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麻醉

2024-08-14

术前麻醉(精选八篇)

术前麻醉 篇1

手术是现代外科治疗的主要方式, 而麻醉质量的好坏在手术中占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麻醉是最具风险医疗工作, 麻醉的质量控制更为重要, 除了要求不痛以外, 安全、舒适等逐渐成为现今麻醉科关注的课题, 手术患者受到强烈的生理心理刺激, 会对神经内分泌及循环系统产生影响, 还会严重影响手术麻醉的顺利进行及术后的身体健康。[1]因此, 术前访视作为麻醉医师与患者沟通的一种直接手段被越来受到重视, 麻醉医师通过术前沟通能够全面了解患者的身体心理状态, 从而调整麻醉计划, 进行心理干预, 这对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提高控制麻醉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1 术前访视和术前检查

术前访视和术前检查指的是麻醉医生在手术前对择期手术患者进行全面的了解, 包括病史、目前病情、体格检查、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患者的精神状态等, 对患者的整体状况做出评估, 给患者介绍自己, 作麻醉术前宣教, 回答患者关注的麻醉方面的疑虑, 解除其紧张、焦虑、恐惧心理, 同时与外科医师一起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制定适宜的麻醉方案及例行麻醉协议书签字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麻醉科医师在麻醉前与患者及其家属直接面对面的交流的过程, 是完善术前准备, 制定合适的麻醉方案, 降低麻醉的风险, 控制麻醉质量及安全性的必要过程。

2 术前访视及术前检查的重要性

2.1 麻醉的安全性及麻醉质量取决于麻醉师与手术医师共同商定制定出的麻醉方式以及在完全熟悉患者病情的情况下对麻醉过程中出现的变化采取合理的应对方法。而要做到完全了解患者情况, 术前访视及检查则是必不可少的, 尤其是对高龄患者, 手术对于各脏器功能均处于下降阶段的老年人来说, 不论选择何种麻醉方式, 风险相较中青年来说都会大很多, 高龄手术患者多合并有心脏病、高血压、呼吸系疾病等, 在麻醉过程中出现意外的机率以及术后出现苏醒期心血管应激反应也比一般人大, 故对其尽可能进行全面检查, 包括胸片、心电图、心脏彩超、动脉血气分析、血电解质、血糖、肝、肺、肾功能以及体格检查等, 详细了解病史, 包括了解有无高胆固醇、高血压、吸烟饮酒史, 明显的左室肥大及糖尿病等麻醉危险因素。对心脏功能评级, 手术是一种侵入性的治疗, 在手术麻醉过程中, 患者可能由于紧张的心理而增大心肌耗氧量, 心功能不全的手术患者, 要预防在麻醉过程中出现意外, 对于患者心功能的评级非常重要。麻醉医师通过术前访视和术前检查, 根据掌握的信息和术前检查结果进行危险性评估, 充分预测术中有可能出现的情况, 从而加强术前准备, 以便对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正确的采取应对措施, 如对术前呼吸道压迫或梗阻的患者应做好困难气管插管准备, 备好纤维支气管镜帮助插管, 气道压迫严重, 必要时在体外循环支持下行手术。对于因内科疾病病情严重, 不适宜手术麻醉的患者可以及时提醒手术医师推迟手术, 纠正内科疾病, 调整生理状态, 待影响麻醉的病情改善后再行手术, 最大程度的确保手术安全, 保证手术麻醉质量。

2.2由手术室的陌生环境引起的陌生感、对手术事件本身的迷茫、无助感、手术产生的孤独感以及对进入手术室后可能发生的事情的焦虑、恐惧、都会成为应激源, 引起患者非特异性反应, 如心率加快、血压上升心肌耗氧量增加等负面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可加重病情, 除了从外在生理上对手术患者进行评估, 对手术患者的心理调整也非常重要。麻醉医师通过术前访视及检查直接与患者面对面沟通、交流, 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陌生感和不安、恐惧心理, 缓解焦虑, 使患者处于最佳的心理适应状态。手术患者焦虑、恐惧、紧张、迷茫等心理, 主要源于他们对手术这一医疗手段的不了解, 从心理需求上说, 手术患者的问题主要集中在:需要了解麻醉情况、要求关心照顾、关心手术大夫情况、关心预后情况、担心手术室环境、担心经济问题、关心术中输血问题、担心疾病性质、关心手术时间长短等。这些问题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是司空见惯的, 但是患者则由于不了解情况, 造成心理上的诸多问题。有些没有做过手术的患者怕自己手术后留后遗症, 担心手术麻醉药剂量不够, 让他们承受痛苦等。这样的心理状态对手术及麻醉十分不利, 现代研究证明焦虑过重会使交感神经系统激活过度, 引起一系列生理变化, 干扰手术及麻醉, 影响预后, 术中疼痛程度与精神状态密切相关。对手术的焦虑、恐惧、缺乏信心及周围环境的不良刺激等都可影响患者痛阈, 使轻微疼痛产生剧烈反应。不同程度的焦虑对手术效果有不同影响, 轻度焦虑反映了患者正常心理适应功能, 手术效果好。[2]为减轻心理原因对患者的影响, 术前进行有效的医患沟通和进行适时的心理干预, 能够减轻患者心理负担, 建立信任关系使其在术中主动配合, 提高麻醉质量。术前访视的内容除了对患者生理情况进行整体评估外, 对患者介绍手术相关知识和信息, 使其了解手术室环境、布局、设备、仪器、手术间的温度调节, 为患者适应手术环境做好心理准备。介绍施行麻醉、手术时的体位配合、手术大概所需时间, 术中可能出现的感觉以及手术人员的相关信息等, 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由于不可预见性而产生的焦虑情绪, 提高其对手术的心理适应力。通过医患沟通, 能够使麻醉医师了解患者的基本精神状态, 如有的患者在理解力方面不太好, 那么在进行麻醉时, 麻醉医师就能够更清晰, 更耐心的指导患者按照要求配合, 针对不同的心理需求、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疏导, 详细解答患者提出问题, 使患者有充分的准备, 积极主动配合手术。

2.3 由于医疗信息的不对称, 绝大多数患者和家属对现代麻醉理解存在很大偏差, 一旦发生意外及不良后果极难接受, 甚至产生矛盾、医疗纠纷。[3]医务人员通过术前访视和患者及家属沟通, 以书面及口头形式告知麻醉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预想不到的意外, 导致生命危险及并发症、不同麻醉方案的区别、全麻与非全麻的利弊、不同麻醉方案的可能结果、麻醉方案的更改、费用以及其他的相关知识。签定麻醉同意书不是走过场, 而是让患者充分了解手术麻醉的信息, 建立互信关系, 避免医疗纠纷的重要手段, 绝对不能忽视。

3 总结

麻醉医师进行术前访视及术前检查, 是通过与患者及其家属直接沟通, 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及心理状况, 制定合适的麻醉方案, 做好充足准备应对术中可能出现的状况, 降低麻醉的风险, 实施手术患者心理干预, 控制麻醉质量及避免医疗纠纷的的重要手段, 医院应当建立并严格执行麻醉术前访视制度,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控制麻醉质量。

关键词:麻醉,术前检查,术前访视,麻醉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崔东辰, 耿华.择期手术病人的心理应激及护理对策.中华护理杂志, 1996, 31 (12) :692.

[2]李心天.医学心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9:2.

术前麻醉 篇2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 100034 杜怀清

长期以来,小儿术前禁食的标准存有争议。在不同的研究机构里,小儿禁食的观点是不相同的。在麻醉医师和手术护理的专业机构里,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指南,临床工作中很难掌握禁食原则。为保证小儿麻醉手术过程中的安全,同时又兼顾对小儿身心与机体无严重的伤害,有必要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小儿术前禁食指南。一 术前禁食的目的

1.最低限度减少患儿胃容量及胃酸的含量,防止麻醉诱导时及围术期中出现胃内容物反流而导致肺误吸的风险。

2.禁食后仍应尽量保持血管内的容积,防止脱水,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

3.维持患儿血糖的浓度,特别是新生儿及小婴儿保持他们有限糖原的储存,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4.减少因禁食所带来的不适感,(如饥饿、恶心呕吐、易激惹)。使患儿舒适,家长满意。二 历史回顾与最新研究

早在1883年的文献报导中就已提出,患者在麻醉手术中胃内不能存有食物,但是在术前2小时可以饮清饮料。这项指南一直保持至1960s,并且在教科书中明确指出,术前固体食物的禁食时间为6小时,清饮料2~3小时。但是长期以来,麻醉医生与手术医生更习惯于午夜禁食,甚至在儿童也从午夜禁食。在1974年,Roberts和Shirley在一次实验研究中,向猴子的右主支气管注入了0.4ml/kg(相当于成年人25ml)的胃液。结果显示,胃内容物25ml,pH值约2.5,就有引发吸入性肺炎的风险。对此,医学手术部门更加严格执行术前禁食时间,或延长禁食时间。

传统的小儿术前禁食要求至少8小时(8~12小时),误吸危险性的标准为胃液残留量>0.4ml/kg,胃液pH值≤2.5。不同年龄的小儿,其生理代谢也有所区别,年龄越小糖原储备越差。目前,大多机构建议缩短禁食时间,主张术前摄入碳水化合物,是为了降低胰岛素的抗药性,增强蛋白质代谢和术后肌力,并可以预防由于午夜禁食而引起的术后胰岛素抗药性减弱和手术所致的免疫抑制。有人提出,缩短禁食可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病率。一项猫的动物试验研究中,选用氯胺酮诱导麻醉,胃内液体显示的容量平均20ml/kg(范围在8-40ml/kg)可以导致呕吐,但是对于小儿还没有绝对的容量值及有关数据显示的风险。

当小儿术前禁食的时候,应尽量采取安全性保护措施,延长禁食可以使胃内的最适环境发生改变,促使产生对身体更严重的伤害。禁食后引起分解代谢,使体内的营养成分,如葡萄糖、氨基酸及脂肪酸吸收减少。在这些物质摄入被排空,逐渐在耗尽的时候,患儿会感到饥饿和口渴,甚至会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围术期手术对人体的创伤,能量的利用是增加的。另一方面,就口渴或饥饿而言,小儿更适合术前补充液体。动物研究也显示,术前摄食能减弱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在一项小儿禁食的研究中,一组在术前2小时饮水,另一组按常规从午夜开始禁食,结果显示,术前2小时饮水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18%,午夜禁食组35%。同样的调查研究中,有许多患儿在禁食8.5小时后,会感到恶心,说明延长禁食只会促成患儿术后恶心呕吐,而不会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病率。在最近的小儿禁食多项研究中,1274例健康合作儿童,术前分组进行禁饮2小时与2.5、3、3.5、4小时比较,结果显示,各组胃容量与pH值没有明显改变,各组在术后恶心呕吐没有明显区别,禁饮2小时组术前没有出现口渴和饥饿感,父母满意度最高。

在90年代末期的北美和英国,婴儿配方奶禁食分为4、6、8小时,这些婴儿在术前两个小时都允许喝清饮料。Cook-Sather想要证明是否是在麻醉诱导前4小时的配方奶禁食可以影响到胃内容物量和婴儿胃内液体的特性。结果显示,婴儿术前配方奶禁食4~6小时和配方奶禁食8小时在胃内容物量和PH值上都没有多大的区别。

三、相关国家小儿禁食指南

1999年以前制定的术前禁食指南,手术前一天午夜开始禁食。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术前都一直认真遵循这一规定。经过相关的调查研究以后,在1999年,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进一步修改了传统的术前禁食指南,并制定和发表了新的对人体更有利的术前禁食指南。凡是经历选择性手术需要镇静或麻醉的健康患者(包括小儿),术前禁食标准为:清饮料2小时;易消化固体食物6小时;不易消化固体食物8小时。2000年,加拿大医师协会(Canadian Association of General Surgeons ,CAGS)也采用了相似的指南。

北欧—斯堪的那维亚(Scandinavian)参考和概括了一些国家的术前禁食标准并推荐,麻醉前禁饮时间为2小时,母乳和非母乳4小时,固体食物6小时。在麻醉诱导前1小时成人可以喝水150毫升,儿童75毫升,吃口服术前药。

美国小儿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AAP)是第一家发表具体的小儿禁食指南,推荐麻醉前禁饮时间为2小时,新生儿禁牛奶4小时,固体食物婴儿6小时,儿童8小时。更进一步的指南在ASA发表,推荐新生儿和婴儿禁母奶4小时,非母乳或配方奶6小时。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麻醉医师学会(The 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College of Anesthetists,ANZCA)的禁食指南20003rd中推荐:

1.新的禁食时段适用于所有年龄段;

2.清饮料包含清水、碳酸饮料、清茶、黑咖啡。所有饮料均不得含有酒精; 3.摄入液体的种类比摄入液体的量会更重要;

4.非母乳类奶的排空和固体食物一样。在决定最适合的进食时间时,一定要考虑摄入量;

5.经典的易消化餐包括吐司和清淡饮料。如果餐点里包含油炸和脂肪食品,胃排空将会相应延迟。在决定最适合的进食时间时要把摄入量,食物种类一并考虑进去; 6.摄入种类

最低排空时间

清饮料

2小时 母乳

4小时 处方奶

6小时 非母乳

6小时 易消化餐

8小时

四、习惯和文化的改变

延长术前禁食是传统观念。一直以来,有不少医院的患儿和家长被引导着去决定麻醉医师最习惯的禁食时间,有些家长为了讨好医生,自愿延长禁食时间,认为禁食时间越长,对自己孩子的手术会带来好处。有趣的是,当医疗专业人员开始支持进行较短时间的禁食措施,例如禁固体食物6小时,清饮料2~3小时,但却不能成为习惯。

在最近的一项调查中,英国与爱尔兰根据指南建议,小儿麻醉医师允许小儿术前2小时饮清饮料,但是,有25%的麻醉医师由于顾虑小儿摄入量与摄入液体种类的不同,仍还没有按照规定去执行。

最近在墨西哥有一种很流行的减少小儿清淡禁食间隔的方法,让患儿在6:00~6:30喝苹果汁,这个时间是手术前2.5~3小时的时间。患儿出现易激惹和脱水症状与午夜禁食相比明显减少,没有病例因为需要适应2~3小时的禁饮而延误手术。这种方法指明了只需要一个时间段饮用清饮料,意味着表明了禁食的具体时间,是非常实用的做法。可以省去更多的医疗资源,同时使患儿及家长也容易接受。过度延长禁食可使患儿感觉口渴和饥饿,并且会出现焦虑、烦躁、易激惹等心理效应。医护人员必须改变传统的禁食观念,实行合理的小儿术前禁食标准。

五、膳食的种类与禁食时间

在日常膳食的营养成分中,主要含有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它们对人体的作用有所不同,因此,胃排空的时间也是不同的。膳食中的固体食物进入胃内,经过蠕动消化使胃内的食物≤1mm后,再通过幽门排除到肠道,在肠道进一步消化和吸收后排除体外。

1、清饮料

液体饮料的种类很多,小儿经常饮用的清饮料有,清水及各种果汁饮料(包括葡萄汁、橘汁、苹果汁、桃汁等)。清饮料还包括碳酸饮料、清茶、黑咖啡(不加奶)。所有饮料均不得含有酒精。

允许麻醉诱导前2~3小时喝清饮料已经成为了80%~90%的小儿研究机构的执行标准。在过去的15年中,更多的传统,比如限制清饮料量的方法已经被禁止,当前在禁食期间,没有设定清淡液体的摄入量。由于内窥镜检查法的有效性,小儿固体禁食时间为6~8小时,清饮料为2~3小时,在诱导麻醉时,胃部已经排空。

有文献报道,婴儿术前分别在2、2.5、3小时摄入清水5~10ml/ kg,诱导时胃液残留量均<0.4ml/kg,三组间胃内容量没有明显差异。证实术前2小时饮清水2~5ml/ kg是合适饮用量。最新的研究显示,小儿术前2小时内饮用葡萄水、橘汁、或苹果汁5ml/ kg胃内残留量很少,60分钟能清除80%,90分钟胃内可完全排空。清水在胃内的吸收速度,半衰期为15分钟。因此,应缩短禁饮时间,建议术前禁饮时间为2小时。

2、母乳

合理的术前禁食同样要求母乳禁食。尽管这是一个生理特性,在小兔子的动物试验表明,按0.8ml/kg摄入,母乳的PH值1.8时,可以使兔子造成肺损伤。母乳比处方奶排空要快,但是大量的脂质类的内容物会减慢胃内容物的排空。在哺乳品和母乳的调查中显示,在新生儿~1岁以内(无食管反流障碍)的健康小婴儿,分别摄入配方奶和母乳110~200ml,1小时后胃排空的食物量占摄入总量的比例分别是母乳82%,配方奶中含乳清成分的74%,蛋白哺乳制品61%,牛奶45%。母乳的排空快于牛奶及配方奶。可能是由于母乳中蛋白成分低于蛋白乳制品和牛奶。不同观点认为,母乳脂肪含量较高,可延长胃排空时间。临床观察中显示,母乳虽比其他乳制品排空快,但进入胃内后,转变为固体状,更不能将母乳视为清水。确实2小时的禁食对于母乳来说太短了。另外一项研究表明,在22例低体重的新生儿中,母乳喂养并没有影响胃排空,这说明了禁食母乳少于3小时还有待于一些数据的支持。值得注意的是,将母乳视为乳剂,因为其脂肪含量随母亲饮食种类的不同而不同,母亲食入脂肪含量高的膳食后,母乳可导致婴儿胃排空有所延迟。

虽然ASA 已经建议对于母乳要禁食4小时,并且大多数的小儿研究机构在1999年的报告表明支持这一个指南,但是3小时禁食可能才是最有效的。对于费城医院,在小儿研究中已经超过了10年,并且已经执行了在麻醉和手术前至少3小时的禁食,并且没有事故发生的任何报告。3小时的禁食同时也得到了超声研究的证实,表明母乳胃排空的平均时间在2.43小时(范围在2.00~2.75小时)。建议术前禁食母乳时间为3小时。

3、配方奶与牛奶

最近有文献报导了一名4个月的婴儿,在麻醉诱导前4.5小时进食配方奶后发生了肺误吸,这个事故提醒了对于健康的婴儿禁食后,胃内容物的误吸风险不会完全被消除。更多未知的额外风险,可能包括大容量的摄入和配方奶原料的原因。比如乳清配方奶要比干酪素配方奶胃排空要快,比牛奶胃排空要快的多。胃肠运动的速度减慢可以直接导致脂肪酸浓缩的均衡,还有不同配方奶的质量变化也应考虑到。配方奶可以影响到肺,大豆类的产品可能比奶制品,甚至比母乳对肺的损伤小。这一病例给日本的研究机构提出了要放弃4小时配方奶禁食指南的建议。为了回应此问题,Cook-Sather回顾了9266例,小于6个月的婴儿的整个麻醉过程和最终结果,包括禁食指南的实施情况,没有证据发现有肺误吸的诱因。使用以前的研究结果和现有的实验数据,费城儿童医院小组总结一个结论是95%自信指数,肺误吸的风险不会高于3/9266,这与其他机构报道的事故结论是一致的。

在配方奶的研究中,设定婴儿禁食时间为6小时,结果显示,婴儿胃内的液体呈淡白色,占剩余胃内容物量9%,给婴儿带来的风险很小。正是由于这个临床研究,费城儿童医院已经把健康的小于6个月大婴儿的摄入配方奶时间改为麻醉前4小时。

牛奶在以液体形式进入胃内后,分为液体和固体(凝块)阶段,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把牛奶当作固体禁食对待。建议术前禁食牛奶与配方奶时间为4小时。

4、嚼口香糖

成人研究表明在麻醉前嚼口香糖对于胃内容物量和PH值没有影响。当小儿在手术前30分钟嚼口香糖,他们的胃内容物量和PH值会比起那些没有嚼口香糖的小儿增加许多。很多的研究者把没有被吞下去的口香糖看作是一种清淡液体,允许小儿在麻醉和手术前2~3小时食用。嚼口香糖可能是违反禁食规定的,但是研究报告应当对于嚼口香糖给予合理的质疑,并且指出它是否可以导致小儿胃部残留物的可能性。

5、固体食物

在胃排空的速率上,脂肪类食物(肉类、油炸类)慢于蛋白类或碳水化合物。脂肪类固体食物在胃内磨碎<1mm时需要3~4小时,蛋白质类及碳水化合物至少2~3小时。在禁食的时候,胃液在不断的分泌和排除,但在胃液中完全无颗粒仍需6~8小时。一项关于小儿固体禁食最小间隔的研究表明,在小儿麻醉前2~6小时食入饼干后,他们的胃内容物中存有颗粒物,但是超过6小时食入饼干的小儿,胃部没有发现颗粒物。尽管颗粒状的物体比起清淡液体胃排空要慢,固体的食物要求对于小儿术前禁食时间为6~8小时。如果食物中含有高脂肪的物质,胃部可能不会完全排空,禁食时间为≥8小时。

有证据显示,在麻醉前4~6小时吃清淡的早餐是相对安全的。正因如此,这里有一个小儿麻醉前禁食的应用实例,费城儿童医院允许下午手术的小儿,在早上6点前吃干奶酪,普通的烤面包和苹果汁。父母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他们的孩子食用了早餐,那么在6小时之内是不能够动手术的,否则手术将会被取消。至此,建议儿童清淡固体食物禁食时间为6小时,脂肪类固体食物应为8小时。

六、新生儿禁食与补充输液

在新生儿禁食研究中认为,新生儿、婴幼儿及儿童等不同年龄段禁食的循环中能量燃烧的变化不同。新生儿比婴幼儿及较大儿童可利用能量燃烧储备少,早产儿则更少。因为胎儿脂肪组织生长和肝糖原提供是孕后期才发生的,所有新生儿除机体的氧化底物少之外,能量消耗也比儿童大。因此越是新生儿及早产儿,越需更多的能量燃烧以维持能量合成和基础代谢。新生儿似乎不能维持较短时间禁食时的血糖浓度,因为新生儿比婴幼儿和儿童血糖水平下降快,同时游离脂肪酸和酮体增加程度也快。新生儿在血糖浓度下降相对较快时,游离脂肪酸和酮体增加的速率减慢。在禁食过程中,葡萄糖的利用超过葡萄糖生成,从而容易导致低血糖。如果延长禁食,除了低血糖外,会进一步引起高钠血症、高胆红素血症、氮血症、脱水等,使死亡率大大提高。

据目前统计,新生儿及小婴儿在手术麻醉过程中误吸发生率明显高于幼儿及儿童,进一步分析,这些误吸的合并症并不是由于患儿禁食时间不够造成的,而是由于新生儿及6个月以内的小婴儿,因食管下段括约肌发育不成熟,易出现胃液反流,造成肺误吸,胃内酸性物质从气管进入肺内,引起刺激性炎性反应,导致吸入性肺炎。许多疾病会影响胃内容物量并且很可能增加肺误吸的风险,除非事前采取一些措施。例如患幽门狭窄的小婴儿与健康婴儿相比,术前禁食会有10倍的胃内容物量,如果在麻醉前没有及时吸出胃内容物,诱导麻醉时将会产生呕吐与反流,甚至会造成肺误吸。

对于选择性手术,择期手术接台推迟手术的婴儿及新生儿,因糖原储备少,禁食2小时后应在病房静脉补充糖分及液体,以防发生低血糖、脱水和低血容量。急诊手术在禁食早期1~2小时也应补液。目前,有许多儿童中心医院已将小儿在病房补液,作为术前准备的一项常规。

根据我们的临床调查和研究,并参考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美国小儿学会(AAP),加拿大医师协会(CAGS),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麻醉医师学会(ANZCA)的禁食指南。根据我国小儿现实情况推荐,不同年龄的患儿,制定和推荐对小儿更有利的术前禁食原则。

选择性手术需要镇静或麻醉的健康患儿,术前禁食时间建议为: 摄入种类

禁食时间 清饮料

2小时 母乳

3小时 处方奶

4小时 非母乳

4小时 易消化固体食物

6小时 不易消化固体食物

8小时

对下列误吸风险高的小儿应严格控制禁食时间,对于禁食时间不够,需急诊手术的患儿,必要时按饱胃麻醉处理;1.严重创伤的小儿,胃内容物不易排空;2.急腹症伴有呕吐及电解质紊乱(如胃肠道梗阻);3.食管手术、食管功能障碍(如胃食管括约肌功能低下的患儿);4.肥胖、困难气道;5.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如颅脑损伤、颅内压增高、昏迷及脑瘫患儿);建议:对以上误吸高风险患儿,麻醉前可考虑给予H2受体阻滞剂(如雷米替丁1.5~2mg/kg或西米替丁7.5mg/kg)。健康小儿无需应用,可按饱胃患儿的麻醉处理。

术前心理干预对麻醉的影响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3年3~8月在我院外科接受手术治疗,术前行全身麻醉的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所有病例均为初次手术,无精神病史且近3个月未服用过精神药物,无严重的内科疾病。观察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21~58岁,平均(38.7±4.6)岁;文化程度:小学、初中及以下8例,高中或中专18例,大专及以上6例。对照组男20例,女12例;年龄20~60岁,平均(40.1±45.0)岁;文化程度:小学、初中及以下9例,高中或中专19例,大专及以上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术前护理方法:

对照组32例患者仅在术前进行常规访视。观察组32例患者由麻醉医师在术前连续3 d进行心理干预:①制定干预方案:详细了解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的心理干预方案,并做好麻醉准备。②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热情主动地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得到患者的充分信任。③麻醉知识宣传:根据患者文化程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或宣传片讲解麻醉及术前的注意事项;④心理干预方法:根据患者喜好,在病房内播放舒缓轻松的音乐,消除其术前的焦虑、紧张情绪。

1.3 观察评价指标:

心理状况评价指标采用焦虑状态自评量表(SAS)测定焦虑值,以总分≥40分为焦虑状态;采用知觉心理压力量表(CPSS)评定心理压力,总分≥26分,表示存在对身心健康不利的心理压力[3]。以干预前后的血压、心率变化情况作为生理状况评价指标。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心理指标:

术前3 d,两组患者SAS评分、CPS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1 d及术后7 d,观察组SAS评分、CPSS评分均较术前3 d显著降低(P<0.05,P<0.01);术前1 d,观察组SAS评分、CP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干预前后生理指标变化:

观察组术前1 d的收缩压及心率均较术前3 d显著降低(均P<0.05),且术前1 d,观察组的以上生理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2。

注:与本组术前3 d比较,*P<0.05;与同期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入院时(术前3 d)均存在较严重的焦虑症状(SAS评分>40分)和较大的心理压力(CPSS评分>26分),两组以上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经3 d的心理干预护理后,SAS评分、CPSS评分较入院时显著降低,而对照组SAS评分、CPSS评分较治疗前升高,提示本组手术患者在术前存在较严重的焦虑情绪和较大心理压力,而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护理可以大大缓解患者的焦虑症状,减轻心理压力,利于术前麻醉和手术的开展。在生理指标方面,两组术前3d的收缩压均达到140 mm Hg以上,心率超过80次/分,这种生理表现一般是由于紧张、恐惧等情绪引起的心理应激所产生的,故要恢复正常的血压、心率。首先应缓解患者的紧张、恐惧情绪,使其在手术前处于平稳的心理状态。本研究结果也证实了以上说法,经心理干预护理后,观察组的血压和心率均恢复到正常水平。

注:与本组术前3d比较,*P<0.05,**P<0.01;与同期对照组比较,#P<0.05

参考文献

[1]袁从虎,王成龙.术前心理干预对全麻患者复苏期间心血管应激反应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9(1):88.

[2]王昆.术前心理干预对实施麻醉患者心理生理状况的影响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20):2473.

术前麻醉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4月来该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患者9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龄范围在44~65岁之间,平均年龄 为 (48.75±2.97)岁 ,病程3~12年 ,平均病程 为 (5.36±2.98) 年 ; 观察组患者男性24例 , 女性21例 , 年龄范围在40~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9.34±2.85)岁,病程2~10年,平均病程为(5.22±2.17)年。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要求患者空腹进行治疗,并将患者的血压水平控制在160/90mm Hg以下 ,血糖水平控制在15.0 mmol/L以下。照组患者直接采用硬膜外麻醉的方式,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前进行评估,再选择相应的麻醉方式。硬膜外麻醉的方式为:保持患者侧卧体位将棘突间隙T9-10部位刺穿, 将5 m L的3%的利多卡因注射到穿刺部位中,5 min后观察麻醉情况,并且在手术过程中根据具体的情况增加硬膜外的麻药。观察组患者根据术前评估的具体结果选择麻醉的方式,硬膜外麻醉的方式与对照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血糖变化情况和胰岛素的用量,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中应激反应发生的几率。

1.4 统计方法

对上述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在手术中,有8例患者发生应激反应,所占的比例为17.78%;观察组2例患者发生应激反应,所占的比例为4.44%,χ2=4.05,P=0.04, 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下表为两组患者具体的血糖变化情况。

3 讨论

糖尿病属于累积集体多系统代谢疾病的一种[1],在接受手术治疗时患者的耐受能力比其他类型的患者低,并且,糖尿病对人体的影响比其他疾病对人体的影响更为广泛,因此,怎样在麻醉手术的过程中保证患者的安全成为医学界研究的重点项目。

根据国外的相关研究发现,在急诊手术的病人中,25%的患者在入院时发生明显的高血糖现象,对于此类病人,需要在术前进行充分的评估和准备,尽量稳定患者血糖的变化情况,如果在手术之前发现特殊问题需要延期手术并进行积极地治疗[2]。术前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1病人糖尿病分型情况;2有无低血糖、酮症酸中毒等病史;3有无对麻醉的反应病史;4糖尿病并发症情况;5术前使用降糖药的种类、用药的剂量和最后一次服用的时间;6患者是否具有代谢功能异常的情况。上述内容如果不了解清楚,极易增加患者麻醉的危险性[3]。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手术之前采用术前评估的方式,合理、正确、科学地选择了麻醉的方式,不仅辅助手术获得了成功,还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应激反应的发生几率,并且患者的血糖指标没有较大的波动,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糖尿病患者进行手术之前对其进行术前评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一方式具有极强的临床使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的术前评估及麻醉选择。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4月来该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患者9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直接采用硬膜外麻醉的方式,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前进行评估,再选择相应的麻醉方式,观察两组患者血糖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中应激反应发生的几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均获得了成功,但是观察组患者血糖变化的幅度较小,手术24 h之后血糖水平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在应激反应发生的几率方面,对照组8例患者发生应激反应,所占的比例为17.78%;观察组2例患者发生应激反应,所占的比例为4.44%。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前评估这种方式能够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针对病情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麻醉方式,促进了治疗效果的提升。这一发现具有极强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术前麻醉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 对我院外科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期间, 160名择期手术患者进行调查, 年龄18~84岁, 平均 (50.62±15.05) 岁。女性99例 (61.8%) , 男性61例 (38.2%) , 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7例 (10.6%) , 初中46例 (28.8%) , 高中以上97例 (60.6%) 麻醉方式, 全麻132 (82.5%) 例, 腰硬麻醉19 (11.8%) 例, 局麻9例 (5.6%) , 其中112 (70%) 例为第一次手术, 48 (30%) 例为第二次手术, 患者神志清楚, 能阅读问卷并根据自身情况回答问题。

1.2 方法

术前1d, 巡回护士和麻醉师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 内容包括查看病例, 了解病情, 讲解术前心理状态对麻醉手术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告知有关手术的情况, 说明手术麻醉的目的, 了解手术麻醉的方式, 增强对手术麻醉的信心[3]。文化程度低, 对问卷内容不能完全理解者, 由调查者解释清楚后, 由家属协助完成, 当场发放调查问卷160份, 有效回收160份, 回收率100%。问卷分为6部分: (1) 一般情况调查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手术次数等。 (2) 对麻醉知识了解情况。 (3) 对麻醉知识需求的意愿。 (4) 止痛泵的使用意愿。 (5) 与麻醉相关的其他的需求和疑问。 (6) 获得知识的途径。问卷内容根据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参考有关的书籍, 根据专家的建议反复修改而成。

1.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 进行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择期手术患者一般情况的调查分析见表1;患者对麻醉相关知识了解的情况见表2;患者对麻醉知识需求的情况见表3。

学历较高的患者与学历较低的患者在麻醉步骤知识的需求意愿上有统计学意义χ2=40.0, P<0.05。在麻醉时相关体位知识的需求意愿上有统计学意义, χ2=42.07, P<0.05。第一次手术患者与第二次及以上手术患者因麻醉引起的术后不良反应的知识需求意愿上有统计学意义, χ2=9.19, P<0.05。在回到病房的注意事项知识需求意愿上有统计学意义, χ2=9.3, P<0.01。

知识需求的途径: (1) 宣教方式:床旁口头宣教139人, 发放资料68人, 播放录像8人。学历较高的患者与学历较低的患者在宣传教育方式上有统计学意义, χ2=8.22 P<0.05。 (2) 宣教者的选择:手术室护士128人, 病房护士82人, 医生72人, 麻醉师71人。 (3) 宣教时间:术前1d 132人 (82.5%) , 进行麻醉前4人 (2.5%) , 术前2d (15%) , 每次宣教时间不低于10min。

3 讨论

3.1 在术前访视中增加有关手术麻醉知识的宣教

本次调查显示, 大部分患者缺乏相应的麻醉知识, 在需求的意愿中, 75%以上的患者希望得到相关知识的指导, 患者担心与麻醉有关的问题:如麻醉意外 (是否安全苏醒, 是否出现不当造成截瘫或死亡) , 麻醉效果如何, 术前合并症是否加重以及术中是否疼痛, 担心与手术相关的问题, 所担心的问题及紧张程度与手术类型大小麻醉方式患者的经历、个性特征、文化程度和素质有关[4]。

3.2 根据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宣教方式

80%的患者希望通过多种形式加强术前相关知识的宣教, 在健康教育形式的选择上, 患者首选医护口头讲解, 可能是因为口头讲解更通俗易懂, 并且对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进行提问, 更具针对性[5]。其次是发放资料, 组织观看录像的形式, 获得手术麻醉知识。宣教过程要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职业、、文化程度, 尽量采用简单通俗的语言进行详细的讲解[6]。为文化程度较高的患者多提供书面的资料, 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主要是语言交流。使其获得较全面的详细的信息。开展多种形式的宣教方式, 根据患者需求的特点, 查阅资料, 按麻醉方式及病种不同制定出术前访视宣传手册, 将图片与文字相结合, 设计麻醉知识图片并附文字说明, 供患者阅读。将手术室环境、设备、特殊手术体位、麻醉体位、手术基本程序等制成录像或投影幻灯片, 组织患者观看并予讲解。使患者易于掌握。

3.3 术后镇痛的健康指导

外科手术患者都要经历术后疼痛的过程, 由于患者或家属对疼痛知识的缺乏, 在被调查者的态度和行为中, 存在消极的因素, 部分人认为术后疼痛是避免不了的, 所以患者需要更多的有关术后镇痛的知识, 尤其关注镇痛效果, 安全性, 使用方法和并发症。有研究证实, 系统化术前教育能有效控制疼痛的程度。手术前访视患者时, 将麻醉相关的问题及疼痛治疗的方法与我院现在实行的镇痛方法, 告知患者及其家属, 麻醉药物的使用也让人们不要恐惧, 从而放心安全的使用[7]。为患者提供全面具体的术后疼痛控制知识和方法, 使患者对止痛泵的作用及使用有更好的了解。提高患者疼痛控制的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4 结论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 人们安全意识的增强, 患者对手术的期望值也随之增高, 患者对手术时操作程序, 麻醉方式的了解的需求不容忽视, 手术室护士应加强术前访视, 密切配合, 使患者术前及时有效的获取这一方面的知识, 增强对手术的信心,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8]。使患者以最佳的身心状态配合手术。

摘要:目的 探讨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对手术麻醉知识的了解和需求的意愿, 为手术室针对性的进行术前访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向160例择期手术患者发放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 以了解患者对手术麻醉知识的认知需求。结果 大部分患者缺乏相应的手术麻醉知识, 不同的患者对术前健康知识需求的内容意愿及宣教方式上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75%的患者希望得到全面的手术麻醉知识, 根据患者自身的特点, 有针对性的在术前访视中增加了与麻醉相关的宣教知识, 使患者在术前对手术麻醉有充分的了解, 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前焦虑, 有利于成功实施手术及术后康复。

关键词:术前健康教育,手术麻醉知识,认知,需求

参考文献

[1]周凤珍, 徐月华.关于麻醉前患者的心理护理[J].职业与健康, 2008, 16 (8) :136-137.

[2]安琳琳, 蔡明辉, 王东信, 等.新加坡中央医院麻醉前评估门诊实施概况[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0, 26 (4) :366-367.

[3]吴美清, 祝晓燕.术前护理干预对外科手术患者焦虑心理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 27 (6) :17-18.

[4]任子生, 李恒林.老年择期骨科手术患者术前焦虑水平与术后自控镇痛效果的相关分析[J].临床麻醉学, 2010, 26 (6) :536-537.

[5]吴慧.子宫颈癌化疗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0, 26 (8) :23-25.

[6]吴锦才, 王书霞, 崔红赏.健康教育在手术室择期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 (35) :46-47

[7]张爱荣, 王若凡.择期手术患者及家属对疼痛认识的调查报告[J].实用疼痛学杂志, 2010, 6 (5) :360-362.

术前麻醉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由医院信息中心技术人员抽取经妇科手术患者电子病例资料。病种主要为子宫肌瘤和卵巢良性肿瘤, 手术方式为传统的经腹手术。术前无明显感染病灶。将在病房术前一日备皮的患者定义为W组 (Ward of Our hospital) , 麻醉准备室备皮区备皮的患者为A组 (PreAnesthesia Preparation Room) , 每组100例。排除出现手术或麻醉并发症的病例。

1.2 方法

术前一日或麻醉准备室备皮。物品准备一致:电脑、洗手池含冷热水管道、治疗车, 一次性备皮包、棉签、无菌巾、聚维酮碘消毒液、爱肤佳免洗手液、肥皂液、松节油、面盆、一次性面盆套、污物桶、污水桶等。操作规程一致:护士执行麻醉术前电子医嘱, 然后用一次性备皮包将毛发影响手术切口的剃掉, 再用肥皂液进行清洁皮肤, 用松节油清洁脐孔, 护士撤下病人备皮用品后再用聚维酮碘消毒。所有用物均用一次性的避免交叉感染。

1.3 观察指标

(1) 人口学资料; (2) 备皮-手术间隔时间 (以麻醉记录单为准) ; (3) 皮肤消毒前细菌培养结果; (4) 患者切口愈合情况。

1.4 统计处理

PASW Statistics软件 (IBM SPSS Inc, Chicago, US)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以及秩和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美国麻醉医师协会体能分级、心功能分级、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而A组备皮手术间隔时间明显短于W组 (P<0.05) 。见表1。

注: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BMI=体质量指数.★与W组组组间比较, P<0.05

2.2 皮肤消毒前, 琼脂平皿上细菌培养结果比较, 两组菌落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W组组组间比较, P<0.05

2.3 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3 讨论

随着围术期抗生素的大量应用, 以及手术室条件的改进, 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妇科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国内的研究主要停留在抗生素使用上, 而国外提出预防感染综合模式, 即主要从社会监控、心理模式和医护整体上预防感染[1,2]。

手术前备皮是外科护理的常规之一, 目的是降低术后切口的感染率, 关键是术前必须清洁, 清除长驻细菌, 以降低手术后切口感染率[3]。术前备皮方法、备皮用具、备皮时间、消毒剂的选择都可能对切口感染及愈合产生影响[4], 在本组病例中我们通过选定同类型的手术, 患者无严重内科并存疾病, 感染控制的标准与操作规程一致的方式来控制混杂因素。

本研究标明, 在麻醉准备室建立术前备皮区可明显缩短备皮-手术间隔时间, 减少皮肤消毒前琼脂平皿上菌落计数, 但是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备皮时间离手术时间越近越好[5]。我院改进的麻醉准备室备皮, 指病人入室后立即备皮进入手术间, 减少了因备皮时间过长, 皮肤有不同程度的损伤, 导致细菌侵入, 从而增加感染机会。我院手术室有层流手术间8个, 其中4间千级、4间万级手术间和1个麻醉准备间。平均年手术量超过8500例。平均手术量30台/天, 开手术间4~6间/天。有的手术间平均连台6~8台/天。麻醉准备间提前30min把下台手术病人接到后, 麻醉医师完成各项操作, 待手术室空气净化间隔时间15~20min后进入手术间, 摆好体位就可以消毒开始手术[6]。研究中我们发现, 麻醉准备室设立术前备皮区可能通过以下途径缩短备皮-手术间隔时间, 减少菌落计数: (1) 减少麻醉等待时间。 (2) 对接台手术, 可以明确是上一台手术快结束时进行下一台手术准备, 避免了上一台手术耽搁造成的备皮-手术间隔时间延长, 缩短接台手术时间。 (3) 麻醉准备室三方核对后, 可在医师监护下实施预防抗生素使用。 (4) 麻醉准备室是限制区。但是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差异不明显, 我们分析主要是样本量有关, 最主要的可能是SSI的。

综上所述, 在麻醉准备室建立术前备皮区可明显缩短备皮-手术间隔时间, 可能对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有一定作用。

参考文献

[1]Mangram AJ, Horan TC, Pearson ML, et al.Guideline for preventionof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1999.Hospital Infection Control PracticesAdvisory Committee[J].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 1999, 20 (4) :250–278.

[2]张夏英, 陈秀榕, 罗学琴, 等.术前不同时间备皮对切口感染有无差异的临床观察[J].实用护理杂志, 2001, 17 (6) :41.

[3]朱圆, 曹伟新, 吴蓓雯, 等.采用不同皮肤准备方法后皮肤表面细菌含量的临床观察[J].护理研究, 2006, 20 (1) :51-53.

[4]Swenson BR, Hedrick TL, Metzger R, et al.Effects of preoperativeskin preparation on postoperative wound infection rates:a prosp-ective study of 3 skin preparation protocols[J].Infect Control HospEpidemiol, 2009, 30 (10) :964-971.

[5]沈泳, 黄靖雄.术前患者皮肤准备进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 19 (20) :2819-2820.

术前麻醉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实施的小儿腹腔镜下疝高位结扎术80例, 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 各40例, 其中观察组:男35例, 女5例, 年龄6个月~8岁, 平均 (2.4±1.1) 岁, 发病部位:右侧32例, 左侧8例;对照组:男36例, 女4例, 年龄6个月~8岁, 平均 (2.5±1.1) 岁, 发病部位:右侧31例, 左侧9例, 两组性别、年龄及发病部位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所有患儿均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完成手术, 麻醉诱导采用静脉快速诱导, 使用药物为舒芬太尼、丙泊酚及顺阿曲库铵, 术中维持使用丙泊酚静脉泵注, 术前抗胆碱药使用上, 观察组使用长托宁 (国药准字H20020606成都力思特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0.02 mg/kg肌肉注射, 对照组使用阿托品 (国药准字H32020166江苏涟水制药有限公司) 0.02 mg/kg肌肉注射, 比较两组术中生命体征, 并统计两组拔管时喉痉挛和呼吸道分泌物多的比例, 并统计拔管时间。

1.3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进行,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两组间均数的比较使用t检验, 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 1 两组术中生命体征比较:观察组术中心率慢于对照组 (P<0.05) , 收缩压低于对照组 (P<0.05) , 舒张压低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2.2 两组拔管时情况比较:观察组发生喉痉挛及呼吸道分泌物多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观察组拔管时间快于对照组 (P<0.05) 。见表2。

3 讨论

麻醉前应用抗胆碱药主要是抑制腺体分泌, 减少消化道及呼吸道分泌物, 预防和防治围术期喉痉挛与支气反痉挛, 减少心血管迷走神经不良反射, 提高麻醉安全性[2]。其中阿托品是临床较为常用的抗胆碱药, 麻醉前给药, 在抑制腺体分泌同时, 显著增快心率、尤其是对于小儿患者导致面红潮红、口干及体温升高等不良反应[3]。长托宁则是一种新型的抗胆碱能药, 其对M及N型受体均具有一定的抑制效应, 中枢与外周抗胆碱能效应均显著强于阿托品, 尤其对M1与M3型胆碱能受体具有选择性作用两个, 而对M2型胆碱能受体则无临床作用, 从而避免了心血管方面不良反应, 而且长托宁半衰期长于阿托品, 临床作用更为持久[4]。本研究观察组使用长托宁后发现, 观察组术中心率慢于对照组, 收缩压低于对照组, 舒张压低于对照组。可能与长托宁肌肉注射后抑制大脑皮层, 从而减轻对大脑刺激, 同时通过调节自主神经功能促使交感神经稳定性增加, 还能减少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量, 解除了血管平滑肌的痉挛, 从而术中血压相对低于对照组。对于拔管时情况比较, 发现观察组发生喉痉挛及呼吸道分泌物多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 观察组拔管时间快于对照组。可能与长托宁选择性抑制胆碱能神经M1及M3受体有关, 其对M2受体作用相对较弱甚至无作用, 故在显著减少腺体分泌的同时, 减少对自主神经抑制, 不影响患儿术后复苏。通过本组研究可以认为:长托宁应用于小儿全身麻醉气管插管, 能有效减少自主神经兴奋性, 减少腺体分泌, 更利于术中循环和呼吸功能稳定性, 值得临床重视。

摘要:目的 探讨长托宁在小儿疝全身麻醉术前用药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小儿腹腔镜下疝高位结扎术80例, 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 各40例, 术前抗胆碱药使用上, 观察组使用长托宁, 对照组使用阿托品, 比较两组术中生命体征, 并统计两组拔管时喉痉挛和呼吸道分泌物多的比例, 并统计拔管时间。结果 观察组术中心率慢于对照组 (P<0.05) , 收缩压低于对照组 (P<0.05) , 舒张压低于对照组 (P<0.05) , 观察组发生喉痉挛及呼吸道分泌物多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观察组拔管时间快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长托宁应用于小儿全身麻醉气管插管, 能有效减少自主神经兴奋性, 减少腺体分泌, 更有利于术中循环和呼吸功能稳定性, 值得临床重视。

关键词:长托宁,小儿疝,全身麻醉,术前用药

参考文献

[1]莫丽平, 冯继峰.长托宁与阿托品用于小儿扁桃体切除术麻醉前用药的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32) :89-92.

[2]张凤玲.长托宁与阿托品小儿全身麻醉术前用药对心率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 2014, 26 (9) :723.

[3]李德生.长托宁与阿托品作为全麻患者术前用药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 2013, 13 (11) :36-37.

术前麻醉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身麻醉开腹手术98例病人, 排除有精神障碍和泌尿系统异常者, 男72例, 女26例;年龄28岁~70岁, 中位年龄45.5岁;随机分成对照组48例 (清醒组) 和实验组50例 (全身麻醉组) 。

1.2 方法

1.2.1 导尿方法

对照组病人术前30 min在病房留置尿管后送手术室, 实验组病人在麻醉诱导结束、气管插管完成后留置尿管, 两组均采用F14或F16留置尿管。

1.2.2 观察指标

参考疼痛数字分级的方法 (NRS) [1], 将病人下腹胀痛、尿路疼痛不适程度分为0度~10度并制作标尺1根, 0度表示无任何不适, 10度表示不适感无法忍受, 必须立即拔尿管或止痛治疗。采用问卷的形式, 术后病人安返病房清醒后进行调查, 由病人自行标识疼痛级别进行评估。取5度为临界级别, 小于5度 (包括5度) 为轻度不适, 大于5度为重度不适。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见表1)

3 讨论

本组临床观察显示, 开腹病人不同时机留置尿管, 二者间的舒适度、耐受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麻醉前留置尿管, 病人有心理准备且能配合护士操作, 引起的不适感或疼痛感多较轻微, 其术后对尿管耐受性较好, 但会加重病人术前的恐惧与不安情绪。而麻醉后留置尿管, 虽可减轻病人置管过程中的不适[2], 但易使操作者放松警惕, 插管时动作过重, 造成尿道黏膜损伤, 且病人对插管过程未经历感觉和认知适应过程, 术后不适感多较强烈, 耐受性较术前留置尿管差, 轻微疼痛即引起强烈反应, 甚至烦躁不安、大汗淋漓, 引起血压、心率的变化, 不利于术后护理和病人康复, 其中尤以男性多见。除此之外, 也有研究提示病人对麻醉前后留置尿管的耐受性差异与其生理、心理方面因素有关[3]。

结果显示, 麻醉前留置尿管病人的舒适度、耐受性较好, 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不能一概而论, 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实施个体化护理。无论麻醉前后留置尿管均应做好心理护理, 术前征询病人的意愿, 操作时动作要轻柔, 必要时及时使用止痛药物, 尽可能减轻病人的痛苦。

参考文献

[1]孙燕, 顾慰萍.癌症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M].第2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2:16-17.

[2]李东芝, 王东, 李坚.手术病人麻醉后放置尿管临床观察[J].护理学杂志, 2003, 18 (4) :285-286.

上一篇:对偶问题下一篇:获取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