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粉尘的危害与防治

2024-07-08

矿井粉尘的危害与防治(精选七篇)

矿井粉尘的危害与防治 篇1

1 概述

1.1 粉尘的来源

粉尘的生产过程概括起来有两类, 一是机械过程:其中包括固体的粉碎、研磨等, 粉末状或散粒状物料的混合、过筛、输送、包装等;二是物理化学过程:其中包括物质的不完全燃烧或爆炸, 物质被加热时产生的蒸汽在空气中凝结或被氧化等。矿井粉尘主要指煤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微细煤尘和岩尘的总称, 粉尘能在一定的时间内悬浮于矿井空气之中, 其在空气中悬浮时间的长短与粉尘的直径、重率、形状以及空气的流动速度、温度和湿度等有关。据调查, 煤矿井下的粉尘主要来自采煤、掘进、锚喷、运输等作业场所。

1.2 粉尘的危害

煤矿粉尘是矿井五大灾害之一, 是安全生产的大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 粉尘可以引起职业病危害人体健康。

人如果长期吸入一定粉尘浓度的空气, 能缓慢导致尘肺病, 尤其是岩尘危害性更大。据统计, 尘肺病死亡人数是工伤死亡人数的六倍。

1.2.2 煤尘在一定条件下能引起剧烈爆炸直接威胁煤矿安全生产。

煤尘的爆炸浓度范围与煤的成分、粒度、引火源的种类和温度等条件有关。一般说来, 煤尘的爆炸浓度下限为30~50g/m3, 上限为1000~2000g/m3。其中爆炸力最强的浓度范围是300~500g/m3。

1.2.3 高浓度的粉尘悬浮在空气中, 会降低井下作业现场的能见度, 使安全事故发生率增多。

1.2.4 加速机械磨损。

随着矿山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的提高, 矿尘对机械设备的影响就更加突出, 可以加速机械的磨损, 缩短精密仪器的寿命。

因此, 消除粉尘危害, 杜绝煤尘事故, 在采掘机械化程度日益提高的今天, 已成为煤矿安全生产的迫切任务。

2 矿井粉尘的防治技术

矿井粉尘是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的一个重点。随着煤矿开采强度的增大和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粉尘的发生量也随之增大。实践表明, 控制和消除粉尘危害, 基本途径是综合防尘。在这方面不断发展实用新技术, 配套完善, 取得了新的进展。

2.1 煤层注水防尘技术

在采煤之前, 通过注水工艺来提高煤体的润湿性, 已经探索出适合我国煤层条件和采掘方法的注水技术工艺。长钻孔、短钻孔注水在不同煤层条件下广泛使用, 动压注水及长钻孔非金属管深封孔煤层注水, 形成了我国煤矿防治采煤工作面粉尘的整套技术, 实现快速、深封孔以及液压支架自动喷雾控制技术。煤层被润湿后, 回采工作时粉尘量大幅度下降, 一般工作面粉尘浓度可降低60%-90%, 对回采落煤、防止冲击地压、预防煤层自然发火、处理瓦斯等, 都有很大的辅助效果。

2.2 喷雾降尘技术

尽管采取了减尘措施, 采、掘、装运等诸环节中仍然会产生大量的粉尘, 这时就要采取各种降尘方法进行处理。降尘措施是矿井综合防尘工作的重要环节, 现行的降尘措施主要包括干、湿式除尘器除尘以及在各生产尘点的喷雾洒水。传统的喷雾洒水法的降尘效果一般为30%左右。为了提高降尘效果, 研究了喷嘴的结构、雾粒参数、喷射速度等参数与降尘的关系, 采用高压内外喷雾, 可大大的提高采煤机的降尘效果。

2.3 通风除尘技术

通过上述两类措施所不能消除的粉尘要用矿井通风的方法排出井外。当入风井巷和采掘工作面的风源含尘量超过0.5mg/m3时, 应采取风流净化措施。矿井风流净化分为主进风源净化和局部地点的风流净化两种。对于主进风源, 首先要防止地表粉尘进入地下, 保护入风质量。当入风流含尘量超标时, 可采用水幕净化或静电除尘等措施。对于井下局部尘源的净化, 要求采用的除尘装置具有体积小、效率高、阻力小, 能有效地除去细微尘粒及工作可靠等特点。

2.4 泡沫除尘剂

能够产生泡沫的液体称泡沫剂。只有溶液内含有粗粒分散胶体、胶质体系或者细粒胶体等形成的可溶性物质时才能产生泡沫。泡沫除尘是在水中加入表面活性发泡剂, 利用泡沫发生器造成泡沫状的液滴喷洒到尘源或空气中去, 形成泡沫体或泡沫雾。它有利于提高水雾的降尘效果, 尤其对提高呼吸性粉尘的降尘率有利, 而且耗水量少得多。泡沫发生器的发泡性能主要有:发泡量、发泡倍数、泡沫强度、风泡比、成泡率等。

实践证明, 因地制宜, 持续地采取综合防尘措施, 可取得良好的防尘效果。

3 完善防尘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防尘管理制度是确保防尘经常化、标准化的关键。切实加强粉尘管理, 推动防尘工作, 必须建立严密完善的防尘规章制度。

3.1 领导分管责任制

局、矿、井、段四级防尘领导分工都应明确具体, 落实到人头上。做到防尘工作, 行政上层层有人管, 技术上层层有人抓, 确保防尘管理不放松、不间断。

3.2 专业岗位责任制

各专业工种都应按上述岗位责任从事本身的防尘工作, 防尘工作年、季、月都要有布署, 有检查, 有总结, 有奖惩。并纳入正常生产计划, 逐渐形成制度。

3.3 粉尘监测评定制

建立粉尘定期普查和矿井粉尘等级评定制度, 并定期进行粉尘游离二氧化矽普查和分散度测定, 单项防尘措施卫生学评价及粉尘升降原因分析等制度。

3.4 工人健康普查制

每年都应对井下接尘工人身体健康情况进行普查, 对尘肺患者, 应及时治疗;对可疑尘肺患者也应分别采取治疗和其他有效措施, 并增强个人防护意识。

3.5 设备仪器保管维护制

井下使用的防尘设备和仪器仪表, 必须存放在清洁干净的场所。测尘仪器和分析天平必须定期进行校检。仪器和配件存放要建立管理帐目卡片。非操作人员禁止随便摆弄仪器, 仪器受到冲撞要重新进行校准, 保证仪器的灵敏和精度。

3.6 防尘优劣奖惩制

防尘工作也应区别优劣, 有奖有惩, 赏罚严明。对干打眼、干割煤, 煤尘堆积飞扬, 尘肺病危害严重的作业场所要进行罚款;而对综合防尘效果显著, 井下作业环境好的应大力表彰, 并给予物质奖励。这是我矿防尘工作取得成效的一条经验。

4 结论

矿井粉尘治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它不仅关系到职工的身心健康, 而且还影响到煤矿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一系列问题。改善采掘工艺流程、通风方式, 使粉尘产生量最小, 是控制粉尘污染的有效途径;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抑制和消除已产生和悬浮于空气中的粉尘, 是防治粉尘危害的根本方法;建立科学合理的防尘管理机制, 是实现矿井防治粉尘的基本环境。

参考文献

[1]浑宝炬, 郭立稳.矿井粉尘检测与防治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2]马汉鹏, 汪德明.矿井粉尘防治技术探讨[J].洁净煤技术, 2005 (11) 4.

粉尘的危害及其防治研究 篇2

1.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逐渐开始凸显,而我们生活的必需空气也逐渐充斥着粉尘,不断损害我们的健康。本文具体解释说明了粉尘的形成原理及分类,还有粉尘对人体及职业危害。最后本文总结现有方法罗列几种常见及有效的方法。

2.关键词:粉尘 危害 防治措施

3.正文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和科技取得了重大的突破。然而,随着发展的深入,许许多多的问题开始显现,其中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粉尘。

3.1粉尘,粉尘的产生原理及分类

3.1.1粉尘

粉尘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习惯上对粉尘有许多名称,如灰尘、尘埃、烟尘、矿尘、砂尘、粉末等,这些名词没有明显的界限。国际标准化组织规定,粒径小于75μm的固体悬浮物定义为粉尘。3.1.2粉尘的产生原理

粉尘几乎到处可见。土壤和岩石风化后分裂成许多细小的颗粒,它们伴随着花粉,孢子以及其他有机颗粒在空中随风飘荡。除此之外,许多粉尘乃是工业和交通运输发展的副产品;烟囱和内燃机排放的废气中也含有大量的粉尘,面粉,采石场等的作业引起的,火山爆发的火山灰。

(1)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或粉碎,如金属研磨、切削、钻孔、爆破、破碎、磨粉、农林产品加工等。

(2)物质加热时产生的蒸气在空气中凝结或被氧化所形成的尘粒,如金属熔炼,焊接、浇铸等。

(3)有机物质不完全燃烧所形成的微粒,如木材、油、煤类等燃烧时所产生的烟尘等。(4)铸件的翻砂、清砂粉状物质的混合,过筛、包装、搬运等操作过程中,以及沉积的粉尘由于振动或气流运动,使沉积的粉尘重又浮游于空气中(产生二次扬尘)也是粉尘的来源。3.1.3粉尘的分类

粉尘通常按其组成、粒径、形状和物理化学特性进行分类。

按物质组成分类 分为有机尘、无机尘、混合尘。有机尘包括植物尘、动物尘、加工有机尘;无机尘包括矿尘、金属尘、加工无机尘等。

按粒径分类 按尘粒大小或在显微镜下可见程度分为: 粗尘,粒径大于40μm,相当于一般筛分的最小粒径; 细尘,粒径10~40μm,在明亮光线下肉眼可以见到; 显微尘,粒径0.25~10μm,用光学显微镜可以观察;

亚显微尘,粒径小于0.25μm,需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按物理化学特性分类 由粉尘的湿润性、粘性、燃烧爆炸性、导电性、流动性可以区分不同属性的粉尘。按粉尘的湿润性分为湿润角小于90°的亲水性粉尘和湿润角大于90°的疏水性粉尘;按粉尘的粘性力分为拉断力小于60Pa的不粘尘,60~300Pa的微粘尘,300~600Pa的中粘尘,大于600Pa的强粘尘;按粉尘燃烧、爆炸性分为易燃、易爆粉尘和一般粉尘。

3.2粉尘对人体的危害

(1)沉积于呼吸道内的颗粒物,产生诸如粘膜分泌机能亢进等保护性反应,继而引起一系列呼吸道炎症,严重时引起鼻粘膜糜烂、溃疡。

(2)颗粒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过程可能吸附和富集空气中的其它化学物质,或和其它颗粒物发生表面组分交换。表面的化学毒性物质主要是重金属和有机废物,在人体内直接被吸收产生中毒作用。

(3)在空气中长时间停留的粉尘,会携带多种病原菌,经吸入引起人体感染。

(4)长期吸入矽尘、石棉,这是粉尘生产现场人员最容易发生的职业病之一,也是人们比较了解和普遍关心的粉尘导尘可引起进行性、弥漫性的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增生为主的[1]肺间质纤维化,从而发生尘肺病致的疾病。3.3我国的粉尘职业危害现状

多年来, 由于作业环境不良和粉尘危害严重, 尘肺每年给国家造成高达近百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我国的尘肺危害无论在患病人数、发病率, 还是增长幅度都居世界首位。在某些工矿企业中, 粉尘超标现象十分严重, 例如, 有的水泥厂粉尘超标2000多倍。目前, 我国各类工矿企业中接尘工人总数约为1000万, 在国有厂矿及县级以上企业中的尘肺病人总数已超过50万人。接尘工人主要分布在煤炭、冶金、机械、建材、化工石油和轻工等行业。乡镇企业和三资企业的粉尘危害也十分严重, 乡镇企业中约有800万人接触有害粉尘。根据

[2] 1985年对7个省市自治区18个县的乡镇企业的调查结果表明, 尘肺检出率达6.8%。3.3.1 煤炭行业

在煤炭生产过程中, 几乎所有的作业均可能产生粉尘。特别是机械化、大功率采煤, 使井下作业点空气中的粉尘浓度达到很高的程度, 如在放顶煤综采工作面, 有时高达1400m 3g/m。到1992年末, 全国煤矿(不包括乡镇小煤矿, 小煤窑)累计尘肺病患者多达160643人, 疑似尘肺213956人, 尘肺合并结核25551人。目前每年尘肺新发病人达4500人。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国有重点煤矿尘肺病患病率达10%。3.3.2 冶金行业

冶金工业生产中, 采矿、烧结、焦化、炼铁、炼钢等几大部门的相当多的作业场所均会产生大量粉尘。据统计, 冶金行业接触有害作业的职工占职工总数的47.7% , 作业环境平均粉尘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8.24倍, 最高的达667倍。据“八õ五”期间的综合统计, 累计职业病总数为53722人, 其中尘肺病占90% ,平均年新发尘肺病1500余例。调查研究表

[3]明, 冶金行业由于尘肺病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7.2亿元。3.4粉尘的防治措施

3.4.1 水炮泥

水炮泥是一种特制的装满水可以自动封闭的塑料袋。将炸药和水炮泥一起堵塞进炮眼,炮后借助炸药爆炸是产生的压力,将水散成雾状,起到降尘、降温、净化空气、阻止火花等综合作用。

使用水炮泥有如下效果:一是降尘率达到80%;二是减少炮烟70%左右;三是减少有毒

[4] 气体37%-46%;四是降温及扑灭炸药火焰。3.4.2 实施湿式防尘

湿式作业是一种经济、简便的防止粉尘飞扬的有效措施。粉尘遇水后很容易被吸附和

[5]凝聚,采用湿式作业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可大减少粉尘的产生及扩散。3.4.3实施尘源密闭

针对不能实时处理和净化的粉尘污染源进行有效的封闭控制,是防止粉尘飞扬外逸造成污染的有效技术措施,它常与通风除尘技术措施配合使用,防治效果较高。3.4.4通风除尘技术

通风除尘技术是目前工业生产中应用最为普遍、效果最好的除尘措施。运用通风方法将尘源予以控制,并将含尘气体抽出,经除尘器净化后排入大气,降低空气中粉尘浓度。

4.结束语

总而言之,粉尘污染是现代工业导致的危害现象,粉尘污染对于人的健康和生活有巨大的威胁。了解粉尘产生原理是首要条件,优化生产过程、建立科学的防尘体系、研究高效的除尘方式是防治粉尘污染的重要途径和根本举措。

5.参考文献

矿井粉尘的危害与治理 篇3

作为煤矿生产企业, 井下粉尘是不可避免的存在, 通过煤炭的开采、机械设备的作用、采掘方式等, 都会产生大量的粉尘, 特别是伴随着机械化生产能力的不断提升, 井下巷道内的粉尘含量予以剧增, 给职工健康、矿井生产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处于煤矿行业之中, 职工的健康、矿井的安全一直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 因此, 要致力于排除任何影响着生命、安全的各种因素, 做到防患于未然。

1 粉尘的基本诠释及危害

1.1 粉尘的基本诠释

矿井生产过程中, 存在于巷道的粉尘即是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 是能够长时间在空气中悬浮的一些固体颗粒物, 其直径一般在100μm以下, 可以将其划分为生产性粉尘及呼吸性粉尘, 因为其产生于巷道掘进、煤炭和岩石的破碎以及在破碎后的运输、储存等环节中, 而且如果巷道风速很大, 则粉尘的浓度将更高, 作为一线的生产工作面, 其粉尘的产生量占据了整个矿井的近60%, 所以, 为了避免粉尘浓度过大造成煤尘、瓦斯等特大事故的发生, 采煤工作面一直是井下防尘的重中之重。而巷道的掘进, 也是粉尘产生的主要环节之一, 如今的掘进方式有炮掘、综机掘进, 如果没有良好的保护辅助, 产生的粉尘浓度甚至能临近煤尘的爆炸浓度, 此外在巷道的维护、支护过程中, 也会产生大量的粉尘。

1.2 生产性粉尘的基本特性

煤矿中的粉尘一般不会在产生过程中发生任何的化学性变化, 其成分依旧保持原材料的基本构成, 落地的称之为落尘, 而漂浮在空中的称之为浮沉, 它们的存在对职工健康、安全、设备设施的使用, 都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 所以, 要充分了解粉尘的基本特性, 因地制宜的实施有效措施, 其特性可以归纳如下几方面:

1.2.1 粉尘的分散度

矿井粉尘的分散度即是这些固体颗粒所分散的程度, 一般用粉尘的直径大小、数量以及质量构成的百分数来展示, 以粉尘颗粒的数量为基数的分散度, 为粒子分散度, 单位内的颗粒越多其分度越高。而以质量为基数则称为质量分散度, 即是单位内质量小的粉尘颗粒占总体质量的百分数越大, 则粉尘的质量分散度越高。如果粉尘分散度越高, 被职工吸入肺中的可能性越大, 而且达到一定程度后, 还会吸附一些有毒气体, 甚至会导致自燃乃至爆炸。

1.2.2 粉尘的吸湿特性

其吸湿性与粉尘自身的构成有关, 主要是针对水分的吸收, 根据其吸附效果, 可以将矿井粉尘分为疏水性粉尘和亲水性粉尘两类, 煤粉尘和炭黑都是疏水性粉尘的一种。值得关注的是, 粉尘自身的表面积越大, 其吸附能力越强, 很容易就形成一层空气膜, 此时就导致颗粒之间的聚集度降低、吸湿性减弱, 这样将颗粒从空气中剥离的难度就更大, 也由此, 在降尘设备的选用上, 要将粉尘的吸湿性作为主要参考依据。

1.2.3 粉尘的自燃、爆炸性

矿井的煤尘也有可爆炸性和无爆炸性两种, 国内的煤矿中, 可爆炸性煤尘的矿井比例相当高, 也由此, 煤尘也成为煤矿重大自然灾害之一, 而且煤尘的分散程度越高, 爆炸危险性越强。

煤尘爆炸要满足三个主要前提, 其一是要达到一定的浓度, 其二就是要有火源, 其三要有充分的空气供给。

1.3 呼吸性粉尘的基本特性

顾名思义, 呼吸性粉尘即是能够被人吸入到体内的粉尘, 对于此类粉尘有许多方面的解释, 作为矿井企业, 一般将颗粒的直径小于5μm的固体颗粒称之为呼吸性粉尘, 此类粉尘除了具备一般粉尘的基本特性外, 还拥有其它特性, 归纳如下:

1.3.1 悬浮时间较长

空气中的悬浮粉尘, 其质量大小决定着可以悬浮的时间长短, 作为直径小于5μm的颗粒而言, 其沉降的速度相比较慢, 在空气中存在的时间较长, 如果达到1μm以下, 就基本上不会沉降, 会在空气中呈布朗运动。

1.3.2 附着能力及扩散系数较高

悬浮粉尘的附着能力与扩散系数呈现正比, 作为小于5μm的呼吸性粉尘, 其扩散系数越高, 即粉尘的扩散速度越快, 附着在液滴或是其它滤料上数量也会越多。

1.3.3 危害性较大

肉眼可以看到的粉尘直径要在10μm以上, 而呼吸性粉尘直径偏低, 属于微型粉尘, 是肉眼难以观察到的, 也是因为其微型特征, 在被人体长期吸入高浓度的呼吸性粉尘后, 会在肺泡区造成粉尘的沉积, 随着沉积的时间过长, 沉积的数量的增多, 可能会导致一些病变。

1.4 粉尘的危害

粉尘的存在首先对人体造成很大的危害, 此外对井下设备设施有一定的磨损, 严重的可能会导致自燃或爆炸, 具体危害可以诠释如下:

1.4.1 对职工健康的危害

矿井巷道内的粉尘包括煤尘, 会通过鼻腔或是口腔进入体内, 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都会造成伤害, 同时皮肤的接触也会形成一些疾病。

相比而言, 对呼吸道的影响更加显著, 虽然人体自身对一些粉尘都有一定的防御能力, 而且拥有排除、清理粉尘的功能, 但是长期大量的沉积, 会破坏掉人体的这种防御本能, 引发一些疾病, 包括职业病之一的尘肺、慢性阻塞性肺病、上呼吸道炎症乃至肺癌等。此外, 粉尘长期在皮肤上的堆积, 很容易堵塞皮脂腺, 引起毛囊炎、皮炎等, 而进入眼中, 可能会导致结膜炎, 如果粉尘中夹杂其它的物质, 还可能会导致一些过敏性反应以及中毒反应。

1.4.2 对矿井安全的影响

矿井巷道内的煤尘是具有可燃性的物资, 当其在巷道内聚集到一定浓度后, 遇到火源、电火花或是高温时, 就会产生燃烧或是爆炸。而且由于煤尘较煤块, 接触空气的面积更大, 更容易燃烧, 燃烧后就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 是剧毒气体, 很容易造成职工的中毒死亡。而煤尘的爆炸虽然有个从燃烧开始直至爆炸的过程, 但这个过程仅仅是瞬间完成的, 燃烧转变为爆炸的前提是在经过化学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必须超过热损失, 不然, 燃烧很难继续下去, 也就不可能变成爆炸。

煤尘的爆炸会产生高温和高压、冲击力、生成有毒有害的气体、引发瓦斯和煤尘的连续爆炸, 被列为煤矿领域的特大事故之一, 因此做好粉尘的消尘、降尘工作, 是矿井企业得以安全发展的重要项目之一。

2 矿井粉尘的治理措施

矿井除尘降尘一直是煤矿企业粉尘控制的重要环节, 在国内矿井中治理粉尘的主要措施包括通风、喷雾、煤层内注水以及利用除尘器除尘等, 伴随着矿井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升, 粉尘也随之增多, 依靠传统的除尘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如今对于矿井除尘的相关要求, 于是就开始研发设计更高效、实用性强的除尘措施, 比如高压喷雾除尘、冲击水浴喷雾除尘、预荷电喷雾除尘和声波雾化降尘等, 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是依旧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去探索, 因地制宜, 形成行而有效的降尘除尘模式。

在薄煤层矿井的生产现场, 经常采用的是定点喷雾降尘手段, 即是在巷道内有针对性的布设防尘喷雾, 对容易产生粉尘的地方利用水压形成水雾, 将水滴与粉尘结合, 增加其重量达到降尘的最终目的, 这些位置包括采掘工作面、运输系统的转载点、煤仓及溜煤眼的放煤口和回风巷等地, 简单、有效而安全, 有专门的粉尘检测人员进行实时检测, 并建立记录台账, 然后根据数值显示, 利用手动操作或是联动操作进行喷雾降尘。

随着矿井开采、保护技术的不断更新, 已经投入使用了粉尘浓度在线检测的新型定点喷雾系统, 运用粉尘浓度传感器对巷道空气中的粉尘浓度进行实时、在线、连续性的检测, 当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就自动喷雾降尘, 而且配备了红外线设施, 在有人员通过时, 不论浓度是否达到喷雾标准都会停止喷雾, 由此可以很大程度上的改善巷道内的工作环境, 降低资源的浪费和人力成本, 同时自动化的操作, 也容易掌握和推广。

3 结论

煤矿企业中, 粉尘一直是矿井安全生产中的重大难题, 每个矿井生产条件与环境的不同, 粉尘的构成及影响力也不同, 要切实从实际出发, 了解粉尘的基本现状及危害性, 有针对性的制定防尘、降尘、除尘措施, 而且随着工作环境的不断变化, 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 科技力量的不断雄厚, 积极探索更高效、更合理的粉尘治理手段, 从而保护职工的健康、安全, 保障企业的持续发展。

摘要:煤矿企业欲实现安全可持续发展, 就必须坚持“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安全理念, 井下粉尘作为影响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直是矿井努力解决的课题。粉尘的危害是众所周知的, 为了降低巷道内粉尘的影响, 就需要采取可行而有效的降尘措施, 喷雾就是矿井所普遍采用的降尘手段, 但根据不同的生产条件、生产地点、生产模式, 所采用的降尘方式也有不同, 在此就为粉尘带来的影响及巷道喷雾的运用情况展开分析。

关键词:矿井,粉尘,特性,危害,治理措施

参考文献

[1]徐英峰, 冯海明.对润湿剂润湿煤层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煤炭, 2005.

[2]李卫东, 王连福.我国煤炭行业粉尘浓度监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矿业安全与环保, 2005.

矿井粉尘防治技术探究 篇4

1 矿尘的来源

煤矿在巷道掘进、生产、运输及贮存等过程中都会向井下空气中排放大量的粉尘颗粒。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

(1) 掘进工作面产生的矿尘。巷道掘进过程中的机械打眼、爆破、机械摩擦震动、掘进机割煤岩以及锚喷支护等都会造成大量的粉尘生成, 其比例占煤矿产尘总量的20%~38%。

(2) 采煤工作面产生的矿尘。工作面生产过程中的割煤、装煤、运煤以及支护、移架放顶等工作都会产生大量的粉尘, 其比例占煤矿产尘总量的45%-80%。

(3) 运输通风巷道产生的矿尘。在井下巷道的运输和转载过程中都会产生一定量的粉尘, 其比例占煤矿产尘总量的5%~10%。

(4) 其他地点产生的矿尘。煤矿在开采时的矿山压力和地质构造作用也会产生大量的粉尘, 其比例占煤矿产尘总量的12%~20%。

2 矿尘的危害

煤矿井下生产过程中的爆破、掘进和采煤作业等各环节都会生成大量的矿尘, 《煤矿安全规程》中规定, 矿井作业场所的矿尘浓度必须限定在最高容许浓度以内。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 矿尘的产生量也随之增加。大量的矿尘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主要有以下四点:

(1) 严重危害井下工人的健康。煤矿井下工作人员长期处于矿尘浓度较高的作业环境中, 吸入大量矿尘会引起身体的病变, 轻者可能引发呼吸道炎症、慢性中毒和皮肤病, 严重的可导致尘肺病。据卫生部统计, 2005年全国新发尘肺病病倒9173例, 占75.11%, 死亡966例。尘肺病新病例来自煤炭行业4477例, 占48.8%。截至2009年6月底, 我国共报告尘肺病64.3万例, 其中煤矿尘肺病患者占总数的46%。

(2) 具有潜在的爆炸性。当矿井空气中含有一定浓度的煤尘时, 遇到外界火源或在高温条件下均能引起火灾甚至引发爆炸。试验研究表明, 煤尘爆炸上限浓度为1500~2000g/m3, 下限浓度为30~40g/m3, 爆炸威力最强的煤尘浓度为300~400g/m3。

(3) 严重污染工作环境。煤矿井下各种作业将会产生大量的矿尘, 不仅污染了工作环境, 而且降低了工作场所的能见范围, 从而严重影响了劳动效率和工人的操作安全, 大大增加了工伤事故的发生。

(4) 造成井下机械设备的磨损。井下各采煤机械设备若长期处在矿尘浓度超标的环境中, 将会导致机械表面甚至机械内部会吸附大量矿尘, 加速了机械的磨损, 增加了机械设备的维修次数, 同时减少了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

3 矿尘的防治技术

目前, 国内外防治矿尘污染技术总体相同, 但是任何一种防尘技术都很难将粉尘降低到《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范围以内, 因此要根据矿尘的产生地点, 结合具体情况, 采取减尘措施、降尘措施、排尘措施、除尘措施以及个体防护措施。

3.1 减尘措施

3.1.1 煤层注水技术

煤层注水是减尘最基本最有效的防治措施, 一般可降低粉尘浓度60%~90%左右。煤层注水是利用水的压力通过钻孔把水注入即将回采的煤层中, 使煤体预先湿润, 以便减少采煤时浮游煤尘的产生量。注水方式主要有 (1) 短孔注水。在回采工作面垂直煤壁或倾斜煤壁处进行打孔注水, 一般情况下注水孔长度范围为2~3.5m; (2) 深孔注水。在回采工作面垂直煤壁处进行打孔注水, 一般情况下注水孔长度范围为5~25m; (3) 长孔注水。在回采工作面的运输顺槽或回风顺槽内, 沿煤层倾向并平行于工作面打上向钻孔或下向钻孔进行注水, 注水孔长度范围一般在30~100m。

3.1.2 湿式作业技术

湿式作业是通过水或其他液体与粉尘颗粒接触进行捕集, 该方法是矿尘综合防治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我国煤矿通常采取湿式凿岩、水封爆破和水炮泥等防尘技术措施。例如 (1) 湿式凿岩。在凿岩和打钻的过程中, 压力水通过凿岩机、钻杆输入并充满孔底, 将产生的矿尘湿润、冲洗。湿式凿岩的降尘率可达90%左右, 能将凿岩速度提高15%~25%。因此, 湿式凿岩、钻眼能有效降低掘进工作面矿尘的产生量; (2) 水泥爆破。将炮眼的炸药先用一小段炮泥填好后再给炮眼口填一小段炮泥, 然后在两段炮泥之间的空间内插入细注水管, 待注满水后抽出注水管并将炮泥上的小孔堵塞。 (3) 水炮泥。水炮泥就是将装水的塑料袋代替一部分炮泥, 填于炮眼内。采用水炮泥比单纯用土炮泥时的矿尘浓度低20%~50%。

3.2 降尘措施

3.2.1 喷雾洒水技术

喷雾洒水是在旋转或冲击的作用下将压力水雾化成细微的水滴通过喷嘴喷射于空气中进行降尘, 其降尘率达到75%~95%, 且能有效抑制细粉尘。

3.2.2 喷射泡沫技术

泡沫除尘是使用压缩空气将水和表面活性剂在混合器内混合, 然后利用发泡设备的金属网形成的微小泡沫, 经过导管喷嘴喷向产尘较多的地方。泡沫除尘技术的除尘率一般可达90%以上, 耗水量与喷雾洒水相比减少了50%以上, 同时根据不同的矿尘来源要求, 制造不同型号的泡沫除尘剂及其相应的设备。

3.3 排尘措施

3.3.1 通风排尘技术

通风排尘技术是利用风流对井下作业产生矿尘的影响, 通过风流稀释或排出矿尘, 能够有效降低矿尘的浓度。决定通风排尘效果的影响因素主要是矿尘密度、粒度、湿润程度、风速等。其中风速的大小对采掘空间的含尘量具有直接影响。风速过大时, 将煤尘带走的同时又把采掘空间的落尘重新吹起, 煤尘浓度反而会增加。风速过小时, 悬浮的煤尘滞留在采掘空间内, 也会增加煤尘的浓度。《煤矿安全规程》中规定:掘进煤巷、半煤岩巷和回采工作面的允许风速为0.25~4m/s, 掘进工作面的最优风速为0.4~0.7m/s, 采煤工作面的最优风速为1.5~2.5m/s。

3.3.2 净化风流技术

净化风流技术是将井巷中的含尘空气通过相关的设施或设备排除的技术措施, 目的是为了提高风流质量。一般情况下对于矿井入风和采区入风的矿尘浓度分别控制在0.25 mg/m3和0.5mg/m3以内。我国煤矿使用较多的是水幕净化除尘装置, 用若干喷嘴在离工作面约30m左右处设置一水幕, 以过滤从工作面排出的炮烟和粉尘, 喷嘴口要朝向工作面, 随工作面前移。

3.4 除尘措施

3.4.1 除尘装置的使用

除尘装置包括除尘器或捕尘器, 是通过重力、离心力、惯性力、电磁力以及扩散黏附力等作用在矿尘上将其捕集并排出的装置。根据是否利用水或其他液体可分为干式除尘器和湿式除尘器两类, 一般情况下, 除尘装置使用在产生矿尘集中的地方 (如采煤机和掘进机滚筒附近) 。

3.4.2 磁化水除尘技术

利用磁化器将水处理后, 虽然水表面张力和黏稠度降低, 但是其吸附能力和溶解能力相应增强, 加快矿尘的浸润速度。如果使用磁化喷嘴降尘, 可以通过提高水的雾化度, 增加矿尘与磁化水的接触次数, 达到有效除尘。

3.4.3 超声波除尘技术

超声波除尘是利用压缩空气冲击共振腔产生超声波, 增加矿尘相互碰撞的次数, 缩短矿尘凝聚的时间, 将其迅速沉降, 实现对产尘地点的抑尘。超声波除尘技术适用于煤体的破碎、筛分以及转载机头等产尘地点。由于该除尘技术要求较高, 目前正在初步研究试验阶段。

3.4.4 生物试剂除尘技术

通过向煤体打钻孔并内注入生物试剂, 使其与煤体发生化学反应, 改变煤体内部相关的结构和性质, 从而极大程度的减少开采产生的煤尘。目前该除尘技术的生物试剂正在研发之中。

3.5 个体防护措施

虽然在井下含有矿尘浓度高的地方采取了上述防尘措施, 但仍有少量的矿尘悬浮在工作环境中, 为了防止残留矿尘的吸入, 必须通过佩戴防护面具进行个体防护。目前个体防护主要有防尘口罩、防尘风罩、防尘帽和防尘呼吸器等, 其目的是净化污浊空气供井下人员呼吸。个体防护不能完全替代其他综合防尘技术, 但在实际使用中该措施具有防尘效果好、经济、携带方便等特点而被积极推广应用。

4 结语

矿井粉尘的综合治理措施能有效地降低矿尘浓度, 改善工作环境, 提高煤矿的经济效益。但是矿尘防治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要建立科学合理的防尘机制, 进一步完善矿尘防治措施, 积极引进各种防尘的新技术, 从根本上做到减尘、降尘、排尘和除尘。

摘要:目前, 矿尘防治是矿井安全管理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本文通过分析矿尘的来源、分类、性质和危害, 提出了防治矿尘具体措施, 对于降低矿工职业病发病率和事故率、确保矿井安全生产和提高煤矿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矿井粉尘,来源,危害,防治技术

参考文献

[1]孙晓鹏.矿尘的危害与预防[J].水力采煤与管理运输, 2013 (2) :12.

煤矿矿井粉尘防治研究 篇5

1矿井粉尘的危害

1.1降低能见度

矿井空气能见度是受多因素影响的,主要包括粉尘、湿度、风速等条件,其中主要受风速和相对湿度的影响。有研究认为,相对湿度通过改变矿井粉尘颗粒物粒径大小分布,影响颗粒物肖光系数和散光系数,从而影响矿井空气的能见度。矿井粉尘在空气中由不同粒径大小的颗粒组成,在运动的空气中,做布朗运动和加速度沉降运动。煤矿生产工作面产量越大,单位时间内产尘量也越大,空气聚集的矿井粉尘量也就越多,又由于矿井长期处于潮湿的环境中,相对湿度较大,矿井粉尘与空气中水分子结合,弥漫在矿井空气中,降低了能见度,工作环境灰蒙蒙的,不利于工人的工作心情[2]。

1.2引发尘肺病

煤矿作业环境普遍较差,井下粉尘浓度超标现象较为普遍。工作面粉尘浓度随着机械化采煤技术的提高在逐渐增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在井下回采工作面、大巷、顺槽以及掘进工作面中,粉尘中游离的二氧化硅含量小于10%的时候,呼吸性粉尘浓度量不能超过5mg/m3;若游离的二氧化硅含量大于10%,呼吸性分粉尘的浓度不能超过1.5mg/m3。从当前煤矿防护工作来看,大多数矿井要达到此标准是比较困难的。

1.3引起煤尘爆炸

煤尘爆炸事故的定义是悬浮在空气中的煤尘,遇到热源、明火,发生连续性的爆炸事故。从国家煤矿安监总局获得的数据分析表明,煤尘爆炸事故的致命因素主要是爆炸产生的火焰锋面的高温灼伤、爆炸冲击波和冲击气流。发生煤尘爆炸事故的必要条件是:煤尘浓度在500g/m3~1000g/m3;有一个能引燃煤尘爆炸的热源或者明火。

2矿井粉尘产尘点

按照产尘源来分析,在生产中,各环节产尘量的比较如表1所列。主要产尘源的粉尘中,粉尘平均粒径小于10μm的颗粒占超过50%,产尘点全尘含量超过100mg/m3,呼吸性粉尘超过100mg/m3,长期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工作,容易引发尘肺病。

2.1综采工作面产尘

综采工作面是粉尘的主要产尘点,综采工作面的尘源包括:采煤机割煤产尘、落煤过程中产尘、刮板输送机将落煤运到顺槽过程中产尘。综采工作面内,在体积为dv的空气中的粉尘所占的质量为dm时,该组分的质量浓度p为:P=dm/dv。

2.2掘进工作面产尘

在综合机械化煤巷掘进过程中,由掘进机、转载机、运输机等组成的综合性配套技术,在掘进的每个工艺均会产尘:掘进机通过割煤掘进产尘、落煤过程中产尘、转载机转载煤炭过程中产尘、运输机运煤产尘。

2.3锚喷作业点产尘

巷道掘进后,安全、有效的巷道支护是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的必要条件。为适应矿井安全、高效生产,国内多采用锚喷支护

3煤矿矿井粉尘运动机理

国外煤矿矿井粉尘运动规律研究开始较早,1930年,原苏联科学家阿斯阔成斯基建立了风速和粉尘含量之间的关系。之后有美国学者,依据中心对称的巷道断面,建立了粉尘浓度计算公式。

粉尘在气流中的运动属于气体和固体两相流的研究范畴,以此建立的粉尘浓度分布和粉尘运动数学模型,相当于建立起了气固两相流动的数学模型。之后拉普拉斯迭代方法和计算机的出现为模拟粉尘运动成为可能。

国内煤矿矿井粉尘运动机理的研究,部分学者做了许多基础研究:周力行等人研究了气固两相流方面的粉尘运动机理,填补了国内研究空白。之后杨胜来把粉尘运动看作三位非定常的稀疏气固两相流,建立了粉尘运动数学模型。

4煤矿除尘技术

4.1通风除尘

通风除尘的除尘工艺是:新鲜风流从井上经过副井到达井下,冲刷工作面,经过回风巷,通过风井将井下粉尘排出地面。通风除尘是煤矿除尘的重要措施。依据通风方式不同有压入式通风除尘、抽出式通风除尘、混合式通风除尘和局部通风机除尘[3]。

4.2泡沫除尘

泡沫除尘是将发泡剂和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用发泡机产生大量泡沫,将泡沫喷射到巷道空气中或者产尘点,无空隙的泡沫覆盖尘流,使得粉尘得以湿润、隔绝、沉积达到降尘的目的[3]。

4.3冲击水浴喷雾式除尘

冲击水浴喷雾除尘是借助水和气体相对运动过程中,高压水垂直于空气运动方向喷出高压水,水和粉尘发生碰撞、截留、扩散、凝聚作用下,粉尘和水进入盛水水槽。粉尘留在水槽中,空气净化后排出大气[3]。

4.4磁化水降尘技术

磁化水降尘是将经过磁化处理过的水,进行冲击水浴喷雾降尘或者进行水雾雾化降尘,主要借助磁化水增加了水对粉尘的吸附能力、溶解能力,从而提高了降尘效果。

4.5水电荷高效喷雾降尘

对煤矿粉尘电荷性质进行研究表明,煤矿矿井粉尘大部分带有同种电荷。如果让水分子带有异种电荷,两种不同的电荷会在库仑力的作用下吸引,从而提高了降尘效果。

4.6超声波水雾雾化降尘

共振腔体时产生超生场,水流进入超生场时,水流迅速被雾化成浓密的水雾,这种水雾的粒径在200um左右。由于超声波水雾粒径小,水雾与粉尘的结合较好,降尘效果好。

5总结

煤矿矿井工作环境复杂,产尘点较多且多变,空气污染严重,不同产尘点防尘技术适应性不同。

生产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是主要产尘点,应该在生产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进行局部防尘和降尘处理。巷道断面变化处粉尘浓度会突变,需要相应改变防尘方案。

摘要:针对目前煤矿矿井粉尘防治效果差的特点,通过对煤矿矿井粉尘的危害、主要产尘点特征进行归纳。以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为例,分析综采时粉尘的运动机理。对当前煤矿除尘技术进行总结,为综采防尘提出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矿井粉尘,危害,产生,运动机理,除尘技术

参考文献

[1]邹徳蕴,等.矿井回风流瓦斯富集回收原理及其试验研究[J].煤炭学报2011,36(9):1506-1510.

[2]杨光林.色彩心理学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研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6,10:3-10.

煤粉尘的危害及防治 篇6

对人体的危害:煤粉尘不仅能造成大气环境污染, 而且煤粉尘是人体健康的大敌, 其中直径0.5-5μm之间的飘尘对人的危害最大, 它可以直接到达肺细胞而沉积, 并可能进入血液布满全身。长期在粉尘超标的环境中工作, 会使从业人员易患尘矽肺等职业病。

对设备的危害:煤粉尘在输煤管线上无组织的扩散, 在地面、死角堆积, 在管线或电气设备上附着。现场环境是非常的脏乱, 而且会使电气设备绝缘水平下降。如果一旦因电气设备的绝缘老化, 发生漏电打火, 煤粉尘与空气形成混合爆炸性粉尘团, 遇明火、撞击、静电等, 会有产生爆炸的风险, 而且煤粉尘的爆炸会引起连环式的连锁性爆炸, 威力大, 后果非常严重。

煤粉尘爆炸的危害:

煤粉尘是可燃粉尘, 属于爆炸危险品。粉尘一旦燃烧时, 一连串的连锁反应便在瞬间完成, 立即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温度迅速上升, 空气急剧膨胀, 接下来便会发生可怕的爆炸。粉尘爆炸的最大特点是多次爆炸, 因初始爆炸会将沉积的粉尘扬起, 在新的空间形成更多的爆炸混合物而再次爆炸, 连续爆炸带来的危害后果是相当惊人的。

2 甲醇厂煤粉尘的分布情况

甲醇厂原料车间在煤炭装卸、输送、破碎、贮存环节产生大量的煤粉尘, 每年100多万吨的煤炭用量, 会产生几百吨的煤粉尘。煤粉尘在输送带的衔接处因高抛低落, 破碎机在对煤块的研磨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粉尘, 煤粉尘在这些环节无组织扩散, 在地面、死角堆积, 在管线或电气设备上附着。使得现场环境看上去非常脏乱, 煤粉尘的积聚埋下令人担忧的安全隐患。

从上表可知, 煤粉尘易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2.1 输煤系统转运过多, 转运点落差过大是造成粉尘浓度大的主要原因, 如遇天旱煤干, 作业过程中粉尘量会大增。

2.2 皮带机导料槽处密封不严, 向外逸散煤尘。

2.3 除尘器吸尘点不合理, 除尘效果不佳。

2.4 皮带走廊较长、面积较大, 处理起来极不方便, 而且在清扫时造成二次扬尘。

2.5 回程皮带粘煤严重, 造成抛洒、扬尘。

2.6 输煤系统共有大小扬尘点20余处, 尤其以原煤、燃料煤卸车、职煤口。

3 煤粉尘综合治理措施

在输煤、转运过程中导致大量粉尘飞扬, 地面上煤粉尘积得较厚, 生产现场存在着煤粉尘爆炸的安全隐患, 为防止事故发生, 甲醇厂采取了如下综合防范措施:

3.1 在码头卸煤机上方有12个雾状间隙喷头、下方有2个连续雾状喷头, 在卸煤时要开启水喷淋装置, 降低卸煤时产生的扬尘。

3.2 在转运站落煤斗处, 接消防水带在落煤斗处, 通过在水带下方打眼的方式, 喷水浇湿, 有效防止落煤时产生的大量扬尘。

3.3 对整个输煤线路上的照明、开关及电气设备接线进行检查, 对煤粉尘进行清理, 严禁线头外露或接触不良产生电气火花。

3.4 对所有设备接线、静电跨接进行检查、确保完好。

3.5 在输煤的所有廊道、筒仓上方有煤粉尘的场所, 严禁动火和进行产生火花的敲击作业, 无关人员严禁进入。

3.6 按规定进行煤粉尘的清理, 清理时, 适当用水浇一下, 防止扬尘, 同时根据工作量, 加大清理力度。

3.7 检查水喷淋安全设施, 确保完好, 以备应急使用, 同时辅助车间做好煤粉尘清理计划和应急预案。

3.8 对筛分楼8米、4米层及运煤廊道的施工检修作业进行升级管理。

3.9 对输煤线路的所有除尘装置进行检查并及时清理煤粉, 确保正常运转和对粉尘的处理效果。

3.1.0现场作业人员按规范要求正确穿戴好专用防尘口罩等劳保用品。

摘要:煤粉尘属无机粉尘中的一种。甲醇厂的煤粉尘主要分布于原料车间煤炭输送、筛选与贮存环节。近年来, 国内发生了好几起关于粉尘爆炸的事故, 粉尘爆炸危害性非常大, 对粉尘危害性认识与综合防治工作刻不容缓。

煤矿生产中的粉尘危害及防治对策 篇7

关键词:煤矿生产,粉尘危害,防治对策

煤炭在我国国民生产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是保障国内工业生产顺利进行的主要能源, 近年来,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煤炭产能的增加是密切相关的, 但煤炭生产过程中也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粉尘污染在诸多问题中对煤矿安全生产及矿工人体造成的危害是极大的, 同时也严重制约着煤炭企业的快速发展与进步。

1 煤矿生产过程中的粉尘危害

1.1 粉尘对煤矿生产工人身体健康的影响

尘肺病是煤炭生产工人的一种职业病, 这种疾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人体吸入了大量的煤尘颗粒, 而煤尘颗粒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硅, 游离的二氧化硅经由人们的呼吸系统会直接进入人体的肺部, 虽然通过人体的呼吸系统会排出部分有害物质, 但如果长时间在煤尘污染的环境下工作, 会造成肺部煤尘颗粒堆积形成有毒的化学物质, 杀死人体肺部的活性细胞, 长期残留之后致使肺部组织产生纤维性的病变, 如果这种病变继续发展会使人体肺部组织逐渐硬化, 功能逐渐丧失, 使人体呼吸困难, 还可能会诱发其他疾病。

1.2 粉尘对煤炭生产企业的经济损失

在煤炭生产中每年都会新增许多尘肺病患者, 这给煤炭企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负担, 也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煤矿职工出现尘肺病以后, 煤矿企业要负责其治疗以及保健, 还要对其进行相应的补偿;对于尚未患病的职工, 煤矿必须定期组织职工进行体检, 通过体检及时发现并及时治疗;同时, 还有许多隐形的经济损失, 比如说职工患病离岗后所带来的产值损失、员工离岗后企业招聘新的工人填补职位空缺以及新招员工招聘和培训的周期, 不仅增加了企业的费用支出, 同时更会降低企业的生产进度, 影响企业的发展速度等等, 这些都是煤炭生产企业职工患病给煤矿生产企业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

1.3 粉尘对安全生产的威胁

煤尘不仅污染作业环境,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爆炸, 尤其在瓦斯矿井中, 因煤尘参与瓦斯爆炸, 其危害程度远远大于瓦斯爆炸, 在煤矿井下特别干燥地段沉积的煤尘可能产生静电, 其放电时产生火花的电能也能引起爆炸;煤矿特别重大事故以瓦斯爆炸和煤尘爆炸居多, 给矿井及井下作业人员带来了重大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

1.4 粉尘对人们生活环境的危害

现在社会普遍倡导绿色生活理念, 煤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颗粒飘浮在大气中并不断扩散, 不仅会对煤炭生产基地的空气环境带来一定影响, 也会对当地的空气环境质量带来很大危害, 由于粉尘的污染, 在很大程度上极大的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2 煤炭生产过程中防治粉尘危害的主要对策

2.1 洒水喷雾降低粉尘危害

煤炭粉尘主要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小颗粒, 如果用洒水器在含有粉尘量较大的空气中喷洒水雾会使固体小颗粒与水雾充分接触并吸收部分水分, 这样会大大增加颗粒的质量, 使其重力远大于其所受到的空气浮力, 最后降落下来;即使部分颗粒继续飘浮在空中在受到水雾的冲击之后相互之间会不断碰撞与粘结, 最后形成较大的颗粒降落于地面, 进而大大减少空气中的粉尘量。这种降低粉尘的方法在是煤矿生产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 它不仅操作容易且简单, 使用的器械相对较少, 降尘的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 在采掘工作面以及转载、运输过程中都可以采用这种降尘方法。

2.2 煤炭生产工人的个体防护措施

煤炭生产工人是最易受到粉尘危害的群体, 所以煤炭生产工人在生产作业的过程中要通过一定的措施对自身进行防护以降低粉尘的危害, 保护自身的健康。防尘口罩是煤炭生产工人降低粉尘吸入量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 通过防尘口罩可以有效阻止大部分粉尘颗粒, 避免其吸入人体肺部, 这是目前煤炭工人自我防护中使用最多的一种方法, 也是减少吸入人体粉尘的最后一道防线。

2.3 通过通风降低空气中的粉尘浓度

通风降尘在目前的煤炭生产中应用的也比较广泛, 这种降尘方法的主要原理是通过注入新鲜空气来稀释空气中的粉尘浓度, 并利用通风原理把粉尘排到地面大气中, 从而降低矿井巷道中的粉尘浓度, 达到净化井下空气的目的。这种降尘方法对风速的要求较高, 在通风的过程中必须要保证风速的合理性, 也就是说既要把游离的粉尘排出矿井, 也要注意不要因为风速过大而扬起更大的粉尘颗粒, 增加空气中的粉尘浓度。这种方法的合理利用会大大降低煤矿井巷中的粉尘量, 很好地保护煤矿工人的身体健康, 但是总体来说, 煤尘的数量并没有减少, 只是排到了地面, 这可能会引发地面的环境污染, 对地面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

2.4 通过煤层注水方法降低粉尘的生成

煤层注水是指在煤炭开采的过程中在煤层中进行钻孔, 并在孔中注入一定的水分, 使水充分浸润在煤层中, 使煤炭不至于太过干燥而出现煤炭粉尘。虽然这种煤炭开采方法可以有效降低井巷内的粉尘含量, 但这种降尘方法受煤层赋存及煤层顶底板条件的影响较大, 很多煤矿地质结构比较复杂, 煤层的贮存条件极不稳定, 利用这种方法可能会影响采煤安全或造成劳动条件恶化, 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对于部分地质结构比较稳定且比较单一的矿区来说, 运用煤层钻孔注水的方法则会大大降低煤炭开采中的粉尘量, 是一种较有效的方法。

3 做好煤炭生产中的防尘管理工作

造成煤矿井巷内粉尘浓度高的原因除了很多客观的因素外, 还有人为的不规范操作造成的, 所以在煤炭生产的采掘运装等工序中, 要注意培养人们的防尘意识, 使作业工人充分认识到粉尘对人体带来的危害, 在生产中严格要求自己进行标准化操作, 使生产人员在生产过程中密切配合, 共同防治粉尘危害。煤矿企业必须建立防尘机构、防尘队伍并配备相应的粉尘检测仪器和监测装置, 按照有关规定, 开展粉尘的检测工作及监测工作, 排查井巷中粉尘隐患, 净化作业环境, 防止煤尘事故的发生。

总之, 对煤炭粉尘污染的防治措施主要是煤层注水、通风除尘、湿式作业、喷雾洒水、水炮泥、净化风流以及个体防护等, 所以在煤炭生产过程中, 企业必须要做好生产各个环节的监测、检查和预防工作, 切实保障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 推进和提高防尘技术, 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王永宝, 赵崇河, 张庆国.矿尘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J].山东煤炭科技, 2009.

[2]葛玲军, 贾发元, 郝清亮, 王伟峰.尘肺病及矿尘综合防治技术[J].科技创新导报, 2011.

[3]程学珍, 刘玫, 王永宝, 孙爱芹, 王吉岱.煤矿粉尘检测与控制技术[J].矿业研究与开发, 2009.

上一篇:个性化人文精神下一篇:超低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