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LA

2024-07-21

UCLA(精选五篇)

UCLA 篇1

一、聚合课程的目标

聚合课程有四个教育目标, 分别是 (1) 开展多学科教与学, 不同学科的教师围绕同一主题进行多学科视角的协作式教学, 让学生从多学科的角度思考问题; (2) 培养基础学术技能, 即培养学生读写、推理、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信息处理、创造性表达等能力; (3) 开展深度研讨, 为学生提供学术和知识的共同体验; (4) 形成学习共同体:新生、教师、助教组建学习共同体, 让学生有归属感, 满足学生的兴趣, 兼顾教师的成长。[1]

从聚合课程的目标来看, UCLA的通识教育关注学生多学科的学术视野和批判性的思维习惯, 既要求学生在某一特定领域进行深入探究, 也鼓励学生探索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形成学习共同体, 学生、教师、助教边叙、边议、边分享, 帮助学生培养学习积极性和学术自信。

二、聚合课程的设置

U C L A在1 9 9 8年开始启动聚合课程, 每年一门聚合课程的开设分为三个季度 (秋、冬、春) 进行, 少数还涉及暑期实地考察, 这些课程由来自不同院系和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和研究生助理任教, 学生必须在前两个季度到大课堂学习, 然后在春季度参加由教师和研究生助教开设的研讨课程, 顺利通过聚合课程学习的学生能够获得18个学分 (每季度6个学分) 。[2]

聚合课程采用的是多学科视角的协作式教学, 课程必须跨越两门学科以上, 而且课程讲授的内容不能被现有课程或专业替代。UCLA在2012~2013年共设计了11个聚合课程话题, 涵盖科学探索、社会文化、人文艺术三个基础领域, 主题主要集中在环境、生态、艺术、历史、生物、城市化等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

以UCLA在2012~2013学年开设的“拉丁美洲的贫穷与医疗”课程为例, 该课程包括写作Ⅱ课程和春学季研讨会, 涉及社会与文化、科学探索两个基础领域。该课程不仅通过介绍拉丁美洲的地理、历史、公民社会等让学生了解这个地区的贫穷和医疗状况, 而且还传授学生相关研究的方法论、医学文献、心理学等, 学生需要参与科学实证研究, 研究当地的气候变化、自然灾难、卫生设备等, 在学期末用所学知识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

该课程由5名教师开设, 另有6名助教参与授课。课程的学习分为秋学季、冬学季和春学季课程以及夏学季实地考察。秋、冬学季, 学生平均每周进行18.5个小时的课程学习, 其中课堂上3小时的课程教学、2小时的讨论、0.5小时的电影观赏;课外2小时的课程预习、5小时的阅读、1小时的测验准备、3小时的作业、2小时的科学研究。在春学季, 学生则需一周参加一次3小时的小型研讨会。在讨论课和研讨会上, 教师和助教主要借助电影、音乐等, 以案例研究的形式展开。在完成秋、冬、春学季的课程学习的基础上, 学生可以在夏学季到当地进行实地考察, 丰富课程学习体验。该课程每学季对学生学业的评价依据包含四个部分:课堂参与 (20%) , 期中考试 (20%) , 写作 (40%) , 期末考试 (20%) 。达到课程学习要求的学生可以获得18个学分, 其中秋、冬、春三学季各6个学分。[3]

三、聚合课程的实施

UCLA为每一门聚合课程指派一到两名协调员, 这些人员必须是出色的教师, 有一定的声望并且有领导能力, 负责计划和组织课程, 承担一部分课程教学 (一次春学季研讨会) , 监督研究生助教的教学工作等。聚合课程的其他成员包括研究生助教 (负责秋冬学季研讨课程) 、来自其他学院的教师 (负责春学季研讨会) 、图书馆工作人员、咨询者以及研究生技术顾问 (负责聚合课程的在线及多媒体设施) 。[4]

聚合课程分为3个学季, 前2个学季由三部分组成, 一是每周3小时的大班教学, 大约有160~240名学生, 二是2小时的讨论课, 每班不超过20名学生, 三是写作指导课。大部分讨论课由研究生助理组织, 教师有时也会参与。第3个学季的聚合课程学生要参加小型的发散型研讨会, 研讨会的题目取材于聚合课程的主题, 比如以“民主主义本质与意义”为主题的聚合课程, 可以发散出经典文化遗产、政治启蒙理论、言论自由、多元文化与民主等话题。这些研讨会可以以很多话题贯穿始终, 也可以以一个话题为主。聚合课程的结构如表3-1所示。[5]

第3学季的研讨会为每一位学生提供获取学习体验的机会, 学生参与程度高, 可以通过讨论展开合作学习。所有参与研讨会的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 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定量推理、逻辑修辞以及其他技能的发展。图书馆工作人员以及研究生技术顾问协助教师和助教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让学生了解并有效利用在线资源。此外, 教师、助教和学生还可以利用网络进行通识课程的讨论。

四、聚合课程的实施效果

为提高聚合课程的实施质量, UCLA每5年进行一次自我评估, 每2年开展一次学术委员会评估。学术委员会通过新生、研究生助教以及教师的问卷与访谈调查, 总结聚合课程的实效。2011~2012年, 学术委员会对聚合课程进行评估时, 一名外部评审员这样形容聚合课程:“它是UCLA真正的精华” (a true gem in UCLA’s Crown) 。

一方面学生认为聚合课程比其他课程更具启发性和挑战性, 课程任务比较重, 面对不同类型的讨论和不同教学风格的团队, 学生会有一些困难, 但尽管如此, 学生仍然觉得聚合课程能让他们顺利地从高中阶段过渡到大学, 能让他们接触到跨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能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写作能力, 而且学生有机会加入到学习共同体中。[6]UCLA的聚合课程评估调查发现, 聚合课程对学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跨学科性, 技能提升, 学习共同体的归属感以及学习积极性。[7]

另一方面, 对于助教和教师而言, 虽然参与聚合课程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他们的教学任务, 但总体而言聚合课程对他们来说是有益的。教学助理定期接受写作教学、研究资源、网络使用、研讨会教学设计等的培训, 这些培训对助教来说很有帮助, 以便后期根据他们的研究兴趣教授春学季课程, 与其他学院的教师和助教一起工作, 熟悉不同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策略。

五、聚合课程的开发与管理

聚合课程的开发需要经过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为课程开发人员组织阶段。由聚合课程教学指导者发起, 从不同学院选择至少5位不同学科背景的优秀教师形成课程开发小组。第二个过程为课程开发和实施阶段。课程开发小组与聚合课程管理人员为聚合课程的议案做准备, 对具体的课程议案进行筛选;招聘优秀的教学助理;安排聚合课程教学团队;提供聚合课程材料等。整个聚合课程大约持续9~12个月。[8]

聚合课程的管理主要由UCLA的通识教育咨询委员会和通识教育主席负责。咨询委员会的职责是为通识教育主席提供政策建议, 协助开发全面而统整的通识课程。咨询委员会由21名成员组成, 包括15名教师和4名学生, 其他成员则是校图书馆工作者和咨询人员, 15名教师中有8名由通识教育主席任命, 另外7名教师则由文理学院的教师执行委员会任命。通识教育咨询委员会另外一个重要的职责是评价通识课程的质量, 与本科教育处长以及文理学院教师执行委员会一同参观课堂教学, 定期与教师交流, 帮助其克服教学中的疑难和困惑。

通识教育主席在咨询委员会的指导下, 完成以下职责 (1) 为聚合课程及其他通识课程制定要求; (2) 发掘能胜任通识课程的教师; (3) 协助通识教育委员会推荐不同领域的聚合课程; (4) 确保通识课程的资源供给; (5) 开展通识课程授课教师会议, 讨论课程问题; (6) 与咨询委员会评价、监控通识课程的质量; (7) 协助系所培训通识教育教师助理; (8) 协助开发与聚合课程相关的项目; (9) 协助监督通识教育氛围, 包括:时间、资源等; (10) 协助筹备资金及外部资源, 支持通识教育。[9]

六、聚合课程对我国通识课程改革的启示

美国绝大多数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采用分类必修模式, 但由于大学的传统和文化积淀不同, 其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和组织形式也体现了不一样的“校本”特色。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立足本校优势, 实施的聚合课程符合学校实际, 强调学科的交叉融合, 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 关注师生的互动联系。这为我国研究型大学通识课程的改革提供了一些借鉴。

(一) 多学科视角的协作式教学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聚合课程为有兴趣进行跨学科、多学科学习的学生提供了现实的可能。一门聚合课程由不同学科的教师合作备课, 各学科教师分工负责, 在授课环节围绕同一主题进行多学科视角的协作式教学, 弥补了学科教师知识能力的不足, 发挥了通识课程教师团体的力量。让学生接触到多样化的教学风格, 体验到不同学科的魅力。多学科视角的协作式教学不仅能为学生提供多学科视野和思维习惯, 而且能够培养学生跨学科的批判能力, 学生对同一个话题, 能够从不同的学科, 用多个视角去审视和解读。

(二) 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

UCLA的聚合课程分为秋、冬、春三个学季, 包括大班课程学习、小班讨论课以及春学季的小型研讨会, 部分课程还涉及夏学季的实地考察。通过大班名师讲授, 助教指导, 整合教师资源, 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社会文化资本。每位主讲教师精心挑选能引发深层次探讨的现实案例, 布置小班讨论要研究的话题, 在讨论课上为学生提供表达自我的锻炼机会。这种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的组织形式, 将课堂讲述与专题讨论结合起来, 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释问题的能力。灵活多变的互动课堂与大班授课相得益彰, 学生参与程度高, 可以取得良好的通识课程教学效果。

(三) 理论与实践的学习共同体

每一门聚合课程的讨论主题都是把现实中的问题作为研讨的话题, 集教学、研究、社会服务为一体, 鼓励学生关注理论, 又关注现实。在这个学习社区, 学生自主学习为共同体学习起航, 同伴互助为其护航, 老师引领为其导航。聚合课程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拉近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助教、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有了情感交流和学习社区的归属感。

摘要:聚合课程 (Cluster Course) 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UCLA) 通识教育的典型课程模式, 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多学科视野上独具创新, 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投入和学习技能的提升都有积极的影响。聚合课程强调学科的交叉融合, 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 关注师生的互动联系。它是UCLA通识教育的“精华”, 这为我国研究型大学通识课程的改革提供了一些借鉴:采用多学科视角的协作式教学, 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 深化学生的学习体验;理论与实践的学习共同体, 鼓励学生关注理论、关注现实, 加深师生与生生的人际交往。

关键词: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UCLA) ,聚合课程,通识教育,通识课程

注释

1[1][6]UCLA.Self-Review 2003-2011 Freshman Cluster Program[EB/OL].http://www.uei.ucla.edu/docs/Cluster_Report_FINAL_with_Covers_Sep111.pdf, 2013-06-10.

2[2]UCLA规定, 本科生毕业要求一般至少为180个学分, 其中多数学院通识课程至少为48个学分 (聚合课程18个学分) , 占总学分的26.6%。具体参见:UCLA.2011-2012 Academic Senate Review of General Education Freshman Cluster[EB/OL].http://www.uei.ucla.edu/docs/Final%20Report_GE%20Cluster.pdf, 2013-06-13.

3[3]UCLA.General Education Course Information Sheet[EB/OL].http://www.college.ucla.edu/ge/meetings/120530_GE%20Cluster%2026ABCW.pdf, 2013-06-17.

4[4][5]UCLA.A New Gene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for UCLA.The Structure of the First–Year Cluster[EB/OL].http://www.uei.ucla.edu/docs/ge/proposal.htm, 2013-06-19.

5[7]UCLA.Four Years Later:Reflections on Freshman Cluster Experiences[EB/OL].http://www.uei.ucla.edu/docs/fouryearslater.pdf, 2013-06-19.

6[8]UCLA.Freshman Cluster Program.Course Development[EB/OL].http://www.uei.ucla.edu/clustersdevelopment.htm, 2013-06-20.

UCLA学生课题通知和要求 篇2

为期6周的UCLA暑期学习交流完满结束,学习交流返回后的学生课题汇报工作即将展开。按照学校相关要求,全校16个暑期交流团将进行汇报评奖活动。我们UCLA共有九个课题组,课题涉及中美大学教育比较、中美图书馆比较、中美学生课余休闲差异、中美课堂教学方式比较和中美物价比较等话题。按照学校暑期交流课题的要求,本次课题调研报告和ppt汇报要求做到具有一定的学术性,避免游记类的图片展和宽泛的个人旅游随感。课题报告需要针对暑期交流中某一值得我们当代大学生和中国社会思考和借鉴反思的问题展开分析和讨论。要求利用相关领域数据或者文献支撑,并有个人进行相关调研工作部分,从而提出具有一定新颖性和创新性的研究结果。相关调研工作可以包括数据收集、图片整理、面谈访问和图表统计等。

暑期交流课题要求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课题调研报告;二是ppt汇报文件。调研报告格式可参考以下进行:

调研报告题目 Abstract(摘要)

Keywords(核心词)

内容部分应包括:

1.交流项目简介:UCLA本次交流的项目情况梗概(1-2段)

2.调研课题介绍:课题主题、课题背景(为什么选择该课题,该课题的意义是什么)、课题目的和

课题中心论点。(3-5段)3.课题调研方法:介绍UCLA期间通过何种方式收集资料和进行调研(面谈、数据收集、图片影

像采集、问卷调查、研究资料查找等)(4-6段)

4.课题调研内容和结果:围绕课题中心论点对调研所获资料内容进行有条理、有组织的展现。(4-6

段)

5.课题调研讨论分析:对第四部分中的内容进行分析讨论,提出符合逻辑、有思想的个人解读。(3-5

段)

6.结论:总结课题并重申课题中心论点(1-2段)

相关参考文献(如有访谈,包含面谈人员名单信息)

(调研报告的长度在1500-3000字)

ppt汇报文件要求:

1.根据调研报告主题内容格式组织ppt内容

2.ppt内容要既有文字又有图片或者图表信息的展示。

3.ppt文件展示要特别注意对自己研究成果和过程的分享和展示。该ppt的主要目的是向相关同学

和老师分享调研成果和收获。

4.ppt文件的长度要保证能进行7-8分钟的讲解。

调研报告和ppt汇报文件要求在9月26日(周一)上交给于韶华老师和沈晓鹏老师。上交可以以电子邮件方式进行。Ppt汇报将安排在9月27日或9月28日的晚间,具体时间和地点确定后会通知大家。如对课题有相关问题,可以联系带队老师。

沈晓鹏老师:xpshen@gmail.com ***

UCLA 篇3

根据UCLA孤独感量表分值统计,大于44分说明孤独感很强,小于28孤独感很弱,在所有的调查对象中,最高得分为69分,最低得分为28分,大部分人介于33分-39分之间。在本研究中,测试结果高于39分的被试被认为是孤独感较强,高于44分被认为孤独感很强,低于33分的被认为是孤独感弱,低于28分的孤独感很弱。根据收回的152份问卷统计显示,39分以上的102人,其中男生48人,女生54人,占所有被试的70.4%。具有孤独感的男生占男生总人数的58.5%,女生占女生总人数的77.1%。这说明在所调查群体中,孤独感问题是存在的,也是相对来说比较严重的问题,特别是女生的孤独感问题相对于男生来说更加严重。

从量表来看,青少年社会适应存在以下特点:

一、孤独感与抑郁

女生比男生更容易感觉孤独,根据收回的152份问卷统计显示,39分以上的102人,其中男生48人,女生54人,占所有被试的70.4%。具有孤独感的男生占男生总人数的58.5%,女生占女生总人数的77.1%。因为女生性格内向、敏感,不如男生开朗,抗逆力不足,当有不如意的事情时,女生更容易装在心里,不会向别人表达,而男生更容易通过运动等方式来缓解内心的不快。独生子女更容易感觉孤独,根据收回的152份问卷统计显示,是独生子女的青少年占87.5%,这些青少年之所感觉孤独是因为,一是由于家长的娇生惯养,养成高傲,不团结的性格,二是没有兄弟姐妹,缺少沟通交流,感觉孤独,在遇到困境时,缺乏可以利用的人际资源,外部支持因素不足,产生孤独、抑郁。根据数据分析显示,青少年中有61.84%的感到别人不了解自己,有54.5%的人认为自己是不被别人关心的。他们喜欢特立独行,不愿意成群结伴的和他人在一块、愿意自己一个人独自生活,目光呆滞、发呆、听音乐、看书;不会主动与别人交流谈话,也不愿意去和别人交谈;不喜欢被人打扰,喜欢安静的地方,而且会刻意的去避开人多、繁华、喧嚣的场所;在家庭中不喜欢与父母交流,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有自己的想法,喜欢按着自己的想法和节奏生活,认为父母不理解自己,只知道关心自己的学习,其他都不会过问。

二、逆反行为产生

青少年的认知不断发展,自我独立意识不断增强,知识经验的不断丰富和积累,因此,其自我认识更为自觉和主动,另外,青少年体态发育日趋稳定,身体机能接近成人水平,中枢神经系统显著增强,思维活跃敏感,身心发展没有足够成熟,需要他人的认可来寻求自我,可能会通过逆反行为获得他人关注,从而显得与众不同。这样的自我认知作为逆反态度的基础成分,可能会影响情感,导致逆反行为的产生。尤其是青少年面对更加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们更注重自身利益,这使他们更加关心自我发展,但是其自我认知还没有完全成熟,自我独立意识不够,知识水平和社会经验有限,由于现实生活中某些歪曲丑恶的社会事件,急速变迁的社会出现的各种不公平和不合理的社会现象与矛盾,尤其媒体的发展,使得青少年接触更多不良或者负面信息,而抗逆力的不足,是青少年可能会产生片面、偏激甚至错误的认识和理解,这就在某种程度上为其逆反行为的产生提供了可能。他们时常会表现出悲伤痛哭、感觉生活没有意义、寡言少语、不信任别人、缺乏安全感的行为或心理,总是感觉身边的人是不能相信的;脾气暴躁,动不动就会发脾气;非常自卑,总感觉自己不如别人,通过调皮捣蛋吸引周围人的注意;甚至功利主义,把交往行为当作金钱的交换;拉帮结派,抵抗班级、学校的制度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

三、异性交往不当

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不平衡,出现了生理机能发展快与心理发展慢的倾斜状态,适应不良的青少年就可能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产生一系列问题。青少年异性之间不恰当的交往方式会影响青少年自身的发展。青少年异性交往不当包括两个方面:交往缺乏和交往过密。异性之间缺乏交往,可能是因为自身产生矛盾的心态,如明明心中对心仪的异性日思夜想,但在表面却做出排斥和拒绝的表现。此种类型的交往不当进一步甚至发展为自身对异性抱有不友好的偏见,以回避的态度,拒绝任何形式的异性沟通交流。另一种交往方式不当则是交往过密导致。由于家长和学校的管制,青少年多私下背着家长和学校,采取较为隐蔽的私下的交往,可能造成早恋后果。

UCLA 篇4

一、目前国内医学人文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医学人文精神的失落由来已久,其根本原因之一是医学人文教育的长期缺失。而且我国医学院校现有人文课程的教学内容比较理论化,普遍侧重于概念、范畴的教授,难以让学生学会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在教育理念上,医学人文的重要性不断被肯定,但在教学实践中,却被淡化和忽视。医学课程的设置仍然没有摆脱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很少涉及病人的社会问题和社会医学问题等[1]。同时教师也未能体现其“精神构建的引导者”的作用,从而使人文教学仅仅有助于单纯的拓展知识,失去了“人文精神养成”的重要意义。我国这种人文教育与医学实践严重脱节的现状,造成了学生对医学人文失去学习兴趣,往往得过且过地对待课程,应付考试,而没有达到医学人文教育的根本目的———对医学生专业知识外的职业素养的培养。

二、UCLA教学中医学人文教育的体现

大多数国外医学院校已将人文素质培养纳入教学目标,并通过各种改革的教学手段和技术来进行医学人文教育[2]。笔者有幸参加了留学基金委的“青年骨干教师出国培训项目”,在UCLA(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对美国的医学教育进行了系统的学习。感慨其强大师资之余,结合自身认识,就医学人文教育从以下几方面予以总结。

(一)严格的录取标准

医学本身的复杂性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很高,UCLA作为世界知名的医学院校其招收新生的要求也格外的严格。招收的学员必须为大学本科毕业生,而且绝大多数主修生物学相关专业。不仅要求学员成绩优异,而且对写作、表达、应变能力等诸多方面也有很高的要求,其最终的录取率不到百分之一。这样严格的人才录取制度,就是对患者的尊重。从业人员的能力是其业务水平的重要保证,而过硬的专业技能也是医学人文的基本必备条件之一。

(二)学校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在UCLA的教学中,学校对学生的爱,渗透到各个方面,这种条件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对母校、对社会、对患者必将也同样充满爱与关怀。具体表现:

1. 对教学的尊重。

在UCLA给学生上大课是件极庄重体面的事情,只有那些业务能力格外突出的教授才有资格,而每次课教授们都相互旁听,甚至会当场以学生的视角提问。每次新教授登台之前,教学主管会很正式地给予介绍。为解决学生的疑问,还特意安排了统一的答疑时间,讲授相关内容的教授们会与学生进行亲切的交流。这种对教学的态度和制度,留给我十分深刻的印象,这是长者对后辈的关怀与重视,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体现。

2. 免费的饮料和点心。

在课间,学校提供一些免费的饮料和点心,这种服务在图书馆内也有提供。学生们可以一边听课、学习,一边吃东西,虽然这种习惯并不好,但是却体现了学校对学生的关爱与呵护。3.先进的实验设备。限于动物伦理问题的约束,UCLA的医学教育中不涉及动物实验,取而代之的是各种人体实验和先进的数字化模拟实验。与动物实验相比,这些实验确实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生理和病理变化,也体现了学校对学生的深切人文关怀。

(三)人文教育渗透到PBL教学中

先进的国外医学人文教育实践证明,结合打破学科界限的人文教育模块,以PBL(problem-based learning)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3]。个人认为UCLA的PBL过程中医学人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选取真实且不典型疾病作案例。

UCLA所选用的案例全部是真实案例,而且患者的病程长,包含疾病的诊疗和演化过程。更为难得的是,案例的选择并不以“典型疾病”为标准,其中不乏怪病、杂病。这种病例的好处有两个方面:其一,由于诊断不明确,会涉及很多的病因分析与排查,能够引领学生掌握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及机制;其二,针对这种案例,医生往往也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案,反而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话的含义。该类案例的选用隐含着深刻的医学人文教育理念,让学生逐渐树立起应有的职业观念,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和对业务不断学习的态度慢慢在心中生根发芽。

2. 叙事性的描述案例。

不同于医院里的病例,PBL教学的案例编写更像是故事,患者是故事的主人公,有血有肉,并非只有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整个案例可读性非常强。为此,UCLA专门聘请非医学类的教育专家操刀进行案例的整理编辑。以此为基础的PBL教学,使学生们自然而然地接触到在医学人文氛围下的专业知识的学习。

三、对我们的一些启示

我国的医学教育,正处于大规模改革的关键时期。我们改革的目标,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为祖国的发展做贡献。但我们培养出来的医生,一定要懂得感恩,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UCLA的医学教育模式对师资和财力的要求很高,未必适合中国所有的医学院校,但还是可以为我们所参考借鉴:

(一)提高入学标准

鉴于我国医疗水平差、医生需求量大的问题,过于限制招生不符合实际情况,但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做适当的改进:

1. 优先录取那些真正想学医的人。

情趣志向,往往比智商更重要。真正有志于医学事业的学生越多,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就越会健康发展。

2. 优先录取综合素质高的学生。

医学对个人的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动手操作、沟通能力、个人品质都有很高的要求,高分低能的现象较为普遍,仅仅以分取人,存在一定的弊端。

(二)加强教学力度

学校对教师和教学的重视,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文人关怀,这比仅仅开几门医学伦理课来得更实在。我想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 返聘教学经验丰富,乐于教学的老教授进行授课。

2. 加强科室、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与督促。

我国现有的教育模式中,各科室学科间的界限过于明显,非常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掌握。要打破这个藩篱,首先要从老师开始,从各个专业的教科书开始。

3.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强调科研水平,狠抓科研,引进人才的力度非常大,但忽略了自身师资的培育。

(三)PBL教学水平的提升

PBL教学在温州医科大学已经实施2年[4,5],期间有收获,但更多的是暴露出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来提高学生的医学人文素质。

1. 案例的选择方面,可以尝试非典型疾病。

通过这种病例也能够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更好地渗透人文关怀。

2. 改进案例选取及描述方式。

国内案例多为典型疾病,更多的只是充当知识载体的角色,而且叙事风格也更偏重于疾病本身。在这一点上,要向UCLA学习,将生动形象的人带给学生,唤起学生的人文意识,做到“润物细无声”。

参考文献

[1]张维怡,王丽娜,陈萍.将医学人文融入妇产科学PBL教学的尝试[J].生物技术世界,2012,(8).

[2]周莹,曾勇.医学人文融入医学PBL教学的调查和思考[J].复旦教育论坛,2010,8(4).

[3]Murray J.Development of a Medical Humanities Program at Dalhousie University Faculty of Medicine[J].Nova Scotia,Canada,1992-2003.Acad Med.2003,(78).

[4]宋张娟,张琪,金可可.病理生理学PBL案例库的建立与完善[J].教育教学论坛,2014,(31).

UCLA 篇5

Dear officer,I’m writing to apply an F-1 Visa due to the fact that I’m going to continue my study in the USA.Introduction of my background:

I’m a student who just graduated from Pittsburg State University in May, with a diploma as Bachelor of

Science, and was offered of admission to graduate study at UCLA.In the year of 2010, I was fortunately to become a transfer student from xxx University within a 2+2 program to Pittsburg State University, I changed my major from Sources Environment and Management of Rural and Urban Planning to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ch, with the kind help from my professors and advisors, I successfully finished this degree and graduated at May 15th.After the discussion between my teachers and my family, I decided to further my study in Construction area and fortunately I was accepted by UCLA, with a master degree in Geotechnical.I’ve already received the admission documents and contacted my advisor, Jonathon Stewart, from the civi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in UCLA.In the May of 2012, I came back to China to meet my parents and inform my family about this news.Why choose to study in UCLA?

Throughout my past experience, especially a records to achieve my higher goals, as China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werful in any area includes construction and plays an active role in the global economy.An advanced education in construction in a western country is necessary for me to have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of

construction and gain valuable knowledge of construction theories and practices.The advanced education system in UCLA can provides high quality graduated program for me, the reasonable tuition and high standard living condition also attracted me deeply.All these are reasons for me to determine to go to USA, a country which has the highly developed business system and fist class education quality, for my further education.Who offers all my tuition and living fees?

MY parents are so supportive toward my studying overseas, they wish me enhance my social status and learn to live independent, by the time we decided to take the further education, they keep working with all their might in an endeavor to enable my dream come true, at the meantime, I’m going to take some part-time job in my leisure time even though the money they provide me suffices.Finally, after I accomplish my studies in UCLA, I will return to work in China, since my uncle hold a big

construction & building designing company, it’s easy for me to follow his step and work in the area which I’m good at.Nearly all of my public relationships are based in China.During my 12 years’ study, I have already accumulated plenty of friends and relationship;those are very important foundation not only for my career but also for my daily life.I would never give them up.Furthermore, with the quickening of Chinese reforming and opening steps,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opportunities available for youth like me to put their talent to good use in addition, I’m the only son of my parents, it’s my duty to come back to take care of them according to Chinese tradition.Lastly and most importantly, my previous J-1 visa requires me to have the 2-years mandatory home-country physical presence.The above mentioned all determines that I am sure to develop my own career in China as soon as I finished my study in UCLA.Yours,xxx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UCLA】相关文章:

上一篇:尿素生产企业下一篇:问题案例教学法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