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健康成长家庭教育

2024-06-01

幼儿健康成长家庭教育(精选十篇)

幼儿健康成长家庭教育 篇1

一、父母不要过分溺爱孩子, 要逐步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自信心

爱孩子是每一位父母的本能, 然而爱不仅要深切, 更要理智。在不少家庭中, 孩子的地位高人一等, 处处得到特殊照顾, 吃“独食”, 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 家长从不让孩子受一点点委屈。这样的孩子往往缺乏责任心, 怕吃苦、怕劳动, 不能经受一点点挫折, 长大后往往人格不健全, 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 人际关系不良, 不易适应环境, 常常情绪不稳定, 遇事优柔寡断, 缺乏解决困难、问题、矛盾的能力和毅力, 缺乏正确的人生观, 等等。溺爱孩子, 反而害了孩子。

要让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最重要的是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自信心。 (1) 要相信孩子, 理解孩子, 放手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如自己穿脱衣服, 收拾玩具, 帮妈妈晾衣服等。可能孩子做得不尽如人意, 但重要的是在做事过程中, 既培养了孩子的劳动习惯和自立能力, 又增强了其责任感和自信心。 (2) 让孩子自己安排自己的游戏活动, 尊重幼儿学习兴趣, 让孩子乐于学习、学会学习。 (3) 让幼儿想办法自己解决问题。如和小朋友吵架问题, 够不着柜子上的东西等问题。父母要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必要时给以帮助, 但不能包办代替。 (4) 对幼儿所做之事及时给以肯定、鼓励, 使他们对自己更有信心。 (5) 家园配合, 互相沟通, 共同教育好幼儿。

二、父母不可纵容孩子、包庇孩子, 要让他们受点“委屈”

现在的孩子, 个个是父母的掌上明珠, 生活优裕, 要求极易得到满足, 难得受点委屈, 父母纵容孩子、迁就孩子, 使孩子处处以自我为中心。长期以来, 使得孩子更加任性、自私、无理, 把父母的无偿恩赐视为平常, 这样的教育方法实质是害了孩子。有远见的家长时时刻刻提醒孩子, 人生的追求, 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目标, 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是要靠等待、忍耐、克服困难、努力争取才能得到的。他们会有意无意地创造机会让孩子“碰碰壁”, 使孩子在亲身经历中获取宝贵的人生经验。

孟子曰:“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意思是对生活中的坎坷有所感悟, 磨炼性格, 可增加许多原来不具备的能力。虽然此话是对成人而言的, 但对孩子同样适用。家长大可不必为孩子之间的争端耿耿于怀, 甚至全家出动, 包庇助威, 这样不但无益, 反而还助长了孩子爱逞强和霸道的作风, 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

三、对孩子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 还要引导他们“审丑”

孩子成长的过程, 实际上就是他们认识世界、认识社会人生的过程。而社会生活是纷繁复杂的, 美与丑从来就不是也永远不会是一种孤立的存在, 他们总是在互相较量之中此消彼长又相生相克。这就要求我们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 还要引导他们“审丑”, 教他们认识社会生活中客观存在的种种丑恶现象。

当然, 教孩子“审丑”有可能会对他们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但只要教育方法得当, 以加强正面引导为主, 这种负面影响是可以控制的, 而且与教孩子“审丑”的积极意义相比较而言, 负面影响也是极其有限, 不足为惧的。

四、当好幼儿的生活老师, 用榜样教育孩子

身教重于言教。作为幼儿的生活老师, 父母的言行是很重要的, 它关系到幼儿的行为、语言、处世等。这就要求我们父母首先要调适自己的心态, 改掉自己的坏习惯, 为孩子树立勤奋努力、脚踏实地工作的良好形象, 以自己的言行影响孩子。其次鼓励孩子用榜样来检查对照自己, 培养其优良品质。如有些父母好打麻将, 而且一坐上麻将桌就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孩子经常会抱怨说:“妈妈是个麻将迷, 又忘了接我!”从语气上可以看出孩子对妈妈的行为是很不满的, 不言而喻, 父母行为的失职, 在幼儿幼小的心灵里会产生多么大的影响。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 除了有意识地用语言与孩子交往, 或传授知识, 或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外, 还应自觉不自觉地以目光、表情、服饰、姿态等非语言行为与孩子交往。家长的穿戴也对孩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家长常以整洁、美观、大方的服饰出现在孩子面前, 那么孩子将会受到形象的、具体的美的教育, 并将会渐渐产生愉快、健康的心理。父母以姿态帮助说话, 可使孩子在接受教育的同时, 看到生动的形象, 便于理解和接受, 使孩子更易于接受家长的教导, 起到感化作用。

规范民办幼儿教育关爱孩子健康成长 篇2

——致全镇幼儿家长的一封信

全镇幼儿家长们:

根据《东至县民办幼儿园清理整治工作方案》(东政办[2012]55号)精神,由县人民政府牵头组成的民办幼儿园清理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已对我镇民办幼儿园清理整治工作进行了专项督查,并对督查情况予以了通报(东政办秘[2012]136号文件)。我镇有8所C类看护点被依法取缔,至今除博文幼儿园,其余7所仍未关闭,分别是:

新丰圩村内小天使幼儿园、河北幼儿园;

白沙洲村内阳光幼儿园、成长幼儿园、杨套幼儿园;

杨墩村内上高幼儿园、高新幼儿园。

以上7所未关闭的C类看护点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园舍简陋,设施、设备缺乏。C类看护点多为租用民房,活动场所狭小,消防设施配备不足;食堂拥挤、卫生条件差,无餐饮服务许可证;以盈利为目的,资金投入少,保教设备严重匮乏。

2、学前教育“小学化”,违背了幼儿的认知规律,过早进入小学教学模式,易使孩子产生厌学心理。还有不少看护点以“不出意外事故”、“吃饭保平安”作为办园任务,这种“圈养式”的管理,影响了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3、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低,多数教师无资格证,专业化程度不高,保教质量无法保障。

4、多数幼儿园自行定价收取保教费,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

家长朋友们,为了孩子的幸福成长,健康有序地过渡到小学阶段的学习,希望你们自觉抵制已被取缔的C类看护所,将您的孩子送到具有办学资格的幼儿园接受教育,享受健康美丽的儿童成长乐园。

大渡口镇人民政府

礼仪品格教育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篇3

幼儿园必须重视幼儿养成教育,为幼儿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重视智能而忽略孩子的养成教育,孩子知书而不达理的现象仍存在。

一、加强培训,积极为孩子们营造良好的礼仪品格教育环境

环境是一本立体的教科书,为了给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礼仪品格教育环境,我们可以培训为切入口,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带领教师参与国家、省、地、市各级教育机构组织的礼仪培训活动,倾听专家讲座,明确幼儿礼仪品格教育的重要性,增加教师对实施礼仪品格教育的紧迫感,同时促进教师行为的改变,使教师内修尊重之心,外展礼仪之美,养成站姿挺拔、坐姿优雅,走姿自然,见面问好,着装得体等良好的行为习惯。另外,还可在教师中开展“礼仪标兵”评选活动,教师礼仪活动的开展,能够使教师以高雅的气质和饱满的精神风貌塑造幼儿教师良好的公众形象。为了实现家园共育,我们还可以从外面聘请幼儿礼仪品格教育专业讲师或专家,来园为全体幼儿家长进行幼儿礼仪品格教育专题讲座,使家长对孩子的礼仪品格教育有较深刻的认识,督促他们在行为上发生改变,使他们更加支持老师的工作,见到老师也微笑了,主动让孩子问好了,还能遵守幼儿园的规定,保护环境,不乱扔纸屑烟头等。教师与家长的礼仪行为,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礼仪品格教育氛围,为幼儿礼仪品格教育活动的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进行幼儿礼仪品格教育

活动是孩子成长的乐园,是礼仪品格教育开展的沃土。为了长期有效地开展幼儿礼仪品格教育活动,我们应该首先把幼儿礼仪品格教育引进课堂,利用看挂图、画册和情景表演等形式,教孩子学习礼仪、理解和使用礼仪,并把礼仪教育活动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晨间接待时,可以开展“礼仪小天使”活动,身披绶带的礼仪小天使们向教师、家长和小朋友行礼问好,引领孩子们讲文明懂礼貌;喝水时,孩子们一边背礼仪三字经,一边排好队;还有进餐礼仪、午睡礼仪、升国旗礼仪。礼仪品格教育活动的开展,能够积极有效地规范孩子们的日常行为。为了激励孩子们做一个不怕困难、勇敢坚强的好孩子,幼儿园各班还可开展“礼仪品格之星”评选活动,激励孩子们个个争当星级宝宝。另外,还可以开展茶道、插花、扎染、吹画等特色班活动,让孩子们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感受艺术之美,感受中国文化的灿烂。礼仪品格教育的开展不仅能够养成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也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传承中国文化、弘扬中华礼仪的良好氛围。

三、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让孩子从小学会感恩

感恩是爱的回报,关爱他人是爱的行动。为了让孩子从小学会感恩,懂得关爱他人,幼儿园可以节日为契机,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如,“三八节”教育孩子为妈妈洗脚;“教师节”教育孩子说:“老师节日快乐”,并问候“老师辛苦了”;“国庆节”组织孩子们进行隆重的升国旗仪式,教育孩子们,无论你走得多远,无论你飞得多高,祖国都永远在你心中,你要像爱母亲一样爱自己的祖国!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为灾区的小朋友捐款。号召小朋友们“少买一个玩具,少吃一块雪糕”,把节省下来的钱捐给地震或洪涝等灾区的小朋友,让孩子们从小学会用行动去关爱他人。有的幼儿园还利用“六一”儿童节,把礼仪品格教育活动通过文艺演出的形式,向幼儿家长和社会各界进行了汇报,为幼儿家长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他们看到孩子们懂事了,进步了,他们看到人生的魅力品格已经在孩子的心灵绽放了。

彰显游戏教育价值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篇4

一、巧用游戏, 寓教于乐

(1) 利用游戏进行数学活动。角色游戏是儿童自己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教师应依据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差异与游戏的不同类型及其教育作用有效地选择游戏、指导游戏 (指导宜掌握适当的分寸, 尊重游戏的独特性) 。教师要创造最佳条件保证幼儿有充足的时间、空间开展自主性游戏, 尽可能地让每一个幼儿都有参与游戏的时机。如在组织大班数学活动《文具小超市》时, 我设置了一个超市场景, 和幼儿一起制作价格标签并贴在货架上, 让全体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扮演顾客或营业员, 在买卖过程中进行一些简单的加减运算。我问:“一盒牛奶4元钱, 我给你5元钱, 你该找我几元钱呢?”枯燥抽象的加减计算在游戏中变得格外有意思。

(2) 通过游戏进行德育。有一次, 有个小朋友在玩结构游戏, 用积塑拼插飞机, 还自豪地说:“瞧我多聪明, 造出了这种形状的飞机!”于是我问他:“你真聪明, 你是什么人啊?”“我是中国人呀!”他很认真地回答我。“那飞机是谁发明的呢?”“外国人莱特兄弟。”“哦, 真棒, 原来你比外国人更能发明啊!”他兴奋的表情显示出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3) 通过游戏培养审美能力。游戏是美育的手段, 通过游戏有助于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和对艺术的鉴赏能力。如一位教师教学《可爱的小脚丫》时, 让幼儿们脱光鞋子与袜子, 在教室内跳一跳、跑一跑、走一走, 同时还把玩色融入到游戏中, 让他们脚上沾上颜料, 在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游玩的同时进行绘画作品的创作……鲜艳的色彩丰富了游戏的内容, 使幼儿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二、表演游戏, 发展个性

(1) 创造表演。作品或教材所提供的内容指导是有限的, 我们应鼓励幼儿创造性的表现, 让幼儿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自己去想象, 去把握, 去表现。我们要让幼儿的表演融想象、创造于一体, 在想象中进行表演, 克服困难, 大胆尝试, 进行即兴的改编、创编, 对幼儿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比如教学科学“沉浮”时, 一位教师为幼儿构建了多种情境, 有效地激“活”幼儿的已有经验, 先让幼儿猜测:“在水中哪些东西会沉下去, 哪些东西会浮出来?”然后, 引领幼儿们用自己准备的材料开展探索表演活动, 在不同材料的有效探究中探索物体的“沉”与“浮”, 使幼儿在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 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2) 评价表演。游戏是幼儿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游戏结束后, 教师应和幼儿一起进行评价。如哪些小朋友在游戏中想出了与别人不一样的语言语气、动作表情等不同的表演方法, 在表演中能否与同伴进行协商、分工合作, 在游戏过程中各角色是否专注进行了表演……以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 锻炼幼儿的创造性。

三、师生互动, 共同参与

(1) 榜样示范。教师在幼儿附近和幼儿玩相同的游戏, 目的在于引导幼儿模仿。例如玩滑梯时, 有的孩子比较胆小, 就呆坐在那里不敢动, 这时教师可以让胆大的会滑的学生去滑给他们看, 还可以亲自做动作示范等, 打消幼儿的顾虑, 活跃幼儿身心, 让他们也勇敢地迈出尝试的第一步。

(2) 角色互动。教师在游戏中尽量让自己和他们处于平等的地位。如有一幼儿在理发店里营业了, 幼儿说店里很忙, 邀我过去帮忙, 我就扮作“理发师”介入到中间去, 并巧妙引导孩子提升游戏技巧。在这样的师生互动游戏中, 师生间能彼此分享经验、分享智慧, 真正体验到游戏的快乐。同时, 幼儿们在游戏活动中也能有效地将自己在语言、艺术、人际交往等方面获得的知识与经验进行有效巩固并进行很好地拓展延伸, 不断探究新的游戏情境的最佳解决策略。

(3) 鼓励赞扬。鼓励赞扬主要是对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加以肯定并提出希望, 以强化幼儿正向行为的出现。例如在一次体育游戏中, 两队比赛规则要求每人先跑50米后, 再投3个球, 然后返回看哪队先胜。在游戏中, 教师对那些严格遵守规则的孩子给予了高度赞扬。教师要探寻最佳策略, 让游戏蕴藏的教育价值得到充分地彰显。只有有效地、合理地、适当地解读幼儿的游戏行为, 才能不断地引领幼儿自主地发现、自主进行迁移, 从而充分发挥幼儿自身的“正能量”。

总之, 游戏的广泛应用遵循了幼儿的天性, 遵循了幼儿生命成长的规律性, 焕发了幼儿教育的生命活力, 能让幼儿们尽情地舒展天性, 充分感受到学习成长的无限快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关注幼儿健康 呵护孩子成长 篇5

阿荣旗中蒙医院内一科到第三幼儿园开展幼儿急救健康知识讲座

幼儿安全问题一直是各个幼儿园及家长们关注的焦点,为了减少因缺乏急救知识而错失最佳抢救时机的悲剧发生,2017年10月16日,阿荣旗中蒙医院内一科组织人员深入到第三幼儿园,为老师们讲解急救知识。

在第三幼儿园的舞蹈教室中,青年医生闫循学结合PPT演示,详细讲解了儿童意外伤害急救知识,并针对高热惊厥、腹痛、鼻出血、气管异物等伤害的急救方法进行了细致的示范和讲解,让老师们掌握基本的急救技巧。急救知识讲座结束后,老师们纷纷赞扬闫医生的急救知识让大家获益匪浅,在碰到类似情况就不会手足无措了。

第三幼儿园园方领导也表示,掌握正确的急救知识对老师来说非常重要,并希望以后有关医疗方面的知识和问题都能够得到中蒙医院专家医生的指导。此次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在未来,普及儿童意外伤害急救知识,传播急救理念,我们会一直坚持。(通讯员杨丽丽)

阿荣旗中蒙医院内一科走进第三幼儿园开

展手卫生讲座

孩子是家庭的中心,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秋冬季节天气严寒,孩子们更易患一些呼吸系统疾病。为了提高孩子的自我保健能力,让孩子少生病,2017年11月17日,阿荣旗中蒙医院内一科组织人员走进第三幼儿园,为老师和孩子们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手卫生及口腔卫生健康知识讲座。

活动中,内一科青年医生闫循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和浅显易懂的语言向孩子们讲解了手卫生及口腔卫生知识。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懂得了洗手的重要性及正确洗手的步骤。孩子们踊跃回答问题并积极参与“七步洗手法”的示范互动,取得了预期效果。讲座结束后,老师们就日常幼儿卫生保健常识与医生进行了沟通和交流。

此次活动加强了对孩子们如何正确洗手的宣传教育,有利于他们养成正确洗手的卫生习惯和健康行为,对于预防和控制疾病发生传播、提高儿童的自我保健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讯员杨丽丽)

阿荣旗中蒙医院内一科积极开展中医特色健康教育与膳食指导

高血压是心梗和中风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导火索,50%-70%的脑卒中及40%--50%的心梗都与高血压有关,致死致残率极高,给家庭造成了严重的负担。为加强慢性病患者自我保健能力,内一科对住院患者积极开展中医特色健康教育,针对每名患者的病情,从生活起居、饮食、情志调理、功能锻炼等方面临症施护。

创安全教育环境,促幼儿健康成长 篇6

幼儿园管理 安全工作 教学秩序

幼儿园应始终把安全防范工作作为基础常抓不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教育、群防群治的原则。通过安全教育,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通过齐抓共管,营造教职员工关心和重视安全工作的氛围,从而切实保障师幼安全和财产不受损失,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一、加强机构建设

成立由园长亲自牵头并担任组长,副园长任副组长,保卫干部及中层干部为组员的安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园长作为园内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从思想上鼓励教职工不断提高安全工作意识,增强大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副园长要根据幼儿园的总体部署抓好各项具体工作的落实。各个组员结合岗位实际和特点,以检查发现、督促整改为重点开展工作。形成层层有人管、级级有落实、事事有人负责的良好局面。

二、加强安全防范

1.建立健全安全制度、职责以及应急预案

幼儿园应建立健全一系列安全工作规章制度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预案,狠抓规章制度的落实。一是制定防火、防盗、防药物、食物中毒、防幼儿走失等五项安全防护制度;二是建立领导24小时值班制度、门禁制度、交接幼儿制度、来客登记制度、设施设备安全操作制度、水、电、气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卫生保健、食品安全等各项制度;三是完善幼儿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预防食物中毒预案、防火、防汛、防震等重大事故紧急疏散预案,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演练。

2.层层签订责任书

为确保安全工作责任的层层落实,实行层层负责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做到年初有计划、有部署,平时有督查、有评比,年终有总结、有奖惩。首先,幼儿园园长应逐年与各部门负责人签订安全责任书和防火责任书,使安全工作责任到人;其次,班主任应与家长签订“家长安全管理责任书”,讓家长明确安全教育和监督职责;再次,幼儿园应与供货商签订食品安全卫生管理责任书,有门面房出租的情况还应与租户们签订责任书,双管齐下,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3.重视人防、技防、物防建设

人防,校卫队员24小时轮流值班。严格门禁制度,非接送时间园所大门关闭,提前接幼儿需进行临时登记,外来人员进出,实行严格的验证、登记制度,杜绝推销、闲杂人员、不法人士混入园内。召集园内青年男职工组成抢险救援突击队,定期组织抢险救援知识训练,一但发生突发事件可配合校卫队员立即实施现场援助;技防,安装视频监控技防系统,使监控网络覆盖整个园所,尤其是对大门、操场、教室、食堂、围墙等关键部位实行24小时全程视频监控,安装智能IC卡门禁系统,家长及教职工必需持卡进入园内,来访人员须先行联系确认接待科室或人员后,方可由校卫队员刷卡入内,将不安全隐患杜绝在大门外;物防,在传达室配备警棍、强光手电、钢叉、防割手套等防护器械。给重点部位配足消防器材,定期检查、充粉、更换。在每一楼层安装应急灯、安全标识。在园大门外设置隔离栏,严格执行车辆进出管理制度禁止外来车辆进入园内。

4.强化重点部位操作人员安全检查和培训,务必持证上岗

一要加强水工、电工、锅炉工、维修工的安全操作培训,按要求检查线路、电器、上下水、锅炉、大型玩具等园舍设施设备的运行情况,定期对重点部位进行重点检修和维护,并建立各类台账;二要加强食品卫生工作。发现异常问题立即停止加工,及时上报;三要定期开展全园性安全大检查,并建立巡查台账,发现问题立即整改,解决不了的问题务必在第一时间报请上级主管部门寻求帮助,万万不可瞒报、虚报存在安全隐患。

三、加强园所稳定

1.掌握教工思想动态

积极开展各种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对职工、家长反馈的意见和问题,园领导及时给予解决、处理,坚决杜绝教工赴省、进京集体上访或个人上访的事件或行为。

2.关注网络管理

认真贯彻上级计算机网络管理的要求,落实网络安全技术保护措施和备案登记制度,设立专职网络管理人员,及时发现封堵网上有害信息的传播,确保园内网络的安全稳定。

3.保障信息畅通

设专人负责安全重大信息的报送,及时迅速、准确反映园内有关安全稳定和教育教学的信息动态。园领导、保卫干部24小时通讯畅通,行政值班、门卫值班保持办公电话畅通。

四、加强安全教育

1.组织教工学习各项法律法规

幼儿园,应该以法律为准绳,熟悉必要的法律知识,譬如《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幼儿园治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及《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治理办法》等,制定合理的安全工作规章制度,明确教师安全职责、监护措施,户外活动组织安全制度,家长接送孩子安全须知等。不断强化教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同时要求人人熟知本岗位安全工作职责和处置火灾、水灾、地震、食物中毒、交通意外等紧急突发事件的正确方法,时刻做到防范第一,幼儿第一。

2.将安全教育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的每个环节

通过开展“不和陌生人走”“不让陌生人进家”“超市里走失了”等生活常识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去体验、了解安全知识,懂得求救方法。通过开展“我是小小消防员”“遵守交通规则,争做文明出行小公民”等主题活动,让孩子们身临其境,掌握自护技能。通过开展讲故事、朗诵儿歌、看电视或视频等多种方法,让幼儿认识到不注意安全产生的危险后果。通过让幼儿自己参与安全治理,让幼儿在自我服务、自我治理、监督中受益非浅,既维护了秩序,保证了安全,又锻炼了能力,培养了品质。为他们提供交流、交往的机会和环境,满足他们的成就感,充分体验生命的意义。在实践中感知、操作、领悟、建构生存安全能力。

3.密切结合家长工作,实现家园共育

家长应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加强安全知识学习,幼儿意外伤害多发生于家长和其他监护人麻痹大意的情况下,因此家长或监护人应重视对幼儿的保护,时刻把幼儿的安危放在心上。另外,家长对生命的态度以及生存安全意识直接影响孩子能力的形成。社会大环境文明程度高低,社会道德规范、法纪意识的强弱也是孩子安全自护意识形成的因素。这些都要求家长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形成良好的生存安全意识,自觉遵守社会道德法规,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避免教育过程中孩子的知行脱节现象。

五、加强周边治理

加强与驻地派出所、街道办协调联动,对小商贩进行清理,净化园所周边环境。在园大门口设立公安部门的“未成年人保护区域”提示牌和治安报警点、治安联防岗。安全工作任重而道远,它并非阶段性的,而是一件长期且艰巨的任务。我们一定要时刻加强安全意识,努力增强自我防范能力,做到警钟常鸣,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营造和谐,平安的温馨校园。

参考文献:

\[1\]朱选朝,王恒斌.中小学安全管理.西安:三秦出版社,2007.

\[2\]郑增仪.切实做好中小学安全管理工作.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姚爱国.做好中小学校园及周边治安工作.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幼儿健康成长家庭教育 篇7

1946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为疾病或羸弱之消除, 而系体格、精神与社会之完全健康状态;即是一种身体的、心理的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1]健康教育是个人或特定机构根据健康概念的理想和价值, 对儿童、青少年和成人进行相应的指导, 使其更好地参与和完成社会生活的活动。最终目的是建立、改善或改变人们的生活行为和方式, 达到健康促进。[2]全面的健康概念应是身体、心理、社会适应三位一体的。建立在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基础上的幼儿健康教育, 应包括三个维度: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

一、幼儿园健康教育目标的解读

2001年教育部颁布试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以下简称《纲要》) 中关于“健康”的教育目标如下:

(1) 身体健康, 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2) 生活、卫生习惯良好, 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 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知识, 学习保护自己。

(4) 喜欢参加体育活动, 动作协调、灵活。

《纲要》指出, 幼儿健康教育的价值取向是身心和谐, 保护与锻炼并重, 注重健康行为的形成这三方面。[3]幼儿园健康教育乃至幼儿园教育的最重要基点是:“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同时要保证在教育实施过程中既尊重幼儿不断增长的独立需求, 鼓励和指导幼儿自理、自主的尝试, 又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求, 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可持续地健康发展。

幼儿园健康教育是针对各年龄段幼儿所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和幼儿个性化的健康需求, 通过开展与幼儿健康有关的经验和学习活动, 促进他们的健康。

二、幼儿园健康教育中存在的疏漏与隐患

幼儿园应为全体幼儿营造安全、愉快、促进其主动地健康学习、增强体质的环境。但当前一些幼儿园在营造适宜的健康教育环境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看似不起眼, 但却是非常严重的疏漏与隐患。如果对此没有清醒的认识, 可能会给幼儿的生命安全、健康成长带来不可估量的乃至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

1. 挂在栅栏上的孩子——幼儿的生命安全

实例1:2008年, 某个体办家庭式幼儿园中一群孩子正在栅栏门边玩, 其中一个孩子在爬栅栏桩时衣服领子被挂住了, 孩子们的惊呼都没能惊动园里的成人, 倒是被门外马路上施工的工人发现, 等跑过来放下孩子时, 孩子已经窒息而亡。事后调查发现, 该园连园长带教师只有一个人, 却招收了几十个孩子。不但师生比根本不符合规定, 幼儿园的设施设备中的安全隐患还比比皆是。

《纲要》中提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因此幼儿园的开办资质与设施设备的安全条件、师生比例以及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保证这一目标得以实现的前提与基础。由于目前许多个体办幼儿园面临的生源市场和资金的压力较大, 再加上幼儿教师数量不足, 尤其是教师素质较低, 致使从开办之日起, 这样的幼儿园在安全方面就存在着致命的隐患。从最近的调查来看, 未经正式审批注册就私自开办的, 或者是办园条件简陋的个体办园所的数量在全国占到相当大的比例。如果有关管理部门再不采取强有力措施规范办园条件、加强安全检查与督导, 类似的悲剧恐怕还有重演的可能。这是当今幼儿园健康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

2. 赶回家去排便——幼儿被保护与独立的需求

实例2: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反映, 傍晚接孩子回家, 孩子一出幼儿园就催着家长急急忙忙地往家跑, 跑回家中去排便, 尤其是排大便。

这一看似寻常的问题说明了幼儿园健康教育中存在什么问题呢?

引发这一健康问题会因为幼儿的年龄、活动情境而各有差异。如果是小班初入园的幼儿有可能是因为分离焦虑, 有可能是腿部力量不足害怕使用幼儿园的蹲坑式厕具, 还有可能是害怕冲洗厕所的流水。到中、大班时, 教师们认为应该更多地让幼儿学习生活自理, 于是让幼儿自愿随时喝水, 让幼儿自己撕大卷的卫生纸等, 但却不注意观察、分析幼儿在自理中会有什么困难需要教师帮助。于是出现中、大班幼儿有可能因为兴致勃勃地投入游戏活动忘记喝水而造成小便较少, 有可能为避免大便时又要提着裤子又要去撕大卷卫生纸的困扰而不愿及时入厕, 最终造成幼儿经常憋便这一健康问题。

《纲要》中提出“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 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 而许多教师注意了“避免过度保护与包办代替”, 却缺失了对“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的“指导”职责。

3. 小兔子该跳还是该跑——课程目标中态度价值与效果价值

实例3:小班的程老师根据体育活动锻炼“双足连续跳”的目标为孩子设计了“小兔子拔萝卜”的游戏情节, 孩子们高高兴兴地投入了游戏。程老师很满意, 认为达到了体育活动的教育目标。但是观摩的老师们却认为半数以上的孩子没跳几步就开始跑向目的地, 虽然看似热热闹闹, 但实际上没有实现让孩子充分锻炼“双足连续跳”的活动目标。程老师很困惑:问题出在哪里?

问题出在有些教师片面注重目标中的态度价值, 经常忽视其中的效果指标, 致使对于体育活动过程的设计与实施中常常出现违背幼儿身体运动规律、幼儿运动量不足或者过度的问题。

4. 在平静的情绪下——控制与宣泄

实例4:当幼儿以“哭”的方式表达负面情绪时, 有的教师会认为幼儿是在以“哭”为武器达到满足需求的目的;有的教师会认为“哭”不是好方法, 不解决任何问题等。因此, 教师会告诉幼儿, “这么大了还哭, 没出息”, “别哭, 好孩子要勇敢”。于是, 小小的孩子就开始学会掩饰、压抑自己的情绪并羞于真实地表达。有老师却认为:“这是在实现《纲要》中‘情绪安定’的目标, 有什么问题吗?”

这一问题的症结在于我们往往更多地强调了“情绪控制”, 忽视了情绪的表达与宣泄。近年来有学者已经提出, 幼儿所有或正或负的情绪表达, 都是不压抑情绪的表现。情绪表达的各种面貌都蕴藏着情绪转化的可能性。惟有正视情绪表达的所有面貌, 健康的情绪发展才有可能。[4]如果总是教育孩子压抑自己的消极情绪, 过分强调控制, 不仅违反了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 (幼儿的高级神经系统对行为的控制能力还很低) , 而且长期压抑消极情绪不利于身心健康。

三、积极的健康策略与行动

幼儿园健康教育除为幼儿创设幼儿园、家庭、社区的整体健康生活环境外, 更应通过一日生活和活动, 从幼儿自身的健康问题入手, 支持、帮助、引导幼儿自主地体验, 意识到自身的发展需求, 尝试选择并坚持良好的生活行为, 以实现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健康发展的目标。

1. 保护幼儿生命安全是幼儿园的基础资质与全体幼教从业人员的神圣职责

幼教管理者、幼儿教师都要牢记《纲要》中“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这一要求。各地教育管理者要严格幼儿园的审批与年检制度, 特别把幼儿园保障幼儿安全的设施与措施作为办园的基础资质, 作为审验与检查督导的重点内容。在当前全国各地大量存在未注册的小型家庭式私人办幼儿园的严峻形势下, 当地幼教管理者必须担负起保护幼儿生命安全的神圣职责。幼儿园园长及其全体教师要时刻把幼儿的安全与健康视为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忙于承担“重大教研课题”、打造“特色”的同时, 坚持兢兢业业、扎扎实实地做好幼儿园保教的基础与本职工作, 切实担负起幼儿生命与健康的守护者的神圣职责。

2. 研究幼儿在健康发展进程中的阶段性、个性化的健康需求与问题

根据有关学者对行为发展的研究[5], 幼儿健康行为的发展经历着这样的进程:强制性健康行为——健康行为的主动学习、尝试与具有较高动机水平——健康经验的积累、梳理, 健康行为的主动运用与调节;而将健康行为定型为“习惯”则要到更大年龄才能实现。教师对这一方面的研究与把握有助于促进幼儿在身体健康方面的学习与锻炼。

有研究表明, 情绪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主要中介[6], 而幼儿的情绪问题应更深层次地归因于社会适应。我们应将幼儿情绪与社会适应同步考虑, 来表述幼儿心理健康需求与发展的阶段特点:对变化的生活环境熟悉、放松与愉悦——在面对与环境、人际、事件发生的冲突时, 相信问题终能解决, 不断积累并善于选择行为应对与情绪应对的多种策略;同时学习寻求帮助与帮助他人, 以保持情绪安定、愉快——面对更广阔的社会环境, 有着参与、投入的愿望与热情。教师了解这一需求与发展特点将有助于促进幼儿积累与获得情绪与心理健康的经验与能力。

每一个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都会面临个性化的健康问题, 会产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并且每个幼儿的兴趣特点、学习方式也是不同的, 教师要学会发现、等待与善待。敏感地察觉幼儿的学习困难及其原因, 等待学习速度较“慢”的幼儿同时积极研究其已有水平与生长点, 善待幼儿“与众不同”的态度感受与学习, 从而找到有针对性、适宜的教育内容和引导方式, 引导每一个幼儿在自身基础上不断进步。

3. 准确把握并充分实现健康教育目标中的态度价值和效果价值

《纲要》中健康教育目标的表述既指向培养幼儿健康态度的价值, 又指向健康生活的能力与标准这一效果价值, 二者之间相辅相成, 不可偏废。试以第4条为例, “喜欢参加体育活动, 动作协调、灵活”。这一目标的前半句揭示了幼儿园体育活动指向让幼儿感兴趣并养成终身锻炼习惯这一健康生活态度的价值;而后半句则指向幼儿园体育活动应达到的基本锻炼标准这一效果价值。教师要从态度价值与效果价值两方面认真学习、领会、把握《纲要》, 并运用于促进幼儿健康学习与成长的实践中。教师可遵循这样的原理来设计体育活动, 即:尊重需求, 引起兴趣——鼓励幼儿投入运动, 达到一定运动量——观察幼儿锻炼情况, 及时发现动作难点, 投放适宜的辅助材料或者设计支架式环节帮助幼儿解决问题——让幼儿产生积极的心理体验, 体会到运动带来的成功和快乐——养成爱好体育活动, 积极锻炼的好习惯, 为他们长大后学会选择合理而积极的方式保护并增进健康打好基础。

4. 着眼于长远, 全面传递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策略

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目标与内容既要保证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 获得必要的健康经验和技能, 还应具有促进长远健康发展的教育价值。

因此在幼儿情绪健康教育中, 教师首先要明确幼儿宣泄与表达不愉快情绪的需求是合理的, 需要调整与控制的是不适宜的发泄方式, 而不是压抑、控制消极情绪本身。让幼儿知道, 对自己的健康不利也给他人带来不良影响的发泄方式就是不适宜的, 比如在午睡时长时间大声哭闹、打骂别人、摔打班里的玩具、弄坏别人的东西等, 这些都是要控制自己不能选择的发泄方式。教师还要帮助幼儿学会选择适宜的表达与宣泄方式, 更重要的是, 要教会他们选择可接受的表达与宣泄方式, 如教幼儿选用画画、诉说等表达方式, 用深呼吸放松、听音乐、睡觉等转移情绪的策略, 用捶打枕头、跑步等身体运动的方式发泄, 甚至可以是时间、场合适宜的哭泣和大叫。

除了帮助幼儿转化消极的情绪情感, 教师还应支持、引导他们在与周围的伙伴和成人的交往过程中, 建立爱、尊重、关心和平等等积极的情感和态度, 不仅使幼儿习得待人处世的真诚态度, 为其成人后获得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也使他们逐步对幼儿园、社区产生归属感, 这将是他们今后关心集体、亲社会等积极情感和行为的良好开端。

总之, 幼教管理者与教师应担当起保护并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职责, 实现幼儿园健康教育的长远目标与价值追求。

参考文献

[1][2]王建平.健康教育:世纪的呼唤[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1:12、31.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81—82.

[4]吴海芳.如何应对幼儿的情绪问题[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 (3) .

[5]黄敬亨.健康教育学 (第3版) [C].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28-30.

幼儿健康成长家庭教育 篇8

一、适度开展挫折性教育,应成为幼教工作的必修课程。

在现实教育中我们经常发现:当受到表扬和他人羡慕的时候,小朋友就会神采飞扬,甚至四处张扬和炫耀;而当受到老师或者家长批评的时候,有的小朋友就会满脸不高兴,甚至会哭;哪怕是没有得到一朵小红花,也会“晴转多云多雨”。同样,遇到一些小麻烦,也显得慌张无措,不是求助其他小朋友,就是找老师帮忙。而一旦有一位幼儿遇到困难,其他小朋友却不能帮上忙,就跑去找老师解决。这样的情况举不胜举。从中足以说明一点,当今小孩子的性格和心理太过脆弱,生活自理能力、自助自救能力和遇事处理能力较差,确实令人担忧。因此,开展幼儿挫折教育,十分必要和急切。当然,挫折教育必须把握适度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切不可用一个标准衡量孩子们,更不可“一根棍子打人”。如积极实施的挫折性教育要遵循“最近发展区域”的原则。平时教师可以有心设计隐含一定难度的任务,鼓励幼儿能够“跳一跳,摘桃子”,逐步培养他们的“跳跃“能力。再如,在孩子犯了错误或是遇到困难表现退避的时候,可以作出一些必要性的批评,增强他们的“是非”意识,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而不能因为不忍心就一味地迁就。同样,当孩子承受挫折时,我们需要给予必要的鼓励,给他们传递面对挫折的勇气、迎难而上的信心、解决问题的智慧和办法。一言以蔽之,没有挫折不行,挫折太过也不行。这才是真正的“健康教育之道”。

二、适度开展挫折性教育,讲求正确灵活的艺术方法。

对幼儿开展挫折性教育,必须讲求艺术和方法,以免适得其反甚至弄巧成拙。一是在锻炼孩子耐挫个性的基础上,让他们感知成功来自于努力的道理。有一次,本班的餐饭不够分配,我就点名让平时胆小的小女孩去隔壁要一个鸡蛋。当她即将推门进去的时候,忍不住回过头来望着我,几乎准备放弃。我故意调整目光假装没有看到。就在她犹豫的时候,隔壁班老师主动问她来干什么,她这才鼓起勇气说了原因。当她又蹦又跳地成功拿来后,又得到了老师的鼓励和表扬,小脸蛋乐得像开花一样。此后,她表现得越来越活泼大方。二是利用困难情境锤炼品质意志,让幼儿从中增强克难求进的勇气和信念。幼儿的活动范围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我们除利用自然情境之外,还要有心创造另外的机会,以此磨砺他们的耐挫能力。在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中,适当增加一些难度,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如走“独木桥”爬障碍物,自己解决小朋友之间的矛盾,独自去低矮的暗箱里取东西,等等。再如适当延迟竞赛等体力消耗活动、增强劳动强度等。三是培养和挖掘典型,产生教育效应,充分发挥榜样的学习和辐射作用。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幼儿之间免不了会发生一些如摔伤、擦伤之类的小事情,老师要注意多鼓励他们,如“小朋友摔疼了不要哭,学会勇敢些。”“出一点血不要紧的,老师给你包扎一下,很快就会好起来的。”与此同时,要号召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勇敢的精神和行为。此外,还要善于利用各种媒体中小英雄人物或坚强勇敢的动画故事,教导他们怎样坦然面对突如其来的挫折。

三、适度开展挫折性教育,努力实施家园携手联合共进。

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篇9

一、家园共育多样化

我们创设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家园共育活动,以增进家长、幼儿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帮助家长领会教育理念,提高育儿水平,发挥潜能,支持和配合幼儿园的教育。

1. 亲子共读。

纽西兰儿童文学评论家怀特女士曾说:“图画书是儿童最早接触的书籍,是长久读书生活中最重要的书,孩子由其中发现乐趣的多少,会决定他一生是否喜欢读书。”为了成功建立起家庭亲子共读,我们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建立亲子共读的氛围。我们增设了亲子共读墙,有经典的童话故事大墙面,也有老师、家长推荐的图书,更有幼儿自绘的图书,共同营造亲子共读氛围。其次,发放亲子共读倡议书,建议家长在生活与工作忙碌的交织中,每天花二十分钟陪孩子读书。再次,指导家长进行亲子共读,孩子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和图书的选择有很大的关系。我们指导家长选择一些符合孩子年龄特点和当前发展水平的、迎合孩子兴趣的读物。如孩子小班时,选择情节简单、形象突出、画面清晰、色彩鲜明的图书;到了中班,选择情节稍微曲折、内容健康向上、以动物故事为主的图书;大班时,图书的故事情节长些、复杂些,画面仍应清晰鲜明。环境的创设、图书的选择为孩子提供了阅读的条件,而亲子共读最好的方法,就是陪着孩子一起读书,不论是各读各的书,还是共看一本书,都会让孩子体会到“我和爸妈正在共同做一件很重要的事”,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乐在其中,而亲子的感情将因共同阅读而更加密切。

2. 亲子制作。

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家园同乐———亲子小制作活动。春天里,开展了《播种春天》、《可爱的土豆》等活动;夏日里,开展了《美丽的扇子》、《粽子》等活动;秋意浓时,又开展了《螃蟹》、《五彩鸟》等活动;雪花飘飘,开展了《灯笼》、《服装设计》等活动。为迎接奥运会的到来,开展了《奥运你我他》设计活动;神七火箭成功升空时又开展了《我的火箭》活动;为了加强大家的环保意识,开展了《环保沙包》、《易拉罐》等活动;在昆山金秋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开展了《昆山表情》的摄影大赛。家长们热情高涨,即使工作再忙,他们也要挤出时间和孩子一起收集材料,分工合作,共同制作。这些在平时看来应该废弃的物品,此时都成了宝贝,有的成了大螃蟹,有的成了红灯笼,有的成了漂亮的洋娃娃……亲子小制作让孩子发挥了聪明才智,更培养了孩子的合作能力,增强了自信心,使孩子获得了成功的快乐和体验。

3. 亲子乐园。

每逢新年、六一等节日,都会开展一些快乐的活动。如亲子游园会,请家长和孩子相互配合做游戏;亲子运动会,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各种竞技运动,从而不仅提高家长和孩子们参加的积极性,而且培养孩子们的竞争意识。生动有趣的亲子活动不仅能使家园关系更趋和谐,而且能提升家长家教水平。通过活动,家长不仅有机会了解自己的孩子,而且体验了原来玩也有学问,游戏也有价值,明白生活中的许多环节都是教育孩子的良好契机,许多材料都可以用来教育孩子,许多场景都是孩子成长的刺激物,在此过程中,家长教育孩子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二、家园共育深入化

家园共育,要随时适当地沟通,只有做好沟通,才能更好地共商教育策略,协同进行个性化的教育。

1. 及时沟通,双向交流。

孩子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渐进的过程。我们充分利用家校路路通这个平台,随时抓住机会与家长沟通交流。除常规性的家教指导外,还向家长反馈每天孩子动态的信息,把孩子的进步进行展示,让家长及时了解。引导家长配合主题,对幼儿在家情况记录、反馈。家校路路通成了老师和家长的必修课,也成了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家长互动的良好平台。幼儿成长档案也很好地起到了“家园纽带”的作用。在成长档案中,我们收集能反映孩子发展水平的作品、孩子不同阶段的记录及动态发展评价,既便于家长了解自己孩子发展的轨迹,又有利于建立相互信任、尊重、支持的合作教育伙伴关系,搞好家园共育。

2. 合作共构,资源互补。

家长来自各行各业,为此我们积极引导家长与我们合作共构幼儿园课程,充分利用他们的资源使课程更加生动更有价值。我们的做法有:家长参与环境创设,我们发动家长参与环境创设,与孩子共同收集图片、照片、查找资料等,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园近阶段的教学活动,也让孩子在活动前能未雨先缪,获得相关经验;家长参与教育活动,教师根据教育目标,请家长参与某些教育活动,与教师协同教育孩子。例如主题活动“交通工具”,教师与家长一起讨论主题活动的目标、内容、组织形式等,组织孩子参观汽车站、交通岗亭等。请当交警的家长给孩子讲“交规”常识、标志,让家长和孩子一起玩“标志游戏”等;家长走进课堂活动,我们根据家长的独特经验,邀请这些家长到幼儿园做老师,给孩子讲解,从而不仅能增加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家长的育儿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这些合作共构活动的开展,使家长不仅成为活动的参与者,而且成为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实施者,真正转变为幼儿园的合作伙伴和教师的良师益友。

摘要:家园共育是当今幼儿教育的一个发展趋势。我们在开展家园共育时通过开辟多彩的家园共育活动, 让家长和老师在活动过程中碰撞出教育的火花;深化多种家园共育方法, 帮助老师和家长共同构筑幼儿成长教育体系, 激发出教育的力量, 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区域游戏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篇10

《纲要》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 幼儿园教育应寓教育于游戏之中。游戏占据幼儿生活的大部分时间, 幼儿喜爱游戏, 不仅是幼儿身心特点的反映, 更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 游戏不仅使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得到再现, 而且为幼儿各种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二、合理地投放游戏材料给幼儿带来的好处

在区域游戏活动中, 游戏材料是幼儿探索和学习的中介与桥梁。游戏活动的发展目标、活动内容及期望幼儿获得的经验都蕴含在所提供的材料中。幼儿的认知经验大多是通过摆弄玩具和材料在自身操作中获得的。所以, 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尤为重要。

1. 丰富的工具和材料, 有利于幼儿能力的提高。

在“娃娃家”的区域环境创设中, 我们为孩子创设了一个具有安全感的、有“家”的特质的环境:小柜子、小镜子、小软床等各种熟悉的小型家具为孩子营造了舒适、随意的氛围, 让孩子感觉随心所欲、自由自在, 孩子们完全融入到熟悉的、真实的生活情景中, 自主地到卧室看书, 到浴室洗澡, 到镜子前梳头, 推着娃娃四处走, 摇着小床, 哼着摇篮曲哄娃娃睡觉, 抱着娃娃看表演, 等等, 在这样的情景中, 孩子们更加自由, 更加自主, 在调动生活经验的同时获得新的经验。

2. 来自于生活中的真实物品贴近幼儿生活, 更能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和游戏行为。

在游戏中我们除了为幼儿提供一些仿真玩具外, 还投放了实际生活中使用的真实用具, 有厨房的锅碗勺盆, 有脸盆毛巾, 有夹子晾衣架, 这一系列的生活用品大部分都是幼儿生活中的真实物, 既有妈妈的围裙, 又有爸爸的领带, 让幼儿感到无比亲切, 大大满足了幼儿对“亲近的物品”、“依赖亲人”的依恋情结。使幼儿在真实物的操作摆弄中积累丰富的表象, 获得感知觉发展。比如:拖鞋是孩子最常见的生活用品, 在家里他们只是穿穿自己的鞋子、自己的衣服, 而我们在娃娃家里摆放了爸爸的、妈妈的拖鞋及大人的衣服, 大小、颜色、款式、花纹都不一样, 孩子看了很开心。孩子在放鞋子、穿鞋子的过程中不仅体验了做爸爸、当妈妈的感觉, 还积累了相关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这些不一定要孩子说出来, 这是在感知体验中积累的。

3. 有利于幼儿创造性的发挥。创造力是幼儿发展所不可缺少的一种品质。

在区域活动中, 材料是活动的物质支柱, 幼儿往往会在玩具或材料的启发下产生联想和创造的愿望。因此, 区域活动中, 要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具有启发性的活动材料, 从而解放幼儿的手和脚, 给予幼儿足够的自由度, 使幼儿充分表现自我, 勇于创新。如:卫生纸筒, 它虽然看似简单, 其貌不扬, 但在孩子的手里, 会变成漂亮娃娃或望远镜, 在娃娃家里, 摇身一变就成了手电筒、擀面杖和卷发筒。由于它给幼儿创造了想象空间, 因此深受幼儿喜爱。

三、如何正确投放区域游戏材料

1. 递增性和层次性。

递进性体现在不断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层次性则体现在某阶段的幼儿达到这一阶段的发展水平。根据每个年龄段幼儿的能力发展速度不同, 教师在材料的投放上可细分为多个小层次。以角色游戏为例: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 对玩具的需求是形状选择, 目的性不强。所以要提供能引起幼儿对生活回忆的成品玩具, 如对刚入园不久的幼儿, 在娃娃家要提供小床、毛绒娃娃、小桶等逼真性要求较高的材料;然后开始逐步提供可切割的木制食品 (面包、苹果、蔬菜等不用费力就能切开的物品) , 这些成品材料会使幼儿很快进入游戏, 生成烧菜、喂饭等情节。在娃娃的选择上, 小班的幼儿相对来说比较喜欢体积大的软布动物。此外, 小班在材料种类上不能太多, 但相同品种的物品数量要充足。到了中班, 老师需要不断在幼儿熟悉的游戏情境中加入新材料, 如在娃娃家里放上电话, 幼儿就会打电话邀请人来做客, 并熟悉拨打电话的顺序;放上不同口味的饮料机, 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等。到了大班, 在半成品的数量、品种上都要有所增加, 为了进一步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为他们提供一点半成品材料、废旧物品及建构材料, 如蛋糕底盘、点菜单、发型选择图、白纸、皱纹纸、小方布、收集的各类废旧纸盒等, 方便幼儿的再创造。

2. 材料的投巧性和新颖性。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造就能创新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过的事的人。以小班来说,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幼儿特别喜欢新奇的事物和游戏, 所以, 在小班的区域游戏中, 活动区的材料投放多为分散型, 给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材料, 这样能让幼儿在视觉上感觉宽松, 幼儿也非常喜欢, 但不宜过多。材料的提供要从幼儿的兴趣入手, 如在娃娃家, 我发现幼儿特别喜欢抱着娃娃玩具, 喜欢跟娃娃讲话;有的幼儿特别喜欢拿着勺子在煤气灶上炒来炒去, 所以我们在已有的娃娃家中都放置了这些幼儿易操作而又感兴趣的生活物品, 而这些简单的活动都能激发幼儿的兴趣, 从而消除幼儿的胆怯情绪, 喜欢并投入游戏。

此外, 幼儿对那些富有新意的环境总是会表现得特别敏感而有兴趣, 他们对每一种富有新意的事物都想看一看, 听一听, 最好可以动自己的小手去摸一摸, 碰一碰, 这些时候, 他们的思维活动与探索的精神处于最佳状态。这时, 只要我们稍微给幼儿一些鼓励, 幼儿就能够主动、快乐地参与到游戏中了。如:小班的幼儿由于进入幼儿园的时间不长, 充满了对家的依恋, 我们在娃娃家里放入娃娃玩偶、电视机、锅子等游戏工具, 幼儿很喜欢在里面玩游戏, 在娃娃家玩游戏的过程中, 喜欢模仿家中爸爸妈妈的各种语言、动作, 因此, 针对小班幼儿的特点, 可以多开设几个娃娃家 (2至3个娃娃家) , 而在娃娃家的布置上要注重营造家的氛围, 让幼儿在这种虚拟的小小的“家”中把生活中难以实现的愿望通过在特定环境中实践, 获得满足, 从而调动幼儿参与游戏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3. 材料的动态性。

材料的提供不能一成不变, 而要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发展需求, 定期不定期地进行调整、补充。最近, 我发现班级一直备受幼儿喜爱的智力拼图无人问津了, 开始我感觉非常迷惑, 经过与孩子的交流, 他们跟我说, 他们很喜欢拼图游戏, 觉得非常有意思, 可是现在已经都会拼了。他们开始的时候还经常在一起进行比赛, 每次赢了都会很开心, 可是时间长了, 每次都拼的是一样的就不想玩了。一句不想玩了让我很苦恼, 我仔细反思, 如果我是孩子, 每天都重复同一副拼图, 那么我会是什么心态, 而且我发现由于时间问题, 有的拼图参考纸已经被撕坏, 残缺不全, 这也是导致幼儿不再喜欢玩拼图的原因。后来, 我在拼图区添置了一些小动物的拼图及幼儿喜爱的幼儿故事大王中的各种图案, 让幼儿根据动物的长相、特征进行拼图。现在, 班级的智力拼图区的幼儿越来越多了。由此可见, 材料的定期调整非常重要。

上一篇:业务扩充下一篇:术中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