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半月板成形术

2024-07-02

关节镜半月板成形术(精选九篇)

关节镜半月板成形术 篇1

对于关节镜术后的镇痛治疗, 先后经历了阿片类或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物治疗、中枢或周围神经组织类药物及多模式镇痛治疗等几个阶段[5,6]。近年来, 随着对护理干预的重视, 物理疗法逐渐为临床所接受。作者结合自身实际及经验总结, 认为冷敷护理可以有效控制局部肿痛, 极大的恢复患者的功能, 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 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 0 1 2年7月-2 0 1 5年7月我院收治单侧膝关节镜下半月板手术患者5 0例, 随机分为干预组 (冷敷护理+常规护理) 和对照组 (常规护理) 各2 5例, 知情同意书均已获得并在伦理委员会备案。其中, 男性3 2例, 女性1 8例;年龄2 3~5 6岁, 平均 (3 6.4 2±1 5.7 5) 岁;体重指数1 6.5~2 4.1 k g/m2, 平均 (1 8.6±3.2 9) k g/m2;手术时间1 5~3 1 m in, 平均 (2 1.8±7.9) m i n;左膝2 3例, 右膝2 7例;半月板损伤类型:纵行撕裂2 0例, 横行撕裂1 5例, 层裂8例, 混合裂7例。干预组及对照组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手术时间及损失类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 5) , 具有可比性。

1.1.1 纳入标准

单侧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手术患者;膝关节无其他周围损伤;无精神疾病并能配合临床随访者。

1.1.2 排除标准

双侧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手术患者;膝关节周围有其他损伤者;有精神疾病不能配合临床随访者。

1.2 护理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护理, 在手术结束后常规行弹力绷带包扎处理;病房中抬高患肢, 增加静脉回流处理;麻醉消退后早期足趾活动及等长收缩功能锻炼。

1.2.2 干预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冷敷护理。冷敷护理包括:特制布带安装冰袋, 膝部周缘冰袋冰敷4 8 h, 定期更换冰袋, 每次持续1 h, 间隔3 0m i n。密切观察患肢皮肤血运及末梢感觉变化, 必要时与医师沟通决定治疗时间的方式[7]。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膝关节镜术后6、1 2、2 4、4 8 h视觉疼痛模拟评分及肿胀程度。

1.3.1 视觉疼痛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 VAS)

以1 0 c m横线为坐标, 一端为0, 表示无痛;另一端为1 0, 表示剧痛。依据自身疼痛感受进行标记疼痛评分[8]。

1.3.2 肿胀程度评分

肿胀值=患侧-健侧 (膝上1 0 c m周径) 依据肿胀程度的轻中度进行对应评分, 分别为1、2、3分[9]。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临床随访结果采用S P S S19.0统计软件完成, 其中计量资料用±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多个时间点重复测量指标采用重复测量方法,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一般资料比较

干预组及对照组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手术时间及损失类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在术后12 h VAS评分出现最大值。干预组术后6、12、24h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患者在术后48 h的VAS评分间未见明显差异 (P>0.05) 。

(±s, 分)

2.3 两组患者术后肿胀程度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肿胀程度在术后6 h时未发现明显差异, 但干预组在术后12、24、48 h时肿胀程度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s, 分)

3 讨论

半月板损伤作为骨科临床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 极大的影响了机体的运动及劳动能力。膝关节镜作为治疗半月板损伤的主要方式, 具有损伤小、副反应低、恢复快的特点。但关节镜术后的肿痛一直影响患者术后的早期康复锻炼。面对术后的肿痛, 医护人员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先后经历了阿片类或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物治疗、中枢或周围神经组织类药物及多模式镇痛治疗等几个阶段。由于相关药物靶向性较大, 往往带来一定程度的副作用, 因此极大的限制了其临床安全使用[10,11]。

冷疗作为一项长期用于临床的物理治疗方法, 可以很好的通过低温刺激皮肤组织, 使其末梢毛细血管发生收缩并麻醉末梢神经, 降低了神经末梢对于痛刺激的传递, 因而理论上可以很好的运用于多种软组织肿胀情况中来[12,13]。基于此, 我科结合自身实际及经验, 同时借鉴肩关节镜术后镇痛的处理方式, 将冰袋用于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后患者, 通过术后即时的冷敷处理, 降低膝关节局部的温度, 刺激血管收缩及神经钝化麻痹, 很好的起到了镇痛消肿的目的[14]。有研究显示, 冷敷温度的高低与镇痛的程度具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也就是说温度越低可以带来更好的镇痛效果[15]。

对于冷敷的时间的间隔, 陈丽萍等[16]通过研究认为皮肤软组织冷敷治疗超过1 h, 可继发血管扩张的保护效应, 因此认为冷敷的治疗时间不应超过1 h。本研究将冰敷时间确定在1 h。考虑到持续冰敷往往带来软组织伤害, 进而不利于组织自身的调节恢复, 间断冰敷成为我们的选择, 避免了软组织的继发性损伤[17]。这些治疗具体实施方法很好的保证了护理干预的效果, 为术后早期快速康复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18]。本研究通过实施冰敷后, 术后肿胀及疼痛评分均得以降低, 初步论证了上述研究成果。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篇2

其实除了老年人半月板退化导致的撕裂之外,很多运动员也很容易患上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但是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膝关节半月板损伤,面对该病的危害,您首先要了解它要如何治疗。

1.急性期:如关节有明显积液(或积血),应在严格无菌操作下抽出积液;如关节有“交锁”,应用手法解除“交锁”,然后用上自大腿上1/3下至踝上的管型石膏固定膝关节于伸直位4周。石膏要妥为塑型,病人可带石膏下地行走。在固定期间和去除固定后,都要积极锻炼股四头肌,以防肌肉萎缩。

2.慢性期:如经非手术治疗无效,症状和体征明显,诊断明确者,应及早手术切除损伤的半月板,以防发生创伤性关节炎。术后伸膝位加压包扎,次日开始作四头肌静止性收缩练习,2~3天后开始作直腿抬高运动,以防股四头肌萎缩,两周后开始下地行走,一般在术后2~3个月可恢复正常功能。

3.关节镜的应用:关节镜可用于半月板损伤的治疗,半月板边缘撕裂可行缝合修复,通常行半月板部分切除,保留未损伤的部分。对早期怀疑半月板损伤者可行急诊关节镜检查,早期处理半月板损伤,缩短疗程,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损伤性关节炎的发生。通过关节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

关节镜下盘状半月板的治疗 篇3

【关键词】盘状半月板;关节镜;成形术

1 前言

人类膝关节半月板为新月状,盘状或环形半月板均代表异常。异常半月板绝大多数发生在外侧,盘状半月板极易破裂,引起一系列症状和机能改变【1】。盘状半月板的关节镜下诊治是关节外科临床的重要内容。关节镜的应用为治疗盘状半月板提供了极佳的手段,可根据镜视所见,决定治疗方式。关节镜下术式一般分为完全切除、次全切除和成形术。本文探讨关节镜下盘状半月板的治疗方法与疗效,对盘状半月板损伤病例进行观察、研究和回顾,重点探讨残留半月板组织的处理。

2 临床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通过膝关节镜检查确诊,病变部位均属外侧半月板。87例中男35例,女42例,平均年龄21.15(6~42)岁。左膝40例,右膝47例,双膝5例。参照Watanabe分类方法,按镜下表现分为完全型和不完全型,即圆盘型和宽大型;按后角附着与否分为稳定型和Wrisberg韧带型。本组完全型47例50个关节,不完全型40例42个膝关节;除宽大型中有1例为Wrisberg韧带型外,其余均为稳定型。92个盘状半月板中水平状撕裂81个,横裂及纵裂10个,未发现破裂1个。

手术方式:手术使用Stryker公司30°关节镜, 采用膝前外侧、前内侧入路和髌上内侧入路。首先以探针对半月板进行全面的探查, 了解半月板损伤的程度和范围。盘状半月板成形术要求保留的半月板体部宽6~8mm左右。因此第一步的探查对术式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意義。因盘状半月板体积较大往往填充于整个外侧间隙, 手术操作的术野狭窄, 如勉强进行体部和后角的探查、处理存在较大困难。首先切除半月板内侧约1/3 ,创造一个较大的视野, 然后对保留的半月板组织进行第二次探查以进一步明确术式。对于体部可保留6~8mm宽度的行半月板成形术, 如广泛撕裂或肌裂孔处保留半月板组织< 2~3mm时行次全切除或全切, 所保留的半月板体部宽度在3~6mm之间时在尽量保留半月板组织的前提下将半月板修整成具有前角、后角和体部, 外形和厚度接近于正常, 边缘稳定的半月板组织。对Wisberg韧带型半月板常规行次全切除。

3 结果

本组87例(92膝)外侧盘状半月板经关节镜下手术,92膝均实施成形术,0例行全切术。术后临床表现与术前对比有明显好转,见表三。8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 )月,平均9.3月。术后疗效按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为:优74例,好13例,良5例。4例术后自述有弹响,体查其中3例有外侧半月残留部不稳的体征(表三)。

4 讨论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盘状半月板是一种发育性半月板畸形, 因解剖结构的异常盘状半月板的临床表现有相对的特殊性。一般认为“膝弹跳征”与Wisberg韧带型盘状半月板有密切的相关性。Kim观察了盘状半月板患者和正常人膝关节X线片在以下方面的差异: 股骨外髁平直, 胫股关节外侧间隙增宽, 腓骨小头高位, 外侧髁间嵴发育不良等。其中胫股间隙增宽、腓骨小头高位有统计学差异【3】。另外, 近年来M R I成为盘状半月板诊断的重要工具。一般认为M R I诊断盘状半月板的标准是以5mm层厚连续扫描的矢状面上见相邻的三层或三层以上的“蝴蝶结”样改变,在冠状面上半月板体部的宽度> 15mm【4】。研究中病例均通过MRI得到初步诊断,进而在关节镜下得到证实,MRI对盘状半月板的诊断率较高,这与之前的研究相一致。

盘状半月板由于几何形状为盘状,虽其上下面也略呈曲面,但其与股骨曲面并不相吻合,因此,股骨的接触面积仍较正常关节为小。加之在膝关节滚动、滑动和转动运动中所产生的盘状半月板反向运动、扭动等非生理性运动,造成盘状半月板的破裂、关节软骨磨损等。除了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影响患者生活外,也会造成早期关节退行性改变。再者,盘状半月板中后部多有水平状破裂,镜下难以诊断,易漏诊。因此,不论其破裂与否,大部分学者均认为盘状半月板应早期手术【5】。发现盘状半月板多次手术的主要原因是存在不易观察的水平破裂之故。本组后部水平状破裂高达81例,说明水平状破裂极为常见,一旦漏诊而不治疗,会承受再次手术的风险。此外未破裂的盘状半月板镜下易获得极佳的成形效果。本组 例盘状半月板未破裂,术中和术后成形效果均佳。因此,笔者主张无论盘状半月板破裂与否,均应尽早行镜下成形手术。正常半月板具有吸收应力、缓和冲击力、传导应压力,当载荷小于体重时,膝关节主要由半月板承重和传导压应力。对于盘状半月板,即使在成形后仅残留少量半月软骨边缘,也会起到一定的半月板作用【6】。因此,笔者主张尽可能施行镜下成形术。当然,对自关节囊部撕裂者或韧带型应行全切术或成形后缝合修补之,不可强行简单成形,否则不能获得应有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亦璁主编.膝关节外科的基础和临床.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15-277.

[2] Dickhaut SC,DeLee JC.The discoid lateral-meniscus syndrome.J Bone Joint Surg(Am),1982,64:1068-1073.

[3] Kim SJ ,Moon SH ,Shin SJ .Radiograp hic knee dimensions in discoid lateral meniscus : comparison with normal control. Arthroscopy ,2000 ,16(5) :511~516.

[4] 温宏,孔建中.关节镜下膝外侧半月板成形术.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98 ,5(3) :238~239.

[5] Bin SI ,J eong SI , Kim J M ,et al.Art hroscopicpartial menis2cectomy for horizontal tear of discoid lateral meniscus.Knee Surg Sport s Traumatol Art hrosc , 2002 , 10(1) : 20~24.

关节镜半月板成形术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78例半月板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经关节镜及MRI检查均符合半月板损伤的入选标准[3], 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关节活动受限、疼痛、屈伸不利、走路弹响等临床症状。排除既往膝关节手术史以及膝关节感染者, 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男42例, 女36例;年龄18~79岁, 平均 (46.37±3.26) 岁;病程2~41周, 平均病程 (13.32±3.16) 周;既往病史:膝关节摔伤患者36例, 暴力外伤患者11例, 无明显外伤史31例, 关节镜检查半月板横向撕裂22例, 纵向撕裂31例, 水平撕裂25例, MRI检查关节内及内外侧均无韧带损伤。

1.2 方法

患者连续硬膜外麻醉后, 取仰卧位, 常规消毒铺巾后于患肢大腿近端安置止血带, 膝关节镜前内、外侧入路, 加压灌注生理盐水使视野保持清晰, 探查关节各腔内结构, 确定半月板损伤部位、程度以及损伤类型等。部分损伤时可采用蓝钳咬出破损边缘, 修正残端后在尽可能保留半月板组织的情况下行半月板部分切除术, 同时清理存在的游离体及滑膜病变, 按照骨性关节炎的处理原则有限化清理骨赘及磨损的软骨, 最后采用生理盐水冲洗关节腔防止半月板及软骨碎块的残留, 根据患者情况放置引流管, 采用辅料进行加压包扎, 术后常规给予抗感染等支持治疗。术后1 d进行床上被动活动, 行膝关节屈伸锻炼, 术后1~3 d行直腿抬高练习, 3 d后练习下地负重行走。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观察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优良率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采用Harris评分标准评价膝关节功能, 共分为疼痛、屈伸畸形、功能、稳定性、肌力、关节活动等方面, 合计100分。优良:≥80分;可:70~79分;差:≤70分。优良率=[ (优良例数+可例数) /总例数]×100%, 采用Lysholm评分及IKDC膝关节主观评分表评价患者的患肢功能恢复情况[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优良率情况

随访1年后, 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感染及血栓等, 其中优51例 (占65.38%) , 良23例 (占29.49%) , 差4例 (占5.13%) , 膝关节功能的优良率为94.87%。

2.2 患者手术前后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手术后患者的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显著优于手术前, 手术前后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半月板是指膝关节上下两个长骨之间的软骨垫, 于膝关节内、外侧各一块, 具有缓冲关节运动、润滑关节、保护关节面和增加关节活动稳定性的作用, 一旦出现半月板损伤, 将直接影响患者的关节稳定性[5]。半月板是膝关节的重要结构, 实施手术时应尽可能的多保留, 这已是骨科医生公认的治疗原则。但具体还应根据半月板损伤的部位、类型、范围等来决定半月板的切除方式, 对于病程短的年轻患者, 尽早进行关节镜修整成形术, 可能达到永久性治愈的效果[6]。本研究采用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缝合术治疗半月板损伤, 术后加强屈伸肌的康复训练, 并逐步练习负重行走, 促进膝关节生理功能的恢复,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表明, 随访1年后, 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感染及血栓等, 其中优51例 (占65.38%) , 良23例 (占29.49%) , 差4例 (占5.13%) , 膝关节功能的优良率为94.87%, 手术后患者的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明显优于手术前, 手术前后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缝合术治疗半月板损伤近期疗效好, 创伤性小, 患者恢复快, 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庆, 黄华扬, 张涛, 等.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缝合术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的近期疗效研究[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 (电子版) , 2015, 9 (3) :319-323.

[2]李中正, 王玉聪, 方镇洙.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关节镜下部分切除成形术与附加缝合术疗效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5, 30 (10) :1055-1057.

[3]谢新辉, 付新运, 高鹏, 等.关节镜下Fast-Fix缝合技术治疗半月板损伤疗效分析[J].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4, 37 (4) :88-89.

[4]顾新丰, 郑昱新.成形缝合术治疗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的短期疗效[J].实用骨科杂志, 2013, 19 (2) :112-115.

[5]杨镇, 张明宇, 郑江, 等.关节镜下应用全内和外内缝合法治疗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研究[J].实用骨科杂志, 2013, 19 (3) :212-214.

关节镜下治疗半月板囊肿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06年5月~2009年5月本院骨科诊治的75例半月板囊肿患者, 其中, 男41例, 女34例;年龄22~59岁, 平均31.9岁。病程1个月~5年, 平均15.8个月, 随访时间7~41个月。该组患者中, 内侧半月板囊肿的有28例, 外侧半月板囊肿的有45例, 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合并囊肿2例。所有患者都以膝关节的症状就诊, 全部有外伤史, 局部疼痛者73例, 疼痛伴髌前包块者38例, 交锁者29例, 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关节肿胀、关节压痛和股四头肌萎缩等症状。

1.2 手术方法

对患者行硬脊膜外阻滞麻醉或行腰丛神经干阻滞麻醉, 对关节进行常规髌下前内及前外侧入路的全面探查。在手术过程中, 如发现半月板撕裂, 则部分切除撕裂的半月板, 在靠近滑膜边缘时通常有黄棕色黏稠状囊液流出, 通过裂隙用刨削器入囊肿内, 切除囊肿壁, 进一步扩大囊肿和膝关节腔间的通道, 同时将胫骨侧的半月板进行切除。探查时未见半月板撕裂的患者, 由于其滑膜的覆盖, 不能直接地看到囊肿, 手术过程中, 应先将囊肿的表面滑膜开口, 发现有黄棕色的黏稠囊液流出, 然后以刨削器来扩大开口, 吸尽该囊液并切除该囊肿壁, 然后探查半月板情况。手术过程中, 半月板发现水平裂者, 将半月板行部分切除, 保留股骨侧的上半叶;未见有半月板撕裂者, 并且半月板比较稳定者, 不做处理。

1.3 疗效评判

在关节镜下治疗后, 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 作为手术疗效的判定标准。本研究采用膝关节功能的Lysholm评分来评价半月板囊肿手术效果。评分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有无疼痛; (2) 肿胀; (3) 跛行; (4) 交锁; (5) 不稳定; (6) 是否需要支撑; (7) 是否困难 (爬楼梯、下蹲等) 。评价满分为100分[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并采用t检验处理,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施手术后, 所有患者膝关节的疼痛及肿胀等症状明显消失或减轻, 基本能够恢复活动。整个手术过程没有出现感染或血管神经损伤等手术并发症。在手术前, 患者的膝关节功能 (Lysholm) 评分为 (39.24±8.35) 分, 手术后提高至 (89.26±8.96) 分。关节镜下半月板囊肿的手术治疗有显著性效果 (P<0.05) 。

注:T=35.368, *P<0.05

3 讨论

半月板的血液运行能力差, 修复能力弱, 一旦被损伤, 则难以自行修复, 如不能及时进行治疗, 长期下去会引起损伤性的关节炎。因此, 对于半月板损伤和半月板囊肿者, 应及早进行治疗或切除。半月板囊肿大多在外侧半月板囊肿、一般为多房性, 内含胶质, 早期可能有血性, 有相当多病倒囊肿内衬内皮细胞层, 与覆盖在滑膜的相似.有的学者认为囊肿的细胞似起源于包涵在半月板中的滑膜[6]。但也有病例证据囊肿源自纤维软骨胶质变性, 囊壁内衬为变形的成纤维细胞, 认为系一种软骨源的腱鞘囊肿, Mabhoff借助发生病理学知识, 将囊肿的发生分为囊肿形成前期、组织溶解期和囊肿完成期。半月板的囊肿大小各异, 多数情况下, 膝盖伸直肿块增大、膝盖弯曲肿块缩小。也有报道指出, 肿块在屈膝时较明显, 此时患者会感膝部肿胀或疼痛, 并且活动越多越疼痛, 甚至转变为持续性疼痛。如果患者还患有外侧半月板的明显破裂, 则还会呈现出半月板破裂等症状和体征。单纯的半月板囊肿很少发现关节交锁与复发性关节积液, 但是常见有弹响。

半月板囊肿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清楚, 有些仍有争议, 但对发病的有关因素似有公论: (1) 外伤:半月板由于受到外伤后发生囊性变。半月板软骨急性或积累性慢性损伤可以引起纤维变性中断[4]。局部渗出淤积, 且吸收缓慢, 形成囊性小腔, 随着渗液增加, 囊腔逐渐扩大, 大者甚至可于膝眼部隆起; (2) 先天性因素;有认为系胚胎发育过程中, 滑膜细胞在半月板内局部残留, 当该半月板受到创伤的刺激后, 滑膜细胞开始分泌液体并导致囊性膨胀。传统的膝关节半月板囊肿的治疗方法为半月板囊肿与半月板一并切除, 以避免复发。然而, 半月板可以传递负荷、吸收震荡、润滑关节、营养和稳定关节, 一旦全部切除, 则会导致膝关节的退行性改变和功能失调。本研究中, 我院骨科基于关节镜技术, 进行了半月板切除及半月板囊肿内减压, 既做到保留撕裂半月板的血管缘和未损伤的组织, 又做到对膝关节影响轻、创伤小、降低骨性关节炎的发生概率。通过综合比较, 在关节镜下进行半月板部分的手术切除, 和囊肿内减压术能够保留半月板的组织功能、减少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生概率, 呈现出明显的优点, 因此是治疗半月板囊肿的有效方法。

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半月板囊肿手术治疗的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关节镜技术对患者开展半月板囊肿手术治疗, 并将手术前和手术后患者的状况进行比较。结果:手术前患者的膝关节功能 (Lysholm) 评分为 (39.24±8.35) 分, 手术后提高至 (89.26±8.96) 分。结论:关节镜下半月板囊肿的手术治疗能够保留半月板的组织功能、减少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生概率, 是治疗半月板囊肿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半月板,囊肿,关节镜术

参考文献

[1]王成, 胡跃林.膝关节半月板囊104例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9, 11 (9) :1032-1041.

[2]胡群辉, 龚向阳.半月板囊肿的MRI诊断[J].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2005, 10 (3) :153-154.

[3]Lysholm J, Gillquist J.Evaluation of knee ligament surgery results withspecial emphasis on use of a scoring scale[J].Am J Sports Med, 1982, 10 (3) :150-154.

[4]张春礼, 徐虎, 范宏斌, 等.半月板囊肿的关节镜下手术治疗――附20例病例报告[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6, 14 (15) :1137-1139.

[5]张传军, 贾堂宏, 奚修全, 等.关节镜下半月板部分切除加内减压术治疗半月板囊肿[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7, 15 (9) :669-671.

半月板损伤关节镜下诊治体会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26例, 32侧半月板, 其中男17例, 20侧, 女9例, 12侧, 左膝15例, 右膝11例。年龄最小16岁, 最大70岁, 平均38岁。外伤性损伤18例, 退变性损伤8例。病程最短3d, 最长13年, 平均28.2个月。合并关节内游离体5例。

1.2 半月板损伤类型

8例退变性损伤均符合退行性撕裂, 中部磨损, 边缘毛糙, 参差不齐。外伤性损伤除1例桶柄状撕裂外, 其余均为纵裂、斜形或放射状撕裂。

1.3 诊断标准

26例除了8例退变性损伤无明显外伤史外, 其余18例均有明确的膝关节扭伤史, 症状体征均符合半月板损伤诊断标准, 术前均行常规X线片及MRI检查。

1.4 治疗方法

所有手术均在连硬麻醉下完成。麻醉生效后, 常规大腿中上安好电脑气囊止血带, 固定架固定大腿, 双膝屈曲, 膝关节腔内注入生理盐水扩张关节腔, 所有病例均取前内、外切口, 长约1cm左右。常规用关节镜先行探查, 确认半月板损伤类型后, 采用三角定位技术, 在关节镜直视下对病损半月板施行切割、碎裂等手术。用蓝钳切除松弛或游离的裂块, 用垂体钳取出裂块, 形成一个至少有2~3mm的稳定、完整的半月板外环。半月板切割完毕后用刨刀将内缘松散组织切除, 盐水冲洗套冲洗干净碎硝。5例关节内游离体一并在关节镜直视下取出。钩针探查, 确认保留的半月板稳定后, 盐水反复冲洗多次, 内、外切口全层各缝合1针, 术毕。

1.5 结果

按董天祥等标准, 对26例患者进行了系统随诊, 结果:优21例, 良2例, 差3例, 优良率88%。

2 讨论

半月板损伤可由直接接触损伤或非接触损伤引起, 体育活动中直接损伤最常规。大腿受到打击引起膝关节突然的外翻、内翻或过伸, 半月板损伤的机制有常见的3个特点:膝关节的屈曲、股骨与胫骨之间的挤压和旋转等致半月板的破裂;退变性半月板撕裂发生于退行性改变的半月板, 由于反复的磨损造成半月板的撕裂, 这种撕裂边缘毛糙, 不规则。关节镜技术是一种70年代的发展起来的内窥镜技术, 它在临床诊断和治疗半月板损伤准确可靠, 可以观察到十分隐蔽部位的损伤, 并能确定损伤的范围和大小。半月板切除的类型一般分3种:半月板部分切除、半月板次全切除、半月板全切除。传统治疗半月板损伤行关节切开, 半月板全切除术式, 不仅创伤大恢复慢, 并发症多, 而且由于将半月板全切除, 无可挽回的损失了其生理功能。而关节镜下行半月板损伤部分切除术, 创伤小、恢复快, 很易为患者接受。半月板部分切除是3种切除方法中最理想的一种, 手术关键是彻底切除游离松动边缘, 对术后疼痛缓解非常重要。这大大改善了整个关节的生理状况, 提供了半月板损伤的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 观察半月板损伤在关节镜下微创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6例半月板不同类型的损伤均在关节镜下微创行半月板部分切除术。结果 26例, 优21例, 良2例, 差3例, 优良率88%。结论 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半月板损伤具有创伤小, 安全简单, 疗效可靠, 术后并发症少, 早期活动等特点。

关键词:半月板损伤,关节镜,部分切除

参考文献

关节镜下治疗半月板损伤的效果分析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62例 (62膝) , 其中女性28例, 男性34例, 年龄17~62岁, 其中有左膝28例, 右膝34例。病程10天至1年。新鲜性损伤 (<6周) 38例, 陈旧性损伤 (≥6周) 24例。外侧半月板损伤40例, 内侧半月板损伤22例。所有患者均是单纯的半月板损伤, 未合并关节内其他结构的明确损伤或病变。62例患者中43例患者有明显的外伤史。62例患者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膝关节疼痛、弹响、失控感等症状;体征表现为Mumcrray征阳性, 挤压研磨试验阳性和 (或) 过伸、过屈试验阳性;MRI检查结果为半月板撕裂或退变。患者经关节镜下明确诊断, 根据O'Connor分型:半月板水平型撕裂23例, 放射型撕裂12例, 纵型撕裂10例, 退行型变8例, 混合型撕裂9例。62例患者中有盘状半月板14例, 多数患者属于水平型撕裂。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麻醉方式采用连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或全身麻醉。患者仰卧, 大腿根部常规绑止血带, 膝关节髌下前内、前外侧入路, 按髌上滑囊、髌股关节、内侧间室、髁间窝、外侧间室、后内侧间室和后外侧间室的顺序依次检查患者的各个部位。特别注意手术前查体和MRI提示有损伤的半月板及相应的部位。根据患者半月板不同损伤的类型、部位和年龄选择合适的修补术、部分切除成型术。水平层裂患者的半月板置入咬钳咬上层组织呈斜坡状, 再用射频气化边缘表面使其保持光滑;切除放射状撕裂患者的损伤部分, 修整内侧缘同时射频气化成形;修整桶柄状撕裂患者的边缘并成形, 如撕裂缘在边缘, 将边缘打磨后再进行缝合;成形修整后的半月板是连续、较为光滑的稳定结构。患者采用Fast-Fix系统全关节内缝合, 处理关节内其他的病变, 然后反复的冲洗关节腔, 清除掉碎屑及其他游离体。若是合并骨性关节炎患者, 进行关节清理。手术后再次检查关节腔, 冲洗干净关节碎屑, 缝合切口。

1.2.2 术后处理

手术后用弹力绷带包扎患肢, 麻醉过后开始股四头肌锻炼, 主要练习直腿抬高, 48h后锻炼膝关节伸屈, 可以进行不完全负重下地行走。手术后3d进行换药, 关节腔抽液及注射玻璃酸钠针1支。手术后2周恢复正常的日常活动。进行了半月板缝合的患者, 手术后4周内仅进行限制性的功能锻炼, 手术4周后主要锻炼股四头肌和膝关节屈伸。手术8周后可以加大活动度, 3个月后恢复正常的活动。手术前对患者使用抗生素1次, 手术后继续使用1~3d, 手术后仍需使用一疗程的玻璃酸钠针。

1.3 随访以及效果评价

手术后通过门诊复查或者是电话访问的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 随访时按Lysholm的评分分级方法评价手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 (≥87分为优, 77~86分为良, 67~76分为可, ≤66分为差) 。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对所采集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 其中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手术后对62例半月板损伤患者进行随访5~24个月, 随访结果: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无明显症状的患者有33例;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后出现膝部轻微疼痛的患者有21例;膝关节静息状态下出现疼痛的患者有3例;反复出现关节肿胀的患者有2例;关节弹响的患者有1例;关节疼痛症状较重, 不能继续工作的患者有2例。随访中54例患者进行了X线平片检查:结果显示正常膝关节41例;出现骨质增生10例, 其中出现于胫骨平台内缘4例、外缘3例;股骨内髁缘4例、外髁缘2例。按疗效评定标准:优32例 (51.6%) , 良25例 (40.3%) , 可4例 (6.5%) , 差1例 (占1.6%) , 总的优良率91.9%。

3 讨论

膝关节内、外侧半月板有传导负荷、吸收震荡和增强关节稳定等生物力学功能, 还具有保护关节软骨和预防退行性疾病发生的关键作用。膝关节的各种运动使得患者的半月板持续承受着水平拉力、垂直压力和剪式应力。当剧烈的运动引起突发性的膝关节过度屈伸、股骨与胫骨之间的强烈挤压和旋转时, 容易导致半月板撕裂。半月板的损伤会改变膝关节的生物力学性能, 进而引起膝关节力学稳定性发生相应的变化, 最终导致早期的骨关节炎。因此, 解剖结构完整或近乎完整的半月板对维持患者膝关节正常生理功能以及防止膝关节退行性改变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本研究选取我院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62例, 在膝关节镜下手术治疗, 结果显示患者手术后恢复状况总体优良率达到91.9%。综上所述, 对于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的治疗, 首先应根据关节镜下半月板的具体损伤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尽可能最大限度地保存患者的半月板结构和功能, 减少因半月板切除而对其造成膝关节不稳和退行性变。改善患者的关节生理状况, 同时配合正规的术后康复训练, 可以在治疗半月板损伤上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关节镜技术治疗半月板损伤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62例, 所有患者均在膝关节镜下进行手术治疗, 根据临床表现及X线平片征象评定治疗效果, 分析其近、远期效果。结果 术后进行随访524个月, 手术后恢复效果优32例, 良25例, 可4例, 差1例, 总的优良率为91.9%。结论 应用关节镜技术治疗半月板损伤具有损伤小、疗效好、符合生物力学要求等优点, 得到广大患者及医疗工作者的一致好评,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关节镜,半月板损伤,临床

参考文献

[1]杨卫保, 冉文军, 易谭勇, 等.关节镜手术治疗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疗效[J].临床骨科杂志, 2014, 6 (2) :691-693.

[2]付建军.关节镜下分区治疗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疗效[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 19 (3) :124-125.

关节镜下半月板修复术病人的护理 篇8

1 术前护理

1.1 一般护理

术前常规进行各项检查、皮肤准备、药物敏感试验, 嘱其禁食、禁水, 制订功能锻炼计划, 术前指导床上训练大小便等。

1.2 心理护理

大多数病人对关节镜手术不了解, 所以向病人及家属介绍关节镜手术的优越性、简要过程及围术期可能发生的情况。可以邀请康复的病人现身说法, 介绍主管医生的工作经验及手术成功率, 以消除病人恐惧、紧张心理, 配合医生完成治疗[1]。

2 术后护理

2.1 一般护理

病人返回病房后, 患肢抬高20°~30°, 使用棉花腿。按照主管医生医嘱给予心电监护、吸氧, 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及患肢末梢循环情况, 发现异常及时向医师汇报。如发现尿潴留, 可行腹部按摩, 诱导针刺穴位排尿, 仍不能自行排尿者可导尿。

2.2 术后术区冰敷

术后为了减少出血和疼痛局部给予冰块冰敷3 d, 向病人及家属讲解其意义和目的, 使病人有效配合治疗。

2.3 对症处理

关节镜下手术创伤小, 一般疼痛减轻, 不需用止痛药, 疼痛剧烈者可对症处理。有此疼痛的敏感病人, 可在术中应用止疼泵, 使止痛药缓慢进入体内, 达到止痛效果;疼痛严重时, 可按压泵阀门以增大止痛药剂量止痛, 如按压阀门频繁, 可能导致大量止痛药进入体内引起药物中毒症状甚至严重后果, 应特别注意。

2.4 功能锻炼

关节镜手术的优点之一是可以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进行功能恢复。

2.4.1 踝关节运动

麻醉消失后即可进行。踝关节缓慢进行背伸, 趾屈运动。保持极限位置直至力竭, 间歇3 s后重复, 每次30下, 每天5次。

2.4.2 股四头肌收缩锻炼

麻醉消失后即可进行。膝关节伸直, 踝关节尽力背伸, 股四头肌缓慢收缩极限, 保持直至力竭。缓慢放松间歇3 s后重复, 每次20下~30下, 每天3次。

2.4.3 直腿抬高锻炼

平卧位, 全身放松, 术肢踝关节尽力背伸, 膝伸直, 下肢抬高30°, 持续10 s~20 s, 慢慢放下, 放松, 间歇3 s后重复, 每次20下~30下, 每天3次。

2.4.4 注意事项

首先要消除病人怕痛的心理。多数病人因怕不敢锻炼, 表面合作, 实际不练, 因此, 要耐心的向病人介绍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和具体方法, 认真示范, 每天进行指导、督促、检查, 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其次, 锻炼量因人而异, 循序渐进, 避免过度劳累和意外损伤;最后, 每日坚持, 不可中断, 特殊情况除外, 如病人发热、腹泻等。

3 出院指导

术后12 d~14 d拆线, 膝关节活动度达120°~130°可以出院。此时, 病人关节功能尚未完全恢复应给予必要的指导, 以避免不当活动影响治疗效果。要告诫病人克服急躁情绪, 不能大量行走, 不能急走、急转, 只能适当下床活动, 防止摔倒, 再次损伤患膝。膝关节应保暖, 夜间抬高下肢, 嘱病人按时复查, 以便进行指导。

参考文献

关节镜半月板成形术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中选取的对象是我院在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期间收治的36例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在关节镜下行手术的患者, 其中男性有20例, 女性有16例, 年龄为10~54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28.4岁。患者病变位于右膝的有22例, 左膝的有14例, 都是外侧盘状半月板。有明显的外伤史的有6例, 患者的病程为3d~12年, 平均病程为3.5年。术中检查确诊为完全型盘状半月板的有18例, 不完全型盘状半月板的有14例, Wriberg韧带型的有4例。

1.2 临床表现

所有的患者均出现有不同程度的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急性期关节穿刺呈血性关节液者有10例, 关节交锁者有2例, 急性疼痛者有12例, 检查浮髌试验呈现阳性者有6例, 膝关节外侧间隙疼痛者有18例, 出现麦氏征阳性者有12例, 关节屈伸伴有弾响者有7例, ESR增快者有3例, 但检查CRP及风湿三项均没有出现异常。

1.3 手术治疗方法

术前给予所有的患者连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 让患者处于仰卧位, 大腿根部放置气囊止血带。对患者的半月板进行全面的探查, 根据其盘状半月板的分型及损伤程度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和切除范围。术中确诊完全型盘状半月板的有18例, 不完全型盘状半月板的有14例。所有患者的半月板均存在于不同的位置, 损伤程度也不尽相同, 其中15例水平裂伤者, 13例纵裂, 8例混合裂。本组中行部分切除成形术14例, 次全切除15例, 完全切除3例, 还有1例红区纵裂者先行半月板复位, 以由外向内法缝合后行成形术, 6例患者行半月板成形术。3例完全切除患者为完全型盘状半月板混合裂伤严重, 呈现半游离状态, 因此, 给予完全切除;15例次全切除为完全型盘状半月板患者, 其半月板周边接近正常厚度, 保留后可以勉强形成新月状, 因此, 给予次全切除。

1.4 术后处理

术后给予患者安置引流管装置, 将患者的膝关节包扎, 同时使用冰袋进行外敷, 并严密观察患者肢体末端的血运情况及绷带固定情况。于3~5d后将绷带拆除, 术后2~3d后开始慢慢的进行适当的活动, 于3~4周后可以下床进行活动。

2 结果

所有的患者在术后膝关节疼痛和肿胀等症状消失, 或者有明显的减轻, 活动情况也有得到明显的改善, 和术前相比较。术后均未发生感染, 且无血管神经损伤、关节活动受限、下肢深静脉形成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通过Lysholm评分显示, 术前为 (69.32±8.22) 分, 术后6个月提高至 (86.71±7.53) 分, 患者术前、术后的Lysholm评分比较有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 (P<0.05) , 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对患者随访6~28个月, 平均随访13.5个月, 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均保持良好。

3 讨论

临床中对于盘状半月板的诊断主要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MR影像学特征进行确诊。例如患者出现有不同程度的膝关节疼痛、肿胀症状, 膝关节活动也受到不同程度限制, 可能伴有关节交锁和弹响等。MRI影像检查主要表现有半月板增大、增厚、增宽。

选择合适手术切除方式对于手术成功有者关键的意义。一般认为, 不完全型损伤者可以按照正常半月板损伤进行处理, 切除不稳定的组织, 尽量保留稳定的组织。对于完全型和形态异常较为明显者可以实施次全切除或全切除。

总之, 通过本组研究表明, 关节镜下行盘状半月板损伤手术可取得满意效果, 具有创伤小、诊断准确、术后恢复快的特点。

摘要:目的 为进一步探讨了解关节镜下通过手术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期间收治的36例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在关节镜下行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盘状半月板损伤的情况实施不同的切除手术, 观察所有患者在治疗后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均无感染、血管神经损伤、关节活动受限、下肢深静脉形成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前Lysholm评分为 (69.32±8.22) 分, 术后6个月提至 (86.71±7.53) 分, 两者比较有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 (P<0.05) , 取得满意效果。对患者随访6~28个月, 平均随访13.5个月, 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均保持良好。结论 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手术结合关节镜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较好等特点,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关节镜,疗效分析

参考文献

[1]徐虎, 张春礼, 周晓波, 等.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的关节镜下手术治疗—附77例病例报告[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7, 15 (16) :1204~1206.

[2]邓怀东, 黄中强, 谭志超, 等.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的关节镜下手术治疗[J].中国医学创新, 2009, 6 (17) :22~23.

[3]Kim SJ, Moon SH.RadiographicKneeDiscoid Lateral Meniscus:Com-parison with Normal Control[J].Arthroscopy, 2005, 16 (5) :511~516.

上一篇:现代企业经营战略问题下一篇:场景分析及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