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的时空重构

2024-06-07

新媒体时代的时空重构(精选四篇)

新媒体时代的时空重构 篇1

一、媒介时空理论

哈罗德·伊尼斯的媒介偏向理论将媒介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进行划分, 他认为“任何传播媒介都具有时间偏向或空间偏向”, 他将质地较重、耐久性较强且可以较长时间保存的媒介归为时间偏向的媒介, 如象形文字、汉字;将质地较轻、容易运送且具有携带和运输优势的媒介归于空间偏向的媒介, 如拼音文字、电报、广播等。麦克卢汉曾谦虚地表示, 自己的理论不过是对伊尼斯的注解, 他同样将媒介划分为热媒介与冷媒介。清晰度高、参与度低、强度大的为热媒介, 如照片、收音机;清晰度低、参与度高、强度小的则为冷媒介, 如电话、电影。另外, 麦克卢汉还提出了著名的“地球村”概念, 他“强调了电子媒介对于人类信息流通时间周期和地域限制的突破作用”。

那么到底什么是媒介时空观呢?有学者表示, “媒介的时空观是指人们对因媒介而产生的时间和空间概念的根本认知, 因此, 媒介时空观是一个社会的时空观念, 而非纯自然的时空观念”。简单来说, 我们生存在媒介构筑的时空关系之下, 我们借以理解时间与空间的介质是媒介。因此, 每一种不同特性的媒介都将对时间与空间产生巨大影响, 每一种意义非凡的媒介的诞生对于我们的生存来说都是具有革命性可能的。

二、新媒体时代的时间重构

(一) 新媒体分割自然时间

喻国明曾表示, “电视是一种闲暇媒介和晚间媒介, 广播是一种交通媒介和早间媒介, 网络是一种夜间媒介, 报纸是一种上班媒介呈早中晚三峰分布, 电影是闲暇媒介和晚间媒介, 杂志是下午媒介, 手机是伴随媒介, 楼宇移动视频是交通媒介”。事实上,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手机成了人们不可离身的媒介, 而依托手机的新媒体则占据并分割了人们的闲暇时间。新媒体已经涵盖了受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并将受众的时间分割成零碎状态。

譬如, 我们都习惯早上起来刷一遍朋友圈、浏览一遍公众号, 或者刷一遍微博。出门上班, 可以用App叫车, 或者选择公交出行, 在等公交的时候我可以查看新闻推送;还可以用微信回复工作事宜, 用外卖App点菜, 用支付App付款;打开视频软件看综艺节目, 用音乐App听音乐;热门公众号不断发布一些明星八卦帖, 时尚App又开始推送服饰搭配。此外, 我们还可以打开美颜相机自拍, 并发送到朋友圈, 为收获的评论和点赞沾沾自喜。

(二) 新媒体支配自然时间

我们不难发现, 依托手机的新媒体在分割着人们所有的自然时间, 因此, 受众似乎生活在一种新媒体制作的自由假象当中, 然而事实上, 受众也无时无刻不处在其奴役当中。新媒体已经延伸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它似乎给予了受众更多的选择, 却也将受众奴役在这众多的选择当中无法自拔。自然时间已经如同被序列化的商品, 不再由受众支配, 受众的时间被售卖了。

其一, 受众的作息时间发生变化。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催生了信息的爆炸, 网络民主的到来使得每个人都拥有接收海量信息的权利, 也因此, 受众花费更多的时间接收信息, 其生活作息时间不知不觉发生了改变。其二, 即时传播制约着受众的时间。一方面, 依靠移动互联网的新媒体可以将信息直接送达手机终端;另一方面, 新媒体的发展掀起了对新闻热点追踪的高潮, 受众的时间往往被传播者地毯式的热点轰炸所掠夺。

三、新媒体时代的空间重构

(一) 物理空间的压缩

麦克卢汉认为, 媒介的发展具有“部落化——非部落化——重新部落化”的演化进程, 而电子媒介重新促进了人类交往空间的压缩, 其信息传播特征促成了“部落”地球的形成。传统媒体的发展已经实现了部落化地球, 但是新媒体却将部落地球变成了一个随时随地可以实现的瞬间过程。梅罗维茨在《消失的地域》中表示:“地域、建筑物、墙等阻碍是空间上的物质障碍。以电视为主的电子媒体打通了这些障碍, 使得人们能跨越空间阻隔进入不同的‘场景’之中, 横亘在观众和‘场景’之间的地域因此消失。”在麦克卢汉、梅罗维茨等传播学者眼里, 电子媒介时代的到来已经消解了地域, 而他们没有预测到的是, 真正打破地域的是无处不在的新媒介。

与传统媒体相比, 新媒体直接联系着每一个握有终端的受众, 部落化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已经不是受众的选择能够决定的, 部落化已经成为社会信息生产的一种序列化的程式。可以说, 受众已经没有能力抛弃地球公民身份, 每一个持有终端的受众都已经被信息社会紧紧拽牢。信息社会也是信息消费社会。在信息消费系统中, 受众早已被内化于信息秩序当中, 选择开启新媒体的那一刻, 也就意味着受众被内化为地球公民的一员, 新媒体的空间压缩作用在信息消费的逻辑中达到最大值。

(二) 虚拟空间的膨胀

物理空间急剧压缩带来的是虚拟空间的无限膨胀, 当受众活在新媒体的容器当中时, 虚拟的活动交往渐渐代替了人们生活的大部分。“朋友圈摄影大赛”“带着微博去旅行”, 诸如此类的虚拟社交已经延伸到生活的各个角落, 社交、资讯、购物、支付等, 这一切仅仅依靠智能手机就能实现。因此, 当虚拟空间可以满足受众所有的欲求之时, 物理空间的存在感也就越来越低了。

在新媒体构筑的信息社会当中, 虚拟空间的膨胀带来了社会性的改变。其一, 虚拟空间的膨胀催生了网络民主。“互联网提供了一个没有边际的横向联系平台, 没有中心的意见表达平台, 它使人人都拥有更多表达思想、言论自由的权利, 互联网营造了一种不可低估的新公共空间。”在以电脑终端为依托的网络平台上, 受众已经具备畅所欲言的机会, 但是新媒体的便捷性更加催化了每一个手握手机的受众参与到舆情当中。其二, 虚拟空间的膨胀模糊了私人空间的边界。网络民主引发了受众对公共事件的关注度, 因此在网络环境当中个人事件极其容易变成公共事件, 个人的隐私难以得到保护。同理, 新媒体所带来的全民传播效果也使得受众能够轻而易举地破坏他人的私人空间。

四、结语

麦克卢汉曾说, “媒介是‘使事情所以然的动因’, 并非‘使人知其然的动因’, 是类似道路和运河之类的系统, 并非珍贵的艺术品, 并非使人向上的行为模式”。新媒体时代在每一个手握终端的受众手中都像网一样延伸着, 新媒体为受众构筑了一种新的时空关系, 也因此构筑了一种新的媒介生存关系。如同任何一种媒介, 新媒体的重大意义不在于它提供了信息, 而在于它以其形态内化了人的存在方式。然而, 任何一种媒介都具有催眠作用, 受众本身作为信息社会的消费者, 在享受信息狂欢的同时, 也被信息消费的逻辑体系麻痹。新媒体是一场狂欢盛宴, 受众在其中看似是被宴请的宾客, 实则更像待宰的羔羊。在这场狂欢当中, 娱乐是一道必点的佳肴, 是之于受众永不过时的高潮点。在新媒体的时空苍穹之下, 或许每一个低头向电子屏幕“鞠躬”的受众都应当深思抬头的意义。

摘要:新媒体带来了全新的时间与空间维度, 在一定程度上重构了时间与空间, 这与其“微”传播、即时传播和全民传播不可分割。在时间重构上, 新媒体将自然时间分割成零碎状态, 改变并制约着受众的作息时间;在空间重构上, 物理空间被压缩, 地球村形成, 而虚拟空间的膨胀不仅催生了网络民主, 也使得私人边界越来越模糊。

关键词:新媒体,媒介时空,地球村,网络民主

参考文献

[1]埃里克·麦克卢汉 (加) , 弗兰克·秦格龙.麦克卢汉精粹[M].何道宽, 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1:409.

[2]关琮严.媒介“零和现象”[J].国际新闻界, 2010 (11) :39-43.

[3]哈罗德·伊尼斯 (加) .帝国与传播[M].何道宽, 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5-20.

[4]邵培仁, 黄庆.媒介时间论——针对媒介时间观念的研究[J].当代传播, 2009 (3) :21-23.

[5]郑素侠.技术创造环境——对麦克卢汉传播思想的一种考察[J].当代传播, 2006 (2) :30-31.

新经济时代市场营销策略的重构 篇2

□作者:广东韶关学院吴汉嵩

内容摘要: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新经济的兴起,好范文,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使国际营销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国际市场上,由于各国的经济、文化及其它社会因素有很大的差异,导致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有很大差异。企业在制定国际营

销方案时,要抓住消费者的购买心理规律,不断创新,充分利用国内外的资源,提供各种消费信息,树立良好的形象,与消费者建立友好的关系,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关键词:新经济国际营销影响对策

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新经济的冲击,国际市场营销活动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国际市场国内化和国内市场国际化使企业面临新的挑战。而且新经济的兴起使国际市场营销环境发生变化,迫使企业市场营销活动进行战略性重组。

新经济市场营销环境变化的特征

个性化市场需求越来越明显

市场进一步细分和个性化是未来市场发展的总趋势。菲利普•科特勒在其《想象未来的市场》一书中指出,未来市场经营者将把注意力从大的群体转移到特殊的合适的目标上,因为这些目标所在处有财富存在。由于消费者需求的特殊性增加,不同消费者在消费结构、时空、品质诸多方面的差异自然产生“特殊的、合适的”目标市场。

新经济时代,市场营销策略完全不同于传统工业社会将消费者相近的需求等同看待之模式。根据单个消费者的特殊需求进行产品的设计开发,制定相应的市场营销组合策略,是新经济个性化的集中体现。

由于新经济是建立在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上的,网络技术使信息社会供求关系变为动态的互动关系,消费者可以在全球的任何地方、任何时候将自己特殊的需求利用网络技术反馈给供应方,而供应方也可以随时随地跟踪消费者的需求。

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管理越来越重要

旧经济时代以产品为导向的营销观念将逐渐被新经济时代的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营销观念所代替。以消费者为中心,全方位满足客户需求,不断创造更新、更好产品,将是营销管理的核心。企业营销目标将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转向开拓业务、提高客户忠诚度。

新经济时代的科技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改变了消费者的传统购买行为,顾客由以往购买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的信息搜寻者。另外,消费者行为的个性化和多元化,以及顾客身份的国际化,也促使企业必须随时随地将市场营销管理的重点转移到顾客的开发和维系上来。

需求多样化使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

新经济时代与旧经济时代的最大区别是,旧经济是以标准化、规模化、效率化和层次化为特征;新经济则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追求差异化、个性化、网络化和速度化。由此而引出来的问题是,技术的高度发展降低生产成本,使市场出现同质性越来越强的商品。产品多样化满足了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同时也加剧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而且,先进的技术又会加速产品的发明创造,使得一种新产品在市场停留的时间越来越短。

新经济对国际市场营销的影响

新经济时代,产品必定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这时,由于消费者处于交易活动的主导地位,购买产品有较大的选择权,消费心理会出现如下变化:

产生挑剔心理

市场上有充足的产品供应,销售者会十分主动地显示自己的产品,消费者则购买心理比较轻松,可以从容购买,而且比较挑剔。只要时间允许,他们愿意多花一些时间进行比较选购。这时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常常对价格、性能、款式、功能、方便等方面进行比较,选择自己满意的产品,挑选有特点的产品来体现消费者的个性。同时还会选择具有审美价值或附加含量高的产品。

产生推迟心理

市场上产品供大于求,必然会引起各国产品间的相互竞争。名牌产品会相继出现,价格也可能出现下降趋势。由于消费者心理预期的作用,这时消费者的购买特征是:不急于购买;能不买的产品先不买,急需的产品尽量少买。产品供大于求使消费者购买周期延长,甚至恶性循环。

产生期待心理

由于在商品交易活动中消费者处于主导地位,在购买时总希望产品能提供更高的消费价值,希望产品有较多的功能,希望产品的使用更加方便,希望销售产品提供更多的服务,或期待产品价格进一步下降。

企业产品在买方市场情况下,国际市场营销活动会遇到许多困难,这时国际营销工作重要的是加强信息工作,开展市场调研,进行市场细分,保持独特的战略风格。同时,要优化市场营销组合,采取更有效的策略,保证国际市场营销工作稳定进行。

新济时代的国际市场营销的4i组合策略

新经济时代使企业的营销活动面临新挑战,其国际营销活动应具有四个特点:通过创新使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通过企业和产品形象的提高,来留住和吸引消费者;通

过企业内外部的整合使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获得双赢;通过信息管理来降低成本,实现营销目标。所以,笔者认为,创新(iovation)、形象(image)、整合(integration)、信息(information)将成为国际环境变化后国际营销的战略—4i组合。

树立创新(iovation)的观念

迈克尔•波

特说过,创新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源泉。创新的营销理念,一方面要求企业的生产必须符合国际市场供求规律,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另一方面,要求企业的生产要走在消费者前面,引导消费,甚至应创造需求,也就是说,企业的国际市场营销理念必须由“适应消费”走向“创造消费”,由“分享市场”走向“创造市场”。新经济时代,富有创新精神、快速发展的新公司大量涌现,不断取代那些缺乏创新和低效率的公司。

国际营销创新应该是综合能力的创新。首先应该是营销观念的创新(如绿色营销、知识营销、文化营销)。其次表现为产品创新(比如产品标准创新、产品质量创新、产品包装创新)。再次表现为方法创新(比如网络营销、互动营销、互补营销)。例如绿色产品的研究和生产一方面可以满足消费观念变化的需求,符合国际发展的趋势;另一方面,可把买方市场转变为卖方市场,因为绿色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需求越来越多,但真正符合绿色要求的产品还较小,在国际市场上有巨大的商机,供不应求。不断创新的理念能使参与国际市场营销的企业开辟更加广阔的天地。

提高企业及产品的形象(image)

新经济时代,产品的形象等同于产品的质量,产品的质量等同于产品的价值,产品的价值等同于产品的价格。良好的企业形象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良好的企业形象有助于创造良好的外部营销环境,良好的企业形象有助于创造最佳的国际营销业绩。现代国际竞争条件下,由于产品质量和技术的普遍提高以及产品种类的日益增加,只靠质量和服务很难具有国际市场竞争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只有那些企业形象和产品形象好的企业才有持久的生命力,才会受到消费者和社会公众的青睐。如果一个企业没有自己的优势和品牌,没有良好的知名度,就不会有什么国际竞争力,最终必将在国际竞争中被淘汰出局。有人认为,企业间的竞争已由商品力、营销力的竞争,转变为形象力的竞争,形象力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一个基本条件。

所以,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进行行之有效的形象营销对于提高企业竞争力、促使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总之,新经济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个企业要能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并求得发展壮大,其国际营销策略要符合现代消费规律,进行到位的形象营销是必不可少的。

注重国际营销的整合(integration)

企业进行国际营销整合包括内部整合和外部整合两方面。营销内部整合是指“以消费者为核心重组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综合协调地使用各种形式或传播方式,以统一的目标和统一的形象,传递一致的产品信息,实现与消费者的双向沟通,迅速树立产品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建立产品品牌与消费者长期密切的关系”。企业国际营销的外部整合是指企业要摒弃传统的“商场如战场”,竞争的成功建立在对手失败的基础上国际市场营销观念。而是与竞争对手进行联合,开展互补营销,联合营销,实际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双赢的战略联盟。企业实现内外部的整合是经济全球化的大势所趋,是企业进行国际市场营销的更高境界。它既适应消费者需求不断变化的要求,也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卖方市场过渡到买方市场,消费者逐渐成熟,消费需求更加理智,消费心理更加稳定,人们的消费越来越追求时尚,注重自身的独特性,趋向于个性化消费,以往的大众市场由于消费者的个性需求而逐渐消失。企业营销的目标市场也由全体消费者演变成每个细分市场中的消费者群体。新经济时代,企业应把对人的关注、人的个性释放及人的个性需求的满足作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核心。企业与国内外其他企业进行联合营销,实行专业化生产,既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要和个性化的需要,又能获得大批量生产的规模经济。从而实现最大限度的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满意度。当然,企业进行联合营销也可以减少浪费、节约资源的消耗,实现对资源的最优化利用,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加强信息(information)沟通

传统营销中,企业对消费者是单向沟通,通过传统的媒体广告,产品目录等单向地向消费者介绍企业与产品的信息。消费者处于被动的地位接受这些产品信息,企业不能及时地获得消费者的反馈信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单向流动,阻碍了企业及时、准确地了解消费者个性化的需要。建立在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新经济时代,使企业与消费者的双向沟通和互动营销成为可能。

通过网络企业可以搜集更多的消费者的信息,开发更加符合消费者个性化需要的产品。而且企业也可以利用网络来带动需求,形成“滚雪球”的效应,经济学家称之为“网络效应”,即消费者交出某种产品所获得的效应会随着购买这种产品的其他消费者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另外,通过息息的双向沟通,顾客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和爱好,自行设计或对产品提出满足自己特殊要求的改动,然后把信传送至生产商,生产商迅速根据消费者的定制进行生产。这样无论是在生产还是销售或广告宣传,消费者都可以在较大的程度上广泛参与,既能够从心理上获得自尊和自豪感,又能展示自己独特的个性。

目前,越来越多的国际营销商投入巨资建立自己的信息处理系统,以便能够分析出顾客的需求动向,从而制订采取何种措施保住老顾客,寻找新顾客。同时,企业也可以把自己的产品信息以多媒体方式在网上传播,使消费者可以上网查询企业及产品的信息,进行购买前的评估。企业与消费者建立更为个人化的联系,及时了解国际市场需求动向,形成一对一营销,向顾客提供一种个性化的产品,从而与消费者共同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可以预计,通过信息营销,与客户建立友好关系,将成为国际市场营销的主流观念。每个国际营销企业都应该清醒地意识到,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没有掌握消费者的信息,就不可能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也不可能制定符合实际的国际营销策略。所以,对于国际营销企业来说,没有什么比掌握有关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信息更为重要的了。

参考文献:

1.(美)菲利普•科特勒.想象未来市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白学锋.创新营销五模式[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3

3.张庆韩.营销前沿[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新媒体时代的时空重构 篇3

[关键词]数字技术运动镜头时空叙事

“电影的观念(电影是什么)其实就是电影的时空观念,可以归结为电影导演如何看待电影时空和经验时空的关系问题。”从苏联的蒙太奇学派到巴赞的长镜头理论,再到现代的意识流电影,无数的电影艺术家致力于探索电影艺术的时空表现,不断丰富电影表现时空的手法。毫无疑问,数字技术对于电影本体最重要的贡献,在于将电影的时空特性进行了放大,让电影进入一个高度自由的时空王国。在这个自由的时空王国里,现实时空和虚拟时空多维交织,电影让梦成为梦。在数字技术的帮助下,电影在“时空呈现”与“时空表现”上拥有了无限的可能性。对于“时空呈现”,在时空范围、时空质感上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和真实感,而对于“时空表现”,在视角上更加丰富,在表现手法上更具奇观化。

一、影视艺术的时空特性

电影是一种时空综合艺术。不仅可以表现空间造型,还可以表现很大的时间跨度。相对于其它艺术形式,影视艺术在再造时空方面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比如电影经常借助闪回与闪前手法穿越时空,使过去时空、现在时空和未来时空交错出现,甚至利用特效手段使不同时空并存于一个画面当中。这种手法在银幕上显得极为自然,而在舞台上也许会显得过于生硬:再比如,通过升格、降格、定格以及景别上的处理,电影可以在一个镜头之中实现对真实时空的放大、压缩和凝固,而镜头与镜头之间的组结所形成的蒙太奇语言,是电影时空叙事的基本方式。例如在《终极标靶》(吴宇森导演)开头的一段打斗戏中,就将大量的升格镜头和正常速度纪录的镜头剪辑在一起,升格镜头延缓了动作的过程,给观众一种“舞蹈的美感”,而紧接其后的正常纪录的镜头增强了打斗的张力,给观众一种被击打者“颓然倒地”的视觉快感。可见,电影的时空是有弹性的、是可以延展和收放自如的:再有,“电影中强有力的、逼真的、富于表现力的运动,是其他任何艺术形式都无法达到的。”运动在空间中进行,在时间中展开。某种意义上来说,运动是时间和空间的存在方式。如果没有运动。时间和空间都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影视艺术正是通过运动展示的时空幻觉。

高科技特别是数字技术的介入,更加丰富了影视艺术对时空的表现手法。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现代电影只有想不到的时空,没有做不到的时空,人类对于逼真影像的探求、对于奇观影像的热衷,驱使电影工作者不断寻找新的表现手段来扩张电影时间+空间的四度时空。电影中的“时空穿梭”比起以前,有了更强的时空质感。在高科技语境下,传统的时空表达方式不仅被赋予了新的形式。也演绎出了更多全新的时空转换手法。数字技术把计算机生成的、蒙太奇分割的、长镜头呈现的,运动镜头展示的亦幻亦真的时空融合在一起,使展现在银幕上的时空体系变得更加错综复杂。创造了一个个时空多维交织的世界,极大地丰富了观众的视听体验。电影对于时间和空间的表现进入到了一个自由阶段,许多影片都对传统的时空表现发起了挑战。

二、穿越时空的运动镜头

运动摄影做为影视艺术所特有的一种表现手法,从电影诞生之初就被广泛的运用和研究(1896年法国人普洛米奥和狄克逊分别首创了移动摄影和摇拍)。“连续的运动成为影视艺术重要的美学特性。……这些运动综合表现在银幕或荧幕上,使得电影电视具有了无限的视觉表现力,它可以在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的时空跨度中跳跃,成为一门真正在空间和时间上享有绝对自由的艺术。”

随着技术发展,摄影器材越来越轻便,摄影运动器材也更加专业化和多样化(如斯坦尼康Steadicam,微亚技术Wire、摄影机震动器Camera Vibration Isolator等,此类镜头运动本文暂不讨论),使得创作者在摄影机的运动上更为自由,而数字技术地介入又进一步拓宽了运动镜头的表现空间,电影的运动造型的表现能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做为电影的一种独特的时空表现方式,运动镜头数量的增多以及运动形式的丰富构成了现代电影与传统电影在视觉上最明显的区别。运动镜头展示的时空所具有的形式美感、视觉节奏以及其深刻蕴含,发掘了影视艺术的无限潜力。也更新了传统的影视运动造型的观念。

首先,数字技术给传统的镜头运动方式(推、拉、摇、移等)增添了新的时空表现力。谈到在数字技术的成就下,运动镜头所创造的时空奇观,必然首先会让人想到《泰坦尼克号》中经典的运动镜头“TD35”和《亥客帝国》中的“子弹时间”。这些由现代科技所演绎的运动镜头不仅带给了我们的全新的审美体验,也为以后的影视创作提供了新的时空表现手法,开辟了新的创作思路。而本文想例举的是前不久上映的中国电影《云水遥》(导演:尹力2006年12月)。该片在运动镜头的时空表现上作出了有益地探索和开拓性地尝试,成为本片的一大亮点。影片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影片时间跨度60余年,地域达于大陆、台湾、纽约,从40年代末台湾青年陈秋水做家教邂逅王碧云,从而一见钟情开始,历经抗美援朝、支援西藏等,再到21世纪。除了剧本本身的魅力和内涵,数字特技所展示的历史变迁和画意诗情亦是功不可没。影片开头有一个长达6分钟的数字合成运动镜头,如《清明上河图卜般展示了40年代的台湾生活长卷,导演尹力拍摄了8个镜头,这些镜头最大限度地容纳了当时台湾特有的景象:传统闽南戏、台湾布袋戏、当地的婚嫁、街头的小商贩、国民党士兵……几个镜头上天入地、穿堂入室,最终在计算机中把它们不露痕迹地组接成一个连贯的长镜头。堪称国内近年来最好的数字特效场景。就连美国著名导演奥利弗·斯通看完此片后也十分叹服,他表示《云水谣》的特效完全可与好莱坞知名公司的制作媲美。

其次,数字技术展示了我们所不曾体验或我们的感官和认知能力所不能及的运动,这是当代电影对时空幻像深入刻画的另一种表现。人的眼睛对运动的感知是有限的,极端的高速或慢速运动。我们都无法感知。比如出膛的子弹和植物的生长。电影做为一种视觉艺术。在满足人们视觉上的好奇心方面有着特殊的优势(比如微观摄影),因此从电影诞生以来,无数的电影工作者就致力于利用科技手段和电影技巧来捕捉人眼无法

感受时空和运动,比如用高速摄影拍摄子弹的运动,用逐格拍摄表现花开花落,四时变化。而在现代电影中,数字技术更是给聊众展现了前所未有时空和运动。在张艺谋导演的《英雄》中,我们看到李连杰的刀划过雨幕,刺破水滴,直指对手而去,力与美尽现于刀剑相接处,优美的运动画面诠释出英雄本色并非是你死我活,而是视死如归。在《十面埋伏》中,运动镜头又带着我们穿越时空:镜头紧跟匕首刺向对手:弓箭所到之处。敌人应声落马。在运动镜头的速度与张力中。观众体验到了武侠电影的独特魅力。数字技术无疑给中国传统的功夫电影带来了新的生机。此类运动在现代电影中可谓比比皆是,在科幻影片《接触》中,一个拉镜头穿越天体和宇宙空间,最后竟然从女孩艾莉的瞳孔中拉出,停在她的脸上,同样在《搏击俱乐部》中,一个运动镜头从诺顿的体内的细胞运动开始,穿过他的体液和体内组织。最后不可思议的从他皮肤上的一根毛孔拉出。运动镜头所创造的时空幻象。已经超越了视觉表面上的运动和动作,而进入到心理学的、哲学的和世界观的层面上进行表达了。

三、叙事时空的重构

数字技术对电影时空特性的放大.必然导致了电影叙事的重构。传统的电影叙事可能限于“表现”与“呈现”的能力。而转而追求叙事之外的意义探索,如现代的意识流电影。而当代电影.可以说在电影试图呈现的时空范围之内已经形成了一个“叙事场”。表现什么,如何表现都可自由地选择、随意地拼接。电影剧情能够在现实与虚拟两个世界里交替展开,时间和空间的转换已经变得随心所欲,观众甚至可以自由地选择故事的情节和结局。数字技术不仅在观念上影响着电影叙事中对时空的处理,也使我们认识和掌握现实的方式以及审美习惯都悄然发生了变化。

数字时代的电影叙事已经有了新的叙述空间。传统文艺理论认为,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但在现代艺术中.形式已获得了相对的独立性,在某些情况下。形式本身就成为要表达的内容。电影表现形式不再单纯依附于叙事,而成为作品观念表达的有机组成部分,如前文提到的张艺谋的电影《英雄》中对“一滴水珠”的时空呈现已经成为叙事的新的组成。同时,数字技术导致的传播渠道和接受途径的多元化,使电影与电视甚至与网络在互相竞争中又相互借鉴。电影在重新寻找到自己的立足点同时也开启了与其它媒体互动的新的叙事空间。如在影片《罗拉快跑》(导演:汤姆·蒂克威德国1998)中,叙事手法不同于传统得线性叙事,而是很明显受到了数字技术的一大产物——电子游戏的时空观念的影响.即事情的结局可以不是唯一的,时空都是可以重置的。

关于新媒体时代的媒体责任重构研究 篇4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媒体责任,重构分析

一、前言

在新形势下, 媒体产业的不断发展, 增加了媒体产业的发展内容, 丰富了媒体产业的传播形式。在新形势下, 要想促进媒体产业长远发展, 首先要把媒体行业和信息技术相结合, 重新构建媒体产业的责任, 了解版权的重要性。其次, 媒体工作人员要改变工作态度, 提高自身的工作积极性, 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 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 提高工作效率, 坚持媒体报道的真实性。

二、媒体行业和信息技术结合发展

人们在生产生活中遇到不同问题, 就会在脑海中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比如人们在遇到不同问题时会给出这样的分析框架:发生什么问题了、怎么去面对这一问题、怎么在实际生活中有效解决这个问题。这三个问题形式对于我国媒体行业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就三段问形式展开媒体行业发展分析。对媒体行业来说, 三段问形式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面对信息时代的到来, 我国媒体产业的发展将带来极大挑战。面对这一冲击和挑战要么缓慢发展, 要么进行自我创新、迎接挑战。如果要迎接挑战, 要怎么迎接挑战、如何创新发展, 都是媒体行业值得思考的问题。报纸行业是我国传统媒体的主要代表, 报纸行业和媒体个体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和行为准则。新闻媒体产业中, 出版体系具有自身的运作工序, 对稿件质量要求较为严格, 对稿件质量的管理和监制具有丰富工作经验, 为媒体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促进了新闻产业的快速发展, 加快了新闻产品的更新换代。从一方面看,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传播形式和以往的报纸传媒体系相比, 传播效率高、信息覆盖面广、知识涵盖量较大、内容新颖风趣;从另一方面来看, 其改变了传统媒体单一的传播方式, 打破了报纸传媒的单一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我国新媒体必将高速发展。其中微博和舆论监督的产生就是媒体行业和信息技术结合发展的主要体现, 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

三、网络背景性, 重新构建媒体产业的责任

时代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 意味着我国信息时代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在这样的背景下, 媒体工作人员存在职业行为和自身行为差异性。在当前舆论发言权较为自主环境下, 每个人都具备新闻言论权利, 可以利用QQ平台、微博、博客、微信等来表达自身的心情和情感, 展示自我的创作作品;利用QQ、微博、博客、微信平台进行文学创作, 每个人都有发言权, 可以在微信朋友圈发布自身言论和文学作品。这引发了我们更深入的思考, 在这一背景下, 是不是每个新闻工作人员都可以口无遮拦地发表言论?其实并不是这样。在新媒体发展背景下, 每个媒体关注人员更应该明确自身的责任, 在网络环境下约束自身的行为和言论, 严格要求自己, 保持新闻内容的严谨性, 保证媒体产业的规范性。随着新媒体脚步逐渐深入, 国家也增加了对新闻媒体的关注度, 建立了相关的法律条例来维护新闻媒体行业的利益, 增加了新闻媒体发展的法律依据。其在法律条例中, 明确了利用媒体信息展开不法活动的惩罚制度, 规范了媒体时代中人们的发言权, 保证了媒体产业发展的合理性, 在媒体行倍受欢迎。[2]

四、关注版权的重要性

当下, 科学技术不断发展, 促进了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 在社会活动中被广泛应用。面对这种形势, 人们越来越关注版权的保护工作, 意识到版权的重要性。不只是在媒体行业, 包括在教育行业、娱乐产业等, 人们都开始积极关注版权的作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对于版权关注较高, 从版权实际应用价值来看, 其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 对于我国新闻媒体产业来说, 要想促进新闻媒体产业长远发展, 首先要增加新闻媒体对版权的关注度, 提高媒体产业的版权意识, 抑制网络媒体版权侵袭事故的发生。如果媒体产业没有良好的版权意识, 一旦造成版权侵袭事件, 则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来进行维权, 阻碍了媒体产业的发展。因此, 为了保证在新时代背景下媒体企业的长远发展, 媒体工作人员必须积极关注版权的作用, 提高版权意识, 促进媒体产业可持续发展。介于媒体产业具有多样化内容的特点, 在对不同媒体内容进行维权时要选择合理的方式处理进行处理。[3]

五、关注媒体工作人员的职业操守

在新形势下, 媒体产业的不断发展增加了媒体产业的发展内容, 丰富了媒体产业的传播形式。因此, 媒体工作人员要想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在新媒体领域发挥自身最大作用, 首先要改变传统工作态度, 提高自身工作积极性, 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 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 提高工作效率, 坚持媒体报道的真实性, 从实际情况出发, [4]实现新媒体背景下媒体工作者的自我价值。

六、结语

社会的不断发展, 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使得每个个体拥有了更多发言权。在新形势下, 媒体产业的发展, 也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 更具开放性, 媒体工作人员的发言权也更为开放。但是, 对于媒体工作人员来说, 这一开放性具有局限性, 这也是新形势下媒体产业长远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新媒体发展背景下, 媒体工作人员更应该明确自身的工作责任, 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 在网络环境下约束自身的行为和言论, 严格要求自己, 保证新闻媒体人的严肃性, 维护新闻媒体行业的尊严, 保证媒体产业的规范性。

参考文献

[1]吴清雄.新媒体时代的媒体责任重构[J].新闻战线, 2012 (10) :13-16.

[2]孙绍谊, 郑涵.数字新媒体时代的社会、文化与艺术转型[J].文艺研究, 2012 (12) :66-75.

[3]孙志刚.新媒体时代媒体责任的重构[J].新闻窗, 2013 (06) :28-29.

上一篇:小学语文中的传统文化下一篇:英语语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