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理性

2024-09-07

基本理性(精选五篇)

基本理性 篇1

加强90后大学生理性爱国教育, 不但能使少数缺乏理性爱国意识的90后大学生接受理性爱国教育、做到理性爱国, 而且能够使具备理性爱国意识的大学生进一步坚定理性爱国理念, 并促其成为理性爱国理念的坚定实践者和宣传者。具体来说,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理性爱国教育有助于培育90后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 从国内来看, 我国的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 市场经济体系趋于完善, 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正处在攻坚阶段, 现代化建设面临着重大的机遇与挑战;从国外来看, 全球化的趋势加强并逐步进入信息时代, 国际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矛盾与冲突随时都有可能出现, 给我国的外部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国内外新形势的变化影响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物质方面、精神方面、政治文化方面都受到了冲击。这些现实对我们的民族意志和能力进行了全面考验, 面对部分不利因素, 既激起了90后大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 又强化了他们的民族意识。同时, 部分90后大学生误入歧途, 产生了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 他们刻意贬低其他民族, 盲目排外, 抵制一切不属于本民族的事物, 这些行为对祖国的稳定发展是非常有害的。

理性爱国要求国民正视本民族的优缺点, 同时吸收其他民族的一切优秀成果, 引为我用, 与其他民族共同发展, 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 创造稳定的国内外环境。加强90后大学生的理性爱国教育, 能够帮助他们摈弃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 培育民族精神。习近平主席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讲话中说,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2. 理性爱国教育有助于90后大学生做到爱国意识与行为的统一。

90后大学生的爱国意识与行为出现偏差甚至矛盾, 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忽视了爱国的标准要以符合国家利益为前提;没有认识到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的具体方式不同;没有深入地区分事件的表面现象和实质问题;没有坚持用合理合法的途径表达爱国热情。而理性爱国正是要引导90后大学生正确处理好上述问题, 在爱国行动中做到以国家利益至上, 注重事件的客观性和逻辑性, 从当前的历史实际出来, 采取合理合法的爱国热情表达方式, 这样, 爱国行为才能成为推动国家发展进步的强大力量, 从而实现了爱国意识与行为的统一。

要培养90后大学生坚强而崇高的民族气节, 在全球化浪潮的面前, 既顺应时代潮流又把握好自己, 不卑躬屈膝, 不仰人鼻息, 不拿主权和尊严做交易;要使他们认识到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 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要使90后大学生认识到弘扬民族精神并非要排斥外来文明, 而是要加强创新。一个民族必须要有自己的民族精神。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各种文化相互交融、碰撞。我们弘扬和培养民族文化, 既不能排斥一切外来文化, 也不能轻视甚至抛弃传统文化, 而是要不断提升、不断创新, 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吸取一切先进文明

二、90后大学生理性爱国的基本要求

理性爱国是国民立足于本国现实国情的基础之上, 理性表达出自身爱国热情的一种爱国方式。理性爱国是时代的需要, 它是由我国现阶段所面临的历史任务以及国内外新形势所决定的。现阶段理性爱国要求实现爱国情感到爱国理性的转变;要求把爱国热情落实到本职工作上;要求做到国家与民族的利益至上;要求讲究正确的爱国方式方法。

1. 理性爱国要求实现情感到理性的转变。

从认识论的角度讲, 情感是人类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反映, 属于感性认识。而理性是人类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 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 形成的认知能力、方式和成果, 属于理性认识, 它突出表现为一种理论或思维方式。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 爱国也不例外, 要想做到理性爱国就需要把感性的、低层次的爱国情感和爱国意识升华到理性的、高层次的爱国意志和爱国信念。促进爱国从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 才能使爱国热情转化为持久不衰的爱国信念, 才能转化为符合时代要求的爱国行为, 才能真正做到理性爱国。

需要指出的是, 我们在强调理性的同时并不否认情感作用, 并不是要把情感从爱国中剥离出去, 在爱国主义这个问题上情感和理性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 情感是理性的基础, 没有强烈的爱国情感就不会形成爱国信念。同时, 爱国情感没有上升到爱国信念, 那么爱国情感也无法持久存在。所以我们既需要强烈的爱国情感, 又需要与实际相符的爱国理性。

2. 理性爱国要求把爱国热情落实到本职工作上。

爱国是平凡的, 它与我们日常的一举一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和平、发展、合作为时代主题的年代, 理性爱国的要求就是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工作动力。

爱国无处不在, 不一定非要做出大事才是爱国。不同的工作岗位需要承担不同的爱国责任, 其实现爱国愿望的途径也是不同的, 归根结底, 就是要把爱国热情融入到本职工作中去, 领导干部把国家管理好、农民把地种好、教师把学生教好等就是把爱国热情落实到了本职工作上。所以, 具体到爱国的层面上, 只要能爱岗敬业、尽职尽责, 在关系到国家荣辱的重大事件面前保持头脑清醒, 步调与国家保持一致, 坚决拥护党的决策与领导, 做好本职工作, 尽自己的一份力就是理性爱国。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 他们具有高涨的爱国热情, 祖国的未来需要他们去开创, 其爱国热情的体现与爱国愿望的实现, 同样要立足于本职工作, 目前来说90后大学生正处于知识储备阶段, 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就是最有效的爱国行为, 也就做到了理性爱国。

3. 理性爱国要求做到国家与民族的利益至上。

理性爱国要求以维护国家与民族的核心利益为根本宗旨, 以理性的爱国行动来具体实践。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 我国的核心利益就是维护国家的稳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

当前, 我国社会正处于改革关键期, 与此同时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日趋加强, 难免会出现一些利益摩擦与冲突。在一些突发的国际国内事件面前,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我们要时刻与国家保持一致, 遵守法律, 有理、有据、有节地表达我们的爱国热情, 绝对不能逞一时意气, 偏听偏信, 盲目跟风, 甚至借题发挥做出损害国家与民族利益的事情。我们要坚持理性爱国的要求, 做到国家与民族的利益至上, 以维护国家大局为重, 相信党和政府有能力解决好、处理好相关事件, 坚决拥护党和政府的决策, 确保自己的行为能够以国家与民族的利益至上。

4. 理性爱国要求讲究正确的方式方法。

理性爱国要求我们要根据国际和国内社会的现状, 从实际出发, 选择能够实现双赢乃至多赢的爱国方式方法。不同的历史时期, 爱国的具体方式方法会有所不同。我们在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时, 要把握现实, 讲究爱国的策略与方式, 要有针对性地采取合理的方式方法实现爱国愿望。

在战争时期, 敌对双方的利害关系是相对明显的, 面对侵略者, 我们应当积极参军, 坚决抵抗, 武装起来保卫自己的祖国, 打败侵略者, 以战促和;在和平年代, 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 不仅有竞争, 也有合作, 这种时候就不能用单纯的、极端的方法解决问题。我们应当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全民一心, 艰苦奋斗, 不断地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 全面地发展我国的综合实力, 从而赢得国际竞争, 得到平等地位的合作。

摘要:90后大学生出生时改革开放已经显现出明显成效, 改革开放不仅深刻影响着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走向, 而且深刻地改变着我国的社会生产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剧烈地冲击着我们原有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因此, 90后大学生作为当今大学生的主要群体, 为我们研究爱国主义教育课题提供了新视角、新思维, 更在理念、内容、载体和方法 等方面对爱国主义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

理性思维:文化自觉的一个基本特征 篇2

理性思维:文化自觉的一个基本特征

作为一个意义的世界,文化的选择和建构必须建立在理性基础之上.在当代社会发展理想目标的.确立和文化建设中,人们如何正确地发挥自己的自由创造能力,选择创造一个更加美好、富裕、文明、人与人之间有更多的真诚与和谐的文化世界,有赖于各个民族的人们充分发扬自己的理性,正确合理地对待自己和认识自己,正确合理地看待世界和一切外来文化的成功经验,正确合理地处置自身与周围世界的关系.

作 者:陆平作者单位: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党校,宁夏,银川,750021刊 名:长白学刊 PKU英文刊名:CHANGBAI JOURNAL年,卷(期):“”(5)分类号:B80关键词:文化 理性 文化自觉 主观理性 客观理性

基本理性 篇3

一、把生活经验提升为数学经验

数学学习具有累积性,因此数学活动经验重点在“积累”,教师不可包办代替。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学数学,并不意味着数学教学仅仅让学生能借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如果仅重视生活经验的再现与利用,却忽略了把生活经验提升为数学经验,那么学生尽管表面上学得热烈、积极,却少了数学化的深入思考,无法体现数学学科的本色。因此,教师必须摆正生活感悟与数学思考的关系,把生活经验作为促进学生进行数学思考的催化剂,引导学生把现实的、具体的生活经验提升为理性的、抽象的数学经验,在数学化的思考活动中建构数学。

在学完“数的整除”后设计一个摸奖环节。出示游戏规则:

转动圆盘,指针指向几,就从下格起数几,数到哪一格上,就得到那格奖品。

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奖品   彩电  铅笔  轿车 小刀 百科全书  直尺  冰箱  橡皮  電脑   糖果

学生游戏后发现根本拿不到大奖。

师:为什么拿不到大奖呢?学生研究讨论后汇报。

无论转到的数是几,最后得数都是它的2倍,一定是偶数。

师板书: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要想拿到大奖怎么办?(生讨论)

生1:可以就从这一格开始数,这样就使一个奇数和一个偶数相加了。

补板书:奇数+偶数=奇数。

生2:如果这样就全是大奖了,摊主太赔了。可以打乱奖品和奖号的顺序。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不仅揭穿了这个摸奖摊的骗局,而且弄明白了其中的规律……

单纯看重解应用题和常规建模教学,难以真正实现培养学生“用数学于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我们应通过创造性的数学活动,让数学应用意识化为信念,伴随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成为终生享用的财富。

二、把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经验

数学教学内容是抽象的,对于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学生来说,动手实践是他们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但让学生动手“做”数学,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学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如果学生的思维仅停留在感性经验的层面上,不能在感性认识中揭示、获取理性的经验,那么他们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就无法摆脱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的束缚,数学抽象思维能力就不能得到训练与发展。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适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比较,揭示出感性经验背后的理性、抽象的数学经验,让学生获取具有普遍性的数学概念。这样,学生才能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数学概念解决问题。

在“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一课中,通过动手摸一摸、量一量、画一画、比一比逐步感受提取出圆柱圆锥的本质特征,将传统教具、学具和现代多媒体网络技术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身感受数学,在“找”中学,在“测”中学,在“思”中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直观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使数学课堂教学“动”起来、“活”起来,让学生在“做”中学,从而使学生的感性经验提升为理性经验。

把学生个别的、肤浅的实践经验提升为普遍的、抽象的理性经验,使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入手,丰富对圆柱圆锥的理性认识,进一步使学生感受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丰富他们原有的空间知识,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其他立体图形打下基础。

三、把失利因素提升为有利经验

课堂教学是师生动态生成的过程,其中学生的失利经验反映了学生的认知困惑,应成为教学的着力点。如果教学漠视学生的失利经验,机械套搬教学预设,就会使教师的“教”背离学生的“学”,难以达到教与学和谐共振的效应。让学生在失利中长进,更能生成精彩教学。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来自学生的失利经验,因势利导地把它提炼为有效的教学资源,并调整教学策略加以施教,让学生真正学习自己需要的数学。

案例:《练习课》

体育老师去商店买体育用品的信息:

让学生自己提问,自己解答。结果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如:

①3个足球和2个排球一共花了多少元?

在反馈解答过程中,对第一个问题产生了两种不同的解法:

①(42+38)×(2+3)=80×5=400(元)

②42×3+38×2=126+76=202(元)

学生认为,两种解答方法结果不相同,第二种是按照“足球的总价+排球的总价=两种球一共的总价”这个数量关系来列式,毫无疑问是正确的,那么第一种是错误的。于是把问题的焦点放在对第一种解答方法“为什么错,错在哪里”的争论中。

生1:足球和排球的单价不同,数量也不同,不能直接相加。

生2:(认为前面的同学没有表达清楚)足球是3个42元,排球是2个38元,合起来不是5个80元。

生3:还有一种解答方法,把每个足球42元,给每个排球2元,使每个足球和每个排球的单价相同,那么可以列式:40×(3+2)+2=202(元)。

生4:把每个排球看做是42元,那么可以列式:42×(3+2)-2×4=202(元)。

生5:把每个足球看做是38元,那么可以列式:38×(3+2)+3×4=202(元)。

师:(回过去再问解答第一种方法的学生)你是怎么想的?

师:虽然他做错了,但他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使我们获得了新方法,我们应该感谢他。

教育资源无处不在,“错误”中亦蕴含着宝贵的教学资源。像上述教学片断,教师利用学生“(42+38)×(2+3)=80×5=400(元)”这一错误资源,让学生在辨错、改错的过程中,创造出了新的解答方法。这样,把学生的失利经验提炼为有利的教学资源,能让学生在验证中完善自己的知识经验,让课堂更具“数学思考的味道”。

基本理性 篇4

一、关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模式的探讨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就是要改变计划经济体制指导下的学校统包、统管的福利型后勤, 使之转化为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改变学校办后勤为社会办后勤, 使得学校可以集中财力、物力、人力搞好教学、科研这个中心工作。后勤改革的精神实质是坚持社会化方向,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用市场化思路、开放式思维配置资源。这既是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及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客观要求, 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需求, 同时还是高校发展和提高办学质量与效益的客观要求。所以, 我们首先认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模式是灵活多变的, 没有一个单一的“万能模式”, 而是建立与当时当地的实际相适应的运行机制和完善工作机构。“小机关多实体”、“小机关大实体”、“单机关、单实体、多中心”, 甚至还是继续行政管理型的高校后勤都可以, 一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和全国其它的许多高校一样, 从上世纪末至今, 川北医学院的后勤改革先后走过了探索期、推进期和攻坚期三个阶段。启蒙期:完成了后勤管理体制由行政管理型向“小机关、多实体”的转变。1999年, 全国高校吹向了社会化改革的“集结号”。2000年, 川北医学院后勤借助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东风, 按照学院党委、行政提出的“全面规划, 分步实施、平稳过渡、大胆实践”的基本思路, 进行了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2001年, 我院率先在全国高校中较早成立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四大公司, 公司实行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的管理模式, 由后勤工作办公室任甲方, 负责对其服务质量等进行考核和管理, 在高校引起了较大反响, 唤起了后勤员工的积极性, 形成了良好的竞争机制, 为学校的扩招提供了良好的后勤保障。推进期:完成了由“小机关、多实体”到“小机关、大实体”的转变。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 公司运作过程中的矛盾逐渐凸现, 比如营业执照、法人、公章等均掌握在公司手上, 但抵押物是学校的, 给学校带来了潜在的风险。为规避风险, 2003年, 学院将四大公司收归统一管理, 由原来的甲方即后勤工作办公室与恒丰教育发展有限公司合并成立后勤产业处, 负责对各公司服务质量、水平、态度等进行监督、考核及管理。攻坚期:完成了由“小机关、大实体”到“单机关、单实体、多中心“的转变。2007年8月, 在学院的新一轮的机构调整中, 经学校党委数次专题会议讨论, 将原后勤产业处及三个校内公司合并重组为新的后勤产业处 (后勤服务集团) 。整合了原校内三个公司和原后勤与产业处的全部职能, 甲乙双方合二为一, 承担着全院师生的后勤保障服务和产业管理、开发工作。新的后勤产业处建立以来, 本着更好地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服务保障的原则, 在构建和谐高校理念的指引下, 川北医学院后勤积极探索“立足学校、服务学校、走向社会、走向市场”的发展战略, 自我加压, 开拓进取。对后勤所属8个中心 (职能科室) 的固定和流动资产进行核查并分类入册, 摸清了后勤家底, 界定了产权关系, 明晰了产权责任。经过三年的磨合与实践, 后勤新的管理模式逐步理顺和发展, 得到了师生员工的认同。

二、关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主体的探讨

后勤生产资料属于学校所有, 高校后勤是具有教育属性和产业属性的双重性特点, 不是一般的社会企业。后勤改革强调要对学校发展和师生提供优质服务和保障, 又要像企业一样生存和发展。如何处理好这一矛盾, 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 提高服务质量和降低服务成本的关系;如何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 增强后勤发展的后劲, 这是所有高校后勤面临的问题。后勤社会化最终要实现企业化管理, 而现行后勤实体不是法人主体, 不是真正意义的企业。如何进行企业化体制改革和企业最终风险责任由谁承担, 这些有关资产的属性、产权主体法律关系的界定以及过渡时期的操作办法等都是需要进行认真探讨的问题。所有, 我们一定要明确后勤社会化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 改革的主体是学校, 后勤实体自身不能解决学校层面、政府层面对改革政策支持和保证的问题, 需要有一系列配套政策。在对待后勤的改革与发展、服务质量的提高与职工利益的改善上, 需要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标准。按照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精神, 川北医学院后勤管理处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三服务、两育人”的宗旨, 坚持后勤社会化改革方向, 代表学校行使制定后勤规划、经费预算、组织项目招标、签订合同, 对后勤实体服务质量、收费价格及合同项目实施检查、监督等管理职能。这一调整减少了中间环节, 提高了工作效率, 团队凝聚力和向心力较强, 努力实现为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提供优质服务的宗旨, 充分发挥后勤保障体系作用。高校后勤也可以还其固有的经济属性, 我们充分认识到立足和依托学校这个主体的作用, 加强管理, 实行成本核算, 激发活力, 调动广大后勤干部职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对内做好校内师生日常后勤服务保障, 对外代表学校这个主体形象, 按照市场规律运作, 利用自身优势参与市场竞争, 通过提供优质的服务创造效益。

三、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抓手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同样, 高校后勤的劳动者也是后勤生产力中最主要的、起主导作用的因素, 是高校后勤生产力的主体。所以,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抓手就是后勤自身的员工。因此, 我们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在让学校满意、让师生员工满意的同时, 让后勤职工满意也是不可或缺的目标。

首先, 要在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加强对干部, 特别是年轻干部的选拔培养;要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后勤职工队伍, 很好地履行服务育人的职责。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 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的方针, 必须旗帜鲜明地维护后勤职工的合法权益, 使得他们的劳动得到充分的尊重和肯定, 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改革和经营服务环境。后勤职工的思想道德主要体现在职业道德上。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 高校后勤职工的思想观念, 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效益观念、公平竞争观念、要求个人正当利益观念、自强与自主的主体观念、艰苦创业的观念是他们追求的主要价值取向。多劳多得、奖勤罚懒、奖优罚劣, 以岗位责任、技术含量和业绩高低定分配的新的分配机制, 有利于强化后勤职工的劳动观念和职业责任感, 增强了劳动纪律、端正了劳动态度, 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川北医学院后勤在2007年整合后, 首先进行了内部机构和人员的调整。遵循按需设岗、按岗定编、按岗聘用、按岗取酬的原则, 实行公开招聘、双向选择、择优上岗的全员聘用制。在追求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同时, 实现后勤员工的价值最大化。现在, 来自社会上的员工在川北医学院后勤员工的队伍里已经占据了80%的比例。在工资分配方面, 各中心逐步转入效益工资制, 实行“基本工资+岗位津贴+效益工资”的新的工资制度, 以实现多劳多酬、优劳优酬、优效优酬, 使个人收益与服务实体的经济效益挂钩, 体现岗位责任与个人工作绩效统一, 充分调动后勤职工的积极性。当然, 我们也特别注意将纯福利化的后勤服务转为有偿服务后, 认真做好宣传工作, 转变师生的固有观念, 让他们都能理解和支持后勤社会化改革, 保护后勤实体的合理收费和后勤职工的应得利益。

其次, 要规范管理流程为后勤职工提供制度保障。为确保后勤社会化改革顺利进行, 川北医学院的后勤管理建立了三级制度:川北医学院与后勤产业处 (后勤服务集团) 建立一系列工作职责和岗位责任制, 明确了双方责、权、利;后勤产业处又在后勤改革的总体框架下, 对下属的8个中心 (职能科室) 进行制度化管理;中心参照与后勤产业处签订的制度, 也都建立起了规范的管理细则, 如校医院制定出各项业务工作制度及各专业委员会职责, 学生宿舍管理中心加强学生公寓管理和服务的规范化、制度化, 落实岗位责任制和绩效考核制, 完善了《住宿协议制度》、《奖惩制度》和《公告、公示制度》。这些制度保障的形成规范管理流程, 使川北医学院后勤服务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奖惩有据。

再次, 建立反馈系统促进民主监督, 预防在后勤职工中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思想滋长。为了加强对后勤各个中心服务质量的监督, 川北医学院建立了后勤监督机制、沟通机制和信息反馈机制。校长、分管副校长通过每月一次的接待日活动, 了解广大师生员工对后勤工作的具体意见和建议, 及时反馈到后勤产业处 (后勤服务集团) 促进整改;后勤服务集团及下属的各个职能科室, 与校学生会、伙委会、自律会等学生机构定期组织对话会、座谈会、肯谈会等, 解答同学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双向沟通, 把问题解决在基层, 并通过解决方案通过校园网等渠道及时反馈给学生;教代会上认真收集和征求教工对后勤服务的建议和意见;学生宿舍管理中心成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监察部, 对学生公寓各项工作量化打分;后勤产业处 (后勤服务集团) 专门设立后勤工作的学生信箱, 8个中心 (职能科室) 也根据自己的工作, 纷纷设立楼长信箱、食堂信箱、维修热线等;聘请学生参加伙食管理, 参加面向学生供应的物资招投标, 设立学生伙食监督员。这一系列措施的出台, 促进了后勤工作的民主监督。

四、关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效果的探讨

后勤社会化改革必须始终坚持为学校教学、科研、师生服务的方向, 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必须有利于提高学校后勤服务的质量和管理水平, 有利于减轻学校负担, 有利于提高学校办学效益, 有利于保证学校的发展和稳定。这个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以广大师生的利益为根本利益。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建立起富有生命力的新的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这就要求我们在改革中要摆正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关系;要求我们必须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 在保证良好社会效益的基础上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二者协调发展;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应该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师生的实际需求, 研究市场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 在服务项目、服务时间、服务价格、服务质量、服务水平、服务条件等方面不断改进完善, 充实提高, 切实为学校的稳定和发展做贡献。

改革的实践给川北医学院后勤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积极参与改革的进取精神和敬业爱岗在后勤干部职工中蔚然成风。广大职工珍惜改革的成果和自己的岗位, 努力为学校建设和发展做好后勤保障。首先, 通过后勤社会化改革, 川北医学院后勤基础设施建设面积迅速扩大, 保障能力日益增强, 为连续几年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相应的后勤保障条件。同时, 后勤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发生深刻变化, 实施了科学管理, 后勤服务的专业化、集约化有了长足发展;后勤职工思想观念显著转变, 为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提供了良好的服务, 提高了保障能力。其次, 安全稳定抓出实效。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是为学校长久发展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和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基础和前提。为建立校园安全稳定的长效机制, 川北医学院努力健全安防体系, 对安全工作常抓不懈, 做到重点区域重点防范, 重点时期集中防范。为积极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 我们针对高校发生的一些突发事件, 把学校后勤、饮食安全、食品卫生和严防各类事故的发生放在重中之重。坚持以预防为主, 建立健全了安全防火措施, 层层落实责任制, 没有出现重大安全事故, 确保了校园的安全稳定。学校后勤服务集团还配合学生处、保卫处等, 推进思想政治工作进宿舍, 加大安全宣传教育力度和师生自防自救培训, 把安全放在为师生服务的首位。再次, 服务质量明显提高。改革的实践给川北医学院后勤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积极参与改革的进取精神和敬业爱岗在后勤干部职工中蔚然成风。广大职工珍惜改革的成果和自己的岗位, 努力为学校建设和发展做好后勤保障, 后勤服务集团突出改革为教育服务和以师生为本的特色, 紧紧抓住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两个核心问题, 开展了以爱岗敬业为主题, 以提高服务技能和提供优质服务为切入点的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和培训活动, 与学校和后勤的中心工作相结合, 与为师生优质服务相结合, 与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相结合, 大大促进了后勤干部职工服务理念、服务意识、服务方式的转变。后勤队伍整体素质和服务效益明显提高, 为建设学习和技能型后勤服务团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最后, 校园环境明显优化。为维护和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近几年我们对全校旧学生公寓楼和学生食堂进行了维修改造, 有效地缓解和改善了学生的食宿条件。我们还大规模地开展了以绿化、美化、靓化为主要内容的校园环境整体建设。

基本理性 篇5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在当代,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仍然发生着重大影响,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作为一门科学性的理论它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的基本规律,透彻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这些都将让我们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努力去提高自身的能力,积极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深层次地认识了哲学,对真理有了更全面的认识。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的正确认识,如何来确定所谓的正确认识呢?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任何真理既具有客观性,同时又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说到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首先,它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作为一种主观的思想形式,是不把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外部客观世界作为认识对象的。真理最根本的特征就在于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揭示,在于思想与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一致性。其次,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凡是能够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得到实践的证实、主观同客观相符合,这种认识就是真理。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能把“有用”和“真理”完全等同起来,不能简单地认为“有用就是真理”。比如,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统治者的统治工具,提倡以“礼”治国、“伦理政治”思想;重视教育,并且创造“因材施教”等教学方法;注重道德、礼教、仁义,要求自觉遵从真和善;思想上善于辨证思维,这些都证明儒家思想的先进性,是值得推崇的思想。但它也有消极的一面:不重视科学知识和技术的学习;不重视逻辑,一味重视经验,叫做“经验理性”;强调个人服从群体,道德和责任标准压制了人的创造性,成为历史前进的阻力。这就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儒家思想在当时很实用,但它确实不是一成不变的完全正确的,也就不是真理。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虽然在很多时候每个人关于同一客体都表明了不同的观点,但这并不能说明每个人都拥有真理,因为真理只有一个。

二、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真理性的表现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于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来解释人类历史的发展变化,把生产力作为推动社会前进最活跃、最革命、最根本的力量,科学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深刻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正确方向。在人类思想史上,还没有一种学说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历史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甚至一些并不赞同马克思主义的人也承认,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明史上不朽的思想丰碑。一位法国学者说,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也就没有将来;不去阅读而且反复阅读和讨论马克思,将永远都是一个错误。近年来世界上兴起一波又一波的“马克思热”;在全球“千年思想家”、“最伟大的哲学家”等评选活动中,马克思以高票位居榜首;2008年,当国际金融危机肆虐全球之时,马克思的鸿篇巨著《资本论》在欧洲销量成倍增长„„这一切都表明,马克思主义经受住了时代的考验,其科学性和真理性,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人的认同。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于它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它的全部理论都立足于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全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价值追求,不谋求任何私利、不抱有任何偏见,是科学性、阶级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理论。恩格斯说过:“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越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历史上,也曾经有过种种同情、关注人民群众的思潮和学说,但从来没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与各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命运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位德国作家在谈到19世纪以来的历史巨变时说,没有工人运动,没有社会主义者,没有马克思,当今世界5/6的人口将依然还生活在半奴隶制的阴郁状态之中。正因为马克思主义鲜明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所以它一经产生,就具有磁石般的吸引力,“远在德国和欧洲境界以外,在世界的一切文明语言中都找到了拥护者”。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还在于它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不是故步自封的学说,而是随着实践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的科学体系。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他们的学说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马克思曾说:“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恩格斯说:

“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列宁强调:“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毛泽东同志指出,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但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邓小平同志强调,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江泽民同志强调,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就是与时俱进。胡锦涛同志强调,只有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才能保持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马克思主义是革命的、批判的、发展的,是随着时代和实践的进步而不断丰富的。这正是马克思主义能够始终反映时代和实践的要求,始终保持蓬勃生机和活力,始终具有科学性和真理性的根本原因。

三、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真理性的原因

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是一座蕴藏丰富的科学宝库。它在中国的实践正表现出强大生命力。马克思主义在政治、经济、哲学等各领域的理论都是科学的,是我们行动的指导。我们必须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相关理论进行政治经济活动。它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行动的指南和不得不学的一门科学。

(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是由于坚持了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当今世界,人们对社会发展问题的认识,基本上可以区分为两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即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按照唯心主义和形上学的世界观及其方法论,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而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社会存在,社会发展不是受社会内在规律的支配和制约的,而是由人们的主观意志来支配,甚至是由历代的剥削阶级及其代表人物来设计和塑造的。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问题的认识,从根本上摆脱了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羁绊,创立和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按照这种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社会存在,而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发展不是受人们的主观意志来支配,而是受社会内在的规律所支配,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及相应的政治制度的发展,是一种自然的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对人类社会发展总过程及其规律性的认识上,不仅科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以前各种社会形态及其所有

制关系产生、发展和变革的内在原因和规律,而且着重分析和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及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逐步过渡的历史必然性,从而把人们对于当今社会的认识提高到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科学高度。

(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是由于坚持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正是由于它坚持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马克思主义刚刚诞生的时候,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虽然逝世了,但马克思主义作为一门科学,却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而发展起来,并且经受了社会实践的检验而显示了自己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从而在一百多年这个历史的瞬间中就征服了半个世界。

(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是由于坚持了发展的观点与创造的观点一切科学,不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之所以成其为科学,不仅是因为它们的产生以实践为源泉,还因为它们是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为一门科学,并没有结束人们对真理的认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马克思主义正是由于坚持了这些基本观点和科学原则,才使马克思主义在具有革命性的同时,有具有科学性。另外,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是统一的,而不是对立的。首先,两者都统一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之中,坚持是在实践中的坚持,发展也是在实践中的发展;其次,在坚持中有发展,而在发展中也有坚持。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是指坚持那些被实践证明了的判断和结论,改正那些被实践证明是不正确或不适合变化了情况的判断和结论,而这种改正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在实践的发展。

四、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已经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所证明。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决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中国人民正是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长期奋斗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思想武器。近代以来,为拯救民族危亡,先进的中国人尝试过、寻觅过西方的各种思想武器。西方的各种思潮,如

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等等,都在我国先后出现过甚至流行过,又都成为匆匆的历史过客,因为它们都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以科学的宇宙观,为中国先进分子提供了“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产生了新民主主义的整个历史阶段。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起来,引领改革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充分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巨大指导作用。

上一篇:苏轼的黄州诗下一篇:多种数据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