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践运用

2024-09-02

教学实践运用(精选十篇)

教学实践运用 篇1

一、突出“主体性”, 创设自由学习情境

情境教学的创设过程要着重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英语学习和运用氛围, 使学生学以致用, 得到学习语言的乐趣。为此, 必须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感受到自身力量和努力的发挥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真正认识到自己才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 从而在学习环境中尽可能的表现自己, 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

在创设情境实践教学活动的过程中, 应当将课堂上需要传授的知识和学生的发展为最根本的出发点, 将所提供的语言学习交流平台当作载体。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差异性的辅导, 更多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自己的进步, 从而树立起学习信息, 取得更大的进步。多采用鼓励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资助表达和交流, 体现出学习的主体价值意义, 促进学生学习动力的提升。为学生应在和谐而融洽的学习氛围, 通过良好的分为来带动学生的思维情感以及学习热情的发展。

例如, 在《牛津高中英语》 (Advancewith English) 模块一Unit2 Growing pains的“Reading B Home a-lone”教学中, 可要求学生能够在通读全文和主动感悟的基础上完成“ReadingA”中的题目, 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语言认知。同时, 建议学生围绕“What do I meet trouble in grow up?”来写一份信。这样的情境, 不仅能够让学生在表达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还能够为学生提供同学之间交流探讨的自由环境。

二、深化“互动性”, 构建探究学习情境

在强调互动性教学的时候, 必须首先采用任务型教学的方法, 通过任务的布置, 帮助学生形成明确的学习目标, 通过目标意识的综合作用来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任务型教学的引导下, 通过师生互动来探究并深化知识的学习。

探究学习情境的设定, 要在优化学习资源的条件下, 教师应当帮助学生进行视野思维的有效探索, 帮助其对语言知识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 通过合作或探究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 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这一过程可以分为三步:首先, 合理的帮助学生设置学习目标和分配学习任务, 让学生在任务的指导下围绕需要进行的学习项目进行合理探索, 增强其学习动力并激发其学习潜能;然后, 通过带动学生合作探究来增强学生的学习人之体验, 使学生得到切身的学习感悟;最后通过提建议的方式, 带动学生进行语言的多元化运用。

教师在和学生互动的过程中, 要多走进学生, 切实的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探索空间和学习平台, 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名学角色责任, 让学生的主动意识切实发挥, 和学习目标进行有机的结合, 最终实现教学效果。

三、体现“多元性”, 造浓发展创新情境

在情境实践教学中, 教学课堂应当使风度多彩的。课堂教学腰围学生提供一个多元化的情境活动环境。必要时, 教师需要创新创造一个适合学生进行情境模拟的真实环境, 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切实发挥精神动力。

教师应当按照课堂教学内容的需要, 通过合理的引导和多样性的设计, 来实现对学生思维的激活, 在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前提下, 注重挖掘学生的好奇心理, 促进学生在多元学习思维的形成上事半功倍。类似的多元化情境主要可以包括如下几种:首先, 自由演讲, 鼓励学生运用课堂上的相关内容做英语演讲;其次, 交流辩论, 通过话题的选择进行学生间的自由辩论;再次, 情景模拟, 通过表演的形式让学生进入某个适当场景进行英语的即时发挥, 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总而言之, 情境实践教学模式运用, 是对课程文本的一种升华和拓展, 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学习认知情感兴趣, 为学生的语言学习提供可表达运用的机会平台。情景实践活动的开展是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 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表达运用能力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何精冥.情境教学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1 (30) .

[2]吴国军, 吴付英.高中英语情境式语法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教学月刊 (中学版) .2009 (04) .

歌唱教学中图谱运用的实践探索 篇2

东阳市教体局教研室 吴寒宵

东阳市博大幼儿园 潘 岩

内容摘要

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手段丰富多样,图谱便是其中的一种。图谱以简单、直观,易于理解的特点被运用于包括唱歌、音乐欣赏、集体舞、打击乐等一系列音乐活动中。图谱是根据某个音乐活动而创设的幼儿易懂的、直观的符号,在幼儿园歌唱活动中广为应用。本文从图谱的作用、图谱绘制的要求、图谱的运用、图谱解决问题方面进行了一一阐述,实践表明图谱在歌唱教学中培养幼儿唱歌能力和音乐表现力方面的有效价值。

关键词: 歌唱教学 图谱运用 实践探索 正文

歌唱,是人类音乐活动的重要领域之一。对于儿童来说,歌唱是他们童年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表达情感的方式之一。幼儿园音乐课程包含歌唱、律动、音乐游戏、音乐欣赏和打击乐,其中歌唱教学是最重要的一项。我们知道歌曲的构成包含节奏,节拍,速度,力度,旋律,音区,调试曲式等,常常以音乐表现手段和组织形式来表现人的内心情感并反映一定的社会生活。

音乐活动重在“乐从情起”,陈鹤琴就将节奏比为音乐的“骨骼”,旋律比为“肌肉”,一旦没有节奏和旋律的引导孩子们上起音乐课就会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当“骨骼”与“肌肉”巧妙溶为一体,变得丰满、有生命力时,儿童的歌声也更为优美动听,会用心去歌唱,在歌唱中体验成功和快乐。怎样合理的演绎歌曲,融入歌曲,唱准曲调和节奏,能理解和表现歌曲的形象,内容和情感,需要具有一定的音乐表现能力。也就是掌握一定的唱歌技能,暨音调准确、节奏正确,吐字清楚。同时不仅要有动听的歌声,还要运用唱歌技能做到会用歌声的变化表达感情,因此需要培养有声、有情、有表现力的唱歌能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其审美体验,使之感受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在歌唱教学中图谱作为一种活动

22、遵循儿童歌唱学习规律及儿童音乐心理发展特点绘制图谱。

我们在绘制图谱时,要从幼儿的实际需要出发,结合幼儿的学习规律和音乐心理发展特点。比如,图片式图谱绘制图形大小比例要适中,节奏式图谱绘制所描绘的图画的大小,长短比例,节奏型要准确,能够帮助幼儿理解节奏的时值等等,根据音乐的性质和结构,使视听同步,以强化和丰富幼儿对歌曲的理解。

三、积极探寻歌唱教学中图谱的呈现方式

歌唱教学中图谱的运用呈现方式也很重要,方法得当,重点突出,才能够帮助幼儿有效学习。我们常用的方法有直观法、填充法、补充法、猜想法和镶嵌法。这些方法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1、直观法

学前儿童的思维比较直观,他们对具象的事物会投入更大的注意力。直观法就是通过图画,线条,圆点,使音乐具有某种程度的造型性,以此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增加孩子对音乐的兴趣。例:大班歌唱活动《茉莉花》我们在不同地方用了不同颜色的小花,利用翻花色的方式引起幼儿注意,提醒此处变换唱法,重复接唱,幼儿很快就掌握了歌曲的分声部轮唱。

2、填充法:

幼儿欣赏歌曲后,回忆歌词,老师根据幼儿的回忆把内容用图片或图形填充上去,形成完整的歌曲图谱。例:中班歌唱活动《小脚》在学习唱歌的过程中,不断地用取、放、填空方法帮助幼儿记忆、回忆歌词,效果很好。

3、补充法:

常用在创编歌曲教学中,我们把歌曲中的“问题”提出来,让幼儿创编歌词,老师用图片或简笔画的形式补充到歌曲里,形成新的图谱,让幼儿看着自己编的歌词进行歌唱。例:歌唱活动《小鸟小鸟》我们采用问与答的形式,让幼儿自己

和情况等特征来进行。

1、运用图谱培养幼儿的声音表情

声音表情一般包括歌唱时的力度、速度、音色变化所产生的表情效果以及使用不同的演唱方法所产生表情效果。歌唱教学中,出示较直观的视觉图,使儿童将图与歌曲内容相匹配,从而选择恰当的速度和力度来表现。如在处理歌曲《小海军》和《摇篮曲》时,出示图一询问儿童哪根线画的是快快的唱?哪根线画的是慢慢的唱?出示图二哪里是重重的唱?哪里要轻轻的唱?大熊猫胖胖的,很有力,表示要唱的响亮有力,小鸟小小的,很轻巧,表示可以唱的轻柔一点,通过图片来强调速度和力度的培养。

(图一)

2、运用图谱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图二)

以视觉辅助材料(如图片)来帮助儿童喜爱和表现歌曲的节奏也是十分有效的形式之一。看图形做动作,教师出示图形卡片,让儿童根据图形卡片显示的节奏给熟悉的歌曲配上简单的节奏动作。如:图片《小小蛋儿把门开》。

3、运用图谱加强幼儿的音准培养

幼儿歌唱技能中,音准是最难的,唱歌中走音现象时有发生。为了帮助儿童掌握歌曲的旋律,唱准音高位置,我们常利用直观的教具图谱,配上手指的动作,以引导儿童把视觉、动觉上的高低与听觉上的高低一致起来,从而形成正确的旋律。如:歌曲《吹泡泡》教师边指图谱边唱旋律,儿童边看图谱边听旋律并且用手做指点泡泡的动作,因为图谱上的泡泡老师是按音区的不同设计的,所以幼儿很容易就唱准了旋律。

总之,在歌唱教学中图谱对幼儿不仅起到了欣赏作用,更多地体现在对歌曲的理解和音乐表现能力方面。因为它简单明了,能突出内容,指令性强,使教师制定目标时更清晰更具体,也更有利于幼儿对歌曲重、难点的把握;图谱的呈现使得教师的语言更简洁、有效,幼儿通过视听一目了然,练习具体到位,熟练掌握歌唱技能,读谱能力不断增强,歌唱表现力得到了提高和发展,歌唱学习目标顺利达成。具体体现在认知方面能记住歌曲名称:正确地感知、理解歌曲中的歌词、曲调所表达的内容、情感;并能用自然、美好的声音进行歌唱表现;情感与态度目标方面喜欢唱歌;积极地体验参与歌唱活动的快乐以及追求用歌唱的方式与他人进行交往的快乐;操作技能目标方面能掌握一些最基本、最初步的歌唱技能,能够正确的咬字、吐字和呼吸;能较自然的运用声音表情和身体动作表情;能够在集体歌唱歌唱活动中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声音使之与集体相协调,歌声越来越优美动听。

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研究,我们领悟到在儿童歌唱教学中,教学手段需要不断的改良创新,只有最有效的方法才能让幼儿愉快学习。同时,我们发现图谱的有效利用不仅仅局限于歌唱教学,它可以运用在各种音乐活动中。譬如,音乐欣赏中的图谱能帮助幼儿理解旋律性质,掌握乐曲的结构,体验乐曲表达的情感;打击乐中的图谱能帮助幼儿掌握节奏合理配乐;集体舞教学中的图谱能帮助幼儿根据图示,变幻队形及动作。

我们将持之以恒地把图谱教学研究深入下去,在幼儿的心中播下歌唱的种子,让幼儿乘着歌声的翅膀,幸福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谈亦文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黄瑾 编著 华东师范大雪出版社

湘西苗族民歌教学实践运用 篇3

关键词:韶萨;独特性;教学实践

《苗家人人爱唱歌》这首苗族民歌是流行于吉首凤凰、山江及花垣叭固苗寨一带,是典型的韶萨“叭固”腔调,苗语称作“韶萨不嘎”。

1 湘西苗族民歌《苗家人人爱唱歌》音乐分析

(1)《苗家人人爱唱歌》作品的分类及演唱特点。湘西苗族民歌流传于青山绿水环抱,云雾缭绕的湘西境内凤凰、泸溪、古丈、花垣等地,苗歌种类繁多。按歌曲的腔调标准划分为:高腔(韶唔)平腔(韶萨)。《苗家人人爱唱歌》属于韶萨苗歌。“韶萨”(平腔)歌腔灵活性较强,演唱速度适中可快可慢,演唱中常加入衬词作连接。一曲反复多段词较常见,一般室内演唱,也在室外演唱,曲调含蓄幽雅,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2)《苗家人人爱唱歌》歌词特点。《苗家为什么人人爱唱歌》歌词内容由提问开始,并在随后做出了回答,一问一答的形式和内容非常轻松自然。即使是三句句数,让人有不平衡的感受,但内容上却十分完整。湘西苗族苗歌歌词非常讲究押韵,《苗家人人爱唱歌》押韵规律是:一押一,二押二,三押三,三句都押一个韵脚而且押双韵(一押三,二押四)。例如:

苗语(汉语发音): 汉语:

黛兄为求乃乃腊谁除? chu 苗家为什么人人会唱歌 ge

尼未江你比各图, tu 因为住在高山坡, po

叔昔叔芦沙朗久。 jiu 鸟语飞泉听得多。 Duo

因此,这首民歌是苗族民歌中的“三脚马”的典型代表。

(3)《苗家人人爱唱歌》音乐特点。这首《苗家人人爱唱歌》就是一曲多段词的民歌,相同的腔调不同的歌词不断重复具有变化重复的音乐特点。

第一,曲式结构。从整个《苗家人人爱唱歌》的结构来看,该苗歌是一句体的变化反复与衬词衬腔组合而成的。歌曲起腔充分地增加其长度与分量,篇幅要占全曲的一半以上,通过衬腔和乐句的有效组合,使得整首歌腔达到平衡。该苗歌因情感表达或旋律发展需要,重复时有变异和发展,使得曲调结合更完美。

第二,调式调性。此曲是由6 1 2 3四音列构成的三乐句乐段,整曲围绕支柱音3在作次再现,贯穿全曲,使得两个调式交替自然平稳。

第三,旋律节奏。该民歌旋律跨度不大,基本为三五度级进或小跳,该曲的旋律特点较为柔和平稳。在湘西苗族苗歌中,旋律基本上是由各种不同的歌腔所决定的。往往一种歌腔在演唱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需要,即兴创作的歌词也就不同,但在节奏上相对自由,可以根据情绪适当进行延长。

第四,衬词衬腔。湘西苗族苗歌的歌词中衬词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虽然衬词衬腔没有具体的词义,却是苗族民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例如,《苗家为什么人人爱唱歌》中称谓词“沙啊布卖朵奶喂”即“我要把歌唱给你听”或“我要告诉你们听”就是典型的衬词衬腔,开腔演唱衬词“尼喂噢”为了引起听者的注意,也为演唱者创作歌词获得了思考的时间,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2 湘西苗族民歌《苗家人人爱唱歌》声乐演唱教学

湘西苗族民歌不同于普通的艺术创作歌曲,声乐教学演唱时需鼓励学生养成多向民族民间歌手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演唱上尽可能保持苗族民歌独特的韵味和风格是声乐课堂教学演唱的重点和难点。

第一,用声用嗓。这首短小精悍的韶萨不嘎,演唱时尽量使用真声居多的用嗓方式,多利用口腔共鸣和鼻腔共鸣,如此能保持声音色彩饱满,结实、透亮。用嗓不宜把声音放得太大,平腔调的苗歌语调平稳近似于苗族同胞说话的语气语调,尽量把歌唱的声音位置挂高支点集中。开腔用“尼”接着“尼喂噢”,i母音与u母音的转换,i母音是最容易获得高位置的母音,由于苗语的发音特点,i母音会带点鼻音的色彩或许在通常情况这种发声是不能被认可的,但在苗族民歌中尊重其语言特点这样的发声应当予以保留。

第二,气息运用。苗歌韶萨平腔叙事性较强,字多腔长。这就要求演唱者气息饱满且吐字清晰情感投入,声音色彩干净纯净且声音的线条拉直,不能有抖音。直音苗族民歌演唱的一大特色。因此,演唱该民歌的气息必须是深呼吸,在腰腹肌肉群的控制下,保持气息和声带力量的均衡,

使得声音保持连贯,犹如涓涓细水,沁人心脾。

第三,衬词演唱。在乐句中加人衬词衬腔,不仅有助于演唱者在行腔过程中换气,也有利于演唱者情感的铺垫与积蓄。因此,虽然乐句中衬词衬腔的独立表现力不强,形式也较单一,但却具有调节歌唱气息、调节唱词、旋律内部结构关系、丰富歌曲表现力的“催化剂”作用。该作品中的衬词“我要告诉你们听”、“尼喂奥”虽然简单,但演唱时应与整个作品的音乐要融合在一起,不能割裂开来。

第四,润腔技巧。润腔是民歌风格特色的重要表现,也是每个民族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审美心理和审美习惯。苗族民歌的润腔十分丰富,就这首苗歌能用到的润腔最多的有:1)直音。整首歌曲声音必须要保持声音与气息的平衡对抗,声音拉直,不能有任何的小抖音。这是与演唱普通艺术歌曲不同的地方。2)下滑音与颤音。每句的起音和中间延长部分都是直音,句尾或曲终都是先颤音演唱,再用直音把声音拉直后再用下滑音结束。3)喉音。这首苗歌喉音润腔的掌握是苗族语言的习惯也是歌唱的习惯形成的。例如,唱“噢”时,要利用气息冲击声门强起首,来获得较有力量的爆破音。

第五,表演形式。该民歌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表演创作既可以独唱、重唱的也适合小合唱。根据表演风格的需要可以在队形的编排上有所突破和创新。这首苗歌旋律较为缓慢悠长,给演唱者更多的创作空间。例如,《苗家人人爱唱歌》作为小合唱的表演形式,在开腔部分常让学生们以不同的姿态坐着或立着站在舞台上,营造苗族人民住在高山上,错落有致的生活意境。进入“我要告诉你们听”再缓缓地站起来形成两人一组或三人一组的队形。在段落的间奏都可以进行队形的变化来增强舞台表演的可视性。在表演的肢体动作上,可以头托腮部,这是苗族歌手在思考歌词时常用的动作。同时也可结合苗族舞蹈加入些有代表性的动作。苗族民歌的表演不仅可以通过队形的变化,肢体动作的设计,还可通过道具的运用来营造整体的舞台效果。例如,舞台上放纺纱机、水车,或者演唱时手拿木叶、牛角等等都是能体现浓郁的苗族风情。

湘西苗族民歌的演唱教学,突出风格韵味是第一原则,同时兼顾艺术性和创新性。湘西苗族民歌这种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形式,能在高校的教学课堂得到研究和运用,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体验其艺术魅力,无无疑是对于民族民间音乐传承发展而言非常有效的手段和方式。

参考文献:

[1] 安尔山.湘西民歌中的音乐重复原则[J].吉首大学学报,1991(9).

初中英语情境实践教学模式运用 篇4

关键词:初中英语,情境实践,教学模式,运用

随着近些年教育行业对教育方法的重视, 情境化的教学模式作为近些年兴起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正在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所了解和熟识。情境化教学模式能够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上进行优化, 为学生提供内在的学习驱动力, 丰富学生的情感, 激发他们学习知识尤其是英语学习的热情。这样的思想指导下, 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运用情境实践的教学模式便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的, 进行情境化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出如下三方面的意义:首先, 能够活化教学内容, 将教学中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过程, 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其次, 能够优化教学过程, 凸显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最后, 能够综合的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运用的能力, 让学生在实践技能方面得到提升。下文中, 笔者将针对如何进行情境化教学进行阐述:

一、突出“主体性”, 创设自由学习情境

情境教学的创设过程要着重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英语学习和运用氛围, 使学生学以致用, 得到学习语言的乐趣。为此, 必须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感受到自身力量和努力的发挥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真正认识到自己才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 从而在学习环境中尽可能的表现自己, 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

在创设情境实践教学活动的过程中, 应当将课堂上需要传授的知识和学生的发展为最根本的出发点, 将所提供的语言学习交流平台当作载体。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差异性的辅导, 更多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自己的进步, 从而树立起学习信息, 取得更大的进步。多采用鼓励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资助表达和交流, 体现出学习的主体价值意义, 促进学生学习动力的提升。为学生应在和谐而融洽的学习氛围, 通过良好的分为来带动学生的思维情感以及学习热情的发展。

当教学中面临一些思考和深化模块时, 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 指导学生在通读全文和主动感悟的基础上完成教学内容, 让学生在自己的探索过程中掌握所学的新知识, 通过特殊的情境, 不仅能够让学生在表达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还能够为学生提供同学之间交流探讨的自由环境。

二、深化“互动性”, 构建探究学习情境

在强调互动性教学的时候, 必须首先采用任务型教学的方法, 通过任务的布置, 帮助学生形成明确的学习目标, 通过目标意识的综合作用来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任务型教学的引导下, 通过师生互动来探究并深化知识的学习。

探究学习情境的设定, 要在优化学习资源的条件下, 教师应当帮助学生进行视野思维的有效探索, 帮助其对语言知识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 通过合作或探究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 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这一过程可以分为三步:首先, 合理的帮助学生设置学习目标和分配学习任务, 让学生在任务的指导下围绕需要进行的学习项目进行合理探索, 增强其学习动力并激发其学习潜能;然后, 通过带动学生合作探究来增强学生的学习人之体验, 使学生得到切身的学习感悟;最后通过提建议的方式, 带动学生进行语言的多元化运用。

教师在和学生互动的过程中, 要多走进学生, 切实的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探索空间和学习平台, 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名学角色责任, 让学生的主动意识切实发挥, 和学习目标进行有机的结合, 最终实现教学效果。

三、体现“多元性”, 造浓发展创新情境

在情境实践教学中, 教学课堂应当使风度多彩的。课堂教学腰围学生提供一个多元化的情境活动环境。必要时, 教师需要创新创造一个适合学生进行情境模拟的真实环境, 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切实发挥精神动力。

教师应当按照课堂教学内容的需要, 通过合理的引导和多样性的设计, 来实现对学生思维的激活, 在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前提下, 注重挖掘学生的好奇心理, 促进学生在多元学习思维的形成上事半功倍。类似的多元化情境主要可以包括如下几种:首先, 自由演讲, 鼓励学生运用课堂上的相关内容做英语演讲;其次, 交流辩论, 通过话题的选择进行学生间的自由辩论;再次, 情景模拟, 通过表演的形式让学生进入某个适当场景进行英语的即时发挥, 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总而言之, 情境实践教学模式运用, 是对课程文本的一种升华和拓展, 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学习认知情感兴趣, 为学生的语言学习提供可表达运用的机会平台。情景实践活动的开展是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 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表达运用能力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何精冥.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1 (30) .

[2]吴国军, 吴付英.初中英语情境式语法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教学月刊 (中学版) .2009 (04) .

[3]张琪.浅谈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英语情境教学[J].科技资讯.2006 (07) .

浅谈“教学模式”在实践中的运用 篇5

邮政编码:437300联系电话:1347692499

3浅谈“教学模式”在实践中的运用

最近几年来,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江苏东庐中学的“讲学稿”、山东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教学模式一时间在全国声名鹊起,全国各地教育人纷纷前往参观学习,借鉴经验,效应教学模式。对于实施素质教育,进行新课改来说,无疑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如果教育决策者不加思考,不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简单机械地照搬照套,教育教学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就会出现东施效颦的现象。在借鉴三所中学成功的教学模式后,我们赤壁市第一初级中学结合学校校情,本着“以学定教,以学评价,以学促教”的教学模式,自2008提高以来,连续三年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每年均以递增30名学生考入重点高中,多名学生荣获国家省市级各种竞赛奖的骄人成绩,成为各学校的“排头兵”。

一、以学定教,学生应不断调整自学方法和学习方式。老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每节课都让学生带着任务、承担任务、完成任务自学,从头到尾都紧张;让学生在自学中接受问题、暴露问题、发现问题。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不断总结,确保学生在学习中提高,在断总结中调适学习方式和方法,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学习套路。

引领学生搞好自学。课前自学是学生学好新课,取得高效率学习成果的基础。如果不搞好课前自学,上新课时学生就会心中无数,不得要领。老师灌,学生吞,消极被动,食而不化;如果学生做好了课前自学,就可以培养好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主动权。学生如果知道自己有哪些问题弄不懂,就会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解决哪个或哪几个问题上。学生如果有了对新教材的初步了解,就可以集中精力及时弄清新课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就能及时消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为了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提高学生对新课程的掌握和理解能力。一是有条件的学校老师在实施新课教学时可用多媒体投影、实物展台等出示教学目标,提出学习内容和要求,让学生学习教材。学生自学时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二是老师要给中、差等学生提问,充分暴 1

露学生在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让优、尖子生逐步更正中差学生回答问题时存在的错误和不足,直至符合要求为止。同时老师也可以让学生上台板演,让其他学生观察并找出错误,或者与自己做的方法与结果不同的地方。三是老师应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要引导学生做好笔记,勤于练习,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只有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所学生知识点才能掌握得牢,记得住,让学生明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让学生形成动手、动脑的好习惯。四是老师还应积极引导学生对所学新课进行提炼、归纳、小结,使其形成规范、科学的自学方法,并上升为理论,指导以后的学习和实践。

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传统的“尊师重教”突出了老师课堂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老师在台上倾情施教,夸夸其谈,有的眉飞色舞,有的手舞足蹈,课堂完全成了老师展示口才的舞台,成了老师抒发情感的场地。然而,学习的主体——学生,却被老师武断地放置一旁静观,被动听课、被动学习。台上老师满堂灌,台下学生交头接耳,左顾右盼,东张西望,做一些小动作,有的学生精力分散,视而不见。由于老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真正发挥出来。虽然老师讲得精、讲得细,课堂上老师布置作业时,学生能够较快做出来,但是,学生所学知识仅局限于感性认识,没有找到问题的切入点,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领悟,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过了几天,老师所教授的课对于学生来说又如同新课,再做题目时便感茫然,无从下手。三所名校的先进教学理念告诉我们,要让学生由被动学变主动学,老师理应把本属于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

不断修正授课方式。老师应不断调整授课方式,改变教学方法,确保学生在有效的课堂时间里,能够学到和掌握更多的知识点。一是老师在自学前要提出要求,规定学生自学一段时间后完成练习题。让学生意识到如果不认真看书和查看资料,就不会做习题,就会落在别人后面,以此增强学生自学的紧迫感。二是老师要克服讲得越细越精,学生就会学得越容易,课堂教学效果就越好的模糊认识。要充分相信学生,认真抓好课堂自习环节,要清醒地认识到学生自学三、四分钟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也许老师需要讲十几分钟,为此,老师大可不必面面俱到,当学生学习上的保姆。三是当学生遇到不会做的习题时,老师应引导学生回头看例题,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如果学生实在弄不通,老师可以集中时间进行课解,此解解决学生的疑惑,只有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二、以学评教,老师应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以学评教”是以学生的学习发展作为主要依据来改变老师的教学行为,评价的主要对象是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关注焦点由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关注学生有无学习兴趣?有无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行为有无提问、思辨、交流、合作,同时,老师的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发展是否有促进作用?看教师在课堂上是否有激发、开发、诱导、启发、焕发学生的欲望和动力等方面问题。

学生客观地评价老师。学生评价老师不是形式,而是一种常规。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上,每周学生都会主动地评价老师所授课堂,就某一位老师的授课方式、节奏、风格以及对该教师授课质量的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填写好“教师授课情况反馈表”。学生对老师的反馈意见,会由专门统计的老师负责将反馈意见汇总,让授课老师知道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与此同时,各备课组负责人将督促各科任老师不断地完善教学艺术,消除学生心理障碍,认真总结经验,提高教学技能,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好每一堂课,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充分的保障。

老师尊重学生的权利。义务教育阶段每位学生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虽然有的学生基础差,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但是,作为老师没有任何理由放弃一名后进生,劝退一名后进生参加中考去追求升学率。老师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更多地给后进生鼓励和关爱,抽出更多时间辅导后进生。确保后进生得到更多的尊重和关爱后,增强学习主动性,产生紧迫感和竞争意识。让后进生清醒地认识到:只要自己好好学习,别人能够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从而,以更加自信和好胜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赶上优生。

及时调整好教学手段。“只要课堂上还有一位学生有问题,还想讲解、剖析、表达,教师就不能开口讲解。”学生是课堂上的主人,一切以学生学习为重,老师不因循守旧,不保守中庸,每名老师都紧跟时代步伐,及时树立现代教育理念。老师在备好课、教好书的同时,会平等地对待学生,既成为学生敬畏的长者,又要成为学生的益友;既做好学生的导演工作,又做好学生的服务工作。老师及时改变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帮助学生找到掌握新知识的切入点,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和解题的技能,确保学生将自学、发现、解疑、归纳、总结提升到新的认识高度。

三、以学促教,确保每位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上课之初,老师一定会强于学生,到上课复习以后,学生就会强于老师。“师教生,生教师,共同提高。”作为初中老师应该转变观念,不能高高在上,也不能抱着一成不变的为师教条,要紧跟时代步伐,要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互动、亲和”的师生关系,确保学生的成绩得到全面提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老师不能机械地教育学生,要教会学生观察,引导学生思考,激励学生创新。老师除了教好课本知识外,还必须具有敏锐的观察和慎密总结能力,要将创新的教育思维和理念根植于学生头脑之中,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习,在讨论中进步,在探究中提高。比如数学老师在教学生分数与与括号里的两个加减分数相乘时,15/7×(49/15±21/15),老师不能机械地教学生先做括号里的加减,然后,外面一个为分数与两个分数的和差相乘。要有意识地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想一想还有没有其它方法?试着让学生将外面的一个分数分别与括号里面两个分数相乘,得到两个整数相加减,让学生看到,这个方法更为简捷。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保护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观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与思考。司马光砸缸这个流传了近一千年的故事,如果语文老师授课时照本宣科,不设置情景,学生对司马光砸缸故事的理解会永远形成一个固定思维定势,学生只能机械地记住:同伴掉进缸里必须砸缸的定理!如果语文老师在给学生讲授司马光砸缸时,在学生面前放置大小不同的几口缸,设置不同的情景,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版本。学生会回答:我把小朋友拉出来!缸里没有水,我找阿姨来救!缸太大,我没办法砸破呀!种种不同的答案,便会从学生的口里脱口而出。由此可见,老师在教书时,如果设置不同的场景,启迪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发现问题的话,就可能培养学生发散、开放、创新的思维,培养学生创新、开拓的精神。

英语实践活动教学运用的探究 篇6

1.实践活动突出差异化,让学生学会“怎样学习”

英语实践活动教学中,学生的语言学习差异是进行活动的基本前提和重要条件,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语言文本知识,能够进一步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作用,让学生的学习才华予以充分地显露。这样的活动,更能够让学生在自己所能承受的学习范围之内,学会怎样学习。

在实践活动教学中,围绕学生的语言学习个体差异化进行教学,能够让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适应课程教学要求,更利于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学习经验。笔者以为,要在依据学生学习认知不同的特点基础上,注重实践活动内容要与现实生活有着某种联系,使学生能运用英语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与此同时,要让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的思维得以充分地体现,让学生能够对自身的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反思,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激情和潜能,帮助他们获取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

笔者在《牛津初中英语 Fun with English》(下同)8A Unit1 Friends的“Reading A Best friends”教学中,围绕“Which friend do you want to make?”进行有效地实践交流。在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如下的交流题目:(1)Who is your best friend?(2)What’s the character of your best friend?(3)What do you learn from your best friend? 在此基础上逐步引导出generous、 helpful、 humour等词汇,以此来帮助学生学习和使用文本语言知识,让他们明白怎样学习。

2.实践活动彰显丰富性,让学生学会“怎样运用”

实践活动的形式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进行学习和运用,不仅是学生对语言文化知识学习的一种升华,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理解感悟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也是学生英语学习过程和方法优化的必然需要。

笔者以为,实践活动彰显丰富性,就是要让学生成为活力因子,鼓励学生尝试和探索运用多种形式参与课程的实践活动。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思维,让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学习思维中增强自身的语言学习和调控技能,以此来帮助他们更好地运用。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运用朗读对话、角色模拟、答辩等形式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运用。

笔者在《牛津初中英语》9A Unit 3 Teenage problems “Reading” What should I do?教学中,设计了如下的实践活动形式:(1)模拟朗读表达形式。要求学生根据文章表达内容进行模拟朗读,以此来加深对语言文本的理解感悟。(2)自由交流形式。建议学生围绕“What did I meet problems in grow up?”话题进行自由表达交流。(3)情景模拟表达形式,要求学生能够从自身所经历的实际情况中与同学进行模拟再现,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技能。

3.实践活动体现发展性,让学生学会“怎样创新”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不仅是提高自身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需要,更是学习发展创新的动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去发现学生的语言学习闪光,让他们就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种体验作为一种自我欣赏会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这样学生也会懂得怎样进行发展创新。

笔者以为,将发展性融入到实践活动中,能够让学生的学习反思和情感激励充分融合,以此来增强学生学习和使用英语的自信心,满足他们的多样化学习发展需要。教师则应该从学生的学习长处出发,多运用形成性评价方式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不断予以发展创新,为提高他们的学科素养奠定基础。

探析教学案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篇7

一、赞同者和反对者的看法

1. 赞同者的看法。

“教学案一体化”这种教学方式, 其优势显而易见。

(1) 使学习目标一目了然, 重点难点一清二楚。一体化学案在开头把本课的学习目标、重难点直接展现给学生, 使学生的学习变成一种有明确目标的行为, 在学习过程中, 就会有针对性, 不盲目。

(2) 提高了师生的课堂利用率。在一体化教学案中, 教师事先把一些练习题等都印好, 省去了课中的板书和准备实物投影、制作简易课件的时间。在每学完一个知识点后, 学案上可以直接附加一些专项训练进行练习, 保证了学生的练习量, 提高了课堂效率, 简化了教师的教, 也方便了学生的学。

(3) 便于学生进行自学。一体化教学案是提纲式文本形式, 学生可以根据学案提供的提纲进行自学。

(4) 容易形成知识体系, 便于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较容易从学案中找出主线, 从一单元所有学案中抽取知识网络。

(5) 使用教学案, 容易进行教学反馈。每个学案的最后都附有当堂检测, 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时间进行集体订正, 还可以把学案收交进行批阅, 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进行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与反思。

2. 反对者的看法。

学生不是考试的工具, 这种模式只能提高教学成绩, 忽略了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 违背了新课程标准精神。理由如下:

(1) 教学案只是教师按着自己的教学思路而写出的, 使用教学案是让学生被动接受这种学习过程, 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

(2) 教学案的使用, 确实提高了课堂效率, 但教师把许多过程式的知识框架早印到了学案上, 课堂上教师就省去了板书时间, 学案方便了教师, 但却使学生减少了一次随时间感受知识演化的过程。

(3) 使用一体化教学案, 教师和学生都受到了教师备课时的思维限制, 学生会对学案产生依赖, 不利于学生思维拓展。

(4) 这种模式增大了学生的练习量, 有使用“题海战术”之嫌。

二、教学案一体化的形成过程

1. 教学案一体化的起源。

提倡教学案一体化, 是为了解决毕业班复习时学生能有一个手头依据的问题。毕业班到最后综合复习时, 因要打乱教科书体系, 进行知识的重组, 重组的知识又是非常重要的, 需要学生加深理解、时时复习, 若在课堂上去抄题、做记录, 效率太低, 且又影响学生听课理解, 故教师将需要学生笔录的内容印成学案发给他们, 这是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复习效果的必然做法。因此, 此模式是为了方便学生, 既要准备学案, 又要准备教案。

2. 什么是学案和教案。

(1) 学案也就是根据教学大纲和实际需要而编写的师生教学共同应用的材料。主要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辅导材料等。其特点: (1) 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实际编写, 让师生在学习中有一个依据。 (2) 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原始材料, 是师生教和学的知识对象。 (3) 是按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编写而成的。

(2) 教案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设计的教学方案。它是教师上课的依据, 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它有详案和简案之分。详案一般包括:上课年级、学科名称、授课时间、课题、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具、板书设计、教学进程 (步骤) 、教学重点和难点、课外作业题、课后分析等项目。编写教案的要求主要是: (1) 熟悉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2) 明确教学目的, 具体地规定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发展能力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任务。 (3) 合理地组织教材, 突出重点, 解决难点, 便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4) 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 面向大多数学生, 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 使全体学生得到发展。教案的特点应是: (1) 教学大纲、教科书以及讲义、讲授提纲、辅导材料, 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准备教案的根据。 (2) 教案强调的是如何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学案内容的教的方案及指导学生学的方案。 (3) 教案是教师上课的依据, 是保证教学法质量的不可缺少的环节。

由此可见, 学案和教案虽有密切而不可分割的联系, 但其严格的区别也是显而易见的, 学案是知识内容的准备, 而教案是知识传授方法的准备, 而仅有教案而无学案是不可能的, 仅有学案而无教案, 是教师的失职, 是对学生严重的不负责。

3. 教案和学案优缺点。

教案, 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较为充分, 有利于教学的计划性。弊端在于:教学的生成性不足, 学生学习主体性地位未能得到凸显, 很容易导致教案变成闭门造车, 与学生实际情况相脱节。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 自主性、自觉性和积极性难以调动。

学案是从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 优势在于: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 更能使教师的教适合于学生的学。弊端在于:教师主导作用未能充分体现, 教师的教学个性不能得到充分显现, 课堂教学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魅力。“教学案一体化”就是把教案与学案的两种形式结合在一起, 使之成为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蓝本, 又是总揽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练习的“大书本”, 充分发挥教案与学案的长处, 革除其短处, 既有利于教师的教又有利于学生的学。

4. 教学案一体化的内涵。

“教学案一体化”强调教案在学案的基础上进行, 教案围绕学案展开, 教案和学案是一体的。根据这一基本内涵不难看出, “教学案一体化”不是否认教案的存在, 而是强调教学案的一致性。

三、教学案一体化所源发的教育理念

1. 教学的双主体性。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 学生是学习主体。把教案与学案结合在一起, 能使课堂教学的双主地位有机地结合到一起。

2. 课堂教学的生成性。

如何寻求双语教学的出路

(无锡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无锡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 双语教学的作用和地位已日益突出, 对双语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虽然已经有不少双语学校建立, 但其在教育界仍然算是新生儿, 仍处于不成熟的发展阶段。如何寻求双语教学的出路成为本文探讨的重点。

关键词:双语教学目的现状出路

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 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 英语作为一种国际语言在其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然而, 在我国

当学生的主体地位确定之后, 课堂教学的过程应该是生成的而不是按照计划在预设的轨道上运行的。教学案一体化, 充分尊重学生, 每一堂课的教学都是建立在对学生学习实际情况调查的基础上, 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安排课内教学, 真正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生成性。课堂的生成性越强, 课堂教学的效益才会越高。

3. 学生学习的差异性和因材施教的原则。

学生在学习中对新知识的反映敏感度不一样, 基础的厚薄相异, 学习的习惯方式不同, 思维长处各异, 教学应该发挥和培养学生学习的个性。教学案的教学方法, 承认学生学习的差异性, 力求做到使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4. 知识的“生长性”。

学生的知识只有自己生成, 才会最有用, 才能充分培养其创造能力。而自我学习, 自悟, 先愤后启先悱后发, 知识生长的规律不是“灌”出来的, 而是在“亲学、审问、慎思、笃行”过程中生长起来的。教学案一体化, 遵循了“预习、学习、练习、复习”的学习规律来设计课案, “先学后教”的教学思想就能够得到充分落实。

5. 学生对学习有知情权。

学生手里有了课本只是有了“学什么”的知情权, 有时教师因为特殊情况还会改变课本内容的顺序, 这样学生连学什么的知情权都剥夺了。因此在教学中有一种普遍的现象:学生这堂课不知道下堂课的科目要学什么内容, 更不知道要怎样学, 为什么要这样学。教学案一体化, 把课案提前一天发给学生,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了然于胸, 对自己也就了然于胸, 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也就能够得以充分调动。

6. 学习型团队的建设。

人人爱学习, 人人不断超越自己, 团队中每一个成员之间精诚合作, 相互信任, 相互欣赏, 个人价值在团队之中能得到充分体现。教学案一体化旨在把备课组、班级建设成为这样一个团队, 能够形成机制使备课组每一个成员都是工作链条中的一环, 作用都得到充分发挥。

四、使用教学案一体化的具体做法

1. 科学设计教学案的框架和栏目。

任何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都必须有载体, 载体是为内容服务的, 只有具备好的载体, 才能编出好的内容。设计教学案也是这样, 一份好的教学案, 必须有好的框架和栏目。因此, 每学期开学时, 对教学案的栏目设计要注意创新, 既保留传统教学案的精华, 又注意与学生实际和新的教学思想相结合。编写的教学案栏目除了传统的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知识回顾、知识结构达标测试等栏目外, 还要有与自主合作学习有关的栏目, 像小组讨论、探究性学习问题遗留、教师点拨等, 给学生的自主学习、讨论、合作学习留下充足的空间。

2. 用集体力量科学编好每一份教学案。

编写教学案时, 我们采用分工协作的方法, 先是自己钻研, 然后集体讨论, 再让负责主备该章节的同志组稿, 每一份

“哑巴英语”、“聋子英语”还是普遍存在的,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这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为了改变目前的现状, 外语教学改革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目前, 双语学校和双语教学已成为英语教改实验中凸现的一个新亮点, 各地使用“双语”冠名的学校很多, 以“双语”冠名的班级更多。然而, 有些学校所谓的“双语”仅仅是强化英语教学, 有些学校所谓的“双语”仅旨在强化汉语和英语两门学科的教学, 更有甚者将“双语”变为其“尖子”班的代名词。这些学校的双语教学可以说已教学案实际上都集中了我们集体的智慧, 力争份份成为精品教学案。编写的时候, 我们注重方法的引导和重难点的突破, 注重分层学习和教学。我们把教学目标和内容分成识记、理解、应用、综合四个层次。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不同, 要求较高的内容都打上“觀”号, 对基础差的学生不作要求, 仅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教学案完成后, 下面注明设计人、审校人姓名, 提前两至三天发给任课教师, 提前一天发给学生, 教师按照教学案内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实施教学。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引导学生熟悉教学案使用程序。

好的习惯和科学的方法是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保证。有不少学生在刚开始使用教学案时, 不知道怎样配合教师去做, 因此对于学生如何使用教学案, 教师要给予方法指导, 使其熟悉使用程序, 一般来说, 正确的程序是:依标自学———小组讨论———教师点拨———达标检测。

4.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培养合作学习精神。

在使用教学案过程中, 我们要把教学案提早发下去, 要求学生先自学, 并记下疑难问题, 上课时学习小组分组讨论在自学时的疑难问题, 仍解决不了的, 由组长报给教师。教师在这期间主要巡回各个小组, 听取讨论, 并进行针对性指导, 对教材中可通过分析概括出的规律, 可为学生提供方案, 引导学生开动脑筋, 直至把问题解决。对那些学生不易找出或易于忽略的问题要给予启发, 让学生按教师思路去探究, 对学生经讨论仍未解决的问题, 教师不要只作简单的回答, 要想方设法启发学生思维, 使学生在得到答案的同时, 也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案使用过程中, 各环节安排上适时适度, 要既能引导学生得出必要的结论, 又能引导学生根据学案提示分解难点, 突破难点,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 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5. 重视达标检测和反馈。

在使用教学案一体化过程中, 教师要及时督促学生完成教学案的达标检测, 要求独立答题, 并注意分析考的是什么知识点。教师收取批改时, 要尽可能关注每个学生的情况, 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重点辅导存在问题的学生, 并根据学生答题时存在的普遍问题, 进行矫正, 以期二次达标。

6、教学案一体化的运用, 并不是全盘托出, 而应是有选择地使用。

这种模式并不是适合所有的教学内容, 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确定是否适合使用教学案, 能收到好的效果的才使用。

教育学实践教学运用浅议 篇8

一、创设情境, 有效实施案例教学

情境是开展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有效避免教育学课堂上抽象的概念、理论充斥的现象发生, 有效创设情境, 为学生展现教育的鲜活场景, 使学生能从感性逐渐地上升到理性, 案例教学应该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在教育学的教学中, 要有效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 首先要做好案例的选择。一般认为, 一个好的案例应包括三大要素: (1) 案例必须是真实的; (2) 案例总是基于仔细而认真的研究; (3) 案例应该能够培养案例使用者形成观点多元化的能力。基于这样的一种认识, 作为教育学教学中的案例应该是:教育学案例就是对在真实的、复杂的教育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件的完整叙述。在叙述中阐明了具有针对性的教育问题及其解决, 并隐含着问题解决的多元化方案。综上所述, 教育学的案例教学应该是教师在教育学的教学过程中, 撷取典型、真实、可供争辩并富有启发性的教育案例, 指导学生进行透彻的观察和深入的剖析, 以阐释、验证和运用教育学的基本概念、规律、原理、原则和方法, 使学生逐步形成教育教学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技能, 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 应通过创设情境、分析讨论、理论升华、应用评价环节的设计, 提升学生对教育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二、协作与会话, 开展合作学习

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 会话是协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协作学习过程也是会话过程, 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计划。

在教育学的实践教学中, 帮助学生组建学习共同体, 鼓励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是进行有效协作与会话的重要方式。通常一个好的学习共同体应具备如下特点: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真理的标准既非教师, 也非权威, 而是理性;全体成员应保持思想的开放性, 即应提倡不同思想、不同见解的充分交流, 乐于进行自我批评, 善于接受各种合理的新思想。

学习是一种个体现象, 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中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 建构必然发生在个体的内部并最终由个体来完成。但学习就其本质而言是在一定的社会场景中进行的社会对话过程, 因而学习也具有社会性。个人对世界的认知和建构离不开与他人的交流与合作。在教育学教学过程中, 帮助学生组建学习共同体, 开展合作学习非常必要。在学习共同体中, 不同认知特点、不同个性、不同状态的成员可以就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中的典型问题进行研讨, 成员可以各抒己见, 相互启发, 进行思维碰撞, 激发教育热情, 触动教育灵感, 塑造教育教学的正确理念, 深刻领悟教育的实质。

三、意义建构, 学思践结合

“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在教育学的学习过程中, 达到对教育的本质、规律以及教育与其他事物的内在联系的正确理解, 并能用这种理解来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 这也正是教育学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实践证明, 在达成教育学“意义建构”的终极目标的过程中, 学思践相结合, 是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

首先是学, 指学生的学习过程。这里强调的是学生的主动学习、建构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可以结合上面的学习共同体的建设, 学生合作学习的开展, 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协作、对话, 充分交流思想、观点, 提升对教育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教师应注意设计和提出典型、生动、具体的教育问题, 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 并且要注意对学生的适时的正确引导。

其次是思, 指对教学与学习的反思。这里既包括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反思, 也包括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反思。教学反思的能力是教师应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 在教育学的课堂教学中, 注意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能力, 使学生在反省自己知识建构的过程中, 能更理性、客观地理解教育理论知识, 并能主动寻找差距和不足, 举一反三, 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和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同时, 教师也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 及时调整教学设计。

再次是教育实践。教育实践是教师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是教师从理论走向实践的关键一步。在教育学课堂中进行教育实践的锻炼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常见的方法有学生任教法、试讲法、观摩教学等, 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训练学生从教能力的作用,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如机械训练、低水平重复, 学生在将来的实际教学中, 在面临一些具体课题时, 还是感到无从下手, 运用教育理论知识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并没有得到根本提高。究其原因, 就是在实践环节, 就实践而讲实践, 单纯的训练模仿, 使学生在当前的课堂教育场景中似乎游刃有余, 可是当转化场景后, 却发现还远未达到触类旁通的境界。这是实践环节与“学”、“思”相脱离的结果。因此, 在实践过程中既要重视成功经验的积累, 还要注意克服训练过程中“单一训练”的弊端, 一定要强调学思践结合。

学习是积累知识的过程, 是基础保障;反思是理论同化与顺应的过程, 是将所学知识与头脑中已有知识的重新组织建构的过程;实践是对理解知识与运用知识的能力的检验, 同时也是查缺补漏的过程, 实践的结果又会进一步指导我们的学习和反思活动, 从而使“学思践”三个环节形成一体, 理论指导实践, 实践检验理论, 共同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能力的有效提升。

教学实践运用 篇9

一、范例呈现的时机

范例的呈现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活动, 更顺利地开展活动, 帮助学生解决困惑, 给学生一种引领的作用。因此, 在什么时候呈现范例是非常有讲究的。笔者在听课的过程中, 不少是讲到调查问卷表的设计后, 老师就提供给学生范例。笔者认为:范例的呈现应与学生的年龄能力相匹配。在课堂上什么时候呈现范例?这里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而开展的, 如低年级学生的经验还很少, 主动性自主性不强, 可是模仿能力较强, 就放在课前, 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便于学生模仿。笔者在进行二年级小区内停车情况的调查问卷的教学时, 在前一天发给学生一个范例, 让学生自己去想一想, “如果让你来调查自己小区内停车的情况, 会设计怎样的调查问卷”?由于学生在课前有了这样一份范例, 在课堂上, 便设计出了既规范又不同的关于小区内停车情况的调查问卷表。对于中高年级的同学, 学生的经验能力有了提高, 自主意识强了, 他们对自己的做法有想法, 因而, 在揭示本节课的内容后, 我们不妨让学生自己来谈一下如何来获得第一手资料的办法, 等到学生出现对调查问卷表有争论时, 老师再出示范例, 我想比一开始呈现来得更加有利合理。有些范例还可以在课后呈现, 这往往是对学生进行拓展性的内容, 如学习完规范的调查报告后, 学生对于一种样式有了了解, 但调查报告的样式不只这一种, 为了激发学有所长的同学的兴趣, 可以推荐其它的样式。

二、范例内容的选择

范例的出示, 是为了让学生有利于调查问卷的制订。老师出示的范例, 在内容选择上也应遵循这一原则,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考虑:

1、全面。学生对于初次接触到的范例可以是全面的, 因为范例是学生学习之本, 学生有了对范例全面的了解, 有利于学生的仿照之用。如在二年级学生中为了了解“关于小区内停车情况”的调查问卷中, 笔者出示了一份完整的调查问卷, 学生看后便了解了一份完整的调查问卷应包括标题、前言、正文和结束语等几方面内容。

关于小区内停车情况的调查问卷

你好!我们是慈溪市周巷镇杭州湾小学204班的学生, 为了获得你们小区内停车的情况, 并让我们同你们一起为使小区更加文明、和睦, 我们设计了下列问题进行调查。请您能给予合作, 帮助我们完成这项活动, 感谢您的支持和配合!

1、你入住小区几年? ( )

A.1至3年;B.4至6年;C.7至9年;D.10年以上

2、你家有汽车吗? ( )

A.有; B.没有

3、如果没有, 你家准备买吗? ( )

A.买; B.不买; C.还没想过

4、你有驾驶证吗? ( )

A.有; B.还没有

5、你对小区停车满意吗? ( )

A.满意; B.基本满意; C.不满意

6、小区内的汽车对你的生活影响大吗? ( )

A.非常大; B.大; C.不大; D.基本没有

7、你能列举一些不文明停车的现象吗? ( )

对您的大力支持, 我们再次表示感谢!

“小区停车情况调查”小组

2、局部。为了重点突破一个难点, 可以选择一个比较典型的范例中的一个部分来开展教学活动。如《关于小学生早餐问卷调查》中对不上学的时候有没有吃早餐的问题进行调查, 学生讨论中出现:“①每天都吃、②很少吃、③不吃”的选项, 有一部分同学对“很少”这一选项感到模糊, 到底吃多少才算很少, 于是老师给他们出示范例。不上学的时候有没有吃早餐:①每天都吃、②很少吃、③偶尔、④不吃。多了一个偶尔, 很好地解决了问题。

3、缺失。范例是为了让学生明白怎样进行, 所以在选择时, 笔者认为可以选择不一定要全正确的内容, 这样的好处在于让学生有话可说, 学生通过老师出示的所谓范例, 明白怎样的是对的。如, 在进行《关于小学生早餐问卷调查》中关于早餐的价格问题时, 不少老师出示:①5元以下;②5元以上到10元以下;③10元以上。学生讨论觉得这些选项有问题:5元10元属于哪一个选项呢?于是通过学生不断的争论, 把5元以下改为5元 (包括5元) 以下, 10元以上改为10元 (包括10元) 以上觉得合理, 学生不断地自主探索, 使选项更科学、严谨、合理。老师通过出示的所谓范例, 让学生收获知识, 达到范例应起的作用。

范例内容的选择, 应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有时可以是全部;有时则是一个部分、一个问题;有时可以是正确的, 有时可以有问题存在。通过学生的讨论真正让学生从范例之中了解自己的文本所需要的东西。

三、范例选择的策略

老师给学生提供范例, 不是为提供而提供, 是为了便利学生进行有效地制定科学的调查问卷表, 进而有效地开展活动。

首先, 范例选择时应考虑引导性。让学生通过老师提供的范例学习, 学到知识及方法, 并给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沉淀有用的知识积累, 因而, 我们今天让学生不仅学到一张早餐调查问卷表, 而是要让学生学会各方面的调查问卷表的设计方法, 引领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 使今天的学习终身受益。其次, 选择范例时应考虑价值性。我们选择的范例, 能扎根学生的学习生活, 是要有用的知识。为了了解学生在课间生活的现状并通过现状来改变我们的课余生活, 我们选择开展了学生课余生活的调查问卷, 为了了解开展你会吹泡泡活动之后的情况, 我们进行了《学生自我反思调查问卷》。

再次, 选择范例时还应重视从伪知识到真知识的过程。陶行知先生认为知识有真有伪, 思想与行为结合而产生的知识是真知识, 真知识的根是长在经验里的。从经验里发芽抽条开花结果的是真知灼见, 真知灼见是跟着智慧走的。怎样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伪知识真正变成学生的真知识呢?陶行知先生反复强调一个经验, 对这一方面毫无经验的学生怎样使他们有经验呢?老师可以给他们创造经验产生的机会。在如关于小区内停车情况的调查问卷时, 首先在课堂上给他们现场模拟, 让一部分学生扮家长, 一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修正, 然后利用周五家长到校接孩子的机会, 再一次进行模拟, 最后到实际生活中去实施。学生通过一次次的实施, 让调查问卷从书本上老师教的伪知识, 真正成为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真知识。

初中英语运用多媒体的教学实践 篇10

关键词:初中教育,英语学习,高效课堂,多媒体教学

一、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1.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这个世界中。英语作为国际语言在每个国家都是通用的,学生学习了英语之后就可以在外国的时候也可以与当地人进行交流,让自己的异国之旅更加的顺利和有趣。另外,,在一些大公司中往往需要和外国的客户进行合作,这时就需要用到英语了。英语能力强的话和客户沟通起来肯定也会更加的方便,成功的几率也会增大。还有现在许多的书籍以及指示牌都是用英语标注的,学会英语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很多的方便。

2.可以学习更多的东西。英语本身对我国人们来说就是一种能力,而且学会了英语之后,我们还可以运用这项能力去学习更多的知识。我们可以直接去阅读英语书籍,从而获得第一手资料,还可以去查阅用英语写的一些资料。还有电脑编程,,电脑编程全部都是用英语编写的,所以如果对电脑有兴趣的话学习英语也是提升自己能力的一个途径。

3.可以为自己的未来多铺设一条道路。英语如果学得好的话也是可以作为自己的职业的,现在的社会上有很多行业都对英语专业的人才有需求。比如国际贸易以及翻译等等。学好英语的话就能在你找工作的时候为你提供更多的机会,所以算得上是为自己的未来投资。

二、初中英语的教学实践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无论学习什么专业,兴趣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这门课的成绩。有兴趣的同学会比兴趣不怎么高的同学学习得更加开心,而且成绩也会更好。因此,在教学生学习英语之前就要先想办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而这也是“课标”的宗旨。我在给学生们上第一节课的时候是这样做的:我首先用英语做了简短的自我介绍:My name is….I like….Iam 30 years old.然后我让同学们也用英语做一下自我介绍,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感觉自己已经慢慢进入了英语的语言环境。之后我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放了一个视频短片,视频的内容是一个外国的游客来中国游玩,他向一个中国人求助的故事。他遇到的第一个人对英语几乎不了解,所以外国人用英语跟他交谈的时候,他一边听一边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跟外国人进行交流从而闹出了很多啼笑皆非的笑话。同学们在看完这一段后也都笑得前俯后仰。然后外国人遇到的下一个人是一位英语说得很棒的人,只见两人对答如流,完全没有交通障碍,不一会儿那人就帮助外国人解决了问题。最后以外国人的“Thankyou very much”结束了视频。而同学们看完第二段之后立马变得鸦雀无声了,大家都若有所思。我告诉同学们,英语的作用可不仅仅是勇于与外国人的交谈,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有英语的身影。不会英语的话我们就有可能像第一个人那样出丑,而学好英语我们就能流利地与外国人进行交谈,你们自己想一下自己想要成为哪一种人呢?毫无意外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第二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种,而关键就是让学生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英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通过多媒体播放音乐以及视频来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我国英语教学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知识储存的很多,但是口语能力太差。英语是一门语言,沟通才是我们学习的目的,如果考试成绩很高但是却说不出来明显是不合格的。为此我会经常在课堂上面播放一些音乐。比如,在讲到“What kind of music would youlike”这一章节的时候,我就会放“country”,“jazz”,“rock”,“rap”,“classic”等类型的音乐给学生们听,有些时候还会让学生跟着多媒体一块学唱。经过音乐这一步骤的训练,学生不但了解了很多种类的音乐,还提高了自己的听力水平。除了音乐之外,运用多媒体这一便利的条件给学生看视频也是一个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的听力训练达到更好的效果。

3.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这一便利条件。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校配备了多媒体。多媒体虽然给师生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是作为教师也不能完全依赖多媒体,在需要自己板书的时候也还是要亲自动手的。多媒体可以在完形填空或者阅读理解的时候体现其很好的利用价值。有了多媒体我可以直接把整篇完形填空或者阅读理解放映在大屏幕上面,然后领着同学一起去解决每一个问题。在此过程中,我还可以用红笔给学生画出重要的句型以及重要的语法知识和单词。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还可以运用多媒体给出详细的解释。这比以前的那种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看的方法实用很多。对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上一篇:导游实务课程下一篇:防治措施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