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行业网络安全

2024-08-17

公共卫生行业网络安全(精选九篇)

公共卫生行业网络安全 篇1

1 利用射线的特性更好地为临床医疗服务

X射线是一种波长很短, 肉眼看不见的电磁波, 它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一定剂量的X射线通过电离辐射, 对生物细胞, 特别是增殖性强的细胞, 可造成细胞的抑制、损伤, 甚至坏死。人体被X射线照射后, 视其对X线敏感程度的不同, 可出现不同反应。人类利用射线高穿透性等多种特性在医疗行业发明和制造了医用射线装置。自1895年伦琴先生发现X射线100多年来, 人类从最早的手动机械式X光机发展到现代全数字化计算机系统, 从射线装置到放射源和 (非) 密封性放射源运用, 从单一射线诊断到结合多种射线诊疗。射线诊断治疗被宽泛应用于医学领域, 为人类的健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我国X刀和γ刀300多台, 居世界第一;各类射线装置的数量达4万多台, 居世界第二位。每年全国接受X射线放射学检查和治疗的总人次数多达3.5亿, 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5%。因此, 在放射诊疗技术广泛普及和应用的今天, 医疗照射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医院射线防护管理工作不容忽视。

2 射线在临床诊疗中的防护措施

2.1 工作人员要定期对射线装置进行检测与维护, 医务人员应加强射线防护意识。

临床医师要正确合理地使用射线检查手段, 凡能使用其他手段达到检查诊断目的的应尽可能避免使用X射线检查;对确需射线检查的应向患者或家属告知射线检查的必要性和可能对身体带来的损害;非特殊需要, 在短时间内应避免重复进行射线检查;对婴幼儿需慎用;放射医师要把好X射线检查正当化这个关, 对不正当的X射线检查申请单和X射线检查达不到临床诊断要求的, 即时与临床医师联系, 确定是否取消该检查或改做其他检查;放射技师要对进行射线检查的患者 (受检者) 不嫌麻烦, 帮助患者穿戴好射线防护用具, 以对射线敏感部位如性腺、甲状腺、眼晶体等重要器官采取屏蔽防护;尽可能缩短照射时间, 缩小照射范围;一般患者做检查, 机房内不留陪检者;小儿和不配合的患者确需留陪检者, 陪检者也应穿戴防护用具。

2.2 提高公众对射线的防护意识。

射线在穿透人体时会对人体产生轻度危害, 引起人体生物大分子及水分子的电离和激发反应, 产生有害效应。无任何防护的大剂量照射就会对人体造成射线损伤。受检者可能受到伤害, 轻者出现疲劳乏力、眩晕、头痛、烦躁和呕吐等多种症状, 重者则可能产生非随机效应, 诱发癌症、遗传性疾病、婴幼儿智力下降等。同时, 要预防单位、学校进行集体检查时照射事故。

3 认真履行国家法律规定和行业管理

针对放射卫生管理工作, 目前国家出台的法律文件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各职能部委也相应出台了具体的管理办法如:卫生部令第46号《放射诊疗管理规定》, 环保部令第18号《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

使用单位在使用该建设项目前必须取得以下资质: (1) 当地环保厅颁发的《辐射安全许可证》, 并对涉及的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具体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 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项目范围包括放射源、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及工作场所、射线装置。 (2) 卫生厅颁发的《放射诊疗许可证》, 并对所涉及的建设项目开展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申请建设项目卫生审查和验收。审查和验收项目有放射工作人员培训健康监护、个人剂量监测防护用品配备、放射诊疗设备 (主要有X射线影像诊断设备, 放射治疗设备, 核医学设备, 介入放射学设备) 。 (3) 质监局计量测试研究院颁发的定期检定证书等相关文件证书。 (4) 进口项目装置还应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

与此同时, 严格监管是射线辐射防护最主要和不可缺的措施, 监管部门认真执法, 使用单位要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根本方针, 加强组织领导, 落实安全责任, 严格遵守个专业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 实行专职细化管理, 强化对从业人员安全防护教育与培训, 提高防护意识。

摘要:本文强调了射线安全的行政管理工作是医院管理中的全新的工作内容, 介绍了医用辐射装置、放射源的重要性, 利用射线的特性更好地为临床医疗服务。

关键词:医疗质量安全,放射诊疗辐射管理,医疗照射

参考文献

[1]王开祥.浅谈X射线在临床医疗检查中的利弊及防护措施[J].西南军医.2008年10卷03期

[2]何洪林.医院诊断X射线机房的设计布局及防护性能评估[J].医疗卫生装备.2010年:97-101

公共卫生行业网络安全 篇2

一、单位许可审批证

1.营业执照齐全有效。

2.办理《剧毒化学品购买凭证》后,方可购买剧毒化学品。

二、安全组织机构

1.设立有安全医疗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

2.建立健全技术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建立隐患排查整改、重大危险源监控的安全管理制度。

三、安全管理制度

1.明确各级领导、部门及从业人员安全医疗职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

2.建立安全医疗例会制度。

3.订立安全医疗事故应急救援制度。

四、培训与持证上岗

1.制定员工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目标、意识、程序的培训计划。

2.必须对从事特殊工作的人员(包括可能具有重大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岗位的人员)进行了培训并进行资格认定。

3.企业负责人、安全主任、电工、锅炉工、电梯工、高压氧舱设备操作工等特种作业人员必须要经过专门培训、考核合格,取得证书后方可上岗。

五、消防设备

1.安全通道

1)在消防通道、防火间距内、楼顶疏散通道不得搭建违章建筑。

2)不得堵塞、占用消防通道,安全出口和紧急疏散通道应畅通无阻。

3)通向疏散出口的主要疏散走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2.0m,其他疏散走道净宽度不应小于

1.5m,且走道地面上应划出明显的标示线。

4)紧靠门口1.4米不准设置台阶。

5)安全出口和疏散门的正上方应采用“安全出口”作为指示标识;沿疏散走道设置的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应设置在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处距地面高度1.0m以下的墙面上。

6)安全出口门顶部应安装消防应急照明灯.消防应急照明灯具宜设置在墙面的上部、顶棚上或出口的顶部。

2.安全出口

1)每个楼层要求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疏散通道,标志醒目,照度良好,保持畅通,安全出口门顶安装应急照明灯。

2)不得将安全出口上锁、堵塞。

3)疏散门向外开启,不得采用卷闸门、转门、吊门和侧拉门,门口不得设置门帘,屏风等影响疏散的遮挡物。

3.灭火器材配备

1)室内消防栓要长期保证供水,在每个楼层配置不少于一台推车式ABC干粉灭火器,宿舍、食堂、仓库、会议室等重点场所的按每75m2配备两具2公斤ABC干粉灭火器的标准配置手提式灭火器,具体按有关规定配备。

2)灭火器的压力表指示在绿色、黄色表示能正常使用,红色表示已过期,灭火器必须由专人每月定期检查登记。

4.仓库管理

1)仓库的消防设施、器材应有专人管理。消防器材放置在明显和便于取用的位置。

2)剧毒化学品储存场所应设置通讯、报警装置、监控录象,并保证在任何情况下都处于正

常状态。

3)仓库设置有醒目的防火、防毒、禁止吸烟和动用明火等标志。

4)仓库内除了固定照明外,不准使用其它电器;可燃物品库房,应安装防爆灯具,灯具的开关应装在库房外。

六、电气设备

1.高压配电房

1)配电房应通风良好,并采取防雨雪、防火、防小动物出入(挡鼠板)的措施。

2)房内铺设高压绝缘脚垫,设立明显的安全标志,其耐火等级不得低于3级。并配有符合要求的灭火器材。

2.动力(照明)配电箱(柜、板)

1)低压线路和开关的安装应符合安全要求,低压电气设备要定期检测和鉴定。箱(柜、板)内外整洁、完好、无杂物、无积水,有足够的操作空间,符合安全规程要求。

2)箱(柜、板)体的PE线应连接牢固。

3)箱(柜、板)内接线正确,并配有漏电保护器。

4)外露带电部分屏护完好。

5)防雷、防静电的接地电阻,应由相关部门专业人士在每年雷雨季节之前测量一次,其接地电阻的大小应符合要求。

3.照明灯具

1)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接地可靠,室内灯具距地面不得低于2.4米,室外灯具不得低于3米,照明系统宜使三相负荷平衡,负荷电流不宜超过15A。

2)照明灯具的金属外壳必须与PE线相连接,短路与过载保护电器和漏电保护器,回路要选用漏电动作电流等于或小于30毫安,漏电动作时间小于0.1秒的漏电保护器。

3)白炽灯、高压汞灯与可燃物、易燃物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0.5米。

七、特种设备

1、特种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并根据要求到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局登记、备案;设备的维修、保养等应由有资质的单位或个人负责。

2、由检验机构定期检验;建立检查、检验档案和管理制度。

八、急救服务

1.设立了急救医务室,位置合理、标志醒目。

2.配置具有医士职称以上资格的医生和训练有素的护理人员,备有常用的救护器材。

九、环境控制

1.医院及周边噪音符合标准,对主要噪声污染源采取了防治措施。

2.产生粉尘的采取了防尘措施。

十、剧毒品的管理

1.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仓储安全管理、防火、动火、用火和剧毒品的“五双”

制度(双人收发、双人记账、双人运输、双人双锁、双人使用)。

2.每天核对剧毒化学品的使用情况,发现剧毒化学品被盗、丢失或误售、误用时必须立即

向当地公安部门、及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3.有完善的储藏、使用(包括采购、出入库登记、验收、发放等)管理制度。有查验准购

证、运输证,应如实记录剧毒化学品出售单位的名称、地址和购买人员的姓名、身份证号码及所购剧毒化学品的品名、数量、用途,记录应当至少保存2年。

十一、从业人员

1.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由有关主管部门对其安全医疗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

后方可任职。

2.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医疗教育和培训,保证具备必要的安全医疗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

医疗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医疗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3.特种作业人员如电工、焊工、电梯操作工、制冷工、等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人员的操作证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操作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

十二、工作人员卫生管理

1.设有更衣间、洗浴室等卫生设施。

2.使用的危险化学品有安全标签,并向操作人员提供安全技术说明书。

3.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岗位,配置有现场急救用品。

4.设置了有效的通风装置;对可能突然泄漏大量有毒物品或者易造成急性中毒的作业场所,设置有自动报警装置和事故通风设施。

十三、应急能力

1.制定本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

期组织演练。

2.向当地公安和消防部门备案,并保证与其有畅通的通讯和报警联络。

3.建立了应急准备与响应程序,针对潜在事故和紧急情况规定了处置对策。

4.有明确的处置程序、方法、措施和组织领导,有明确的职责和资源保证。

十四、医疗废弃物的管理

1.应当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其法定代表人为第一责任人,切实履行职责,防

止因医疗废物导致传染病传播和环境污染事故。

2.应当制定与医疗废物安全处置有关的规章制度和在发生意外事故时的应急方案;设置监

控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负责检查、督促、落实本单位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防止违反本条例的行为发生。

3.应当对本单位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等工作的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相

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 等知识的培训。

4.应当采取有效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为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等工作的人员和管理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必要时,对有关人员进行免疫接种,防止其受到健康损害。

5.应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

接时间、处置方法、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

6.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转让、买卖医疗废物。禁止在运送过程中丢弃医疗废物;禁止在非

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或者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

7.加强医疗废弃物的“产生、包装、收集、运送、处置”的全程管理,并根据不同的医疗

公共卫生行业网络安全 篇3

1.1 系统实施目的

对燃气公司来说, 大用户 (包括工业生产、公共服务、采暖制冷企业、集团用户等) 的用气量比较大, 在整个燃气公司的售气量中占有相当的比重, 而且所占比重尚在不断扩大之中, 这些公服用户的用气情况和回收款情况将直接影响到公司的经营效益。如何随时掌握这些用户的用气情况, 如何对它们的燃气流量计以及燃气设备特别是大型燃气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 对燃气公司来说, 是一个非常重要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在充分发挥丹东思凯在数据通信和数据采集统计分析领域的优势和长年积累的经验。针对北京市燃气集团燃气流量计大用户的发展、改造以及用户的收费管理、信息采集、数据分析、客户服务, 本着“总体设计、分步实施”的原则, 给出燃气集团大用户的详细设计方案。该方案的核心就是在建立一套针对公服用户的燃气流量计/燃气设备的数据自动采集和统计分析系统。

☆随时了解燃气流量计/燃气设备的运行状况,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 便于及时发现可能发生的隐患, 提高计量设备管理水平, 减少供销差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时了解单个用户的用气参数, 包括燃气压力、热负荷、瞬时流量、累积流量等等, 不仅掌握该用户的用气特点, 合理分配燃气资源, 而且可以随时掌握用户的用气量, 避免欠费;

☆通过对所有公服用户用气情况进行及时准确的分析, 为整个燃气网的合理分析供、调配提供基础数据;

☆这也是提高公司对大客户提高服务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

1.2 燃气集团现状

根据我们的初步了解, 我们认为目前燃气公司大客户管理存在下列问题:

☆部分燃气流量计和燃气设备不能提供相关的计算机数据和接口。根据燃气公司的发展设想, 要逐步淘汰掉这些设备。

☆某些燃气流量计和燃气设备提供标准RS232/RS485接口, 可以提供表或设备的相关信息, 但是需要人工用台式计算机或手提电脑现场采集。

这种情况存在下列局限性:

◆人工成本较高;

◆人员素质影响数据采集工作;

◆不能随时和长期动态的了解设备运行状况和用户用气情况;

◆不能及时掌握用户的用气量, 导致发生欠费现象;

◆现场人工采集可能影响到用户的正常业务。

1.3 燃气集团大客户的特点

☆公服用户一般都是生产和服务行业的公司, 耗气量大;

☆公服用户一般使用较大型的燃气设备;

☆公服用户可能拥有多个燃气设备, 并进行统一结算;

☆对燃气的依赖程度高, 能否正常供给对经营活动影响比较大。

2 系统应用

2.1 系统概述

☆GPRS (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是一种基于GSM新型分组数据承载业务, 也是一种高效、经济型分组数据交换技术。可有效地利用稀有的无线资源, 计费方式灵活 (数据量或时长) , 能够快速建立接入, 同时可提供GSM和GPRS的业务, 也可使用IP协议连接到外部数据网。GPRS采用分组数据交换技术, 使数据分组发送和接收, 具有实时在线、按流量计费、快捷登陆、高速传输 (最大可能提供115.2kbps的传输速率) 等优点, 极大的降低了系统服务成本。GPRS的服务成本仅是CSD (电路交换数据, 即通常说的拨号数据, 欧亚WAP业务所采用的承载方式) 服务成本的十分之一。

☆工业GSM/GPRS远程抄表系统:是丹东思凯电子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的用气、用水管理远程自动抄表系统。它由现场仪表 (如气表、水表、热表) 、GSM/GPRS无线数据采集器及上位机数据库管理软件系统组成。数据采集方式分定时和实时两种, 可根据用户设置定制, 具有采集数据快速准确, 并能快速生成用量统计分析表、交费单据等优点。除此之外, 系统还提供了设备管理功能, 如告警:开箱告警、欠压告警等;控制:对欠费用户进行提示、关阀等。并提供停电数据保护功能, 在停电24--36小时内仍可抄表和监控。本系统还结合了短信平台, 在告警时, 以短信的方式发送到管理系统或通知相关的管理人员。

☆组网方案及移动资费标准:组建GPRS远传表的监控网络, 是以总公司为中心, 所有的数据信息保存在中心的数据库中, 营业所、小区和移动操作装置需要的数据都是通过中心获取。在总公司服务器为核心的基础上完成总公司、营业所、小区、移动操作装置和表之间的数据通讯。该方式的优点是数据集中管理, 降低日常的运行、维护成本并可使营业所、小区的操作受到有效的管理和监控。总站的连接方式有三种分别是移动专线连接、GPRS无线连接和互联网专线连接。

◆移动专线连接, 该种方式是通过移动公司的2M或10M的专网光纤构建管理网络。该种方式的优点是安全高、速度稳定, 首先中心的服务器不会暴露在互联网上, 从底层切断了非法的连接, 减少了被攻击的范围, 同时通过APN+用户名+密码的三重鉴权确保对服务器访问用户都拥有合法身份。该种方式的缺点是造价高, 移动2M的专网光纤每月资费2000元, 10M的专网光纤每月资费5000元, APN每月资费1000元。

GPRS无线连接, 该种方式是通过GPRS无线连接建立网络实现总公司、营业所、小区、移动操作装置和表之间的数据通讯。GPRS网络暂时只能提供最高64KBPS的网络速度, 因此不建议使用。

◆互联网专线连接, 该种方式是通过互联网接入商提供的入网介质构建管理网络。该种方式的优点建网成本低, 2M宽带每月资费约150元, 10M的光纤每月资费约5000元。但是该种方式会把中心服务器暴露在互联网上, 可能造成中心服务器被非法用户攻击。如采用该种方式需根据用户对安全性的不同要求在高层采取不同的安全措施。并且由于互联网用户群的庞大, 在部分时段内传输速度可能会受到影响。

2.2 系统组成

◆本系统由现场仪表、GSM/GPRS工业表数据采集传输器、数据库管理软件系统组成。根据不同用户可采用三种不同的组网方案:互联网专线 (ADSL) 、移动专线 (APN) 、GPRS点对点无线连接。针对北京燃气集团的现有情况, 我们选择了移动专线 (APN) 方式, 该方式既节约了投资又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安全稳定。

◆现场仪表

现场仪表带有RS485通讯接口, 主要是计量并显示用户的用量情况, 并将用量信息、状态信息、异常信息传输到GSM/GPRS工业表数据采集传输器。

◆GSM/GPRS工业表数据采集传输器

GSM/GPRS工业表数据采集传输器是利用GSM无线公网中的数据传输功能 (短消息方式和GPRS无线网络方式) 来实现对工业现场各种数据的远距离无线传输。其克服了原有的自己组网方式的通讯距离短, 性能不稳定, 网络维护复杂, 费用高等缺点, 可实现普通场合的无死区覆盖, 并且无距离限制, 实现全国漫游。

GSM/GPRS工业表数据采集传输器是采用国际上先进的微功耗大规模集成电路、世界知名的GSM/GPRS模块和先进的表面贴装工艺精工制造的新一代无线数据采集器。它集遥读、遥控、状态报警和防窃用等功能于一体, 可广泛用于工业仪表的计量和控制, 是适应现代化远程监测管理的最佳手段。

2.3 系统特点

☆GSM/GPRS无线远传数据采集器能够每小时采集一次下挂仪表的累计流量, 每天定时主动向监控管理系统传输所挂仪表的数据。数据采集器出现异常情况时 (如外接电源停电) 会主动传输报警信息到监控管理系统, 提示及时维修。GSM/GPRS无线远传数据采集器可由监控管理系统设定所挂接仪表的数量和型号, 并可由监控管理系统随时读取数据采集器当前状态如数据采集器内部时间、所挂表数、仪表类型等信息。

☆实现串口透明的无线数据传输。

☆带有数据采集传输器GSM/GPRS模块, 性能稳定可靠。

☆内嵌TCP/IP协议栈, 包括TCP、UDP等, 适用于更全面和广阔的应用。

☆高速传输:G P R S网络的传输速度最快可达到115.2Kbps, 速率的高低取决于移动运营商的网络设置, 根据中国移动的网络情况, 目前可提供20~40Kbps的稳定数据传输。

☆永远在线、按流量计费:GPRS方式的数据采集传输器, 上电即自动拨号上网, 一直在线, 断线重拨连接;按照接收和发送数据包的数量来收取费用, 没有数据流量传递时, 不收费用。

☆GPRS方式组网简单、迅速、灵活:不依赖于运营商交换中心的数据接口设备, 随时随地就可构建覆盖全国各地的虚拟移动数据通信专用网络。

☆GPRS方式动态IP地址管理, 自动识别终端设备, 保证虚拟专用网络的连接和安全性。

☆数据采集方式分定时和实时两种, 可根据用户设置定制, 采集数据快速准确。

☆应用灵活、方便:GSM/GPRS采集传输器具有脉冲计数接口, 阀门控制接口, 标准的RS232串行数据接口, 标准的RS485数据接口, 只要选用不同的嵌入式软件, 连接用户设备, 插入SIM卡, 接上电源即可。

☆掉电数据保护, 并以短信息的方式发送到管理系统或通知系统指定的管理员。

☆内置看门狗, 具备异常重启动功能。

2.4 系统使用

本系统运行稳定可靠。

☆GSM/GPRS工业表数据采集传输器使用时, 将所要采集传输的工业燃气表与对应采集传输器按照一定规则相连接, 膜式表用脉冲计数接口与采集传输器相连, 带有RS485接口的智能表用485接口与采集传输器相接, 如有阀门将阀门控制线与采集传输器相接。

☆然后到管理部门的计算机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开户, 计算机录入用户信息, 并发送初始化命令到采集传输器中, 作相应的初始化操作, 当采集传输器返回正确的信息后表示可以进行其他操作。

☆燃气公司通过计算机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实时、定时遥读、遥控用户的带有GSM/GPRS工业表数据采集传输器的现场计量仪表, 以实现实时或定时抄读表信息、控制开关阀、异常处理等操作。

☆燃气公司根据每月抄表数据提示用户缴费。

☆维修人员现场维修时需要计算机系统授权, 获得授权手机或手持设备在授权时间内 (一般8小时) 可对指定的采集传输器现场计量仪表进行检表、抄表、操作。

☆外电停电后采集传输器仍可工作24~36小时以上, 并且记录各种异常报告, 同时定期向管理系统发送表欠压状态, 供电恢复后, 自动停止发送欠压信息。

☆如果所采集传输的现场计量仪表出现磁干扰、断线, 采集传输器会主动发送信息到管理系统。

☆GSM/GPRS工业表数据采集传输器可设置成自动关阀和被动关阀状态。自动关阀是表出现异常情况后 (例如欠电压, 磁干扰) 表立即关阀。被动关阀是现场计量仪表只接收管理系统的正确关阀命令才执行关阀操作。管理部门的销售管理软件可对工业表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 并能生成各种统计分析报表, 真正实现了远程控制管理的自动化。

公共卫生行业网络安全 篇4

方案的通知

陕卫办发〔2012〕132号

各设区市卫生局,杨凌示范区社会事业局,厅直属、部属各医疗卫生单位、厅机关各处室:

现将《陕西省卫生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一二年四月十六日

陕西省卫生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实施方案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是一项重要国家安全制度,为了规范和指导卫生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卫生部印发了《卫生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卫办发〔2011〕85号)。按照公安部《关于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安全建设整改工作的指导意见》(公信安〔2009〕1429号)和卫生部有关要求,结合我省卫生行业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规定和要求,维护和保障国家信息安全、人民群众个人权益,促进卫生信息化健康发展,保障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维护公共利益、社会秩序。

(二)基本原则

1、遵循标准,重点保护。遵循国家和省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相关标准规范,结合我省卫生行业信息系统实际,优先保护重要的、涉及面广、遭受破坏对社会危害程度大的信息系统,优先满足重点信息系统安全需求。

2、行业指导,属地管理。卫生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实行行业指导、属地管理。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国家和省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有关要求,做好本地区卫生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的指导、管理和保护工作。各单位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营、谁负责”的要求,落实信息安全责任。

3、同步建设,动态完善。在信息系统规划设计与建设过程中,同步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因信息和信息系统的业务类型、应用范围等条件改变导致安全需求发生变化时,应当重新调整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及时完善安全保障措施。

二、建设目标

依据国家、省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遵循相关标准规范,在全省卫生行业全面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备案、建设整改和等级测评等工作,明确信息安全保障重点,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建立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长效机制,切实提高卫生行业信息安全防护能力、隐患发现能力、应急处置能力,为卫生信息化健康发展提供可靠保障,全面维护公共利益、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全。

三、主要任务

(一)定级备案

1、卫生行业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建设与运营的卫生信息系统进行自查,应当按照《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开展定级工作。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将信息安全保护等级分为五级:第一级为自主保护级,第二级为指导保护级,第三级为监督保护级,第四级为强制保护级,第五级为专控保护级。以下重要卫生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原则上不低于第三级:

(1)全省卫生统计网络直报系统、传染性疾病报告系统、卫生监督信息报告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信息系统等跨市全省联网运行的信息系统;

(2)省、市、县三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业务系统(新农合、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等)及数据中心;

(3)二级及以上医院的核心业务信息系统(电子病历、财务);

(4)其他经过信息安全技术专家技术指导组评定为第三级以上(含第三级)的信息系统。

2、拟定为第三级以上(含第三级)的卫生信息系统,应当经当地信息安全技术专家技术指导组论证、评审。

3、各单位在确定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后,对第二级以上(含第二级)信息系统,应当报属地公安机关网安部门及卫生行政部门备案。跨市全省联网运行并由省卫生厅定级的信息系统,由省卫生厅报省公安厅备案;在各市、县运行、应用的分支系统,应当报属地公安机关备案。

(二)建设与整改

1、对确定安全保护等级第二级以上(含第二级)的卫生信息系统,应当按照国家、省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规范和《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等标准,开展安全保护现状分析,查找安全隐患及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标准之间的差距,确定安全需求。

2、根据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现状分析结果,按照《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等国家标准,制订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建设整改方案。第三级以上(含第三级)卫生信息系统安全建设整改方案应当经信息安全技术专家技术指导组论证。

3、各地各单位应当按照信息系统安全建设整改方案,完善安全保护设施,建立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管理措施,形成信息安全技术防护体系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有效保障卫生信息系统安全。

(三)等级测评

1、系统建设整改工作完成后,应当按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要求,从省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机构推荐目录中选择等级测评机构,对第三级以上(含第三级)卫生信息系统进行等级测评。

2、测评合格后,应当将测评报告报属地公安机关及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3、对第三级以上(含第三级)卫生信息系统每年应当进行等级测评。对于重要部门的第二级信息系统,可参照上述要求进行等级测评。

(四)宣传培训

1、省卫生厅将集中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培训,各市、县卫生行政部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也要对本地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等级保护政策和标准规范培训,提高各单位信息安全管理人员的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

2、各医疗卫生单位要积极组织开展内部信息安全培训,提升全员信息安全意识,规范信息安全操作行为,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五)监督检查

1、省卫生厅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督导检查各市和厅直属、部属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落实情况,并督促厅机关重要信息系统责任单位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

2、市级卫生行政部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督导检查本地区卫生行业各单位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落实情况,并负责本单位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

3、市级卫生行政部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应当于每年12月15日前,向省卫生厅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报送本地区信息系统定级备案、建设整改、等级测评和自查等工作开展情况。

四、时间安排

(一)第一阶段。2012年7月底以前,按照《陕西省卫生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方案》,建立省、市二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专家技术指导组,确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联络员,并完成技术培训。

(二)第二阶段。2012年底前,完成三级甲等医院的核心业务信息系统,已建成运行跨市全省联网运行的信息系统的定级、保护和备案工作。

(三)第三阶段。2013年12月30日前,完成二级及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等及其它已建成运行的业务信息系统的定级、保护和备案。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对保护居民健康信息安全、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转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意义。各单位主要领导要负总责,分管领导要具体抓,明确职责与任务,突出重点,将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和工作绩效考核指标,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省卫生厅成立陕西省卫生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专家技术指导组,为各地、各医疗卫生单位业务信息系统定级、测评、备案提供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建立省、市二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联络员机制。联络员职责是落实国家、省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有关政策和技术标准,掌握本地区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动态和总体情况,代表本地区与省卫生厅及同级公安部门进行日常联系和交流。

(二)保障经费,加强监管。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建立经费投入机制,将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建设整改、等级测评、信息安全服务、技术培训等费用纳入信息化建设预算,并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管。

呼吁卫生行业重视药剂人员的工作 篇5

国家药事法规明确规定了执业药师工作职责范围:

(1) 执业药师必须遵守执业道德, 忠于职守, 以对药品质量负责、保证人民用药安全有效为基本准则。

(2) 执业药师必须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及国家有关药品研究、生产、经营、使用的各项法规及政策。执业药师对违反《药品管理法》及有关法规的行为或决定, 由责任提出劝告、制止、拒绝执行并向上级报告。

(3) 执业药师在执业范围内负责对药品质量的监督及管理, 参与制定、实施药品全面质量管理及对本单位违反规定的处理。

(4) 执业药师负责处方的审核及监督调配, 提供用药咨询与信息, 指导合理用药, 开展治疗药物的监测及药品疗效的评价等临床药学工作。

临床药剂师工作职责:

(1) 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方案设计与实施, 协助临床医师选药和合理用药, 使病人不受或减少与用药有关的损害, 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 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2) 开展药学信息与咨询服务, 进行用药教育, 宣传、指导病人安全用药。

(3) 进行临床药学研究, 为提升药物治疗水平提供科学的监测或实验数据。

(4) 承担医院临床药学教育和对药师、医师、护士长、社区医师进行培训, 开展患者用药教育。

(5) 掌握与临床用药有关的药物信息, 为医务人员和患者提供及时、准确、完整的用药信息及咨询服务;开展合理用药。

(6) 协助临床医师共同做好各类药物临床观察, 特别是新药上市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监测, 并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评估和反馈工作。

(7) 结合临床药物治疗实践, 进行用药调查, 开展合理用药、药物评价和药物利用的研究。

但在我们国家大多数医院临床药师是怎样一个工作和生存状态呢?医院的管理者本身就认为他们对医院的效益无足轻重, 把他们当成饭店打工的伙计, 让他们只管照处方调配药品, 微笑服务, 致于药品用得是否合理, 药品的临床反应及其体内监测等基本不让药师干预, 还经常挨患者漫骂;他们也受过高等教育, 也要为进职称奋斗, 可大部分医院里他们确拿医院的最低工资, 希望他们的工作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尊重。

在我国医院医、药、护三支队伍中, “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是最不受重视和工作最不到位的一部分。 (1) 药师大多为大本、专科、中专学历, 长期从事调剂、药检、制剂等一般技术性工作; (2) 专业化临床药师凤毛麟角, 一些医院仅以此作为药学工作的点缀, 对其工作情况没有具体要求和日标; (3) 在以药物为中心的传统药学教育思想下培养出来的药学人员存在明显的知识结构缺陷。 (4) 现行体制下, 我国医院的利益来源与临床药师工作关系不大, 因此无论是管理者对其工作的支持力度还是重视程度都很有限, 甚至药师在医院的地位、待遇和应有的工作权利都无法得到保障……。一方面临床用药得不到有效的、经常的指导和监督, 一方面因为利益驱动, 制药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医生用药, 在这种情势下, 医院不合理用药现象越来越严重, 药源性疾病越来越多, 随之而来的是医疗资源浪费、医患矛盾加大……。据统计我国的不合理用药者占用药者的26%, 我国每年住院5000多万人次, 其中因药物不良反应而住院治疗的病人超过500万次, 与药源性损害有关的有250余万人, 而死于药品不良反应的有近20万人, 住院者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有500~1030万人。

以往临床用药监督有上级管理部门的诸如医院管理年等的抽查, 还有医保中心对3万元以上大额病历的抽查, 其检查力度和覆盖面及其有限;而各医院的药师对临床的用药监督检查亦是各行其事, 因为有共同利益, 其力度更为有限。因此在新医改后, 要让医、药、护三驾马车齐头并进, 在特殊的国情下和新旧医疗体制交接时期, 必须重视药师这支队伍的建设和完善他们的各项工作, 建议如下。

(1) 在政策、制度层面上重新定位药师的地位和工作范围。

在新医改中药品加成取消, 药师的监督用药工作将与医院的降低医疗成本目标一致, 应受到各级管理者的重视。

(2) 管理部门应要求各单位加大培养临床药师的速度和力度, 制定考核目标。

(3) 赋予药师一定的责、权、利, 激励他们做好临床用药监督检查工作。

(4) 引入药监部门的药品监督员制, 政府在各医院聘任几位资深药师为医院用药的药品监督员, 定期各医院轮换检查, 并对监督员的工作进行考评。

综上所述要呼吁国家在医改中把药师这个宝贵资源合理利用起来, 让他们在医疗工作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患者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才能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才能保证人民的身体健康!

另外, 希望执业药师在新医改背景下能够把握这一发展契机, 不断完善知识结构, 提高自身职业素质, 担负起新医改所赋予的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任, 积极投身到发挥执业药师作用的工作中去, 也不要计较个人的得失, 在“责、权、利”尽量统一与平衡的情况下, 更好地为广大人民服务, 为推动医改作出贡献。

摘要:药剂工作是医疗工作中必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药剂人员肩负着药剂工作重要职责, 目前, 不合理用药现象和药源性疾病越来越严重, 临床药师要积极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方案设计与实施, 协助临床医师选药和合理用药, 使病人不受或减少与用药有关的损害, 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 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我国广电行业公共规制研究 篇6

关键词:广播电视业,公共规制

广电行业关系到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其发展的情况将在很大程度上引导大众文化、精神风貌走上良性轨道, 对广电行业的规制是重要且必须的。但是应该要注意方式方法, 以起到最好的引导效果。本文就尝试以此为出发点, 研究探讨我国对广电行业的公共规制。本文将要尝试回答如下几个问题: (1) 目前我国广电行业公共规制的体系是怎样的? (2) 广电行业公共规制的手段是怎样的?在现阶段还有何不足? (3) 广电规制改革的未来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一、我国广电行业规制体系的发展路径

我国的广播电视长期以来属于国家体制内建构的一部分, 在这种条件下广电产业只有“管理体系”而没有“规制体系”。随着整个国家市场经济建设的推进, 广电产业在经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后, 才逐步形成其行业规制体系。对这个过程可以大致进行如下的概括:

1.“条块结合”的两级管理体制

所谓两级管理体制, 是指广电事业接受中央和地方的双重领导管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省辖市的广播电台是当地政府的直属机构, 受当地政府和中央广播事业局的双重领导, 编制、财务、计划和一般行政业务受当地政府领导, 广播业务、技术和规范受广播事业局领导。

这种两级管理就是所谓的“条块结合”, 中央到省, 再到省以下电视机构间直接的纵向对口领导是为“条条领导”, 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政府以及省以下各级政府对同级所属的电视机构的直接领导是为“块块领导”。

不管是改革开放前的“以条为主”, 还是改革开放后一段时间内的“以块为主”, 在这种两级管理体制下, 作为我国广电产业主体的广播电台、电视台 (在当时的条件下是唯一种类的主体) 都被牢牢镶嵌在行政科层结构的纵横结合点之上, 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与它们的关系不只是直接的上下级领导和被领导关系, 而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广电产业的主体成为事业编制的一部分。

2. 广播电视业的集团化和产业化

从1996年开始, 我国开始对广播电台、电视台进行合并, 规模化经营理念突显。2000年, 国家广电总局推出《2001年至2010年广播影视事业发展计划纲要》, 其中提到了建设若干在国际上有竞争力、影响力的跨地区、跨行业的广播影视传媒集团。在明确的政策指导之下, 主要的广电媒体也采取积极的行动朝向集团化的方向发展。在这个阶段, 集团与广电局实行“两块牌子, 两种性质, 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 局作为国家行政机关行使政府对广播电视的管理职能, 集团为“国有独资, 事业性质”的实体, 两者兼备一套班子。

2004年2月10日, 广电总局发布了《关于促进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意见》。广播电视要把允许经营的资产、资源和业务从目前的事业体制中分离出来, 面向市场进行企业转制和重组, 与事业部分分别管理、分别运营。在2004年年底的全国广播影视工作会议上, 广电总局明确今后只允许组建事业性质的广播电视台或者总台, 此前已经建立的事业性质的广电集团可以将集团改为总台, 若要继续保留事业性质, 就要把经营性资产剥离, 组建新的产业经营公司或集团公司。这意味着电台与集团的基本分离, 剥离出来的集团必须以企业身份进入市场, 这标志着我国广电行业产业化开始步入正轨。

二、我国广电行业规制手段的现状和不足

一般意义上, 产业规制有三种途径:第一, 技术规制。例如, 为了确保兼容性、同质性和安全性, 对产业标准的制定和维护, 对通用干道的控制。第二, 对市场结构的政府规制。为了控制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 政府采用发放许可证和执照的措施, 同意或者保护某种类型的市场结构。第三, 对市场行为的规制。政府通过控制企业的行为达到规制的目的。例如, 阻止有害于市场的反竞争行为, 控制价格和费率以取得宏观经济目标, 控制有害的外在性。自然, 政府规制将产生一定的经济后果, 通过这种非市场力量和要求的介入, 直接引起成本、收入或利润的增加或减少。

在广电产业中, 政府通过在技术、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等方面的干预, 保障公共福利的实现, 确保市场有效运行。政府通过技术规制制定无线电视和有线电视的技术标准, 如视频、音频产品生产设备的机械标准, 电视接收设备中涵盖超高频、甚高频双重接收频道的标准, 电磁频率的设置和保护标准, 等等。广电产业市场结构的政府规制, 包括无线电视牌照、有线电视经营许可证的授权发放, 针对纵向、横向一体化的反托拉斯措施, 为帮助广电传媒发展和保持其所有权多元化而给予的贷款、拨款等各种形式的资金支持。广电产业市场行为的规制, 既包括对电视节目中攻击性言论、淫秽色情内容等方面的规制, 也包括对妨碍市场有效运作的定价行为和市场配置的反托拉斯规制。1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是我国广电行业的主管机构, 在广电行业规制中发挥着最主要的作用。作为国务院下属部门, 广电总局一般通过制定和执行行政法规来进行行业调控。广电总局发布的行政法规, 包含了上文论述的产业规制的三个途径, 基本上覆盖到了广电行业的方方面面, 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政策法规系统。然而广电总局的规制措施频繁引起争议, 说明其规制政策、措施还存在着不尽如人意之处。

1.“广播电视法”的缺失是一个根源性问题。

迄今为止, 我国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尚未专门针对广播电视活动制定法律, 只有国务院于1997年9月1日起开始实行的《广播电视管理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 , 目前这是我国管理广播电视活动的基本法律依据。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 《条例》以行政法规的形式为国家管理广播电视活动提供了法律依据, 但不能完全代替“广播电视法”的作用。缺失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 也就缺失了在法理上对广电总局等主管部门的规制行为进行限定的依据, 从而造成了一种不受约束的规制权力, 这显然是既不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宪法精神也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

2. 规制方与被规制方分离不彻底,

缺乏第三方独立的监管机构。1996年被认为是我国广电行业集团化产业化开端之年, 黄升民教授的《媒介经营和产业化研究》一书的出版在这其中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十几年来, 黄升民教授等人提倡在中国进行四次剥离的制度安排来解决广电媒介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矛盾, 摆脱制度困境, 寻找体制创新, 探求发展路径。所谓“四次剥离”, 即台网分离、制播分离、频道分离、宣传和报道分离。目前来看, 在广电行业内, 台网分营已基本完成。制播分离和频道分营也进行了一些, 但并没有深入彻底进行。而第四次剥离, 则更为遥远。2这说明我国广电行业产业化程度还比较低, 作为政府部门的广电总局及其垂直机构、作为事业单位的电视台等播出机构、作为企业的传媒集团等, 之间的关系还没有彻底地剥离。

3. 规制目的方向偏离, 市场主体竞争不平等。

一般意义上, 政府之所以会对自然垄断行业进行公共规制, 原因就在于尽可能降低由于垄断所带来的效率损失、维护公共利益。在这一点上, 西方各国对广电行业的规制主要采用的是限定市场份额的形式, 尽量降低垄断程度。为促进自由竞争, 建立有序有效的广电市场, 美、英、德、意等国都先后出台了“反垄断法”, 明确规定一家广播公司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拥有相对有限的广播电视台。如美国的《保护贸易和商业不受非法限制与垄断之害法》以及美国广电产业法律体系中所确立的“多种所有权规则”, 该规则“约束个人或实体通过拥有大量广播电台或电视设施而获得过分权力”。日本则确立“排除大众传媒集中”原则, 禁止民间广播机构跨地区经营, 每个私营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服务对象只限定在本地区, 禁止一家公司拥有多个广播电台、电视台;禁止在同一地区同时控制广播电台、电视台和报社三种媒体。3尽管由于受到“放松管制”思潮的影响, 各国的政策都有所放松, 但总体而言通过规制手段维持广电行业的竞争性这一大方针并没有改变。而我国广电行业目前在这一方面是有明显欠缺的。

三、我国广电行业规制发展的政策建议

根据以上的分析, 可以看到我国广电行业规制尽管已经在各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但还是存在着诸多问题的, 依旧是一个不成熟的规制体系, 在很多方面都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1. 规制有法。需要加快

《广电法》的立法过程, 通过法律的形式来明确规制机构的法定权力, 从而保证执法的权威性是我国广电行业规制改革的根本措施。我国目前已经建立了包括国家级广电集团在内的多家广电媒介集团, 这些集团大多实现了跨媒体经营, 并开始尝试资本运营, 如何规范所有权、投资权和经营权的问题需要规制机构以法律、规章来约束管理, 而不能再像以前一样, 以行政指令作为指导。

2. 规制有效。建立第三方独立监管机构,

重视社会群众意见, 是实现对我国广电行业进行有效规制的关键手段。独立监管机构是现代管制型国家的重要特征, 建立第三方独立监管机构的目的在于规制、监督规制机构本身, 保证公平合理的执行规制规则;而广泛的听取社会意见, 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政策反馈机制, 保证科学恰当地制定规制规则。尽可能避免由于规制政策本身或者规制机构本身的问题, 造成规制低效、甚至无效的情况。

3. 规制有度。规制机构必须解决

“一放就乱, 一管就死”的问题。就媒介规制的国际趋势而言, 在所有权问题上, 体现了由严格的反垄断规制向竞争性规制转变的以市场为导向的放松规制;在规制策略上, 体现了由单独规制一个媒体或行业向整体规制一个市场转变的重新规制。这种趋势不是行政力量决定的, 而是信息产业发育健全的结果和要求, 是整个媒介市场的要求。中国的广电业也将面临技术融合带来的新的规制问题, 因此政府需要由对单独媒介行业重点扶持为鼓励整体产业参与竞争, 变直接干预媒介经营为培育一个有效的投融资市场环境, 解决好新的问题才有利于实现产业链的整体效益。在现有法律法规和规制机构的运行体制下, 把握好规制的力度需要各方面力量的综合作用, 我国广电产业公共规制体制进行配套的、制度化改革就变得更加重要了。■

参考文献

[1]吴克宇.中国电视产业政府管制的政策建议[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4 (12) :7-9

[2]刘立丰, 沈浩.广电媒介产业的发展方向是市场化[J].现代传播, 2010 (2) :106-109

加强医疗卫生行业财务管理研究 篇7

关键词:医疗卫生业,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

一、我国医疗卫生业财务管理现状

(一) 医疗卫生业机构预算管理缺失

对于预算编制, 医疗卫生业知之甚少, 认为编制预算应由财务部门负责, 预算即是结合财务人员依上半年度与下半年度经营结果编制收入支出预算表。对于预算业务部门从不过问, 即便器械、信息等物流机构亦仅仅把本部门将要采购的材料、设备等进行估算。实际上, 医疗业预算并非仅仅财务一个部门即可确定, 而是涉及各个部门、各个方面。不重视预算的执行与考核, 医疗业资金上的支出便不受预算控制, 预算管理就会失去应有的严肃性及权威性。一些医疗单位仅关注预算编制, 预算编制和执行考核彼此不成体系, 未创设预算管理所必须的责任核算体系, 未把预算执行考核与医疗业的科室核算相结合, 预算回馈信息质量偏低。预算编制手段单一、陈旧。各家医疗业机构的预算普遍采取如定期预算法、固定预算法及增减调整预算法等传统预算编制手段。业务部门或职能部门的预算, 普遍存有的固定模式为“上年完成数+增长率”, 程序过于单一, 缺失效能, 部门预算管理缺乏经验。医疗业对业务部门的预算一般是对收入指标拟定, 行政职能部门亦仅仅进行简单的管理费用预算, 同时各部门预算需求和实际不符, 一些支出定额标准过低, 人员经费核查失实, 仅关注财务性、重量化指标预算, 忽视非财务性、非量化指标预算。

(二) 医疗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缺失

对医疗业工作优劣的考核, 仅强调就诊率与门诊量, 忽视医疗业的经济效应及财务管理重要性。有的医疗业单位因缺失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及措施, 财经秩序混乱, 出现大量经费管理漏洞、责任落实不明, 重供、轻管与重钱、轻物现象普遍, 经费物资流失、浪费现象严重。医疗业管理层的财务管理意识淡薄, 在管理医疗业之时, 仅看重医疗的业务管理, 医疗业的价值管理被忽视, 如此极易浪费卫生资源, 增加医疗业运营成本。医疗业财务工作个专业性强、工作量大等特点, 故此, 需高素质的财务人才, 因医业普遍重视培养医疗人员, 忽视培养管理人员, 令卫生系统财会队伍的素质、会计的科学理论知识及业务水平无法跟上医学管理发展的需求。

(三) 医疗业财产物资控制缺失

医疗业的药品、材料与消耗物资, 占用了大量资金, 资金运动循环中, 每次差不多都存有一定程度的差价。长期形成的观念, 认为医疗业为福利事业, 价值规律不发挥效用, 故此放弃了经营管理与核算, 导致药品、材料损失浪费严重。

(四) 医疗业内部控制力度缺失

诸多医疗业部门对内部控制关键性缺乏了解, 对其存有误解, 治理结构先天不足, 加之内部控制的局限性, 导致医疗业内部控制薄弱, 经济业务随意性大, 缺失有效的监管机制。此外, 许多医疗业内部审计部门仅仅设置相应机构, 院领导亦不赋予相应权力, 缺失独立性与权威性, 无法施行审计监督职能。

二、加大医疗业财务管理对策

(一) 严格预算管理, 进一步提升预算约束力

医疗业财务管理务必紧抓重点, 坚持依标准行事, 且将长远建设和处理现实问题相结合, 依现有财务, 确切处理好需要和可能、重点与一般的关系, 并且深入强化预算管理法规意识, 健全相应体制及措施, 完善预算编制、执行及考评体制。财务管理基础为预算管理, 医疗业财务预算是依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医疗市场状况、上年度财务收支状况、上年度预算执行状况与医疗业发展状况, 以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为原则对未来相关现金收支进行预测。医疗业想生存与发展务必拟定相应时期的总体目标, 想要实现总体目标便需各职能部门配合、协调, 把医疗业的总目标经预算分解成各职能部门的具体目标。故此, 预算管理应以市场科学预测为基础、以经济目标为前提, 编制全面的业务收入预算、采购预算、费用预算、成本预算、专项购置与修缮计划、网络投资计划、现金收支预算和损益表预算等, 让医疗业经营沿着预算管理轨道科学展开。

(二) 加大医疗成本管理力度

医疗业的日趋市场化, 政府财政对医疗业投入逐年降低, 医疗业光凭财政拨款提升医疗收费价格、多开药、开贵药、多检查维持生存的形式已然不在了。患者负担过重为当下社会经济关键问题, 控制医疗费用已然成为政府大力整治的焦点。如此环境下, 经加大医疗业成本核算力度、降低成本来提升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已然成为当下医疗业财务管理的关键任务。 (1) 医疗业领导需将成本管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需树立成本效益理念, 由昔日仅关注收入、不重视成本耗费的误区走出, 真正落实节约、勤俭办事业的方针。 (2) 对药品、医疗设备、材料与基建修缮工程施行招标投标制。 (3) 一步步实行包含折旧在内的完全成本核算。

(三) 强化监督职能

医疗业所有经济活动皆需经财务活动反映, 财务监督经对财务活动展开核算监督, 且经财务活动对业务活动展开核算监督, 能有效维护业务合法, 及时纠正偏差, 控制违法, 维护财务管理合法权益。财务管理务必依医疗业财务管理要求, 拟定支出管理审批权限、依经费来源渠道、金额大小进行审批权限的拟定, 对重大合同实行联签会签制, 创设有效的约束体制, 实施全责监控, 加强权限管理, 一步步完善会计核算体系与财务监督管理体制。加大财务制度建设力度, 保障财务工作有法可依, 做到依法理财、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正确处理以法监督和以权监督、重点监督和一般监督、经常性监督和专项监督, 弄清监督与服务的关系, 对各项支出、尤其重大支出进行跟踪问效, (下转第209页) (上接第122页) 加大财务监督与内部控制力度。

(四) 关注财务部门在医疗业内部控制的影响, 健全医疗业内部会计控制体制

医疗业领导为内部控制体制的责任主体, 财务部门为内部控制体制的具体执行者, 医疗业领导赋予财务部门相应职责, 配备高素质会计人员, 财务部门伴随外部环境转化及管理需要, 编制财务收支计划, 进行统一核算与管理, 科学组织收入、安排支出, 如此卫生资源便可获得有效的配置, 资产便不会流失, 成本费用获得有效控制。

1. 更新医疗业领导管理理念, 加大内部控制体制建设力度。

高级管理层需顺应医改政策要求, 转变重医疗、轻管理观念, 加强对会计专业理论的学习, 认真研读《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会计法》及《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等法规制度, 预防风险, 提升经营效率, 促进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2. 创设岗位分工与岗位责任体制。

岗位分工, 依部门经济业务的流程特征划分若干工作岗位, 对易舞弊岗位施行人员轮换制, 实现彼此制约, 预防风险。岗位责任制, 即确立每个岗位工作者的工作范围、职责与权限, 实现定岗、定人、定责制, 令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分工协作、彼此监督。此为实施内部控制体制的基础。依不相容职务相分离要求, 科学安排工作岗位。对如:授权批准和业务经办、业务经办和会计记录、会计记录和财产保管、业务经办和审核检查、授权批准和监督检查、采购和保管、银行支票和印签等重要岗位, 皆需严格分开, 相互制约, 彼此监督, 规避舞弊。

参考文献

公共卫生行业网络安全 篇8

1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全面预算管理操作方法

本研究中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主要指国家和各省、市、县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站在行业管理角度,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一方面要从财政角度出发,以价值量为主要内容开展部门预算,完成本部门以及所属单位的“部门预算”;另一方面,要从全面管理的角度管理本部门及医疗卫生计生行业的经济和业务数据,需要构建一个较为完善的信息管理体系和具体操作流程,并建立相应规章制度。

1.1 构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

全面预算管理形式由单位组织形式决定,而预算编制的组织形式、编制方法和程序决定着预算组织的工作效率。当前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管理模式下,应尽量简化预算组织的管理工作机构,使其更加高效。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需要建立或者明确一套完整的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现有机构基础上,赋予相应部门相应管理权限,将全面预算管理决策、管理、工作、执行、监督等职能赋予相应职能部门,使其拥有全面预算相关管理功能,形成多部门参与的良好局面。

一般来讲,组织体系中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领导办公会具有预算最终决策权,可以赋予其预算管理委员会职权。第二层是工作机构预算管理办公室,一般设在财务部门。第三层是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所有机关及其所属单位,既是基础资料提供机构,又是编制机构。第四层是监督机构,一般由监审部门组成。

1.1.1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领导办公会(预算管理委员会)职责。审议决定所辖机关及所属单位全面预算管理方案;审议决定所辖机关及所属单位年度业务目标;审议批准年度全面预算方案;审议决定全面预算考评方案;审议批准其它与全面预算相关的需要审议批准的事项。

1.1.2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财务部(预算管理办公室)职能。制定并组织实施部门预算管理制度;组织预算编制及编制方案;批复本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预算,组织本部门预算执行,进行预算监管;组织开展本部门预算绩效管理;组织开展本部门预算监督检查和管控;进行预算公开;研究建立预算项目库;研究提出改进和加强部门预算管理意见和建议;其他预算管理工作。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领导办公会(预算管理委员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授权监审部门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适时审计,并进行监督和检查。预算部门和其他相关责任部门必须积极配合。

1.2 构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体系

因为全面预算管理本身就是一项系统工程,所以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除了要在国家、财政及行业财经法规、制度的前提下开展工作外,还要在内部管理制度的配合下,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全面预算管理是一个完整的闭环管理体系,从预算编制开始,经过审批、执行控制、预算分析、预算调整,最后还要预算考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体系围绕开展全面预算管理而系统建立,需要建立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全面预算管理通则、实施细则(操作办法)和行业全面预算管理通则、实施细则(操作办法),以保障全面预算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1.3 构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全面预算管理流程体系及操作流程

预算工作涉及到预算的具体编制、执行控制、分析、调整和考评等环节。预算编制环节涉及到上级下达指标、制定预算目标、下发预算模板、根据上年预算编制情况进行预算编制,最后进行预算汇总和分解下达;预算执行控制则包括各部门对数据进行处理、预算执行申请、预算执行审批、预算执行查询和预算执行控制;预算调整部分包括预算调整申请、预算调整审批和预算调整查询;预算分析考评包括预算执行情况对比分析考评、预算执行考评、各部门预算考评和其他考评等。

一般工作流程:(1)“一上”预算。根据部门预算编制依据、原则和要求。卫生行政主管机关部门和预算管理单位编制“一上”部门预算,6月20日前报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财务部。(2)财务部门审核汇总机关部门和所属单位“一上”部门预算,研究提出意见和建议,提请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领导办公会审议,并根据审议意见,组织进一步修改完善后,于7月31日前报财政部门。(3)“一下”预算。财务部门根据财政部门“一下”预算控制数,按规定程序报告后,除特殊情况外,于11月20日前向机关部门和所属单位下达“一下”预算控制数。(4)“二上”预算。根据“一下”预算控制数,机关部门和所属单位编制“二上”预算,12月1日前报财务部门。财务部门审核汇总机关部门和所属单位“二上”预算,研究提出意见和建议,提请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领导办公会审议。根据审议意见,财务部门组织进一步修改完善后,于12月10日前报财政部门。(5)“二下”预算。财务部门根据财政部门批复的预算(即“二下”预算)情况,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领导办公会报告。

1.4 构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全面预算管理报告体系

根据国家政策和财政部门有关规定编制预算说明模板,结合相应制度建立全面预算管理报告体系,便于预算公开。

2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医院及行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指导做法

由于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执行的是《行政单位财务规则》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而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内部管理制度,所以它并不适用于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全行业进行宏观管理。但全面预算管理依然可以作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医院微观管理和对下属医院调控的工具。

2.1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全面预算管理指导做法

国家卫生计生委颁布的《公立医院预决算报告制度暂行规定》被视为医院全面预算管理行业性指导文件。为了提升全国公立医院管理水平,建议应从制度和做法上进一步推出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实施办法指导意见或实施细则,在成功探索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将全面预算管理工具进行全面推广。

2.2 指导建立全国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监管体系

对于各等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来讲,要监控本层级下的医院管理和医疗情况,除了建立信息化监控体系平台外,还需要在医院端建立医疗指标体系预算,配合经济指标,监控卫生费用预算情况,创立以业务量为驱动的主管部门监管体系,以满足现行医改需求。

3 医院全面预算管理与政府部门预算衔接

公立医院必须按照规定每年向主管部门、财政部门报送部门预算。因为部门预算和医院全面预算口径不同,所以在衔接时需要特别处理。

3.1 预算编报时间衔接

根据部门预算编制要求,一般在当年7月份报送“一上”预算,在每年11月份报送“二上”预算,一般需要到下一年度4月份前后才能批复。由于该过程时间过长,导致与医院全面预算编制时间不符,造成许多问题。建议把医院全面预算编制时间安排与部门预算报送时间进行同步,这样既可以使上报部门预算依据充分,提高上报数据准确性,又可以避免一年内安排两次预算编制工作;加强历史数据分析,总结业务规律,采用科学预算编制方法,弥补由于编制时间提前而导致数据准确性不足。“一上”预算上报后,如果医院经营计划、内外环境等发生重大变化,建议在医院及部门“二上”预算中加以调整;如没有重大变化,建议在医院预算各责任中心之间进行适当调整。通过预算编制时间调整,既可以保证医院全面预算和部门预算数据保持一致,避免部门预算流于形式,又可以使医院全面预算与部门预算相互补充、相互衔接。另外,在部门预算批复前,先执行医院全面预算,批复后根据部门预算微调医院全面预算[1]。

3.2 预算项目管理衔接

医院建立全面预算管理项目库,并制定相应全面预算项目管理办法。每年在进行部门预算项目申报时,从医院全面预算管理项目库中进行选择,经专家论证及院长办公会通过后上报主管及财政部门,其余项目作为医院全面预算管理项目,由医院自筹资金安排。医院项目库的建立、管理应严格按照医院全面预算项目管理办法进行,以避免由于盲目和冲动,致使项目准备不充分,预算执行效果不好[2]。

3.3 预算编报方法衔接

医院全面预算是以医院业务量驱动的预算,最终的反映是医院财务预算,包括预计资产负债、预计收支结余、预计现金流量等,所以将医院全面预算看作是部门(事前)决算,因此,医院全面预算与部门决算口径就应达到一致。解决方法是建立部门现金流量预算,收支预算统一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填报,部门现金流量预算按照收付实现制填报,既满足了政府管理需要,也实现了医院全面预算管理与部门预算的衔接。

参考文献

[1]王舜娟,田新宇,张祖辉.公立医院全面预算与部门预算的关系与衔接[J].中国卫生经济,2013,32(2):89-90.

公共卫生行业网络安全 篇9

项目组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2014年度全国主要公关公司进行抽样调查,内容涉及运营管理、业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项目组对问卷所取得的数据进行了科学统计,并依据行业经验和历史数据进行了相关核实和判断,在科学分析基础上形成本调查报告,并依据报告分析了2014年中国公共关系行业发展情况。

2014年,中国公共关系市场保持稳定增长。据调查估算,整个市场的年营业规模约为380亿元人民币,年增长率为11.5%左右,比2013年12.5%的增速略有下降。调查显示,2014年度以蓝色光标为代表的TOP25公司的年营业额、年营业利润分别比上一年增长了19.2%和20%,呈现较快的增长态势。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公共关系业务的结构性变化日益凸显。传统公关业务增速放缓,新兴公关业务(如数字化传播、新媒体营销等)发展迅猛。作为新兴产业的公共关系行业,其成长速度仍高于整体经济发展的增速。

一、医疗保健首次进入公关服务领域前三位。调查显示,2014年度中国公共关系服务市场的前5位为汽车(26.9%)、快速消费品(14.1%)、医疗保健(10%)、通讯(7.7%)、互联网(5.4%),与2013年相比,汽车、快速消费品市场比例没有太大变化,依然占据行业的前两位,但医疗保健(2013年占3.3%)和互联网行业(2013年占3.2%)所占比例增长较快,尤其是医疗保健发展迅猛,表明了该行业的公关支出在急剧增长。

二、新媒体环境对公共关系市场影响越来越大。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一些从事传统业务的公关公司不断转型,逐步涉足数字化传播及营销、大数据营销等领域。调查显示,网络公关、传播代理及媒体执行成为行业主营业务,而传统的顾问咨询类业务大幅下降。在整个市场中,新媒体业务占公关总体业务的30.3%,网络公关的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26.6%。这表明随着新媒体时代的不断发展,新兴公关业务需求正在不断增加。

三、人员成本增加给公关公司带来一定压力。调查显示,2014年行业平均工资水平为9445元/月,比2013年增加了16.1%。客户经理平均月薪11060元,比2013年增加1.6%,大学生转正平均月薪4114元,比2013年增加了7.8%,人员成本与上年度相比明显增加。另外,随着房租价格的上涨,公关公司面临一定的压力。

四、国际公关公司在中国的业务保持了稳定增长。与国内公司不同,国际公司的主营业务基本上是顾问咨询服务。国际性公司网络公关客户的主要需求为舆情监测、危机处理、产品推广及企业传播业务。

国际性公司得益于全球化布局,因此营业成本控制较好,个人平均绩效很高。另外,这些公司的年签约客户数及连续签约客户数非常稳定。

五、中国公关行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随着社会对公共关系需求的不断增加,公关行业服务领域将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公关公司和从业人员施展才华的机会越来越多,行业发展的机遇将更多,特别是城市的公共关系服务需求将成为新的增长点。

但行业面临的挑战也是巨大的。

第一,行业竞争加剧,行业并购成为常态。2014年,随着传播环境和方式的变革,营销模式和手段已悄然进入公关领域,而广告和营销行业也借助公关的特点,富有创意性地宣传和推广产品,并借此为企业树形象、创品牌,这一变化导致行业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竞争越来越激烈。

跨行业以及行业内部的并购将成为常态。2014年6月,华谊嘉信以发行股份和支付现金相结合的方式购买迪思传媒100%股份,估值4.6亿元;同年9月,深圳市联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以现金及发行股份方式收购上海友拓公关顾问有限公司,交易作价为4.6亿元;未来公关行业的格局将是实力强大的公关传播集团开始形成,而中小型公关公司则将利用自身优势,走上更加专业化的道路。

第二,人才问题仍然是影响行业发展的瓶颈。由于行业整体稳定增长带来的人才需求,与2013年相比,中国公关市场人才专业化问题并没有得到缓解。2014年,尽管人才无序流动的势头稍微放缓,但人才问题依然困扰着公关行业。另外,2014年公关行业人力资源成本上升较快,也给公关公司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第三,大数据挖掘和应用更加深入。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深刻影响行业变革,微博、微信、微视频等传播手段以及营销模式层出不穷。网上信息的精准抓取满足了客户个性化的需求,也让大数据开发和应用能够大展拳脚。公关行业与传播手段联系最为紧密,如何应对、如何转型、如何创新,关系着行业的生存和发展。

第四,随着传播环境的变化,公关模式的变化,行业内部、行业之间出现了激烈的竞争态势。变革将伴随公关行业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变革将给行业带来巨大挑战。另外,随着广告、营销等行业的介入,企业对公关公司服务质量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因此,公关行业必须要在创新中求发展。

上一篇:目标导向性下一篇:大学美术馆