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护理

2024-07-15

高血压患者护理(精选十篇)

高血压患者护理 篇1

1基础护理

1.1饮食护理:高血压患者应减少钠盐的摄入, 每人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 g。要减少膳食脂肪的摄入量, 优质蛋白质的补充要适量。有资料显示, 适当控制膳食脂肪, 补充优质蛋白质, 可以减缓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所以, 患者应根据自身身体情况, 合理改善食物结构, 减少摄入脂肪高的肉类, 增加含蛋白质较高而脂肪较少的禽类及鱼类食物的摄入。

患者应注意补充钾和钙。研究表明, 钾与血压呈明显负相关, 而我国膳食营养成分常常低钾低钙, 故而应增加绿叶蔬菜、鲜奶、豆类制品等含钾和钙较多的食物。

要多吃蔬菜和水果。摄入果蔬有助于降低血压, 与水果、蔬菜、食物纤维和低脂肪的综合作用有关。

1.2运动护理: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 鼓励患者开展合理的体育锻炼。护士要根据患者实际制定个体化运动方案和方式, 使之掌握合理锻炼与疾病治疗之间的关系。高血压患者多为老年群体, 由于身体生理功能退化, 运动要避免过量, 量力而行。在运动过程中, 护理人员要及时为患者提供正确的健康指导, 确保运动效用[2,2]。建议参加太极拳、慢跑等适当的户外活动[3]。

1.3行为生活习惯的护理:高血压患者要养成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 合理安排生活, 注意劳逸结合, 防止过度紧张和疲劳, 以保持轻松、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患者应戒烟限酒。吸烟饮酒能提高体循环动脉压, 增加血管壁脆性。饮酒和血压水平及高血压患病率之间呈线性相关, 还可降低降压药物疗效[4]。

1.4心理护理:高血压与心里因素密切相关, 孤独、焦虑、抑郁等负性心态影响高血压水平。所以, 护士要针对患者的负性心理状态, 运用沟通和技巧和艺术与患者进行有效交流, 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 深入了解和掌握患者存在的思想顾虑, 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活动, 教会患者掌握应对各种应激的技能, 减轻心理压力, 保持心理平衡, 学会自我调节, 提高承受能力, 尽量避免高血压诱发因素, 维持血压在正常范围。

对于控制血压不佳、有并发症或合并其他慢性病患者, 会感到悲观、恐惧和紧张。护士应对患者加倍关怀照顾, 充分理解其内心痛苦和患病体验, 提供必要的情感支持和鼓励。

要训练易激动患者的自我控制能力, 培养宽容对人看事的积极态度, 充分利用家庭资源和社区资源减少对患者的各种不良刺激, 为患者创设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5]。

许多高血压患者具有时间紧迫感、争强好胜、易激动、有敌意和攻击性等A型性格特征。可采用心理疏导、认知疗法和行为治疗等干预形式, 可是患者的紧张、焦虑程度得到一定的缓解, 改善治疗效果。

长期的心理压力和抑郁是导致血压升高和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应根据患者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和个性特征进行心理干预, 以缓解高血压患者的情绪和精神压力, 使其保持乐观心态,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控制患者血压水平, 并改善患者的预后,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6]。

2药物护理

多数高血压病患者均需口服降压药, 降压药须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保持血压稳定。不可随意停药和增减药量, 使血压反复波动, 不利于维护患者的健康水平。

2.1用药护理:服用降压药物时, 应做到:①缓慢、温和、适度降压, 用量从1/3~1/2开始, 在数周内逐渐加量, 2~3个月达到目标血压值;②合理安排用药时间, 应根据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服降压药;③为老年患者用字体较大的标签标明药物剂量和服药时间, 避免遗忘服药[7], 不断提高用药依从性。

2.2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利尿剂、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是目前临床常用降压药物, 其作用机制不同, 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也有差别, 应注意用药不良反应的观察。

利尿剂是通过排钠利尿降低血容量达到降压目的, 应用不当可致电解质紊乱、高血糖、高尿酸血症、低钾血症、血脂代谢紊乱。α受体阻滞剂可引起直立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β受体阻滞剂可抑制心肌收缩力, 延长房室传导时间, 老年人β受体功能降低, 可引起低血糖、心率减慢、支气管痉挛、末梢循环障碍, 因此不宜单独使用, 应用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率、呼吸、血糖等变化, 是否有心动过缓;钙通道阻滞剂可提高交感神经反射性, 导致头痛、面部潮红、下肢浮肿、心动过速, 使用过程中还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顽固性高血压的降压效果明显, 患者可出现血钾升高、粒细胞降低、膜性肾病、蛋白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还可引起刺激性干咳和血管性水肿, 患者应用此药时应随时监测血常规、尿常规, 如有异常尽快告知医师, 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用药注意事项:①降压药物应从小剂量应用开始, 遵医嘱合理调整剂量, 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突然撤换甚或停药, 需长期服用维持量。②注意不宜过快过低降压, 服药后如有不良反应应立即平卧, 取头低脚高位增加脑部血流量。老年人服药站立不要太久, 避免扩张腿部血管造成下肢血淤积, 脑部血流量降低而致晕厥。③用药期间患者起床不宜太快, 动作不宜过猛, 防止加重头晕;外出活动应有人陪伴, 以防晕倒外伤。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尽管高血压不能彻底治愈, 但可防可控, 其危害性与血压水平以及并存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靶器官损伤和其他疾病等因素有关。所以, 应重视院外治疗患者的基础和药物护理, 使患者获得较好的疗效, 不断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高血压,基础护理,药物护理

参考文献

[1]刘海燕.高血压病人临床护理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 2000, 15 (8) :590-592.

[2]张秋芬, 张炜冉, 师静.回访式健康教育在高血压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河北医药, 2012, 34 (16) :2559.

[2]孙艳红.176例高血压病病人膳食调查及饮食指导[J].护理学杂志, 2001, 16 (8) :451-453.

[3]李德高.卡托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 (3) :118-119.

[4]苏婉霞, 杨春旭.高血压病多因素社区干预研究进展[J].现代护理, 2007, 13 (8) :2112-2114.

[5]张红雁, 白毅, 娄艳华.肥胖与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相关性的研究[J].实用糖尿病杂志, 2004, 12 (4) :32-33.

[6]郭桂芳, 谭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并高血压患者心钠素检测的临床意义研究[J].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3, 35 (1) :65-66.

高血压患者护理论文 篇2

【摘要】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发生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均造成程度不同的影响。

对于此类患者,除了要对其进行必要的治疗外,还需要在掌握患者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以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此类患者的生活质量。

文章结合实际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护理加以探讨,以期为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血压心脏病;护理;健康教育

高血压性心脏病是指高血压病人并发或伴发的心脏病变,是由于长期血压升高使左心室负荷逐渐加重,左心室因代偿逐渐肥厚和扩张而形成的器质性心脏病变。

高血压性心脏病一般出现在高血压病起病数年至十余年后,根据心功能变化情况可分为心功能代偿期和心功能失代偿期。

在心功能代偿期,病人无自觉症状;在心功能失代偿期,则逐渐出现左心衰竭的症状,开始时仅在劳累、饱食或说话过多时出现心悸、气急、咳嗽,以后症状逐渐加重,病人体力活动明显受限。

如何对高血压病人进行合理治疗及生活方式指导,以便使病人的血压得到良好控制,并尽力避免高血压病进展和发展为高血压性心脏病,则是当前优质降压的新课题。

高血压患者心理护理探析 篇3

【关键词】高血压;心理护理;探析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374-01

1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

1.1.忧虑心理

高血压患者对所进行的必要诊断方法和综合治疗措施不了解,病人在接受不熟悉的医疗操作中产生不安心理。部分需要长期治疗的高血压病人,考虑到经济问题、老人和小孩的抚养问题、以及今后的工作、生活问题而产生种种忧虑。

1.2信心缺乏

高血压病病程长,常反复发作,病人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往往对疾病的恢复缺乏信心,有的甚至产生轻生念头。

1.3恐惧、焦虑心理

高血压患者多情绪低落、紧张,充满恐惧、焦虑心理。这些不良情绪,都可作为心理负性因素,使病人身体产生应激反应,如交感神经兴奋、内分泌紊乱、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血小板聚集、血液黏滞性升高等。其结果必然影响药物疗效,甚至可诱发或加重病情。

2护理指导

2.1运动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 有助于增加患者的健康感觉和松弛紧张情绪, 运动应循序渐进, 先从轻度开始, 逐渐增加运动量, 开始时10min~15min, 一般为30min~45min, 运动方式以散步、骑自行车与慢跑为宜, 也可打太极拳、练气功。每次活动应按适应性活动、心肺耐力训练、松弛活动三个阶段,其强度以运动后无明显不适为度。如运动中出现明显呼吸困难, 应立即停止运动, 出现心慌、胸闷, 到医院检查。

2.2 指导患者合理应用抗高血压药物, 中高度高血压患者需服用适当的降压药物, 在服药过程中, 护士应指导患者按医嘱服药, 不可擅自加量, 以免发生严重毒副作用, 也不可擅自停药, 因为可能导致严重的高血压和并发症。尤其对初次使用降压药的患者, 应警惕出现急性低血压反应, 要提醒患者注意,如果治疗过程中出现一些不适的情况, 应尽早和医生取得联系。

2.3 生活护理

长期坚持低盐饮食和高蛋白多含钙的食物, 忌长期大量食高胆固醇、多脂肪的食物, 戒烟酒, 保证充足的睡眠, 保证大便通畅, 注意防寒。因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出血也常与受寒有关。

2.4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有头晕、手指发麻、心跳过速等一系列症状时, 应及时配合医生给予及时处理, 同时要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2.5加强医疗行为指导, 具体落实医疗措施和心理治疗方案, 减轻患者恐惧和焦虑, 保持其心理平衡。

3心理护理

3.1以诚相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在理解患者病情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给患者以直接性的心理援助,解除患者恐惧、焦虑的心理。从患者入院开始,我们要对待他们如对待亲人般诚恳、周到,耐心听取他们的主述,给予充分的同情和理解,注意维护他们的自尊,尽可能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使患者从入院就产生一种亲切感、安全感;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克制忍让,做到心平气和、和颜悦色,避免使之受到强烈刺激。在取得他们信任的前提下,尽快解除他们的恐惧、焦虑心理,使他们的心理障碍得以解决,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3.2 心理调整、稳定情绪, 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 提出改变不良性格和生活习惯的方法, 使患者学会自我调节情绪, 保持心理平衡, 对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都有好处。

3.3善于使用美好的语言、安慰性语言

人们患病时,有恐懼、焦虑、抑郁等不良的心理状态,护理人员热情、关怀的语言,能够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如对紧张焦虑的患者说消除患者顾虑的话语,使患者心情愉快,感到温暖,放松愉快地接受治疗。用鼓励性语言对患者鼓励,实际上是对患者的心理支持。如果护理人员谈吐热情,患者能够从中体验到关怀、鼓励、安慰,就可消除恐惧疑虑,调动积极性,勇于正视疾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劝说性语言、委婉规劝的语言,能激发患者配合治疗的意识。在给予安慰、鼓励的基础上劝说患者卸下思想包袱,消除思想压力,正确认识到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积极配合医务人员,达到治疗的目的。

3.4护理人员应掌握心理学知识与技能,实施心理护理

护士不仅要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护理技术,还要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知识,学会分析患者心理的技能。同时护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尤其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通过自己的态度、语言、行为等有意识地影响患者的感受和认知,改变其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4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 需终身治疗,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目的是将其血压降至最大耐受程度和理想水平, 同时还应注意高血压是一种典型的身心疾病, 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和药物治疗同等重要。我们在护理过程中, 应细致观察患者的不同心理, 在病情许可的条件下投其所好, 教会患者进行自我心理调试, 帮助指导其建立健全的人格与正常的情绪反应、生活规律, 以便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林琪芬,金月云. 高血压病患者的护理[J]. 中国民间疗法. 2008(01);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体会 篇4

1临床资料

本组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38~76岁,病史5~36年,全部符合WHO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其中I级高血压2例、Ⅱ级21例,Ⅲ级9例。

2护理措施

2.1一般护理

2.1.1休息与饮食

高血压初期不可限制一般的体力活动,可进行适当运动如打太极拳、慢跑等有助于增加患者的健康感觉和松驰紧张情绪,但避免重体力活动,血压较高、症状较多或有并发症的患者应卧床休息,避免体力和脑力的过度兴奋;指导患者坚持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限制动物脂肪、内脏、软体动物、甲壳类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防止便秘;肥胖者控制体重,减少每日总热量摄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细嚼慢咽,避免过饱,少吃零食,戒烟酒,吸烟饮酒可使体循环动脉压升高,血管壁脆性增高,是一重要的危险因素。

2.1.2保持病室安静,光线柔和,尽量减少探视,保证充足的睡眠。护理患者应相对集中,动作轻巧,防止过多干扰,加重患者的不适感。

2.1.3强化遵医行为,向患者及家属仔细讲解用药原则对治疗的重要性,讲明规律、合理用药与疾病控制的利害关系,以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提高医从性,达到治疗的目的,让他们认识到服药的长期性和重要性,这是使血压控制在目标水平,延缓器官损坏的一个重要环节。

2.1.4密切观察病情,定期测血压,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血压急剧升高、剧烈头痛、呕吐、大汗、视力模糊、面色改变、肢体活动障碍等症状,立即通知医师。

2.2并发症观察和护理

2.2.1掌握脑水肿程度及脑疝的临床特征,做好开颅准备(如头部备皮、配血等)。

2.2.2预防肺部感染,严格无菌操作,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必要时气管切开。

2.2.3预防应激性治疗的发生,保证制酸、护胃药物及时足量的应用,密切观察鼻导管及便血情况。

2.2.4多器管功能衰竭应持续心电监护,动态监测肝、肾功能,电解质,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2.5防止下肢深部血栓形成,抬高下肢,病情隐定时可加强肢体主、被动活动。

2.3心理护理

高血压患者有着病程长、见效慢、多复性的特点,患者长期受疾病的折磨,情绪波动大,身心疲惫,血压恒定性增高,多数患者潜在着焦虑、紧张、恐慌、抑郁的心理。因此护理人员要做好心理疏导、调节情绪,变换心境、安慰鼓励,使之不断振奋精神,建立信心,正确认识疾病与自我调节的利害关系,同时取得家庭和社会的配合,这样对治疗可取得一定的效应作用。具体方法如下:

2.3.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理解病情的基础上,在接受、支持和保证三原则进行治疗性接触,参与患者交谈,有计划、有步骤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给患者以直接性心理援助。

2.3.2心理调整、稳定情绪。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提出改善不良性格和生活习惯的方法,使患者学会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对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都有好处。

2.3.3加强医疗行为指导,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患者及家属讲授有关原发性高血压的知识,从而正确认识疾病和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3健康教育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策略分析 篇5

摘要:老年人群体中,高血压是常见病,并表现出起病隐匿、体位性低血压、较大血压波动、较多并发症、主要为收缩压升高等诸多特征。老年高血压护理工作涉及到诸多方面,如饮食、运动、健康宣教以及用药护理等。心脑血管疾病护理中,并发症的预防以及高血压的控制是关键环节,同时也是控制病情复发、致残以及致死率的主要措施。对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而言,其康复护理工作持续时间较长,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恢复,并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措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高血压病;护理;老年患者;进展

作为临床一种“三高”(高发病率、致残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疾病,高血压是导致肾功能衰竭、冠心病、心力衰竭以及脑卒中等疾病的首要危险因素。据统计,国内高血压患者约为1.3亿,其中25%~35%为老年患者。高血压疾病不仅以老年患者为好发人群,更是导致老年患者致残致死的一个首要原因。临床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工作展开了深入而广泛的探索研究,本文基于此就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作一综述如下。

1、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征

1.1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较高,且较大血压波动。老年高血压患者具有较大的血压波动,尤其是收缩压。这种情况主要是受患者血管压力感受器功能减退、敏感性降低的影响所致。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而言,其动态血压昼夜节律通常表现为双峰双谷曲线,第一高峰形成于晨时8:00~9:00,然后逐渐在10:00时稳定同时缓慢下降,并于12:00~14:00时降至第一低谷,继而逐渐攀升,至15:00~19:00时形成第二高峰,患者入睡后血压于22:00后降至第二低谷。

1.2主要表现为收缩压升高。老年高血压患者多以收缩压升高为主要表现,而高血容量型、单纯舒张压升高类高血压老年患者则相对较为少见。主要表现为收缩压升高的高血压具有更大的危害性,对患者心脏造成更大损害,心力衰竭以及脑卒中发生率也更高。同时随着患者年龄增长,其舒张压增高幅度明显低于收缩压。

1.3患者血压变化程度以及类型同时也与自身动脉硬化程度存在一定关联性,由于动脉壁硬度表现出增龄性改变,高血压老年患者在血压收缩期的病情也表现出多样化临床特点,明显区别于普通高血压症状。

1.4患者起病隐匿,临床症状较少,且较多并发症,同时终末期病情进展极快,临床治疗以及患者预后往往较差,具有较高的病死率。

2、老年高血压的临床诊断

目前我国采用正常血压(收缩压<120mmHg和舒张压<80mmHg)、正常高值(收缩压120-139mmHg和/或舒张压80-89mmHg)和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进行血压水平分类。以上分类适用于男、女性,18岁以上任何年龄的成人。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压药物,血压虽然低于140/90mmHg,也诊断为高血压。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又进一步将高血压分为1级、2级和3级。

3、老年高血压护理策略

3.1限制高盐饮食。当人体进食过高的钠盐,势必造成体内小钠潴留,血管外周阻力增加,导致心脏负荷加重和肾脏的负担,引起排钠障碍,使血压上升,应指导病人每日理想的摄盐量低于5g以下。如同时有心衰、肾功能不全、心胶痛者,每日食盐应控制在1.2g以下。

3.2肥胖老年人多为向心性肥胖或腹部脂肪堆积,更易发生高血压。特别是向心性肥胖,可使血容量增加,内分泌失调,是高血压的重要因素,因此应指导病人坚持运动减肥,练气功、健美操、太极拳、慢跑、快步走等活动,避免剧烈运动。应增加活动量,如减轻体重,限制过量饮食,指导患者坚持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限制动物脂肪、内脏等食物,多进食新鲜蔬菜、水果、豆类等高维生素、高纤维等食物。

3.3交感神经系统变化。老年人由于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身心过劳、精神创作等可使交感神经兴奋,血压上升,故应指导患者自己控制情绪,调整心态,保持心理平衡,避免过度的激动与兴奋,正确对待周围事物,学会冷静、科学地处理问题,对能引起不快的人或事可采取回避的应对方法,家属对患者应充分的理解、宽容及安慰。体力劳动后注意休息,脑力劳动后注意精神放松。

3.4戒烟、限制饮酒。尼古丁如大量吸入,可使血压一过性升高,并降低药物的降压作用。如大量饮酒(指每日摄入酒精超过15ml或啤酒30ml或葡萄酒100ml,白酒25ml)都会导致血压上升。美国学者经过长期的观察发现,每日酒精摄入量超过78g的重度饮酒者的`高血压患病率是不饮酒者的2倍。为了预防高血压,最好不饮酒或减少饮酒量,每日不超过50g白酒。

4、护理体会

4.1根据老年人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波动的特点,在护理中注意按医嘱定时为患者测血压并应做到多测量多记录,还应定测量部位、定患者测量时的体位,定血压计,尽可能定测量者,以便及早发现血压变化情况,采取相应措施,防止意外发生。

4.2在用药护理上应遵医嘱给予降压药。观察用药后血压变化,以判断用药效果,并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的相互作用,药物一般从小剂量开始,可联合数种药物,以增强疗效,减少副作用。某些降压药物可造成体位性低血压,应指导患者在体位改变时动作应缓慢,当出现头晕、眼花、恶心、眩晕时应立即平卧,以增加回心血量,改善脑部血液供应,避免因脑动脉缺血而导致脑梗塞、脑出血或心脏供血不足、缺血、缺氧诱发胸闷及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等。

4.3钙拮抗剂的选用。钙拮抗剂(CCB)的共同特点为阻止钙离子L型通道,抑制血管平滑肌钙离子内流,从而松驰血管平滑肌,降低心肌收缩能力,使血压下降,降压起效快,幅度大,安全有效,不影响血糖和血脂的代谢,具有明显的靶器官保护作用。可用于各种程度的高血压,特别是老年人高血压或合并冠心病心胶痛与外周血管疾病者。可首选心痛定,如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或心率较快时可选用异搏定,如血压水平较高时,可首选巯甲丙脯酸,该药较适用于老年人,对一些顽固性高血压,该药合并钙拮抗剂或利尿药可获得较满意疗效。

4.4在用药时间上,由于老年人高血压值的昼夜节律变化和睡眠时,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使心率变快及血压偏低等原因,用药应在白天内完成,睡前避免用降压药或降心率等药物,以免出现意外。

5、结语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工作是长期性的,护理人员对此应做足心理准备,不断强化个人专业素养,丰富护理知识架构与实践经验,通过各种有效手段切实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宋莉,吴秋萍,李萍等.循证护理预防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8).

[2] 张绮.老年高血压患者医院综合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8).

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护理体会 篇6

【关键词】 高血压;社区;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586-02

高血压在全世界都是高发病,在我国约有1亿的高血压患者,而且仍有上升趋势。据有关数据统计,2000年底60岁以上的老人达1.27亿。我国老年高血压发病率占人群的60%~70%,也就是说,我国目前至少有6~7千万以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他们分住于各个社区。据国外研究证实,75%的高血压及其并发症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但必须凭借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早期治疗。因而社区护士在指导病人改善生活方式,坚持合理用药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1 调整生活方式

适当调整生活方式,有助于降低高血压的发生,减少降压药的用量。按维多利亚宣言中的健康“四大基石”去做,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1.1 合理饮食 限制钠盐的摄入量<5g/日,这对老年人尤为重要。因食盐过多会使体内水钠增加,血容量加大,同时血管壁发生肿胀,血管阻力上升,血压升高。另外,要保证摄入足量的钾和钙。因高钾饮食可阻止血压继续升高,有助于高血压的控制。增加钙的摄入量,可使高血压患者血压下降。故保证钾和钙的摄入很有必要。

1.2 适量运动 有规律的运动,对轻度高血压极为有利。

1.3 戒烟 因吸烟可使血压明显上升。有资料表明,吸一支烟可使收缩压升高20~25mmHg,吸烟还可以使病人对降压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给治疗带来困难。

1.4 限酒 饮酒量与血压水平相关,即饮酒越多,血压越高,故酗酒者可患高血压。据估计约有10%的高血压与酗酒有关,酗酒者中的中风发病率也增高,但由于少量饮酒者中的高血压患者未见增多,且冠心病的患病危险较低。故认为,酒可饮,但应限量。男性,每天饮酒量要少于20~30g(40度白酒一两),女性,要少于10~15g(40度白酒半两)。另外有资料表明,每天饮少量葡萄糖,对预防心血管病有一定的作用。

1.5 心理平衡 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注意劳逸结合。

2 适合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运动

2.1 步行和慢跑是首选的有氧运动 由于步行和慢跑时,全身肌肉有规律的收缩,毛细血管扩张,使血液循环的阻力降低,达到降压的目的。具体做法:一般从步行开始,根据体力,先慢后快,并逐步过渡到:一半步行,一半慢跑,最后以慢跑为主。运动中将心率作为监测指标。初期运动的心率[(最高心率-基础心率)×40%+基础心率。也可以以公式计算,即170-年龄。如60岁则应使心率升至每分钟110次。体质差者,可按150-年龄,自我监测方法。每次运动后10~15min,心率应恢复到运动前的水平。而且运动带来的疲劳应在休息后2h消失为宜。

2.2 太极拳 太极拳因动作柔和,姿势放松,血管反射性舒张,从而使血压下降。它可因体力不同,而随意取整套或片段动作来练习。

2.3 气功 气功主要是通过病人的主观努力,使肌肉放松,调节植物神经功能,從而使血压下降。

3 运动的注意事项

(1)如有严重心血管并发症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体育锻炼。(2)运动应严格遵守动静结合,循序渐进的原则。(3)运动中应避免俯身、低头或憋气的动作,呼吸尽可能地深慢均匀,以免使血压急剧升高引起头痛,头晕。

4 正确指导服药

高血压既是多发病又是慢性病,作为社区护士应熟悉药物的治疗作用,了解药物的毒副作用。因此,社区护士必须指导患者正确服用各类降压药,详细向患者介绍药物的治疗作用和坚持服药的重要性。

4.1 β受体阻滞剂 其降压安全,有效,尤其对伴心率快,及在运动或紧张时血压升高显著的患者效果更好。与其它降压药如钙拮抗剂、利尿剂合用时,有良好的协同降压效果,而且价格便宜。但应注意,它可减慢心率,支气管哮喘者禁用。另外,长期服用如欲停药应逐步减量,否则可导致心跳加快,甚至诱发心肌缺血 。

4.2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能有效地降低血压,对心功能不全及缺血性心脏病等也有良效。副作用可引起刺激性干咳和血管神经性水肿。

5 护理要点

社区护士应当与老年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共同分析各方面存在的对老年高血压不利的因素,争取各方面的合作,最大限度地减轻病人各方面的负担。

加强健康教育的力度,使老年患者及其家属对高血压病重视。教会病人及其家属测量血压的方法。与老年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详细的降压计划,并督促执行。在人群中开展高血压病和心血管病的一级预防,认识高血压病的分期及血压昼夜变化,加强管理,认真做好各项记录。

6体会

高血压的病因复杂,除遗传因素外,长期吸烟饮酒精神紧张缺乏锻炼摄入食盐和动物脂肪过多等不良生活方式,都是导致高血压的主要原因。目前高血压还不能根治,只能控制,因此,防治高血压必须保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按规律服药,才能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因此社区护士必须掌握高血压等慢性病的防治知识,并教会患者及家属正确认识高血压病,掌握高血压的自我护理知识,同时依据每位患者的特性及个体情况制订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案,加强慢性病的管理,提高患者的诊疗依从性。增强患者遵医的依从性,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在慢性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直接影响社区老年人群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增强社区老年慢性病者的管理。综上所述,在社区中开展高血压的健康教育、提高社区人群及高血压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提高高血压的防治水平,控制高血压患病率,减缓其病情发展,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寿命,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任国春.和高血压患者谈谈体育健身.中老年保健,2000,6:22-23.

[2]郑知刚.说一说常用的降压药物(二).中老年保健,2000,5:12-13.

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护理 篇7

1 老年高血压降压目标

基本目标是实现血压达标, 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1,2]。中国高血压指南降压目标是<18.7/12.0 kPa, 老年人收缩压<20.0 kPa, 糖尿病或肾病者<17.3/10.7 kPa;JNC-7目标值<18.7/12.0 kPa, 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疾病者<17.3/10.7 kPa;欧洲高血压病防治指南2007指出血压目标至少应低于18.7/12.0 kPa, ISH如收缩压>24.0 kPa应降至21.3 kPa以下, 21.3~23.9 kPa应下降2.7 kPa。如能耐受, 可进一步降低血压水平。

2 老年高血压的药物选择

2.1 服药时间的选择

血压在一天24 h中不是恒定的, 存在着自发性波动。研究表明, 上午8~10时和下午3~5时血压最高。一般药物的作用是在服药后30 min出现, 2~3 h达到高峰。因此, 早上7时和下午2时服降压药最合适。当然, 我们还可将服药时间进一步简化, 起床后即服药, 若中午不休息, 则在午饭后1 h左右服药。夜间睡眠时, 血压可大幅下降。高血压患者若白天经常忘了服药, 而晚上临睡前服用降压药, 可能导致血压在夜间降得太低。特别是老年人, 容易因此诱发脑血管疾病。

2.2 药物治疗的观察

老年高血压的目标值:JNC7和ESC/ESH 2007指南指出, 所有年龄患者的血压目标值都<140/90 mm Hg;ESC/ESH 2007指南还指出, 如果患者能耐受, 还可以降得更低。糖尿病、高危/极高危以及脑卒中、冠心病、肾损害等血压应<130/80 mm Hg。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05) 中老年人高血压治疗目标为收缩压<150 mm Hg, 如能耐受还可以进一步降低。主要由于老年人血压降低的难度大, 特别是考虑到了老年患者的主要器官灌注需要, 因此要采用逐渐达标治疗的步骤。

2.3 药物副作用的观察

2.3.1 血压波动大

老年高血压患者在24 h之内常见血压不稳定、波动大。要求每天至少常规测量2次血压。如果发现患者有不适感, 应随时监测血压。

2.3.2 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测量患者平卧10 min 血压和站立3 min后血压, 站立后血压值低于平卧位, 收缩压相差>20 mm Hg (1 mm Hg=0.133 kPa) 和 (或) 舒张压相差>10 mm Hg, 诊断为体位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站立不稳、视物模糊、软弱无力等, 严重时会发生大小便失禁、出汗甚至晕厥。药物引起体位性低血压较常见, 应高度重视。容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药物包括4类:①抗高血压药物:可使血管紧张度降低, 血管扩张和血压下降。尤其在联合用药时, 如钙通道阻滞剂 (CCB) +利尿剂等;②镇静药物:以氯丙嗪多见;③抗肾上腺素药物:如妥拉唑啉、酚妥拉明等, 作用在血管的α-肾上腺素受体上, 阻断去甲肾上腺素收缩血管作用;④血管扩张药物:如硝酸甘油等, 能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

3 护理

3.1 高血压是一个典型的心身疾病, 在有抑郁和焦虑的人群中, 高血压的发病率比普通人群增加2倍。如果患者有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焦虑不安、大喜大怒等不良心理, 会使体内儿茶酚胺释放增多, 血压升高, 心率增快, 使病情加重。因此, 高血压患者必须改变急躁脾气, 学会沉着冷静, 自我控制情绪, 不让各种强烈的精神刺激引起剧烈的情绪波动。健康的心理, 良好而平衡的情绪有助于维持血压稳定。

3.2 给予系统性血压管理, 即运用“测量、记录、分析、调整”八字方针进行管理:①测量。有经过专门培训的专人用汞柱式血压计测量患者右上臂血压, 测3次, 取均值, 每日上下午各1次, 连续3个月;②记录。建立专门的血压电子记录档案, 详细记录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和心率;③分析。在电脑中设置收缩压、舒张压、脉压以及三者的正常上下限和趋势图, 输入数据后每10 d分析和向患者展示讲解1次血压趋势状态;④调整。对降压效果不理想或血压波动幅度较大者, 采用小剂量联合用药的“鸡尾酒疗法”调整血压。非血压管理组按常态由患者自行门诊用药治疗。

3.3 锻炼与饮食:高血压患者不宜进行剧烈活动, 以免血压突然升高而加重心脏负担, 应开展适合自身活动的项目, 如体操、太极拳、散步、慢跑等。根据患者的体力、病情、心功能情况量力而行, 适当锻炼可促进血液循环, 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原则上以清淡、易消化、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为宜, 少食多餐, 多吃水果及蔬菜, 尤其芹菜、卷心菜、白菜等以及豆制品。由于钠盐与高血压的发病有密切关系, 故饮食不宜太咸, 尽量少吃咸菜、酱菜、咸鱼、咸肉等, 大米含钠较面粉少, 故吃米饭较面粉为佳。应改变一些不良生活习惯, 如戒烟、戒酒。 保持大便通畅, 预防便秘。

参考文献

[1]王志军, 柯元南, 周建芝.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8, 10 (4) :246-249.

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护理 篇8

50例高血压患者 (均为我科住院期间进行的患者) 男26例、女24例。42~50岁28例、60岁以上的患者28例, 通过与患者沟通, 了解到患者的心理特点。

1.1 恐惧、焦虑心理

由于缺乏对疾病知识的了解, 患者情绪低落、紧张、疑虑重重。这些不良情绪, 都可以为心理负性因素, 引发恐惧、焦虑, 使患者身体产生应激反应。如:交感神经兴奋、内分泌紊乱、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其结果必然影响疗效, 甚至诱发或加重病情。

1.2 药物依赖心理

患者入院时对药物依赖心理较重, 听到别人说某种药物疗效好时也要求医生给自己开这种药, 如果没吃这种药或吃过后认为疗效不佳, 则采取不配合的态度, 不按时服药, 大多数患者认为只要坚持服药疾病就会好转, 而轻视心理调节作用, 不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

1.3 角色紊乱

患者感觉到自己再不能适应以往的社交及娱乐活动, 而且在住院期间需要亲人的照顾, 因此往往急于求成, 不切实际的要求迅速根除疾病, 不安心住院治疗, 产生孤独感、无用感、很难适应"患者"角色。

2 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

2.1 微笑服务

对患者亲人般诚恳, 态度谦和、语言文明、主动沟通, 给患者留下良好的印象, 耐心听取他们的主诉, 给予充分的同情和理解, 尽可能满足他们合理的要求, 使患者从入院起就产生一种亲切感在他们情绪不佳、挑剔任性、提出不公正评价或有误解时, 护理人员要克制忍让, 做到多一些宽容, 多一些理解心平气和、和颜悦色、避免使患者受到强烈刺激, 在取得他们信任, 好评的前提下, 帮助他们尽果。

2.2 稳定情绪、消除药物依赖的心理

情绪的变化直接影响的血压变化。心理护理中要十分注意及时调节患者的思想情绪, 他们既有治疗疾病的需要, 也渴望得到情感的交流和精神上的支持鼓励, 当他们得知自己患上了高血压病后会对自己的血压值非常敏感, 一旦发现自己血压高, 马上就要吃药。但病人的情绪直接影响着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等各个环节。病人愉快乐观, 药物则易发挥治疗作用, 烦躁、不思饮食、难以入睡, 必然影响药物疗效, 使血压难以下降、甚至升高。通过诱导, 尽可能减少他们对药物的依赖心理依靠保护性的医疗制度, 不向病人报告血压数值, 使他们从心里刺激被动记忆中解脱出来, 同时运用新的医学模式理论向他们宣传情绪调节可以治病的道理。

2.3 帮助患者尽快适应"患者"角色

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相关疾病知识, 并举例介绍以往患者通过适应角色积极配合治疗, 参与护理而早日康复的情况, 从而鼓励患者重新认识自我,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通过自我调节、自我维持、自我改善对积极抵御消极心理和稳定血压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3 结果

患者接受有效地心理护理后能够进行自我心理平衡调整, 积极参与治疗与护理, 懂得不良情绪会使血压升高的道理、并竭力避免, 使住院日期平均缩短了9天。

4 讨论

通过临床观察证明, 精神刺激、持续的紧张状态都是引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治疗高血压病应用药物是基础, 但重视对患者的心理疏导, 保持其心理上的平衡及情绪上稳定, 加强机体的应激能力, 使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同时得到精神上的鼓励和情感的交流, 使医疗护理互相促进, 对稳定血压产生了更好的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稳定血压的效果。方法 对50例确诊高血压的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心理特点进行测试, 并实施心理护理。结果 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后可以正确对待疾病, 自我调节、自我维持、自我改善, 血压控制理想。结论 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以使患者保持心理上的相对平衡, 减少心里紧张的刺激, 减少高血压的发病率。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 篇9

近期全国15岁以上人口高血压的抽样调查表明: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每10年上升大约20%。目前全国高血压患者人数大约已超过1亿, 高血压的控制率和治疗率较低, 并有继续增加和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2 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

原发性高血压是由遗传因素、不良生活方式和长期的心理应激反应、肥胖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 肥胖和不良生活方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90%左右的高血压患者由此原因引起。继发性高血压多由主动脉狭窄、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甲状腺功能疾病等等多种原因引起, 占高血压患者的10%左右。

3 高血压病的治疗

3.1 目的与意义

(1) 降压是硬道理, 达标才是关键。控制高血压的患病率。 (2) 预防高血压的并发症, 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减少死亡率。 (3) 使用各种手段方法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2 治疗方法

3.2.1 非药物治疗

(1) 非药物治疗是高血压的基础治疗, 应终身实用。 (2) 根据患者日常生活条件, 实现个体化、多样化、具体化。

3.2.2 药物治疗

(1) 按医嘱说明患高血压病后必须终身用药。坚持按时服药的重要性, 如有漏服下次服药时要补齐剂量。高血压病可以并发冠心病和脑卒中, 这样可导致死亡率的升高。 (1) 在使用降压药的过程中, 要平稳降压, 不要操之过急, 使血压降的过快和过低。要根据医嘱服药, 叮嘱患者不可根据自己血压的高低来改变药物的剂量、换药或停药。否则可以使血压不稳而引起身体各组织器官的不协调, 而发生药物“反跳”。 (3) 合理用药。首先, 用一种药物治疗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有效剂量, 以减少不良反应和耐药性的发生。其次, 大多数患者宜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及复合制剂药物, 这样可以起到协同降压, 使降压效果达到最大化, 疗效最长化, 同时药物的不良反应达到最小化。避免发生药物耐受及频繁的更换药物。 (4) 特殊情况用药。如继发性高血压患者, 可以优先治疗原发病, 而有效提高药物的利用率, 达到正确有效降压。预防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

4 护理的目的

(1) 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病的认识, 充分了解高血压的危险性及其预防措施。 (2) 正确服药的重要性, 将血压有效控制在理想范围内。 (3) 合理饮食、适当营养、严格控制体重。严密观察血压动态, 控制血压的发展。保证安全, 预防并发症。

5 护理措施

5.1 心理护理

让患者及家属全面了解高血压病的相关知识, 充分理解病因、症状、并发症等。以减轻患者的自卑感, 恐惧感、焦虑感、急躁感。要正确对待疾病,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使患者保持平和稳定健康乐观的心态。

5.2 合理的活动和休息

在不影响病情的情况下, 适当的参加体育活动, 如散步、骑车、游泳、爬山等, 每天做到30 min的有氧运动, 增加体质, 使体重达到健康指数。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5.3 平衡膳食, 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

(1) 低盐高盐是人类健康的无声杀手。因为高盐饮食不仅能使血压升高, 还可以使血容量增加而加重心脏负担, 引起心力衰竭, 导致死亡。所以, 低盐是高血压最重要的基础治疗。WHO建议每人每天摄入盐量<6 g。其中包括腌制品、味精调味品中的盐含量。 (2) 饮食要多元化避免暴饮暴食, 摄入低等热量的烹调油用量, 饮食要清淡, 三餐分配要合理, 少吃肥肉, 蛋黄等。粗、细粮搭配均匀平衡, 每餐食物的一半应为水果和蔬菜, 食用含钙的食物, 豆类及其制品, 低脂牛奶。食不过量, 每天足量饮水, 拒绝含糖饮料。限制刺激性的饮料, 如咖啡、浓茶。 (4) 戒烟戒酒烟叶中的烟碱 (尼古丁) 可以引起大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小动脉血管内壁增厚, 而使血压升高;还可以刺激血管内的化学感受器, 导致心率加快20~40次/min, 使血压升高, 长期刺激可以引起高血压。不能戒烟者也要在<5支/d范围。中度以上饮酒也刺激交感神经使血压升高, 长期中度以上饮酒也容易导致高血压。 (4) 控制体重我国的肥胖是以体质指数为参数, 即体质指数=体重 (kg) /身高×身高 (m2) BMI在18~24 kg/m2为正常体重, 24~28 kg/m2为超重, ≥28 kg/m2为肥胖。或者体质指数=身高 (cm) -105, ≥10%为超重, ≥20%为肥胖。可以通过天天坚持锻炼。来达到健康的体重, 防止发胖。 (5) 保持积极健康心态养成良好的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 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社交活动, 与朋友交流, 沟通, 从事些有兴趣的活动, 如养花, 钓鱼等, 减轻压力, 保持幽默感。

5.4 遵医嘱正确用药

在督促患者戒烟戒酒的前提下, 根据患者发病的具体情况、临床表现、个人特点以及相关因素, 要及时用药, 正确选择药物和坚持服药。及其服药的方法, 服药后的不良反应。

5.5 注意安全, 防止意外

让患者及家人具体掌握头晕发作时具体护理措施。如:患者在静态时要卧床休息, 减少活动。在动态时, 要选择手扶墙壁, 床栏及起扶持作用的物品。保持在有限活动范围内无障碍物, 避免跌倒。

5.6 理疗按摩

坚持每天最少做大幅度梳头100次, 以颈椎为点向心性按摩30 min, 以改善头部的血液循环, 减少脑缺血。避免脑乏氧。

6 预防处方

改进膳食结构 (少吃盐, 多吃钾, 优质蛋白质摄入, 多吃植物油) 控制体重, 加强锻炼, 保持心理平衡, 应从儿童期就开始预防。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体会 篇10

关键词:高血压,老年人,综合护理

原发性高血压是发病率非常高的一种慢性病, 其发病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老龄化而逐年上升, 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正在逐年加重, 老年人的生活习惯、膳食结构都都在变化, 我国的老年人高血压患者也逐年升高。我国老年高血压病普遍存在, “三高、三低”特点。即高患病率、高病死率、高残疾率, 控制率低、治疗率低、相关健康知识知晓率低。高血压病因非常复杂, 与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个人体质因素、生活方式等原因都有关系。仅仅依靠药物治疗有时很难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在服用抗高血压药物的同时, 给予全面合理的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提高疗效, 已经成为医学界公认的观点[1]。笔者近年来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除外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同时应用综合护理干预, 取得良好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2年1月间就诊我院并确诊为高血压病的患者186例, 其中男性101例, 女性85例, 年龄在60~76岁, 平均年龄为66.8岁。病程3~24年, 其中高血压病1级的患者有37例, 2级患者93例, 3级56例。入选患者的诊断符合2005卫生部刊发《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即2005年修订版) 中的标准。将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 每组均为93例。二组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体质量等方面具有可比性, 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 (P>0.05) 。治疗后随访1年, 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总有效率。

1.2 护理方法

对入选病例全部给予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对照组的患者未给予护理。护理组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 具体方法包括如下: (1) 血压的监测:老年高血压多以收缩压增高为主, 脉压差增大, 主要由于老年人压力感受器调节血压的敏感性减退所致。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波动大, 与气候、情绪变化及体力负荷强弱的改变等因素都有关系, 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及时给予患者测量血压, 培养患者自己关注及测量血压的习惯。 (2) 心理护理:有些老年患者的血压容易受到情绪变化的影响, 指导患者对待周围事情有平和的心态, 需要护理人员向患者耐心讲解情绪变化与高血压的关系, 疏导患者的苦闷心理, 劝导患者始终保持乐观开朗积极的心态, 注意控制自己不愉快的情绪, 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转移注意力, 避免诱发或加重高血压,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 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护理。 (3) 饮食指导:对于患有高血压的病人督促及指导患者养成科学健康的饮食习惯, 膳食比例要合理, 坚持长期低脂、低胆固醇、高质量蛋白质饮食, 限制动物脂肪的摄入, 增加蔬菜、水果等高纤维素食物的摄入量。防止便秘, 用力排便可以使血压升高。日常生活中避免过饱。必须严格执行每日食盐的摄入量<5g, 这样不仅可以降低血压, 还能够增加利尿剂的降压效果以及减少利尿剂所导致的低钾反应。限制酒制品的摄入量, 多量饮酒可以诱发高血压升高及增加脑血管意外发病的危险。 (4) 运动指导:老年高血压患者日常生活要养成规律运动的习惯, 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年龄、体力、心功能情况及个人爱好等指导患者灵活多样的锻炼, 包括散步、慢跑、打太极拳、做健身操等, 嘱咐患者运动要循序渐进。科学的运动可以使大脑皮质功能的活跃, 增强患者对战胜疾病及对生活的信心, 还可以消除交感神经紧张性, 利于稳定及降低血压。老年患者要以舒缓的运动为主, 避免短时间剧烈运动。

1.3 数据分析

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 应用卡方检验, 检验水准为0.05, 若P<0.05, 则认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护理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均随访1年, 护理组血压改善情况, 控制在理想范围内158例、较前明显改善但未达到正常范围内15例, 血压改善不理想的患者13例, 前二者的例数计入总有效率统计, 护理组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患者相应例数分别为95例、24例、67例,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0%, 总有效率护理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经统计学分析, 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3 讨论

我国老年人口的增长无论从基数还是增长速度上看都属世界之首。老年人动脉硬化, 血管壁的弹性较年轻时大大降低, 导致血管阻力增高, 引起了高血压。高血压病是目前严重危害我国老年人身体健康的疾病之一, 由高血压所引起的多种疾病及带来的危害成为老年人健康的主要杀手[2]。导致高血压的因素非常多, 包括遗传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环境因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高血压的危害在于靶器官的损伤, 靶器官损伤后可以并发脑出血、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诸多疾患[3]。治疗高血压病是一个长期过程, 治疗药物再好, 如果不注意健康的生活方式及合理膳食, 好的疗效也难以为继。本研究中, 护理组患者血压控制总有效率为93.0%, 而对照组为64.0%, 护理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 (P<0.05) 。本研究体会患者对于服用抗高血压药物的依存度方面, 护理组患者对服药的依存度非常好, 对照组患者服药依存度不理想。与综合护理后, 患者本身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强了, 知晓了高血压病是一种终身服药的疾病, 通过改善膳食、控制体质量, 加强锻炼, 规律服药, 定期就医, 完全可以把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有关。笔者认为, 护理工作是一项需要细致、耐心的繁琐工作, 护理的好坏直接影响预后及出院后的治疗效果, 需要医护人员共同努力, 对每一名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出院后更要随访督促。也希望通过更多学者研究更大样本的群体, 制定出规范的、操作性强的护理方法。

高血压病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彻底治愈的方法, 但只要规律服药, 严格执行医护人员制定的方案治疗, 完全可以控制。需要医护工作者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 制定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治疗及护理方案, 可以有效减轻和减少高血压并发症, 降低高血压病的致残率, 节约社会医疗资源, 提高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延长患者生命。

参考文献

[1]李三英.老年高血压110例临床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 4 (18) :196-197.

[2]宋春丽.5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护理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 2011, 19 (8) :67-68.

上一篇:输油管道安全问题下一篇:把握课外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