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2024-07-17

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精选十篇)

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篇1

一、精选教学软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缺乏兴趣,学习活动就会陷入被动局面。但是,信息技术学科最大的优势就是学生本来就有浓厚兴趣。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优化教学内容,精选教学软件,营造学习氛围,维持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生指法练习时,学生感到内容枯燥,没有兴趣。于是就根据教学实际,自主开发指法练习软件,针对不同的学习阶段,规划指法的难度。同时,在练习中增加了游戏、综合测试和竞赛等功能。通过基础训练,学生熟悉键盘,通过游戏进行单个字母和单词的练习,接着以班为单位进行综合测试,并通过软件中的相应功能及时反映学生在本次测试中的成绩和在班级中的名次,同时利用软件的竞赛功能,让班级之间进行班间竞赛,每次取出前20名和后10名进行成绩公布。这样一步步循序渐进,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指法,还通过竞赛和及时成绩反馈,对指法练习乐此不疲,学习兴趣也持续高涨。

二、设计教学任务,把握任务的难易程度

为了便于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我们不妨采用以任务驱动形式驱动小组合作学习和组间竞争。项目任务不仅要符合学生生活,而且要体现教学大纲。例如:在教学Dreamweaver时,就根据网页设计课程的特点,把整个教学内容设计成“七彩校园”网站项目,分别以“校园新闻”、“我的课堂”等子项目作为网站的二级子页,每个二级子页都含有多个三级子页。每个子页都可作为独立的小任务。整个项目任务涵盖Dreamweaver设计中的基本操作、表格、模板、库、框架、表单、行为和层等各项知识点。每个小组只要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特点和爱好的一个或多个项目,在组内分配任务,共同完成项目任务,就能掌握Dreamweaver大纲所要求的知识技能。项目任务应是动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增加或减少任务数量或难度。在教学设计上,增加一些相对简单的任务,让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掌握网页设计的基本操作。在学生熟练掌握了设计技巧后,再根据部分小组完成的情况,适当增加任务数量或难度,让各小组尽可能地发挥长处。

三、开发非智力因素,为培养创新能力服务

随着理论研究与实践的深化,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兴趣、动机、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对人的智力开发和成长的重要作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这对培养创新能力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个体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认知就快。如果毫无兴趣,认知就慢,或者不予接受。特别是对于单凭兴趣学习的学生,如果没有学习兴趣,就会缺少动力,培养创新能力就无从谈起。在学生认知快的基础上,很容易进入了角色。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很多,可以是一段音乐,可以是一段影片视频,或是一个动画作品,或是学生作品。只要与课程有关,就可以用来作为导入。在新课改过程中,还可以引入“任务引领型”课程的理念。给学生布置一些任务,要求他们不能单纯地复制,而要体现迁移、集成和创新,任务完成后再由教师评价。我们通常采用师评和互评两种方式,当学生听到好的评价时,会激发创作的动力。当然,如果遇到不好的评价,则出现情绪波动的情况也是常有的。

四、开展多种化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采用讲解与示范操作相结合、学生自主探索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等方式教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教师可以利用监控与交互系统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促使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进一步增强学习动机,培养创新能力。如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个新的问题,教师可以先进行简单提示或不作讲解,只是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让其自己完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探索知识,完成学习任务。在学生探索过程中,教师应多鼓励学生探索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多给学生创造一些让学生探索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条件,多开导后进生,使探索过程更加顺利。也可以鼓励学生相互合作,集思广益,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注重教学氛围的营造,使学生能产生问题意识,始终保持探索的兴趣和欲望,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学习者的主体作用,使其真正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从而形成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中职学校信息技术教学应该把培养合格的职业技术人才以适应企业需求作为出发点,改革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我们应不断进行广泛的交流,取长补短,共同为促进中职教育的发展贡献一己之力。

参考文献

[1]苏新莉.积极推进中职信息技术教学改革[J].华夏教育,2009,(8).

[2]曾晓娟.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J].现代教育技术,2011(9).

高中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途径探究 篇2

随着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内容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成为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的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引导学生探究,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设计出其不意、合适自身的教学方法,都成为教学模式探索的内容。

一、更新理念,强化目标

1.不断更新理念

“信息时代”的今天,人们对信息与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信息技术的利用关系到个人的发展,国家、民族的前进。其实不仅仅如此,信息技术教学已经成为一个人生活、继续发展的必然途径,要牢固树立意识观,不能仅仅学会,还要有探索的意识,有与其他学习整合的意识。

2.强化教和学的目标

教师备课的时候,必须认真备课程资源,不仅要备知识点,还要备知识背后蕴藏着的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新的课程标准与过去的教学大纲有很大区别,但不能仅从结构觉得耳目一新,而不深挖其实质内涵,不仅要体现过程与方法,还要突出情感态度和素质。学生在学习时更要强调目标。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该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主线,以学生的眼界去设计教学思想,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水平,确定分层教学目标。

二、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先进的教学模式就会有好的教学效果。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主要途径。当前,高中信息技术主要的高效教学模式有几种:(1)问题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对涉及的问题层层设疑,有的蕴含问题悬念,有的需要逐步引导,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如在教文字处理系统Word 2003时,可让学生先进行文档输入和编辑,然后有针对性地对学生作业进行点评,解答问题,实现方法与步骤的情景式讲述。(2)类比法。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中的有些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教师在讲解时就可用形象的比喻、通俗易懂的内容与之类比,提高理解能力。如,在讲Windows 98文件管理中的文件名、扩展名、文件目录结构等概念时,可以将其比喻为大钱包里套小钱包,层层递进,学生很快理解。

三、拓宽知识面,激发探究

信息技术属于高科技的范畴,有着无限的探究空间。高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也有了良好的科学态度,除了课程内容,教师应适当扩展知识,引导学生阅读相关书籍、材料,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应用、开发方面树立创新意识,尝试探究。

良好的教学方法会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教法的探索在于经验的不断积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逐步提高。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思想政治课;整合

一、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整合的必要性

1.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的整合有利于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培养学生如何做人、做什么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明确,要以先进的思想教育人、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帮助学生正确思考当代国内、国际的社会政治现象,分析各种社会问题,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和探究能力。运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一些道德教育的图像、文字、音频、视频等资料,不仅可把抽象的理论用直观的东西展示出来,而且少了很多枯燥乏味的说教,更增加了学生的心理认同感,有利于提高素质,完善人格。

2.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的整合符合思想政治课的时代性特征

在中学各门学科中,思想政治课与社会变革的联系最为紧密,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随时关注时事、政治理论的新动向。因为当代的中学生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整天接触的是日新月异的现实生活和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他们接触信息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他们对政治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政治课能把理论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对他们所关心的问题,例如经济体制改革、国际形势变化、重大时政新闻等,给予令人信服的解答,摆脱说教的灌输式教学。

3.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的整合符合思想政治课综合性的要求

思想政治学科建立在其他具体学科基础之上,与其他学科密切联系,在知识结构、逻辑结构、目标结构、层次结构的设计上具有系统性。并且本身就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法律、道德、科技、历史、地理等内容。可以说,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包。因此,从课程理论角度看,它是综合课。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便捷地解决师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各个领域的问题,同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二、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整合的实效性

1.信息技术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提供了必要的环境条件和丰富的教育资源

在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问题,其中教育资源的匮乏显得尤为突出。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信息时代学校教育的核心,而创造能力的关键是对信息的处理能力。那么,对教师和学生双方而言,在现代信息社会,以网络技术为载体的信息技术就成为获取资源和信息的比较简便快捷的手段和途径。应用信息技术可以获取丰富的集约化的资源,这些资源具有共享性、大量性和广泛传播性的特点,为教师的备课提供了便捷的途径,为学生的协作学习创造了条件。

2.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教学效果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信息技术教学恰恰具有图文并茂等特点,能够利用新技术、新模式创设特定的政治情景,可把陌生、抽象的事实和材料变得形象、生动,使政治教学从多“静态”向多“动态”发展。由于它适合中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本身产生了一种积极的注意倾向,并激起持续高涨的学习情绪。政治课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它的理论性强、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现代信息技术正是以其丰富的表现力,强大的交互性,特有的感染力和形象性,引发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内心学习兴趣的。

3.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著名教育家赞科夫曾说:“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因此,在政治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现阶段的学生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还没有完全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也就是说他们的理性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强。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通过情境创设,促进了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联想思维获得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从而使知识和能力获得提高。

总之,信息技术可以大大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信息技术和思想政治课整合的完善,将有利于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目标的切实落实和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丁立,魏友松.甘肃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教程.

[2]刘儒德.信息技术与教育相整合的进程.

讲究教学艺术 提高信息技术效率 篇4

一、讲究备课艺术, 功夫在课前

常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对于教师来说, 精心备好一节课就是成功的一半。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提高信息素养, 为国家培养出新一代掌握基本信息技术的合格公民, 是高中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

面对全新的教学理念, 信息技术备课的重点不应该只放在知识的讲授上, 技能的训练上, 更应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来, 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需要, 尊重学生的个性。问题的设计是否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学方式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练习的方式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真正在备课的每一环节都想着学生的发展。新课程强调, 教学的过程是教师“用教科书教”的过程, 而不是“教教科书”的过程。在备课时, 要有自己独特的钻研、解读和思考。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的变更教材中知识的前后关系, 吸取生活中的鲜活事例丰富教材内容, 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对信息技术学科来说材料的准备不光是硬件上的准备, 还应包括一些软件方面的准备。如:教学帮助网站的制作、供学生欣赏用的小动画、让学生完成的电子作业等方面的准备等。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设计的电子作业一般要求随堂完成, 因此在备课时教师自己一定要先做一遍, 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完成过程中可能会碰到的问题和时间的把握等问题, 及时做出调整。

二、注重语言艺术, 表述要形象

关于教学语言的重要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 它“在较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马卡连柯则说过这样的话:“同样的教学方法, 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二十倍”的说法自然是一种夸张, 但仔细推想, 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似乎都离不开语言, 都须借助于语言的表达。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 要用通俗流畅的语言将所要讲授的内容正确地表达出来, 用词要规范, 注意语调高低强弱;语言要有启发性, 要引导和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展智力;表达方式要形象生动、富有情趣、通俗易懂, 善用比喻, 想方设法化抽象为具体, 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掌握操作, 让学生方便地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形成应有的信息素质。比如在讲利用视频处理软件制作电子相册时, 学生往往对视频处理软件充满着好奇, 很想学习视频的制作过程, 但又觉得很难, 不敢轻意“下手”。如果教师用轻松的语言介绍软件的使用方法, 将素材比喻成一块块的积木, 要制作视频的过程比喻成在搭积木, 只要把这些“积木”先搭好, 最后加一些效果, 视频制作就完成了, 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 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操作较不熟练的学生也会完成的很好。

三、突出平衡艺术, 技术要到位

高中信息技术新教材《信息技术基础》, 理论知识特别多。于是, 有些老师连上课的场所都改了, 在教室里面拿着一支粉笔, 给学生大谈特谈理论, 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可学生一点儿也不领情, 事后, 问他们这节课学了什么, 答案都是说“理论课, 没什么好听的”。再说《多媒体技术》吧, 刚好相反, 教师似乎将课堂变成了软件技术培训班了, 说会考只考Flash和Photoshop, 所以, 其它软件不学了, 只学这两个软件。这样的课堂, 肯定不是信息技术想要的课堂。学生喜欢电脑, 这点谁都不怀疑, 可是学生不喜欢信息技术课, 这也是事实。因为, 对于上述这两种课型, 学生都不喜欢。因此, 我觉得信息技术课堂中如何平衡理论和技术是很重要的。

首先要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迁移我们的知识点。例如, 《因特网信息资源评价》这节课, 我们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网上购物”引出, 你会选用哪个卖家来购物, 凭据是什么?学生学习热情就非常高了, 一个个都会说出理由。最后, 进入具体的网站看卖家信用度, 很好的引出了“信息资源的三种主要评价方式”。最后让学生对一个案例, 利用CARS评价方式进行打分, 不但让学生明白因特网上信息资源评价的四个基本指标, 并且也培养了学生对于信息真假的判断能力。再比如, 图像的数字化。我们以学生感兴趣的“相机”入手, 告诉他们计算一幅图像在你的相机中存储的空间, 你的相机最多能拍照片的数量, 学生肯定不会说这节理论课, 没有什么好学的。

四、创设情境艺术, 师生要协作

心理学研究表明, 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越贴近, 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信息技术来源于生活, 又服务于生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信息素材,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 使学生感觉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 自己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 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数学本身就是融为一体的。新型的信息技术教学理念强调教学的重心不在于关心学习者“知道了什么”, 而在于关心他们是“怎么知道的”。如果学习者不能知道他是怎么知道的, 就说明他实际上还没有学会。因此建构主义思想的数学教学观强调教师提供资源、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培养学生自主进行问题探究学习的欲望, 以实现意义的建构。

如:在讲解《信息的管理》这部分的内容时,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动形成探究欲望。对于高中学生初次涉及到数据库知识, 怎样理解数据库的工作原理, 如何对信息进行管理, 以往的经验学生对这样的课通常是不感兴趣的, 那就更谈不上自主探究学习了。

总之, 教师是一门特殊的职业, 它的特殊性在于教书的同时和根本目的是育人。信息技术是一门特殊的学科, 它的特殊是在于实践性强、不断的更新发展, 作为信息技术的教师, 如何更好地把握好课堂的教学艺术,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值得长期研究和探索的。

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篇5

摘要: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具有明显时代性发展特点的课程。当今信息社会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旧的模式下的信息技术课程所带来的弊端已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需要我们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进行优化。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课堂教学;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3-8454(2010)14-0043-02

近几年来,新课改的发展日渐深入,信息技术课顺应其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在课堂教学上进行了探讨与研究。下面笔者谈谈在教学中的做法和体会。

一、教学导入的优化

教师上课要整体构思本课的开头、中间和结尾。开头,即新课导入,它的好坏往往直接影响着整堂课的效果。一节课的初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就要用富有感染力、新鲜的导语,创设情境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使其产生学习兴趣。这样可以缩短学生同教材之间的距离,使导语真正成为一堂课成功的铺垫。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让学生对知识感到新奇、有悬念、有学头、愿意学、喜欢听,学生的质疑、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了,教师当然可以顺水推舟地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了。

比如:在讲《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一课时,先给大家播放《泰坦尼克号》电影片段,再展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研制的一种便携式手表形卫星电话。让学生首先意识到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又如讲《因特网信息的查找》一课时,提出国庆假即将来临,学生准备去旅游,让我们首先徜徉在因特网中,去查找我们所关注的旅游信息。

在我们的情境导入过程中,首先要追求的是“实”,学生学习活动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置身于熟悉情境的教学,他们的认知活动就能充分而有效地展开。其次就是突出一个“新”,即讲究其情境导入的创新性,也就是教学的情境导入,应该尽量追求多样性,一成不变的导入方式,难免会导致学生的审美疲劳,对课堂、教师失去兴趣。

二、教学方法的优化

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金线”。教学的成功与否,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是关键,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将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信息技术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确立“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这个原则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任务作为学习内容。任务的提出,最好由师生共同讨论或学生根据自身需求自主提出,这样,任务符合每个学生的兴趣和个性需要,然后引导学生带着 “任务”进入学习。学生就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法、各种手段去完成任务。学生围绕任务,查阅信息资料,进行尝试探索,完成对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建构。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更要鼓励互相合作。学生在探究中要自主学习,教师不要急于讲解,否则又进入老一套的教学模式了,在学生自主学习中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提示。学生完成任务后,进行交流展示,大家讨论点评,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最后教师要通过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对本节应用到的知识、技能进行总结和点评,让学生理清思路,让层次较低的学生得到提高。

例如:讲Excel电子表格时,要求学生完成本班学生期中考试成绩汇总表。我们可以将这个任务分解为几个较小的任务,指导学生分步骤完成。任务分解时,各个小任务从易到难,循序渐进进行设置,让基础相对差的学生也能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不至于完全无头绪而放弃做题,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目标的顺利进行。给出任务后不要急于讲解,而是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提出的问题,一些是以前已学过的,如数据的输入、格式设置等,这些问题学生自己就会给出解决方案;另一些是没有学习过的,如函数的使用、排序等,即隐含在任务中的新知识点,这也正是这个任务所要解决的问题。

2. 形象比拟法

信息技术的有些内容比较抽象,不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作为教师就应当尽量将深奥的理论讲得通俗易懂,可适当运用形象比喻,从熟悉事物的属性中推论出不熟悉事物,比如,在讲WindowsXP文件管理中的文件名、扩展名、文件目录结构等概念时,学生理解起来有点困难,教师若照本宣科,学生就难以接受,我们不妨用外国人的取名来比拟文件名与扩展名,用一棵树的结构来比拟文件目录结构,这样学生理解起来也相对容易。

再如,在讲网络时,关于域名和IP地址,学生就可能犯糊涂了,我们可以这样讲:“世界上的人很多,怎么来区分彼此呢?我们可以通过用自己的名字和用身份证号码两种途径。身份证号码可以唯一地指定某人,但是身份证号码太难记了,日常生活中我们用名字来指定某人。网络中的计算机也一样,为了区分彼此,它们也有‘名字——域名,同样它们也有自己的‘身份证号码——IP地址,IP地址可以唯一地指定一台计算机,但是太难记了,平时我们只用域名来指定网络中的计算机。”这样,学生们很轻松地就揭去了域名、IP地址的神秘面纱。

3.示范教学法

示范教学法就是教师操作,学生从教师的示范性操作中学习操作的步骤和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是一种重要而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有常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而有所不同,如小组讨论法、操作实践法、资料调查法、信息搜集法等。这些方法往往不是单一进行的,可以综合或穿插使用,以达到学习的最终目标。

三、课堂练习的优化

作为实践性与工具性十分强烈的课程,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而技术能力培养需要一定的练习。课堂巩固练习既可以考查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可以启发学生举一反三,巩固课堂知识,也是对学生掌握情况的一个重要反馈。所以,课堂练习的语言和题目设计要合理、科学,更要独特、新颖。

1.严格遵循练习设计的原则

(1)明确性。课堂练习要围绕教学目标组织实施,训练内容无论是单一的还是综合的,都必须依纲据本,目标明确。

(2)层次性。考虑学生间的个体差异,从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为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训练,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

(3)有序性。课堂练习要循序渐进,训练由简到繁,由浅入深。按照科学的逻辑关系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组织训练。

(4)趣味性。在教学中,利用学生爱玩的天性,适时穿插“游戏”,学生凭借自己的兴趣、爱好无意识地学习。

(5)拓展性。教材更新速度远远跟不上信息更新的速度,也跟不上学生素质的提升速度。所以内容选材拓宽,学习难度加深是必需的。

2.精选练习设计内容

课堂面对的是全体学生,充足的训练量应该是让他们基本上掌握当堂课的内容,只有在扎实的基础上才能提高。对学生难以掌握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设计能够突破重点、难点的练习。在学生容易接受的情况下,尝试增加与本课内容相符的课外练习。同时教师应对学生操作及时做出评价,让学生在得到教师的肯定及指导后,兴趣更浓,学习的劲头更足,这样课堂效率更高。

总之,信息技术课,学生爱学,但不容易学好。教师只有讲究课堂艺术,正确引导,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这门课时始终有浓厚的兴趣,从而学好这门课。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初中政治教学效率 篇6

一、运用信息技术, 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

初中政治课的理论性比较强, 抽象晦涩, 学生难以理解, 这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 教师可以借用信息技术来开展直观教学, 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直观的环境中, 理解政治理论。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特征, 把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化、形象化、具体化, 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的重点与难点, 摆脱知识理解上的障碍, 激发学习热情,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如《人类的朋友》这节课是关于生态资源保护的, 本课的重点与难点就是让学生理解生物多样性以及保护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意义。难点就是让学生理解目前政府所制定的环境保护政策。为此,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 对学生播放关于环境污染的图片和视频:如防护林缺失造成沙尘暴, 给人们带来的消极影响;工厂排放污水造成河流污染, 给居民饮水带来不便;工厂排放的浓烟造成大气污染……让学生在直观、生动、形象的视觉冲击中, 理解破坏自然资源给人类生存与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 从而知道保护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意义, 达到帮助学生理解重点知识的目的。此外教师还可以展示目前国家保护生态环境的具体措施, 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生态环境保护政策, 达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难点的目的。

二、运用信息技术,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信息技术具有实践性强、更新性强等特征, 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积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根据信息技术来加工教学信息, 使之呈现多维化、交互性、集成性等特征, 丰富信息的表现力, 达到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目的。

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动画、声音、视频等交互集成的特征,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上《发现自己的潜能》这节课时, 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播放两个视频。一个视频是我国著名的戏剧家小白玉霜的故事。她刚开始踏入舞台的时候, 只是个不起眼的小角色。有一次, 小白玉霜的师父因为意外事故不能出场演出, 临时只好让小白去顶替这角色。在舞台上小白的表演一鸣惊人, 赢得了观众的喝彩, 连小白本人也十分惊讶。此后各种出众的戏台表演, 都有她的份。这次偶然的机会, 让小白发现了自己非凡的舞蹈造诣。另一个视频是一位父亲看着自己的儿子驾着车冲进了河里在水里垂死挣扎, 而一边却没有人可以帮助他的时候, 自己也毅然跳入水中, 用孱弱的双臂举起这辆汽车。在千钧一发的危难时刻, 至爱亲情唤出了超人的力量。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 两个视频中的主人公为什么能发挥自己的潜能。学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有些学生认为, 小白在危急关头, 不会受到太多外界条件的束缚, 也少了思想上的顾虑, 自然能很好把握住机遇, 发现自己内在的潜质, 从而改变命运。有些学生也讨论, 在第二个视频中, 是亲情使这个父亲唤出了超人的力量, 爆发潜能。所以潜能的发挥, 与外部环境刺激以及亲情的力量是分不开的。这样, 在讨论的过程中, 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培养了创新精神。

三、采用信息技术, 优化初中政治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能制造一种动静结合的画面, 具有智能启发等作用, 有利于提高政治课教学效率。为此, 初中政治教师可以结合广大初中生的心理认知特征, 把深奥的政治理论与枯燥的政治概念变得具体化、直观化, 并且更富有感染力。通过优化教学模式, 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政治课教学效率的目的。

教师在讲述知识点时, 可以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播放视频、图片等, 把深奥的理论变得浅显易懂。在讲述时事政治案例的时候, 也可以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时事视频, 使时事教学变为生动、形象。教师也可以通过政治教学交流QQ群、教学网站、论坛、政治学习博客等, 与学生交流政治学习上的疑惑, 达到优化教学模式, 提高教学效率目的。

摘要:初中政治教学采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从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升学生情感和优化初中政治教学模式这四个方面, 探索信息技术在提高初中政治教学效率方面的作用。

运用信息技术 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篇7

关键词:信息技术,激发兴趣,突破重难点,提高学习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教育承担着培养公民科学素质的重任, 小学科学课程实施探究式的科学教育, 通过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初步形成对科学的认识, 从而最有效地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目的。围绕这一目标, 我们运用信息技术探究与探索在激发学习兴趣, 突破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及课堂效率等方面, 取得一定的效果与经验。特此与大家一起分享与探究。具体做法如下:

一、运用信息技术, 提高学习兴趣。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 小学科学课程应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逐渐地进入了课堂。直观形象的多媒体图片, 以及网络资源共享成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而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机结合, 又是逐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最佳方式。在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整合方面做了初步的探究。

俗话说得好, 在小学阶段,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因为他们的好奇心强, 加上求知欲, 使他们在遇到感兴趣的问题总要弄个究竟,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根据学生这一特点, 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验, 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教学三年级科学课《动物》一课时, 教师事先搜集一些小动物的图片和影像资料, 导入新课的学习, 学生对于小动物的天生喜爱之情被我迅速调动起来, 积极投入到本单元小动物的观察实验中。

我们知道, 在科学教材中, 有关动物、植物、地球、宇宙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获取它, 掌握它, 只靠书上的资料和和老师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老师要根据教学目的要求、教材内容, 提供一些有结构的画面, 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例如, 《哪种材料硬》一课, 为了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垃圾回收的重要性, 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 让学生看一段“易拉罐的故事”的视频,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哄堂大笑后, 去感悟, 增强学生环保的意识。

二、利用媒体课件, 突破教学重难点。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把探究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学生要在探究过程中理解科学概念, 掌握科学方法, 培养科学态度。小学科学课程把学生探究作为教学的重难点。实验操作步骤是否正确, 是否规范直接关系到实验的结论, 实验的安全、规范的操作步骤是实验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但在实验教学中, 有时只通过看图、演示、讲解实验步骤还不够, 因此, 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制作一些小课件来解决这个问题。例如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混合身边的物质 (二) 》, 我在教学中发现:小苏打与白醋混合产生气泡的现象是明显而易懂, 而燃烧着的火柴容易熄灭的现象却只有一部分学生能明确感受到。究其原因主要源于实验所产生的泡泡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 ?以致于耽误了第二个实验观察的最佳时间, 只好重新做一次才能清楚看到实验现象。而利用媒体播放录像, 使学生清楚了解实验方法, 把重点移到观察火柴的燃烧情况上, 并结合看到的气泡现象, 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实验难点。

在日常教学实验过程中, 学生的操作技能是小学科学学习的难点, 教师应力求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自主的探究, 在实践中领悟科学的真谛。运用电教媒体来优化教学, 能协助教师指导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 提高操作技能。如演示实验要求:用投影仪可让细微变化清楚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三、运用信息技术, 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

现代教育教学强调, 小学科学课程中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 研究表明儿童生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强大的学习能力。教育需要为他们提供发展机遇。实践证明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科学教学, 确实能有效地推动科学探究学习活动的深入发展,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能力。为了实现科学课程改革目标, 这就要求教师要“用好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更大的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能力、态度的过程中。这样, 才能把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有机地和科学知识目标结合在一起。

如教科版版四年级下册的《认识常见的岩石》, 它只是《岩石与矿物》中的一个知识点, 但它是学生很感兴趣的又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内容。因此, 我在原教材的基础上对该内容进行了补充, 让学生根据“化石”这一大的主题, 确定自己小组研究的小专题;如上网查询资料。学生根据在信息课中所学到的方法, 将所搜集到的有关化石的图片、资料进行整理, 并做成课件在班级的多媒体中展示。激发学生研究化石的兴趣, 并在整理的过程中掌握了一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技能, 同时亲身体验了科学探究的过程。也改变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

我们知道, 因特网 (Internet) 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 它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 因而特别适合于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的探究性学习。所以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在信息的海洋中筛选、获取有用的信息。把所学的知识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 让学生把小问题带回去, 通过百度、搜狗等搜索引擎, 全方位的寻找答案。教师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开展实验教学, 能给予学生广阔的学习空间,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英语写作教学效率 篇8

1 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写作积极性

英语写作教学中适当运用声、光、色集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能将各种图像直观地显示出来,指导学生反复观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在布置学生写“My favourite animal”习作时,要求学生观察一种他/她熟悉的小动物,抓住其特点写出其外形、生活习性等。于是我从网上下载了“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狗在吃骨头,然后睡觉”的画面,运用“画面闪烁”的技法,先按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然后让学生说出可爱小狗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惯。由于学生观察有序而细致,所以他们对描写动物有了清晰的思路。再如,在“母亲节”当天,让学生写“My mother”,我先播放《烛光里的妈妈》这首歌曲,再让学生看从VCD碟片中转录的《懂你》的画面。片中那朴实而真挚感人的画面及凄婉动人的音乐强烈地冲击着学生的感官,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

2 运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基础,学生只有说得“清”才能写得“通”。在指导学生练习说话时,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通过创造性复述课文的训练方式,强化语言与思维的训练,以达到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在教“My hero-Dr Norman Bethune”时,我先播放了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历史背景的文字、音像材料:若尔曼·白求恩大夫生平简介;节选《若尔曼·白求恩》影片中,白求恩不远千里来到中国,支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所做出杰出贡献的事迹片段。在学生了解了白求恩的故事后,让学生阅读课文,将课文故事发生的时间顺序,归纳出相应的事件并制成表格,这样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清晰、透彻的理解。然后,让学生根据表格中的提示语,对这篇课文的大意进行复述。在学生会说的基础上再练习写作“My hero-Dr Norman”。最后,进行仿写作文拓展训练:“The Hero in My Heart”,这样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了提升。

3 巧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书中强调整合的基本点是: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利用信息化加工工具让学生进行知识重构。因而,在教学中,我教学生如何选择、处理、利用信息,指导学生上网去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效果明显提高。在指导学生写“春节”时,课前我让学生在网上搜索有关中国春节的传统习俗并将内容进行筛选,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展示。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与春节有关的活动、习俗、食物等视频短片,与学生再次回顾了春节习俗的细节。这样学生写起作文来,不仅程序齐全,而且行文生动具体。

4 巧用website的资源,训练学生的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网络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当设计写作内容需要拓展时,我要求学生在网上搜索信息进行重整、加工和再应用。在指导“Shopping”作文时,我先对学生提出要求:①能通过网络资源复习关于shopping的日常用语,并编写关于shopping的对话。②信息利用网络进行收集资料、交流信息。③在小组协作学习中体会到相互协作的重要性,以及乐于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网上学习和交流。我将此次写作进行设计为一次以网络平台为主要载体的基于网络探究的写作活动,具体分“明确任务———制定计划———活动探究———作品制作———成果交流———活动评价”这六个步骤进行教学。学生通过搜集有关shopping的学习资源,使他们的信息技术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同时还提高了英语写作能力、自学能力,加强了团队协作精神。

5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作文评改效率

评改作文的作用是指导、帮助学生分析、运用写作材料。在修改作文时,我主要采取教师评改、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的方式。教师评改常用的两种方法是:首先选出好、中、差三档有代表性的作文,利用多媒体投影展示出来,集体阅读,教师用红笔直接在原稿上逐句修改;然后,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具体的分析,指出这些作文的优缺点;最后再提供范例讲评。把病句、病例投影出来,进行分析、点评。

学生自评,就是让学生主动去发现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并从自己的习作中找出精彩的词、句、段,甚至整篇作文,输入在电脑上,注上姓名,让大家品味欣赏。此外,还让学生小组互评。通过老师点评,大家讨论,相互促进,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也培养了师生协作意识,对提高作文教学质量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只要我们在英语写作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就能提高英语写作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陈彬.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新尝试[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年10期.

[2]罗桂芬.新课程标准下的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整合[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1期.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英语教学效率 篇9

1.利用磁性存储介质存贮听力材料

移动硬盘、优盘等存储介质具有容量大、携带方便、容易保存、复制快捷等诸多优点。拇指大小的优盘可存贮相当于几十盘录音带的内容。在硬盘、优盘上进行资料复制也比录音带的复制容易得多, 轻轻一击, 则复制完毕。并且, 软件及网络听力资源丰富, 选择空间大大增大。

2.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播放听力材料

这种方式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 形象生动,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解决听力中的难点, 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听力。而且, 在播放中, 所播放内容可以任意前进、后退、反复。学生如果某一句或某一段听不懂, 可以迅速而准确找到而重复听。这一点是录音机所无法比拟的。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1.网上交谈

一是通过国际互联网, 学生可以和外国人交谈。现在从全国范围看, 小学聘请外籍教师的还是少数。小学生很少有机会与外国人直接沟通。而学生通过国际互联网, 可以和国外说英语人士直接交谈。这种网上交谈与国际长途电话相比, 费用较低, 选择的余地也较大。因而, 不出家门和校门, 学生便很容易地与外国人沟通, 交流情感。并且, 不是面对面的交谈, 可以省却学生的羞涩之感, 学生可以大胆地去说。二是通过国内互联网, 学生可以和国内说英语人士交流。国内网民人数与日俱增, 中间不乏精通英语人士。因而学生和他们交流就更容易, 交谈话题更多。三是通过校内互联网, 学生可以和教师、同学自由对话。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 可以根据各自的语言水平和爱好, 选择不同的交谈内容和交谈对象。

2.人机对话

学生可以选取一些软件来自主地训练自己的语音、语调和表达。学生可对着话筒模仿计算机所播放内容, 计算机可以对此进行反馈, 用以激励学生。因而学生就会愿学、乐学, 说的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三、信息技术在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1.运用多媒体课件, 提高英语课文教学质量

CAI即电脑辅助教学 (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 , 具有能集成文字、图像、影像、声音及动画等多种信息功能。因此, 它愈来愈受到欢迎。多媒体的运用可以使课堂教学容量相对增大, 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多媒体课件的形象生动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

2.应用网络信息资源, 提高英语阅读效率

利用多媒体网络进行英语阅读教学, 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条新途径。它可以有效地克服以往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许多问题。因为网络具有信息丰富, 题材广泛且新颖、反馈及时等特点。它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信息技术在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传统的英语写作训练方法比较单调乏味, 而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 则可使高中英语写作变得生动有趣, 丰富多彩。利多媒体课件, 激活写作背景。教师可在屏幕上显示一些迷人的画面、关键词语, 或者播放一段故事, 让学生观其形、闻其声, 然后有所感而写。并且, 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练习, 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词汇用法和句型及语法项目后, 逐步地进行写作训练。

高中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途径探究 篇10

一、更新理念,强化目标

1.不断更新理念

“信息时代”的今天,人们对信息与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信息技术的利用关系到个人的发展,国家、民族的前进。其实不仅仅如此,信息技术教学已经成为一个人生活、继续发展的必然途径,要牢固树立意识观,不能仅仅学会,还要有探索的意识,有与其他学习整合的意识。

2.强化教和学的目标

教师备课的时候,必须认真备课程资源,不仅要备知识点,还要备知识背后蕴藏着的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新的课程标准与过去的教学大纲有很大区别,但不能仅从结构觉得耳目一新,而不深挖其实质内涵,不仅要体现过程与方法,还要突出情感态度和素质。学生在学习时更要强调目标。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该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主线,以学生的眼界去设计教学思想,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水平,确定分层教学目标。

二、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先进的教学模式就会有好的教学效果。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主要途径。当前,高中信息技术主要的高效教学模式有几种:(1)问题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对涉及的问题层层设疑,有的蕴含问题悬念,有的需要逐步引导,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如在教文字处理系统Word 2003时,可让学生先进行文档输入和编辑,然后有针对性地对学生作业进行点评,解答问题,实现方法与步骤的情景式讲述。(2)类比法。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中的有些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教师在讲解时就可用形象的比喻、通俗易懂的内容与之类比,提高理解能力。如,在讲Windows 98文件管理中的文件名、扩展名、文件目录结构等概念时,可以将其比喻为大钱包里套小钱包,层层递进,学生很快理解。

三、拓宽知识面,激发探究

信息技术属于高科技的范畴,有着无限的探究空间。高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也有了良好的科学态度,除了课程内容,教师应适当扩展知识,引导学生阅读相关书籍、材料,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应用、开发方面树立创新意识,尝试探究。

良好的教学方法会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教法的探索在于经验的不断积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逐步提高。

上一篇:营养饲喂下一篇:西奥多·德莱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