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筹

2024-07-21

全国统筹(精选十篇)

全国统筹 篇1

由于自然地理环境以及国家政策的影响, 中国存在地区差距, 实施改革开放以来, 国家“鼓励一部分人, 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 通过改革开放政策, 东部地区经济迅速发展, 资金充裕, 虽然近年来国家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 但中西部与东部地区的差距仍在不断扩大, 各地区存在差距。诺贝尔奖获得者缪尔达尔用“循环积累因果关系论”来说明地理上的二元经济产生的原因及其如何消除的问题。他认为, 某些地区受外部因素的作用, 经济增长速度快于其他地区, 经济发展就会出现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发展会引起“累积性因果循环”, 使发达地区发展更快, 发展慢的地区更慢, 从而逐渐增大地区经济差距, 形成地区性二元结构, 影响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和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 国家应该进行社会改革, 缩小这种差别, 确保国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实行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 可以提高中西部地区福利待遇水平, 缩小中西部与东部地区在社会保障待遇上的差距, 有利于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有利于人才的流动, 使孔雀不仅向东南飞, 而且可以全国自由飞, 通过人才的带动, 促进中西部地区发展。

2地区利益

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所以各地区在实行养老保险时从本地区实际情况出发,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各地区存在差异性, 如缴费率, 待遇计发等。各地区模式选择各有特色, 也各有其现实合理性。然而, 多样化的现状难以适应更高层次统筹的要求, 已经成为制度变革的障碍。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有诸多好处:首先, 统一不同地区的缴费率, 可以实现企业之间公平竞争;其次, 能确保劳动者的养老保障权益不在流动中受损, 实现人群之间的相对公平;最后, 能使资金在统筹调剂中达到效用最大化, 实现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在养老保险优势如此明显的情况下, 却有很多行政区域对此反应消极甚至有所抵触, 本文认为主要是地方利益驱使所致。

在西方经济学的研究中, 首要的假设是“经济人”假设, 即每一个人都是理性人, 会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本文认为, 地方政府也具有自利性, 追求地方利益的最大化。由于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和养老负担差距, 部分地方政府受阻于局部利益的纠缠, 使养老保险仍停留在市县级统筹层次上, 制度分割, 政令难通, 政策各异, 阻碍养老保险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的提升。

3待遇计发办法

从一个制度过渡到另一个制度, 一方面制度设计本身需要成本, 这部分相对简单;另一方面制度转换需要成本, 从一个制度到另一个制度转换的成本如果过高, 那么新的制度就会夭折。由于各地的保险待遇和替代率不同, 实现全国统筹的制度设计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确定合适的缴费率及待遇水平, 既要保证养老保险的资源的有效配置, 又要保证养老保险待遇的公平, 而且要保证从旧制度向新制度转变不会花费过高的成本。由于对养老保险进行全国统筹的改革会触动一部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 因此如何设计合理的费率及待遇来平衡不同群体间的利益是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比如, 待遇计发办法的设计, 当前我国面临着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现状, 若在此情况下按照全国平均工资进行统一的待遇支付的话, 很可能出现在发达地区养老金待遇难以满足日常开支, 而中西部地区在极端情况下会出现养老金收入高于工作收入的情况。这不仅会使全国统筹对发达地区没有吸引力, 也可能导致欠发达地区在岗工人劳动积极性下降, 诱导提前退休, 影响养老保险的正常运营, 加重政府负担。因此在制度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全国平均工资情况, 还要考虑到不同地区经济水平差异, 使养老金标准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联系, 以体现不同地区职工在养老待遇和过去工作贡献方面的差异, 减小在实施中的阻力。

综上所述, 要想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目标, 就需要平衡各地区间的利益, 降低制度转换成本, 完善制度设计, 推动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王晓军.地区差距制约统筹层次[J].中国社会保障, 2005, (12) .

[2]李海鸣.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难点及其对策分析[J].求实, 2004, (1) .

[3]张楠.我国养老保险发展中地方利己行为分析[J].社会主义研究, 2008, (1) .

[4]龚秀全.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制度转换成本与路径研究[J].人口与经济, 2007, (6) .

[5]席恒, 梁木.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可能性分析[J].社会保障研究, 2009, (1) .

要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 篇2

中新网10月25日电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今日在回应基础养老金统筹时表示,在2009年,养老保险实现了省级统筹。下一步目标是要实现基础养老金的全国统筹,要进行制度、方案设计,进行充分论证,提出合理的方案,在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施。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今日上午10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13年第三季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进展情况。

尹成基说,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模式,这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这个基本制度的内在要求是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我国仍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历史阶段,从历史情况看,1997年才初步实现制度的统一和规范,经过试点和探索,逐步确立了基本的制度模式。

他指出,新制度的建立和运行,到目前也就是十多年的历史。90年代末和新世纪初,国有企业改革脱困的阶段,中国提出了实施“两个确保”,其中一个确保是确保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这就是说新的制度承担着解决已经退休大量人员的社会养老保险支付任务。

至于历史债务问题谁来承担?尹成基表示,这两个方面都在承担,一个是社保制度,另一个是国家财政。从提出“两个确保”开始,对于养老金当期发放的缺口,财政就开始进行补助。到目前这个机制已经建立起来,而且社会保险法明确规定社会保险资金的来源包括财政投入,当然主体是社会保险费的征缴收入。

尹成基表示,所以在这期间,我们按照制度规定的目标积极推进相关改革,稳步提高统筹层次。在2009年,养老保险实现了省级统筹。下一步目标是要实现基础养老金的全国统筹,要进行制度、方案设计,进行充分论证,提出合理的方案,在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施。要明确中央和地方的事权、财权,这是其中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江阴要成为全国城乡统筹的龙头 篇3

袁秋中:一个城市本身的活力才是最重要的竞争力。江阴本土有6万多家工商个体户,29家上市公司,100多家公司正在排队等待上市。這些本土企业充满了活力,并已成功地抵御了金融风暴,显示出我们不同于其他县城经济独特的活力。

《小康》:“幸福江阴”是江阴一直以来的口号,其中最重要的内容是什么?

袁秋中:我们寻求的是“科学发展”,我们把百姓的就业、收入、保障等民生相关的内容放在最前面,这些指标更能反映百姓的生活。跟GDP比起来,我们更关心百姓的存款,该市和富民并举,两手都要抓好。

《小康》:华西村作为江阴的一面旗帜,最近有什么新动作吗?

袁秋中:华西村近两年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正在进军金融证券行业、运输行业、原材料等资源性投资、艺术品投资等领域。体现了它顺应时代发展的思路,也非常值得我们关注。

《小康》:您认为江阴今年最大的民生决策是什么?

袁秋中:“被征地农民并轨城保”政策应该是今年政府最大的动作了。政府投入43亿,解决1949年建国以来被征地农民的社保问题,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全国都少有。说是全国范围内城乡统筹的典型摹本也不为过。

《小康》:要实施这个政策,政府投入这么多钱,都是由江阴市财政出吗?

袁秋中:这43亿资金的确不是一个小数目。将由市、镇两级财政来承担。

《小康》:这个政策与现行的“新农保”政策有什么实质上的不同呢?

养老金全国统筹不是“劫富济贫” 篇4

实行养老金归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使养老金通过市场化投资运作,实现保值增值和可持续积累。2015年8月,国务院颁布实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对建立市场化、多元化、专业化的养老金投资模式,以及基金投资管理主体和职责、投资范围和比例、投资风险防控和监管机制等作出了规定。人社部、财政部此次完成养老金归集方案,就是要按照上述管理办法的要求,先把各地养老金结余归集到中央层面,由国家设立、国务院授权的养老基金管理机构,受省级政府委托对养老金进行市场化投资。

简单地说,养老金归集就是把各地养老金结余归拢至中央,但具体操作起来并不简单。目前,我国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只具备初步框架,真正实现省级层面归集的并不多,大量养老金仍沉淀在地方,且几乎全部存在银行,导致地方或行业利益固化。有的经过层层转移,成了地方建设资金,有的被银行贷给了地方骨干企业。要把这些资金从县市归集到省级,相当于直接把钱从地方拿走,实际执行起来阻力很大;再从省级归集到中央,难度同样也会不小。

养老金归集与养老金投资直接相关,比如资金归集的规模直接决定了养老金投资的规模,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养老金归集相当于养老金全国统筹的一个预演,养老金归集如果能够按照中央的部署顺利完成,将是养老金全国统筹迈出的重要一步。如果把各地养老金结余归集到中央层面这一步都做不好或无法完成,要想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养老金统一收取、流动(其中包括养老金结余的归集问题),统一发放、支付,几乎就是不可能的。

财政部发布的《关于2014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决算的说明》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30626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3845亿元,累计结余3.5万亿元。但是,如果剔除财政补贴等收入,2014年基本养老保险费收入为18726亿元,基本养老金支出为19045亿元,收支相抵为负的319亿元。同时,2014年我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收支进入拐点,养老基金首次出现年度赤字,其中22个省份基本养老金收不抵支。养老基金首次出现年度赤字,全国范围(剔除财政补贴)和多数省份基本养老金均收不抵支,令养老金全国统筹愈显必要和紧迫。

长期以来,我国养老保险统筹层次普遍较低,不少地方一直停留在县级或市级统筹的水平,养老保险的保障功能受到严重制约。如果实现养老金全国统筹,全国范围内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统一收到中央,再由中央按照公平公正、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法定程序和标准向各地“分发”基本养老金,那些以前基本养老金收不抵支的地方,养老金不能足额发放的难题将得以缓解;那些以前基本养老保险费有较多结余的地方,也不必再为保证养老金结余保值增值、防止贬值流失而操心。全国统筹是养老保险统筹的最高层次,从理论上说,全国统筹也能把养老保险的周转支付、互济保障功能发挥到最好状态,并最大限度实现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

需要澄清的是,养老金全国统筹不是在全国范围内搞“劫富济贫”,不是通过中央之手对养老保险费进行“损有余而补不足”式再分配,以此解决一些地方养老金收不抵支的困难。养老保险制度有两条基本原则,一是公平与效率相结合,全国统筹并非是在全国范围内“均贫富”,而是既要体现社会公平,又要体现个体之间的差距;二是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养老待遇与缴费情况直接挂钩,要鼓励个人账户多缴多得,并通过“多上缴多返还”,鼓励地方政府大力发展经济,强化养老保险管理和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基本养老保险费收入。

全国统筹 篇5

中广网北京11月11日消息(记者肖源)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更加注重民生,是这次十八大报告的一个突出特点。报告明确指出,“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那么,在来自不同省份、不同行业的十八大代表眼中,对养老保险又有哪些讨论呢? 如果要给十八大报告贴标签,那么民生是个绝对的关键词。民生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以社会保障最为重要。而在社会保障中,老有所依,从来都是群众们最为关心的话题。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这一提法,在未来会解决群众们的后顾之忧。在社区工作了33年的内蒙古代表武荷香说,以前根本没听说过的养老保险,现在帮了老年居民的大忙。

在昨天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特别提到了养老保险制度,他说,中国的社会保险已经实现了制度的全覆盖。

张平: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在我们提出这一项制度开展试点的时候目标年限是到2020年,后来根据经济的发展、各地试点进展的情况,在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时候,我们觉得要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步子迈的还应该更大一点,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制度的全覆盖。实际现在执行的结果,到今年的10月份,我们已经实现了制度的全覆盖。

截至今年9月底,全国城乡居民两项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数达到4.49亿人,加上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总计覆盖人数超过7亿人。世界上惠及人口最多,难度最大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宣告建成。

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内涵及策略探析 篇6

关键词: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内涵;策略

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部分,养老保险具有典型的共济性,通过筹集、调剂社会资金,以集中、统一的方式利用资金、分散风险,实现互惠互利是养老保险的重要目标。养老保险存在不同的统筹层次,层次高低不但关系到养老保障金的伸缩能力、统筹效力,还会影响到政府的财政管理、劳动力的流动等。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是我国养老保险发展的重要目标,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客观要求。2016年4月14日,我国在武汉召开了“全国养老保险工作座谈会”,其间指出了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完善个人账户等内容,为我国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提供了指导。

一、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内涵

所谓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实际上就是基于科学发展观的,以统一规定、管理、信息系统为前提的养老保险事业的统筹发展。主要来说,这里的“全国统筹”实际上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就是养老保险制度的全国统一,另一个方面就是保险基金全国统筹使用。目前,在劳动力全国性流动频繁,实现全国统筹,无论是对劳动者、政府财政管理,还是对经济发展、提高社会抗风能力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策略

(一)建立统一统筹制度。要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我们必须考虑到我国各个地方的实际情况。中央政策的实施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各级地方政府是政策的实际执行者,全国统筹的实现,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地方政府。然而,地方政府存在地方保护主义、权力主义问题,难免会影响全国统筹的顺利实施,影响全国统筹机制的建立。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央政府应该结合地方政府的实际情况以及行为趋向,建立统一的统筹标准、制度,并预留给地方政府足够的执行空间,只有赋予其足够的执行度与自由度,并且以统一的标准、制度约束、限制,才能确保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实现。

(二)实行养老保险责任制。为了更好地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战略,必须要不遗余力地将既往存在的经济债务解决。如果在全国统筹的过程中,还存在过多的历史债务牵绊,统筹的效果势必会受到影响。在全国统筹的过程中,政府应该卓解决历史债务问题。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财政运行状况良好,但是既往造成的财政亏空也不可忽视,否则难免会影响统筹的公平性。为此,政府应该实行养老保险责任制,建立层次对应的责任负责制,确保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一旦出现问题,追求相关部门、个人的责任。只有建立有效的养老保险责任制,才能确保全国统筹的顺利进行。

(三)做好监督执行工作。全国统筹的实现除了建立统一制度、实行责任制之外,还需要做好监督执行工作。只有提高经办管理部门的监督执行能力,才能保证全国统筹的进度、执行力。社保部门是全国统筹执行的重要部门,加强器监督执行能力,关系到全国统筹的顺利实施。在实际的养老保险统筹过程中,我们应该着力加强对社保部门的宣传和培训,使其加深对相关法律法规、文件、政策的了解,为实际的统筹执行奠定基础。从当前的情况来看,社保部门大多在地方政府管理下,受到其影响较大。在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过程中,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将会凸显出来,不同的利益诉求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实际的执法过程中,地方政府甚至存在干预执法的情况。为此,中央政府应该加强执法部门监督能力,提高其独立性,只有如此,才能使我国的养老保险全国统筹顺利开展。

(四)优先统筹落后地区。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存在诸多的难题,其中一个十分重大的就是养老保险发展不均衡。我国地域性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保障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发达地区的社会养老保险发展更完善,而欠发达地区则相反。社会资源向发达地区倾斜,发达地区的养老保险制度也相对完善。而获得社会资源相对较少的欠发达地区,不但养老保险发展缓慢,而且还面临着人员流出量大这个难题,导致其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执行难度更大。为顺利实现全国统筹,政府应该优先统筹欠发达地区,加大经济扶持、减轻其财政压力,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其养老保险发展水平,为养老保险统筹奠定基础。

总结:本文分析了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内涵,提出了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策略,以期更好地推动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梅,张智婷.关于中国养老保险全国统筹问题的思考[J]. 人力资源管理,2015(04).

全国统筹 篇7

一、养老保险金当前统筹层次过低的现状及其致因

1、巨大的历史债务问题

我国社会保险在1995年改革以来, 从现收现付转变成积累的模式, 这种模式转变带来较高的转制成本。如果现在要实施全国统筹, 那么这一份巨大的历史债务就会转变成为地方政府的负担。原本各地区的统筹基金可以用来改善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活福利, 现在却要用于填补全国基金统筹的缺口。这样一来, 出于对本地利益的考虑, 各地方政府自然不愿意配合。

2、基金使用率低, 财政负担较重

近年来, 离退休人员的人数逐年增加, 政府对于养老保险的支付力度也逐年加大。但是, 这种投入受养老保险基金制度本身的结构性矛盾的影响, 使得政府不仅无法解决基金使用率低下的问题, 还使得财政负担进一步加重, 社会保障事业也无法得到有效地促进。

3、经济损失和社会风险较大

目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并未被纳入到预算管理范围之内, 而大多数基金都被定位在市县级或是省级统筹的层次上, 而同时其对应的该级政府又拥有了管理、支配辖下基本养老保险资源的权利, 从而出现地方政府挪用养老保险金的可能性。特别是在一些劳务大量输入的发达地区, 由于养老保险基金结余较多, 政府挪用资金的机会就更大。通过国家审计署的审计, 发现挤占、挪用基金结余的情况比比皆是。长此以往, 必然导致出现基金出现坏帐, 影响资产流动性, 造成基金的重大损失, 从而出现支付信用危机, 进而引发社会问题。

4、经济水平高低不同, 影响全国统筹的进程

各地区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差异, 然而全国统筹的第一步就是要统一保险基金计费的基数, 那么也就是说在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需要降低养老金替代率, 但是在发展水平低的地区却要增加支付压力。如此一来, 经济发达地区因为原本抚养比较低的优势就消失了, 但却要负责补偿支付欠发达地区的基金缺口, 最终为全国统筹的实施带来极大阻力。

二、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措施建议

1、养老保险基金的财权和事权应进行合理划分

养老保险属于公共事业的其中一项, 根据国际经验, 应实行全国统筹管理。那么结合我国国情, 中央与地方在养老社会保险的责任划分上应坚持两个“有利于”:

(1) 有利于新旧制度断开固化历史债务, 培育新制度成长并使其具有可持续性;

(2) 有利于中央与地方政府财力平衡, 能做到责权分明, 平衡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利益, 减少政策执行阻力, 提高政策效果。

即对大政方针, 如退休条件、给付的待遇标准、随经济发展调整退休金的幅度、基金管理、使用的财会制度及保值增值办法等等政策的制定, 以及基础养老金的管理和调剂、组织机构和人员的系统化管理等权力, 必须集中在国务院行政主管部门, 各地只有执行权。但是在不违背国家大政方针的前提下, 允许各地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提出具体贯彻实施的意见。

2、改革统筹账户养老金记发办法, 对基金结余地区实行经济鼓励

(1) 如果以平均分配的方式将养老金账户进入全国统筹, 那么由于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非发达地区对于统筹账户的人均贡献相差甚大, 但是人均获得的基础养老金却完全一致, 这样对于经济发达地区显然有失公允, 必将遭受抵制和阻挠。只有建立一个完善的基础养老金与缴费金额挂钩的机制, 才能获得绝大部分地区的欢迎和参与。

(2) 应当对于基金结余较多、缴纳比率较高的地区政府或是社保办理机构给予一些适当的物质鼓励。如此不仅可以对此项工作的相关机构起到激励作用, 也能降低其对实施全国统筹的抵制心理。

3、加快做实个人账户改革步伐

由于养老金收不抵支, 加之养老保险基金混合运行, 在职职工为个人养老金账户缴纳的基金只是在个人账户中记录了缴纳的费用和利息, 这部分资金实质上是用于当前退休者的养老金支付, 从而形成了“空账”。据测算, 我国个人账户空账金额已达数千亿元。随着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 问题将进一步加剧。个人养老金账户的“空账”问题如果持续存在, 将直接加重企业和职工的缴费负担。

4、加强养老保险基金自身的运营管理

在确保基金不被挤占或挪用的前提下, 应对适当拓宽其对外投资范围, 争取通过基金的自我增值来弥补收支缺口。

三、小结

全国统筹的逐步实现, 为广大跨地区劳动者解决了养老问题的后顾之忧, 研究基本养老保险的统筹问题是需要各级政府以及相关机构共同推进的。同时, 也是为了国家将来能够制定出更完善、可行度更高的社会保险制度作出贡献。

摘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公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是为了给公民提供生活保障, 并且营造一个公平的社会环境以及创造一个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机制。因此探讨基本养老保险在全国范围内统筹的问题,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此进行简要的分析, 并且提出几项措施用以实现基本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

关键词: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养老保险统筹

参考文献

[1]丁开杰:《社会保障体制改革》,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年。

[2]段家喜:《养老保险制度中的政府行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年。

全国统筹 篇8

一、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层次的现状

自1984年我国开始实行退休费 (养老保险) 社会统筹以来, 养老保险统筹覆盖面逐渐扩大, 统筹办法日益完善, 统筹层次也在逐步提高。2005年国务院明确提出加快提高统筹层次, 在完善市级统筹的基础上, 实现省级统筹, 2007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出台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标准, 对基本养老保险在制度, 缴费、待遇、基金使用、基金预算、业务规程上都作了统一规定。到2009年底, 全国所有的省级行政区都制定了各自的省级统筹办法。

目前基本养老保险全国虽已实现省级统筹, 但总体上只是在全省 (直辖市、自治区) 范围内实现了基本制度、缴费基数和比例、计发办法的统一, 而在基金收支财务管理体制、经办机构管理体制两大方面各省 (直辖市、自治区) 所采取的体制和办法各不相同。在基金收支财务管理体制上有的采取统收统支模式, 有的采取预算管理、两级调剂模式, 有的采取差额结算模式, 在同一模式中又有某些差异。如福建省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省级统筹既采取统收统支模式, 又采取预算管理模式, 同时对征收不足的部分采取由地方财政负担的基金管理模式。在经办机构管理体制上有的实行省、市、县垂直管理模式, 有的实行属地管理模式, 有的省市间实行属地管理、市县垂直管理模式, 如福建省总体来说实行属地管理模式, 但莆田实行市、县间市县垂直管理模式。

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省级统筹, 在本省内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统一, 对本省内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余缺进行调剂, 解决省内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与不足并存的局面, 是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一大进步。然而, 省级统筹意味着把全国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区域划分成至少31块以上。由于各统筹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结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替代水平、基金的结余状况和收缴到位程度等不同, 以及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现状, 加之各统筹区域的利己主义行为, 会出现直接影响着劳动力自由流动, 阻碍着全国劳动力统一市场的形成。同时, 因基金不能统收统支而导致部分地区养老保险基金结余和部分地区养老保险财政补助增加同时并存的状况, 损害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健康、持续发展。

虽然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可以解决本省内管理的统一和人员流动问题,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区域合作的加强, 劳动力跨省区的流动会越来越多, 省级统筹已经不能解决基本养老保险省区之间的协调与整个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而且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仍然是统筹单位内各自为政, 基金分割, 社会共济和抗风险功能削弱, 统筹单位间形成无法联接、协调的格局。我们的目标是基本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

二、实现全国统筹从而更好地实现社会保障公平

改革开放30多年来,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特别是作为社会保障制度核心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成就与问题同在。改革所取得的这些成果并没有彻底解决我国当前养老保险制度的问题。

目前的养老保险制度呈现“有与无”、“多与少”和“稳与变”的“乱象”格局, 即某些人群有养老保险, 有些人则无;有些人所享有的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相对较高 (如个别“有条件的企业”实行了企业年金) , 而有些人则相对较低;有些人的养老保险是缴费确定型 (如城镇职工) , 而有些人则实行的是收益确定型 (如公务员) 。这一现象, 不仅有失社会保障的公平理念, 而且导致在现实的操作中, 不同养老保险管理系统内部及系统之间记账、转移接续的困难与混乱。另外, 城镇职工公共养老保险制度中的“统账结合”, 也必然导致养老保险“欠账”与“乱账”:社会统筹基金除需支付基础养老金外, 还要支付“老人”的全部养老金和“中人”的过渡性养老金, 社会统筹基金缺口巨大, 个人账户仅成为一种记账手段。

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是在我国分税制改革的过程中完成的。由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梯度特征和东中西经济差距的客观存在, 不同地区在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依据自身的经济条件选择了不同的制度模式和养老保险待遇标准, 即便是在同一省市内的不同县区, 养老保险的制度模式和待遇标准也可能存在高低之别。这种待遇高低不同使地方社会保障管理选择更小的养老保险管理系统。

我国社会养老保险“碎片化”政策思路的形成, 是源于长期计划体制下形成的“单位人”的社会管理模式, 依据社会养老保险费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的原则, 采用了适用内涵属性较多外延范围较小的特性, 去覆盖内涵属性较少外延范围较大的施保对象所致。因此, 要走出我国养老保险的“乱象”, 克服“碎片化”的政策误区, 就应跳出所有人群的社会养老保险费都必须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的思维定势, 遵循大多数劳动年龄内养老保险参保对象, 无稳定收入和供职单位缴纳部分养老保险费的普遍性, 在国家层面建立适应劳动年龄内全体养老保险参保对象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时根据我国不同区域社会经济差异和职业差别, 建立地方附加养老保制度险和雇员制人员的职业年金制度, 以进一步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而对于基本养老保险, 其服务人群应该是面向全体劳动者, 因此只有实行全国统筹, 才能实现社会保障的公平与正义。

三、基本养老保险实行全国统筹的几点思考

《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进一步提高统筹层次全面落实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 实现基本养老金全国统筹”, 从宏观角度看, 国家现在推行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只是中国养老保障制度改革和体系建设的一个部分, 所以全国统筹的改革思路也应该以“公平、正义、共享”为基本价值理念, 以确保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基本目标, 以“统筹兼顾、循序渐进”为基本策略, 构建缴费型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方案研究必须从我国养老保险的现实出发对其进行前瞻性的思考。

现在的关键问题, 一是全国统筹后原属于地方管理的统筹基金如何处理?理论上可以有三种思路:全部上缴中央, 部分上缴中央, 全部留归地方。二是全国统筹后统筹基金需求量有多大?如何发放, 按什么标准发放?这里也有几种方式, 1.基于全国社会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出全国的基础养老金标准。2.基于各地居民的消费水平来计算出全国的基础养老金标准。三是全国统筹后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来源是什么?依据目前我国养老金筹资渠道, 全国统筹后养老保险统筹基金主要来源由三部分构成:用工单位缴费, 中央财政补贴,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

基本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是实现我国养老保险公平的唯一途经, 但是, 由于我国养老保险长期存在的制度“乱象”和“乱账”, 通过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公平, 还需要创设必要的支持条件:

(1) 创设制度条件为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创造基本的制度保证。制度条件的关键是制度责任者合理的责任分担机制的建立与健全以及制度受益者的利益均衡。

(2) 创设管理条件为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创造基本的管理和运行保证。实现全国统筹则必然要求建立垂直管理体制, 成立全国社会保险监督机构, 奠定全国统筹的组织基础实行社会保险垂直管理。

(3) 适当降低企业社会保障负担和个人缴费费率为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基础。企业缴费率的确定应以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企业的平均收入为基础, 以使更多的企业有能力参加到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之中。

(4) 尽快延迟退休年龄以减轻养老保险压力, 为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创造基本的社会政策支持。中国目前正在经历着世界上规模最大同时也是速度最快的人口老龄化过程。养老金保险基金面临着空前的支付压力。现行退休年龄的规定直接导致个人工作时间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比重大幅度下降, 日益严重地损害着代际之间的公平, 也对养老保险制度的财务可持续性构成挑战。推迟退休年龄是大多数国家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给养老金支付带来的压力所采取的措施。推迟退休年龄可以同时收到基金增收减支的效果。

(5) 加快社会保障信息化管理和服务供给网络及水平的提高, 为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创造基本的技术支持。目前劳动力和人口流动性日益增强, 地区间迁入迁出的规模日益扩大, 劳动者跨地区求职, 跨地区进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和接续, 跨地区享受各种社会保险待遇等, 都变得愈发迫切。这就需要将信息系统的覆盖范围扩大到社会保障各项业务;通过系统整合, 实现各项劳动保障业务之间、劳动保障部门和相关管理部门业务之间的协同办理, 为建立社会保障工作长效机制提供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⑴王晓军《.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地区差异分析》.社会保障制度:2006 (4期) .

⑵林治芬《.中央与地方养老保险责任划分模式设计》.财贸经济2006 (6期) .

⑶胡继晔《.<社会保险法>与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法制日报.

全国统筹 篇9

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层次过低, 这不仅限制了其互济功能的实现, 也造成了地区之间的不平等, 不利于这一制度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为提高统筹层次, 国家对于社会保障的支出逐年在增加, 这为实行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基础。在养老保险统筹层次从区县到市级, 从市级到省级逐渐提高的过程中, 我国也已积累了丰富的提高统筹层次的经验, 这为进一步提高统筹层次, 实现全国统筹奠定了坚实的经验基础。而金保工程是统一的劳动保障信息系统, 它能使劳动者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支付的手续问题得以快速解决, 这为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奠定了技术基础。

但是, 经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及有关部门评估, 截至2010年10月, 全国有25个省级单位达到了省级统筹的标准, 这与全国范围内实行省级统筹仍有一定距离。鉴于目前现状, 推行基本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统筹的合理化, 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虽然国家一直强调要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但是事实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么容易和顺利。不同地区在基本养老保险历史债务、经济水平、人口结构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 以及业已形成的政府、企业、个人等不同的利益格局, 严重阻碍了这一目标的实现。笔者认为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阻力。

(一) 不同级次政府的责任界定不明确

1997年国家统一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但是未明确划分各级政府在基本养老保险上应承担的具体责任。在实践中, 既存在企业依赖政府、地方财政依赖中央政府的倾向, 也存在地方政府将责任层层下移的倾向。在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转轨过程中, 对于历史上形成的巨额转轨成本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责任界定, 地方政府认为这是中央财政的责任, 中央财政则一直希望地方财政能够背起来。这种情况下, 就形成了大家一起将矛盾推着走的局面, 导致矛盾越来越严重。地方政府责任明确后, 才有利于基金的收缴和发放, 才能使制度改革更加顺利。

(二) 基金的上缴和下拨是一个复杂的利益调节过程

全国统筹的核心内容是全国范围的养老金统一调剂使用, 基金难以调剂的根本原因在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各地区的既得利益。全国统筹要求按照全国退休费用负担的平均水平确定提取比例, 这不可避免地打破省级统筹时确定的提取比例, 引起省市间退休费用的增减变化, 甚至导致资金在地区之间的大进大出。

现行基本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分别隶属于各级地方政府。中央社会保障机构与各省市社会保障管理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 在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信息系统未在全国范围内联网的情况下, 地方占有信息优势。“上有政策, 下有对策”, 各省市可以采取压低工资基数等变通方式来减少上缴、增加下拨, 维护本地区利益。在财政“分灶吃饭”、财政包干基数业已确定的情况下, 实行全国统筹, 上缴或下拨的退休统筹费用会造成地方财政的减收或增收, 这种基金的重新分配与调剂势必会遇到阻力。

(三) 部分地区可能抵制统筹层次的提高

我国目前对于各统筹层次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还未纳入预算管理范围。导致地方政府对这部分资金的违规使用。从违规资金的用途来分析, 地方政府视社保基金为额外财政资金, 若实现全国统筹.地方政府必然失去对这部分资金的控制权。因此, 有基金结余地区很可能立足局部, 抵制统筹层次的提高。

(四) 养老保险体系的历史债务问题

基本养老保险的历史债务是指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下个人已经积累的需要在将来领取的养老金权益, 或者说是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权益。有研究表明, 2000年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债务总额已经超过5万亿元人民币, 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60%。十二年过去后的2012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体系的历史债务问题显然更加不容忽视。如果在构建全国统筹的基本养老保险体系的过程中, 不处理或不重视处理上述历史债务, 则这一债务又将转化为新制度的历史债务。另一方面, 如果不尽快着手解决基本养老保险体系的历史债务, 未来全国统筹的国家基本养老保险体系的可持续性将受到进一步的威胁。因此, 必须要在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过程中, 解决现有的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历史债务问题。

二、克服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阻力的建议

(一) 以人为本, 协调各方关系

树立以人为本的保险理念, 协调各利益主体之间的交易成本, 减少将统筹层次提高到全国过程中的阻力。搞好基本养老保险的运作首先要从地方政府官员的思想观念着手。基本养老保险作为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的福利性险种, 应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 从思想教育着手, 加强宣传监督力度, 以全局的眼光, 注重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在制度设计上避免各利益主体间磨合过程中无谓的成本消耗, 导致养老金的隐性浪费, 损害社会的公共利益。

(二) 建立全国统一集中的基本养老保险经办体制

目前,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实行的是地区分割的属地管理体制, 经办机构向地方政府负责, 而不向上级经办机构负责。在这种管理体制下, 地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一旦出现缺口, 就会形成向上级财政的倒逼机制, 不利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同时, 属地管理体制也很容易造成基金的地域分割, 不利于基金安全。因此, 建议按照实现全国统筹的要求, 建立全国统一集中的经办机制, 在统一经办机构性质、名称的基础上, 实现组织和人事上的垂直管理, 下级经办机构对上级经办机构负责, 地方经办机构对中央经办机构负责, 地方经办机构负责征缴基本养老保险费, 中央经办机构负责制定全国范围内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预算。这种垂直的基本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可以实现管理的合理化, 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能。

(三) 实行新旧财务分离和遵循增量改革原则

目前, 部分发达地区对全国统筹积极性不高, 主要是担心现有基金结余被统筹到全国基金, 担心本地区劳动者退休养老金待遇会下降。因此, 部分地区形成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积累客观上构成了阻碍基本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国统筹的重要原因。对此, 建议采取新旧财务分离和遵循增量改革原则, 即:对旧账处理从宽, 凡是全国统筹之日前已经积累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均明确为地方所有, 不上调中央;凡是全国统筹之日前出现的收支亏空, 由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按照一定比例分担。对新账建立从严, 即自全国统筹之日起, 全国各地必须完全按照中央的统一制度、统一管理、统一经办、统一缴费比率、统一计发办法等开展基本基本养老保险, 切实保证制度的统一性。当然, 中央政府还应限制地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资金的使用方向, 可用来发展区域性补充养老金等, 确保其用于劳动者基本养老保险领域。根据这一办法处理旧账新账的关系, 再运用增量推进全国统筹将要涉及的管理及运行成本问题, 以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四)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在法制社会如火如荼地建设过程中, 无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统筹层次如何, 都应该在各自的统筹范围内营造良好的硬件环境。完善法律法规的建设使基本养老保险的筹集和运营工作有法可依, 制度条件的关键是制度责任者的责任分担机制的建立与健全及制度受益者的利益均衡。社会保险制度的本质是一种再分配制度, 是国家对初次分配结果进行再次调整以保证社会公平的制度。以法律的途径保障社会公平, 逐步实现各地区、各行业之间的“六个统一” (统一缴费比例和基数、统一基本基本养老保险统筹项目、统一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统一基金管理、统一业务规程和信息系统、统一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 , 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

(五) 实行分账管理并做实个人账户

首先, 需要实行分账管理, 两个账户各行其道, 企业缴费进入社会统筹账户, 实行“现收现付制”, 个人缴费进入个人账户, 实行完全“积累制”。其次, 逐渐做实个人账户, 消除社会统筹对个人账户的待机拆借, 并多渠道筹集资金充实以前对个人账户的欠账。就目前我国的具体国情来讲, 大空账户是提高统筹层次的最大财政障碍之一, 积极借助专业机构对现存的个人账户基金进行投资运营是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运作的当务之急, 特别是发达地区的个人空账问题。但是应注意的一点是, 做实个人账户不能操之过急, 应该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采取逐步做实的方式, 这样既不会对当期发放形成大压力, 又可以逐步提高企业和职工对个人账户的信任度。

(六) 提高基本信息管理水平

加快社会保障信息化管理和服务供给网络及水平的提高, 为基本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创造基本的技术条件。目前劳动力和人口流动日益增强, 地区间迁入和迁出的规模日益扩大, 跨地区进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和接续都变得愈发迫切。这些都需要将信息系统的覆盖范围扩大, 需要更高的管理管理水平和更完善的管理体系。为此, 政府应加快金保工程的建设, 将基本养老保险登记、申报、审核、收缴、发放、稽核、账户、基金管理等诸环节纳入系统管理, 实现基本养老保险保险业务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和管理程序的规范化。继续扩大社会保障卡的使用群体, 尽早实现“人手一卡”、“一卡通”的目标。

把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层次提高到全国, 是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必然要求, 也是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党中央的多次建议和中央政府的多份重要文件明确提出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目标。2010年10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的《社会保险法》, 更是把“基本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逐步实行全国统筹, 其他社会保险基金逐步实行省级统筹, 具体时间、步骤由国务院规定”列入其中。目前, 党和中央政府以及社会各界都明确了推行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目标。但是并不是任何条件任何时机下都可以盲目地实行全国统筹, 基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国情来看, 我们应该认清将要面临的困难, 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解决, 为全国统筹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基本养老保险统筹账户实行全国统筹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也是进一步推进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内在要求。近些年来我国政府一直在为实现这一目标努力。配套的规章制度、经济的持续发展、金保工程等因素为这一目标实现提供了支撑。但是, 这一目标的实现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阻力, 如各级政府的责任界定, 历史债务以及部分地方政府的利益牵动等等。为化解这些阻力, 我们要协调各方关系, 变革相关体制并提高信息管理能力。

关键词: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层次,全国统筹

参考文献

[1].郑功成.尽快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J].经济纵横, 2010 (9) .

[2].赵曼.社会保障[M].科学出版社, 2010.

[3].邓大松, 刘昌平等.2006-2007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报告[M].人民出版社, 2008.

[4].刘雯晶.进一步提高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层次的思考[J].价格月刊, 2008 (12) .

[5].杨娟.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战略的实施路径探讨[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9 (6) .

全国统筹 篇10

一、实现全国统筹需解决的“五个统一”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关键在于渐进式统一五个统筹因素, 即统一社会统筹监管机构、统一缴费基数计算口径、统一缴费率、统一社会统筹基金收支、统一个人账户基金收益回报率, 核心是实现统收统支, 由中央政府统一管理, 最终实现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统一标准。为推动“五个统一”改革落地, 需解决以下问题:

1. 明确全国统筹监管机构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践现状是以省级为统筹单位, 各省按照本地区社会保障承担能力制定具体缴费实施政策, 这是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国情所致。要破除无法统一的现状, 需要在制度管理上正本清源, 逐步建立以中央政府社会保障部门为全国统筹监管机构的管理制度, 全国统筹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全国统筹改革实施方案并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网上统一管理, 各地区社会保障管理部门设立全国统筹协调工作组承担政策执行、宣传引导, 落实主管领导责任制, 制定各级政府政策执行层面的事权与财权规范。在统一管理上奠定组织保障。

2. 明确缴费基数的计算口径与缴费率

统一缴费基数和缴费率要面对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实, 利用中央政府财政支付转移来解决短期的各地区社会保障强弱差距, 打破各省各自为战的局面,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要推动全国范围内采取统一标准, 这也是促使全国统筹制度固化、成熟的核心条件。

3. 剥离个人账户历史欠账

应以“分类解决、分清责任、统一调度、渐进偿还”的原则妥善解决个人账户历史欠账。分类解决是指查明空账原因, 明确资金来源。利用国有资产和所在地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分类填补空缺。分清责任是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财务支付要按地区财政状况按比例划分。统一调度是指全国统筹监管机构是个人账户欠账发放政策制定、监督管理的调度部门, 统一地区步调, 实现全国一盘棋。渐进偿还是指个人账户养老金发放要建立时间表, 根据我国建立个人账户制度20年的时间考虑, 设置合理欠款发放完成年限, 利用20年以内的时间彻底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4. 养老保险基金补充利用

针对地区利益失衡的改革现状, 建议可以允许地方政府利用结余养老保险基金适度补助缴费单位, 合理设置缓冲周期, 合理减轻企业压力。中央统筹基金要发挥支持保障作用, 面向资金收支紧张的地区统一进行财政支持, 保障全国31个省 (直辖市、自治区) 同步推进。

二、实现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实施思路

采用渐进式改革策略, 即以“部分全国统筹”作为调整阶段, 逐步分层次、分步骤解决核心问题, 逐步形成“全国统筹全覆盖”的目标。

1.“部分全国统筹”调整思路

坚持以“制度统一、管理统一、技术统一”的设计原则, 中央统一调度部分地方统筹资金, 根据各省差异制定给付水平分层管理制度。

三个统一同步实施:

制度统一关键要制定统一的参保范围、筹资方式、对象、给付水平等指标。可以按照全国中等水平地区的标准制定, 对于贫困地区, 可以采取中央单独补助解决。

管理统一关键要形成垂直管理制度, 建立起中央主管部门对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垂直管理, 收回地方原有政策制定权限, 改变地区分割现状。编制实施全国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预算, 明确省、市、县、乡镇等政府主管部门的预算执行责任。建立统一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业务办理规程和管理制度, 加大对地方执行情况的问责力度。

技术同步是指要利用信息化建立一套全国统一的职工养老保险信息系统, 废除原有的地区单独建立的信息系统。

2.“全国统筹全覆盖”实现思路

“部分全国统筹”受其基金省级管理的影响, 不充分符合社会保障公平性原则。全国统筹由“部分”到“全部”是改革的最终目标。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前期“三个统一”的基础上, 把地方统筹基金的收支全部列入中央预算, 由中央政府统一享有相关权利, 承担主体责任, 不再过多考虑地区差异。

(1) 地方统筹变为中央总管

地方统筹养老基金全部上缴中央财政是全国统筹全覆盖的本质要求, 上缴后由中央政府在地区间实行流动调剂。这一办法会缩小地区间社会保障水平差距, 对于政府体系收入分配职能得到整合优化。

(2) 基础养老金发放标准统一执行

基础养老金发放标准推行全国一个口径, 重点是不再考虑地区差异问题。倒逼地区间人才正向流动, 破解了社会保障水平差异化的后顾之忧。从长远看, 这也符合公平性和可持续性原则。

三、推进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辅助措施

1. 创建历史债务协同分担机制

现阶段, 各地区的历史债务数额差异很大, 在实行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历史债务数额较低地区向较高地区转移, 从而导致资金转出地区产生利益纠葛, 阻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覆盖化。基于现状, 在改革过程中, 应积极寻求缩小职工养老保险历史债务的有效途径, 建立历史债务协同分担机制。第一, 个人账户空账做实所需支出应由中央财政承担。其次, 职工养老保险历史债务问题责任不在地方, 下一步应明确政府财政支出责任划分, 建议中央政府承担财政出资主体义务。

2. 建立全国养老保险信息系统 (统一版本)

加快建立全国养老保险信息系统, 各省分配有管理员账号可通过统一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逐步停用各省所建信息系统。中央政府主管部门应通过信息系统实现地区监控和数据整合。对网上违法违纪行为通过技术手段时时监控, 及时发现处理。使责任压力通过信息化流程层层分解, 形成各级政府自上而下有机联动。

3. 合理制定延迟退休制度

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初步形成, 养老金资金储备已成为社会稳定、人民基本生活保障的核心问题。根据国际经验, 我国适时推行延迟退休, 可缓解养老金支付压力, 从而为全国统筹建立起坚强保障。预计我国将在2020年后择机落实65岁退休的延退政策, 妥善提升在职职工的社会保障福利水平, 有利于稳定劳动力整体质量数量, 保障代际抚养可持续开展。政府主管部门也应合理安排实施政策时间梯度, 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合理制定60岁至65岁期间工作的劳动者的工休权利保障, 使社会公平的杠杆处在动态平衡中。

4. 制定利于普通大众的养老金增长机制

养老金作为公民年老后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 其增长机制的设定标准要以保障人民基本生活为核心要点。设定规则要遵循利于普通大众的政策导向。我们可以根据物价上涨率和国民消费价格指数来设定基础养老金的调整机制, 每年调整一次。真正让人民大众对于养老金增长机制有更多地获得感。

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是解决彻底摆脱制度实践困局的必经之路, 箭在弦上, 不得不发。应着眼于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根本利益, 尽快推进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步伐, 最终实现改革破局。

摘要: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区域分割的现状使不同地区养老保险缴费率有所差别, 实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是保障养老保险制度公平性的本质要求。本文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需解决的问题入手, 重点分析并提出实现全国统筹的实施思路及辅助措施。

关键词: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统一管理

参考文献

[1]郑功成.从地区分割到全国统筹——中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深化改革的必由之路[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5, 29 (3) :1-11.

[2]郑双胜.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研究综述[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2009, (3) :54-57.

上一篇:合作社教育下一篇:心智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