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建筑过程

2024-07-08

建筑建筑过程(精选十篇)

建筑建筑过程 篇1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工程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工程材料成本控制至关重要, 以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实体、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环节。因此在这种条件下对于材料管理水平的高低对施工成本的影响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搞好建筑工程项目材料管理对于保证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降低工程成本, 意义十分重要。本文主要是以我公司在具体建设项目的实践经验进行说明, 以有效控制材料费用、提高工程项目质量。

1 计划阶段准确进行材料供应计划

没有计划就没有成就, 材料计划是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的前提, 是基建各部门协同配合的结果。材料管理部门应与技术、施工等班组之间的加强协作, 使得项目中的材料计划全面、准确、及时和并可预见。材料需求量根据项目的面积、结构类型以施工计划, 为施工管理提供的备料计划, 并且及时根据施工进度和工程信息, 调整材料供应计划, 工程备料计划要具有及时性和准确性。各相关部门之间协作各负其责, 提高材料计划质量。

编制材料供应计划, 首先应按施工年、季、月工程的进度计划编制年度、季度及月度材料需求计划。编制时要有依据、有核算, 并且要针对材料供应、需求量进行编制。同时, 按规定要求对材料名称、规格、计量单位、型号、质量标准、供应时间, 数量。应在充分利用材料库存的基础上, 做好材料平衡工作, 及时编报工程材料与物资的采、订购计划。材料储备并不是越多就越好, 要有一个度, 即要制定材料储备额, 常用的方法是“经济批量”订购法。该法是指某种材料的订购费用和保管费用之和最小时的订购批量。二者是此消彼长的矛盾关系, 取二者之和最低的订购批量即为最经济量。

2 项目前期从优选择材料供应商

建筑材料品种繁多, 规格各异。由于材料的生产商、经销商众多, 并且厂家的实力、生产经营理念、技术含量严重参差不齐。建筑材料采购前应对供应者进行评价, 确保满足采购的批量要求和质量保证能力。需要调研的还有就是建筑业界, 可以更准确地掌握材料供应者的产品质量、企业信誉、价格状况、售后服务等情况。在材料供应商选择上, 只有充分的了解材料市场, 才能在选择合格优质的建筑材料中做的心中有数, 也才能保证建筑物的质量。

3 采购期间严格控制材料的费用

材料费用是建筑工程总造价的主要构成部分。建筑材料采购成本包括商品价格、采购保管费以及运杂费等, 是可控成本。做好控制材料价格是可以有效降低工程造价。实施采前控制加强材料采购过程的管理, 是建筑材料费用控制的有效手段。通过确定材料的供应模式和招标采购可以有效控制材料价格。实施过程中, 要确保监督和采购员之间的职责分离, 特别是大宗常用材料, 应严格执行招标采购程序。控制材料成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实现:

(1) 掌握市场降低建筑材料物资价格:就是广泛的收集材料的市场价格, 在建筑材料市场、材料产地等收集整理价格。建筑材料价格的调查和采集工作量大、收集面广。特别是对于主要材料, 需要材料、施工、纪检监察等部门及人员进行认真的调查分析。

(2) 选取合理采购模式:或者由完全由施工方采购供应;或者由业主采购供应;或者业主和施工方共同采购。这三种方式的选择各有利弊, 应根据情况进行选择。

4 施工期间把好材料验证关

建立相互衔接、相互约束、相互配合的工作程序, 并按程序检查、操作和考核, 在建筑材料计划、检验、采购、保管等环节, 把ISO9001质量标准落实到岗位, 做到记录清晰、考核依据明了。根据公司质量方针和目标, 保障材料的质量管理制度, 检查落实。加强质量信息资料管理及施工现场的各项基础工作, 确保工程材料采购质量。主要材料应及时委托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认可或授权的检测单位进行材质检验。

验收入库是把好材料质量的重要一环, 把建筑材料的采购和运输中发生的隐患解决在验收阶段。验收时必须核对于送货清单、包装、质量证书内容的一致性、有效性。验收人员首先及时向供方索取该批材料随货清单、出厂质量证明书、检验报告以及按规定要求的其他特有的报告, 对于需要复检的物资, 取样复检, 复检不合格的材料应及时上报, 这些建筑材料另行堆放, 做好标识。对复检不合格的材料, 还需做出书面函告, 提请供方重视对产品质量的监控。

5 严格控制工程材料实物量的消耗

材料资料保证资料和工程建设中的其他资料一样重要。这些资料主要包括:生产厂家的资质、材料出厂合格证、生产厂家的材料检测报告、入库单、出库单、材料现场抽样检测报告等等。施工方对这些资料进行收集整理, 随同其它资料存档, 以备日后随时查阅。特别是制定较为完善的实物量消耗管理办法,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实物量的消耗。例如:对某项目的钢筋制安制定了比较完善的激励承包方案。根据某工程的钢筋实物量的消耗统计, 钢筋的料损只有0.38%, 远低于早前制定3.2%的材料损耗定额。在施工过程中做到定期核算主要材料实物量的消耗, 及时跟踪掌握材料的消耗情况, 对于超出消耗定额的, 及时进行原因分析、查找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把实物量的消耗控制在定额范围内。制定完善的管理办法的目的是为了向科学管理要效益, 不仅要“秋后算账”, 更要先算后用, 做到材料消耗有控制, 使材料的损耗降到最低。

6竣工后期建筑材料的管理

在项目施工结束后, 要对项目使用的建筑材料进行梳理, 并统计项目材料使用量与计划使用量是否一致, 并且总结差距。除此之外还应该对项目建设后的材料进行整理, 主要包括:剩余材料的整理统计及回收, 对生于建筑材料进行清理, 并按照要求统计入库;并合理查处临时设备, 减少浪费, 特别是用电、用水设备要及时清理, 以免引起安全事故;再就是做好废料的处理工作, 将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剩余废料、残料进行合理处置, 并登记, 进一步降低材料消耗, 挽回不必要的损失。

7结语

房屋建筑施工过程 篇2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甲方招标 编制投标文件(技术、商务标)工程造价文件 中标 领取中标通知书 签定承包合同 现场达到三通一平后,合同规定的时间内进场 施工准备工作5-10天,临时用电用水,搭设临时设施(办公、食宿、加工棚等),在甲方处领取施工图纸(一般六套)、地勘文件及其它相关文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提材料、试化验计划(及时材料进场并提供合格证以便送检,水泥报告在五天左右、砂石三天左右、钢材三天左右、配合比报告十天左右)由甲方提供坐标、标高,施工单位放建筑轮廓线,根据施工图纸要求进行土方开挖,土方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建筑单位、设计单位、勘察单位、施工单位组织地基验槽,地质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不符合要求由设计勘察出方案进行处理。安装塔吊五天 基础垫层施工 一天 施工完成后一天后进行基础梁柱放线,并放好坐标控制线(砼浇筑同时,按每100方做一组标养试块,同条件试块参照相关规定)基础梁柱模板采用砖砌或木模,复核轴线及梁截面尺寸 三天 砖模砌完三天左右安装基础梁柱钢筋,基础梁安装过程中注意构造柱插筋,复核钢筋数量型号、截面尺寸,监理单位检查签字确认后方可浇筑砼 三天(钢筋需在基础梁钢筋安装前一周进场,并按要求送检,送检合格方可使用)基础梁砼浇筑 一天(砂、石、水泥需提前十天进场并送检,送砼配合比,商品砼另行处理)砼浇筑完后放一层柱边线、轴线半天 A矫正柱钢筋位置,配一层柱钢筋,进行柱钢筋电渣压力焊(或套筒连接)(焊接、套筒需送检,一般是现场取样,例外的可提前三天以上),焊完后进行柱箍绑扎,柱箍绑扎完后柱钢筋上打50标高线(拿到报告后监理签字验收方可封模)一天 B一层柱二层梁板模板安装,检查模板轴线、截面尺寸、标高、梁是否起拱,模板上杂物是否清理干净,模板支撑是否符合要求(支撑不符合要求易出安全事故,使用塔吊堆放材料不当易造成模板整体坍塌;模板安装完成后监理验收签字),两天 C安装二层梁板钢筋,注意柱钢筋位置及构造柱、栏板等其它需要的插筋(监理签字验收,并签浇筑许可)两天 D一层柱、二层梁板砼浇筑,做柱、梁板砼标养试块、梁板拆模试块(注意用电安全,塔吊吊装时不要将运料斗直接放在板面上,二层施工时外脚手架需搭设至二层标高以上1.5M,)两天 砼浇筑完后能上人后开始放二层轴线、柱边线 半天 ABCD循环直至屋面板砼浇筑完毕,屋面板轴线放线,抄标高线(施工过程中注意标高轴线的复核,防止从一层逐渐累加误差造成到屋面层后轴线及标高偏差较大)模板拆除:一般砼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层下两层模板不得拆除 水电:与土建配合,装修后期安装灯具、水龙头等 屋面防水及面层施工 20天 砼施工五层左右开始二层砖砌体施工(砌体材料、水泥、砂需提前十天送检,砂浆配合比需提前十天送检)四天一层 砖砌体完成后进行主体结构验收 结构完成后进行内外墙水泥砂浆抹灰(三天一层)、每层砂浆抹灰完成后一周后涂料、墙面砖施工(涂料、墙面砖施工占时约两个月)门窗框安装在砂浆抹灰完成后,门窗扇玻璃在竣工前一个月安装 地面面砖在墙面砂浆抹灰完成后,最好是在涂料完成后 收尾,做室外散水、台阶、室外道路、室外给水排水管。。。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管理分析 篇3

摘要: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企业管理的各层次和施工现场的每一个人,再加上建筑周期长、外界影响因素多等特点,决定了施工管理的难度大。因此,施工企业必须运用现代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建立自己的管理体系并保持有效运行,覆盖施工项目的全过程,才能保证企业质量水平不断提高。本文就如何做好施工成本,进度,质量等三大控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建设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施工管理工作主要有成本、进度、质量控制三个方面,它们的关系是相辅相承、互相制约的。成本投入的多少能够制约进度和质量控制的效果。同时进度和质量控制的好坏也能制约成本的投入,从而体现效益的增加。工程的产值和效益最终是通过施工进度得到的,当然并不排除质量问题,进度必须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的进度,实际上工程进度与时间是一个概念,抢进度就是抢时间,工程工期的提前或推迟是有很大差异的,每一个工日施工现场人力、物力、机械台班的消耗都很可观,所以说进度管理至关重要。以下就施工管理中遇到的组织计划管理、进度控制、质量控制谈一下笔者的看法。

1 施工组织设计

工程的进度和质量控制主要体现在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就是全面考虑施工的组织管理,施工单位根据设计文件和实地考察施工现场后,充分考虑施工优劣条件,从总体上做到心中有数,核实地况与设计文件是否相符。必要时做适当的变更设计,然后组成精干的项目经理部并设立符合工程需要的质量保证体系。人员的配备尽量做到责任明确、分工明确、配合密切,要防止人浮于事和责任盲区,施工队伍要精干,不要后勤多于一线。就建筑工程而言施工组织设计中应具体列出主要工程项目、主要参建工程技术人员、组织机构、设备力量,但主要部分是施工进度计划。

2 施工进度计划管理

施工进度计划是施工组织设计的中心内容。它要保证建设工程按合同规定的期限交付使用,施工中的其他工作必须围绕着并适应施工进度计划的要求来安排。实质上就是规定主要施工准备工作和主体工程的开工、竣工和投产发挥效益等工期、施工程序和施工强度的技术文件。施工进度计划是一个项目总决策意图

的体现,在标书要求的工期内确定工序工期,工序时间的计算用网络图的形式计算。它应充分考虑影响进度过程的多种因素,首先应考虑施工人员的因素。在我们传统的管理体制中,主要侧重于对“物”的管理,忽视了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作为生产力中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人”,其在生产中一直起着关键的作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前进。因此只有在施工生产中牢牢抓住人的因素,才能更好地实施生产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并实施以人为中心的管理,重视人的因素,发挥人的主动性,从而达到进度目标的实现。由此可見人的因素是进度管理的主要因素。其次还应考虑到各种自然条件、天气变化、风雨停工等因素的影响,且要计入流水日程中,通过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和工地天气情况记录表,预测气候变化规律,提前做出安排。避免在计划工期内过于紧张或在天气干扰下造成逾期完工。如基坑开挖、基础工程等要在雨季前抢出,避免雨水的干扰。再次还要考虑物资配置、资金等因素,如果物资无法及时提供到位,也会因此而影响施工的总体进度。另外还要抓准关键路线上的关键工序。集中力量主攻影响工期的因素,机械尽量在全线穿插使用,租赁要具有合理性。外租机械要做到进场就工作,完工就退租,机械配合必须保证工程需要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原则是:从实际出发。注意施工的连续性和均衡性;按合同规定的工期要求,做到好中求快,提高竣工率;讲求综合经济效果,进度计划的编制,是按流水作业原理的网络计划方法进行的流水作业,是在分工协作和大批量生产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科学的生产组织方法。它的特点体现在生产的连续性、节奏性和均衡性上。由于建筑产品及其生产的技术经济特点,在建筑施工中采用流水作业方法时,须把工程分成若干施工段。当第一个专业施工队组完成了第一个施工段的前一道工序而腾出工作面并转入第二个施工段时,第二个专业施工队组即可进入第一施工段去完成后一道工序,然后再转入第二施工段连续作业。这样既保证了各施工队组工作的连续性,又使后一道工序能提前插入施工。充分利用了空间,又争取了时间,缩短了工期,使施工能快速而稳定地进行。利用网络计划方法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则可将整个工程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反映出各项工作(工程或工序)和组织的联系,能为管理人员提供各种有用的管理信息。

3 施工质量控制

质量是进度的前提。减少返工浪费所用的时间,就是保证了工期的顺利进行。质量管理要从质量保证体系上下手,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应以质量计划为龙头,过程管理为重心,按照计划-实施-检查-处置的原理展开,使质量在计划控制下改善提高。每个工程要根据自身性质、特点和各方面条件,提出先进的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总体质量目标,达到这样的目标是国家和人民对工程项目质量标准的要求与希望,也是我们工程建设者应该做到的。质量工作的重点就是对工程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程序、部位和工艺。难点就是最难做好和最容易出问题的关键环节。抓住重点和难点,整体工程质量就有了保证。任何管理工作都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要有与之相配套的制约机制,质量控制也不例外,抓质量不心狠不行,不动真的不行,要时刻牢记“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在把关工程质量的问题上,不能因压力放弃原则,不能因私情而降低标准。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掌握项目质量控制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3.1 施工质量检验

3.1.1 施工质量检验的主要方式

1)自我检验。简称“自检”,即作业组织和作业人员的自我质量检验。这种检验包括随时做到一批作业任务完成后提交验收前的全面自检。随做随检可以使质量偏差得到及时纠正、持续改进和调整作业方法。保证工序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全面自检可以保证验收施工质量的一次交验合格。

2)相互检验。简称“互检”,即相同工种、相同施工条件的作业组织和作业人员,在实施同一施工任务时相互间的质量检验。对于促进质量水平的提高有积极的作用。

3)专业检验。简称“专检”,即专职质量管理员的例行专业查验,也是一种施工企业质量管理部门对现场施工质量的监督检查方式。

4)交接检验。即前后工序或施工过程进行施工交接时的质量检查,如桩基工程完工后,地下和上部结构施工前必须进行桩基施工质量的交接检验;墙体砌筑完成后抹灰前必须进行墙体施工质量的交接检验等等。通过施工质量交接检验,可以控制上道工序的质量隐患,也有利于树立“后道工序是顾客”的质量管理思想,形成层层设防的质量保证链。

3.1.2 施工质量检验的方法

1)目测法。即用观察、触摸等感观方式所进行的检查,实践中人们把它归纳为“看、摸、敲、照”的检查操作方法。

2)量测法。即使用测量器具进行具体的量测,获得质量特性数据,分析判斷质量状况及其偏差情况的检查方式。实践中人们把它归纳为“量、靠、吊、套”的检查操作方法。

3.2 施工质量检查的方式

1)日常检查。指施工管理人员所进行的施工质量经常性检查。

2)跟踪检查。指设置施工质量控制点,指定专人所进行的相关施工质量跟踪检查。

3)专项检查。指对某种特定施工方法、特定材料、特定环境等的施工质量,或某类质量通病所进行的专项质量检查。

4)综合检查。指根据施工质量管理的需要或来自企业职能部门的要求,所进行的不定期的或阶段性全面质量检查。

5)监督检查。指来自业主、监理机构、政府质量监督部门的各类例行检查。

3.3 施工质量检查的一般内容

1)检查施工依据,即检查是否严格按质量计划的要求和相关的技术标准进行施工,有无擅自改变施工方法、粗制滥造降低质量标准的情况。

2)检查施工结果,即检查己完施工的成果是否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

3)检查整改落实,即检查生产组织和人员对质量检查中已被指出的质量问题或需要改进的事项,是否认真执行整改。

4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建筑施工企业认真分析自身的特点,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采取科学的方法提高施工管理素质。在实际工程项目中,需要结合各项目的特点,进一步细化管理中的各项工作,才能保质保安全地按时完成施工任务。

参考文献:

[1]周建平.浅谈高层建筑施工的控制重点[J].建材与装饰,2007(8):194-195.

[2]张海贵主编.现代建筑施工项目管理[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6.

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材料管理探析 篇4

根据材料在工程建设不同阶段作用, 可将材料管理分为建筑初期的采购价格管理、材料使用过程中的供应管理以及建筑工程后期的存储管理等。

1 材料供应管理

1.1 充分掌握工程材料法律法规

充分掌握《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对建材采购和使用的相关规定, 以及《建设工程材料采购验收使用综合台帐》对进场物资的流程规范。严格按照行业法规进行建材的检验、采购、使用和管理[2]。

1.2 材料采购过程中的管理

在材料的采购过程中, 须严格把握材料质量这一关。因此在材料采购初始阶段, 需考察材料的生产经营商的相关资质, 审查生产经营主体的经营手续和经营能力, 以及生产企业售后服务情况。对该企业生产的相关材料的质量认证进行考察, 严格控制采购材料的质量档次。同时, 收集该企业建材在建筑业界的口碑、该企业的信誉、售后等信息, 通过建材的实际使用者的信息对企业能力及其生产的材料进行甄别, 鉴定。

材料的采购过程中, 应充分考虑到材料购买数量的问题, 对于不能实现随需随购的材料, 应进行分批采购, 计划储存。对于能够实现零星购买的材料, 可以不必批量购买, 从而减少存储开支。因此应尽量对材料的数量和采购方式进行合理规划, 使经济效率达到最优, 从而降低材料使用成本。

在材料价格管理中, 采购模式的对材料成本的影响不容忽视。合理的采购模式在材料价格控制、材料质量控制以及材料运输费用控制方面起到很大作用。

对于建筑企业各个部门, 分别设有自己的采购人员, 因此其采购批量小, 管理不方便。而采用集中采购模式, 使采购、储备、配送过程的管理更加方便, 集中采购由于采购数量的增加, 使采购成本相对降低。

建筑施工过程中, 应根据采购物资的特性, 建立多元化的采购模式。对于涉及全局性、战略性的物资, 应采用战略伙伴的采购模式, 这样可以降低采购风险, 缩短采购周期。对于种类繁多、价格多样的材料, 应采用竞标采购模式, 这样既能保证所采购材料质量上的优势, 又能保证材料价格上的优势, 同时使采购行为更加规范化。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建立良好质量口碑的供应商, 可以采用定向采购的模式, 确立定点采购单位, 采用商家直供方式, 减少中间环节的不必要消耗, 同时在直供模式下, 应定期更新直供单位, 以做到优胜劣汰。

1.3 材料施工过程中的管理

在材料管理的起始阶段, 应该了解工程整体流程进度安排, 掌握不同时期各类材料的需求情况。及时协调好材料管理相关部门并签订有效合同。在材料尚未购置前做好存放场地、仓库以及运输路线的安排工作。这是材料有效管理的先决条件。

施工过程是劳动主体对材料进行加工、改造的过程, 也是材料消耗的消耗过程。该过程为材料管理的实施阶段, 首先应做好材料质量的严格把关, 确保工程使用的材料符合建筑材料规定要求。其次应该根据施工不同阶段材料的需求情况, 合理安排材料的平面的布置。再次, 材料使用过程中应建立材料限额和余料回收的制度, 减少材料的损失和浪费, 使建筑成本有效降低。在施工过程中, 应该严格根据使用计划进行, 避免材料的不合理消耗。

施工结束后是材料管理的盘点、收尾阶段, 此时应该做好材料使用账物是否相符, 对不相符的找出原因。对材料过程中使用出现的错误应及时纠正或追究责任, 并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提出审核。对剩余材料应及时清理回收, 并进行退库或转移, 以减少材料的浪费。

2 材料价格管理

2.1 掌握市场信息, 降低材料价格

材料成本占建筑成本的60%左右, 因此材料成本和价格的控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成本的大小[3]。材料价格具有不稳定、水平差异大、工程期内价格可比性差以及受工程周期跨度影响大的特点。为了有效做好材料价格的管理工作, 需要充分利用网络手段, 掌握材料价格动态变化趋势。同时应采用按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方式, 使材料价格在整个工程周期内保持稳定, 从而消除价格波动影响。引入价格竞标承包机制, 并签订相应的协议, 防止价格上的纠纷。

2.2 充分利用市场, 合理安排运输

建筑施工过程中材料用量大, 如果出现调度不合理, 由运输费用导致材料成本上升的问题不容忽视。因此, 材料运输费用也应作为材料价格管理一项内容。在材料采购过程中, 应考虑供货地点距离施工地点的距离, 在价格合理、质量合格的情况下, 应尽量采购离施工地点近的企业, 以减少运输成本。在施工过程的不同时期, 材料的需用种类和数量不同, 应将材料分时段运输, 防止发生材料不必要转移额外消耗的人力、物力。

3 材料存储发放管理

对于建筑材料, 在不同的施工周期所用的材料种类不同, 所以对于尚未使用的材料和施工后期使用的材料等, 应考虑合理存放的问题, 因此材料的贮存和发放管理显得尤为重要[4]。

对于材料储备管理, 应采用集中储备的方式。如果材料储存过少则会影响施工进度, 如果储存材料过多, 又会造成资金浪费, 增加财务风险。因此集中储存能够使材料数量和结构控制在最优水平。

对于建筑材料, 应建立专门库房进行存放, 以免由于露天存放造成材料质量和使用寿命降低导致的建筑质量的下降。对于型号种类较多, 难以区别的建筑材料, 应做好标识工作并分类存放, 以免引起材料混淆造成的工程质量不合格和材料浪费等情况。

对材料的发放管理, 能够有效控制材料不良使用等造成的浪费情况。在材料发放管理过程中, 应建立严格的发放管理制度, 对于按定额使用的材料, 应严格执行限额领料制度, 并采用分时期分批次发放的方式。对于单产单进的材料, 应根据当前时期的使用情况, 建立材料发放计划。对于易损耗、已维修的材料, 需采用交旧领新的发放方式, 若造成丢失的需要进行折价赔偿, 以降低材料消耗。对于发放的材料的去向及使用情况进行跟踪了解, 及时回收剩余材料, 避免造成损耗和浪费。同时材料发放员应建立详细的材料发放档案, 有效监督材料的发放情况。

4 结论

在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 建筑材料作为建筑成本的主要部分, 需要进行严格监管和控制。本文通过对建筑施工过程中材料管理探究, 分别从材料采购管理、材料价格管理和材料储存发放管理方面提出了以下几项措施:

1) 掌握国家建筑材料的相关法律法规, 严格控制建筑材料采购的质量和价格, 同时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采购模式, 以提高建筑质量。

2) 对材料价格管理, 需充分利用市场价格信息, 在确保材料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采购价格, 同时根据施工情况合理安排材料的调度, 以降低材料成本。

3) 建立严格的材料存储发放制度, 根据材料质地和具体要求采用集中储备、专门储备和分类储备等方式。对于材料发放管理, 以严格管理制度为约束, 并建立详细的材料发放档案以备查用。

摘要:建筑材料管理对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建筑材料管理, 分别从材料供应管理、材料价格管理和材料存储发放管理三个方面对材料管理进行了研究, 并提出采购管理应从价格、质量和采购模式入手;价格管理应从市场信息和自身调度入手;存储和发放管理应从严格制度和详细档案入手。

关键词:建筑材料,管理

参考文献

[1]黄汉文.论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的建筑材料管理[J].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0, 20:133-134.

[2]《建筑施工手册 (第4版) 》编委会.建筑施工手册[M].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3]王涛.关于企业材料价格管理若干问题的研究与分析[J].管理纵横, 2005.

建筑建筑过程 篇5

名:学 院:专

业:班

级:学 号:指导教师:导师学科:导师职称:(2015届)

毕业设计

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题目,*各项写好后注意右侧对齐

教务处制

2014 年 11 月1 日

嘉兴学院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目: 文献综述题目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目的,介绍有关概念、综述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或争论焦点)(以下内容,字体为“宋体”字号为“小四”号、1.5倍行距!)

二、主题部分(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以下内容,字体为“宋体”字号为“小四”号、1.5倍行距!)

三、总结部分(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以下内容,字体为“宋体”字号为“小四”号、1.5倍行距!)

四、参考文献(根据文中参阅和引用的先后次序按序编排)(以下内容,字体为“宋体”字号为“五”号、1.5倍行距!)——以下是引用教材的格式:

[序号] 编者(多个编者用,号分隔).书名[M].出版社所在城市:出版社名称,出版时间.例如:

[1] 任玉峰,刘金昌,张守健,等.施工组织设计与进度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1 ——以下是引用期刊论文的格式:

[序号] 作者(多个作者用,号分隔).论文题目名称[J].期刊名称,年(期):起止页.例如:

[4] 李建文.论建筑施工组织设计的方法改革[J].施工技术,1999(10):8-10.*可将任务书里的部分规范修改添加,并查阅添加6~10篇参考文献,其中外文文献2~4篇(外文文献要求外文原文参考文献)

*全文要求4000字

五、导师评语:

建议成绩:

签字: 年 月 日

六、专业意见:

建议成绩:

签字:

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 篇6

摘要:建筑工程造价是衡量建筑工程项目的-个重要的经济技术指标。文章阐述了建筑工程全过程的造价控制,以实现预期投资目标,以降低建筑成本,充分发挥投资效益。

关键词: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关系到国计民生,历来受到党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对我国的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工程造价的控制是一个从投资决策到竣工决算的全过程管理,任何环节都缺一不可。为了实现预期投资目标,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只有对建筑工程进行全过程造价控制才能达到目的。对于建设项目,项目的全过程造价控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和步骤,做好项目的全过程造价控制有利于提高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和降低项目的工程造价。

一、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含义

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就是在优化建设方案、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在工程建设的各阶段,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措施,把建筑工程造价的发生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或核定的造价限额以内,以求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工程项目建设过程是一个周期长、资源消耗量大的生产消费过程,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条件的限制,工程造价限额的确定是随着建设项目各个阶段的深入,由粗到细分阶段设置,由粗略到准确逐步推进。投资决策阶段的投资控制数是整个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一经批准,投资控制数应作为工程造价的最高限额,设计概算不得超过投资控制数。工程造价控制应该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但是必须突出重点。做好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至关重要。如地处上海市中心的 66 层的恒隆广场,结构工程师提供了上部结构的三种结构体系。造价顾问公司根据上海建筑市场造价行情对上述方案作了造价成本分析,结果是全钢筋混凝土结构在造价上具有明显优势,造价分别比全钢结构节约 3 4 %,比钢一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节约 28%,同时通过建筑功能和造价方面的进一步探讨,最终成为业主的首选方案。

二、目前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建设单位与投资决策主体不一致

当前我国工程建设主体以国家为主,项目所有者,通常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投资者,投资者的经济利益不能直接反映在工程造价。业主本身对项目成本控制不是很关心,甚至很多单位也希望通过各种途径提高造价以满足私利,从而导致经济资源不能优化配置。

2、投资阶段出现的决策不合理

工程造价控制的源头是投资决策,是控制工程造价的首要前提,如果一个项目的早期决策阶段出现问题,不论后期的施工阶段多努力,后期也无法弥补损失。一直以来,建筑工程的建设中往往存在投资膨胀的现象,造成工期延迟,工程造价越来越高。主要表现在,工程建设前期只能根据决策者、专家们借鉴已完成项目的工程造价进行估算,建设前期缺乏确定工程造价的重要依据;为了能使项目尽快通过批准,有意压缩投资,人为地降低概算。

三、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的方法

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的内涵就是在项目投资决策、设计、发包和实施阶段,把投资额控制在批准的限额以内,随时纠偏,确保投资目标顺利实现,以取得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投资控制中,造价控制人员召开专家研讨评议及周密计算,改变了地基处理方式、调整了地下室楼板厚度,优化给水系统,不仅提高了功能,还节约了几百万元的资金。

1、要分阶段设置投资控制目标

工程项目建设历时长、资源消耗大,有计划的分阶段设置投资控制目标,可以通过目标控制,使投资估算、工程概算、设计预算、承包合同价更趋合理准确,真实客观的反映项目实际发生额,有效防止“三超”,达到优化配置资源。全过程造价控制可以通过以下的程序来实现:业主根据实际确定设计方案进行初步设计,监理协助业主编制投资估算报告;设计时编制设计概算,对估算进一步修正细化;形成施工图后,编制标底;招标时确定中标合同价,作为施工阶段投资控制目标,竣工验收后,审核结算,最后进行决算,确定工程总造价。由此,在项目建设全过程层层推进,使各阶段投资目标均得到较好的控制。

2、要准确计量有效控制投资目标

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最繁复,这一阶段的工程实际效果可能会因设计图纸不完备造成实体价值的变化,最终造成工程造价的变化。因此,应严格按图纸进行施工,不随意提出变更。施工阶段投资控制关键在于准确计量,在计量工程中应加强拖工现场工程量的核验,到实地测量,统计整理准确的数据资料;对照设计图纸,审核实际工作内容;对照进度及现场签证,审核签认计量单;根据标书规定,审核材料价格是否需要按竣工调价系数进行调整。

3、要重点控制在决策设计阶段造价

项目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建设的成败,关系到造价的高低和投资经济效果的好坏;而合理、优秀的设计,可以缩短建设周期,保证工程质量,降低造价,提高经济效益。因此,要把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重点放在决策和设计阶段。

4、要加强全过程的合同管理

工程项目的合同是工程承发包双方必须遵守的文件,是发包人和承包商之间行为的唯一准则。建设项目的过程是一个周期长、数量大的生产消费过程,为了便于工程建设过程中各方经济关系的建立,满足项目管理的要求,实现造价控制的目标,应该根据工程建设阶段设立不同阶段的合同管理目标。

四、实施阶段控制

合理的施工组织是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关键部分,为了合理确定工程造价,计价必须准确。造价员应对工程量清单、定额子目、造价计算程序熟练掌握。另外,造价员要经常到现场了解施工情况,掌握工程动态和价格动态,提高计价的准确性。

1.实施阶段应注意的问题(1)设计变更及现场签证制度不完善,会造成工程造价失控,严重时会导致管理混乱,工程纠纷。

(2)索赔是施工中经常发生的现象,产生索赔的原因有:不可预见的自然和地质灾害、建设单位不正当终止工程、工期延误、通货膨胀原材料价格波动、合同条款有歧义或错误等。

(3)工程款结算。现行的结算方式有:月结、分段结、竣工一次结。无论以何种方式结都应满足质量合格。

2、应采取的措施

(1)合同科学合理,严格工程预算。(2)严格甲方提供设备、材料的管理。(3)规范变更程序。

五、竣工结算控制

竣工结算是工程控制的最后一关,工程竣工结算是一项繁琐而精细的工作,需要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较高的造价业务素质。需要对工程量、单价、费用进行结算。竣工结算的控制方法主要有:全面审核法、重点审核法、对比审核法、分组计算审核法、筛选法等等,在具体的建设工程项目中通过采用不同的方法使得结算更加准确细致,保证工资投资的价值最大化。

结语:由此可见,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贯穿于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从决策到投产使用中的每一过程都要进行严格的控制,与基本建设的每一个阶段都紧密相连。做好工程造价控制,就能有效地利用投入建设工程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尽量少的劳动和物质消耗,取得较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工程造价是建设工程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建设工程各个阶段进行有效的造价控制是保证建设工程项目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前提,希望在以后的工程中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薛惠芹.建设单位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性[J]. 山西建筑,2004(10).

[2]龚维丽.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

建筑建筑过程 篇7

建筑节能成为焦点。而有关建筑节能管理的研究也不在少数[1,2,3,4]。那么它的定义是什么呢?建筑节能,是指在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新建、改造和使用过程中,执行建筑节能标准,采用节能型的建筑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和产品,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和采暖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系统效率,加强建筑物用能系统的运行管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证建筑物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减少采暖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照明、热水供应的能耗。

从建筑节能定义来看,建筑节能是在一个连续的递接过程中开展各种节能工作的活动。因此,科学的方法首先要从整个系统的观点来考虑节能绩效。现行的管理方法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只从单阶段建筑物节能角度考虑建筑节能工作安排;另一个问题是没有考虑建筑节能工作过程中参与的企业之间和企业内部一体化关系对建筑节能的影响。

而根据建筑节能的定义,在节能建筑的生成过程中存在着不同功能的参与者,即各类建筑企业。构成节能链的建筑企业之间可能会建立正式的、长期的合作关系,也可能是专业的、对抗的短期关系,无论如何,节能链上任何企业的与节能有关的活动都会影响整条链的节能绩效。而节能链上强大的成员,可以有计划的战略性的影响其他成员的节能态度和行动[5](Walton等,1998);进一步地,这种影响可以延伸到整条节能链的产品和服务,从规划、设计、到原材料选择到再利用和再循环,一直到最后的处置。这种节能影响一旦形成,就会链网式地扩散蔓延至整个过程。因此,节能链研究势在必行。

1 节能链管理的动机研究

1.1 项目管理各过程之间交互式影响研究

项目各过程之间也不是离散型的、一次性的独立事件,它们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内每个不同阶段以不同的程度相互重叠,如图1所示。

项目过程的输入和输出与它们所在的项目阶段有着很大的关系,在一个实际的建筑工程项目当中重叠现象是非常普遍的。比如说设计过程,不仅要与规划内容吻合,还要在设计时兼顾后续工作针对的技术、资金实力提出的要求;不仅要为本阶段的任务提供详细的设计文件,还要为下一个项目阶段的工作提供一些设计的初步构想,这构成了动态计划方式。而节能建筑的成长过程依附与建设过程中,与建设过程得特性密切相关。因此,节能建筑的成长过程也是一个各阶段叠加,交互式作用的过程。传统的管理方法只局限于单个阶段的节能管理,不易达到整体节能目标最优。

1.2 建筑企业节能链管理动因

从管理学角度来看,节能建筑的形成是一个系统工程。专家认为,建筑节能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并不是某几项节能技术所能做到的。沟通、协调、组织、激励一样也不能少。节能链管理使得这些常规策略更易操作与实施。从行为心理学角度来看,建筑企业节能链管理可以通过群体思维发生作用达到提高节能绩效的目的。Whyte G.[6]研究了类似于群体思维中的群体凝聚力(group cohesion)的集体功效等概念。Kroom M B R研究了成员责任感对群体思维的影响效果。对建设过程实施节能链管理易于把握和应用该规律。对工程学角度来看,建筑工程节能链管理的动机可分为两大类: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原因主要是反映内部成员的积极姿态。在当前全球节能的趋势下,企业管理中把节能战略作为提高竞争力的源头,内部动机因为易得到高层领导而能够强有力地促进企业克服各种挑战;外部动机主要是回应建设工程各组成成员的潜在责任、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来自业主市场日益增长的环保需求以及来自政府的压力。外部动机至少在最初的推动力方面涉及面比较狭窄,目标也局限在某个特定方面。但是,借鉴绿色供应链的国际经验,由外部动机激发的链式管理正在不断发展,并随着经验的丰富能够逐步成为比较系统的新型管理模式。

2 节能链管理对项目管理强度与集成度影响研究

建筑工程节能链管理的动机可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在纵向研究领域,项目管理强度与集成度是两大显著特征,节能链管理通过影响项目活动的集成度和强度影响项目的实施效果。集成指的是受建筑工程节能链影响或参与项目的企业不同部门以及行动的数量,集成水平的范围很广,从环境、安全、到研发等,企业内部跨部门的高度集成是节能链管理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强度指的是通过建设工程节能链管理,企业内部以及企业与企业之间产生的相互影响的数量。强度可以表现为研讨会,或参与成员之间建立的多方面的交互关系,为解决相互之间冲突所做的工作等。提高强度也是保证建设工程节能链管理成功运作的一个重要指标。随着投资的增加,强度也将进一步增加,而且增加资源投入也能提高成功的机会。

而这种新型管理模式必然对项目管理强度与集成度带来较大冲击,如表1所示。对项目实施节能链管理,必将会对项目集成度及项目管理强度产生较大影响,而另一方面,对建设工程项目实施节能链管理,使建筑节能绩效提高也要通过这两条途径来实现。因此,节能链管理对集成度及项目管理强度的影响分析是关键所在。

建设工程节能链管理以提高节能绩效为目标,基于对节能建筑成长过程机理研究,通对节能链各方参与者进行协调、合作、计划统筹,达到节能激励、利益共享,通过上表分析可以看出,在正确的引导下,节能链管理对节能建筑形成过程各要素产生有效整合作用。

3 结束语

建设项目节能链管理是一种以节能绩效最大化为目标的新型项目管理方法。但是构建建设工程节能链以及实施节能链管理需要处理好以下问题:第一,建筑节能是一个新产业,节能链是一个新兴概念,虽然建筑业由于其自身特征的限制无法实现规模经济,但对于建筑节能产业来说,基于知识共享的节能链整合策略非常关键,特别是水平整合与垂直整合策略的研究。第二,建筑业联盟是一个老话题,但是在建筑节能的新视角下,企业与企业合作关系必然会产生新特点,需要良好的协调。第三,建筑工程节能链这种新的管理思想必然会对建筑业组织模式带来冲击,要做好适应新形势的调整策略。

摘要:建设项目节能链管理是一种以节能绩效最大化为目标的新型项目管理方法。本文通过介绍该管理思想的由来,探讨了建筑节能与项目管理共生过程,研究节能链管理的动机,指出节能链管理对项目管理强度与集成度影响。最后提出构建建设工程节能链以及实施节能链管理下一步需要协调的问题。

关键词:节能链,管理模式,成长机理,影响研究

参考文献

[1]武涌,龙惟定.建筑节能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07.

[2]武涌,刘长滨.中国建筑节能管理制度创新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04.

[3]张毅.建筑节能管理读本[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05.

[4]龙惟定.建筑节能与建筑能效管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07.

[5]Walson S et al.The green supply chain:integrating suppliersinto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proces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Purchasing and Materals Management.1998.

[6]Whyte G.Recasting Janis's groupthink model:The key roleof collective efficacy in decision fiascoes[J].Organizational Behavior&Human Decision Processes,1998,73(2/3):163-184.

建筑建筑过程 篇8

工程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工程材料成本控制至关重要, 以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随着建筑巨型化程度越来越高, 工程材料成本占到工程施工总成本的比例也越来越高, 有的达到的80%以上。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实体、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环节。因此在这种条件下对于材料管理水平的高低对施工成本的影响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搞好建筑工程项目材料管理对于保证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降低工程成本, 意义十分重要。以我公司在具体建设项目的实践经验进行说明, 以有效控制材料费用、提高工程项目质量。

1 计划阶段准确进行材料供应计划

没有计划就没有成就, 材料计划是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的前提, 是基建各部门协同配合的结果。材料管理部门应与技术、施工等班组之间的加强协作, 使得项目中的材料计划全面、准确、及时和并可预见。材料需求量根据项目的面积、结构类型以施工计划, 为施工管理提供的备料计划, 并且及时根据施工进度和工程信息, 调整材料供应计划, 工程备料计划要具有及时性和准确性。各相关部门之间协作各负其责, 提高材料计划质量。

编制材料供应计划, 首先应按施工年、季、月工程的进度计划编制年度、季度及月度材料需求计划。编制时要有依据、有核算, 并且要针对材料供应、需求量进行编制。同时, 按规定要求对材料名称、规格、计量单位、型号、质量标准、供应时间, 数量。应在充分利用材料库存的基础上, 做好材料平衡工作, 及时编报工程材料与物资的采、订购计划。材料储备并不是越多就越好, 要有一个度, 即要制定材料储备额, 常用的方法是“经济批量”订购法。该法是指某种材料的订购费用和保管费用之和最小时的订购批量。二者是此消彼长的矛盾关系, 取二者之和最低的订购批量即为最经济量。

2 项目前期从优选择材料供应商

建筑材料品种繁多, 规格各异。由于材料的生产商、经销商众多, 并且厂家的实力、生产经营理念、技术含量严重参差不齐。建筑材料采购前应对供应者进行评价, 确保满足采购的批量要求和质量保证能力。需要调研的还有就是建筑业界, 可以更准确地掌握材料供应者的产品质量、企业信誉、价格状况、售后服务等情况。在材料供应商选择上, 只有充分的了解材料市场, 才能在选择合格优质的建筑材料中做的心中有数, 也才能保证建筑物的质量。

3 采购期间严格控制材料的费用

材料费用是建筑工程总造价的主要构成部分。建筑材料采购成本包括商品价格、采购保管费以及运杂费等, 是可控成本。做好控制材料价格是可以有效降低工程造价。实施采前控制加强材料采购过程的管理, 是建筑材料费用控制的有效手段。通过确定材料的供应模式和招标采购可以有效控制材料价格。实施过程中, 要确保监督和采购员之间的职责分离, 特别是大宗常用材料, 应严格执行招标采购程序。控制材料成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实现:

首先, 掌握市场降低建筑材料物资价格:就是广泛的收集材料的市场价格, 在建筑材料市场、材料产地等收集整理价格。建筑材料价格的调查和采集工作量大、收集面广。特别是对于主要材料, 需要材料、施工、纪检监察等部门及人员进行认真的调查分析。

其次, 选取合理采购模式:或者由完全由施工方采购供应;或者由业主采购供应;或者业主和施工方共同采购。这三种方式的选择各有利弊, 应根据情况进行选择。

4 施工期间把好材料验证关

建立相互衔接、相互约束、相互配合的工作程序, 并按程序检查、操作和考核, 在建筑材料计划、检验、采购、保管等环节, 把ISO9001质量标准落实到岗位, 做到记录清晰、考核依据明了。根据公司质量方针和目标, 保障材料的质量管理制度, 检查落实。

加强质量信息资料管理及施工现场的各项基础工作, 确保工程材料采购质量。主要材料应及时委托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认可或授权的检测单位进行材质检验。

验收入库是把好材料质量的重要一环, 把建筑材料的采购和运输中发生的隐患解决在验收阶段。验收时必须核对于送货清单、包装、质量证书内容的一致性、有效性。验收人员首先及时向供方索取该批材料随货清单、出厂质量证明书、检验报告以及按规定要求的其他特有的报告, 对于需要复检的物资, 取样复检, 复检不合格的材料应及时上报, 这些建筑材料另行堆放, 做好标识。对复检不合格的材料, 还需作出书面函告, 提请供方重视对产品质量的监控。

5 严格控制工程材料实物量的消耗

材料资料保证资料和工程建设中的其他资料一样重要。这些资料主要包括:生产厂家的资质、材料出厂合格证、生产厂家的材料检测报告、入库单、出库单、材料现场抽样检测报告等等。施工方对这些资料进行收集整理, 随同其它资料存档, 以备日后随时查阅。特别是制定较为完善的实物量消耗管理办法,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实物量的消耗。例如:对某项目的钢筋制安制定了比较完善的激励承包方案。根据某工程的钢筋实物量的消耗统计, 钢筋的料损只有0.38%, 远低于早前制定3.2%的材料损耗定额。在施工过程中做到定期核算主要材料实物量的消耗, 及时跟踪掌握材料的消耗情况, 对于超出消耗定额的, 及时进行原因分析、查找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把实物量的消耗控制在定额范围内。制定完善的管理办法的目的是为了向科学管理要效益, 不仅要“秋后算账”, 更要先算后用, 做到材料消耗有控制, 使材料的损耗降到最低。

6 竣工后期建筑材料的管理

在项目施工结束后, 要对项目使用的建筑材料进行梳理, 并统计项目材料使用量与计划使用量是否一致, 并且总结差距。除此之外还应该对项目建设后的材料进行整理, 主要包括:剩余材料的整理统计及回收, 对生于建筑材料进行清理, 并按照要求统计入库;并合理查处临时设备, 减少浪费, 特别是用电、用水设备要及时清理, 以免引起安全事故;再就是做好废料的处理工作, 将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剩余废料、残料进行合理处置, 并登记, 进一步降低材料消耗, 挽回不必要的损失。

7 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材料管理过程中, 保证材料管理工作质量是保证工程质量和控制建筑成本的重要环节, 完善建筑材料的质量保证, 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抓好材料管理的各个环节, 特别从源头抓起, 明确材料质量和价格管理的程序, 确保材料的质量和有效控制建筑材料价格, 确保工程质量, 降低造价。施工中, 制定并贯彻节约材料的技术措施, 合理使用材料, 对降低材料损耗、提高工程质量和节约工程成本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美荣.浅论建筑工程材料控制与管理[J].建筑科学, 2009 (2) :55-56.[1]孙美荣.浅论建筑工程材料控制与管理[J].建筑科学, 2009 (2) :55-56.

[2]李自宁.浅谈建筑工程项目的材料管理[J].神华科技, 2009, 7 (4) :39-40.[2]李自宁.浅谈建筑工程项目的材料管理[J].神华科技, 2009, 7 (4) :39-40.

[3]吴木林.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的材料管理[J].中华建设, 2007, (6) :66-67.[3]吴木林.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的材料管理[J].中华建设, 2007, (6) :66-67.

建筑建筑过程 篇9

1对建筑材料采购过程进行管理

在管理建筑材料采购过程中, 需要采购人员做好材料质量的把关工作, 并严格按照建筑工程施工对建筑材料质量标准进行采购。因此在开始进行材料采购工作时, 需要采购工作人员高度重视材料生产经营商资质, 对于材料经营主体的经营手续进行审查, 保证建筑材料后续服务工作顺利开展。要严格考察建筑材料质量, 按照建筑施工实际需求进行材料质量档次的严格控制。同时还需要通过调查, 全面掌握材生产经营厂家在业界的口碑和信誉, 从而保障采购材料的质量。在采购材料过程中, 对建筑材料的选购数量等问题需要充分考虑, 对于无法一次采购的建筑材料, 需要采购人员进行分批采购, 有利于材料储存费用的减少。为有效提供材料采购工作质量, 可以在开展材料采购工作之前制定完善的材料采购方案, 并选择合理的采购方式进行材料采购, 其有利于材料使用成本的降低, 同时还能够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建筑材料价格管理方面, 采购人员在采购过程中, 不仅需要进行建筑材料质量的比较, 还需要加强对建筑材料价格的比较。

2对建筑材料施工过程进行管理

在管理建筑材料时, 管理人员需要对工程项目施工进度安排和流程进行全面了解, 对不同施工环节建筑材料的使用需求进行全面掌握, 从而保证及时供应建筑材料。对于建筑材料管理部门工作需要及时进行协调, 保证签订合同的有效性。提前安排好材料的运输和存放场所, 做好材料管理基础工作。

在施工过程中, 加工和改造材料过程是对材料的一种消耗, 也是材料管理的实施阶段, 应该严格把好材料质量关, 保证建筑材料达到规定材料质量要求。另外还要对各施工阶段使用材料情况进行保证, 并对材料平面布置进行合理安排。对材料使用量进行限制, 依据材料限额进行控制, 严格遵守材料回收制度对材料进行材料处理, 避免材料出现浪费和损失等情况, 使建筑成本有所降低。

在完成建筑工程施工环节后, 需要材料管理人员及时进行材料清点工作, 将材料管理收尾工作做好, 保证材料使用账物相符。在材料使用过程中, 如果出现错误情况, 需要追究相关责任, 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对于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剩余材料进行及时整理, 并将其存放于相应场所, 降低材料的浪费。

3对材料存储发放进行管理

对于材料储备管理, 应建立专门库房进行存放, 以免由于露天存放造成材料质量和使用寿命降低导致的建筑质量下降。对于型号种类较多, 难以区别的建筑材料, 应做好标识并分类存放, 以免引起材料混淆造成工程质量不合格以及材料浪费等情况。能够有效控制材料不良使用等造成的浪费情况。在材料发放管理过程中, 建立严格的发放管理制度, 对于按定额使用的材料, 应严格执行限额领料制度, 采用分时期分批次发放的方式。对于单产单进的材料, 应根据当前使用情况, 建立材料发放计划。

4结语

综上所述,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 建筑材料的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管理质量与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具有密切联系, 因此建筑企业需要加强对建筑材料管理的重视, 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建筑材料管理工作效率及质量。此外, 为做好建筑材料管理工作, 建筑企业应该选派专业管理人员进行管理。

参考文献

[1]丁娜.关于控制建筑材料的生产成本的思考[J].建材与装饰, 2015, (49) .

[2]江苏省四位同志当选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副会长[J].江苏建材, 2013, (6) .

建筑工程过程造价控制探讨 篇10

工程造价的控制在项目实施前阶段未得到特别重视, 业主往往把精力放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质量和进度上, 进而忽视工程造价施工前期及过程中的控制。然而, 等工程施工完毕, 在交付使用后, 再提出工程项目出现在经济上的不合理, 决策上的失误, 甚至存在设计缺陷等, 如果依靠预决算人员再想进行控制已无回天之力。因为预决算人员的工作是施工完毕结算, 而不是事前控制, 只能如实地反映已完的工程量, 被动地反映设计和施工, 相对于全过程而言, 显然是片面的, 不够的。由于工程造价的多次性计价, 决定工程造价的可变性和复杂性, 也反映出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在实践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否则仅仅依靠亡羊补牢, 而非为时不晚。

二、工程造价控制的基本框架

要想控制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 从设计到施工交付使用前必须进行全过程控制, 才能真正控制造价。现就工程造价控制方面以下进行阐述:

1. 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

项目的投资决策阶段对工程造价的控制, 对建设项目资金投入的影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工程造价起着决定性作用。一些建设项目标准定的过高, 可行性研究报告做的不扎实, 最后会造成许多工程无法收尾, 或收尾后投入运行的成本较大, 设备选用上大量引用国外进口设备, 不考虑后期的可维修性、地域性、经济性等, 导致成本增加。还有一些建设单位注重大设计方案的名牌效用, 而忽视设计方案经济上的合理性, 致使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出现过多的设计变更, 造成项目投资的不断增加, 失去了决策阶段的有效控制。由此可见, 对建设项目进行合理的选择, 是对经济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最直接, 最重要的手段。

2. 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

设计阶段是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控制的前头部队, 也就是说打头阵的。在投资计划得以合理确定后, 进入设计阶段, 这一阶段是把技术和经济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过程。有效控制工程造价要求有合理、严密、全面的施工图设计。目前大多设计单位对工程项目完成后的经济合理深入分析不够, 在设计中大多重技术轻经济, 设计人员只对工程完成后的质量负责, 对工程造价的高低关心不够, 以至于无法通过优化设计方案编制初步设计, 无法做出总概算起到控制造价的作用。工程设计图的质量和深度不够, 工程量清单中的错算, 漏算收想暂估项目的增多, 致使招投标工作的质量难以保证, 因而也无法控制工程的造价, 由此可见, 设计的合理决定着工程造价的高低。所以, 选择资深的设计院设计的图纸很有必要, 虽然设计费用有时候会高一些, 但是一个好的设计可以降低施工成本, 提高生产效益, 所以, 设计方案及施工图纸的选择在费用控制上是节约成本的重中之重, 不可轻视。在这一阶段应优化设计方案, 选择最佳经济资源配置, 多选择几套设计方案, 请有经验的专家进行方案论证, 择优使用。以实现项目投资在这一重要环节中发挥控制造价节约成本的重要作用。

3. 招投标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作用

选择一个合理的招投标方案也是对工程造价控制的一个环节。从招标单位的选择、资格预审, 编制招标文件, 施工单位的资格审查到招标文件的每一个条款的制定, 均应按照国家招投标法及相关规定执行, 建设单位不得在招投标过程中向施工单位透露标底、串标、找陪标单位等违法行为, 应公开透明, 公平择优选择有资质信誉好的施工单位承包。

施工单位依招标文件进行投标, 所以招标文件规定的条款直接影响到施工单位投标报价, 所以在编制招标文件过程中, 应在文字表达上力求清楚, 工程量清量尽量做到准确, 与图纸设计一致, 否则就会为以后施工单位以招标文件标注不清为由索要工程款或者要求补偿, 从而造成经济纠纷。

施工单位必须按工程量清单进行报价, 它是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工程结算的依据, 也是施工单位投标报价的依据, 所以工程量清单内容必须表达清楚、详实, 在编制招标文件时应根据图纸设计如实描述工作内容, 对人工、材料、机械的要求也应在招标文件中表达清楚, 以便施工单位能更好更准确地报价, 对工程造价的把握更精准, 以防中标后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因为招投标文件标注不清扯皮, 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在施工单位投标中, 招标单位还要注意施工单位编制说明是否完善, 暂定项目是否合理等内容。有些施工单位为低价中标, 暂定项目暂时不报, 或故意压低清单单价, 待中标后因报价漏项、清单输入错误为由向建设单位要求上涨人工及材料单价等无理要求。建设单位应对项目进行分析, 对恶意压低报价的施工单位应废标处理, 千万不可低价中标, 给将来施工和结算造成麻烦。所以, 招标书审查过程中, 一定要控制清单单价, 实现合理低价中标, 对市场人材机价格的把握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判。这样, 才能最终优择一个信誉好合理低价的中标单位, 以实现这一环节的造价的控制。

4. 合同签订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

施工合同条款的签订应严谨、细致, 尽量减少双方日后扯皮的现象。对直接影响工程造价的有关条款, 要有详细的约定。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是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工程履约的一个法律文件。签订施工合同应与合同法、建筑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法规的规定一致, 结合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实际情况, 双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签订合同, 合同通用条款是国家根据施工合同的性质编制的, 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应遵照执行。对于合同专项条款, 是双方对责任、义务、价款、付款方式、联系单及签证、违约、争议等如何解决的补充, 应尽量做到条款严谨, 避免合同漏洞, 以免工程结束时因结算问题造成争议或经济纠分, 失去工程造价控制在这一环节的有效性。

同时还需要加强合同的动态管理, 全过程合同管理很有必要。全过程就是从合同签订到失效时的管理。在合同执行过程中掌握政策或其他原因对合同的变化, 及时对合同进行修改补充。要针对性地加强合同管理, 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5. 工程建设过程中如何控制造价

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是项目的实施阶段, 施工单位把图纸变为现实的一个过程。施工过程中按图施工会因资金状况、市场人工、材料、机械等变化波动。而设计变更、地质勘探、设计与施工的可操作性等不可预见因素影响工程造价。对此阶段的工程造价的控制不但要按合同执行, 还要考虑政策性变化、资金到位情况的影响。这一阶段成本控制也是关键, 除了加强合同管理外, 还应加强现场管理, 尽量减少设计变更, 严格现场签证管理, 择优确定有实力的专业分包单位。

对设计变更, 设计单位尽量要尊重原设计, 对必须发生的设计变更, 要控制在施工前, 认真进行图纸会审, 对图纸的合理性及施工可操作性会同施工、监理、设计等单位认真判断, 对施工单位提出的合理要求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与设计代表进行分析, 拿出最佳修改意见。对施工单位不经建设单位同意擅自修改设计的, 或建设单位口头通知没有书面文件的费用一律不予认可并进行惩罚。所以, 对设计变更, 一定要有有效地变更用续, 减少结算时不必要的争议, 以免不必要的费用发生, 以实现工程实施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

6. 竣工结算时工程造价的控制

竣工结算是项目施工完毕后进行的最后核算。工程结算首先以施工图纸、施工合同、工程量计算规则为依据进行结算, 结算中还应参考施工方案、设计变更、现场签证及有关地方性法规及政策性文件进行审核, 在审核过程中, 本着公平合理的原则进行结算, 对与争议问题可由双方出具认可的文件进行解决, 或去现场实地考察, 掌握第一手结算资料。对设计变更认真进行审核, 没有施工的项目进行审减, 施工单位增加的施工项目进行计算, 做到实事求是, 公平公正。对结算资料进行整理归档, 为将来类似工程的工程造价控制起到良性循环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工程造价的全过程控制是贯穿全局的工作内容, 也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 从造价控制的要点上分析, 前期的项目决策阶段应是重中之重。一定要选择一个合理的设计方案, 才能有效地控制造价, 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可以起到一个贯穿全局的作用, 应及时把握市场信息, 做到准确, 合理。总之, 工程造价的全过程控制一定要从决策、设计、施工直至交付使用全过程进行管理, 才能做到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的有效性, 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摘要:建筑工程造价是建筑行业的生存基础。工程造价的过程控制是一个建设项目从决策到竣工交付使用贯穿于全局的一个重要内容, 是在优化建设方案与设计方案的基础上, 并在建设程序的各阶段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措施把工程造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和批准的造价限额内力求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 得到最佳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控制方法。它与工程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均作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点控制内容。在工程建设三大目标控制关系中, 质量是根本, 进度是中心, 造价控制是最关键的。本文就工程造价的全过程控制问题作一深入分析, 作为这一专业问题的探讨。

上一篇:桥梁设计中存在问题下一篇:宪法的发展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