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2024-05-14

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精选八篇)

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计纳入对象35例 (60眼) , 全部为本院接诊的高度近视患者, 纳入时间2014年1月~2016年6月。纳入研究对象有完整临床资料, 确诊符合高度近视诊断标准[2], 近视度数不低于-6.00D, 前房深度不低于2.8mm, 有稳定屈光状态, 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不低于2000个/mm2, 眼压正常, 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接受本研究, 同时排除非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 以及眼部活动性病变、内眼手术史、严重全身疾病等患者。35例患者中男性13例20眼、女性22例40眼;年龄20~48岁, 平均年龄 (28.9±3.8) 岁。

1.2 方法

术前检查裸眼视力 (UCVA) 与最佳矫正视力 (BCVA) , 散瞳前后检影验光, 将正常瞳孔下获取的最佳矫正视力的最低近视屈光度数作为手术预计矫正屈光度[3]。本组患者采取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 所用晶状体为美国Staar公司可折叠单片型双凹ICL, 材料是胶原异分子聚合物, ICL度数0.5D递增, 镜片材料为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与猪胶原复合物, 植入的晶状体型号与度数均按照Staar专用公式处理。术前1~2d从10:30与1:30方向采取YAG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 术前充分散大瞳孔, 标记好角膜, 预先用ILC人工晶状体放置到推助器内, 实施表面麻醉后从12点方位作透明角膜切口, 长度3mm, 前房内注入黏弹剂, 利用推助器将晶状体推入前房;展开晶状体后, 以调位勾调整晶状体四个襻至虹膜后睫状沟, 并对齐标记的角膜;将黏弹剂吸除后, 收缩瞳孔, 充盈前房后水密切口。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手术并发症情况, 同时比较分析术前与术后视力、屈光度 (球镜与柱镜) 、眼压及角膜内皮细胞数。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采取统计学分析SPSS18.0处理, 计数资料用%表示, 实施χ2检验, 而计量资料则用±s表示, 实施t检验, 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并发症情况

60眼经手术治疗后, 仅有2眼发生晶状体前囊下混浊, 而并无视网膜脱离与黄斑出血等并发症发生。

2.2 术前、术后眼压、角膜内皮细胞数、屈光度 (球镜与柱镜) 比较

本组患者术前视力为0.58±0.35 (BCVA) 、术后为0.77±0.33 (UCVA) , 术后水平明显高于术前 (P<0.05) ;术前眼压为 (14.99±2.85) mm Hg、术后为 (14.78±2.77) mm Hg, 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前角膜内皮细胞数为 (3122.98±259.48) 个/mm2、术后为 (3098.85±287.67) 个/mm2, 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前屈光度 (球镜) 为 (13.22±4.19) D、术后为 (-0.89±0.61) D, 术后显著低于术前 (P<0.05) ;术前屈光度 (柱镜) (2.53±0.71) D、术后为 (0.56±0.23) D, 术后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3. 讨论

最早的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属于德国Munish公司Chiron Adatomed, 其属于单片硅胶盘状人工晶状体, 厚度较大, 和晶状体间间隙很小, 生物相容性很差, 术后存在很多并发症, 且白内障发生率也较高, 目前这种人工晶状体被弃用[4]。目前临床所用的主要为Staar公司的人工晶状体, 商品名为ICL, 材质是一类被称之为Collamer的亲水性的胶原与羟乙基聚合物, 其中Collamer含水量34%、透光率不低于99%, 屈光指数1.45, 在同度数硅胶中要更薄。一个-20.0度数ICL最厚之处在光学部和襻交界处, 但也不超过0.3mm。ICL度数包括-3.0~-20.0D与+3.0~+17.0D两种类型, 可根据ICL度数不同有不同的光学部直径, ICL总长10.8~13.0mm, 且可供选择的长度较多。总的来说, Staar公司生产的ICL可根据患者角膜曲率、屈光度、角膜厚度及前房深度等为人工晶状体设计专属公式, 而ICL植入术在晶状体前表面和虹膜后表面间有潜在空间, 可植入晶状体, 然后在睫状沟中固定襻即可。

本院针对接诊的35例 (60眼) 高度近视患者进行研究, 均接受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 结果显示60眼仅有2眼发生并发症, 且经过处理后均缓解。从术前与术后眼压、角膜内皮细胞数、视力、屈光度 (球镜与柱镜) 比较来看, 在眼压与角膜内皮细胞数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术后视力明显升高 (P<0.05) , 屈光度 (球镜与柱镜) 均有明显下降 (P<0.05)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属于新兴矫正近视的手术, 经美国FDA验证, 是治疗高度近视或超高度近视的首选方案, 这种治疗方式的出现明显弥补准分子角膜屈光术的不足, 可明显提高术后视觉质量, 视力也显著提高, 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此外, 这种植入术并不会改变角膜厚度与非球面状体及角膜光学质量, 在保持术后视觉质量上优势显著, 加上可逆性与稳定性良好, 也有不错的可预测性, 使得术后术眼自身调节能力得以保留, 可作为目前与今后治疗高度近视最为有效与安全的手术方案之一[5]。

综上所述, 高度近视患者采取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 可以有效纠正近视情况, 改善眼压水平, 且并发症少, 安全性高, 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贾丽, 张超, 唐红, 等.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觉对比敏感度观察[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4, 32 (8) :964-967.

[2]周天安, 沈晔, 汪阳, 等.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高度近视的中远期疗效评价[J].中华眼科杂志, 2012, 35 (4) :307-311.

[3]于妍娉.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治高度近视[J].国际眼科杂志, 2016, 16 (1) :132-134.

[4]申笛, 姬菁文, 梁厚成, 等.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高度近视患者立体视觉的影响[J].国际眼科杂志, 2016, 19 (1) :121-123.

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篇2

[关键词]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人工晶状体

白内障是目前一种主要致盲眼病,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人术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复明手术。超声乳化技术自1967年Keiman首次报道后,因其切口小、术后散光小、视力恢复快等优点,已成为首选方法。但是此术式也有缺点,如学习曲线长、设备昂贵、手术价格高、受晶状体核硬度影响较大,难以在基层推广。因此,我院开展了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4年至2009年我院住院白内障患者132例(148眼),男58例(62眼),女74例(86眼)。年龄16~87岁,平均(66.2±5.4)岁。其中老年性白内障113例(124眼),并发性白内障12例(16眼),外伤性的白内障5例(5眼),先天性白内障2例(3眼)。按核硬度分级:Ⅲ级以上86例(98眼),Ⅲ级以下46例(5O眼)。术前视力:光感者13眼(8.78%),0.01~0.04者87眼(58.78%),0.05~0.2者48眼(32.43%)。前房轴深2.8~3.0CT,眼压13~17mmHg(1kPa=7.5mmHg)。排除合并其他眼部疾病后,所有患者术前均做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光定位、色觉、裂隙灯显微镜、眼底镜检查、眼压、角膜曲率、眼轴长度测量、眼科A/B超等项目,并以电脑程序SRK—2一公式计算所需人工晶状体度数。

1.2手术方法

1.2.1术前处理

术前常规化验血、尿常规、血糖、肝肾功,作心电图及X线胸片检查。术前3d术眼局部滴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每2小时一次。对于合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患者均经内科治疗至病情稳定。术前30min给予复方托品酰胺滴眼液散瞳4次。

1.2.2麻醉方式

爱卡因表面麻醉联合2%利多卡因球周或球后麻醉。术中根据实际麻醉效果可以联合2%利多卡因结膜下麻醉。

1.2.3手术步骤

常规消毒,铺无菌巾,置开睑器开睑。对于睑裂较小者联合外眦剪开1—2mm,对于手术视野暴露较差者缝上直肌牵引缝线固定。在上方偏右沿角膜缘剪开球结膜,做以穹隆部为基底的结膜瓣,烧灼止血。用3.2mm一次性刀作右上方反眉弓巩角膜隧道切口,中央距角膜缘1.5mm,两端距角膜缘2.5~3.5mm,切口深度为1/2巩膜厚度,长5.5~6.5mm,用月牙隧道刀作板层巩膜隧道至角膜约1mm处换穿刺刀进入前房,于3:00或9:00位角膜周边作一侧切口,注入黏弹剂,用自制切囊针或囊膜镊连续环形撕囊,水分离,水分层,转动晶状体核,使核与皮质床分离,前房内注入黏弹剂,拨动晶状体核使其旋转而脱出囊袋人前房,再在晶状体前注入黏弹剂保护角膜内皮,晶状体核后注入黏弹剂,将其与后囊膜分开,扩大内切口7mm,使内切口两侧呈扇形略大于外切口1~2mm,将注水圈套器伸人晶状体后方,注入少量平衡液,同时一边轻压切口后唇,一边退出圈套器将晶状体核顺势取出。过大的晶状体核可用劈核器将其劈成两瓣取出。用双腔针头注吸清除残留皮质,前房和囊袋内注人黏弹剂,植入人工晶状体,调试钩调试使之在囊袋内呈水平正中位,平衡液置换前房残留皮质与黏弹剂,卡米可林缩小瞳孔,隧道切口自闭。检查眼压是否适中,巩膜切口有无漏水,必要时10—0尼龙线缝合一针。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地塞米松1ml,单眼加压包扎,送返病房。

1.2.4术后处理

术后口服克林霉素胶囊、强的松1~3d。术后第2d检查术眼视力,裂隙灯下检查角膜、切口、前房以及人工晶体位置等。给予碘必舒滴眼液滴眼每小时一次,逐渐减量;;复方托品酰胺滴眼液散瞳每晚1次。

2 结果

2.1术后视力

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0.3者107眼(72.29%),其中≥0.5者73眼(49.32%),≥0.8者17眼(11.49%)。术后1周裸眼视力≥0.3者125眼(84.46%),其中≥0.5者108眼(72.97%),≥0.8者64跟(43.24%)(表1)。术后7天最佳矫正视力≥0.5者,114眼(77.03%),其中≥1.0者71眼(47.97%)。术后1月矫正视力≥0.5者121眼(81.75%),其中≥1.0者79眼(51.35%),此外≤0.1者8眼(5.41%),视力≤0.1的8眼中有4例为高度近视2例黄斑病变,2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表1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裸眼视力

2.2术中并发症

(1)后囊膜破裂8眼(5.41%),5眼发生在娩核时,2眼发生在注吸皮质时,1眼发生在后囊膜抛光过程中。6眼将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内,2眼植入虹膜睫状体沟内。(2)上方虹膜反复脱出3眼(2.03%),经处理完全恢复,切口缝合1~2针。(3)前房积血4眼(2.7%),对操作无影响,术后给予静卧以及口服复方三七片处理,术后2~3d完全吸收。

2.3术后并发症

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10月-2013年9月收治的24例24眼需实施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 其中男16例, 16眼, 女8例, 8眼;患者年龄为23~80岁, 平均年龄为 (45.52±1.23) 岁;5例为晶体脱位患者, 19例为实施ECCE术中晶体后囊破裂患者;22例为Ⅰ期手术, 2例为Ⅱ期手术。

1.2 方法

本研究选取24例24眼需实施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 在实施手术治疗前, 准备常规白内障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麻醉师注射100 mg利多卡因药剂对患者实施局部麻醉措施, 麻醉成功后, 医护人员在患者上方角膜缘后做一巩膜隧道切口, 长度约为1.5 mm, 依据患者晶体核大小确定切口长度, 大小约为6.5~8.5 mm, 将隧道分离至透明角膜缘内, 深度为1.0 mm。ECCE术中晶体后囊破裂较大、囊袋不完整患者, 医护人员应在其前方内肌内注射0.2m L卡米可林缩瞳。晶体脱位患者术前散瞳, 晶体囊内摘除后缩瞳, 对于前房内出现玻璃体患者, 医护人员应对其充分剪除, 直至患者瞳孔呈正圆型, 直径为3 mm左右, 位置居中;在患者前房内注入粘弹剂, 有效维持患者前房深度, 同时在瞳孔区注射1 m L粘弹剂, 有效将玻璃体压迫到玻璃体腔中, Ⅰ期植入弹性开放襻AC-IOL, 将襻调整到3~9点位, 在上方做一虹膜根切口, 并采用间断缝合方法对切口进行缝合, 总共为2~3针;Ⅱ期患者在实施手术前采用0.5%匹罗卡品眼液硝酸毛果芸香碱滴眼液进行滴眼, 1滴/次, 直至患者瞳孔缩至2~3 mm。手术完成后, 医护人员通过平衡液促使患者前房深度恢复, 采用注射的方法, 在患者结膜下注射2万U庆大霉素, 每日注射2.5 mg的地塞米松。同时滴托吡卡胺滴眼液, 1滴/次, 间隔5 min滴第2次, 有效散瞳。

1.3 观察指标

观察术后角膜状况、眼压状况、出血状况及视力状况。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角膜状况

在实施手术治疗后, 6例出现角膜内皮水肿现象, 其中, 4例为纹状水肿, 2例为斑片状水肿。术后3~7 d角膜内皮水肿现象消失。

2.2 患者眼压状况

实施手术治疗前其平均眼压为 (27.6±3.2) mm Hg, 术后平均眼压为 (14.7±3.9) mm Hg, 存在显著差异性, 有统计学意义 (t=11.2351, P<0.05) 。

2.3 术后出血状况

在实施手术治疗1 d内, 3例出现少量前房出血现象, 占12.5%, 术后3~5 d全部吸收。

2.4 术后视力状况

术前10例10眼患者视力<0.1, 14例14眼患者视力为0.1~0.4。经过手术治疗后, 4例患者矫正视力为1.0, 占16.7%, 17例患者矫正视力为0.5~0.9, 占70.8%, 3例患者矫正视力为0.3~0.4, 占12.5%。Ⅱ期手术患者经手术治疗后, 视力均达到术前矫正水平, 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性 (P<0.05) 。

3 讨论

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主要在患者虹膜前操作, 该手术视野开阔, 因此医护人员在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时, 极易掌握, 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2]。但在采用该种手术进行治疗时, 医护人员应注意: (1) 维持患者前房深度, 该种手术是在患者虹膜前操作, 距离角膜内皮较近, 因此, 医护人员应通过粘弹剂维持患者前房深度, 为手术提供较为开阔的空间, 有效减少对患者虹膜、角膜内皮及前房角的损害。 (2) 调整好人工晶体襻位置, 巩膜突上为植入人工晶体襻的理想位置。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大部分人工晶体襻被固定在巩膜突后面房角隐窝, 部分甚至固定在虹膜根部[3]。 (3) 术后若患者出现前后房阻滞现象, 则会导致后房压力增高、眼压增高、前房变浅等。医护人员应为患者实施常规虹膜根部切除。同时在治疗过程中, 应选取房角结构及眼压正常、瞳孔直径≤6mm, 视网膜、角膜稳定, 矫正视力>0.4的患者, 便于确保患者安全。综上, 医护人员适当掌握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适应证及操作要点, 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提高患者视力, 该种手术方法具有较好前景。

参考文献

[1]何洪林.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的临床观察[D].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09, 31 (4) :327-329.

[2]何阳, 杨阳, 赵丹丹.前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与透明晶状体置换术矫治高度近视对比研究[J].医药前沿, 2013, 3 (10) :25.

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篇4

1 临床资料

本组白内障患者190例 (202只眼) , 其中男84例86只眼, 女106例116只眼, 年龄最小14岁, 最大93岁, 平均年龄74.3岁。老年性白内障169例190只眼, 并发性白内障7例7只眼, 青年性白内障6例6只眼, 创伤性白内障7例7只眼, 先天性白内障1例1只眼。术前视力≤0.1的107只眼, 0.1~0.6的56只眼。术后第1天视力≥0.5的46只眼;术后1周视力≥0.5的98只眼;术后3个月以上裸眼或矫正视力≥1.0的56只眼。术中并发症1例, 后囊破口不大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

2 护理[1]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患者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知识了解甚少, 很多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及焦虑心理, 表现为失眠、焦虑等。护理人员应向患者介绍手术专家及手术效果, 介绍已治愈的病例, 对手术安全性作恰当的说明, 向患者讲明病情, 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焦虑心理, 让患者对手术成功充满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

2.1.2 提供有关手术的必要信息

向患者介绍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采用表面麻醉, 只需麻醉药滴眼, 不需框内注射, 术中没有明显的疼痛感, 免去拆线痛苦, 可以获得最快的视力恢复。

2.1.3 术前准备

常规检查体温、脉搏、心率、血压, 血、尿、便常规, 出凝血时间, 血糖, 胸透和心电图。对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肾病等患者, 应先对症治疗, 尤其是糖尿病患者血糖需降至8.0 mmol/L, 病情稳定后严密监护下方可进行手术。术眼于术前3 d常规点消炎药, 3次/d;术前1 d剪眼睫毛, 冲洗泪道;术前40 min点散瞳药3次, 瞳孔充分扩大后方可点麻醉药, 点后让患者闭眼, 术前点3次即可。

2.2 术中护理[2]

患者术中应听医护人员指挥, 术中必须保持平衡的手术姿势, 让患者平卧于手术台上, 双上肢加约束带, 以免患者术中不自主抬手, 不能讲话, 欲咳嗽、打喷嚏, 可用舌用力抵上腭, 实在不能控制者, 通知医生采取必要的措施, 以免造成严重影响。当患者头被蒙住不准说话时, 护士应握住患者的手, 缓解紧张情绪, 消除恐惧心理。使用手术器具之前及技术操作前, 医护人员提前向患者解释, 以便让患者更好地配合。手术结束, 术眼用纱布覆盖, 不需加压包扎。

2.3 术后护理[1]

2.3.1 心理护理向患者讲明手术情况, 向患者讲解有利的信息, 解除患者的顾虑。

2.3.2 注意事项

嘱患者取平卧位休息, 嘱其放松头部, 避免过多活动, 切勿突然坐起、低头、弯腰、剧烈咳嗽、打喷嚏等, 以防切口裂开晶状体脱位或继发出血, 术后数小时可轻微活动。

2.3.3 严密观察眼部情况[2]

每天换药时需观察眼睑是否红肿、结膜分泌物、伤口愈合及瞳孔前房恢复情况, 前房有无渗血、出血及眼内感染, 角膜有无浑浊水肿, 观察眼压及瞳孔, 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2.3.4 用药护理

为预防感染, 术后严格按照医嘱使用滴眼液, 如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每2 h滴眼1次, 托吡卡胺眼水滴眼每天2次, 1周后根据情况逐步减量。滴眼前洗净双手, 勿揉眼球。

2.3.5 饮食护理

术日为半流质饮食, 以后改为普通饮食, 宜清淡, 多吃水果、蔬菜, 补充维生素和蛋白质, 保持大便通畅, 促进切口愈合。

2.4 出院指导

嘱患者出院后1周、2周、3个月定期门诊复查, 按时点眼药, 3次/d, 坚持1个月。告知正确的点药方法, 不揉眼, 防止眼部创伤, 如出现术眼疼痛、视力下降等情况随时来院就诊。

3 结果

202眼 (190例) 术后第1天视力0.5~0.6的165眼, 0.3~0.5的33只眼, ≤0.25的2只眼;角膜中度水肿2只眼, 角膜轻度水肿10只眼, 经局部对症处理后2 d愈合, 平均手术时间6 min, 一般住院4 d, 无并发症发生。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实施整体护理, 患者术前心理稳定, 术中患者配合好, 术后患者视力明显提高, 住院天数短, 并发症少, 患者满意度不断提高。

4 讨论

4.1 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组织损伤

小、切口不用缝合、手术时间短、角膜散光小、术后视力恢复快等优点, 体现了高质量、高效率的社会需求。实施整体护理则是手术顺利实施并取得良好效果的保证。

4.2 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过程中, 患

者积极配合医生是一个重要环节, 因为在手术中, 如患者出现紧张情绪会导致血压升高、眼压升高等;如果眼球转动, 眼睛不能注视灯光, 会导致手术无法顺利进行, 也会影响伤口的深浅、大小、人工晶状体的位置, 更有甚者导致后囊破裂等, 影响手术成功率。要想让患者配合好, 必须做到术前与患者良好沟通, 让患者理解, 消除恐惧心理;术中护理好, 使患者极力配合医生, 手术得以顺利进行。

4.3 良好的术后护理是患者康复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应认真观察术后患者视力、结膜及伤口愈合、眼压情况, 及时发现有无并发症, 以便及时处理, 教会患者生活、起居、饮食方面的知识,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陈秀风, 俆佩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围手术期的护理[J].临床眼科杂志, 1999, 7 (5) :348.

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篇5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科2005年6月—2010年12月在我科行虹膜固定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病人17例 (27只眼) , 其中男11例 (16只眼) , 女6例 (11只眼) ;年龄18岁~40岁;近视度>-8.00 D, 近视屈光度数基本稳定年增加量<1.00 D, 前房深度>2.8 mm, 暗室瞳孔直径<4.5 mm, 角膜内皮细胞计数1 mm2>2 200个, 眼压<21 mmHg (1 mmHg=0.133 kPa) , 排除青光眼、角膜混浊、圆锥角膜、葡萄膜炎等眼部疾病[2]。

1.2 手术方法

常规消毒铺巾, 暴露术眼;球后睫状神经节麻醉、表面麻醉, 开睑器开睑, 以穹隆部为基底的结膜瓣1点至11点结膜切口, 行巩膜隧道切口5 mm, 与角膜1点和11点方位穿刺;前房注入粘弹剂, 植入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旋转至3点及9点方位, 钳夹于虹膜周边固定;间断缝合切口2针;结膜囊内涂复方妥布霉素眼膏, 包盖术眼。

1.3 结果

17例 (27只眼) 病人均顺利完成虹膜固定型有晶状体眼的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效果满意。术后1个月裸眼视力0.5~1.2, 术后1个月眼压为11 mmHg~24 mmHg。有1例病人在45 d由于外伤造成人工晶状体偏位, 行人工晶状体复位手术后, 视力达0.6。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术前检查

常规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胸部X线片、结膜囊细菌培养等常规检查。眼部检查:裸眼视力及矫正视力、屈光度、房角、眼压、角膜横径、角膜地形图、角膜曲率、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眼底AB超 (前房深度、晶体厚度和眼轴长度) 、白-白距离、对比敏感度。

2.1.2 安全护理

病人手术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生活质量, 心理期望值较高, 因此做好安全护理显得更为重要。为了保证病人的安全, 应做到:①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遵医嘱规范滴抗生素眼药水, 每日冲洗结膜囊和泪道, 预防感染。②评估病人眼部检查的各项指标, 正确合理选择人工晶状体的度数, 从而保证术后视觉质量。③术前指导病人进行眼睛固视训练, 讲解手术的过程、原理、目的、效果、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需要病人配合的注意事项。④手术室护士术前1 d访视病人, 介绍手术室的环境、构造, 需要病人术中如何配合, 消除其恐惧心理。⑤手术前要认真检查手术器械, 保证完好呈备用状态, 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⑥术前1 d时充分缩瞳, 植入人工晶状体前, 护士要认真仔细做好查对, 递交人工晶状体时要核对人工晶状体度数、品牌, 以保证其准确性。⑦手术过程中, 护士要随时根据前房的形态及时调整灌注液的高度, 以稳定前房的深度, 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2.1.3 心理护理

虹膜固定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一项新的手术方式, 再加之手术费用较高, 病人渴望提高生活质量, 担心手术疗效及发生并发症, 对手术寄予厚望, 易产生焦虑、紧张心理。应有针对性地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 尽量减轻病人的焦虑、紧张心理[3]。全面了解病人的资料、掌握病人的心理动态。病人入院后进入陌生的病房, 加之对手术的恐惧, 情绪不稳定。首先要与病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启发和引导病人正确对待此次手术治疗, 解除顾虑, 使其配合治疗护理。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个性及文化程度等特点, 实施有针对的心理护理。对急于摘掉眼镜、以求美观的年轻病人, 心理护理以疏导为主, 讲明疾病发生、发展、演变规律以及治疗方案, 帮助病人克服急躁的情绪。对顾虑重重、担心术后效果年长病人, 以开导为主, 鼓励病人暴露思想, 帮助病人纠正不良的心态, 讲解手术的优点, 术后注意的问题, 做好充分心理准备。对存在试试看的悲观病人, 以关怀和鼓励为主, 向其讲明虽然有时治疗效果不佳, 但只要有信心, 配合好就有治愈的希望, 可以举实例说明, 通过鼓励病人面对现实, 正确对待人生, 帮助病人消除悲观、失望心理。

2.2 术后护理

手术当天尽量多休息, 少做低头动作, 避免撞伤术眼, 避免剧烈咳嗽、揉眼等动作。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1周内重点观察有无眼痛、头痛等高眼压症状。术后饮食要合理, 避免刺激性食物, 多食新鲜蔬菜、水果, 保持大便通畅。术后遵医嘱滴用抗生素眼药水, 指导病人用眼卫生;术后1周内洗脸、洗澡时避免污水入眼。告知病人如有视力下降、眼睛红、痛等不适症状要及时就诊。强调术后需要长期避免用手揉眼, 碰撞术眼, 以免人工晶状体与角膜摩擦而损伤角膜内皮[4]。

3 小结

应用虹膜固定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方法治疗了17例 (27只眼) 高度近视眼, 通过实施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术后并发症的观察, 病人了解了手术的目的、原理、操作过程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及时满足了病人不同阶段的健康需求, 及时消除了病人紧张、恐惧、疑虑等不良情绪, 保证了手术的顺利实施和术后并发症的及时处理, 使病人达到了良好的手术效果, 从而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摘要:选择17例 (27只眼) 高度近视眼病人行虹膜固定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通过术前给予积极检查, 认真做好安全护理、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 密切观察病情,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结果病人高度近视状况得到改善, 视力明显提高。

关键词:人工晶状体,近视,视力,护理

参考文献

[1]陈梅影, 应来飞, 黄小琼, 等.高度近视有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 (16) :43-44.

[2]王开杰, 朱思泉, 王宁利, 等.有晶状体眼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高度近视的临床研究[J].眼视光学杂志, 2008, 10 (5) :374-376.

[3]吴玉斌.护理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125-128.

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篇6

关键词:白内障,小切口,人工晶状体,并发症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改进了传统的白内障手术方式,较之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易于掌握、价廉、适合基层医院开展等诸多优点,目前已经普及,成为白内障复明规模化手术的标准手术方法,已在基层医院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作者观察300例(396眼)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术中、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以期进一步提高手术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0例(396眼),其中男性158例,女性238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88岁,平均62岁;双眼66例,单眼264例;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在150/90mm Hg以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在8.3mmol/L以下,合并心脏病患者,由心内科会诊,药物治疗后适合手术时方可手术,术中还要由心脏科医师进行监护,术后随访6~12个月。

1.2 方法

2%利多卡因和0.75%布比卡因混合液行球后麻醉,12点方位作巩膜隧道切口,切口长度为6~7mm,宽2~3mm,内口达角膜缘内1mm,行连续环形撕囊或开罐式截囊,水分层及水分离,使晶状体核上部抬起或用旋转法使晶状体核进入前房,扩大切口,晶状体核下方注入黏弹剂,用晶状体圈匙取出晶状体核,注吸出晶状体皮质,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于囊袋内,交换出黏弹剂,恢复眼压,切口自闭,无需缝合[1]结膜下注射妥布霉素、地塞米松,使切口处结膜自动将巩膜切口覆盖。

2 结果

2.1 术中并发症

术中后囊破裂16眼(4.04%),均发生在注吸晶状体皮质时,术中处理后均一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术后随访未发生人工晶状体移位。

2.2 术后并发症

角膜水肿56眼(14.14%),但角膜水肿均属轻度,经过局部用药均在一周内消失。未发现角膜失代偿病例。前房炎症反应26眼(6.57%),出现房水混浊,重者前房及人工晶状体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物,经过药物治疗均于一周内消退。后发障52眼(13.13%),轻度后囊混浊不影响术后视力,可不予处理,影响视力显著者,行YAG激光后囊切开处理,效果良好,本组中21眼行YAG激光切开处理。本组中无视网膜脱离、角膜失代偿、人工晶状体脱位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在传统的大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基础上改进而来,其主要特点是切口制作成隧道状,明显缩小了切口的长度,而且能够自闭,不需缝合,术后散光小,视力恢复快而稳定[2,3]。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较之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也具有一定优点,不需特殊设备,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学习周期短,两者术后远期视力的恢复几乎相同,因而适合基层医院开展白内障手术,目前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已经在基层医院普及,并广泛应用于规模化白内障复明手术活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同样可出现一些并发症。

本组术中后囊破裂16眼(4.04%),均发生于注吸晶状体皮质的过程中,特别是在清除12点方位皮质时,最易发生吸破后囊,术中尽可能保持瞳孔散大状态及保持好前房深度可大大减低后囊破裂发生率,本组中16眼后囊破损面积不大,均术中一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随访中无晶状体移位发生。

本组术后并发症主要是角膜水肿、前房炎症反应、后发障等,角膜水肿的原因主要是术中晶状体核的机械性损伤,特别是过大的晶状体核取出过程中对角膜内皮的摩擦伤,直径过大的晶状体核,取出时切口可适当扩大,晶状体核表面可注入一些黏弹剂,使出核过程顺利完成。本组角膜水肿程度均较轻,经过药物治疗一周内均可恢复,无角膜失代偿发生。术后前房炎症反应26眼(6.57%),主要原因是术中对虹膜的刺激造成的,也与患者个体合并症如糖尿病、陈旧性葡萄膜炎等有关,还可能和人工晶状体材料有关,本组术后前房炎症反应均不严重,用药治疗一周内消退。随访过程中部分病例发生了后发障,本组52眼(13.13%),其中31眼后囊混浊轻微,不影响术后视力,未作处理,另21眼后囊混浊明显,影响术后视力,行YAG激光后囊切开处理,效果良好。

本组中无视网膜脱离、角膜失代偿、人工晶状体脱位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通过本组病例的观察,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安全、方便、效好,适合基层医院开展规模化白内障复明手术。

参考文献

[1]岳飞龙,齐锋伟.高度近视眼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配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眼科杂志,2002,10(1):71

[2]王禹,翟刚,解聪.小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观察.临床眼科杂志,2003,11(2):145

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6年3月至2009年5月眉山市康复医院眼科收治的60例 (74眼)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其中男性27例, 女性33例, 年龄28~71岁, 平均年龄 (36.8±10.4) 岁;原发青光眼类型:闭角性青光眼35例 (40眼) , 开角性青光眼25例 (34眼) 。

1.2 治疗方法

术前采用0.4%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滴入结膜囊, 1次/3min, 1滴/次。在颞上方做一个以穹窿作为基底的梯形结膜瓣, 暴露巩膜壁。在角膜缘附近左眉弓巩膜半层弧形切口, 平行分离后左巩膜制作一个隧道到角膜缘内, 自和隧道成90°方位角膜缘内1mm穿刺透明角膜, 做一个长约1.5mm的辅助切口。向前房注入粘弹剂后连续环形的撕下前囊, 制成直径约5mm的圆形前囊孔。通过穿刺隧道切口进入前房, 将囊袋和皮质、核的水分离。采用超声乳化吸出晶状体核, 吸净皮质, 对后囊进行抛光。向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 使之固定在3点和9点方位, 注射卡未可林进行缩瞳。垂直于角膜缘剪开巩膜隧道, 形成一个矩形巩膜瓣, 切除巩膜瓣下小梁组织, 同时在相应的虹膜周边做切除, 吸出粘弹剂和缩瞳剂, 从巩膜瓣两侧的游离角做松弛缝合固定巩膜瓣, 连续缝合结膜瓣。术后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和地塞米松。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眼压、视力恢复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2.0建立数据库, 通过t检验和卡方检验分析,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前和手术后1、3个月眼压情况的比较

(1) 手术前74眼, 眼压 (27.8±4.5) mm Hg; (2) 手术后1个月74眼, 眼压 (13.6±2.6) mm Hg; (3) 手术后3个月74眼, 眼压 (14.3±2.3) mm Hg。

2.2 手术前和手术后1、3个月视力情况的比较

(1) 手术前74眼, <0.1:44眼59.5%;0.1~0.3:20眼27.0%;0.3~0.5:10眼13.5%;>0.5:0眼。 (2) 手术后1个月74眼, <0.1:16眼21.6%;0.1~0.3:9眼12.2%;0.3~0.5:37眼50%;>0.5:12眼16.2%。 (3) 手术后3个月74眼, <0.1:3眼4.1%;0.1~0.3:3眼4.1%;0.3~0.5:50眼67.6%;>0.5:18眼24.3%。

2.3 50例患者术后囊破裂1例。

3 讨论

青光眼手术后由于晶状体虹膜前移常会导致前房延缓形成和白内障等并发症[3]。传统的小梁切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切口较大, 术后易发生感染和粘连。超声乳化乳化针头始终背向虹膜, 乳化发出能量全部作用在晶状体核上, 减少了虹膜和周围组织的损伤概率。颞侧透明角膜隧道切口手术视野开阔, 不受眉弓、眼睑和滤过泡的影响, 避免了烧灼巩膜止血, 减少了巩膜组织烧灼伤。同时透明角膜无血管不会引发前房积血。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以有效的解除瞳孔阻滞, 改变眼前节各部比例, 使得房水流出通道通畅, 眼压下降。3种手术联用可以一次完成, 避免了多次手术的创伤, 减少了单纯一种手术实施引起的眼压增高和白内障加速发展的发生率。本研究通过三联术治疗青光眼并白内障, 结果表明, 手术后1、3个月眼压较手术前均明显降低, 同时术后1和3个月眼压无显著性差异, 提示三联手术降低眼压效果稳定。同时手术后1、3个月视力情况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同时术后并发症较少。

综上所述, 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视力恢复显著, 临床疗效良好,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分析眉山市康复医院收治的青光眼并白内障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后1、3个月眼压较手术前均明显降低, 手术后1、3个月视力情况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 P<0.05,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视力恢复显著, 临床疗效良好,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梁切除,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参考文献

[1]杜敏, 牛永亮, 周瑞芳.三种手术方法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对比观察[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0, 20 (1) :43-45.

[2]董微丽, 邓志鸿, 王海彬等.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 2010, 39 (7) :854-855.

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6月集束化管理方案实施前白内障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1 661例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663例, 女998例, 年龄5岁~100岁, 平均年龄 (63.82±12.88) 岁;住院时间2 d~6 d, 平均 (4.12±2.05) d;老年性白内障1 532例, 创伤性白内障5例, 并发性白内障121例, 先天性白内障3例。选择2011年7月—2012年12月实施集束化管理方案后白内障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1 932例作为观察组, 其中男859例, 女1 073例, 年龄6岁~102岁, 平均年龄 (64.82±12.56) 岁;住院时间2 d~6 d, 平均 (3.98±1.85) d;老年性白内障1 786例, 创伤性白内障6例, 并发性白内障129例, 先天性白内障11例。

1.2 集束化管理方案

1.2.1 成立科室感染监控小组

由科主任、护士长、主治医师和主管护师各1名组成科室感染监控小组, 评估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各种易感环节, 制定标准的临床路径及白内障手术工作流程, 监督检查眼科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措施落实情况。制定落实围术期管理方案、白内障手术准入标准及治疗护理常规, 我科白内障手术工作流程包括术前准备 (患者的准备、医护人员准备) 、术中手术配合、术后护理各个环节, 护士按照流程实施各项治疗护理, 避免缺陷发生。

1.2.2 充分的眼部术前准备

术前3 d抗生素眼液滴眼、每天4次, 术前1 d冲洗泪道、剪睫毛, 术前30 min术眼常规用生理盐水加妥布霉素冲洗结膜囊, 冲洗时应翻开上下眼睑, 使穹隆部、睑结膜及内外均得到冲洗, 冲洗后用无菌纱布盖眼[3]。遵医嘱治疗外眼存在的炎性疾病, 如有慢性内囊炎、结膜炎等感染病灶, 必须先采取有效的方法使感染得到控制, 结膜囊分泌物细菌培养阴性证实无菌生长后, 再行白内障手术。认真消毒手术区及睑缘, 使用0.5%碘伏消毒术眼周围皮肤2遍, 用眼部皮肤贴膜将手术区域与周围环境隔开[4]。

1.2.3 手术中防控

1.2.3. 1 做好环境监控

我院为层流手术室, 采用空气洁净技术对微生物污染采取程度不同的控制, 使空间环境中空气洁净度适于眼内手术要求, 并提供适宜的温、湿度, 创造一个洁净舒适的手术环境。手术中限制人员数量, 限制观摩, 尽量减少手术人员的走动, 将手术间的尘埃及细菌减少到最低限度, 以确保手术室空气的净化。

1.2.3. 2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做好外科手消毒, 所有手术器械做到“一人一灭菌”, 术中物品污染立即更换, 选用林格液加妥布霉素和肾上腺素为灌注液。认真检查各种物品的灭菌质量, 术中各种物品如人工晶状体、粘弹剂等使用前认真检查包装是否有破损, 是否在有效期内, 使用前避免污染。手术结束时, 结膜下注射妥布霉素20 mg加地塞米松2.5 mg。

1.2.3. 3 加强人员培训, 提高医护人员业务素质

熟练掌握手术操作规程, 改进手术方法, 提高手术技巧, 尽量缩短手术时间, 切口整齐, 关闭良好, 完整的晶状体后囊膜, 避免玻璃体嵌顿和脱失, 对预防眼内炎非常重要[5]。

1.2.4 严格执行医护人员手卫生要求

加强无菌观念和预防感染的意识, 掌握正确的六步洗手法, 术前、术后滴眼液及进行相关眼部检查、换药等直接接触术眼前后, 每接触一名患者前后, 均要执行手卫生规范, 杜绝通过医护人员手污染而导致的交叉感染。

1.2.5 加强巡视, 监测眼部情况变化

严密观察术眼敷料有无脱落、污染、渗血、渗液, 眼部红肿疼痛, 分泌物增多等异常情况, 同时还须保持用具、卧具的清洁及伤口敷料的清洁干燥。换药时注意无菌操作, 遵医嘱结膜下注射妥布霉素和地塞米松, 预防感染。宜食清淡富营养的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 多食新鲜蔬菜、水果, 勿进食油腻、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 以补充营养, 增强机体抗感染能力。控制血压、血糖在正常范围内, 有利于术后伤口愈合[6]。

1.2.6 认真做好患者健康教育

采取书面及语言讲解的宣教方式, 每人发放白内障术后注意事项健康教育处方1张, 责任护士向患者宣教预防眼内感染的方法, 提高患者的卫生意识。督促患者做到注意用眼卫生, 不用手或脏的毛巾擦眼睛, 洗澡时勿使水流入眼内;按时滴药水、涂眼膏, 滴眼液前洗手;出院后3 d、1周、2周、4周来医院复查, 出现眼部胀痛、视力突然下降等异常时及时就诊, 及时发现眼内感染征象并予以早期干预。出院时要求患者掌握健康教育的内容并能严格执行。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感染性眼内炎发生率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χ2=5.76, P<0.05) , 见表1。

3 讨论

感染性眼内炎是眼科手术一种少见但非常严重的并发症, 不仅对患者的视力可造成致命的影响, 而且是造成医疗纠纷的重要因素之一[7]。规范管理是预防眼内炎的基础, 我院非常重视眼内炎的预防管理工作, 对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眼内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和机制进行认真分析, 采取集束化管理方案进行有效的干预, 显著降低了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率, 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避免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摘要:目的 观察集束化管理方案预防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感染性眼内炎的效果。方法 采用集束化管理方案前后, 对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后眼内炎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采用集束化管理方案前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 661例, 眼内感染5例;采用集束化管理方案后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 932例, 感染0例, 管理前后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无菌要求高, 感染因素多, 采用集束化管理方案干预, 可降低眼内炎的发生率, 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 避免医疗纠纷, 有益于医患双方。

关键词:人工晶体植入术,眼内炎,集束化管理,干预效果

参考文献

[1]姚惠萍, 孙仁华, 刘亚新, 等.集束化管理方案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 (10) :1988-1989.

[2]李轶南, 周立新, 温伟标, 等.集束化治疗对严重毒血症患者预后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 2011, 27 (7) :1183-1185.

[3]何蕾.老年性白内障手术病人的康复护理[J].护理研究, 2007, 21 (4C) :100-1052.

[4]李勤, 刘旭.内眼手术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J].现代护理, 2006, 12 (16) :1503-1504.

[5]李凤鸣.眼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553-1555.

[6]栗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护理[J].天津护理, 2011, 19 (2) :87-88.

上一篇:新课程下下一篇:大学英语听力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