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建筑

2024-07-13

玻璃建筑(精选十篇)

玻璃建筑 篇1

玻璃的出现与使用, 在人类的生活里, 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从公元前二千多年的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的遗迹里以及中国周代以来的诗文传志中经常出现的“缪琳”、“火齐”、“琉璃”、“琅玕”、“颇黎”等名词可见一斑。无论东方还是西方, 对玻璃的应用, 由于受到复杂的生产工艺和低下的生产力水平的限制, 早期的玻璃通常仅仅用来制作首饰、花瓶、餐具等小件首饰和装饰物品, 而没有使用在建筑上。

直到古罗马帝国时代, 人们发现了玻璃的透光潜质, 它比当时用在建筑采光位置上的大理石和石膏都更加透明, 于是开始在别墅和公共浴室中使用玻璃窗。但是这种做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没有流传开来, 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的玻璃生产技术非常落后, 玻璃的产量和规格一直都受到复杂的生产工艺和低下的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另一方面, 由于玻璃本身不能承受荷载, 所以除非有其它材料承担起结构支撑作用, 否则很难运用;在古老的承重墙体系的建筑物上很难开大的洞口, 所以对玻璃的使用形成了一定的限制。中世纪的哥特式教堂由于结构体系的革新, 即骨架券的使用使得墙面卸去了荷载, 在教堂内部, 用作装饰的彩色玻璃窗取代了墙面的位置占满了支柱之间的整个面积。所以哥特式教堂的出现又被看作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玻璃建筑的诞生。

从那时起至今, 玻璃建筑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主要阶段:

1.1 从中世纪到18世纪工业革命爆发之前

玻璃建筑的发展一直受到落后的材料、结构技术和低下的生产力水平的限制, 进展非常缓慢。在18世纪末的工业革命到来之前, 玻璃的整个制造过程完全是依靠人的技巧, 玻璃是作为艺术品被生产加工的, 产量低, 价格昂贵, 几乎一直是宫殿、教堂的专利。如巴黎圣母院的玫瑰大窗。

1.2 工业革命之后到19世纪末

18世纪末工业革命对玻璃建筑的发展具有双重意义, 它不仅促进了玻璃生产的机械化进程, 还促进了铁作为主要建筑材料的发展。从18世纪晚期开始, 建筑中铁 (最初是铸铁、熟铁, 后来是钢) 的框架替代了笨重的承重墙, 立面摆脱了束缚, 玻璃有了充分的用武之地。玻璃和铁建造的温室、站蓬、商场、拱廊等给人们的生活空间带来了很大的转变, 玻璃建筑开始走向平民化;人们对它的喜爱和认同程度不断加深。其中一些经典作品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譬如1851年为大英博览会的召开而建造“水晶宫”。

1.3 20世纪初至70年代

20世纪初, 玻璃建筑的真正的黄金时代到来了。1914年德国诗人保罗·史克尔巴特 (Paul Scheerbart) 出版了他的著作《Glasarchitekture》, 在书中他描绘了一个全新的玻璃建筑的世界:“我们生活在几乎封闭的房子里, 这构成了我们文化缘起的环境, 换言之, 是我们的建筑制造出了我们的文化。为了使我们的文化攀上一个新水准, 我们必须———无论我们是否愿意———都要改变我们的建筑。而这只有在我们将我们从封闭的房间解放出来才有可能。而我们只有通过引入玻璃建筑才可能实现, 它可以将日光、月光、星辉引入我们的房间, 不仅仅是通过几扇窗子, 而是通过尽可能多的墙, 这些墙完全由玻璃构成———彩色的玻璃。我们通过这种方法创造的环境将给我们带来崭新的文化。”

1914年德国科隆德意志制造联盟展览会的水晶宫, 布鲁诺·陶特 (Bruno Taut) 设计了一座全新形象的玻璃展馆。在这座圆形的建筑中, 从内到外, 从墙壁到天花, 到楼板、楼梯到处都是玻璃, Taut的目的是要用玻璃来围合空间, 从而打破对空间的束缚。Taut自己在描述这座建筑时说:整座建筑的全部意义就是为了美丽, 除此之外没有其它目的。玻璃不再仅仅是一种可透光的材料, 它从此被赋予了美学的和象征的意义。虽然这座展馆仅仅是座临时建筑, 但它却对后来的建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现代建筑的四位大师到今天的建筑师, 这种水晶般的梦想被不断传递着。把玻璃作为一种美的象征来进行设计, 在此后的很多建筑师的作品中都得到了体现。

20世纪初在欧洲随着对建筑预制化程度要求的提高以及新的卫生学标准的出现, 再采用新的结构体系的工业建筑中逐渐出现了玻璃幕墙的雏形。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在美国由于经济、技术、风格等因素的相互作用促进了玻璃幕墙的迅速流行, 闪亮高耸的办公大楼成为有实力的大公司竞相追逐的时尚。纽约联合国秘书处大厦, SOM设计的利华大厦和Mies设计的西格拉姆大厦都是其中的杰出代表。20年代现代主义运动的兴起又像一剂强有力的催化剂推进了玻璃建筑的发展。一方面玻璃的纯净、轻盈、透光、以及较高的预制化程度等特点都使其成为现代主义建筑表现的最佳材料, 用玻璃来塑造开敞流动的空间, 来表现新的技术成就都远比其它材料更合适。另一方面现代主义建筑对玻璃的全新的表现方式也使得它在人们眼中颇具新意, 并且玻璃的广泛、大量使用还只是不久的事情, 这些都促成了玻璃建筑在现代主义早期被视为新的生活和时代文化的象征, 成为被广泛探索和实践的新的建筑类型。

到了20世纪70年代, 这种玻璃盒子大厦以令人震惊的速度传遍了全世界。在这种现代建筑中为了抵挡强烈的太阳辐射和掩盖笨重的柱子、窗间墙, 这时的玻璃幕墙几乎无一例外的选择了彩色的或镜面反射玻璃。这样, 在连续、一陈不变的单层玻璃表皮内部, 环境的舒适性完全有赖于人工空调和照明系统。能量流失和消耗状况十分严重。更严重的是镜面反射玻璃的运用给城市造成了严重的光污染。70年代连续爆发的两次石油危机唤醒了大众的能源意识。集中在这些玻璃建筑上的批判声逐渐增多。

1.4 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

是玻璃建筑发展的又一个高潮阶段, 这个时期的玻璃建筑设计已经表现出与前一阶段截然不同的全新趋势, 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多元化的设计思想和方法以及最新的科技成果在这个时期的玻璃建筑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体现, 主要体现在玻璃建筑新的发展趋势上。

2 玻璃建筑的几个发展趋势

随着玻璃技术和结构﹑构造技术的进步,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 玻璃建筑的设计已经呈现出一种全新的发展态势。80年代末, 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的落成可以被看作是这一玻璃建筑新纪元的标志。从那时起至今, 众多的新的玻璃建筑杰作纷纷问世, 又唤起了人们对这种传统材料的兴趣。这时期的玻璃建筑设计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新特点。

2.1 新透明主义

彩色和镜面玻璃的使用量逐渐减少, 透明玻璃和纯白透明玻璃的建筑重新占领中心舞台。1994-1995年间新Leipzig交易所大厅 (Glass Hall) 的落成, 以及稍晚的Rafael Viňoly设计的Tokyo Forum (1997) 等等都充分向世人展示了新的技术—精致—对传统形式的全新演绎。在巴黎的另一座玻璃建筑精品National Library of France (1997) 中, 建筑师用透明坚硬的玻璃表皮来作为一种对智慧﹑技术进步和伟大民族灵魂的象征。而另一位建筑师Günter Behnisch则在排除了各种安全上的要求束缚之后建成了一座“透明”的议会大楼:完全透明的玻璃表皮一方面使得建筑内部从视觉上对全体公民开放, 由此象征民主政治的高度透明;同时又将室外Rhine河的美景引入了室内。

2.2 半透明玻璃表皮的流行

早在20世纪30年代, Pierre Chareau设计的巴黎Masion de Verre就用玻璃砖墙的立面向人们展示了一种既可以透光又可以保证私密性的朦胧的美学效果。但是在之后的几十年中, 玻璃建筑的这一特性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挖掘。直到80年代, 利用酸蚀﹑磨砂﹑网印﹑全息镀膜等技术制成的各种效果的半透明玻璃才和无色透明玻璃一起受到了关注。Rafeal Moneo设计的Cultural and Congress Center (San Sebastián, Spain, 1999) , Peter Zumthor的Bregenz美术馆 (1997) , Herzog&de Meuron在Munich设计的一个小型建筑The Goetz Art Gallery (1994) , Renzo Piano新近在日本东京的作品Hermes大厦等等, 都是这一流行趋势的最佳代表。这些半透明的玻璃表皮在不同的光线条件下会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 有时昏暗封闭, 呈现出实体一样的效果, 有时又朦胧缥缈, 好像要完全消失掉一样。用垂直的U型槽纹玻璃条来构筑具有结构作用的半透明玻璃表皮近年来在一些层数不高的小型建筑中逐渐成为一种时尚, 比如建筑师Schneider和Schumacher在德国为灯具制造商Erco建造的Lüdenscheid厂区的一个新仓库, 荷兰Boxtel小城内的警察局都是这类的代表。

2.3 作为展示或信息载体的玻璃表皮

利用建筑的玻璃表皮作为一种展示或传递信息的媒介的设计手法近来也收到了越来越多的建筑师的青睐。这种被称为“媒体立面” (media facades) 的形式其实古已有之, 早在中世纪的哥特式教堂中, 心灵手巧的工匠们就懂得在彩色玻璃窗上镶嵌出圣经故事中的内容, 在当时“成为不识字人的圣经”。在当代印花﹑夹层等先进的玻璃技术的支持下, 如妹岛和世的Kinbasha Casino (Japan, 1993) ) , Jean Nouvel的Cartier大楼 (Switzerland, 1990) , 建筑师Bermard Ropa设计的法国Mérid的一座中学校舍等等杰作纷纷问世, 为这个世界增添了更多亮丽的风景。

2.4 双曲面异型玻璃建筑

玻璃这种材料的另一大优势在于它在加热的状态下可以被弯曲成所需的任何形状, 现在这一优势与发达的计算机技术相结合, 为建筑师提供了丰富的想象力和更多的创作余地。Eric Owen Moss设计的著名的“雨伞” (umbrella) (Culver City, California) 中, 17块不同形状的波浪型透明玻璃板以及2001年完成的Frank O.Gehry在NY的Conde Nast出版社职员餐厅内设计的一系列蜿蜒的曲面玻璃隔墙中的每块玻璃的造型设计﹑加工﹑安装都是在计算机的精确控制下完成的。

2.5 历史性建筑/环境中的玻璃改扩建项目

近年来, 将玻璃这种材料运用于对历史性环境/建筑改造的做法越来越多。独有的晶莹透明特质使它很容易在新旧建筑/部分之间建立一种和谐良好的关系, 在充分尊重历史的同时, 又将最新的技术、形式和文化注入了历史环境中。建筑师Robert Danz为意大利已风化的古堡Juval Castle设计的钢索结构的玻璃屋顶, Norman Foster上个世纪末用两种不同形式的玻璃屋顶完成的德国议会大厦和Queen ElizabethⅡGreat Hall的改造, Ten Arquitectos受委托为20世纪50年代的一座公寓加建了一个新的玻璃外壳的立面, 将其改造成了一个拥有36个房间的小旅馆……都是其中的杰出代表。Massimo d’Alessandro e Associati在意大利罗马的经典环境中设计的造型前卫的玻璃电话亭中, 略带绿色的透明夹层玻璃无论从任何角度望去都没有对原有的建筑和环境造成任何视觉上的干扰, 同时成功的将时代的技术和美学充分的溶入了这个古老的环境中。

2.6 太阳能玻璃建筑

早在18世纪时, 玻璃建筑作为被动式太阳能建筑 (passive solar architecture) 的优势就引起了一些科学家的重视和研究, 如当时的瑞士物理学家Horace Bénédict de Saussure就对温室效应———后来成为被动式太阳能利用的基本原则———做出了科学的研究和证明, 他的研究为之后的太阳能建筑研究奠定了基础。1932年在Berlin的City Surveyor, 建筑师Martin Wagner建造了近现代最早的被动式太阳能住宅之一的“The growing house”。在这座住宅中, 倾斜的玻璃表皮下方设有缓冲空间 (buffer space) 将整个室内空间保护起来, 使其免受恶劣的天气因素的干扰和减少热量流失。同时这也是第一座具有空气隔热层的玻璃建筑。在随后的几年时间内, 利用玻璃来获得太阳能的概念得到了广泛的流传, 并且在很多建筑中还采用了集中式的热贮藏装置, 将通过玻璃捕获的太阳能收集起来。如1948年建筑师Telkes和Raymond Peabody设计的Dover (Massachusetts) 的Peabody House中建筑朝南的立面上全部是玻璃的, 玻璃立面之后是用芒硝填充的热储藏装置, 通过这个玻璃立面, 建筑内部所需采暖量的80%可以由太阳能获得。还有1961年建筑师A.E.Morgan在英国设计的一座玻璃太阳能学校St George’s school (Liverpool) 建筑。

从70年代开始, 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和业主开始发现能源的经济性, 尤其是接连爆发的两次石油危机引起了人们的恐慌。在玻璃幕墙的公共建筑遭到抨击的同时, 利用玻璃获取太阳能的被动式太阳能建筑受到了空前的青睐。这时期的代表作品有Thomas Herzog设计的两座三角形的住宅———其中的一座在Regensburg (1979) , 另一座在Munich (1982) , 两座建筑的南立面都是玻璃的斜面。70年代末的时候, Mike Davies提出了他的著名的多义墙 (polyvalent wall) 方案。他试图消除透明与不透明之间的界限, 使玻璃墙体可以同时具有这两种属性———即随着内部和外部条件的改变, 玻璃表皮也相应的改变其透光性和隔热性, 以保证最佳的室内光环境和热舒适性。他设想在夹层玻璃内附加各种感光、感温、全息分解膜等等功能层来实现他的目的。Mike Davies的研究对之后的智能化、生态化玻璃建筑以及双层玻璃表皮建筑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1993年在Stuttgart的国际花园展示会 (International Garden Show) 上, HHS Planer Architekten与Cologne的Institute for Light and Building Technology of the Polytechnic合作设计的一座实验性质的太阳能住宅terrace housing。在这个项目中, 全息分解膜夹层玻璃被用来承担遮阳和获取太阳能的双重功能。建筑南立面上的单层的带白色釉彩条纹和光电池板的玻璃表皮与设置在它前方的全息分解膜夹层玻璃可调节式百页可以为住宅提供一套在全年各种光线和气候条件下都适用的遮阳系统, 又能开发太阳能作为采光、更进一步作为热能和电能的来源, 即实现被动和主动使用太阳能的双重结合。

2.7 双表皮玻璃建筑

“双表皮” (Double skin facades) 的玻璃建筑是近二十年来流行于一些重视能源利用的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较高标准的办公建筑设计潮流。实际上早在20世纪初, 玻璃建筑的先锋倡导者Scheerbart就曾提出“双层玻璃是玻璃建筑的基本条件。”大约在1929年Le Corbuiser也开始意识到很多原来由实墙面来实现的功能如隔热保温, 隔声、遮阳, 私密性, 不能全部转化到玻璃墙上来, 必须由其它的功能来弥补。

1978年Lloyd’s大厦 (Headquarters of the Lloyd’s Insurance Company 1978~1986) 的设计和建造通常被认为是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双表皮玻璃 (double-skin) 建筑。在此之后的近二十多年的时间里, 这种双表皮玻璃建筑的设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尤其是在重视能源利用的欧洲得到了积极的研究和推广。虽然目前学术界对于这种“双层玻璃表皮”还未给出十分准确的定义和清晰界限划分, 但总的来说这种建筑是利用空气的隔绝性来改善建筑玻璃表皮的隔热、保温、和隔声效果, 并利用空气的热力学、动力学原理在双表皮内腔中制造出自然通风。除早期的个别例子外, 现在通行的双层玻璃表皮的做法是外表皮采用单层的钢化安全玻璃或夹层安全玻璃;夹层空间内设置可调节的遮阳设施, 避免给室内带来太多的制冷压力;内层的玻璃表皮则采用隔热玻璃单元, 以便获得更好的保温隔热效果, 并且一般内表皮上都设置可开启通风的窗扇。在目前已设计和建造完成的多项实例中, 双层玻璃表皮设计之间的具体的区别主要在于夹层空间, 即通风腔的分隔和构造方式不同。现在还有两种特殊类型通常也被归为此类, 一种以Norman Foster设计的Microelectronic Park和Jaurda Architectes设计的Further Education Centre MONT-CENIS (1998年) 等实例为代表, 在这种形式中一个大的玻璃表皮的罩子像玻璃温室一样将一栋或一组建筑包裹在其中, 整个外层玻璃与内层建筑之间的空间都作为空气的循环和热缓冲区。另一种以Foster的另一个代表作Commerzbank headquarters为代表, 在这样的实例中, 玻璃中庭扮演了空气预热和提供自然通风的角色, 对于朝向中庭的室内空间来说相当于一个扩大了的双表皮系统。所以这两种特殊类型也常常被归入整体式双层玻璃表皮之列。

太阳能玻璃建筑和双表皮玻璃建筑都属于生态化的玻璃建筑, 它们的设计方法都为玻璃建筑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新天地。除了美学和象征方面的作用外, 玻璃表皮正在逐渐成为更高意义上的功能载体。

3 新型材料和技术对玻璃建筑的挑战

有机透光材料VS玻璃:

随着有机化学的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可透光的塑料产品或叫做有机透光材料, 它们有着良好的透光性, 而重量通常要比玻璃要轻很多, 抗冲击能力也较玻璃大为提高, 并且这些塑料制品可以根据需要加工出各种的造型效果和视觉效果。比如PMMA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 它是所有有机聚合物中光学效果最好的, 而重量只有玻璃的一半。3mm厚的PMMA板的透光率可以达到92%, 并且这一透光性质适用于整个光谱范围, 所以这种材料是最适合用于建造温室暖房的材料。PMMA具有很强的抵抗UV能力, 并且长期暴露在外部环境中也不会褪色老化。这种材料坚硬, 易加工, 可以加工成平板、波形板、网状板、有孔板等多种形式, 它还可以被回收再利用。所以除了热膨胀系数较高之外, PMMA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透光型建筑材料。其它的有机透光材料还有PC (polycarbonate) 聚碳酸酯、ETFE (ethylene-tetrafluoroethylenr) 、PVC (Polyvinyl chloride) , 聚氯乙烯、PS (Polystyrene) , 聚苯乙烯、SAN (Stryrene acrylic nitrile) , 苯乙烯丙烯酸腈等等。有机透光材料的应用如:妹岛和世 (Kazuyo Sejima) 和西泽立卫 (Ryue Nishizawa) 合作设计的Okayama的一栋住宅, 采用了PC聚碳酸酯的建筑的表皮。整个建筑立面除了几个精心安排的独立的窗户之外, 全部都被包裹在半透明的有机材料表皮之中, 在Okayama的高密度的城市环境中别具新意且格外实用。

本文从玻璃建筑的角度出发, 对历史上以玻璃为中心的建筑设计进行了回顾, 希望能够有助于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更好的了解玻璃建筑设计的相关内容。●

【参考用书】

[1]李龙生, 《中外设计史》, 安徽美术出版社, 2005-09-01?

[2] (意) L.本奈沃洛著, 邹德侬、巴竹师、高军译, 《西方现代建筑史》,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

[3]王受之, 《世界现代建筑史》,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年3月

[4]王英健, 《外国建筑史实例集IV-世界现代部分》,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6年9月第一版

[5] (美) 斯蒂芬.耐普编著, 孙硕译, 《玻璃装饰艺术1》,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0

[6] (日) 作花济夫、境野照雄、高桥克明编, 蒋国栋等译, 《玻璃手册》,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5

[7]张锐, 《玻璃—建筑材料、表现手段、设计概念之研究》, 2003年深圳大学研究生论文

参考文献

[1]李龙生, 《中外设计史》, 安徽美术出版社, 2005-09-01-

[2] (意) L.本奈沃洛著, 邹德侬、巴竹师、高军译, 《西方现代建筑史》,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

[3]王受之, 《世界现代建筑史》,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年3月

[4]王英健, 《外国建筑史实例集IV-世界现代部分》,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6年9月第一版

[5] (美) 斯蒂芬.耐普编著, 孙硕译, 《玻璃装饰艺术1》,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0

[6] (日) 作花济夫、境野照雄、高桥克明编, 蒋国栋等译, 《玻璃手册》,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5

建筑玻璃销售提成方案 篇2

2009年下半年销售计划及销售提成方案

为能顺利完成今年销售目标,激励业务员、市场部的工作积极性和抓单积极性,特制定此销售计划和提成方案。

一、公司销售目标情况

公司2009销售目标:2000万 1月份—6月份实际销售额:700万 下半年销售任务目标:1300万 预计下半年行盛幕墙销售量:500万 其他客户下半年销售目标:800万。

二、其他客户的分类

1、A类客户:公司老客户,在过去一年内跟公司有订单,此类客户需要继续维持和巩固。

2、B类客户:依靠公司关系拉回来的客户,但是也需要我们业务员、市场部去后续跟踪、维持和巩固。

3、C类客户:业务员自己新开发的客户,包括一年内已经和公司没有业务来往的以前的老客户。

3、D类客户:公司拉回来的客户,主要由公司来维持和巩固。

4、E类客户:主要为来料加工的客户。

三、提成方案建议

为激励业务员及市场部的开拓市场和维持与客户良好关系的积极性,在此建议能给予业务员及市场部一定的销售提成。

(一)对于“A”客户和“B”客户:

1、普通开介玻璃、磨边玻璃和钢化玻璃,按0.5%的销售量给予提成(按实际回款计算)。

2、夹层玻璃和中空玻璃,按1%的销售量给予提成(按实际回款计算)。

(二)对于“C”客户:

1、普通开介玻璃、磨边玻璃和钢化玻璃,按1%的销售量给予提成(按实际回款计算)。

2、夹层玻璃和中空玻璃,按2.5%的销售量给予提成(按实际回款计算)。

(三)说明:

1、行盛幕墙玻璃定单、“D”类客户和“E”类的客户,不纳入业务员及市场部的销售提成范围。

2、对于“C”类客户产品报价时,必须把此1%和2.5%算入报价里。需要特殊报价的,必须经公司领导特批,销售量提成分别按0.5%和1.5%计发(按实际回款计算)。

四、提成兑现方式:

为鼓励业务员及市场部员工的抓单积极性,同时避免和防止业务员炒单和跳槽的现象,提成兑现方式按如下进行。

提成兑现根据除行盛幕墙公司以外的其他客户的销售回款额情况,分如下几个步骤进行兑现。

1、当完成除行盛幕墙以外的其他销售额100万元的目标时按提成量的10%发放,并在下个月工资里体现。

2、当完成除行盛幕墙以外的其他销售额300万元的目标时按提成量的20%发放,并在下个月工资里体现(扣除以前已兑现的部分)。

3、当完成除行盛幕墙以外的其他销售额500万元的目标时按提成量的50%发放,并在下个月工资里体现(扣除以前已兑现的部分)。

4、当完成除行盛幕墙以外的其他销售额600万元的目标时按提成量的80%发放,并在下个月工资里体现(扣除以前已兑现的部分)。

5、当完成除行盛幕墙以外的其他销售额800万元的目标时按提成量的100%发放,并在下个月工资里体现(扣除以前已兑现的部分)。

6、如果能够超额完成目标,且完成除行盛幕墙以外的其他销售量达到1000万时,将按如下增加销售提成量:“A”类客户和“B”类客户的夹层玻璃和中空玻璃销售量提成比例提高到1.5%。“C”类客户的夹层玻璃和中空玻璃销售量提成比例提高到3%。

说明:

1、以上提成基数(即目标值)为:2009年下半年除行盛幕墙以外的其他客户的销售额为800万元目标,业务招待费用、车辆过路过桥费用包含在销售量提成里,先期如果情况特殊的,经本人申请,公司可以先借支部分业务招待费。在提成兑现时扣除。

2、如果销售量达不到上述目标值时,只能按实际完成的销售额,按兑现步骤进行兑现,完成到哪一步骤只能兑现到那一步骤。

3、公司会根据市场情况和淡季月份情况,合理给出每月的销售计划目标,如果当月不完成销售目标时,当月的提成量只能按50%计算。

4、此提成方案仅为公司对整个市场部2009年下半年的提成方案,市场部内部的具体的提成方法,详见市场部各岗位/成员的绩效考核制度里。

****安全玻璃有限公司

论建筑中节能玻璃的应用 篇3

摘要:本文阐述了建筑节能玻璃的分类,分析了玻璃节能技术相关研究,对于如何在建筑设计中提高玻璃节能效果提供一定参考性。

关键词:节能玻璃;建筑;节能技术

引言

玻璃作为建筑中最为广泛应用的建筑材料之一,对整个世界有着深刻影响。国外有许多优秀的建筑都因其独特的理念以及玻璃结构的设计而闻名于世。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下,建筑形式不断地发展与更新,大跨度、高层以及巨型建筑不断出现,建筑在功能上愈加复杂多样,人们对其审美要求愈加提升,使得玻璃材料在建筑中应用也愈加广泛。

节能玻璃通常会保温和隔热,种类有吸热玻璃、热发射玻璃、低辐射玻璃、中空玻璃、真空玻璃和普通玻璃等。节能玻璃要具备两个节能特性:保温性和隔热性。保温性:玻璃的保温性(K值)要达到与当地墙体相匹配的水平。对于我国大部分地区,按现行规定,建筑物墙体的K值应小于1。因此,玻璃窗的K值也要小于1才能“堵住”建筑物“开口部”的能耗漏洞。在窗户的节能上,玻璃的K值起主要作用。隔热性:而对于玻璃的隔热性(遮阳系数)要与建筑物所在地阳光辐照特点相适应。不同用途的建筑物对玻璃隔热的要求是不同的。对于人们居住和工作的住宅及公共建筑物,理想的玻璃应该使可见光大部分透过,如在北京,最好冬天红外线多透入室内,而夏天则少透入室内,这样就可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一、建筑中节能玻璃的分类

目前常用的建筑類节能玻璃主要有:

1、吸热玻璃

吸热玻璃是往玻璃本体中掺入金属离子使得它对太阳能选择性地吸收同时呈不同颜色,其节能是通过了太阳光透过玻璃的时候将光能转化成为热能而被玻璃所吸收,热能以对流以及辐射的形式再散发出去,这便减少了太阳能进入室内。吸热玻璃通常有茶色、灰色、绿色和蓝色等品种。但是由于其可见光透过率比较低,跟热反射镀膜玻璃是一样的,会引起照明上的能耗。

2、热反射镀膜玻璃

浮法玻璃的表面使用真空磁控溅射的方法进行镀膜一层或多层的金属或者化合物薄膜,能够有效地限制到太阳的辐射及紫外线的入射量,因此对防止夏季的室内过热很有利。但是热反射镀膜的玻璃容易产生光污染,而且对于可见光的阻挡过于大,这增加了建筑的室内人工照明能耗,而人工照明所产生的热量又相应的增加了空调的能耗。此外,在冬季里,热反射玻璃因为其g值(即总能量的透过率)太低,这并不利于太阳能被动式利用。

3、中空(或者真空、惰性气体)玻璃

单层玻璃其传热的系数极大,这样会导致室内的外热交换量比较大。中空玻璃(图2-1)是用两片或者两片以上的平板玻璃组合而成的,玻璃之间留着干燥的空气层或者惰性气体层,通过对K值得的降低来减少对流以及传导热损失,由于它对可见光透过率比较高,这就有利于我们利用太阳能的被动式取暖,所以,它非常适用于寒冷的地区。

图2-1 中空玻璃结构示意图

4、低辐射玻璃(Low-E玻璃)

优质浮法玻璃的表面使用真空磁控溅射方法镀上一层或者多层的含银薄膜,可以使照射到的玻璃远红外热辐射受到膜层反射,能够有效地降低玻璃的K值;而且可反射太阳中的热辐射,进行选择想地降低遮阳系数Sc。这种种高效的节能玻璃,在夏季可降低室外往室内的热辐射,在冬季便可以减少室内的热量流失。Low-E玻璃具有良好的光选择性的透过性能,这不但使得保温隔热的效果良好,而且还具有比较高的可见光透过率。和热反射镀膜玻璃一样,低辐射玻璃其遮阳系数可以有很多种不同选择,并且在同样的可见光透过率情况下,它的比热反射镀膜的玻璃能阻挡太阳的热辐射达30%以上。

由于Low-E玻璃可以在任何的地区和任何的气候条件下使用,都能够起到良好保温隔热的作用,因此它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最为理想的窗玻璃材料。

低辐射的玻璃门窗因具有保温隔热和节能的效果,在实现生态建筑等方面有着很大的优越性,据资料表明,建筑物使用中普通中空玻璃要比单层的普通玻璃节能高达50%左右,因此,使用Low-E玻璃的中空式玻璃窗,便可以比单层的普通玻璃节能达75%左右(见表 2-2)。

表2-2 几种常用玻璃的光热参数

注:上表中6c表示的是6mm厚的透明玻璃,CTS140便是热反射镀膜的玻璃型号,CEF11便是Low-E玻璃的型号。其中K值都是按照ISO10292标准来测得的,而Sc是按照ISO15099标准来测得的。

二、我国住宅建筑中的玻璃节能技术

1、玻璃节能的应用现状

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等是全球化的一个要求和趋势,同时也是我国基本国策。随着我国一系列的节能政策出台,节能玻璃在很多新建的住宅建筑中开始应用起来,但是问题是肯定存在的。目前,我国的中空玻璃和低辐射玻璃等节能型玻璃在整个建筑行业中使用率不到10%,而在住宅建筑中就更是低,特别是低辐射中空玻璃,也只有在上海、北京等少数的高档住宅中得到使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是全球化的趋势和要求,同时也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尽管国家已开始提倡建筑中节能玻璃的使用,也加大了宣传的力度,但是并未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出台,也没有完善的扶持和鼓励政策,然而开发商大多关注的是工程的造价和投资的多少,对节能玻璃认识不足,更是甚少关心到日后使用维护的费用;对住户来说,在节能玻璃上的要求也不够普遍,并不会太注重建筑物是否使用了节能玻璃。因此在新建的住宅建筑中,很多开发商及住户并未有使用节能玻璃上的积极性。

2、节能玻璃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策略

2.1 存在的问题

应该以改善人们的居住环作为为目标,设计开发出环保、节能、生态的智能化建筑玻璃门窗类产品,才能够真正的实现建筑门窗上的技术革新和可持续发展。我国所提出在建筑节能上的目标是到2010年,全国的新增建筑1/3能够达到节能50%的目标;而到2020年,全国的新增建筑能够达到65%的目标。

不过,什么事情都是不能够一蹴而就,尤其是推广节能玻璃这样大规模的行动,是需要政府部门、开发商、设计者以及消费者等协同,才能够可能取得较大的成效。

2.2 相应策略

(1)节能玻璃的应用和推广实现与否主要取决于国家政府的监督,推广此类应用需要有国家法律法规来保驾护航。近些年来,西方很多国家不断的出台新的建筑节能法规,根据国家内部的气候情况及其建筑上的特点,对门窗的节能指标作出了明确规定,而且数十年以来,这些法规都在不断的修订,其中的指标也在不断提高,节能玻璃已经越来越被重视。从20世纪的70年代到现今这三十多年的时间里,节能玻璃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在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我国政府部门也应该借鉴西方国家的良好作法,针对住宅建筑中的节能玻璃门窗使用,制定出一套完善的法规,奖惩并举。要利用现有的组织机构,在开工许可证、设计审核、销售许可证等上面把好关,拟定由专业的机构进行评估,不合格的不能发相关证书。

针对开发商方面,因为投资的成本增加而不愿意采用节能玻璃的情况,一方面应该出台相关的强制性政策,例如若门窗不能达到节能的标准则给于一定限制和罚款等措施;要求开发商和业主签订一份节能的设计标注以及赔偿合同,在楼盘进行公示,若不符合标准的,就按照所拟合同给予相应赔偿。而另一方面应该出台相关的有效的节能鼓励政策,对超额完成节能标准的给于经济上的奖励和政策上的扶持,建立起一套经济激励制度。奖惩有度,双管齐下的来真正实施节能标准。

(2)对于设计、施工人员等,鼓励其在住宅的节能设计上节能玻璃的应用,把好施工质量关,防止因为施工的问题而影响到节能效果。

(3)做好宣传工作。很多消费者对节能玻璃门窗的了解甚少,未能足够的认识到其节能效果及经济效益,比较起采用了节能玻璃门窗的住宅,很多消费者会更愿意选择购买价格较便宜的无节能住宅。开发商大多重视的除了自身的利益外,在建筑物上会更注重门窗的外形及其封闭性,却忽视了玻璃的重要性。因此,在节能玻璃门窗上的宣传工作十分重要。

(4)建立一套建筑能耗的评估体系。推广住宅的节能门窗,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规,要注重宣传等之外,建立起一套建筑能耗的评估体系也是十分重要的,而且在房地产的开发销售中要引入全寿命周期的成本核算。节能建筑在初期的投入尽管是会高一些,但是消费者买下来之后这实际上包含了高能效的节能技术及措施,日后所带来的运作费用便大大降低了。不应该仅以楼盘的初始投资来衡量其经济价值,而更应该从长久考虑,整个楼盘的运行价值也很关键,要使消费者实实在在的了解到节能玻璃门窗带来的经济效益。

(5)国内节能玻璃的生产商,也是有义务将节能玻璃进行一个正规化的推广。目前,节能玻璃其生产的成本高,是因为多数的房地产商采用的是非标准化的门窗,若标准化则会大大降低其成本。因此,生产商应该和设计师、房地产商等进行沟通,了解清楚各方需求,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出合适的门窗类型,制作出价格合理且品质高的节能玻璃,进行节能玻璃应用上的推广。

(6)为了提高节能玻璃使用效率,在选用节能玻璃的时候,应该根据玻璃的所处位置来确定玻璃的品种,其因素包括了:日照的时长、城市地域的气候天气、玻璃所处住宅的楼层高度、玻璃在住宅中主要的作用和效果等。只有因地制宜的去选用节能玻璃,才能够最有效的发挥出其节能的特性。此外,不仅要采用节能玻璃作为门窗本身,还要考虑到门窗的相应配套设施,譬如门窗与墙体之间的接触面、窗框本身的性能和质地等。这些都会影响到玻璃门窗的使用性能和寿命。

尽管目前我国的住宅中节能玻璃门窗应用的还不够理想,但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节能的政策将逐步到位,人们对节能玻璃的相关认识不断的提高,建筑玻璃其节能的问题将成为每以个公民都关心的事情,住宅建筑中的节能玻璃门窗也会逐步的加大应用量。

三、玻璃节能技术在住宅建筑中的应用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建筑逐步的向生态化、绿色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从建筑物门窗、幕墙再到屋顶结构等,利用太阳能的光到热转换、光到电的转换再到建筑物整体的隔热保温和居室内的采光调温、建筑环境舒适及美化等,都离不开玻璃。未来我们的核心任务就是节约能源以及生产能源,随着玻璃节能的技术不断进步,玻璃在今后的建筑中生态节能的设计将会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目前玻璃节能的技术主要是对太阳能被动式的利用为主,在今后建筑玻璃的节能技术发展上将更加依赖对太阳能的利用,从对太阳能被动式的利用逐步向主动式发展。未来的建筑将是由建筑物理学家、设备工程师、结构工程师、建筑师、能源专家等各种专业共同发展的产品。未来建筑的核心是高效的节能设施,这样才能够实现建筑上的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随着住宅使用者对于舒适、美观等要求的提高以及建筑技术的发展,建筑玻璃的节能技术肯定会有越来越广阔的前景。未来的发展我们应该更加主动的利用太阳能,对玻璃节能特性积极的探索,在保证环保和节能的前提下,给建筑的创作提供更大自由空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JGJ102-1996.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2]朱洁.玻璃幕墙的形式解读:[硕士学位论文],重庆建筑大学,2000.5

[3]施欲安、陆芳.节能玻璃与建筑节能.建设科技,2002,(09)

[4]李风.玻璃幕墙与绿色建筑.华中建筑,2003,(03)

[5]郑庆丰.玻璃幕墙生态技术.山西建筑,2003,(09)

[6]雍本.建筑装饰幕墙.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6

[7](英)维金敦.建筑玻璃.李冠钦 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上接第441页

人员进行农技培训,加强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农业技能,使其真正的意识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同时具备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能力;2.2.4改革地方政府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体制和机制

第一,立法理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明确监管主体的职责和权利。第二,整合区域监管,发挥监管合力。若监管资源有限,为实现资源利用的价值最大化,应整合城乡监管,通过发展农村社会中间组织,在农村形成介于国家和市场之间的辅助管理主体,可以在深层次上整合城乡监管。第三,协调部门监管,降低监管成本。

3应用效果

江苏省各级农业部门立足法定职责,认真落实上述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诸多对策,通过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改革并完善政府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体制和机制,有效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多年来祁阳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总体稳定在96%以上,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4结论

为了解决我国近年来出现的各种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像重金属超标、化学添加剂超标等。我们必须严格遵守以上所提出的相应的解决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杜绝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出现。当然,这是一个长远而困难的任务,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的。所以我们要做好打长期斗争的准备。另一方面就是,我们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参与外还需要国家的鼎力相助。只有国家企业、个人、政府都团结在一起,共同努力、提供足够的技术、资金,人民群众提高自己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才能够被早点克服,我们才能更早的生活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健康的成長。

参考文献:

[1]罗学超,李杰,郭振华,龚金龙,周小官.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成因探析[J].农业与技术,2008.

[2]梁秀福.为南南合作争光让中国技术出彩———记丹江口市农业局高级农艺师曾凡成赴塞内加尔开展南南合作水稻技术援助的事迹[J].基层农技推广,2014.

[3]邹积慧.浅谈强化黑龙江垦区农产品质量监督与管理问题[J].农场经济管理,2011.

[4]雷百战,郑玉燕,肖广江.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场经济管理,2011.

[5]郭小文,黄林芹,靳小波.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与监管的思考[J].四川农业科技,2014.

建筑玻璃的选择 篇4

一、玻璃的安全性

在选择建筑玻璃时, 其安全性是首要因素。建筑玻璃的安全性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是建筑玻璃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不破坏;其二是如果建筑玻璃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破坏或意外破坏, 不对人体造成伤害或将对人体的伤害降低为最小。建筑玻璃的安全性主要表现在它的力学性能, 建筑玻璃在使用时要承受各种荷载, 如玻璃幕墙、玻璃窗要承受风荷载、自重荷载、日温差作用荷载、年温差作用荷载、地震作用荷载等;玻璃屋顶、玻璃雨棚和斜屋顶窗除要承受风荷载、自重荷载、日温差作用荷载、年温差作用荷载、地震作用荷载外, 还要承受雨荷载、雪荷载, 玻璃屋顶还要承受维修的活荷载;建筑玻璃应要承受不在相应的荷载作用下进行玻璃的强度和刚度计算, 玻璃幕墙按《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 102进行计算并要满足其设计要求, 其他建筑部位的玻璃按《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 113进行计算并要满足其设计要求。玻璃刚度和强度有一项不符合要求, 该玻璃都不能选用, 保证安全性是建筑玻璃选择的第一道门槛。

二、玻璃的功能性

建筑玻璃除了具有传统的遮风、避雨和采光性能外, 还具有透光性、反光性、隔热性、隔声性、防火性等。

(1) 透光性。

一般说来, 玻璃是透明的, 因此用来采光正是基于它的透明, 而这里论及的是玻璃的透光性, 它与透明性是两个概念, 透光不一定透明。玻璃的透光性具有极好的装饰效果, 应用玻璃的透光性, 可使室内的光线柔和、恬静、温暖。室内光线过强会刺激人眼, 使人躁动不安。应用玻璃的透光性可消除这些不利因素, 同时增加建筑的隐蔽性。

(2) 反光性。

在建筑上大量应用玻璃的反射性始于热反射镀膜玻璃的产生。使用热反射镀膜玻璃的目的是为了建筑的节能和美观。热反射玻璃不仅有颜色, 其反射率也比普通玻璃高, 通常在10%~50%之间, 因此热反射玻璃可谓是半透明玻璃。在应用玻璃的反射性时应限制在合理的范围, 不可盲目地追求高反射率。有些玻璃幕墙的反射率非常高, 与其周围的建筑和街景及不协调, 就是该建筑物本身除了光亮耀眼, 其他方面的美感已荡然无存。反射率过高, 不仅破坏建筑的美与和谐, 而且会造成“光污染”。

(3) 隔热性。

由于玻璃是绝缘材料, 其热阻值为1 , 所以表面看来玻璃的隔热性应当很好。传热有三种形式, 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由于玻璃是透明材料, 因此, 三种传热形式都具有, 并且玻璃是薄型板材,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玻璃的隔热性不好。普通平板玻璃的热传导系数U值高达5.3~6 , 所以门、窗是建筑能耗的主要洞口, 玻璃幕墙则更是高能耗。玻璃是透明材料, 其热工性能用两个参数来表征, 其一是热传导系数U值, 其二是遮蔽系数Se。为增加玻璃的隔热性, 可选用普通中空玻璃, 其热传导系数为3~3.5 , 如果想进一步增加玻璃的隔热性, 可选用Low-E中空玻璃, 其热传导系数可达小于2 , 遮阳系数可达小于0.2。

(4) 隔声性。

所谓隔声就是用建筑围护结构把声音限制在某一范围内, 或者在声波传播的途径上用屏蔽物把它遮挡住一部分, 这种做法称之为隔声。隔声一般分为两大类:其一是隔绝空气声, 就是用屏蔽物 (如门、窗、墙等) 隔绝在空气中传播的声音;其二是隔绝楼板撞击声。普通玻璃的隔声性能比较差, 其平均隔声量为25~35dB, 中空玻璃由于空气层的作用, 其平均隔声量可达45dB。中空玻璃在声波入射到第一层玻璃上的时候, 玻璃就产生“薄膜”振动, 这个振动作用在空气层上, 而被封闭的空气层是有弹性的, 由于空气层的弹性作用将使振动衰减, 然后再传给第二层玻璃, 于是总的隔声量就提高了。夹层玻璃的隔声量可达50dB, 是玻璃家族中隔声性能最好的玻璃。夹层玻璃由于在两片玻璃之间夹有PVB胶片, PVB胶片是粘弹性材料, 消除了两片玻璃之间的声波耦合, 极大地提高了玻璃的隔声性能。

(5) 防火性。

防火玻璃是指具有透明、能阻挡和控制热辐射、烟雾及火焰, 防止火灾蔓延的玻璃。当它暴露在火焰中时, 能成为火焰的屏障, 能经受1个半小时左右的负载, 这种玻璃的特点是能有效地限制玻璃表面的热传递, 并且在受热后变成不透明, 能使居民在着火时看不见火焰或感觉不到温度升高及热浪, 避免了撒离现场时的惊慌。防火玻璃还具有一定的抗热冲击强度, 而且在800摄氏度左右仍有保护作用。防火玻璃主要有复合防火玻璃和高强度单片铯钾防火玻璃等。复合防火玻璃是在两片玻璃或钢化玻璃之间凝聚一种透明而具有阻燃性能的凝胶, 这种凝胶遇到高温时发生分解吸热反应, 能吸收大量的热能, 变成不透明、有良好隔热作用的玻璃。高强度单片铯钾防火玻璃不单具备卓越的防火功能, 而且在强度上更胜一筹, 在同样的厚度下, 它的强度是浮法玻璃的6~12倍, 是钢化玻璃的1.5~3倍。高强度单片铯钾防火玻璃不仅可以作为单片使用, 同时能够通过各种不同的组合及加工方式:防火夹层玻璃、防火中空玻璃, 在保证防火功能的基础上, 获得其它的功能, 满足建筑设计的需求。

三、玻璃选择的经济性

正确的选择玻璃的方法是:安全性和功能性满足设计要求的同时, 其造价尽可能地低, 经济性好, 才是科学、合理的选择。在工程设计时分格大小要考虑玻璃厚度及常用规格尺寸, 玻璃越厚经济性越差, 超出常用的长度、宽度, 则其价格比常用的规格高出许多, 经济性较差。在选择Low-E中空玻璃时, 镀膜面位于玻璃组合的第2面或第3面, 其热工性能虽有差异, 但其价格却相差悬殊, 这是因为当镀膜面位于第3面时, 即镀膜面在中空玻璃的内片上, 中空玻璃内片不承受风荷载, 因此较薄, 当镀膜面位于第2面时, 即镀膜面在中空玻璃的外片上, 中空玻璃外片承受风荷载, 因此较厚。

四、玻璃选择的建议

谈建筑玻璃幕墙工程施工要点 篇5

【关键词】建筑;玻璃幕墙;施工;质量控制

0.前言

玻璃幕墙是指用铝合金或其他金属轧成骨架,以玻璃封闭的空腹型杆件作骨架而成的房屋围护墙。其作为一种新型、高档的外围护结构,以其独特的色彩与光影效果、多变的造型吸引了业主和建筑师,使其广泛应用于多层和高层建筑、体育场馆、车站、过街天桥通廊等中,对提高建筑品质、丰富城市景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建筑玻璃幕墙工程施工是一个系统工程,有它独特的程序和规律,一旦违反了其程序规律及施工中质量控制不当,就会给工程质量留下安全隐患问题,如坠落、透水、五金配件松动等。为此,为确保建筑玻璃幕墙工程的施工质量,本文就建筑玻璃幕墙工程施工要点展开阐述,以供参考。

1.建筑玻璃幕墙的原材料选择

(1)当玻璃进入施工现场时,要先检查玻璃的尺寸规格是否正确,特别要注意检查玻璃在储存、运输过程中有无受到损伤,要求整幅玻璃的色泽应均匀一致,不得有污染和镀膜损坏,每平方米玻璃不允许有明显划伤和长度大于100mm的轻微划伤,长度不大于100mm的轻微划伤应少于8条,擦伤总面积应不大于500mm2。

(2)玻璃与玻璃之间采用的密封胶,应具有良好的粘接性、足够的强度、适当的位移能力、长期持久的性能。当密封胶进入施工现场时,要求对胶与接触材料进行相容性试验,性能检测必须合格,并且在有效期内使用,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以确保施工质量。

(3)断热型材的选择。要求断热型材结构合理、结合牢固、强度高、刚性好、热阻大,而且还具有优良的隔声节能性能、抗风性能及气密水密性能。

2.建筑玻璃幕墙工程施工要点

2.1测量放线

测量技术是决定玻璃幕墙能否安装成功的一个关键环节,其一般包括:预埋件的测量放线和玻璃安装的测量放线。

(1)幕墙定位轴线的测量放线必须与主体结构的主轴线平行或垂直。

(2)在进行测量放线时,则使用高精度的激光水准仪、经纬仪,配合用标准钢卷尺、重锤、水平尺等复核。对高度大于7m的幕墙,还应反复2次测量核对,以确保幕墙的垂直精度。要求上、下中心线偏差小于1-2mm。

2.2玻璃幕墙的安装工艺

2.2.1幕墙主龙骨的安装

主龙骨的安装调整是幕墙工程的关键工序,它关系到幕墙外观的平整度和幕墙板块受力的均匀性。

(1)在安装前,应先用水准仪、天顶仪、经纬仪较正边界竖挺位置,使其符合安装质量要求,以边界竖挺为基准,安装、校正幕墙的折转处竖挺并用仪器进一步复核。

(2)在安装过程中,应以边界折转处竖挺作为施工基准,安装调整其他竖挺,使其平整、平齐、分格均匀同时用仪器检测其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3)地脚板及地脚夹板安装前,应检查各联结位置预埋件是否齐全,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其标高及轴线左右偏差均要控制在允许误差范围内。

2.2.2次龙骨的安装

(1)次龙骨的安装应通过角码与主龙骨连接在一起,同时应进行校核,要求其不能出现扭曲、倾斜等现象。

(2)主、次龙骨接合处应留有间隙,并衬垫橡胶垫,施以密封胶。

(3)主、次龙骨经多次检查无误后,即可把连接螺栓、地脚夹板、土建预埋件焊接在一起。焊接时,要把相应部位的主、次龙骨保护起来,以免焊熘烧伤铝材的氧化层,污染表层。

2.2.3玻璃的安装

玻璃安装。玻璃板块安装在整个幕墙施工中是最后的成品环节,待主、次龙骨安装结束后即可开始玻璃安装。

(1)在安装时,应先核对已加工成形的玻璃板,核对龙骨框架、玻璃板的编号和尺寸。根据板块标志,找正首块安装位置,将板块上的固定件与幕墙框架固定,用经纬仪复核、矫正安装尺寸,然后依次安装其他幕墙板块,定位,调整缝隙均匀后用螺栓或自攻螺丝固定。

(2)玻璃安装时,其边缘与龙骨必须保持间隙,使上、下、左、右各边空隙均有保证。

(3)玻璃或玻璃组件在安装结束后,即可用中性耐候硅硐密封胶将板块间的缝隙封闭,内衬发泡垫杆或橡胶密封条,外用密封胶把缝隙填平。安装时,注意胶厚应严格按图纸及规范要求控制(一般施工厚度应介于35-45mm之间),且胶缝应饱满平整、均匀光滑,安装时控制平面度误差±3mm,竖缝直线度误差±3mm,横缝直线度误差±3mm,拼缝宽度误差±1.5mm。

(4)在施胶前,施胶部位用丙酮进行清洗,要求缝内无积水、油渍、砂浆、灰尘等杂物。

(5)打胶前,为防止胶污染玻璃或铝框,应在缝隙的两侧粘贴上保护胶纸,打胶后用圆弧形灰刀将胶缝压刮成弧面后,揭去保护胶带,清除胶迹。

(6)耐候硅酮密封胶在缝内应为相对两面粘接,不得三面粘接,较深的槽口底部应填塞聚乙烯泡沫棒。

(7)打胶要持续均匀,胶注满后要随时检查里面是否有气泡并及时进行处理。

2.2.4幕墙清洗

玻璃幕墙安装结束后,应及时清洗干净玻璃表面及构件表面的粘附物。

(1)在清洗玻璃表面时,应对中性清洗剂进行腐蚀性检验,确保其不会腐蚀玻璃表面和铝合金件。

(2)玻璃饰面在揭开保护膜后如有膜的痕迹,应用中性清洗剂清洗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3)对于玻璃幕墙表面的胶丝痕或其他污物,应用刀片刮干净后再用中性清洗剂清洗。

(4)在清洗玻璃幕墙表面时,应制定详细的保护措施,不得使其发生碰撞变形、变色、污染和排水管堵塞等现象。

3.玻璃幕墙工程施工的其他注意事项

(1)幕墙与主体结构连接的预埋件应在主体结构施工时按设计要求埋设,预埋件钢板应紧贴于模板侧边,宜将锚筋点焊在主钢筋上予以固定;要求埋件应牢固,位置准确,标高偏差不应大于10mm,位置偏差不应大于20mm。

(2)玻璃同构件的凹槽底需具有一定空隙,各玻璃下部需设有2块以上的弹性定位垫块,且垫块宽度同槽口宽度需相同,玻璃同构件间隙需填充弹性材料。

(3)注胶时应对玻璃板材、四边铝框以及铝合金型材等进行清洁,避免水、铁锈、砂浆、油漆以及灰尘等的存在。密封胶于接缝内应两面粘结,保证其防渗漏的作用。

(4)打注结构胶和密封胶时必须保证其均匀、平整以及顺直,且粘结的牢固,其中没有气泡。结构胶厚度以及宽度应经计算后确定,且其粘结厚度应大于6mm,且小于12mm,粘结的宽度大于7mm;密封胶的施工厚度超过3.5mm,宽度应大于2倍的施工厚度。

(5)打胶时,基材表面温度不得超过60℃。结构硅酮耐候胶、耐候硅酮密封胶和墙边胶注胶前,注胶部位必须做好净化工作,应先将铝框、玻璃或缝隙上的尘土、油渍、松散物等清除干净,注胶后应嵌填密实、平面平整,加强养护,防止手摸、水冲。

(6)玻璃幕墙中玻璃间、玻璃同玻璃肋间所具有的缝隙必须进行密封胶的严密嵌填,且其缝隙的宽度应大于6mm。

(7)幕墙四周与主体结构之间的缝隙应采用防火保温材料填塞。同时,幕墙与主体结构间应做好防雷设计,可将预埋件与作为地下引线的钢筋连接,也可单独设置接地引下线,所测接地电阻值不得大于10Ω。

4.结束语

总之,建筑玻璃幕墙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设计、材料、加工制作、安装施工等各方面,如果在工程中稍不注意,如玻璃材料不符合施工要求、密封胶不满足施工要求、锚点做法不符合施工规范等等,都会致使玻璃幕墙工程中出现质量隐患。因此,为了确保玻璃幕墙工程的施工质量,玻璃幕墙在制作和安装等各个环节中都应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操作,以确保其质量,从而促进玻璃幕墙的更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刘荣.建筑玻璃幕墙施工技术[J].河南建材,2009,(2).

[2]闫颖.谈建筑玻璃幕墙工程施工要点及管理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

玻璃幕墙与建筑节能 篇6

1 玻璃幕墙的传热方式

玻璃幕墙的传热方式主要有三种:玻璃和框格间的传热———热传导;幕墙内表面和室内空气环境间的换热———热对流;幕墙外表面和室外空气环境间的换热———热辐射。设计玻璃幕墙时要依据当地的气候特征, 对于夏热冬冷的地区要考虑夏季隔热和冬季保暖设计, 而对于夏热冬暖的地区只需考虑隔热设计, 力求使以采暖供热为主的幕墙达到温室效果, 使以空调制冷的幕墙达到冷房效果。

2 提高玻璃幕墙节能性能的主要措施

提高玻璃幕墙节能性能的主要措施有:降低结构传热系数 (如热反射玻璃、低辐射镀膜玻璃、中空玻璃等新型玻璃) ;阻止热传导 (如设置断热桥等) ;降低空气渗透热损失、减少开启窗扇面积、提高气密性等。

2.1 幕墙玻璃选用

对于建筑物玻璃幕墙来说, 由于玻璃的面积占据立面的绝大部分, 可以参与热交换的面积较大, 因此, 玻璃是幕墙节能的关键。

热反射玻璃是在优质浮法玻璃表面, 镀一层或多层金属化合物薄膜而形成, 它能有效控制太阳直接辐射能入射量, 同时还具有丰富多彩的反射色调和极佳的装饰效果。弊端是热反射玻璃使用不当, 会给环境带来“光污染”。

低辐射镀膜玻璃是在优质浮法玻璃表面, 镀数层低辐射材料及其他金属化合物薄膜而形成。它可阻隔热量从热的一端向冷的一端传递。即冬季阻止室内的热量泄向室外, 夏季阻止室外热量进入室内。低辐射镀膜玻璃可获得较高的可见光透过率和较低的反射率, 能有效地避免“光污染”。

中空玻璃是由两片或多片玻璃以内部充满高效分子筛吸附剂的铝框间隔出一定厚度的空间, 边部用高强度密封胶密封黏合而成的玻璃组件。中空玻璃密封空间内的空气, 构成一道隔热、隔音屏障。若在该空间中充入惰性气体, 还可进一步提高产品的隔热、隔音性能。

2.2 窗框型材的选用

由于玻璃与窗框之间会发生热传导, 因此, 窗框型材的选用也很重要。塑料窗框、木窗框因材料本身的导热系数较小, 对外窗的传热影响不大;木塑、钢塑、铝塑窗框是在木、钢、铝骨架外覆盖了新型PVC材料, 既形成了牢固耐用的保护层, 又可降低窗框的导热系数;而铝合金窗框、钢窗框由于材料本身的导热系数很大, 形成的热桥对外窗的传热影响较大, 所以必须设置断热桥, 采用导热系数低、力学性能指标与铝合金相当的聚酰胺尼龙作为隔热条, 将铝合金型材分隔成两个部分, 来增大热阻、减少热传导。

2.3 设置遮阳

对于南方地区, 遮阳是一种有效的隔热措施, 建筑遮阳可以是来自附近的其他建筑物或遮挡物, 也可通过人为方式设置附着在窗户顶端或侧面的遮阳板, 还可以在窗的里边、外边设置可调节的百叶遮挡等。

总之, 现阶段提高玻璃幕墙节能性能的这些措施大都还停留在消极设防的阶段, 致力于玻璃幕墙的隔热保温性能。

3 玻璃幕墙节能技术的发展方向

2005年颁布的《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明确提出, 外窗可开启面积不大于30%, 玻璃幕墙最多只能占墙面70%, 并鼓励使用自然风降温, 幕墙也应具有可开启部分或设通风换气装置等。标准还明确规定, 所有公共建筑的幕墙不能使用普通玻璃, 必须使用节能玻璃。这些规定的主要目的就是强制性的提高玻璃幕墙在建筑中的节能性能。

随着新型节能玻璃、新型保温材料、太阳能利用等新技术的发展, 玻璃幕墙的节能思想正逐渐从被动设防向主动利用能源转变。国内外的幕墙行业以节能为目的, 在开发新型幕墙结构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 将新技术、新能源引入到新建筑及既有建筑的改造中, 取得了显著的节能效果。

在国内外研究的主流节能幕墙中, 自然通风型双层玻璃幕墙比较具有应用前景。自然通风型双层玻璃幕墙由内外两层玻璃幕墙组成, 两层幕墙中间要形成一个通道, 并在外层玻璃幕墙设置进风口和出风口。外层玻璃幕墙由单层玻璃和非断热型材组成;内层幕墙多采用中空玻璃等节能玻璃和断热型材。自然通风型双层玻璃幕墙与传统的玻璃幕墙相比, 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内外两层幕墙间形成了一个通风换气层———气流通道。

南方炎热地区可在自然通风型双层玻璃幕墙的通道内设置遮阳设施, 将白天的阳光挡在室外。打开换气层的进、出风口, 在阳光的照射下, 换气层的空气温度升高而自然上浮, 形成自下而上的空气流, 带走换气通道内的热量, 降低内层玻璃表面的温度, 减少空调的制冷费用。

北方严寒地区则应在自然通风型双层玻璃幕墙的基础上采用低辐射镀膜中空玻璃, 既能将太阳热能传递到室内, 又防止晚上室内热量向外散发。关闭通风层两端的进风口与出风口, 换气层中的空气在阳光的照射下温度升高, 形成一个温室, 能有效提高内层玻璃的温度, 减少建筑的采暖费用。

相关资料显示, 自然通风型双层玻璃幕墙与传统的单层玻璃幕墙相比, 采暖时可以节约能源42%~52%, 制冷时可以节约能源38%~60%。国外已经有高级建筑师在自然通风型双层玻璃幕墙的基础上, 将玻璃幕墙饰面材料的光敏、热敏特性与室内供热、制冷系统形成计算机自控网络, 达到玻璃幕墙建筑节能的最高形式———智能幕墙, 它能充分利用太阳能, 是一种最理想的玻璃幕墙。

结语:任何事物从产生到成熟都需要一个过程, 经过20多年发展的玻璃幕墙技术也是如此。随着国家的各项节能政策法规的深入贯彻, 玻璃幕墙不仅可以满足建筑美学和建筑功能的要求, 也可以满足建筑节能要求, 玻璃幕墙也必定将会在节能建筑上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GB50189-2005,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S].

[2]罗忆.玻璃幕墙设计与施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3]张芹.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理解与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玻璃建筑 篇7

关键词:现代玻璃艺术,物质性内涵,非物质性内涵,建筑语言

0 引言

玻璃在我国古代有琉璃、颇黎之称。我们现在普遍意义上说的玻璃大多是通过燃烧硅土加上碱而得到的人造玻璃,自从有玻璃制造史以来,人们一直在使用这样的方法,几千来没有太大变化。当英国的产业革命使玻璃进入了大规模生产后,玻璃就逐渐成为现代艺术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本文所说的“现代玻璃艺术”指的是自工艺美术运动以来受各种设计思潮影响,体现现代设计理念的玻璃艺术。

在玻璃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就是玻璃与建筑的关系问题。从西方的哥特教堂利用玻璃来创造戏剧性效果到文艺复兴时期用彩色玻璃来改变光线从而创造飘忽的气氛,玻璃在这里不仅是简单的物理材料,它更是被赋予了精神的内涵和人文的情感,成为一种描绘精神境界的象征符号。

20世纪钢铁桁架结构地发展,建筑产生了两个革命性的改变,即:建筑更高、玻璃使用面积更大,并且这两个改变已经成为现代建筑的标志,外墙表面几乎消失,只剩下纯粹的框架结构隔划着空间。建筑师建造了玻璃塔使得梦想与现实拉近了距离-“玻璃能够制造一切”。随着工业化的超速发展,人类物质欲望的膨胀使玻璃在一段时间之内演变为一种单纯表现物质和财富的建筑材料而作为其艺术媒介的功能不再为人所重视,但这并不意味着玻璃在建筑艺术中的终结,相反在审美观念、思维方式全新的当代世界,玻璃艺术以其对自然的领悟、人性的思考、文化的挖掘而逐渐成熟起来。

1 玻璃材料的物理特性

现代玻璃艺术与传统玻璃工艺的本质区别在于它体现的是这个时代的主流文化、审美观念、思维方式,其内涵与外延远远超出了传统工艺所涵盖的。它与传统有着技术操作上的联系却不存在着必然的因果原因。现代玻璃在建筑中不仅仅是透光的窗户,而是从外墙到室内,从天花到地板,从平面到立体,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形式。建筑大师密斯一生热衷于对钢和玻璃的研究,他创造了所谓的“密斯风格”,大量应用玻璃和钢分别作为围护结构和构件并达到了高度精美的效果。对玻璃的迷恋使人们过于注重技术层面而忽视了玻璃本身的内容,即将它本身的特点用在它应该表达的地方。

玻璃材料从广义上说有两种涵义:物质性和非物质性。物质性涵义也就是玻璃材料的各种物理特性也是非物质性涵义的基础:

透明性:这是玻璃最基本的特征,它的含义是:光线可以通过的。这种特性具有极强的装饰效果,可消除使人产生躁动情绪的过强室内光线而变得柔和、温暖。正是利用了玻璃的透明性大自然的光芒可以被直接引进建筑内部,带来了视觉的通透,空间的延伸和建筑环境的内外融合,这是其他建筑材料所无法替代的。

反射性:反射是当光线遇到光滑的物体表面而折回的现象。玻璃材质的表现最重要的在于反射而不像其他材质那样在于光与影。比如镜面玻璃能把光线完全反射回去从而使建筑周围的景物、蓝天、白云以及一天中光线的变化都映射到玻璃建筑表面而建筑本身则如奇迹般消失了。现在一种叫做热反射镀膜玻璃的材料大量应用于建筑,它能使建筑色彩斑斓景中有景,可以说是玻璃反射性应用的最高境界。

折射性:指光线从一种媒质进入另一种媒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这种特性在应用时必须谨慎,适当的运用可以增加物体的立体感和奇幻的效果,但若使用不当则会对建筑物和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漫射:当光线遇到粗糙的物体表面时就会产生漫射,具有透光而不透明的特点。以磨砂玻璃作为装饰的建筑环境空间光线柔和而不刺目。

色彩多样性:最早的玻璃都是带颜色的,那是因为在玻璃中含有大量的有色杂质,所以如何将玻璃脱色,将其制成纯净透明的玻璃,贯穿于整个玻璃制造的历史。如今玻璃本来的颜色经过再加工,可谓五光十色无一不有。有色玻璃就好象是画家手中的颜料任由设计师创造性地应用。

没有哪种材料具有像玻璃那么多的性能,而且这种性能在建筑中可以动态地存在,使建筑熠熠生辉。

2 玻璃艺术的非特质性内涵

技术的提高,新材料的出现,观念的改变为玻璃艺术非物质性内涵的表达创造了各种可能性,同时丰富了多姿多彩的建筑语言。

2.1 谱写自然的诗篇

为了达到与自然“浑然融化,合体为一”的理想过去人们把建筑周围的花园和庭院当作是“室外的房间”,在室内空间和周围环境以及外部世界之间起到自然过渡的作用。现在许多现代建筑师用大片的玻璃落地窗产生出这种内外融合的效果,模糊了室内和室外的界限,展现出灵性的建筑内部空间格调。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大片的玻璃已成为室内的一个重要元素同时被赋予了三大功能:(1)在建筑物内,我们可以透过玻璃往外看,就把室外和室内两个空间融合成一体,同时将窗外发生的事引入室内。(2)人们坐在窗边观望,其实玻璃背后才是人类心中的视线目标,玻璃直接将我们的心引向了大自然。(3)现代建筑强调追索白天阳光的通道以及紧密监测季节之间的变换,这样建筑内部便能在一天或一年中得到不同角度的阳光创造出一个既简朴又不断变化的空间。玻璃成功地完成了这一效果,“以追光蹑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

2.2 用玻璃丰富建筑环境的空间造型

建筑环境艺术是一种立体的艺术强调运动和空间的艺术,所以不仅要靠形式的结构,如点,线的紧密组织、色彩或光影的奇妙谐和,还要注重与生命情绪的交融组合才能实现。玻璃成为实现这一组织、结构的很好媒介。

2.2.1 塑造现代建筑“理性的线条”新艺术运动以来的现代派艺术都特别注重用线条塑造类似音乐或舞蹈般有节奏的空间造型。

在建筑的室内外环境中作为线条出现的视觉现象是很多的,有些线还要被刻意强调出来,比如建筑的轮廓线、城市的天际线、建筑的结构线和作为装饰的线条等。而玻璃材料是一种奇特的物质,就象一片凝固了的水,让我们的视线穿透它而看到了玻璃的另一面,因此透明的玻璃在视觉上常常不是“体”而是“线”的感觉。玻璃本身的变化经常被抽象为一种线条的变化,这时的玻璃已透明得几乎不见实体,只有边框的直线坚定地矗立在天地间代表其存在。

2.2.2 塑造空间中流动的光影

哥特教堂认为光线是凡人与上帝之间传达信息的通道,因此保持光的通畅和流动在空间中是十分重要的。在表现光影效果上没有一种材料比玻璃更透彻了,它象融化了的冰块一样在空间中隐形地存在,无声地融入建筑环境中。经艺术家设计改造后的玻璃可以大大提高其在实际中的光彩颜色,不论是自然光或是人造光玻璃都可以自由地将其捕捉并进行改变,重组。在建筑空间环境的运用中玻璃能支配空间气氛,经过对光线的改造玻璃可以把原来静态的空间变成动态的,把原来简单的平面变成一种有质感的,有内涵的材质图。

2.2.3 创造灵动的色彩

光线制造色彩,色彩不同于颜色不是单纯的元素,是可以影响人的感受可以为不同心境带来难以觉察的情绪,还可以强化或减弱物体的质感。比如现代玻璃艺术中的白色磨砂玻璃以其朦胧和神秘,纯净和虚无创造出一种纯净的素雅,宛若悬挂一壁的白纱悄无声息的静默,悠然的将五彩缤纷收纳,而且玻璃材质还会令黑白体现出一种简练的风格。

2.3 用玻璃升华建筑环境中的意境

意境简单的说就是情与景的结晶品,是在艺术家与自然,与社会乃至与世界的接触中有所感悟而产生的。

2.3.1“静穆的观照”与“万物如在镜中”静观世界不是靠眼睛而是靠心灵,因此纯客观机械式摹写外界事物已经不能满足其需要了,而是需要创造形象来象征和激发联想

玻璃的反射性充分体现了现代人渴望的“心如明镜,收纳万象”。美国雕塑家罗伯特·贝伦斯设计了丹佛会议中心前的雕塑就是利用镜面玻璃反射出大自然不断变换的风景,作品毫不夸张地激发着人们的想象也是对自然最真实的描述。

2.3.2 玻璃的“虚”与建筑空间

在建筑环境里实体的形(实)与空间的形(虚)二者相辅相成,互为条件缺一不可:建筑空间的形状、表情、气氛都要靠实体来塑造和实现,但实体若无空间的存在又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在室外适当运用玻璃同样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庭院中以玻璃砖围合一面不高的墙,隔而不断,用虚带实,玻璃墙后面的风景不但没有被挡在墙外,反而形成一副被“水化”了的写意画诗意盎然,让庭院充满现代气息,轻松随意。

2.3.3 流动地节奏和灵性地对话

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是流动的,提倡环境与艺术要创造宁静穿越空间却又灵动地足以改变气氛和空间的功能。如在空间中使用镜面格子窗设计既有中国古典建筑的味道,又增加了空间的延续性和流动感。同时玻璃用无形、透明或半透明的身体诠释出空间本身的距离感、穿越感,是光的穿越、人的穿越更是时间的穿越。在设计中注入时间(运动)的观念是现代设计的特性,就像贝聿铭设计的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可以通过反映周围那些建筑物褐色的石头而对旧皇宫沉重地存在表达足够地敬意,完成了现代人对古代人一次心灵的对话。

玻璃幕墙让建筑变得轻盈 篇8

在现代城市、尤其是历史悠久的老城, 新起建筑常常需要考虑一个问题:如何既保证适合现代人使用, 同时又能融入存在多年的传统社区。Alberto Campo Baeza这个项目之所以获奖, 原因就在于评委会认为它“以一种聪明的方式展现了这座建筑本身的‘当代性’, 并且对现存周边环境保持尊重与理解”。

这个项目位于西班牙西部的萨莫拉市, 用作萨莫拉卡斯蒂利亚和雷昂 (Castile and Leòn) 地区政府的办公室。萨莫拉是一座古城, 保留了许多历史遗迹, 城堡, 堡垒, 石墙, 最具特色的是城中有二十多座建于12 - 13 世纪的罗马式教堂。这间办公室就建在城市中心地带, 面向一座罗马风格的教堂和广场, 并占据了教堂花园的原址。

尽管基于如此厚重的历史沉淀, 设计师却做到了让整座建筑不被环境吞没, 而且轻盈、有自己的个性。

办公楼所处的院落围起了高大的石墙, 围墙和庭院所选用的材料正是旁边的萨莫拉大教堂用的石材。虽然算不得风格上一脉相承, 但这种材质的质感和力度也同样延续下来, 令它保持低调, 不破坏整个历史风貌。

庭院中央就是办公楼, 包括外立面在内有两重玻璃墙, 像一块四方的水晶。两层玻璃墙之间的空隙起到通风和隔热作用, 这样在炎热的夏天这里也不至于温度升得过高。而所有玻璃板之间都只用结构硅酮胶来连接, 以造成一种隐框的效果, 让整栋建筑看起来尽可能简洁。设计师巧妙地利用材料, 将轻与重、虚与实的对比放在同一个空间中, 同时, 它还映照了过去与当下。

玻璃作为建筑表皮的时代表现 篇9

人类自学会制造并使用玻璃至今已有上千年, 但是一千多年以来, 玻璃建筑表皮的发展是比较缓慢的。而现今玻璃建筑表皮迅猛发展, 涉及到美学、环境、工艺、生态、信息等多个领域, 无论是形态、色彩、质感还是构造都具有愈来愈多元化和复杂化的时代发展趋势。这是信息时代社会的多元化的重要体现。玻璃作为建筑表皮的时代发展轨迹可以大致归纳为以下四个主要方面。

一、玻璃作为建筑表皮的零星点缀

大约公元4世纪时, 古罗马人首先将玻璃用于制作建筑门窗, 但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材料, 由于当时玻璃工艺水平的低下和价格的昂贵, 再加上当时建筑普遍以砖混结构、石结构为主, 建筑外墙的开洞受到很大限制, 因而玻璃在建筑上的使用范围还很受局限, 玻璃作为建筑表皮只是起到零星点缀的作用, 功能上也主要以采光和通风为主。欧洲基督教堂的彩色玻璃窗的面积因为建筑体的巨大而相对较大, 而当时的彩色玻璃其实并不能代表玻璃的工艺水平, 因为生产纯色玻璃的工艺要求更高, 所以彩色玻璃的运用体现出的是玻璃工艺水平的低下。通过彩色玻璃的拼贴表现出丰富多彩的神话故事 (图1) , 具有极强的装饰效用。古人充分利用彩色玻璃, 发挥卓越的艺术修养, 创造出绚烂多姿的彩色玻璃艺术。

二、玻璃作为建筑表皮的独立表现

雷姆·库哈斯曾经说:“如果表皮是透明的, 因此当你能通过表皮而不是窗户看到室内时, 你就可以体察到表皮的存在!”任何一类物体只有作为群体或大面积出现时才具有独立的效果。当墙体占主体位置时, 玻璃只是建筑表皮的附属物, 当整面墙壁成为透明的玻璃时, 则表明玻璃已作为独立的表皮而为人们所欣赏并接纳。

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 先进的技术与设计手法以及玻璃工艺水平的提高, 对玻璃成为相对独立的建筑表皮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1851年, 英国工程师约瑟夫·帕克斯顿设计建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座完全由钢和玻璃构成的建筑物——“水晶宫” (图2) , 彻底释放了被禁锢已久的建筑空间, 在建筑表皮的发展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若说水晶宫是玻璃与钢结构的完美结合, 那么闻名遐迩的德国包豪斯校舍 (如图3、图4) 则是玻璃与钢筋混凝土的重新对话。20世纪初,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的建立使得外墙的大面积开窗成为可能。在该结构体系中, 建筑荷载通过梁和柱支撑并传递, 摒弃了传统的厚重墙体, 建筑外墙便成为人们肆意发挥玻璃透明性的表现平台。使用玻璃作为建筑表皮最大化地开阔了实业。包豪斯率先尝试了楼板的出挑和玻璃表皮的结合。出挑的楼板使建筑摆脱了柱子的束缚, 形成连贯的室内空间, 于是玻璃作为建筑表皮使室内空间具有了连续性特征, 同时使得外墙获得了三个方向的通透感, 使视野更加开阔。至此, 玻璃作为建筑表皮获得了完全的独立。

三、玻璃作为建筑表皮的多元表现

在玻璃产量和工艺水平不断提高以及需求多元化的背景下, 玻璃作为建筑表皮呈现出多元趋势, 并体现出不同的性格表征。

(一) 线性表现

自建筑表皮独立之日起, 玻璃窗户不再受到柱的局限而表现出连续性的特点。勒·柯布西耶的萨伏伊别墅的横向长窗即体现了玻璃作为建筑表皮的线性特征。如果此时玻璃的线性表现是结构系统改变后的自然呈现, 那么相对于传统的体现为面的玻璃建筑表皮运用, 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 (图5) 和丹尼尔·李伯斯金的柏林犹太人博物馆 (图6) 对于玻璃建筑表皮的线性表现则为建筑性格和场所精神的外在体现。光之教堂通过十字形的窗洞将光线引入幽暗的教堂内, 创造出了令人崇敬的神圣气氛;而柏林犹太人博物馆则利用长短不一、倾斜角度各异的线性玻璃开窗, 表现出分崩离析的形态, 寓意着犹太人在柏林遭到的惨绝人寰的迫害。玻璃建筑表皮的线性表现因其独特的美学韵味而被诸多建筑师运用并被赋予特定的寓意, 为建筑性格的张扬提供了另类语汇。

(二) 塑性表现

玻璃与混凝土同样具有可塑性。混凝土的可塑性使得建筑形态和建筑性格的多样化塑造成为可能。玻璃的可塑性常用于艺术品, 而在建筑表皮上的使用则使得建筑具有别样的魅力。弗兰克·盖里的作品——Dancing House (图7) , 即是利用玻璃和混凝土的可塑性的最佳案例。陈治邦先生说:“建筑形态就是靠建筑的诸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配置、组合方式等充分地表达出来。”[1]该作品体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一个是体态轻盈、婀娜多姿的少女 (图8) ;另一个是线条粗犷、笔直挺立的憨厚大汉。该建筑塑造出了一个偎依在男子肩头的女子, 形象而生动。以玻璃作为塑性建筑表皮将“女子”的性格饱满地诠释出来, 干净、利落、贴切, 这也是非玻璃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另外, 从贝聿铭的德国柏林国家博物馆新馆 (图9) 的入口也可领略到玻璃作为建筑表皮的塑性表现所具有的独特视觉魅力和促进新老建筑对话的作用。

(三) 色彩表现

在经历了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思潮后, 20世纪90年代, 许多当代建筑师开始回归到建筑本体, 并把材料及建构当作设计的起点。玻璃作为一种建筑材料同样受到了建筑师的青睐。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在设计伦敦近郊的拉班现代舞蹈中心 (图10) 时, 将彩色的聚碳酸酯材料附着在透明或半透明的玻璃墙的外层, 形成的建筑表皮在光线照射下呈现出奇异的彩虹外观和微妙的色彩变化, 模糊了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的界限, 创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效果。

若说拉班现代舞蹈中心斑斓的建筑表皮是玻璃与有机材料结合的产物, 那么“Sprawling Window” (图11) 则充分展现出玻璃作为建筑表皮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寻求自身色彩表现的过程。这栋办公建筑的窗户根据内部功能的不同显现出大小疏密不一的状态, 阳台部分被深蓝色玻璃覆盖, 以浅蓝色玻璃向周围扩散, 并借助玻璃的可塑性特征形成完美的曲线型过渡。整个外立面呈现出颜色深浅不一的马赛克形态, 其本身即为一幅抽象画作。

(四) 质感表现

玻璃的质感表现是一种与光密不可分的视觉表现形式。根据材料的性质和使用方法的不同, 在建筑中, 玻璃可以有多种存在方式, 主要有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三种状态。透明玻璃可以模糊建筑空间的界限, 如伦佐·皮亚诺的巴黎无止境大厦即创造出无边无尽的塔楼界面;半透明玻璃可以使建筑空间产生叠合、模糊界限, 从视觉上带来一种朦胧的感受, 如极简主义大师彼得·祖姆托设计的布列根兹美术馆 (图12、13) 的建筑表皮中, 经过蚀刻呈半透明状的玻璃一片一片排列, 犹如鱼鳞般富有韵律, 使室内外的光线呈现出一种柔和的、不可名状的美;反射玻璃则可以以虚映实, 使得建筑与周围环境充分融为一体, 如上文提到的柏林历史博物馆的入口。

四、玻璃作为建筑表皮的媒体化表现

建筑常被比喻为“石头的史书”, 意思是构成建筑的这组石头凝聚了“历史的信息”。人们从没有像现在这样能轻易获得大量的信息, 信息的表达方式也从未如此丰富。多媒体和互联网正不断浸入社会的各个角落, 泛化了的各种信息符号自然也越来越多地渗透进建筑表皮, 使得建筑表皮逐渐媒体化。这个特定时代的建筑师们也正试图通过建筑表皮捕捉信息时代的精神, 反映信息时代的特征。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将各种数字信息植入建筑表皮, 如运用釉层、丝网印刷或在玻璃内置入全息薄膜, 使建筑表皮具有生动的图像、叠印的文字或动感的信息符号。玻璃作为一种建筑表皮同样参与并推动着建筑表皮媒体化的过程。目前使用较多的是全息玻璃。全息玻璃又称全息影像玻璃, 是一种全新的艺术玻璃品种, 是由透明全息膜夹层组成的夹层玻璃的分支产品。全息膜采用全息光栅技术, 在膜上面印制全息图案, 全息图案在灯光的照耀下, 从不同角度呈现不同的全息效果、不同的颜色和质感, 是一款现代感十足的高科技玻璃产品。

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尔是建筑表皮媒体化的极力倡导者, 他积极探索运用新的信息技术把建筑表皮转化为信息的屏幕, 以此来反映媒体时代的特征。他相信:“空间的品质不再像以往那么重要, 即是建筑的本质是掌握空间。材料、质感及表皮的含义已变得越来越重要, 物体间的张力呈现在外表或界面上。”他设计的法国Centre Commercial Euralille (图14) , 在灰色背景的建筑表皮上点缀具有跳动感的信息符号, 烘托了商业中心的氛围, 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另一个运用全息玻璃技术的案例是北京2008奥运会上的玲珑塔 (图15、图16) 。该塔首次使用了世界首创的顶级光学技术——HoloSign全息幻彩艺术玻璃屏技术。在阳光或灯光下, 塔身反射出色彩高度饱和的立体图像, 而且在拥有绚丽色彩的同时还可以保持通透, 因而在白天和夜晚人们均能领略到玲珑塔的美丽。另外, 因为不需要额外的电能而大大节省了资源。

信息符号被植入玻璃建筑表皮而非以附加的方式被粘贴其上, 使得建筑表皮与信息符号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信息符号不再是玻璃建筑表皮上可有可无的装饰物。

五、结语

玻璃自发明之日起至今, 因为生产工艺、建造技艺和审美观念的差异, 其作为建筑表皮也呈现出不同的时代表现。从作为建筑表皮的零星点缀到推动建筑表皮的独立化, 再到后来寻求自身的多元表现以及现今出现的媒体化表现, 玻璃作为建筑表皮所表现出的独特的美深深地烙上了时代的痕迹。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玻璃制造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建筑用玻璃的功能不再局限于满足人们采光的原始要求, 而是要具有调节光线、保温隔热、安全、艺术装饰等多种功能, 玻璃建筑表皮将呈现出更加生态、环保、安全、美观的一面。

参考文献

[1]王育林, 王丽君.从玻璃幕墙到媒介空间的建筑设计演进——论轻薄表皮建筑.辽宁工学院学报, 2005 (03)

[2]孙超法.当代建筑表皮设计的三个趋势.建筑创作, 2007 (01)

玻璃的诗化语言在建筑空间中的运用 篇10

玻璃是一种不同寻常的材料。玻璃的基本成分并不复杂,大部分是由碳酸钠、石灰石和二氧化硅制作而的。但玻璃材料是一个接纳性很强的物质,纳光、纳色、可塑、可逆……同时又是个性很强,拒腐、拒蚀;很脆,很硬……;一定温度下很柔软;经过高温后外表冷峻;纯净透明又可朦胧浑钝。玻璃和光的结合,更是可以成为绝响,厚薄深浅的玻璃上光像音符弹奏着富有节奏的乐曲。

玻璃的造型语言,如同诗那样,可以表现节奏和韵律,可以塑造意境和抒发情感。通过形态构成和空间组构,或直接表现物象的形象,或是抽象含蓄的肌理表情。在现代科技技术条件下,完全有可能利用玻璃透明、折射特性营建光影塑造艺术效果,在建筑与环境渗透交互、室内外空间分割和融合方面,满足设计师或艺术家个人风格的意趣和韵味,丰富现代人的生活和精神空间。只要真正掌握玻璃特性,综合文化、环境、材料、工艺、设计等复合性要素,就能使玻璃成为一种可以非常诗化的建筑语言。

16世纪以前,玻璃已用于门窗中,当时主要是用圆盘玻璃切割成小玻璃块相拼而成。典型的如教堂的镶嵌玻璃窗。16世纪到19世纪初,玻璃工艺不断改进,玻璃板块的面积增大。1848年,英国的Sir Henry Bessemer发明了制造平板玻璃的生产工艺。20世纪50年代英国的Sir Alastair Pilkington兄弟创造了“浮法玻璃生产工艺”,商业化的现代玻璃生产进入了新阶段,促进了玻璃在建筑空间中的运用。

1989年,贝聿铭结合现代和古典建筑风格,创造性地运用玻璃语言设计了卢浮宫博物馆金字塔。该塔高21米,底宽30米,四个侧面由673块菱形玻璃拼组而成。塔身总重量为200吨,其中玻璃净重105吨,金属支架却仅有95吨。玻璃的卢浮宫入口既可反映巴黎不断变化的天空,还为地下设施提供良好的采光,令人印象深刻。

玻璃的光学特性形成玻璃最迷人最具有诗意的语言。其主要特征是玻璃所造成的轻盈、通透的建筑形式和透明、不透明、半透明,及反射、交融、混合形成真实虚幻的美学效果和独特的空间意象。

位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的西尔斯大厦(Willis Tower)是一座运用玻璃的著名建筑,美丽和超凡的设计技术无可争议。它的103层有一个玻璃建造的观望台可以眺望全城,天气晴朗时可看到美国的4个州。人站在这个观望台中,仿佛融化在湛蓝天空和飘动的云朵里,其感觉动人心魄又令人心颤,挑战极限的同时,也扩大着人类的想象空间。

半透明的玻璃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它表面呈现出的既不使人看透它的内部,又不足以漠然得拒人于千里之外,产生与周围环境有选择的融合,其朦胧虚幻的美学效果确如诗一般。

2014年初落成的位于大英博物馆西北角的“世界自然保护和展览中心”,耗资1.35亿英镑,是博物馆260年历史上最大的重建项目之一。该中心修建有特别展览馆、应用世界顶尖科技的保存修复工作室和实验室、学术收藏品库房,总建筑面积17,000平方米。对设计者的挑战是该设计既要彰显大英博物馆的当代角色和世界顶级地位,又要与博物馆周边具有广泛知名度的建筑遗产相呼应,要构建与周边区域互为补充的建筑风格。设计师选择用玻璃表现“时间之河”的创作元素。在近3000平方米的幕墙上采用玻璃形成水平条纹,给人视觉上的连贯性,使新建筑与周围18世纪的英式建筑和谐过渡。工程最后采用了中国玻璃艺术家提出的施工工艺方案,以中国独特的传统与现代结合的玻璃砂雕工艺进行制作。历时3年,终于建成标志性的外墙。与普通玻璃幕墙不同,新馆覆盖的玻璃幕墙,采用大面积的砂雕、磨刻等多种玻璃工艺,每一块都有图案不相同并有不规则似木似石的肌理造型。远观玻璃幕墙是个整体,近看每一块都如同一幅画。独特的艺术创意,斑驳的表面既有历史的沧桑感,也使这幢现代建筑充满人文色彩。在移动的光线变化下,呈现不同线条和表象以及诗意般的艺术效果。

玻璃独特的通透效果,使建筑空间围护功能如诗般充满变化和多义性。薄薄的玻璃片既分隔了空间,又扩大了空间的视野。玻璃墙的出现使建筑的立面变得开放,又使空间可以在视觉上连续。消解墙的屏障,将可触知的自然环境纳入人的生话环境,在全方位视觉上让人重返自然。

德国国会大厦的改建中,设计师通过与历史式样相似的骨架体系,把透明玻璃界面与原有建筑融合,表达了对建筑文脉的呼应,也以鲜明的时代特征实现了建筑的形态更新。

Selgas Cano建筑师事务所坐落在西班牙森林里。这个玻璃胶囊似的建筑,墙壁和天花板全部由玻璃做成,能让员工体验大自然,一年四季保持与周围环境合拍。由罗杰斯设计的悉尼澳大利亚房地产公司34层高大楼,在其纵横交错的红色钢梁支架和结构框架底层,以玻璃围护出一个公共空间,延伸到建筑物的外部,与周围的都市环境形成若即若离的形状。

由米兰 Santambrogio 设计的海崖边的野外全透明玻璃别墅,房间内的一举一动都在“光天化日”之下。同时,也无阻碍地感受外面世界的存在,饱览四周海浪的波涛,春夏秋冬的景色,随着时间的节奏感受与自然共存的诗意。

南京中华门外遗址公园内的大报恩寺琉璃塔的塔翼,根据文物保护可识别原则,采用先进的钢结构和超白玻璃等轻质材料。塔翼内侧的超白玻璃经过图案蚀刻、手工上釉、高温烧制、夹胶合片等多道工艺,将当代艺术玻璃工艺与建筑幕墙技术相结合,琉光塔影,夜夜呈现古人“乍看火树凌霄汉,忽讶繁星散碧台”的奇妙效果。

丰富的工艺手段为玻璃界面的形态塑造提供无限的意象表达。写实、抽象、象征、隐喻、对比、借代等表现手法与热铸、吹制、槽沉、喷砂、蚀刻、雕镌、水切等技术手段结合,使建筑表现手法极大丰富,而意境表达无穷无尽。

任何一种艺术效果的背后都有技术支撑。玻璃的诗化语言在建筑空间中的运用同样如此。上海中心大厦是位于黄浦江畔的一座HYPERLINK超高层地标式建筑。大堂空间设计颇具海派风情和东方艺术神韵,这种氛围源于大堂的一侧墙壁由一卷名为《心相山水》的玻璃壁画所装饰。设计者构思上海中心大厦高耸如山,环绕山脚应是温柔之水,建筑整体就是一种“山水”。“心相山水”的构思是通过“以竹简为形,将玻璃工艺化为抽象水墨山水”,用玻璃装饰语言将幽深的山谷、缭绕的云气、弥漫在万仞深涧的淋漓水汽,清潭一泓水边漪涟的诗情画意跃然于整幅作品上。将“山色空?雨亦奇”的画意,借不同部位高低不一的琉璃厚度,在光线作用下,成为黎明时若明若暗的山,暮霭中有形无迹的水……。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玻璃壁画。作品以中国传统竹简形式陈列,以千变万化充满诗一般江南山水意境的表象,融合玻璃的晶莹剔透,塑造了一幅玻璃材质的立体现代版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和苏东坡“水光潋滟”西湖诗意图。

《心相山水》长132米,欲向每一位观者提供不同的视觉体验,步移景换,契合不同心境。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观赏者都会随着视觉游移,发现曾经的山水名川,找到心灵深处难忘的景象,或是故居的溪畔桥旁,或是家乡的湖色海塘。巧妙地将工艺上玻璃块间的间隔化为韵律的节奏,在重复中通过纹理的变化产生韵律般的效果。整幅作品在光线的配合下,朦胧恬静,欲言又止,最大程度发挥了玻璃的诗化语言特征,与中国古典美学中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色无彩的境界不谋而合。博大与精深,雄浑与清润,富丽与散淡,典雅与野逸,彼此交融、相得益彰。《心相山水》琉璃艺术竹简长卷以玻璃语言探索诗意空间,展现的是玻璃形态塑造的传统工艺拓展与现代环境装饰艺术诗情画意的完美结合。

当然,在玻璃诗化语言的实现上,大型玻璃艺术创作的工程性要求是关键,其中重要的突破是安装方式和工艺结构的创新。对于大型的作品,如果采用小段玻璃拼接,会影响效果。完美的建筑玻璃作品要求整体性强。玻璃的比重达2.5左右,整块玻璃体积越大,就会重量很重,同时带来烧制的炉窑要大,退火的时间要大幅延长,影响生产效率。而且根据鲁伯特王子的液滴实验原理(Prince Ruperts drop),玻璃的整体铸造,将最大限度地保持玻璃铸件内部应力的平衡,加强牢度。“心相山水”为国内最长的巨型琉璃艺术品,烧制成品率很低。为此“心相山水”设计制作了长度达100米的专业琉璃隧道窑及先进的大型玻璃槽沉炉进行烧制。最后的作品纵向高度达到4.2米,一次烧成,使作品所追求的肌理光透性和折光的流畅度达到理想的效果,保证了作品的整体质量和氛围塑造。哈尔滨音乐厅内幕墙装饰采用了双层玻璃幕墙结构,即在传统外玻璃幕墙内加装一层内饰工艺雕刻玻璃内幕墙,以解决声音传递以玻璃为介质而产生的反射过快问题,利用工艺雕刻玻璃凸凹不平的表面,达到声音的反射效果。这种工艺雕刻玻璃在音乐厅用于声音反射在国内也尚属首次。因此,只有技术化的设计才能使艺术构思呈现。

上一篇:代际传承与代际相处下一篇:电缆制造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