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艺术心理

2024-07-31

教学艺术心理(精选十篇)

教学艺术心理 篇1

1 教学艺术心理在艺术体操教学中的具体意义

1 . 1 可以充分表现出艺术体操的特点

艺术体操在尊重科学知识原理的同时又表现出体操的艺术性, 其表现形式非常灵活多变, 具有创造性与情感性。艺术体操教学中应用教学艺术心理可以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 通过心灵契合进行艺术体操教学活动, 表现出来的结果是极其优美、流畅的动作, 让人享受美, 沉浸在美的世界里。

1.2 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

艺术体操教学环境需要师生较多的沟通交流, 不同于文化知识课堂上沟通交流, 学生与师生更需要无沟通障碍环境, 使师生双方学习、练习过程中更舒畅, 从而练习出高雅的气质。

1 . 3 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

如果没有视觉享受, 一味追求艺术体操的高难度, 表现的体操动作缺乏艺术美, 不仅达不到教学目标, 并且会挫伤练习者的兴趣与信心, 使学生与老师双方心理都得不到满足, 没有归属感与成就感, 必然会影响最终学习效果。

2 教学艺术心理在艺术体操教学中运用难点与问题

2 . 1 艺术体操本身难度较大

艺术体操是一项在音乐辅助下以自然优美、富有韵律为基础的体育艺术项目, 它的主要特征是动作内容的优美性与艺术性, 动作表现形式丰富多彩, 动作幅度大, 难度较高, 对运动员的柔韧度要求很高, 因此, 部分学生练习起来难度较大。

2 . 2 学生自身克服困难的意志

对于刚进入体操学习的大学生来说, 体育训练的强度较大, 虽然已没有升学的压力, 由此体育训练对于他们来说非常重要。并且, 部分同学甚至认为这个年龄学习艺术体操相当困难, 想要提高体育运动成绩是件不可能的事, 没有良好的学习态度, 导致上课不认真, 学习效果自然不好。

2 . 3 教师不够重视心理教学

大多数艺术体操专业学生都是非常热爱这门专业的, 但是学生存在个体差异、身体素质差异、心理素质差异等因素而不适应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训练艺术体操的动作具有严格规范性, 对每位同学在动作难易程度上的要求较高, 而在心理素质上不够重视, 对于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 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

3 教学艺术心理在艺术体操教学中的运用

3 . 1 教师重视教学的情感艺术

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 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 情感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人非草木, 孰能无情?每个人在交往中都会产生情感, 不同的情感会对交往产生不同的影响。了解情感在交往中的作用, 有利于交往互动中获取他人的情感信息并把握自己的情感, 艺术体操教学中要紧密结合学生的情感、想象力。教师可以通过美妙的音乐、优美的舞姿来打动学生, 打开学生的心灵, 老师精心编排动作, 适宜的强度来动之以情。

3 . 2 师生之间要相互友爱

师生之间彼此帮助、尊重是学好艺术体操的前提。教师要有针对性的教学艺术心理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对艺术体操的澎湃热情。课堂上与学生交流语言要温柔、亲切, 当学生表现出色给予高度赞扬, 当学生有一定进步时, 给予继续鼓励, 当学生在练习中有困难的时候, 给予帮助。使学生在训练中体会到友爱, 感受到老师带来的亲切感。在无形中对老师产生信任感, 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 使学生更有学习的热情与信心, 内心充满战胜困难的勇气, 学习结果自然就是非常优秀。

3 . 3 重视教学的积极艺术

积极艺术表现在艺术体操学生的学习态度, 是一种积极心态。积极心态是指积极的心理态度或状态, 是个体对待自身、他人或事物的积极、向上、稳定的心理倾向, 它是一种良性的、建设性的心理准备状态, 在学校文化素质教育、心理教育、心理咨询层面上主要指学生各种向上、主动、积极的心理品质的培养和训练。积极良好的心境能使周围人精神振奋, 乐观勇敢的面对教学过程中的困难, 最大限度的发挥艺术体操教学的魅力。艺术体操教学在室内完成, 教学环境可能炎热、寒冷、嘈杂等, 一些学生会因为身体素质较差而不能忍受, 学习过程中困难较多, 心理产生抵抗;有些学生会与其他学生产生各种矛盾、隔阂等, 都会影响正常练习, 需要老师经常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 采用幽默的方式调节和安慰, 老师只有在积极良好的教学心境下正确处理, 利用艺术体操自身的魅力与学生对艺术体操的喜爱, 让学生在积极良好的心境下学习, 才能产生无穷的欢乐。用真挚的情感平等对待学生, 获得情感上的共鸣;尊重学生的情感。

3 . 4 重视教学的激励艺术

加强教学激励,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热情, 使艺术体操教学生动、形象。美国管理学家贝雷尔森 (Berelson) 和斯坦尼尔 (Steiner) 给激励下了如下定义:“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希望、愿望、动力都构成了对人的激励。——它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人的一切行动都是由某种动机引起的, 动机是一种精神状态, 它对人的行动起激发、推动、加强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激励: (1) 沟通式:学生是有情感需要的, 他们需要得到老师的尊重、帮助, 需要从同学那里得到关心、友谊等, 学生的情感得到满足后, 他们便会有更多的信心与激情去学习。老师和学生的之前的情感沟通了, 可以增加对老师的信任感。 (2) 勉励式:用勉励的口气布置学习任务, 可使学生感到满足与荣誉感, 激发学生的潜能。生硬的语气从一开始就剥夺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因此, 老师在课堂中应注意自己的语气, 考虑学生的感受, 练习效果自然就好。 (3) 参与式:指个人的思想和感情都投入到一种鼓励个人为团队的目标做出贡献、分担责任的团队环境之中, 是精神方面的一种自我实现需要。老师可以听取学生的意见, 收集学生的建议, 参与备课、上课中去, 使教学自在, 学生也能认真听从。 (4) 期望式:在艺术体操教学中, 表现的较好的学生, 非常期望老师能给予自己一个恰当的评价, 而成绩不理想的学生, 最恐惧受到老师的批评与挖苦, 遇到这些情况, 老师要正确的对待学生的表现, 给予适当的评价, 并提出相应的期望, 鼓励其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或者改变以前的过失, 努力进步等, 激发学生补缺改过, 不要一味的肯定或否定。 (5) 宽容式:宽容, 即允许别人自由行动或判断;耐心而毫无偏见地容忍与自己的观点或公认的观点不一致的意见, 宽大有气量, 不计较或不追究, 如果师生之间产生矛盾, 教师要以宽容的态度解决, 是妥善解决矛盾, 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也要对学生耐心的教诲。 (6) 影响式:主要表现在老师自身模范上, 老师首先要自己严格要求自己, 起到带头表率的作用, 这对于学生来说有很大影响力, 起到有效的激励作用。

3 . 5 重视教学的示范艺术

主要示范的是动作语言等, 它可以加强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传递, 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特别是在艺术体操教学中,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 运用多种体态语言展现出来, 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参与性。老师通过动作语言将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 无论赞扬批评, 学生都会乐意接受。

3 . 6 重视教学的评价艺术

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 按照科学的标准, 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 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测量, 并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尊重公平的评价每位学生, 对其做出适当的评价, 是非常重要的。以关心、帮助、鼓励的原则进行教学, 使学生不断进步。

4 结语

艺术心理教学从本质上就是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思维方式进行艺术教学, 以艺术体操为教学基础, 师生双方通过情感交流、心灵碰撞而实现美的感受, 追求艺术魅力, 因此, 在艺术体操教学中需要老师用心与学生沟通, 发挥情感效应, 建立良好的艺术氛围, 保证教学技术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李冬兰.基于心理资本干预模型下艺术专业双语教师胜任力研究[J].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14 (1) :121-125.

[2]么娜.后进生转化中的心理艺术[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3 (12) :17-19.

[3]王保中.课程教学——艺术与技术的“合璧之魅”——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哲学意义再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 2013 (5) :15-18, 86.

教学艺术心理 篇2

——拒绝的艺术

教学背景:

初中阶段的孩子正值青春期,青春期是个体生长发育的鼎盛时期,他们的身体和生理机能都发生着急速的变化,也就是第二发展加速期。青春期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冲击着心理的发展,使孩子的身心发展在这个阶段失去平衡。因此这个阶段的孩子是非常复杂,充满矛盾的,所以青春期又称为“困难期”、“危机期”。他们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明显增强,有强烈的好奇心理和叛逆心理,因此经常出现这样那样的令人不可理喻的问题。初一学生刚刚进入青春期,思想还很不成熟,他们的个性日益突显又渴望友情,面对交友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束手无策,甚至很容易误入歧途。尤其是面对朋友不正当的邀请不知道如何处理,因此我设计了这一堂心理活动课。教学课题:

《拒绝的艺术》 教学目标:

让学生学会恰当的拒绝他人,学会说“不”。学情分析:

1、学生在与人交往过程中,由于怕失去好友一味地迁就朋友,因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生活,通过活动,使学生明白在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中,我们有权力说“不”,学会拒绝他人的无理要求是人际交往的一种重要技巧,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和合作精神。

2、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如何来对朋友说“不”的重要性以及说“不”的方法,初步学习说“不”的技巧,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活动形式:

设置情境 问题讨论 个案分析 重点难点:

重点:(1)情境设计:要求情境来源于学生的生活。

(2)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在参与中不知不觉地学到技巧,学生的投入程度将影响到教学效果。

难点:引导学生学习“拒绝的艺术”。活动过程:

课题导入问题:拒绝是一门学问,有些时候,我们本想拒绝,心里很不乐意,但却点了头,碍于一时的情面,却给自己留下了长久的不快。(1)我们已经知道了人际关系对我们的重要性,了解到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我们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条件,是不是说为了维护朋友之间的良好关系,我们就要时刻与朋友保持高度一致呢?

(2)有同学说“好朋友就是与自己常在一起玩的人”。是不是要一起上街,一起回家,一起做作业,一起玩,一起笑,一起哭就算好朋友呢?

(3)同学提出的要求不当时我们也得答应吗?

(4)只要好朋友常在一起,保持高度一致的就是好朋友吗?

(5)同学们说一说是什么原因造成同学间相处困难呢?

引出话题:

在同学、朋友相处时,对于他们不正确的观点、要求、行为等,我们应该断然拒绝。学会拒绝别人是我们处理好人际关系的一种重要技能,也就是说,我们要学会说“不”。情境设置:

A同学做出很忙的样子,一手拿着记事本,一边说:今天的事情真多,明天要默写课文,我还有一段没有看呢,这是语文,数学153页还有三道题,昨天的错题还有一道没有弄明白,中午得看一看。英语还是老样子,要记单词要背课文,最惨的是今天我妈出差,我今天自个儿做饭,就别指望今晚上有多少时间做作业了。今天中午我得多做点作业。说完做出做作业的样子。

情境一

B(大大趟趟地)走到A旁边说(随便、高声):嗨!走,陪我一起买本书。

A做出很为难的样子,(看看同学,再迟疑几秒钟,最后还是走了。)问题讨论:

1、A在这种情况下会怎么想呢?B又会怎么想呢?(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2、A考虑到他如果去了之后会有什么后果吗? 教师小结:

不顾后果地迁就朋友或同学,过分地考虑他人的需要,压抑或违背了自己的正当需要,失去了自己的独立性。

情境二

(提醒同学们想一想:他们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A正在看书:做出认真状。B走来之后,说:“嗨!小A,看足球去。”

A :“看什么,没兴趣!你有没有看见我正在看书!”(粗暴地,声音很大)B:“嚷什么嘛。不去就不去嘛!”(语气愤怒地)说完后转身离去。

想一想:两人的关系会有什么结果呢? 教师小结:

用极其差的态度粗暴地拒绝朋友或同学,根本不在乎别人怎么说,心中只有我,以我为中心,拒绝与别人合作。

情境三

B走来,说:“嗨!坐了这么久了,我们出去走走。” A :“不去!”(以一种较为平和的口气,然后接着看书)B很委屈很不情愿地走了!学生分析: B会怎么想呢? 小结:

没有解释的拒绝,朋友会生疑,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情境四

B走来说:“我们一起去借本书,听说图书馆来了不少新书。A:对不起,我还有事,教师布置的作业我要在中午做完,今晚上我还要回去做饭,我妈出差了。你自个儿去,好吗?

B:哦,那么你赶快做作业吧,我自个儿去。(平静地离开)问题讨论:

这种方式中A的表现怎么样?B被拒绝了的表现又怎样? 教师小结:

委婉而得体地拒绝,有独立性,又有合作性。学生分析:

这四种迁就或拒绝的方式,哪一个是同学常用的?哪一个是比较好的?它们又有哪些害处呢? 从上面四个情境,我们知道在拒绝他人时应有的态度,知道了迁就他人的害处。那么看下面这一情境,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情境五

(说明:同学A在做作业,而且今天的作业又比较多。A还有其他的事情,比如学生会的事。回家之后还有一些家务等)

这时B跑来对同学A说:“我们班的某某同学在球场踢球时不小心摔了,我们赶快去送他上医院吧!” 问题讨论:

A是去还是不去?为什么?

看了上面的情境,在拒绝朋友时,我们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 总结学生发言:

什么时候该说“不”?

(1)手头的事比别人约你去做的事更重要时(2)别人所要求的事确实是自己不愿的

(3)明显判断不好的事(从社会道德规范看)同学们可以根据上面说的三点给我们举一些生活中的具体的例子:(请同学来说一说)怎样说“不”?

(1)注意聆听对方的谈话:听对方说话是对对方的起码尊重。

(2)要果断拒绝:在拒绝时要果断,不能含糊其辞,要明确地表达自己不愿意的态度。

(3)作出必要的解释:在拒绝了别人时还应该做出简短的解释。(4)在拒绝时应注意说话的语气拒绝的是同学,应该有礼貌,请不要粗暴地对待你的同学,因为我们都不希望别人粗暴地对待我们。被拒绝后可能会有的想法:

(1)是不是我在什么地方得罪了朋友。(2)我拒绝了他,今后他也会拒绝我的。(3)我拒绝了他他会不理我的。

(4)讨厌,我找他他却不给我面子,今后我也不理他了。

(5)还算什么朋友,不给哥们儿面子,我再也不和他做朋友了。认识:

不论是多么好的朋友,只要是两个人,就有想法不一致的时候,就有一些时候各人有各人的事情。我们应该每人拥有自己的时空;另外,同学们想一想,如果一个人能完成的事,却要两个人来一起做,对我们的时间是不是一种浪费?其次,多站在朋友的角度为朋友着想。有一颗宽容的心,理解朋友。是朋友就应该多为朋友着想,如果朋友有比自己的事更重要的事,那么,我们应该理解朋友。请同学们举出生活中的一些事件来说明他们所学到的内容。总结: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懂得了什么道理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权力说“不”,我们不要做别人的影子,而要做一个有主见的人。不过,你能拒绝的只能是对你不合理的要求,而不能拒绝一个应该帮助的人。此外,在说不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到文明礼貌,尊重和理解别人,学会与人沟通。当然,拒绝别人是一门艺术,有一定的技巧,不是一节课就能解决问题的,还要*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学习和提高。我希望同学们都拥有真实的友谊,但是在该说“不”时就说“不”,并且说得漂亮!当受到拒绝的时候也有一种坦然的心情。

最后送给同学下面一句话:

经常相处的人并不一定就是朋友,而相距万里的也不一定就不是朋友。朋友之间重要的是心与心的相通,而不在乎是否日日相守。

教后反思:

论艺术设计教学中融入视图心理学 篇3

关键词:图形设计;视图心理学;教学

1 研究图形语言是表达视图心理学的有效途径

1.1 图形语言的含义

图形语言是“物”“图”演变的过程,是一种国际化语言,它超越了文字语言传播的信息量,具有丰富强大的视觉效应。当全球语言还不统一,信息的传递还需要借助文字翻译的模式来进行沟通传递的时候,图形语言的识别共性已得到不同区域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大众的认可。

1.2 图形语言的认知共性

在石器时代文字还未出现的时期,原始人类历经漫长的生活劳作,逐渐形成了以简练图形符号进行交流传达各种信息的方式。譬如在狩猎活动中,用红黏土描绘面部和躯干四肢,以此识别群友,鼓舞士气,震慑猎物;在岩石或树干上留下符号来界定部落的领地范围;在岩壁的墙上绘制生活劳作中的符号来教化后人;在陶制容器的外壁刻画出记号以区别罐内所装物品等。[1]

人类文明在不断进化,文字也逐渐出现并渐渐规范,但由于不同的区域和文化,全球的文字并不统一。例如,用不同文字来描述“水”这个事物,中文为“水”,英文为“water”,法语为“De leau”,俄语为“вода ”,德语为“Wasser”。同样的事物,但由于语言文字的区别,导致了我们认知的困境。但是如果我们采用几条波浪线组成的图形符号来表达“水”这个事物,或许你来自不同国家或民族,无论你是大人还是小孩,很容易就明白其含义。因此,图形语言实际上是一种国际化的语言,它具有极强的认知共性。

1.3 图形语言的认知源于心理认同度

用文字语言承载传播信息远远不及图形语言来得快捷和准确,在当前的读图时代的大背景下,高效地使用图形符号显得更为重要。而图形语言的认知源于大众心理统一的认同度。例如,在全球范围内,色彩有冷色系和暖色系之分;红色传达热情,绿色象征生命,蓝色代表和平,黄色寓意光明;方形给人稳定之感,圆形给人完美之感,三角形有坚固之感。众多图形符号的视觉感受再一次印证了图形语言的认知源于大众的心理认同度。用图形语言来传递信息,能将设计者的情感和态度通过图形传递出来,这是语言和文字难以实现的。[2]

2 分析图形视觉元素的心理效应是视图心理学的核心

2.1 图形语言的心理效应

图形语言的心理效应来至设计者创作出的图形符号,它们或具象或抽象,常常给受众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具象图形能表达出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具有直接的形象语言,能真实地表现对象。抽象图形是具象图形经过提炼、概括而形成的平面图形元素,其表达的视觉效果较为含蓄,能使观者产生联想的心理效应。此外,色彩的应用也赋予图形不同的心理属性,它是视觉信息中非常重要的元素,有效颜色搭配合理图形,能够正确地引导观者的心理联想。因此,想要借助具有图形语言的符号去传达设计意图和情感时,就必须深入学习和理解图形符号和颜色的心理属性。只有经过系统专业的学习,才能理解不同图形和不同颜色给人们的心理暗示,进而带来准确的心理效应。

2.2 视图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视图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图形符号语言,分析色彩心理效应的学科。它的实施就可以让高校的艺术专业的学生在《构成》课中逐步推进本学科内容的学习和实践。例如,在《平面构成》课中,让学生多研习抽象图形符号的语境,在布置的作业中让学生就某种情绪和心理去用抽象的图形来制作和解释;在《色彩构成》课中,重点教学色彩心理的环节,让学生明确色彩的心理效应,并且懂得如何运用同类色、临近色、近似色、互补色、对比色等的搭配,传准确达心理暗示。这些课程都需要运用视图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去辅佐,视觉心理学引领视觉设计的前沿,给未来的设计带来无限的可能。

设计师不断挖掘图形能给人们带来怎样的联想意义,把握图形与图形之间产生的某种默契,准确表达一种信息,这是需要设计师永远研究的课题,从而还可以不断创新理念,引发新的思考,产生新的思想意识,新的生活方式,新的社会结构与秩序。[3]

3 视图心理学是艺术设计教学法则的根本

艺术高校对艺术专业的学生的培养是长期的,也是系统的。想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可持续发展潜质的设计领域专业复合型人才,必须要掌握视图心理学的精髓,即谙熟图形语言和色彩心理,灵活地应用于不同设计范畴。

艺术的设计法则的根源就是“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服务的对象,就要根植于人心。设计师将设计目的和大众的心理诉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寻求到商品与受众之间的平衡,笔者认为这样的设计自然就会有持久的生命力。

在高校的艺术专业教学中融入并强化视图心理学的教学理念,有助于艺术高校的学生在设计法则的指导下凝聚人文情结,以大众的心理需求和利益出发,设计生产出更丰富多彩的商品。视图心理学就如同艺术教育领域的试金石,只有符合人心的设计才会是好的设计;视图心理学又好似高校艺术教育过程中的航标,只有学生在进行实际设计中深入研究消费者的心理,才能做出大众认可的设计作品。

4 结语

视图心理学是一门综合研究图形语言和色彩联想的心理学学科,它既涉及艺术学领域,又牵涉心理学的范畴。从艺术高校低年级的构成学到高年级的各类实用艺术设计,潜移默化地嵌入了视图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它的实际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但在国内艺术高校中,真正把视图心理学当做一门学科进行教学的例子,几乎是空白。即使有,其研究及应用也是较零散,不成体系。因此,作为艺术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肩负着培养艺术人才的重任,我们必须正视“视图心理学”在艺术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性。我们有义务不断总结经验,推陈出新,在努力寻求艺术高校教学改革方法时,真正把“视图心理学”融入整个艺术高校教学体系中。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培养的艺术人才更具人文情愫,让他们设计的作品更加走心,让大众及用人单位认可艺术高校培养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马玉山.图形语言的魅力[J] .安阳学院学报,2004(02):118-119.

[2]伊延波,杨丽萍.图形的创意与心理分析[J] .艺术教育,2010(05):10-11.

[3]孟村.视觉传达设计图形语言表现研究[J].包装工程,2013(22):21-23.

教学艺术心理 篇4

1 体育教学艺术心理的定义

体育教学艺术心理是指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 在遵循教学基本原则的基础上, 结合学生心理成长规律, 熟练地掌握、创造性地灵活运用教学方式、方法的艺术。它是教师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方法, 创造性地组织教学, 将体育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运动心理, 与审美融为一体;使学生在愉悦环境中高效率地进行乐学、乐练的教学技能技巧;是教师学科知识与智慧的结晶, 是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模式、方法的升华, 同时也是教师独特教学风格的再现。因此, 体育教学艺术心理具有:创造性、艺术性、情感性、娱乐性、个性化等特点。

2 教学艺术心理在艺术体操教学中运用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20余篇和相关书籍2本, 并对我院健美操专选班的学生进行间卷调查, 找出我院学生健美操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其中发放问卷100份, 回收100份, 回收率100%, 有效问卷100份, 有效率达100%。

2.1 健美操运动本身的难度

健美操是一项在音乐伴奏下以自然性和韵律性为基础的体育运动项目。它的动作内容是以优美性和艺术性为主要特征, 对身体素质要求高, 在一定程度上给部分学生造成一定的学习困难。调查显示, 有97%对艺术体操的喜欢程度较高, 主要因素是能提升自身气质, 有3%选择是因为就业或其它项目更难等因素。

2.2 学生自身克服困难的意志薄弱

对于进入大学生活的学生来说, 体育训练的压力大大降低。同时, 有部分学生认为, 大学阶段, 提高运动成绩, 是件困难甚至不可能的事, 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习态度不端正, 学习认真度不够。

2.3 教师对教学心理的重视不够

对艺术体操专选的学生来说, 都是热爱这项运动的。然而因学生的个体差异、身体素质及学习进度等的不同而不适应教师的教学, 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积极性减弱。根据调查, 有88%的学生喜欢鼓励性教学, 有12%的学生则表示希望教师严厉教学。

3 教学艺术心理在健美操教学中的运用

3.1 调节教学心境, 注重教学的积极艺术

心境是一种微弱的、平静而持续时间较长的情绪状态, 具有一个相当长时间的持续性。教学心境影响着师生的整个教学的行为表现, 会使周围的一切都感染上这种情绪色彩。在教学中, 会穿插些游戏内容, 如果分配不当, 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影响教学心境。教师唯有在积极良好的教学心境下通过合理组织分配, 使教学成为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生机盎然的教学整体, 具有勾魂摄魄的撼人的艺术魅力。教师要以“爱生乐教”为己任, 让学生在积极良好的心境下进行学习。

注重“理”与“情”的结合, 教学过程中要以“理”服人以“情”动之, 使受教育者共燃圣明之火。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构建一个互帮互学、共同提高、教学相长的健康、和谐、快乐、积极向上的教学环境和氛围, 寓教育教学于娱乐中。

3.2 期待和建立自信, 注重教学的激励艺术

3.2.1 自信的引导与建立

教师的夸奖、鼓励和心理暗示, 可以唤起学生的自信, 激发他们的潜能, 满足学生爱与尊重的需要。在艺术体操教学中, 教师对不同的学生都寄以期望, 给予关怀, 为他们提出不同的努力方向;或根据他们不同的潜能, 让其各自扬长避短, 激励他们的信心, 就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自信效应”是斩断“智力魔力圈”的一把利剑。为使学生摆脱“智力魔力圈”的束缚, 教师必须使学生确信自己的能力。艺术体操运动技术对学习者的身体素质要求很高, 且既枯燥又辛苦。对运动素质较差的学生来说, 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甚至丧失自信心。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如在抛接器械教学时, 首先要将学生常常说的“我抛不好, 接不到”, 换成“我可以的, 而且能做得很漂亮”等自信的语言。亦可运用对比法:自我“赛跑”、与他人对比 (水平、能力相等或略高) , 不断充实学生自我的内存动力。

3.2.2 激励的合理运用

加强教学激励的艺术, 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管理心理学告诉我们, 人们的学习和工作绩效取决于他们的能力和激励水平 (即人们积极性的高低) 。由此可见, 要使每个同学在课堂上最充分地发挥他们的才能和创造性、主动性, 实现学习任务和目标, 教师就应经常采用多种方法手段去激励他们的积极性。如融通式激励、勉励式激励、参与式激励、期望式激励、宽容式激励、影响式激励、幽默式激励等。

3.3 合理表扬, 注重教学的评价艺术

在教学中, 教师还可以运用表扬来作为辅助教学评价艺术。所谓的评价艺术, 不仅指体育教师对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状况的评定, 更重要的是指体育教师对学生在体育方面的认可程度。以尊重的心态对每个学生做出适当的评定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体育基础差的学生如何给予评价, 并如何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应该作为体育教师的教学重点。对这部分学生教师一定要以关心、爱护、鼓励的原则耐心进行教学, 对他们学习效果的评定也一定要注重提高的过程, 使这部分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 增强自信心。

4 结论

教学既是科学, 更是艺术。在健美操教学中, 充分运用教学艺术心理之特点, 注重情感艺术、心理积极艺术、激励艺术和体态示范艺术促使人在一些强制性的教学活动中产生愉悦情绪, 寓教学于娱乐中, 充分发挥情感的积极效应, 营造良好的教学心理氛围, 有效地组织调节教学, 使教与学和谐统一, 并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摘要:随着全面素质教育的发展, 在艺术鉴赏和审美情趣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 21世纪的大学生富有个性, 越来越多的爱好健美操这一柔美体育运动。体育教学既是科学, 又是艺术。为了在教学中有效地运用教学艺术心理, 克服柔韧等素质练习的乏味与疼痛, 创造良好的教学心理氛围, 有利于教与学的双向交流, 使之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艺术心理,教学效果,健美操

参考文献

[1]吴联芳.高校课堂艺术化教学的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 2003, 22.

[2]张继生.雷军蓉.体育师范院校课堂教学艺术[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3, 37.

教学艺术心理 篇5

“美的艺术”并非古而有之,柏拉图认为美本身是事物之所以美的根本原因,艺术是以美本身为原型的现实世界的摹 本。古典 美学 的 出 现,把“美”定位为一种无功利的审美判断,把艺术理解为理念的形式化表现,从而也建立起用“美”的观念把握艺术的“美的艺术”的理论。19世纪末以来影像技术与影视媒介的面世与普及,数字化技术为观众创造了一个实时反映的声音刺激,表现出了惊人的创造力,使得影像更富有史诗性和观赏性,并逐步开辟了一个人类看待和体验世界的全新格局。媒介和其他技术性工具一样,具有一种产生分离或令人入迷的力量,即人类所有的感知能在网络上得到延伸。①任何一种延伸都会改变人类感知与表征世界的方式,也会改变人对世界的体验,同时也在无意中形成这个时代的人的心理。新技术的产生使艺术的传播、感受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进而塑造人类感知外部世界和感知自我存在的方式。数字化改变了人对真实的期待也为艺术带来了更多的沉浸感,沉浸性发展到极端,会使人在精神上失去批判力与创造性,使人的能动性丧失,遭到物质力量的奴役,甚至会成瘾或没有自我意识,现实判断走向绝对的虚无,取而代之的是人类对物的疯狂的痴迷。而这种对镜像视觉的偏爱,会消耗艺术本身的“价值旨归”与“价值指向”,并在欲望的蛊惑下,造成对艺术自身的真理和希望的破坏。

新技术影响下的当代艺术,带来了超视觉的、超内容的、超传导性的艺术感知模式。而在经典艺术中,无论是雕塑,还是绘画,或者其他某种形式的艺术作品,展示和传播作品的方式都较为简单。在当代艺术中由于技术性媒介的介入,艺术的感知力也与以前的直线力方式大不一样,更多的是以不同途径的传达方式在不同层级上将具有特定意味的对象反复刺激从而形成具有震撼性的效果。与传统的方式相比,那种静心的内心独白式的思辨与空问、冥想,被挤压或掠夺。虽然视屏对眼底的直接照射以及屏面后续信息的介入,使审美体验具有了更为广泛的时间、空间上的自由,但是毋庸置疑,历史发展的逻辑不是技术决定论,技术工具和社会应用的关系应该是一个相互作用的关系。马尔库塞指出,技术时代的美学通过将审美艺术内在化和世俗化已全然丧失其批判性和超越性的维度,从而成为压抑人的自由,为不合理社会辩护的工具。人类应该摒弃依赖技术性的感知方式,以更为感性的艺术化的审美感知来认识我们的世界。①马尔库塞赋予艺术塑造新感性、构想生存能力和变革潜能的特性,并认为自由的社会,应该建立在人的感性基础上,而非依靠技术理性。他把审美作为人类要培养一种“新感性”,使技术艺术化。因为,艺术所展现的是更为纯粹的、真理化世界,马尔库塞所寻求“新感性”要求的是更高维度的艺术感知。具体而言,应该是主体自发的、思辨的精神追求。然而商品社会所提供的是一种彻底世俗化的、被技术理性支配的被动选择的艺术感知模式。

教学艺术心理 篇6

关键词:旅游地理 课堂教学 艺术形式 心理效应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一个积极的心理过程。笔者曾听过一位老师讲授旅游地理课,平铺直叙,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气氛沉闷,当然没什么积极效果可言。旅游地理内容丰富,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建筑、宗教、艺术等多方面的学科知识。要上好这门课,从心理学的角度讲,笔者提一点建议,即增强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是上好旅游地理课的关键所在。建议将学生感兴趣的其他艺术形式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使教学与其他学科艺术形式嫁接、融合,这将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心理效应,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同时,还能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技能并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形成健康的艺术观、审美观。

一、运用歌曲、民间歌谣,可使学生在艺术欣赏中理解学习内容,加深印象

歌曲、民谣是学生们喜爱的艺术形式,若在教学中把它们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可使学生在艺术的欣赏中理解内容,加深印象,学起来轻松有趣。例如学习各个旅游地的气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但运用歌曲学习,就能极大地降低知识难度。如在学习我国东部、东南部地区时,其气候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单凭讲解,学生对于季风气候较难理解,而若选用《白毛女》中的歌曲“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和《北国之春》“亭亭白桦,悠悠碧空,微微南来风”等,学生从歌曲中就能较轻松地理解季风气候风向的变化;在学习海南岛时,一句“请到天涯海角来,这里四季春常在”,可使学生很快明白海南的气候特点,并知道“天涯海角”这一著名景观。还有,在学习云南的风景名胜和物产时,可让学生欣赏云南花灯《逛新城》,从有趣的猜唱中,就了解了西山龙门、石林、安宁温泉、大理蝴蝶泉、东川铜矿乃至云南的小锅米线等等。

二、运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可帮助学生理解旅游资源特色,增强学习兴趣

旅游地理介绍大量我国著名的名山大川和文物古迹,而我国古典文学中有很多以名山大川、文物古迹为题材的散文、诗词。因此,在学习这些旅游资源时,可选取典型的古典文学作品,帮助学生理解旅游资源的特色,增强学习的兴趣,还能从中受到文学艺术美的陶冶,增强人文素养。如学习江南三大名楼时,可分别选取唐代诗人崔灏的《黄鹤楼》、王勃的《滕王阁序》和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这三座名楼的文化内涵。又如学习庐山风景区时,可选取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使学生更深地认识庐山的奇秀风光;学习泰山时,选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和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等名句,可使学生很快在欣赏名诗名句的同时掌握泰山最突出的特色。优美的诗词,秀丽迷人的景色,雄伟的古建筑……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学到了知识,感受到了祖国的历史文化与自然景观的灿烂辉煌。

三、运用中国神话故事、历史故事,可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我们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孕育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在我国的建筑、遗址中都有体现。结合教材内容,师生可共同收集相关的神话故事、历史故事,并将之运用于教学中,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在学习我国第一座佛教寺庙白马寺时,可由传说汉明帝做梦到派人请佛并用白马驮回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故事中记忆白马寺的历史和地位;在学习武当山风景区时,可从学生感兴趣的武当山武术入手,并加入张三丰的相关传说故事,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自然地认识到武当山是我国第一道教名山;在学习秦始皇陵和兵马俑博物馆时,选用秦始皇统一六国和为自己修建陵墓及二世胡亥埋葬秦始皇的历史故事,使学生很快从历史中认识到秦始皇陵和兵马俑博物馆的历史文化及布局特色。

四、运用导游艺术,能锻炼提高学生的多种能力和综合素质

许多学生对导游有强烈的兴趣,在教学中利用学科特点和学科优势,适当地加入导游艺术的教学,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能使学生的多种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锻炼。教师可在每节课前和授课过程中、课后的作业中,布置以教学内容为主的导游练习。通过教师的模拟示范、指导,学生的模拟导游练习、表演、比赛等教学形式,使学生既能熟记学习内容,又可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心理素质及相关的旅游职业素质。例如结合教学内容,可于课前设立“今天我是导游员”“我带大家游石林”等导游练习;课后作业可偏重布置编写导游词的练习;章节复习时可采用全班以小组为单位的模拟导游训练等,这样,可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实效性。

五、运用广告艺术,可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广告作为一种宣传手段,有其独特的魅力。而今天的学生对于广告更是情有独钟,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选取熟悉的旅游宣传广告或让学生们依据旅游资源的景观特色编写广告,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调动课堂学习气氛,提高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当前,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各个旅游企业、旅游地都在加大宣传力度,各种媒介上的旅游广告也越来越多。平时若老师和学生注意留心收集,可以在上新课时运用,以丰富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也可在复习旧课时进行旅游广告词、广告画、广告图片的展览、解说活动。此外,开展能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旅游广告设计和创意比赛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形式。

总之,课堂教学并不只是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过程。教师应根据自己所教学科的实际情况,善于学习,善于收集有关资料,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形式,以收到良好的教学心理效应,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郑辽吉,张娜.中国旅游地理.中国科学出版社,2008.8.

2.都大明,金守郡.中国旅游文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1.

3.闫立杰.旅游景观鉴赏.旅游教育出版社,2007.8.

教学艺术心理 篇7

随着21世纪的到来,在当代高等艺术学府的体育教学中,艺术院校中的大学生发散的思维情绪贯穿在整个的教学体系和身体锻炼当中,尤其在学生遇到技术提高的“瓶颈”时,而当代高等艺术院校中大学生的思维则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如何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其独立、自主、全面的思维能力便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1)灵活运用实用心理学表象训练基础理论,可以促进艺术院校中的大学生在学习各项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可以启发艺术院校大学生的积极、主动、自言诉思考。表象训练是人的大脑对过去所经历过事物的“二次反应”,它是在感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也是对已经感知过的事物“二次投影”。而在当代高等艺术院校的基础体育教学、运动队训练和竞技比赛中,艺术院校中的大学生运动员正是凭着自己的运动表象来进行运动练习或表演的,如果其自身的运动表象不够清晰或没能建立起来,就不可能准确的完成整套的练习动作。体育教师应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引导调动艺术院校中的大学生自身本体的感觉器官来参与活动,汲取大量的“运动参与材料”,为建立客观理性的认知打好基础。例如:在大学一年级学生进行体操的前滚翻教学练习过程中,体育教师可以练习前进期用实物(如:正方形盒子、椭圆实心球、白板等教学器材)演示,使每一名大一的学生从视觉上有一个正面的冲击,可以发现圆形的实心球比正方形的盒子在同样的条件下滚得更快,进而近一步启发课堂上的学生进行主动、积极思考,最后,体育教师再进行诠释说明体操动作前滚翻进行“团身”的原理,以及低头、收腹、团身、推手的重要性,使每一名学生在进行实际操作前都能建立正确的感观认识,同时也培养其自己主动积极思考的能力,进而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2)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在表象基础训练上有针对性地挖掘新的训练方法(培养学生对技术动力学习的独立思考能力)。在21世纪中的大学体育基础课堂教学过程中,运动新颖、科学的心理干扰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而艺术院校中的大学生可以根据体育教师示范一些基础运动动作,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自主创新合理、有效、实用的技术动作,进行分析,最后达到自我“消化”实现体育动作范化——分化——自动化——技术的巩固提高。在高等艺术院校中体育教学与课余运动训练中不断发展学生自主的学习运动技术和有创造性的培养他们进行自主发明新颖的练习方法和训练手段。

2掌握和灵活运用实用心理学注意规律设计的教学内容

在艺术院校的体育教学中学生进行学习,掌握认知技能、技巧的基本前提条件是注意力。

人的注意力是人内心活动对已经过去经历发生事物的“二次反射”。而目标的指向性就是从众多各种不同事物、因果、活动及客观环境所筛选出本体指向的特定目标对象,以确保其对最后选择做最理性的分析和裁决。注意是一种心理形态,它本向是不能脱离内心感知、思维、想象等内在现象而独立存在的。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多运用注意力进行教学工作。这种注意是一种主动的、服从于当前一定任务的、并且受人的意识控制的现象。人在学习、受训练、知识的增加等任务的实现过程中,主要依靠有注意力的作用,而在教学中应注意建立和保持“有意注意”的前提。

第一,对“目标”任务的新的诠释。艺术院校中的大学生对于体育课堂中新的学习目标理解得越清楚、越透彻、越深刻,最后完成该项任务的愿望就越强烈,对于运用全力完成任务是有积极的意义。例如:在艺术院校的体育课上课前要向学生讲清楚该课主要内容、具体目的和首要任务,并在教学中反复强调该课的目的和任务,使学生理解清楚,并带着强烈的愿望在练习中完成任务,体会成功的喜悦。

第二,依靠间接兴趣的支持。有意注意要靠间接兴趣来维持。例如:一个进行体育治疗的患者,他对体育活动本身也许是不感兴趣的,也就是无直接兴趣的,但他对运动可以培养其健康有体育兴趣,也就是有间接兴趣的,所以他能长期注意坚持运动锻炼,塑造其终身的参与体育运动目标。

第三,加强意志的培养。对于艺术院校的体育教学环境的影响和运动项目的枯燥无味或许会引起注意的分散,要锻炼艺术院校中的大学生可以在相对嘈杂的客观环境中学习、画画、创作的训练品质,渐渐发展其注意力稳定性的良好状态。因此教师在体育课上运用注意规律来组织教学,并贯彻课的始终,对教学效果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3运动实用心理学生动的直观作用,提高艺术院校体育课堂的教学收益,到达预期教学效果

在当代的艺术高等院校的基础体育课堂教学中,当代艺术院校中的大学生的文化课、专业课学习、画画、创作和练习过程也都是以自身本体感知作为潜意识的基础,如果每一名基层体育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其专业、科学、有针对性专业特长,运动各种教学手段发展多方面丰富学生的感知。

而在21世纪中的高等艺术院校的基础体育课堂教学中,艺术院校中的大学生自主独立的学习和积极主动的练习过程都是以自身潜意识的感觉和视觉知觉作为动作基础本体感知的基础,所以要求当代的体育教师应具备全面的专业技能,充分发挥其直观作用,对学生掌握动作程度以及教学效果就显得至关重要了。例如:体育教师在传授“原地侧向推实心球”一课中,教师在做示范动作,原地侧向推实心球动作时,只做好伸臂和拨球的动作,而没有做好蹬地、转体、挺胸的动作,这样会使学生在直观作用下,忽视了蹬地、转体、挺胸的环节,而片面追求伸臂和拨球的技术动作,这样使教学效果不明显,因此在讲解动作要领时,务必做到言简、准确无误,以免学生产生误解,影响教学效果。同时,也要求教师的示范动作尽量做到准确、优美,这样体育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直观作用,通过教学手段培养每一名艺术院校中的大学生自主、积极、理性的思考,促使每一名艺术生能较顺利地学习、理解、掌握老师所传授的练习动作。

4结语

最后,实用心理学的许多理论和方法可以调节艺术院校学生的情绪与思绪,使其可以积极主动的面对和自控自己的情绪。在艺术院校的基础体育教学过程中,每时每刻都伴随着复杂心理活动,在体育教学中锻炼过程中基层体育教师掌握实用心理学基本理论和运用心理规律是改进和提高体育基础教学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所以我们一线的体育工作者更应掌握实用心理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在实际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加以应用。尤其是艺术院校的体育工作者们更应重视实用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充分发挥艺术生的思维想象力与发散力,培养其创造力。

参考文献

[1](法)埃米尔·库埃.暗示与自我暗示[M].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

[2]杨志良.情感教学心理学[Z].2012.

教学艺术心理 篇8

关键词:健美操,表现力,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健美操是集体育的力量美与艺术的形体美为一体、深受当代大学生青睐的体育项目。在校园文化如火如荼的高等院校,健美操已成为青年大学生最热衷参加的体育项目之一。所谓艺术表现力,是指人内在的情感在外部动作表现的形式,学生跳健美操时展现出的表现力是学生自信心、自我陶醉、热情感染观众能力的综合反映。[1]因此,高校在进行健美操教学与训练中,应注重围绕着如何增强其艺术表现力,充分展示出健美操的力与美来进行。本着提升大学生健美操教学训练效果和品位之目的,拟从表现力的内、外在因素和心理健康两大方面,研究影响大学生在健美操教学、训练中艺术表现力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1 研究对象

本院10级健美操大一2个班、09级健美操课大二2个班以及院健美操队的学员共计224人,其中10级80人,09级80人,健美操队64人(见表1)。

2 研究方法

2.1 问卷调查法

调查共发出问卷224份,收回问卷212份,其中剔除废卷4份,最后有效问卷为208份,问卷调查对象的有效率为97.19%,有效回收率为96.11%。

2.2 电话访问调查法

以电话和座谈的形式,对参加学院健美操队的学员30人进行访问。

2.3 统计分析:

对收回的有关材料进行统计、归纳和整理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艺术表现力因素有内在与外在的统一

3.1.1 艺术表现力因素

本文选择了几个艺术表现力内在的和外在的因素,作为认识的观点来考察

从大学生对艺术表现力的认识来看,女大学生对“教师具备的感染力”持同意态度占99.45%,不同意和不表态的只占0.55%,两者态度明显差异。其次,有99.26%的女大学生对“肢体语言表现力”持相同看法,不同意和不表态的只占0.76%,两者态度明显差异。表2说明女大学生把健身艺术表现力的外在因素放在首位,完全把教师的感染力、肢体语言表现力作为是学习健美操的主要因素来看待,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健美操老师的一言一行也是大学生学习健美操的动力。这是外在的因素,但我们还得加强对内在因素的认识,只有内在的因素起到作用,才是我们学习所要达到的目的。

3.1.2 心理的因素

选择自信心、表现力、审美能力、性格等,进行心理因素的调查

大学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基地,是人的一生中接受身体教育的最后时期,也是学生机体和心理趋向成熟和完善的时期。重视大学生心理因素的健康发展。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真正实现对人才的全面教育[2]。从心理因素的认识来看,女大学生对健美操能“提高自信心”持同意态度的占92.16%,不同意和不表态的只占7.84%,两者态度明显差异。其次有92.41%的女大学生对健美操能“增强表现力”的有相同看法,不同意和不表态的只占7.59%,表3这一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的校园学习、生活已与社会经济、城市建设等发展及人们生活节奏变化等各方面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把自信心放在首位,这就要求她们要具备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的勇气。随着学生自信心的提高,心理状态也更加稳定,在建立信息过程中,学生体验到自己的能力。而对“审美能力提高”持赞同的78.98%,不同意和不表态的21.02%;对“性格可开朗”持赞同的64.91%,不同意和不表态的35.09%。表明审美和性格是人心理内在的因素所决定的,通过健美操的练习可以改善和提高,但改善和提高的弧度有限,对性格较内向的学生来说,一下要她完全放开做动作,也是不现实的,只有通过耐心细致的引导,体贴关心爱护,耐心地讲解、示范和辅导,并及时对她们取得的进步和成绩做出肯定和鼓励,增强她们“愉快”“成功”的情绪体验,逐步树立信心。

3.2 二者之间关系

健美操表现力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其一是动作的结构及其变化与音乐伴奏的统一,其二是个性,据统计,两种不同个性(内倾性和外顺性)的大学生,经过长时期的健美操运动训练后,其个性气质颇为相似。其三是情绪,这也是人的心理因素的重要构成部分。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健美操运动的表现力,反过来,坚持跳健美操可以改变人的精神状态,使人情绪饱满。学生不仅可以获得耳目一新、心旷神怡的近期效果,而且通过长期的坚持训练,还可以获得骄健的体型,使人心满意足,羡慕不已,从而达到了心理健康的远期效应。

健美操是人们通过面部表情和身体各部位的动作来抒发内心情感的,它要求动作表现淳朴、自然、真实、富有激情,给人以感染、激励和美的感受。也是表演者自我陶醉超越观众热情感染观众的能力的综合反映。[3]因此在做健美操时,大学生应表现出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和喜悦,自信的激情,并有强烈的感召力。教师在教学上,要注意从心理的角度去考虑学生的处境,让学生心理上有一个概念,我就是世界上最棒的,以帮助她们去掉内心的自卑,羞怯等不良心理因素,增强自信心,从而增强心理健康。

4 对策与建议

4.1 灌输健美操表现力促进身心健康的理念

健美操集健身、健美、健心、娱乐为一体,其核心是健美。与其它运动项目相比很有独特之处,其一是以健美的方式来健身;其二是通过健美以求健心,大量的研究结果证明,健美操表现力对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尤其是心理健康的作用是非常突出有效的。

4.2 要善于让不同水平、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都领略到成功的愉快

在一个班或一个运动队中,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水平、接受能力都是各不相同的,教师应该在“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下因材施教,[4]以调动全班学生或全队队员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多带领学生参加到各种心理训练的活动中去,健身健美操通过长时间的持续运动,不仅能改善机体、增进健康、塑造形体、陶冶情操,同是在练习的过程中对练习者的心理素质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4.3 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特别是艺术教育

注重提高大学生音乐艺术水平。通过进行素质教育,浓郁高校艺术氛围,大力开展以提高人文素质为中心的校园文化活动,并通过课程改革,把诸如“大学音乐知识与赏析”、“大学舞蹈艺术与实践”等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放到基础教育的位置上,使大学生有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音乐欣赏能力,进而引导学生由欣赏到表现健美操的艺术美和意境美。

总之,在健美操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受到情的感染、爱的激励,美的享受,让她们在微笑中认识不足,在激励与期待中增强信心,不断焕发前进的力量。健美操已经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健美操进校园的宏观管理。进一步推动大学生健美操运动的普及与提高,各级各类学校要为健美操运动的开展创造条件,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提高健美操艺术表现力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吴纪饶.大学生健康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

[2]王晓,等.健美操的教学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品质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1):62-63

[3]丁雪琴,殷恒婵.运动心理训练与评价[M].天津出版社

戏曲艺术观众欣赏心理刍议 篇9

关键词:戏剧艺术,欣赏心理,接受心理

中国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历史的进程中留下了它深刻而又辉煌的足迹。时至今日, 中国戏曲依然凭借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目光。尤其是戏曲艺术经过现代科学的梳理后, 剔除了封建糟粕, 其艺术表现力及其深刻的人文内涵依然值得我们关注。我们在听戏看戏的过程中的心理艺术也是极有启发意义和关注价值的。在欣赏中国戏曲的同时, 我们有必要了解其艺术实现过程中的心理艺术。由于水平有限, 这里仅讨论以下几点:心理暗示中的艺术再现, 心理能量的释放 (情感的发泄) , 认知获得的心理满足。

优秀的艺术种类并非靠理论来建立, 它必须依赖于广大欣赏者的喜爱。就中国戏曲艺术来说, 观众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因此, 体现中国人对戏曲的欣赏与爱好, 不能单纯从专业演员所取得的成就来考察, 而要从观众对戏曲的迷恋程度上来考察。当今社会已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 戏曲作为商品而进入社会后, 我们也必须深入研究观众的戏曲欣赏心理活动。

中国戏曲具有很强的整体特征, 这不仅体现在剧本、表演、舞美、音乐等多种艺术门类的综合性上, 更重要的体现在演员与观众之间的交流上。中国的戏曲是开放性的, 老戏园或农村庙台, 演员与观众相隔很近, 台上演唱的同时, 台下则随意交谈、品茶、喝彩, 气氛较为热烈。演员精彩的动作、精彩唱腔若能博得观众的喝彩, 这对演员起了鼓舞作用, 同时又使观众得以尽情抒发。可见中国的戏曲非常注重观众的欣赏心理。我们可将戏曲观众欣赏心理活动作以下分析。

一、程式化表演中的心理暗示

中国戏曲有许多程式化的表演。例如演员去演坐花轿时并非真有花轿, 演员在舞台上转几圈便表示已经快马加鞭走了几百里路了。但是观众在看了这几个表演时并未觉得有些突兀, 原因就在于观众与演员之间已经形成了一种默契。演员和观众都知道这种程式化的表演代表着什么, 也就是说在他们的记忆库存里已经有着这种作花轿的意象, 此时演员的表演并不一定是要将坐花轿表演多么逼真, 多么传神, 而只是让观众明白他在做什么就行了。因此, 虽然没有花轿, 演员还是摆出了一副做花轿的姿态:虽然没有快马, 演员还是装出骑马的样子转几圈。这些表演并不是要观众直接去欣赏的, 它的唯一目的就是暗示观众这里在做什么, 演什么。只要观众明白了, 在欣赏的过程中观众自会把舞台缺少的部分在艺术再现时加进去。于是通过演员的心理暗示, 观众明白后便在艺术再现的过程中加进“花轿”。因此观众的艺术再现后并无任何遗憾, 仍然感受到了完美的艺术体验。少了花轿不成为观众观赏戏曲的障碍了。显然, 如果演员演什么就必须把什么搬到舞台上, 舞台就不是舞台而是杂货场了。正是由于这种程式化表演可以让观众完整的感受到艺术。这样便降低了实物上台的表演难度, 同时虚拟、模糊的表演更能吸引观众的注意, 让观众更深入的进入艺术世界。因此通过心理暗示不但减少了演戏的难度, 而且大大增加了戏曲的艺术趣味。

二、声情并茂表演中的心理暗示

中国戏曲的表演舞台也是独树一帜的。它并不像西方戏剧表演时要求舞台场景必须作到逼真形象。中国戏曲的舞台除了很少的几件道具外空空如也, 背景也只是一块单调的幕布而已, 从来不过多装饰渲染场景。但是场景的单调并没有成为中国戏曲的缺点, 相反中国戏曲演员通过唱、念、做、打让观众真切体会到“舞台景致美”的独特美丽深深的吸引着一批戏迷票友。当观众在听到《牡丹亭·游园惊梦》的唱段时, 感受到的是春光明媚, 鸟语花香, 一派风光旖旎的景色中演员在万花从中轻歌曼舞的景象, 艺术的再现在这里依然完美的体现了出来。这些都是演员通过心理暗示让观众深入感受到艺术美。首先, 精致传神的唱词暗示了观众戏曲表演的场景, 使观众更清楚的了解戏境, 感受戏境。在观众进行艺术再现时舞台场景通过心理暗示被“还原”, 空空如也的舞台也便充满了生气。其次, 演员表演也是一种形体暗示。

可以说, 没有心理暗示, 中国戏曲的观众便不能深入理解戏曲的艺术真谛, 也不可能感受到戏曲的魅力所在。也正是中国戏曲通过表演将“无”在观众那里化“有”的独特魅力深深的吸引着戏迷。

三、求乐心理

在早期戏曲里, 逗乐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从现存的南戏剧本中, 处处可见到插科打诨等逗乐表演, 有的甚至脱离了剧情。但是, 今天的许多戏曲表演仍停留在原来基础上, 没有吸收新的民间技艺而丰富自己。人民是艺术的创造者, 今天的民间技艺, 已有许多新的创造, 如文艺晚会上的小品表演, 经常以各地不同的语音而引起观众捧腹大笑, 而我们的戏曲念白却向普通话靠拢, 我们为什么不去吸收民间新的技艺呢?今天的民歌也非常悦耳动听, 戏曲为什么不去吸收民歌而丰富自己的唱腔呢?

四、认知获得的心理满足

一般来说, 新奇的东西总是对人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因为求新求奇是人的本能, 而单调重复的事物总是让人失去关注兴趣。但是在中国戏曲里, 求新求奇的本能似乎是被压抑消失了。由于中国戏曲的特点, 中国戏曲的一出戏一般会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不同的演员演时唱词, 表演套路大体上是相同的。 (对于同一流派, 同一版本的剧目而言) 大多数的戏迷票友几乎可以将唱词唱出来, 他们对演员的表演也是非常熟悉。但是对于中国戏曲的观众来说, 同一出戏是百听不厌。甚至有的票友自己也可以上台演这出戏, 但是在看另一个演员演时依然会深深的陷入戏中。其实, 这其中人的求新求奇的本能并未被压抑, 相反求新求奇的本能欲望是戏迷们看戏的动力来源。戏迷们在看戏时并不仅仅是看, 他们看戏更重要的一个目的是在戏中有所感悟。每一次看戏的感悟心得都是对未知的求解, 每一次求解都是对人生更深入的理解, 而每一次这样的理解都是他们求知欲望, 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索, 开拓欲望的满足。因此, 有所得便是满足的, 快乐的, 幸福的, 有优越感的。这就是戏迷们看完戏说“这戏有味道, 韵味足”。其实味就是感悟。正因为如此这种求新求奇获得的认知满足便使人的心理产生愉悦感, 满足感。而由于人类认知具有记忆储备功能, 同一种感悟下一次出现就不会产生认知满足, 因为它已经失去了新奇的特点。戏迷们要不断的去看戏, 而且要去看大家名角的戏。就是去追求这样看戏时的感悟心得, 而名家大家的精湛演艺更容易让他们有新奇感, 有所感悟。但是中国戏曲给人的感悟是永无止境的, 即使是同一出戏, 每次听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好奇求新驱使下, 认知的欲望一次次的被满足, 也就一次次的获得了快乐愉悦感。同时, 这种快感也来自于人的高级需求的满足。

从艺术接受心理上谈楚漆木雕刻艺术 篇10

关键词:接受心里,过程性,自律性,自主性,立体主义

古老的阿波罗神殿上曾经铭刻过这样的神喻:“认识自我”。二十世纪上半叶, 在美术活动中, 接受心理逐渐被人们看作是一种同样充满创造性和建设性的活动, 它甚至会极大地影响或改变美术作品的内涵。

美术的接受心理首先表现为过程性。一方面, 接受者确是受着作品意义的某种牵引而走向创造者的原始状态;另一方面, 接受者也在自觉或是不自觉地实现主体的某种内在承诺 (包括思想、情操、价值观和审美观等) 。因而有可能丰富和扩大对作品意义的心理反应, 总之, 过程性既是一种心理反应的规约性, 也是一种开放性, 正是规约和开放的相互作使我们一步步地接下来近和充实作品意义的审美把握。例如:1965年出土于江陵望山楚墓的《木雕座屏》。通高15、横长51.8厘料, 由一扁平的底座和方形的平面构成, 座宽不过12厘米, 屏面公3厘米, 在这个小小体积里, 雕刻家用透雕、圆雕、浮雕相结合的综合工艺, 雕刻出凤、鸟、鹿、蛙、蛇等, 计55个生动活泼的动物, 屏上有透雕的凤4只, 鸾4只, 凤鸾分布在屏面主要的位置上, 两两相对, 透雕鹿4只两两相对, 小蛇15条, 也是用透雕的手法制成, 屏面上共有动物27只 (头、条) , 都是通过撕咬, 争斗而相互联系起来, 他们反映的是原始时期人兽共处之情境, 虽然屏面似乎反复描绘了激烈的撕杀, 但丝毫没有震撼人心的血腥气, 倒像一个打逗嬉闹的乐园, 这些动物理或追逐, 或喙咬, 或相互虬结, 或纵横奔驰, 洋溢着欢快的情绪, 楚人身上原始的情感没有褪尽, 初民的思维往往影响他们对世界的看法, 所以他们才具有人类童年的情怀, 创造出人类童年的心像。

其次是自律性, 所谓自律性是同他律性的相对的, 它标志着接受主题的自愿态度或自由状态, 如康德所说:“不可能有任何法则能强迫一个人认为什么东西是美的, 什么是不美的, 强加的外力往往会导致非审美反应的祸根。外在的东西如是不被内心的逻辑所认可, 永远是外在的。”以虎座飞鸟为例, 它由风鸟、鹿角、虎座构成, 尺鸟在上, 昂首嘶鸣, 背插一对权桠张扬的鹿言与现实人类话语之间的转换, 电脑机制话语已经控制了社会一切, 而电脑机制话语完全是由电脑程序控制, 操作制作电脑程序的人就是独裁者——卡陀, 在电脑程序中没有对罪大恶极的罪犯费尼士 (Simon Phoeix) 作出道德驯化, 反而在他的训诫程序中加入了很多谋杀程序和学习格斗程序, 并且指引他去危害社会, 从而让人们更加害怕, 更加愿意接受他所制定的稳定社会机制, 然而这一切都被喜欢或者习惯说粗话的警察——约翰·斯巴达给打乱了, 并且也导致了他所制定的语言运用规则的崩溃。

海德格尔认为, 人不是语言的主人, 语言也不是人的工具;人不识语言之外, 而是在语言之中;不是人支配语言, 而是语言支配人。对于无权制定话语运用规则的人, 话语权显然并不重要, 因为其操持的话语本身已经失效。因此说“粗话”代表向历史的回归, 也标识了人的回归, 话语系统的反向传播, 也说明了世界交换的错位, 语言革命带来了社会革命,

三、结语

社会系统的稳定和发展, 是来自构建社会体系的文化本身, 角, 一对翅膀处于胁下而轻拍, 足下为劲健的虎座, 关于虎座飞鸟构成的意义, 有不同的说法, 有人认为鹿角是龙的象征, 表明它是龙凤共身神物, 足下踩虎表明除恶辟邪的含义。也有人认为它是古代神话中风伯飞廉的形象, 其意义在于招致风伯, 让它接引死者的灵魂上天, 两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 除从它的出土地的民族关系中找答案, 还可以从这两种观点接受者心理找答案。认为是辟邪, 可能是因心目中的守护神的组合, 造成安全、祥瑞的感觉。认为是引灵魂升天, 可能是接受者被雕塑升腾感的造型, 所感动, 从而引发接受者内在的、或多或少呈现分离甚或颉颓状的表层意识和深层无意识沟通或融汇。

最后是自主性, 指接受主题在任何特定视觉艺术前所引发的各种各样的心理过程, 一方面固然和作品的内涵的深度有关, 也就是说, 作品也规约着反应的大致方向;另一方面也同接受者的意识状态及深度不无关系。在以前我们所理解的雕塑, 不过是由长、宽、高三维构成的体量, 即空间所环绕的体量之组合, 但当二十世纪初, 受立体主义绘画的影响, 立体主义雕塑家把雕塑看成组合空间的构成, 从而使雕塑和自然容为一体。借助现代立体主议理论, 再来看楚国雕刻艺术。拿湖北江陵一号墓出土辟邪来说, 其总长69.5、粗约6至5、头高40.5、腰高31.5、尾高32厘米, 出土时还缠裹着锦衾的残迹, 可见这是一件倍加爱护的物品, 它用一根委蛇纠曲的权根雕成, 主根的一端雕成虎头, 头上昂, 嘴微张而露齿。另一端雕成蛇尾, 蛇尾卷曲。四根分支作为足部, 本具有兽类游走、扑腾之状, 却被雕刻家雕成了竹节, 动物为植物合于一体, 这大概是公见的。四根竹节上又分别镂刻了蜿蜒的蛇、鸣叫的蝉、噬雀的蜥蝎等等, 这就更奇妙了, 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一些事物, 却被和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辟邪以树根作为媒材, 将数个动物的“故事”与神物的“巡游”加以有机的组合, 较之楚国的青铜艺术, 乃至将要介绍的楚国绘画艺术, 更鲜明地体现了原始初民才具有的无羁而多义的浪漫想象, 即对天或者说对空间的追求, 除此之外, 楚漆木雕刻中, 那些或是四向伸展的形态, 或是平面透雕的形式, 都体现了空间与物象的相辅相成的。

参考文献

[1]邵学海著名.《缴情浪漫——楚国的艺术》.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2]丁宁著《美术心理学》.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2000年版.

上一篇: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下一篇:标准化流程的毕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