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机勃勃的品德课堂

2024-07-23

生机勃勃的品德课堂(精选五篇)

生机勃勃的品德课堂 篇1

一、更新教育观念, 提倡自主学习

教育改革首先是教育观念的更新, 尤其是儿童观的更新。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绝对不会是仅仅通过教师的课堂精彩讲解来实现的, 而是在学习中指导学生用自己获得的经验和信息为背景来分析问题, 认识社会中的人和事, 通过学生自身与外界的作用关系来建构的。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要提高效率, 首先要彻底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 以知识为本位, 以讲解为特征的弊端,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学生观,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 使学生从被动学习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真正让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因素的交互作用过程, 通过切合实际的教学过程, 把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起来, 确立学生在品德形成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把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让学生真正融入自己的体验, 达到获得新知、增强能力的最终目的。

二、借助现代教育媒体, 促进自主感悟

小学生缺少生活经验, 抽象思维能力差。所以, 对小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时, 必须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 在教学中采用丰富多样、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 教具要直观、形象让他们的视觉、听觉、 触觉等感官因素得到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的进步使课堂教学手段不断更新, 教学过程中恰当运用电教媒体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使他们能在饶有兴趣的心理状态中接受教育。如利用摄像机拍摄课文故事情节, 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插图内容, 可以放大观察对象,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录像的形式补充事例, 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利用计算机设计课件演示难点之处, 可以变静为动, 降低理解的难度。可见, 积极、适当地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开阔学生视野, 加速学生将道德认识主动内化为道德行为的进程, 是学生主动发展的重要保证。

三、精心设计学习活动, 促进自主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通过参与各种个体、群体活动, 他们的思想便不知不觉地得到教育陶冶。因此, 教师设计教学活动应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 遵循小学生道德品质形成规律, 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认真设计教学活动, 优化教学方法, 积极创设丰富、和谐、开放的课堂环境和氛围, 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这样在多种活动中师生之间相互学习, 相互影响, 共同分享探究的乐趣, 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使学生通过感知、体验, 便能主动地学习、领悟, 从而达到主动发展的目的。

(一) 创设情景式学习

品德与社会课要从学生情感陶冶出发, 创设具体的体验情境, 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生活的情景中, 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 进行观察和思考, 通过学生的“身临其境”来获得真实感受。通过情景体验, 使学生在内心中切实明白道理, 进而提高道德认识, 以达到由情及理、知行统一的目的。

(二) 讨论交流式学习

讨论交流式学习是指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下,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讨论交流, 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学习方式。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设计问题后, 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激发、引导学生融入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自由、大胆交流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观察、思维、表述能力, 有效促进学生良好的道德体验和行为品质的形成。

(三) 合作互动式学习

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不仅强调师生互动, 更要重视生生合作互动, 学生之间的互动能改善人际关系, 形成良好的情感品质。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 要根据教学需要调整学生座位方式, 或两组对坐, 或4人围坐, 或坐成半圆形以及三角形等, 以此组成不同名称的学习小组, 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好奇心, 又给学生提供了更自然、更主动进行交流合作的条件。如教学《合作才能赢》这课时, 教师改变了学生以往的座位排列方式, 令4人组成学习小组围坐学习, 这种变化让学生感到特别新鲜, 激发起其主动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小组里, 大家你一言, 我一语, 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互相补充, 合作完成了主题作品的制作。这样, 在合作互动的学习过程中, 学生正真体会到了“合作才能赢”的道理, 增强了理论的说服力, 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 现场实践式学习

品德与社会课的课文事例大多来源于生活实际, 而传统的教学只局限于教室内进行, 知识的传授都靠课堂这种单一的渠道来进行。因此, 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出课堂进行现场实践教学, 是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根据课程内容可以安排学生外出观察、理解, 引导学生对周围的人和事进行观察, 使他们对真实生活有一个全面、具体、鲜明的感受, 切实体会到道德理论知识和道德行为之间的关系, 树立正确的行为信心。这样, 既可以拓展学生获得理解和认识的渠道, 又可以拓展学生实践活动的空间, 使学生更易于接受所学知识。如在教学《注意交通安全》这课时, 组织学生来到十字路口, 以现场做课堂, 让学生认识一下什么是人行道、人行横道、盲人道等, 并讲解有关的交通知识, 使学生真实地记住交通标志, 明白交通规则, 养成从小自觉遵守交通秩序的良好习惯, 培养珍视生命的品质。这种学习方式, 打破了传统教学空间的限制, 将课堂上所学知识及时地巩固、内化、应用到相关的社会实际问题中, 培养了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总之, 品德与社会课的改革与创新必须一切从学生出发,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利用多种手段, 设计各种活动, 想方设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 关注学生自主感悟和自我体验, 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才能使品德与社会课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 真正提高品德与社会课的实效性。

摘要: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要以学生发展为本, 积极创新改革, 焕发课堂生机与活力, 提高教学实效, 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 关注学生自主感悟, 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关键词:品德,感悟,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彩平.现行小学品德课教材中的农村遗忘——兼论小学品德课程的文化与价值立场[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3 (14) .

生机勃勃的品德课堂 篇2

——赴山东杜郎口考察学习体会

尹凤媛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有广阔的视野和丰富的阅历。非常荣幸,我能有机会于2010年12月1日与学校11名教师在唐主任的带领下,前往山东杜郎口中学进行学习考察,虽然只是短短的一天,却留给我值得珍藏的一串串惊喜——

惊喜于踏进校园的一刹那

走进杜郎口中学,“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巨幅标语首先映入我们的眼帘,这也是杜郎口的办学理念。“好好工作是为了生活”“我们是老百姓的孩子,我们的父母天天盼望我们成才,我们拿什么报答他们?争气!”“为学生的生命质量负责,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像这样朴实的人情味的标语,布满校园的每个角落。几名带着农村特征的学生正在清理垃圾桶,不远处一名同学很自然的捡起一个烟头扔进垃圾桶……不乏尘土但依旧整洁的校园;络绎不绝的参观学习的人群,很难想象着就是十年前面临被撤并的一所学校。

惊喜于浓厚学习氛围的营造

教学楼的走廊两面墙上,张满了学生的名言警句,这更是与诸多学校的一大不同。许多学校的校园文化设置大都是名人、名家名言,学生看了毫无思索,甚至看都不愿看,而杜郎口中学则一改惯例,干脆来个学生自创名言,一来学生瞑思苦想深有感触,二来让学生体会到成为名人的喜悦心情。有些学生的佳作棒极了,如:“每节展示一分钟,必定改变你一生”、“生活因充实而快乐,课堂因展现而精彩”、“人生需要快乐的点缀,快乐就在精彩的课堂”、“把握参与的今天,成就美好的明天,相信自己行,自己方能行”、“学习如登山,登山必有难,难中必有苦,苦中必有甜”、“课堂上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要你敢想,敢发言,那你就是最棒的”、“把握时机,成就梦想,动感课堂,我要飞翔”、“沉默是金难买课堂一分,跃跃欲试不如亲身尝试”、“抓机会,快参与,人人都很可爱,多合作,显神采,成败同样精彩”……,看到这些名言警句,自己不禁赞叹,学生真能!真有水平!学生很有个性,我们为何不让张扬?学生很有水平,我们为何不让发挥?让学生自己说出来,不比自

惊喜于动感多彩的课堂教学

第一次走进杜郎口中学的教室,我着实吃了一惊:传统的“秧田式”的座次排列不见了,课桌分六组集中排列,学生对面而坐,畅所欲言,互帮互助,共同成长;高高的神圣的讲台不见了,三面墙壁均按上了黑板,使人分不清哪儿是前哪儿是后……每块黑板上都用胶带分割成大小相近的小块“责任田”,每一小块“责任田”上都有自己主人的名字,下面是主人的耕耘,有激励自己的名言警句,有预习所得,有反馈作业。不是个别学生,而是全体学生都有。教室内黑板不够,教室外的白板、教室内的地板就是你的黑板,任你尽情的耕耘。在这里,每个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又是合作学习的一分子,既是小老师,又是别人帮助的对象。上课了,老师简单的几句话引导便引来学生热烈的讨论,有时是小组内讨论,有时是全班人都参与;发言者真是随便,不用举手,不用请示,站起来就说,有时呼啦站起来十好几个,谁的嗓门大,谁就算争取到了发言权;老师在同学间走来走去,时不时地提个问题,出个难题,引来的又是新一轮的热烈讨论;当有人到黑板上讲解题目时,教室里就更热闹了,己苦口婆心空洞说教强的多?哇!恍然大悟,原来浓厚的学习氛围是学生自己营造出来的。

站着的,跪在凳子上的,坐到课桌上的,跑到前面蹲着的,坐在地上的,形形色色,花样迭出;进入个人练习环节,黑板便派上了用场,黑板不够用了,一些学生干脆蹲在地上写写画画…… 不论何时,只要你来到哪个教室里,充斥你的耳鼓,撞击你的眼球,震撼你的心灵的,一定是这样生气勃勃、活力四射、充满竞争、个性张扬的让人激动的场面。1000多名学生在同一时间同时用心灵,用生命讲述课堂的故事,讲述成长的喜悦,这就是杜郎口中学的创新课堂。说实话我们无不被眼前的情景所震撼。

惊喜于农村学生的大方和自信

在教室里,讲台拆除了,教师下“台”了,为学生的自我表现提供了舞台,回答抢着说,展示抢着上。面对众多听众,他们回答语言流利,声音响亮,表现自如。敢于向权威挑战,课堂上老师有讲错或书上有认为不妥的地方,学生们都能敢于提出,从不放过。敢于向大人物发问,每天来学校学习的人络绎不绝,少到二三百人多则千人以上,在来访的人员中有学校的骨干教师,有学校的校长,有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官员,还有一些科研人员,作为农村的孩子,他们文明、礼貌、善良,同时他们还敢于向这些大人物们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很自信,没有农村孩子的羞涩和忸怩;课堂上他们听得全神贯注,旁若无人,说得言简意赅,谈的铿锵含蓄,写得快捷潇洒,演的体验深刻,那一脸的自信和快乐,充分显示了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张扬着学习的快乐与自信。这真正应和了学生所说的一句话:“我奋斗,我快乐,我自信,我成功!”

惊喜于阅兵式课间操场面

课堂上的激情还没退去,随着下课铃声响起,同学们又忙碌起来了,没有运动员进行曲,他们从下楼到集中好队伍只用两分钟的时间,不用口令,队伍自动横竖对齐。12月的北方寒风凛冽,师生们的脸和手都被吹得通红,但他们顾不了那么多,每个人迅速的戴上白手套,和着广播里的进行曲,他们踏着整齐的步伐,喊着响亮的口号,有节奏有韵律的跑步,整齐的脚步声,雄壮的呐喊声,大有“沙场秋点兵”的气势。跑完步后回到原地集合,随着中学生韵律体操《时代在召唤》的音乐响起和学生们的三声“吼”,开始了广播体操,学生们的动作是那样的协调、优美、有力、规范,一如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感染着在场参观的每一位老师,老师们有的拍照,有的的摄像。学生们在做完了一遍后又做了第二遍,第二遍学生还是那么认真、快乐地舞着他们的肢体。看着他们做操真是一种享受,他们真的是把做操当着一种身体的享受和对生活的享受了。我被学生们饱满的精神感染,瑟瑟寒风中我也倍感精神起来。这虽然是一次小小的课间操,他们却做成了一道风景,充分展示了全校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惊喜于教师们认真反思的态度

在教学楼的走廊内,一块块小白板整齐地排列在走廊两侧,这一块块白板上面全是老师们前一天的工作反思。仅举梁玉育老师的工作反思为例:收获:

1、通过听优秀教师的课,我知道了课堂的兴趣是好课的关键。

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有的用多媒体教学,增大了容量,学生也感兴趣;有的联系生活实际较多,学生学以致用,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生活问题。不足:

1、我的课堂趣味性还不足,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不浓。

2、我的课堂组织管理还不到位,课堂的实效性较差,致使我比李浩差了许多。

3、我的课堂深化不够,拓展不够。措施:

1、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按时精心备课,课堂管理再加强一些,重点内容再突出一些,注重效果落实。

2、多听优秀教师的课,内容、任务具体化,多让学生绘版图,提高学生兴趣,体现地理课堂的特色。尽管老师的表述还有些青涩和肤浅,但那份认真与真诚着实令人感动啊!

……

先学后教,让品德课堂焕发生机 篇3

【关键词】先学后教 教学方法 活力课堂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会用所学的知识去获得知识并创新知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局长保罗·郎格朗说:“未来文盲,不再是不认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先学后教”是在课改浪潮中呈现的一朵耀眼的浪花,其核心是学生自学能力的培養,是学生主体作用的具体体现。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能放得开,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自学能力的培养,能充分调动每位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积极性。也能更好地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主互助意识和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先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是新课改下品德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比较好的课堂教学方法。下面笔者就小学品德课上采用“先学后教”的方法谈几点做法:

一、教会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方法是学习的钥匙。”运用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的责任就在于教学生学会学习,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更要授之以方法。应教会学生哪些学习方法呢?

1、先学,教会预习的方法

预习是学生主动性的学习行为。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预习,有充足时间让学生预习,掌握最基本的预习方法。课前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同时要进行预习检查,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汇报,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例如上《合理购物ABC》一课时,教师可以具体指导学生展开课前调查。去菜市场,可以学到挑选新鲜小菜的技巧和讨价还价的本领;去大型超市,可以学会检验物品质量是否合格的方法,了解电脑小票的作用;去请教父母,可以了解到怎样合理地买需要的东西,而不花钱买一大堆舍不得仍又制造家庭垃圾的商品;甚至可以操起搜索引擎,向网络咨询购物技巧。

显而易见,让学生通过多渠道的搜集信息进行预习,突破了学习的时空,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了课堂活动与课外时间活动的有机统一、协同作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2、教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主张“教是为了不教”,提倡教师要指导学生自己学习。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会思考。英国一位科学家曾说过:“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多深化的问题,越来越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为此,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问题情景,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一步一步地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一课时,教师利用课件让孩子们欣赏了广州的风光(有风景秀丽的公园、宽敞的街道、宏伟的立交桥,其中也有一些脏、乱、差的现象),之后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孩子们畅所欲言:“我们是国际大都市,为什么还有的地方这么脏呢?”“我们的城市这么美丽,为什么有人要破坏它”,“为什么要破坏我们的家园”“为什么不爱护环境,难道要使我们的家园变成垃圾城市吗?”……要发现问题,孩子们的自主活动是很重要的,同时我们应帮助儿童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发现问题。如上述垃圾问题的影响,破坏了广州市的形象,接着要让学生给垃圾找去处了,这就必须了解垃圾是怎么来的,否则将无法提出实际的解决方法,于是,教师与孩子们共同讨论商量方案。在实施中不管是制定调查计划,还是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教师尽量给学生充分自由,鼓励他们从各角度提出解决方法,并引导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分析、探索,以此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可见,把提问的权利解决问题的权利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学生就能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并使他们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二、改革课堂教学方法,让学生有创意地学习

1、采用活动化教学,深化学生的道德体验

新课程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活动化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即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动手动脑,发展兴趣和特长,并在活动中获取直接经验和综合信息,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此外,活动要着力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和道德体验,触动学生的心灵。

如在“美丽的秋天”这一主题活动的教学中,教师选择了秋高气爽、阳光明媚的日子,带领孩子走出课室,走进大自然,让他们置身于山坡、田野、草坪上,通过看一看、找一找、闻一闻、踩一踩等感知活动,并以照相、拼图、画画、表演等形式进行收集、探索。在这个活动中,教师还结合孩子们的表现进行随机教育。如有些孩子在草坪上发现了很多破塑料袋、纸屑等废旧物品,教师鼓励孩子们拾起草坪上的垃圾,并按质地进行归类,组织孩子们讨论“怎样处理这些废旧物品”。于是,“找秋天”变成“保护和打扮秋姑娘”的活动。孩子们讨论非常热烈,想出很多方法并进行尝试,有的同学进行剪剪贴贴,把它们装饰成美丽的图画、小花篮、小船或脸谱等;有的同学把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的分别放在不同的垃圾桶;有的同学则尝试用火烧、用土埋、用水溶的方法处理废旧物品。尽管他们有的方法尝试或失败或成功,但孩子们在主动的探索过程中,不仅了解了秋天的季节特征,还对环境保护有了新的认识,提高了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这效果是课堂上教师放几张幻灯片,听几段音乐所无法比拟的。

2、开展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能力

品德学科是原有思想品德课与自然课、地理课、历史课、心理课等课程的有机组合,教材中必然会涉及到社会、科学、人文、历史等方方面面的知识。怎样学习这些知识性的东西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选择儿童喜欢的方式来处理,既能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也能凸现品德课道德教育的本色。

最近,笔者观摩了《认一认我国的行政区》示范课例,这原本属于地理课的范畴。教师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地图,找出我国有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23个省。然后让学生再次观察地图,互相拍手创造性地说:“你拍一,我拍二,浙江像个……,你拍三,我拍四,河北像……”批判地评析这堂课,各板块单纯地追求地理知识,耗时而低效,并没有达成爱国主义教育目的,品德教育的韵味荡然无存。其实,这堂课可以作如下设计:学生初步了解我国行政区后,让小组代表随机抽取教师课前准备的一套题开展探究活动。如:(1)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繁衍了炎黄子孙,滋养了龙的传人,请在地图中找出它跨越了哪几个省?(2)我国地大物博,每个行政区都有自己的名牌产品和传统特色,展示从家里搜集来的各类商品的包装袋,根据包装袋提示的生产地址在地图上找到相应的省份,并在该省份上标注出产的商品,如山东青岛海尔电器,内蒙古伊利牛奶。

教师在学生小组探究过程中适时地去指导,学生发言后进行小结,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台湾和钓鱼岛、南海诸岛。教师意味深长地叙述:“我国幅员辽阔,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但周边环境依然不安宁,台湾没有回归,日本军舰堂而皇之登陆钓鱼岛,南海诸岛主权争端,有些岛在地图上只有芝麻大,我们是不是不要了呢?”学生在广开言路中明确维护领土完整是中华民族的尊严。教师也可相机补充知识点:国际法明文规定,以岛屿为圆心,方圆200海里是属于一个国家的领海,那么海底丰富的矿产资源也是属于该国的。

教师精妙地设计导语,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将课堂由地理知识向现实生活回归,凭借长江、黄河、京九铁路、商品包装袋这几个支点了解各行政区,使得这堂地理知识课的爱国主义教育变得极为丰满。适可而止地点到国际争端问题,补充国际法知识,有利于学生完成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构建。

生机勃勃的品德课堂 篇4

[关键词]:生活 初中 思想品德课 迸发生机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教育”的观点:生活就是教育,社会就是学校,教与学应做到统一。从中可以看出,对于教学来讲,生活就是其本质。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为其注入新的活力与生机。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在下文中将简要探讨创建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方法和心得。

一、捕捉生活化素材,备课精心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同时高于生活,最终应回归生活。所以,教师在进行备课时,应尽量选取一些具有时代感、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能够被学生所熟悉、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素材,贯穿于课堂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从而不但让学生了解到思想品德的根源在日常生活中,同时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帮助学生完善自身发展。例如:在设计《难报三春晖》这框内容的导入环节时,我以视频《感动中国人物——陈玉蓉》导入,在一场命运的马拉松里,她忍住饥饿和疲倦,不敢停住脚步,上苍用疾病考验人类的亲情,她就舍出血肉,付出艰辛,守住信心。她是母亲,她一定要赢,她的脚步为人们丈量出一份伟大的亲情。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母爱的伟大,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上课用心

1.情景模拟教学法

学习知识内容的目的在于能夠灵活应用。但是,当前,很多学生都缺少应用思想品德知识及思维方式去思考、分析、处理日常生活问题的观念及能力。这主要是由于教学内容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脱节导致的。所以,作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当学生学会某项知识后,应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创设一些教学情境,营造氛围,令学生进行亲身体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认识到思想品德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更主动地进行知识探索。例如:当教师讲授《维护消费者权益》课程内容时,就可以采用模拟场景的方法让学生进行活动。教师现场模拟购物,在给学生找零钱时,给学生伪钞,卖给学生盗版书籍。让学生讨论遭遇这种情况时的应对策略,并进行评价。利用这种模拟场景的方法进行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加灵活地掌握课本知识,并且与生活情境关联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理论要联系生活实际。

目前,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缺乏学习动力、产生厌烦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理论和实际相脱节,认为学的东西没有用。因此,在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即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举例时要注意结合国内外形势及各种热门话题去分析,针对学生的思想疑惑,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深入细致、入情入理的解答,这能让学生看问题更深、更透、更远,体会到掌握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如讲《环境污染与破坏》这一内容时,我让学生看新闻《北京今日再遭重度污染》:2013年11月1日北京空气再遭重度污染。昨日,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发布空气重污染蓝色预警,这是新版空气重污染应急方案发布后,北京一周内第三次发布重污染蓝色预警信号。看完后让学生讨论造成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如:地面灰尘大,空气湿度低,地面的人和车流使灰尘搅动起来;汽车尾气是主要的污染物排放源,近年来城市的汽车越来越多,排放的汽车尾气;农村秸杆大量燃烧;冬季取暖排放的CO2等污染物等。然后,我用一张白纸给学生演示,白纸就好比优美的环境,画上乱糟糟的墨迹,即使想办法擦去墨迹,白纸也已伤痕累累,这就像被污染了的环境。这样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到环境一旦被污染,被破坏造成的影响,一般在短期内难以消除,具有不可逆性。

3.利用多媒体技术,拓宽学生视野

伴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逐步进入校园,被教师广泛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多媒体丰富的资源,可以为学生拓宽眼界,增长见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补充一些同课程知识相关的资料,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学生的视野,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促使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内容,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为以后的成长夯实基础。例如,在学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一框内容时,通过播放歌曲《七子之歌》和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以多媒体投影出的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去世前写下的诗《望大陆》,不用教师多讲,学生便能感悟出统一是人心所向的道理。

三、增辟生活化活动,课外实践课细心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融入生活化内涵,教师应将学生从以往“应试教育”的禁锢中解放出来,使学生走出教室,步入社会。新课程改革的内容不但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与完善,同时也需要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及实践才能。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本中的很多知识都需要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所以,教师应建立开放性的教学环境,使课堂与社会相关联,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讲解《可持续发展》相关内容时,就可以为学生布置如下课外活动:①寻找身边环境存在哪些问题;②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③怎样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等,同时设计出小型的方案之后,教师再组织学生开展课堂交流,就会发现学生们存在很多新奇的想法,如通过宣传的方法进行环境保护宣传活动;书写环保倡议书;给大型企业写信,让其进行改进等。利用社会实践的方法不但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思想品德课程的相关内容,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接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而言之,对于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来讲,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是大势所趋,同时也是其本源。教师在进行课程讲解时,唯有将理论同学生的生活密切关联起来,才可以促使课堂教学迸发生机,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所以,教师在以后的课程讲解中,不但应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同时也应将学生放置在社会的背景下,利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可以灵活运用相关知识处理实际问题,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唐梦.新课程改革下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浅析[J].教师,2013(19).

[2]刘文明.初中思想品德课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J].教书育人,2012(29).

[3]何红琴.对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反思的再思考[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09(09).

嘴勤,让课堂生机勃勃 篇5

关键词:课堂气氛;发言;嘴勤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59-1

一、高中课堂学生嘴勤的益处

1.课堂嘴勤可以锻炼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

语言的组织与表达能力,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一种重要的促进作用,并且这种作用是广泛而深刻的。学习一种知识,学会是一回事,而能否把对它的理解组织得有条理,并用语言表达出来则是另一回事,而后者是一种更高的境界,会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同时能很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课堂嘴勤可以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态度。

有些学生认为学习只要弄懂就行,发不发言无所谓。其实不然,且不说对知识掌握的深度大不如前者,最起码在心态上缺失积极向上、奋发进取勇气和敢为人先的精神。课堂嘴勤与否,往近处说,影响学习效果,往远处说,影响以后工作表现。嘴勤的学生,更善于琢磨新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思维,而那些课堂本分的学生,他们思维方式和做事方法往往循规蹈矩,不能甚至不敢打破常规进行创新思维,久而久之,两类学生之间的差异就会越来越大。

3.课堂嘴勤可以激发教师课堂教学的热情。

课堂教学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是教师教学生学的互动过程,老师的提问和教学内容需要学生的默契配合。试想课堂上师生间、学生间交流互动频繁,呼应强烈,课堂预设得少、生成性的成果多,这样的课堂老师怎会不喜欢?这样的学生老师怎会不偏爱?这样的课堂老师的教学激情怎会不点燃?这不但使学生学习到了应学到的知识,也增进了师生的感情。

二、高中课堂培养学生嘴勤的方法

1.明晰意义,克服心障。

教师要向学生说明课堂上积极发言正是锻炼自己和提高自己的好时机,即使回答错了也没关系,自己存在的问题越暴露出来就越便于纠正。再者向学生讲明坐在座位上想好答案,与站起来说出答案是不一样的。现在的社会是合作的社会,合作就要学会交流,要交流就要有勇气阐明自己的观点、意见,光会想,不会说或不敢说,将不利于自己今后的发展。所以,现在就要抓住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机会,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让学生从自身的发展上,认识到课堂发言回答问题的重要意义,进而积极主动地发言。

2.营造氛围,舒缓压力。

学生愿不愿意回答问题,与师生关系如何有密切的关系。课堂上师生关系民主和谐,学生就会积极与教师配合,认真思考并踊跃回答教师的提问。因此教师要营造一个宽松、平等、融洽的氛围,让学生感觉到回答问题并不可怕,只是让教师和同学知道自己的想法。同时教师要认真对待每位学生所阐述的观点、看法,不论对与错,在情感上都要予以保护,使学生在思想上放下包袱,大胆发言。

3.创新方法,强化训练。

(1)创造机会,鼓励多说。教师要创造机会,选准时机鼓励学生多说。比如利用课前几分钟的时间随机抽取学生上讲台表述某个历史问题。也可以在教室前面放两张凳子,教师和学生面对学生侧向而坐,模仿电视里的谈话或访谈类节目和学生进行对话,这样的训练对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很大程度上可以克服学生的恐惧心理。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交流习惯,鼓励学生说话时姿态大方、声音响亮,让学生把话说完整,说准确,表述合理且有逻辑性。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对于出现的一些错误及时给予指正。

(2)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如果一个班级整体上课气氛很沉闷,教师在作了努力后仍不见明显起色,那教师不妨采取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的方法。先从课代表做起,要求课代表在班里起到积极发言的表率作用,再在班里物色几个成绩较好的同学或班干部,关照他们在课堂上一定要积极发言,和老师和同学形成对话互动状态,然后逐渐扩大这个群体,形成蝴蝶效应,课堂上你一言我一语,整个课堂的氛围就上来了。

(3)小组讨论,激励竞争。教师可以在班里划分学习小组,布置学习任务,让各个小组选派代表或整个小组到讲台,利用多媒体进行展示并对自己的成果同步解说,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又可以培养学生演讲能力,在通常情况下,学生大多会表现得较活跃。

(4)大声背书,渲染气氛。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不少学生,尤其是女生,在复习巩固历史基础知识的时候往往只停留在默默地看书,很不习惯发声读书或背书,这样的做法会使得复习的效率大打折扣,在复习速度和掌握的程度上都很不理想,这种情况实际上就是由于女生不太愿意开口而导致的。对此,我采取在每节课的前十分钟让学生大声背书,尽量做到人人开口,等到班里的声音起来后,置身其中,每个人都会受到感染而情绪高昂,复习的效率就不言而喻了。

总面言之,课堂回答问题的活动是学生一种探索活动,激发学生积极发言是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我们教师应不断地去探索研究,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

上一篇:MVC架构下一篇:在线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