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戏曲舞台

2024-07-25

当代戏曲舞台(精选九篇)

当代戏曲舞台 篇1

就目前戏剧市场形势而言, 作为当代戏曲工作者, 我们不可能立刻解决戏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果只是以碰运气的侥幸心理来思考与处理这些问题, 同样不值得提倡。我想, 回归本源, 回溯到中国戏曲的发展脉络, 找寻专属于戏曲的民族性以及不可替代性, 才是当代戏曲工作者应该做的事情。中国戏曲若想在世界戏剧大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 它的不可替代性将是其中的关键因素。而这个“不可替代性”, 必将根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先前看过白先勇先生的青春版《牡丹亭》, 舞台的唯美风格深深的吸引了我, 此剧的舞台风格应该是介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一个文化纽带。从青春版《牡丹亭》中, 我们既能看到中国戏曲的古典美, 那朦胧的舞台灯光照射到整个表演空间, 演员惟妙惟肖的精湛表演与整个舞台氛围融合的恰恰好, 包括演员的服装穿戴、服饰色彩与环境融为一体, 那一丝丝男女之间的情意在演员的表演下, 体现的很缠绵, 并且没有太多的矫情。再从现代社会的角度来欣赏此剧, 我们可以发现, 青春版《牡丹亭》 在北大上演时, 许多大学生对该剧的印象深刻, 连续观看两次的学生也不占少数。所以, 中国戏曲已经衰败的论调似乎在这出剧目上得不到证实, 年轻观众对于戏曲的热爱所剩无几也不能被一一证明。中国人骨子里对于戏曲的热爱一定是存在的, 或许在当今社会的发展形势下, 戏曲的缓慢节奏早已落后于社会的发展速度。戏曲可以改良, 戏曲可以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生变化, 戏曲还是可以吸引到一部分的年轻人, 并在此基础上会一代代的传承下去。诚然, 青春版《牡丹亭》在公演后, 也曾被一些业内人士指责, 甚至是攻击其违背了中国戏曲的文化精神。但是, 我们必须承认,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 此剧的公演为中国戏曲的探索之路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中国戏曲进入21世纪以后, 大量的西方欧美文化冲击着本土的戏剧市场, 所以人们不难看见戏曲舞台上充斥着许多的西方符号。我们不能完全否认这种创新的舞台模式, 因为戏曲工作者的每一次努力都是值得肯定的, 无论此番尝试的最终效果如何。但是, 我们必须追寻戏曲的根源, 我们可以从任何角度去寻找中国戏曲的“根” 在哪里, 人类学、社会学、考古学、博物馆学、戏剧文学等等, 很多的专业方向造就了我们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 在这里, 我必须指出:没有追寻方向的对与错, 只要能自圆其说就好。可是, 当我们冷静下来, 客观的分析当代中国戏曲舞台的发展形势, 不仅仅很多的戏曲剧目没有找到它们各自的原点, 甚至有一小部分的戏曲剧目已经偏离了戏曲的本质含义, 成为了“话剧加唱”。 比如:“简约主义”、“解构主义”、“现代主义”等戏曲舞台模式。当创新已经偏离了延续传统的轨道, 这种努力方式就失去了其真正的意义, 而随之而来的反复尝试只会给戏曲市场增添一些不必要的“烦恼”, 总之, 随着时间的流逝, 当代戏曲舞台的“伪创新模式”在历史的长河中终将会消失殆尽。

近些年, 我们通常可以从媒体中看到西方戏剧舞台正在发生转型, 最典型的案例是一部分的西方歌剧、音乐剧等戏剧种类, 在创新时以中国戏曲表演为借鉴对象, 在舞台时空、舞台空间等表现方式上, 更多的以中国戏曲表演的虚拟化为参照对象。过去西方舞台上的写实化布景以及表演, 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发生改变。通观以上出现的戏剧现象, 我们可以看到中西方文化的融合趋势是不可阻挡的, 也许还需要等待很长的时间, 但是任谁也无法抵抗这股文化趋势的到来。无论是中国戏曲学习西方戏剧, 还是反之所带来的影响, 本身都没有对错之分, 而谁能真正守住自己的“魂魄”, 这一原则是至关重要的。 中国戏曲文化精神是什么?许多专家学者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特别对于当代的戏曲市场, 各种类型的舞台可谓是层出不穷, 百花齐放的现象络绎不绝。可是通观这些艺术形式不同的戏曲舞台, 很难在其中找到一条共同的精神脉搏。所以,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至少到目前为止, 当代戏曲工作者还没有对中国戏曲文化精神达成一致的观点。当我们的“魂魄”还没有真正成型的时候, 外形的翻新只能体现出我们对于戏曲文化理解的迷茫状态。实践与理论是不可分割的, 没有正确的理论作为基础, 实践的意义也就所剩无几了;反之, 只有形而上的完备理论, 缺少实践的努力尝试, 同样, 所有的理论都是空洞的。

在当代戏曲市场, “话剧加唱”的艺术形式经常在舞台上出现, 戏曲界的专家学者们对此褒贬不一。我们必须承认这是一次戏曲改良的尝试, 但是, 依我个人的观点, 该戏曲的表现方式是不可取的。如果认为话剧更容易受到年轻观众的热捧, 就在戏曲的唱、念、做、打中加入了话剧的通俗台词以及写实化表演, 这本身就背离了中国戏曲文化精神的写意化特征。作为当代戏曲工作者, 我们应该以踏踏实实的学习态度对中国戏曲舞台未来的发展进行更深一层次的探索, 无论从任何角度来研究戏曲的起源都是可取的, 因为我们绝不能脱离了中国戏曲的源点。纵观当今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民族性显得难能可贵。它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独特属性, 它也成为了一个民族的可辨识度, 所以, 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延续是至关重要的, 它影响着中国戏曲今后的发展形态。而作为奋战在前线的戏曲工作者们, 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摘要:本文通过对当代戏曲市场的观察与认识, 以中国戏曲文化精神为追溯点, 结合当代戏曲舞台的一些案例, 进行分析与评论。此文旨在透过当代戏曲舞台的社会现象, 呼吁戏曲工作者可以从多角度的方向对中国戏曲文化精神进行探索与研究, 并更好的应用于当代戏曲舞台的实践上。

戏曲大舞台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

初步了解中国戏曲的有关知识 能力目标

指导学生利用图书和互联网动手获取资料和信息,在历史、音乐、地理等学科的整合学习中,初步探知中国戏曲的有关知识,多方位了解祖国文化传统,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综合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鼓励学生在赏戏、学戏、演戏的过程中,感受戏曲的魅力,在鉴赏与实践中提高艺术品位,丰富课外生活。

2、积累中国戏曲方面的文化知识,激发学生对中国戏曲的热爱。

活动重、难点

1、积累中国戏曲知识,培养学生对中国戏曲的兴趣。

2、对中华戏曲的发展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索,为戏曲的明天开一剂良药。活动方法:

1、自主探究法:学生自己从各类媒体或书籍中查阅与戏曲相关的资料。

2、合作探究法:根据不同的任务进行分组,小组合作,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

课时安排:

4课时(第一周进行第一、二课时,第二周进行第三、四课时)活动过程

第一、二课时

一、导入:

平时,大多同学喜爱流行的影视文化,很少接触戏曲。俗话说,要知道梨子的滋味,最好亲口尝一尝。现在,大家行动起来,创造条件,收集有关戏曲的资料,观看戏曲表演,亲身感受一下戏曲艺术的魅力。

二、具体分组和任务安排

1、查一查,比一比(戏曲汇报宣传)

主要负责收集整理戏曲材料并创办专刊手抄报。由于戏曲剧种繁多,再依据不同剧种分为“京剧组”、“黄梅戏组”、“越剧组”、“豫剧组”、“其他戏剧组”五个组,分别分给五个小组。要求广泛地了解该剧种的知识,如戏曲的渊源,发展历史,唱腔特点,代表曲目,反应的地理人文特点等。在充分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创办有特色的专刊手抄报,还要准备一份解说稿,作好发言的准备。

推荐书目:

《中国文化艺术丛书.中国戏曲》、《戏曲名家名人》、《中国戏曲》

推荐电视频道:

CCTV---3戏曲节目 CCTV---1曲苑杂坛 CCTV---11戏曲频道

2、赏一赏,做一做(戏曲脸谱鉴赏)

学生动手制作戏曲脸谱,可制作平面的,也可制作立体的(如蛋壳脸谱),并要求每个脸谱附有介:是哪个剧种的哪一出戏中的哪个人物,人物特点是什么。

3、听一听,唱一唱(戏曲表演)

该组学生要学会表演某一剧种选段,也可以是戏曲联唱,尽量是不同剧种、剧目,如豫剧《花木兰从军》、黄梅戏《天仙配》、越剧《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现代京剧《沙家浜》、京剧《苏三起解》等曲目明段,有条件也可制备脸谱和服装道具。

4、议一议,(戏曲与现代艺术)

千百年来,戏曲艺术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它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形式,其中的许多艺术元素正渗透于我们今天的生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如“红脸关公”“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等俗语就来自戏曲艺术,再如一些影视作品中出现了川剧变脸。戏曲与文学、戏曲与音乐、戏曲与舞蹈、戏曲与绘画、戏曲与雕刻、戏曲与影视文化、戏曲与服装文化都有密切的联系。

• 但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电影、电视和电脑的普及,流行文化在群众文化生活中占据绝对主流的地位,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受到极大冲击,正在一步步走向衰落。过去地方剧团非常普遍,现在纷纷关门或转向;过去的戏迷到处都是,现在越来越少了。联系家乡的剧种,就此展开讨论:

a 中国传统戏曲,是去,是留?

b 中国传统戏曲如何摆脱困境,获得新生?(写倡议书)

把你的观点写下来,准备下节课与同学们交流。

三、作业落实

课堂上没有完成任务的同学,利用一周内的课余时间来完成,各组组长,课代表要督促并检查完成情况。教师也要抽查并询问学生完成情况,并适是指导。

第 三 课 时(展示课)

一、导入

同学们吗,中国的戏曲,历史悠久;中国的戏曲,风格多样。每个地方的戏曲,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风情,如京剧的雍容华美,昆剧的典雅精致,越剧的轻柔婉转,可以说是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戏曲。今天,让我们走进古老的传统戏曲艺术,去倾听我们祖先的吟唱,聆听历史的歌声,去发现我们的传统民族艺术中美的、新的、不断变化着的诸多戏曲元素,去感受它博大的内涵,品味它悠长的韵味吧。

(出示活动课题)

二、活动过程

第一板块 查一查,比一比(戏曲汇报宣传)

1、由各小组的喜剧汇报宣传员展示本组收集的资料(手抄报),并讲解。(每组一分钟时间)。

2、总结后,开展戏曲知识竞赛活动。第二板块 赏一赏,做一做(戏曲脸谱鉴赏)

1、各组展示制作的脸谱,并附以介绍。

2、中国京剧脸谱鉴赏,并让学生辨别下列脸谱各代表什么?举例说明。

3、轻轻松松唱脸谱。再次品味戏曲的魅力。第三板块 听一听,唱一唱(戏曲表演)

a、戏曲共赏——《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b、看着别人在台上演唱的有板有眼,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同学们造就急不可耐的想亲自上台,一试身手了,现在,请我们的戏曲爱好者粉墨登场,来一番戏曲表演。

第四板块 议一议,我的观点我做主(戏曲与现代艺术)

千百年来,戏曲艺术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它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形式,其中的许多艺术元素正渗透于我们今天的生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如“红脸关公”“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等俗语就来自戏曲艺术,再如一些影视作品中出现了川剧变脸。戏曲与文学、戏曲与音乐、戏曲与舞蹈、戏曲与绘画、戏曲与雕刻、戏曲与影视文化、戏曲与服装文化都有密切的联系。

但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电影、电视和电脑的普及,流行文化在群众文化生活中占据绝对主流的地位,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受到极大冲击,正在一步步走向衰落。过去地方剧团非常普遍,现在纷纷关门或转向;过去的戏迷到处都是,现在越来越少了。联系家乡的剧种,就此展开讨论:

a 中国传统戏曲,是去,是留?

2b 中国传统戏曲如何摆脱困境,获得新生? 在小组内与同学们畅所欲言后,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在班内交流。小结:

引导学生达成共识;不能让戏曲这门艺术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失传,三、课堂小结

第四课时 写作

经过以上活动,相信你对中国戏曲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就从以下话题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

a、介绍你所知道的某一剧种(最好是你的家乡戏)的历史发展概况和基本特点,要做到条例清楚,言简意明。

b、选择你喜欢的一出戏,就其主要情节发挥想象,编写一个小故事。

戏曲舞台上的项羽形象与当代创新 篇3

一、我国古代戏曲舞台上的项羽形象

我国戏曲历史上, 在唐代出现了歌舞戏, 项羽形象首次以配角出现在《樊哙排君难》中。宋代杂剧中则出现了《霸王中和乐》《霸王剑器》《诸宫调霸王》等剧目, 但以上剧本皆佚失, 无从考证舞台上的项羽形象。元代是我国戏曲发展的一个高峰, 出现了《霸王举鼎》《霸王垓下别虞姬》等反映项羽形象的剧目, 项羽勇武、孤傲的舞台形象开始慢慢清晰。

明代中期的《千金记》是一部影响以后项羽舞台形象的重要剧目。《千金记》主要选取了“起兵江东”、“鸿门会宴”、“别姬自刎”三个片段, 成就了项羽的悲情英雄形象。清代项羽戏曲形象代表作是篇幅巨大的《楚汉春秋》, 共十本二百四十出。《楚汉春秋》不仅丰富了项羽的血性男儿形象, 而且增加了项羽与虞姬的爱情故事, 更加凸显了项羽的悲壮色彩。

明清时期的《千金记》《楚汉春秋》对近代的项羽舞台形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近代戏曲中, 无论京剧还是其他地方剧种中的项羽形象无一不是以《千金记》和《楚汉春秋》为蓝本。

二、近代京剧舞台上的项羽形象

清末民初的近代, 有关项羽题材的戏曲经久不衰。1918年, 由杨小楼曾与尚小云合演的京剧连台本《楚汉争》, 共四本。杨小楼工武生尚小云为“四大名旦”之一, 两人的联袂演出轰动当时的整个上海滩。《楚汉争》偏重武打, 以宏大背景来衬托项羽拔山举鼎的气势以及末路失败的悲壮之势。

一代京剧宗师梅兰芳先生改编的《霸王别姬》将虞姬由配角发展成为主角, 以虞姬的绝美与凄凉来反衬项羽的自傲与不羁。《霸王别姬》为一本, 分十三出和九出两种演出本。“八千子弟俱散尽, 乌江有渡孤不行。难见江东父老等, 罢, 不如一死了残生!”将项羽不愿苟且偷生的铮铮铁骨刻画得淋漓尽致。

三、当代戏曲舞台上的项羽形象创新

建国以来, 项羽形象一直活跃于各地方舞台及各地方剧种, 但大都受《霸王别姬》的影响, 难有突破。新时期, 文艺创作如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成为文艺界面临的重大课题。近年来, 文艺界有识之士开始对戏曲舞台上的项羽形象进行探索与创新。2009年, 国家话剧院演出的话剧《霸王歌行》以叙述的形式刻画了一个不爱江山爱美人、集侠骨与柔情于一身的完全不同于传说的项羽形象。

2011年, 济南京剧院演出的《重瞳项羽》亮相第六届中国京剧艺术节, 让人耳目一新。《重瞳项羽》以全新的视角, 诠释了一个固守信义孝悌而不擅权谋、敢于担当又铁血柔情的项羽形象。《重瞳项羽》剧组以源于历史又高于历史的态度, 从剧本重构、行当选择、唱腔设计、念白唱词设计、舞美服装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创新, 使一个有情有义、有血有肉的项羽形象跃然京剧舞台之上。

《重瞳项羽》摒弃了传统京剧拖沓冗长的剧本结构, 将项羽壮丽的一生浓缩为鸿门宴、割鸿沟、别虞姬、叹乌江等几个部分, 剧情紧凑, 使全剧能在短短两个半小时之内呈现在观众面前。剧本重构适应了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但由于剧本保留的但是经典, 所以观众依然能够欣赏到霸王戏的精华。

传统京剧中, 项羽属架子花脸。架子花脸以功架、念白、做表为主, 铜锤花脸则偏重唱功。上个世纪二十年代, 郝寿臣先生对京剧花脸艺术进行革新, 把“架子花脸铜锤唱”这一演戏法实践于舞台, 使京剧花脸表演艺术发展到了很高的层次。《重瞳项羽》舍弃了传统的武打场子, 项羽行当则选择铜锤花脸, 以唱功反映项羽丰富的内心世界。京剧舞台上的项羽形象由架子花脸变为铜锤花脸, 不能说后无来者, 但绝对算得上是前无古人。

《重瞳项羽》在唱腔上的设计更是推陈出新、兼容并蓄, 使京剧作曲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值得称道的是, “叹乌江”等段落项羽的反二黄曲调, 似低吟、似回忆、似诉说, 将项羽穷途末路的悲情气氛渲染得淋漓尽致, 反二黄出现在净角行当是绝无仅有的。再如“别虞姬”段落, 虞姬的唱腔设计采用昆曲曲牌, 清丽悠远、边舞边唱, 用来反衬项羽的“虞兮虞兮奈若何”。另外, 过场音乐充分汲取了琵琶曲《十面埋伏》《霸王卸甲》的经典音乐元素。

全剧的念白、唱词设计也大胆尝试创新, 吸收了观众能听懂、易于上口的现代流行元素, 拉进了京剧与观众的距离。如“成全了一对马背夫妻, 必是一对非常男女”、“这就是忽悠”等等。有的观众可能会质疑这样的唱词设计是不是现代了、是不是京剧不那么阳春白雪了, 其实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那就是“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的?”。

《重瞳项羽》舞美设计融入了秦汉时期典型文化元素, 暗红色基调对于烘托项羽与虞姬凄美的爱情故事、烘托项羽的悲情英雄形象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这种舞美设计大气磅礴、凝重洗练, 符合现代审美观的同时, 也极大地关照了演员表演空间的拓展延伸。

四、结语

纵观戏曲历史上的项羽形象, 成功的霸王戏无一不是继承、创新的结果。济南京剧院的《重瞳项羽》为诠释一个真挚、重义、深情、顶天立地的悲情英雄, 进行了全方位的创新, 使千年霸王戏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摘要:“生当做人杰, 死亦为鬼雄”, 项羽形象一直存在于民间传说和戏曲舞台。为诠释一个有血有肉的项羽的全新舞台形象, 济南市京剧院演出的《重瞳项羽》从剧本重构、行当选择、唱腔设计、念白唱词设计、舞美设计等各个方面进行创新, 演绎了一个真挚、重义、深情、顶天立地的悲情项羽形象。

关键词:项羽,重瞳,霸王别姬,京剧,创新

参考文献

[1]任荣.“霸王戏”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 2009.

[2]任荣.项羽在戏曲中的形象演变[J].剧作家, 2011 (2) :94-100.

[3]任荣.虞姬在戏曲中的形象演变与赏析[J].名作欣赏, 2009 (26) :117-119.

[4]林怡.论“霸王戏”的嬗变[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5 (4) :60-64.

[5]曹明.“霸王别姬”继承创新传世之作[J].上海戏剧, 2004 (10) :16-19.

戏曲大舞台作文 篇4

但是如果要问同学们是否喜欢戏曲艺术,我想十有八九都会选择摇头。

因为艺术的门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丰富,这样直观,有这样大的选择余地。影视文化(尤其是韩剧)、网+络动漫、流行音乐、玄幻小说等等都对传统的戏曲艺术形成了逼压的态势,再加上戏曲艺术本身比较冗长,节奏较慢,时代气息不够浓厚,与同学们的现实生活有很大的时空距离,而且戏曲需要安安静静聆听欣赏,一招一式的模仿学习也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所以同学们不是很欢迎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但是作为在这片戏曲艺术极其肥沃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下来的传人,对于这一艺术形式不可不有所知,刚开始可能不一定就能被吸引,但一个有数百年历史的剧种、剧目肯定是有其独特的魅力,沉下心来,就一定能有吸引你触动你的地方。阳光午后,泡上一杯茗茶,戴上耳机,茶香袅袅,丝管悠扬,别有韵味;周末假期,或者邀上三五同学,寻找一个远离喧嚣与浮躁的场所静静地欣赏梨园风情;如果流行音乐听得腻了,不妨学上几句清纯的戏曲,可能也不失为一种享受,怎么样?试试看,不试试怎么感受其非凡的魅力呢?

戏曲舞台与乐队伴奏 篇5

乐队是为演员服务的, 说大些是为舞台服务的, 是为整个戏服务的, 其实同行都知道乐队伴奏的好坏对一台戏的成败是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的。作为一个从事乐队工作三十多年的演奏员来说深知舞台与乐队的紧密关系。我的一位老师说过好的演奏员要与演员融为一体, 好的伴奏那是行云流水, 石破天惊演员唱的舒服也就是韵味十足, 游刃有余。一位优秀的戏曲乐队演奏员在演奏中必须熟知舞台及剧情会意。至少要知道人物的个性和唱腔的内容。要做到一种托腔送韵, 保调包腔, 所谓托腔送韵就是托住唱腔旋律突出唱腔韵味。托腔要托得实, 滴水不漏, 送韵要跟得紧, 形影不离。托腔送韵要突出陪衬作用。托腔即衬腔。托腔送韵要突出陪衬的作用是为了突出唱腔的特色, 在伴奏中托腔送韵只有充分发挥其陪衬的作用才能更好的完成其伴奏任务。唱腔是主体, 伴奏是托衬得当唱腔才能显示出特有的韵味。千万不可状态一来就激情澎湃, 忘了自己是伴奏, 从而使托腔变成了喧宾夺主把演员的唱腔压掉成了音乐会, 特别是演员道白时的伴奏音乐, 更要完全了解白词的内容和情绪, 例如现代淮剧《半车老师》一戏中, 主人公田半车对学生焦浩运说的大段白中的音乐, 开始由笙独奏很慢的旋律。 (由本人演奏) 我深有体会每次在演奏这段音乐时都有种气出不来的感觉, 演奏的音量几乎只有自己能听见, 但还要有很强的力度, 搞音乐的都懂得力度和音量的两个概念, 在演员独白的情绪和演员的情绪进最高潮时, 加进了大鼓并用强劲的音乐而结束。每次演出这段结束, 观众都有雷鸣般的掌声, 这就是音乐对舞台的作用。

说到底伴奏也要有主动性, 要正确处理乐队和舞台之间的关系。既不能以伴奏压唱腔, 已不能视伴奏为单纯陪衬。因此伴奏要根据剧情的发展和人物的需要。要弱则弱, 快慢有别, 高低分明, 决不能片面强调唱腔与伴奏的主从关系。为突出唱腔将伴奏的音量是失去平衡, 给观众一种试听干唱的感觉, 这样有损于音乐形象的塑造。伴奏者在伴奏中要在被动中争取主动, 要伴得主从分明, 浑然一体伴得浓淡相宜, 起伏有效, 准确掌握伴奏在舞台演出中的作用。戏曲是一种以歌不贬低乐队伴奏的地位, 红花需要叶的陪衬, 动人的声腔需要精彩的伴奏为烘托才能益显其美。戏曲音乐非常讲究节奏感的鲜明, 诸如戏剧情节的展开矛盾的起伏, 都有赖与音乐节奏的疾徐强弱所以在许多舞台伴奏中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除了强弱分明戏曲伴奏的最重要就是节奏变化频繁, 剧情的需要加上演员的发挥。往往能使人觉得已经接近板这就需要伴奏者的眼看指挥耳听舞台。

乐队伴奏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舞台的人物形象和特点行当不同而准确地运用和特点, 行当的不同而准确的运用演奏技巧, 除配器规定的演奏旋律和技巧外演奏员要合理地使用技巧。伴奏技巧的运用要受旋律的制约。戏曲伴奏要做到包腔送调。包腔是从竖的方面把唱腔裹起来。保调是从横的方面巩固旋律引出唱腔, 使唱腔乐句之间虽然音断而意连起着稳定跳性的作用。如不顾旋律的发展和进行, 在伴奏中任意加变化会给演员在演唱中增添不必要的负担, 即使演奏技巧比较熟练也难以达到理想的伴奏效果。在淮剧《十品村官》戏中田来顺的唱腔作曲者就是根据这个人物特点精心设计的, 他的唱腔即稳重又活泼充分体现出主人公的风格和特性, 伴奏这种的唱腔即不能更多的加花, 也不能过于死板, 要熟知唱词。这其中再融入现代演奏方法与传统的演奏方法结合就更能把淮剧唱腔体现出更流畅的一种歌唱型的韵味了。因此, 戏曲伴奏中的包唱要受旋律的制约, 不能随意加花变化。包腔更要受旋律的制约不管行腔及过门任何发展变化衍生对调式主音都必须加强和巩固, 最通俗的一种说法就是演员唱的要让伴奏者伴的舒服, 伴奏者更要使演员在演唱中没有任何思想负担, 随心所欲的发挥演唱, 只有做到互相融合。互相包容。舞台与乐队融为一体, 这台戏才是一台完美的戏。

戏曲舞台化妆浅谈 篇6

戏曲舞台化妆主要的有绘画化妆法和立体化妆法, 绘画化妆是化妆技法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 是利用绘画原理, 如明暗层次、线条造型、色彩变化等, 在演员脸上表现体积、调整五官比例, 改变肤色, 塑造形象, 完成化妆设计的要求。在表现年轻、年老, 人种、性格等各种各样的形象时, 都离不开绘画原理中点、线、面、色、休积等的造型方法。绘画化妆其实严格来讲就是在人的脸上塑造不同形状的块面。在这样的塑造中, 运用绘画中的块面造型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在绘画化妆中我们不会刻意在演员的脸上去描画三大面五大调, 可以运用素描关系来表现人物的结构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但较多情况下必须配合立体化妆共同完成, 但立体化妆却不能单独使用, 必须以绘画化妆法作为联接, 成为统一的整体形象。化妆色彩是依据角色形象的需要运用绘画同色彩明暗等的关糸来塑造戏曲化妆色彩的基调和鲜明度, 必须在灯光密切配合下才能准确地表达出来。由于舞台下观众的视线来自各方面, 舞台上的人物是活动的, 若只用绘画化妆法就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化妆工作是以演员脸型为根据, 而每个演员脸型都有他固定的布局结构。如果演员本身条件与角色形象要求距离较远时, 就必须采用立体化妆的方法。

由于人的头面是立体的, 单只绘画化妆的效果在舞台上很难适应演员360度面对观众的效果。舞台立体化妆最关键的环节是打疷, 打疷的任务就是调整这些面的角度和距离, 准确地讲就是掩饰面部缺点, 创造五官平痾。加上运用自然的色彩尽量完善人的形象。人的脸部也存在美学上的黄金分割即三庭五眼。化妆功能不仅要使脸色漂亮, 更应该使五官在比例上趋于完美。只有在视觉上感到平衡时, 人的美感才油然而生。因此, 调整五官的比例也是戏曲舞台化妆追求的重点之一。还有, 在角色的塑造中, 脸部的化妆有很大的局限性, 我们还可以在演员的造型中釆用添加附属物品。比如, 化妆造型可以完全用演员自己的头发来设计与梳理出需要的发型, 更可以完全不用演员自己的头发, 而釆用假发套, 可以接照设计的要求任意梳理各种各样的剧情需要的发式。同样的, 像手部、胸部、腿部等, 都可以用毛发来塑造刑象, 使演员所扮演的角色更加具有真实感, 更符合剧情的需要。立体化妆有的时候也可以釆用牵引的方法来为演员塑造形象, 比如中年演员要扮演很年轻的角色, 由于人到中年会在肌肉结构上发生一些变化, 这样就必须用牵引的方法把去除的结构和多余的皮肉拉紧并隐藏在不容易看见的部位, 使演员的脸上显得平整光洁, 接近年轻人的形态。塑形化妆也是立体化妆的种类, 它常常用在较大幅度改变演员形象的时候。塑型化妆有两种:一种用在塑型材料直接在演员的脸上塑造局部形象;另外一种是将化妆造型所需要的塑型物件事先制作好, 然后粘贴在演员的脸上。因此, 立体化妆的最大作用就是运用附加

的物质来改变演员原来的形象。这种改变有时是局部的, 有时则是整个脸部的造型。总之, 立体化妆需要和绘画化妆结合起来, 才能真实而完美地体现出设计效果。

化妆师是一台戏中人物形象的创造者, 除了应用两种戏曲舞台的主要化妆法外, 还要以舞台剧情为创作依据, 认真钻研剧本的主题思想, 以及剧本所描绘的人物形象, 性格特征、社会阶层等特点。我们福州闽剧院创排的以福州历史文化名人为题材的大型闽剧《林则徐复出》获得第八届全国戏剧文化奖原创剧目大奖我作为这本戏的化妆设计也获得化妆设计的金奖。荣幸之余, 深感化妆造型艺术在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性。针对林则徐这个人物, 我上网查阅了他的资料, 分析了当时的身份, 年龄, 和历史背景。反复构思, 精心设计, 认真揣摩。多次试妆, 并借鉴其它剧种的特长。大胆革新, 一改传统扮相, 使林则徐的扮演者更加风骨遒劲, 浑然圆融。

戏曲舞台化妆是一门艺术。要塑造完美、自然、贴切的艺术形象, 除了需要技巧之外, 还需要化妆师的悟性, 这是化妆师的气质、品味、素养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作为一个优秀、专业的化妆师, 应该和演员一样, 深入剧情, 用心感悟。同时还应懂得形、色、韵的有机结合。这样才能, 让一个人完美的艺术形象展现在戏曲舞台上, 从而激荡起观众的心灵。

摘要:舞台化妆是戏曲表演过程中所不可缺少的环节, 它是根据戏曲剧中人物的外貌特征、性格特征等进行的一种特殊性的化妆, 借以来促使演员的表演更真实的再现戏曲剧作。本文结合实际情况着重分析一下戏曲舞台化妆。

戏曲小舞台,人生大智慧 篇7

一、戏曲舞台是写意的

“写意”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最高境界,写意更是中国戏曲艺术的最高境界,讲的是虚与实相结合,以戏曲中虚拟的表演程式和假定的舞台原则构成写意性。戏曲的一言一行、一招一式都讲究美、传神。对生活环境来说力求虚,对表现人物心情来说又力求其真,从而达到写意的境界。如《三岔口》中扮演刘利华与任堂惠的演员在大白光的舞台上,用表演来表现晚上摸黑对打就是最好的说明,他们用倍加警惕的神色和凝神倾听的姿态, 搜索那些钢刀劈砍的声音和脚步移动的声音,并且用敏锐的触觉和听觉,捕捉来自对方的各种击打,从而在强烈的灯光照射的舞台上,创造出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情境,通过表演编织成黑夜的环境,令人叹为观止!在京剧《霸王别姬》中又是通过虞姬的念白写景,观众根据念白叙述,随着虞姬表演的情感描述,看到并且感受到四面楚歌的悲凉情境。再如蒲剧艺术家王秀兰表演的《烤火》一折,把“冷”这个字表演得淋漓尽致,观众在炎炎夏日看过表演之后,顿时感觉后背凉气直入,这又是通过表演写景。又如《雁荡山》这出戏,既没有唱又没有念,是比较特殊的一出戏,如何交待情景?它运用了唱念做打中的“做、打”来写景,利用身段和对打表演表现士兵在水里打斗的情境。让观众通过演员的表演来明确环境。还利用龙套来写景,来表现军队。借用一桌二椅、马鞭、船桨等来表现环境,舞台利用道具给予观众某种信号,从而唤起观众的生活经验和想像力,使观众理解和承认剧中人在骑马、在划船等。这种无中生有的表演,使观众得到的印象既真且美,享受到神似的审美快感。又如演员在表演看花、闻花、摘花一连串的动作时,巧妙地用身段、表情演出来,让观众感觉到那种没有花胜似有花的艺术境界,不禁拍案称奇,且令人叫绝。 戏曲舞台上用水旗表现海洋、车旗表现车碾、风旗表现刮风、云片表现云雾、布城表现城墙、高台表现高山等, 简单的道具符号加之表演写景叙情,达到了“以形写神, 立象尽意”的艺术境地。这就是我们“写意”的戏曲舞台。

二、戏曲舞台是严谨的

戏曲舞台上的虚拟化表演,代表性的简单化道具, 不是天马行空、随心所欲,而是有着严格的生活依据的。 不论你的动作如何虚拟,道具如何简单化,它都不能脱离生活、缺乏真实感,否则就会使观众看不懂。各门类艺术都起源于生活,来源于生活。戏曲当然也不例外, 只不过戏曲的身段动作、道具布景是戏曲化的,而这种戏曲化不是模糊的,是清晰可见的。在川剧《秋江》一折中,老艄翁和陈妙常的上船身段动作的设计,由一站一蹲、幅度由大变小、左右摇摆的动作表现上船时船身晃动的情景,再现了真实的水中之船。又运用身段步法中的云步,表现船在水中行走。舞台是简洁空旷的舞台, 舞台上没有任何装置,在演员不表演的时候,只是一个朴素简单的舞台,戏曲就是这样奇妙、妙不可言,有了简单的道具,夸张和提炼加工过的身段表演,加上观众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准确表达了故事情境,观众不仅拍手称绝,更为设计者的灵工妙想为之赞叹。之所以说严谨实际就表现在这里,如果演员的动作设计和道具设计不是来源于生活,观众有再多的生活经验也是不成功的, 不依据生活动作设计,随意拼凑或幻想是不可行的,它表达不了故事情节,表现不出地点,也表现不出季节, 更不能写景、描景、画景了。《秋江》这一折戏,通过各种身段表演,犹如一幅美丽的国画展现在观众面前, 让人看过之后产生了两种感觉,不仅看了一出戏,同时也欣赏了一幅美丽的国画。演员的表演是无形的,通过演员的表演写景,从而有感而发,体味情与景合、情景交融。

舞台上最基本的装置“一桌二椅”,不围椅被时它是类型化的、共同化的,即一张桌子两把椅子。而通过桌椅的摆放变化,椅被色彩的转换,就表现出了不同的场景、不同的情节和不同的地点。这种变化不是随意的变换,是有着严格的舞台程式的,遵循着严格规范的程式,表现不同的场合地点,又根据剧情的需要使一桌二椅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它既可表现宫廷,又可表现公堂; 既能代表军帐,又能代表洞房;即可展现富贵之宅,又可展现贫民茅草之屋等等,此类例证举不胜举。观众根据摆放的不同和色彩的变化,清晰地看到剧情所要表达的场所。一桌二椅在百般变化中不失“意”,在简洁朴素中展露着自己的独门绝技。这种“不失意”,就是严谨。 要求从生活中来,把生活的场景经过加工提炼达到舞台上的艺术生活化,这种生活化既不失真,又高度美化的舞台艺术效果,才能准确地表达情与景。

三、戏曲舞台又是自由的

“自由”,如何自由?例证即可说明自由。首先我们看到的是镜框式的舞台,它的空间当然是有限的。而我们就是利用这有限的空间表现无限的时间与空间,这是戏曲艺术的特色,是独有的特征。用“无”来表现“有”, 即“无中生有”,更体现了它的自由。戏曲舞台上不摆放任何实景,它是依靠演员的各种身段表演,表现风、 雨、雪,船、马、车,江、海、湖等。在空旷的舞台上, 通过演员表演展示情境。在几分钟的表演中根据剧情需要,舞台时空可以自由变换,这是其他艺术门类不可能表现的艺术形式,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戏剧形式。 戏曲舞台的妙处就在于它不受任何写实布景和写实道具的主宰,而是靠演员的表演和简单的道具提示表现情境, 从而给观众留下美好的想象空间和回味的余地,这就是戏曲舞台的特色。

舞台上的布景和道具如果是实的,属性明确、边界固定,那就无自由之谈,也就失去了戏曲舞台的价值。 有了实景的限制,观众直观到了这个景物,演员也就不用表演了,戏曲艺术的特色也失去了。与其他艺术类同, 戏曲艺术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戏曲舞台是舞台时空的高度自由,是戏曲艺术的特点,是长期积淀于我国传统艺术实践和戏曲舞台实践之中的。戏剧演出是一个运动流程,它是通过舞台动作的运动流程来反映舞台的行动——戏剧情节的运动流程。戏曲舞台美术不仅仅是完成空间环境,而是要升华到表现剧情、人物的情感和剧情意义。

“景随人移,人走景动”,“人在景在,人走景消失”, 情景交融、以情代景、景随情生的特殊形式推动了戏曲舞台的时间和空间,推进了剧情。戏曲舞台艺术超越了有限的舞台时间和空间限制,在表现生活的时间和空间上获得了彻底的解放和最大限度的自由,它可放可收的特质,使得戏曲舞台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戏曲故事和形形色色的戏曲人物。虚拟的表演冲破了舞台物质条件的制约,使得广阔无垠的精神领域成为自己的表现对象。

四、戏曲舞台又是抒情的

戏曲舞台上所展现的故事情节,不论它表现喜怒哀乐还是表现鬼怪妖神都是美丽的。戏曲艺术是描景、抒情、写人浑然一体的艺术形式,戏曲艺术形态涉及诗歌、 音乐、舞蹈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都是以抒情见长的艺术, 而抒情性又是戏曲的总体特征。戏曲选择的文学语言是诗的语言,这种诗的语言源自抒情性和叙事诗,戏曲以诗歌、音乐、舞蹈的综合艺术形态搬演故事,在舞台上叙述着诗画一般的故事情节。例如昆剧《牡丹亭》中《游园》一折杜丽娘的唱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镜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在这段唱词中,人、情、景直接用语言揭示出来,观众即随着演员的表演体会到杜丽娘内心的情感,又体味到了抒情的手法。又比如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十八相送”“楼台会”“哭灵”等, 就是抒情性很浓郁的重点场面,观众的情感随着表演波澜起伏,见情见景。

所以情与景依托于抒情性,抒情性离不开情与景。 它们不是孤立的、无联系的,而是通过表演描绘所见所闻, 引发自己的行动,激起自己的思想活动,抒发主人公的思想感情,达到触景生情的艺术效果和艺术目的。从而形成有机统一体,在戏曲舞台上展现戏曲化的人物故事。

当代戏曲舞台 篇8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 约有三百六十多种, 传统剧目数以万计。戏曲是我国传统艺术的精华, 下面让我们走进中国戏曲, 了解戏曲的无穷魅力, 展示戏曲的特有色彩。

我们在展示时要注意如下技巧:

一是掌握第一手材料, 增强感性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影视文化的冲击, 同学们已很少有“满村人挤到一起看大戏”的经历和体会了, 也有不少同学对戏曲很陌生了, 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写作之前一定要多方收集材料, 增强对戏曲的感性认识, 这样写作时才能胸有成竹, 游刃有余。我们既可以访问戏曲专家和表演艺术者, 向他们询问戏曲的有关特征和相关知识, 也可以询问身边长辈, 请他们说一说他第一次观看戏曲的经历和感受, 让他们说说他们最喜欢的是什么戏, 喜欢的原因是什么?我们也可以查阅资料, 搜寻一些戏曲家的名家轶事, 力求对戏曲知识有更深更广泛的了解。

二是严格筛选, 选择可用之材。经过上一阶段的收集材料之后, 下一步就是选材了。选材是为了避免把所有的材料都收集到文章里, 为了把作文写的扎实、精炼, 必须对所收集的材料认真地进行选择。袁枚曾说过:“着意原资妙选材”。选材“妙”文章的“意”才会表达得好。我们在选材时一方面可将以前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再分类整理。诸如家乡戏的发展史、辉煌史、优秀家乡戏剧目、精彩唱段等等, 形成一些个具体的知识点。我们在选材时一要注意材料要真实可靠, 只有真实可靠的材料才能正确地反映戏曲的特征, 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戏曲。二要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 主题是文章的中心, 材料是用来表现主题的, 因此, 选材必须要围绕主题, 为表现主题服务。三要选材要典型, 要选有代表性的, 最能说明问题的材料。经过以上步骤之后, 就可以选取一个主题, 圈定可用材料, 拟出作文题目, 就可以行文了。

三是精心锤炼语言, 文采飞扬。在经过以上两步的储材和选材之后, 我们就可以用心锤炼语言, 写出文采飞扬的习作了。生动的表述是作文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向人们介绍自己的家乡戏不是一般的产品说明, 也不应该写成枯燥的说明文。我们可以引用几个相关的精彩小故事, 运用一些充满地方特色的方言俚语, 采用形象活泼的修辞方式, 尽力让作文鲜明生动起来, 以抓住读者的目光。

【素材超市】

名人论戏曲:

1.中国戏曲是去是留

中国戏曲, 历史悠久, 种类繁多, 是我国几千年民族历史文化的一种象征, 它也是我国的民族风格特色之一。

虽说时代的潮流在改变, 群众文化也需要改变, 但我们不能随便摒弃那些有着民族特色的东西, 更不能摒弃国家的象征、民族的艺术和先人的文化!

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连自己的象征都不要, 那还凭什么说是一个国家、民族, 如果人们只注重流行而不注重传统, 那我们宝贵的历史文化就将从此被这些“流行沙尘暴”所掩埋掉了。

所以请留住我们宝贵的一部分历史文化吧!

2.中国戏曲剧作的艺术表现手法, 是独具一格的。

(一) 简练而集中的艺术手法, 是许多优秀戏曲剧作的共同特色。戏曲作家们是不浪费笔墨的, 他们在写作中, 把一些旁枝杂叶毫不吝惜地统于删除, 甚至—个人就能构成一个单独演出的独幕剧。例如窦娥, 在她被冤杀之前, 她的漫长而悲惨的生活经历, 剧中只用了七十几个字, 就把窦娥的全部生活经历详尽地介绍了出来, 使人只觉得明确、具体, 全部了然。

(二) 浓厚的抒情气氛, 是中国戏曲剧作的另一特色。中国戏曲是由诗歌、舞蹈等多种艺术因素综合而成的, 这种形式特点, 要求作者对生活的描写必须具备像诗的那种更高的提炼, 因此, 它很适于作抒情的描写。中国戏曲剧作大部分都有着浓厚的抒情成份和诗的境界, 特别是在曲词的写作方面。有才华的作家们写出了大量美丽感人的诗篇。

(三) 干锤百炼的语言, 也是每一部优秀剧作的共同特征。从很多戏剧作品中, 可以看到大量准确、形象、丰富、洗炼的语言, 以此展示出鲜明逼真的图画。这不是偶然的。每一个杰出的戏曲作家, 如关汉卿、王实甫、高则诚, 汤显祖……他们无一不是善于使用语言的巨匠。戏曲作家们为了掌握语言的技巧所花费的功夫, 是难以想象的。“古谓百炼成字, 千炼成句” ( 明王骥德《曲律》) 。这正说明, 他们在戏曲语言上是呕尽心血的。因此中国戏曲在语言方面显示了突出的成就。

同窗笔下的戏曲艺术

1.“书房门前一支梅, 树上鸟儿对打对……”

婉转, 悠扬——我这样形容它。别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没错, 就是它——戏曲。

也许你会笑我喜欢它。“戏曲?不会吧?你也太土啦。现在哪儿还有人听这个啊!”原本, 我也是这样想的。但我今天才发现了真正的它, 然后, 喜欢上了它。你听见了吗?它在诉说。诉说着千古的绝唱, 诉说着永恒的经典, 诉说着世界的惊叹。我想, 它需要听众, 我愿意听它诉说, 用心。

2.夜幕降临了, 皮影戏也开始了。奶奶告诉我说, 今天演出的是鼎鼎有名的《三请樊梨花》。至于这经典名戏的故事情节我现在已经记不大清楚了, 只觉得新奇和好玩。后来甚至一定要拖着奶奶到后台去看了一回, 看那三五个演员是怎么的演的这么精彩和热闹。现在回头想想, 演皮影戏不仅仅是手头的操纵, 那口技的艺术更是难得。

戏曲舞台美术继承和探索 篇9

戏曲离不开舞台美术, 舞台美术伴随着戏曲的产生与发展, 舞台美术的主要意义就是在于烘托戏曲所要表达的内容以及场景。舞台美术内容丰富, 包含了戏曲舞台上的灯光、布景、化妆、服装、道具等内容。如果把戏曲比作是红花, 那么舞台美术就是绿叶。

一、传统的舞台美术要继承

舞台美术历史悠久为我们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的经典作品。传统的舞台美术讲求的是虚拟性的舞台效果, 就是用虚拟的舞台场景表现出戏剧所表达的真实场景。

1. 传统戏曲与舞台美术的配合

传统戏曲主要的表现形式是通过戏曲演员的唱词、吟诗、台词、以及动作表现出剧中的地点与发生故事。在传统的戏曲表演时最主要的舞台美术就是演员的各种服饰以及化妆, 每个不用的角色有一套特定的服饰类型和化妆标准。传统的戏曲中的生、旦、净、末、丑的服装与化妆俱不相同, 演员的装束符合其各自的身份, 使观众更容易了解戏曲的内容。传统的舞台美术对于不同的角色的刻画是细致入微的, 是传统的舞台美术一大亮点, 就是通过分析不同的人物性格设计不同的装束和化妆相融合, 使得演员一出场就可以在观众心目中留下这个角色的特点, 之后演员的表演会变得更加的具有真实性, 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传统的舞台美术注重的使用表演来表现每一个场景以及地点, 在不同的地点有不同的动作。舞台上的道具却仅有一张桌子以及几把椅子而已, 就是这样简单的道具布置却能表现各种的场景, 那就是要求演员用不同的动作以及语言来衬托环境, 使得这些道具时而能成为皇宫中的龙书案时而成为饭馆中的饭桌, 不得不感慨传统戏剧的表演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深度。

2. 传统舞台美术的精华的继承

随着时代的发展舞台美术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是传统舞台美术的精华要保持和继承下去。传统舞台美术的精华有助于提升现代舞台美术的实现效果的提升。传统舞台美术注重给人以遐想, 使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觉。在舞台上简单的道具所表现的内容不仅仅需要表演者的营造, 更需要的是让观众自己进行各种情境的联想。这一点是传统舞台美术最为高深的一点。另一方面传统的舞台美术中, 舞台上空是最精彩最充满遐想的地方, 每个观众都有自己的的期待, 当今的舞台美术要深入的借鉴这一点, 留给观众的感觉不是精彩的舞台效果, 而是精彩的遐想。传统舞台美术还讲求四个统一的核心内容, 那就是:统一于似与不似之间、统一于神似与形似之间、统一于真实生活与艺术真实之间、统一于有限空间与无限空间。这些精髓要融汇于现代舞台美术之中使舞台美术更加有灵魂。例如:现代京剧《骆驼祥子》就是一个典范, 使用大胆突出的色彩对比以及线条刻画, 运用地域性特征加入象征性与写意性的艺术手法营造舞台的场景。充分的吸取了传统美术的精髓加以现代的写实气息, 创造出了虚实相生的充满了神韵的舞台表现形式。在营造舞台底幕时采用了黑色厚重的城墙, 给观众带来了压迫性的艺术冲击力。在色彩运用时主要采用黑灰色为主调, 运用现代技术跟随情节的发展以及人物的情感变化而变换舞台灯光, 使舞台艺术表达的淋漓尽致。

二、舞台美术的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舞台美术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变化, 如今的舞台美术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进行了许多的创新。

1. 现代舞台美术的多元化发展

现代的舞台美术正在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因为为当前舞台上的表演形式不再是单一的传统剧种, 而是向着多元化的发展, 舞台美术要随着发生了分类和变化。如今舞台美术已经分为三大类即:传统戏曲舞台美术 (如:戏剧、歌剧、话剧等) 、大型文艺晚会的舞台美术 (如:春晚、演唱会、运动会的开闭幕式) 、创新型舞台美术 (如:电视选秀节目、电影电视布景、新型话剧) 这些多元化现代的舞台表现形式, 比传统的戏曲更加的需要舞台美术的渲染, 要不然就会完全失去了艺术美感。现代的传统剧目表演在舞台美术上也有了很多的改变, 使用现代技术和传统的表现形式相结合, 更加能突出戏剧的情境和内容。

2. 舞台美术的创新

创新是事物发展的关键, 舞台美术也在不停地进行创新, 使舞台更有感染力。现在美术的创新更多的是写实的效果, 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是以往的传统舞台美术做不到的。如今的舞台美术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下, 也向着高科技化的的方向发展。电脑效果在舞台美术的刻画上已经变得很成熟, 这种新生的舞台美术对于现代的舞台艺术形式有很好的效果, 能为现代的艺术表演营造出宏大的场景, 极具震撼效果, 符合当今观众的品味。

三、结语

舞台美术是舞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舞台艺术的整体效果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每个时代的舞台美术都有其优点和精华, 当今的舞台美术要在开拓创新的同时注重传统精髓的吸收, 使舞台艺术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王荣国.试论戏曲舞台美术继承和探索.《戏曲艺术》.2009年4期

上一篇:安徽肥西下一篇:小切口肺叶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