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红色旅游发展

2024-07-14

遵义红色旅游发展(精选九篇)

遵义红色旅游发展 篇1

1 遵义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发展现状

遵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 革命的摇篮, 中国革命转折之圣地, 拥有着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其中以遵义会议会址为遵义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核心, 扩散到周边有:红军山革命烈士陵园、毛泽东故居以及四渡赤水纪念馆和娄山关战斗遗址等资源分布。可见, 遵义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与此同时, 遵义地处西南山区, 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潮湿, 雨量丰富;并且因其属于第二、第三阶梯的交界处, 使其地势崎岖, 由于地壳运动产生了丰富奇特的卡斯特地貌。虽然这种地形和气候严重影响了遵义其他经济行业的发展, 但却为遵义提供了许多宝贵自然旅游资源, 如:赤水的丹霞地貌、四洞沟瀑布、十丈洞瀑布、竹海以及桫椤保护区;习水的国家森林公园。

由此可见, 遵义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数量多、分布广、质量高、极具代表性。遵义的红色文化因其独特的历史意义受到世界所关注, 而遵义的生态旅游资源同时也得天独厚, 受到游客喜爱。但是就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 遵义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的发展有许多不足之处, 严重阻碍遵义旅游经济的发展。

1.1 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问题

(1) 旅游产品形式单一

由于遵义的红色文化旅游多为橱窗展示、静态观光, 以图片、文物、文字为主, 缺乏娱乐性、体验性, 对景区内的历史文化资源、乡土资源整合开发不足。就目前而言, 遵义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形式单一, 没有充分把其中的红色文化内涵挖掘出来, 显得流于形式不够深刻。例如:在游览红军山烈士陵园时, 游客只有跟着游览线路看一遍, 拍个照;在参观遵义会议会址时, 游客只能跟着讲解员浏览会议室和各个房间进行陈列物的参观, 整个过程流于形式, 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

(2) 资源分散, 不利于集中连片开发

遵义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虽然丰富, 但是不成系统。主要有以遵义会议会址为代表的一系列红色遗址类景区、娄山关战役遗址景区、还有四渡赤水红色文化旅游景区, 它们之间地理位置比较分散, 都处于一种孤立的状态, 难以形成一定的规模、连片发展。除了遵义会址与红军烈士墓距离比较近, 能连在一起发展外, 因景点到景点的距离较远, 且交通不便, 致使遵义会址与娄山关、四渡赤水纪念馆等景点之间处于孤立的发展状态。

(3) 旅游交通不便, 服务水平低

遵义红色文化旅游发展, 一直都受到地方经济、文化大环境的制约。目前, 遵义的交通通达性有待提高, 旅游交通不便利。娄山关距离遵义市区仅仅38公里, 由于通条件比较差, 从遵义市区到娄山关大约需要2个小时的车程。目前全国的旅游人才缺口是为200万, 同样, 遵义也缺乏具有专业素质和从业经验的旅游专业人才, 遵义的旅游人才缺口则更为严峻, 使得遵义的服务质量提高十分困难。

1.2 自然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诸多问题

(1) 缺乏宣传, 知名度不高

遵义对外交流和沟通因地域环境的影响受到限制, 使得处于遵义地区习水、赤水相对偏远一带的生自然旅游景区知名度很低, 不被外界知晓。很多游客看完遵义会议等红色旅游景区之后, 就匆忙离开。遵义自然旅游资源本来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有桫椤原始森林、竹海、习水的国家森林公园等植物类自然景观, 还有四洞沟、十丈洞、丹霞地貌等地质类景观。神奇充满吸引力。但是由于宣传力度不到位, 使得如此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被埋没, 比起与其差不多的张家界、九寨沟等风景名胜区游客量相差很多。

(2) 基础设施较差, 可进入性低

西南地区地势崎岖, 起伏大, 地形比较复杂, 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平原地区比较困难, 耗资大, 耗时长。还有铁路、机场的修建也比较困难。因此, 遵义发展旅游业, 相对其它地区, 其基础设施较差。旅游资源开发成为旅游景区, 其可进入性是一个重要因素。由于遵义自然旅游资源开发的道路、铁路、飞机场等基础设施差, 其可进入性自然就低。

2 遵义红色文化与自然旅游资源相结合发展的探讨

2.1 打造成体系的综合性旅游线路

遵义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遵义市老城区:有位于遵义丁字口的毛主席住居、位于遵义市红花岗的遵义会议会址、位于遵义市凤凰路的红军烈士陵园, 除外在离遵义市区30多公里的桐梓县, 还有娄山关战役遗址, 习水县有四渡赤水遗址。这些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比较分散, 没有连成一片各成景区。在同一方向上, 有习水的国家森林公园、赤水的竹海、四洞沟、十丈洞、丹霞地貌等景点, 可以将这些景点连成一个人文与自然相结合的综合旅游线路, 大大丰富了游客的游览内容, 延长了游览路线。

2.2 以红色扬自然, 以自然促红色

遵义红色文化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有着很高的知名度, 它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是“转折之城、会议之都”。很多爱国主义教育游都不远千里来到遵义进行。红色文化游, 成为遵义旅游的一块招牌、一面旗帜。虽然如此, 红色文化旅游存在着很多问题:呆板、枯燥、内容单一, 无法让游客通过观光游览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得到多层次的满足。另一方面, 遵义拥有独特的自然旅游资源, 对游客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但碍于交通设施不够完善, 加上宣传力度不够, 这些自然旅游资源被埋没和忽略, 知名度一直不高。许多游客参观完红色文化旅游景区就匆匆离开。完全错失了遵义自然旅游景区的巨大观赏价值。为此, 笔者认为, 必须把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结合起来, 以红色扬自然, 通过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知名度吸引游客来到遵义, 进行观光, 在其过程中大力宣传自然旅游资源;以自然促红色, 把丰富多彩的自然旅游资源融入红色文化旅游线路中, 通过红色宣传自然, 通过自然旅游资源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

2.3 加大对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遵义在全国尚属欠发达地区, 经济并不是很发达, 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 遵义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加大对红色旅游景区及自然旅游景区的资金投入, 完善基础设施, 加快本地区经济发展, 改善投资环境, 广泛吸引海内外投资商, 加快遵义旅游业的发展, 以旅游促进景区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4 引进和培养相关旅游人才

在旅游资源上, 遵义拥有丰厚的条件, 但受经济水平低, 教育水平落后, 人口素质和环境等问题的影响, 遵义本土旅游专业的教育水平还有待提高, 除了信息闭塞, 教学和实习条件也有待改善, 因此, 遵义需要出台相关政策, 加大力度培养人才, 加大资金引进人才。如:在遵义地方高校开设旅游管理专业, 并给予大量支持, 鼓励其培养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开设地方旅游学校, 针对遵义红色文化和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专门导游的培养;引进外省甚至国外知名旅游专家来遵义做旅游发展战略指导;出台优惠政策引进其它地区或景区的优秀人才来遵义工作。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遵义拥有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和自然旅游两种资源, 但是孤立开发的方式显然不能提高游客的游览兴趣, 也无法对两种资源进行优势互补, 发扬其长、避其所短。只有将遵义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相结合发展, 打造成体系的综合旅游路线, 以红色扬自然, 以自然促红色, 并加大景区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 引进和培养相关旅游人才, 才能使遵义的旅游业发展欣欣向荣。

摘要:遵义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储备都十分丰富完善, 但是开发现状却不够完善。其中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目前存在着产品形式单一、资源分散、交通不便等问题;自然旅游资源开发存在宣传力度小、基础设施差、可进入性差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 文章提出了将红色文化与自然旅游资源相结合发展的方式, 令其二者优势互补, 使遵义旅游业得到更好发展。

关键词:红色文化,自然旅游资源,结合,发展

参考文献

[1]钟虎, 吴国玺.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研究—以河南省确山县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 2009 (5) :7-9.

遵义红色旅游心得 篇2

——2010级医学影像2班 程焱梅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我来到了曾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之城——遵义。

刚踏上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土地,我便被这座城的一切所感动。这里没有上海城的高楼林立,也没有成都人的小资小闲。这里的楼层不高,人们穿着朴素,偶尔能见到少数民族的服装,看起来有几分野蛮,但更多的是热情与勤劳;时常能看到街头的“背篼”成群结队,打牌或席地而睡。然而这座城最特别的地方还是要属其地貌与其散发的气息,城中有山,山中有城,这里的山与城相处的是如此之融洽。它拥有贵州特有的山区的乡土风情,又不失大都市的繁华热闹,更是三伏天的避暑胜地,恐怕没有那座城市能与之抗衡。这座城市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意义更是无与伦比。

到这里,我便直奔盼望了已久的遵义会议会址,位于老城子尹路,这条路也称红军街。由于会址正在维修之中,故只能看到其外观。这座楼是中西合璧的两层砖木结构楼房,听导游讲解,房屋原是黔军二十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人官邸,是遵义城30年代最宏伟的建筑。遵义会议会议室在楼上,原为房主的小客厅。

随后参观了遵义会议陈列馆。馆里一间小屋基本复原了遵义会议室的原貌,会议室呈长方形,面积27平方米。屋子正中的顶壁上悬挂着一盏荷叶边盖的洋员灯,屋子的东壁有一只挂钟和两个壁柜,其中一个壁柜上嵌着一面穿衣镜。西壁是一排轩亮的玻璃窗。屋子中央陈列着一张板栗色的长方桌,四周围着一圈摺叠靠背椅,共20张,为出席遵义会议的人员所坐。,长方桌下有一只烧木炭的火盆,为当时取暖用。此次会议的与会人员有:毛泽东、朱德、陈云、周恩来、张闻天、秦邦宪(又名博古)、王稼祥、邓发、刘少奇、何克全、刘伯承、李富春、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李卓然、邓小平、李德等人。其中一位还是被担架抬进会议室的。虽然这是复原后的场景,但我似乎看到了一位位与会人员激扬文章,踊跃辩论,指点江山,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在这一刻开始改写,而国民党面临的,将是党国历史上的奇耻大辱。

馆内陈列了不少当年红军用过的武器、生活用品以及送给百姓的东西等。其中最有趣的便是那些门板,上面写满了宣传标语。当年红军部队中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即凡是会写字的红军,每天必须写一条宣传标语。从这些标语中,我们可以看到军民团结一致,国民党的腐败无能以及老百姓对国民党的憎恨和对革命的热情。这些不能不让我们思考当今社会中存在的弊病。

在参观的途中,也观看了几部短片,其中最让人振奋的便是被称为长征途中的神来之笔的四渡赤水之战,连世界顶尖级军事家都为之赞叹。

刚刚在遵义会议上选为政治局常委的毛泽东,在摆脱国民党企图用40多万重兵围剿红军的转移途中,发现土城道路两旁是山谷地带,而侦查情报表明,后面只有4个团6000多川军在追击,提出集中优势兵力在此打伏击,消灭孤军深入的郭勋棋模范师。得到朱德、周恩来的支持。可由于情报有误,敌人不是4个团6000多人,而是6个团10000多人。战斗打了几个小时,却无法取得预期胜利,而各路追敌正奔集而来,可谓灭顶之灾几乎就在眼前。毛泽东果断决定迅速撤出战斗,渡赤水西进,从而拉开了四渡赤水的序幕。

蒋介石得知红军一渡赤水后在扎西一带作短暂休整,急令滇军孙渡部和川军潘文华部从南北方向向扎西推进,周浑元纵队主力从白蘭、叙求进击,企图聚歼红军于扎西。毛泽东看清了蒋介石的意图,分析敌人的兵力调动,造成黔北空虚。于是,他立即命令部队“回师东进,再渡赤水,重占遵义”,在二渡赤水的几天内,红军连取桐梓、占娄山关,再克遵义,歼敌2个师又8个团,毙伤2400余人,俘虏3000余人,缴获大量的军用物资,这是长征以来红军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蒋介石痛心疾首地说:这是追剿红军以来的奇耻大辱。

扎西扑空后,蒋介石亲飞重庆指挥围剿,当他发现红军在遵义以北地区集中之时,命各部紧缩包围圈,妄想围歼红军于乌江之西,巴黔大道以东地区。毛泽东洞察秋毫,将计就计,故意在鲁班场地区徘徊,摆出一副寻找战机的样子,待敌人被我调动之后,即命红军从茅台镇西渡赤水(三渡赤水)。

红军三渡赤水后,敌人的追剿部队仿佛是按照毛泽东的调度一般,纷纷沿路西进追击。而此时,毛泽东神机妙算似地命令红军乘机东渡赤水、南渡乌江,直逼敌兵空虚的贵州境内,正在贵阳督战的蒋介石,顿时惊慌失措,急令云南省主席调滇军昼夜兼程,火速驰援贵阳。然而,蒋介石不知毛泽东逼贵阳的目的是调出滇军,果然中计。待他清醒过来之时,毛泽东指挥红军西出云南,在几乎不设防的金沙江的皎平渡口,2万多红军花了六天时间全部渡过金沙江,把几十万追剿的敌人远远地抛在身后。

这场战役使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它是我军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范例,也是毛泽东人生中最得意的一笔。

从会址出来,沿途到了红军山,参观山中的革命烈士纪念园。山下大型的革命英雄形象的石雕左右对应形成一个开放式的大门。沿梯而上迈过据说是365节的台阶,便可看到烈士纪念碑,其屹立在半山腰,一如革命先辈们永不屈服的革命精神。最后,当然,也不能错过毛主席故居。此次旅游如了我愿,虽然一路下来身体疲惫,但心中的情绪确难以平静。遵义会议、青杠坡战役、娄山关大捷、四渡赤水„„一幕幕历史剧在脑海重演,国民党军对红军的围追堵截与严刑拷打,对老百姓的欺压摧残,我空气中散发出一阵阵的血腥味道。然而,红军仍不怕远征难,哪怕万水千山,他们仍若等闲。我感受到了军民共乐的喜悦,得到了一次思想上的洗礼。

那段民不聊生,水深火热的革命历史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可它带给我们的无论伤痛还是那种无畏的革命精神永远不会消逝。我们原本应该谨记那段屈辱并终生为和平而奋斗不止,然而,这几十年来,世界从未停息过战争,难道我们不应该反思吗?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呼喊着铸剑为犁,要谨记历史,发扬长征精神,弘扬民族精神,可是我们的行为上为何又与之背道而驰呢?名不副实啊,中国人病了,地球人都病了,而且病的不浅。那些呼喊,那些精神,早已被我们冠上的“所谓”二字,早已成为了龙门阵的一部分。

9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事实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核心力量。

胡锦涛在今年的“七一讲话”中说道“要牢记历史使命,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更加奋发有为地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和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如果我们能够真正行动起来,那么中华民族将成为最伟大的民族!

遵义红色旅游发展 篇3

1.1 促进红色文化传承

红色文化是中国所特有的文化, 它是在革命战争年代中由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出来的, 它蕴含着老一辈无产阶级伟大的革命精神。红色文化是最具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的文化, 是社会主义中国强国富民的核心精神, 是几代老一辈革命家和无数英雄楷模人物实践、积淀的品格和精神。遵义红色文化的核心“长征精神”所要表现的就是一种艰苦奋斗、英勇顽强、不屈不挠、公而忘私、团结奋斗、顾全大局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文化。发展红色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可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承, 弘扬民族精神, 增强民族凝聚力, 提升人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推动地方精神文明进步。

1.2 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着酒店服务业、交通运输业、文化娱乐业等一大批行业, 对现代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 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旅游业所涉及的范围很广泛, 包括游客的“食”、“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的活动。红色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互动发展可以形成资源共享、市场共享、优惠政策共享, 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 实现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贵州省遵义市作为革命老区, 拥有众多红色文化资源, 遵义红色文化产业与旅游业互动发展模式的构建对老区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思路的确立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1.3 优化旅游产业结构

红色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互动发展能够促进遵义市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开发红色旅游产品, 不但丰富了遵义市旅游产品的内容, 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 拓展旅游产品的营销渠道和营销方式, 而且优化遵义市旅游产业结构, 使遵义市旅游经济活动运行过程中的各种因素或结构之间在各种数量、规模的比例方面形成一种动态协调和逐步提升, 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顺利发展。

2 遵义市红色文化产业与旅游业互动发展原则

2.1 市场导向原则

市场导向原则是旅游产业发展与文化产业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经济的发展促进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 旅游产业与红色文化产业应该不断创新以适应这一需求变化形势。遵循市场导向原则, 要求两大产业在生产产品、制定规划时要注重对市场的调研, 把握市场需求特征、市场变化规律及其发展趋势, 结合两大产业自身的发展特点和实际情况, 在产业发展中做好客源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产品研发、营销宣传等相关内容, 促进两大产业又好又快的健康发展。

2.2 创新性原则

创新性原则要求遵义市政府以及各部门要时刻谨记在两大产业发展过程中必须以创新的观念来观察新的变化, 要大胆探索, 找到两大产业互动发展的契合点, 发挥创意, 研发出两大产业都适合的产品。由于市场环境、消费习惯、消费需求的不断变化, 要以创新的眼光看待事物的发展, 不断推陈出新, 将旧产品再包装, 提档升级, 形成新一代的文化旅游产品。

2.3 优势主导原则

要实现两大产业的互动发展, 必须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优势, 借助红色文化资源的市场影响力, 整合开发红色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 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文化产品和旅游项目, 结合遵义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 在两大产业互动发展的初期主要做大“遵义会议纪念体系”这一具有明显发展优势的项目, 接着再不断扩大旅游企业的经营规模, 形成规模经济, 引进文化产业资本打造优势品牌, 走品牌化、集团化的道路。

2.4 效益统一原则

坚持效益统一原则是在两大产业的发展过程中, 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实现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在重视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文化效益的前提下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坚持以资源为依托, 以市场为导向, 从根本上保证不偏离两大产业互动发展的总体方向, 不能为了单纯的追求经济效益, 而破坏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要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保护, 在保护文化遗址的前提下进行旅游开发, 各企业要以保护资源为己任, 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不可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要对游客进行正确的引导, 重视保护生态环境,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取得进步。

3 遵义市红色文化产业与旅游业互动发展模式构建

旅游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 而文化产业被喻为21世纪的黄金产业, 他们都是涉及了多个行业的综合性产业, 两大产业的互动发展关键在于从组织、运行、控制三个方面构建一个互动发展模式。组织环节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以政府为主导力量, 通过旅游企业与文化企业的协作, 社区居民的参与和消费者的推动来推进两大产业的互动发展。运行环节是要在两大产业内部创造出具有复合型特征的产品, 既适应文化市场的需求, 又能够满足旅游市场的需求, 通过塑造产品品牌, 利用品牌优势拓宽市场, 各企业连同协作, 利用多元化的组织方式来扩大企业规模。然而, 控制环节是指在两大产业互动过程中合理的进行制度安排, 正确的执行各种政策以及及时高效的处理各种危机等。

根据遵义市红色文化产业与旅游业互动发展具体情况, 构建以遵义市政府主导, 以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为先导, 重视红色文化的传承, 以红色旅游“品牌内涵的整理—品牌产品的整合—品牌产业的联动”为开发次序的“遵义模式”。

3.1 成立两大产业互动发展的协调机构

旅游产业与红色文化产业的互动发展涉及到当地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消费者、社区居民等多个利益主体。纵观全国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经验, 在总体上, 我国缺乏统一的互动发展协调标准, 只是部分地区成立了旅游与文化联动发展的协调机构, 并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因此, 应该成立一个强有力的协调机构来协调各部门发挥相关职能、均衡各利益主体的利益关系, 实现两大产业的互动发展。建议该机构由中共遵义市委、市政府牵头, 由遵义文化局、遵义旅游局派出专人负责, 当地居民参与, 组建管理班子, 成立红色文化建设、红色旅游管理办公室。

3.2 打造两大产业复合型产业链

复合型产业链是指相关旅游企业和文化企业以产品、技术、资本等为纽带, 利用遵义市独特的红色文化丰富旅游产品的内涵, 提升旅游产品的档次, 并依托贵州黄果树瀑布、贵州赤水国家森林公园等知名度较高的风景名胜区来吸引客源, 促进遵义市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 真正实现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水乳交融”的关系。除此之外, 在不断深入挖掘旅游产业链条自身价值的同时, 要在横向上加强文化产业内部的合作, 例如各出版社、影剧院等合力推出一些有意义的图书、音像制品。在纵向上加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中各部门的联系, 例如在旅游景区景点上演红色主题剧目, 最终形成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水平和垂直相结合的复合型产业链。例如, 可拍摄红色主题电影、电视剧, 制作红色主题动画, 设计红色主题游戏, 以拓宽客源市场, 吸引年轻旅游者。

3.3 引进现代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 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不能一直依赖于过去传统的发展模式, 要不断引进现代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开发现代文化产品。在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中, 把握住其文化内涵, 在文化产品的开发过程中, 利用好旅游这种现代形式。例如在遵义会议纪念馆等纪念性场馆内进行文化产品的开发除了出版一些红色图书、音像制品制作、红军鞋、红军服装制作等传统的开发方式之外, 还可以引进现代文化产品开发模式, 使旅游产品集趣味性、参与性、体验性为一体, 把传统的观光型旅游产品转型为体验型旅游产品。在文化产业开发过程中, 利用科技手段提升红色文化创造力, 利用数字化拓宽红色文化传播途径, 在两大产业互动发展过程中大力引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 将遵义市旅游业和文化产业互动发展为“红色资源+旅游活动+创意”的新型产业。

摘要:以遵义市为例, 探讨了红色文化产业与旅游业互动发展的意义, 提出红色文化产业与旅游业互动发展应该遵循市场导向、创新性、优势主导、效益统一的原则, 构建红色文化产业与旅游业互动发展的模式。

关键词:红色文化产业,旅游业,互动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陈建, 李水弟.论江西红色文化产业发展之路[J].特区经济, 2007, (1) :167-169.

遵义乡村旅游发展论坛交流发言材料 篇4

遵义市旅游局

(2010年9月16日)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下午好!

按照会议安排,我就遵义市乡村旅游发展情况作如下汇报,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乡村旅游发展情况

多年来,遵义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农民脱贫增收奔小康的重点工作来抓,取得明显成效。据统计,目前,遵义乡村旅游点有1500余处。2009年接待游客391.6万人次,综合收入13.5亿元,今年1-8月,接待游客257.3万人次,综合收入9.4亿元。从业人员2.5万人。

1、乡村旅游发展的类型。大体分为两类。一是观光娱乐型。占60%;二是集观光、娱乐、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复合型乡村旅游,占40%。

2、主要做法

(1)党政主导。遵义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关于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强市的意见》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把乡村旅游发展纳入每年对下级政府的工作考核。桐梓、凤冈、绥阳、湄潭等部分县先后出台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的政策措施。

(2)发挥优势。一是依托区位和气候优势发展。桐梓县以重庆市场为重点大力发展外向型乡村避暑度假旅游。二是依托中心城市发展。汇川区、红花岗区、遵义县、绥阳县等以中心城区市场发展城郊 1

型乡村旅游。三是依托重点旅游景区发展。赤水市、仁怀市、习水县、遵义县、绥阳县等部分乡村旅游依托重点景区。

(3)突出特色。中心城郊乡村旅游利用农耕文化、农家生活场景、果树山塘等吸引游客;赤水河沿线县(市)在竹、水、酒上做文章;遵义县利用乌江特产、文化名人、乡村景致、温泉等;绥阳县利用温泉、田园风光、诗乡文化;湄潭、凤冈、余庆突出茶文化;务川突出仡佬民族风情。各县区(市)都把推进“四在农家”新农村建设与发展乡村旅游紧密结合。

(4)规模发展。全市乡村旅游接待点平均每年新增100户以上。床位数新增1000张以上。桐梓县针对重庆发展乡村避暑度假旅游由起步初期一家农户接待几个人发展到多的可接待数十人、上百人。汇川区董公寺镇农家乐数十家,重点支持有特色有规模的20余家,不断完善服务设施和旅游功能,使其规模化、特色化、规范化发展。

(5)投资多元。由农户家庭单一投资经营向复合投资、股份经营发展。汇川区董公寺镇、红花岗区勤乐村、遵义县乌江镇、新蒲新区新舟镇、湄潭县桃花江、风冈茶海之心、仁怀苗山人家、赤水市大同镇、两河口乡等地乡村旅游发展,在经营模式和投资渠道上推进多元发展,大量吸纳市场资金和人才。

(6)复合推进。从起步阶段依托农舍发展农家乐到整合资源,充分依托田园风光、森林、溶洞、山塘水库、现代畜牧业、科技经济林、历史人文景观、古镇等方面发展。游客从到农家乐单纯打牌娱乐向农业观光、农事体验、休闲度假等方向发展。

(7)规划引领。为规范乡村旅游发展,全市各地推进规划编制。部分县、区(市)编制了乡村旅游发展规划。

(8)提升标准。我市用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标准指导乡村旅游

发展,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先后有8个乡村旅游点获得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称号,提升了乡村旅游发展标准,发挥了示范效应。

(9)规范管理。加强对无证经营、无序竞争、欺客、宰客、伪劣商品、计量违法等行为的监管力度。各地成立乡村旅游协会,推进乡村旅游规范发展。

(10)借鉴经验。我市各地先后组织干部、农民到重庆、成都、云南、江浙等地学习考察乡村旅游发展经验。

(11)加强培训。一是领导干部培训;二是农民旅游知识、礼仪、服务技能培训;三是食品、消防、事故应急等安全培训。

(12)强化营销。一是开拓重庆市场,大力推进外向型乡村避暑度假旅游发展;二是各县、区(市)每年开展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节庆活动;三是部分县建立乡村旅游网站;四是在新闻媒体上开展宣传推介。

(13)奖励推动。市政府每年对获得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称号和建设乡村旅馆成绩突出的县、区(市)政府给予表彰奖励。部分县、区(市)对乡村旅游接待点配套设施经费给予奖励扶持。

二、存在的问题

1.各级政策扶持还需加强。

2.规划不适应发展速度。

3.扩大规模受土地政策限制。

4.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需进一步完善。

5.开发粗放,资源利用水平不高。

6.人才缺乏,低水平运作。

7.总体服务质量还需提高。

8.食品卫生安全管理还需加强。

9.环境保护需进一步强化。

三、下步工作思路

1.制定乡村旅游发展的专项支持政策。

2.加快规划工作。进一步规范乡村旅游开发建设,打造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

3.注重“五个结合”,推动乡村旅游加快发展。一是与新农村建设结合。二是与城镇化发展结合。三是与建设工业大项目结合。四是与农村党建工作相结合;五是与扶贫工程相结合。

4.实施乡村旅游精品战略。利用我市的资源、区位和市场优势,实施乡村旅游精品战略,形成多层次产品结构。

5.推进乡村和景区旅游整合。加快重点景区建设,拉动乡村旅游加快发展。

6.推进乡村旅游体制创新。

7、推进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完善休闲服务功能,打造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区。

8.加强标准化建设管理。

9、加大营销宣传力度。

10.加强人才教育培训。

11.加强调度和考核考评。

12.加强食品卫生安全常态化管理。

13.加强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遵义红色旅游发展 篇5

1体验与旅游

国内很多学者对于旅游与体验进行了研究, 谢彦君指出:旅游世界最核心的要素即旅游体验[1], 而邹统钎等认为:旅游的本质是一种体验活动[2]。从本质上讲, 旅游就是人们离开惯常环境到其他地方去寻求某种体验的一种活动;旅游服务就是如何让游客获得一次完美体验。那么如何才能设计满足游客体验的旅游产品?厉新建认为体验是一个可能存在千差万别的私人产品, 从本质上看, 体验并不是企业提供给客人的, 而是客人与“那些筹划事件”互动的结果。[3]旅游企业应该注意设计好游客体验的整体氛围, 营造好整体意境, 形成包括景观、情境、游客的旅游场。[3]体验与旅游的关系密切, 旅游可以说是体验经济的重要内容。

2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2.1红色旅游产品设计问题

遵义红色旅游产品设计的问题表现在几个方面。其一是红色旅游产品单一。红色旅游景点产品过于单一、并呈现出游览方式固定化, 旅游资源的开发方式简单枯燥的特点。因此, 遵义红色旅游根本留不住游客, 这导致遵义红色旅游多为一日游。形成了游在遵义, 吃住在贵阳或者重庆的怪现象。其二是红色旅游以参观为主, 缺乏参与性。旅游项目以博物馆式的参观为主, 缺乏体验性、参与性的旅游活动项目。红色旅游仅停留在静态观光活动上, 游览活动乏味, 不能很好的吸引游客。让游客感觉单调乏味, 没有吸引力。其三是红色旅游缺乏主题, 产品缺少特色。与其他红色旅游目的地相似, 遵义红色旅游在设计时没有进行主题的挖掘, 红色旅游产品没有特色, 缺乏亮点。遵义虽然拥有一大批价值和品位都比较高的红色旅游资源, 但是因为对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缺乏深层次文化内涵的挖掘, 同时也没有与区域内的其他文化形式有机结合, 给游客的感觉是千篇一律, 没有特色。

2.2红色旅游营销问题

遵义红色旅游在市场营销上也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是旅游营销缺乏系统性。具体表现在缺乏统一的营销规划和营销目标, 对客源市场需求形势缺乏准确的把握, 营销整合不足, 效果难以保障。其次是营销的方式简单粗放, 缺乏创新, 缺乏体验营销。遵义红色旅游的营销方式还较多的停留在传统的模式, 没有和现代技术较好结合, 缺少创新。目前的主要营销方式还是以报纸、电视、户外广告等广告宣传为主, 缺乏和其他营销方式的有机组合, 公共关系、销售促进和人员推销等方式没有有效进行组合, 同时也缺少网络营销和手机营销等新型体验营销方式的创新。最后是营销的效果缺乏反馈评估。对于营销效果如何, 缺乏跟踪反馈和评估, 没有采取有效的方法对游客进行信息的调查反馈。

3遵义红色体验旅游设计的思路

体验经济时代的企业提供的不仅仅是商品或服务, 它提供最终体验, 并充满了感情的力量, 给顾客留下了难以忘却的愉悦记忆;消费者消费的也不再是实实在在的商品, 而是一种感觉, 一种情绪上、体力上、智力上甚至精神上的体验。其实质就是强调产品设计应该关注消费者的各种感官刺激和体验。游客的体验来自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感官, 如图1所示。遵义市红色旅游产品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增强游客体验为核心, 通过设计多重的感观刺激, 为游客营造一个身临其境的情境, 令游客留下难忘的深刻记忆。

3.1确定红色旅游的体验主题

鲜明的旅游主题是指引游客迈向良好体验的第一步。遵义红色旅游体验主题策划应该注重独特性和新颖性。要善于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环境的改变对主题做相应的调整, 使主题对游客永远具有新鲜感, 并借此迎合或者更加深入地开发游客的心理需求。主题要想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必须独特而新颖。独特就是挖掘旅游资源和文化的特色, 寻求与其他旅游目的地的差异, 而新颖则是独特中求新。遵义红色旅游虽然开发了一些浅层次上的参与性活动, 但主题不明确, 得不到旅游消费者的青睐, 而无法发挥其体验价值。因此, 我们应该站在游客的角度来重新定位旅游体验的主题, 在主题设计中融入遵义的红色文化内涵, 深入挖掘它的核心价值, 形成遵义地方特色产品。

3.2红色旅游体验项目的设计

在红色旅游项目设计上, 应该围绕如何有效展示红色文化及其深刻内涵展开, 体现参与和互动的原则。应该打破传统红色旅游博物馆式的简单展示, 既要有博物馆式的展示, 也要有形式多样的其他旅游项目来进行强化和补充。例如可以开展与游客互动的娱乐活动。在讲解员集中讲解后, 开展实景表演、现场有奖问答、听老红军讲故事等活动, 这样可以调动游客聆听讲解的积极性, 巩固游客对红色文化知识的记忆。开展实景表演, 让游客感觉自己身在电影或电视的拍摄现场, 这样可以提高游客的兴趣。现场有奖问答可以让游客对亲自参与的活动留下深刻的回忆。

红色旅游体验项目的设计应该考虑多感官器官刺激。体验所涉及的感官越多, 体验就越美妙。一种旅游项目的感官刺激越是支持和加强旅游的主题, 该项活动越能有效地刺激感官而令人难忘。任何一种体验越是充满感觉就越是值得记忆和回味。例如在红色旅游产品的视觉设计上, 应该以红色为基色。红色能激发游客的热情, 让人兴奋, 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可以配以红色主题演出、红色电影、红色书籍等增强视觉效果。在红色旅游产品的触觉设计上可以模拟红军训练, 让游客亲自穿红军服装, 体验当红军的感觉。在红色旅游产品味觉设计上, 可以设计专门的红色菜肴, 让游客品味红军生活的艰辛。可以以就地取材的野菜、树根为原材料, 红军野菜宴席不仅可以为游客调节口味, 也可以让他们充分体验红军当年的生活。红色旅游产品的听觉设计, 在各项旅游活动中以高科技手段再现红军的某些战争场面, 如枪声、炮声、火光、硝烟等。

3.3红色旅游体验情境的设计

红色旅游是红色文化得以传承的一种方式, 在遵义红色旅游的体验环境策划上, 景区应该尽量还原历史的真实场景, 让游客仿佛置身当年, 实现历史的再现。从景区的建筑物外观、形状、颜色和材质等, 到街道的布局, 店门的格调和风格, 甚至店家、商贩都可以虚拟当年的情形。可以设计抓土豪, 分土地, 红军征兵, 军民鱼水情深活动等等情境场面。

3.4红色体验型纪念品的设计

游客在旅游时会购买一些特别有纪念意义的旅游纪念品, 作为对难以忘怀的旅游体验的留恋。如到风景如画的旅游目的地的游客会购买风景明信片, 参加旅游节庆活动的人会购买绣有节庆标志的衬衫或帽子来做纪念, 游客也会购买当地土特产赠送亲人朋友。纪念品是游客把自身旅游体验与他人分享的重要媒介。通过纪念品, 可以帮助游客勾起对旅游目的地的回忆。遵义红色纪念品体验设计的原则是创造回味, 让游客即使返回了家中, 睹物思情, 留下无穷的回忆。遵义红军街是遵义纪念品的其中一个聚集地, 这里的纪念品除了极少数稍具特色的产品外, 绝大多数和其他红色旅游目的地相似, 缺乏新鲜感, 很难激起游客的购买欲望。遵义市旅游纪念品设计一方面应该把握红色资源的独特性, 以长征为主线, 结合遵义地方特产, 尽量就地取材, 来设计各种旅游纪念品。

3.5策划红色旅游体验营销

体验经济的到来, 对传统营销提出新的挑战。传统营销更多的是关注消费者的利益, 而体验营销则应重点关注消费者的切身感受。在这个消费者愿意花钱买感觉的时代, 遵义应该策划令游客耳目一新的红色旅游体验营销。首先应强调以品牌为核心。针对遵义红色旅游资源特色, 精心设计独特的“转折之城”旅游形象, 打造红色旅游体验品牌。其次要注重体验营销传播方式的创新。随着网络商务的发展, 遵义进行红色旅游体验营销时, 可以利用B2B、B2C、博客、3G手机、网络广告等平台来进行线上推广。如建立红色旅游的体验网, 将遵义会址、四渡赤水、娄山关等红色旅游景区虚拟进来, 让游客通过网络即可达到体验相关红色旅游地的效果, 激发游客出游的动机和需求。

总之, 遵义应该根据自身资源特点来构建红色旅游的体验模式。在体验设计的过程中, 应该始终以游客为中心, 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 来诱导、刺激、激发游客主动地参与到旅游体验中来。

参考文献

[1]谢彦君.旅游体验研究[M].南京: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5.

[2]邹统钎, 吴丽云.旅游体验的本质、类型与塑造原则[J].旅游科学, 2003, 4:7-10.

遵义教育与红色文化 篇6

以遵义会议会址为代表的长征红色文化每年吸引近亿游客前来参观和游览。遵义已成为贵州的一块经济热土和文化圣地。 在有“遵义”这一名称的1300 多年里, 特别是本世纪30 年代以来, 遵义各族人民在生产劳动、革命斗争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伟大实践和伟大创造, 积淀了丰富而瑰丽的历史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现代文化, 最终升华为一种自强不息、代代相传、不断创新的遵义教育精神。

一、遵义教育的历史底蕴。

汉文化在遵义历史文化中居主导地位。在遵义, 汉有三贤:盛览、尹珍、舍人;清有三儒:郑子尹、莫友芝、黎庶昌。他们接纳贤士, 开办学校, 传播文化, 研究学术, 兴办实业, 促进了古播州 ( 遵义) 文教事业的发展。历史上留下了杨粲墓、黎庶昌故居、蜀汉石刻、望仙台石窟、袁锦道故居等历史文化遗址。人文荟萃的历史文化和改革开放新的时代孕育了一代新的教育文化名人, 如黔北作家群体中的蹇先艾、何士光、李宽定、石果、石定、石永言、李发模、赵剑平等人, 书画界的孟光涛、祝焘、叶景文等人, 外交界的文化人宦乡、韩念龙等人, 都在中国文化艺术界熠熠生辉。为遵义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土壤。

二、遵义会议的特殊内涵。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是我们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长征之所以胜利, 就在于我们党在遵义会议后, 彻底脱离了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 根据中国的实际指导中国革命, 根据党的实际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实事求是地处理中国革命的问题,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 遵义会议是开端。这些工作作风, 推动了遵义的教育和社会进步。遵义会议为遵义红色文化教育提供了实质内涵。

三、浙大西迁的思想传递。

红军长征胜利后不久, 一支文化长征的队伍由浙江出发, 1940 年到达遵义, 这就是浙江大学。浙江大学在遵办学7 年, 为我国保护了老一代的知识分子, 如竺可桢、王淦昌、苏步青、陈建功等赫赫有名的科学家, 同时培育了一大批包括遵义籍青年在内的科学家和教育工作者队伍, 并把先进的科学文化引入西南地区, 把教学科研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 代表先进生产力的科学思想与遵义历史文化传统相互交流, 相得益彰。英国科学家、剑桥大学教授李约瑟于1944 年两次到遵义, 对浙大科研水平学术空气给予高度评价, 称之为“东方的剑桥”。今天, 遵义开发利用的电力资源、锰矿资源、生物资源和至今仍在大面积栽种的蚕桑、茶叶、油菜, 就是当年浙大帮助引入的。浙大在贫困和苦难中, 培植和成长起来的科学思想、求是作风和创业精神, 使遵义人更加重视崇尚科学、学习科学、运用科学, 用科学的思想武装头脑, 战胜愚味无知,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遵义教育奠定基石。

四、改革开放的实践结晶

改革开放30 多年来, 遵义教育坚持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 把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遵义传统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 创造性地展开教育工作。1996 年, 遵义县就获得国家颁发的基础教育先进县。遵义教育在正确认识自身的基础上, 先后提出了既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又符合遵义教育客观实际的战略思路和政策原则。现代遵义教育工作者的朴实、牺牲、进取精神, 创造了遵义现代教育的辉煌。

五、红色文化的内涵及教育意义

红色文化包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遗址、遗物、纪念物等物质文化和在这一革命过程中孕育出来的革命历史、革命精神、革命文学艺术, 以及人民领袖、将军、烈士及老区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事迹等非物质文化两种形态。红色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 “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情怀, 中华民族“富贵不能淫, 威武不能屈, 贫贱不能移”的高尚气节和富有理想、甘于奉献、勇于牺牲的民族品格,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源头之一, 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遵义, 这座充斥着红色记忆的城市始终巍然矗立, 等候着每一个“寻根”的人前来叩问峥嵘历史, 同时感受时代发展为其带来的欣欣风貌。镶嵌在记忆中的红色符号时光飞逝, 记忆不褪。

遵义, 是一块神奇而炽热的土地, 这块土地创造了无数个中国革命里程碑的红色标记。目前, 遵义先后完善和开发了遵义会议会址纪念馆、苟坝会议纪念馆、红军烈士陵园、娄山关战役纪念馆、四渡赤水纪念馆、红军街、红九军团司令部旧址、红军四渡赤水博物管、乌江渡等红色教育基地, 教育资源特别丰富。这些丰富的红色资源意蕴着重要的育人功能, 它蕴涵的崇高理想与坚定信念,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鲜明写照;蕴涵的爱党爱军、开拓奋进、改革创新精神, 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蕴涵的价值观念、价值目标和精神境界,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动教材。

六、红色文化教育基本方法

改革开放以来, 学生价值观的形成面临着挑战。当代世界的发展趋势对学生产生着思想冲击, 我国社会转型中遇到的种种社会问题也常常引发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困惑。

红色文化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资源。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 遵义人民培育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遵义精神。青少年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践行, 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构筑起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长效机制, 产生了良好的效益。学生在红色文化教育中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洗礼, 学生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下, 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

现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特定的社会环境中, 各种思潮、各种价值观并存, 青少年学生道德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 重温老一辈的红色岁月, 了解红色文化, 潜移默化地使青少年学生接受更多的革命历史知识、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有利于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也必将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遵义红色旅游发展 篇7

1 红色文化在红色旅游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中国共产党从最开始成立的时候只有十几个人, 经过长期的发展和磨难, 逐渐发展, 最后成为人数众多、影响深远的伟大党派。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击败日本等国的侵略者, 平定国内的叛乱者和土匪, 最终获得了独立和解放。红色文化在红色旅游中完整再现了共产党的光辉历史, 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红色文化和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 红色文化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是其发展壮大的重要支撑力量。

革命圣地是重要的红色旅游资源, 并且由此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在红色旅游中发扬红色文化, 让旅游者深入了解共产党的艰苦奋斗历程, 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优越性, 体会到社会主义的价值所在。人们在红色旅游的过程中, 实际感受和领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步历程, 使得这一思想发扬光大。红色旅游让更多的旅游者接触到中国的革命历史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情况, 体会到革命时期形成的各种宝贵精神。因而了解到如今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 促使人们积极进取, 勇于奋斗, 为未来的幸福生活和国家的富强繁荣而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2 红色文化在红色旅游发展中的文化作用

在先进文化不断发展变化的进程中, 中国共产党正确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在引领人民进行革命时, 一直没有偏离先进文化的正确轨道, 联系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情况, 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 并进一步提出毛泽东思想。中国共产党在不断的吸收和创新先进的文化, 提出一系列科学的思想理论。这些红色文化在红色旅游发展中, 能够使得旅游资源更加凸显红色文化的底蕴, 发扬优秀的民族革命精神。

旅游者在红色旅游过程中, 可以通过旅游区的介绍和导游者的讲解体会这些优秀的革命文化, 提高他们的红色文化素质。红色旅游资源是发扬社会主义方面的思想文化的主要途径, 这更是我国保护和发展红色文化的重大举措。红色文化以其先进性的特点, 应用在红色旅游发展中, 必然发挥关键的作用, 有助于社会主义方面文化的进步, 促进先进优秀文化, 更新过时糟粕文化, 从而体现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3 红色文化在红色旅游发展中的思想作用

在红色旅游中发扬红色文化, 能够培养革命的伟大精神, 丰富旅游者的思想世界, 提高其思想政治素养。旅游者在井冈山、西柏坡等一些革命圣地中领会革命精神的内涵, 认识革命时期的文化, 身体和心灵都得到一定的提升。旅游者通过探索革命文化, 形成精神层面的强大力量。在旅游活动中促进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 培养人们对共产党的感情和对民族的自豪感, 并且树立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的革命优良品质。

红色旅游资源是中国的独特特色, 当其影响力扩展到国外的旅游界, 便吸引了世界各国的旅游者前往中国的革命旅游区。他们对中国的革命文化感到非常的好奇, 希望深入认识革命时期的一切事件和其中蕴含的精神。红色文化使得红色旅游显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和革命精神, 使得世界各国人民都体会到红色文化的魅力, 从而对社会主义中国产生喜爱和敬仰的感情。无论是中国或外国的旅游者, 在红色旅游过程中, 都能够学习一定的知识, 同时升华自己的思想。

4 红色文化在红色旅游发展中的经济作用

红色文化在红色旅游发展中, 对旅游行业及其各个行业的经济发展发挥着关键的作用。革命时期的人们不怕苦, 也不怕累, 勇敢拼搏, 团结合作, 根据具体情况和科学规律处理现实问题。这些革命态度和思想精神完美地体现在红色文化中, 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许多曾在革命战场的前线抛头颅、洒热血的老前辈们, 如今居住在在国内外各个地方。虽然革命时期早已远去, 但他们始终不忘记当年的革命事迹, 那些辉煌的岁月, 那些热血的记忆, 永远存活在他们的心里。他们对革命有着深厚的情结, 所以对革命地区情有独钟, 希望通过自己的一己之力保护那一片净土, 因此会投入一定的经费去保护红色旅游资源。

文化和旅游是密不可分的两个部分, 谁也离不开谁。红色文化和红色旅游结合起来, 两者相互作用。红色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主要构成充分, 是革命时期遗留下来的旧址文物, 以及形成的精神品质。红色文化在红色旅游中的应用, 能够体现旅游资源的独特魅力和深刻内涵。大多数革命地区的地理位置比较偏远, 自然风景十分怡人, 旅游者在享受视觉的美感时, 也能对精神世界进行一定的提升, 吸引越来越多的旅游者, 推动各个行业的经济发展。

结语:红色旅游资源蕴含着深厚的红色文化, 在发展红色旅游行业时发扬红色文化, 必然会大大地促进红色旅游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利用红色文化促进红色旅游的进步, 通过红色旅游发扬红色文化的精髓。红色文化主要通过历史、文化、思想和经济等各个方面, 在红色旅游发展中发挥一定的作用。我国应该充分发掘红色旅游资源当中蕴含的深刻文化价值, 而不仅仅是把红色文化单纯地应用到红色旅游的发展中。从而在红色旅游开发过程中也发扬红色文化。

参考文献

[1]王以第, “红色文化”的价值内涵[J], 理论界, 2007 (08) :149-150

[2]李水弟, 历史与现实:红色文化的传承价值探析[J], 江西社会科学, 2008 (06) :159-160

[3]王娟, 论红色旅游如何营销红色文化[J], 科教文汇, 2007 (08) :133—134

[4]黄光文, 朱龙凤, 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的红色文化传承[J], 红色文化与红色资源, 2008 (6) :92-95

老区发展红色旅游的思考 篇8

一、老区发展红色旅游的优势

老区是指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创建的革命根据地的统称。由于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这就决定了革命根据地必然地是在远离中心城市的广大农村。老区地处穷乡僻壤, 那里交通不便, 信息闭塞, 文教落后, 经济贫困, 广大群众迫切希望改变老区贫穷落后的面貌。当年老区人民不怕牺牲, 艰苦奋斗, 为革命贡献了自己的一切。因此, 没有理由不扶持老区各项事业的发展, 加快老区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虽然老区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发展比较滞后, 基础建设也极端薄弱, 但幸运的是老区有其自身发展红色旅游的相对优势:

1. 老区是当年的革命根据地, 革命前辈以其热血和生命铸就了历史的丰碑, 孕育了红色革命文化, 留下了宝贵的红色文化遗产。而对红色文化遗产的合理开发与利用的最有效的契合点便是红色旅游。红色文化遗产是红色旅游的物质基础, 它们构成了老区红色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之所以说是核心竞争力, 就在于有相当数量的红色文化遗产是老区独有的东西, 不能为其他区域直接拷贝或复制, 非老区区域只能对红色文化遗产承载的革命精神加以继承与学习, 并使之发扬光大。革命先辈当年在根据地的浴血奋战和无私奉献精神, 在全国人民心中有着一致的心理认同, 成为老区无形的价值遗产。尤其是先烈们那些惊天动地的光辉事迹, 如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长征、南泥湾大生产、中共七大等等, 无不为国人所耳熟能详, 家喻户晓。从一定意义上说, 这些光辉的革命事迹已成为老区的名片, 许多人就是通过这些动人的革命事迹才了解甚至喜欢老区的, 没有这些革命事迹作为载体, 老区丰富而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就不会有如此壮美的表述。所以老区手中握有的这些名片, 确实是一张张王牌, 有着他处无法比拟的红色旅游的优势。

2. 老区工业化程度低, 又地处偏僻, 受人为污染远比城市要低, 生态环境优美, 同时许多地方保存有比较完整的农耕文化模式, 而农耕文化是一笔凝聚着人类几千年智慧的文化遗产, 这是老区拥有独特红色旅游资源之外, 老区发展生态 (绿色) 旅游、乡村 (土色) 旅游的宝贵资源, 弥足珍惜。目前, 全国许多乡村也在发展乡村旅游, 但相对于经济发达, 在中心城市附近的农村而言, 虽信息、交通、文教等基础方面相差很远, 但老区的优势恰恰在于受城市影响较小, 农耕文化保存得更为原始和完整, “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的农耕文化氛围更为浓厚, 南方中心城市附近的农村已罕见耕牛田间劳作, 一般代之于拖拉机。相反, 老区的农村不时地可以看见夕阳西下, 牧童歪坐在牛背上, 欢快地嬉戏, 抑或吹起竹笛, 那悠扬的笛声, 伴随着袅袅的炊烟, 还有那晚归的鸟虫, 构成一幅恬静美丽的乡村图景, 引人无限遐想。可这只在老区的农村才能耳闻目睹。对于久在喧嚷的城市生活的人来说, 无不具有动人心魄的吸引力。而回归自然, 返朴归真, 释放压力, 陶冶情操, 告别喧闹, 愉悦身心是乡村旅游吸引游客的最主要因素。另外, 老区亦多壮美的险峰峭壁, 沙海冰原, 瀑布峡谷, 秀美的溪流港湾, 林海花径, 石林溶洞, 独特的珍禽怪兽, 飞虫游鱼, 奇花异草, 这些自然景色又是老区发展生态景观旅游的潜在优势。

3. 老区民族文化和民俗文化极为丰富, 有利于发展古色民俗旅游。由于中华文明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而从未割断的文明模式, 在这个文明的链条上, 记载着众多的民族印记, 各民族由于所处自然环境和历史发展过程的差异, 这就形成了奇特的各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老区偏僻闭塞的客观条件, 在常规下是极其不利的因素, 不曾想对保护老区各民族文化尤其是风俗习惯的原始性和完整性恰恰是个利好的条件。诸如赣南的傩舞、陕北的黄帝陵、凉山彝族的火把节、百色壮乡的干栏和壮锦等。这些民俗文化包括民间传说、民间艺术、建筑艺术、服饰文化、婚丧习俗、民间歌舞、地方戏剧等等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 比较完整地记录了各老区先民的风土人情、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工艺技能、艺术趣味、伦理观念等民族印记, 有着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性, 是一部反映老区人民生产生活、艺术创作的大型百科全书, 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他们是穿越时空, 长期积淀下来的各民族或种群的文化活化石。无论对研究者还是游客都具有诱人的吸引力, 开发利用的价值很大。

通过对老区发展红色旅游的优势分析, 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概括:老区的优势呈现出“红色突出, 古色、绿色、土色交相辉映的格局”。

二、老区发展红色旅游的几点建议

1. 牢固树立抢救和保护文化、自然遗产的理念。

在旅游产业化的大潮中, 各地争项目、上项目都很积极, 巴不得一下子把本地打造成旅游强市 (县) , 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在如此狂燥的心态下, 抢救和保护文化、自然遗产的理念往往抛之脑后。有些地方收门票积极, 但掏钱修缮文物, 保护自然、文化遗产却十分吝啬, 一般心态是先抓到钱再说, 至于保护和抢救各类遗产就留给下任吧。更加之老区经济贫困, 财政十分拮据, 因此保护经费常年是短缺的, 根本无力去做保护工作。有些地方总希望依靠旅游这只生蛋的母鸡, 尽可能的多生蛋, 不惜搞杀鸡取卵式地开发, 盲目扩大接待能力, 致使各景点不堪重负, 从而对文化、自然遗产造成无法逆转的人为损坏。在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 中国的颐和园、丽江古城、故宫、天坛、布达拉宫等六大自然、文化遗产被挂黄牌警告。虽然这六项自然、文化遗产各有各的被警告的原因, 但都与各地保护不力有关。丽江古城修好的古民居, 办起了酒吧等营业场所, 铜钱味使得纳西族聚居地那种原始的文化氛围已荡然无存。连驰誉世界的文化、自然遗产都会陷入如此尴尬的境地, 更遑论那些目前没有级别的文化、自然遗产了。这六处世界遗产首先要解决的恐怕不是资金的问题, 更是一个观念的问题, 也即保护遗产是经济效益至上还是社会效益至上的问题。口头上谁都会说社会效益至上, 抢救保护第一。但不幸的是沾上铜钱味, 便忘乎所以了。

自然、文化遗产是发展旅游的物质基础。竭泽而渔式地开发和忽视保护必然贻害无穷, 从而造成旅游业的衰败。旅游业的衰败只不过是经济效益的降低, 而忽视保护造成自然、文化遗产的毁坏和消失, 必然使得未来的华夏子孙只能守着一些历史记载, 去寻找一丝心灵的慰籍, 甚至象孤魂野鬼般找不到栖息灵魂的所在。

2. 做好自然、文化遗产的细致普查, 制定科学的开发规划。

对本地的文化、自然遗产进行详细的普查, 做到心中有数, 是做好保护与开发的关键。由于许多地方文化遗产保护部门与开发部门并不是一套班子, 存在推拉扯皮的现象, 因此政府需要协调统筹各方关系, 以免开发部门在不知详情的疏忽中, 无意识地损毁文化、自然遗产, 或制定不科学的规划, 此时要十分尊重保护部门的意见, 以防酿成无法挽回的错误。

时下一些地方政府发展经济心切, 不顾当地客观条件, 一味上项目, 颇有当年“大跃进”的味道, 所制定规划往往只凭自己的主观愿望, 而置国家法规政策于不顾, 如任意圈占良田, 2006年4月, 山西左权县委县政府在麻田强行圈占20亩良田, 与开发商一道建立一个八路军总部广场的事件暴光, 充分暴露了某些地方政府无视国家有关法规, 急于大干快上的心态。国家三令五申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 何以对一些地方政府未有丝毫效力呢?更何况麻田人均2分地, 划20亩耕地建广场, 实在奢侈。左权县还涉嫌给予相关62户农民的补偿不合理, 按农民与开发商签订的协议, 每亩地1000元一年的租金, 这是在该项目盈利的情况下才予以支付, 若不盈利, 农民只能拿到那堆钢筋水泥的广场建筑, 可谓无视群众利益, 对国家有关法规政策置若罔闻。中国有许多地方搞项目多以特事特办的名义搞起来, 而多数情况下特事特办是以牺牲国家的法规政策作为代价的, 确实引人深思。为此制定的旅游规划, 必须统筹经济、文化、社会效益, 切实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同时协调各方的利益, 无论如何群众的利益是不能损害的。只有这样, 红色及其他类型的旅游开发才能真正为民谋福利, 成为真正的民心工程。

3. 全面落实规划, 整合旅游资源

规划制定后, 面临着落实的问题。 (1) 问题是资金的问题, 保护遗产需要大量经费, 做规划, 搞普查同样要经费, 尤其老区基础设施相对较差, 有的乡村之间没有硬质公路, 另外老区地处偏僻, 通讯质量不好, 旅馆接待能力有限, 因此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是重中之重。老区财政紧张, 筹措如此庞大的经费的确困难。如何拓宽筹款渠道, 成为一个难题。除了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拨款和支持外, 还可向社会募捐。同时借鉴国外经验, 发行彩票, 既然搞体育和慈善事业都通过彩票募集资金, 遗产保护与开发也可用这个办法, 只是发行彩票要有严格监管。还有就是引进民营、国有资本甚至外资, 以开发后的利润作为投资回报, 也不失为好办法。但无论怎样筹款, 必须以个人或企事业单位自愿为原则, 切不可搞变相的摊派。

(2) 是钱有了, 就要把钱用在刀刃上, 切勿用于建太多的豪华宾馆, 这容易导致形象工程。尤其是红色旅游为主的老区, 红色旅游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游客体验革命精神的, 豪华的宾馆恰与红色旅游的宗旨背道而驰, 并且据本人仔细观察, 来到红色旅游景区的外国人并不多, 远不如以古色或绿色突出的旅游景点吸引外国游客多, 将一般旅馆装修后做到卫生、舒适, 即可满足需要。现在全国有一股风, 就是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各地为了打造自己的旅游品牌, 不从遗产的内涵挖掘入手, 而是希望搞一个形式上的世界之最来吸引眼球, 通过申报吉尼斯纪录, 以求一劳永逸, 如世界最高摩天轮, 世界最高观光电梯等等, 然而往往收效甚微, 常常是热闹一会, 不久就变成摆设了。

(3) 是加强对旅游业的监管和教育群众。各地政府要依照法律坚决打击违法经营的旅行社和旅游景点, 给各旅游部门一个良好的公平竞争的经营秩序, 同时给游客一个安全舒心的旅游氛围。要让游客来到老区, 能体会到老区人民的淳朴、热心、诚实的胸怀。一些老区的旅游摊贩向游客兜售纪念品时, 往往以次充好, 利用游客不知行情或不知真相的情况, 任意宰客, 从而给游客极坏的印象。各地政府要打击这种不良行为 (明码标价要落实到位) 并教育广大群众。革命年代党在老区大力倡导买卖公平的原则, 应好好继承。许多游客是抱着寻根或者说寻求精神家园的心态来的。少数经营者的不良行为, 会给老区蒙羞, 也让游客有物去人非之感。老区人民当年形成的淳朴、热心的道德风尚是一笔无形资产, 给人以家的温馨, 具有无法比拟的价值。要留住游客, 吸引回头客, 这是极其重要的。各地政府要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高度, 去教育引导群众, 不可等闲视之。

(4) 老区在突出红色旅游之外, 还要妥善地整合红色、绿色、古色、土色等多种旅游资源, 以便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游客需要, 使得游客能够一边接受革命传统的熏陶, 一边寄情田园山水, 或一边瞻仰灿烂的古代文明, 一边欣赏异地风情。在整合旅游资源的过程中, 老区要着力培植自己的旅游品牌。老区之间红色旅游有同质性的缺点, 各地打造自己的特色品牌, 可以避免游客产生雷同之感。当然, 品牌要在游客中牢牢树立, 老区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

总之, 老区发展旅游要以红色旅游为龙头, 同时整合其他旅游资源。这将有利于增加老区人民的收入, 扩大就业, 改善老区产业结构, 对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老区要紧紧抓住旅游大发展的契机, 进一步发展壮大自己, 把旅游业的发展推进到更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红色旅游与科学发展观 篇9

红色旅游主要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它是以一定的红色文化为资源依托,向旅游者提供综合的旅游产品服务过程,是文化旅游市场的一个部分。因此,它不仅需要有一流的旅游设施及一流旅游服务作坚强的后盾,而且需要各地提供自然旅游资料、人文旅游资料和建设风貌旅游资料。地方文献是一个地区文化发展的缩影,记载有大量的自然、社会和人文等文献资料,是区域文化的承载体,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为旅游产业的开发提供了各种直接的信息支持。

红色旅游彰显历史文化。从一定意义上讲,红色旅游是建立在红色资源基础上的一种精神文化产品,是人文旅游资源,属于文化的范畴。不少革命历史文化资源只需略加开发就可以成为富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这些产品具有丰富而深遂的文化内蕴,游人要欣赏、感悟它,规划师、旅游商要开发利用它,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许多自然旅游资源虽然本身不具有文化属性和历史文化色彩,但自然美无疑需要从文化层面来鉴赏,需要科学知识来解释,而且要将自然山水转化成为旅游产品,必须通过旅游开发这一文化手段来实现。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讲,自然旅游资源同样也具有一定的文化特性,与历史文化密不可分。

二、红色旅游的科学发展观

红色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发展红色旅游,是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弘扬先进文化和振奋民族精神,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和加快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培育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壮大旅游业支柱产业地位的一项政治、文化、经济和战略性工程。深入研究和探索应以科学发展观作指导,科学有效地利用红色旅游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求,更好地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促进红色旅游健康、持续、快速地发展。

1. 红色旅游应遵循的发展规律

红色旅游承载着多元平衡的发展使命,它既是教育阵地,又是具有鲜明文化特征的综合性经济产业;既体现一种政治行为,又体现一种经济行为。有效地发挥红色旅游的各种功能,就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

(1)坚持政治教育的发展规律。发展红色旅游,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突出红色景点革命传统教育的属性。“红色”是红色旅游的内涵、资源、特色、品牌,是红色旅游的突出特质。红色旅游必须考虑资源特色和社会影响,保持红色资源的真实性、思想性、教育性和严肃性,这是由红色旅游发挥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等政治思想教育功能的需要所决定的。因此,发展红色旅游,一要力避轻视历史,红色旅游本身就是历史旅游,要尊重历史、尊重事实;二要在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和经营中,力避红色精神和红色文化真谛的媚俗文化;三要力避红色旅游景点重复建设和红色产品雷同开发;四要力避不切实际地盲目贪大求全。

(2)坚持旅游经济的发展规律。红色旅游不仅仅是一种宣传教育性的政治活动,从本质上讲,更是一项旅游活动、一个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因此,和开发其他旅游产品一样,必须牢牢把握旅游经济脉搏,按照旅游经济的规律,始终以市场需求和公众兴趣为导向开发红色旅游产品。

2. 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观

以红色历史遗存为代表的红色旅游资源既是稀缺的,又是不可再生的和不可替代的,对其开发、保护和利用成为旅游业面临的可持续发展课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特殊性决定了发展红色旅游必须抓住三个重点,处理好两个关系,实现五个效益。

(1)抓住三个重点。一是科学开发。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的红色旅游不可能长久发展。红色旅游有其特殊性,如何将当年的场景展现在世人面前而又不破坏生态旅游资源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发展红色旅游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树立精品意识;必须注意适度硬开发,避免对红色旅游资源和周围环境造成无法恢复的破坏。二是永续利用。红色旅游资源是一笔宝贵的社会财富,又是一个可持续开发的产品,应当采取多种措施加以更多地、持久地利用。三是有效保护。发展红色旅游应当牢固树立保护红色旅游资源的意识,因此,要切实加强对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积极开展革命文物的收集整理研究,例如革命纪念馆和遗址维护修缮、革命纪念地环境的整治工作。同时,应当出台相关的规范与制度,使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制度化、规范化。

(2)处理好两个关系。首先是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这是形成循环经济的原则,也是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条原则。其次,要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其核心问题是坚持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实现红色旅游可持续的健康发展。要处理好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就必须以有效保护、科学开发和实现永续利用、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革命历史文化、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为保护和利用的对象,不应一味强调“保护第一”,而限制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应贪大求洋、将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旧建筑推倒重建;不应重开发利用轻保护修缮。实践证明,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有利于保护传承。

(3)实现五个效益。发展红色旅游不仅要关注数量的扩张,更要注重质量的提高;不仅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更要努力寻求资源开发和保护的最佳结合点,实现社会效益、政治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资源效益的统一。

3. 红色旅游的统筹协调发展

恶性竞争是红色旅游面临的一大难题。经过近几年的市场整合,目前,红色旅游的协调发展渐成气候。推动红色旅游协调发展,不仅是促进相对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平衡地区差距、建设和谐社会的题中之意,而且是寻求新的增长点,实现我国红色旅游新突破的重要途径。

在区域内发展红色旅游,一方面,为满足旅游者自主化需要,要加强不同旅游形式之间的协调互动,增强丰富性,为旅游者提供完善的菜单式选择模式。另一方面,要借助其它旅游资源,有机地整合相关资源,使其成为人文与自然结合的旅游产品形式,实现集聚效应。所以,在红色旅游的开发过程中,既要突出红色主题,又要跳出红色局限,把红色旅游、绿色(自然生态)旅游和古色(历史文化)旅游、蓝色(海洋)旅游、风俗(民俗风情)旅游有机地结合统一起来,形成优势互补,打造色彩斑斓的旅游产品组合,满足日益个性化、专业化的旅游市场需求,加强区域间红色旅游的协调发展。不同层次、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红色旅游应当着眼于形成红色旅游大开放战略格局,统筹兼顾区域旅游合作,按照主题明确、区域联动、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差异开发、优势互补的原则,统一打造红色旅游品牌,扩大红色旅游的影响力,共同促进红色旅游的发展,使旅游的各种生产要素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上自由、合理流动。应加强营销和宣传的联合、部门企业间,以及旅游营销人员的培训、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共同促进红色旅游的发展。

发展红色旅游对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红色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保护和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培育旅游业新的增长点,帮助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山区脱贫致富,实现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首先,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发展红色旅游能激发老区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艰苦奋斗、改变落后面貌的勇气和决心。其次,政治优势、资源优势可以转化为经济优势。多数红色旅游资源位于欠发达的革命老区,应当说,红色旅游的亮点就是生态保护的重点、扶贫开发的难点。红色旅游的开展可以使红色旅游真正成为无污染、可持续发展的扶贫工程、富民工程。再次,可有效地扩大就业。开发红色旅游可以带动老区第三产业发展,让农民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而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就业的百姓越多,百姓的生态保护和革命文物保护的意识就越强。这也是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最后,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红色旅游的兴盛可以改善当地交通、通讯条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可进入性。

上一篇:芹菜栽培技术下一篇:生产资料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