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性胎盘临床分析

2024-08-06

植入性胎盘临床分析(精选九篇)

植入性胎盘临床分析 篇1

1 临床资料

患者31岁, 因二胎一产, 孕37周, 阴道流水3d而住院, 患者平素月经规律, 停经37周第一胎顺产。既往健康, 入院查体:一般状态好, 体温36.5℃, 血压16.10kPa, 心肺无异常。妇科检查:单胎头位、孕足月得型、胎心140次/分, 规律, 无宫缩, 肛诊宫口未开, 阴道流血少量给予感染等治疗, 于次日头位顺产一女婴, 阿氏评10分。胎盘残留行徒手剥离术, 取出胎盘破碎, 胎膜欠完整, 宫缩好, 出血不多。于产后3日自动出院。该患者于产后50d, 阴道流血10d, 再次入院。查:子宫如孕50d大小, 质软, 无压痛, 双侧附件无异常。B超:子宫增大, 形态正常, 宫腔内见:4cm×4cm×3cm大小强回声形。诊断:胎盘植入。两次刮宫均因出血较多而停止。口服米非司酮, 静脉滴注催产素, 口服中药生化汤加减及天花粉结晶蛋白, 促使胎盘滋养细胞发生变性, 坏死, 使胎盘从肌层剥离, 未见好转, 于10d后即行剖腹探查术, 见宫腔左后壁一约4cm×3cm×2.5cm。

胎盘植入组织, 无变性坏死, 即行病灶切除术。病理诊断为胎盘植入。本检:多胎、宫腔炎症, 流产或人工流产术史者, 胎膜早破, 羊膜炎症可能是胎盘粘连和植入的诱因, 产后胎盘粘连手取不彻底, 未能及时清宫, 使胎盘植入, 致使剖腹行子宫病灶切除术。

2 讨论

2.1 植入性胎盘的致病因素

任何使子宫内膜发育不良、受损等的因素都可引起植入性胎盘的发生[2]。子宫内膜先天发育不良的, 如患幼稚子宫或子宫畸形, 以及子宫内膜创伤性受损、反复宫腔操作、多次生产特别是伴有宫内感染的患者, 容易引发植入性胎盘的发生;同时, 年龄在35岁以上的高龄孕妇发生植入性胎盘的几率大于适龄产妇, 胎盘附着部位异常也是植入性胎盘发生的高危因素[3]。若要降低植入性胎盘的发病率, 我们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重点进行工作: (1) 做好计划生育宣传工作; (2) 指导人们正确避孕, 减少意外怀孕; (3) 减少子宫内膜的损伤; (4) 降低人工流产率; (5) 人流后半年以上才可妊娠.应指导人们尽量延长两次妊娠的间隔时间, 可以让子宫内膜更好地自我修复。

2.2 植入性胎盘的分类

植入性胎盘可以根据绒毛浸润子宫肌层的深度分为一下几种类型: (1) 粘连性胎盘:胎盘与子宫壁粘连致密且不能自行剥离排出; (2) 植入性胎盘:胎盘绒毛侵入子宫肌层; (3) 穿透性胎盘:胎盘绒毛穿透子宫肌层至浆膜面。

2.3 植入性胎盘的诊断

植入性胎盘高发于高龄产妇和多产妇, 极少数为初产妇。虽然在产后诊断胎盘植入并不困难, 但诊断以及对应症状确定处理方式很重要。因子宫下段及宫颈部位内膜较薄, 临床上徒手剥离胎盘的时候, 如果能试出部分伸入肌层, 不易取出, 即应当考虑为植入性胎盘, 从而利于正确诊断和恰当处理。

2.3.1 产前AFP检测

植入性胎盘可使胎儿血中的AFP直接进入母血, 母血中AFP在症状出现之前已明显升高, 在排除胎儿畸形的情况下, AFP升高超过正常2倍以上, 尤其当合并了前置胎盘而无出血病例的时候, 应高度警惕植入性胎盘发生的可能性。

2.3.2 三维超声诊断

一些资料证明, 三维超声适合普遍开展, 具有很高的分辨能力;其声像特征为胎盘中出现多个血流湍急的血窦, 肌层存在丰富的血流信号, 胎盘与宫壁的边界含混不清, 但是经过对病例的分析观察, 通过查询资料得出结论, 对存在着高危因素的孕妇进行检查时, 发现前置胎盘、后壁胎盘时需要反复、仔细地检查, 观察胎盘的位置及周围的血流情况, 确定该处肌壁的薄厚变化程度, 这样可望提高彩超对植入性胎盘诊断水平。

2.3.3 产后检查及病理诊断

确诊病理学检查的方法为病理学检查法, 但实际上只有部分植入性胎盘的患者需要切除子宫, 所以徒手剥离胎盘时进行临床诊断比病理学检查更具有实际意义[2]。

2.4 植入性胎盘的处理

2.4.1 剖宫产的术中处理

对血液动力学不稳定, 失血性休克、胎盘植入面积大且深, 而且同时患有严重的内科疾患, 短时间不能有效控制出血的患者, 应该果断切除子宫, 可选择全子宫切除或者次全子宫切除;对血液动力学稳定, 植入面积不大, 出血不很多的患者, 为保留子宫可以沿植入部分胎盘楔形或菱形切除病灶, 缝扎出血, 必要时, 可同时进行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 宫纱填塞等处理。子宫切除术这种方法虽然可以快速止血, 不留后患, 但对年轻女性来说是残忍的, 因为会使其失去子宫, 永久丧失生育能力。

2.4.2 保守治疗

传统的保守性手术治疗包括以下几种: (1) 残余灶刮匙搔刮; (2) 剪除; (3) 可吸收缝线“8”字缝合结扎出血点; (4) 徒手剥离胎盘; (5) 宫腔填塞纱条止血; (6) 局部楔形切除; (7) 骼内动脉结扎或栓塞, (8) 术后MTX肌注或静滴。

这种治疗方法的特点是治疗成功可保留生育功能, 但是止血缓慢不够彻底。其适应证是: (1) 胎盘全部粘连; (2) 胎盘粘连人工剥离后创面难以用宫缩剂控制出血者; (3) 胎盘剥离面见有血窦开放性出血; (4) 胎盘粘连伴植入肌层。病灶切除可解决胎盘清除后创面大出血问题, 手术止血可靠安全, 操作简便而且止血迅速, 随访无发现术后出血病例, 产褥期恢复正常[4], 无感染及晚期出血等并发症, 采用这种方法既能挽救母亲生命, 又能保全子宫并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是值得肯定、值得发扬的手术方法。

摘要:目的 探讨植入性胎盘的病因及临床处理方法。方法对大安市第一人民医院2003至2008年收治的18例植入性胎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均具有宫腔操作史。2例穿透性胎盘植入致子宫破裂患者行子宫切除, 约占11%。16例植入病灶切除后缝合止血, 保守治疗成功。结论 重视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 大多数胎盘植入的患者可行植入病灶切除术, 保留子宫。

关键词:植入性胎盘,保守治疗

参考文献

[1]吉卉.胎盘植入17例临床分析[J].天津医药, 2008, 36 (8) :646-647.

[2]应豪, 阮晟鸣, 王德芬.胎盘植入的诊治进展[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7, 23 (6) :335-336.

[3]关珍.植入性胎盘的保守治疗[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1996, 12 (5) :265-267.

植入性胎盘临床分析 篇2

【摘要】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部分性植入胎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3例剖宫产术中诊断为部分性植入胎盘的患者术中施行保守性手术,术后给予口服米非司酮50 mg,每12小时一次,共3天后改25 mg,每12小时一次,连用7天。每3天复查血βhCG及B超,观察阴道流血情况。结果20例患者2周内血βhCG均下降到正常,有部分胎盘排出,B超检查子宫均恢复正常,无晚期产后出血和产褥感染发生。3例排出不完全,行清宫术,术中无大出血发生。均于3~6月月經复潮,收到满意效果,痊愈出院。结论:保守性手术后米非司酮口服治疗部分性植入胎盘有效,安全、简便,不易形成胎盘残留。避免了子宫切除,保障了妇女身心健康。

【关键词】保守性手术 米非司酮 部分性植入胎盘。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4-0061-01

胎盘植入是产科少见而危重的并发症之一,威胁产妇的生命安全。由于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方法,产前很难诊断。大多在胎儿娩出后发现胎盘剥离困难时才得以确认。既往治疗多采取切除子宫,尤其是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近年来,随着人工流产、剖宫产及其他宫内手术的增加,胎盘粘连和植入的发生率有明显上升趋势,若处理不当,会产生严重后果,因而探索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方法十分必要。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剖宫产术中采用保守性手术后口服米非司酮治疗部分性植入胎盘23例,均达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剖宫产术中采用保守性手术后口服米非司酮治疗部分性植入胎盘23例,,年龄20~40岁,平均28岁,19例均有人工流产史,其中有前次剖宫产史10例,人工流产次数1~6次,平均3次。胎盘植入体积最大5.5cm×4.3cm×3cm,最小2.5cm×1.5cm×1.0cm,均为部分性植入胎盘,合并前置胎盘12例。产时出血400~600ml 5例 ,600~ 1000ml 16例,>1000ml 2例。

1.2适应症:

(1)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术中子宫收缩好,出血量少;(2)患者体质好,无内外科及血液系统疾病,术前各项检查正常。(3)术中确诊为部分性植入胎盘;(4)无米非司酮禁忌症;(5)患者要求保留子宫,一旦保留子宫治疗无效,同意手术切除子宫。

1.3治疗方法:

术中将植入胎盘尽可能多地钝性剥离,依植入面形状用1号可吸收线穿透子宫肌层“8”字缝扎,以不穿透子宫浆膜层为准;同时根据胎盘植入面积大小、深浅,必要时行子宫壁楔形或部分切除后修补。术后给与子宫收缩剂促进子宫收缩,并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同时口服米非司酮(产,每片25mg)50mg,每12h 1次,连用3天,总量300mg服药前后1h禁食。后改为25mg,每12h 1次,共用7天。:服药期间可暂不哺乳,保持泌乳通畅。

1.4预后:

患者术后阴道出血不多,20例患者2周内血βhCG均下降到正常,有部分胎盘排出,B超检查子宫均恢复正常,无晚期产后出血和产褥感染发生。3例:排出不完全,行清宫术,术中无大出血发生。均于3~6月月经复潮,收到满意效果,痊愈出院。

讨论:

植入性胎盘是因蜕膜发育不全或创伤性内膜缺陷 ,如疤痕子宫、 子宫畸形 、子宫腺肌病等原因 ,使底蜕膜部分性或完全性缺乏, 胎盘绒毛直接侵入肌层内 。近几年来, 由于人工流产及剖宫产术的增加 ,引起子宫内膜层损伤、 内膜修复不全 ,造成以后蜕膜发育缺损而发生植入性胎盘增多。本组病例有剖宫产、人流史、合并前置胎盘均为植入性胎盘的高危因素。近年来随着胎盘植入发病率升高,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探索保留子宫,保留女性生育功能的保守治疗方法。本组所有病例对残留在宫壁的胎盘组织采用米非司酮治疗,经密切监测,残留物排出干净,复查超声宫腔无异常回声,治疗过程中未见子宫复旧不良大出血。

米非司酮在受体水平拮抗孕激素的生理作用,通过改变细胞内激素分泌的平衡,抑制滋养层细胞的增殖过程,近而引起蜕膜和绒毛组织的变性,使孕激素生物活性受到抑制,使颗粒细胞的分泌与释放并激活了松弛素,引起蜕膜组织中网状纤维溶解断裂,导致绒毛滋养细胞变性、坏死。米非司酮通过抗孕酮作用,而兴奋子宫肌,是子宫肌细胞间形成间隙链接。加强细胞间的偶联和同步,导致节律性子宫收缩,减少子宫胎盘血流,减少出血感染的机会。同时对前列腺素敏感性增高,可抑制前列腺素脱氢酶的活性,抑制前列腺素的分解,使内源性前列腺素明显增高,进一步刺激子宫收缩,有利于残留胎盘尽早排出。由此可见,保守性手术后米非司酮口服治疗部分性植入胎盘有效,安全、简便,不易形成胎盘残留,减少晚期产后出血,避免了子宫切除。尤其对于年轻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妇女,可以最大限度保留子宫,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业州,曹泽毅,韩字研,等.米非司酮对早孕绒毛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中华妇产科杂志,1998,33(5):268.

[2]张仁英.剖宫产术中胎盘粘连及胎盘植入出血的治疗体会.中国社区医师,2003,18(10):31-32.

植入性胎盘临床分析 篇3

关键词:凶险性前置胎盘,胎盘植入,围术期处理,产后出血,子宫全切术

凶险性前置胎盘是指既往有剖宫产史, 此次妊娠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 甚至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 是妊娠晚期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 是一种严重威胁母婴生命安全的妊娠晚期严重并发症。胎盘植入是较严重且危急的产科并发症之一, 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又称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 其发病率较高, 且随着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发生率也随之上升[1], 是导致产时或产后大出血、子宫穿孔的重要原因, 具有较高的子宫切除率, 严重危及孕妇及患儿的生命, 临床预后不是十分理想[2]。本研究旨在分析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的病因、诊治及预防措施, 以期能够改善产妇临床预后, 现将研究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55例凶险性前置胎盘孕妇的临床病例资料, 其中合并胎盘植入1 5例 (9.6 8%) , 1 5例孕妇年龄2 3~4 0岁, 平均年龄 (34.4±6.2) 岁, 孕周31~38周, 平均孕周 (35.2±2.6) 周, 经术前行B超多普勒或核磁共振检查即提示并诊断胎盘植入10例, 术中发现胎盘植入5例。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搜集查询病例资料, 分析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患者的临床表现, 并发症发生情况, 术中止血方法, 子宫切除情况及产妇结局。

1.3 统计学分析

将数据录入SPSS 19.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以百分数 (%) 表示, 计量资料以“x±s”表示,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 5例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孕妇均采用剖宫产终止妊娠, 术前均对产妇手术风险进行详细评估, 提前准备充足血液, 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交代病情情况。术中显示胎盘植入部位位于剖宫产瘢痕处13例, 植入部位位于非瘢痕处2例, 瘢痕处植入率为86.67%, 植入面积为2.0~8.2 cm2, 平均植入面积 (4.5±3.3) cm2, 术中并发症情况为产后出血15例, 出血量为500~6500 m L, 平均出血量 (1765±235) m L, 输血10例, 输血率为66.67%, 平均输血量为 (1040±150) m L, 失血性休克6例,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5例, 新生儿窒息2例。术中止血方法见表1。

3 讨论

随着剖宫产和有多次剖宫产史的患者比例升高, 凶险性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发病率随之升高, 本文回顾分析155例凶险性前置胎盘的临床病例资料, 其中合并胎盘植入15例 (9.68%) , 且胎盘植入部位位于剖宫产瘢痕处13例, 瘢痕处植入率为86.67%。15例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术中产后出血15例, 出血量为500~6500 m L, 平均出血量 (1765±235) m L, 输血10例, 输血率为66.67%, 平均输血量为 (1040±150) m L, 子宫切除术4例 (26.67%) , 应术前均对产妇手术风险进行详细评估, 提前准备充足血液, 要有充足的血源, 需各血3000~5000 m L, 病情凶险者需携带适量悬浮红细胞至手术室, 并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交代病情情况, 特别告知有子宫切除的可能, 签署子宫切除知情同意书。新生儿窒息2例 (13.33%) , 需提前请新生儿科医师到场, 以备可能的新生儿复苏。减少出血和控制出血是手术的关键, 常用的止血方法首先是给予促宫缩药物, 主要包括缩宫素和前列腺素类药物, 手术止血包括局部“8”字缝合11例 (73.33%) , 宫腔填纱术7例 (46.67%) , 子宫动脉结扎术6例 (40%) , MTX局部注射11例 (73.33%) , B-lynch缝合术3例 (20%) , 子宫动脉栓塞术5例 (33.33%) , 子宫切除术4例 (26.67%) 。植入面积小于胎盘总面积的1/3, 且局限, 仅为局部出血或植入面广泛渗血者, 可采取局部“8”字穿透或非穿透缝合, 辅助MTX局部注射, 短时间大量出血产妇应以弗莱氏尿管捆扎子宫下段, 进行子宫动脉上行支的结扎, 同时进行B‐Lynch缝合或宫腔填纱, 治疗无效或后续医疗条件较差者需尽快切除子宫, 研究显示[3], 双侧子宫动脉结扎术后行多次“8”字缝合术可减少子宫切除。综上所述, 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较高, 应在产前及时诊断并做好准备, 术中结合多种止血方法, 减少和控制出血, 必要时切除子宫, 术后严密监测, 从而有效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鲁小华.植入型凶险型前置胎盘34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 (22) :171-172.

[2]KLEMETTI R, CHE X, GAO Y, et al.Cesarean section delivery among primiparous women in rural China:an emerging epidemic[J].Am J Obstet Gynecol, 2010, 202:65.

植入性胎盘临床分析 篇4

女性 ,25 岁 。因“死胎引产后出血3小时余”于 2013-09-14 ,16:30 Pm入本院。

1 病史采集:

G5P1。2年前行剖宫产手术。此次妊20余周,发现胎死宫内,外院行引产,阴道分娩出死胎后,胎盘娩出不完整,阴道出血不止,静点缩宫素及清宫效果欠佳,宫腔填塞纱布后急转入我院。

2 入院情况及诊疗经过:

一般状态欠佳,血压97/52,75/55mmHg,脉搏118次/分 ,口唇苍白,意识模糊,阴道大量出血。H b 55g/L ,PLT为 60x109 /L,入院后予补液、输血抗休克同时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入院诊断为产后出血、胎盘植入、失血性休克、重度贫血。抗炎对症治疗期间,生命体征仍不稳定,反复高热,间断性阴道流血。上级医师会诊并经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后,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术中探查盆、腹腔各组织粘连严重,胎盘全层植入至子宫下段及宫颈阴道上部的前壁,穿透子宫壁,侵蚀至膀胱后壁及盆底部,出血点位于膀胱与右侧髂窝内,请泌尿科会诊后决定行双侧髂内动脉结扎,最后予盆腹腔纱布填塞止血,关腹,留置引流管。术中失血11000ml,输红细胞40.5u,血浆1850ml,血小板2u。术后引流袋引出新鲜血400ml,急行动脉造影寻找出血小动脉,右侧子宫动脉通过侧枝循环显影,子宫动脉在后方造影剂外溢,估计次级血管间可能存在异常动脉,明胶海绵栓塞供应子宫动脉的侧枝循环,直至动脉血流停止,生命体征稳定后,安返病房。3天后再次在注入肾上腺素盐水同时,开腹取出填塞纱布。十日后切口全部拆线,Ⅱ/甲级愈合,出院后口服甲硝唑1周。出院前复查血常规示H b恢复正常,痊愈出院。

3 讨论:

胎盘植入是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而产后出血为产妇4大死原因之首,盘植入是因为各种原因如子宫内膜损伤,人工流产、过度刮宫及宫内感染等均可造成子宫内膜受损、胎盘附部位异常等引起子宫蜕膜发育不良,致使妊娠时胎盘绒毛植入子宫肌层[1]。按植入程度不同分为3类,粘连性胎盘(placentaaccreta),植入性胎盘(placentaincreta);更深者,胎盘绒毛可达浆膜层,甚至可穿透浆膜层,达膀胱或直肠.称穿透性胎盘(placenta percreta)。其主要诊断依赖于影像学检查,(1)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产后植入性胎盘能作出可靠的诊断,同时有效地鉴别和诊断胎盘未排出的原因是残留、粘连还是植入,具有重要临床价值[2]。(2)磁共振成像(MRI):对组织分辨率高、对血流敏感,可清楚地显示出于宫与胎盘的关系,MRI仪器较复杂.且费用昂贵,但对于子宫切除术前判断手术难度及解剖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胎盘植入一旦发生,若未及时、果断处理,则危及产妇生命。为挽救患者生命,常紧急进行子宫切除术,但该法可使患者丧失生育能力及正常生理周期 ,因此可视患者具体情况 ,采取甲氨蝶呤局部注射胎盘植入部位 、介入治疗 、官腔镜电切术及凝血酶纱条官腔填塞等方法治疗该病。其中血管性介入技术主要应用于妇科恶性肿瘤出血的止血和妇科恶性肿瘤的姑息治疗。周红等报道[3]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止血治疗 11 例胎盘植入,术后辅助清宫治疗,全部成功,胎盘植入介入治疗具有微创、止血迅速彻底、可保留子宫、保留生育功能的优点。但患者若出现出血迅猛难以控制、出血量大等病情凶险情况,仍宜果断行子宫切除术。在子宫切除术中不能明确局部动脉血点,血管造影及时找明出血原因。若出血时间较长则可遗留严重的席汉综合征等后遗症,因此防胎盘植入是降低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的重要措施,严格把握胎盘植入的治疗指征,做到切实、有效的治疗 。

参考文献:

[1] 彭软,谢红宁,杨建波,等.胎盤植入的产前超声诊断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0.21(1):67—69

[2] 居1小媛.张凤菊.杨忠诚.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胎盘植入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1,13(5):335—337

植入性胎盘临床分析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抽取本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被确诊为中央性前置胎盘患者358例, 其中中央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为60例。患者的平均年龄 (26.4±3.5) 岁;怀孕平均次数为 (2.1±1.9) 次。

1.2 方法

收集患者资料, 对其进行统计分析, 包括如下几方面:患者年龄、生育史、孕周、产后出血状况、产前至产后的治疗状况。将上述患者分为中央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组 (植入组60例) 和中央性前置胎盘组 (非植入组298例) , 对比分析两组数据从而得出相应结论。

1.3 诊断标准

经过B超检测并参照《妇产科》第7版对于中央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定义可以基本对病情进行确诊。甚者可进行剖宫产术中检查或产后确诊。

1.4 统计学处理

利用统计学原理对采集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对其进行SPSS15.0软件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抽取的358例中央性前置胎盘患者中有60例为合并胎盘植入, 其占比例为16.8%。所有患者的孕次为1~5次, 平均为2.7次;剖宫产0~4次, 平均为2.1次;平均孕周为35.2周。

2.2 孕妇既往史对中央性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影响

将患者分成60例的植入组和298例的非植入组, 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孕周、怀孕次数、早产情况进行仔细分析和对比, 所得结果如表1。由表可知植入组与非植入组相比较, 所得P值均<0.05, 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因此可得中央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与患者既往史有密切的关系:孕次≥2次患胎盘植入的概率更高, 有产后出血史、剖腹产史的孕妇患此病的概率比无以上情况的患病更容易受此病的威胁。

2.3 围生期情况对中央性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影响

围生期的常见异常现象有宫颈膨大、瘢痕子宫, 现就此进行研究分析, 见表2。

表中植入组与非植入组进行比较, 所得P值均<0.05, 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植入组宫颈膨大为61.7%, 非植入组为14.1%, 因此宫颈膨大的孕妇患病概率大。植入组的瘢痕子宫得病率高达53.3%, 远高于非植入组的比例, 可得胎盘植入患者多形成瘢痕子宫。

2.4 中央性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造成的严重后果分析

经分析, 植入组中进行子宫切除的为27例, 非植入组43例;植入组新生儿窒息率为8%, 非植入组为2.7%。植入组与非植入组进行比较, 所得P值均<0.05, 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中央性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易造成孕妇子宫切除、大出血、新生儿窒息等后果, 对孕妇形成致命性的威胁。

3 讨论

3.1 中央性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形成及有关因素

中央性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成因有:胎盘面积过大、受精卵不正常发育、子宫内膜的异常[2]。受损的子宫内膜易缺血, 影响子宫的正常生理状况, 导致前置胎盘的发生。而胎盘植入的原因则为子宫内膜受到创伤性损害而引起的。经以上分析可得多次流产史、大出血史、早产史、患瘢痕子宫、宫颈膨大的患者患胎盘植入概率高, 且宫颈膨大则为其最典型的危险因素。

3.2 对患者采用的相关对策

3.2.1 产前诊断。

现产前诊断普遍采用彩色多普勒技术, 彩色多普勒技术的原理为通过检测子宫壁、胎盘以及宫颈的流血量确定胎盘植入的深浅情况[3]。同时, 核磁共振可用于胎盘植入辅助性诊断, 其可对子宫进行定位, 确诊率为78%。普通超声也是确诊率较高的诊断方式。彩色多普勒技术、核磁共振技术和普通超声均发挥重要的临床作用, 实践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检测方式并得出正确诊断[4]。

3.2.2 产后措施。

中央性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可造成大出血, 且子宫切除率高。通常子宫切除预后不良, 且使患者丧失生殖能力, 造成生理兼心理上的影响。临床上医护人员应尽量采用保守治疗, 做到既能保护子宫又能有效控制出血量[5]。若患者在生产过程中子宫喷血情况危急, 医护人员应采取子宫切除手段以确保孕妇的生命。于此应加强对此症危害及预防手段的宣传以降低剖宫产率和流产率, 促进自然分娩, 从而避免植入胎盘的发生。

摘要:目的:对中央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有效对策。方法:抽取本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的中央性前置胎盘患者358例, 其中中央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为60例, 收集其临床诊断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0例患者中, 有剖宫史的占85%;出血史的占85%, 流产平均为 (2.7±1.8) 次, 其中宫颈膨大对中央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影响甚大, 发生率为61.7%;进行子宫切除率为45%;瘢痕宫率为53.3%。结论:手术前应对有多次流产史、大出血史、早产史、患瘢痕子宫的患者进行充分的评估, 保证胎盘植入的确诊率。当发现宫颈膨大患者时, 应及时对其子宫进行手术切除, 以免引起大出血而造成生命威胁。同时为了降低婴儿窒息率, 应注重孕妇的早期诊断, 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关键词:中央性前置胎盘,胎盘植入,因素分析,对策

参考文献

[1]刘凌芝, 郑九生.中央性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44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 2012, 28 (24) :4138-4140.

[2]周羽, 肖兵.孕37+5周, 彩超检查提示中央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3, 29 (8) :578-580.

[3]王问非, 仲文波, 陈淑英.胎盘植入的治疗方案分析[J].现代妇产科进展, 2010, 19 (6) :476-477.

[4]罗美英.中央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1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21 (12) :1339.

植入性胎盘16例诊治分析 篇6

关键词:植入性胎盘,高危因素,诊断,治疗,预防

植入性胎盘是由于子宫底蜕膜发育不良,导致绒毛直接种植于子宫肌层甚至深入肌层的一种病理现象。根据绒毛与浅肌层的粘附、侵入肌层及侵入全层肌层并穿透浆膜分为粘连性胎盘、植入性胎盘和穿透性胎盘。植入性胎盘产前诊断较困难,一般在第三产程胎盘不能剥离时才发现,可引起产后大出血,危及产妇生命,以至于切除子宫。本文将本院近5年来住院的16例植入性胎盘的病例资料进行临床分析,旨在提高植入性胎盘的诊断率,探讨植入性胎盘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1月-2009年12月在本院住院分娩并诊断为植入性胎盘的产妇16例,占同期分娩总数的0.27% (16/5836) ,孕妇年龄18~43岁,平均30.5岁,孕龄28~41+3周,平均34.5周。初产妇4例,经产妇12例。

1.2 诊断标准

第三产程胎盘不剥离,人工手法不能完整剥离出胎盘,且感到侵入较深,剥离困难,或剖宫产时直接观察到胎盘植入子宫肌层,粘连性胎盘人工能剥离者除外。

2 结果

16例植入性胎盘均为产后诊断,阴道分娩第三产程发现胎盘不剥离5例,剖宫产时胎盘不剥离11例。诊断前置胎盘者4例,有刮宫史12例,瘢痕子宫者6例,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者2例。产后出血>500 ml者8例,合并休克4例,均由乡镇医院转来。保守治疗10例,切除子宫6例。子宫全切术3例,均为完全性前置胎盘,植入部分位于子宫下段,出血凶猛,危及产妇生命。另3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胎盘植入面积大于5 cm×5 cm,出血较多,加之患者害怕再次手术,不愿保守治疗。10例植入面积小、出血少者保守治疗,经植入局部胎盘切除,无损伤缝合线“8”字缝合。植入面积较大不易切除者,局部注射甲氨蝶呤,术后口服米非司酮治疗成功。

3 讨论

3.1 植入性胎盘的高危因素

植入性胎盘是由于子宫底蜕膜发育不良、胎盘绒毛侵入子宫肌层所致的一种异常的胎盘种植。 (1) 刮宫:特别是多次刮宫可造成子宫内膜损伤,部分子宫内膜缺如,有时合并感染,更易发生胎盘植入,本资料有12例曾有1~3次刮宫史。 (2) 瘢痕子宫: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剖宫产率明显增多,剖宫产时切口可造成子宫内膜损伤,加之切口愈合实质是一薄层近似肌层的瘢痕形成,导致部分区域并无子宫内膜覆盖而成为内膜缺损区,为再次妊娠时发生胎盘植入创造了条件。 (3) 前置胎盘的发病因素与多次刮宫及剖宫产有关,子宫内膜受损、菲薄,更易使绒毛附着或植入肌层,因此前置胎盘易与植入性胎盘共存。

3.2 诊断

本资料16例植入性胎盘无一例产前明确诊断,全部为产后及术后病理诊断,说明其产前诊断有一定困难。近年来有报道,产前超声检查有以下表现时,对植入性胎盘的产前诊断有帮助:胎盘实质内存在显著的多个无回声腔隙,为血管腔隙,称为“瑞士干酪”现象,要高度怀疑侵入性胎盘;胎盘附着处的子宫肌层变薄,胎盘后缺乏“低回声带”;胎盘附着处的子宫浆膜面向外突出,与胎盘回声相同,是植入性胎盘和穿透性胎盘的超声表现[1]。本资料有3例植入性胎盘合并完全性前置胎盘者,并没有孕期阴道出血情况,剖宫产时发现胎盘不能剥离,植入子宫下段,若强行剥离必然造成大出血,故而行子宫全切术,不同于无胎盘植入的中央型前置胎盘患者,孕期间断少量或大量阴道出血。因此若B超提示中央型前置胎盘,孕期无阴道出血情况,要高度怀疑有胎盘植入的可能。

3.3 治疗

植入性胎盘的治疗主要是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适用于胎盘植入面积小、子宫壁厚、子宫收缩好、出血量少者。药物保守治疗应用较多的为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甲氨蝶呤属于细胞周期特异性药,阻止细胞DNA生物合成,从而抑制滋养细胞的生长与繁殖,破坏绒毛,使胎盘组织坏死、脱落、吸收。给药途径有全身用药,静脉给药20 mg/d,连续5~7 d。局部用药,一般用于剖宫产时,直接注入残留的胎盘组织内,剂量1 mg/kg,单次给药。本资料有3例剖宫产时给予残留的胎盘局部注射甲氨蝶呤50 mg,均保守治疗成功。米非司酮是孕激素拮抗剂,使底蜕膜失去孕激素的支持而变性坏死,有利于剥脱。给药方式为口服50 mg,每12小时1次,共3次,然后每天1次,连用7 d[2]。本资料经阴道分娩者第三产程发现胎盘植入5例,其中完全性植入胎盘1例,部分植入性胎盘3例,人工剥离部分胎盘后子宫收缩好,出血不多,均给予米非司酮治疗,6周后复查B超胎盘均完全吸收,仅1例由于剥离后出血多而行子宫次切术。保守性手术治疗主要是剖宫产时采用局部徒手剥离,残余植入灶搔刮、挖除,然后用0号无损伤缝合线局部“8”字缝合止血。本资料采取局部缝合5例,其中3例单纯缝合止血治疗,2例残余灶较大不能挖除者,同时给予甲氨蝶呤局部注射,均保守治疗成功,无再次子宫切除手术病例。另5例中3例合并完全性前置胎盘行子宫切除术,2例因植入面积较大,出血较多,而行子宫次全切除术。保守治疗是否有效要进行以下监测: (1) 监测阴道出血和排出物情况; (2) 监测β-hCG下降程度,了解植入胎盘滋养细胞活性; (3) B超监测胎盘大小及血流变化情况。手术治疗:主要是子宫切除术,适用于胎盘植入面积大、子宫壁薄、子宫收缩差、短时间内出血量多的患者。一般行子宫次全切除术,但完全性前置胎盘若胎盘植入子宫下段及宫颈肌层,则行子宫全切术。对于保守治疗失败者,也应及时地行子宫切除术。

3.4 预防

植入性胎盘虽然发生率不高,但近几年有上升趋势。而且此病严重威胁产妇的生命,故应尽量做好预防。根据其高危因素,应做好避孕,避免多次刮宫;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对合并前置胎盘者,特别是完全性前置胎盘孕期无活动性阴道出血史者,更要警惕有胎盘植入的可能,剖宫产前做好输血的准备,并与患者和家属充分沟通,告知风险和救治方案,避免出现严重的产科并发症。

参考文献

[1]陈萍, 常才.侵入性胎盘的影像学诊断[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8, 24 (12) :709-710.

植入性胎盘临床分析 篇7

1 病历摘要

例1, 患者, 36岁, 孕1产0, 孕36周, 于2006年11月28日01:35入院待产, 产程经过顺利, 于当日13:35顺娩胎儿重2 400 g, 13:50因胎盘未娩出行人工剥离胎盘术及清宫术, 未取出胎盘。询问患者有多次流产史考虑胎盘完全植入, 患者无阴道流血, 回休养室予缩宫、防感染治疗, 肝肾功能检查正常。于11月30日静脉注射甲氨蝶呤50 mg, 每8 h 1次用1 d, 以后隔天交替应用甲氨蝶呤50 mg静注及四氢叶酸6 mg肌注, 每天1次共5 d。同时观察阴道流血情况, 每周查血HCG水平 (分别为1 766 m IU/ml、477.40 m IU/ml、329.70 m IU/ml) , 12月11日超声提示:宫内107 mm×78 mm×66 mm胎盘组织, 12月22日超声提示:宫内119 mm×55 mm强弱不等回声区, 12月23日因阴道流血多于月经量考虑胎盘部分剥离行子宫动脉栓塞术, 术后阴道流血少。术后1周超声提示:宫内95 mm×45 mm强回声区, 血HCG降至62.8 m IU/ml。予出院, 门诊定期复查, 于2007年3月初患者腹痛后阴道排出胎盘组织直径约5 cm, 1个月后月经复潮。

例2, 患者, 32岁, 孕3产0, 孕20周, 难免流产在外院行缩宫素引产, 因胎盘未娩出行钳刮胎盘术, 未刮出胎盘组织而阴道大量流血宫腔内填塞纱布后于2007年9月28日转入我院。入院时血压61/38 mm Hg (1 mm Hg=0.133 kPa) , 重度贫血貌, 心率120次/min, 肺听诊无异常, 宫底平脐, 质硬, 阴道流血暗红, 不凝, 凝血功能检查异常, 3P试验阳性。入院诊断:产后出血, 失血性休克,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 , 胎盘植入。入院后予输血输液, 立即行子宫动脉栓塞术, 术后阴道流血少, 血生化检查正常, 于9月29日静脉注射甲氨蝶呤50 mg每8 h 1次用1 d, 以后隔天静注甲氨蝶呤50 mg共2次, 于10月24日、11月6日查血HCG为1 014 m IU/ml、266.2 m IU/ml, 11月9日出院, 门诊随访。11月26日因阴道多量流血再次入院, 查血HCG270.1 m IU/ml, 再次予甲氨蝶呤50 mg肌注隔天1次共4次, 每3天查血HCG分别为46.1 m IU/ml、29 m IU/ml、10 m IU/ml, 于12月10日出院, 门诊半月1次做B超检查, 宫内强回声区由12月9日84 mm×64 mm渐缩小, 至2008年2月27日宫内膜光整, 随访至今, 月经周期、经期正常, 准备再次受孕。

2 讨论

2.1 植入胎盘按其侵入子宫肌层的深浅可分为:

(1) 粘连性胎盘, 胎盘与子宫壁粘连甚紧, 不能自行剥离排出; (2) 植入性胎盘, 胎盘绒毛侵入子宫肌层; (3) 穿透性胎盘, 胎盘绒毛穿透子宫肌壁达浆膜面, 可致子宫破裂[1]。近年来, 植入胎盘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以往的治疗以切除子宫为主, 但对年轻的产妇将造成心理及生理的损伤。

2.2 植入性胎盘的保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 (甲氨蝶呤[1]、天花粉结晶蛋白[2]) 、经导管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3]等。

对于完全性植入胎盘, 出血少的产妇可以应用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过程中一旦出现大出血及出血性休克的产妇以往只能采用子宫切除的方法来挽救产妇的生命。而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大出血的成功率达95%, 直接应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植入性胎盘多为个案报道。我院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甲氨蝶呤治疗2例完全性植入胎盘获得成功。我们的经验是:对于产后胎盘植入, 产后出血少的产妇, 采用甲氨蝶呤药物保守治疗, 保守治疗过程中一旦出现胎盘部分坏死、剥离致大出血, 加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止血;对于产后胎盘植入, 产后出血多的产妇, 则宜立即先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止血, 术后再加以甲氨蝶呤药物治疗。保守治疗过程中监测B超及血HCG情况, 如血HCG下降缓慢, 在第一疗程甲氨蝶呤治疗结束后间隔3周可再次应用。

2.3 植入性胎盘由于胎盘不能及时排出, 或伴产后大出

血, 产妇抵抗力低下, 极易发生感染, 因此应注意输血、输液及水电解质平衡, 抗生素应用防感染以保证治疗成功。如例2患者, 入院后体温在39~40℃之间持续1个月, 宫腔分泌物培养为大肠埃希菌生长, 经积极治疗预后好, 现准备受孕中。

参考文献

[1]朱关珍.植入性胎盘的保守治疗[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1996, 12 (5) :265

[2]杨静娴, 牛和平.结晶天花粉蛋白保守治疗植入性及中央性前置胎盘[J].实用妇产科杂志, 1995, 11 (2) :99

植入性胎盘临床分析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患者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孕周>32周,均为单胎妊娠,有剖宫产史,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为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术中检查均证实术前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结果,无产后出血病史,无妊娠并发内外科疾病史。排除标准:孕周<32周,无剖宫产史,有其他子宫手术史,经检查及手术证实无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有产后出血病史及妊娠并发内外科疾病史。根据双盲法随机将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2~35岁,平均年龄(27.9±3.3)岁;初产妇43例,经产妇17例;孕周32~37周,平均孕周(35.3±2.4)周。观察组患者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27.1±3.1)岁;初产妇42例,经产妇18例;孕周32~38周,平均孕周(35.5±2.1)周;两组患者在年龄、经产史及孕周等方面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患者收治入院后按常规给予健康教育,熟悉并掌握患者病情及治疗方案,按医嘱为患者做好术前准备,并按常规给予患者术中及术后护理。

1.2.2 观察组

患者给予综合性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2. 1 术前准备

(1)采用彩色超声波检查,为患者做出准确诊断,为制订手术治疗方案提供依据。(2)组织各相关科室专家会诊,制定手术方案及紧急情况应急处理预案。由产科妇、妇科、麻醉科及新生儿科等相关科室医护人员组成手术急救小组。做好手术器械、急救药品及血液制品准备,建立静脉输液通道,便于快速输液输血。(3)给予患者及其家属术前心理评估与心理护理干预,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手术过程及可能出现的风险,可能出现大出血及其他并发症,在缓解患者及其家属紧张情绪的同时,给予一定的心理准备和信心。指导家属配合医护人员做好患者的工作,减轻负面情绪和压力,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手术。

1.2.2. 2 术中护理

在手术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及出血量的变化,严格执行医嘱,配合医生实施手术方案。如果出现大出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全力进行抢救,防止出现休克危及患者生命。严格控制输液速度,防止输入过快引起患者肺水肿。注意输入血液制品温度,防止温度过低加重患者病情。

1.2.2. 3 术后护理

手术后患者送入病房,给予患者心电监护,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密切关注阴道出血情况及腹部手术创口敷料血液渗出情况。观察患者意识恢复情况,询问患者术后身体反应情况。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主要内容包括血压升高、血氧饱和度不稳定、轻度焦虑、重度焦虑、总发生率等。两组患者对围手术期护理满意度评价,包括不满意和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18例,总发生率为30.00%,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7例,总发生率为11.67%,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患者对围手术期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围手术期护理满意58例,总满意度96.67%,对照组患者对围手术期护理满意45例,总满意度75.00%。观察组患者对围手术期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820,P<0.05)。

3 讨论

前置胎盘植入是指患者剖宫产手术瘢痕处子宫内膜受损,切口处瘢痕预后不好,前置胎盘绒毛穿过子宫瘢痕处侵入子宫壁肌层,形成异常胎盘种植。胎盘植入可分为粘连型胎盘植入、植入型胎盘植入和穿透型胎盘植入[3]。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是一种严重威胁母婴生命安全的妊娠并发症,在临床上常常引起子宫大出血、子宫穿孔等并发症发生,危及患者及胎儿生命安全。

随着剖宫产率以及其他子宫手术率的增加,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的临床发生率也随之升高,大大增加了孕产妇围手术期的风险和护理难度[4,5,6,7]。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控制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手术治疗风险的关键如下:(1)做好术前影像学检查,静脉血常规检查以及其他各项生理化学指标检查,为诊断及制订手术方案提供准确依据。(2)根据产前影像学及其他检查结果,制订科学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案及紧急情况应急预案,特别是出现大出血时的紧急应对措施。(3)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订围手术期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案,主要内容包括:为患者提供产前心理疏导护理干预;及早建立静脉输液输血通道;手术中大出血情况下的抢救护理;子宫切除后的心理护理;手术后的基础护理;相关健康知识教育等。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特征是否平稳,阴道异常出血情况,手术创口的血液渗出情况及感染情况。及时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舒缓患者焦躁不安的心理压力,在防止各种并发症发生,确保手术取得最佳治疗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患者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 120例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双盲法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病情状况和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 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0.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6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围手术期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总满意度为75.0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患者围术期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其临床效果明显好于常规护理干预措施。

关键词:凶险性前置胎盘,胎盘植入

参考文献

[1]季淑英,杨玉侠,易建平,等.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的围术期临床特点.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6,19(2):221-224.

[2]林丹,念金霞,王清莉.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患者围术期护理.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5,21(5):87-89.

[3]杨珏红.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的临床分析.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5,2(3):194-198.

[4]孙艳茹,顾英杰.凶险性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护理观察.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82):226.

[5]刘丽丽,张富荣,王芳.凶险型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剖宫产术23例临床报道.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5,43(2):75-77.

[6]韩晴,潘勉.凶险型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6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11,6(16):167-168.

胎盘植入45例临床分析 篇9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收治胎盘植入孕产妇45例, 同期分娩人数3021人, 发生率:1.49%。发生在院外1例, 44例发生在院内。其中完全植入6例, 部分植入36例, 植入子宫肌层40例, 穿透子宫浆膜层5例。胎盘植入孕妇发病年龄19-40岁, 平均年龄29岁, 孕周36-41+3周, 平均38.6周, 初孕3例, 多孕42例, 人工流产史, 引产史42例, 产前检查均未发现胎盘植入, 12例产前B超报告“前置胎盘”。

1.2 临床表现及治疗。

45例胎盘植入患者均表现出产后出血, 量560-3000 ml, 11例患者出现休克。44例发生在剖宫产术中:术中发现胎盘部分或全部植入子宫肌层, 部分胎盘植入者行胎盘剥离后子宫胎盘附着面明显出血, 胎盘母体面明显缺损, 16例患者行子宫胎盘剥离面“8”字缝扎后止血, 9例患者子宫胎盘剥离面“8”字缝扎后未止血行子宫切除术;12例患者经子宫胎盘剥离面“8”字缝扎后未止血, 但局部出血减少, 行宫腔纱布填塞, 7例患者行子宫胎盘剥离面“8”字缝扎后未止血, 但局部出血减少, 行子宫局部注射甲氨喋呤50mg后行宫腔纱布填塞;宫腔填塞纱布者于术后24小时在连续静脉滴注缩宫素下取出宫腔塞纱, 均宫缩良好, 阴道流血少;1例发生在外院顺产后胎盘未娩急诊送入我院, 人工剥离胎盘宫口紧未成功而改行钳夹术, 术中大量阴道流血, 感胎盘与宫腔分界不清, 考虑胎盘植入急诊行剖腹探查术, 发现胎盘完全植入并已穿透子宫浆膜层, 遂行子宫次全切除术。2012年9月后保留子宫者病人术后予米非司酮100毫克/天口服3-5天, 术后定期复查血β-HCG及子宫B超了解子宫复旧及子宫内组织残留情况;子宫次全切除者切除子宫送病理检查均证实胎盘植入;所有患者均予预防感染, 输同型红细胞, 对症等治疗。痊愈出院, 无一例死亡。

2 结果

4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 无一例死亡。随访保留子宫者产后出血时间30-56天不等, 量不多, 淋漓不尽, 均未见明显胎盘样组织流出, 予益母草冲剂、新生化颗粒、安络血片, 维生素K4等助子宫收缩及止血治疗后流血逐渐止, 无一例因晚期产后出血行子宫切除术;术后追踪血β-HCG, 于术后1月后明显降低, 均于术后3月内降至正常, B超检查未见子宫内异常回声, 随访至2012年12月, 产后6-9月月经复潮, 量正常;术中未行绝育术者术后均采取避孕措施, 暂无患者妊娠。

3 讨论

3.1 胎盘植入的发病因素。

胎盘是介于母体与胎儿之间的重要、复杂特殊的器官, 是胎儿的丛密绒毛膜和母体的底蜕膜共同组成的盘状结构, 在正常情况下绒毛只侵入到子宫内膜功能层身深部, 若底蜕膜发育不良时, 滋养层细胞可能植入过深甚至进入子宫肌层造成植入性胎盘。从本文的资料分析, 胎盘植入的病因主要和多次孕产史密切相关, 多次的人工流产、中期妊娠引产, 分娩, 对子宫内膜可能损伤、感染, 造成子宫内膜的缺失, 再次妊娠时滋养层细胞可能植入过深, 造成植入性胎盘[1]。

3.2 胎盘植入的治疗。

正确认识胎盘植入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应将胎盘植入与胎盘粘连区别对待, 胎儿娩出后胎盘迟迟不能自娩, 试行人工剥离胎盘:从胎盘边缘顺序向上极易从子宫腔分离为胎盘粘连, 若胎盘边缘不易剥离或难以剥离为胎盘植入[2];如为胎盘部分植入, 疑植入深、剥离困难者可行子宫局部切除术, 切忌强行剥离[3];如为胎盘部分植入, 植入仅子宫浅层, 可试行胎盘剥离, 子宫剥离面可行“8”字缝扎止血, 如未止血, 但出血有所减少, 可行宫腔纱布填塞术, 我院从2012年9月始行宫腔纱布填塞术:以4层纱垫 (约12×20cm) 3-6块缝合成长条形, 或用1条约 (100×12cm) 纱垫少许碘伏液湿润后从宫腔底部开始呈“S”状折叠填塞, 不留空隙, 纱条尾端从宫颈口引至阴道, 常规缝合子宫, 术后密切观察子宫底高度及子宫收缩, 术后24小时在静脉点滴缩宫素下从阴道缓慢取出纱条, 均子宫收缩良好, 阴道流血少, 无一例因术后出血多而再次开腹行子宫切除术;回顾9例行子宫切除者, 如术中行宫腔纱布填塞术, 有可能避免子宫切除;回顾1例外院顺产胎盘植入送入我院病人, 因宫口紧行人工剥离胎盘未成功, 应在麻醉下子宫口松弛后仔细分辨胎盘、子宫界限, 界限不清者高度怀疑胎盘植入, 不应强行行钳夹术导致术中大量出血, 而应行剖腹探查术, 了解胎盘有否穿透子宫浆膜层, 如穿透面积大, 行子宫次全切除术;如穿透面积小, 行子宫部分切除术;如未穿透, 可试行甲氨喋呤50mg子宫局部注射, 或甲氨喋呤15-30mg肌肉注射, 每天1次, 共5天, 同时每日口服米非司酮100mg共3-5天, 观察阴道排出物及出血量, 定期子宫B超检查, 期待胎盘组织逐渐坏死、脱落、排出, 有望保留子宫。本资料中12例产前B超报告“前置胎盘”, 产时发现“胎盘植入”说明两者有一定关系, 以后在诊断“前置胎盘”的病例中高度警惕“胎盘植入”。

3.3 胎盘植入的预防。

从本资料分析, 胎盘植入和子宫内膜损伤密切相关, 减少子宫内膜的损伤, 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子宫内膜发生率。我院在人工流产中, 仍采用较传统的吸胚术+刮宫术, 可能对子宫内膜的损伤较大;而在中期妊娠引产及晚期妊娠分娩中, 助产士检查娩出胎盘时往往唯恐胎盘残留导致产后出血, 多报告胎盘残留, 导致不必要的刮宫术, 对子宫内膜损伤较大;随着社会的开放, 人工流产越来越低龄化, 有的妇女到生育年龄已行多次的终止妊娠手术, 已造成反复多次子宫内膜损伤, 甚至缺失, 再次妊娠时造成胎盘植入, 所以加强生殖知识、避孕知识的宣传, 加强妇女自我保护意识, 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对子宫内膜的损伤, 减少胎盘植入;改变人工流产手术流程, 认真检查胎盘, 减少胎盘残留率及产后刮宫术对子宫内膜的损害, 也能够一定程度上减少胎盘植入。

参考文献

[1]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180.[1]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180.

[2]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799.[2]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799.

上一篇:低年级兴趣识字谈下一篇:风险预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