜农产品在农业经济的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生鲜农产品的生命在于其新鲜度,但生鲜农产品本身存在的时效性短、易腐等特征会降低其价值。有数据表明:我省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及仓储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高达30%,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仅在5%以下。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使水果、水产、肉、蔬菜、禽、蛋等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收、捕捞、屠宰后,使生鲜农产品在储存、加工、运输、流通等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之下,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生鲜农产品产品的品质和质量安全,降低了生鲜农产品的损耗、防止被污染的供应链系统。

生鲜产品物流问题 篇3

一、构建农业物联网创新与运营平台的重大意义和应用价值

生鲜农产品一般是指未经深度加工的初级农产品,包括蔬菜、水果、肉类、水产等。它是关乎民生的重要农产品,特别是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需求结构的提升,生鲜农产品在日常消费中所占比重在增加,并且消费者对生鲜农产品的品质及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贯穿于生鲜农产品从田间到市场的整个流动过程中,连接生产与消费,它将农产品生产、采购、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及消费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因此,其产品的附加值、物流成本及消费者满意度直接关系到农民收入、农业增效、物价水平等重要的民生问题。

农产品的生鲜性、时效性、多样性等自然属性及人们对供求信息的把握程度等的社会属性使政府在平抑农产品物价又必须考虑到农民增收,既要降低农产品的流通成本,又要保证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和食品供应的安全。为此,可通过构建农产品的生鲜直销配送平台,将其纳入到政府的平价商店建设体系中。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为一体,以电子商务平台为核心,以分设在居民点及居住小区的物联网“菜箱”为终端和载体,构建农产品交易O2O新模式。这是一种通过以电商模式建设覆盖农产品的产供销一体化的平价商店运营服务体系平台,成为助力政府解决“三农”问题在生鲜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有力推手和调控市场的重要抓手。由于粮食生产和安全是另一个范畴的问题,这里所提的农产品主要是和城乡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生鲜蔬菜和肉蛋及水果类食品等,也是最事关农民增收的严峻问题。而生鲜农产品对千家万户的个性化配送,是目前的电商和农产品物联网都难以解决的难题,前者模式无法适应生鲜化配送需求(诸如冷藏保鲜问题),后者又无法适应对千家万户的配送需求。因此,和构建农业物联网创新与运营平台其重大意义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如下:

一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效应。采用“电子平台+基地+合作社+农户”方式,通过契约关系,建设各类直供市民消费的名特优农产品的生产基地,将成为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和集约化的强大内在驱动力。它将改变传统以超市和农贸市场为主的居民生鲜品购物方式,实现从订单到支付到全程冷链物流配送,在提高生鲜农产品流通速度的同时,减少损耗、防止污染,降低在流通过程中的物流成本,能满足居民消费需求最大化。还可实现生鲜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保值”、“增值”, 达到农产品绿色配送效果,增加生鲜农产品的产品竞争力。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生鲜农产品在供求关系中存在的“小生产,大流通”的问题。它不仅是我国农产品流通体制机制治理的一种创新,对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更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是切实让农民增收、市民受益。通过生鲜农产品直销配送平台(以此类O2O企业为载体)的网络营销模式,菜农在地头卖菜(通过订单和合同),不愁销路,还能卖个好价,且有稳定的收入预期保障,规避了市场风险,能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市民在网上可买到新鲜又便宜又放心的蔬菜(从菜地直接送到居民小区的电子菜箱),因严格实行了平价蔬菜,据已有经验测算蔬菜类产品一般要比市场均价便宜15%以上,禽蛋肉类比市场均价便宜5%以上,广大市民将因由此受惠,能更好地维护广大城乡居民的切身利益。尤其对于像广西这样的亚热带农产品生产大省,是全国“南菜北运”的主产区,也是各种地域生鲜农产品的聚散地,构建此类平台和商业模式更加凸显了重要的经贸战略引领作用。

三是生产和流通全程监测,确保食品安全。目前如在广西南宁市此类技术和企业经营模式已有较成熟的个案(但尚处于政策支持的缺失状态),生鲜农产品配送采用全程冷链,可使菜品在低温10度以下保鲜6小时,这种电子物联网菜箱还设有温度监控。同时,建立了完善的溯源系统,并请第三方专业检测机构进行全程质量和生态性能监测,为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机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最大程度地保证了农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

四是此类“平台”项目从生鲜菜品供应基地到电商平台以及解决最后“一百米”的物联网菜箱,构成了完整的产供销一体化菜篮子平价体系,保障政府平价菜工程能实现社会效应最大化。同时将成为带动和影响到整个农业生产体系的变革。

二、支持农业物联网创新与运营平台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上述平台构建的微观主体无疑是企业,这类企业不仅要承担消化和降低农产品成本的责任和承受市场波动的风险,也要承担政府惠民惠农工程的社会责任,在通过提供准公共服务和产品的基础上要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鉴于此,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构建新业态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机制

构建该“平台”首先与国家改革发展的大方向相一致,与国家提出的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和国务院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精神及工作部署相符合。有关部门应尽快总结在这一方面个案的可复制和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建议以目前省会中心城市高新区内现已步入发展正轨的此类科技型企业为参照,制定支持此类新业态发展的适度倾斜扶持政策。

一是建立有政府牵头和产学研相结合的高层次、常态化的企业技术创新对话、咨询制度,发挥企业和企业家在我国创新决策中的重要作用。

二是完善此类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机制。政府可先行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选择此类具有自主技术体系支撑,且已经有经营基础的企业进行试点,先行投入,开展关键共性技术、装备和标准的研发攻关。探索政府支持这类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的新机制。

三是从建设用地、税收等方面加强政策调节,鼓励和支持此类上、中、下游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同时,建立政府、行业组织、企业和农牧渔民参与的多方联动机制,及时解决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高行业及物流效益。

四是基于此类平台构建的社会效益,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引导和帮助此类科技型企业尤其是供应链核心企业建设信息系统,添置生鲜农产品冷链设施设备和配送车辆,完善企业直销配送体系及改造传统批发市场等。

当务之急,应将我国目前已在运行的较成熟的生鲜农产品配送平台(企业)列入各中心城市政府的平价菜工程体系的支持范围,加大对该类企业在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资金扶持。

(二)注重培育经营主体,完善行业法规和标准

一是要重点发展培育市场竞争力强、知名度高、经济效益好的构建此类平台的企业及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建设。采用资金扶持、税收减免等措施扶持第三方生鲜农产品物流企业的发展。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主辅分离”,即将非核心业务的生鲜农产品物流运输和仓储等环节外包,在满足第三方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的“货源”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生鲜农产品物流仓储设施的建设方面,应该加大对公共型租赁仓库的建设,并在有条件的地区建设一批具有冷链中转和分拨功能的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集中完成生鲜农产品的流程处理。

二是完善行业标准。制定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提高冷链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通过相关标准的建立和有效的监管,确保生鲜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安全。制定相关法规促进该行业发展,满足生鲜运输对冷链物流的需求。同时,要严格专业认证制度,规范此类企业的市场准入条件,促进农产品供应链健康发展。

三是积极扶持该领域的先进科技企业做大做强。尤其应注重在已有的政府科技基金支持项目中已确定重点支持的经营主体,以发挥他们在行业的引领作用。

(三)先期选择在主要中心城市的居民小区构建信息平台和消费终端

建议把企业在市区居民小区安装物联网“菜箱”列入公益性项目和用地加以推进,减免“菜箱”建设初期的安装占地及使用租金等费用,公共财政在城市建设费用中应列单项给予扶持,减轻企业负担,降低生鲜农产品配送给居民的成本,实现让市民买得省心、吃得放心,实现保价稳价、尽快实现惠及城乡居民的民生目标。

生鲜产品物流问题 篇4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电子商务概念进入千家万户。 生鲜农产品也不遗余力地加入到网购的潮流。 根据王婧,熊英等转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4 年全国生鲜电商交易规模达到260 亿, 相较于2013 的130 亿整整增长100%。 在市场增长如此迅速的背景下,各大电商以及传统巨头也是动作频频: 京东7000 万美元领投天天果园;阿里巴巴投资易果网。 有意思的是,亚马孙也公布了密谋多时的生鲜馆, 包括美味七七、21cake、都乐中国、獐子岛。 苏宁超市上线苏鲜生正式进军生鲜品类,华润万家上线e万家主营生鲜类目并进军顺丰的生鲜电商顺丰优选等。 而且这种增长还在继续增加,但生鲜农产品的电子商务不同于其他电子商务,生鲜电商市场的进一步发展需要物流业的大力支持2。 韩智明,邵华清等认为,蔬果类生鲜农产品电商运营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通过电子商务这一现代化的物流平台降低蔬果类生鲜农产品高昂的物流成本,探讨通过制定适合生鲜农产品电商的标准化制度和方法,提高蔬果类农产品物流的效率,结合电子商务运营模式的特点构建具有蔬果类生鲜农产品特色的电商运营模式,解决冷链物流“最后一公里”的关键问题,促进生鲜电商市场的发展3。

二、生鲜农产品电商的物流现状

1、生鲜农产品物流现状

储萌、张宝明认为,目前中国生鲜电商的现状是:(1)没有霸主;(2)垂直的比做全产业链的多,垂直更容易实现盈利,以本来生活为代表的中高端生鲜电商在过去三年来发展迅猛;(3)我国目前生鲜电商模式主要包含七种: 综合电商平台、 物流电商,食品供应商, 垂直电商, 农场直销, 线下超市, 社区O2O;(4)以社区终端为入口有佑康-祐惠、e厨时代;(5)半成品模式,比如小农女送菜等;(6)冷链配送太难,订单不够,成本太高;(7)市场文化程度低,第三方物流企业介入少;(8)消费水平低,流通形式落后;(9)技术水平低,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薄弱。 储萌、张宝明认为, 我国目前占据市场份额较多的几大生鲜电商主要采用第三方冷链和自营冷链相结合的方式。 虽然生鲜电商的市场已经达到260 亿的规模,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但在该领域并没有形成一家独大的格局,即使是巨头也没有做出太大的成绩,与巨大市场前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大多数的生鲜电商却活得十分艰难。 2014 年全国总共有4000 多家生鲜电商,其中盈利的只占到1%,其余的99%中大部分亏损,小部分勉强盈亏平衡。 仓储、冷链物流、正常损耗让生鲜电商成本居高不下,成为限制生鲜电商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 也正因为如此,垂直生鲜电商平台相对全产业链的电商平台更容易实现盈利4。

2、生鲜农产品物流面临的问题

(1)配送成本较高。 冷链物流一直被看好,但是与其相伴随的是冷链成本较高,盈利甚少,这成为冷链行业发展的最大阻力。 对于种植户和养殖户来说,出售的商品需要进行实时的保鲜从而保证新鲜率和成活率。 在配送时重点是运输环节,由于需要专门的冷藏设备,在运输过程中制冷不能停,因此会产生更多油耗。 加上工人费、司机费、路费、以及可能出现的超载罚款费用,再加上季节性的费用不平衡等因素, 生鲜运输时带来了巨大的成本消耗,这些都在无形中增加了巨大的成本,导致电商亏损严重。

(2)冷链物流技术相对落后。 孙杏桃认为,在农产品电商物流体系当中, 由于农产品大多是生鲜产品,新鲜的农产品需要经过包装、冷藏并初步处理。经过这样处理的原因是防止在运输过程中腐烂的农产品影响其他农产品, 如果农产品产生二次污染会限制运输时间和交易半径。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大部分生鲜农产品仍在常温下流通, 加之农产品包装显得比较“寒酸”,无法为易腐食品的流通提供质量保障。孙杏桃认为,这样的运输状况给农产品带来了严重损伤。为了获得更好的利润,需要对农产品物流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包括生产、收购、销售、加工、运输、包装、储存、配送和销售进行系统性的优化,这需要高度标准化的物流体系作为保障。 但由于整个物流参与环节中包含了一些小规模的、 低等级的和离散性的组织和个人, 这种复杂性使得统一认可的物流标准难以形成。 农产品的品种类别较多且复杂多样, 如运输设备标准的不统一、 包装标准的不一致等,使得物流过程显得更为复杂5。

3、缺乏标准化体系

我国在推广生鲜食品冷链的物流技术时还没有完整的技术标准, 比如冷链能的损耗与效率标准;冷运时的食品卫生安全标准;冷链运输车制冷的配置标准; 冷链物流行业的行为规范标准等等。不仅冷链物流技术没有完整的标准化制度,其他方面也存在着标准化体系缺失。 比如农产品种类定位的标准,价格统一标准,商品包装标准等等。 孙杏桃认为,在农产品贸易过程中,农产品标准为参与交易的双方提供了质量认证的依据,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市场流通6。

4、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滞后

第三方冷链物流是由专门的物流企业和提供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进行连接,这种模式减少了物流的中间环节,缩短物流时间,减少了不必要的损耗,降低物流成本。 但我国食品冷链和冷链物流装备欠缺,原有的设施比较陈旧,发展和分布又不平衡,制约了我国冷链物流业的发展,没有办法为生鲜农产品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打造“高品质生鲜供应链”的要求

打造“高品质生鲜供应链”是电商发展生鲜农产品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实现冷链物流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鲜产品往往涉及蔬菜、水果等农产品,从目前农业发展现状来看,农产品供应标准不完善、生产程序有待规范、农产品分级制度远未完成。 制定一系列的对策不仅提高了产品品质和商业利润也为运输过程中省去了不少中间环节,减少了损耗,提高了效率。

1、建立标准

冯国苓,戴雪琴认为,中国农业目前仍处于“粗放经营时代”,农产品的经营大多以经验、基础科技指导等为主, 精细化的农业运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而农产品电商的很多产品是涉农产品,须进行“商品化”后才可出售。 为了更好地销售生鲜产品,农产品电商需要建立一系列农产品标准,包括生产标准、收购标准、分级标准和运输标准等,以更好地推进“产品商品化”工作开展7。 企业可以和国内外农业院校、咨询机构等广泛合作,建立农业生产标准,量化农产品种植、农药实施等环节。 制定农产品分级分类标准,根据产品的大小、克重、外观等制定清晰的等级标准, 并将之应用到商品分类收购环节。 将“标准”量化为手册、步骤等,落实到工作的各个环节,提升工作效率,同时强化生产标准的监督执行。

2、控制基地

拥有稳定而可持续的生产基地是每个农产品电商品牌的执着追求,优秀的生产基地不但可以强化高品质产品供给,更可以强化基地供应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掌控核心基地”对于农产品电商来说就是掌控了公司发展的未来。 掌控产品基地就要从源头入手,强化农产品的规范化,提升农产品的标准化,同时从股权投资等处强化基地控制。 用资本收购有发展潜力的生产基地,自主控制,全面推进生产标准化管理;通过股权收购、合资合作的方式收购现有特色生产基地的股权等,实质性把控“生产基地”发展的方向。

3、防止损耗

农产品的损耗是很高的,这种损耗不仅是在生产端,更在运输端和消费端。生产端的损耗主要集中在采摘、 田间运输、储藏等环节,运输端的损耗主要集中在配送温度控制、 配送转运等方面。 而消费端主要集中在消费者经常翻动菜品以选择、菜品良好卖相展示等方面, 再加上必要的食材枝、叶削减等,生鲜食材的损耗非常高, 我们须从各方面降低损耗。 尽量减少采摘端的人工, 多采用机械设备进行采摘, 同时减少从田间到仓库的距离。 运输时做好温度控制,强化食材的最短、最便捷运输;在生产基地时就将食材提前包装好,从外包装可以直接看到食材,减少消费者对食材过分挑拣的概率。

四、发展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方法

1、合作经营

“生鲜冷链”是农产品电商非常关注的环节。 生鲜产品的非标准化、高昂的冷链运输成本无形中抬高了产品售价。 因冷库设施、冷藏车、温度控制终端等投入高、成本大,单一的农产品电商无法实现自主投入,生鲜电商、社会化第三方合资投入、合作经营等已经提上了日程。 我们应及时推出冷链物流项目,与国内外知名众筹平台进行合作,进行“项目众筹”,确保项目开展。 开放冷链物流项目股权,广泛吸取资金,寻找投资等。

2、资源利用

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认为,农产品电商是“生活服务类电商”的一分子,农产品电商的产品需要“全程冷链运输”,从干线冷链到支线冷链、仓储至家等。 只有持续的冷链运输才能保证生鲜产品的“新鲜感”,才能保证产品的特色感, 消费者才能实现持续的购买。 在准备配送的区域联络当地的社区便利店、连锁系统等,和其进行物流配送合作。 就全国农产品电商发展的先行地、集中地上海而言,“从生鲜大仓到区域仓库”已经可以实现“冷链运输”,而从“区域冷库”到消费者家中的过程还无法实现“冷链运输”。 因其商品冷链配送一直比较困难,链条长,不容易配送,所以需要更多的整合社区资源、便利店资源等加以推进。 为了提升冷链物流的配送效率,农产品电商可以和社区便利店、连锁便利店等展开合作,通过这些具备冷链储存空间的终端完成最后一公里(如图1 和图2 所示)8。

3、内部投资

农产品电商为了更好地控制“冷链物流”环节,可以开放相关项目股权给员工,允许员工投资或进行运作。 这样既可以实现内部创业,激发员工创业积极性,又可以构筑以企业为主的“电商生态圈”,把冷链环节配送紧紧地掌控在自己手中。 公司以“冷链物流”项目向员工开展 “股东招募”,鼓励员工以股东身份进行投资,开放相应股权。 员工如有实力,公司可以与其进行合作建设,员工可以以技术、管理等入股,也可以以现金投资入股。

4、区域分配

目前国内的农产品电商主要消费地集中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其地域面积较大,冷链配送地域和难度也比较大。 这就需要我们农产品电商布点布线合理,在核心社区设定“配送点”,沿着核心配送线路设置“配送点”。 可以先建“冷链物流配送干线”,支线冷链物流可以与社区便利店、社区合伙人等共同运作。 针对配送区域全面整合,围绕核心社区、核心线路设置“核心配送点”,围绕核心点建设“干线仓库”,实现冷链物流配送的便捷化。 优化冷链配送线路,时时更新,加快冷链配送速度。

五、结语

我国明确提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政府也加大农产品电商发展力度,而目前“农产品电商” 按照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的说法, 仍是 “产品制胜”的时代。 只有优秀的“生鲜产品”才能拉动消费者的持续消费,才能推动“农产品电商”的持续增长,而以时令蔬菜、 时令水果等为代表的农产品电商需要稳定的“产品供应链”,从产品的采摘、运输到稳定供应,从产品等级划分、贮藏条件准备、冷藏运输线路划分、冷藏设施划分等,都需要专业化的体系9。 农产品电商的发展尤其是生鲜农产品更需要重点发展冷链物流,建立规范化冷链物流标准体系,解决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最后一公里”的制胜环节,实现农产品电商所需要的“全程冷链运输”。

注释

11赵松岭.物流工程与管理[M].2012-03-15.

22 王婧,熊英.生鲜电商主导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联盟研究[J].物流技术,2015,(11).

33 韩智明,邵华清,国莉媛,王斌.中国管理信息化[J].2015,(2).

44储萌;张宝明.我国生鲜电商发展现状以及趋势[J].电子商务,2015,(12).

55 孙杏桃.农产品电商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02).

66 同4.

77 冯国苓,戴雪琴.价值工程[M].2012.

88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加快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盘活既有冷链物流资源[N].新农村商报,2015-09-30.

生鲜产品物流问题 篇5

关键词:互联网+;冷链物流;生鲜农产品

伴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饮食观念的转变,人们对农产品生鲜的质量及营养价值都极为重视。生鲜农产品是农业生产者或者企业养殖或种植出来的初级农产品,它们大多数没有加工或者只进行了少许初级加工。因此,易腐易损难以保存是生鲜农产品的主要特征。“新鲜”与否是衡量生鲜农产品质量好坏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一直是农业生产大国,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生鲜农产品的产量与需求量也再不断增加,市场对冷链物流的储运、保鲜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我国冷链物流正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存在很多不足,但是增值空间、潜在市场巨大。

同时,随着科技的巨大进步,计算机的出现和逐步普及,人们已进入到信息时代。“互联网+”作为信息时代里互联网发展的新型业态,正深度融合于经济、政治、文化这三大领域中,为社会的改革创新提供一种强大的生命力。“互联网+”为冷链物流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传统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将向规模化、标准化、网络化方向创新发展。本文在界定相关概念基础上,分析杭州市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和问题,并针对其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对杭州市生鲜冷链物流的发展战略和行动具有借鉴意义。

一、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概述和特征

(一)冷链物流。冷链物流作为一种特殊的物流形式,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储藏、运输、销售到消费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的应用科学,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其主要由冷冻加工、冷冻储藏、冷藏运输及配送、冷冻销售这四个方面构成,由低温和冷冻生产加工、低温和冷冻贮藏、冷藏运输、低温和冷冻购销、终端处置这五个环节构成。保障食品安全、减少损耗、延长保鲜期、减少污染等都是冷链物流的重要作用。

在物流领域中,冷链物流属于技术含量较高的物流方式。因此,除了物流技术装备之外,冷链物流还有其独特的系统化装备设施和某些环节专用的装备设施。在汽车运输、水运及火车运输中都有冷链的专门设施。保温车、保险车、冷藏车、冷藏船、冷藏集装箱等。

(二)生鲜农产品。广义的生鲜农产品主要包括初级生鲜农产品、冷冻冷藏生鲜农产品以及加工生鲜农产品;狭义的生鲜农产品是指由企业或农户经营、种植、养殖、未经加工或只进行初级加工的,可供人类食用的产品。生鲜农产品主要包括蔬菜、水果、花卉、肉、蛋、奶以及水产品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产品,易腐易损性是它的主要特征,因此生鲜农产品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其加工和流通过程中的安全问题需要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三)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特征。生鲜农产品的冷链运输在冷链物流中占得比重较大,12015年蔬菜、水产品占冷链食品物流总额分别48.8%和31.9%,远超于其他产品的冷链总额。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主要有以下特征:第一,生鲜农产品易腐易损性造成了其冷链运输相较于常温下的物流系统有着更高的要求和资金投入的特征。第二,由于农作物的自然属性,生鲜农产品结构上存在较大的季节性,但消费是常年存在的,因此为达到供求平衡,产品在保险技术和贮藏要求十分严格。第三,生鲜农产品的冷链运输还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由于生鲜农产品种类繁多,生产地区分散。市场需求大的同时,受到天气、交通、环境等不确定因素影响也很大,且很难及时把握市场全部信息,因此最后成本很难确切估算。

二、杭州市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杭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浙江省北部,作为浙江省省会城市,一直是浙江省经济、政治、文化中心。2015年末,杭州市常住人口901.8万人,杭州市人口众多,生鲜农产品作为杭城居民必不可少的日常食用产品,仅靠杭州市本地农户生产完全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必须依靠外省供给,因此杭州市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着巨大的市场。同时至2014年末,杭州市境内公路总里程达到16024.48千米,其中高速公路581.68千米,说明杭州交通发达,为城市冷链物流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

杭州市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产品批发市场与外省生鲜农产品供应商直接进行合作,由农产品批发市场经营者或供应商提供运输车或者物流外包给其它企业进行运输。这样的物流方式虽然交易环节简单,农产品量大且价格低廉,但远距离直接运输受各方面影响较大,若遇到突发情况未能及时到达,将会导致市场某些农产品无法供应,出现缺货现象。而且批发市场通常位于地价便宜、交通顺畅的郊区,大多城市消费者不会选择直接去批发市场购买。基于这样的情况,便产生了最常见的第二种城市冷链物流运输方式,即大型连锁超市或地方农贸市场个体经营者与当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合作,消费者再到当地超市或农贸市场购买。这样的物流方式虽然保证了货源的稳定,使消费者购买更加便利,但经过二次运输会增加物流成本与运输时间,生鲜农产品的新鲜程度基本与时间长久呈正比,因此这种模式下的冷链物流也比上一模式更为严格。

三、杭州市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存在问题

杭州市经济发达、交通枢纽便利、区位条件优越,生鲜农产品潜在市场巨大,杭州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的规模正在不断扩大,物流行业总体上呈较快发展态势,但也存在着很多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

(一)杭州市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硬件设施陈旧落后。杭州市电商发展迅速,为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提供了巨大市场。但冷链系统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并没有形成规模化系统化、信息化的冷链系统。在冷链技术、设施上与国际先进水平、满足现代居民生鲜农产品需求相比仍有差距。经济日报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公路冷藏车保有量为7.6万辆,美国为25万辆。同时,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表示:我国冷链流通率不足20%,远低于美国90%的水平。就运输设备来说,杭州市大型农贸市场、区域性农产品配送中心、大型连锁超市等仍用大卡车的形式常温运输,“塑料箱+冰块”的标配也随处可见。就储藏设备来说,生鲜农产品对温度要求严格,而且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温度要求。但杭州市地区的冷库,设备老旧、功能单一、空间利用率和年利用率低,在淡季,冷库处于闲置状态,储藏量低,效用低下。而在旺季,冷库储藏量饱和,可能造成部分产品无法储藏的损失。且冷库成本高,自动化控制水平低。在向社会开放后,营运管理水平低,加剧了冷库的损坏,导致食品质量下降,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二)杭州市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化程度较低。我国信息化平台正处于起步阶段,先进高效的信息化管理不足,缺乏冷链物流的全程监控和无缝对接,大大影响了生鲜农产品在运输途中准时、准点、准确性,也造成了巨大的产品损耗和冷链物流成本浪费。杭州市绝大多数生鲜农产品批发中心难以做到信息的高效处理和准确传递。像是电子车载地图、电子订货系统、自动温控及检测设备、卫星定位系统、车载GPS、RFID(射频识别)技术领域等利用互联网技术很少能够普及和合理利用。杭州市大多数物流运输时仍以人工为主,缺少自动化的信息系统,企业与冷链物流联系的紧密度不高。例如在网上购买生鲜农产品,消费者下单后,企业自身的冷链物流平台不能快速响应,导致消费者收货时间延长,产品也可能因时间增加而质量下降。

(三)杭州市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中第三方物流滞后。冷链物流较普通物流相比,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难度大、成本高。因此,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若完全由销售商负责的话,投入成本过高,供不应求,必然导致后期价格上升、产品质量难以控制。这个时候就应该发挥第三方物流的作用,但杭州市第三方物流中的冷链发展不齐、缺乏设备、人才、政府相关法律法规也尚未成熟,销售商更多的会选择将物流外包给一家或者多家物流公司。正是因为体制和行业的封闭性,大大阻碍了杭州市第三方物流展开专业、高效、高质的冷链物流服务。

(四)杭州市生鲜农产品销售商和消费者对冷链物流运输

知识不足,且在冷链管理上缺乏专业人才。在调查中发现,杭州市很多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的销售商对冷链运输概念模糊,认为冷链运输仅限于部分进出口商品,像水果、蔬菜这些产品常温运输不会改变其本来性质。销售商的运输方式决定着产品到消费者手中的质量,而消费者则因为缺乏一定的冷链知识而被动的接受常温运输下的高价低质产品。与此同时,冷链物流作为一种特殊的物流形式,其涉及的知识面、专业性、操作性远高于一般物流。杭州市更多的是从事传统物流,缺乏懂物流又懂冷链的复合型人才。杭州市各个大学的物流专业中,对冷链物流的深度剖析较少。要了解冷链物流相关知识,还需要自身从课外书籍、网络上学习,缺乏专业引导和能动性。

(五)杭州市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在交通上缺乏政府支持。杭州市交通拥堵是一直以来的问题。政府也采取了相关限行政策,针对外地车辆进城也有严格规定。(2016年杭州外地车限行规定:时间:周一到周五,早高峰七点到九点,晚高峰四点半到六点半。区域:除了包括老的错峰限行区域外,还包括绕城高速合围区域内的其它高架道路)这样的举措,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环节了杭州市交通压力,但城市配送车辆存在“进城难、停靠难”等问题,阻碍了物流业的发展。此外,冷链物流的上下游之间必须有较高的组织协调性,这样才能保证冷链的稳定、高效运输,这也真是杭州市冷链需要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四、杭州市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

近几年来,随着杭州电商的不断壮大,电商四要素之一的物流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传统物流如果不突破传统思维和体制上的桎梏,改善原有运输缺陷,谋求创新转型发展,将很难满足人们日益增加的物流需求,立足于当下的信息社会。下面是针对杭州市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提出的相关建议。

(一)由于冷链物流较一般物流相比,需要齐全的设施设

备,成本也将大大提高。杭州市政府可积极引导,并给与资金补贴或政策引导。例如,冷链物流公司在购买冷藏车时给予一定优惠、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冷链物流中、将强市内冷链物流运输的监管,严厉打击未按冷链要求运输车辆、建立相关监督平台,使消费者能针对自己购买的生鲜农产品质量进行评价、监督、开通冷链物流的绿色通道等措施。企业要在自备物流技术的基础上,学习和借鉴外国先进冷链技术,积极引进外国先进冷链设备。在设备的使用上,规范操作,合理养护,避免因使用不当而造成的物流损失。

(二)构建以信息为主导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在平台中跟踪生鲜农产品从生产地出发的一些列物流环节。如规划冷藏车的最优路线、记录冷库的实时温度、储藏容量等,在冷链平台上公布这些信息,做到信息的透明化。这样一来,能做到生产者、消费者、物流企业信息和资源共享,人人都有机会参与到冷链物流的监督中。与此同时,也可由专门人员采集不同地域、不同生鲜农产品的需求量,将这些信息及时发布在冷链平台上,避免农户盲目生产而导致的产品滞销和浪费。除此之外,农户可利用互联网直接发布产品信息,物流公司可根据自己企业冷链的实际情况,选择是否与该农户合作。物流公司也可发布自己空闲的物流资源,由冷链物流平台充当中间者加以筛选,选择适合的物流需求方进行合作交易。供求双方借助互联网及时获取信息,避免了信息传递不及时或传递出错问题,这样既减少了双方时间成本,又能使资源合理利用达到最大效益,互利共赢。

(三)发展“互联网+第三方冷链物流”的新模式。杭州市经济发达,电商数量庞大,第三方物流公司发展迅速,但其中核心业务为冷链物流且专业化、规模化、信息化的企业少之又少。政府同企业可联合打造,将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应用于冷链物流产业的转型升级中。政府积极引导或者给予相关政策补贴,鼓励杭州市第三方物流企业大力发展冷链物流。企业要高效利用“互联网+”资源,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开发相应的冷链物流信息系统。在配送环节通过互联网的智能分析,确定最优路线,合理高效的将产品安全新鲜的送到消费者手中。做到合理高效的配送、实时准确的货物跟踪、快捷高质的服顾客服务。在运输过程中,以开发的冷链物流信息系统,实时跟踪神鲜农产品的运输情况,及时反馈双方,保证运输过程的迅速、透明化。在后期,提供高质量的顾客服务,建立消费者投诉机制,针对消费者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虚心接受、合理整改。

(四)利用互联网普及冷链知识,培养冷链专业人才。包括杭州市人民在内的消费者都因为缺乏一定的冷链知识而被动消费着,有些消费者则存在错误的冷链认识,认为冷链技术的应用只会造成物流成本的增加,导致最终产品价格上升。针对这样的现象,政府要大力普及冷链知识,研究创新冷链技术。[2]例如,国家农产品物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的电磁声场辅助快速冷冻技术、农产品品质快速无损检测技术、移动式果蔬精准储藏保鲜库、多温区冷库温湿度环境监控报警系统等。此外,可发挥互联网普及广、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引导消费者全面认识冷链物对生鲜农产品的必要性,引起消费者的重视和高度关注,培养消费者参与冷链物流监督体制的责任心。杭州市冷链物流正处于起步阶段,人才是第一生产力,不仅要普及消费者的冷链知识,还要大力培养冷链专业人才。政府应鼓励各大高校开设低温技术、冷链物流的相关专业课程,与企业合作,毕业后的冷链专业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是否去相关企业实习。从企业角度出发,企业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展开相关冷链专业技能方面培训,推动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员工素质。制定优秀员工奖励机制,吸引优秀人员为企业服务。引进专业人才、技术,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促进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

(五)政府放宽对外地物流车辆的运输规定,同时物流车辆在进城时进行登记和检查。确认真实为物流运输车辆而不是一般外地车辆,避免一些一般外地车辆鱼目混珠。此外,要将强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开展联合运输。通过开展公、铁、航、水运联合运输,加强交通方式之间的相互衔接,弥补各种运输方式自身的缺陷,发挥运输方式特长,实现更大范围的物流服务综合化。

五、研究小结与展望

本文通过分析杭州市生鲜农产品运输模式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互联网+”给出相应建议。“互联网+”为冷链物流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以互联网为主的信息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冷链物流进行转型升级。互联网作为冷链物流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信息链,在运输、储存、装卸搬运、配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依附于“互联网+”便于实现销售商、物流企业、消费者三方的数据交换、信息共享、产品监控和后期服务等。毋庸置疑,新的商业运营模式给传统物流行业带来巨大冲击,“互联网+”的发展前景广阔。如何顺应信息时代发展要求,把“互联网+”与冷链物流完美结合,解决消费者需求问题,提高冷链物流行业的附加值,开启冷链市场新格局,是当代政府、企业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互联网+”在冷链物流领域的渗透、融合,发挥着的巨大作用,必会给冷链物流行业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 冷链物流运营实物/邓汝春编著.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8(21世纪行业物流发展理论与实务系列)ISBN 978-7-5047-2696-4

[2]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难做 想要破冰应从何入手.供应链时代,2016-3-30.http://www.chinawuliu.com.cn/zixun/201603/30/310849.shtml

[3] 中国冷链物流发展报告.2014/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中国物流技术协会,国家农产品现代物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编.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2014.5 ISBN 978-7-5047-5189-8

[4] 傅俊,龙华,陈磊,海峰.江西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第1期,第34卷

生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质量研究 篇6

关键词:生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质量

前言

随着居民的消费观念向多样化、便捷化的方向转变, 人们对于新鲜乳制品、新鲜果蔬、水产品等生鲜食品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 冷藏冷冻等生鲜产品已成为居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

本文以生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质量为研究对象, 首先介绍了生鲜产品冷链物流的相关理论, 然后分析影响冷链物流质量控制的企业内控因素及企业外部因素, 并根据冷链物流质量控制的因素、特征的分析, 建立了冷链物流的质量控制框架结构图, 构建了生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质量控制体系, 形成以过程控制为基础的冷链物流服务模式。最后以我国当下的冷链物流服务现状为切入点, 客观地分析得出我国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并以冷链物流服务质量体系为依据, 给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

一、生鲜产品冷链物流相关理论

1.生鲜产品冷链物流的涵义

生鲜产品冷链物流一般是指使肉、禽、水产、蔬菜、水果、蛋等生鲜产品从产地采收 (或屠宰、捕捞) 后, 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 最大程度地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1]。

2.生鲜产品冷链物流的组成

从上游供应商到终端消费者, 这一完整的冷链物流供应链中, 物流操作环节主要由四块组成:冷冻加工、冷冻储存、冷藏运输与配送、冷藏销售[2]。如图1所示:

(1) 冷冻加工

冷冻加工是从产品产出进入供应过程中的第一个环节, 包括对生鲜产品的预冷加工、冷却冻结加工作业过程等。这一环节的产品经常会被放入冷冻柜和冷藏柜进行冷却和冻结。该环节的工作质量将直接影响后续工作的质量, 之后的每一道工作都是在此基础上完成的, 可见冷冻加工环节的重要性[3]。

(2) 冷冻贮藏

冷冻储藏是冷冻加工之后的第二个环节。生鲜产品被冷却到标准温度后, 还需将其温度控制在标准温度范围内, 以保持其食品质量。其中主要以两种方式进行贮藏:冷却贮藏和冻结贮藏[4]。

(3) 冷藏运输与配送

在此环节中, 温度的波动将对产品质量产生较大影响, 如处理不当产品经常会出现二次解冻等现象。而对于生鲜产品来说, 解冻次数是有限的, 每解冻一次其表面都会凝结水珠, 若再次进行冷冻自然会产生一层冰霜附着在食品表面, 这对食品质量损害是极大的[5]。因此在达到低温标准时, 还应保持温度在这一区间的稳定性。

(4) 冷藏销售

产品从配送中心出来之后, 进入销售市场, 开始批发零售环节。此环节由生产商、批发商和零售商共同完成。现在产品销售的主要渠道为各大型连锁超市及社区门店。而在生鲜食品的销售终端, 对于其温度控制更是不可掉以轻心, 否则之前所有环节都将前功尽弃, 这一环节销售商们通常使用冷藏库、冷冻陈列柜以及储藏柜等冷藏设备。

二、冷链物流服务质量控制体系的要素分析

生鲜产品的质量保证是冷链物流质量体系的基本目标, 同时也是最重要的目标。为了达到目标, 需涉及机制、人、技术设施、作业和环境因素等五个企业内在的控制因素, 和立法机制、政府政策导向、同行业竞争者及社会舆论等四个企业外部影响因素。企业内的控制因素和企业外的控制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2所示:

冷链物流质量控制是指为达到生鲜食品质量安全的要求, 所采取的作业活动和技术。在冷链物流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的全过程中, 控制所有影响冷链物流质量的因素, 及时发现并排除全过程中各环节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 以便有效地保证冷链物流质量更好地呈现在消费者面前。冷链物流质量的实现需要从企业内控因素和企业外在影响因素二者相结合来看, 进一步地将质量控制的目标更好地通过作业方式与资源融合的方式, 达到客户想要的物流服务要求, 具体到物流工作中便是:运输配送过程顺畅、无延误, 装卸搬运和仓储过程高效实现、保证食品质量安全不损坏或低损耗, 并且通过包装和流通加工环节实现产品的附加价值。而来自于社会的监督与评价, 也是评价冷链物流服务质量的一面镜子。

四、发展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在冷链物流市场需求量极大的今天, 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速度极快。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 生鲜产品的冷链物流仍存在以下问题:生鲜产品流通形式落后;冷链物流上下游缺乏整体规划;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缓慢;设施设备落后, 专业技术水平低, 导致运输损耗大;相关冷链物流服务方面法律法规不完整且缺乏明确性要求。针对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现存问题, 笔者从四个方面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得出以下可行对策:

1.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建立多种冷链物流模式

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加强推进多种冷链物流模式的发展, 应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将重心放在生鲜产品的生产企业和生鲜产品加工企业, 掌握整个冷链的前半段操作环节, 把握好冷链物流模式的发展方向。对供应链上下游进行整合串联, 逐步形成规模化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另一方面是从整个生鲜食品供应链的两头着手, 确定商品的生产地及商品销售的推广地, 建设生产地与终端消费地之间的冷链物流网络及合理规划冷链运输干线。采用多种模式共同发展, 全面地提高生鲜产品的质量保证及物流服务质量。

2.鼓励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

冷链物流对物流基础设施、技术水平和操作手法都有较高的要求, 这也就要求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具备这种高端的物流能力。对于企业来说, 冷链物流业务为企业的非核心业务, 生产商自营冷链物流, 将资金过多地投入到冷链设备设施、网络建设及人力中, 如果只为自己的业务进行服务, 无疑是不明智的举措, 所以渐渐地许多厂商希望有能提供完整的低温服务的第三方冷链企业[11]。相对于企业自营物流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 则会有效地整合现有物流资源, 成立独立的冷链事业部门, 设计规划好完整的冷链物流运输干线网络, 开展生鲜产品的物流服务。因此在我国应大力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 为更多厂商服务。

3.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

若使我国冷链物流水平得到迅速提升, 必须加大规模改造和更换陈旧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设备及仓储设备。应在生鲜产品从产出到最后运送到消费者手中这一系列完整服务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低温处理控制, 以保证生鲜产品的质量[12]。故先进的机械化设备、具有冷藏设备的车辆及恒温冷藏系统设备, 是大力发展冷链物流的重要前提。

4.政府部门应完善法律法规, 使商家的基本素质得以提升

现今我国国内对于冷链物流服务质量的法律法规, 既不明确也不完善, 而只是从《食品质量安全法》侧面映射出生鲜食品冷链物流的服务质量水平。有直接相关的冷链物流服务质量的法规及制度, 也只是相关评测的质量管理方法, 如, HACCP、GMP、SSOP体系等。此三种质量管理体系也是彼此相关联, 并非无关的独立质量管理的研究。针对国内的此类法律法规空缺现象, 相关立法和政府部门应加快完善法律法规的脚步, 使相关生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及生鲜产品商家可对号入座, 进而可以审核评价自身的物流服务质量。

五、总结

本文提出建设冷链物流服务质量控制体系为目标, 其中以企业内控因素和企业外影响因素这两方面出发, 对冷链物流执行质量控制。在对冷链物流相关知识及理论深入了解和研究的前提下, 建立了冷链物流质量控制体系。根据物流质量控制体系中的分析, 得出我国冷链物流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而后加以分析比较, 提出冷链物流质量控制的对策措施, 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建立多种冷链物流模式;鼓励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立法和政府部门应完善法律法规, 使商家的基本素质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姚卓顺, 农产品冷链第四方物流发展模式分析[J].科技和产业, 2012 (10) :9~11

[2]林美金.我国食品冷藏链物流现状的分析及发展策略[J].制冷, 2011 (2) :68~69

[3]黄铖, 冯仁德, 郭珊.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运作模式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 2013 (15) :241~242

[4]周燕.冷链物流质量控制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 企业管理.2009

[5]张微.浅析我国生鲜食品冷链物流运作模式[J].市场研究, 2013 (5) :28~29

[6]张鹏.基于SERVQUAL模型的枸杞物流企业服务质量研究[J].物流技术, 2013 (7) :268~269

[7]徐宙.A物流公司质量管理改进研究[D].江苏大学, 工商管理, 2012

[8]刘斐斐.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安全评价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0

[9]鲍长生.冷链物流运营系统研究[J].财贸研究, 2006 (6) :147~148

[10]张秀娜.企业物流质量管理体系构建及其在餐饮连锁企业中的应用[J].北京交通大学, 2006

[11]宁凯, 许晓军.我国冷链物流发展问题研究[J].中国市场, 2014 (2) :12~13

新型生鲜农产品物流保障体系研究 篇7

以农贸市场为主导的流通方式

从我国农产品流通的现状来看, 由于农贸市场具有开放性、低成本的进入与退出等优势, 以农贸市场为主导的农产品流通方式占据了主要地位。由于运输距离短、运输批量小, 一般由农户自己把蔬菜用汽车运到附近的农贸市场进行销售, 自卖自售, 因而目前大多数农贸市场的物流运作以传统的自给物流为主。农民一般不愿意把农产品进行远距离的运输, 因为流通环节成本过高, 汽油费、过路费、摊位费、管理费、损耗等。因而农贸市场长期处于运输作业简单, 运作效率低下的环境中, 难以形成统一集中的流通方式, 造成物流成本过高。

目前专业化、规模化的农贸市场少, 农贸市场大多数的生鲜农产品都是由农户自己运输到农贸市场出售, 农贸市场没有进行统一的采购运输, 运输方式落后。大部分农贸市场没有信息服务, 价格形成功能较差, 市场公开竞价机制较落后。物流设施相当落后, 生鲜农产品冷链流通率低。从交易方式看, 农贸市场主要采用“一对一”的现货交易, 交易方式落后。农贸市场的仓库仍停留在传统的存储功能上, 仓库利用效率低下。总之, 农贸市场目前的流通形态非常落后。

农贸市场的规模小而且分散, 基础设施简陋, 大多数农贸市场仍然是大蓬市场, 档次低、管理差、不规范, 环卫基础设施薄弱, 质量监测体系落后, 脏、乱、差现象严重。仓储、运输、垃圾清运、消防等物流配套设施差, 缺乏加工、冷藏保鲜、信息等服务设施。

由于农贸市场需经过“农户—经销商—批发市场运营商—零售商—消费者”这一条物流链, 才能把农产品从产地送到餐桌, 中间经过了很多的物流环节, 容易形成无效物流。有关资料显示, 100吨毛菜可以产生20吨垃圾, 由此可以推算出毛菜进城到农贸市场上销售时存在着一个惊人的无效物流成本, 再加之相关垃圾处理, 环境保护和市容管理方面的费用, 潜在的物流成本高。

以连锁超市为主导的流通方式

根据对几大超市, 如家乐福、沃尔玛等超市的调查了解到, 他们销售的生鲜农产品已占市场份额的30%~40%左右, 并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长。生鲜农产品售卖区往往是超市销售最为抢手的地方, 也是超市主要收入来源, 其收入一般能够占到营业额的10%~30%。由于生鲜农产品的易腐性要求更高的储运技术, 所以, 物流技术与物流管理成为连锁超市提升利润的一道门槛。物流配送中心的建立缺乏标准化和规模化, 物流配送效率低下, 难以达到超市配送的需求, 造成了生鲜农产品的大量损失和浪费。

连锁超市逐渐由“以自我为中心”向“以顾客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转变。各大超市不断扩大经营范围, 提供质优价廉的商品, 切实防止断货现象的出现, 保证商品的供应。尤其以生鲜农产品为主导的物流配送体系的建立受到各大超市的重视, 而冷链物流也被提出。提高物流效率, 降低物流成本, 已成为各个超市增加利润的重要途径。这就对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促进了物流技术的不断发展。

除了一些大型, 知名连锁超市外, 大多数连锁超市的物流设施落后。冷藏、保鲜技术落后, 冷藏车数量不足, 无法为生鲜农产品的运输提供低温保障。从仓储方面看, 超市仓库空间浪费大、保管不合理, 绝大多数超市的仓库仅具有传统的存储功能, 还未向流转型转变。生鲜农产品的装箱与装卸过程缺乏标准化。存在不合理的流通加工形式, 由于流通加工的盲目性往往未能解决品种、规格、包装等问题, 相反却增加了作业环节, 造成流通加工成本过高, 影响超市的经济效益。自建的物流配送中心缺乏标准化和规模化, 导致配送效率低下, 提高物流成本。

供应商的出现为生鲜农产品进入超市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为超市提供优质、廉价、安全的生鲜农产品。但由于很多供应商自身运行缺乏规范化和规模化, 导致目前的大多数超市没有稳定的、长期的生鲜农产品供应商, 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 流通加工等物流作业环节随机寻找合作伙伴, 没有一条完整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保障系统, 即时配送率低, 配送的差错率和残损率也较高, 难以满足用户需求。造成超市在物流配送过程中的成本过高, 对超市经营发展不利。

大多数连锁超市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信息流的反馈不及时和信息跟踪技术欠发展。企业内部局域网未能实现电子数据交换, 电子自动订货系统、销售时点信息系统未能得到充分应用, 库存管理和业务经营等未能普遍实现电子化。采集的信息缺乏深度加工, 从而影响了超市商品供应适应顾客需求变化的柔性。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构建

现阶段普遍存在粗放的农业生产模式, 商业化的发展模式并没有完整的实现。为了发展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 切实保障农民的利益, 应在广大农村, 组织农民进行规模化种植, 实现农业经济的产业化发展。

农业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是整个供应链体系正常运行的强有力保证, 而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将保障农业经济的良好发展。因此要发展农业经济, 就必须加强对农业的重视, 加强对农民的支持, 加强对农业生产的科学指导, 以此保障农民的权益, 让农民得到真正的效益与实惠。

物流加工中心是整条供应链的基础, 所有收购的菜品都将在物流加工中心进行加工, 这里将完成蔬菜的清洗、包装和冷库冷藏等环节, 实现菜品的分类与价值提升。

以物流加工中心为载体的信息处理中心将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实时将客户的需求信息反馈给采购部门, 宏观调控菜品的收购;在加工中心内部, 也将对出货信息进行调控, 使仓储、装卸和运输各项环节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物流中心的建立是整个供应链中较为重要的部分, 其包括了采购进货、加工处理、仓储、配送运输等环节。物流中心的建立需要按以下原则目标进行:运用先进的输送系统, 追求高效率。在采购进货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实现流水化和系统化, 运用合适的运输和搬运工具, 最大程度地最求高效率。

加大信息化程度, 建立货物跟踪系统, 减少退货。采用全自动化的蔬果加工处理系统, 不仅速度快、节省空间、作业效率高, 还有重要的一点是通过与I T系统的连接, 实现了货物跟踪管理。同时, 客户可以直接查询货物的原产地和配送的全过程。

严格控制温度, 保证菜品质量。发货区和整个加工处理车间温度设定为15℃左右, 进货区设定温度20℃左右, 以保证菜品在物流中心内部实现零损耗, 大大降低垃圾的产生。保证菜品的质量。

废料就地还田, 体现低碳经济, 循环发展。将经过分拣后不符合标准的菜品进行统一的处理:与当地肥料加工或垃圾处理部门进行合作, 提供废料进行在加工或用于沼气的加工处理。避免浪费, 最终实现多赢。

生鲜蔬菜物流将实现全程冷链, 这样是为了确保因仓储、运输等的方式不当而影响菜品新鲜度, 真正让消费者品尝到新鲜、安全的菜品。加工中心设立的冷库, 运输途中的冷藏车, 社区蔬菜超市的冷藏专柜都将是实现全程冷链的必要保证, 以此达到将农田中的新鲜蔬菜在较低温度下运送到消费者家中的目标。

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研究 篇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农产品安全、流通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关注,冷链物流作为确保农产品安全的重要途径,能有效地减少农产品损耗和提高农产品品质,我国相关专家对冷链物流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我国的生鲜农产品的冷链物流取得很大发展,但同国际标准还有差距,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探讨,有利于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的顺利发展。

1 生鲜农产品物流概述

生鲜农产品一般是指未经深度加工的初级农产品,主要包括水果、蔬菜、花卉、肉类、蛋、奶以及水产等生鲜初级产品,人们习惯称其为“生鲜三品”(果蔬、肉类、水产)。其突出特征是易腐易损,鲜活程度是决定生鲜农产品价值的重要指标。可以说生鲜农产品的鲜活程度直接影响着人们身体健康,所以生鲜农产品的安全问题需要得到重视。

冷链物流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冷链物流的要求比较高,相应的管理和资金方面的投入也比普通的常温物流要大。

生鲜农产品物流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将与生鲜农产品相关的若干领域的经济活动进行系统集成,具体是指生鲜农产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生鲜农产品的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七项基本功能要素实施有机结合,通过“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四流合一”连接供需主体,完成相关物理性经济活动,创造生鲜农产品的时间价值、空间价值、加工价值,从而实现农产品的价值增值。

2 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人们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也在不断发生改变,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有良好的发展趋势。

2.1 生鲜农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促进生鲜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2.1.1 生活水平提高,生鲜农产品需求量增加

由于生鲜农产品的冷链物流的成本较普通商品而言,他的物流成本较高,因此,产品的最终售价也会相对较高,这就需要消费者具有较高的消费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消费者的购买力也在不断增强,而城市化的发展,提升了消费者对生鲜农产品的需求集中度,这些都促进了生鲜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2.1.2 食品安全问题,促进生鲜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

近些年来,我国连续发生了多起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例如:苏丹红、瘦肉精、三聚菁胺等,已引起消费者的严重恐慌。这些事件的发生让消费者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问题,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理应得到保障。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高度重视,推动了生鲜农产品物流行业的发展。

2.1.3 物流业的发展促进了连锁超市的快速发展

生鲜农产品的终端销售渠道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超市、零售点或农贸市场直接销售给消费者;二是销往快餐店、单位食堂等餐饮业间接到达消费者。随着超级零售市场的出现,越来越多的生鲜农产品可供消费者选购。

这些方面使得消费者大大提高了对生鲜农产品的需求量,而大规模集中采购和配送,与冷链的发展、冷库的建设相互推动,将商品的供给端和需求端更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2.2 国家通过制定各项政策,保障了生鲜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由于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体系尚不成熟,出现菜烂地里,果烂园里,但消费者还是高价购买商品的现象,为保障生产者、消费者各自的利益,国家制定了各项政策,以确保生鲜农产品物流的顺利发展。具体有:

2014年5月28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加强了对食品药品网络销售的监管。这就意味着农民不得在自建网页的网站上销售自产自销的生鲜农产品,需要通过第三方交易平台销售,保障了食品药品的安全储存和运输,保护了各自的权益。

2015年5月15日,为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互联网+”行动计划,商务部研究制定了《“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这是首个落实“互联网+”专项行动计划。行动计划中提出了规划的重点在农村电商等五个方面。

阿里巴巴集团已经启动了千线万村计划,在3~5年内投资100亿元,建立1 000个县级运营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这意味着今后几年推动农村以线下服务实体的形式,将其电子商务的网络覆盖到全国三分之一强的县以及六分之一的农村地区。

京东在2015年迅疾下乡,快速拓展农村电商业务,提出“3F”战略,包括工业品进农村战略、农村金融战略和生鲜电商战略。

苏宁2015年计划建成1 500家苏宁易购服务站,并计划在5年内建立1万家,深入全国乡村,从渠道建设层面打通“农村电商”发展壁垒。在经营方面,苏宁超市将通过专业经营采销体系,把大量优质商品带到农村,同时启动农产品直采、农产品众筹等项目,把大量优质农副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目前,我国生鲜农产品电商形成了多强的格局,由阿里、京东等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电商和具有成长性特色的生鲜农产品电商组成。

2.3 全国基础设施设备的不断完善,是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的保障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生鲜农产品的消费逐渐提升,需要冷藏冷冻设施设备的支撑。就全球范围而言,北欧、北美、澳洲是冷藏冷冻商品消费能力最强的地区。根据国际冷库协会的统计,丹麦、芬兰、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人均冷库容量已超过0.30立方米,相比之下,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冷库容量尽管增长迅速,但仍多在0.10立方米以下。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体系中所需的冷链基础设施和移动冷藏车、箱、包装新材料等设施设备的应用严重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社会不断发展,全国高速路网不断完善,冷藏库、冷藏车、冷藏柜不断增加,运输方式多样化发展,是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的有力保障。

3 生鲜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

3.1 产销地分散,流通环节复杂

我国的国土面积虽然很大,但农业生产却相当分散,复杂的流通环节,使得生鲜农产品保鲜这个最关键的环节———产地保鲜处理,难以得到保证。

3.2 产销信息不畅通,产品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近几年来互联网发展迅速,但仍存在着巨大的地域差异。尽管每年农村互联网的覆盖率都在提升,但是远远低于城镇62%的覆盖率。农民既是鲜活农产品的生产者,也是经营者,在网络直销模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他们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差。农民的电子商务知识匮乏及网络应用技术不熟练等问题都不利于电子商务在鲜活农产品销售中的应用。这直接导致了产销信息不畅通。

同时,在网络销售中,人们既看不到产品,也触摸不到产品,只能依靠对商家的信任来选择购买。一些不良商家借着这种网络购物的弊端,进行虚假宣传,以次充好,赚取不正当利益,因此产品质量难以得到保证,而在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的今天,产品质量得不得保证,人们就不敢去消费,因此,产品质量难以管理的问题亟待解决。

3.3 物流成本过高

生鲜农产品和普通商品不同,他是保质期短,易腐烂、易变质的商品,因此对于物流时间、物流环节、物流设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都使得生鲜农产品的物流成本过高。由此可见,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相对不足,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4 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

生鲜农产品网络销售这几年发展迅速,受到了消费者和电商的热捧,大致可以分为两种:

4.1 以生产者为主导的生鲜农产品物流模式

农民是生鲜农产品的生产者,通过自己的网店或者自己企业的网站将生鲜农产品的相关信息发布上去,需求者根据需要在上面自行选购产品,这种适合于生产规模比较大的农户。

4.2 以电商平台为主导的生鲜农产品物流模式

大多农户因为互联网知识的缺乏,无法建立自己的网站并进行管理和维护,这时,她们可以通过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设自己的网店,进行生鲜农产品的销售。随着互联网+的提出,这种模式在未来将成为生鲜农产品的销售主流。国内生鲜电商情况一览表如表1所示:

资料来源:产业信息网整理

综上所述,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潜力很大,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水平会越来越高。

摘要:文章从生鲜农产品的怪现象进行分析,得出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产销地分散,流通环节复杂;产销信息不畅通和物流成本过高的问题,通过电商平台的引入,提出以电商平台为主导的生鲜农产品物流模式,为生鲜农产品物流的快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生鲜农产品,物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杨阿妮.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分析[J].物流科技,2012(5):61-63.

[2]王程.西部地区生鲜农产品物流水平评价和发展模式选择[J].软科学,2014(28):136-140.

[3]朱仕兄.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物流技术,2013(31):133-136.

[4]颜浩龙.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研究[J].物流科技,2015(11):43-46.

生鲜产品物流问题 篇9

一、生鲜农产品的特点及其对生鲜农产品物流的影响

(一) 生鲜农产品的生产特点及其影响

生鲜农产品的生产具有周期性、季节性、分散性的特点。生鲜农产品的生产周期长、收获季节相对稳定, 这就决定了农产品物流的周期性。生鲜农产品的分散性主要表现在“小农户”的生产方式上, 这些小农户都是独立生产和经营的, 因此生鲜农产品的物流也有一定的分散性, 这就加大了生鲜农产品物流的难度。

(二) 生鲜农产品的流通特点及其影响

生鲜农产品具有鲜活性、易腐烂性的特点。这就要求生鲜农产品在物流方面要具有时效性, 尽量缩短农产品物流的半径, 提高物流效率, 同时在物流装备方面还要有冷链物流的运输设备, 以保证农产品的鲜活性。

(三) 生鲜农产品的需求特点及其影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不仅仅是数量的需求, 而更多的是品质的需求。生鲜农产品的品质主要包含两方面, 一方面是生鲜农产品自身品质, 另一方面是生鲜农产品的外观质量。自身品质主要是指生鲜农产品的无毒性、安全性、鲜活性、绿色性等等;外观质量是指农产品的包装和整理等。这就对生鲜农产品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生鲜农产品物流不仅仅是简单的运输, 更重要的是保证质量的安全和外包装的整洁。

二、生鲜农产品物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运输技术水平与装备水平落后

生鲜农产品的易腐性、鲜活性对运输技术和装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黑龙江省物流业的运输车辆普遍是简单的常温运输车, 而冷藏保鲜、提供氧气的车辆仍属少数, 冷链物流尚未形成。以蔬菜、水果为例, 如果没有良好的运输、储藏装备, 那么在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将在25%—30%, 这不仅提高了物流成本, 而且也造成了严重的浪费。

(二) 生鲜农产品物流的成本高

首先, 黑龙江省生鲜农产品物流主体目前主要是农户自销、供销社代购代销和个体商贩代理等, 虽然生鲜农产品物流从业主体绝对数量大, 但普遍是一些小农户行为, 以简单、零散的经营方式从事小规模运销, 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导致生鲜农产品的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其次, 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环节多, 收费点多, 造成流通成本较大。据统计, 我国农产品物流成本一般占产品总成本的30%—40%, 而鲜活农产品则占60%以上。世界发达国家的物流成本一般占产品总成本的10%左右。目前我国粮食从产区到销区的物流成本占粮食销售价格的20%—30%, 比发达国家高出一倍左右。由于运输装卸的方式落后, 黑龙江的粮食通往南方销区一般需20—30天, 是发达国家同等距离所需要时间的2倍以上, 这就导致物流成本的上升和粮食的损耗加大。

(三) 生鲜农产品物流信息化程度低

首先, 由于经济条件、技术条件的限制, 很多农村地区并没有建立农业信息网络, 即使建立了农业信息网络, 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 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所以农户获得的生产信息、价格信息、市场信息主要是通过传统方式, 特别是落后的地区, 信息更加闭塞, 这就使得农户获取的信息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与市场的需求无法同步, 加大了农民的生产经营风险。其次, 大多数农产品物流企业在仓储、运输、配送各个环节仍然以人工为主, 没有自动化信息网络, 不能优化调度、有效配置, 对客户不能提供查询、跟踪服务。

三、发展生鲜农产品物流的对策——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

(一)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理论

1、供应链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 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 从采购原材料开始, 到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 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 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络链结构。

2、农产品供应链

农产品供应链是根据农产品这一特殊产品形成的供应链。它通过前馈的信息流、反馈的物料流和信息流执行农业生产资料采购、农产品及加工品生产、销售, 进而把农资供应商、农产品种植养殖者、收购批发商、加工商、分销商、最终消费者环环相扣, 连成一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农产品供应链涵盖了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客户的客户”之间有关最终产品或服务的形成和交付的一切业务活动。

(二)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优势

1、信息优势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使农产品生产者、加工商、批发商和零售商结合在一起, 形成合作联盟, 实现相互之间的优势互补、信息共享, 促进消费信息准确、迅速地反馈, 从而最大限度地缩短需求响应时间和市场变化时间, 使得处于弱势的农户获得准确、及时的市场信息, 降低了农户的生产经营风险。

2、成本优势

首先,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能够实现订购、生产及运输的规模经济, 从而降低了生鲜农产品的物流成本。其次,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促进企业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科学的管理方法, 最大限度的保证了生鲜农产品的质量, 降低了生鲜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 避免了资源浪费。最后,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能够实现信息共享, 使市场的需求信息得到快速反馈, 降低了生产的风险成本, 从而创造了竞争的成本优势。

3、整体优势

通过风险与利益共享机制, 提高合作双方的责任感和危机意识, 使供应链各节点一起分享销售成果, 并共同承担相关的风险, 成为利益共同体。生鲜农产品的供应链管理强调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 强调企业把主要精力放在关键业务上, 充分发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创造竞争的整体优势。

(三)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

1、农户+物流配送中心+零售商

这种模式是以物流配送中心为主导的一体化农产品供应链。一方面, 物流配送中心可由原来的批发市场发展而来, 通过对批发市场的改造, 利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完善的物流体系和信息技术平台, 辅助农产品交易, 使得物流中心成为联结生产、加工、销售的核心环节。另一方面, 物流配送中心还可由连锁企业如大型超市的配送中心向上游延伸和发展, 形成生鲜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目前己经有相当一部分有实力的连锁企业已经开始组建自己的生鲜配送中心。两种类型的物流中心是分别从供应链上游 (批发市场) 向下整合和从供应链上游 (连锁超市) 向上整合形成的, 前者位于供应链上游往往应用于农产品大宗商品跨地区调配实现农产品作为供应链生产原料的配置, 后者的目的是面向连锁超市实现的生鲜农产品的快速调配满足最终消费者的需求。

2、农户+加工企业+批发商+零售商

在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系统中, 生产者是最薄弱的环节, 由于农户的独立、分散经营, 组织化程度低, 在供应链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 因而可以通过建立以加工企业为中心的一体化供应链系统。在该模式下, 加工企业具有较强的市场力量, 能够获得全面的市场信息, 并对市场需求快速做出反应, 降低市场风险, 保证生产活动的有序进行, 提高了农户的抗风险能力;由于加工企业实力雄厚, 在资金、技术和生产资料等方面还可以为农户提供支持, 这样就保证了农产品加工原料的供应。

3、农户+第三方物流+零售商

第三方物流配送主要是农户、农产品基地、供销社把自己需要完成的配送业务为委托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来完成的物流运作模式, 它不拥有商品, 不参与商品买卖, 而是为顾客提供以合同为约束, 以联盟为基础的个性化、系列化、信息化的物流代理服务。第三方物流能让企业集中精力于核心业务, 提高核心竞争力, 同时, 可以减少自营物流的投资成本, 增加经济效益。第三方物流相对于自营物流也更加专业, 它通过专业的包装、运输、储藏, 可以有效的保证鲜活农产品的品质。

摘要:本文分析了黑龙江省生鲜农产品的生产、流通、需求特点及这些特点对生鲜农产品物流的影响, 同时分析了生鲜农产品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根据供应链管理理论提出了发展生鲜农产品物流的对策, 以促进黑龙江省生鲜农产品物流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生鲜农产品,物流,对策,供应链

参考文献

[1]、杨平, 乔雯, 易法海.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物流运作新模式探析[J].商业时代, 2008 (6) :16-17.

[2]、马士华, 林勇.供应链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3.

[3]、陈乐群, 谢志忠.供应链管理模式下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探析[J].科技和产业, 2007 (3) :37-41.

生鲜产品物流问题 篇10

发展冷链物流是解决“菜贱伤农, 菜贵伤民”困境的途径之一, 也是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稳定农产品价格的有效方法, 同时也为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奠定良好的交通物质基础, 提供不可或缺的绿色通道。因此, 新兴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势在必行, 这也成为湖南省政府大力推动和企业大力发展的重点行业和领域。

1 湖南生鲜农产品产量及结构分析

1.1 湖南生鲜农产品产量规模总体呈上升趋势

湖南是我国的农业大省, 农产品产量大、种类繁多。如图1所示, 近年来湖南省生鲜农产品的产量总体呈上升趋势, 2011年总产量达到了5913.42万t, 约占全国生鲜农产品总量的5.45%。在2008年以后, 出现了较大的增长趋势, 特别在2011年增长幅度较大。近7年, 省内城市永州、衡阳、长沙、岳阳一直处于产量前四位。

1.2 湖南省生鲜农产品主要以蔬果为主

湖南省的主要生鲜农产品包括:蔬菜、瓜果、水果、肉类、水产品、牛奶等, 各种类生鲜农产品所占比例不同, 如图2所示。由于湖南省自然资源、产业优势、社会条件都十分有利于发展蔬菜生产, 因此形成了以蔬果为主的产品结构。湖南省是我国农业部确定的8大蔬菜重点生产区域之一, 省内几乎每个地区都建设和规划了蔬菜生产基地, 2011年蔬菜和瓜果产量达到3357.8万t, 约占湖南省生鲜农产品总量的65%, 并以年均4%的速度增长。柑橘、柚子、葡萄等水果也开始大面积种植, 2011年产量达到1689.9万t, 约占总量的17%。根据近几年的数据来看 (见图3) , 省内肉类、水产品的产量基本趋于平稳, 波动幅度不大, 分别约占总量的14%和4%。省内生鲜农产品主要是蔬果产量较高, 增长较快。

2 湖南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状况

2.1 冷链物流行业起步晚、发展特别缓慢, 基础设施严重落后

省内农产品物流体系尚不健全, 出现了渠道不畅、技术落后、冷链脱节、损耗过大的局面。蔬菜瓜果、水果、水产品、肉类在流通环节的腐损率也分别高达20%、30%、12%和15%, 浪费极大。这不仅加大了流通成本, 推高了农产品价格, 还导致了“种养不赚钱、买菜不省钱”的问题。特别是蔬菜、水果不但在流通中损腐率高, 而且在生产季节量大价低, 甚至销售不出去, 浪费极大, 效益极低, 严重制约农业生产的发展, 严重影响农民增收, 严重影响食品安全。2008年, 湘西柑橘滞销20万t, 腐烂率超过30%, 农民损失惨重。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发展农产品冷链保鲜库和冷链物流。目前湖南省从事食品冷冻冷藏的仓库主要集中在长沙, 如五里牌冷库、上大垅冷库、黑石铺冷库和红星冷库, 省内其他地区极度缺乏规范、专业、现代的冷链物流基地, 正在兴建的湘北和湘西南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还未真正建成投入使用。

2.2 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 冷链物流观念薄弱

现阶段湖南省真正意义上的农业一体化经营还未形成, 仍处于初级阶段, 大部分是松散型和半松散型经营, 紧密型的很少。而冷链物流的发展是需要建立在农业产业化基础之上的, 在目前这种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的状况下很难发挥出冷链物流的市场优势, 农民也很难体会到冷链物流的实际效用。

在条件较好的商场超市里, 我们可见漂洋过海来的新鲜水果仍能保鲜, 价格高昂, 这与其加工、运输、储藏等一系列的冷链有关。而在湖南省, 出于成本考虑, 农产品生产者或经营者不愿意给蔬果“打冷”, 当蔬果进入流通环节后损失严重, 蔬果流通的损腐率达到30%, 主要原因在于运输、仓储中没有对蔬果进行冷藏。即便是做了冷藏处理, 也是很低端的“金杯+棉被+冰块”模式。有的肉类、水产品在途中融化后再到冷库冷冻, 存在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另外, 城镇居民更多的愿意在农贸市场上购买活鸡活鸭, 现场宰杀, 不少人认为冷冻过的鸡鸭鱼肉不新鲜, 味道差, 很多消费者对冷却排酸肉的更卫生、更新鲜、更营养、更美味的好处缺乏了解。消费者对全程冷链操作的实际意义认识不够, 不愿意承担冷链产品的额外费用, 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尚未形成。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湖南省冷链物流的普及度、规范化和专业化。

2.3 冷链物流企业专业化、社会化程度不高, 竞争力弱

湖南省内规范的第三方冷链物流几乎是空白, 专业从事冷链物流的企业很少, 更多的是以分散的小企业为主。农产品冷链物流大多数由生产商、零售商自己完成, 对于冷链物流这种较高端的物流服务还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少数具备资源整合和行业推动能力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发展也是刚刚起步, 技术和管理方法的运用还在摸索过程中。

2.4 冷链物流专业人才严重缺乏

该行业对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职业素养有较高要求。冷链物流工作环境欠佳、岗位工作辛苦, 仅靠“师傅带徒弟”的岗位培训模式很难满足冷链物流行业对研发人员、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的大量需求。很多刚入行的从业人员因为工作辛苦而大量流失。在广阔的乡村也缺少该项技术的推广人员, 很多农民不知道这项专业技术的好处。

3 对湖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3.1 因地制宜, 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示范基地建设

中央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工作, 同时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 力争到2015年实现“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提高到20%、30%、36%以上, 冷藏运输率分别提高到30%、50%、65%左右, 流通环节产品损腐率分别降至15%、8%、10%以下”的发展目标。加快湘北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湘西南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建设, 使其尽早投入使用。在冷库建设中应合理安排布局,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产品结构进行冷库建设, 提高冷库利用率, 避免结构性矛盾, 不要只重视肉类、鱼类的冷冻储藏, 轻视果蔬冷库建设。湖南省生鲜农产品中蔬果比重较大, 应在蔬果产量大的地区, 建设以专门储藏蔬果为主保鲜冷库, 在省内规划的湘南南销出口蔬菜区、夏季优势蔬菜区、冬春优势蔬菜区、环洞庭湖水生蔬菜区、特种蔬菜区应建设配套现代化的冷藏保鲜库, 延长蔬果保鲜期, 配备冷藏集装箱或冷藏车, 保证产销渠道通畅, 重视产地加工冷库建设。在有条件的产地乡村鼓励经营者建立小型冷库, 及时保鲜储存果品蔬菜。在政府推进和扶持下尽快建成规模化、专业化、信息化、现代化的冷链物流体系, 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和质量, 促进湖南省农产品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

3.2 以龙头企业为核心, 采取政策倾斜的方式鼓励第三方物流发展, 树立品牌意识

尽快实现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冷链物流对接, 完成好“接力棒”, 杜绝“断链”。国外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 龙头企业在促进冷链物流发展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在路、铁、海、空多式联运, 产地加工企业—批发市场—配送中心的模式中成功扮演了主体角色, 并实现了多方并存和共赢。湖南省要借鉴这一成功模式, 采取政策倾斜等方式, 如提供政府补贴、建立专项基金, 加快培育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经营管理理念和方式先进、核心竞争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 引导这些企业对散小弱差的冷链物流企业进行资源整合, 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战略合作, 改进技术和管理水平, 拓展服务网络, 真正实现龙头企业自主经营, 充分发挥其市场主体作用, 建立起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竞争机制, 促进冷链第三方物流的迅速发展, 逐步发挥其辐射作用, 带动湖南省冷链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3.3 在城乡宣传普及冷链物流观念

宣传教育广大农民给农产品“打冷”环节是延长农产品保鲜期、减少农产品腐烂损耗、增加农产品附加值、稳定农产品物价、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和方式。针对城镇居民的高消费群体优先建立冷链运输体系, 扩大对冷链果蔬、鱼肉、蛋奶的消费量。

3.4 借鉴成功经验, 在摸索中探寻适合本省冷链物流发展的有效模式

我国的冷链物流模式大致可分为五种:第三方 (3PL) 冷链物流型、以生产加工企业为主导的自营型、以大型连锁经营为主的自营型、依托大型冷冻批发市场型、国有战略储备型冷库。国内夏晖物流是典型的的3PL冷链物流企业, 主要为麦当劳提供一站式综合冷链物流服务, 主要包括运输、仓储、各环节的信息处理、存货控制、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等。光明冷链物流是真正意义的以加工企业为主导的“产供销一体化”自营冷链物流模式, 配备建设了区域物流中心、销区物流中心、专业便利店等等。“联华超市”拥有国内最先进、规模最大的生鲜食品加工配送中心, 为其下属的3609家连锁经营店铺提供冷链物流服务。省内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借鉴国内相对成熟的发展模式扩大自身运营规模, 本土超市也可建立自己的生鲜食品配送中心, 按照以大型连锁经营为主的自营型模式发展。此外, 湖南省拥有长沙马王堆、红星农副产品大市场、中南农产品市场三家大型全国百强农产品批发市场, 为依托批发市场型模式提供了良好基础。

3.5 大力培育冷链物流人才和技术推广人员

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发展前景良好, 鼓励更多的劳动者加入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加强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 加强人才交流, 引进对冷链物流发展有全局认识和专业知识的高端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高校、社会培训机构、企业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结合、工学结合,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建立完整的物流人才储备机制。大力培养冷链技术的乡村推广人员, 宣传冷链在保障生鲜易腐农产品供应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指导农民建立自己的小型冷链系统。

摘要:不恰当的储运方式导致生鲜 (易腐) 农产品的无谓损失巨大, 就全国而言, 我国每年蔬菜损失达1.3亿t, 水果损失达1200万t, 总价值1000亿元以上。湖南省蔬菜瓜果、水果、水产品、肉类在流通环节的腐损率也分别高达20%、30%、12%和15%, 浪费极大。在农业生产发展的同时, 农产品的损失和浪费却非常惊人。分析了湖南省生鲜农产品的产量及结构特点, 结合发展现状, 论证了在湖南省内大力发展冷链物流的必要性, 探讨了目前存在的发展瓶颈,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湖南省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生鲜农产品,湖南省,冷链物流

参考文献

[1]孙春华.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 2013, 41 (1) :395-399.

[2]郑远红.中美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比较与启示[J].世界农业, 2013, (03) :39-45.

[3]李宛烝, 余晓弘.冷链物流:农产品建设中的重中之重[J].农业经济, 2012, (1) :127-128.

[4]董红军.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生态经济 (学术版) , 2009, (03) :255-260.

[5]杨均.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3, 47 (02) :222-226.

上一篇:地球面临的风险下一篇:高中数学课问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