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想像的翅膀

2024-05-10

展开想像的翅膀(精选十篇)

展开想像的翅膀 篇1

关键词:先导,基础,凭借

少年儿童的想象力是一把开启心灵的钥匙, 通过它可以使灵感得到创造性的发挥。音乐教学已成为促进学生全身心健康发展、塑造“创造型”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那么, 如何在唱歌课教学中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培养音乐想象力呢?

一、简介歌曲创作背景是“音乐想象”的先导

音乐教材中的一些歌曲常有特殊的创作背景, 有些歌曲还具有创作的故事或创作花絮。如果在学歌曲前把它们简要地介绍给学生, 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 一步一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音乐想象”的空间。例如一位音乐教师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音乐教科书《卖报歌》, 他把音乐家聂耳创作这首歌的故事背景告诉给学生:当年, 聂耳在上海认识一个叫“小毛头”的报童, 了解到他的生活十分艰难, 由此触动写下了这首歌。通过介绍, 学生体会到报童无依无靠, 吃不饱、穿不暖的滋味, 想象出报童忍着饥饿和内心痛苦, 在凄风苦雨中奔跑叫卖的情景, 从而在学生心田里埋下对报童无比同情之感, 为接下来学唱时展开“音乐想象”作好先导与准备。又如, 另一位教师教学《闪亮的水晶》这首歌时, 讲了赖宁的故事, 再现赖宁为拯救国家财产壮烈牺牲的场面, 塑造了一个英雄少年的光辉形象。然后在音乐声中予以体现、升华, 开展丰富的“音乐想象”, 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二、歌词教学是“音乐想象”的基础

歌词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文学语言, 是构成音乐形象的“物质”基础。音乐课本里所选歌曲的歌词大都鲜明生动, 是内容美、声韵美、节奏美和意境美的统一。有表情地朗诵歌词, 细致地分析、体会歌词、吟诵歌词, 可使学生在文字的引导下, 进入想象的空间。在此基础上再来学唱歌曲, 学生就会把文字描写的形象与音乐描写的形象结合起来理解, 展开“音乐想象”。例如有教师教学《歌唱二小放牛郎》, 歌词内容丰富, 形象生动, 既叙事又抒情, 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教学时, 通过对歌词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了解到了一个王二小将敌人引入我军埋伏圈的生动故事, 脑海中会出现王二小悲壮牺牲的情景, 从而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 以致“未成曲调先有情”。然后, 教师引导学生对歌词进行分析, 理解每段歌词演唱时不同的感情处理。教学实践证明, 由于重视了歌词教学, 打开了学生“音乐想象”的大门, 学生每唱到“可怜死得这样惨”时, 热泪盈眶, 仿佛看到小英雄王二小惨死在敌人屠刀下、鲜血染红了大地的情景。

三、课本插图是“音乐想象的凭借

小学音乐课本中的插图, 是最直观的教具。它把歌曲的主要内容通过视觉形象地表现出来, 符合儿童对形象事物乐于接受, 容易理解的认识特点。在儿童音乐思维形象化中, 插图起到了催化作用, 直接推动学生进一步展开丰富的”音乐想象“, 因此, 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课本插图的作用, 尤其在小学低年级一定要把插图很好地运用起来。如《小小的船》这一课, 彩色插图上画着一个小女孩坐在月船上邀游星空, 全图充满了幻想的童话色彩, 富有儿童情趣。教学过程中, 要让学生边唱边看彩色插图, 在彩图的视觉作用下, 随着美妙的旋律, 学生的思维就会很快进入神秘的夜空, 插上“音乐想象”的翅膀。又如, 学习第八册《草原上》这课时, 重视观看彩色插图, 可以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促进学生音乐思维形象化, 帮助学生感受优美、广阔的草原音调, 从而把学生带入那美丽的边疆草原上。

四、舞蹈表演是“音乐想象”的拓展

自古以来, 舞蹈与音乐就是一对有机的结合体, 是形体美与音乐美的交融。《乐记·师乙篇》记载道:“故歌之为言也……嗟叹之不足, 故不如手之舞之, 足之蹈之也。”说的就是唱歌唱到激动时, 不知不觉手也舞起来、脚也跳起来了。由此可见, 舞蹈是唱歌时感情的升华。如果音乐教学能做到根据歌曲的内容, 创作一些舞蹈动作, 让学生边唱边表演, 定能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内心体验与理解, 拓展学生的“音乐想象”,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 而且舞蹈和音乐结合紧密、妥贴, 展现了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助人为乐的生动画面, 有利于学生”音乐想象“的进一步展开。

想像力是创造思维的翅膀 篇2

爱因斯坦16岁时曾问自己:“如果有人追上光速,将会看到什么现象?”以后他又设想:“一个人在自由下落的升降机中,会看到什么现象?”这些想像推动着他去探索科学的奥秘,终于创立了相对论学说。

成功来自丰富的想像

美国的一位画家塞缨尔·莫尔斯,奇迹般地发明了电报,成为轰动全球的爆炸性新闻,人们纷纷探求他成功的秘密。

他的成功来源于自己丰富的想像。1832年,塞缨尔·莫尔斯乘坐“萨丽”号轮船,由阿弗尔港驶向纽约。在船厅里,有个青年医生杰克逊正在为乘客滔滔不绝地演说。当演讲的内容涉及到电传信息方面时,听众的情绪顿时活跃起来。人们的头脑中产生了一种对电传信息的幻想和渴望。莫尔斯完全被这位年轻医生绘声绘色的演说所感染,他有了这样的一个信念:一定要把关于电传信息的幻想变成现实。

从此,他告别了绘画艺术生涯,踏上了自然科学的道路。对于从没接触过电传信息的莫尔斯来说,一切都要从零开始。但他有信心,排除各种困难,在陌生的科学领域努力求索。3年过去了,他收获甚微。在这期间,他遇到了很多失败与挫折。但无论多大的困难,他都不灰心。

1837年,莫尔斯终于利用电学原理确定了几种点画符号,发明了电报。莫尔斯的艰苦努力,使他完成了电讯科研的一项重大课题,推动了电讯事业的发展。

莫尔斯在研究期间,他身边的许多人都认为他是异想天开。但是他没有放弃研究,他相信自己研究的价值。

展开想像的翅膀 放飞创新的思维 篇3

一、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想像和创新能力

众所周知,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评估者,在教学双边互动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所以,要培养学生的想像和创新精神,教师必须先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

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和人才观。教师要相信学生是会思考、会自学、会创新、智力相当的群体进行疏、导、引;教师要淡化权威角色,强化指导功能,由管束走向指导。教师不要再经常以“领导者”和“家长的代言人”的身份出现,要求学生言听计从,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知识构建过程,因而,教师只能把自己当作指导、启发、激励学生学习、求知、创新的引路人。

其次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理解学生,建立师生之间平等融洽的关系。教师要教育、鼓励、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自学方法;课堂上构建多边活动,即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活动,体现教学特长;自始至终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之间坦诚相见,感情沟通,智慧碰撞,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产生勤学、乐学、好学的志趣。

再次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继续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只有掌握了现代的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新理念,并且在教育教学中加以运用,才能在教学中面对新的科技知识、新的教育手段时做到应付自如,游刃有余。

二、营造民主学习环境, 培养学生的想像创新性品格

创新教育注意创设主动活泼,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使学生“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能够大胆地,自由地积极思维。他的教学原则是启发性、开放式的,特别注意激发学生发现问题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欢迎学生质疑, 鼓励学生提问。对学生的“异想天开”要认真对待, 正确引导, 给他们民主、自由、和谐的创造空间和学习环境。学生一旦有了这种想像创新的性格, 就会有创造的积极性, 就会勇于实践, 其创造力就会结出硕果。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也是培养想像创新能力的主阵地。我们要注重课堂施教过程的“活”, 尽力创造一种民主协商, 主动探索的课堂气氛, 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 把课堂变成一个思考的王国。

首先, 要指导学生创造性的学习。 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前提条件, 课堂上经常组织学生讨论、探究、提问, 老师不要包办, 让学生独立思考, 得出结论。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主动探索,善于发现共同的规律,大胆选择新视角, 新思路。 例如:“What shall we do when we see someone badly injured in a road accident?”学生们自己展开讨论, 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 然后教师对学生的结论予以评价分析。

其次, 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创新思维是创造能力的核心, 而创新思维需要在创造性学习中培养。创新思维要求我们着重培养学生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 独特的想像力、牢固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 这种创新思维能使学生顺利解决新问题; 能够层次地掌握知识, 并把这些知识广泛的迁移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比如在讲授“多个形容词排列顺序”这一句知识点时, 许多学生被不同种类形容词的不同位置所迷惑, 很难记准、 记牢。教学中, 我指导学生编一句谐音顺口溜“县(限定词)官(外观)行(形状)令(年龄)杀(色彩)国(国籍)才(材料)”。这样学生很快掌握了,而且不易遗忘。对于语言简单易懂, 有无太多生词和语法的课文, 教学方法以模仿和组织表演为主, 设置最佳语言奖, 最佳表演奖, 最佳组合奖。在广阔的舞台上, 学生自己设计表演, 创新思维得到充分地调动。

三、展开想像翅膀,培养创新思维

想像是学生认识事物、学习知识的必要条件,也只有想像才能为学生放飞翅膀。作为教师要在认识过程中去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索欲望,因此我们一定要先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从挖掘教材内容上、组织教学的形式上、选择教学方法上多下功夫,使自己的教学艺术达到引人入胜、欲罢不能的境地,从而使学生积极的思维、不断的发现和探索,学生的思维灵活了、想像展开了,就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敞开了大门。

四、丰富实践活动, 挖掘学生的想像创新潜能

实践活动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集知识性、科学性、实践性和趣味性于一体, 体现了个体养成功能、知识整和功能、能力迁移功能、世界观培养功能和社会综合功能。它不仅能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设备开展活动。 利用闭路电视播放每周校园英语新闻、每周英文金曲、采访、组稿、编辑、播出均由学生自己完成;利用学校演播厅举办英语知识擂台赛、英语辩论赛、短剧与小品表演等。还可以开辟英语角, 创办各类内容丰富多彩的英语报刊, 学生们自任编辑、记者等, 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 通过以上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 可以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想像创新潜能。

如何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篇4

一、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诱发想象力

很多资料表明, 严厉刻板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 只会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他们只能一味地按老师的要求做, 唯命是从, 如傀儡一般, 这就失去了课堂教学原有的意义, 学生也很难得到充分发展, 张扬个性。因此, 老师要想方设法创设各种学生喜欢的情境来缓和紧张的氛围, 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有的放矢。

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想象力

好奇心是学生们对新、奇、特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他们对新感知到的事物会有很多疑问, 进而产生探知的欲望。利用这一心理特点, 我在每次授课前都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搜集各种音乐素材运用到教学中去, 充

任务驱动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董风琴

(山西省芮城县第一职业学校, 山西芮城044600)

摘要:中职学校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 提高专业实践能力, 帮助学生更好的就业。网络时代决定了计算机应用教学越来越重要, 随着信息工程的迅猛发展, 计算机课程的设置逐步以就业需求为导向, 更加注重岗位操作的实用性。本文将通过教学实例介绍任务驱动法在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来展示这种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从而推动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字:中职教学;计算机;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

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中, 任务驱动教学法主要是以任务为主线, 以学生为主体对象, 以教师为主要指导, 如何布置任务是核心内容, 如何有效驱动是关键要素, 培养学生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 利用充满美感的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 让学生感觉好像身临其境一般, 并激发起学生强烈的音乐表现欲、求知欲。

三、歌唱中的启发式教学

在音乐课的歌曲教学中, 很多学生在学唱歌曲的时候, 只是简单的模仿歌曲的旋律, 不知道怎样来表达歌曲的情感, 歌曲的演唱没有一点感染人的地方, 让谁听起来都不会动心。这种情况的出现多半是由于教学方法不当。经过不断地摸索探究, 我着重从几个方面着手。例如, 在教唱歌曲《给未来一片绿色》中,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绿色家园的内在含义, 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这个教学环节中, 利用多媒体播放大量的影像资料和图片, 通过启发式的教学, 把学生引入教学意境中来,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用真挚的情感来演唱这首歌曲。再者, 对歌词的理解和掌握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首好歌词也可以说是一首好诗, 对学生而言, 歌词为演唱提供了音乐形象, 能够丰富学生们的想象力;同时, 歌词为歌曲提供了音乐故事, 迎合了学生们的学习口味, 调动了学生的学唱积极性。趣味性的学习歌词, 要从分析歌词、理解歌词、朗诵歌词入手, 在感性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 再配合曲调学唱,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娱乐的同时, 掌握朗诵技艺和演唱技能,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发展形象思维

1. 掌握音乐的表现手法, 这是展开联想和想象的必要条件。

如:在上音乐欣赏课《雷鸣电闪波尔卡》的时候, 利用不同乐器的不同音色让学生展开想象:钢琴的快速琶音好像叮咚的流水;长笛的三度音好像清脆的鸟鸣;定音鼓的滚奏好像隆隆的雷声;大镲和小镲的打击声像迅疾的闪电声, 等等。这既让学生欣赏了乐曲, 又让学生听辩了演奏乐器的音色, 认识了不少乐器;既丰富了教学内容, 又扩大了学生的视野。

2. 经常进行选择性想象训练。

教师提供一个想象的范围, 由学生选择合适的音乐。比如:教师提出一个运动会的场景, 学生可以选择《运动员进行曲》、《解放军进行曲》、《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 等等。在欣赏音乐作品时, 让学生通过讨论来了解需要表现的事物。如:在欣赏歌曲《大海呀, 故乡》时, 让学生讨论大海象征的品质, 引出大海就像妈妈一样宽容, 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不求回报的爱, 希望我

文章编号:1674-9324 (2013) 04-0109-02

的信息素养是教学目的。任务教学法中教师要在教学大纲的指引下为学生确定相应的课前预习的任务, 并在课中让学生以任务为引导完成教学。学生对所要进行的任务加以们也能像大海妈妈一样博大宽容。

五、贴近生活, 让学生的思绪在自然中升华

我们知道, 一切音乐都来源于生活, 只有贴近生活, 融于自然, 才能让学生真正地理解作品, 更好地去表现音乐。也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享受快乐, 享受音乐之美。怎样在实际生活中启发学生, 感知音乐的真正内涵, 进行快乐教学, 笔者做了如下尝识:2011年暑假期间, 笔者带着由学生组成的乐队去信阳市的鸡公山参加夏令营活动。由于是集体活动, 同学们的情绪格外高昂。我们在山野中即将举办的文化大餐是刚排练的合唱音诗《森林日记》。乐章中叙述的林海一下子变成了现实:鸡公山的奇峰叠翠、山明水秀及那空蒙的满山雾绕, 使学生从《森林日记》的音乐走向了真实的绿色海洋;那华中避暑胜地、豫南云中公园的泉溪瀑布, 风景幽奇展开着学生们音乐想象的画卷。在大自然中真正品悟到了人与自然的种种和谐和亲近。鬼斧神工的鸡公山所蕴含着的意境与音乐曲式结构上的大音画相吻合。由于是即兴而乐, 同学们通过对森林的种种细微观察, 把大自然融于音乐中, 又用音乐抒发对大自然的赞美。所以宿营中的演练就显得有条不紊了。当天晚上在鸡公山山顶, 同学们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晚会。《森林日记》的夜曲随着指挥在时空上划了一个大弧圈, 音乐圆融得如森林中的篝火, 发出那节节有致的脆响。女声合唱音乐, 层层迭进, 如空中彩练。那诗与乐的合一, 旋律很美, 纯得像头顶上一片蓝天。夏令营中的嬉戏和调侃、热烈和肃然等, 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生活之美。通过对大自然的亲身感受, 结合音乐的主题旋律, 让学生们的歌声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乐流汩汩, 泉水叮咚, 在鸡公山的演排, 使学生的思绪在自然中得到升华, 使他们真正感受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音乐之美。事实上这种贴近生活的音乐教育, 能够获得课堂上难以达到的教育效果。

总之, 想象力是学生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的, 没有想象就没有鲜活的音乐教学课堂。只有想象, 我们才能走进作曲者内心深处, 走进作品, 才能与音乐交流;只有想象, 我们才能穿越时空, 感受音乐的无穷意趣;只有想象, 才能放飞思绪, 展开联想与想象的双翼, 才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教师只有大胆创新, 准确地把握新理念, 才能让学生们借想象的翅膀在音乐的天空里自由飞翔, 去感知美、发现美。

摘要:想象力是学生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的, 没有想象就没有鲜活的音乐教学课堂。只有想象, 我们才能走进作曲者内心深处, 走进作品, 才能与音乐交流;只有想象, 我们才能穿越时空, 感受音乐的无穷意趣;只有想象, 才能放飞思绪, 展开联想与想象的双翼, 才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教师只有大胆创新, 准确地把握新理念, 才能让学生们借想象的翅膀在音乐的天空里自由飞翔, 去感知美、发现美。

展开理想的翅膀 篇5

“展开理想的翅膀”主题班会活动设计

活动目的:通过主题班会,让每个学生都树立远大的理想,从今天做起,好好学习。

活动形式:手抄报比赛、小品等

活动准备:(1)手抄报,小品

(2)自由组合,四人为一组,筹备探索资料。

活动过程:

一、引入:(班主任)今天我们开一主题班会,理想。

(班主任)理想,像一道彩虹,高高地吸引我们去努力学习、奋斗。俄国思想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鼓励,就会变得充实而微小”。一个人没有理想,就犹如大海中一叶无人驾驶的轻舟,随时可能被暴风恶浪淹没,即便惊涛骇浪,也难达到此岸。一个人没有理想,就没有了做人的目标,活着也没有意思。一个人只有从小树立理想,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学习,长大了才能为实现理想而斗争,并且为祖国作出贡献。

(班主任)每个人心中都应有一个理想,那么你的理想是什么呢?大家一起来谈谈吧。

二、各组代表发言泛论理想。(10分钟)

(班主任)看来,每个人的理想都是很美好的,美好的理想,鼓励着美好的人生。但美好理想,并不是空幻的彩虹,还要从脚下一步一步开端。可是我发明啊,我们有些同学,讲理想也很光辉,但却不实际地一步一个足迹去做,学习不当真,怕苦怕累,学习跟不上去就灰心,这样是没法实现幻想的。下面我们看一个小品,在这里,六合同彩开奖结果,或者有你的影子哦,请演员上场!

三、小品表演:(5分钟)

A:今天我们老师给我们讲了一节对于树立弘远理想的课,我听了真是受益匪浅,看来,不建立远大理想真的不行啊。从今天起,我就要自强不息,认真学习,争取取得优良成绩。闲话少说,立刻学习英语先。

B:(敲门)A在家吗?

A:(开门)是你啊?有事吗?

B:今天礼拜六,不如出去玩玩好吗?

A:不行!我要复习英语,我英语成绩不好。

B:行了行了,什么英语啊!气象又这么好,不出去几乎就是挥霍,走啦!

A:(看看功课,又看看天色)好吧,出去一会儿吧!

一小时过去了,两小时过去了,三小时从前了„„

A:今天玩了一天,真累啊!(倒床睡觉)

(班主任)看来,我们这位同学的理想只能在他的梦中去实现了。其实我们平凡也时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理想我们都有,可是经不起身边的引诱,理想终于缓缓的从我们心中走远。下面大家交换一下我们在理想中遇到的挫折。看看如何才能战胜艰苦,到达理想的彼岸。

四、讨论:理想过程中碰到的挫折。(5分钟)

五、学生发言。(10分钟)

六、(班主任)我知道同学们为了这个主题班会都准备了一份手抄报,下面大家交换一下,共同观赏一下,评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5分钟)

六、班主任总结。

在我们的心中,理想是一个很高尚的字眼,它像一座灯塔,指引着人生前进的方向,照亮着人生前进的行程,没有理想就会迷失方向,就会失去前进的能源,而我们正处在树立理想,明白人生目标的重要时代,香港六合彩公司,非常盼望通过自身的奋斗和寻求,实现其人身价值。同学们,古今中外在事业上有成绩的人为我们供给的一条根本的教训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成功是由一个个目标的不断实现而积聚起来的。努力从今日始,就能一步一步登上顶峰,欣赏绚丽的风景;努力从本日始,就能爬上树梢,品味最甜蜜的果实;努力从今日始,你们就能踏入人生最辉煌的圣殿。我祝贺大家多努力,再努力,展开理想的翅膀,克服成长途径上的一个个困难!

“新学期,我能行”主题班会教案

活动目标:

1、增强学生自信,使学生懂得,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就一定能成功。

2、在活动中感想到成功的喜悦。

3、做好切实可行的学习的打算。

活动内容:

课前预备:

1、黑板上写好班会主题:“新学期,我能行”

2、对班会中的节目要适当排练。

一、从一些话题入手(话题自定)引出班会主题“新学期,我能行”。

二、讲述张海迪的故事: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利的人

1、讲故事:

张海迪: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张海迪,1955年秋天在济南诞生。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体瘫痪。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她无奈上学,便在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15岁时,海迪追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乡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医治。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

在残暴的运气挑衅眼前,张海迪没有懊丧和沉溺,她以坚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奋斗,禁受了严格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念。她固然没有机遇走进校门,却奋发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讨生的课程。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失掉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在《生命的追问》之前,这个奖项还从没颁发给散文作品。最近,一部长达30万字的长篇小说《绝顶》,行将问世。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

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著,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求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大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

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世间》,张海迪名噪中华,取得两个美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

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心,以保尔为模范,敢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国民。她以自己的言行,答复了亿万青年异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邓小平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明、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随后,使张海迪成为道德力量。

张海迪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供职在山东作家协会,从事创作和翻译。

2、组织讨论:说说张海迪能够成功的原因。

三、小品表演:考试

1、谈话:生涯中有些人因为自己不努力,闹出了不少的笑话,值得我们同学们沉思,请看表演。大略内容如下:

考场中,大家都都在目不转睛地考试,只有小路东看看,西瞧瞧,嘴里不停地念叨着:“这太难了,怎么做啊?”“老师也专和我过不去,就出一些判定、选择的,让我一个字也写不出,这可怎么办呢?”

“有了!”小路从裤兜里取出一枚硬币,“我会做了,如果正面朝上,我就打√,如果背面朝上,我就打X,不会错的上天必定会辅助我的!”于是小路一边掷硬币一边做题,一下子十道 断定题做完了。

开始做选择题了,小路又傻了,“每道题有四个答案,这可怎么办呢?”小路苦楚地抓着脑袋。“有了,真是天佑我也!”小路跳起来,他又从裤兜里掏出一粒骰子,“我扔骰子,现什么号码我就填什么!”他一边掷,一边写:“2”“1”“4”“6”„„

“哈,终于做完了!”小路自得地向同学们做着鬼脸,走上讲台,把试卷交给了老师。

下战书放学,小路带着试卷回家,六合彩开奖。他推开门,爸爸正坐在沙发上吃苹果。爸爸问他:“小路,考得怎样?” 小路正想给爸爸谈话,顺口说着:“爸”,“12”“82,不错,不错,你真是个好孩子。”“快,法宝,把试卷给爸爸看看!”小路慢腾腾地从书包里拿出试卷把它递给了爸爸。“什么?才12分?这是怎么回事,不是82分吗?”“我刚才是说:‘爸,12分”小路渐渐地说。爸爸气得把试卷翻来翻去,“你看这道选择明明只有四个答案,你为什么选6呢? ”“骰子呈现的是6吗!”“什么,你靠掷骰子做题!真是气死我了!看我不找逝世你!”爸爸满屋追着小路„„

2、组织讨论:从这个小品中你懂得了什么?

四、比赛

1、谈话:事实上只要我们努力,有办法,我们就一定能成功,下面我们进行一个“记电话号码”比赛。

比赛规矩:老师给每一小组的同学出示一组电话号码(10个),1分钟之后,看哪一小组能正确地把电话号码背出来,逐组进行,哪一组背得最多,哪一组成功。

竞赛可进行两次,第一次不给任何提醒,让学生背。第二次提示学生可以先分好义务,想出好主张(如谐音记忆)再进行比赛。

2、自由讨论:通过比赛懂得了什么?(只要团结合作,做好安排,想出方法,无论什么事情都能成功。)

五、制定本学期“我自负、我能行”学期规划表。

教案五:

“展开理想的翅膀”主题班会活动设计

活动目的:通过主题班会,让每个学生都树立远大的理想,从今天做起,好好学习。

活动形式:手抄报比赛、小品等

活动准备:(1)手抄报,小品

(2)自由组合,四人为一组,筹备探索资料。

活动过程:

一、引入:(班主任)今天我们开一主题班会,理想。

(班主任)理想,像一道彩虹,高高地吸引我们去努力学习、奋斗。俄国思想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鼓励,就会变得充实而微小”。一个人没有理想,就犹如大海中一叶无人驾驶的轻舟,随时可能被暴风恶浪淹没,即便惊涛骇浪,也难达到此岸。一个人没有理想,就没有了做人的目标,活着也没有意思。一个人只有从小树立理想,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学习,长大了才能为实现理想而斗争,并且为祖国作出贡献。

(班主任)每个人心中都应有一个理想,那么你的理想是什么呢?大家一起来谈谈吧。

二、各组代表发言泛论理想。(10分钟)

(班主任)看来,每个人的理想都是很美好的,美好的理想,鼓励着美好的人生。但美好理想,并不是空幻的彩虹,还要从脚下一步一步开端。可是我发明啊,我们有些同学,讲理想也很光辉,但却不实际地一步一个足迹去做,学习不当真,怕苦怕累,学习跟不上去就灰心,这样是没法实现幻想的。下面我们看一个小品,在这里,六合同彩开奖结果,或者有你的影子哦,请演员上场!

三、小品表演:(5分钟)

A:今天我们老师给我们讲了一节对于树立弘远理想的课,我听了真是受益匪浅,看来,不建立远大理想真的不行啊。从今天起,我就要自强不息,认真学习,争取取得优良成绩。闲话少说,立刻学习英语先。

B:(敲门)A在家吗?

A:(开门)是你啊?有事吗?

B:今天礼拜六,不如出去玩玩好吗?

A:不行!我要复习英语,我英语成绩不好。

B:行了行了,什么英语啊!气象又这么好,不出去几乎就是挥霍,走啦!

A:(看看功课,又看看天色)好吧,出去一会儿吧!

一小时过去了,两小时过去了,三小时从前了„„

A:今天玩了一天,真累啊!(倒床睡觉)

(班主任)看来,我们这位同学的理想只能在他的梦中去实现了。其实我们平凡也时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理想我们都有,可是经不起身边的引诱,理想终于缓缓的从我们心中走远。下面大家交换一下我们在理想中遇到的挫折。看看如何才能战胜艰苦,到达理想的彼岸。

四、讨论:理想过程中碰到的挫折。(5分钟)

五、学生发言。(10分钟)

六、(班主任)我知道同学们为了这个主题班会都准备了一份手抄报,下面大家交换一下,共同观赏一下,评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5分钟)

六、班主任总结。

展开想像的翅膀 篇6

一、言语交流作业——让学生的嘴巴动起来

一方面是与家人的交流。家人在一起本来就喜欢分享一天的收获,学生很乐意接受这样的作业。例如把复述课文的要求改为讲课文故事。对于教材上要复述的课文,学生讨厌死记硬背,普遍对背课文不感兴趣,但学生爱听故事,爱讲故事。我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对于故事性强的课文,例如学完《祈黄羊》之后,我给学生布置讲祈黄羊“外举不避亲,内举不避仇”的故事这一作业。要求学生练习后,先把故事讲给家长听,再讲给同学或朋友听,然后在故事会上讲给全班同学听。为了把故事讲好,每位同学都反复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练习讲故事。这样,既达到了复述的目的,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胆量。

另一方面是与同伴的交流。在教室里,作业“不是被老师检查,而是与同伴分享”。因为,学生很喜欢与人分享其思考的过程与结果,可以让学生与同伴分享完成作业过程中遭遇了哪些困难,是怎么解决的,还想到了哪些新的问题等等。例如在完成习作草稿后,把自己修改习作的作业改成欣赏同桌习作,让他们相互读读对方的自作,取长补短,然后向对方说说自己写作的意图和经过,再谈谈读别人习作后的感想,一个成功者往往希望别人知道他是如何克服各种艰辛取得成功的,而对别人对他的评价会作为不断提高的参考。因此,完成作业后的同伴交流充满乐趣,学生能充分享受这样的交流,而没有被检查的感觉。

二、实践操作作业——让学生的双手动起来

实践操作活动是儿童成长发展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养成实践能力的载体。如在传统节日端午来临之际,我让学生去了解端午节的由来,查阅资料了解屈原的生平,搜集、摘抄屈原的诗词进行赏析,了解端午节各地有哪些风俗,并亲自动手包粽子,以表达对爱国志士屈原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春天到来的时候,布置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的足迹,到春风中去放风筝,搜集赞美春天的诗歌、散文,举行“春之声”诵读会,写和春天有关的任何题材的习作,拍摄反映春景春趣的照片……

再如布置让学生通过进行社会调查,用研究的眼光来分析调查所得到的资料,从而进一步认识我们周围的世界,设计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建议方案,它需要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到的知识。例如:在学了《云雀的心愿》后,为了让学生对地球知识、环保知识了解得更深刻,我组织学生去调查家乡的环保现状,观察、分析家乡的水资源污染情况,查找污染源,到气象站了解大气资源状况,访问在环保工作的家长,了解环保措施实施情况。在调查研究中,学生被一个个令人震惊的数字所惊愕,写出了一份份加强环境保护的倡议书,设计出一幅幅情真意切的环保标语、宣传画——“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的家园”,“还我蓝天碧水”,“愿青山常青,绿水常清”。家长则帮忙提供材料,关注安全。全家上下忙得不亦乐乎,通过各项调查,让学生动起手来,丰富了学生的社会知识,培养了实际操作能力,增强了公民意识,培养了合作、探究精神,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在写调查报告的过程中,锻炼了综合写作能力,这样的作业给学生和家长带来了无穷的“智趣”。

三、搜集探索作业——让学生的眼睛敏锐起来

让学生搜集一些跟语文有关的资料,对他们来说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他们会认为这是对他们自己搜集探索能力的挑战,布置这样的一些作业时,我通常还会结合材料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

四、学科融合作业——让学生的营养丰富起来

学科间融合,课内外结合,让作业与学科接轨。如学了《金蝉脱壳》后让学生回家去查阅资料,了解蝉的习性,与科学学科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学了《第一次抱母亲》后让学生去搜集有关赞美母亲的诗句,并自己也试着写几句;搜集歌颂母亲的歌曲,唱一唱,与音乐学科相融合。古诗的特点是短小精悍,讲究意境及其韵味,古诗的语言凝练、形象且含蓄,富有思想性和艺术性,处处闪耀着美的情趣。因为它语言精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是训练学生改写、扩写、续写的好材料,也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绘画能力的有效载体。教学《山行》一诗时,我采用化文为图,化图为文的方法,理解古诗、训练绘画、提高写作能力。为了让学生感受诗人看到的深秋远山那独特迷人的景象,课堂上我要求学生用水彩笔画出这一幅图画。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边读边想象,边想边画,在作画的过程中切实体会到深秋远山那种多彩秀美却又略显萧条的景色。这样,课文学完了,不仅给学生留下了语言,留下了形象,留下了作文。这种“画中写话”的训练,还可以体现在故事作文中,教学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后,我要求学生画画诗的意思,再根据图画来编个故事,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合理想象,把文中的小孩与蝴蝶嬉戏的经过写得活灵活现,充满了童真和童趣。绘画和作文训练的有机结合,使学生的绘画能力得到提高的前提下,写作文有话可写,且很有新意。这样,把作业设计与儿童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以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语文知识,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得到提高。

五、社会生活作业——让学生的世界精彩起来

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因此,语文教学要冲破封闭的圈子,向课外延伸,跟生活接轨。语文教学的触角要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作为语文教学内容重要之一的作业,也不能局限于课内学习内容中,拘泥于课本知识中,小学语文课本的内容虽然丰富,但是知识毕竟有限。教师要把语文作业设计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在社会实践,家庭生活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

展开想象翅膀,激活词汇教学 篇7

一、单词重在记忆

没有记忆就无法学习, 也无法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

记忆开始于识记, 要使识记能保持较长时间乃至牢记不忘, 除了学生自身的勤学苦练外, 教师在讲授知识同时, 要注意培养学生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的顽强毅力和根据记忆心理规律, 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词汇记忆力。根据心理学理论, 人的记忆包括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 这两者是相互联系的。在语言学习过程中, 学生常常有目的地记忆词汇, 但没通过大量的阅读去无意识地巩固, 扩大词汇量。因此, 为了既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又能提高他们的识记效果, 外语教学要重视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相结合的方法, 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识记习惯, 积累词汇, 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

二、记忆词汇须寻找规律

在实际教学中, 我发现学生在词汇学习时经常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单词读音不准、拼写错误、词汇遗忘率比较高, 词汇提取困难, 往往学了后面的词汇忘记了前面的词汇。

其实, 词汇教学一般是采取由音到形再到义的顺序。所以, 要解决拼写的问题, 首先要使学生做到语音准确, 并帮助他们认识到拼读与拼写之间的内在联系, 能准确地拼读字母、音素、字母组合的发音, 了解读音规则, 做到见词能读, 听音能写。但是, 我们的新教材没有突出音标教学, 没有了人教版那样的系统语音练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词汇教学过程中, 有意识地渗透语音教学。这样可以使学生避免死记硬背, 大大减轻读与拼的困难。其次, 对多音节词要帮助学生掌握单节, 指导他们按音节拼读, 做到会拼读就会拼写。

三、记忆单词讲究方法和窍门

1、“词不离句, 句不离文”。

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词语要嵌在上下文里面才有生命, 才容易记住, 才知道用法”。

这句话对于英语词汇学习也同样是有深刻意义的。我们学习巩固词汇的最好方法是词不离句, 句不离文, 不离语言情景。要在阅读中学习词汇, 要在情景中使用词汇。

2、归纳 (conclusion) 和总结 (summary)

我认为, 归纳和总结并不只是复习阶段的好方法。其实, 在教学词汇的过程中, 适当地使用归纳和总结的方法来复习一些已学过的单词和教学某些未学过的知识, 归纳和总结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它可以使我们所学的连成知识链, 便于理解和扩大知识面, 让单调的课本知识变成积极充实的内容。

对于归纳和总结这一方法, 我是尤其欣赏的。

在我平时的教学中, 我把归纳和总结与我的六位老师曾经教给我的英语学习口诀有效地结合起来, 给我的教学增添了一点色彩, 学生普遍反映很好, 都说很容易接受。

例1:在总结f (e) 结尾的名词变复数方法时, 我把我在中学时代学过的口诀教给我的学生。

(1) 把f或fe变成v再加es的:“妻子持刀去宰狼, 小偷吓得发了慌;躲在架后保己命, 半片树叶遮目光。” (wife, knife, wolf, thief, shelf, life)

(2) 直接加s的:海湾边, 屋顶上, 农奴们的首领相信这个证据。 (gulf, roof, serf, chief, blief, proof)

(3) 还有几个是可以直接加s, 也可以变f或fe为v再加es的, 也可以直接加s的, 如scarf和handkerchief。

3、比较 (comparison) 和分类 (classification) 法

比较分析、分类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还表现各种具有局部性质的思维活动。因此教师在英语词汇教学实践中, 通过比较来帮助学生突破知识难点、促进理解、记忆力的潜在发挥, 其实际记忆效果会比苦苦“死记硬背”的效果好得多。

利用同义词。同义词都是相对的, 比如nice在不同的上下文中, 它的同义词可能是pleasant (令人愉快的) , kind (亲切的) , fine (好的) ……。根据这个特点, 不要孤立地看某词的同义词, 而要把它放在句子中来看是不是同义词。如:The weather is nice today.和The weather is fine today.这两个句子中, nice和fine就是同义词, 可以相互代替。

利用反义词。在英词中表示相对的概念的词汇经常可以遇见。如学过big以后, 当学到small时, 可以指出Small means not big.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small的意思了。

我们的词汇教学不能只为教词汇而教词汇, 文化差异是词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对中英文化差异进行比较, 是学生在学习词汇的过程中真正集领会到词的涵义, 并能正确运用所学到的词汇进行交际, 才能真正达到词汇教学的目的。

分类法也可以为我们的词汇教学增色不少。通过对所学单词的分类, 学生既能复习旧单词, 又加深对新单词的印象, 如文具类、交通工具类、服装鞋帽类等。

4、辨析法

巧辨只在一言中, 我教学生记住某个句子, 再运用辨析法能就有效地记住一些意思相近的词, 如:

(1) see、look:He looked around, but saw nothing. (他环顾四周, 什么也没看见。)

(2) both、neither:Both of them went out but neither came back. (他们两个人都出去了, 但一个也没回来。)

(3) everyday、every day:Do you speak everyday english every day? (你天天讲日常英语吗?)

……

四、笔头巩固词汇

针对教学中的一些重要的词汇或语言点, 适当进行一些听写练习, 或针对一些语言点的中英互译练习也相当有必要, 可以加深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和掌握。

词汇教学质量的高低, 从很大的程度来说, 取决于教师积极的教学态度、活跃的教学思维和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 更取决于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与练习。

展开想像的翅膀 篇8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阅读方法,展开想象,创造机会

语文教材图文并茂, 是训练想象力的好教材。在阅读中合理地大胆想象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让学生身临其境, 感悟情感。学习写作方法。如我在教学《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文时, 让学生想象毛主席那一夜的动作、语言、神态以及心理活动。学生通过想象, 走近伟人, 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毛主席那凡人的情感和伟人的胸怀, 同时还学习并运用了写人的基本方法, 一举数得。另外,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具备创新精神。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前提。正如爱因斯坦所言:“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人类的创造发明离不开想象, 学生的学习同样离不开想象。想象力是极其重要的智力因素, 是构成语文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都与想象力有关。阅读文艺作品时, 要借助再造想象, 再现作品描绘的情景, 从而理解作品内容。因此《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 发展思维能力, 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在阅读中合理地大胆想象, 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 主动会文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阅读教学中, 想象不是唯一, 它必须以充分的阅读为基础, 要学生大胆合理想象, 必须多读多想, 从而调动学生动口、动脑;想象成果需要交流, 交流可通过说、画、写等形式呈现, 又调动了学生动手、动口参与学习。想象把枯燥的文字符号变成了生动鲜活的画面,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 促使学生主动会文, 个性阅读, 发挥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确保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儿童思维活跃, 富于幻想, 处于发展想象力的最佳时期。语文教材图文并茂, 是训练想象力的好教材。因此, 为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提高学生的能力, 教者就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去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那么, 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想象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一、丰富表象积累, 以开阔想象

想象的水平依赖于表象的数量和质量。一个人头脑中储备的表象越丰富, 知识越丰富, 想象就越开阔、深刻。而丰富的表象来自于对直接和间接生活的大量接触、认真观察。写观察日记是丰富学生表象的有效方法, 我要求学生细心观察周围事物, 每天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同时我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校内外活动和家务劳动, 感受大自然, 感受生活。凡此种种, 将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或深或浅的痕迹, 呈现出一个色彩斑斓的大千世界。学生的生活经验越厚实, 表象积累越丰富, 想象就越开阔。

二、肯定学生, 加强与学生的交流, 让学生有大胆想象的勇气

孩子们本是思维活跃、富于幻想的, 在想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漫无边际的、“不合适”的幻想, 如果予以打击, 大胆想象就将成为一句空话。所以对于学生的一些光怪陆离的想法, 我们不能只按照自己的想法来, 该肯定的就肯定, 即使是错误的, 也应该好好加以引导。只有在尊重理解学生的基础上, 我们的教学往往才能事半功倍, 甚至可以达到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效果。

三、抓住要点展开联想

人们在阅读的时候, 看到书本上所写的内容, 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它们和别的事物联系起来。在教学中, 我们要善于抓住要点, 大胆引导, 让学生联想开去, 冲出教材, 形成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如在教学《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 我抓住“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让学生展开联想。孩子们很快联想到邱少云、黄继光等英雄人物和事迹, 进而更好地理解了“忠骨”的含义。英雄的伟大事迹和崇高精神深深地烙在了孩子们的心灵。实现了文道统一。

四、创造机会, 让学生多想象

在平时的教学中, 要有机会就让学生想象, 如果学生经常处于一种想象的环境中, 想象能力才能有效提高, 对文本的理解、感悟才能更深入。抓住细节描写, 展开合理想象。如在教学《翠鸟》一课时, 细读文中对翠鸟外形的描写, 展开想象, 画出翠鸟。学生通过读、画, 很容易地感受到了翠鸟的可爱、作者对翠鸟的喜爱, 同时联想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画一画, 学习作者的写法写一写, 又学习了文章的写作方法。在文章空白处大胆想象, 深化理解文本。如教学《凡卡》后, 让学生大胆想象凡卡的命运, 续编课文。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当时沙俄社会的黑暗。《穷人》一课, 想象渔夫夫妇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后的故事, 学生能更进一步理解渔夫夫妇善良的品质。

总之文学作品离不开想象, 它作为一种形象思维贯穿于整个作品的表现手法之中。在语文教学中, 我们只有从想象入手, 进行课文分析, 才能使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领略课文的艺术真谛, 发展儿童的形象思维能力, 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海芬.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的整合[J].小学时代 (教师) , 2010 (05) .

[2]王洁.浅析如何进行有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吉林教育, 2010 (11) .

展开想像的翅膀 篇9

那么, 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 如何让中学生写作时展开创新的翅膀?笔者作为全国中语会“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课题实验教师, 在课题研究与实践中采取了以下循序渐进的做法, 取得了一定教学效益。

一、优化创新土壤, 培养创新情趣

在写作教学中, 教师要通过多种方法、多种渠道, 大力营造写作的氛围, 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阅读材料、充分的活动空间,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诱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鼓励他们个性化地思考、体验和表达。首先, 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提供观察、多角度审题、构思、讨论、评论等机会, 努力创设活动情境, 激发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其次, 课外教师可以成立文学社或写作兴趣小组等;或举办作文大赛或校园个人作品朗诵会;鼓励他们向全国各级各类刊物投稿并给予指点迷津等。另外, 教师在教学中就要要善于捕捉时机, 创造条件使学生获得成功。在写作上有一技之长的学生, 可树为榜样, 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表扬,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作文题目要创新, 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面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窒息的现状, 教师就应该在作文命题上有新的突破, 给学生出新颖的作文题目, 从而诱发学生灵感, 激活学生的创造潜能, 通过细密的构思, 写出新颖而又合情合理的作文。

要大力进行这种具有创造思维的训练, 让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变成作文中灵动的飞翔的翅膀, 增强了他们的写作欲望, 作文命题就要努力做到:第一, 新、奇、活、趣;第二, 难易适度;第三, 贴近学生的生活;第四, 具有导向性。

首先, 命题的新颖性, 使学生开启创造性思维。好的作文题目, 会像鲜花吸引蜜蜂那样吸引学生, 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其次, 克服公式化, 命题多样化。能诱发学生写作的欲望、激发学生兴趣的题目, 一定会克服公式化, 命题一定是多样性的。

三、注重培养观察、阅读习惯, 积累创新素材

文章的新意来自内容的新鲜, 而内容的新鲜又取决于素材的新鲜。素材新鲜直接影响着文章的新颖性, 新素材能使读者兴趣盎然, 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给人与众不同之感。

所谓“带露折花, 素材新鲜”, 就是说在作文选材中要独具慧眼, 力求选取具有浓厚生活气息和文化意蕴的素材。而新素材主要来自生活, 与生活同步的新人、新事、新物。首先, 教师要指导、教育学生从生活中找寻写作素材, 从大自然中捕捉灵感。只有培养学生形成勤于观察、善于积累的习惯, 学生才会有意识地抓取大千世界与自我内心世界生活中的美妙瞬间;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 并把生活中五彩缤纷的现象变成自己创作思考的无尽之源。其次, 教师要鼓励学生阅读, 奠定创新基础

语文课文和优秀的课外读物为学生提供了范例和素材。而阅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词汇、用词造句和谋篇布局的知识以及新鲜时尚的素材, 同时阅读过程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作为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读书, 会读书, 读好书, 开辟第二课堂, 拓宽阅读视野。不断提供图书、报刊, 让他们扩大阅读面, 做到“闻一知十”。

四、注意创新性思维引导, 构思技巧训练

写作是人精神生活的物化, 是一个从观察生活到认识生活, 从观察社会到认识社会, 从构思文章到下笔写成文章的思维过程。同样创新思维在人的文章生成过程中, 对文章主题的创新, 内容的创新, 形式的创新, 语言的创新, 起着决定作用。笔者写作教学研究中采取了以下方法引导培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是运用逆向思维。这种思维方式, 常常会翻出新意, 收到出人意料、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笔者写作教学中鼓励学生“反弹琵琶”, 即打破传统的思维程序, 把问题作反向思考。

二是运用多向思维, 开拓学生思路。教师充分利用课文资源。课堂上结合有关课文内容, 让学生进行再造想象, 练习改写、续写、扩写等想象性作文。或就一个作文题目, 引导学生多方位思考, 多角度立论, 深入发掘题目的含义, 从而提出新思路、新方案。

三是运用侧向思维, 诱导学生在思维时避开众人注目的正面, 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 用不同观点去思考同一问题, 从而获得不同的感受和体验, 在慎思、明辩的前提下破旧立新、推陈出新。

另外, 创新写作教学要培养学生们的写作创新意识, 构思技巧训练与运用也是不可忽视一个环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运用一些结构技巧, 如伏笔照应、巧设悬念、纵横对比等等。

五、作文体式要创新, 形成亮丽的风景线

学生写作时进行有个性的表达和有创新的表达, 非常重要, 但文体的选择, 也是不可忽视地一种写作创新环节。文体方面打破常规, 标新立异, 有利于吸引读者的眼球。

当然, 任何一种写作体式都是可以写出优秀作文来的。但是写作教学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习并尝试各种文体写作, 从而让学生遇到任何文题时, 能灵活选取适合材料的文体写作, 达到写作创新。

总之, 无论是素材的新颖, 构思的巧妙, 还是文体的创新都离不开教师写作教学中有意识、有步骤地对学生创新写作循序渐进地进行引导、训练, 最终才能达到写作教学创新目的, 才能让学生在写作时达到展开创新的翅膀。

摘要:写作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写作创新意识、写作创新思维, 可采取了以下循序渐进的做法:优化创新土壤, 培养创新情趣;作文题目要创新, 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注重培养观察、阅读习惯, 积累创新素材;注意创新性思维引导, 构思技巧训练;作文体式要创新, 形成亮丽的风景线。

展开想像的翅膀 篇10

1.关注学生的发展, 以读图为载体,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2.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提高学生欣赏语句和斟酌文字的水平。

目标预设

1.能用正确的方法观察两幅图, 准确地把握图意, 展开合理而丰富的想象。

2.能在围绕中心的基础上, 根据本次训练项目, 学会欣赏和修改文章。

教学流程

作前指导

一、初步读懂图意

1. (课件出示两幅图)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教师相机板书:雏燕、小姑娘、猫)

2. 图上的雏燕、小姑娘、猫是主要的, 背景是次要的, 但也有一定的作用。你们发现了吗? (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

3. 谁能把画面上的内容联系起来, 说说这两幅图画的大概意思?

(设计意图:观察要有一定的方法。就这两幅图而言, 观察时要引导学生分清图画上的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同时, 还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学生就会由观察进入思考, 从景物想到情节。)

二、引导细致观察

1. 刚才咱们只是粗略地观察。我们应学会细致地观察。怎样细致地观察呢? (课件出示:小姑娘的特写镜头)

(1) 先给小姑娘起个名字, 叫什么? (一生答即可)

(2) 谁来模仿她的动作? (教师提醒:脸向上仰, 瞪着眼睛, 张大嘴巴等)

(3) 从她的神情和动作中, 你看出了什么? (吃惊、担心……)

(4) 此时, 她的心里会怎么想呢?

2. 我们再来看这只大花猫。你看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大花猫的特写镜头)

(1) 从大花猫的目光、姿势、尾巴以及嘴里发出的声音等方面谈一谈。

(2) 大花猫的心里又是怎么想的?

3. 此时此刻, 我们的心里一定有许多的担心。这些担心是什么呢?

(设计意图:对于画面上的主要内容, 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 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学生才会有话可写, 才能写得生动形象。)

三、预测事情结果

1. 大家最担心的是小燕子的安危。我们来分析一下, 小燕子最终会有几种结果呢? (A.脱险;B.受伤;C.死亡)

2. 脱险、受伤、死亡是小燕子三种不同的结局。同学们, 你们最希望小燕子是哪一种结局呢?

(设计意图: (1) 让学生学会理性地分析问题; (2) 让学生拥有一颗善良之心, 怜悯之心。)

四、想象事情经过

1. 假如结果是“小燕子脱险了”, 我们来想象它是怎么脱险的。 (如:A.大花猫被小姑娘喝走了;B.大花猫被小姑娘打走了、砸跑了……)

这是正常的思维方式, 老师喜欢有创意的思维。 (如:A.大燕子拼命保护, 吓走了大花猫;B.“半路杀出个程咬金”, 来了一条大黑狗, 或又来了一只大黄猫;C.有可能是小燕子自己逃脱了, 也有可能是猫在戏弄小燕子, 猫和小燕子还成了好朋友呢!……)

2. 写文章最好能“一波三折” (板书:一波三折) 怎样才能一波三折呢?老师有一个巧妙的方法, 就是把想象到的两三种情况组合到一起, 情节就会波澜起伏了。例如:有同学说, 小姑娘呵斥了大花猫;还有同学说, 又来了一条大黑狗。我们可以把这两种情况叠加起来:

小姑娘大声呵斥道:“大花猫, 你想干什么?赶快走开, 不然我就对你不客气了!”大花猫瞟了小姑娘一眼, 心想:“你平时对我特别亲, 还经常抱我呢!我今天把小燕子吃了, 你又能怎么样?”就在这时, 来了一条大黑狗。大花猫望着黑狗那高大威武的身躯, 瞧瞧黑狗那阴森森的目光, 心想“好汉不吃眼前亏”, 还是溜吧!

3. 谁也能将故事情节来个一波三折?

4. 关于小燕子的脱险, 还有很多种可能。如果写小燕子受伤了或者死亡了, 留给同学们自己去想象。老师特别喜欢别出心裁的作文。

(设计意图:事情的经过是文章的主体。只有把经过写具体了, 才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只有把经过写得“一波三折”, 才能扣住读者的心弦。)

五、介绍写作窍门

1. 最后, 给大家介绍写好本篇作文的几个小窍门:

(1) 把图上的景物写进去, 文中就有了画面。

(2) 把人和动物的心理写出来, 文章会更传神。

(3) 让小动物开口说话, 文章会更鲜活。

2. 下面, 大家根据图画展开想象的翅膀, 写一篇文章, 题目自拟。

(设计意图:有针对性地介绍几种写作小窍门, 能让学生把文章写得更美、更传神、更有趣。)

作后评讲

上节课, 同学们通过紧张的写作, 一篇篇作品新鲜出炉了。如何品析这些文章呢?

一、我做伯乐

1.法国著名雕塑大师罗丹说过, “生活中不是没有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 别人的作文中不是没有闪光点, 而是缺少发现闪光点的眼睛。今天我们的第一个环节是“我做伯乐” (板书:我做伯乐) 。把文章写好的方法有很多, 其中一条就是发现别人文章里的优点。请同桌的同学对调阅读,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发现。

(课件出示:伯乐们, 请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发现: (1) 如画一般的美景; (2) 人或动物逼真的心理; (3) 小动物精彩的语言。)

谁发现了? (一生读) 请用波浪线画出你认为值得欣赏的词语和句子, 要边读边赏。

2.前后的同学对调阅读, 画出你认为值得欣赏的词句。

3. 师生交流。

(1) 我们先从推荐文章的题目入手, 因为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哪位伯乐先来?

(2) 哪位伯乐在文章中发现了“如画一般的美景”? (学生进行简单的赏析)

(3) 有把心理描写得非常逼真的同学吗?这是一种怎样的心理?

(4) 哪位同学把小动物的语言写得很精彩呢?请伯乐推荐推荐吧。

(设计意图:学生在相互阅读的过程中, 只有发现他人文章中的闪光点, 才能达到相互学习, 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我当医生

1.我们不仅要做伯乐, 善于发现别人文章的优点, 还要做医生, 找出别人文章中存在的不足, 帮他修改。下面, 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我当医生” (板书:我当医生) 。怎样修改呢?叶圣陶先生讲过:“修改稿子不光是看, 要念。”念着念着, 句子的毛病就出来了。请同桌的同学对调修改, 要用上正确的修改符号。 (教师巡视)

2.通过刚才的修改, 能自信地说“我是好医生”的同学请举手。 (请两名学生用实物投影仪展示批改情况, 并向大家作说明。)

3.从你们修改的情况来看, 都是动的小手术 (以改错字为主) , 这样的医生还称不上好医生。真正的好医生, 能把文章开头和结尾中多余的话去得干干净净, 把事情的经过改得有血有肉。我们来试试, 好吗? (以某一篇作文为例, 师生共同修改。)

(设计意图:“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如何进行有效的修改呢?每次作后评讲都要有一个训练的重点。本次修改的重点是去掉文章首尾部分多余的话, 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 使文章详略得当。)

三、我是评委

1.同学们, 以前一直是老师给你们改作文, 做总评, 今天, 你们也来过一把瘾———“我”来做评委。 (板书:我是评委) 请大家在文章的末尾用一两句话, 帮同学指出作文的优缺点, 或提出建议。老师想看看谁是“一流的评委”。 (生写总评, 教师巡视。)

2.老师想听一听评委们写的总评。我想先听听赞扬的声音。谁先来?

3.我还想听批评的声音或者有价值的建议。谁来读? (教师提醒:把批评的话说得婉转些, 同学才容易接受。)

我希望作文写得不满意的同学, 将你们的稿子“回锅”重写, 就像红烧肉一样, 回锅的遍数越多就越香!你们愿意吗?

上一篇:钻孔成桩下一篇:语文学习口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