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创伤

2024-08-17

慢性创伤(精选四篇)

慢性创伤 篇1

1 临床资料

100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43例;女57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66岁,平均38岁;左膝39例,右膝61例;均为单侧发痛;既往有急性创伤性史者66例,慢性劳损者34例;病程最短21天,最长2年;均有关节肿胀、疼痛和不同程度的功能受限,伴积液者79例,无积液者21例;浮髌实验阳性者79例;45例X线膝关节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及关节间隙变窄,79例患者经MRI证实无膝关节其它病变。

2 治疗方法

服药前对浮髌实验阳性者,无菌条件下行关节抽液,弹力绷带家压包扎。予四妙散加味,药用:苍术、黄柏、牛膝各15g,薏苡仁30,萆薢15g,泽泻、川芎各10g,既往急性创伤者加桃仁、红花;慢性劳损者加杜仲、桂枝;风湿痹症者加五加皮、防风;肢体麻木伴轻度肌萎缩无力者加稀莶草、地龙。再剂水煎300ml。分3次口服。

3 治疗结果

参照1995年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评定。治愈:膝关节肿胀、疼痛、积液消失,功能恢复,过度活动稍感疼痛,1年后个别时有复发30例,好转:膝关节肿胀、疼痛减轻,运动功能基本恢复6例;无效:症状仍如前5例,总有效率92%。

4 讨论

膝关节慢性创伤性滑膜炎一般由急性创伤性滑膜炎失治而转化而成,或其他慢性劳损引起,多发于中老年,身体肥胖者或过用膝关节负重的人,慢性损伤导致滑膜产生炎症,其症状为膝关节肿胀、胀满不适,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病程久者股四头肌萎缩,滑膜囊壁增厚,关节不稳,活动受限。关节穿刺可抽出淡黄色清亮的渗出液。X-ray示膝关节结果无明显异常,有时可见骨质增生。

膝关节慢性创伤性滑膜炎多属中医痹症,水肿范围。多由风寒湿三气杂合而成,或肥胖之人,湿气下注入关节而发病。四妙散方源于《成方便读》,方中黄柏苦寒燥湿热,苍术苦温能燥寒湿又健脾,薏苡仁淡利湿通小便,牛膝载药下行,治宜祛风燥湿,强壮肌筋;具有改善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抗炎、消肿、止痛、保护和增加膝关节功能的作用。疗效可靠。

慢性创伤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8月至2012年8月收住我科的44例患者,其中男36例,女8例,年龄14~56岁,平均30岁,病程1~34个月,平均15个月,所有患者均有肿胀疼痛表现,29例有窦道形成,CRP增高者44例,ESR增快者26例,创伤性慢性骨髓炎的发病部位:股骨12例、胫骨24例、腓骨4例、跟骨4例。行窦道分泌物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8例,表皮葡萄球菌5例,大肠杆菌1例,其余未见细菌。术中脓液及炎性组织送检,金黄色葡萄球菌6例,假铜绿单胞菌1例,余均未培养出细菌,所有培养出的细菌均对万古霉素敏感。

1.2 治疗方法

对所有患者的感染灶细菌进行培养及药敏试验,均在术前给予敏感、有效的抗生素治疗3d,测量死骨及骨缺损的大小。患者采用硬膜外麻,患肢上压力止血带,按照X线确定的位置打开骨窗,大小应能尽量显露病灶腔,将患者的内固定物取出,彻底扩创,并彻底清除所有潜在的感染灶,先去除瘢痕及炎性肉芽组织、然后去除缺血坏死组织、死骨及硬化骨。彻底止血后继续清创,至两骨折端的骨质以及周围软组织的表面全部渗血。渗学后用大量盐水冲洗,分别用双氧水及淡碘伏各浸泡5min后再次用盐水冲洗,注意更换手术器械、手术衣及手套,用5g硫酸钙+1g万古霉素的调制人工骨后,将其中成颗粒状的人工骨充分填充于骨缺损和髓腔处,放置负压引流管于创口深部,冲洗后无张力缝合,必要时行局部转移皮瓣覆盖创面。股骨患者7例去大腿处的股外侧肌、胫骨患者16例去小腿处的胫前肌(此处血供比较丰富)的筋膜游离出来形成筋膜瓣,覆盖于骨缺损处。术后视骨病灶具体情况对骨强度的影响给予必要的外固定,术后应用敏感抗生素2周。当引流量少于10m L/d后可以拔除引流管。伤口一般2~3周拆线。

2 结果

术后拆线时,伤口甲类愈合33例,乙类愈合7例,丙类愈合4例。其中乙类愈合患者抗感染、换药后伤口愈合。丙类愈合的患者在术后8周左右时行二次清创,术后伤口愈合。1例患者术后渗出物较多,且脓液不明显,细菌培养(-),在术后3周行清创,取出部分降解的硫酸钙后切口愈合。术后复查X线,硫酸钙人工骨1个月开始吸收,6个月左右骨缺损出现明显骨化,有新骨填充。

3 讨论

慢性骨髓炎的主要治疗目的如下:彻底清除死骨,消灭感染灶;保证感染灶处在一定时间内维持一定的有效药物浓度。慢性骨髓炎病程很长,手术大范围彻底清创,用含抗菌素的液体灌洗,术后静脉抗生素压制治疗等为传统的三种治疗方案。临床上为了取得理想的抗菌效果,不可避免的会产生高血浆药物浓度。而高血浆药物浓度同时可带来包括肾毒性、耳毒性、肝脏和胃肠道的损害等抗生素毒副作用。且易导致耐药性,使病情反复发作,加上创面多次手术而导致机体血运能力弱,也影响了植骨后骨的愈合能力。

可降解的骨生物材料载体使得局部获得高浓度抗生素成为可能,从而使骨髓炎的治疗出现了新的发展。硫酸钙为目前最常用的骨填充物,广泛应用于临床。以硫酸钙作为抗生素载体有以下优点:有效提高局部抗生素浓度,虽然局部药物浓度极高,但药物进入血液循环的药物量明显低于全身用药,避免传统静脉途径长时间大剂量使用抗生素导致的对全身重要脏器的毒副作用;填充骨髓炎清创后所形成的骨缺损,消灭死腔,填充作用可以阻止周围生长较快的软组织长入,为骨组织的再生创造时间;参与新骨的生长,硫酸钙的生物降解速度与骨的生长速度相当,并且有较强的骨诱导成骨活,骨髓炎处伴随者硫酸钙的吸收而出现新骨的形成,帮助骨缺损的修复;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被降解吸收,且降解完全,理论上认为负载的药物能够释放完全,不产生炎症和异物反应[2]。万古霉素在硫酸钙中可产生73%以上的活性,万古霉素硫酸钙植入体内后,高水平的释放反应在第1天即出现,在4周内可提供稳定的局部抗生素浓度药物[3]。

治疗创伤性慢性骨髓炎的其他注意事项:彻底清除病灶,只有对病灶周围缺血的软组织、死骨、硬化骨进行彻底清除,便于全身免疫及抗菌药物的作用的发挥[4];改善局部血运。为了增强局部自身抵抗力,常需要用血供良好的软组织覆盖创面;适当延长引流时间:因为硫酸钙本身可降解,骨引流管需放置较长时间,待病灶处易渗出少于10mL/d时拔除。硫酸钙人工骨不具有骨稳定性重建功能,当骨皮质缺损超过骨周径1/3,对骨结构性构成威胁的尤其是承重骨不建议单独使用,对扩创后骨缺损较多的承重的股骨和胫骨骨髓炎患者术后给予保护性支具制动[5]。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认为万古霉素硫酸钙治疗创伤性慢性骨髓炎疗效确定,是一种理想的局部给药方法,可获得稳定持久的药物浓度,避免静脉给药的毒副作用。且生物相容性好,生物降解速度接近骨的生长速度,因此能有效降低骨髓炎复发率,促进创面愈合,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研究万古霉素硫酸钙对创伤性慢性骨髓炎的治疗价值。方法 对44例创伤性慢性骨髓炎患者彻底清创结合万古霉素硫酸钙, 并视患者具体情况予以皮瓣修复创面治疗, 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伤口甲类愈合33例, 乙类愈合7例, 丙类愈合4例。丙类愈合于术后8周再行清创, 所有患者术后功能均恢复良好。结论 万古霉素硫酸钙治疗创伤性慢性骨髓炎疗效确定, 能降低骨髓炎复发率, 促进创面愈合,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万古霉素,硫酸钙,创伤性慢性骨髓炎

参考文献

[1]沈骏, 于晓雯, 付士平, 等.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结合负载万古霉素硫酸钙治疗慢性骨髓炎的疗效评价[J].上海医学, 2011, 34 (3) :224-225.

[2]Hassen AD.Local antibiltic delivery in the treatment of muscu-loskeletal infection[J].Clin Orthop Relat Res, 2005 (437) :91-96.

[3]Sanicola SM, Albert SF.The in vitro e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vancomycin and tobramycin from calcium sulfate beads[J].J Foot Ankle Surg, 2005, 44 (2) :121-124.

[4]夏睿, 刘金华, 董启榕.两种骨水泥填充跟骨后关节面下压缩缺损模型的实验比较[J].江苏医药, 2006, 32 (2) :172-173.

慢性创伤 篇3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创伤性慢性硬膜下血肿

应用CNP是指依据每日标准护理计划为一类特殊患者设定的住院护理模式[1]。它能够指导护士有预见性地、主动地按标准执行, 通过正确指导, 使患者能够明确自己的护理目标及护理措施, 主动参与到疾病护理过程中, 以减少康复的延迟、控制医疗费用, 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服务质量[1,2]。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 我院对CSDH患者实施了临床护理路径管理,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于我院神经外科住院的80例CSDH患者, 随机分成实验组 (按CNP进行护理) 和对照组 (按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 。实验组40例, 男20例, 女20例, 年龄35~74岁, 平均年龄58.7岁;对照组40例, 男20例, 女20例, 年龄32~75岁, 平均年龄55.6岁。两组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病情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无比较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两组均以系统化整体护理为基础, 实验组严格按照制定的临床路径表格实施护理, 而对照组则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

1.2.1 CNP的制定及内容参照现有国内外疾病护理常规和标准, 通过

收集有关资料及接受专家指导并结合医师的诊疗方案, 对CSDH疾病的不同时期, 制定出相应的CNP表格, 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更新和完善表格, 使之更与实际相符。CNP表的主要内容为:住院第1天 (手术当天) :入院宣教, 评估了解患者一般状况及神经系统状况, 记录患者神志、瞳孔、脉搏、呼吸、血压, 完成术前准备;住院第2日 (术后第1天) :观察患者一般状况及神经系统状况, 观察患者神志、瞳孔、脉搏、呼吸、血压, 有引流管者观察引流液性状及量并记录;住院第3日 (术后第2天) :观察患者一般状况及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情况, 观察患者神志、瞳孔、脉搏、呼吸、血压, 有引流管者观察引流液性状及量并记录;住院第4日 (术后第3天) :观察患者一般状况及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情况, 观察患者神志、瞳孔、脉搏、呼吸、血压, 有引流管者观察引流液性状及量并记录;住院第5日 (术后第4天) :观察患者一般状况及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情况, 观察患者神志、瞳孔、脉搏、呼吸、血压并记录;住院第6日 (术后第5天) :观察患者一般状况及切口情况, 观察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情况并记录, 协助患者适当地下床活动;住院第7日 (术后第6天) :观察患者一般状况及切口情况, 观察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情况并记录, 协助患者下床活动。住院第8日 (术后第8天) :帮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

1.2.2 CNP的实施及评价实施工作在科主任、护士长的领导下, 由2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3名护士完成。

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时和每班次接班时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责任护士每日根据表格上的要求, 按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评估并执行措施、评价各项措施落实情况, 并在临床路径表格上对照患者实际需要, 对已执行的内容进行打勾并签名, 将没有打勾的项目作为下一个阶段护理工作中的重点内容, 记录并作详细交班。每日由护士长带领、主管护师和责任护士一起进行护理查房, 检查患者的各项治疗护理措施是否落实到位, 如发现不足之处, 及时给予有针对性地处理。出院前再评价是否达到临床路径中所要求达到的标准, 记录偏差;出院当日发放由本院制定的“住院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

2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实验组明显降低了平均住院费用, 同时也缩短了患者的住院天数, 节约了医疗成本, 并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P<0.01) 。对照组无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 (表1) 。

3 讨论

3.1 降低平均住院日, 降低医疗费用, 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

意度, 临床路径的主要目的就是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3], 在标准的临床护理路径实施过程中, 可帮助患者对所患疾病健康知识的了解, 增强其自我保健意识, 对自身疾病有初步的了解, 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而我们采取的CNP降低了CSDH患者平均住院日, 降低医疗费用, 提高患者满意度, 同时减少了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的发生。增进了医患之间有效的沟通, 使患者及其家属对CSDH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达到了护理质量管理的最终目标。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3.2 使医疗记录更加规范, 减少书写病历的时间, 提高了工作效率。

CNP的实施可以减少护士书写护理文件的时间, 提高了工作效率, 使护理活动能够更加标准化、程序化, 护理服务项目也更加规范, 不会再出现服务项目被遗漏的现象。CNP作为一种标准规范的护理管理模式, 非常有利于临床护理人才的培养, 也可以使护理工作者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成为医院改革的领头人。

3.3 节约医疗成本, 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加大了管理效能。

由于CNP的实施降低了医疗成本, 使医疗资源的能够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 增加了医护之间以及医患之间的互动, 可培养护士工作的自觉性、自律性, 增强护士的成就感。同时由于CNP的监管机制到位, 能够保障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加大了医护、医患间的有效沟通, 由于能听取并吸收了患方的意见, 降低了医患矛盾的发生率, 保证临床护理工作持续有效改进。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医院内, 在社区、家庭、保健机构中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 CNP还能使临床带教标准化、规范化, 提高临床教学质量[4]。

参考文献

[1]陈小慧, 周作霞.临床护理路径的概念及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7 (22) :123-125.

[2]磨琨, 黄茜.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模式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2, 18 (3) :170-172.

[3]黄惠根.德国护理行业的变革对我国护理事业的启示[J].中国医院管理, 2006, 26 (2) :39-40.

慢性创伤 篇4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收集的患者共90例, 其中男62例, 女28例;最小年龄17岁, 最大年龄51岁, 平均45.2岁。病种分类:四肢伤和胸腹联合伤各10例, 腹腔脏器合并骨盆骨折伤7例, 胸腔脏器伤15例, 腹腔脏器伤48例。

1.2 方法

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其中对照组44例患者采取充分液体复苏措施;观察组46例患者则采取限制液体复苏, 待患者收缩压回升到后, 则减缓输液速度, 对复苏液量进行限制, 不用把患者的血压快速的恢复到正常值。

2结果

两组患者在复苏之前, 其年龄、生命体征等均无明显差异。因此复苏结果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各项情况比较分别如表1、2、3所示。

注:与本组复苏前比较, *P<0.05, **P<0.01;与观察组同时间比较, ***P<0.01

3讨论

由于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来势凶猛, 而且进展的速度较快, 不可延迟急救时间。传统的救治原则是尽早、尽快的通过静脉大量补充液体, 从而使患者得到复苏, 这种治疗方法是为了使患者的有效循环血量得到快速的恢复, 尽可能的让患者生命体征接近或者恢复正常值, 同时维持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流, 这种方法也被称作积极液体复苏。然而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应用, 对患者采取早期大量液体复苏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为了寻找出更加理想的救治方法, 近年来, 国内外学者针对创伤失血性休克病理生理进行了研究, 重新认识了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液体修复和修复标准, 并且提出一种新的救治方法, 即限制性液体复苏。这种限制性液体复苏是指在没有控制住机体的活动性出血之前, 对患者采取小容量液体复苏, 然后在短期允许的低血压范围内维持患者重要脏器的氧供和灌注, 从而避免由于早期积极液复苏而产生一系列不良反应, 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也促进了治愈率的提高, 同时也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然而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代偿期患者的休克治疗, 为了避免肾功能恶化的加剧, 纠正血容量不足、抗感染、抗休克等, 积极治疗原发病和诱发因素, 首先采取的措施为早期积极液体复苏。结合限制性体液复苏和慢性肾功能衰竭对患者救治的综合因素, 本研究将患者复苏初期的有效最低血压定为85 mm Hg, 在确保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基本血供的同时, 也避免了过快、过多补充液体产生的不利影响, 疗效良好。

本次研究发现, 采用限制性体液复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合并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治疗, 可以避免早期积极液体复苏产生的一系列不良反应, 可以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刘华清, 李福龙, 陈琛.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合并慢性肾功能衰竭代偿期的影响.实用医学杂志, 2011, 10:209.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慢性创伤】相关文章:

创伤患者06-02

创伤08-07

关节创伤05-02

严重创伤05-22

颌面创伤06-27

脊柱创伤07-08

常见创伤07-16

创伤叙事07-21

创伤反应08-06

创伤修复08-09

上一篇:广播电视发射站下一篇:数学课的导入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