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报表

2024-07-11

分析报表(精选十篇)

分析报表 篇1

1.1 个别报表

个别报表是以组成企业集团的各母公司、子公司为会计主体,以反映母公司、子公司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变动情况的会计报表。编制个别会计报表是为了反映母公司、子公司的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变动情况,以帮助企业管理者、投资者等报表使用者预测企业未来的盈余、股利与现金流量的风险,评估目前上市股票的内在价值,从而更好的帮助公司规划未来,帮助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

1.2 个别报表分析

个别报表分析是以企业集团的母公司、子公司的会计报表为主要依据,采用科学的评价标准和使用的分析方法,遵循规范的分析程序,通过对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重要指标的比较分析,从而对其财务状况、经营状况以及效绩作出判断和预测,为报表使用者提供信息。

1.3 个别报表分析的目的

1.3.1 从投资者角度看

投资者最关注的是投资的内在风险和投资报酬,分析母公司、子公司的获利能力、资本结构、利润分配政策等情况,分析个别会计报表可以获取有用信息,进行风险评判,选择投资决策方案,以获取预计的报酬。

1.3.2 从债权人角度看

资金的安全是债权人最为关心的,自己的债权和利息是否能够按期如数的收回是其最为关注的,分析个别会计报表可以了解母公司、子公司的偿债能力,以便做出信贷决策。

1.3.3 从其他利益相关者角度看

其他利益相关者通过分析个别会计报表,可以了解对自身利益有关的各种信息,做出判断和决策,以便维护自身的利益最大化。

2. 合并会计报表分析

2.1 合并会计报表

合并会计报表又称合并财务报表,它是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作为会计主体,以母公司和子公司单独编织的个别会计报表为基础,由母公司编制的综合反映企业集团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情况的会计报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目的是为了反映和报告在共同控制下的一个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总括情况,以满足合并主体所有资源提供者和利益当事人以及报表使用者对于一个经济实体财务信息的需求,简而言之,就是为了反映合并主体所控制的资源。

2.2 合并会计报表分析

合并会计报表分析就是依据合并报表所列示的各项数据之间的经济关系,有重点,针对的加以分析和考察,以对企业集团的资产质量、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作出正确的评价和判断,帮助报表使用者和利益相关者做出有利于自己的经济决策。

2.3 合并报表分析的目的

2.3.1 了解企业集团的资产变现能力和支付能力

要正确阅读和理解企业集团的会计信息,必须分析合并会计报表,通过了解合并会计报表所反映的流动资产的质量和数量,可以判断企业集团的短期资产的变现能力和支付能力。

2.3.2 了解企业集团的长期偿债能力

企业集团的长期偿债能力与短期偿债能力不同,其分析的重点在于考察和评价企业集团的盈利能力,了解企业集团未来的发展能力、趋势以及方向,为投资者提供必要的决策信息。

2.3.3 了解企业集团的发展能力

企业集团未来的发展能力是集团内部所有成员的合力决定的,对企业发展能力的分析应从集团整体资产结构、盈利能力、发展潜力以及融资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科学的判断企业集团的未来发展方向。

3. 合并报表分析与个别报表分析的差异

3.1 反映主体的差异

因为合并报表反映的主体是会计意义上的“主体”,集团内并不存在一个支配合并报表所列示资源、并通过对这些资源的有效运用或支配来谋求经济意义上的“主体”,而个别报表反映的主体在会计意义和经济意义上都是“主体”,所以在分析合并报表和个别报表时要充分考虑到其反映的“主体”。

3.2“可验证性”的差异

在个别报表的条件下,企业的报表与账簿、凭证以及实物等有“可验证性”的对应关系,在分析过程中可以通过“可验证性”来检验个别报表的正确与否。但是,在合并报表的条件下,因为在编制过程中企业集团内部交易的抵销,合并报表与分散在企业集团各个企业的账簿、凭证以及实物不可能存在个别报表的那种“可验证性”的关系,所以在分析合并报表时,更多体现的是分析编制过程逻辑关系的正确性。

3.3 报表分析方法的差异

个别会计报表分析方法中最基本的是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其中财务比率分析法是各报表信息使用者进行财务报表分析的一个重要方法(虽然比率分析并不能反映所有的问题,但它确实是财务分析中最常见的)。其实在对合并会计报表本体进行分析时运用的方法与个别会计报表分析方法差异不大,但在对合并会计报表分析时,除了要分析合并会计报表本体外,还要把合并会计报表与个别会计报表进行比较分析,合并会计报表分析的体系如图1所示。

3.4 财务指标分析作用的差异

个别报表中的数字理论上是公司自身的情况的体现,财务指标的可信度较高,而合并会计报表是综合性的报表,各项比率是根据合并报表中的综合数字计算的,既不能反映子公司的盈利能力又不能母公司的经营绩效,并且由于集团内部公司经营性质等的不同可能会引起项目合并后没有意义,所以对于合并报表的财务指标分析就变得不那么有意义了。

3.5 报表附注分析的差异

个别报表附注主要内容是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及其变更情况、原因和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非经常性项目的说明,亏啊几报表中有关重要事项的明晰资料以及其他有助于理解和分析会计报表需要说明的事项等,而合并会计报表附注披露的事项是并入报表的公司名称、性质及母公司所持股权百分比、采用的财务方针、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母公司与子公司采用不同会计方法和政策时,其内容和处理方式、本年度合并前后,股票增发组成及股票市场价格变动情况、国外子公司营业的特殊风险、合并报表内各公司盈余分配受法令契约的限制、合并报表内调整抵减项目及少数股权情况等。从附注内容的不同可以看出,分析个别报表的附注主要是弄明白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来龙去脉,更多体现的是可验证,而合并报表的附注是搞清楚合并报表与个别报表的逻辑关系。前者关注的是企业本身,后者关注的是本身而更重视其母、子公司,所以分析的重点也就不同。

4. 结束语

总之,分析个别会计报表和合并会计报表的基本方法相同,分析指标的计算方法以及应用方法几乎没有大的差异,但作为报表阅读着和分析者,应结合各企业集团的背景和社会环境理解和分析合并会计报表,在充分利用报表资料的同时,应结合能收集的其他各方面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不光看合并会计报表本体还要关注企业集团的母公司、子公司的个别会计报表。

摘要: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在这种趋势的影响下,各企业事项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共同建设成一个企业集团。针对各个企业的报表分析已经为人们所热悬,集团企业的合并报表分析也并不陌生,但是合并报表分析与个别报表分析有什么区别呢?本文从反映主体、“可验证性”、报表分析方法、财务指标分析的作用、报表附注分析等方面说明它们的区别。

关键词:个别报表,合并报表,报表分析

参考文献

[1]孟建民合并会计报表理论与实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1.

[2]薛光等财务报告分析[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7,3.

[3]王淑萍,等.财务报告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分析报表 篇2

财务报表主体――财务报表的编制主体即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核算服务的对象,是对会计人员所处的立场及空间活动范围的一个界定。

财务报表的分析主体――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即财务分析主体。财务报表分析是特定主体的行为,他们通过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分析来为自己的决策服务。这里的特定主体就是指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所以,企业的财务分析主体就是指与企业有利益关系,并希望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而获得对其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的单位或个人。

(一)两者的差异性

1、两者界定的前提不同。财务报表主体即会计主体是会计基本假设之一,是对会计核算工作空间范围的一个假定,它是一种主观上的假设。会计假设来自于会计信息系统运行环境的抽象,是环境赋予会计工作的基本特征,是人们在客观经济环境中进行会计活动时,产生的最为基本的观念总结,也是会计信息系统运行规则的思维支撑。但假设毕竟是以有限的事实与观察为基础的,还不是既定事实,有待于实践检验与科学的论证。特别是当前网络财务对会计假设的冲击,使得会计主体的涵义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随着企业间不断分化、重组、兼并,以及跨地区,跨行业成立企业集团,使得会计主体呈不断整合之势。“主体”可能时而膨胀,时而缩小,甚至解体,会计主体业务的核算也不一定由企业本身来进行,而可以委托专门的会计公司来进行,这时企业与会计公司都可视为会计主体。

而财务分析主体是现实中实实在在的.与企业存在利益关系的主体。财务分析主体是在会计信息的形成过程中,随着会计披露的形成而产生的。在一定意义上来说,针对会计主体的主观假设,财务报表分析主体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它体现了分析主体的真实性特征。

2、两者存在的形式不同。虽说网络环境下,会计主体的范围扩大了,但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企业总是作为一个“单一”的、“相对静态”的会计主体出现的。这种单一性和静态的特点有利于会计各项工作的开展及稳定性,这也是由会计的学科特性所决定的。而财务分析主体从一开始就是以多元化的、动态的形式出现的。由于财务分析主体构成的多元化导致了分析目标的多元化,而分析目标的不同又导致了分析内容的各异,正是各异的分析内容最终构成了财务分析体系。所以说是分析主体的多元化形成了财务分析学科的特点。

3、两者所处的学科环境不同。会计主体是会计学最基本与最现实的依托,是会计学科体系存在与发展的立足点,会计学就是围绕会计主体假设而形成和构建起来的。而财务分析主体所研究的内容主要处于财务学科体系的范围内。财务分析学作为财务学科体系中的组成部分是会计学的逻辑扩展,是对财务会计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深度加工与转换的一门学科。财务分析主体的存在是建立财务分析学科体系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不同的学科环境使得会计主体和财务分析主体也显现出了各自的主体属性特征。

(二)两者的相关性

1、会计主体是财务分析主体的前提条件。财务分析主体的分析行为是针对特定的会计主体而言的,是通过对特定会计主体所提供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从而为其决策服务。可以说,没有会计主体的界定,财务分析主体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2、会计主体与财务分析主体具有一致的最终目标。从“经管责任观”的角度来说,会计的职能就是管理好委托人的资产,并在保证资产的安全性的前提下取得一定的收益。在这种情况下,经营者代表会计主体来行使会计的这一职能并努力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而财务分析虽然因不同的财务分析主体所关注的角度、侧重点不同,财务分析的出发点有所区别,但是这种区别并不说明不同财务分析主体的目标不存在共性。早在20世纪中叶,创立于美国杜邦公司的杜邦分析系统就证明了这种共性的存在。杜邦分析系统之所以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就是因为它将不同角度、不同领域、不同责任者的财务分析的最终目标确定为企业权益收益率,它使企业不同的利益关系人――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在不同的财务分析出发点上,寻找到了最终的目标――企业净资产获利能力。由此可见,在追逐企业净资产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上,会计主体与财务分析主体是一致的。

会计报表分析方法 篇3

【关键词】 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利润表;报表分析

一、企业对外提供的会计报表

1.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被称为会计报表第一表,提供了编制单位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全貌。一般来说,资产负债表分析可以从结构性分析、偿债能力分析和资产负债变动情况分析三个方面展开,力求全面、系统地利用好这一张财务报表所提供的相关财务信息。

2.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对利润表的分析,一般要结合资产负债表,对企业获利能力和资产的营运管理能力进行分析。通过不同行业企业盈利情况的横向比较,可以分析评价企业的价值。对利润表的分析,还应注意利润表的纵向比较;通过分析企业不同时期的利润增减变动和费用的支出情况,来评价企业管理当局的经营管理能力和水平。对利润分配表的分析,主要分析企业的股利分配和盈余情况,主要是通过计算有关股利分派的比率、企业盈余构成以及在此基础上分析企业管理当局的管理风格,有助于股票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上分析、评价企业股票在市场上的价值定位。

3.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是以现金为基础编制的财务状况变动表,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现金的流入与流出,表明企业获得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通过分析现金流量表,可以了解企业本期以及前期的现金流入、流出及节余情况,正确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发现企业财务方面存在的问题,正确评价企业利润的质量,科学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在实际工作中,对会计报表进行分析时,要注意多份报表的相互结合,要观察同一企业相同时期的多份报表,不同企业同一时期的同类报表,还要分析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同类报表,提供尽可能详实的财务资料。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的会计政策必将与国际接轨,将会有更多新的东西要求我们去学习掌握,作为经济通用语言的会计报表分析也不例外,将会产生出更多新的、先进的科学方法,其重要性也将愈来愈高。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特征

财务报表分析是就是以财务报表为主要依据,采用科学的评价标准、和适用的分析方法、遵循规范的分析程序,通过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重要指标的比较分析、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及效绩做出判断、评价和预测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

1.财务报表分析是在财务报表所披露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供和采用财务信息。财务报表分析以财务报表为主要依据进行的、从提供财务信息的角度看、它是在财务报表所披露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供和利用财务信息,是财务报表编制工作的延续和发展。

2.财务报表分析是一个判断过程,通过报表信息了解发生变化的原因、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做出判断:在分析和判断的基础上再做出评价和预测。财务报表分析的过程也就是比较分析、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及其效绩做出判断、评价和预测的过程。

3.科学的评价标准和适用的分析方法是财务报表分析的重要手段。财务报表分析要清楚地反映出影响企业情况,以及效绩方面的分析与整体分析相结合。由此可知、科学的评价标准和适用的分析方法在财务报表分析中

有着重要作用,既是分析的重要手段、也就是做出判断、评价和预测的基础。

三、会计报表分析方法

1.比率分析法。是根据会计报表有关项目之间的内在关系 ,计算其数值,借以衡量和评价企业财务各主要方面能力的一种方法。根据反映财务信息的不同,比率分析可分为偿债能力分析、资金运营能力分析和获利能力分析。

2.比较趋势分析法。是采用比较的方法对若干期间的财务报表按时间序列做出分析,以便找出其发展趋势,为规划未来提供有用的财务信息的一种方法。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将若干期的财务报表以第一期(或另选某一期)为基期,计算每一期间各项目对基期同一项目的变动绝对数或相对数,使之成为一系列具有可比性的数值,以显示其在各期上升或下降的趋势。

3.结构分析法。是以会计报表上某一关键项目为基础,将其金额作为100%,其他有关项目的金额均按关键项目换算为百分比,以发现报表上的重要项目,并分析其变化的一种方法。资产负债表常以资产总额为100%,损益表常将销售收入作为100%,现金流量表常将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作为100%。

4.因素分析法。是依据分析指标和其影响因素的关系,从数量上确定各因素对指标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常用实际值与计划值进行比较。如世界闻名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是采用“杜邦图”,将企业权益报酬率与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四大财务比率按内在联系排列,以体现企业权益报酬受后三者乘积影响的程度,从企业销售、资产利用和举债经营三方面综合分析企业的经营状况。

四、用“比率分析法”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

1.偿债能力比率。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限内偿付债权人债务的能力,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

(1)流动比率:是指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其公式为: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2)速动比率:是从流动资产中扣除存货部分,再除以流动负债的比值。其公式为:速动比率=(流动资产- 存货)÷流动负债。

(3)资产负债率:是负债总额除以资产总额的百分比,它反映在总资产中有多大比例是通过借债来筹资的,也可以衡量企业在清算时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程度。其公式为: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2.资产管理比率。是用来衡量公司在资产管理方面的效率的财务比率。包括应收帐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等。

(1)应收帐款周转率。是年度内应收帐款转为现金的平均次数,它说明应收帐款流动的速度。用时间表示的周转速度是应收帐款周转天数。其公式为:应收帐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应收帐款周转天数=360÷应收帐款周转率。一般来说,应收帐款周转率越高,平均收帐期越短,说明应收帐款的收回越快。否则,企业的营运资金会过多地呆滞在应收帐款上,影响正常的资金周转。

(2)流动资产周转率。是销售收入与全部流动资产的平均余额的比值。它反映全部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其公式为: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流动资产。

3.盈利能力比率。是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它关系到所有者能否获得股利,债权人的债务能否清偿,是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主要有资产净利率,净值报酬率等。

(1)资产净利率。是企业净利润与平均资产总额的百分比。指标越高,表明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说明企业在增收节支和节约资金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公式为:资产净利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100%。

(2)净值报酬率。是净利润与平均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的百分比。它反映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指标值越高,说明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其公式为:净值报酬率=净利润÷平均股东权益×100%。

参考文献

[1]崔也光.《会计报表实用编制与分析方法》.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9)

分析报表 篇4

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

一、两者的差异性

1、两者界定的前提不同。

财务报表主体即会计主体是会计基本假设之一, 是对会计核算工作空间范围的一个假定, 它是一种主观上的假设。会计假设来自于会计信息系统运行环境的抽象, 是环境赋予会计工作的基本特征, 是人们在客观经济环境中进行会计活动时, 产生的最为基本的观念总结, 也是会计信息系统运行规则的思维支撑。但假设毕竟是以有限的事实与观察为基础的, 还不是既定事实, 有待于实践检验与科学的论证。特别是当前网络财务对会计假设的冲击, 使得会计主体的涵义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随着企业间不断分化、重组、兼并, 以及跨地区, 跨行业成立企业集团, 使得会计主体呈不断整合之势。“主体”可能时而膨胀, 时而缩小, 甚至解体, 会计主体业务的核算也不一定由企业本身来进行, 而可以委托专门的会计公司来进行, 这时企业与会计公司都可视为会计主体。

而财务分析主体是现实中实实在在的与企业存在利益关系的主体。财务分析主体是在会计信息的形成过程中, 随着会计披露的形成而产生的。在一定意义上来说, 针对会计主体的主观假设, 财务报表分析主体是一种“客观的存在”, 它体现了分析主体的真实性特征。

2、两者存在的形式不同。

虽说网络环境下, 会计主体的范围扩大了, 但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 企业总是作为一个“单一”的、“相对静态”的会计主体出现的。这种单一性和静态的特点有利于会计各项工作的开展及稳定性, 这也是由会计的学科特性所决定的。而财务分析主体从一开始就是以多元化的、动态的形式出现的。由于财务分析主体构成的多元化导致了分析目标的多元化, 而分析析目标的不同又导致了分析内容的各异, 正是各异的分析内容最终构成了财务分析体系。所以说是分析主体的多元化形成了财务分析学科的特点。

3、两者所处的学科环境不同。

会计主体是会计学最基本与最现实的依托, 是会计学科体系存在与发展的立足点, 会计学就是围绕会计主体假设而形成和构建起来的。而财务分析主体所研究的内容主要处于财务学科体系的范围内。财务分析学作为财务学科体系中的组成部分是会计学的逻辑扩展, 是对财务会计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深度加工与转换的一门学科。财务分析主体的存在是建立财务分析学科体系的前提和基础。因此, 不同的学科环境使得会计主体和财务分析主体也显现出了各自的主体属性特征。

二、两者的相关性

1、会计主体是财务分析主体的前提条件。

财务分析主体的分析行为是针对特定的会计主体而言的, 是通过对特定会计主体所提供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 从而为其决策服务。可以说, 没有会计主体的界定, 财务分析主体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2、会计主体与财务分析主体具有一致的最终目标。

从“经管责任观”的角度来说, 会计的职能就是管理好委托人的资产, 并在保证资产的安全性的前提下取得一定的收益。在这种情况下, 经营者代表会计主体来行使会计的这一职能并努力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而财务分析虽然因不同的财务分析主体所关注的角度、侧重点不同, 财务分析的出发点有所区别, 但是这种区别并不说明不同财务分析主体的目标不存在共性。早在20世纪中叶, 创立于美国杜邦公司的杜邦分析系统就证明了这种共性的存在。杜邦分析系统之所以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就是因为它将不同角度、不同领域、不同责任者的财务分析的最终目标确定为企业权益收益率, 它使企业不同的利益关系人——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在不同的财务分析出发点上, 寻找到了最终的目标——企业净资产获利能力。由此可见, 在追逐企业净资产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上, 会计主体与财务分析主体是一致的。

3、会计主体与财务分析主体同处于会计信息系统中。

会计主体作为财务报表的编制者是会计信息的供应方, 财务分析主体作为财务报表的使用者是会计信息的需求方。由于会计主体了解会计信息生成的过程, 掌握着会计信息背后的经济实质, 因而在会计信息市场上处于优势地位。而外部财务分析主体由于不参与企业的经营过程, 无法从报表上辨别会计信息来源的真实性, 因而在该系统中处于信息劣势地位。在此需特别指出作为企业内部财务分析主体的经营者有着“双重身份”, 既是信息的需求方, 又是信息的供给方。一方面, 经营者担负着管理企业的责任, 要利用报表信息为其经营决策服务;另一方面, 又要提供会计信息给企业的外部分析主体。经营者这种“天然的”信息优势地位使得其所披露的信息只会满足本身利益最大化的要求, 这必然会对外部财务分析主体的决策造成影响, 从而提高会计信息市场的交易费用, 降低市场效率。因此, 明确经营者的这种特殊地位, 通过采取相应的监督与激励机制, 对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完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企业财务分析与业绩评价》冯丽霞著湖南人民出版社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编

[2]、《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经济科学出版社

[3]、《财务管理》欧阳令南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财务报表分析论文 篇5

吉林省高等教育自学

本科毕业生论文

自考专业: 姓名:

准考证号: 答辩序号: 答辩时间:

财务报表分析的表现

摘要: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会计这门公认的“商业语言”更是体现出它的强大的功能:作为“商业语言”的载体——财务报表,正是全面、系统、综合记录了企业经济业务发生的轨迹,因而相关利益人对他的分析越来越关注。此外,债权人、政府、税务机关、社会公众等在做经济决策时都要分析企业的财务报表,企业经营管理者更是如此。当然,单纯从财务报表的简单数字和文字上得不出实质性的结果,而要利用一定的分析方法和分析技巧,结合实际情况,正确认识财务报表本身的局限性和非正常影响因素,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进行全面综合分析,以便作出科学决策,这个系统的动态过程就是财务报表分析。目前,我国普遍采用的分析方法有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以及项目节构分析法等,主要以比率分析法为基础,同时结合各种分析方法从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等几个方面对企业的整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作出评价:但是,鉴于财务报表本身的局限性以及分析方法和分析指标的单一性,财务分析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我国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知识经济一体化、全球化,跨国公司雨后春笋般的出现,财务报表分析要发挥它强大的功能,不仅对于各企业厉害关系人,对我国整个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经济越发展,财务表分析越重要。

关键词:财务报表、财务报表分析、现金流量分析、自由现金流量、经济增加值分析

目录

一、财务报表体系及其分析的现状

1、现代财务报表体系

2、与财务报表分析相关的概述

3、财务报表分析的常用方法

4、财务报表分析的核心及重点

二、财务报表及其分析的局限性、财务报表及其分析自身存在的局限

2、财务报表披露方面的局限

三、财务报表自身局限及披露的改进

1、财务报表计量属性的改进

2、财务报表披露的

四、结尾总结

参考文献

一、财务报表体系及其分析的现状

1、现代财务报表体系

财务报表指“通过少量的高浓度数据图表和文字说明,借以表达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各种信息的报告形式,其生成需要经过严格完整的会计循环:从记账凭证到分类账簿,再到最后的财务报表。基本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财务报表附注。

资产负债表:又称为平衡表、财务状况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时点财务状况的静态报表,比喻成企业“一瞬间的快照”,是全部家当的“天平”。它是根据“资产=负债十所有者权益”这一基本恒等式,依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分类次序,把企业在一定日期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项目予以适当排列编制而成的。

利润表:利润表又称收益表、损益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经营活动成果动态报表,被形象地比喻企业的“一段精彩的表演”。利润表的结构,除企业利润的内容可以有所不同外,一般地利润主要由以下部分构成:营业利润、投资损益、补贴收益、营业外收支损益等。分析此表可了解企业的经营收益情况、成本税费情况,进而分析企业生产经营成果、利润的构成并通过前后期的利润情况的对比,预测企业的发展潜力与获利能力。

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的最初来源是“资金变动表”,从本质上来说,现金流量表是财务状况变动表的一种,是以现金为编制基础的财务状况变动表,主要是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进行了反映。现金流量表的“现金收付制”的编制基础是区别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权责发生制”的一个显著特点。现金流量表揭示了企业资产、负债、净资产变动的原因,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起到了补充说明的作用,是连接这两大报表的桥梁。

财务报表附注:财务报表附注是为了便于财务报表使用和分析者理解财务报表的内容而对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及主要项目等所做的解释和进一步说明;财务报表附注的披露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充分披露;二是如实表述。

2、与财务报表分析相关的概述

财务报表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晴雨表”,而财务报表分析是以企业基本经济活动为对象,以财务报表为主要信息来源,采用一系列专门分析技术和分析方法及分析程序,从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等角度对企业等经济组织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从而系统地认识和掌握企业全貌的过程,它是财务报表的延伸,是财务报表功能得以充分发挥的必要条件,为企业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及其他关系企业的组织和个人了解企业过去、评价现在、预测未来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财务报表分析的内涵可从以下方面来理解:第一、它是在企业经济活动分析、财务管理学和会计学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综合性、边缘性学科,旨在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分析,做出科学决策;第二,其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健全的方法体系,且正日趋成熟;第三,它还有系统、客观的资料依据,其最基本资料是财务报表;第四、它还有明确的目的和作用。财务报表分析主体有内部管理者、现行和潜在的投资者、雇员、贷款者、原材料供应商及其他债权人、客户、政府部门和公众等,他们通过财务报表来满足对不同信息的需求;作为财务报表分析的对象主要指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也就是报表中的财务数据和相关指标;同时包括了财务报表附注和审计报告;财务报表的目的是提供某一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和财务变化情况的信息,这种信息在许多报告使用者做经济决策时都是有用的;而财务报表分析依据报表使用者不同侧重点也各不相同,其作用是:总结过去、评价现在、预测未来、做出决策;这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的过程。

3、财务报表分析的常用方法

比率分析法:是指将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金额进行对比,得出一系列具有一定意义和逻辑关系的财务比率,以此来揭示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情况的一种分析技巧;比率分析法是报表分析中最重要、最常用的一种分析方法,目前很大一部分财务指标就是通过比率分析得到的:如运用比率分析法来评价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和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以及发展能力。

比较分析法:是通过比较不同的数据,从而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并找出预备比较对象差别的一种分析法,用于比较的可以是绝对数和相对数,其主要作用在于揭示指标间客观存在的差距,并为进一步分析指出方向。比较形式可以是本期实际与计划或定额指标的比较、本期实际与以前各期的比较,可以了解企业经济活动的变动9 情况和变动趋势;也可将企业相关项目和指标与国内外同行业进行比较。趋势分析法: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会计期间的财务报表中的相同项目进行比较分析,分析其变.动方向和变动原因,以揭示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变动趋势,重点在于比较不同期间同一项目的变动情况,它刻画了财务报表项目随着时间而变化。趋势分析是降低不确定因素的唯一方法:因为单一的财务报表可由管理当局自己做出完美解说,但连续几年的不佳或恶化的记录,自己便已说明问题。对财务报表进行趋势分析要有个前提条件:分析的各个会计数据在时间上必须连续,中间没有间断。

项目分析法和结构分析法:在实际运用中,结构分析法通常与比较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去把握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及费用的构成情况及所占的比重,为进一步分析作铺垫。

因素分析法:是指几个相互联系的因素共同影响某一经济指标时,用来测定各因素变动对经济指标发生总变动的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它以确定的因素替代顺序等一系列假定为前提的,其计算结果不仅具有一定程度的假定性,而且要受因素替代顺序的影响,所以,各指标的分析顺序一经确定就不能随便更改,以使持续不断的该类分析结果具有可比性。

图表分析法:指将企业的经济活动的数字采用图表的形式列示出来进行对比分析,采用图表分析法具有一目了然、思路清晰的优点。目前,随电脑及网络技术的完善与发展,它的运用基础范围和种类形式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4、财务报表分析的核心及重点无论报表分析者出于何种目的、采用何种分析方法,最终结果是要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便做出科学决策,这是财务报表分析的核心和重点。在目前的财务报表分析中,形成了一系列比较完整的财务指标体系:(1)反映盈利能力的财务指标,如销售净利率;

(2)反映资本结构和偿债能力的比率,如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己获利息倍数;

(3)反映营运能力的财务指标,如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4)反映企业成长发展能力的财务指标,如资产增长率;(5)反映市价的比率,如市盈率、市净率等。

二、财务报表及其分析的局限性

1、财务报表及其分析自身存在的局限

财务报表自身的局限对于财务报表自身的局限性,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资产负债表项目和利润表项目以历史成本计价相对可靠但缺乏相关性,表现在:忽视物价变动水平的影响,不能反映企业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及收入、成本、费用的实际价值: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币值变已是一个普遍现象,货币计量假设进一步松动,不但冲击历史成本,还冲击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原则;

(2)以货币计量历史成本,不能反映非货币的财务信息,也没有对机会成本在报表中进行反映,而机会成本往往是财务报表使用者做出决策必考虑的因素之一;(3)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的可选择性影响可比性和财务报表反映经济业务自身的真实性;偶然或粉饰可改变报表内容,影响分析结果;(4)比较基础的问题,缺乏统一的比较标准;

(5)财务报表中的数据是分类汇总性数据,它不能直接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详细情况。

分析理论、分析方法和分析指标的局限

(1)在我国,财务报表分析理论研究缺乏,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大,尤其随着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强、大型跨国公司出现,财务报表分析理论和分析体系与实践存在一定的差距;(2)分析结果的公正性、客观性受到影响;

(3)分析工作不能专业化;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专业的财务报表分析师出现较晚,财务报表的分析工作没有专业化。

(4)比率分析法作为主要的财务分析方法,除了要看到它的适应性强外,还要充分认识其局限性的一面没有可比性基础的财务指标没有意义;属于静态分析,对于预测未来并非绝对合理可靠;孤立对财务比率进行解释十分困难;仅是一种衡量手段,并不能反映其他方面的问题;财务指标可被人为操作。

(5)除了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也在报表分析时经常采用,报表分析者要依据分析目的行各方面的比较,只有通过比较才能进行正确判断。此外,财务指标也要有适度的“量”过多没有什么意义,过少又不能说明问题非财务指标在财务报表分析中没有很好的考虑进去,作用也得不到体现。(6)报表分析者在进行项目和结构分析时,注重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对所有者权益项目分析不注重;同样,在采用比较分析法时,仅对财务报表进行纵向或者横向分析,没有将两者很好的结合起来,这样会削弱报表分析的效率和效果

分析过程的局限

(1)重“量”不重“质”,大量单纯数量指标,忽视问题性质分析。在我国目前财务报表的分析过程中,一般用的是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方法用得很少;在一些小型企业和国有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没有被很好的重视起来,有的纯粹是走“过场”,尤其是当前借助于网络和财务软件的优越性,不仅使财务报表的编制变得异常简单,财务报表的分析也被赋予了“智能化”,财务报表的编制工作一完成,财务报表有关分析指标分析结果马上出来,结果报表分析的效率是提高了,但缺乏实质分析,得不到好的分析效果。

(2)比率分析法使用的各种数据都是过去资料,虽对预测未来有一定参考价值,但不能作为判断的绝对标准:这也是先有经济业务发生、再编制财务报表、再对报表进行分析这样的一个过成而造成的,具有“滞后性”。

(3)在实践应用中,对现金流量表只重编制,不重视分析。(4)缺乏对企业的长远和整体分析。指标体系的缺陷在财务报表分析体系中,财务指标是分析和决策的主要依据,报表分析者主要依据这一系列关键的财务指标来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但财务指标有“酌定性”行为(比弗,1998年),可导致财务指标“监控”作用弱化;一些财务指标和财务项目的划分及指标的内在含义不符合实际情况,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都行不通;财务指标体系不完整;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以及全球化进一步加强的趋势,诸如产品质量、人力资源、市场占有率等非财务指标越来越受到重视,客观上要求在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时考虑和评价。

2、财务报表披露方面的局限

①内容披露不全面

不能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表现在一些前瞻性、不确定信息以及一些潜力巨大的企业巨额的无形资产及人力资源、技术创新、品牌和智力因素等“软资产”在财务报告中得不到反映:之所以对这些信息不进行披露,管理当局是基于成本效益因素考虑,而且认为这些信息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是,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今天,完全有必要对这些内容进行披露。②信息披露不可靠

财务报表数据的信息质量还受制于上市企业管理当局的道德操守。众所周知,办企业的目的都是为了营利;然而,营利的方法和途径却是多种多样的,有人通过正当的艰苦经营来谋取利润,也有人专想通过不正当的操作来谋取私利。

③信息披露不透明财务报表的披露一直与财务报表的分析紧密相联。纵观财务的研究发展,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的讨论,90年代对财务报表披露的普遍关注,到最近几年的透明度研究。“透明”是财务报表披露需要遵守的一个重要原则,“透过现象看本质”即企业所提供的信息,报表分析者能作为据以进行分析的真实来源,而高透明度意味着能够而准确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及风险程度等,但基于自身利益,根据“不对称信息”的原理,占信息较多的一方—管理当局往往不能对财务报表进行充分透明的披露,这样会使报表分析者作出错误的决策。

三、财务报表自身局限及披露的改进

①财务报表计量属性的改进

针对我国实际情况,为了弥补现行财务报告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的不足,可以借鉴国际惯例,利用“时价会计”,即在财务报表补充资料中,调整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相关报表,作为正式报表的补充资料。②财务报表披露的改进正因为报表分析的资料绝大部分来源于财务报表本身,外部财务报表中的信息的表达方式以及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将影响财务报表分析的结果,因而要力求改进财务报告披露的局限性,建议可从以下方面来考虑:(1)增加披露内容;(2)适用的多样化呈报,多种形式披露;(3)及时披露;(4)建议在我国实行“全面损益表”。

四、总结

财务报表分析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工程,报表分析着要想取得最佳分析效果、作出科学决策,首先所依据的分析资料必须真实可靠、充分透明:最重要的是财务报表分析者要借助财务报表体系中的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采用一定的分析技巧和分析方法如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结构分析法和图表分析法等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整体和动态的分析。在目前阶段,财务报表自身的局限性虽然对报表分析有一定的影响,但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对其进行改善,将三大财务报表连接起来进行完整分析,包括财务指标体系的变动分析、财务项目和结构层次的分析;尤其是随着“现金为王”的观念深入人心,需要对现金流量表进行着重分析。当然,财务报表分析的发展还需待更深层次的研究,例如实证分析法,它尤其对分析上市企业财务报表真实性和防治财务舞弊方面值得推崇,但是基于实证研究在报表分析中的运用及研究由于实证会计的相对研究成本远高于规范研究,而收益却没有明显差距,理性的研究者出于成本效益的分析,使得实证分析法的向前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有待于突破阻力进行更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不断发展财务报表分析,使得报表使用者通过系统全面分析、作出科学决策,促进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熊楚熊,刘传兴.财务报表分析精要[M](1)深V:海天出版社.2001.9;69 [2]谢志华.如何衔接和编制报表[M](I).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1.3;443-453 [3]威廉.H.比弗.财务报表呈报会计革命[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浅析企业财务报表分析 篇6

关键词:财务报表;财务分析;某知名啤酒企业股份

本文以2013~2015年某知名啤酒企业股份公布的财务数据为主要依据,将选取12个指标,从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成长能力四个层次来分析各公司的财务状况。选取的12个指标为: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净资产收益率、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营业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和净资产增长率。

一、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本文主要选用的短期偿债能力指标是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长期偿债能力指标是资产负债率。

(一)短期偿债能力指标

1、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2013年至2015年的流动比率呈上升趋势,2015年较2014年上涨了8.93%是由于2015年的流动资产增长了14.83%。

2、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待摊费用)/流动负债

由于存货流动性小与变现能力差的缘故,为了更好的体现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便补充了速动比率这个更加直观的指标。一般认为,速动比率为100%时较为合适。2013年至2015年速动比率呈上升趋势,在2015年速动比率达到了较为合适的值,这是由于2015年的流动资产较2014年有较大的增长。

(二)长期偿债能力指标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资产负债率是通过公司负债总额同资产总额的比率,它是一项衡量公司合理利用负债资金进行盈利能力的一项指标。目前我国理想的资产负债率水平是40%。2013年至2015年某知名啤酒企业股份的资产负债率呈递减的趋势,其中2015年较2014年数据变化不大,2014年较2013年下降了5.91个百分点,是由于2014年负债总额下降了18亿元。

二、营运能力能力分析

营运能力比率主要揭示了企业运营资金循环周转的情况,企业对经济资源管理的效率高低可以由其体现出来。企业资产周转的越快,流动性就越高,企业的偿债能力便越强,资产获取利润的速度也就越快,反之则速度越慢。

(一)存货周转率分析

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平均存货

存货周转率又名库存周转率,是衡量和评价企业购入存货、投入生产、销售收回等各环节管理状况的综合性指标。存货周转率越高,表明企业存货资产变现能力越强,存货及占用在存货上的资金周转速度越快。2013年到2015年某知名啤酒企业股份存货周转率呈上升趋势,2015年该公司的存货周转率为7.36,而2014年指标为7.13,增长率为3.23%。从该公司的年报分析得知,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2015年营业成本下降速度快于平均存货的下降速度。

(二)流动资产周转率分析

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周转率指一定时期内流动资产平均占用额完成产品销售额的周转次数,反映流动资产周转速度。2013年至2015年该指标呈波动趋势,2013年到2014年流动资产周转率增加,主要原因是销售收入较上年增加了2.68%,以及流动资产较上年有所减少,流动资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货币资金较年初减少25.12%,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本年度该公司偿还及支付现金股利所致。

(三)总资产周转率分析

总资产周转率分析=销售收入/资产平均总额

总资产周转率是考察企业资产运营效率的一项重要指标,体现了企业经营期间全部资产从投入到产出的流转速度,反映了企业全部资产的管理质量和利用效率。这三年来该指标呈上升趋势,2015年较2014年的销售收入增加了33亿元,而平均总资产下降了10.5亿元,这是该指标在2015上升的只要原因。

三、盈利能力分析

企业的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盈利是企业的重要经营目标,它不仅关系到企业所有者的投资收益,也是企业偿还债务的一个重要保障,因此,企业的债权人、所有者以及管理者都十分关心企业的盈利能力。

(一)销售毛利率分析

销售毛利率=销售毛利(营业收入净额—营业成本)/营业收入净额*100%

销售毛利是企业营业收入净额与营业成本的差额,可以根据利润表计算得出。营业收入净额是指营业收入扣除销售退回、销售折扣与折让后的净额。某知名啤酒企业股份销售毛利率逐年下降,2014年较2013年下降幅度尤为明显,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销售毛利的减少和营业收入的增加,2015年较2014年下降原因也是如此。

(二)销售净利率分析

销售净利率=净利润/营业收入净额*100%

销售净利率说明了企业净利润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它可以评价企业通过销售赚取利润的能力,该比率越高,说明企业通过扩大销售获取收益的能力越强。三年来该指标不断下降,这是由于公司净利润逐年减少,而营业收入净额逐年上升。

(三)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股东权益平均总额*100%

净资产收益率是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一个重要的财务比率,它反映了企业股东获取投资报酬的高低。该比率越高,说明企业的盈利越强。

四、发展能力分析

企业的发展能力,也称企业的成长性,是指企业在从事经营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增长能力,如规模的扩大、盈利的持续增长、市场竞争力的增强等。

(一)营业收入增长率分析

营业收入增长率=本年营业收入增长额/上年营业收入总额*100%

某知名啤酒企业股份在2015年营业收入增长率首次为负值。2015年主营业务收入较上年减少4.87%,主要原因是本年度啤酒销量下降,使得主营业务收入减少所致。

(二)净利润增长率分析

净利润增长率=本年净利润增长额/上年净利润

净利润是公司经营的最终成果,而净利润增长率反映公司价值最大化的实现速度。2015年的净利润增长率也是首次为负,这是由于2015年营业收入的减少,而2015年销售费用较上年增加3.9%,管理费用较上年增加了3.63%,财务费用较上年增加了10.45%,财务费用增长过快是由于本年度利息收入减少所致。

(三)净资产增长率分析

净资产增长率=本年净资产增加额/年初净资产

净资产增长率反映了企业当年股东权益的变化水平,体现了企业资本的积累能力,是评价企业发展潜力的重要财务指标。某知名啤酒企业股份三年净资产增长率有所波动,但总體来说增长率为正。2015年较2014年增长率有所下降是由于年初净资产基数较大。(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参考文献:

[1]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2013—2015年报,青岛啤酒官网.www.tingtao.com.cn

分析报表 篇7

(1) 汇总会计报表的含义和作用。

汇总会计报表是指上级主管部门根据所属企业各单位的会计报表和汇总单位本身的会计报表, 整理、汇总编制的会计报表。汇总会计报表大部分项目可以根据所属单位上报的报表加总而得, 但对于某些项目, 由于需要反映某种指标的平均数或者要对系统内上下级之间结算、缴拨款项进行冲抵, 不能简单地用加计总数的方法进行编制。

汇总会计报表可以分析和评价企业集团过去和现在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其他变动。它能满足有关行政部门或国家对整个行业或整个集团和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了解的需要;还能帮助会计报表使用者对集团及企业的经营业绩、财务状况进行了解, 以助于预测企业未来发展趋势, 评价集团及企业的偿债能力、赢利能力、营运能力等。

(2) 汇总会计报表的汇总范围。

汇总会计报表的编制必须坚持规范性、科学合理和简明实用三个原则。汇总会计报表的编报范围主要依据企业的隶属关系来判断, 只应该把汇总单位本身的会计报表与其所属企业单位的会计报表进行汇总, 不应该把其附属企业单位的会计报表纳入汇总报表的汇总范围。

(3) 汇总会计报表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 汇总会计报表已经难以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集团资产和经营状况。如:随着企业的不断改革, 越来越多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大量涌现, 在会计核算和反映不能及时适应的情况下, 导致了报表汇总单位和汇总数字不断减少。租赁、承包和物业管理等多种经营形式不断出现, 小规模的企业大量的涌现, 漏统漏报的现象不断发生。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不断涌现和合伙、合作企业不断增加, 汇总范围迅速扩展, 现有的汇总办法已经难以适应。

2 合并会计报表概述

(1) 合并会计报表的含义和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企业集团越来越多。文中所指企业集团是经济意义上的, 而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具体而言, 实质上, 企业集团是指以资本为纽带, 通过企业之间兼并和投资创建, 形成控股与被控股关系的企业联合体。只有混合经营型和控股管理型企业集团形成了母子公司间的控股与被控股的关系, 才需要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合并会计报表就是以母公司为核心, 整个企业集团为一个经济实体, 根据集团母公司和子公司的个别会计报表为基础经过合并抵消编制的, 由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表、合并现金流量表及合并权益变动表组成, 反映的是企业集团整体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现金流量情况。

合并会计报表包括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表、合并现金流量表、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合并会计报表在市场经济运行中所起的作用包括: 提供由母公司直接或间接控制的子公司的经济资源及企业集团的整体经营成果等方面的综合信息, 满足企业集团管理者对被控股企业管理的需要;反映母公司股东在企业集团中占有的权益;揭示企业集团在偿债能力、赢利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风险。

(2) 我国合并会计报表的做法。

我国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目的是要反映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情况, 并满足报表所有使用者的财务信息需求, 也就是不仅要满足母公司股东的需求, 同时还应满足债权人和少数股东的权利。我国合并会计报表时, 将少数股权以股东权益出现在合并会计报表中。根据财政部发布的《〈合并财务报表〉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 “控制”被确定为判定合并范围的基本依据。该种做法则充分体现出了经济意义上的控制权, 在其理论指导下编制的合并会计报表强调的也是经济意义上的控制权, 而非法律意义上的所有权。

(3) 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

我国的新准则合并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的确定应当以控制为基础加以确定。其中控制, 是指一个企业能够决定另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 并能据以从另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的权利。控制具有以下特征:控制的主体是唯一的, 不是两方或多方, 即对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和经营政策的提议不必征得其他方同意, 就可以形成决议, 付与被投资单位执行。控制的内容是另一个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财务和经营政策, 这些财务和经营政策一般是通过表决权来决定的。控制的性质是一种权利, 是一种法定权利, 也可以是通过公司章程或协议, 投资者之间的协议授予的权利。控制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经济利益, 包括增加经济利益、维持经济利益。母公司直接或通过子公司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上的表决权, 表明母公司能够控制被投资单位, 应当将被投资单位认定为子公司, 纳入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但是, 有证据表明母公司不能控制被投资单位的除外。母公司应将所有子公司都应纳入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 无论子公司的规模大小、子公司向母公司转移资金能力是否受到严格限制, 也不论子公司的业务性质与母公司或企业集团内其他子公司是否有显著差别, 都应纳入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

(4) 合并会计报表的局限性及其问题。

合并会计报表的局限性主要体现为:第一, 企业集团的合并会计报表虽然集中反映了企业集团的总的经营状况和财务成果, 但却掩盖了行业性、地区性的差异。由此可以得出根据不同行业个别会计报表为基础编制的合并会计报表是不符合可比性原则的, 对于合并会计报表使用者是有误导性的。第二, 企业集团的合并会计报表要反映的对象是由多个法人组成的会计实体, 并不具备法人主体的法律关系, 虽然可以反映集团公司整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却无法反映出集团内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赢利和风险。

合并会计报表编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为:第一, 我国合并会计报表编制采用简单权益法, 对内部交易未实现利润不予调整, 如果子公司是母公司的非全资子公司, 且存在逆销内部交易时, 少数股东权益的计算会受到影响。第二, 计算合并财务报表各项目的合并金额。以子公司盈余公积的抵销及冲回为例: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抵消分录时, 将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权益性资本投资与子公司股东权益抵消以后, 还必须冲回已抵消的子公司盈余公积金。因此合并报表应反映母公司的提取额和子公司提取额中属于母公司所享有的那一部分合并利润分配表中盈余公积提取金额应依据合并净利润进行计算, 而不是将母子公司各自提取的盈余公积金数额相加, 子公司提取的盈余公积金不能由母公司直接支配。如果冲回已抵消的盈余公积, 那么对母公司可供分配利润的反映就会过低。对权益类科目, 我国对合并价差不予调整, 合并会计报表只存在与子公司报表的纵向平衡关系, 缺乏复杂权益法下生成的横向平衡关系。据此编制的合并会计报表在反映信息上必然带有一定局限性, 也会影响到会计报表使用者的使用效果。

3 合并会计报表和汇总会计报表的比较分析

(1) 会计报表的主体不同。

合并会计报表的主体是企业, 反映的是某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管成果, 尽管这个企业的会计报表是母公司及其子公司的会计报表合并编制而成, 但子公司的经营活动受母公司的控制, 只是母公司经营活动的一个部分。汇总会计报表的主体是上级主管部门, 主体本身不是经营实体, 报表主要反映的是由其管理下各企业总的生产经营情况。

(2) 会计报表的作用不同。

合并会计报表的作用是向企业所有者、债权人等会计报表使用者全面揭示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汇总会计报表的作用主要为满足有关行政部门或国家对整个行业或整个集团和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了解的需要。

(3) 会计报表反映的内容不同。

合并会计报表主要提供企业的财务信息。汇总会计报表不仅要提供各企业的财务信息, 还要提供企业生产消耗、产量、劳动工时等其他方面的信息。

(4) 确定编报范围的依据不同。

确定合并会计报表的范围取决于各国编制会计报表采用的理论, 各国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 并不完全按某一种理论, 而是以某一种理论为主, 同时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我国目前主要采用主体理论:即母公司直接或通过子公司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上的表决权, 表明母公司能够控制被投资单位, 应当将被投资单位认定为子公司, 纳入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但是, 有证据表明母公司不能控制被投资单位的除外。汇总会计报表的编报范围主要是以企业隶属关系为依据, 即以企业是否归其管理, 凡属于下属企业则包括在汇总会计报表的编报范围之内。

(5) 编制方法不同。

汇总会计报表以个别会计报表为依据, 主要采用分行业、分地区简单加总的方法加以编制。合并会计报表虽仍以个别会计报表为依据, 但必须在抵消内部会计事项的影响后编制, 它比汇总会计报表的编制要复杂。

综上所述合并会计报表和汇总会计报表的编制主体相同, 编制的内容、范围、作用也就相同, 因此就可以将其两者对比分析, 研究哪种会计报表更能带给会计报表使用者有用的会计信息, 使其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摘要:企业会计报表是企业财务报告的主要部分, 是企业向外传递会计信息的主要手段。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 企业会计报表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本文对合并会计报表与汇总会计报表两种类型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以避免在实务中产生混淆。

关键词:合并会计报表,汇总会计报表,比较

参考文献

[1]郭伟力, 郭云, 李慧丽.会计报表、财务报表和财务会计报告区别之我见[J].山东审计, 2003 (9) .

[2]王剑秋, 徐倩.多角度看财务与会计的区别[J].东方企业文化, 2011 (10) .

[3]孟晓宇.合并会计报表的国际比较——新准则下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的比较分析[J].商, 2012 (4) .

[4]李昕.对编制合并报表合并范围的认识[J].现代经济信息, 2009 (9) .

[5]吴希慧.重要性原则在新会计制度中的运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9 (9) .

分析报表 篇8

(一)偿债能力比率分析。

1. 长期偿债能力比率分析。

资产负债率是反映债务负担与偿债保证程度的指标,可以衡量企业在清算时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程度,通常情况下这个指标越低越好,因为企业的债务负担越轻,其总体偿债能力就越强。由表1数据可知:2001至2008年通葡股份资产负债率呈波状上升趋势,表明企业资产对债权的保障程度较弱,举债潜力小,不易克服资金周转的困难,长期偿债能力弱。产权比率指标(即净资产负债率,等于负债合计/归属母公司股东的权益)反映了企业债务负担与偿债保证程度的相对关系,能够更直观地表示出负债受股东权益的保护程度。通葡股份产权比率的波状变化与资产负债率变化趋势相似。总体而言,通葡股份长期偿债能力一般,处于行业中游水平。

2. 短期偿债能力比率分析。

通葡股份的流动比率呈波状下降趋势,可知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在逐年增加,但增加的幅度各不相同。流动比率均大于1,说明企业整体短期偿债能力一般,处于行业中游水平。速动比率变化趋势与流动比率有相似之处。

单位:次

单位:%

单位:元

(二)盈利能力比率分析。

对通葡股份盈利能力进行分析,主要从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以及股票发行时基本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等指标进行分析。相关变化资料如下:

由表2可知,通葡股份2004和2007年基本每股收益为负数,因为这两年企业净利润均为负数。受净利润的影响,净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报酬率也呈负数。此外, 2008年通葡股份的各项指标比值均较小,盈利能力不强。

(三)资产营运能力比率分析。

由表3可知,通葡股份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在2001至2004年逐渐下降,2004至2008年逐渐上升,且应收账款周转率上升幅度较大,表明企业存货和应收账款周转速度逐渐增强,企业流动资产变现能力较强。2001至2008年总资产周转率呈现平缓变化,各项指标比值较小。总体而言,通葡股份整体资产营运能力不强。

(四)发展能力比率分析。

由表4可知,2004年通葡股份营业总收入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和每股净资产增长率均为负数,说明当年三项指标比上一年有所减少。2007和2008年通葡股份总资产增长率为负数,表明当年总资产减少。整体而言,通葡股份发展能力处于中下游水平。

二、杜邦财务分析

在所有的财务比率中,净资产报酬率是综合性最强、最核心的指标,所以围绕该比率进行分析相关性最好。现仅对2007和2008年数据进行连环替代分析:

净资产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权益乘数=销售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替代总资产周转率的净资产报酬率=2.4561%×0.2816×1/(1-0.41)=1.1723%③

替代权益乘数的净资产报酬率=2.4561%×0.2816×1/(1-0.35)=1.0641%④

销售利润率的上升引起净资产报酬率的上升:△1=②-①=109.2173%

资产周转率的上升引起净资产报酬率的上升:△2=③-②=0.348%

权益乘数的下降引起净资产报酬率的下降:△3=④-③=-0.1082

2008年的净资产报酬率比2007年上升139%,运用因素分析法的连环替代法分析可知,造成净资产报酬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销售利润率的上升(109.2173%);次要原因是资产周转率的上升引起净资产报酬率上升(0.348%);更次要原因是权益乘数的下降引起净资产报酬率下降(-0.1082)。结合表5,进行更深入地分析,可以发现销售利润率的大幅上升是由于净利润上升(100.81%),净利润上升主要是由于利润总额大幅度上升(101.18%)。销售利润率代表了企业的获利能力,总资产周转率代表了企业的资产综合管理能力,这二者综合在一起表示企业的经营效率,说明企业的经营效率有所下降。权益乘数产生的影响极小,说明企业的财务结构比较稳定。杜邦财务分析图解如下图所示。

三、结论

规范财务报表分析 篇9

一、财务报表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财务报表本身所具有的局限性, 导致了财务报表在分析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具体来说, 财务报表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 财务报表本身存在的问题

(1) 资产负债表在进行编制的时候是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 不能够代表现象的成本与变现价值, 在数据信息上相对落后。 (2) 假定币值是不变的, 因此没能充分的考虑到物价水平以及通货膨胀对财务报表产生的影响。 (3) 在年度报告方面, 只能提供短期的信息, 不能够反映企业长期发展的趋势。

(二) 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存在的问题

进行财务报表分析, 主要分析的是企业的营运能力、发展能力、偿债能力以及盈利能力等。分析方法便是为这些内容服务的, 当前我国多数企业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的时候, 多采用的是趋势分析法和比率分析法两种。但是, 这两种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趋势分析法受到企业的经营环境影响非常的明显, 如果企业在会计期间出现了拐点, 那么可能会导致企业的不同时期的财务报表没有可比性。比率分析法由于受到比率体系影响, 比率体系如果出现不严密的情况, 便会导致分析的标准与计算的口径不一样。

(三) 财务人员技能与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

财务报表的编制与财务报表的分析都是由财务人员进行的。因此, 如果财务人员从真实性原则出发, 报表中的数据是真实可靠的。但是, 如果在进行财务核算或分析的时候, 为迎合信息使用者的预期, 会侧重对他们所关注的信息做出仔细的分析与研究。这样便会导致报表的信息失真的现象, 因此, 财务人员的技能和职业道德会对财务报表的分析工作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二、规范财务报表分析的意见

针对财务报表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为有效地规范财务报表, 文章在参考相关文献和结合具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

(一) 完善财务报表的自身内容

针对财务报表自身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编制财务报表的时候, 应当充分的考虑市场变化对数据的影响。具体来说, 可以采用“时价会计”的方法对财务报表进行调整。此外, 还可以通过在财务报表添加附注的形式, 对财务报表加以说明或披露。这样, 便能够将财务报表本身不能完全说明的内容, 以附注的形式加以完善或说明, 从而弥补财务自身内容方面的不足。

(二) 完善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

针对趋势分析法和比率分析法存在的问题, 文章认为, 应当从积极的建立科学的、规范的财务报表的分析体系入手。在进行分析的时候, 综合使用各种不同的分析法。 (1) 应当相互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 对可计量的因素和不可计量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同时对得出的结果进行修正, 确保最终的分析结果符合实际。 (2) 针对单一财务比率能够反映的问题具有局限性, 在进行比率分析的时候, 应当对各种比率进行有机的联系, 从而实现全面分析。比如, 使用回归分析等数理的统计方法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

(三) 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 提高他们的业务技能和职业道德

对于财务报表来说, 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对于财务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 企业的管理人员, 应当高度的重视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 督促财务人员积极的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提升职业道德的水平。 (1) 培养财务人员丰富的财务经验, 提高他们编制报表的专业能力。 (2) 培训财务报表分析人员的风险观念。由于财务分析人员个人经验的不同, 很有可能会对相同指标高低看法上也存在着不同, 得出的结论也会相应的不同。因此, 通过提高财务报表分析人员的风险观念, 能够提高财务报表分析的准确性和前瞻性。 (3) 还应当注意加强对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的培训, 财务分析工作是财务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一项工作。因此, 通过加强对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的培训, 能够通过财务报表分析, 得出科学的、准确的分析结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 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多数企业在财务报表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然后就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几点规范意见。财务报表分析在财务管理、经营决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 通过不断地完善财务报表分析, 规范财务报表分析, 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财务报表的作用, 为经营者、管理者提供正确的财务信息, 提高经营决策、市场定位中的准确性, 进而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摘要:作为企业管理者了解与掌握企业的经营状况的信息来源之一, 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准确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当前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 企业对于财务报表的要求也相应的提高了, 需要不断的规范财务报表。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财务报表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然后就如何规范财务报表分析提出了几点意见。

关键词:财务报表,规范,问题,意见

参考文献

[1]赵婉婷.浅析财务报表分析常用的方法和指标的选择[J].中国集体经济, 2011, (10) .

[2]刘萍.现行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及改进方法的探讨[J].山东煤炭科技, 2012, (6) .

[3]倪桂兰.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及其对策浅探[J].江苏商论, 2013, (12) .

医院财务报表分析 篇10

关键词:财务报告,分析,主体,步骤,结论

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目的是控制成本、节约开支、减少浪费、降低费用, 从而增加结余, 提高医院经济效益, 而决策管理的依据是财务报告。

财务报告是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其目的是了解过去、评价现在和预测未来, 以帮助报表使用人改善决策。财务报表分析就是从报表中获取符合报表使用人分析目的的信息, 认识医院医疗的特点, 评价其业绩, 发现其问题。财务报表分析的起点是阅读财务报表, 终点是做出某种判断 (包括评价和找出问题) 。其中分析与综合是两种最基本的逻辑思维方法。因此, 财务报表分析的过程也可以说是分析与综合的统一。医院财务报告是指反映医院一定时期的财务状况和业务开展成果的总括性书面文件, 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总表、业务收入明细表、财政补助收支明细情况表、基本建设收入支出表、现金流量表、净资产变动表、有关附表、会计报表附注以及财务情况说明书。

财务情况说明书主要说明医院的业务开展情况、预算执行情况、财务收入状况、成本控制情况、负债管理情况、资产变动及利用情况、基本建设情况、绩效考评情况、对本期或下期财务状况发生重大影响的事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主体

财务报表的使用人包括管理人员、政府机构和其他相关企业、权益投资人 (私立医院) 、债权人等。他们出于不同目的使用财务报表, 需要不同的信息, 采用不同的分析程序。而医院的报表使用人为院领导、上级政府主管部门、银行、地税等部门。

1. 管理人员。

管理人员关心医院的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和持续发展的能力。管理人员可以获取外部使用人无法得到的内部信息。他们分析报表的主要目的是加强管理, 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促进医院健康稳定发展。

2. 政府机构管理部门。

政府机构也是医院财务报表的使用人, 包括上级管理部门 (卫生局) 、税务部门、会计监管机构和社会保障部门、银行等。他们使用财务报表是为了履行自己的监督管理职责。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步骤

1. 收集数据信息。

医院的各项经济活动都与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相关联, 会计信息只反映经济活动在某一时期的结果, 并不反映医疗业务活动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财务报表能部分地反映产生当前结果的原因, 但不能全面揭示所分析的问题。因此, 需要分析者收集相关资料信息。

信息收集内容一般包括:宏观经济形势信息, 行业情况信息, 企业内部数据。

2. 核实并整理信息资料。

首先核对和明确财务报表是否反映了真实情况, 是否与所收集到的资料有较大出入。作为医院内部分析, 如发现资料、数据不真实、不全面, 要进一步查对, 寻求真实情况。

3. 确立分析标准。

这一步骤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站在何种立场进行分析, 二是以何种标准进行分析比较。财务报表使用者因为立场不同, 所以分析目的也各有差异。没有比较, 就不能称其为分析, 因此财务报表分析注重比较。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比较时, 必须有一个客观的标准, 并以此为标准来衡量企业财务报表中的有关资料, 从而较为客观地确定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医院的标准一般以预算目标为参照点。

4. 确定分析目标。

财务报表分析目标, 依分析类型的不同而不同:信用分析目标, 主要是分析医院的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投资分析目标, 主要是分析购买医疗仪器设备的安全性和盈利性;经营决策分析目标, 主要分析医院的收入和支出情况, 是为医院发展战略方面的重大调整服务。

从分析形式来说, 有日常经营分析, 主要分析实际完成情况及其与预算目标完成的情况;总结分析, 对医院当期的收入支出及财务状况进行全面分析;预测分析, 预测医院的发展前景;检查分析, 进行专题分析研究。

5. 分析现状。

分析现状是指根据分析目标和内容, 评价所收集的资料, 寻找数据间的因果关系, 联系医院客观环境情况, 解释形成现状的原因, 揭示管理不善, 暴露存在的问题, 提出分析意见, 探讨改进的办法和途径。

三、财务报表分析结论

由于医院业务的特殊性要求我们撰写财务报表分析报告时遵守一定的原则, 这些原则一般都是实践经验的总结。下面笔者仅列出几条, 更多的分析原则应该来自于自身的实践经验。

1. 尽可能地收集所需资料, 掌握真实情况。

财务报表分析的依据是所掌握的信息资料。由于各项财务报表分析目标之间具有相关性, 所以在进行分析前, 既要掌握分析目标所需的指标资料, 又要了解相关指标的因果关系;既要收集医院内部的报表资料, 又要掌握医院环境的变化情况;既要有客观数据资料, 又要有文字意见材料。只有充分地占有信息资料, 才能作出正确的分析结论。

2. 指标对比, 综合判断。

医院的财务指标分析分类如下:

一是预算管理指标:预算执行率反映医院预算管理水平, 财政专项拨款执行率反映医院财政项目补助支出执行进度。

二是结余和风险管理指标:业务收支结余率反映医院收支结余水平, 体现医院财务状况, 医院医疗支出的节约程度及管理水平。资产负债率反映医院的资产中借债筹资的比重;流动比率反映医院的短期偿债能力。

三是资产运营指标:总资产周转率反映医院运营能力。周转次数超多反映运营能力越强, 反之, 说明医院的运营能力较差。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反映医院应收账款流动速度。存货周转率反映医院向病人提供的药品、卫生材料、其他材料等的流动速度以及存货资金占用是否合理。

四是成本管理指标。每门诊人次收入、每门诊人次支出及门诊收入成本率反映医院每门诊收入耗费的成本水平;每住院人次、每住院人次支出及住院收入成本率反映医院每住院病人收入耗费的成本水平;百元收入药品、卫生材料消耗反映医院的药品卫生材料消耗程度及医院药品卫生材料的管理水平。

五是收支结构指标。人员经费支出比率反映医院人员配备的合理性和薪酬水平高低;公用经费支出比率反映医院人员的商品和服务支出的投入情况;管理费用率反映医院管理效率;药品卫生材料支出率反映医院药品、卫生材料在医疗业务活动中的耗费;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比重反映医院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重。

六是发展能力指标。总资产增长率从资产总量方面反映医院的发展能力;净资产增长率反映医院净资产的增值情况和发展潜力;固定资产净值率反映医院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

3. 点面结合, 抓住重点。

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 往往一两个指标不能说明问题, 既要对指标本身的数值作出分析解释, 又要对该指标数值对其他方面所产生的影响作出解释, 要通过一个指标的变化, 追溯到其他指标的变化。要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不能就指标论指标。通过分析, 抓住关键和本质。

4. 静态与动态相结合。

医院的医疗业务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我们所收集到的信息资料, 一般是过去情况的反映。因此, 要时刻注意数值的时间性, 在弄清过去情况的基础上, 分析在当前情况下的可能结果。要根据实际情况, 静态和动态相结合, 对指标值的含义作出判断, 以便为决策服务。不结合实际情况, 就不可能提出建设性的分析意见。

5. 反馈。

反馈强调将新资料投入下一个资料处理系统, 并且使分析结果及决策更为准确。由于经济的发展充满不确定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 新的资料产生了, 原来重要的资料可能已变得次要, 原来次要的或受忽略的资料, 却变得非常重要。因此, 财务报表分析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新资料的反馈工作不可忽视。例如, 今年所做的财务分析, 等到明年再分析时, 应补充今年增加的资料, 并剔除不合时宜的旧的资料。

参考文献

[1].昝璞.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分析与管理刍议.经济师, 2011 (11)

[2].财务报表分析的步骤.会计实务操作, 前程99学习网

[3].金蝶财务软件长沙授权服务中心.财务报表分析的步骤

上一篇:阵发性室上速下一篇:思政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